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戰後民主主義」與台灣
作者 笹沼俊暁
2021-07-14
日本的「戰後民主主義」與台灣 | 笹沼俊暁 / 和僑鄙言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rdDd65
「台日友好」的背後,欠缺的是二戰後日本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戰敗後日本民眾如何與戰爭和威權主義的傷痕、記憶搏鬥,摸索民主主義、和平主義、國家認同,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中掙扎。
來台後,對於台灣人的日本形象,我再三感受到一件事──台灣民眾對日本的動漫、電玩、藝人、職棒、美食、景點、戰國武將、傳統習俗等的相關知識相當豐富,同時也因日據時代[1] 的關係,許多人對大日本帝國時代的日本有興趣。
例如,我在大學裡遇過不少研究生將現代日本次文化或日據時代台灣文化作為碩士論文題目,但幾乎沒人主動願意研究二戰後的日本。以前我與朋友開玩笑說:台灣人的日本形象中,後藤新平、八田與一之後,接著就是哆啦A夢、魯夫,中間似乎不存在「戰後」。
當然,日方根本沒資格嘲笑台灣人的日本形象。大部分的日本人對台灣的形象明顯更加貧乏,幾乎只由珍奶、小籠包、台北101以及日式房屋、老人家所講的日語等日據時代留下的痕跡構成,很少想像中間曾有過什麼樣的二戰後歷史。
建立在想像與慾望上的台日形象
為何台日雙方的彼此形象欠缺「戰後」呢?很容易推測,原因之一應該在於冷戰體制下東亞國際交流停滯。
身為日本文學研究者,我來台後不久就發現:在台灣各地的圖書館裡,日據時代與近20~30年的日本相關資料相當豐富,但至於自1945年至1980年代,收藏數量實在不多。當時國民黨和日本自民黨之間有著外交管道,許多日本商人、上班族訪台做生意、觀光(其中包含大量「買春旅行團」,就如在黃春明的《莎喲娜啦.再見》(1974)、邱永漢的《台灣物語》(1981)等中所見。我授課時發現,現在許多台灣年輕人從未聽過新北投等溫泉旅館當時是何種地方。)但與現在相比,台日交流的規模仍較有限。
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應該在於台日雙方的某種「慾望」。冷戰時期,日本對台灣的主流形象是「國民黨獨裁政權的據點」,但1980年代末台灣解嚴後,所謂本省人充當台日交流的台方主體,藉由與日語非常流暢的人士之間的交流,不少日方人士感受到「台灣人親日」、「台灣人感謝日本殖民」這種印象,現在,這種形象在日本國內已形成了有關台灣的主流論述
以泡沫經濟破裂後的漫長不景氣與「中國崛起」為背景,現在不少日本人的國家自尊受到傷害。他們往往藉由台灣留下的日據時代痕跡與讚美日本殖民政策的部分台灣人言行,安慰自己的民族情緒
而在台灣,眾所周知,解嚴後許多人為了創造出台灣人的歷史認同,尋找日據時代的歷史記憶。對他們而言,「日本」相關事物、形象往往是為了排斥大中華主義且尋找台灣認同的道具,主體正在於台灣人自身。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大日本帝國時代的日本,否則,他們將「日本」當作一種玩具,積極消費動漫等現代大眾文化與和服、神社、壽司等刻板印象中的傳統文化,現在這些已經構成「活著」的台灣社會現實之一部分。
為什麼台灣人忽略日本戰後民主主義,還接近日本右派?
現在所謂「台日友好」的背後,往往有著這種台日雙方的慾望之合作。然而,無論如何,其中所欠缺的是二戰後日本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戰敗後日本民眾如何與戰爭和威權主義的傷痕、記憶搏鬥,摸索民主主義、和平主義、國家認同,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中掙扎。
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盛行時,不少年輕人關注日本1950、60年代的社會運動。然而,現在台灣的主流日本形象仍由日據時代和現代次文化構成。不僅如此,日本政界中被視為台日交流的日方主體的,往往是憎恨戰後民主主義的右派人士,例如石原慎太郎、安倍晉三、麻生太郎、森喜朗等。
我無法單方面批判不少台灣人較忽略日本戰後民主主義、且接近那些右派人士。因為,作為一個小國,台灣根本無法單靠自己面對中國大陸,必須與美國、東南亞諸國、日本等合作。但現在日本政界中掌權的都是那些右派勢力,戰後民主主義的政治影響力衰弱,很難扮演國際角力中的有力角色。
而且,冷戰時期,大部分的戰後民主主義者,因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深刻印象,將台灣和南韓視為美帝所支援的反動獨裁國家,對其態度相當冷淡,讓部分旅日台獨運動家感到失望,使得他們接近了右派政客、媒體。
雖然如此,我還是希望台灣民眾關注日本戰後民主主義。事實上,解嚴後台灣的民主主義和國族主義的發展,有時使我想到二戰後的日本。
擺脫威權與民主意識
二戰後,許多日本民眾、知識分子反省且批判從前的威權體制,試圖重建基於「民主」、「近代」、「個人」等的社會、國家。而且他們雖然從心底厭惡大日本帝國,卻並非排斥「日本」本身,且大多擁有著一種強烈的民族意識。此「愛國」情緒的基礎,原是在戰時總動員體制的經濟社會結構及全民戰爭經驗之下被加強的共同體意識。在此民族意識與對於美國的複雜情緒之下,二戰後日本人嘗試創立新的日本。
另一方面,二戰後,台灣的國民黨政權以獨裁權力建設了全國性經濟社會結構,在此過程中,台灣民眾都經歷共通的歷史經驗,解嚴後也藉由擺脫威權體制且與巨大的對岸大國對峙,台灣人的共同體意識愈來愈旺盛。在此種共同體意識之下,台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發展起來。
當然,時代和國際環境截然不同,二戰後日本與今日台灣,無法同等看待。但我還是認為,兩者之間有著有些共通之處,為理解現在的日本且思考台灣的未來,日本戰後民主主義和其歷史經驗,必定會有不小的幫助。而且日本戰後民主主義,當然並非充滿好處,而確實有著不少的問題,藉由批判地探討那些,也許獲得到為反思今日台灣的線索。
那麼,具體而言,所謂日本戰後民主主義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呢?關於此問題,擬於下一次以後漸漸探討。
[1] 我當然知道現在較為普通的說法是「日治」。我尊重許多台灣人厭惡「據」一字所含的某種被動性,但作為一個在台日籍人士,我還是想強調殖民主義的不正當性,因此在此使用「據」一字。日本的「戰後民主主義」與台灣 | 笹沼俊暁 / 和僑鄙言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rdDd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