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掛零事件看到了什麼?有紮實的人文素養才不致為物所役 https://bit.ly/3L6V5u0
不同於追求普遍規律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探究的是人的主體性。研究者需透過自身經驗與研究對象留下的材料產生共鳴,才能達到主客合一的客觀精神。因此,人文科學的價值來自於與研究者身處的當代社會對話的過程。因為它涉及人的內在價值和意義的探索,所以自然科學無法替代。當社會不再尊重人文科學時,人將失去其價值,也失去了人之為人的意義。
文:張哲維
近日,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報到人數掛零事件,意外引發了各界廣泛關注。原本只是系所在招生技術上的失誤,因校方回應不當和媒體刻意渲染,讓輿論焦點轉向生成式AI對人文科學生存的威脅。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人文科學的目的與自然科學的不同之處,才能看出問題的端倪。
不同於追求普遍規律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探究的是人的主體性。研究者需透過自身經驗與研究對象留下的材料產生共鳴,才能達到主客合一的客觀精神。因此,人文科學的價值來自於與研究者身處的當代社會對話的過程。因為它涉及人的內在價值和意義的探索,所以自然科學無法替代。當社會不再尊重人文科學時,人將失去其價值,也失去了人之為人的意義。
因此,人文科學的使命在於與當代社會不斷對話。
成大歷史系的社會連結很圓熟又在地
筆者是剛入職成大歷史系不滿一年的新進教師,對系上同事們相互合作、認真教學的態度深感敬佩。為了趕上同事的步伐,筆者也努力直面AI的挑戰,開設相關課程。從成大歷史系近年來開設的多元課程中可以看出,老師們積極與時俱進,呼應社會需求。
從提倡知識開放的維基百科、醫療與照護史學、與台南市博物館群的合作、歷史文物館的空間再造,歷史公演、二十而立、迴聲社造……,不勝枚舉。這些努力不僅學界有目共睹,且與台南在地文化緊密結合,此特色是北部學校無法比擬的。我們擁有不亞於其他學校的特色,無奈高等教育長期重北輕南的結果,造就了學生和家長內心難以消除的偏見
從本質上看,人文科學本身就是跨領域的,它在不同領域間架起「以人為本」的橋梁促進多元視角的理解和跨文化的融合。歷史系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獨立思辨、勇於負責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更在面對事物時勇於求真、面對他人時勇於求善、面對自己時勇於求美。許多時候,反而是筆者從學生身上學到更多。
相反的,擅長數理的人容易陷入邏輯自洽的陷阱,忽視溝通的重要性。在這個講求分工合作的社會裡,有效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關係的必要方式。多年來,台灣經濟發展需要培育了許多優秀的理工專業人才,公司很容易招募到相應的人才,但始終缺乏了解人性、善於溝通和整合團隊的人才,而這正是歷史系學生的專長。
事件凸顯的就是人文不備的漏洞
造成這次風波的主要原因是「校方回應不當」和「媒體刻意渲染」,這反而提醒我們,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缺乏人文素養將會導致人們為了短視近利的目標,而「被工具所奴役」。原本應該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公共討論,卻被錯誤的認知捲入無止盡的謾罵之中。
這些討論並非基於「掛零事件」的本質原因,讓輿論落入肆意貶低人文素養價值的窠臼中。不重視人文素養的社會,又將如何迎接AI時代的來臨?
在這個科技主導的時代,人們基於自身需要創造了許多人造之物。如果我們不保有人文素養,為了私欲濫用科技,不僅會導致許多倫理問題,更會被人造之物所奴役。如此下去,我們都將成為AI的奴隸。不要忘記,歷史上那個普遍相信科學萬能的時代,造就了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第三帝國。也不要忘記,冷戰時期人們對核子戰爭的恐懼
事實上,發明科技的真正目的是為人們展現自身主體性而服務,讓人們自由發揮創造力而生。我們之所以感動,並非科技本身,而是透過科技讓我們更容易基於自身經驗與他人產生連結,進而產生共鳴的過程。
例如輝達的GPU讓許多遊戲成為可能,但令人感動的好遊戲,其主因還是來自於遊戲劇情與遊玩者之間產生的共鳴,又例如台積電作為台灣企業在世界上奮鬥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成大歷史系隨時歡迎企業與我們合作,書寫一部令人感動的台灣企業發展史。而這不就是人文科學的目的嗎?
有紮實的人文素養才不致為物所役
只有彰顯人文精神,才能讓人類在面對科技日益進步的情況下,不被自己發明的事物異化,如同荀子所說「役物,而不役於物」。也如同筆者同事簡宏逸老師在投書〈人工智慧的光與影:生成式AI衝擊教育現場的反思〉中所寫:「這個世界仍然需要辨別真假能力(judgment)、評價資料的眼光(assessment),以及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任的態度(accountability)。這些是做人的道理,也是教育現場歷久不變的要求,不曾也不會因為新技術而改變。」
因此台積電並不過分,該擔憂的是逐漸喪失人文素養的社會。只有在尊重人文素養的基礎上,科技才能真正為人類服務。我們應該意識到,AI的衝擊是不可避免的,但它衝擊的是那些喪失人文素養、缺乏對自身價值和意義理解的人們。只有當我們重視人文,科技才能在為人類服務的同時,帶來真正的進步和幸福。
此次成大歷史系「掛零事件」看似危機,對人文學科來說,反而是重新出發的轉機,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近日,成大歷史系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積極討論因應之道,再一次展現了我們的活力,其成果拭目以待。(請參考成大歷史系對此事件的回應〈從「零」的反思: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針對113學年招生報到掛零新聞的聲明稿〉)。
成功大學雖以理工科見長,但在沈孟儒校長「幸福校園」理念的引領下,致力於將科技回歸以人為本的人文素養中。這不僅有助於平衡科技與人文的發展,在人文科學的引導下,更能為成大多數的理工科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培養出具有人文素養的科技人才。從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掛零事件看到了什麼?有紮實的人文素養才不致為物所役 https://bit.ly/3L6V5u0


歷史系友談歷史系的出路:為歷史人創造更多價值
2024/06/27 19:00
◎ 連克自由開講》 歷史系友談歷史系的出路:為歷史人創造更多價值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RKjXM7
本人忝為成大歷史系的畢業生,也想為未來想要就讀歷史系、正在就讀歷史系的後輩們,講幾句話。(資料照)
最近因為母校母系申請分發掛零,使得最近關於文科的出路,成為大眾的討論話題,甚至有系上教授,還為此投書媒體,我認為這都是很好的現象,本人忝為成大歷史系的畢業生,也想為未來想要就讀歷史系、正在就讀歷史系的後輩們,講幾句話。
歷史學系或研究所的畢業證書,確實對你們未來進入職場沒有太大的幫助,這是因為我們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或是素養跟現代社會的企業並沒有結合,像我本身是歷史碩士,在出社會投履歷時,因為非本科系,甚至有企業是以大學學歷核給薪資的,這是必須面對的問題,理工科系為什麼會很熱門?不只是因為在求職上他們學習的知識是企業要的,更是因為這些企業多已有學長姊在其中任職,透過內推的方式,他們更容易獲得相關企業的工作機會,這就是他們在學歷上的優勢。
在現代社會,比學歷更有保障的是證照,因為證照是進入一些職業的門檻,歷史系的畢業生大多會選擇考公務人員或是教師,也是因為歷史學的專業本身並沒有證照保障,透過取得資格、獲得位置,才有繼續發展的可能。在民主的時代,人人都可以讀歷史、寫歷史,像是作家陳耀昌是醫師,寫出了很好的歷史小說,黃一農是美國天文學博士,卻成為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他們都為歷史的研究或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感動了無數人。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歷史系的畢業生透過專業,真的也能為其他領域的發展做一些什麼?
上述問題可能會有進入其他專業,門檻過高的問題,畢竟要跨領域,沒有這麼容易。那難道就讀歷史系就不行嗎?當然不是。我希望就讀歷史系的同道們,可以去尋找歷史專業的利基,例如我國現在推動轉型正義工程,其實需要很多能夠查找、解讀政治檔案的人才;或是在文化資產保存上,歷史專業的參與度其實也不夠;又或如博物館、美術館內,也會有需要歷史解說、策展的人才。也就是說,請大家在就讀大學時,就去思考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如果你有想做的工作,那在求學階段就可以做目標管理了,有一個職業或是位置,才能讓自己的專業持續發展,如有能力,就去感動社會大眾,將這個利基擴大,為歷史人創造更多價值。自由開講》 歷史系友談歷史系的出路:為歷史人創造更多價值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RKjXM7


虐嬰案社工昨晚被警方上銬,全台社工目睹媒體大肆報導畫面,都已造成不可抹滅之創傷,甚至是可能社工出走潮-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也發出四點聲明,除質疑警方為社工上銬的正當性、呼籲各界重視當事人隱私   https://bit.ly/3vcuTtJ
聯合聲明|違反偵查不公開,無法保護兒少生命 兒盟社工遭上銬帶走,正當性何在? —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https://bit.ly/3TiscPg


文組畢業後有什麼職業是薪水優渥的呢?(示意圖/資料照)
文組跟理組出社會後的薪資時常被拿來比較,一名網友就在PTT PO文詢問,有沒有文組熱門之光,畢業後出來工作不會差理工科太多,也可以年薪破百萬的?貼文曝光後,立刻掀起討論。
一名網友在PTT指出,雖然文組低薪,但總也會有相對高薪的科系吧,不然文組早就全倒了。原PO詢問,有沒有文組之光的熱門科系,畢業後出來工作不會差理組太多、年薪也可以破百萬的?
貼文一出引發熱議,網友紛紛回應「台大國貿系,平均70分以上」、「文組通常是越老權力越大錢越多」、「從政啊,比社畜有錢有權,屌虐理工」、「國際政治系,不過要考上外交官」、「金融業啊,認識的不只破300」、「論最頂可能不是看科系,而是家世背景,音樂或藝術科系應該蠻多的,反正畢業後都出國居多。星二代富二代都愛群聚紐約帕森設計學院,就算音樂系平民,畢業後當家教每小時也破千元」、「文組的頂點,出生就已經在頂點了」。
綜合網友意見,最多人認為是「法律系」,紛紛表示「法律吧,涉及金額大的訴訟,律師費很可觀的,不過就是上下限很寬就是了」、「律師、會計師、精算師、法官、檢察官」、「司法官年功頂專業加給+本俸+主管加給,一個月穩破19萬」、「律師一年收8-900個,年薪穩破百萬」理組畢業才能領高薪?眾狂推1科系「文組之光」:年薪穩破百萬 https://bit.ly/3uya8bN


台灣最慘科系是?哲學、歷史、社工跟中文四個科系-地獄天王 https://bit.ly/30pU9NK
「還有語言科系也是一樣,除非當導遊出國當翻譯,不然都是精通多一種語言而已」、「社會學院也有一堆不知所以的」、「視覺傳達也很慘....」、「生科系表示....」、「文組悲歌,還有很多文組的科系為創而創」


【投書】中文系停招風波:轉型,真的就能解決所有事情?
【投書】中文系停招風波:轉型,真的就能解決所有事情? | 莊于萱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qDtU0W
2021-11-12
雖然中文系停招是不實傳聞,但中文系畢業出路相對狹小卻是不爭的事實。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日前有報導指出多所大學的中文系所即將停招,引發了短暫的「中文系停招風波」。雖然後來由逢甲大學率先發出聲明,強調停招的系所不是中文系,而是中文系相關的碩士在職專班及國際學士班,而該校中文系今年度註冊率高達百分百,主張現今中文系正積極因應時代變遷,與更多領域連結,學生出路也隨之更加多元。整起事件在短短三天便快速落幕,然而這起「中文系停招風波」,卻也使中文系等語文類相關科系在社會當中面臨的競爭力及職場出路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不是轉型以後就萬事大吉
雖然中文系停招是不實傳聞,但中文系畢業出路相對狹小卻是不爭的事實。從逢甲大學發布的新聞稿內容其實不難看出,眾多中文系都認為現在的課程必須古典佐以現代,二者結合才能符合社會需求。然而大家似乎也因而認定,只要引進更多現代課程,就能突破中文系的職涯瓶頸。但在我看來,中文系轉型或者改變導向,與其說是解決問題,不如說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以筆者自身的學歷而言,就算是已經轉型15年的系所(於2006年從「語文教育學系」改名為「語文與創作學系」),依舊在跨領域結合上有諸多難題尚待解決,更何況那些還在思考是否要改名、或至今才正要決定是否該調整課程、扭轉古典文學導向的中文系。以語創系為例,儘管有別於一般中文系的課程方針,但走現代文學路線並不會比較輕鬆,只是選擇改以現代文學為基底,做科系轉型會比古典中文系更容易與其他領域結合,也更符合當代的文化產業趨勢。
中文的優勢到底在哪?
然而,現代文學看似更貼近社會潮流,實際上其界限及能力專業度的衡量卻比古典文學更模糊曖昧。尤其在現今紙本閱讀愈趨衰微的狀態下,能夠出書、出版後是否賣座,讀者買單的標準不見得是建立在文學專業鑑賞角度上,很多是基於作者本身的名氣或書籍種類,像是心理勵志的心靈雞湯。先不論畢業後的學生到底有沒有具備足夠的現代文學專業,光是在作品種類或作者本身知名度上,就已經先落後現有市場上的藝人或網紅一大截。
除了變換路線後隨之而來的新挑戰,系上為了促進領域結合的多元應用,提供編輯與採訪學分學程,包含新聞採訪與寫作、編輯學、雜誌學,還有華語文教學學分學程供學生選修,課程一字排開相當多元。然而實際修過幾堂後卻發現,課與課之間存在著質量落差。
以筆者選修的編採學程為例,編輯學及雜誌學兩門課都是由同一位老師授課,然而光是名字就大不相同的兩堂課,老師卻布置相同的期末審核作業,課程也多以業界人士演講為主,缺乏實作教學。這樣安排的傳播領域課程,當真能夠幫助學生在語文與傳播領域融合中殺出一條血路?若是無法紮實培養在該領域的基礎能力,我們究竟要如何跟專精該領域的科系(如新聞系等傳媒類科系)競爭?加上現代文學晦暗不明的專業定位,所謂的文字敏銳度、文筆好壞,又要如何鑑別、甚至將之當作與其他科系拚搏的突出優勢
中文系的轉型,勢必得面對多重領域課程與中文本科專業的分配平衡,既不能丟失最為擅長的文學專業,同時又要向外橫跨其他領域(以傳播應用最為常見)並掌握基礎能力。不論是古典根基的中文系或是走現代路線的語創系,這都是迫切要去面對的問題,而對轉型多年的語創系而言,某些傳播領域課程的不深入,也會使學生培養出的相關能力參差不齊,最後甚至可能淪於什麼都學了一點、卻哪樣都沒學好的困境。
是真的沒有專業,還是培養不出專業?
回看古典導向的中文系,儘管在專業上要滿足社會需求有一定難度,然其所具備的專業度卻比起現代文學更有表徵性、也更容易被鑑別,界線相當明確。但問題出在古典文學最能被應用的領域多為學術研究類,與社會上大多數工作無太大關聯性。許多就讀中文系的學生對學術方面的出路都沒有興趣。筆者曾詢問在國立大學中文系就讀的朋友,對方表示像是書法、甲骨文之類的課程,若不是非常熱衷中文,基本上用不到,系上選修選擇也因教授退休等原因越來越侷限,所謂的「畢業出路廣」,不過是因為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出了社會等同於沒有專業,也只能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自行摸索。
轉型對中文系而言儘管是必經的路程,但重點不在改不改名,而是在課程內容。雖然對轉型過度樂觀是危機,且一旦嘗試改革課程就必然會遇到新的問題,但不做,則連解決問題的門檻都到不了。
我曾詢問另一位讀中文系的朋友,對方說不怕沒出路,反正社會上與科系相關度低的工作很多,當讀個興趣也好。這樣的回答讓人不禁反思:究竟那些被人們認定為無專業的科系,是真的不具專業度,還是社會促使那些領域很難去培育出專精人才?
社會氛圍影響生活在社會裡的人,與科系關聯度低的工作的確滿大街都是,然而這不代表科系專業度的必要性或與社會連接的應用度就可以被忽略,因為人才會不斷流通,而中文系不做改革,就會進入學生專業度高卻無應用度的惡性循環。但同時我們也看見轉型後在平衡專業度及應用度上的困難,因此該如何取得兩者兼顧,既有專業度同時又具應用力是中文系在轉型後首先要面對的課題。
【投書】中文系停招風波:轉型,真的就能解決所有事情? | 莊于萱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qDtU0W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學生。


招生掛零 台成清交政都有/公共知識分子/24歲時他做了這個網站,每天只營運2小時,卻能從google廣告賺數萬美元。36歲時,他5.75億美元賣掉了公司,以5.7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他的婚戀網站Plenty of Fish/為什麼臉書還進不了中國?/台灣不是先進國家的5個理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歷史補教名師呂捷表示不推薦大家去讀歷史系。(圖/資料照)
歷史博士生「休學找不到工作」!呂捷坦言:不推去讀歷史系 https://bit.ly/3De4hHw
一名男碩生在Dcard上PO文「找工作找到絕望了…」,表示今年27歲的他碩士攻讀歷史方面,後來博士班讀到博二決定休學,不料找工作驚覺「我根本找不到工作了」,即便投了很多履歷都得不到回應,就連門檻條件較寬鬆的保全、物流、服務業、餐飲業也都打槍他,讓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呂捷認為,一是「興趣不能當飯吃!人總要面對現實~」;二「歷史系的出路好不好?除了當老師以外能做什麼?」不過讀什麼和工作做什麼其實關係不大,曾有研究指出學以致用比例僅有15%,歷史是有用但不實用的科目,而大部分人對實用的定義就是能不能馬上變成錢;三是「對歷史有興趣,可能是因為你在求學階段遇到一個很會講故事或教得很好的歷史老師」,但不代表大學後仍能遇到這類老師;四「歷史系到底在讀什麼?」有些教授一生做研究通常只為了解決一兩個歷史問題;五「歷史系不好嗎…可是我看老師你過得還不錯ㄟ」,但事實上他只是日子還過得去而已。所以「結論:本人並不推你們去讀歷史系」。
呂捷強調「歷史系找工作很難?是世俗的刻板印象覺得歷史系要找工作很難?是你因為是歷史系所以覺得找工作很難?還是…因為是『你』所以找工作變得很難……」,指出有些工作的確是需要專業、有一定的學科限制,就是學歷問題,但如果是沒什麼門檻的工作還不錄取,那可能就是人有問題。歷史博士生「休學找不到工作」!呂捷坦言:不推去讀歷史系 https://bit.ly/3De4hH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