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公主卡奧拉尼(Victoria Kaʻiulani)。
MPlus | 最後的夏威夷公主 https://bit.ly/2WU3Odo
對夏威夷人來說,1893年是重大的一年。在夏威夷王國的存亡之際,夏威夷王位繼承人卡奧拉尼公主(Victoria Kaʻiulani)從英國起航,背負著一項外交任務前往華盛頓特區的白宮。儘管她與美國第24任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的會面很和平而且簡短,但她的最終目的是推動一項使命:拯救夏威夷王國與其未來的王位。
幾周前,在離開英國尋求美國總統的支持以前,卡奧拉尼公主發表了一份激昂且感人的聲明:「四年前,應當時夏威夷內閣部長瑟斯頓先生的請求,我被派往英國接受私人教育,預備未來接任夏威夷憲法規定我將繼承的職位。這些年離鄉背井的期間,我始終耐心且盡力讓自己適應今年即將返回祖國的生活,但現在我聽說瑟斯頓先生在華盛頓特區要求你(美國總統)奪走我的國旗與王位。從沒有人正式告知我這件事,我豈作了什麼錯事,讓我與我的百姓遭受這樣的惡?我來華盛頓是為了拿回屬於我的王位、我的國家、我的國旗。偉大的美國人民難道不聆聽我所說的嗎?」
美國總統克利夫蘭備受感動。他承諾會把夏威夷公主的提案送交國會,要求他們尊重合法的夏威夷君主制,並且拒絕承認1893年1月17日試圖吞併夏威夷群島的美國商人團體所發動的政變,而國會的決議將決定卡奧拉尼公主的命運和夏威夷的未來。
身穿和服拍照的卡奧拉尼公主。
身穿和服拍照的卡奧拉尼公主。
1875年10月16日,夏威夷公主維多利亞‧卡奧拉尼誕生,「卡奧拉尼」在夏威夷語的意思是「天堂的至高處」或「神聖的皇室所在」。她的母親莉克莉克(Likelike)是夏威夷王國開國君主、第一任統治者卡美哈美哈大帝(Kamehameha the Great)的母系後裔,也是夏威夷王國最後兩位統治者的妹妹。她的父親則是著名的蘇格蘭商人阿奇博爾德‧史考特‧克萊霍恩(Archibald Scott Cleghorn)。
卡奧拉尼公主是王位的第二順位繼承人,僅次於年邁且膝下無子的姑姑利留卡拉尼(Liliʻuokalani),因此未來有望成為夏威夷女王。但在11歲時,卡奧拉尼的母親莉克莉克病倒了,而且再也沒有康復。據說當時有一群鮮紅色的魚聚在岸邊(家族成員死亡的預兆),而莉克莉克在死前預言,自己的女兒一生都沒有結婚,而且永遠不會成為女王。
母親過世後,夏威夷國王卡拉卡瓦(David Kalākaua)與克萊霍恩計畫將卡奧拉尼公主送到英國接受教育,為王儲的角色做好準備。1889年,13歲的卡奧拉尼前往英國北安普敦受私人教育,並在拉丁語、文學、數學和歷史方面都非常優秀。她還學習了法語和德語,以及網球和板球。在成長過程中,她還從宮廷裡結識了風景畫家約瑟夫‧德懷特‧史壯(Joseph Dwight Strong),以及作家伊澤貝爾‧史壯(Isobel Strong),她是《金銀島》作者、蘇格蘭小說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繼女。
卡奧拉尼的繪畫作品:罌粟花。
卡奧拉尼的繪畫作品:罌粟花。
1892年卡奧拉尼搬到了南方濱海城市布萊頓,繼續待在英國學習四年。除了語言和藝文才華,卡奧拉尼最愛的還是衝浪運動,她經常帶著又重又長的浪板在布萊頓海灘的浪間穿梭。夏威夷女性(尤其是具王室血統的女性)以海上的勇猛與力量聞名,直到19世紀末以前,夏威夷王室對衝浪運動一直都充滿著熱情,但後來福音派傳教士以宗教教義名義扼殺了衝浪這股文化力量,導致衝浪逐漸從夏威夷人的日常生活中絕跡。
但卡奧拉尼公主是個例外,她是威基基海灘最後一位傳統原住民衝浪者,毫不理會傳教士想根絕衝浪的意圖,每天帶著那塊以夏威夷刺桐製成的長型浪板至海邊報到,完全無視西方世界對夏威夷文化強加的限制。20世紀初的衝浪愛好者克努特‧科特雷爾(Knute Cottrell)回憶說:「她確實是一名衝浪好手。」充分的證據顯示,衝浪運動是被卡奧拉尼公主從滅絕之中拯救出來。
然而,1893年1月下旬,才剛與維多利亞女王見面後,卡奧拉尼公主的歐洲之旅計畫突然全部被取消,一則簡短的電報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給公主的突發消息,女王被廢黜,君主政體被廢除。」
卡奧拉尼公主,1897年攝於舊金山。
卡奧拉尼公主,1897年攝於舊金山。
卡奧拉尼拒絕袖手旁觀,她立刻向英國媒體發表一份聲明,並起身前往美國首府。這是一趟痛苦的旅程,支持併吞夏威夷的媒體輕蔑地對待卡奧拉尼,報刊雜誌稱她為「混血的雜種」,甚至嘲笑她「黝黑的膚色」。從美國回到歐洲準備完成學業時,她收到摯友史蒂文森去世的消息而悲痛欲絕。不久後,又傳來了一則壞消息:新的夏威夷共和國成立了。儘管她已經向美國總統傳達了想法,也把夏威夷王室的困境呈交給國會,但種種努力最終仍無法阻止自己的祖國被併吞。
1898年8月12日,夏威夷正式被美國併吞的那一天,淪為「夏威夷公民」的卡奧拉尼與姑姑(夏威夷王國最後一位君主)身穿喪服,抗議這場他們認為是犯罪的政變,卡奧拉尼說:「失去王位已經夠糟了,更糟糕的是國旗還被降下。」
此後不久,她的同父異母妹妹安妮‧克萊霍恩(Annie Cleghorn)與英國監護人西奧菲勒斯‧哈里斯‧戴維斯(Theophilus Harris Davies)相繼去世。接連而來的噩耗最終壓垮了她。健康狀況在悲傷之中逐漸惡化。在父親的勸說下,卡奧拉尼依然繼續在公眾場合露面,但這些努力都是徒勞的,只讓她變得更身心俱疲。
卡奧拉尼沒有結婚,最終也沒有成為女王。
卡奧拉尼沒有結婚,最終也沒有成為女王。
1898年末,卡奧拉尼在夏威夷山區騎行時遭遇了暴風雨,回家後高燒不退,並染上致命的肺炎,最後於1899年3月6日去世,得年僅23歲。
這應驗了她的母親莉克莉克的悲劇預言:卡奧拉尼沒有結婚,最終也沒有成為女王。她是最後的夏威夷公主,祖國被潛伏在國內的殖民者所篡奪。諷刺的是,美國在一個世紀以前才剛擺脫殖民勢力的束縛,要求獨立自治。
儘管卡奧拉尼未能拯救自己的國家與王位,但她在世時持續地乘風破浪,最終成功保住了一項珍貴的夏威夷文化,讓世世代代的人們有機會體驗到衝浪運動。
MPlus | 最後的夏威夷公主 https://bit.ly/2WU3Odo
利留卡拉尼女王(夏威夷語:Liliʻuokalani,英語:Queen Liliuokalani of Hawaii;1838年9月2日-1917年11月11日),原名為莉迪亞·卡瑪卡依哈(Lydia Liliʻu Loloku Walania Wewehi Kamakaʻeha),登基後改用皇室名利留卡拉尼,之後又跟隨夫姓改名為莉迪亞·多明尼斯(Lydia Kaolupoloni Dominis),是夏威夷王國末位君主和唯一女王。
利留卡拉尼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rVc7kI
生平
出生於王室家庭的利留卡拉尼女王,在1862年9月16日與歐裔美國人約翰·奧雲·多明尼斯(John Owen Dominis)結婚,無育有兒女。
利留卡拉尼女王在1891年1月17日繼承了她的兄長卡拉卡瓦的皇位。由於並無兒女的關係,她選擇了她的姪女維多利亞·卡奧拉尼(Victoria Kaiulani)作為繼承人,可惜的是維多利亞在1899年逝世了。同年八月,其丈夫多明尼斯去世。在登基之後,她銳意要改修憲法,因為現有由美國人策劃制訂的刺刀憲法限制了她的權力。可惜的是,當時的夏威夷基本上都被美國人控制,改革亦難以成行。在統治期不足三年的短暫情況下,1893年,利留卡拉尼女王被推翻,美國人並於翌年建立了夏威夷共和國。
被廢黜後的生活
時任美國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頒布了布隆特報告,報告的結論顯示推翻利留卡拉尼女王是非法行為,並向女王提出如她願意特赦所有有關人士的話可協助她重登王位。起初她堅持要將一干人等處死而拒絕,在這種情況下,克利夫蘭總統將事件交由美國國會審議。雖然女王在1893年12月18日改變主意決定妥協,但臨時政府卻拒絕讓其復位。在另一方面,在1894年2月26日由美國參議院所提出的摩根報告則指出美國軍隊毋需為利留卡拉尼被推翻而負上任何責任,變相來說,推翻她的政權便變成了不是非法。其後,珊佛·杜爾等在於1894年7月4日建立夏威夷共和國,並即時得到美國政府的承認。
1895年1月16日,利留卡拉尼女王因被人在其家花園發現槍支而被逮捕。雖然她堅持自己甚麼也不知道,但最終亦被判入獄五年與及罰款五千美元。不過,她在入獄期間是被囚於伊奧拉尼宮的,而且在1896年便獲得釋放。她隨後獲准返回檀香山的寓所居住直至1917年因中風逝世。期間的1898年,時任夏威夷總統桑福德·多爾於把夏威夷共和國主權交給美國,自身變爲總督,使夏威夷正式成為美國的海外領地。
雖然無法重登王位,但她亦堅持其王室的身份。另外,她的餘生有不少時間都在美國本土度過,因為她試圖向美國政府追討45萬美元的財產損失,不過最後都失敗了。最後,夏威夷政府批准每年發放4000美元的養老金以及一幅24平方公里的蔗糖種植田地的收益給她。
作品創作
主條目:en:List of compositions and works of Queen Liliuokalani of Hawaii
利留卡拉尼女王是作家和作曲家,她的著作《夏威夷女王講述夏威夷故事》描述了她眼中的國家歷史以及她的亡國經歷。利留卡拉尼以其音樂天賦聞名。據說她會演奏吉他、鋼琴、風琴、烏克麗麗與齊特琴。她也能以女低音演唱夏威夷語或英語的宗教聖歌和通俗歌曲。她總能在音樂中找到心的歸宿。她在回憶錄中寫道:
利留卡拉尼女王拿著一把傘站在華盛頓寓所內。
“ 作曲對於我來說就和呼吸一樣自然;這是上天的禮物,我從未因遭受不幸而拋棄掉自己的這一天賦,這仍然是這些日子裡最大的慰藉之源……很多時候有口難開,我會覺得這些時間漫長而孤獨,但這些(孤寂而漫長的)時間一旦被音樂靈感的表達所占據和撫慰後,時間就一晃而過而且充滿樂趣了。(To compose was as natural to me as to breathe; and this gift of nature, never having been suffered to fall into disuse, remains a source of the greatest consolation to this day.[…] Hours of which it is not yet in place to speak, which I might have found long and lonely, passed quickly and cheerfully by, occupied and soothed by the expression of my thoughts in music.)[1] ”
利留卡拉尼女王以融入傳教士帶來的西式和聲元素的方式,盡力保存了夏威夷傳統詩歌的精髓。她的作品集《女王歌集》("The Queen's Songbook")於1999年出版。
軟禁之後,她被勒令不得接觸文學作品和報紙,這就使得她與民眾的聯繫被切斷。但是政府允許她接觸紙筆,所以她還是能夠在拘押期間繼續從事音樂創作。她自己表示,她「即使(生活上)有一些不便利(和不順心),但還是能在音樂創作中找到很大的慰藉」("found, notwithstanding disadvantages, great consolation in composing")。[2]
利留卡拉尼是比較和氣的人,也支持和平的對抗方式(peaceful resistance)。[3]她將音樂創作作為對人民、國家和夏威夷政壇的情感表達方式。[4]她的政見能夠從她的音樂作品中反映出來。一個例證便是她所著的夏威夷創世神話頌歌"Kumulipo"的英文譯本。在被關押的日子裡,她因害怕自己不會有活著走出軟禁地的一日,便將"Kumulipo"譯成英文,以備外來文化入侵本地後,她和她子民從前的歷史和文化不至於會因為沒有記載而輕易丟失掉。[5]另一部作品《Aloha Oe》是在之前就創作好的,直到軟禁期間才翻譯為英文。她曾寫道:「一開始我也沒有什麼樂器,於是不得不只靠聲音(進行歌曲創作等工作)。但是我發現,儘管困難不少,還是能從作曲和翻譯許多歌曲的過程中找到很大慰藉的。有3首歌曲有幸離開了軟禁地,被送到了芝加哥,它們在那兒被印刷發行。其中的"Aloha Oe",或譯作《與汝告別》,還成了非常熱門的歌曲。」("At first I had no instrument, and had to transcribe the notes by voice alone; but I found, notwithstanding disadvantages, great consolation in composing, and transcribed a number of songs. Three found their way from my prison to the city of Chicago, where they were printed, among them the "Aloha Oe" or "Farewell to Thee," which became a very popular song")[2]原本是為情人別離創作的歌曲,結果被視為她表達亡國哀愁的代表作品。
王儲和後人
王儲: David Kawānanakoa (1868-1908, 卡拉卡瓦國王養子, 卡皮歐拉尼王后外甥) ∞ 王儲夫人: Abigail Campbell Kawānanakoa (1882-1945)
王儲長子: David Kalākaua Kawānanakoa (1904-1953)
王儲長女: Abigail Kapiolani Kawānanakoa (1903-1961)
Edward A. Kawānanakoa (1924-1997)
Quentin Kawānanakoa (1961-)
王儲二女: Lydia Liliuokalani Kawānanakoa (1905-1969)
Abigail Kinoiki Kekaulike Kawānanakoa (1926-) ∞ Veronica Gail Worth
利留卡拉尼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rVc7kI
https://www.threads.net/@ftvnews/post/C8bZByqPp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