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是中國傳說中的人物,相傳善於造酒。有說杜康是酒的發明者,因此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曹操《短歌行》有曰——「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出自兩漢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談讌 一作:談宴)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海 一作:水)
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
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豪飲美酒。
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涌而出不能停止。
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注釋
對酒當歌: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是對著的意思。
幾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樣痛苦卻漫長。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
慨當以慷: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當以,這裡“應當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應當用激昂慷慨(的方式來唱歌)。
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裡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這裡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裡指代有學識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形容思慮連綿不斷。
沉吟:原指小聲叨念和思索,這裡指對賢人的思念和傾慕。
呦(yōu)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叫的聲音。苹:艾蒿。
鼓:彈。
何時可掇(duō):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讀chuò,為通假字,掇,通“輟” ,即停止的意思。
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裡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為“讌”)。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厭深:一本作“水不厭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儘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創作背景
此詩的寫作時間並不確定,一說赤壁之戰之前,二說赤壁之戰之後。第一種說法以章回小說為據,不可靠。第二種說法也無史政。所以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尚無定論。
鑑賞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么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艷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擬樂府《短歌行》。所謂“擬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曲來補作新詞,曹操傳世的《短歌行》共有兩首,這裡要介紹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求賢若渴,希望人才都來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動中,為了擴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統治基礎,打擊反動的世襲豪強勢力,曾大力強調“唯才是舉”,為此而先後發布了“求賢令”、“舉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又正因為運用了詩歌的形式,含有豐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獨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傳了他所堅持的主張,配合了他所頒發的政令。
全詩分為四節,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節主要抒寫了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第一節中有兩處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晉時期,多受到魏晉詩人的喜好。無論心情愉悅,或是悲傷,感慨時都不難找到酒的影子。本詩中,第一句話就用酒來作開頭引出詩人對人生苦短的憂嘆。第一節最後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傳發明釀酒的人,這裡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們如去何理解詩人這種人生苦短的憂嘆呢?詩人生逢亂世,目睹百姓顛沛流離,肝腸寸斷,渴望建功立業而不得,改變亂世局面,因而發出人生苦短的憂嘆。
第二節情味更加纏綿深長了。“青青”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迴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裡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說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檔案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檔案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檔案所不能起的作用。緊接著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四句,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裡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併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說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同時,“但為君故”這個“君”字,在曹操的詩中也具有典型意義。本來在《詩經》中,這“君”只是指一個具體的人;而在這裡則具有了廣泛的意義:在當時凡是讀到曹操此詩的“賢士”,都可以自認為他就是曹操為之沈吟《子衿》一詩的思念對象。正因為這樣,此詩流傳開去,才會起到巨大的社會作用。
第三節是對以上十六句的強調和照應。以上十六句主要講了兩個意思,即為求賢而愁,又表示要待賢以禮。倘若借用音樂來作比,這可以說是全詩中的兩個“主題鏇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這兩個“主題鏇律”的復現和變奏。前四句又在講憂愁,是照應第一個八句;後四句講“賢才”到來,是照應第二個八句。表面看來,意思上是與前十六句重複的,但實際上由於“主題鏇律”的復現和變奏,因此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覆詠嘆之致,加強了抒情的濃度。再從表達詩的文學主題來看,這八句也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說“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並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天上的明月常在運行,不會停止(“掇”通“輟”,“晉樂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輟”,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課本中“掇”的解釋為:拾取,採取。何時可掇: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同樣,我的求賢之思也是不會斷絕的。說這種話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現,因為曹操不斷在延攬人才,那么後來者會不會顧慮“人滿為患”呢?所以曹操在這裡進一步表示,他的求賢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樣不會終止,人們也就不必要有什麼顧慮,早來晚來都一樣會受到優待。關於這一點作者在下文還要有更加明確的表示,這裡不過是承上啟下,起到過渡與襯墊的作用。
第四節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實際上是說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詩人以烏鴉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於擇枝而棲,趕緊到我這邊來。最後“周公”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順我曹操,點明了全詩的主旨。關於“周公吐哺”的典故,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這話似也表達詩人心情。
總起來說,《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詩作如《蒿里行》、《對酒》、《苦寒行》等一樣,是政治性很強的詩作,主要是為曹操當時所實行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策略服務的;然而它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充分發揮了詩歌創作的特長,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來達到寓理於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時代,他就已經能夠按照抒情詩的特殊規律來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這一創作經驗顯然是值得借鑑的。同時因為曹操在當時強調“唯才是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所以他對“求賢”這一主題所作的高度藝術化的表現,也應得到歷史的肯定。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全詩賞析_意思_翻譯_作者_全文_解釋_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https://bit.ly/3EK90lZ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又作“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短歌行著名詞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晉代江統在《酒誥》中記述:「酒之所興, 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日杜康。」
唐朝皮日休的《酒床詩》云:「滴滴連有聲,空疑杜康語。」
杜甫誦:「杜酒頻勞動,張梨不外求。」
蘇東坡在《止酒詩》說:「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
最有名的還是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詩中吟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被稱作「釀酒始祖」,在中國的史書上有很多記載。
杜康,在中國古籍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書中都有過記載,證明確有其人。但是,杜康生卒於何時,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謂之黃帝時人(約公元前2600多年);有謂之夏禹時人(約公元前2100多年);有謂之周朝時人或東周時人(約公元前1000多年--前256年);還有謂之漢朝時人(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到底是甚麼時代的人,至今不詳。
所以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紀元》一書中帶著疑惑的口氣說:「不知杜康何世人也,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而且,杜康是個甚麼人也從無定論。
《說文解字》一書中說:「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朝的第五世君主。西晉人張華撰《博物誌》一書認為杜康是漢朝時候的酒泉太守,民間傳說他是一個手藝高超的釀酒師。
事實上,杜姓是周朝以後才有的。周武王滅紂建立周朝後,把商代豕韋氏封於杜(今西安市東南),其後裔在周宣王時做官,稱杜伯,後為周宣王所殺,子孫逃亡至晉國,才以封地杜為姓。可見杜康出世太晚,不可能是酒的始作人。
據秦漢間人輯錄古代帝王公卿譜系的書《世本》中講:「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秫酒。」《說文解字》「酒」條中講「古者儀狄作酒醪」後,又說「少康作秫酒」;「帚」條文中也說:「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明確提到杜康是「秫酒」的初作者。秫,即粘高粱,也作高粱的統稱。按此說,杜康可能是用高粱釀酒的創始人。
杜康被稱作「釀酒始祖」,在中國的史書上有很多記載。晉代江統在《酒誥》中記述:「酒之所興, 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日杜康。」宋人朱翼中的《酒經》云:「杜康作秫酒。」晉人張華著《博物誌》記載:「杜康善造酒」。唐朝皮日休的《酒床詩》云:「滴滴連有聲,空疑杜康語。」杜甫誦:「杜酒頻勞動,張梨不外求。」蘇東坡在《止酒詩》說:「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最有名的還是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詩中吟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歷代相傳的關於杜康造酒的記載與傳說,也反映了世人對杜康的紀念和推崇。
一說,杜康為今洛陽市汝陽縣杜康村人。據說他幼年常牧羊於家鄉附近的空桑洞(今杜康村西南),偶然發現自己吃剩放在桑樹空洞中的秫飯有特殊的香味,於是受到啟發,經過反覆研製,終於發明了酒。 江統在《酒誥》中也說:「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宋人朱翼中在《酒經》中也有同樣記載,「杜康作秫酒」,「空桑飯,醞以稷麥,以成醇醪,酒之始也。」
可以看出這個故事流傳久遠。今天,在汝陽杜康村一帶,仍有酒泉溝、空桑洞、杜康河這些地名,成為杜康造酒的歷史佐證。
另一說,在現今陝西省白水縣有個村莊叫「康家衛」,距縣城約十五里。人們說這裡就是杜康的出生地。 查清乾隆年間重修的《白水縣誌》,有「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之康家衛人,善造酒」的記載。在康家衛村東,有條水沖出來的大溝,長約十公里,最深處近百米,當地人稱「杜康溝」。溝的起點處有一眼泉,水質清冽,四季汩汩不竭,名曰「杜康泉」。縣誌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且「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泉水湧出地面後,沿著溝底流淌,形成一條涓涓細流,叫「杜康河」。
相傳,周朝有位天子喝了杜康釀的酒,食慾大振,心曠神怡,於是封杜康為「酒仙」,賜他釀酒之村名「杜康仙莊」。 自此,杜康善釀之名聲大振,上達天庭,終於被玉帝召去釀製御酒。到了晉代,杜康奉旨下凡,以點化本為王母娘娘瑤池酒童下凡的劉伶。他在洛陽龍門九皋山下開了一個酒店,店門上貼著一副對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嗜酒,聞香而至,未料三碗過後,竟一醉不起。三年後,杜康到劉伶家討要酒錢。劉伶家人聞聽,又氣又恨道:「劉伶已經死去三年了。」並上前拉住杜康要去打官司。杜康拂袖笑道:「劉伶未死, 是醉過去了。」眾人不信,打開棺材一看,臉色紅潤的劉伶剛好睜開睡眼,伸開雙臂,深深打了個哈欠,吐出一股噴鼻酒香,得意地說:「好酒,真香!」這就是「杜康醉劉伶」的故事,在民間流傳極廣。
杜康創造的「秫酒」及其釀造方法,奠定了中國古代白酒釀造的工藝基礎,對中國酒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秦漢以後,杜康酒多被作為宮廷御用,歷代帝王對杜康也多有加封,尊他為「酒聖」 、「酒仙」。於是,大家都把杜康奉為造酒業的祖師爺。
大陸目前有三種杜康酒,分別是 1.河南省伊川縣杜康酒 2.河南省汝陽縣杜康酒 3.陝西省白水縣杜康酒
三地都宣稱與杜康頗有淵源,例如白水縣有杜康墓、杜康溝、杜康泉、杜康河;
汝陽縣則既有杜康釀酒遺址,又有杜康磯、杜康河、杜康泉、杜康仙莊等等;兩地同樣都建了杜康廟,供奉杜康神像。
伊川縣不甘示弱,也宣揚杜康曾在伊川釀酒;三地互爭正統,各出奇招;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快意人生 :: 痞客邦 :: https://bit.ly/37DE22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