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妙吉為苗栗法雲寺派新竹客籍僧人《亞光月報》/臺灣佛教/日本時代最早的佛教刊物是1896年11月,曹洞宗僧侶佐佐木珍龍(1865-1934)發起組織的「臺灣佛教會」所發行的《教報》 @ 姜朝鳳
大湖法雲禪寺,簡稱法雲寺,是位於臺灣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觀音山上的曹洞宗佛寺,為台灣佛教四大法脈的法雲寺派本山,開山祖師乃覺力法師。
大湖法雲禪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YONLfz
沿革
寺前的鷂婆山。
日治時期
此寺建立由來,是當地大湖吳姓家族為撫慰在清治開墾當地時,與泰雅族衝突傷亡的先靈,遂由參學僧妙果法師在1913年邀請湧泉寺監院、曹洞宗第四十八代法子覺力法師來臺灣,同年向臺灣總督府申請在大湖觀音山建寺,破土興建[1]。建寺為林朝棟、吳定連等所發起,並設寺產農田四、五甲,租用公有林地八十餘甲[2]。此寺與獅潭鄉的南衡宮、萬善祠的建立,皆和屯墾致富的劉緝光、原住民衝突有關[3]。
當地建寺傳說則講此寺對面的鷂婆山為該地有名的惡山,尤其主峰形似鳥嘴,風水上代表會叼啄人命。當時原住民經常出草,令居住此地的漢族驚恐度日。相傳當時有一名地理師路過,認為對治惡山之法,唯有在對山設置佛寺。[4][5]
1914年11月17日,大雄寶殿初步建成[6]。本名「觀音禪寺」,因寺廟奠基地有如蓮花座上的護法祥雲,所以命名為「法雲禪寺」,也有許多人稱「法雲寺」[7]。由覺力禪師擔任開山住持,妙果禪師為副住持,開山後續建禪堂、講堂、功德堂、研究院、維摩院、華嚴院、長壽院、仁濟院等[4][5]。覺力禪師任內,協助派下的妙清法師創立了圓通禪寺、妙本法師姐妹創建毘盧禪寺,又與弟子真常法師、妙吉法師等組織弘揚淨土法門的阿彌陀佛會總會,發行《亞光新報》,形成了四大法脈之一的法雲寺派[1]。
1927年,寺身因白蟻蛀蝕一度拆除重建[7]。1935年4月21日關刀山地震,苗栗的獅頭山勸化堂、開善寺、輔天宮、南庄永昌宮、三灣五穀宮、小南埔崇聖宮、頭份義民廟、竹南中港媽祖廟等倒毀,因此地震使苗栗山區所遺留古屋甚少[8]。因法雲寺幾成廢墟,佛殿暫移往功德堂[6]。第二任住持妙果,將辦學重心轉移到圓光禪寺,原處重建轉作造林[1]。這段時期,法雲禪寺寺務,妙果完全委由師妹妙然代管[2]。
戰後時期
釋迦牟尼佛像
1947年,在達華、妙果法師的奔走下,從廢墟中建立了三座僧房[6]。戰後寺址為大湖鄉富興村11號[1]。新加坡弘宗法師參觀此寺後,回國募集約新臺幣二十萬的鉅資,購買緬甸玉佛送給寺方[6]。1954年11月9日,大雄寶殿重建落成、海外僑胞捐贈的玉佛舉行開光典禮[9]。
1957年秋,河北籍的釋常照今圓法師來此寺掛單,數年後自命住持,和明恆、妙緣等人聯合,與原先住持發生繼承爭執,林朝棟之子林增璋、劉群芳等只好介入,妙果就計畫將該寺改為女眾道場[2]。妙然自1960年接任後,寺院轉為女眾道場[1]。
1963年,大同集團林提灶開闢觀音山環山道路,貫通彼岸橋與法雲寺的交通[10]。1965年11月19日,藉紀念覺力逝世二周年、妙果逝世三周年的傳授千佛大會,開山紀念堂、禪堂、講堂、環山道路落成,縣長林為恭剪綵[11]。1981年再重建大雄寶殿[12]。
觀光
大湖開發紀念碑
苗栗詩人賴江質所吟詠的苗栗八景,有雙峰插漢、虎嶼觀潮、焰山雲霧、磺山噴火、明德泛月、獅山覽勝、墨硯吞雲、法雲啣煙,其中就包括法雲寺景色[13]。被峰巒圍抱的寺院,昔日交通全賴吊橋維持,隨著水泥橋的改築,其特色之一略見消褪[12]。該橋稱為「彼岸橋」,2007年時因風雨而曾中斷[10]。
通往此寺的車道是無法讓大客車登頂的[14]。其車道陡坡且狹隘,有之字形大轉彎,車輛需迂迴而上,山頂則有停車場[15]。往寺院的登山步道名為「阿鞞跋致路」,為覺力以自己供養金修建,修成時共一千八百廿階[5]。
法雲寺建築共分三時期,覺力法師所建的閩南式殿宇為第一期,1933年妙果繼任住持時重建的日式仿唐式殿宇為第二期,現今建築為妙然法師於1981年所建[12]。今大雄寶殿採白牆綠瓦唐風式建築,設有日式木造迴廊,周植松樹[7]。殿中有兩尊法相造型不似中上大乘的釋迦牟尼像,一白一金,奠基在碧玉大理石上,為1954年迎來的丈二白玉佛和金身[16]。寺方還收藏一項黃藤編織、編織了六個「壽」字的斗笠,為萬善法師贈送給來臺弘法的徒弟覺力法師[17]。寺方還曾在西廂飼養一隻名為「也羅」的鸚鵡,會念佛號,由台北建成醫院負責人母親在1973年移民日本時托養,交給真淳法師餵飼,但在1998年5月10日母親節中午,被一名身著白衣的女遊客趁寺方用餐時偷走[18]。
雖經重建,但寺中心仍有一片廢園遺跡,地震折斷的柱石星散其間,和寺內其他景觀亦不甚調和。後來,黃碧忠在鄉長任內計畫整理,由任職於桃園農改場的劉政宗提供栽植三千五百株於法雲寺花圃內。[19]
大雄寶殿前方廣場,視野可望見汶水溪谷、水尾坪、汶水老街、雪霸國家公園服務區[7]。遙望可見的鷂婆山是因李喬的《寒夜三部曲》被拍成電視,鄉土的情懷重新詮釋之賜,才揮別背負百年之久的陰晦之名[4]。
波羅蜜樹
轉入後殿方向的殿旁植有一棵象徵智慧的波羅蜜樹,每年八月至十二月間結果纍纍,被寺方以鐵網圍住,信眾會點香膜拜[14]。寺方種植有多株五葉松與二葉松,曾感染松材線蟲,由縣府農業局在2003年施打國產藥品丁基加保扶,成功救活[20]。
寺右後方小崗阜的大湖開發紀念碑,其碑文記載同治元年(1862年)吳氏兄弟向後龍道卡斯族新港社頭目協商,率佃戶四十多人、隘勇百餘人,進入上坪一帶開墾的歷史[21]。該碑亦說明此寺原位於苗栗吳家屯駐隘勇、率眾搭寮墾荒的中心[16]。
寺後山的林間古道有一片寺院用以維持生活的竹林[1],可通往出磺坑[14][22],是昔日原住民上下山的捷徑[22]。星雲法師曾在1963年在此寺停留三個月,幫忙看守竹筍以防民眾上山偷採販售,期間於茅蓬裡開始寫下《無聲息的歌唱》一書[1]。
另外,二十世紀中葉時,寺方會以熱茶招待遊客,但天寒時麻煩[23]。當時苗栗掀起養十姊妹熱潮,寺方見汶水老街有該鳥類的鳥巢,想草織物可讓茶壺保溫,於是找街上的宋陳大妹改良成保壺容器,被稱為「汶水茶壽」,早期也被稱為「鳥巢仔」[24]。寺方使用此物使上山遊玩的香客在五、六個鐘頭內都能喝到熱茶,之後山下婦女競相模仿,成當地特產[23]。
大湖法雲禪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YONLfz
大湖 法雲禪寺: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11號
法雲寺落成於 大正3年(1914年),由 覺力法師與大弟子 妙果法師創建,在兩位法師積極布教下,短時間內崛起,與「基隆 月眉山派」、「台北 觀音山派」和「高雄 大岡山派」並列為 日治時期 台灣佛教四大法脈之一。苗栗 法雲寺派之派下寺院數量多達160所,法脈傳承寺廟更多,在 四大法脈中超過任二法脈加總,名符其實為 台灣最大法脈。
法雲寺建寺起因是 大湖地區開墾之初傷亡嚴重,為了撫慰先靈,由 霧峰林家的 林朝棟、大湖墾戶 吳姓及劉姓家族發起,由 妙果法師請 鼓山 湧泉寺 曹洞宗第四十八代法子 覺力法師來台籌建,時間是 大正2年(1913年)。選定此地可鎮壓惡山 鷂婆山之 觀音山麓建寺院,大雄寶殿於 3年(1914年)11月17日落成,定名「法雲禪寺」,之後陸續完成 禪堂、講堂、功德堂、研究院、維摩院、華嚴院、長壽院、仁濟院等成為巍峨的佛教禪林。
大湖 法雲禪寺前庭遠眺 - 旅遊‧景點(二)
法雲禪寺前庭遠眺,前為 汶水溪 水尾坪沖積扇,紅瓦房舍是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右邊鳥嘴狀大山為 鷂婆山(901m)。
覺力法師生於 光緒7年(1881年),福建 廈門 鼓浪嶼人,俗姓林,名金獅。16歲(光緒22年;1896年)時感於人生無常,決定出家,遊走市街遇一僧人,於是跟隨至 鼓山 湧泉寺,禮方丈 萬善老人為師;三年後落髮受戒,法名復願,外號覺力,別字圓通,跟隨監院 本忠法師,研習戒律,前後六年。光緒31年(1905年)升任寺監,同年,隨 本忠法師至 南洋弘法,宣統元年(1909年)雲遊中國各省,遠渡 日本並至 台灣住錫,台北 凌雲禪寺及 基隆 靈泉禪寺都是法師駐錫弘法寺院。
覺力法師在台北 凌雲禪寺收了一位年輕齋教徒為弟子,青年於 宣統3年(1911年)至 湧泉寺接受渡化為僧,即 妙果法師。這個邂逅觸成了 覺力法師來台弘法契機,其結果開創了 四大法脈之首的 苗栗 法雲寺派。關於 法雲寺派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與「基隆 月眉山派」、「台北 觀音山派」和「高雄 大岡山派」並駕齊驅,甚至超越成最大的法脈,長久以來探討的文獻很多,個人認為 僧人吃齋是關鍵因素,關於這點,我寫在「桃園.中壢 月眉 【圓光禪寺】」中,請點閱觀看內容,並歡迎討論。
大湖 汶水 - 地圖
大正5年(1916年) 法雲禪寺舉辦傳戒法會,成為 曹洞宗重要道場,11年(1922年) 7月 覺力法師受 台北仕紳 辜顯榮、吳昌才之邀,任 日本人譽為“台灣首寺”之稱的「龍山寺」住持,同年11月 日本曹洞宗本部任命為「台灣佈教師」,聲望如日中天。覺力法師新時代觀念,婦女須受教育,廣收女眾弟子研習佛法,許多 齋(菜)堂因此納入 法雲寺系統成為派下寺院,更有成為 台灣重要 尼師道場者。覺力法師於 昭和8年(1922年)圓寂,時年 法雲寺派寺院已遍及全台,同時法脈傳承至 南洋。
覺力法師開創的 法雲寺派“覺”字輩下演「妙、達、真、如、... 等等15字為其傳承,大弟子 妙果法師於 大正5年(1916年)開創 中壢 圓光禪寺,妙清尼師於 大正15年(1926年)發起籌募 台北 圓通禪寺,妙塵尼師與姊妹 妙觀、妙識、妙湛、妙本、妙偏等尼師,於 昭和3年(1928年)破土興建 台中 毘盧禪寺以及同年 妙吉法師創立的 新北投曹洞宗布教所、...等等,都是全台知名 佛教叢林。除“妙”字輩法師外,“達”字輩 僧、尼亦開創或主持多所私院,同時遠赴 新加坡、馬來西亞建立寺院、蓮社。
苗栗 大湖 金童山 - 旅遊‧景點(二)
大湖 金童山
法雲禪寺位於 苗栗 大湖 汶水的 觀音山麓,左右有 金童、玉女峰拱伺,自 大正3年(1914年)起興建,數年期間完成 禪堂、講堂、功德堂、研究院、維摩院、華嚴院、長壽院、仁濟院成為 佛教叢林。為方便信眾朝山,覺力法師於 大正5年(1916年)捐出幾次 水陸法會供養金,同時自各界募捐建立朝山石階步道,稱「阿鞞跋致路」,步道共1,820階,『阿鞞跋致』是 佛教詞彙,有不退轉之意思。
大正11年(1922年) 覺力法師任 艋舺 龍山寺住持後,寺務主要交由 妙果法師管理,妙果法師同時兼任 圓光禪寺住持,位處山中的 法雲禪寺原閩南式建築維護成了問題。昭和2年(1927年)多座建築招 白蟻蛀蝕,開始拆除重建,改為仿唐式日本建築。昭和10年(1935年)招 新竹–台中烈震(關刀山大地震)重創,幾近全毀,佛像暫移往 功德堂。這段期間因 妙果法師受 日本皇室延入內廷供養,寺務多由 妙然法師管理,因 中日戰爭爆發,復建工事停擺,僅修復三座僧房。
大湖 法雲禪寺 白玉佛 - 宗教人文
緬甸 白玉佛
光復後沉寂許久的 法雲禪寺再度受到關懷,民國36年(1947年) 妙果法師與 達宗法師奔走下,研商寺院之重建,同時副住持 真常法師開辦佛學院,於40年(1951年)大雄寶殿落成,民國43年(1954年) 新加坡 弘宗法師所贈玉佛開光大典。民國49年(1960年) 妙果法師將住持之職交付 妙然法師,52年(1963年)得 林提灶居士(大同公司)、林妙賢居士(霧峰林家?)發心贊助興建環山車道,完成後立「妙賢路」碑,曾歷幾乎為廢墟的 法雲禪寺再度重整。
民國70年(1981年)因 光復後重建之多座木造建築年久腐蝕,妙然法師發起重建寺院之志,得 永豐餘 何永居士大力支持,全面改建 大雄寶殿、左右廂房、開山堂、法雲佛學院、...等等建築,於75年(1986年)完成,其中 大雄寶殿為一座綠瓦白牆歇山重簷之 中國北方式宏偉建築,即今日所見之 法雲禪寺主體。85年(1996年)元旦,妙然法師於 法雲禪寺示寂,世壽88歲,由 達碧法師接任第四代住持,達芬法師任監院。
苗栗.大湖【法雲禪寺】 - 網誌四格圖
法雲禪寺車道入口約在台3線126.5K處,有 彼岸橋跨越 後龍溪,之後山徑彎曲、陡峭,約兩公里後抵達禪寺。台3線126.5K是與台6線交接處,也是台6線終點,汶水溪與 後龍溪交界處有 汶水老街;台6線終點前150公尺有 法雲寺牌坊[圖1],走入牌坊約50步後抵 法雲寺彼岸橋[圖2],是座吊橋。過橋後有一座民宅。之後坡道、階梯與車道交錯;這條步道在車道開闢後部分路段漸荒廢,我僅嘗試過下段,接上車道後選擇車道。
車道與步道最後交接處前,有 法雲寺山門[圖4],山門落款寫著 林堤灶、林妙賢兩位居士。右側(面對)旁立有「阿鞞跋致路碑」[圖3],刻著修建步道捐贈者芳名;左側(面對)有「妙賢路」石碑,是環山車道修築紀念碑。走過山門,右手邊以前是第二停車場,現在可能做為車道迴車空間,不再標示停車格。左側斜坡緩上,一會兒抵達 大雄寶殿前廣場,好大一座廣場,可俯瞰 汶水溪 水尾坪沖積扇以及遠方的群山,正前方鳥嘴形山峰即海拔901m的 鷂婆山。
大湖 法雲禪寺 大湖開闢紀念碑 - 旅遊‧景點(二)
大湖開闢紀念碑
大雄寶殿的左側有一株高聳的 竹柏,或許當初是要栽植 羅漢松吧,兩者都是 羅漢松科(PODOCARPACEA)樹木,外型相似,但果實大異其趣。兩旁 文殊殿及 普賢殿前各一株巨大的 梔子花,這些大樹樹齡應該與禪寺本身相差不多,皆可稱為百年老樹。庭園往寺院內走,會看見一株巨大 菠蘿蜜樹,秋冬之際總是結滿果實,這株老樹有信眾膜拜,下方以鐵龍圍起,不知何意。以上皆是 佛教經典中出現的樹木,通常佛寺會有栽植,樹齡近百的老樹就不常見了。
走過 波羅蜜老樹,步道右側可見到「大湖開闢紀念」碑,此碑立於 大正6年(1917年),上方石柱正面刻著這六字,背面刻著觀音山三個字,中間四方形四面刻滿碑文,三面描述 吳氏兄弟開發 大湖經歷,一面為 大湖法雲寺序,由 苗栗 大湖眾紳立碑。這座古樸的紀念碑四周以石柱、石條圍起,入口處尚有一對石獅,應該是 法雲禪寺開創之初 閩南式建築群中唯一完整留下的史蹟,內容詳述 大湖地區開闢經過,彌足珍貴。紀念碑旁有顆大石刻著 石敢當,石敢當擺在此處,有些耐人尋味。
大湖 法雲禪寺 開山堂 - 宗教人文
開山堂
寺院內大型建築物除了大雄寶殿外,另有三層樓的開山堂,以及雙層樓的法雲佛學院,都是 民國75年(1986年)落成的房舍,與大雄寶殿一樣為綠瓦白牆之 中國北方式宮殿建築,兩座建物有迴廊,樑柱上裝飾雕花雀替,增加美觀。還有大雄寶殿後方同期建造的僧房,其他未開放空間的殿宇,以及樣式較不一樣的功德堂等等,是座規模頗大的叢林。在殿宇樓閣之中大樹林立,尤其寺院後門前的巨大 五葉松,高聳入雲,也算是寺院之寶。五葉松附近的庭園擺設許多類似柱珠的石椅,這些或許是第一代閩南式建物留下的,沒仔細看不清楚。
苗栗縣 - 日誌用相簿
綜觀法雲禪寺歷代建築群,最早的 閩南建築群,如今僅存「大湖開闢紀念」碑以及原建築拆除後的柱珠,木造部分已完全消失。觀音山及 金童、玉女峰海拔高度僅500多公尺,可能緊鄰 後龍溪,懸崖峭壁直上,又有 汶水溪呈直角匯入,午後常見雲霧裊繞,森林中木造建築保存不易。禪寺於 昭和2年(1927年)和 民國40年(1951年)建造的 日式木造殿宇,都在短時間遭蟲蛀腐朽,拆除重建後未留下遺跡,頗可惜。目前主體是由 民國75年(1986年)完成的RC建築,採用 中國北方式宮殿建築,到目前為止維護相當良好,或許再幾十年、百年,一直會是 法雲禪寺的印象吧。
苗栗.大湖【法雲禪寺】 @ Hsu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AUyYB4
法雲寺著名的歷史遺跡,是座落於大殿旁的大湖開拓紀念碑,為大正六年(1917)大湖地方紳商所立, 以感念吳定新、吳定連、吳定來、吳定貴兄弟開拓大湖的功績。
[苗栗公館].出磺坑古道(法雲寺古道)(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885篇) https://bit.ly/3Giv5Hq
紀念碑基座的四個牆面都刻有碑文,記載吳氏兄弟的事蹟及法雲禪寺興建的緣起。 大湖的開拓,吳氏兄首開其功,而法雲寺的興建,也是吳氏兄弟所倡議。
最初,吳氏家族開拓銅鑼的新雞隆(今銅鑼鄉新隆村), 後來吳定新率兄弟登高探險,偵察發現大湖地形開闊,可加以開墾,以做為雞隆的屏障, 因此地山谷形像一座大湖泊,而命名為「大湖」。於是向官府申請拓墾,同治元年(1862),吳氏兄弟召募墾戶,並雇用隘勇入墾大湖, 此舉激起了當地泰雅族部落的反抗。碑文記載了當年雙方戰鬥的激烈情況:
「相持三個月有餘,周圍銃柜築成二十座,詎大小南勢蕃人懷忿不服,糾緝北勢至南庄大小共十七社, 計六百餘名,于是年十一月末演夜齊到現在學校附近地為戰場,七日間激戰不休,互相死傷, 即取救于雞隆佃戶百餘名鋒擁而出,襲擊一陣,蕃人死傷益甚,暫生退避;繼殺一陣,始行畏服,轉托求和。」
雖然漢人成功入墾大湖,並設隘守禦,以保護佃戶,然而雙方衝突持續,互有攻擊而傷亡不斷。後來吳定新的弟弟吳定貴、 吳定來都死於戰鬥。光緒13年(1887),吳定新逝世後,由吳定連繼承其志,持續開墾大湖,大湖終於成為一個以漢人為主的農業聚落。
圖:從法雲寺眺覽大湖
來到法雲寺大殿前的廣場,所見山腳下這片平坦廣闊的谷地就是大湖了。
一百五十年前,漢人與泰雅族曾經在這塊土地浴血戰鬥,如今只見風光明媚,一眼望去盡是青翠的果園, 這裡的土地產出鮮紅味美的草莓。
大正六年大湖商紳立碑感念吳氏,頌其功蹟;百年之後的旅人,對於台灣及原住民的歷史,多了一分理解的同情, 讀碑文的心情也就有所不同了。
光緒年間,曾任台灣道(清代台灣建省以前,台灣最高軍政領導人) 的劉璈在《詳大湖罩蘭等莊民人佔奪番地定立界碑屯墾由》的奏議中提及,造成雙方衝突的基本原因就在於漢人「圖佔番地,自招其禍。」
當時雖然官府同意民間開墾荒埔,漢人墾戶卻基於自身利益而不斷越界擴大墾地,而激起原住民的憤忿與反抗, 官府始終無法有效處理,導致雙方的衝突難以化解。到了劉銘傳主政的時期,更積極開發台灣山地的樟腦資源, 並設立全台撫墾總局及各地撫墾局,配置官方隘勇武力,由政府帶頭衝,衝突就更難以避免了。
吳定新在世時,曾屢次登大湖群山勘察地理,認為此地山巒形勝,而有所願望,希望大湖開闢成功後,能在此建廟以庇佑地方, 並祀祭死難的墾戶,以撫慰其遺屬。吳定新的心願未了,而由其弟吳定連承續,在他的倡議下,大湖地方商紳共同捐資, 興建法雲禪寺於觀音山,完成吳定新的遺志。
寺成之後,大湖商紳並設立紀念碑以感念吳氏兄弟的功蹟,這就是法雲寺今日所見的這座大湖開拓紀念碑了。
[苗栗公館].出磺坑古道(法雲寺古道)(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885篇) https://bit.ly/3Giv5Hq
大湖法雲禪寺-相簿
https://photos.app.goo.gl/dhjikUWgKNH17zmZ8
智道法師/新竹縣客家人/智道法師是慈航法師在台灣的翻譯,客家話、閩南話、日文、佛學一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