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之女邑姜,姜伋為姜太公之子/姜姓非常古老從姜太公到如今,歷史上共有102個氏都是從姜姓繁衍而來/自炎帝算起的話,姜姓的分支姓氏則達到247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


周武王的王后名叫邑姜,她是姜子牙的女兒+唐叔虞/邑姜夢到上天賜子 預知子名和封地/唐叔虞+桐葉封弟/《太平御覽》/唐叔虞的後裔姓氏,主要有晉姓、楊姓、韓姓、何姓、溫姓、賈姓、簡姓、曲姓、解姓、侯姓、欒姓、席姓、先姓、谷姓、冀姓、步姓、籍姓、閻姓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原文配圖:出土的青銅禁,是一种放酒樽的器座,類似於酒桌。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新聞] 陝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出土罕見龍紋4角簠 - 看板 historia - 批踢踢實業坊 https://bit.ly/38kM4NT
據中國文化報7月14日報導,「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時期一處重要的聚落遺址,其族屬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陝西省文物鑑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經專家考證,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確定,屬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M4墓葬主人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嘴頭村。2012年,當地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時發現青銅器,立即報告文物部門。隨後開展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使一個埋藏了眾多珍貴青銅器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重見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被認為是我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2013年8月起,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寶雞地區乃至關中地區商周考古學文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濱區博物館聯合組建石鼓山考古隊,開展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通過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該墓葬呈長方形,深8米、寬約4米,為豎穴土壙墓,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米,棺室周圍有熟土或生土二層台。屬於單人葬,頭向朝著地勢較高的方向,有東向、南向及西北向。葬具均為木質,隨葬品一般置於頭部附近的二層台或壁龕內。
「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故宮有一件傳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還屬首次,十分罕見。不僅如此,在該墓葬中還發現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領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身份極其尊貴。」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佔奎表示,從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壺、簋、罍、甗等,有著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點,且未發現兵器,據此推測,該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與M4相似的M3墓葬主人為姜族
M4墓的發掘,很容易讓人想到2012年在石鼓山發現的西周早期高等級貴族——戶氏家族的M3墓葬,現經專家考證,M4和M3兩座墓葬的形制、結構極其相似,應屬於同一墓葬群,墓主之間可能有密切關係。
在商周時代,族徽、日名(日名,是古代活著的人對過世人的稱謂,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親屬的稱謂,在商代最為流行)是殷商青銅器的主要標誌之一,有著族徽、日名或二者皆有的青銅器,其族屬一般屬於殷商系統。在M3墓中出土的31件青銅禮器中,有16件發現有銘文,涉及的族徽有萬、戶、冉等。據《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夏禹之後姒姓有「有扈氏」,有專家據此推測,「戶」當為「扈」,而「有扈氏」的後代蒲姓出自姒姓,世襲為西羌的酋長,因此,「有扈氏」應當與羌(姜)族存在密切聯繫。
M3墓中曾出土一件略有破損的「中臣鼎」,根據鼎上刻有的銘文,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在其撰寫的《石鼓山三號墓器銘選釋》中指出:銘文內容應解釋為「中臣尊鼎,帝后」。李學勤表示,「帝后」一詞曾見於1976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的庚姬尊、卣。按照商周禮制,已故的王稱「帝」,「帝后」則是已故王的配偶,是女性。
銘文中的「中臣」兩字為《周禮》書中的「內小臣」,即管理王后祭祀等活動的職責,由此可以判斷,「中臣鼎」的年代約在周成王時,參照M3墓出土的青銅器物,「帝后」應當是其父周武王之後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對此,尹夏清也表示認同,種種跡象表明,墓主與周王朝關係密切,或屬於姜太公的家族。而「帝后」在這裡就相當於族徽,表明「中臣」這個人是「帝后」邑姜家族中的人。此外,M3 、M4墓共同發現的「高領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也足以證明其族屬毫無疑問為姜族。
邑姜——「姜太公」之女 陝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出土罕見龍紋4角簠 - 每日頭條
目前,學術界也普遍認為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
眾所周知,姜太公(公元前1128至公元前1015),本名呂尚,字尚父。傳說中,姜子牙胯下騎瑞獸,鶴髮童顏,文韜武略,是輔佐周武王滅商的有功之臣。不過,關於姜子牙的身世,包括他是哪裡人,出身和遭遇境況等,一直以來眾說紛芸。
但有關姜子牙的祖先,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卻有明確記載:「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陝西曆史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尹盛平表示,這就說明,姜太公的先祖為「四嶽」(四岳)。據考證,「四岳」 不僅是姜姓一族的先人,而且是上古姜姓一族所在部落及其首領的名號,這也充分證明,姜太公呂尚是「姜氏之戎」的族人。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據史書記載,邑姜自幼聰明伶俐,悟性極好,雖為女兒家,卻尤其喜歡家裡的那把青龍劍,常常模仿父親的樣子比比劃劃。姜子牙見此,因勢利導,一有空就指導女兒學習知識、練習劍術,可以說,邑姜的滿腹才華與姜子牙的熏陶有很大關係。成為武王妻子後,邑姜常與武王商討天下大事,為武王出謀劃策,並常常代周王行事,被武王稱作治理國家的十位能臣之一。作為大周朝的開國之母,邑姜不僅孕育了周朝兩位國君,更用自己的智慧為周朝八百年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新聞] 陝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出土罕見龍紋4角簠 - 看板 historia - 批踢踢實業坊 https://bit.ly/38kM4NT

2022-04-04_2109152022-04-04_2121162022-04-04_212228

陝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出土罕見龍紋4角簠 - 每日頭條


【考古札記】劉軍社:西周銅禁與姜戎人 - 壹讀

2022-04-04_2126332022-04-04_2122362022-04-04_2126562022-04-04_2126482022-04-04_212641

西周銅禁與姜戎人
2017/08/16 【考古札記】劉軍社:西周銅禁與姜戎人 - 壹讀 https://bit.ly/3DEQPNZ
2012年6月發現的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出土各類器物101件(組),其中銅禮器31件(石鼓山考古隊:《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葬發掘簡報》,《文物》2013年2期;石鼓山考古隊:《陝西省寶雞市石鼓山西周墓》,《考古與文物》2013年1期)。相對於其他器物,可以說銅禁是最重要的發現。因為這是1949年以來發現的唯一的一件西周銅禁,也是唯一一件經過考古發掘出土的西周禁。
▲ 石鼓山1號禁出土情況(原文配圖)
石鼓山1號禁上放置有戶彝1件、戶卣2件、斗1件,其中一卣下還有一方形器座(2號禁)。1號禁在M3的K3西部底部放置,其上左側放置戶彝,中間放置戶卣甲,右側放置2號禁,2號禁上部放置戶卣乙(出土時傾倒,但卣圈足還在2號禁之上),戶卣甲外放置1號斗。根據1號禁的形制,禁面外圍是夔龍紋的長方形邊框,夔龍紋邊框內又有長方形框,長74.5厘米,寬25厘米,框內素麵,該素麵位置就是銅禁上擺放彝器的地方。戶彝、戶卣甲、戶卣乙及2號禁、1號斗等按照出土時情景還原放置後,素麵位置已無法再放置別的器物。從銘文上也可以看出,1號禁上放置的器物全是「戶」器——戶彝、戶卣,組合非常完整。
▲ 夔蟬紋禁(考古中國配圖)
已知西周銅禁存世2件。一為夔蟬紋禁(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文物出版社出版,1984年10月)。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由寶雞戴家灣一農民挖出,先被陝西巡撫端方收藏,後流入美國,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長87.6厘米,闊46厘米,高18.7厘米。前後各有長孔八,左右各有長孔二,器上尚存置尊卣三器的痕跡。時代或定在商代﹝《陶齋吉金錄》(卷一、二)《卣與觥》(圖二)、《歐米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圖九)、《柉禁の考古學的考察》(圖25上)等著錄﹞,或定在西周。二為夔紋禁,現藏於天津博物館,為軍閥黨玉琨於1926年在寶雞戴家灣盜掘。呈長方體,中空無底。通高23厘米,長126厘米,寬46.6厘米。禁面上突起三個橢圓形子口,用以穩定上面所放置的器物,使之不致移動。中間孔略大,高1.5厘米,外徑長19.5厘米、寬16.5厘米。左右兩孔大小相同,高1.3厘米,外徑長18.8厘米、寬17.4厘米。銅禁的前後兩面各有兩排長方形孔16個,左右兩面各有兩排長方形4個。禁面四周飾夔紋一道,前後左右四面均飾夔紋。禁面三個子口處中間放置卣,右邊放置觥,左邊放的一器殘甚不名,應為卣、壺、觥等橢圓形圈足的器物。時代為西周初期(天津市文物管理處:《西周夔紋銅禁》,《文物》1975年3期;李先登:《西周夔紋銅禁的出土與流傳經歷》,《考古與文物》1982年6期)。這一件也是體形最大的一件。
▲ 石鼓山M3出土1號禁(原文配圖)
石鼓山M3出土的1號禁,長方體,底空,四側面飾有夔龍紋,頂面四周飾夔龍紋,中部素麵。長94.6厘米,寬45厘米,高21厘米。
以上3件銅禁形制相似,細部有所不同,如側面有無鏤空、禁面有無子口等;紋飾上都飾有卷尾夔紋,較為相似。故3件禁的時代應比較相近。
這裡要強調的是,3件「戶」器是作為一套完整組合放置於1號禁之上的,應當是同時鑄造的。
▲ 夔紋禁(考古中國配圖)
禁是古代奴隸主貴族在祭祀和宴饗時用來盛放酒器的几案,也就是說,禁上的酒器應是盛酒器。周人所謂的「禁」,可能有禁戒飲酒的意思。鄭玄的解釋是「名之為禁者,因為酒戒也」。據金文和古代文獻記載,周初曾經厲行禁酒,可能是出於更有效地督促民眾實行禁酒的考慮,當時的統治者就把置放酒具的器座命名為禁。當然,禁有酒戒的含意也許只是一種說法。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已知的3件西周銅禁均出土於寶雞?兩件位於渭河北岸的戴家灣,一件位於渭河南岸的石鼓山,而且是南北基本相對的兩個西周貴族墓地。如果說之前對這個問題還比較疑惑的話,那麼,現在似乎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雖然鬥雞台墓地的屬性還不清楚,但石鼓山的銅禁出自姜戎族墓葬是不爭的事實,這樣就把禁與姜戎族聯繫起來了。有學者認為寶雞是西周方座簋的發源地(張懋鎔:《西周方座簋研究》,《考古》1999年12期),寶雞又是商代姜戎族的聚居地,寶雞地區出土的銅方座簋多伴與高領袋足鬲同出,高領袋足鬲又是姜戎族的遺物,這樣就把方座簋與姜戎族聯繫了起來。禁實際上也是器座,既然能生產出帶座的簋,再生產單體的器座如石鼓山M3的2號禁,再進一步做成較大形制的禁,也就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從技術層面講應當是可行的。既然方座簋與禁都與姜戎族有聯繫,是不是可以說,禁與方座簋一樣也是發源於寶雞地區,也就是說,禁有可能是姜戎族發明和使用的。這樣就能回答至今發現的西周銅禁為什麼都在寶雞,因為自商代以來寶雞就是姜戎族的老家。【考古札記】劉軍社:西周銅禁與姜戎人 - 壹讀 https://bit.ly/3DEQPNZ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6GnmGKk.html

【考古札記】劉軍社:西周銅禁與姜戎人 - 壹讀


“週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地出土青銅器展
展覽時間:2014-11-13 - 2015-03-01
展覽城市:上海- 上海
展覽機構:上海博物館
展覽地址: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近武勝路)
主辦單位:上海博物館
展覽介紹
今年11月12日至2015年3月1日,“週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地出土青銅器展”將於上海博物館舉行。本次展覽將展出西周墓群2012年、2013年新出土的150件青銅器,其中不乏形制新穎、造型奇特、紋飾精美之器物,新出土的龍紋禁、方彝、簠形器、四耳乳釘獸面簋、犧尊等青銅器都極為罕見或首次發現。
豪華韓王陵顯露真容青銅器發現"太后"刻銘
陝西寶雞訪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
石鼓山的青銅器是勝利者精神狀態的反映
【快訊】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
上海博物館2014年特展舉辦含新石器時代...
“週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地出土青銅器展_在線展覽_畫廊展覽_雅昌展覽 https://bit.ly/3DKP7KX

2022-04-04_2132270 - 2022-04-04T213503.9410 - 2022-04-04T213503.7280 - 2022-04-04T213501.3310 - 2022-04-04T213458.8590 - 2022-04-04T213459.3040 - 2022-04-04T213456.3090 - 2022-04-04T213456.7690 - 2022-04-04T213452.1670 - 2022-04-04T213452.2360 - 2022-04-04T213453.726

一件又美又萌的青銅器——犧尊 一件又美又萌的青銅器——犧尊 - 每日頭條
一件又美又萌的青銅器——犧尊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x06Z3d
2012年,在陝西寶雞石鼓山發現了我國西周時期的貴族墓葬,發掘整理出大量精美的青銅器,其數量之多、器物之精美為世人矚目。2014年,上海博物館與陝西省諸家考古單位合作,並特地向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及天津博物館借調部分青銅器,舉辦"周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地出土青銅器"展覽,規格極高。其中一件珍貴文物犧尊私以為特別美,犧尊是指犧牛造型的盛酒器。犧尊多見於春秋戰國和商周時期。中國陝西和山西等處曾出土過多件犧尊。
周野鹿鳴 犧尊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bk89n9j.html

2022-04-04_213330

「高領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


寶雞發現商周大墓,僅青銅禮器出土92件,專家:墓主是姜子牙後裔
寶雞發現商周大墓,僅青銅禮器出土92件,專家:墓主是姜子牙後裔_騰訊新聞 https://bit.ly/3LDTFpk
眾所周知,陝西寶雞歷史悠久,古名“陳倉”,被譽為“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遷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寶雞市岐山縣),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國家組織,這就是西周最早的都城岐邑,距今已3200多年。商周時期青銅器盛行,其中陝西寶雞出土了眾多國寶級青銅器,像我們熟知的何尊、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盤和散氏盤等。因出土數量之多,銘文內容之重要,在我國居於首位,因此寶雞也被譽為“青銅器之鄉”。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寶雞市石鼓山發現西周大墓,僅青銅器禮器就出土94件,專家表示墓主是姜子牙的後裔。
那是2012年,陝西省寶雞市石鼓鎮咀頭村村民在挖房屋地基時,意外挖出了幾件青銅器,村民意識事情重大,於是立即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當地文物部門聞訊後,立即組織考古專家趕往現場,經過初步勘探發現這是一座商周時期的墓葬。在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省、市、區三級考古部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大墓展開了搶救性發掘工作。勘探表明,墓地南北長約800米,東西寬約300米,考古人員通過發掘認識到該墓地的墓葬分佈似有分區,處於核心區域的有中型墓2座、小型墓5座,分佈較為集中;在核心區域西南方向另有小型墓5座,呈聚集性分佈特點。
經過兩年多的發掘,共計清理出土商周墓葬15座,出土各類文物230餘件,大多放置於二層台或壁龕內。其中多達92件的青銅禮器與26組銘文及族徽符號,引起考古專家們的特別關注,出土文物顯示出一般平民與高級貴族兩個層級的人群結構。另外,兩類墓均隨葬有高領袋足鬲,證實了以前此類鬲代表的是一支獨立的考古學文化的判斷。同時,改變了以往此類鬲不可能晚到西周的觀點。
本次發掘最令人矚目的是,三號墓與四號墓中出土的青銅禮器。其中,三號墓有6個壁龕,出土青銅禮器31件,有鼎、簋、卣各6件,禁、鬥各2件,甗、彝、罍、壺、尊、觶、盉、爵、盤各1件。四號墓出土青銅器50件,包括簋16件、鼎15件、罍、甗各4件,壺、簠、盂、犧尊各2件,甑、尊、盤各1件。兩座墓葬棺內的隨葬品均少量玉器,由於兩座墓葬距離很近,規模相差無幾,且形制基本相同,出土器物種類和擺放位置接近。由此,專家判斷兩座墓葬有著密切的關係。
更重要的是,考古專家在青銅器上發現包括“戶”、“亞羌”“父丁”、“史母庚”等26族銘文及符號。根據史料記載:“戶”族的起源與“有扈氏”有關,而“有扈氏”是姜戎的一支。三號墓中出土青銅器銘文:“中臣尊鼎,帝后”。根據商周禮制,已故的王稱“帝”,“帝后”則是指已故王的配偶。參照三號墓中出土的青銅器物,“帝后”應該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后,姜子牙之女邑姜。此外,三、四號墓均發現的“高領袋足鬲”,專家表示這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也足以證明其族屬毫無疑問為姜族。寶雞發現商周大墓,僅青銅禮器出土92件,專家:墓主是姜子牙後裔_騰訊新聞 https://bit.ly/3LDTFpk

1000 (24)1000 (27)1000 (26)1000 (25)

寶雞發現商周大墓,僅青銅禮器出土92件,專家:墓主是姜子牙後裔_騰訊新聞


商周兩大王朝更迭這一風雲際會的時刻,在考古中究竟會是什麼面貌?今天起在上海博物館開幕的“週野鹿鳴——寶雞石鼓山青銅器展”或許會給出一些回答。《東方早報·藝術評論》專程赴陝西寶雞等地就此進行了走訪。在考古報告尚未及發表之時,考古學者們分別根據自己的考古工作和研究經驗,講述了他們在目前這一階段對石鼓山墓葬的認識。陝西寶雞訪石鼓山考古_鑑藏知識_新浪收藏_新浪網 https://bit.ly/3j4Enxy
【考古札記】劉軍社:西周銅禁與姜戎人 - 壹讀
  11月12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的“週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展”將展出自2012年以來在陝西省寶雞市石鼓山發現的兩座墓葬中出土的商周時期150餘件青銅器。
  石鼓山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區渭河南岸。自1980年代開始,就不斷有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出土。2012年3月、4月,兩次出土商周時期的青銅器,6月又發現了一批青銅器,隨即組建了考古隊,在進行搶救性發掘的同時,進行考古調查、鑽探。在全面勘探的基礎上,於2013年8月至12月對墓地進行了發掘。
  在2012年和2013年的兩次發掘中,分別清理的M3、M4(即三號墓和四號墓),均受到公眾極大的關注。為什麼平均一年一座墓葬的考古工作,會如此引人矚目?對於僅僅兩座墓葬的考古發掘能讓我們對周代先民的生活習俗增加怎樣的認識?商周兩大王朝更迭這一風雲際會的時刻,在今日的考古發現中究竟展現出什麼面貌?
  心頭掛念著以上這些疑問,《東方早報·藝術評論》記者來到了陝西省寶雞市。
  寶雞的地裡能長出青銅器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留著一口長髯,見到《藝術評論》記者時,他先拿自己開涮“我王鬍子是考古圈有名的臭手,往往是只要我一到工地,就不僅出不了青銅器,連大陶片都不出了。”由他擔任領隊的石鼓山M4的發掘,則不僅發掘出了青銅器,而且還一點兒沒見盜擾的痕跡。儘管已到了將退休的年紀,自承“對挖青銅器的慾望也不高”,王占奎在言談中仍難掩眉梢上的喜色。他告訴記者:“別地兒的地里長莊稼,寶雞的地裡面長青銅器。”
  地裡面能長出青銅器,這個比喻誇張嗎?試想在西周時期,寶雞所在的關中地區屬周王室的畿內,畿內沒有諸侯,但貴族的采邑遍布,方十里即可為一族的采邑,某一采邑之下或許還會有再分配給家族子弟的更低級別的采邑,更不論在先週時期從西北的隴山兩側進入關中的西北文化的族群以及從西南經大散關而來的巴蜀文化的族群,他們在關中定居最後或許與姬姓周人漸漸趨於融合,終於成為足以滅亡商朝的強大力量。在土地面積如此有限的關中地區卻發生過如斯令人眼花繚亂的歷史變遷,今日關中六百里沃土之下,一定蘊藏著青銅文明時代的豐富堆積,就可想而知了。
  於海外遊歷訪其博物館的中國青銅器收藏時,中國的參觀者也往往能發現其展品標籤上對於出土的標識十之八九會寫著“寶雞”,或寫“寶雞鳳翔”,或寫“寶雞扶風”,或寫“寶雞戴家灣”。流於海外的寶雞出土青銅器恐非今日一張列表能窮舉,而海內青銅器收藏之重鎮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與上海博物館亦舉目皆是出自寶雞的鐘、鼎、簋、卣、壺、尊、彝、盤。甚至於晚清四大國寶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和虢季子白盤都出自於寶雞(毛公鼎於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岐山縣,原藏陳介祺、端方、葉恭綽、陳詠仁,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散氏盤傳乾隆初年於陝西鳳翔出土,先藏揚州徐氏、洪氏,乾隆年間入內府,咸豐初复流入嵩文仲處,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大盂鼎與虢季子白盤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驅車自西安赴寶雞,一路向西,下高速往寶雞市文物旅遊局,要再折返向東,遂途經鬥雞台。久居江南之人,無法想像關中地區層層土台的自然地理風貌,從下往上看,似乎是要攀登一座丘陵,拾階而上才發現登上的是一座天然的土台,台上依然是一派沃野。這是天然的防禦工事,用占卜之士的老話說叫“風水好”。鬥雞台是十里鋪地區和戴家灣一帶的泛稱,大約北以塬坡為界,南臨渭河,西起劉家溝以西,東至楊家溝,為東西略長、南北稍窄的北坡下的二階台地。
  鬥雞台的風雨
  今之寶雞,即昔之陳倉,一般以為陳倉城分為上城和下城兩座城池,上城即是秦國歷史上著名的都邑——汧渭之會,即汧河和渭河的交匯之地,也被認為是今之戴家灣地區。《史記·秦本紀》載:秦文公“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週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諸侯。'乃卜居之,佔吉曰,即營邑之”。秦文公四年時(公元前762年)在汧渭之會營造都邑一般被認為是寶雞市的建城時間。
  鬥雞台上原有陳寶祠,始建於秦文公十九年(公元前747年),《史記·封禪書》中記:“文公獲若石雲,於陳倉城北阪祠之。其神或歲不至,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於祠城,則若雄雞,其聲殷雲。野雞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陳寶。”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於1930年代來此作田野考察時還曾住在祠內,並於1948年出版的《鬥雞台溝東區墓葬》中論及“(陳寶祠)以現在的祠堂廟規模而論,可謂平淡無奇,一無可取。但就寺廟的歷史而論,則又極不平常,值得大書特書。第一,此祠在我國古代的神祇祀典中,恐為最富於浪漫色彩的一個。第二,此祠在海內古神祇中,除天、地、龍王之類,似建立最早。第三、此祠自秦文公初建至現在,雖史料殘缺,不盡可考,然其間存續之跡,大半可辨,享祀之久,海內無二……然則所謂'若石',所謂'陳寶',原不過'流星'、'隕石'特神乎其說也”。陳寶祠在當年香火已不旺,但尚且有三間窯洞為廟,1970年修西寶複線時則終被拆毀。
  蘇秉琦從1934年起在渭河流域從事田野調查,參加了寶雞鬥雞台墓地的發掘,這次考古發掘也被視為陝西考古發掘的“第一鏟”。蘇秉琦此後在回憶那段經歷時,認為那時中國的考古事業剛剛起步,遠古時期的許多歷史問題不清,“至周秦二民族初期之文化,則古書所載與之有關之史料,數量極少,無參證比較之餘地,真偽正紕,無法核定。且意義暗昧,頗多難索解處實為學術辦之最大缺憾”,因此由國立北平研究院與陝西省政府聯合組成了陝西考古會,選擇地點,實施考古發掘,以解決上述之問題,考古會根據北平研究院的徐炳昶等先生在斗雞台戴家灣的調查,以及黨玉琨在斗雞台戴家灣的盜掘線索,把發掘的重點放在周秦“二民族之都邑及其附近”,因為他們認為,“一民族都邑附近,頗難任他民族之勢力逼此處”,文化特點比較突出。鬥雞台地區不僅商末周初的地位相當顯赫,而且是秦人受封享國後的都邑所在地,所以,經過反複調查和篩選,他們就把發掘地點選在了鬥雞台戴家灣村的陳倉古城遺址附近。與陝西省的考古研究者聊鬥雞台,他們即先言“蘇公”,再提及個名字“黨玉琨”,而與鬥雞台一帶的老鄉聊天,則不聞“蘇公”,只得“黨玉琨”了。
  軍閥黨玉琨是與靳雲鶚、孫殿英齊名的民國“三大盜寶梟雄”,他曾說:“古董為天下之寶,以之饋贈,可以討對方歡心,以之出售,可換回槍支彈藥。”在上世紀80年代的調查中,當地的農民透露,在黨玉琨盜寶之前,每逢雨季,戴家溝東西兩側的坡體經暴風雨的沖刷剝蝕,常有“寶”暴露在溝沿的斷壁上,農民在犁地時,也常常發現文物,這些出土的寶物多被賣到了鳳翔。古董店舖是黨玉琨經常光顧和獵取文物信息的重要場所。1927年秋至1928年的春夏之交,黨玉琨徵發寶雞、鳳翔、岐山等縣的民眾上千人在戴家灣持續進行了半年之久的大肆盜掘文物活動,共挖出青銅器上千件,其中就有這次石鼓山也發現過的、罕見的“青銅禁”。銅禁中的一件很快流入日本,但最終又傳入國內,被天津博物館收藏。黨玉琨盜挖的文物雖然經過的人手和流傳的渠道很多,但基本上是經黨玉琨、宋哲元、肖振贏這條線,並以鬥雞台、鳳翔、西安、天津這條路,流到海內外各地,其中流出海外的方向主要是日本、美國和英國。
  出土於寶雞而終流散於海外的青銅器,還有一部分屬晚清重臣、大收藏家端方的舊藏。端方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出任陝西按察使、布政使、代理陝西巡撫。端方從政之餘,醉心於古玩收藏,收置彝器環物絹素舊跡頗豐富,其中精品亦多,其所藏青銅器主要著錄於《匋齋吉金錄》。端方殞命四川後,其子弟因貧困,漸漸將其藏品交由琉璃廠古董商代為變賣,藏品多數終流散出境,後逐漸成為海外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藏家的中國青銅器收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其最著名的一套商朝青銅器收藏在1924年以約20萬兩白銀的價格出賣給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而其所藏的寶雞鬥雞台出土的柉禁也終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入。
  秦嶺渭水間的石鼓山
  如果說鬥雞台的先周文化遺存早已不堪盜擾,那麼隔渭水相望的石鼓山則可謂安然無憂。驅車從鬥雞台南下石鼓山,要先渡渭河,途中能遙窺連綿秦嶺,其中伸出一支脈探入渭水,那便是石鼓山了。因修建連霍高速,石鼓山的兩個山頭之間的通路被截斷,但今天仍然能看出其當年龍頭入渭水的雄峻之勢。
  其勢雄,而其山也小。與鬥雞台相比石鼓山並不大,這或許也是其中的遺存能長眠至今方見天日的原因。在考古發現之前,如果說鬥雞台以其陳寶祠而聞名三秦大地的話,石鼓山的人文傳統與之相比亦毫不遜色。石鼓山得名於其上發現的石鼓。約公元627年石鼓發現於陳倉境內的陳倉山(即今寶雞市石鼓山),共十件,高二尺,直徑一尺多,形為碣狀,像鼓而上細下粗頂微圓,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石鼓館。這十個花崗岩材質的石鼓每個重約1噸,在每個石鼓上面都鑿刻“石鼓文”(大篆),因銘文中多言漁獵之事,故被稱為《獵碣》。石鼓文記述了秦始皇統一前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乃篆書之祖,唐代韓愈曾為之著《石鼓歌》,至晚清康有為更是將其稱為“中華第一古物”。
  今天的石鼓山即圍而建成中華石鼓園,石鼓山巔立九層石鼓閣以彰石鼓的發現。欲體會商周之際以石鼓山為家的族群的心境,莫過於登高。攀上石鼓閣九層,即可向東北遙望鬥雞台,向北則可瞰渭河,轉而向南便是秦嶺奇峰雞峰山了。
  靠山望水,於是,便不難體會石鼓山墓地的主人於商周之際的視野了。結合石鼓山考古發掘出土的器物及墓葬形制,按照現在一部分考古學者的推測,商周之際盤踞石鼓山的或許是與姬姓周人同盟的薑戎。姜戎即羌,從隴山兩側入關中,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甲骨中多有伐羌方的記載,且屠殺大量羌方的戰俘為獻祭或殉葬。與殷商有深仇大恨的薑戎,隨後在周武王伐紂的文獻《尚書·牧誓》再度出現“……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成為姬週滅商的同盟之一。小小的西陲聯軍,在牧野之戰中僅一早晨就滅亡了中原之主殷商,抱著這樣的創造出軍事奇蹟的心態,再回到家園,環顧大好河山,終於知道秦嶺渭水間的這一方山頭的可貴了。
  當然,石鼓山考古發掘工作的正式的考古報告尚未出版,故相關的資料未得以全面披露,關於石鼓山M3、M4主人的身份問題,石鼓山考古隊的考古學者、商周考古研究者和青銅器研究者雖然發表了一些看法,但還未算是正式的學術討論。在接受采訪時,他們向《藝術評論》記者根據自己的考古工作和考古學研究的經驗,分別講述了他們在目前這一階段的認識。■ 【考古札記】劉軍社:西周銅禁與姜戎人 - 壹讀
陝西寶雞訪石鼓山考古_鑑藏知識_新浪收藏_新浪網 https://bit.ly/3j4Enxy


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570px-CMOC_Treasures_of_Ancient_China_exhibit_-_bronze_li (1)2022-04-04_2144462022-04-04_214255

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000年前美酒現古墓
3000年前美酒現古墓-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s://bit.ly/3x2hXoN
  眾多銘文青銅禮器、三千年前的美酒、三千年前的“一鍋肉”……連日來,陝西省寶雞市石鼓山西周早期貴族墓一系列最新的考古發現,不僅展現了三千年前貴族們的“酒肉”生活畫卷,也讓人們走進了周王朝初年的核心政治生活。
  發現時間最久的酒肉
  7月5日是一個令陝西考古學界激動不已的一天。
  在一件件經過初步清理就發現了銘文的青銅禮器之余,當寶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劉軍社從考古人員手中接過一件密封的青銅卣輕輕搖晃之時,意外發生了:“有東西,有水聲,估計是酒!”
  參與考古發掘的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辛怡華說,青銅卣中的酒無疑應是中國迄今為止保存下來的時間最久的酒,雖然其具體成分目前仍然不清楚,但其與“禁酒器”──青銅禁等青銅禮器相伴而處的考古現實,讓人們不禁思考墓主人對酒的態度應當是“飲而有度”的。
  在清理一件盛著半鼎東西的青銅鼎時,專家隨意地撥弄了幾個,就從其中發現了一個如同肩胛骨的動物骨骼,經過三千年的青銅鏽浸,它已變成了淺綠色的“綠骨頭”。
  這件青銅鼎中無疑是“一鍋肉”!墓主人在地下也有享受生前“酒肉”生活的權力!
  其實,這個想法絕非空穴來風。在前年西安機場的秦墓考古中,一件高20厘米、腹徑24.5厘米的銅鼎打開蓋子時,就惊奇地保存著半鼎骨頭湯,湯表漂浮著青銅揮發出來的綠斑鏽物質,湯色混濁而骨頭清晰。經動物學家鑑定,這個盛著綠骨頭的鼎內竟然是“狗肉湯”
  有酒有肉,還有品嘗酒的用具──鬥、爵與禁,使得如今的人們得窺三千年前貴族們的“酒肉”生活畫卷。
  青銅禮器露出金文
  青銅?(l i)、青銅(y n)、青銅盤、青銅尊、青銅爵……隨著考古人員的仔細清理,這些青銅禮器的部分身體近兩天來終於“暴露”出一些如圖賦形的文字──金文,猶如黃金般發散著金黃色的氣息。
  參與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介紹,除了在東壁龕的青銅(y n)內壁上發現一個“萬”字之外,在墓室西壁龕內青銅盤上鑄有“臣、癸、先”三個字一個族徽,在北壁龕的青銅?(l i)上更有“亞羌、父乙”等銘文,都明確標示著其是商人的青銅禮器。
  記者看到,青銅的“萬”字就像一個巨螯屈尾的蝎子一樣附著在內壁上,青銅盤的“臣、癸、先”三個字則與一個由二十個左右的小方口構成的如田字的族徽或標誌物,一起陰鑄在盤的內壁底部。
  根據統計,在墓葬出土的14種30件青銅禮器中,五六件已經發現了珍貴的銘文──商周金文,明顯不屬於一個家族。今後,隨著青銅器的進一步清理保護,尤其是在博物館實驗室內進行清除鏽垢和打開青銅器蓋等工作的展開,至少青銅尊的圈足內壁上目前雖無法識別的兩行文字,將出露出其真容。專家認為,相信會有更多讓人期待的新發現。
  ■分析
  墓主人應屬周王“親戚”
  自6月22日農民建房意外發現文物,尤其是大量商代風格的青銅器的出現,讓專家一直懷疑這個墓葬的時代應當屬於商末周初,墓主人的族屬於是姬姓周人?姜姓周人?還是與商人關係密切的人後裔呢?
  兩件典型器的出土揭示了墓葬的時代祕密,一件是“禁酒器”──青銅禁,一件是陶器──高領袋足鬲。
  如果說六十年來寶雞首次出土的大型青銅禁無疑展現了周朝代商而起的早年時代,尤其是周朝貴族們倡導适度飲酒、不忘殷鑑的制度化努力,那么高領袋足鬲作為典型的姜戎文化的代表,其以唯一一件陶器的身份與眾多青銅禮器在墓室壁龕中相伴而處,其文化學上的指示意義無疑是明確的:墓主人屬於姜戎!
  周王統治天下的一個重要支撐,便是與姜戎(又稱羌戎)世代聯姻。既然墓主人可以確定為姜戎集團,通過世代聯姻的政治關係,那么墓主人屬於周王的“皇親國戚”自不意外,且墓中出土大量商人風格的青銅禮器也就可以理解了。
  長期致力于青銅時代考古的辛怡華說,這座墓葬中有六鼎六簋,明顯不是十分規範。但考慮到其內眾多商代青銅器可以是傳承下來,也可以是上級賞賜等復雜來源,而墓主人又十分快意“酒肉”生活,墓主人頭枕秦岭而腳踏渭河的喪葬方式,就與周公廟發現的墓主人頭枕北山腳向渭河的喪葬方式,具有了某種文化學上的別樣意味
3000年前美酒現古墓-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s://bit.ly/3x2hXoN


陝西貴族古墓重見天日 確認屬姜太公之女
陝西貴族古墓重見天日 確認屬姜太公之女|即時新聞|大陸|on.cc東網 https://bit.ly/3K9sGBC
出土的青銅器中包括罕見的「禁」,古時用作放置酒樽之用。(互聯網圖片)
陝西寶雞市村民2012年在石鼓山開挖房屋地基時,赫然發現一個埋藏多件文物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經專家數年來的考究,近日基本確定石鼓山墓地的主人身份,竟是歷史上姜太公之女邑姜。
自墓葬群於2012年重見天日後,當地文物部門便立即展開挖掘,至今已有289件青銅器出土,當中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這被認為是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其中一個深8米、闊約4米的長方形單人墓葬中,更發現一個稀有的龍紋四角青銅簠,顯示墓葬主人的身份極為尊貴,且根據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以食器為主,只有少量的酒器,更沒任何兵器出土,專家推測墓葬主人可能是一位女性。
專家其後再根據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等資料,基本確定石鼓山墓地的主人身份為姜太公之女邑姜。據史書記載,邑姜自幼聰明伶俐,悟性極好,雖為女兒家,卻尤其喜歡耍劍。父親姜子牙有見及此,遂順勢指導女兒知識與劍術。後來,邑姜成為了周武王的妻子,更不時與丈夫商討國事,因而被武王稱為治理國家的十位能臣之一
陝西貴族古墓重見天日 確認屬姜太公之女|即時新聞|大陸|on.cc東網 https://bit.ly/3K9sGBC

2022-04-04_2146382022-04-04_2146322022-04-04_214626


陝西發現姜太公女兒之墓 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 - Google 搜尋
陝西發現姜太公女兒之墓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s://bit.ly/392fOty
【新唐人2016年07月18日訊】近日,大陸文物大省陝西省考古發現,寶雞市此前發現的一個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基本確認墓地主人的是歷史上「姜太公」的女兒邑姜。
據陸媒報導,陝西省寶雞市村民2012年在寶雞市渭濱區石鼓山,發現一個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經幾年考證,專家認為石鼓山墓地的主人身份,是歷史上「姜太公」之女邑姜。
官媒報導稱,2012年開挖後,這個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已出土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之後專家又在石鼓山西周墓地中發現最大的一座墓葬。
報導稱,該墓葬呈長方形,深8米、寬約4米,為豎穴土壙墓,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米,屬單人葬。其中一件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故宮有件傳世品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還屬首次;而高領袋足鬲可推斷墓主人身分極其尊貴。加上出土器物主要有鼎、壺、簋、罍、甗等,亦未發現兵器,推測墓主人可能是位女性。
陝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的文物專家表示,「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時期一處重要的聚落遺址,其族屬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經過對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等資料考證,近日,專家基本確定墓主人為姜太公之女邑姜。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其父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
據史書記載,邑姜自幼聰明伶俐,悟性極好,雖為女兒家,卻尤其喜歡家裡的那把青龍劍,常常模仿父親的樣子比比劃劃。姜子牙見此,因勢利導,一有空就指導女兒學習知識、練習劍術,可以說,邑姜的才華和成就與姜子牙的培養和教育密不可分。
邑姜常與武王商討天下大事,為武王出謀劃策,被武王稱作治理國家的十位能臣之一。作為大周朝的開國之母,邑姜不僅孕育了周朝兩位國君——周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書虞,更用自己的智慧為周朝做出了貢獻。
傳說中,姜子牙胯下騎瑞獸,鶴髮童顏,文韜武略,是輔佐周武王滅商的有功之臣。
關於姜子牙的身世,一直以來眾說紛芸。《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陝西歷史研究員表示,這就說明,姜太公的先祖為「四嶽」(四岳)。據考證,「四岳」不僅是姜姓一族的先人,而且是上古姜姓一族所在部落及其首領的名號,這也充分證明,姜太公是「姜氏之戎」的族人
陝西發現姜太公女兒之墓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s://bit.ly/392fOty

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 - Google 搜尋


新華網西安2月15日電(記者馮國)經過半年多的考古清理工作,考古學家最近確認在陝西省寶雞石鼓山墓地發現的與“禁酒器”相伴面世的青銅器群屬於戶氏家族所有,其中廡殿式屋頂蓋的戶彝是目前出土最大的方彝,戶氏家族墓地的發現為研究商末周初的時代畫卷和古代中國家族史提供了珍貴資料。
考古首次發現三千年前西周戶氏家族青銅器群--科技--人民網 https://bit.ly/3wXp55U
  2012年6月,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嘴頭村村民在挖掘房屋基礎時分別發現了青銅器等文物,隨后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並積極配合文物考古工作,在一座西周早期貴族墓葬中考古出土了青銅禮器31件、玉器2件、陶器1件和兵器與車馬器等,其中16件青銅禮器上都鑄有族徽、族名等銘文。
  主持考古發掘工作的陝西省寶雞市考古隊隊長劉軍社說,這批青銅器組合完整、器形巨大、造型優美、銘文精美,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從墓葬形制、銅器類別、銅器銘文、出土陶器等方面判斷,墓主人不是姬姓周人,而是與周人在滅商戰爭中的同盟軍——戶姓的羌戎人,寶雞石鼓山墓地可初步確認為戶氏家族墓地。
  據介紹,青銅器上發現的銘文雖然字數不多,但信息量大。涉及的族徽有鳥、正、萬、戶、冉、曲、單、亞羌等,涉及的人名以日名為主,有父甲、父乙、父丁等。雖然該墓涉及日名、族徽器物眾多,但墓主人隻能是其中之一。由於日名是對過世之人的稱謂,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親屬的稱謂,在商代最為流行,但姬姓周人是不用日名和族徽的。由此判斷,這座高級貴族墓凡涉及族徽與日名的器物,都是非姬姓周人的。
  劉軍社說,在眾多青銅器中,“戶”族器物是首次發現,其中兩件戶卣形制、紋飾相同,大小相次應屬一對列卣,戶彝則是目前發現商周方彝中體型最大的一件。三件戶氏青銅器放置於大型銅禁之上,處於墓室北壁正中,屬於最突出的位置。從擺設情況看,銅禁上放置戶彝、戶卣(大)、禁(小)、戶卣(小,置於小禁之上)和斗。這六件器物為一組,由於擺放位置顯赫,我們推測這一組器物應當是墓主人的器物,也就是說這個“戶”就是墓的主人
  由於該墓出土了唯一一件陶器——高領袋足鬲。一般認為高領袋足陶鬲是姜戎族典型的器物。同墓出土的“亞羌”器罍的族徽之下還鑄有“父乙”二字,表明商周時期主要生活在關中西部等地的“羌方”與商人的關系十分密切,也間接表明墓主人非姬姓周人,是姜戎人(姜姓戎人為羌人的一支)。
  同時,從亞羌父乙罍擺放的位置看,緊靠銅禁,與戶器緊靠在一起,也處於顯要位置。“亞羌父乙罍”主人雖然起名依照商人,但其族屬無疑是羌族。“亞羌父乙罍”的位置與戶器關系密切,可能表明他們是同一個族屬。
  劉軍社認為,扣除與日名相關的青銅器物,初步判斷屬於墓主人的器物共15件,分別是禁、戶彝、戶卣、斗、扉棱鼎、乳丁紋鼎、觶、盆式簋、方座簋、雙耳簋等。那麼,其他族屬的器物為什麼會出土於戶氏家族的墓葬?其實在西周前期墓葬隨葬的青銅器中,除墓主的銅器之外,普遍還有更多的銅器不是墓主的。一般認為是通過戰爭掠奪來的,也就是武王滅商戰爭中的戰利品和傳世品。
  陝西寶雞是周人的發祥地,世有青銅重器出土,為古代中國的青銅時代研究提供了重多的標准器。專家認為,此次戶氏家族墓地的首次發現,不僅填補了史書記載的空白,豐富了寶雞地區商周封邑的分布區域,更為研究古代中國的族群關系和家族文化史的發展等提供了新資料。
考古首次發現三千年前西周戶氏家族青銅器群--科技--人民網 https://bit.ly/3wXp55U


陝西貴族古墓 主人疑似姜太公女兒
19:302016/07/17 中央社 中央社陝西貴族古墓 主人疑似姜太公女兒 - 中時新聞網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3r1ud58
中國大陸陝西寶雞市村民2012年在石鼓山發現一個埋藏多件文物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經多年考證,專家認為石鼓山墓地的主人身份,是歷史上「姜太公」之女邑姜。
中國文化報報導,2012年開挖後,這個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已出土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被認為是大陸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透過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墓葬呈長方形,深8公尺、寬約4公尺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公尺,屬於單人葬。
墓葬中還發現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北京故宮有一件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還屬首次,十分罕見;此外,還發現2012年出土的高領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身份極其尊貴。
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表示,出土的器物中,酒器少而食器多,且未發現兵器,據此推測,該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根據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等資料,考古專家基本確定石鼓山墓地的主人身份為姜太公之女邑姜。
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1050717
陝西貴族古墓 主人疑似姜太公女兒 - 中時新聞網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3r1ud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