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了找工作,都怎麼寫“自薦信”?履歷表+求職信
①東方朔——自信滿滿型
東方朔,字曼倩,西漢著名文學家。他出身貧寒,所幸西漢時平民已經可以通過讀書進仕來改變自身命運。漢武帝即位之初,下令征舉天下的“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重用人才,四方之士紛紛上書應聘。
這其中就有東方朔的自薦文。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家庭背景得簡單說說)
“年十三學書, 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自己學了點啥,能幹點啥,得講,還得具體一點。)
“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沒有證件照的時代,也得想辦法讓人看到自己的一表人才。)
“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好大的口氣。)
武帝看罷連連稱讚,認為此人氣概不凡,當即 “令待詔公車,俸祿薄”。
此後,東方朔先是拜為郎,後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職。事實證明,東方朔此言並非為了求得官職而誇大自己,他是有真才實學的。雖沒有立下青史書名的政治功績,但他以近侍身份與漢武帝相伴多年,對一些舉措提出過合理建議,可以說是西漢王朝響噹噹的人物。
②孟浩然——含蓄高妙型
年輕時的孟浩然有兼濟天下的志向,曾參加科舉考試,落榜之後轉而尋求他法,其中就包括寫“求職信”以希汲引。
不過,孟浩然到底是令李白欽佩的隱士,“求職信”數量極少,其中最著名的是《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孟浩然投贈給張丞相的幹謁詩,至於張丞相是誰,有張說和張九齡兩種說法,尚不能確定。孟浩然“求職信”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容易讓人看出他的求職意圖。
此詩前四句以洞庭湖水天相接、霧氣籠罩、浩渺無涯起興,足以見詩人境界闊大,胸襟不凡,“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一句更是成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二句承接,說明自己目前雖是隱士,可並非本意,抒發作者有恥於太平盛世卻閒居獨處的慨歎。借欲渡洞庭而無舟楫為喻,表達積極用世的心情,希望得到張丞相的汲引。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二句承上引申,“垂釣者”喻指當政者,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羨魚情”巧妙化用《淮南子·說林》中的“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新穎用典,含蓄表達自己的“求職”心願,希望張丞相可以讓自己這條魚儘快“上岸”做官。
此詩托興觀湖、露而不透,既能表現詩人托物言志的創作才華,又不失溫文爾雅的才子風度。若是沒點詩詞感受力,還真讀不出孟浩然的意圖。孟浩然雖有施展抱負的渴望,但仍有文人的清高和自重,“求職信”這種東西能不寫就不寫,即使要寫也要寫得含蓄高妙,不卑不亢。
孟浩然投遞“求職信”還有一個原則——“當途訴知己,投刺匪求蒙”,意思是,只向知己的官友訴說求仕心願,不向不知己者表明心跡。這種清高的姿態使得他一生求仕未遂。
不過,大唐少了辦事官員,卻多了一位開創新詩風的詩人,不虧
(2) 平潭兩岸國學中心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2rsZX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