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佈施/《雜阿含經》裡面有一首偈語說:「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意思是說:假如你每一個月有十萬元的收入,應該拿出四萬元來經營事業;兩萬元做為家庭生活所需;兩萬元儲蓄以應不時之需;剩餘之兩萬元用以布施,回饋社會,救濟貧乏。《三世因果經》說:「有衣有食為何因?前世茶飯施貧人;無食無穿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僧人;相貌端嚴為何因?前世採花供佛前。」能找出今生貧窮的原因,然後加以改進,為時不晚。 國家厚實經濟,富國裕民,慈悲道德獲得重視/什一奉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回教奉獻施捨(Zakat)
“Zakat”一字,原義乃指潔淨而言,因爲如肯奉獻施捨,便可潔淨剩餘之錢。這也是一種財產稅和收得稅,一般的標準,乃是四十分之一。在回教的神治制度(Theocracy)之下,有兩大財源,一爲打仗的戰利品,一則爲奉獻施捨。他們相信,阿拉對奉獻的人,會用雙倍的利息報答他們。回教奉獻除了四十分之一的法定奉獻之外,還有照舊約十分之一的自由奉獻(Sadagah)。施捨的對象,乃爲貧民,無家可歸的人,奴隸,欠債的人,爲回教作戰的士兵,以及流浪在外的旅客。
以斯拉百科網 https://bit.ly/3vGJz0k
----------------------------------------------
回教之五大守則 (Din, 號稱天道五功)
一、背誦信條
他們的所謂信條,乃是從可蘭經裏兩大宣示拼湊而成:其一是『沒有上帝,只有阿拉』(La-ilaha-illa-ilahu);其二是『謨罕默德是阿拉的使徒』(Mohammadu-Rasulu-Alla)。這可算是一種最短的信條。他們天天背誦,次數無定,越多越好。照他們的傳說,背誦信條,所獲善報乃等於釋放奴隸,可得一百次善功記在賬上,可免除一百次罪愆,可以防制魔鬼,可以解決難題。因爲簡短,所以常不離口 ,好似口號,他們用來高聲狂呼,成爲宣傳回教的力量,這乃是回教迅速發展的一大基因。幾似現在政黨的政治運動,藉着狂呼口號鼓動羣眾一樣。著者前在印尼六載,時常聽到這種從高空來的大聲廣播。
二、五次祈禱
他們把祈禱視爲進入天堂的祕鑰,乃是回教的柱石。他們每天祈禱五次:第一次在黎明;二在正午;三在下午;四在日落之時;五在日落後二時。星期五乃是回教毎週的禮拜日,正午的祈禱,須加延長,一切不重要的工作,都要停止。祈禱可在任何地方擧行,但如在回教堂而且面對麥加(Mecca),則功德更大(倘使背朝麥加,乃爲有罪,因此旅行的人,須帶指南針)。在祈禱之前,須先洗身,他們備有一種潔淨條例(Salat),計共十四條,非常嚴格。但是他們的所謂祈禱,僅爲背誦阿拉伯文的公式,呆板固定,不可更改,否則沒有功效。但主耶穌敎訓我們,『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爲話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
三、全月禁食(Ramadan)
照回曆,毎年的第九月,定爲全月禁食之期。照他們的傳說,一個人如果做一件好事,便可得十次到七百次的善報;但是禁食所得的善報,則無法估量,因爲這乃是專對阿拉,將由阿拉親賜報答。在全月祈禱之時,每天祈禱之時,乃從黎明開始,直至日落之時,其間不僅不能進食,而且不可飮一滴水,甚至洗澡,吸烟,吃藥,乃至聞花的香味,亦都不許;但是一過日落之時,有些人便終夜狂歡,大吃大喝,以致大發胃病,使醫生疲於奔命。這乃失去了禁食之實意。但是他們卻是相信,以爲這種全月禁食,可以大蒙賜福,在這月之內所作之事,如到回教堂,如讀可蘭經,可以特別蒙福;所以他們還有許多關於禁食條例的書,指示並鼓勵他們禁食。
四、奉獻施捨(Zakat)
“Zakat”一字,原義乃指潔淨而言,因爲如肯奉獻施捨,便可潔淨剩餘之錢。這也是一種財產稅和收得稅,一般的標準,乃是四十分之一。在回教的神治制度(Theocracy)之下,有兩大財源,一爲打仗的戰利品,一則爲奉獻施捨。他們相信,阿拉對奉獻的人,會用雙倍的利息報答他們。除了四十分之一的法定奉獻之外,還有照舊約十分之一的自由奉獻(Sadagah)。施捨的對象,乃爲貧民,無家可歸的人,奴隸,欠債的人,爲回教作戰的士兵,以及流浪在外的旅客。
五、朝拜聖地(Hajj)
朝拜聖地麥加的時間,乃在回曆第十二月的一日至十二日。每一回教徒總希望能朝拜聖地,認爲一生的大事;倘或不能前往,可請一代理人,由其資助全部或一部分旅費。朝聖的禮儀,乃是參照在回教以前傳流下來的偶像崇拜,把它編在可蘭經裏。朝拜麥加乃是法定的;此外還可朝拜米甸那,那是自由的。朝拜的儀式,通常是到回教寺,與「黑石」(Black Stone)接吻;繼則在Kaaba廟周圍奔跑七次(三次快,四次慢),然後在亞伯拉罕的地方獻一祈禱,在Zemzem井旁飮水;然後在Safa和Marwa二山之間奔跑,再遊麥加附近的米那(Mina),在那裏聽講道。回程之時,在米那停留,用七粒小石子擊打號稱「大鬼」(Great Devil)的三根石柱,最後則獻上一隻羊或其他動物,便算結束朝聖。這種朝聖運動,便助長回教在中亞西亞各國的發展;因爲朝聖的旅客,成羣結隊,在路上往返,便把遠方國家的知識帶到那裏;於是麥加聖地,便成爲回教世界信仰的中心,圑結的樞紐,從而使回教勢力大爲發展。
六、三種禮儀
除了上列五大守則以外,還有三種禮儀。其一爲割禮──此於可蘭經雖無明文規定,但乃視爲他們對信仰的遵行。其二爲獻祭節──記念亞伯拉罕之甘願獻以撒(但他們無視聖經,偏說是獻以實瑪利)。謨罕默德雖否認主耶穌被釘十架,但卻以「獻祭節」作爲對回教有非常重大意義的節日。其三爲聖戰(Jihad)──照可蘭經(九章五節)說:『無論在那裏,回教徒若遇見相信其他神的人,便要把他們處死』,「聖戰」乃是對不信者的宗敎戰爭,是回教徒的神聖使命。
以斯拉百科網 https://bit.ly/3vGJz0k
(本文乃選載自本會將出版之章力生博士著的電子書《總體辯道學:宗教篇》)
----------------------------------
什一奉獻(或什一稅、什一捐),常用於指猶太教和基督宗教的宗教奉獻,歐洲封建社會時代用來指教會向成年教徒徵收的宗教稅
源於《聖經舊約》時代,其希伯來文原意是「十分之一」。在古代近東的國家,其中有迦南、腓尼基、阿拉伯等國都有什一奉獻的習俗以維持崇拜及國家支出。[1]
什一奉獻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FuBjM
沿革 宗教的「什一奉獻」傳統在新冠疫情下得到發揚廣大 你願意捐出多少? - BBC News 中文
據《聖經·創世記》記載,亞伯拉罕把所得的十分之一獻給撒冷城的麥基洗德,這普遍被視為什一奉獻之起源。直至摩西律法將其具體制度化地執行,以色列人將此獻給上帝耶和華及支持利未支派的事奉工作。[2]在4世紀以前的基督教會並沒有奉行什一奉獻,信徒隨自己意願自由捐獻。自羅馬帝國將基督教納為國教後,教會開始鼓吹徵收。[3]在第六世紀以前,什一奉獻又漸漸在天主教和西歐普及。及至公元567年和585年,什一奉獻被提到的大公會議,並最終採納為對教會奉獻的必要標準。[3]
公元779年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訂立法律實施什一稅,西歐各國在10世紀中葉相繼實行,視之為稅金。宗教改革運動之後,什一稅制仍在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國家裡繼續執行。羅馬教廷與德意志地區的皇帝在1563年召開特倫多大公會議重申教徒必須繳付什一稅。[3]隨後歐洲國家政權與教會間發生矛盾,歐洲國家逐漸廢除此稅制,以其它的稅收形式取替。時至現代,仍有一些基督教派引申《舊約聖經》,規定信徒實行什一奉獻;另一些基督教派則鼓勵信徒憑信心奉行什一奉獻,以應付教會運作的財務需要和開支。
摩西律法下的什一奉獻
根據摩西律法所載,以色列人的一切出產之十分之一都當歸給上帝耶和華。十分之一與祭物要獻在指定地方,祭司會將其作獻祭及利未支派之酬勞,每三年用當年土產的十分之一來幫助社會內的有示弱細小眾。相關的重點條例如下:
“    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人若要贖這十分之一的甚麼物、就要加上五分之一。凡牛群羊群中、一切從杖下經過的、每第十隻要歸給耶和華為聖。不可問是好是壞、也不可更換、若定要更換、所更換的與本來的牲畜都要成為聖、不可贖回。這就是耶和華在西乃山為以色列人所吩咐摩西的命令。(利未記27:30-34)    ”
“    你要把你撒種所產的,就是你田地每年所出的,十分取一分;又要把你的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並牛群羊群中頭生的,喫在耶和華你神面前,就是他所選擇要立為他名的居所。這樣,你可以學習時常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將本年的土產十分之一都取出來,積存在你的城中。在你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和你城裡寄居的,並孤兒寡婦,都可以來,喫得飽足。這樣,耶和華你的上帝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申命記14:22-23,28-29)    ”
類似的中國的什一稅
在周朝,當時實行徹法,除了公田之外,另外農民還要將其所得的十分之一納予國家[4],但這並非宗教稅。在春秋戰國時代之後,這種井田制度便逐漸不獲採用。
伊斯蘭中
在古代伊斯蘭國家,耕作官地的農民需繳交收成1/10
什一奉獻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FuBjM


「賽錢箱」

20160519-050909_U5966_M157782_e94a20160519-050909_U5966_M157779_024320160519-050909_U5966_M157781_114d20160519-050909_U5966_M157783_c073

大阪靖國神社照,中間有隔板的箱子就是「賽錢箱」。(圖/Richgold@pixabay)
日本豆知識》別讓神明不開心!投香油錢前,你應該要知道的6件事-風傳媒 https://bit.ly/3k0SDYG
去日本的神社參拜時,都會看到正殿前放著一個上面寫有「賽銭」或「奉納」等字,中間有斜斜板子的長方形木頭箱子,也就是所謂的「賽錢箱」。正式參拜前,需要投入「賽錢」進去,以表示對神明的敬意與誠意。很多人覺得跟在台灣寺廟裡投的「香油錢」很像,但你知道嗎?這個小小的行為裡面可是藏有非常多學問的,若是弄錯了,小心神明會生氣!
一、賽錢其實是還願金而非貢金
很多人常常誤會,以為賽錢是為了「許新的願望」而投的「貢金」,但其實賽錢真正的意義應該是「感謝神明讓上一次的願望成真,作為回禮」給予的「奉納」。因此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上一次)許願→投入賽錢(作為實現上一次願望的回禮)→許下新的願望
二、賽錢不是投越多越好
很多人常常會認為「賽錢的金額越大,作用越靈驗」,但是如前述,賽銭的意義是「感謝神明讓上次的願望成真」,所以一般而言「願望許的越大,投的金額越多」投入與願望相應的金額就可以了。
三、賽錢的由來其實是米?
「賽」原本就有「為了感謝神明的恩惠而進行祭祀」之意。在貨幣尚未流通的時代,人們會用「對自己而言貴重的物品」來供奉神明,以表示自己的誠意與敬意,例如金、銀、布帛、以及大量的米等等,故「賽錢」以前又被稱為「散銭」、「散米」等。大約從室町時代開始,才慢慢轉而用錢代替。
古時候以稻米等物品供奉神明,稱為「散錢」、「散米」。(圖/Rick Chung@flickr)
古時候以稻米等物品供奉神明,稱為「散錢」、「散米」。(圖/Rick Chung@flickr)
四、賽錢不能直接投紙鈔
一般而言「賽錢」多使用銅板,但實際上也有不少人投入鈔票。要注意的是,若想使用1,000円以上的紙鈔,不可以直接投入「賽錢箱」,需要用全新的白色信封袋裝好,並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以及住址。(相關報導:桃花不夠旺怎麼辦?日本5大求姻緣必訪的戀愛神社|更多文章)
五、賽錢會被用在哪?
「賽錢」是維持神社運作不可或缺的經濟來源,神社建築物的維修、購買供品、製作御守、神社的宣傳費用,以及管理人員的生活費用等等,都會需要用到。
六、具體而言,賽錢到底要投多少錢?
雖然賽錢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投多少,但由於日本人十分注重所謂的「語呂合わせ」(ごろあわせ,雙關語或諧音語),賽錢的金額不同,所代表的意義也大相逕庭。以下列舉幾個常見的金額以及其所代表的意義:
1.基本知識(有特殊意義的單枚硬幣):
5円: 最常見的金額,由於日文中的5円(ごえん)音同「御縁(ごえん)」,表示和所求事物「有緣」,是吉利的象徵。
10円:10円(とおえん)音同「遠縁(とおえん)」,表示「離緣份越來越遠」之意,一般會盡量避免。
日本的5円硬幣音同「有緣」。(圖/Jonathan Baker-Bates@flickr)
日本的5円硬幣音同「有緣」。(圖/Jonathan Baker-Bates@flickr)
2.進階知識(使用兩枚以上的情形):
10円:使用2枚5円的話代表「緣分層層疊加」之意不過因為金額和單枚10円一樣,同時有負面之意,須特別留意。
15円:「15円」(じゅうごえん)音近「十分ご縁」,代表「十分有緣」。
20円:日文「4」音近「好」,故使用四枚5円代表「好的緣分」。
25円:「25」(にじゅうご)音同「二重」,代表「雙重緣分」。
45円:「40」(しじゅう)音同「始終」,「始終御縁」(しじゅうごえん)代表「始終有緣」。
95:「90」(きゅうじゅう)音同「九重」,代表「無限有緣」。(注:九重=無限大)
日本豆知識》別讓神明不開心!投香油錢前,你應該要知道的6件事-風傳媒 https://bit.ly/3k0SDYG


香油錢,又稱「香火錢」、「香紙錢」、「功德金」,捐贈香油錢稱作「添油香」、「添香油」等,在台灣,俗稱「添油香」、「寄付」、「寄付金」(來自日語,捐款之意),在日本稱「賽錢」。有時被引申為奉獻給各種宗教的金錢。
古時信徒常以線香、蠟燭、燈油、金紙等物品,捐獻廟宇、寺院,以供祭祀之用。但後來逐漸不以實物捐贈,而以金錢替代,故稱香油錢、香火錢、香紙錢。
功德箱
盛裝「香油錢」的箱子名稱多樣,有「奉獻箱」、「功德箱」、「賽錢箱」等,通常放在正殿神桌之上或旁邊,供信眾參拜時投入香油錢;或是放在香燭品、結緣品區旁。
「功德箱」的材質有塑膠、木製,通常有「功德箱」、「隨喜功德」等字樣;為了避免遭竊,更有保險箱型式的「功德箱」。
在日本稱為「賽錢箱」(さいせんばこ),放置在正殿前、鈴鐺下,通常為木製箱子,上有數根木條排成柵式,參拜者由此投入香油錢。箱側有的書寫「奉納」或「淨財」等漢字,故也稱「奉納箱」或「淨財箱」。香油錢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seAWIy

隨喜功德四個字就是對香油錢的最好註解,大家都知道廟務運作需要資金,但依照個人能力奉獻即可,就算你拜了這間廟一整年但沒有奉獻過金錢也沒關係,因為一個虔誠的信徒絕對能在其他方面推動一個正信的信仰。每個人依能力、時間付出,不強迫他人也自我約束,才是一間廟宇該有的營運方法。

2022-04-23_095829


路加福音21:1-4
耶 穌 抬 頭 觀 看 , 見 財 主 把 捐 項 投 在 庫 裡 ,
 又 見 一 個 窮 寡 婦 投 了 兩 個 小 錢 ,
就 說 : 我 實 在 告 訴 你 們 , 這 窮 寡 婦 所 投 的 比 眾 人 還 多 ;
因 為 眾 人 都 是 自 己 有 餘 , 拿 出 來 投 在 捐 項 裡 , 但 這 寡 婦 是 自 己 不 足 , 把 他 一 切 養 生 的 都 投 上 了 。
路 加 福 音 21:1-4 CUV - 耶 穌 抬 頭 觀 看 , 見 財 主 - Bible Gateway https://bit.ly/3K9VkBR
------------------
耶 穌稱讚窮寡婦
耶穌舉目一望,看見富人把他們的獻儀投入銀庫內。又看見一個貧苦的寡婦,把兩文錢投入裡面,遂說:“我實話告訴你們:這個窮寡婦比眾人投入的都多,因為眾人都是拿他們多餘的投入,作為給天主的獻儀;而這個寡婦卻是從她的不足中,把她所有的一切生活費都投上了。
------------
路加福音21:1-4
窮寡婦的奉獻
有錢人正把捐贈項投進獻給窮人寡婦裡, 又見一個窮人,兩個小銅錢,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寡婦奉獻的比其他的 4 因為他們雖然奉獻了自己剩下的,但是窮盡寡婦卻奉獻了賴以為生的一切。”
主所看重的,不是你奉獻了多少錢,而是你對奉獻金錢的存心和態度如何。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九7)。
----------------
她「投了兩個小錢」:注意她所投入的是兩個小錢,並不是一個大錢(註:兩個小錢等於一個大錢);若是一個大錢,因為不能切開,只好全部獻出;但這是兩個小錢,她原可以獻一個,留一個,無需全部獻出。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她奉獻的態度是如何的絕對。
    ﹝話中之光﹞(一)像寡婦這麼窮苦的人,她所能奉獻的實在不多,不獻也不見少,又何必獻呢?今日許多信徒也有這種想法:讓那些有錢人去負擔主事工的需要吧!難道還少了我這幾塊錢?
          (二)還有些人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沒有錢,可以出力,出了力也就可以不出錢了。
          (三)另有些人在上教堂之前,因為不甘心獻出大鈔,就特意把大鈔換成小鈔,以免到時候沒有小鈔奉獻。
          (四)聖經只說她是一個窮寡婦,而不提她的名字,這是要我們學習:(1)千萬不要為留名而奉獻;(2)千萬不要因為貧窮而不奉獻。
          (五)窮寡婦的兩個小錢,蒙主記念;同樣,我們雖然靈命幼稚、貧窮,但只要我們向著主有一點的愛心和奉獻,是會蒙主記念的。
我們的奉獻,若是建立在自己的富有(財主)上,覺得自己還能有所獻上的,就無多少屬靈的價值;但若是建立在自己的貧窮、無有、無依和無靠(窮寡婦)上,就必蒙主稱許。
 https://bit.ly/3v56543
----------------------------------------
感恩兩文錢的奉獻
四百年前的1626年,西班牙傳教士將天主福音的種子灑在福爾摩沙---台灣這塊土地上。然而只是曇花一現,而且局限在北部。經過十六年,1642年荷蘭人趕走西班牙人占領台灣,傳教士很快就消聲匿跡了。
事隔二個世紀,西班牙傳教士於1859年再次打開台灣的福傳大門,傳教士首先在南台灣—打狗(高雄),建立了第一個傳教站,後來傳教士的足跡由南到北、從西到東,福音就像一顆入地的種子,因著每一位終身奉獻給天主的神父們,不畏路途遙遠,不怕人心險惡,滿懷敬天愛人的心,無論在城市、鄉鎮、山上以及海邊,建立了許多富有特色,不同風貌的地方教會。福音從此在這美麗的寶島成長、茁壯。
2021年是天主教在台灣--高雄開教的第162年。百多年來不論是那些遠渡重洋來自在異鄉的傳教士或是本地的神父、修女們,不辭辛勞的在這塊土地上,夙夜匪懈的為偏鄉地區、為失怙孩童、為孤獨窮困的老人、為弱勢族群,奉獻他們的所有與所能。神父 、修女們也帶領教友志工關懷弱勢家庭與移工,並定期到醫院關懷病友及到監獄關懷受刑人,牧靈福傳的工作從不曾停歇。
最令我們感動的是:這些外籍傳教士離鄉背井,放棄已開發中國家的享受,來到未開發國家的窮鄉僻壤,秉持福音「愛、服務與關懷」的精神,活出基督犧牲與奉獻的大愛,牧養周遭需要照顧的人,不但人在,心也在,念茲在茲如何餵養他的羊群。由於五十年代以前,當時台灣物質缺乏,因此觸動這些外國神父、修女,平時靠寫信回家鄉募集物資,或者回國向國人、親朋好友募款,挖錢回來給台灣同胞使用,因此當年有所謂「救濟品」或「美援」的說法。
七十年代以後,台灣推動十大建設帶動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水準逐漸提升,可是天主教教友中低收入戶占多數,雖然教會一再推行「堂區自養」,就是堂區教友要負起提供為堂區服務神父的生活費、堂區營建與修繕費、日常開銷費。時至今日,真正能夠自養的堂區屈指可數,教區每個月要貼補神父生活費約30萬元。因此每當教區推動牧靈、福傳以及社會愛德服務的工作愈多,愈是顯得財務的拮据,所以教區教友傳教協進會才大力推動「一人一千,福傳萬千」籌募活動經費,就是凡是已受洗的教友,每人每年要為教區福傳經費奉獻一千元。請大家以感恩的心,表達熱愛天主,支持教區的福傳計畫,並以具體的行動投入「一人一千,福傳萬千」的行列。
現在高雄教區高齡的神父愈來愈多,逐漸年老力衰需要安養、教堂歷經半個世紀,年久有待修繕,甚至教會為亡者準備葬身安息之地,目前也已不敷使用。這些都需要有足夠經費才得以讓年長的神父得到安養或安息;教區的牧靈、福傳以及社會愛德服務,得以繼續往前推展。我們除了同心合意地向天主祈禱之外,也希望大家為教區善盡一份心力,慷慨地、感恩地、歡喜地奉獻你的所能,充實教區的財物缺口,繼續承擔並精進教會的福傳使命,報答前輩傳教士以血汗所開墾、耕耘、照顧,並以仁愛牧養的天主子民。
各位弟兄姊妹,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或者是「前人播種,後人收割」。的確,要有收成,先要人播種。天主教在台灣有今天豐富的多樣面貌,要感謝先遣的傳教士,首先投入兩文錢(參閱路廿一1-4),奠定了良好的福傳根基;今天的教友更要積極主動地繼續投下你口袋中的兩文錢,讓教區的牧靈福傳事工,以及社會服務的愛德工作,不虞匱乏。你們捐獻的任何一筆捐款,都是血汗錢,我們都會謹慎地運用,而且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因此,懇請大家大發慈心、施以大愛,大力捐輸,共同建設高雄教區開教162年暨教區成立60年的福傳新旅程,呈現嶄新的面貌。 
2021年6月11日耶穌聖心節我要奉獻 | 天主教高雄教區 https://bit.ly/3k74W5Q
----------------------
200多教友奉獻 1年籌足八千萬 https://bit.ly/3k6fFx7
【本報鳳山訊】這才叫「神蹟」!二百多名教友在一年內募得八千多萬元。基督教鳳山活泉靈糧堂新建社區活動中心,有人賣屋或貸款奉獻,一對新婚夫婦將所有手飾、禮金捐出,教友咸信:「付出愈多,收穫愈多」。
基督教活泉靈糧堂於國內外設有二百多個據點,其中鳳山活泉靈糧堂於四年前自高雄活泉靈糧堂分支最初,不過只有一百五十多名教友,承租光遠路瑞竹活動中心還綽綽有餘,但後來教友增至二百多人,空間不夠使用,開始有了新建社區活動中心的構想。
發起人之一的高雄縣關懷協會理事長陳文信說,約一年前,該教會收到一名匿名信與一張三百五十萬元的即期支票,信文寫著捐款者為別教教友,因為參加過一次聚會而被感動,但覺得場地空間太小,期望透過拋磚引玉,讓教友們能換到更大場所聚會。
「這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地方」,陳文信說,鳳山活泉靈糧堂的教友知道教會要募款籌建新家之後,都主動奉獻,多數教友願意將其每月薪資十分之一捐出作建設基金外,並有人還為此將房屋貸款所得的錢悉數捐出,每分錢都代表一個愛心,奉獻者還都不願公布姓名。
雖有經費但缺乏土地,陳文信說,就在教友們為此傷神時,就發現中正預校前有台糖空地正上網要承租,當時一名鄧姓退休校長決定偕同牧師陳安誠拜訪台糖董事長余政憲,經余董事長協助,以公益用途為名參加競標而得標。
陳文信說,由於台糖用地不得作為宗教使用,因此該教會決定不興建教堂,改為結合教會福音和社區服務為宗旨,新建了這座多功能的社區活動中心,並開放給社區民眾使用。200多教友奉獻 1年籌足八千萬 https://bit.ly/3k6fFx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