劉惠芳,出生於台灣,1995年全家移民加拿大,畫家。
畫家劉惠芳(石紫)出生並成長於台灣,1995年全家移民加拿大多年,後居住北京,承襲父親劉錦華(石青)劉錦華生於民國24年(1935年)台灣獨門藝術蠟畫,但始終在台灣報紙副刊登寫散文,近年更輔配插圖,成為固定刊登文作家兼畫家。重大災難義賣參加,並已被著名典藏公司簽約多幅正在北京展出。現場也有陳丹青,吳冠中等著名畫家作品.

劉惠芳[畫家]:劉惠芳,出生於台灣省,1995年全家移民加拿大,畫家。 -百科知識中文網

800

刘惠芳 - 搜狗百科


【文/劉惠芳】臺灣畫家,筆名石紫,師承父親劉錦華(石青)蠟畫藝術,現定居北京
過年記趣二三事:生活太極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szDuCf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年記憶,隨著年歲,成為一份藏在心底的美好或鄉愁。
著手記錄這些思念家人相聚的心情,以照片、以文字、以樂音……成為一份專屬自己的心情故事。
每一天的精彩,就從新年開始記憶。
黑白太極,且啼且笑,我願置身畫外
回想去年春節長假,住在冰封雪鎖的北京鄉下,曾完稿一幅水墨老牆民居配淡彩木槿芙蓉。牛年初至又到鄉下,帶著好兆頭,與你分享。
清早,我拉開窗簾,看見外面陽光燦爛猶如七、八月,但知道室外氣溫零下十二度。走到後院,陽光刺目,其實我只想看早上的安靜。白雪是這季節時光的語言,即使直視白雪或陽光不舒服,我仍對眼前冰雪使勁看去,想到北方人常說:「雪天若看見陽光愈亮,通常氣溫愈低。白色其實很喧囂,它耀眼得像是人聲鼎沸,遊人如織。」
一方陽光采風不成,入室,裝水,備墨,洗筆,展布,放盤,擠彩……此刻畫畫靈感卻像救世主。
既身處北方農村,便用鉛筆構圖樸素的老屋院落,都知墨分五色,但是墨只有焦、濃、重、淡與輕五種?我做黑白夢,便倒墨入盤想畫老房。墨汁的感光與定影,既像長久的日積月累,又像帶有火種的靈感,其中有無限萌動與繁華,當然也銜接著蕭瑟與寂寥。
構圖院落裏只有老屋頂與幾株枯木,雖看不到院裏,可它是農家勝地,可能竹帚簸箕斜橫亂放,可能老人家追著老公雞,可能有憨睡小貓,可能還有鋪在另側木窗的一方陽光,因為院裏日子浮生若夢。
畫完遠景墨色老屋,近景兩朵白色豐滿含苞,木槿帶有青澀也有豔麗,所以舒顏綻笑,此刻我每畫一筆,只是手頭忠於靈感,筆頭自由述說。
什麼是享受?掌握筆下黑墨,再看窗外白雪,還有一杯咖啡在旁,足矣。等會兒,墨盤黑水會用完,再等幾天,窗外白雪會融化,黑白陰陽,二重色如何?其實再看,黑色視覺低調高雅,白色視覺單薄動感,不論如何都能解釋五行五方,我看它就是五顏六色五彩繽紛,就補上一份迷眼流金,黑白太極,且啼且笑,我願置身畫外。
春節多日,沉溺於白雪與黑墨,想到春天不是到了?馬上就要花開,然後百鳥就要鳴唱了?如此喧囂時代,想像這幅牆裏畫不到的院落,卻可能是靈魂真正棲息之地,你不知道揮筆畫完後有多麼愉快。
畫家自得,與你分享,新春快樂。 過年記趣二三事:生活太極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本文作者為臺灣畫家,筆名石紫,師承父親劉錦華(石青)蠟畫藝術,現定居北京
過年記趣二三事:生活太極 | 雜誌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szDuCf

2022-05-14_1405202022-05-14_140259


〈中華副刊〉童年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了
2020-12-02〈中華副刊〉童年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了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https://bit.ly/3wvCKiR
 文/圖 劉惠芳
 生命本來沒有主色,也找不到名字,但童年就像人人靈魂那個永恒的「巢」。彩墨畫一直是我的興緻,即使油墨香味散盡了畫面仍空白,也從不削減我興緻。最近找諸多河南老三合院資料,甚至土坯房時代的老宅,幾度認真,就想畫好向陽老友在新鄭的童年。
 人人的童年像是時間的富翁,如何揮霍也使用不盡。好友老家在河南新鄭,我的老家在台灣新竹,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兩人當念及自己的童年,總一瀉萬里。向陽在舅舅家長大,我便聆聽昊天舅舅與獻華大姐許多老記憶,甚至牽強附會就是他們的遠房親戚。
 舅舅、大姐及向陽仨年齡相加逾二百歲,聽他們訴說三合院,訴說院裡那棵歪斜大棗樹,訴說那棟歷時二三百年的兩層主房,訴說東廂房與西廂房…每次每人都天真得像孩子,不經意留露念想三合院時光。舅舅頻頻嘆息:「可惜老城現今狀態讓人失落,頹牆斷壁觸目皆是,舊三合院早就被夷成平地變大馬路。」
 人生有些日子就算想要設法留住,可惜打著燈籠也找不著童年了,備稿多天,我的油墨散盡時畫面仍空白。
 「惠芳啊,今天我拍這個老房子照片是新鄭現存的啊,可能也是新鄭僅有古厝,這個房子還有點兒像我們的老宅,基本上當年就是這樣的正屋堂屋啊。」舅舅認真地找更多老宅資料,龐雜也艱辛,就為了讓我下筆正確。
 物本無情,物也有情,人生的苦能用文藝解讀就能化開,完全可以,這也是舅舅的態度。
 老舅幾次提及老建築物上無數的六獸、荷花雕刻,語重心長:「你生活在台灣,自然不知道大陸的情況,我們當年的文物像磚雕石刻,鏤花樑柱,許多都毀掉啦,特別是在農村沒人保護。先被拆得七零八落,後來都毀掉了,可惜啊。」始終溫和且寧靜的老人家,這時語氣高亢不捨並懷念,那似乎也是對文化大革命的無奈。舅舅再:「你知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和宋代歐陽修?古代他們也在這裡,歐陽修陵園離我們只有一華里路。」
 三合院幾次聆聽描述,與其說是為人作畫,毋寧說也是訪幽探勝,饒有趣味。說它幽,是因為那三合院連著院中人、院中事,已傾頹,已杳遠,已逐漸隱然於如煙的過往;說它勝,是因為那房那人那事,是刻在臉上的歲月,是留在心底的眷戀,是一個家族的記憶,是一位遊子心中不息的離火;時光對人就像生命的過程,看得出他們緬懷三合院,就像最後的一點文化剩餘。
 大姐補充:「主房外牆是磚牆,不是土坯。東廂房是土坯房,西廂房是瓦房。」
 舅舅年近耄耋,滾了幾十個春秋的老人談人生易如反掌,依舊瀟灑、自由、多情,老三合院命運,口口聲聲牽掛、念想…寫作人心情百感交集,我總是眸子閃閃發亮,每次聆聽怦然心動,如何畫主樓、東廂房與西廂房?老人更畫一平面簡圖讓我依據,有虛有實,舅舅也是鄉儒,也是學者。
 終於,畫意來了,終於,看見大老樹上一粒粒紅棗了,終於,向陽六歲時打棗的三合院故園有完整圖畫了。好多天的時光就消磨在三合院裡,人間萬物,大千萬象,進入繪畫皆轉為怡然自得,想想全是恩賜。〈中華副刊〉童年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了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https://bit.ly/3wvCKiR

2022-05-14_141041


A61100404031-184753-1024x590

〈中華副刊〉話畫清明上河圖
2021-04-04〈中華副刊〉話畫清明上河圖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https://bit.ly/3wbP60h
文/圖 劉惠芳
春天某日,在北京家中想畫幅「城市」,無意打開台北故宮買回那捲軸刺繡「清明上河圖」;瞥見《商周》「一棵鳳梨的跨國戰爭」,一道禁令讓人無心下廚,500天心血運不出國門…便叫外賣。門鈴響時見外賣小哥,與張澤端畫中一個「外賣小哥」雷同,也是胸前一大鼓鼓布袋,兩手端著我的想像萬千…
想像自己走在汴京(開封)大街小巷。我看張擇端像是畫秋天不是清明時節,因為畫中有人拿扇子像去秋老虎之熱,加以它基調暗黃非常「秋天」。畫面全然市井非常生活,讓人聯想北宋社會的契機與生機,當然也有危機,難怪西方人稱宋朝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期」。
記得小學與國中教科書用「孱弱」或「羸弱」冷僻字形容宋朝國力,形容徽宗歌舞昇平也是「昏君」,因為積貧積弱老打敗仗。及長,我對「清明上河圖」慢慢清晰,因它光芒萬射,更認同西方人說宋朝是中國幸福感最強的朝代,許多原因來自我看到那幅畫面的精彩豐富。
「清明上河圖」的汴京車水馬龍是熱鬧的,宋徽宗年方二十登基,曾昭告對執政不論對錯可提出意見,年輕即創瘦金體…但誰敢說不想羅綺飄香放浪形骸?誰敢說不曾在簾帷下看過李師師?甚至就曾在「清明上河圖」那家「孫羊正店」紅梔子燈區逗留過?畫裡算命攤前總熱絡,望火樓只無人消防守望,驛站或臥或躺軍紀散漫,三輪貨車載雜物卻用寫有墨字書法的一塊大布掩蓋其上;為何城門應堅固守衛,卻見鬆塌夯土並長野生柳樹?為何城門兩側都見西域駱駝公然進出,駝背上卻無載貨?為何宋代已發明火藥仍不知鞏固邊防?愛享樂的徽宗若早些讀懂張擇端的暗示,是否岳飛就不用慷慨激昂寫「滿江紅」?
「清明上河圖」兩百多柳樹多是癭結粗壯,它們可是隋煬帝種的「隋堤柳」?原來不論城邊柳、河邊柳、陌邊柳都是百年老柳,更大膽假設蘇東坡的「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可能曾在畫裡某棵老柳下吟誦而得?
張澤端比徽宗趙佶年長三歲,畫家用心良苦,徽宗癡情藝術,可惜風流奢靡忽略「清明上河圖」上的敵軍黑影,難怪有人擲筆而嘆:「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寫到此,想到英國湯恩比曾說:「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當時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城市,有九個是中國宋朝的。」專家余輝對《清明上河圖》做鳥瞰對比汴京,認為張擇端畫的並非只是汴京某處,肯定是畫宋朝政治、社會與時局,這寫照對後人是重要提醒。
小時候錯讀歷史以為宋朝特弱,其實誰能企及蘇軾與辛棄及的豪放悲壯?誰能超越陸放翁的氣吞殘虜?更甚者,宋朝船業恐比明朝鄭和時期還發達。「清明上河圖」細節讀之不盡,藝術史有精讀、細讀或深讀的不同方法,美國的〈生活〉雜誌甚至曾評一千年以來影響人類最大的百件事中,宋朝汴京的繁榮飯館及小吃竟在其中,妙哉!
春天北京有沙塵暴,偶爾陣風八級。在窗下望著灰黃的土天,愛畫畫的我看了「清明上河圖」刺繡,古今關照又見永續密碼;畫意上來了,不畫上河圖只是市井生活。更明白,我們生活的許多遭遇,當時認為是倒楣,最後可能是經受過許多磨難後,成為永恒的「藝術」。
不再認為宋朝是羸弱的而曾燦爛千秋,北宋人也曾在鋒火硝煙裡找到溫暖的家
〈中華副刊〉話畫清明上河圖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https://bit.ly/3wbP60h


有一種情懷
2020-06-06有一種情懷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https://bit.ly/38sPNJM
 文/繪圖 劉惠芳
 讀好友如讀好書。律師五十有書懷,我近六十才書懷,王兆峰愛文藝也許緣與歐陽修白居易同鄉?我是媒體退休人做畫,他是律師週末遣興自娛,兩人都是抱持「畫中有我在」的生活認真者。
 如今全球疫情事大,甚至已讓國際局勢浮沈。你影響著我,我影響著他,命運共同體中發現文學讓人安靜,藝術讓人真實。北京律師協會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王兆峰既擅京劇老生更愛書畫,律師看我的水墨蠟畫寫詩:
 闃然無聲掩重門,
 高牆曾鎖幾段春?
 多少繁華翻舊夢,
 幾層簾幕染飛塵。
 堂前松槐株株老,
 梁間燕泥點點新。
 百年興衰成一歎,
 檀板吟來共酒樽。
 幾面之緣才知,原來兆峰是中國大陸著名刑辯律師,不但曾處理高難度金融犯罪,甚至接辦過薄熙來疑難刑事貪污案。律師擅演京劇角色是「老生」,或解釋老生常談;聽說律師曾在保利劇院演出話劇,想像一定美乎其技!
 最近見面為水墨胡同畫,因他對畫著迷、有惑。一方陽光那天,王兆峰邀我一起談論棉布如何做水墨美術,如何蠟染工藝?那天,大律師竟撥冗三小時聆聽水墨國畫,學習蠟染技術,因為他看蠟畫;畫家用「情理法」解讀律師的「法理情」,才知真是玄乎其技!
 開始著墨學習胡同畫面的部份「斷簡殘篇」,全程全場律師都親自洗筆、換墨、展畫布、換缸水…兆峰忙做筆記拍照片,換他下筆雖是生手也頗悅目,甚至畫面可見敬畏、從容與謙卑。從做畫想像他在法庭,面對非黑即白的對錯,那是事出無奈的自我;面對非白即黑的墨色,那是泰然處之的自我;律師不論黑或白都用真情沒有煸情,聯想他的心懷既有歐陽修的:「幾道事閑遠,風流如謝安」〈書懷感事〉。也有白居易的:「尋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興盡而返」〈醉吟先生傳〉。
 我繪畫多年,明白惑若存心時時迷惑,學習無解不能拖延,必須積極求惑才能解惑,否則造成另一種「惑」,一旦別種迷惑或誘惑,輕易便否認並放棄破惑,更玄而又玄了。
 周泰律師事務所文化沙龍再見王兆峰,也改變我對「律師」的舊觀念,也改變「就要憎恨罪人」想法。兆峰處處保護罪人的辯護權,其實律師辦案心態更悲天憫人、老莊態度?我看那最難乎其技!
 律師與我的畫面藝術追求與技法不同,仍可用老子的話解釋:「抱一為天下式。」看看草木也有本心,看看人性反而種種薄幸,難怪道德經:「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看出律師的藝術情操與審美,確實著迷國畫與蠟染。推想王兆峰在法庭外重視另一種造化,面對法庭太多剪不斷理還亂看過太多醜陋心機後,當然更想回歸真情人性與真實生活。人生悠長,苦樂無常,想想,誰見過魔後不渴望見佛?
 兆峰日前提出著名的《刑事辯護的道與術》:「從西方辯護簡史來看,自古羅馬到中世紀再到近現代西方時期,西方經歷了辯護制度的萌芽、停滯、重返與完善。刑辯律師應具備的稟賦與操守,包括高度投入的責任心、克服障礙的勇氣、堅持不懈的毅力、悲天憫人的情懷、強健的身體以及對法律職業的敬畏。」何嘗不是更高境界的辯護之道?我們人人的確需要反省。
 律師在法庭一定強化主題,強理爭贏;那天我們研習水墨卻淡化主題,虛化情節。墨加水後從「墨分五色」開場白,調子灰些甚至像宿墨,水墨畫不想濃只想淡,答案總似蘇東坡詩:「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再見律師,無意聽到他從《倫語》中的「君子周而不比」、「泰而不驕」詮釋律師的稟賦與操守:「那是重複的安與穩,一切完美正是來自於不完美。完美只是境界,不是目標,完即圓。難怪老子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凡事不能求太完滿,達到即將效果就好。」這應是老莊的道與術,兆峰已神乎其技!
 以上是惠芳所書之懷,其實更想學習律師的那一種情懷。
有一種情懷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https://bit.ly/38sPNJM

A61090602011-191314-856x1024


浮世畫框 後宮不寂寞

2022-05-14_140830


1115圖片-1827132022-05-14_134056

beipu.2222.idv.tw【北埔人的原鄉情懷】

北埔公學校老師   黃玉松
一心一藝的竹編之美 一心一藝的竹編之美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2019-11-15一心一藝的竹編之美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https://bit.ly/3yCv4h6
 文、繪圖/劉惠芳
 凌晨兩點,摸黑起床繪畫未果,做什麼好呢?愣看畫桌上裝顏料的竹編物……久等靈感它不來,無奈蓋上駝色竹編物,算算我家竹編老物件不下廿個。
 平時關愛竹編物,最近臨摹宋畫《禽浴圖》、《花籃圖》發現畫裡都有竹編物,清明上河圖畫中也有掄大錘、有刨木頭的,可見宋朝手藝人已經很厲害了。凝固的歷史,剎那的永恒,這靈感讓我遠觀宋畫近看家族,轉念另一家人,我的外公黃玉松。
 外公當年是少見的布衣知識份子,曾是北埔公學校老師,如此讀書人還總為家人動手編製竹掃把、竹畚箕、竹蟹籠、竹篩、竹蒸籠、竹耙、竹凳、竹蓆、竹水管、竹籬笆……,如今回想全是歲月的老物件。記得表弟曾說:「小時常看爺爺編家用品,晚秋一起去割芒花,曬乾後紮成掃把……從小還看他編簸箕,火籠,竹掃把,爺爺疼孫,我滿月大就被他抱去一起睡長大……」難怪祖孫情深,表弟還說:「他常常編好竹蝦籠後用飯加米慷揉成湯圓大小,用火烤至焦黑,傍晚再到河裡放置一晚,隔天早上就可以豐收許多蝦了。」外公真的很棒,能文能武,書法字寫的漂亮,讀過英文日文,當過公務員,在家種稻,種的優質甘蔗連臺糖也收購,還種棉花、紅豆、綠豆、花生……好多好多。
 外公處處流露他追求雅緻講究品質的審美,一生更養好兩家庭,如今家族逾百人;因為多才因為獨特,讓晚輩我們一直敬佩。竹編就是匠人之心純粹之美,最可貴是它的唯一性與自然感,可嘆如今多被工業化的機械代替了。回想外公雙手穿梭在一針一線中,十指夯實在一撞一敲上,讓家人享用在一琢一磨裡;回想他的竹編物全在膝蓋上完成,如此賣力,如此虔誠……記得小時候常住外公外婆家,至今難忘言語甚少的外公總是目光閃閃似在思索,稍長才知篳路藍縷時代外公添給的幸福。
 失眠喚起許多童年回憶,那夜再看畫室竹編,它似乎散發另種歷史清香。人生一瞬,懷想外公的高大挺拔,忘不掉他那雙剛從水田回家的泥腳,忘不掉他那根竹扁擔。小時候不明白為何剛編竹掃帚淺綠色後變成淺黃色?前人一簞食一瓢飲走來,今我解讀:因為它泛黃了,所以溫暖了。
 我已近花甲,至今仍佩服動手能力強的手藝人。回想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人們,一向淡定的外公黃玉松先生永遠是我心目中的生活貴族。 一心一藝的竹編之美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想著想著有了靈感,我憑著印象畫了一幅三合院,竹林、穀包、牛隻、鴨鵝群在池塘……是半世紀前的台灣農村北埔,也是我小時候的外公外婆家。
一心一藝的竹編之美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https://bit.ly/3yCv4h6


劉惠芳(石紫)

劉惠芳(石紫)
六十年代出生台灣,移民加拿大,定居北京。輔仁大學畢業。 
曾任職何飛鵬特助,是台灣<商業周刊>,PCHome集團,城邦出版集團駐大陸代表。在王人達的<籃球雜誌>任主編時遇大陸媒體人黃曉波,1991年結婚並移民,在多倫多期間任職香港無線電視分支機構<北美影城>,1999年起定居北京。 
劉惠芳是在父親畫室長大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蠟畫, 父親的石青蠟畫已在上世紀被文化部認同台灣唯一蜡畫家,並有八幅被台文化部列入"國家文化資料庫".此藝術表現技法絕無僅有,為石青畫家獨創。媒體人何飛鵬已收購蠟畫十幾幅,大作家莫言已建議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出於藍,石紫目前執著蜡畫,並多年為台灣媒體副刊長期寫作提供文圖,也為雜誌寫專欄.2015及2016兩年已獲北京亦庄創意生活廣場總裁唐旭賞識兩次邀請畫展,展銷成功!
近年坊間愈來愈多人關注蠟畫的另類美學,主題尤以老房、花鳥、漢馬車、佛頭....最受歡迎。 

2022-05-14_1357092022-05-14_1359192022-05-14_1359042022-05-14_1358532022-05-14_1358462022-05-14_1358342022-05-14_1358282022-05-14_135821

劉惠芳(石紫)

2022-05-14_142120

過年記趣二三事:生活太極
講義雜誌電子報 https://bit.ly/3MdrSws
(圖/劉惠芳繪) 講義雜誌電子報
文/劉惠芳
黑白太極,且啼且笑,我願置身畫外
回想去年春節長假,住在冰封雪鎖的北京鄉下,曾完稿一幅水墨老牆民居配淡彩木槿芙蓉。牛年初至又到鄉下,帶著好兆頭,與你分享。
清早,我拉開窗簾,看見外面陽光燦爛猶如七、八月,但知道室外氣溫零下十二度。走到後院,陽光刺目,其實我只想看早上的安靜。白雪是這季節時光的語言,即使直視白雪或陽光不舒服,我仍對眼前冰雪使勁看去,想到北方人常說:「雪天若看見陽光愈亮,通常氣溫愈低。白色其實很喧囂,它耀眼得像是人聲鼎沸,遊人如織。」
一方陽光采風不成,入室,裝水,備墨,洗筆,展布,放盤,擠彩……此刻畫畫靈感卻像救世主。
既身處北方農村,便用鉛筆構圖樸素的老屋院落,都知墨分五色,但是墨只有焦、濃、重、淡與輕五種?我做黑白夢,便倒墨入盤想畫老房。墨汁的感光與定影,既像長久的日積月累,又像帶有火種的靈感,其中有無限萌動與繁華,當然也銜接著蕭瑟與寂寥。
構圖院落裏只有老屋頂與幾株枯木,雖看不到院裏,可它是農家勝地,可能竹帚簸箕斜橫亂放,可能老人家追著老公雞,可能有憨睡小貓,可能還有鋪在另側木窗的一方陽光,因為院裏日子浮生若夢。
畫完遠景墨色老屋,近景兩朵白色豐滿含苞,木槿帶有青澀也有豔麗,所以舒顏綻笑,此刻我每畫一筆,只是手頭忠於靈感,筆頭自由述說。
什麼是享受?掌握筆下黑墨,再看窗外白雪,還有一杯咖啡在旁,足矣。等會兒,墨盤黑水會用完,再等幾天,窗外白雪會融化,黑白陰陽,二重色如何?其實再看,黑色視覺低調高雅,白色視覺單薄動感,不論如何都能解釋五行五方,我看它就是五顏六色五彩繽紛,就補上一份迷眼流金,黑白太極,且啼且笑,我願置身畫外。
春節多日,沉溺於白雪與黑墨,想到春天不是到了?馬上就要花開,然後百鳥就要鳴唱了?如此喧囂時代,想像這幅牆裏畫不到的院落,卻可能是靈魂真正棲息之地,你不知道揮筆畫完後有多麼愉快。
畫家自得,與你分享,新春快樂。
本文作者為臺灣畫家,筆名石紫,師承父親劉錦華(石青)蠟畫藝術,現定居北京
講義雜誌電子報 https://bit.ly/3MdrSws


FireShot Capture 142 - 繪畫故事 蠟染成形的斑剝肌理 - www.merit-times.com

《鐵骨冰心》,石青與黃雪梅合作的蠟畫。
文/石紫
繪畫故事 蠟染成形的斑剝肌理 https://bit.ly/3weyYeP
《鐵骨冰心》是石青與黃雪梅近三十年前合作的一幅蠟畫。
蠟畫並非人人都知道,人人都知道的不一定是藝術。它在現代美術中擺脫了公式化、概念化,半世紀前已被西方市場認同,贏得紐約及洛杉磯代理,買家多在美歐甚至澳非。
石青本名劉錦華,新竹人,二○○六年七十一歲辭世。五十年代即鑽研雕刻與國畫,娶妻黃雪梅,先開設「華宮藝社」做宮燈,後研創光彩燦爛的蠟畫。六十年代兩人在石青畫室創作每幅都不同的蠟畫,黃雪梅協助蠟染後甚至青出於藍。
石青畢生鑽研蠟畫,那種堅苦卓絕只有親人體會。畫家一生豐富,橫看成嶺側成峰,石青始終告訴女兒石紫:「年輕時不要怕,年老時不要悔!」蠟畫愈來愈多人愛,令人想起作家蔣勳所說:「美,毋寧更是一種叛逆,叛逆俗世的規則,叛逆一成不變的規律。」
二○○三年,文建會選其八幅蠟畫列入「國家文化資料庫」,從不沽名釣譽的石青,身分證職業欄從此是「美術家」而不再「無業」,那是安身立命的感覺,難怪石青生前曾對此感到分外滿足!
蠟畫先有彩墨必然之美,後有布、水、墨、彩,偶然相遇之美,最後用熱蠟定格所有的偶然與必然,每條裂紋或粗或疏,各有不同謎底,那似有或無的流露,全靠黃雪梅技藝,蠟染的獨特性就在它每條不可複製的裂紋。
蠟畫創作於民間,卻總吸引藏家,石青率先以洋彩畫國畫,不論對歷史資料或繪畫藝術,蠟畫都具有無可比擬的珍貴價值。試想家有兩老還有五小,畫家憑蠟畫走出風城小山溝,並從沒讓親人風雨飄搖,是靠藝術吃飯的真實例子。
作家莫言讚美石青「劉錦華雖無齊白石張大千那樣輝煌的名聲,但對藝術的追求與熱愛卻與齊張無異,我看蠟畫藝術,源頭皆在民間的日常生活中,從粗陋狀況發展為藝術精品。」敦煌研究院的趙聲良也說:「借蠟染的獨特效果,與布帛繪畫相結合而重新處理傳統花鳥畫、佛頭、山水畫與馬車的構成。蠟染形成的斑剝肌理,使畫面中充滿著深沉而自然的厚重感,引人無限遐思,更是蠟畫獨到處!」
蠟畫曾是上世紀興盛一時的台灣外銷畫,未來究竟能留下怎樣的影響?為何當年的民間藝術吸引無數西方人千里尋寶?為何有瑞典人找尋石青蠟畫多年?為何有藏家遠自杜拜找到台北進了石青畫室,把畫家高高抱起說:「我太崇拜你了!」所有答案,女兒石紫決心一一找到,別讓蠟畫絕版、被遺忘在時光隧道中。繪畫故事 蠟染成形的斑剝肌理 https://bit.ly/3weyYeP


2022-05-14_1441312022-05-14_1441502022-05-14_144143

石青蠟畫的另類美學
石青蠟畫的另類美學-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https://bit.ly/3Le7RVa
從兩岸許多畫家作品可見我國近代美術的變遷,從中感受畫家內心對時代曾做的細緻觀察,更可體會原創者的美感堅持。這些畫家留給我們不能比擬的美術多元產業。
藝術需要積澱才能印證其價值,看完石青蠟畫七十年的一生,也許讀者感動還會心跳一百?!神秘少見的藝術其實並沒有被隱瞞,只是它有種難言之美,難懂之美,難怪無心問藝的人少去追踪,就像經文同理可推:“所以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路加福音 8:17-18)
在台灣的文化數據庫中美術、音樂、戲劇、文學、漫畫等十五項裡,十幾年前便可查得劉錦華(石青)的八幅蠟畫作品,不論水墨及版畫的留史價值,均因其表現形式“蠟畫”而獨特兩岸文藝界看石青蠟畫也是台灣美術離經叛道的另類美學。 
畫家的境界決定他的藝術高度!“石青”已成台灣蠟畫的少有標誌。劉錦華一生七十年,簡單卻深刻,專攻蠟畫蠟染美術,畫名“石青”。
話說從頭,必須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畫家在中山北路一帶的畫廊銷售百元一張的小畫說起,同時可了解畫家創作蠟畫蠟染的背景時代。  
劉錦華生於民國24年(1935年),那是日據後期並立刻經歷二戰時代,可想而知當時社會凋敝,人們腦裡糾結的是戰爭的夢魘。
畫家生前曾回顧,家裡有塊土地是日據時代留給劉家的,他放學後總被要求到頭前溪畔放牛,身為獨子的他需躲閃大人責備偷偷學畫,但他也透露:“放牛雖是苦工,但在山澗水邊作畫又如此自由快樂!”這讓功課不佳的他最重視美術老師難得的讚美,也許常在沙地上大石上塗抺,少年劉錦華心中自此埋下一生以美術為生的信仰種子?每有比賽總他得獎,每有得獎常忘領獎,當年美術老師建議劉錦華去考台南藝專。
畫家.jpg
(民國五十幾年(1960-1970年代)在頭前溪畔,年輕極愛攝影的畫家常翹腳躺在大石頭上,正做藝術大夢?)
劉錦華長於一藝、敏於一根,卻鈍於他根,天性貪玩竟忘了藝專報名日,一時錯過科班教育只好自己尋找比課堂更深的藝術真實。那種人生的篤定態度就像經文:“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馬書10:25)
時代雖貧窮,卻充滿生機,藝術家的夢想與野心在歲月裡磨蝕,含蓄內斂成圓融渾沌的藝術之光。
五十年代的台灣,畫工職業仍受鄙視,畫壇蕭條,藝術荒蕪。戰後青年成長動盪,時代帶給任何藝術家都有巨大的枷鎖!年輕氣盛的藝術家叛逆一切世俗價值,在窘困中拒絕與主流妥協。劉錦華蓄勢待發,同時鑽研雕刻與繪畫,從宮燈入手並開設“華宮藝社”,宮燈罩布上也讓畫家大大滿足了繪畫。
當時台灣畫壇多有日據時期或歐洲印象派的影響,還帶現代主義對當代水墨的暈染,也有不少後現代風格的特殊,總之,還不見蠟畫藝術!
華宮藝社生意不佳,創造仍然孤獨前進。傲氣的藝術家在寂寞與鄙夷中仍想以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生命。
靠近六十年代,畫家仍在藝術裡悠遊,蠟畫終於問世,石青畫室正式駐營永和竹林路。“遊於藝”成生命主旋律,畫廊偶見蠟畫買家並多為“阿督仔”。
蠟畫問世,買家多是老美,正可解釋美國嬉皮時代不按牌理出牌的審美價值,蠟畫的另類之美不正吻合那個時代的特殊追求?蠟畫的裂紋也許表達生活更多滄桑不易,畫家不避世俗笑罵堅持我行我素做蠟畫。
愈艱辛愈吸引買家與訂單,下筆更不能自休,石青畫室翰墨飄香,畫家正在蛻變!
推廣美術作品絕不能缺席美展或展覽,許多人正在研究西洋繪畫甚至有畫家赴日習畫時,石青早有目標買家。小小的訂單讓他忽略了美術活動,漸漸的大大的訂單來自歐美了。
石青維持旺盛創作力,鄉間景物或畫籬下雛菊,或畫岩壁疏竹,或畫高崗梅花,或畫田野山茶,或有古漢馬車……小小畫布總給人大大感動,好像解釋買家在擺脫二戰危亂貧窮時懷念平凡無奇的生活主題,那也是歲月變遷的真實記錄。
蠟畫訂單尺寸總由海外制定,能順利迎合市場。劉錦華得賢妻黃雪梅的協助,許多畫工尤其蠟染裂紋全由老婆執手,夫妻一畫一染唱作俱佳。
七十年代,台灣民間藝術市場仍不繁榮,但石青蠟畫獨特且被認同並有各地常態性訂單;八十年代,這位藝術“背叛者”更為國外關注!九十年代,許多藝術愛好者紛紛追問:石青是誰?如此奇特的真彩樣式到底是哪位天才的創作?不少人上石青畫室請教,但畫家業已老態龍鍾。
劉錦華晚年曾興奮而感慨,等了五十年,他的身份證職業欄終於由“無業”改成“藝術家”,“我不再是'無業遊民'了!”畫家如此謙衝概括一生!
台灣文化名人蔣勳曾說:“美,毋寧更是一種叛逆,叛逆俗世的規則,叛逆一成不變的規律,叛逆知識的僵化呆滯,叛逆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叛逆知識與理性,叛逆自己習以為常的重複與原地踏步。”是的,劉錦華一生七十年,有五十年光陰花在蠟畫棉布上,可見他一生打拼的鐵漢精神。最難得的是在那個物質缺乏,談不上精神文明的時代,他從未在不如意時流露半點自卑或媚世,始終勤奮並揣摩畫風終呈蠟畫鮮明特色。他一生靠幾支巨椽大筆經營自己的人生與家庭,他奉養父母到終老,還把五個子女拉拔長大,筆者排行老二。
如今筆者也收藏石青蠟畫,態度就像《箴言書》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 4:23)記得石青劉錦華晚年塵滿面鬢如霜返老家時,有人世平凡的安穩之美,身體越來越佝僂,步履越來越蹣跚,直到2006年六日六日駕鶴西去。
“劉錦華”三字如今已鐫刻在墓石上,石青已成藝術界美麗的句號,但蠟染及蠟畫藝術值得後人傳承下去。筆者寫下這個“美的回顧”,只想為時代留下美的見證,讓畫家背叛主流的藝術產業留下一脈香火。
注:本文為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係北京一名基督徒。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福音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交流!
石青蠟畫的另類美學-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https://bit.ly/3Le7RVa


畫壇的史詩 劉錦華
2022-04-16 畫壇的史詩 劉錦華 https://bit.ly/3MfZbz7
我們都知道聖經裡說:“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1:7)我最愛用它解讀臺灣畫家劉錦華(石青蠟畫)的一生。
大陸作家莫言看過劉錦華(石青)的蠟畫後如此比喻:“他是畫壇的史詩!”大陸出版界名人胡守文看過他的山水畫:“老人家大作很見功力。南人,但有北派山水的氣勢。”
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研究繪畫,已經不易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蠟畫繪製無數作品,更是奇蹟。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劉錦華,畫名石青,2003年他有八幅蠟畫作品被另眼相看,也就是被定位入"國家文化資料庫"的蠟畫大師劉錦華(石青)。
石青蠟畫曾經有半個世紀一直在石青畫室中,由畫家苦思並大膽創新。畫家劉錦華的的藝術探索及表現,使他的作品始終擁有國際級的買家及**商。他的形式另類,地位不凡,難怪兩岸文化界一直另眼相待。筆者認為用蔣勳幾句話形容石青蠟畫更恰當不過:“美,不是遵奉與模仿;美,毋寧是一種叛逆,叛逆世俗的規則,叛逆一成不變的規律,叛逆知識僵化呆滯人云亦云的盲目附和,叛逆知識與理性,叛逆習以為常的重複與原地踏步。”
石壁潭的石青畫室
筆者就是在石青畫室長大的孩子,也是畫家劉錦華五個孩子中排行老二那個,所以年過半百的我早就牢牢記住畫家成功成就的一生;毫不猶豫我更想說,石青畫家是具智慧的、勇敢的、勤榮的性格,所以活出與人不同的一生特質,筆者更認同聖經的提醒: “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弗4:28)
記憶中,石青畫室大多是在風城的生活,也彷彿是由美妙語言講出來的童話。現在回想,有時我也難以相信竟有那麼美麗的故事。話說半世紀前,二十出頭的劉錦華收拾完在竹東的宮燈工廠,他因為經營失敗而意氣消沉,幾番在大城畫廊走逛,國畫與蠟染最搶他眼神,他便開始研究以國畫美術與蠟染工藝合而為一的蠟畫。風華正茂,劉錦華總挑燈夜畫,生活一絲不苟,因為全家有三代人等著他養。
石青畫室在永和竹林路成形,蠟畫不按牌理出牌問世了。劉錦華精益求精,接不完的訂單,捱不明的更漏。壯年劉錦華既能研發美術另類,生活審美趣味自與別人不同,難怪看他的蠟畫,絕不味同嚼蠟!
畫家始終不聽天由命;那種精神就像**裡的:“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有福。’”(徒20:34-35)
在客家小村兩百多平米的土地蓋起石青畫室,畫家在這裡更不怕畫布上各種受苦,即使腸思枯竭依舊意氣風發,那種積極正像是**裡的:“懶惰的人哪,你去檢視螞蟻的動作,就會得智慧。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箴6:6-8)
畫家在畫室努力不懈,日日夜夜,一筆一劃,為畫廊裡的老闆,為多看他兩眼的老外買家,因為畫家知道,他要為家老小奮鬥,不容怠慢生活。正像後頭兩小塘一養牛蛙一養鱉,前頭小山溝架上小橋,橋下植種多棵木瓜,瓜熟時探手就得甜瓜,畫室裡總揚出好萊塢名片的主題曲…離畫室不到百公尺處的廟前廣場常有鄉村平安戲,與畫室**全然顛覆反調,畫家悠閒自在地過著小橋流水人家的藝術生活,那是他的人生最有情趣的一段。
石壁潭石青畫室時期正是電影好萊塢的西部片或愛情片總似有或無折射在蠟畫美國訂單裡,畫家用色濃郁、熱烈、洋彩,石青愈大膽,客戶愈興奮。電影在畫家生活中扮演了重要地位,他是如此熱愛膠捲,熱愛攝影,畫家在畫室旁另搭暗房好做沖洗,**總給畫家更多視覺觸動。
風城石青畫室是畫家創意最多的年代,畫室燈火隨時通明!開始有拜師求藝者上門,畫家甚至招幾名員工,一起為國外訂單挑燈。
六七十年代的藝術市場,石青一定沒想過要成名,而是牽掛父母老婆孩子明天有沒有飯吃,動機單純卻強烈!畫家要與許多淡雅國畫不同,蠟畫亦中亦西,不中不西。也許藝術家正是要吃飯的凡人,搞藝術要吃飯,吃飯也要用藝術,劉錦華面對生活壓力不得不愈創愈新,做法繁複至今少人效顰。
他畫千花萬豔,也畫漢馬佛頭…終於在臺北延伸出另一個石青畫室,位置與現今遠企大樓相距不到三百公尺石青畫室仍然總有接不完的訂單,畫不完的蠟畫,這時期的畫家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出現更多,譬如石拓蠟畫,譬如水裂紋蠟畫、譬如絲綢褀袍真品國畫…,難怪大作家莫言建議:石青蠟畫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曾有位杜拜買家瘋狂著迷石青蠟畫,買家住在波斯灣咽喉地帶,杜拜人有錢,凡想得到的沒有買不到的,在國際藝展中發現石青蠟畫卻知畫家遠在臺灣,粉絲決定來臺灣找到劉錦華,本想開私人飛機來臺拜訪石青畫家!帶著滿意與興奮的買家甚至大聲贊:我愛石青畫家。
也有澳大利亞一家子人喜歡石青蠟畫,有個夏天那家夫婦領著五孩子從千里之外找來,那位高大洋人粉絲見了畫家竟把石青畫家抱起,久久不肯放下,異常興奮,畫家回憶,那是他活得既體面又快樂的時光…
蠟畫大師對這些一直自信多年,可想而知,自己的作品被認同者駕機千里尋來,那是怎樣一種榮譽啊!石青畫家所處的年代讓他在世俗中營造一種非世俗的經驗,劉錦華從年輕時的背叛主流、顛覆傳統,轉眼三十年奮鬥,七十年過去,瞬間自己成了新的主流,新的傳統。
不論純或不純,藝術家對藝術的態度都是痴絕的生命!筆者再看畫家後期的山水畫,常覺山鳴谷應,長嘯而起,正似藝術在絕境中讓人濺迸出血淚,感動得想落淚;許多人欣賞石青蠟畫,總讚美畫家的勇敢智慧,因為人人皆知創作可以失敗,失敗可能無法給家人平安的生活,難怪聖經說:義人膽壯如獅子。
我們的藝術市場少見蠟畫,石青單兵做戰形成不了洪流,市場絕對乏人問津,偏偏石青蠟畫就在美國異軍突起,成就輝煌,甚至揚名一時,弄得有心盜版商竊用“石青”印章違法擅用,1977年劉錦華即遠渡重洋,在美國紐約狠狠將盜印商一軍。大作家莫言每聽過石青畫家故事,總愛讚美:劉錦華就像是畫壇的史詩!
許多畫家的作畫態度總捍衛純藝術,強調其學術性,並不遷就卑瑣的世俗生活,可是石青更顯人間氣味,畫中語言更具鮮活的生活,另一文化名人金運昌也讚美石青蠟畫;石青蠟畫不是家族傳承,也不是拜師學藝,他就是畫家劉錦華在那個時代不一樣的藝術眼光,勇敢自創了石青蠟畫。
筆者一直也畫畫,至今更明白一種道理;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心存膽怯,有的人剛強壯膽,有的人心存仁愛,有的人謹慎自守,愈步入老年,愈尊敬石青蠟畫,因為它的篳路藍縷。
**也鼓勵我們:“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 (弗4:28)石青蠟畫當年始終營銷海外,最值得讚許的,是紐約與洛杉磯兩位洋人自鑑做石青蠟畫**商多年。回顧石青蠟畫,那是藝術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積澱,註定大師當年與它結緣,就會直到天荒地老。畫家若沒信心,容易摔跤,若沒興趣,無法持久,石青就像對蠟畫的絕代情痴,情種。也像紅樓夢的幻形入世,歸山出世,蠟畫是畫家啟悟主題的初探?
蠟畫主題人人熟悉,加了蠟染工藝的獨特更脫俗。文化界也有人口吐蓮花:“當我們欣賞一件藝術品時,明知其杜撰、想象,仍為之吸引,衷心為蠟畫佩服!”尤其有出版界名人對石青後期的山水畫讚賞:“南人,但有北方山水畫的氣勢!的確難得,欣賞了!”
畫家劉錦華有生之年不追求聲望與權勢,他一定還在另個空間裡研究繪畫,並不孤獨寂莫。
感謝神,畫家一生為了創造美的事業受累不少,請讓他在天家生養休息吧。
畫壇的史詩 劉錦華 https://bit.ly/3MfZbz7


【新春赏艺】和荷之美

2022-05-14_1426432022-05-14_1427182022-05-14_1427122022-05-14_1427022022-05-14_1426572022-05-14_142650

【新春赏艺】和荷之美


beipu.2222.idv.tw【北埔人的原鄉情懷】


(2) 新竹縣北埔國小 | Facebook


2022-05-14_13482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FIxDzZ
北埔公學校創立於1898年(明治31年)以慈天宮為授課教室,1902(明治35年)因「姜義豐」代表人姜振乾捐地並興建教室及辦公室,方始遷移現址,並逐年增建拓展校園。約1916年(大正5年)因教職員工需求興建北埔公學校日式宿舍。當時北埔聚落仍以上街為中心,然而校址坐落屬於下街起始的位置,在公學校的遷移與校地開拓,進而帶動周邊環境發展,對北埔聚落的擴張來說,無疑是上街延伸至下街的重要里程碑,亦是今日北埔地區地方教育、歷史脈絡、文化觀光的重要樞紐。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17-05-10府文資字第1060103581號
公告公文府文資字第1060103581號_公告_北埔公學校日式宿舍公告.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3.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4.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登錄理由1.具歷史文化價值
2.約建於1916年,台灣殖民時期建築史的見證者,建築本體為日式雙併木造宿舍,形貌格局具獨特性。
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法第18條、105年3月23日「105年新竹縣古蹟歷史建築審議委員會第1次會議」、106年3月31日「106年新竹縣古蹟歷史建築審議委員會第1次會議」決議事項辦理。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縣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竹縣
北埔鄉
長興街8、10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3-5510201*603
聯絡地址: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新竹縣 - 北埔鄉 - 埔興段 - 868新竹縣 - 北埔鄉 - 埔興段 - 909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北埔鄉埔興段868、909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公有
新竹縣政府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使用人
新竹縣北埔國民小學
外觀特徵北埔學校日式宿舍為日式時期雙拼建築形式,屬日式木構建築。整體立面上呈現由屋面、屋身、基礎三段的分割所組成。外觀屬日治時期木構造雨淋板樣式。基礎部分為磚砌構造,外露面僅以水泥砂漿粉刷呈現材料本身灰白色調;屋身部分戶外為木構造雨淋板包覆,並搭配著重實用性質的簡單分隔木作門窗扇。雙拼建築屋頂為同一構造之四坡水方型屋面,並採用黑燻瓦鋪設。
室內特徵在北埔公學校日式宿舍中可見到日式宿舍獨特的空間使用及特定空間名稱,包含有起居性空間(居間及座敷)、服務性空間(台所即便間)、通行性空間(玄關及緣廊)另有收納空間(押入)。起居性空間是日式宿舍主要的空間構成,它的可轉用價值在小型住宅中特別重要,可縮小使用面積且不影響機能;服務性空間的機能獨立,配合起居性空間使用的不足與空間之間的聯繫所產生的,無論大小型住宅均不可缺少,並無機能轉用之可能;然而個空間的組織仍需視建築規模大小而調整,如同北埔公學校日式宿舍後期因空間使用需求,增建寢所及台所兩處。從歷史建築本體的空間構造來看,有下列特色:
1.自由空間配置。
2.開放的平面空間。
3.空間機能可彈性轉化。
4.非對稱的平面與空間結構。
開放時間開放時間:AM 09:00-PM 5: 00(週六、日)
相關網址財團法人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
相關連結連結名稱網址
《走讀北埔文學地景》客家新聞雜誌第718集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FIxDzZ校史沿革

校史沿革


新竹教區/新竹縣/北埔耶穌君王堂 @ 隱身巷弄的天堂 :: 隨意窩 Xuite日誌


峨眉十二寮天主堂(天使教堂)/興建於1963年間美援時期的十二寮天主堂,是早期新竹教區所屬的教堂之一,由瑪利諾會的美籍神父馬覺民負責管理+瑪利諾會的馬覺民神父(1906~1974)於此福傳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805年姜勝智、姜勝美兄弟於芎林+嘉慶十年竹塹九芎林庄佃首姜勝智立招佃墾耕字+姜勝智九芎林開發始祖/割地換水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