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幣中的戰鬥機:少見的早期打制銀幣之漳州軍餉銀幣
銀幣中的戰鬥機:少見的早期打制銀幣之漳州軍餉銀幣 - 每日頭條
大家好,今天我來給大家說說機制銀元的前身——打制銀幣。
打制銀幣這個概念對於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它是光緒後期正式流通的機制銀元的雛形,是中國採用西方傳統的打制技術製作的銀幣。打制銀幣一般是用鋼模加重力捶打的簡單方式鑄造,模具由工匠手工刻制,比較粗糙。打制銀幣由於受力不均,銀幣上往往有部分圖案和文字細節不清,銀幣大小、形狀、重量都不規範,而且各地鑄造名稱樣式也不統一。這種打制銀幣發行數量不多,存世極少,都是比較珍貴的硬幣品種。
這種打制銀幣歷史悠久、鑄造地不多。早在順治時期,鄭成功為了收復台灣,就打制了一批漳州軍餉銀幣。乾隆時期,就由西藏地區在貢布覺木宗鑄造了乾隆寶藏銀幣,之後咸豐六年上海的私人銀號鑄造了一批銀餅,同期台灣省也打制了壽星銀餅。後在光緒早期,吉林和貴州也鑄造了廠平銀元和黔寶銀餅。
今天我就先給大家最早出現的漳州軍餉銀幣,以下銀幣稱呼皆為郭沫若考證:
&清早期漳州軍餉「朱成功」
足紋通行銀幣,39mm,珍品六級,馬定祥原藏。市場參考價200000元。
&清早期漳州軍餉「朱成功」足紋通行銀幣,39mm,珍品六級,極美品,上海博物館藏。市場參考價400000元。
&清早期漳州軍餉「朱成功」足紋通行銀幣,39mm,珍品六級,2007年誠軒秋季拍賣會拍品。市場參考價200000元。
&清早期漳州軍餉「國姓大木」足紋通行銀幣,三角通,39mm,珍品5級。市場參考價220000元。
&&清早期漳州軍餉「國姓大木」足紋通行銀幣,三角通分足,38mm,珍品5級,誠軒2007年秋季拍賣會拍品。市場參考價220000元。
&清早期漳州軍餉「國姓大木」足紋通行銀幣,方頭通,39mm,珍品5級,收藏者:陳鴻基。市場參考價220000元。
&清早期漳州軍餉「謹慎」(一說為謹性)足紋通行銀幣,三角通,38mm,珍品7級,鑄於台灣。市場參考價180000元。
&清早期漳州軍餉「謹慎」(一說為謹性)足紋通行銀幣,方頭通,35mm,珍品7級,鑄於台灣。市場參考價180000元。
&清早期漳州軍餉「謹慎」(一說為謹性)足紋通行銀幣,T字通,38mm,珍品4級。市場參考價250000元。 銀幣中的戰鬥機:少見的早期打制銀幣之漳州軍餉銀幣 - 每日頭條
以上就是漳州軍餉銀幣的品種和參考價,這種銀幣十分珍稀,基本上被藏家和博物館收藏,市面上仿品常見,大家見到不用當真,買個玩玩也無妨,花大價錢去買就存在太大風險了,得不償失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6eynmqv.html
中國最早的銀幣——漳州軍餉銀幣
2020/05/02 來源:潮州百事通
中國最早出現的是外國銀餅,稱重計算,大的稱「馬錢」,是海馬形,中的稱「花邊錢」,小的稱「十字錢」。「花邊錢」有大中小三等,大的重七錢三分左右,中的重三錢有奇,小的重一錢有奇,民間通稱為「洋番」或「番錢」。
據傳中國最早的銀幣是在道光二十四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劉韻珂為鎮壓台灣嘉義洪協、郭崇文起義而鑄的漳州軍餉銀,銀幣成色98%,直徑為38毫米至40毫米。
銀幣正反面都有漢字楷書,無圖紋,正面橫書「漳州軍餉」字樣,下有草書籤押「七十四」,指幣重七錢四分。反面橫書「足紋」,直書「通行」,是本省早期試鑄的銀幣。「漳州軍餉」銀幣還有3種版別,外形、面文、成色、大小都相似,但籤押各不相同。
但因對「漳州軍餉」的草書籤押認識不同,對該幣的鑄造年代和何人所鑄問題,學術界有其他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漳州軍餉」銀幣的花押是「曾」字與「左」字。傳說是同治三年(1864年)至四年,曾國藩、左宗棠在漳州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時所鑄。但幣上草書籤押是否「曾」或「左」字組成仍有爭議。
另一種意見是「漳州軍餉」銀幣的籤押分別為「朱成功」和「國姓大木」所組成。原來鄭成功名森,字大木。後隆武帝賜姓朱,改名大木,據此認定「漳州軍餉」就是「鄭成功大元」。根據這種論點「漳州軍餉」鑄造時間應該是順治九年(1652年)前後,使福建省自鑄銀幣時間要提前近200年。
1963年,郭沫若在《歷史研究》第一期、第二期上連續發表了關於漳州軍餉銀的論文,提出漳州軍餉銀是鄭成功所鑄。
文章從歷史資料、民間傳說、籤押判讀、鑄幣製作的發展過程、戳記以及鄭成功經濟政策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論證,認為昔日俗稱左宗棠簽字的漳州軍餉,應是鄭成功時期所鑄造的軍餉銀元。
郭沫若將兩種籤押釋文譯為「國姓大木」和「朱成功」,漳州軍餉(國姓大木)銀元,直徑3.9厘米,重26克。
郭沫若認為,籤押系「國姓大木」四字合書,鄭成功因受南明皇帝賜姓「朱」,故稱「國姓」,「大木」是鄭成功的號,故該幣也應屬於鄭成功時期鑄造的銀幣。
由於沒有確鑿史料,該籤押為何人,在錢幣學界爭議最大;而郭沫若的見解與我國鑄造銀元的歷史不符,仍有需商榷之處。
較多人認為,漳州軍餉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籤押文字一是「為七十四」或「為七錢四」,即記重。
早在咸豐五年(1855年),英國人威廉牟士的《中國通商手冊》作出如下記載:
「靠近廈門的漳州,在1844年也曾試鑄過銀元,最初發行的重量是七錢四分,但很快就減輕了百分之五,而且完全從流通中消失了。」
威廉牟士並未說明漳州試鑄的是何種銀元,且記載的重量也與漳州軍餉銀產重七錢二分也有矛盾。
後來耿愛德《中國貨幣論》則說,漳州試鑄的銀元即漳州軍餉。
持這種觀點的人還有一個推測,漳州軍餉在台灣有過出土,它的鑄造很可能與1844年清政府鎮壓台灣洪協、郭崇文起義的軍事行動有聯繫。
因此,中國最早的銀幣為劉韻珂所鑄的可能性最大。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L2KReK5.html
中國銀元的祖宗 漳州軍餉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法寶
銀幣中的戰鬥機:少見的早期打制銀幣之漳州軍餉銀幣 - 每日頭條
展示一枚銀幣,漳州軍餉 足紋通行。另外一個花押,也可以說是簽字。
問題來了:1,這是銀元嗎?2,是什麼時候發行的?3,花押(簽字)是什麼?
的確,這與我們常見到的銀元有點不同,又大體一致,這樣子的我們也會稱為銀餅。發行時間呢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太平天國時期,湘軍曾國藩在福建漳州發行的軍餉。簽字也就說是「曾」字。另外一個簽字就解讀成「左」字,左宗棠嘛。這個解讀有點勉強。按下不表。
郭沫若在1963年對此銀幣作了考證,考證結果是,這是明末清初,鄭成功在福建漳州發行的軍餉,花押簽字是「國姓大木」。鄭成功字 森,號大木。南明皇帝賜鄭成功姓朱,朱是皇帝的姓,故為國姓。這樣,發行時間一下子提前到1644年前後。
郭沫若的考證是有佐證的。漳州軍餉足紋通行銀幣花押簽字還有另外兩個版別,其中一個簽字是李成功。另一個是謹性。李成功好解釋,鄭成功被南明帝賜國姓李,故為李成功。謹性就難得解釋了。這難不到大才子郭沫若。鄭成功去世後,其子鄭經子承父業,鄭經,字謹性,「謹性」兩字就出自鄭經之手。
這樣,漳州軍餉(銀元)就有完美解讀。
這枚銀幣重26.80克,成色,重量都非常美麗。完全對得起「足紋通行」幾字。鄭成功收復台灣,因深得軍人部屬的擁戴,得軍心者得台灣。有 有心人把花押簽字為「謹性」的銀幣稱重,發現大多都少於26.50克,再化驗含銀量,發現成色少於90%。歷史記載,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氣度眼界都遠不如其父鄭成功,鑄造軍餉也不願成色十足了。這樣,從另一角度又進一步驗證郭沫若的考證。
中國銀元的祖宗 漳州軍餉 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法寶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6nFrt9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ollect/g4zpkvy.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