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2_211203f41254dfe908e8a4631f6a68132f1bc5e479bfc9f5386d878c3fb866a852050967c69f039914ad777f68ecc228b39c5e9ef1c86d0f1e3805c681e096c0e81544 (1)2021-09-02_2112092021-09-02_211203c0f9300e207521b255f7550d160c0f0970ae5a0a48d5cdefb20d562d6ffe9e9e2021-09-02_2111452021-09-02_2111392021-09-02_211132f41254dfe908e8a4631f6a68132f1bc5b046e99bccef5ae86082554cb75a7d6f2021-09-02_2110182021-09-02_211004

【馬卡道族水蛙潭社】高雄田寮呂家族譜 女性祖先歡喜入列〔2008-11-13〕台灣四百年開發耕墾史,廣大庶民皆住在小鎮鄉村,呂家是單純的平凡家族,祖先可能是原住民改漢姓或來自福建廈門。呂家在180年前,就在此平埔原住民領域的偏僻荒山中,興建如此龐大規模的土角石頭紅瓦厝。至2000年代,古厝全貌仍保持相當完整
【馬卡道族水蛙潭社】高雄田寮呂家族譜 女性祖先歡喜入列〔2008-11-13〕 https://bit.ly/3t9cubH
呂家歷代祖先生活居住在平埔族人水蛙潭社等原住民住居的山區。(記者蘇福男攝)
【馬卡道族水蛙潭社】高雄田寮呂家族譜 女性祖先歡喜入列【馬卡道族水蛙潭社】高雄田寮呂家族譜 女性祖先歡喜入列〔2008-11-13〕 https://bit.ly/3t9cubH
自由時報/記者蘇福男/田寮報導〔2008-11-13〕
編撰族譜,串起11世代、300多年、上千名宗親的血緣親情!
高縣田寮鄉七星村南勢湖呂家古厝已有百餘年歷史,上千名族人目前散居世界各地,由於家族沒有固定慶典聚會,後代子孫往往相見不相識,令第八代族人呂豐民、呂正心感慨萬千,2人歷經2年時間搜集、整理資料,編撰完成「田寮南勢湖呂家族譜」,藉此喚起族人對家族的認同
「還是有族人不想被編入族譜!」費盡千辛萬苦完成族譜重責大任的呂豐民,對於部分宗親對家族冷漠的態度,始終耿耿於懷,不過女性宗親對於能被列入族譜,且不冠夫姓,與男丁不分大小漢,則都額手稱慶。
呂豐民表示,由於日治時代日人下令焚毀祖先神主牌,家族現存唯一資料是1931年(昭和6年),呂家第七代族人呂義集錄祖廳歷代祖先神主牌而成的「呂姓來歷台帳」
根據台帳記載,呂家知道姓名的最早祖先叫「呂外」,清乾隆10年(1745年)生,呂外之前有3位始祖,但姓名、生年不詳,只知忌辰,原籍「泉州府同安縣惠得鄉家號里二拾三都(呂厝社)」,但並未註明依據和來台年份。
呂家歷代祖先居住在平埔族人水蛙潭社、尖山社、新港社和大傑顛社、搭樓社等原住民住居的山區,世代向原住民典買土地耕墾,並在此通婚嫁娶,呂豐民認為,即使先祖當初從泉州單身來台,呂家子孫也都有平埔族人血統,至少都是女平埔族人的後代,本於有女祖先才有後代子孫和男女平等,因此主張將女性也列入族譜,且皆不冠夫姓。
呂正心表示,呂家世代繁衍至今已傳到第十一代,族人散居世界各地,男丁470多人,連婦女、外嫁女子共有900多人,如加上失聯宗親,全部族人約1100人,目前仍長住南勢湖只有10來戶、不到20人。
【馬卡道族水蛙潭社】高雄田寮呂家族譜 女性祖先歡喜入列〔2008-11-13〕 https://bit.ly/3t9cubH
---------------------------------
【詩寫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台灣紅瓦土角厝
民報【詩寫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台灣紅瓦土角厝 - Yahoo奇摩時尚美妝 https://bit.ly/38By0N2
2019年08月30日   
大崗山後月世界,百年古厝呂家庄;
土角石頭紅屋瓦,九十二間最古香。
月世界裡紅瓦屋, 山繞鷹飛啼斑鳩;
隔去紅塵數十里,白雲紅瓦共悠悠。
――〈田寮呂家古厝〉
台灣歷史四百年,最悠久,最有歷史意義的古宅,不是各地紳商紅磚彩繪豪宅,而是高雄月世界荒山中,格局完整,面積廣大共92間的土角紅瓦厝――田寮呂家古厝。
台灣居民住家,平埔原住民最早居住的是竹編草屋。1603年陳第〈東番記〉說:「地多竹,大數拱,長十丈。伐竹搆屋,茨以茅。」茨後來台語寫成厝,就是房屋。
鄭氏清代福建廣東人移民來台,最先居住的,也是編竹作牆蓋茅草的竹管厝,和用泥漿做成土角(土磚)砌牆蓋茅草的土角厝。
呂家古厝立面圖。圖/呂自揚提供
約1800年代清嘉慶道光年間起,新建土角厝漸多改蓋窯燒的紅瓦,窗戶和門框也用紅磚,叫土角紅瓦厝。有的土角壁外牆抹石灰,有的外牆中、下堵或全部,貼紅色薄壁磚(台語壁仔),叫金包銀。
日本時代,新建紅瓦厝牆壁漸多全部或部分用紅磚,開始流行在前面外牆下堵貼黏白碎石(叫洗石仔)。引進灰黑色水泥瓦(俗稱黑瓦)蓋機關學校與宿舍,很多新建竹管厝,也改蓋水泥瓦,台南以北較多。較好的竹管厝,窗以下的下堵牆砌紅磚。
建築型態,分一條龍(單列)、三合院和三合院外加護龍,各自獨立或多座相連,類式金門閩南式風格。
到1960年代,土角與竹管草屋漸消失,各種單列和三合院的土角、紅磚紅瓦厝和竹管黑瓦厝,仍散佈在各地街市鄉鎮村落。三百多年來,全島人民居住,最普遍最長久,最有鄉土風情與感情的,是挖自己土地的泥土做土角,在自己土地興建居住的各種土角紅瓦厝。
台南白河竹管黑瓦厝。圖/呂民揚攝影
土角與紅磚紅瓦厝和竹管黑瓦厝,老舊都會牆破屋漏,須常維修。1960年代之後,或拆除或廢棄,越來越少。從城市到鄉村,新建的都是各式鋼筋水泥洋房、公寓大樓和越來越多的鐵皮屋。
二、三十年來的報導,各地仍保存或面臨被拆的古厝,幾乎都是日治時代興建的紅磚紅瓦厝,三合院一進或二進,只約100年左右,年代和規模,皆不如高雄田寮呂家清代就有的土角紅瓦古厝。
光禿荒山後的村落為南勢湖 圖右為南二高中寮隧道北出口。圖/呂自揚攝影
呂家古厝位於高雄大崗山東方田寮鄉,中寮山(舊名烏山)西麓,月世界惡地形偏僻荒山中的南勢湖,離最近街市古名阿公店的岡山,約17公里。其歷史特色:
一、清代田寮是平埔原住民領域。呂家祖先在清乾隆年間約1775年,就來此「深山林內」,依入墾「番社」土地規定立契,向當地水蛙潭社購買山林耕墾,世代在此定居已有200多年。呂家古厝約分建於1830年至1855年,已有180年歷史,是台灣現存年代最悠久的清代庶民紅瓦古厝。
二、呂家古厝依山坐東向西,由高而低,前後2落(二進)三合院。後落正身7間,前落門廳3間,過水間相連,構成前後2落正身皆7間對齊。後落伸手3間,前落伸手6間,左右(南北)各二列長護龍,每列14間,總共92間。四邊整齊,面積廣大,格局完整,是台灣傳統閩南式住宅,少見「九包五」與「七包三」格局中的「七包三」大厝,也是台灣面積最廣大,房屋最多間的紅瓦土角厝。
三、呂家古厝92間房間,都是就地取材,挖自家土地的泥土混稻草,做成長12寸寬8寸厚4寸的土角,所砌建的房屋。外牆下堵砌溪邊撿的石頭,屋頂大小橫樑皆自種的龍眼木、刺竹、長枝竹。土角牆先塗抹攪稻殼、牛糞的泥漿,再抹白石灰。巷道皆鋪石頭。可說是台灣鄉村庶民順應環境,最典型之簡陋樸實住家的土角石頭紅瓦厝。
呂家古厝前落的伸手與護龍。圖/呂自揚攝影
四、呂家古厝是初建後落三合院時,就規劃好2落三合院和2排長護龍各14間的完整格局,由六房子孫之後依分得房間,各自先後興建。經各自多次整修,門窗材料皆不相同,土角外牆有的黏長11.5寸寬7.7寸的紅色薄壁磚,有的無。門框有的用竹枝木材,有的用紅磚,大小門有竹編也有木板。數十對窗戶,有竹木也有紅磚,皆任由不同土水師做成不同花樣的窗花。有一對窗用紅磚砌成雙「喜」字窗花,最為古色古香。最早建後落三合院第一次蓋的屋瓦,是呂家自己築窯燒的瓦,之後才外買。古厝本無堂號,現存前落三間門廳外牆拱門砌磚,屋脊彩繪和寫有堂號「河東堂」,是日治初年整修才有的。
磚砌的雙喜字窗花。圖/呂自揚攝影
呂家古厝這樣簡陋的土角石頭牆壁,紅瓦屋頂,簡陋多樣的門窗,流露著台灣鄉村貧苦庶民,克勤克儉的樸實生活中,仍含帶著風雅與藝術之美的生命情懷。對照全島各地商紳,像霧峯林家、板橋林家等古宅,都是財富雄大時,專業設計同時興建,內外皆精緻磚牆瓦頂與彩雕門窗,完全不相同。這些商紳豪宅與台灣四百年的庶民生活,並無實際關係和感情。
竹枝編做的古竹門。圖/呂自揚攝影
台灣四百年開發耕墾史,廣大庶民皆住在小鎮鄉村,呂家是單純的平凡家族,祖先可能是原住民改漢姓或來自福建廈門。呂家在180年前,就在此平埔原住民領域的偏僻荒山中,興建如此龐大規模的土角石頭紅瓦厝。至2000年代,古厝全貌仍保持相當完整,流露著台灣庶民在這塊土地,耕墾定居,蓽路藍褸、胼手胝足,克勤克儉,「雙手挖土飼囝大漢」,以繁衍子孫的最佳歷史身影,實至難能寶貴。
呂家古厝空照圖。圖/譚中興,呂自揚提供
1993年4月,聯合報有一篇〈人間厝――百年古厝人未識〉報導,附一張古厝空照相片,說:「高雄縣田寮鄉七星村有座進落分明的百年古厝,不但外界人士不知道,田寮鄉民也不知道,連縣府古蹟文獻也沒記載。」新聞報導後,深山林內,古色古香的田寮呂家古厝,立刻成為遊客觀光景點。
田寮國中師生鄉土教學探訪呂家古厝。圖/呂自揚攝影
南勢湖除呂家大座古厝之外,另有後建的其他三合院和獨列紅瓦厝。家族人口增加,荒山生活困難,清末與日治時代以來,子孫先後外遷,到2019年,仍長住者不到10戶。古厝房間有的被拆毀重建,有的整修抹水泥,蓋鐵皮屋頂,有的無人居住失修傾毀,已失去許多原始風貌。幸喜整座古厝的廣大格局還在。
南勢湖空照圖 右上呂家古厝 取自呂自揚著《文學情緣 土地情》圖/齊柏林攝影,呂自揚提供
很幸運的是1993年,有齊柏林等攝影的空照圖,美好清楚地留下180年歷史的呂家古厝,深藏在月世界惡地形之山谷中,四面環山,山園起伏,綠樹環抱,紅瓦斜頂,古色古香的完整影像和景觀,記錄著台灣四百年庶民移墾開拓生活,曾有如此歷史悠久,簡陋樸實,格局廣大而美麗壯觀的土角紅瓦古厝。
鄉村人家,每一戶或二戶就有一座磨米的石磨。圖/呂自揚攝影
高雄田寮呂家古厝,可說是台灣傳統庶民住家,格局最完整,面積最廣大,風格最鄉土簡樸而美麗壯觀的土角紅瓦古厝,也是台灣四百年鄉土文化,年代最悠久,最有歷史意義和代表性的土角紅瓦厝,深刻含帶著台灣四百年來之子民,在這塊土地之自然環境景觀中生活,與原住民互動及隨著社會而變遷的歷史。
鄉村用鉛線水泥糊造的大甕缸。圖/呂自揚攝影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詩寫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台灣紅瓦土角厝 - Yahoo奇摩時尚美妝 https://bit.ly/38By0N2


【詩寫台灣】唯留古契在人間的台灣平埔族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s://bit.ly/3vwhloA
烏山西麓水蛙潭,社番散住山凹間;
社民不知何處去,唯留古契在人間。
——〈水蛙潭〉
大崗山後平埔村,呂家世居傳基因,
兒娶英國金髮女;生孫膚白肘橫紋。
——〈台灣平埔肘橫紋〉

荷蘭時期,台灣南北沿海平埔,平均10至20公里,皆居住有1603年〈東番記〉所說各自獨立的大小原住民村社。只高雄平原原住民,1635年12月25日遭荷蘭攻打逃遷屏東平原後,從此無村社。這些平埔原住民,清代日治時代稱為土番、熟番,今稱平埔族、南島語族或南島族。
歷經荷蘭、鄭氏統治,很多村社或合併或遭攻打而遷徙、消失。1697年郁永河從府城坐牛車到淡水北投採硫,沿途皆有番社。1722年黃淑璥《台海使槎錄.番俗六考》,記載南路屏東平原有8社,北路府城至淡水有110社。

清領期間,很多福佬客家漢人移民來台。到日治初期調查,南北沿海平地居住的幾乎都是福佬客家人。平埔社番漢化之外,因受壓迫、土地喪失或其他原因,幾乎已從平地消失。有的遷往平原東邊山區,像台南東山吉貝耍,高雄內門、甲仙,屏東高樹加蚋埔。
文獻記載中部今彰化台中苗栗十多社,在嘉慶道光年間,集體遷徙到噶瑪蘭(宜蘭)和南投埔里。屏東平埔族道光年間遭客家人李受攻掠,遷徙瑯嶠和花東海岸與縱谷。
屏東高樹山邊的加蚋埔,現仍居住平埔馬卡道族。圖/張富茗攝影  作者提供

根據日治以來,研究者收集的清代社番土地典賣契約書。至少自清乾隆年間起,福佬客家人(或漢化社番)皆須與社番立典佃或買斷契約,才能入墾番社土地。
番社有公有地和社番私墾地。社番立典佃契取銀,將土地交給承典銀主「起耕掌管」「收租納課」,並可建屋居住。契約大多5至20年,期滿贖回或重新立契或改典他人。無銀贖回土地由銀主繼續掌管耕作,變成銀主所有,或立「杜絕盡根契」賣斷。立契須將所有上手契約書交付給下手典買者。「典」土地等於「當」可耕作土地。
《大崗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匯編》(2004)封面,陳秋坤蔡承維編著。圖/作者提供

一般說法,漢人很多是用暴力欺壓、典租地不還和詐騙手法侵占平埔土地,也有平埔族以女繼承產業,漢人因娶平埔女人而取得土地,說是「娶一個某,較贏三個天公祖」古俗語的由來。
很多是大戶向官方申請開墾「荒地」,招佃開墾而佔有土地。

高雄大崗山以東,至烏山(中寮山)之間的田寮月世界地形山區,光禿陡峭平地少。清康熙時就居住「康熙朝歸化入版之初,劃地歸番定例」(道光5年1825年水蛙潭社公告)的新港、水蛙潭、尖山、大傑顛四社平埔社番,依官方劃定社界,散住在山凹平坦地方。何時開始在此居住無記載。
大崗山東至烏山(中寮山)的田寮月世界山區。遠方是大小崗山,右下方是南二高中寮隧道。圖/作者攝影
民間保存土地典賣古契,約500件,新港社與水蛙潭社最多,有的是左邊寫羅馬拼音新港語,右邊寫漢文對照的雙語契約「番漢契」,學者稱為新港文書,有的只寫單語漢文,民間皆稱「番仔契」。是全台灣保存土地古契最多的地方。
依現存古契,四番社皆設有土目。田寮人祖先是在雍正、乾隆初年起,得官方允許先後入墾番社土地,每一筆土地皆有立契納番租。年代最早的是水蛙潭社1740年乾隆5年佃批契仙草埔(今田草埔)土地,最晚的是1898年日明治31年杜絕盡根契(賣斷)烏山魁仔寮土地。
二、三百年下來,大崗山後每筆土地幾番轉手典賣,皆為福佬人或漢化社番所有。社番失去土地後皆已遷離原居地,只剩幾戶居住。

作者呂家祖先約於乾隆年間1770年,向烏山西麓水蛙潭社番,典買荒山環繞的南勢湖土地耕墾定居,並典買其他山林耕作。其中一筆烏山魁仔寮山林地,1870年同治9年開始承典,於日治時代1898年明治31年立「杜絕盡根契」買斷為呂家所有。
從小就聽長輩和鄉親說,田寮古早有住社番,曾有「番仔起山」之說。
家父常說呂家魁仔寮土地,是向尖山社番買的。契約書卻寫是水蛙潭社,可能是日治時代只燕巢尖山社還住有仍在「作向」的社番,而說成尖山社番。

大崗山後田寮,是最靠近沿海平原的平埔族居住地,是最多平埔語地名的地方。相傳平埔族皆遷往內山,卻皆不知遷往何處?只留下全台灣被保存最多的平埔族典賣土地契約書。
那一張張,多達四、五百張紙色已古黃的古文書,悠悠也幽幽的在訴說著二、三百年來,原先居住的平埔族和後來的福佬漢人,在這片荒涼的土地山林,先後耕墾居住的歷史滄桑,和相互融合通婚,共同生活的身影。
田寮人祖先,清代單身來田寮典買土地耕墾居住,世代皆與山區有平埔血統的女子通婚,可說身上都有平埔族的血統。
大崗山後田寮人入墾平埔族土地,與平埔互動生活居住的歷史,可說是台灣三、四百年來,福佬客家漢人移民入墾平埔族土地的歷史,最有代表性的縮影。
附記:
一、請參看本專欄〈台灣平埔族〉〈田寮呂家古厝〉〈傳到美國的台灣平埔血統——肘橫紋〉三詩文。
〈台灣平埔肘橫紋〉詩圖卡。圖/作者提供
二、2004年高雄縣文化局與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出版《大崗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匯編》,收土地古文書約300件,有多件新港文書。​
乾隆5年(1740)水蛙潭社土地佃批古契,是大崗山後現存年代最早土地古契。圖/陳春興存藏,作者提供
三、2014年3月,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溫振華教授,發表新發現水蛙潭社與新港社古文書200多件,也有雙語新港文書。
2014年溫振華教授在長榮大學發表發現新港與水蛙社之新港文書。圖/作者攝影
【詩寫台灣】唯留古契在人間的台灣平埔族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s://bit.ly/3vwhloA

FireShot Capture 155 - 【詩寫台灣】唯留古契在人間的台灣平埔族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www.peoplenews.tw1634727583 (1)1634727651 (1)163472755816347274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