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劉銘傳鐵路大稻埕起點站
1895年,台北大稻埕,清朝劉銘傳鐵路起點,前方為德國領事館。
1860年,清廷開放沿海口岸,引起西洋資本和技術。台灣基隆、滬尾、安平、打狗開港,洋商湧入,紛設洋行做進口貿易,北台灣茶葉出口興隆,大稻埕市街繁榮。1885年,台灣建省,劉銘傳擔任首任台灣巡撫,雄才大略,結合地方仕紳,引進西方人才技術,推動近代化事業,包括商務、郵政、電報、電氣、鐵路、文教、農業、工礦業等。
1887年,劉銘傳開始興建鐵路,1891年劉去職一年後,完成了台北至基隆以及台北至新竹的路段。台北車站即設在大稻埕,基本考量是,這裡是人口、商貿、貨品倉儲的集中地。這張照片是台灣鐵道史最早的照片之一,照片左前方是德國領事館,右方是洋行建築。徐宗懋圖文館收藏了珍貴的原版照片,畫面清晰,為重要的文化資財。
(取自《台灣鐵道文化 歷史珍稀影像,1890-1990》)
最美的台灣鐵道歷史畫冊
《台灣鐵道文化 歷史珍稀影像,1890-1990》
鐵道是台灣的生活文化的重要部分,尤其過去的年代,火車鐵路是我們往來城鄉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很多學生通勤的工具,每天擠火車、形形色色的乘客、車窗外閃過的風景、下車的忙碌等等。即使年長之後,過去搭火車的點點滴滴仍然留在腦海中,成為甜蜜的回憶。這種集體的記憶造就了今天台灣廣大的鐵道迷,而且不分年齡階層,都熱愛火車文化。
徐宗懋圖文館 - 劉銘傳鐵路大稻埕起點站 1895年,台北大稻埕,清朝劉銘傳鐵路起點,前方為德國領事館。... | Facebook https://bit.ly/3OtCvyL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桃捷綠線施工挖出「4000年前文物」 清代、日治鐵道遺構也被發現
2023年07月18日 21:43桃捷綠線施工挖出「4000年前文物」 清代、日治鐵道遺構也被發現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AMP https://bit.ly/3OmfAFq
▲▼桃捷綠線施工,挖出4000年前訊塘埔文化遺物,以及清代、日治時期鐵道遺構。(圖/取自桃園市捷運工程局)
▲桃捷綠線施工,挖出4000年前訊塘埔文化遺物,以及清代、日治時期鐵道遺構。(圖/取自桃園市捷運工程局,下同)
記者林彥臣/綜合報導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18日晚間表示,桃園捷運綠線G07車站為原桃園車站所在位置,捷運施工時出土訊塘埔文化遺物及近代鐵道遺構,經捷運局考量颱風季將至,不適合長期置於工地內,捷運局依循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獲得主管機關同意遺構移出暫置,以妥善保存出土遺構,於7月18日移往大園汙水處理廠暫置,未來再移回融入地面景觀及車站建築設計。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捷運工程局指出,G07車站工程範圍早於105年即因桃園火車站舊站第二月台南側軌道可能存有日治時期車站遺構,由主管機關文化局決議列冊追蹤,桃園舊站體拆除及開挖,皆在專業考古機構監看下進行,109年工程開挖前進行試掘,陸續發現4千前年的訊塘埔文化文物、清代鐵道遺構、日治時期磚砌便所、日治時期鐵道桃園驛遺構等文化遺留。
 ▲▼桃捷綠線施工,挖出4000年前訊塘埔文化遺物,以及清代、日治時期鐵道遺構。(圖/取自桃園市捷運工程局)
G07車站捷運工程配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進行考古試掘、發掘、翻模及提取,停止所有影響文化資產保存之施工行為,極力為市民爭取出土遺構完整風貌,所有試掘發掘範圍及數量、翻模提取之量體大小等皆仔細進行,盡力保存現場的出土遺構。
 自109年歷經2年多的考古調查及發掘,期間桃園捷運綠線G07車站工程配合文資法規定停工,在確認G07車站工程範圍內發現的出土遺構皆已完整發掘後,111年6月29日桃園市考古遺址審議會通過捷運局所提報之文化資產保存活化計畫,文化局始同意在專業考古機構施工監看的前提下復工,如發現疑似遺址或具古物價值者,仍須依法保存,至此G07車站克服重重困難,於111年8月復工後,G07車站完成第一層土方開挖,深度已達10公尺,期間並無新發現遺構,往後開挖發現遺留遺址可能性已不大,捷運局已可依法加緊趕工。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桃捷綠線施工,挖出4000年前訊塘埔文化遺物,以及清代、日治時期鐵道遺構。(圖/取自桃園市捷運工程局)
捷運工程局說明,桃園車站屬全台灣少數五代同堂的車站,自清代劉銘傳時期興建桃仔園車站,至現在使用中的桃園火車站臨時站,為讓市民朋友能瞭解其歷史脈絡,捷運局已成立設計諮詢委員會,未來出土遺構將融入地面景觀及車站建築設計,並獲得文化局多方指導,結合市府團隊量能共同為市民朋友打造為以考古文化資產為主軸,能與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對話,成為桃園在地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活的博物館」。
 G07車站陸續發現的文化遺留,翻模提取的遺構除少部分暫置專業考古機構倉庫以外,大部分遺構皆暫置於G07車站工地一隅妥適包覆留存,為與市民朋友公布發掘成果,藉由111年舉行10場現地參觀活動、112年進行考古論壇及考古特展舉辦多場走讀活動,讓有興趣的市民朋友近距離觀看出土遺構,現場看見時空交織古今相連的歷史足跡。
桃捷綠線施工挖出「4000年前文物」 清代、日治鐵道遺構也被發現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AMP https://bit.ly/3OmfAFq


桃園車站考古遺址 從列冊進入到指定遺址審議程序
桃園車站考古遺址,從列冊進入到指定遺址審議程序,圖為發掘的遺址。(圖由文化局提供)
桃園車站考古遺址 從列冊進入到指定遺址審議程序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rlcDb
2023/08/30 14:09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捷運綠線G07車站工程,在車站周邊發掘出歷史遺構,桃園市文資審議委員會15日進行考古遺址審議會,由於遺構文物事關重大,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群小組趕在審議會前到市府陳情,審議會今發出紀錄公告,決議確認鐵道遺址等從被列冊進入到指定遺址的審議程序,搶救清代鐵道遺址群小組也感謝各界關心,讓這個案子被更多市民關注。
捷運綠線G07車站於2019年9月開工,期間陸續發現4000年前的訊塘埔文化文物、清代鐵道遺構、日治時期磚砌便所、桃園驛鐵道遺構等,遺構範圍除了施工中的G07站,也擴及未來桃園鐵路地下化沿線工程,堪稱是「五代同堂」的車站,文化界擔心「桃園舊火車站及鐵道遺構列冊考古遺址」被解列,整片遺址將不復存在,因此極力爭取指定遺址。
由於列冊追蹤審議範圍涵蓋G07車站、桃園鐵路地下化工區,約有9筆地號、面積約3.8公頃,進入指定遺址審查程序後,主管機關文化局將辦理文化資產評估、辦理現場勘查。桃園車站考古遺址 從列冊進入到指定遺址審議程序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rlcDb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訊塘埔文化
史前考古學文化,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本文化原為1960年代歷史學者盛清沂所稱之「老崩山系統」,最著名代表陶器為褐色夾砂陶,1990年代初期以來考古學者劉益昌以老崩山系統之內容涵蓋大坌坑文化,因此將褐色夾砂陶和橙色泥質陶、橙色夾砂陶為主的器物群,單獨給予一個文化類型,而於2001年正式命名為訊塘埔文化。
本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區域為臺北盆地、淡水河下游兩岸、北海岸,分布最南側到達桃園縣楊梅鎮伯公崗臺地附近,向東則沿著東北角海岸南下到達宜蘭平原北側。遺址主要分布於海岸沙丘、平原、臺地、丘陵邊緣等近海低平的區域,臺北盆地內的發現集中於盆地西北側以及東側的基隆河流域。目前尚未發現本文化的人群移居至河流中游以上,海拔較高的臺地或丘陵區域,主要遺址有宜蘭縣礁溪鄉大竹圍遺址、臺北縣(註 1)萬里鄉(註 2)萬里遺址、三芝鄉(註 3)老梅遺址、民主公廟Ⅲ遺址、老崩山遺址、淡水鎮(註 4)港子平遺址、演戲埔腳遺址,八里鄉(註 5)訊塘埔遺址,臺北市圓山遺址、植物園遺址等。
本文化的陶器以褐色夾砂陶、橙色夾砂陶和橙色泥質陶為多,其餘陶器數量較少,陶器質地中常帶有輝石岩粒或其他沙粒,外表經常抹平塗紅,在口緣以下常見拍印繩紋,器型以圜底鼓腹罐為多,部分有低矮帶穿的圈足,口緣以外侈低矮的短口為多,和大坌坑文化類似。石器類型有石錛、石鑿、打製石斧、磨製石斧、凹石、石槌,尤其以凹石最為常見,遺址亦出土少量玉質器物,宜蘭大竹圍遺址、臺北訊塘埔遺址發掘中則出土玉質的石錛、石鑿、石簇,以及裝飾的管珠、墜飾,並有少量製造玉器殘存的廢料。
本文化是大坌坑文化晚期的演化,年代約距今4,500-3,500年,這是全臺灣盛行「繩紋紅陶」的時代,從地理位置、文化內涵而言,和盛清沂所稱分布於新竹、苗栗境內「紅毛港系統」最為接近。東側南段間隔蘇花海岸和花蓮地區的繩紋紅陶時期文化,亦即「大坑式粗繩紋陶」也相當接近,顯示彼此之間的文化關連。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187 https://bit.ly/3pXbD0Q
-----------------------
訊塘埔文化
 《小檔案》訊塘埔文化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NXH03k
樹林區大同山山腳的第三公墓,發現疑為繩紋紅陶之口緣,屬於北部地區訊塘埔文化,距今約三千五百年至四千五百年前。(記者張安蕎攝)
 2016/03/17 08:00
訊塘埔文化距今3500至45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由考古學家劉益昌發現、提出,接續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漸演化發展而來的地方性文化,分布於基隆至淡水之間海岸,及關渡一帶淡水河岸,主要遺址有礁溪鄉大竹圍遺址下層、萬里鄉萬里遺址、三芝鄉老梅遺址等。
 陶器主流為褐色繩紋陶,表面抹平塗紅或拍印粗繩紋,器型主要為圜底鼓腹罐,部分帶底矮帶穿的圈足,口緣低矮和大坌坑文化類似,但未見突脊;其次為紅色夾砂陶,器型為口緣外侈斜伸的罐形器。
 石器包括打製石斧、磨製石斧、石鋤、石錛、石鑿、凹石,並見石刀,有穀類作物的種植與發展。(資料來源:中研院台灣考古數位典藏博物館/整理:記者張安蕎)《小檔案》訊塘埔文化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NXH03k
------------------------------
訊塘埔文化距今約4500年
 2009/05/05 06:00訊塘埔文化距今約4500年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Rf5ZG
考古學家劉益昌兩年前在台北市大龍街、哈密街口蘭州派出所舊址的地表下2公尺探坑試掘,挖到炊煮器「陶罐」、石槌及清朝的青花瓷,經碳十四檢測,以陶片的形式及繩紋壓痕研判,文化層疑似訊塘埔文化,年代距今約4500年,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
 目前台北出現最早的史前文化,是在芝山岩發現的大坌坑文化層,訊塘埔文化較大坌坑晚,台北在圓山遺址、芝山岩都曾發現訊塘埔文化。
 考古學家指大龍峒發現訊塘埔文化可證明當時有人類在此生活,但究竟是聚落還是遷徙停留,必須進一步試掘找到更多文物佐證。
 不過,大龍峒遺址位在淡水河和基隆河沖積隆起的地區,附近的圓山兒童育樂中心附近,也有一級古蹟圓山遺址,加上大龍峒與芝山岩的直線距離約4公里,在台北湖時代,可划船到這裡交易,因此也有可能數千年前有人航海到淡水河口,定居台北湖岸的圓山等遺址。
 新出土的遺址範圍到底多大,將進行遺址發掘工作,因為發掘地點又剛好位在學校內,未來對考古學知識的普及與鄉土課程有正面幫助。訊塘埔文化距今約4500年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4Rf5ZG
 ----------------------------------------------------------
最早本土台灣人 在大龍峒!
高燈立 |2007.01.05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5280
最早本土台灣人 在大龍峒! https://bit.ly/3OnCaxO
【記者高燈立台北報導】考古學家在台北市大龍峒文化園區、大龍國小圍牆外,挖掘出四千五百年前台北人的文化遺址,研判為新石器時代的「訊塘埔文化遺址」。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興奮表示,這批先民是最早的本土台灣人。
 去年九月台北市政府規畫辦理的大龍峒文化園區,在進行「六藝廣場」鋪面工程時,當地文史工作者陳應宗等多人發現疑似「輦寶輪」清代遺跡,於是發起遺址保存工作;文化局安排專家學者勘查後,建議應探勘或考古。
 昨天考古人員從兩平方公尺的面積中,下向探勘挖掘,挖到三公尺深時發現訊塘埔文化遺址和清朝的青花器碎片,挖到三點六公尺處碰到台北湖的底層。
 劉益昌指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最早在圓山及芝山岩發現,距今六千年前,但是從大陸福建來的,距今四千五百年前的訊塘埔時期的台北人,則是本土演化而來的台北人,當時的台北人就很會做生意。
 劉益昌教授指出,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有農業的生產活動;依照文化發展主要區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史前文化僅發現大坌坑文化,而中期就包含北部的訊塘埔文化及中南部的牛罵頭文化、牛稠子文化等,是由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漸演化而來的地方性文化,年代大約距今四千五百年至三千五百年間。
 對遺址的發現,劉益昌卻憂心表示,古蹟或遺址的保存,確實無法兩全;由於遺址區地上物有兩處古蹟即保安宮和孔廟,及其它公家單位牽涉甚廣,因此後續工作只有在大龍國小的新校舍興建與否先作平估,再做後續。
最早本土台灣人 在大龍峒! https://bit.ly/3OnCaxO
------------------------------------------------
本論文主要以「臺灣北部5000-4000年史前文化內涵與相關問題研究」為題,對目前5000-4000年左右北部地區所認識“考古文化”進行討論,層面包括︰(一)重新檢視「訊塘埔文化」陶器內涵及其可能類型;(二)探討訊塘埔文化與大坌坑文化之異同;(三)比較分析訊塘埔文化與同時限、不同區域的考古文化之間的差異;(四)重新檢討5000-4000年前北部地區考古文化的內涵及定義。
    本論文運用層位學、類型學、排隊法、年代學等,比較各遺址出土各類陶器在歷時限的變化,透過比較與分析,以期了解5000-4000年前史前文化在北部地區樣貌及演變趨勢。並透過八里•舊城遺址的發掘資料顯示早期被認為具有時間先後與文化傳承關係的大坌坑文化與訊塘埔文化的陶器遺留,在地層中無法明確地區辨開來而呈現伴出的現象,同時文化層下即為生土層而未再有發現有更早的遺物。這是否意味著訊塘埔文化與大坌坑文化兩者彼此並非存在時間先後的關係,而是共伴的存在,或者,兩個考古文化實際上是一個考古文化對於陶器使用的偏好所產生的差異,意即「帶有突脊與劃紋的大坌坑式陶器」實際上乃當時人群製作的眾多陶器中的一種,如此,文化層中帶有突脊與劃紋的陶器的有無,實際上並不代表具有不同文化傳統與時間先後的兩個考古文化,而很可能是同一文化傳統的人群在異時限和陶器使用喜好的具體表現。除此之外,透過北部地區遺址的比較分析顯示,具有大坌坑文化與訊塘埔文化類型的遺物或器物組合的遺址,主要分布在海岸沙丘、臺地、河岸階地、平原、與淺山等不同環境,而不同環境的遺址,在時間上主要存在於距今4800-4000年左右,部分可延續至3600年左右,且遺址的分布與當時的海岸線有密切的關聯性,換言之,此批人群自海外的地區移居臺灣,當時大多選擇西部的河口與寬闊的沙質海岸(灣)作為登陸地點,並在海岸地區建立居所,在面對生存的壓力與對新環境的逐漸熟悉的過程中,部分的人可能選擇沿河口進入中、上游地區。從年代資料來看,顯示早期移民在島內的移動速度可能比以往推測的要來得早且快速。而以考古文化的角度而言,或可將訊塘埔文化稱之為「大坌坑文化訊塘埔相」。此外,在區域比較的層次,台灣其他地區也具有相同的情況。
    本論文研究顯示,臺灣新石器時代最早階段存在一個以繩紋為主要特徵的「考古文化」,其涵蓋本島與澎湖地區,發生在距今約4800年前左右,是否及於5000千年前仍未可知。此一考古文化即為大坌坑文化的本尊,各地所顯示的些微差異,代表的是大坌坑文化移居臺灣後的在地化表現。
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_臺灣北部5000-4000年史前文化內涵與相關問題研究 https://bit.ly/3rx0OD0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清朝鐵路出土1/桃園捷運挖到「寶」? 台灣最老鐵路遺址恐不保 臺灣鐵路 (清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朝鐵路出土1/桃園捷運挖到「寶」? 台灣最老鐵路遺址恐不保 https://bit.ly/3jDIG35
桃園火車站附近進行捷運施工時,挖到清朝劉銘傳鐵路遺跡,長500公尺、寬8公尺,以鵝卵石鋪成的鐵路遺構。(圖/庶古文創公司提供)
[周刊王CTWANT] 全台最早鐵路遺跡恐將不保!桃園火車站附近進行捷運施工時,挖到清朝鐵路遺跡,雖然桃園市長鄭文燦曾在市政會議要求所有開發案必須要有備案,還要求各局處盡可能避開遺址或預做準備,不過考古界人士披露,2020年6月間遺址出土後,2年來,相關單位態度消極,並未讓大眾積極參與討論清朝鐵路遺跡應否保存,連遺跡現場導覽解說也只開放短短2周,導致許多想深入了解台灣鐵路歷史的民眾向隅,呼籲桃園市政府和捷運施工單位正視此問題,讓更多民眾參與討論。
台灣考古學會理事長、台大人類學系副教授江芝華指出,桃園火車站附近挖出的清朝劉銘傳鐵路,是全台僅存一段的台灣最早鐵路遺跡,此外,當地還挖出日據時代鐵路基座和便所,加上附近的桃園火車站是國民政府後來蓋的,小小的一段鐵路,涵蓋並見證台灣135年來的鐵路歷史,堪稱是活的鐵路教室,無法理解開發單位為何只是圍住現場、不讓更多民眾接觸觀看,導致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遺跡在幹嘛。
江芝華指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考古遺產保護與經營憲章1990》規定,積極的公眾參與為考古遺產保護政策中不可或缺一環,而考古遺產保護的主要目標是原地保存,對公眾展示考古遺址是推廣理解當代社會起源及發展的主要方法。以德國科隆為例,興建輕軌鐵路時,就與考古單位進行討論和規劃,並加強深度以避免觸及考古遺址。再以日本為例,若有重大考古發現,會主動安排各級學校及民眾參觀,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進行公共教育,而不是像桃園這種作法。清朝鐵路出土1/桃園捷運挖到「寶」? 台灣最老鐵路遺址恐不保 https://bit.ly/3jDIG35
負責現場考古發掘的庶古文創公司是台灣第1家考古專業公司,本身也是考古學家的庶古董事長兼總經理朱正宜表示,現場已挖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以鵝卵石鋪成的鐵路遺構,鵝卵石是固定鐵軌所用,初步認定是清朝劉銘傳鐵路的雙股(兩條鐵路車道)鐵路遺跡,另外還有日據時代的鐵路遺構,包括二爪磚、鐵路基座等,再加上國民政府來台時期的鐵路建設,形成台灣唯一一段完整的鐵路發展史。
台大人類系副教授江芝華呼籲相關單位:清朝鐵路遺跡不管是要保存還是開發,都應該讓社會大眾充分知悉並進行討論。(圖/趙世勳攝)
庶古文創公司課長戴志家還指出,現場還挖到陶器及玉器碎片,證實桃園火車站附近在45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朱正宜和戴志家強調,清朝和日據鐵路遺跡是全民的文化財,希望能透過全民參與討論,聽聽社會大眾的意見,再決定保存方式。中華民國鐵路文化協會理事長劉宥緯也呼籲保留這段鐵路遺跡,但是不能為了保留而保留,應該做好相關展示讓民眾和遊客充分了解台灣的鐵路歷史。
據了解,桃園捷運施工單位正對劉銘傳鐵路遺址翻模和3D掃描,並進行提取約20平方公尺遺跡。桃園市文化局雖曾開過一次文資審查會,後來不了了之,但桃市府是否會再召開文資審議會,至今仍不明朗。
江芝華副教授指出,因為遺址現場說明導覽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周、且名額有限,還有許多想親眼見證和親身感受的人們,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見到它,而且遺址應該留下或離開,不應只由少數「專家」來決定,因此台灣考古學會發動民眾一起打電話給桃園市文化局或是捷運工程局,希望讓更多人見證台灣鐵路這段百年歷史,再決定遺址怎麼處理。
桃園市府捷運工程局總工程司張俊雄表示,遺址現場受限於路寬和四周建築物,且與桃園捷運路線高度重疊,無法進行工程變更,如果採取現地保留,可能連鐵路地下化也沒辦法做,目前已經提取20平方公尺的清朝鐵路遺構,先請考古公司庶古文創予以保留,未來將放置展覽館。另外也根據文化局的文資審議會決議,翻模並3D掃描鐵路遺構、並提取日據時代便所等文物,未來活化遺址文物資產的部分則由台鐵規畫展示。至於當初遺址現場展示的時間和場次,則根據文化局意見辦理。
桃園市府文化局則表示,遺址是否現地保存,目前還沒定案,臺鐵及相關單位還在規劃方案,後續會送該局的審議會討論。另外,未來地下鐵路完工後,將於桃園新站內規劃相關文物展示空間。清朝鐵路出土1/桃園捷運挖到「寶」? 台灣最老鐵路遺址恐不保 https://bit.ly/3jDIG35


臺灣鐵路 (清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清代鐵路分布圖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臺灣鐵路 (清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右上)興建台灣最早鐵路,當時的火車頭「騰雲號」(左)仍保存在台北228公園內。(圖/張文玠攝、報系資料照)
清朝鐵路出土2/台灣鐵道之父是日本人? 蘇揆一句話保住劉銘傳 | 社會 | CTWANT https://bit.ly/3EfSYjj
臺灣鐵路首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為當時中國第一條自行出資興建、載客的鐵路,又稱為劉銘傳鐵路。不過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一度在展區介紹日據時期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為「台灣鐵道之父」,引發不少爭議。
史載劉銘傳先在1887年5月20日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聘請德國人柏克爾(Becker)、英國人瓦遜(W. Watson)等人當工程師,開始動工興建。路線分為基隆至台北、台北至新竹兩線,從1887年開始修築分段通車,至1893年台灣鐵路基隆新竹間全線營運,費時7年,總長107公里。
這條劉銘傳鐵路的「前世」,其實是來自1876年上海的英國商人擅自興建的吳淞鐵路,路線從吳淞碼頭至上海,屬於窄軌鐵路,全長14.5公里,是中國最早的營業鐵路,但火車撞死人後,讓村民相當不滿,認為鐵路會破壞龍穴,清廷擔心引發英商和村民衝突,可能會激起民變,於是以白銀28.5萬兩白銀贖回並於隔年拆毀。
1887年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奏請清廷修建台灣鐵路,但清廷國庫空虛、經費不足,後來把吳淞鐵路拆下來的設備運到台灣,當作鐵路材料。原本劉銘傳希望鐵路能蓋到台南,新竹以南至崎頂已有築路堤,且新竹還興建一條搬運料的鐵路支線,稱「舊港支線」,但劉銘傳的繼任者邵友濂不似他雄才大略,鐵路只能完成到新竹。
劉銘傳鐵路開工初期,先興建從基隆港口到台北路段,其中位於基隆端的獅球嶺隧道工程,從1888年春動工,到1890年8月完成,全長235公尺,費時30個月才鑿通,為台灣和中國第一座鐵路隧道,也是目前唯一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1888年7月18日,台北(大稻埕)至錫口(松山)通車,1891年10月基隆到台北通車,1893年台北到新竹段通車。
日據時期繪製的清朝劉銘傳鐵路路線圖,大部分路線經過日本殖民政府改良和變更。(圖/翻攝自網路)
日據時期繪製的清朝劉銘傳鐵路路線圖,大部分路線經過日本殖民政府改良和變更。(圖/翻攝自網路)
甲午戰爭清廷戰敗,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日本殖民政府認為劉銘傳鐵路品質不佳,且鐵路往北經台北橋後,再經三重、新莊、到桃園龜山(龜崙嶺)路段的山區坡度大,效率及安全性堪虞等因素,加上劉銘傳蓋的木質結構台北橋常被大水沖毀,因此鐵路改線從艋舺(萬華)經板橋、鶯歌到桃園,但劉銘傳和日本殖民政府規劃的桃園火車站,都在現今桃園火車站附近,因此才會被捷運施工單位挖出歷經清朝和日據時代的桃園鐵路遺跡。
特別的是,2020年桃園捷運施工挖出劉銘傳鐵路遺跡的同時,還爆發「台灣鐵道之父」究竟是誰的爭議,同年7月正式營運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一度在展區介紹日據時期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為「台灣鐵道之父」,被外界質疑博物館方面配合民進黨政府親日、去中國化的主旋律。
許多民眾則認為,「台灣鐵道之父」應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後來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我對為台灣做過事的任何人都致上最高的敬意與感謝」,「不管什麼時代,最重要是要為愛土地、愛國家來做事」,鐵道部園區的展區也拿掉長谷川謹介為「台灣鐵道之父」字樣,相關爭議才畫下句點。清朝鐵路出土2/台灣鐵道之父是日本人? 蘇揆一句話保住劉銘傳 | 社會 | CTWANT https://bit.ly/3EfSYjj
---------------------
劉銘傳鐵路遺跡(臺北橋至迴龍 )劉銘傳鐵路遺跡(臺北橋至迴龍 ) https://bit.ly/3viBqPy
以下資料引《乙未割臺憶舊路》一書
二十幾年前在塔城街北門公車站等往三重的公車,時常看到往新莊
、迴龍的公車,「迴龍」這個地名讓我印象深刻。直到最近,才大致了解它的歷史。
首先就先從新莊捷運線講起。
新莊捷運線先行通車的市區段(忠孝新生-大橋頭段)與蘆洲線直通的緣故,因此該線
沿線各站站內標示均為「蘆洲線」。
尚未完工通車的新莊捷運線路線,以臺北橋頭為起點,大致沿台一甲線行進,經過三重
、二重疏洪道及新莊,到終點迴龍站,全長19.7公里。此段路線,即劉銘傳鐵路的原址。
想當年劉銘傳鐵路至迴龍(舊稱「坡角」)段於1891年11月底完工。到了1892年的農曆新
年,當局在大年初一、二兩日「循例停行」後,仍從臺北開行三個班次至此,當時報載
「嬉春婦孺多有手持青蚨(銅錢的別名)兩百翼隨車來去,以為電掣風馳,可卜一年利
市云。」
也就是乘客拿出兩串銅錢,伸出車窗之外,迎風飄曳,祈福求財的意思。
或許臺灣童謠「丟丟銅」歌詞裡的「丟丟銅仔」,就是發生在這裡。

但是好景不常,日據時的1901年新路線改由艋舺過新店溪,經枋橋街(板橋)過大嵙
崁溪(大漢溪),經樹林、鶯歌石(鶯歌)至桃仔園後,此段被歸劃於縱貫公路,也就是現在的臺一線後,便再也沒有火車造訪。
光復後的臺一線,依舊以臺北橋頭為起點,作為南來北往的要道。當時坐公路客運從臺
北到高雄和火車(指慢車)一樣需八小時,當時許多住中南部之輔仁大學的學生要返鄉
就在鄰臺一線校門口站牌等國道客運。
三重、新莊地區因位處臺灣西部縱貫公路的要衝,又緊鄰經濟金融中心─臺北市,距
離對外貿易出口大港基隆港也近。憑藉
地利之便,在臺灣經濟開始起飛階段,曾經是製造業的大本營。基於交通運輸考量,工
廠便設在臺一線省道沿路的農田用地上。這裡遍布著紡織廠、食品廠等。許多中南部
女孩,國中畢業就到此上班,她們是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的幕後功臣。
近十多年,臺灣經濟開始轉型,環保意識抬頭,臺一線旁的多家工廠,或因無法通過環
評的考驗、或因成本的考量,紛紛遷移;且,中山高及新的臺一線完成後,原路線失去南北運輸的主要地位。
在劉銘傳鐵路遺址下方的新莊捷運線即將於2012年開通之際,勢將帶來另一波的繁榮。
附帶一提,新莊捷運線新莊站位在新莊國中前之中正路上,也就是臺一甲線上。其
東側500公尺的新莊國小西側是劉銘傳鐵路海山口(新莊)車站的原址,地當新莊市
街的入口。圖中的登龍街可稱是站前的道路,所以,新莊市街也發展至此。
檢視較大的地圖
有人說是在輔仁大學附近,其實是錯誤的。因根據1895年〈陸地測量部‧臨時測圖部〉
兩萬分之一地圖顯示得知。
另外,新莊捷運線之終點站迴龍,位於新莊機廠及中正路交界處下方,也在臺一甲線
上。其西側500公尺為劉銘傳鐵路「坡角(埤角)火車站」的原址。
也就是現臺一線(萬壽路一段)和樹林市中正路交會處附近之迴
龍派出所對面的迴龍寺或迴龍消防分隊。
檢視較大的地圖
以上也是參照同兩萬分之一地圖顯示得知。
參照《乙未割台憶舊路》p109 p219-220 p223-224
如果手中有歷史最早、最精細的地圖,等於就是掌握劉銘傳鐵路之第一手資料
地圖上的路線和車站位置跟現今的圖比對,就可知道位置了!
《乙未割台憶舊路》這本書就是一例!
建議讀者可使用這個系統
裡面是1904年的堡圖,從臺北市八德路至新莊的劉銘傳鐵路已被
改成道路,可參考書中的文章所說鐵路所走的動向,就了解了!
另外補充:
日據初日人習慣將所稱新莊一帶稱「海山口」對劉銘傳鐵路海山口(新莊)車站的稱呼則為「海山口停車場」
故這名稱常見於乙未戰爭的戰鬥地圖及史料。
按:
新莊為古代興直堡所在,又有官道經過此,故前清在此設相當於副縣長的縣丞清朝中葉時,當局見大臺北地區漢人移民人口日益漸多,便於嘉慶十三年(1808)時,於艋舺設置艋舺營,為「水師遊擊,兼管水陸兵」。新莊因位置位於大漢溪、龜崙嶺水路的要衝,故在今迴龍至新莊的中途,設有駐兵的要所─「海山汛」或「海山口汛」,其東側有海山頭庄。所以,在今輔大靠臺一甲線西側有一叫「營盤」的舊地名,輔大所在稱「營盤里」。且,今新莊還遺留下「海山里」這一名稱。
檢視較大的地圖
道光四年(1824)十一月,詔改臺灣班兵更戍之例,以臺北艋舺營「游擊」為參將。
同時,也將縣丞遷往艋舺。在鐵路建立前,清官道從新竹經新莊過大嵙崁溪至艋舺,然後
到錫口(今松山)。
鐵路建立後,客商也可經由人車兩用的臺北大橋來往來往於大稻埕及三重、新莊間!!
日本剛據臺時,可能出於軍事考量,把「海山口汛」的「海山口」假借作為新莊一帶的總稱,故名!
參見《乙未割台憶舊路》22及110、220頁淡水廳志的艋舺圖
現今老臺北人所稱「大橋頭」之「大橋」之稱呼緣自劉銘傳建立臺北鐵路大橋之始
參見《乙未割台憶舊路》110頁
又,1897年8月間淡水河鐵道橋沖毀前,橋已逐漸腐朽,影響往來交通(火車需緩慢通過),當局即在淡水橋另一頭設置「淡水橋向停車場(火
車站)」,以此作為臺北至新竹火車的發起站。
此時旅客要到新竹,就從大稻埕坐渡船到淡水河對岸的淡水橋停車場搭車。
或許台北橋對面那站叫「淡水橋」就是因「淡水橋向停車場」吧!
《乙未割台憶舊路》P112-113有圖為證
清朝當時的店鋪建立在新莊市內的街道(官道)上,不是劉銘傳故道上,因後者相當現今的外環道。
路線可參照 內頁222
清朝當時建立在新莊市內的店鋪,參照內頁277
現今的新莊老街 
劉銘傳鐵路遺跡(臺北橋至迴龍 ) https://bit.ly/3viBqPy


桃園停車場,第二代桃園車站(1905~1962)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桃園火車站開站於1893年設站舊稱「桃仔園停車場」,日治總督府現址造木造車站更名「桃園驛」。民國51年國民政府將「桃園驛」改建成今日車站建築(桃園車站)。時至民國105年因應鐵路立體化工程才新建嶄新桃園車站。 https://bit.ly/3agTrC1


臺灣鐵路 (清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18年4月27日,艋舺驛新站舉行落成式
1901年8月艋舺舊站啟用,1918(大正7)年艋舺新車站於舊站南側落成,4月27日在車站內舉行落成式,5月1日開始營運。直行列車也計畫在此站停靠,成為南部貨物進出的倉庫,為日後艋舺發展做出貢獻。1920年車站因行政區改制更名為萬華,戰後1980年代後期遭拆除,現已不存。(1) 聚珍臺灣 - #歷史上的今天 1918年4月27日,艋舺驛新站舉行落成式... | Facebook https://bit.ly/3ng3MKd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百年舊鐵道橋墩和月台隱身湖口老街 地方爭取文資身分
  百年舊鐵道橋墩和月台隱身湖口老街 地方爭取文資身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9GexYR
新竹縣湖口鄉隱身在湖南社區的鐵道橋墩,1893年至今131年仍相當完整,相當難得。(記者廖雪茹攝)
2024/02/19 19:17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湖口老街旁,有一處逾百年歷史的鐵道遺跡—舊鐵道橋墩和月台石駁坎,文史工作者希望妥善保存,並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珍貴的歷史見證,近日向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提報,希望登錄為歷史建築。
縣府文化局表示,接到申請表後,後續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邀集審查委員現勘等辦理。
文史工作者吳家吉、鄧毅中及客委會諮詢委員黎許傳等,日前先後向文化局提報該案。他們表示,據文獻記載,西元1893年楊梅到新竹段清代鐵道修築時,興建大湖口火車碼頭月台石駁坎,以及南側300公尺處跨越畚箕窩溪鐵道的橋墩。1893年10月30日,基隆-新竹段鐵道竣工通車,大湖口火車碼頭開始營運。日治後改設大湖口乘降場(招呼站),1902年改為停車場,1920年改稱湖口驛。
後來因為靠山區部分地基和坡度關係,從平鎮(埔心)南到紅毛(竹北)的改良線,將湖口驛往北遷3公里,至今日的新湖口站,並於1929年11月開業運輸。清代橋墩和月台石駁從此閒置荒廢至今。
吳家吉、鄧毅中、黎許傳表示,新竹縣政府、湖口鄉公所與民間大窩口促進會,曾於2006年設立大湖口車站公園石碑、導覽牌。湖南社區發展協會2015年爭取設置清代橋墩解說牌,志工創作鐵道橋樑蒸汽火車壁畫,增添鐵道橋墩故事。
其中,隱身在湖南社區的鐵道橋墩,1893年至今131年仍相當完整,高3公尺寬4.7公尺,斜跨越河道,建築技術很難得;而橋墩的磚塊色澤漂亮,與大石磚交錯,別具美感,尤其倒影在溪水時。
而位於大湖口車站公園的月台遺址,兩側石駁坎長度約50公尺,高50至80公分不等,雖疊面不甚平整,但在當時已屬不易。兩側月台石駁坎間距10公尺,可容納南北列車同時停放在車站內。
新竹縣湖口鄉湖南社區發展協會爭取設置清代橋墩解說牌。(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湖口鄉隱身在湖南社區的鐵道橋墩,1893年至今131年仍相當完整,相當難得。(記者廖雪茹攝)
百年舊鐵道橋墩跨越畚箕窩溪。(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湖口鄉湖南社區發展協會爭取設置清代橋墩解說牌,志工創作鐵道橋樑蒸汽火車壁畫,增添鐵道橋墩故事。 (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湖口老街旁的大湖口車站公園內,留下百年前大湖口火車碼頭的月台石駁坎,文史工作者希望妥善保存,並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珍貴的歷史見證位。(記者廖雪茹攝)
百年舊鐵道橋墩和月台隱身湖口老街 地方爭取文資身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9GexYR
舊鐵道橋墩的磚塊色澤漂亮,與大石磚交錯,別具美感。(記者廖雪茹攝)
舊鐵道橋墩的磚塊色澤漂亮,與大石磚交錯,別具美感。(記者廖雪茹攝)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湖口劉銘傳鐵道遺址-湖南村集會所招牌小巷進入30公尺  - 地圖 https://bit.ly/468LETj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湖口劉銘傳鐵道遺址-湖南村集會所招牌小巷進入30公尺  - 地圖 https://bit.ly/468LETj


鐵道遺址的由來
湖口地區舊稱「大湖口」或「 大窩口」。此地因為是台地與山區 的交界,發展成貨物集散地,光 緒十八年(1892年)鐵路鋪設到 老湖口,更是促進了當地的發展。 光緒十九年(1893年)正式通車 後,新竹與基隆間每天約有六班 車,平均每天載客量為400人。
日治時期,明治四十一年(1908 年)縱貫鐵路全線完工後,大湖口 更成為了新竹北部的商業重鎮。
直到昭和四年(1929年),日 人認為楊梅到湖口間路段坡度過 陡且路基不穩,便將鐵路路線改 從楊梅以西丘地,途經伯公岡( 富岡)而到下北勢的新站。自此 人潮便流向數公里遠的新湖口/ 老湖口因而沒落,而此遺址便是 當時所留下來的。 臺灣鐵路 (清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劉銘傳興闢台灣第1條鐵路行經湖南村鐵騎路,路口意象由志工巧手建築1座竹屋,並裝飾用回收報紙的紙漿,DIY打造南瓜、胡瓜和台灣造型的裝置藝術,還開闢一條通往戰車生態公園的步道,每逢假日吸引遊客參觀,還意外成為新人拍婚紗照的景點。
李周秋蓉表示,湖南村除了擁有客家八角紅樓等老屋,還有一處罕為人知的秘境,即在糞箕窩溪畔保留的百年鐵道橋墩,1929年鐵路及車站移往新湖口後,老湖口跟著沒落,而留下此遺址。
湖南荒地變生態 百年鐵道遺址亮相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2zwxjP


湖口老街是目前台灣保存最為完整的老街之一,建於日據時期的一九一三~一九一五年。因鐵道開通設站而興起,再因鐵路轉移而凝止在原來的時空,繁華一時的老湖口,從一八九三年劉銘傳開通鐵路的一百多年來,嚐盡了幕起幕落的冷暖滋味。而同樣曾經名噪一時的長安茶,也不敵近年高山茶的興起而大幅沒落,茶園從原本三百公頃降至今天的五十多公頃   湖口老街長安茶

湖口老街長安茶


湖口天主堂『舊鐵道』遺址,在光緒13年(1887年)台灣巡撫劉銘傳建鐵路,由基隆至新竹,並設『大湖口乘降場』,後來改稱「大湖口停車場」,也帶動老湖口政治、經濟崛起,是新竹地區竹塹城外人口最密集的地區,直到昭和4年(1929年)鐵路改道、車站北移新湖口,老街才逐漸沒落。『舊鐵道』長約277公尺,連結老街兩端的三元宮與天主堂,現在鐵道上已建木棧道,走在上面能感覺到火車的律動。
出了『大湖口車站公園』旁邊就是『老湖口天主堂』,它是昔日清末至日治中期『湖口火車站』的舊址,民國54年(1965年)義大利籍神父滿思謙買下原火車站,建造天主堂,教堂位於老街街尾略高地面3公尺的山丘上,高聳挺拔的十字架立面,非常明顯,與街頭的『三元宮』遙遙相對,共同見證老街的興盛與沒落。天主堂直到民國82年教友逐漸減少而關閉,民國91年規劃成文物館,展示天主教在台傳教歷史及教區文物;及舊時老湖口居民的生活文物等
湖口老街 102.03.24 @ 漢隆園地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J64f9E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臺灣鐵路 (清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老湖口的發達,及整排紅磚拱屋,也有它背後的一段故事。原來在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時,劉銘傳來臺主持政務,陸續推動了幾項公共政策,其中興建鐵路一項,與老湖口命運線,有過短暫交會。    
 「那時這裡還是一片荒地一片」一 位年近九十的老先生說著
  當時鐵路路線僅限於基隆到新竹一段,工程自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年)開始動工,一直到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年),鐵道才鋪到老湖口,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年)正式完工通車。
「那時這裡仍是荒地一片,沒幾棟屋舍。」幾位年近九十的老先生,指著現在的老街這樣說。
   火車站設立之後,老湖口馬上受到四方注目,行旅的往來、貨物的運送,為此地注入了不少人氣。
鐵路設計之初,一般稱車站為「火車站房」。當時的「大湖口火車站房」,每天有六班車往返於基隆與新竹之間,平均每天載客量為四百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要花錢坐火車,仍是不容易的事。
  等到風氣漸開之後,乘坐火車的人數逐漸增加,車站附近便開始聚集了一定數量的人潮,人進人出,好不熱鬧。
  直到日據時期,人們口中的「湖口驛」,已帶來了不少行人旅客,不但營運開始步入軌道,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樣。因著人潮的聚攏,有些商販特地來此做生意,買賣十分盛行。
  此時的「湖口驛」附近的周邊區域,除了具有交通方便的好處之外,行人的來往,也提供不少商人做生意的好機會。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00/26310024/h-page/h-toptime2.htm https://bit.ly/3qzRwFY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劉銘傳只有建築基隆到台北的鐵路,後來到新竹是另一位清朝官員邵友濂建設的--1888年7月18日,台北(大稻埕)至錫口(松山)通車,1891年10月基隆到台北通車。然通車前劉銘傳即已去職,由邵友濂接任。1893年台北到新竹段通車,但主要是劉銘傳構工。臺灣鐵路 (清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YzRns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新竹輕便車軌道/新竹拓殖軌道株式會社/台灣軌道株式會社新竹發著所/新竹市康樂里槺榔驛站1913年/104戰機/五分車-帝國製糖新竹製糖所(原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樂里槺榔驛站1913年這條經貿道路徑大致包括:竹塹舊港、船頭溪州(舊港里)→鳧湖、牛埔(南寮里) →槺榔、烏瓦窯(康樂里)→苦苓腳(古賢里)樹林頭(跨士林、福林、境福與武陵四里)→鴨母寮(福林里)→番婆(境福里)→外媽祖(長和宮)等/德國碉堡防空塔(英文:Flak Tower,德文:Flaktürme)馬特洛塔(Martello Tower)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桃園停車場,第二代桃園車站(1905~1962)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桃園火車站開站於1893年設站舊稱「桃仔園停車場」,日治總督府現址造木造車站更名「桃園驛」。民國51年國民政府將「桃園驛」改建成今日車站建築(桃園車站)。時至民國105年因應鐵路立體化工程才新建嶄新桃園車站。 https://bit.ly/3agTrC1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500px-1904台灣堡圖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桃園車站 - Wikiwand


 

1908年4月20日:臺灣鐵道建設史始於清光緒13年(1887),由巡撫劉銘傳修建基隆至臺北段,長度28.6公里的基隆至臺北段,於光緒17年(1891)通車,奠下台灣鐵道建設的基礎。
日本於1896年開始統治臺灣之後,將鐵道列為重要建設項目,時任民政長官為後藤新平,由其成立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並兼任部長。
臺灣縱貫鐵路的整體規畫由鐵道技師長谷川謹介負責,1899年由南北兩端同時動工,長度189公里的彰化至高雄段,於1908年4月20日完工,全長400餘公里縱貫線終於南北接軌。
二戰後,臺灣鐵軌建設持續擴建,134年來從清末、日據、光復一路銜接並優化;鐵路縱貫線的通車,被稱為臺灣第一次空間革命,第二、三次分別為高速公路及高鐵。
(影片來源:TVB Action Drama)
1974年4月20日:日本與中共簽訂航空協定,日本外相大平正芳於記者會上,指華航飛機上的青天白日旗不是國旗;我外交部立即宣佈終止臺日航線。【歷史上的今天0420】縱貫線通車 南北鐵路接軌 | 報時光 https://bit.ly/3xNKp0h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獨家》清代鐵道路塹遺址曝光?怪手開施工 湖口文史志工籲停工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獨家》清代鐵道路塹遺址曝光?怪手開施工 湖口文史志工籲停工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昭和11年(1936)台灣鐵道全圖

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銘傳鐵路遺跡2020年6月間遺址出,長500公尺、寬8公尺,

新竹製糖所線(新竹─波羅汶)(溪州─下山)-1952年10月30日結束營運
2014/12/14 新竹製糖所線(新竹─波羅汶)(溪州─下山)-1952年10月30日結束營運 - 臺灣鐵路列車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kY7bMh
本營業線原屬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日文:大日本製糖株式会社),簡稱日糖,過去為以加工生產糖為主的企業,日治時代時在臺灣大規模投資設廠。創立於1895年,已於1996年與明治製糖合併為大日本明治製糖。現為三菱商事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屬於三菱集團成員。臺灣本社位於台北市北門町。昭和2年(1927年)7月合併東洋製糖,昭和10年(1935年)4月合併新高製糖,昭和14年(1939年)12月合併昭和製糖,昭和15年(1940年)11月合併帝國製糖,規模是戰前台灣4大製糖會社中最大者。戰後,大日本製糖在台灣的資產與台灣製糖、明治製糖、鹽水港製糖的在台資產合併成台灣糖業公司。在日本內地的資產則仍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存續至1996年。
其所屬有虎尾製糖所、斗六製糖所、北港製糖所、月眉製糖所、烏日製糖所、彰化製糖所、龍巖製糖所、大林製糖所、二結製糖所、台中製糖所、苗栗製糖所、新竹製糖所、崁子腳製糖所、玉井製糖所、沙鹿製糖所、竹山製糖所、潭子製糖所、竹南製糖所。
新竹製糖所鐵路(1912年建廠,為日治時期重要的糖廠。二戰時重創(新竹市在二戰時受炸彈攻擊的總量為全台最高,也是支援硫磺島的日軍的主力地區)。二戰後整修。當時廠房位於原風城購物中心、今巨城購物中心後面。1952年10月30日關閉保留。)
新竹製糖所線(新竹─波羅汶)(溪州─下山)-1952年10月30日結束營運 - 臺灣鐵路列車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kY7bMh


[地方 #波羅汶、湖口老街、湖口天主堂] 偷走湖口因運輸中心移轉而興衰的波羅汶與湖口老街 #湖口 Hukou Township / 新竹 Hsinchu Count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