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MVeM6.img2021-08-05_083925

上週才剛上太空的美國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 (Jeff Bezos),因公司30日股價暴跌,造成身價一日內縮水139億美元 (約新台幣 3,882 億元),將世界首富的寶座讓給了LV集團老闆阿諾特 (Bernard Arnault)。
美國知名財經雜誌《巴倫》週刊昨 (3) 日報導 :「超越他的不是臉書的祖克伯、微軟的比爾蓋茲,也不是巴菲特,而是一個你可能從未聽說過的人:伯納德•阿諾特。
公開資料顯示,這位72歲的老人是法國時尚界大亨,也是法國奢侈品集團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 (LVMH) 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以及首席執行官。
截至8月2日,阿諾特的淨資產為1,958億美元,貝佐斯的淨資產為1,926億美元。
LVMH週五股價收跌1.4%,阿諾特的淨資產同樣減少29億美元,但目前身價為1,929億美元,已超越貝佐斯成為全球首富。 
LV集團老闆阿諾特(Bernard Arnault)超越貝佐斯成為世界首富。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由 新頭殼 提供 LV集團老闆阿諾特(Bernard Arnault)超越貝佐斯成為世界首富。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世界首富換人當! 72歲的他身價超越貝佐斯....... https://bit.ly/2Vj0BUm
2021/8/5 上午 08:42


歐洲第一家! LVMH市值突破15.33兆
2023/04/25 06:12歐洲第一家! LVMH市值突破15.33兆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1zujRN
  路易威登集團24日成為歐洲第一家市值超越5000億美元的公司。(法新社)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CNBC報導,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路易威登集團(LVMH)24日成為第一個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約台幣15.33兆元)的歐洲公司。
 LVMH旗下擁有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酩悅香檳(Moët & Chandon)、軒尼詩(Hennessy)、紀梵希(Givenchy)、寶格麗(Bulgari)等品牌,該集團本月初公佈其第1季銷售年增17%,高出分析師預估1倍。
 該集團股價隨後水漲船高,創下紀錄,24日再創高點,今年以來其股價上漲32.8%。
 該公司公佈2022營收792億歐元,經常性業務利潤為211億歐元,為連續第2年創紀錄。
 這家總部位於巴黎的公司表示,其受惠於中國防疫措施解除,隨著旅遊恢復,高端消費者也回流。中國消費支出強彈的希望也推升其他奢侈品集團的股價。
歐洲第一家! LVMH市值突破15.33兆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1zujRN
------------------------------------
貝爾納·阿爾諾(法語:Bernard Arnault,1949年3月5日-)出生於魯貝,法國商人,頂級奢侈品公司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的董事長和CEO並持有51%的股份。
2011年12月,將其個人控股的阿爾諾集團(Groupe Arnault)的三成一股份,轉移至其在比利時的公司Pilinvest,這些股份總值55億英鎊(約670億港元)。阿爾諾集團是LV的控股公司。在同一天還將由其五個子女持有的阿爾諾集團的48.5%的用益權轉移至比利時Pilinvest公司。截至2020年9月,他位列全球富豪榜第二,淨資產為1184億美元。
貝爾納·阿爾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n1YtB
背景與學歷
貝爾納·阿爾諾的父親,Jean Arnault,是一位實業家,經營一家建築公司。貝爾納·阿爾諾在lycée Maxence Van der Meersch de Roubaix完成中學學業後,進入巴黎綜合理工學院攻讀(1969屆),並以優異成績畢業。
家族企業
1971年,貝爾納·阿爾諾回到家族企業,並說服其父以4千萬法郎的價格賣掉了公司的建築業務,轉而從事房地產經營。新的公司業務主要為度假房產的買賣。 1974年,他被任命為公司的建築經理,3年後成為了董事長,並於次年接任其父,接管公司。 1981年,他將公司業務擴大到美國,並成立Ferinel Inc。
入主迪奧
1984年,貝爾納·阿爾諾回到法國。他用其大部分資產,以9千萬法郎的價格購入一家資本管理公司Financière Agache。在此收購後,貝爾納·阿爾諾擔任Boussac集團董事長,擁有集團旗下迪奧,樂蓬馬歇百貨公司,物流公司Conforama等公司[2]。 貝爾納·阿爾諾隨後對Boussac集團業務進行重組。他賣出了集團原有的紡織品業務並親自擔任Christian Dior的董事長。1989年,他將原本獨立的Christian Dior的高級定製業務與原屬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的香水業務合併。
LVMH
1987年十月的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暴跌。貝爾納·阿爾諾乘勢收購了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該集團由兩個法國集團,酩悅軒尼詩和路易威登合併而成。由於持有超過25 %的股份,貝爾納·阿爾諾成為了該集團的主要股東之一。 此時,集團的領導層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危機:原路易威登的負責人Henri Racamier與原酒類業務的負責人Alain Chevalier在公司戰略上無法達成一致,導致LVMH集團的發展停滯不前。Alain Chevalier希望將集團的酒類業務轉手出賣,而在重組後處於弱勢地位的Henri Racamier則希望恢復路易威登的自主權。
貝爾納·阿爾諾認為集團是時機確立一個唯一的領導核心,並通過與兩個主要領導人的先後結盟,進入了LVMH集團的領導層。為了進一步取得集團的絕對控制權,他發動了一次公開收購,並通過銀行貸款,購入了大部分集團股份。1988年7月,他成為了LVMH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次年一月,他成為集團的絕對控股人。
1989年1月13日,貝爾納·阿爾諾當選LVMH集團董事長。Henri Racamier通過各種方式試圖證明貝爾納當初的公開併購非法,然而依據法院判決,貝爾納·阿爾諾的併購並無違法之處。他成為了LVMH無可爭議的領導者。
集團管理
貝爾納·阿爾諾對集團的未來發展有著大膽的規劃:讓LVMH成為世界第一的奢侈品集團。執掌集團的11年間,集團業務翻了14倍,淨利潤增長了500 %。對於集團管理,貝爾納·阿爾諾有幾條原則:
下放決定權。貝爾納·阿爾諾認為一個奢侈品集團只能通過一個權力下放的組織結構來運行。由於旗下眾多品牌都曾是家族企業,集團有必要維持品牌價值觀的一貫性。每一個品牌都被賦予了極大的自主權,每一家企業都以其自有的方式運行。
收購有潛力的新興品牌。集團採取優勢互補的戰略,一些已經能為集團帶來豐厚經濟效益的品牌將支持正在成長的品牌。
1988年7月,貝爾納·阿爾諾收購了Céline。1993年,貝爾納·阿爾諾收購了Berluti與Kenzo。同年,他購下了法國財經類報紙《論壇報》。2007年,他將《論壇報》賣出,再以2億歐元買入財經報紙《回聲報》。
相似的資本運作在各領域進行的如火如荼。1994年,貝爾納·阿爾諾購入了香水品牌嬌蘭。1996年,他購入Loewe,Marc Jacobs及絲芙蘭。
1999年與2000年,化妝品牌Make up for ever與Emilio Pucci被其雙雙收入囊中。2001年,他將Fendi,DKNY以及La Samaritaine納入他的商業版圖。
1990年底,貝爾納·阿爾諾將目標放在拍賣行業上,並收購了全球第三大的菲利普斯拍賣行,以及法國第一的拍賣行圖真(Trajan)。
1996年,貝爾納·阿爾諾收入滴金酒莊38%的股份並與1998年成為酒莊的控股人。
1998到2001年間,他開始把投資的目標轉向網際網路經濟。他用他名下的Europatweb基金先後投資了boo.com, Liberty Surf和Zebank等公司。2000年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的破滅以及911恐怖襲擊讓他決定退出這個行業。他於是將旗下的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出讓。
為了在美國顯示LVMH集團實力,貝爾納·阿爾諾在90年代將集團的美國業務集中到了紐約的LVMH塔內。LVMH塔由建築師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親手設計並參與建築全程。1999年12月8日,LVMH塔落成,希拉蕊.柯林頓出席落成儀式。
2007年3月,貝爾納·阿爾諾投資法國超市連鎖家樂福
次年,貝爾納·阿爾諾進軍遊艇業。
2013年11月18日,法國商業媒體BFM把貝爾納·阿爾諾評為2013年法國最佳經理人
財富收入
2005年,他成為了法國首富。2006年的福布斯排名榜上,他超過了同為法國人的Liliane Bettencourt並躋身全球富豪榜前十。在他名下的資產估計達到300億美元
2015年,他憑藉著379億美元的總資產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位列第13名。
2018年,他憑藉著720億美元的總資產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位列第4名。
阿諾特家族,直接擁有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5.8%股權、持有克里斯汀·迪奧 (品牌)100%股權,克里斯汀·迪奧 (品牌)擁有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41.7%的股權,LVMH集團將100%持股Christian Dior Couture100股份
2020年4月,《富比士》公布的全球富豪榜,貝爾納·阿爾諾家族以淨資產760億美元,排名第3名[3]。
藝術贊助
貝爾納·阿爾諾是一個藝術愛好者及收藏家。他參與了眾多的藝術品贊助項目,一方面為加強自己的公眾影響力,另一方面為LVMH集團的品牌形象添彩。LVHM任命前法國文化部長雅克.郎的顧問Jean-Paul Claverie主持LVMH基金會的藝術品贊助工作。
LVMH基金會贊助了許多富有影響力的藝術展覽,其中包括了在巴黎大皇宮的安迪沃霍爾和畢卡索展,以及阿爾伯托.賈科梅蒂和伊夫.克萊因在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展覽。
此外,LVMH基金會設立了LVMH年輕設計師獎,面向全球學習服裝設計的學生。每年,6位獲獎者將會獲得由集團頒發的獎學金
2006年,BA開始籌辦LVMH基金會會址的營造工作。由Frank Gehry總設計的LVMH基金會博物館最終於2013年12月竣工。BA與400名建築工人一起,參加了竣工儀式。2014年10月,LVMH基金會博物館於巴黎西郊的布隆公園開張。
榮譽
2007年2月10日,貝爾納·阿爾諾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司令官勛位
2011年7月14日,貝爾納·阿爾諾被升任為法國榮譽軍團大軍官勛位
2012年,貝爾納·阿爾諾被授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家庭生活
貝爾納·阿爾諾與其第一任妻子Anne Dewavrin育有子女二人,分別是德爾菲娜·阿爾諾,LVMH集團副總裁;安托萬.阿爾諾,Berluti男裝集團總裁。 貝爾納·阿爾諾與其第二任妻子Helene Mercier-Arnault育有三子。 其中一名兒子Alexandre Arnault替他管理Rimowa,而品牌亦日漸變得年青化[4]。
貝爾納·阿爾諾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n1YtB
---------------------------------------------
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法語:LVMH 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又稱路威酩軒集團(LVMH),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跨國奢侈品綜合企業,雄踞在《財富》雜誌世界500強公司排行榜上,總部位於法國巴黎。該公司是1987年時裝品牌路易威登與酩悅軒尼詩(Moët Hennessy)合併而成立,而酩悅軒尼詩則是1971年由香檳酒製造商酩悅(Moët & Chandon)和干邑白蘭地製造商軒尼詩併購而成。[2][3][4]該集團控制著大約60個子公司,每個子公司負責管理少量具有高度聲望的品牌。這些子公司通常以獨立管理方式運作。
奢侈品集團克里斯汀·迪奧是LVMH的主要控股公司,擁有其41%的股份和56.8%的投票權[5]。迪奧的大股東貝爾納·阿爾諾是迪奧和LVMH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和LVMH的執行長。[6]
歷史
酩悅香檳由酒商克勞德·酩悅(Claude Moët)於1743年創立。軒尼詩由愛爾蘭裔退役軍人理察·軒尼詩於1765年創立。路易·威登由路易·威登於1854年在巴黎創立。酩悅與軒尼詩於1971年合併成為酩悅·軒尼詩集團。
1987年,酩悅·軒尼詩與路易威登合併成LVMH,奠定了一個奢侈品帝國的雛形。貝爾納·阿爾諾也通過迪奧公司大幅增持LVMH股票,意圖以最少的投入取得LVMH的控制權。他的行為引起了時任管理層的強烈不滿,但1989年的股災卻幫助他實現了自己的野心,一年多時間,他以低價增持LVMH股份至44%,迅速換掉原有管理層,並為LVMH樹立做全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團的雄心。如今,集團已擁有134,476名員工,旗下擁有70多個品牌,門店總數達到3948家,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精品集團。集團主要業務包括以下五個領域:葡萄酒及烈酒、時裝及皮革製品、香水及化妝品、鐘錶及珠寶、精品零售。
根據2013年LVMH中期業績報告的數據顯示,以港元發票計的銷售額達10.96億歐元,相等於約118.4億港元,按年同期大升40.8%,
De Beers Diamond Jewellers成立於2001年,由全球最大的精品集團LVMH(路威酩軒)集團和國際舉足輕重的鑽石開採及市場營銷公司De Beers SA負責獨立管理及運作。
1996年,LVMH以24.7億美元的高價收購DFS(環球免稅集團)創辦人之一查克·費尼和公司律師阿倫·柏克(Alan Parker)手中接近60%的DFS股權,另一創辦人羅伯特·米勒(Robert Miller)仍保留其持有的38.75%股權。
2010年10月24日,LVMH購入愛馬仕集團14.2%的股份,若再把其可換股衍生工具轉換普通股,其總持股量將增加至17.1%,總作價高達14.5億歐元(20億美元)。LVMH仍然不斷增持愛馬仕,2013年7月增持股份至23.1%
2011年3月8日,LVMH將發行1,650萬股公司股份支付寶格麗家族持有的50.4%寶格麗股份,涉資18.7億歐元,LVMH亦同時向寶格麗小股東提出全面收購,每股作價12.25歐元,涉資最多約37億歐元(約405.6億港元)。交易完成後,寶格麗家族將是LVMH第二大股東,持股約3.5%。
2012年4月25日,LVMH旗下的投資基金L Capital聯同中信產業基金購入Ochirly(歐時力)的10%股份。該投資涉及二億美元,是L Capital首次持有中國公司股份,亦即間接代表法國LVMH集團首次買入中國時裝品牌。
2013年2月21日,LVMH表示已買進法國設計公司馬克西姆·西姆昂斯(Maxime Simoens)的少量股份。
2013年7月9日,LVMH斥資高達20億歐元(約合200億港元或25.8億美元),收購義大利羊絨衣服生產商諾悠翩雅(Loro Piana)80%股權,Loro Piana創辦人家族將持有餘下20%股權,該公司2013年營業額約7億歐元(約合70億港元或8.98億美元),亞洲市場佔約三成比重。
2013年9月21日,LVMH發布聲明宣布收購英國奢侈鞋履設計師品牌尼可拉斯·科克伍德(Nicholas Kirkwood)的多數股權,讓其成為LVMH旗下時尚部門LVMH Fashion Group的品牌。
2013年9月26日,LVMH發布聲明宣布收購新銳設計師喬納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 William Anderson)同名時尚品牌JW安德森(JW Anderson)的少數股權。
2014年4月15日,LVMH透過旗下的私募基金L Capital Management及L Capital Asia收購義大利精品鞋履集團Vicini S.p.A.旗下品牌朱塞佩·薩諾第(Giuseppe Zanotti Design)30%的股權。
2014年4月29日,LVMH透過旗下的私募基金L Capital Asia斥資1億美元收購翡翠餐飲集團逾90%股份,翡翠餐飲在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及美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開設129家食肆。2013年營業銷售額約2.5億美元[7][8][9][10][11]。
2016年7月26日,LVMH將旗下高級女裝品牌唐納·凱倫(Donna Karan)及其副線品牌DKNY以6.5億美元的價格售予美國服裝製造商G-III Apparel。
2016年10月4日,LVMH斥資6.4億歐元(約7.16億美元),向德國高級行李箱生產商日默瓦(Rimowa)創辦人的孫子迪特爾·莫爾斯策克(Dieter Morszeck)收購日默瓦80%的股權。
2017年2月3日,LVMH和義大利眼鏡製造商Marcolin共同成立一家從市眼鏡設計和生産的合資公司,同時,LVMH集團將收購Marcolin集團10%的股權。
3月23日,戴比爾斯向LVMH收購De Beers Diamond Jewellers 50%的股權。自此,戴比爾斯100%控股該品牌的零售業務。
4月25日,貝爾納·阿爾諾家族斥資121億歐元(約131.6億美元)收購克里斯汀·迪奧餘下的25.9%股權,按收購要約,LVMH將向迪奧股東提出每股迪奧支付172歐元現金、0.192股愛馬仕收購;次級收購方案包括以全現金形式、每股迪奧支付260歐元;或以每0.566股愛馬仕換1股迪奧股份。阿爾諾家族現分別持有迪奧74.1%和愛馬仕8.3%股份。
2017年,LVMH宣布將會創立「La Maison des Startups」計劃,支援各類新創公司。LVMH首席數碼官伊恩·羅傑斯(Ian Rogers)接受訪問時表示眼見近年新創公司愈來愈多,希望能夠集合力量,並與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係。計劃對象為全球時裝新創公司,每年分為兩期,為期6個月,分別有50個名額[12]。
4月25日,LVMH斥資65億歐元收購克麗絲汀迪奧高級訂製服(Christian Dior Couture)。
12月,LVMH和義大利眼鏡製造商Marcolin集團簽署合資協議,共同成立一個各佔51%和49%股份的合資公司Thélios,按照協議,Marcolin集團將負責LVMH旗下幾個品牌眼鏡系列的設計、生產、分銷和推廣。
2018年7月11日,LVMH出售主打可持續發展的時裝品牌Edun 49%的股份給創始人,並停止有關品牌一切業務,而Edun在完成業務重組後會回歸市場,其現任首席執行長朱里安·拉巴特(Julien Labat)將繼續在品牌留任。
LVMH宣布於10月12至13日為開放日,開放旗下56個品牌予全球公眾報名參觀,當中開放的76個工藝坊地點其中一半是從未公開的,包括紐西蘭、美國、阿根廷、法國等等[13]。
2018年12月14日,LVMH以每股25美元的價格,連同債務及優先股計算在內斥資32億美元收購貝爾蒙德酒店集團(Belmond),貝爾蒙德在全球24個國家開設46家高端酒店,2017年總收入為5.61億美元。除了酒店業務,貝爾蒙德還擁有紐約「21俱樂部」地下酒吧、法國遊輪、倫敦-威尼斯專線火車以及波札那野生動物園營,旗下業務主要涵蓋酒店、火車、輪船、餐廳4大版塊
2019年7月15日,LVMH購買英國設計師品牌史黛拉·麥卡尼(Stella McCartney)少數股權。該品牌不久前才結束與開雲集團的長期合作關係,史黛拉‧麥卡尼仍將擁有同名品牌的多數所有權,並續任創意總監。
2019年11月26日,LVMH與美國珠寶商蒂芙尼公司(Tiffany & Co.)達成協議,LVMH斥資162億美元現金,即每股135美元收購該公司,藉此加強集團最弱的珠寶業務,同時利用蒂芙尼網絡擴大集團的美國市場佔有率。[14]
2020年9月,LVMH指責Tiffany & Co.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虧損了3200萬美元,卻向股東支付了數百萬股利,決議放棄收購,雙方訴諸法院。LVMH對Tiffany提起的訴訟提起反訴; LMVH發表的聲明指責蒂芙尼在大流行期間的管理不善,並聲稱蒂芙尼在「燒錢並報告虧損」。 2020年10月下旬,蒂芙尼和LVMH再次達成收購計劃,儘管價格略有降低,接近$160億。新交易將LVMH的每股支付金額從原來的$135減少至$131.50。LVMH於2021年1月完成了對蒂芙尼的收購[15]。
2020年8月5日,DFS集團入股深圳免稅集團旗下電商公司—深圳國免易購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22%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rOe6H
-------------------
那麼,還有誰是充分利用資本的力量、讓企業不斷成長的呢?
答案是LVMH集團的掌門人阿諾特。
LVMH,全名是「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Moët Hennessy - Louis Vuitton,LVMH Group)舉凡大家耳熟能詳的LV、Dior、FENDI、豪雅錶、軒尼詩……等知名品牌,橫跨葡萄酒、香水及化妝品、鐘錶珠寶、精品零售、媒體五大領域,50多個精品品牌,都在LVMH的集團旗幟下。
我們看到街上有很多人拎著LV的經典皮革包、或是穿著FENDI最新款的衣飾,才不過幾十年的時間,為什麼LVMH能能擴迅速擴張,成為如今年營收171億歐元(相當於8096.7 億新台幣)的事業版圖呢?大多數人看的,可能是LVMH旗下精品繁複嚴格的製作過程、或是營造品牌形象的行銷能力。但是,真正讓LVMH發展成為如今的面貌的,應該歸功於LVMH幕後的掌門人、被稱為「精品界拿破崙」的法國首富阿諾特(Bernard Arnault)。
曾多次入選「最佳穿著的男士」的阿諾特,不只是外表一派優雅,從1980年代開始,他就充分運用他能掌握的資本和知識,開始打造一種新型態的精品集團。
阿諾特從法國理工大學畢業後,到哈佛商學院修習經營學。學成後,這個出身建築世家的男子,並不打算以硬梆梆的建築作為志業,反而充分運用將美學和商業充分結合的大腦,打算在精品界活躍。
收購LV讓阿諾特傷神
巧合的是,阿諾特與巴菲特一樣,首先想持有大量股權的,都是紡織公司。
1984年,他首先鎖定紡織公司馬瑟爾‧普薩克( Marcel Pussac ),原因在於這間公司握有他心儀的設計師品牌,迪奧(Dior)的大量股權。成功收購後,成為阿諾特踏入精品界的第一塊基石
1980年代,正好是世界經濟低迷、股市同樣欲振乏力的年代。阿諾特馬不停蹄,緊接著相中LV。他充分利用當時股價低迷的難得時機,大量從市場上收購LV的股權。不過,阿諾特當時並未事先知會LV原先的管理階層,就開始收購大量股權,也顯然是抱著要「入主」LV的企圖。阿諾特兵臨城下、來意不善,激起了LVMH原先的經營階層強烈警戒,因為LV的經營階層知道,若讓阿諾特輕騎入關,自己原先的主控權恐將不保。
阿諾特勢在必得,卻也經過了一番長期的官司苦戰之後,阿諾特終於獲勝,控制了LV的主導權。這場仗,可說是打得艱辛,讓阿諾特勞心傷神,也開始思考往後有沒有其他的更好方法,能夠化干戈為玉帛。不過,無論如何,從此之後,阿諾特擁有了LV這隻金雞母,LV每一年帶來的豐沛的經濟盈餘,這些珍貴的資本,讓阿諾特有了擴大事業版圖的能量。
1987年,阿諾特促成LV與酩悅軒尼詩(Moët Hennessy)合併,我們現在所看到的LVMH集團,於焉成形。
如今的LVMH,員工人數達5萬人以上,旗下才華洋溢的設計師、品牌經營者不知凡幾。阿諾特當年光為了取得一家LV就搞的勞心傷神、纏訟多時,如今又是如何舉重若輕地擘建這個龐大的事業
旗下事業大多自成一格、獨立運作
首先,是他採取一種「充分授權」的管理模式。
或許是阿諾特在收購LV股權時、因為「敵意收購」的方式,讓他經歷了一番苦戰,之後阿諾特在處理各個股權事業時,改頭換面,一番新風格反而讓LVMH如繁花盛開般,綻放出令人炫目的成長力道。
知名的企管顧問大前研一,就曾對LVMH的運作模式有過深刻觀察。他說,「用理性的經營,來管理非理性支配的世界,必然會有許多矛盾之處。」也因此,大前研一分析,阿諾特讓LVMH「一方面利用集團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一方面要讓個別企業充滿個性和活力。」
儘管阿諾特持有旗下各事業的多數股權,並他沒有打造一個君王集權的帝國,反而採取一種獨立分治的管理方法,這一點,和巴菲特非常類似。
阿諾特並不積極強調經營上的整合,他讓各品牌維持各自的獨立運作,於是LVMH就像共和國一樣,他們雖然同在一個集團的旗下,但也維持獨立、互相競爭的狀態,而原有經營者大多都得以留任,繼續打造品牌的榮光。
我們可以從1999年時,阿諾特收購FENDI的事件略窺端倪。
FENDI很獨特,它是一個家族企業,而且是由女性為核心來經營的家族企業。1918年,Adele Casagrande將自己原本經營的精品皮革店,改丈夫之名「FENDI」開設。後來,第二代掌們人仍是女性,而且是五個姐妹花一起經營。
當阿諾特相中FENDI、打算購入持股時,他深知,FENDI之所以成功,這是這群經營者的本事。他於是承諾,不干預品牌的設計,五姐妹家族將會繼續經營FENDI,並擔任重要職位。阿諾特說,「這個家族必須繼續留在公司,他們的靈感、創意對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於是阿諾特得以打敗當時也同樣覬覦FENDI的GUCCI,取得FENDI的多數股權。如今,FENDI持續經營,也已交棒到第三代掌門人手上(而且仍然是女性)
「這些知名品牌大多是從家族企業開始,各自由不同的家族經營創建起來的。」阿諾特認為,「應該允許他們保持家族經營的那種感覺,也許這樣才能保持這些品牌的成功運作。」從這番言談,我們可以看到阿諾特不是只知道財務操作的企業家、展現出這種對於「人」的欣賞和信賴。
主要任務在於進行資本配置
LVMH和他最大的兢爭對手——PPR集團(握有Gucci、YSL等知名品牌)不同。PPR集團總部會為集團旗下各品牌設立總設計師,統籌所有美學風格,而集團也一手抓牢營運方向。
相形之下,LVMH顯得鬆散很多,阿諾特讓集團旗下公司盡情發展,總部實際上只負責資本配置的事情,也就是依據各集團的需求,挹注資本,讓旗下各公司得以獲得充分的養分。而若有其他更好的收購機會的話,旗下企業創造出來的經濟盈餘,就是他的收購的本錢。
有人說,LVMH的擴張似乎已經到了「無底洞」的地步,令人眼花撩亂。但阿諾特並非胡亂出手、亂買一通。仔細分析,LVMH整體的營運效率相當好,以資本報酬率是對手PPR集團的2倍,營業利益率來說更幾乎是PPR集團的3倍。這是因為阿諾特一開始就鎖定擁有優秀經營階層的企業,而不用首席設計師的光環壟罩整體集團的運作,反而發揮了更高的成效。
阿諾特也很知道,他之所以能擁有這麼多企業的股權,除了直接收購之外,很多時候是運用企業股價低迷的時候,逢低收購的。所以,他對財務槓杆非常謹慎,在大多數的收購案中,阿諾特習慣以現金支付,而不像很多習慣財務操作的企業,是以股票來做交換。這除了顯示出LVMH的資本雄厚之外,也代表阿諾特對於被收購的企業,彼此之間的同舟共濟、休戚與共的關係。
異曲同工之妙在哪裡?
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也不必太過羨慕阿諾特以及LVMH,或是巴菲特與波克夏。
在這裡舉這兩個企業家和他們事業的例子出來,並不是代表這只有大型企業的企業家才能做!反而是更讓我們都能知道,無論巴菲特或者阿諾特,他們其實都是運用資本事業,建立起創造財富的能力
這個能力,並不是來自於他們親自下海經營,而來自於他們發現如果企業擁有值得信賴的經理人、具有長期經營的企業特質,而且能用合理的價格購入股權,他們就會展開「蒐集」的行動,投入長期資本進去,納到自己的事業裡。
巴菲特和阿諾特,不控制或插手企業的營運,是不為、非不能也。企業的表現,攸關自己的財富,若非抱持著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怎膽敢讓一群非親非故的人來負責各個企業的運作
這是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企業的管理階層都很優秀,能夠信賴,有人代勞豈不更好?更何況,他們都擁有更專業的素養和產業經驗。他們「不為」的作法,也恰恰符合我們一般只持有企業少量股權的情況,我們不可能插手企業的決策,所以更要對企業經過一番挑選,投入資本之後,就能像阿諾特一樣,享受企業帶來財富,差別只在於,自己的資本事業規模比LVMH小了一些。
這種方法,當然不是只有大亨級的富豪才能執行,任何人在生活資金有足夠餘裕時,都能即刻展開,啟動自己的事業。
(本文作者城國斌為嘉鼎資本管理集團協理,原文刊登於UDN聯合理財網)不只是精品,揭開LV集團快速成長的秘密|天下雜誌 https://bit.ly/3fwehCm
--------------------------------
不只是精品,揭開LV集團快速成長的秘密|天下雜誌 https://bit.ly/3fwehCm
法國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Moët Hennessy - Louis Vuitton, LVMH集團)1987年由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將全球著名的皮件公司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與酒業家族酩悅·軒尼詩(Moët Hennessy)合併而成,員工約五萬六千人,旗下擁有50多個品牌,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精品集團。集團主要業務包括以下五個領域:葡萄酒及烈酒(Wines & Spirits)、時裝及皮革製品(Fashion & Leather Goods)、香水及化妝品(Perfumes & Cosmetics)、鐘錶及珠寶(Watches & Jewelry)、精品零售(Selective Retailing)。
  LVMH有著悠久的歷史,匯聚了高貴的職業和深厚的傳統,擁有獨一無二的國際知名品牌組合。
  香檳、烈酒和皮革製品分部的企業大都有著百年以上的歷史,有的甚至已經超過兩個世紀。酩悅香檳 (Moët & Chandon) 起源於1743年,凱歌黃牌香檳 (Veuve Clicquot Ponsardin)起源於1772年,軒尼詩 (Hennessy)起源於1765年;克魯格 (Johan-Joseph Krug) 在1843年創立了自己的事業,伊甘酒莊 (Château d'Yquem) 的葡萄酒可以一直追溯到1593年。路易威登之家則創建於1854年。
  在香水、化妝品和時裝領域,部分公司創立的時間則更加晚近,但是卻已在數十年之內培育出了牢固的國際地位。嬌蘭 (Guerlain) 創立於1829年,迪奧 (Christian Dior)創立於1947年,紀梵希 (Givenchy)則創立於1951年,於1957年開始推出自己的香水。
  正是在這些相互關聯的核心業務的密切推動下,經過一系列的連續合併,才誕生了現在的LVMH集團。
  LVMH集團的59,000名雇員中其中有68%分佈在法國以外,他們都堅守著相同的價值觀來工作。發展生意的同時,LVMH 亦不忘造福社會,旗下福利機構有LVMH House、LVMH-ESSEC Chair和LVMH 亞洲研究考察獎學金等,此外LVMH 還致力於保護環境。集團恪守自己的公益使命,矢志傳承光大文化傳統、提倡人道主義、推動教育事業、培養扶持年輕的藝術和設計人才。
[編輯]
LVMH集團的發展事件
  1971年,Moët & Chandon與Hennessy兩大酒廠合併,組成了Moët Hennessy酒業集團。
  1987年,Moët Hennessy酒業集團又與Louis Vuitton合併,才形成瞭如今的奢侈品帝國的前身LVMH(Louis Vuitton Moët Hennessy)集團。
  1999年1月,LVMH短短三周內耗資14億美元,目標是收購Gucci集團34.4%的股份。
  2001年,LVMH把自己手頭的Gucci股份轉給了開雲,間接讓開雲成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集團,Gucci也成了LV最大的對手。
  2019年8月22日,酩悅軒尼詩與阿裡(BABA.US)簽訂全新戰略合作協議 再啟“軒尼詩天貓超級品牌日”。
  2019年10月28日,蒂芙尼在官方網站證實,收到了來自LVMH集團的一份未經請求的非約束性要約,以每股120美元的價格收購蒂芙尼。
  2019年11月25日,LVMH(路威酩軒集團)與蒂芙尼達成協議,前者將以每股135美元現金(總計162億美元,不含3.5億美元凈債務)的報價收購後者。
  2020年9月9日晚間,據外媒報道,路易威登品牌母公司、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宣佈終止以16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珠寶品牌Tiffany的交易。[1]
  2021年,當地時間1月7日,全球最大的奢侈品企業路威酩軒(以下簡稱“LVMH”)宣佈完成對美國珠寶品牌蒂凡尼的收購。[2]
LVMH集團使命及價值觀
  LVMH集團本著把西方生活藝術(Art de Vivre)的精髓傳遍世界為使命,繼續標誌者高雅與創意。我們的每一件產品及其意義,都融合了傳統和創意,燃點起無限夢想、激發無盡想象。
  為達成這一使命,集團及其伙伴都要奉行以下的五個基本價值觀:
創新突破 永不言息
超卓產品 完美無暇
品牌形象 集團靈魂
業務分散 員工進取
追求卓越 永無休止
創新突破 永不言息
  集團公司堅決培育創作人材,結合藝術上的創意與技術上的突破,使公司得以長期成功──不論過去或將來,他們總是創造者。他們吸引最傑出的創作人才並裝備他們來塑造頂尖設計,讓集團長盛不衰。技術突破也不例外,集團公司的新產品尤其是化妝品所取得的成功,有賴研發團隊的努力。這種雙重價值觀——創意和突破——是所有集團公司奉行的首要原則,也是他們持續成功的基礎。
超卓產品 完美無暇
  集團公司一絲不苟,確保產品的每一細節都盡善盡美,體現傳統工藝的高貴典雅。LVMH的質量一向都是無可挑剔的,顧客所購買和使用的每一件產品,都是最佳例證。我們絕不讓顧客失望,反而以優質、經久、精美的產品不斷為顧客帶來驚喜,在產品質量方面絕無絲毫馬虎。集團公司對完美的追求豈止產品質量這麼簡單,從專賣店的選址和佈局,以至商品的擺設,再到想方設法使顧客一進門便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每個細節都讓顧客體味到LVMH對品質的孜孜以求。
品牌形象 集團靈魂
  集團旗下品牌名揚四海,但如果離開傑出創意和完美品質的根基,再好的品牌亦如無源之水,難以為繼。然而,卓越品牌的魅力,恰恰在於些許聖潔光環、挑戰邏輯、超越現實、對盡善盡美的渴求,捨去這些感性元素,Dior、Louis Vuitton、Moët……將不再蘊涵靈魂。品牌力量是LVMH傳統精髓的一部分,它們是不可取代的無價之寶。正因如此,集團公司才備加珍視自己的品牌形象。在和公眾溝通時(如公告、講辭、通訊等),每一環節都是用品牌說話。品牌傳遞的信息必須正確適當,在這方面同樣不容妥協。
業務分散 員工進取
  集團採取分散的組織架構,旨在培養創造力,激發生產力和提高工作效率。這種組織模式具有高度的活力和激發力,能夠鼓舞員工幹勁,實現人盡其用,有時更可提早發現人才。在這種組織中,每一家公司都要有具備高度創業精神的執行團隊。創業精神需要管理團隊達成正確共識,需要勤奮努力、求真務實、實幹高效還要有激發員工實現巨集偉目標的能力。想有一天成為LVMH集團公司的管理者,就必須具備及散播這種創業精神。
追求卓越 永無休止
  最後一個同等重要的價值觀是追求卓越。集團下屬公司的執行團隊絕不固步自封,滿足現狀,反而不斷嘗試新的技術,完善產品質量,探索新的經營思路。集團鼓勵所有關聯公司發揚這種追求進步的精神
----------------------------------

2021/10/27 亞馬遜貝佐斯規定湖南養女 每星期要花光140萬零用錢
亞馬遜貝佐斯規定湖南養女 每星期要花光140萬零用錢 https://bit.ly/3Bh5Qmd
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在7月5日退休了,他花了27年的時間,打造亞馬遜這個全球最大的購物網站。1994年他創辦亞馬遜,如今亞馬遜市值已經超過1.7兆美元,貝佐斯的淨資產高達1970億美元。先前他曾是世界首富,直到最近才被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超越。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貝佐斯一家人。(圖/翻攝自貝佐斯IG)
根據英國《鏡報》報導,貝佐斯的童年非常不好,父親是個酒鬼,拋家棄子留下貝佐斯與母親艱苦過日,貝佐斯小時候窮怕了,吃不飽飯是他童年的常態。
貝佐斯的母親後來改嫁,繼父米蓋爾的出現影響了貝佐斯,也影響了現在的亞馬遜。米蓋爾對貝佐斯疼愛有加,貝佐斯喜愛科學實驗,米艾爾就陪著他,貝佐斯在創業時陷入困境,米蓋爾砸鍋賣鐵的也要支持這個兒子。
現在貝佐斯繼承了米蓋爾的良善,在2006年收養了被拋棄在公園的中國湖南省小女孩。貝佐斯已經有了3個兒子,對於女兒的出現,貝佐斯非常開心。貝佐斯對兒子十分嚴厲,卻對這個女孩寵愛有加。
亞馬遜貝佐斯規定湖南養女 每星期要花光140萬零用錢 https://bit.ly/3Bh5Qmd
貝佐斯現在身家有1970億美元,這個湖南女孩跟她3個哥哥將有著同樣的繼承權,至少可以繼承480億美元(約新台幣1.33兆)。
這個公主跟貝佐斯小時候一樣窮怕了,現在是備受寵愛的公主,卻是勤儉持家不敢花錢。貝佐斯為了治好女兒的這個「毛病」,直接對她下了一個規定,每個星期必須花光5萬美元(約新台幣140萬元)的零用錢,來培養女兒正確的消費觀。除此之外,貝佐斯還為了女兒能夠渡假,直接買下一個島嶼讓女兒能去渡假
亞馬遜貝佐斯規定湖南養女 每星期要花光140萬零用錢 https://bit.ly/3Bh5Qmd

2021-10-27_2109052021-10-27_210858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