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6766fe55170896f9a0ec800px-東勢大橋鎮橋獸

楊英風「龍馬」 孤單守陽明山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楊英風「龍馬」 孤單守陽明山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qhTDs
陽明山的龍馬是東勢龍馬的原型,是採用玻璃纖維製作。 (徐佩鈴提供) 東勢大橋4座龍馬 @ 山城風雲錄 :: 痞客邦 ::
2022/03/29 05:30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東勢人盼歸隊與另4隻團聚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台中市東勢大橋橋頭有四隻古神獸雕像「龍馬」,另一隻則在台北市陽明山,五隻同出自於雕塑大師楊英風之手。東勢區民眾於二○一六年無意中發現流落在陽明山的龍馬,希望能夠移回東勢,最近這個議題再度發燒。中市府指出,因北市當地里長認為龍馬在陽明公園內歷史久遠且具特殊意義與故事,建議繼續留在公園內,因而台北市政府未同意捐贈。
5隻龍馬 4隻坐鎮東勢大橋 1隻在台北
東勢大橋共四隻龍馬守護,兩端橋頭各有兩隻,這是民國五十一年大橋落成時,公路局(現在的公路總局)特別請楊英風製作的雕塑作品,原名叫「飛龍塑像」,以古代神獸「蚣蝮」為造型,有鎮守水患、守護山城的用意,對東勢人來說,這四隻龍馬就是故鄉的代表,看到龍馬,就知道回家了。
二○一六年,簡姓民眾在台北陽明山發現第五隻龍馬,消息傳到東勢,東勢人相當高興,還製作龍馬悠遊卡、龍馬信封,發起「讓龍馬歸隊活動」。近日他到陽明山探訪,再次發聲期盼地方政府首長促成龍馬回家的活動,貼文引發回響,紛紛附議。
前東勢區長徐佩鈴表示,當年她和地方人士等北上勘查,並和北市府聯繫,當時楊英風紀念館館長王維妮表示,陽明山的龍馬是東勢龍馬的原型,因採用玻璃纖維製作,搬動易脆化,龍馬回家的計畫才暫時擱置。
台中市府表示,二○一七年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曾會勘,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台北市北投里、湖山里辦公處等認為,龍馬在陽明公園內歷史久遠且具特殊意義與故事,建議繼續留在公園內,因此未獲台北市政府同意捐贈。
楊英風大師早期創作了4尊龍馬雕塑坐鎮東勢大橋,成為東勢地標。
(資料照) 東勢大橋4座龍馬 @ 山城風雲錄 :: 痞客邦 ::
楊英風大師早期創作了4尊龍馬雕塑坐鎮東勢大橋,成為東勢地標。 (資料照)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楊英風「龍馬」 孤單守陽明山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qhTDs


2022-03-29_0828421962飛龍-61962飛龍-42022-03-29_080558

此作完成於一九六二年,置於台中東勢鎮東豐大橋橋頭,共計有四座。名為〔飛龍〕但其造型卻像馬,龍身還飾有中國古代的殷商紋飾。據何恭上著〈建築上的雕刻藝術-介紹台灣青年雕刻家楊英風新作〉(刊於《香港大眾報》1963年2月12日)中言:「從台中坐金馬號客車往橫貫公路時必經過東勢鎮的東豐大橋,這是一座遠東區最大最長的橋,橋的兩旁有四座〔飛龍〕雕塑,高二公尺,寬三公尺,這座〔飛龍〕龍形像馬,古代稱為「龍馬」,龍馬的精神,世喻雄健。傳說堯帝在位時,龍馬銜甲,赤文綠色,因此象徵雄瑞,氣勢磅礡,有如「我欲乘風去」偉姿。」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wp-content-uploads-2016-07-579b1706803901470307987-832433658_m1962飛龍-5

是龍馬還是蚣蝮? 東勢大橋端鎮橋獸引爆地方話題
記者黃玉鼎/台中報導  2016-07-29 17:17
東勢大橋兩端橋頭共有四隻造型奇特、像龍又像馬的鎮橋獸,成為山城小鎮的地標。(記者黃玉鼎攝)
最近有人在陽明山發現與東勢大橋四隻橋獸造型一樣的雕塑,並將影片上傳臉書,引起地方民眾熱烈討論;有人透過臉書發起「讓龍馬歸隊、東勢人回家」行動,也有人為「龍馬」橋獸正名為「蚣蝮」,成為居民茶餘飯後的話題。 東勢大橋橫跨大甲溪連接東勢、石岡區,讓民眾印象最深刻的是東勢大橋兩端橋頭共有四隻造型奇特、像龍又像馬的鎮橋獸。到外地就學、就業的遊子,只要車輛行經東勢大橋看到橋獸雕塑,就知道已回到故鄉了;外地民眾看到橋獸雕塑,就知道已經抵東勢了。橋頭的四隻綠色橋獸,安置五十幾年來,儼然已成為東勢區的地標。 鎮守東勢大橋兩端橋頭特殊造型的四隻橋獸,是一代雕塑大師楊英風,在三十六歲時創作的作品,當初作品取名為「飛龍」,但因其外貌像龍又像馬,山城居民都稱為「龍馬」或「麒麟」。少有人知,這種像龍又像馬的物種叫「蚣蝮」,據說係龍生的九個孩子之一,生性適水性,可保護橋樑不被洪水沖毀。 也有人說「蚣蝮」是上古神獸,相傳早年大甲溪流域河面相當寬,兩岸常氾濫成災,因此興建橋樑時就在兩端橋頭擺上4座「蚣蝮」雕塑,其用意應不離鎮洪與辟邪。不過,地方耆老指出,早年山城地區有不平靜的事情時,就有人認為橋上的「蚣蝮」雕塑沒有用繩子綁住的緣故,就像牛、馬的雕塑,沒用繩子綁住就形成野牛、野馬(信不信由人),比較容易出狀況;因而,一度有人用紅色綵帶圈住蚣蝮雕塑的脖子,祈求地方平安。是龍馬還是蚣蝮? 東勢大橋端鎮橋獸引爆地方話題 | 台灣好新聞 TaiwanHot https://bit.ly/3JNT3gn


j20160804193720news_251574_o

東勢大橋4座龍馬 林佳龍市長力促第5座從陽明山回台中團圓


龍之九子——蚣蝮 楊英風作品5隻龍馬1隻流落陽明山 東勢人盼龍馬回家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9-09-25 由 神奇瑞獸 發表于自然 東勢大橋4座龍馬 @ 山城風雲錄 :: 痞客邦 ::
蚣蝮,音[gōng fù],是傳說中的龍子之一。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
蚣蝮性善好水,又稱吸水獸,會調節水量,能使河水「少能載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因此倍受百姓崇敬。古人多以此靈異之物鎮於橋頂兩側,面向滔滔河水,寓示大橋永避水害,長存永安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蚣蝮的祖先因為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一千年。千年後,蚣蝮的祖先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為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以期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減少天災損失。
蚣蝮也因其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亦多用於建築物的排水口。在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典的宮殿建築群里經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蚣蝮是所有水利、橋樑、道路和各種工程的守護神獸,是傳統瑞獸里的環保專家,能給人們帶來安居樂業、海清河晏、交通順暢。 楊英風作品5隻龍馬1隻流落陽明山 東勢人盼龍馬回家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ature/y34r2pg.html

2022-03-29_0819310 - 2022-03-29T082520.7770 - 2022-03-29T082519.3830 - 2022-03-29T082517.2600 - 2022-03-29T082515.420

龍的九子是:
1、蚣蝮[gōng fù]:性喜水,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
2、嘲風[cháo fēng]:喜好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
3、睚眥[yá zì]: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像;
4、贔屓[bìxì]: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
下的石龜;
5、椒圖[jiāo tú]:形狀似螺蚌,性好閉,鋪首銜環是其形象;
6、螭吻[chī wěn]: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
7、蒲牢[pú láo]: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作大鐘的鐘紐;
8、狻猊[suān ní]: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
9、囚牛[qiú niú]:性喜音樂,其形為胡琴琴桿上端的刻像;
蚣蝮(龍生九子之一)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DqWqav


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2022-03-29_083600

fe55170896f9a0ec

首頁 新聞總覽 東勢地標 龍馬柱守橋頭50年
橫跨東勢與石岡區東勢大橋上,有四座駐守橋頭多年名為龍馬的綠色動物!民國五十一年,委請雕塑大師楊英風設計,龍身的麟甲紋路設計,為全台少見的獨特的橋頭柱,現在是東勢區的地標;區內許多學校、同鄉會都可見龍馬造型的圖騰。
東勢大橋本名為東豐大橋,主要連結東勢區與石岡區,九二一地震時,部分橋墩受創嚴重,橋面龜裂;專家評估後,拆除重建。完工前東勢、石岡兩地居民對橋名爭執不下;經政府出面協調後,正式命名為東勢大橋。地方耆老說,龍馬為上古神獸,具有鎮邪避禍功用;九二一地震時,東勢區災情嚴重,有人認為龍馬是不祥之物。
災區重建時,斷垣殘壁中還可看見被棄置的龍馬雕塑;石岡區民後看見棄置的龍馬,欲帶回時才又喚醒東勢人對龍馬的重視。東勢大橋上有四座龍馬雕塑駐守橋兩端,已經五十多年,東勢大橋為進入東勢區的主要道路,許多外出的東勢遊子,返鄉時,只要一見橋上佇立的龍馬,就知道到家了!東勢地標 龍馬柱守橋頭50年 | 好房網News https://bit.ly/3Dm3UeJ


「在鼓樓以南,後海以東,地安門以西的馬路上有一座漢白玉砌的石橋,在馬路擴建的時候,都沒敢動那座石橋,在石橋的東邊下面,你會看到,河道的左右有兩隻年代久遠基本看不出樣子的石雕鎮水神獸,據說如果動了它們,北京會被水淹……」曾有網友發布了一條關於北京石雕神獸的微博,被眾多網友轉發。
龍生九子蚣蝮鍾情於水 放置橋頭做守護神(圖) | 民俗與傳說 | | 看中國网 https://bit.ly/35jGtGt
照片上的石獸其實是叫蚣蝮(bā xià),乃傳說中龍的九個兒子之一。
喜歡水的龍子叫「蚣蝮」
微博發出後,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有網友就表示,既然是放在橋樑邊上的,可能與水有關,而南京網友「谷小俊」則表示,在南京中華門城堡下面也有這樣的石獸。根據傳說,如果石獸移動,城市就會被淹。
根據傳說,龍生九子,各個不同,它們各自也有喜好和分工,而蚣蝮則對水特別鍾情,常常棲息在水邊靠近橋的位置。它的頭部有點像龍,但比龍頭扁平些,有點獅子模樣。
古人相信,蚣蝮的水性非常好,因此還視它為橋的守護神。修橋之時,常常將它的形象放置於橋頭或橋身。相傳,蚣蝮嘴大肚子大,能吞吐江河,肚子裡又能盛放非常多的水,所以它還常常被用作建築物的排水口。它能夠保佑橋樑避過災害,也能保佑通過橋下船隻的行船安全。
七橋瓮彫刻有蚣蝮
實際上,除了北京的古橋邊有石獸蚣蝮,在頗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南京,同樣看得見蚣蝮的身影。位於秦淮區紅花街道七橋村的七橋瓮。這座古橋建於明代初年,是南京最大的石拱橋,當時叫做上坊橋。清代,此橋改稱七橋瓮,因橋有七孔而得名。
資料記載得很明確,七橋瓮全長89.60米,寬13米,高25米,中間的橋瓮最大,其餘兩兩相對。這座明代古橋設計別緻、工藝精巧,體現了明代橋樑建築的卓越成就。
七橋瓮橋拱上方兩翼各彫刻15只面目猙獰的怪獸,這就是蚣蝮。三十隻橋拱上方的蚣蝮左右一一對稱。這蚣蝮的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更接近於獸類,與獅子的腦袋有點相似。不同的是,蚣蝮頭頂有一對龍角,身體上有龍鱗。
除了橋拱上的蚣蝮,在距離七橋瓮兩三米遠的河水裡,也能看到蚣蝮的身影。水中的蚣蝮位於橋墩兩側。七橋瓮一共有七座橋墩,橋墩兩頭的巨石上各彫刻著六隻分水獸蚣蝮,前突約三米。不僅能夠分水,對過往船隻也有導航作用,
由於南京連日陰雨,河水的水位比較高,站在橋上,只能看到水中蚣蝮的頭部,依然能辨認出它們精美的花紋,身上還有龍鱗狀的裝飾。
南京現存的多座古橋上,也都有蚣蝮。比如,江寧區東山街道高橋社區的後潘村,有一座建於清末的仙惠橋,其橋身一側也彫刻了兩個精美的蚣蝮頭,用作排水。
傳說中的龍九子
(1)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形象常被雕在大門上,寓意可以緊閉。
(2)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
(3)狻猊:形狀像獅,好煙火,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4)贔屓:也稱龜趺。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
(5)螭吻: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形象被塑在殿角、殿脊、屋頂上。
(6)狴犴: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監獄門上可見其形象。
(7)蒲牢:像龍,好鳴叫。人們將其形象置於鐘上,求其聲大而亮。
(8)饕餮: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彞器上多刻其形象。
龍生九子,各個不同。從明代開始,民間對於龍的九個兒子的名字和本領,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李東陽收錄在其《懷麓堂集》裡的是目前流傳得較廣的一種「龍九子」說法。另外,明代文人陸容的《菽園雜記》、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並不統一。
李東陽說,龍的九子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贔屓、螭吻。而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是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並不是說龍的兒子正好就有九個。
龍生九子蚣蝮鍾情於水 放置橋頭做守護神(圖) | 民俗與傳說 | | 看中國网 https://bit.ly/35jGtGt


2022-03-29_0810282022-03-29_081033

蚣蝮(gōng fù),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形似魚非魚,好水,又名避水獸,沒人說得清它的樣子。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更接近於獸類,有點獅子相,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蚣蝮的祖先因為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1000年。千年後,避水獸的祖先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為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並說這樣就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 蚣蝮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性非常好,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身。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為建築物的排水口。也有傳說蚣蝮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 在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典的漢族宮殿建築群里經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蚣蝮性善好水,又稱吸水獸,會調節水量,可使河水“少能載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倍受百姓崇敬。以此靈異之物鎮於橋頂兩側,面向滔滔河水,寓示大橋會永避水害,長存永安。
神話蚣蝮:蚣蝮(gōng fù),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形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INEiIT
漢族民間的神話傳說中,一直流傳著“龍生九子不成龍”的說法,也就是說龍的九種子嗣都不是龍,而是九種不同的動物。這個傳說有很多個版本,各不統一,不過基本上都是九種動物排名的差異,對於九種動物本身基本都是一樣的。
蚣蝮
蚣蝮
蚣蝮,又名避水獸,沒人說得清它的樣子。頭部有點像龍,
不過比龍頭扁平些,更接近於獸類,有點獅子相,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避水獸的祖先因為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1000年。千年後,避水獸的祖先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為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並說這樣就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
蚣蝮: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性非常好,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身。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為建築物的排水口。也有傳說蚣蝮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
蚣蝮
蚣蝮
在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典的皇家建築群里經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蚣蝮性善好水,又稱吸水獸,會調節水量,使洨河水“少能載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倍受百姓崇敬。以此靈異之物鎮於橋頂兩側,面向滔滔河水,寓示大橋會永避水害,長存永安。
蚣蝮簡介
蚣蝮
蚣蝮
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龍生九子”不成龍的說法,也就是說龍的九種子嗣都不是龍,而是九種不同的動物。這個傳說有很多個版本,各不統一,不過基本上都是九種動物排名的差異,對於九種動物本身基本都是一樣的。
蚣蝮(gōngfù),相傳是龍生九子之一。好水者: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桿頂端。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是古橋的守護神。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
“龍生九子”之談
“龍生九子”的解釋
蚣蝮
蚣蝮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龍生九子”傳說之一
在明代,龍還被人們附會出了一個繁盛的家庭。龍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匯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而演化為龍。然而並非所有的怪異獸像都百川歸海,納入了龍像之中,在與龍形象形成、發展的同時,一些怪異獸象也在發展,並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龍的某一種形象特徵。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聯繫起來。在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為何物,並沒有確切的記載,然而這一公案卻由於“真龍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結果。據說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倉卒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又向幾名同僚詢問,糅合民間傳說,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
蚣蝮:蚣蝮(gōng fù),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形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INEiIT


蚣蝮(gōng fù)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獸,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蚣蝮的祖先因爲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1000年。千年後,避水獸的祖先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爲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並說這樣就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性非常好,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身。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爲建築物的排水口。也有傳說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在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典的宮殿建築羣里經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它愛喜波弄水,長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又名帆蚣,擅水性,喜歡吃水妖,據說是龍王最喜之子。


龍生九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2-03-29_081423

龍生九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