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寶訓,天主教思高本作山上聖訓,亦作登山寶訓,指的是《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裡,由耶穌基督在山上所説的話。山上寶訓當中最著名的是「天國八福」 ,這一段話被認為是基督徒言行及生活規范的準則。
演講背景
根據聖經,耶穌坐在山坡上發表他那著名的登山寶訓。地點約在加利利海附近,很可能靠近迦百農。耶穌經過整夜向上帝禱告之後,從門徒當中挑選了十二門徒成為他的使徒。然後耶穌與他們一起下山,來到山坡的這塊平地上。
這時,可能耶穌已相當疲倦而需要一點休息。然而有一大群百姓來到耶穌面前,他們當中有些長途跋涉從100至110公里以外的猶太和耶路撒冷前來。其他的則來自北面的泰爾和西頓沿岸一帶的地方。他們要聽耶穌講道,也渴望他將他們的病醫好。他們當中甚至包括一些被鬼靈(撒但手下的邪惡天使)纏身的人。
耶穌下山時,有病的人都上前摸他,耶穌把他們一一醫好。後來,耶穌走到山坡較高的一處地方坐下來,在那裡開口教訓散坐在他面前平地上的百姓。全群聽眾當中現已沒有一個人患嚴重的殘疾。
百姓熱切期待這位能施行驚人奇蹟的導師發表演講。然而耶穌的傳道演講主要是為了造益他的門徒而作的,當時他們很可能坐在四周最靠近耶穌的地方。根據聖傳,馬太和路加把耶穌的教訓記錄下來,使後來的人也能夠從中得益。
耶穌的傳道演講深具價值的地方不僅是他深入地探討屬靈的事,同時也以顯淺易明的方式把真理表達出來。耶穌引用日常的經驗和人們所熟悉的事物。這樣,所有渴望以上帝的方法尋求較佳生活的人均得以明白耶穌的思想。
來源
山上寶訓來源不明,對比於其他福音書可以發現,只有《馬可福音》有部分雷同,而與《路加福音》出入甚大,但是在《多馬福音》可以找到一些類似段落。
與其他福音書的異同
關於這個演講,馬太福音的記載在長度方面相當於路加福音所記的四倍,但內容較精緻。除此之外,路加把馬太所記錄的演講部分內容列為耶穌在另一次傳道演講中所說的話。將馬太福音6:9-13與路加福音11:1-4以及馬太福音6:25-34與路加福音12:22-31比較一下便可以看出。差別可能是耶穌不止一次向門徒提出同樣的教訓,而路加則選擇了一些不同的場合去把這些教訓記錄下來。《路加福音》(6:17–49)中記載了耶穌在下山後向群眾的訓話,與傳統上認為的山上寶訓不同。
地點
在當時耶穌所處的加利利地區並沒有什麼山,不過在臨近的加利利海西岸有幾座高山,因此有人認為山上寶訓發生在那裡,惟《路加福音》指耶穌是在平地上演講。
結構
背景(5:1-2):介紹耶穌講話時的背景即耶穌看到有很多人聚集在山下。
基本出發點(5:3-12):「天國八福」即基督徒的行為準則。
主題(5:13-16):基督徒應當作世上的鹽和光:這一段構成了後面章節的基本主題。
「成全律法」(5:17-48):耶穌認為基督徒仍然要遵守律法,特別是十誡。
總論(5:17-20):
分論(5:21-48):
論仇敵(5:21-26)和愛仇敵(5:38-48):這一段提出了基督教中爭議頗多的教義,「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論姦淫(5:27-32):耶穌認為「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論起誓(5:33-37):
耶穌特別論述了不應將虔誠作為炫耀,即不應在別人面前故意施捨(6:1-4)、禱告(6:5-15)、禁食(6:16-18)。
耶穌認為只有信仰才能讓信徒上天堂,並且把這比喻為「天上的財寶」。(6:19-34)
基督徒的言論準則:不可論斷他人(7:1-6)。
基督徒的生活準則:努力禱告,追求自己的信仰,防止被假先知欺騙。(7:7-27)
窄門的比喻(7:13,14):這是《聖經》中非常著名的一個比喻,耶穌認為堅持信仰的人總是少數的,而信仰的道路是艱難的。
結論(7:28,29)。
主要內容概述
此條目或章節只使用宗教經典作為第一手來源。
請協助添加第二手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馬太福音
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耶穌教訓民眾說:「 3/「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4/ 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6/ 愛慕公義如飢如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7/ 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8/ 內心清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看見神。9/ 使人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10/ 為義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 人若因我的緣故辱罵你們,迫害你們,並且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 你們應該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他們也曾這樣迫害。13/你們是地上的鹽;如果鹽失了味,怎能使它再鹹呢?結果毫無用處,唯有丟在外面任人踐踏。14/ 你們是世上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隱藏的;15/ 人點了燈,不會放在量器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人。16/ 照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又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17/ 「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完成。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算天地過去,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會廢去,全部都要成就。19/ 因此,無論誰廢除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這樣教導人,他在天國中必稱為最小的;但若有人遵行這些誡命,並且教導人遵行,他在天國中必稱為大。」(新譯本太5:3-19)
路加福音
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耶穌教訓民眾說:「20/ 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 神的國是你們的。21/ 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要得飽足。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樂。22/ 世人為人子的緣故憎恨你們、排斥你們、辱罵你們,棄絕你們的名好像棄絕惡物,你們就有福了。 23/ 那時你們應該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先對待先知也是這樣。」(新譯本路6:20-23)
真正的快樂
人人都渴望快樂。耶穌了解到這件事,因此在登山寶訓中一開始就描述那些真正快樂的人。正如經文看到的,這立刻吸引了廣大聽眾的注意。可是,在許多人看來,耶穌的開場白必然有點自相矛盾。耶穌以自己的門徒為談話對象,他開始這個傳道演講,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人……恨惡你們,……你們就有福了!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以上是路加所載耶穌的傳道演講的引言。但根據馬太的記載,耶穌也提及溫柔的人、慈悲的人、心地純潔的人及使人和睦的人是快樂的。耶穌指出這些人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得蒙憐恤,看見上帝,並被稱為上帝的兒子。然而,耶穌所說的快樂並非僅是指開心或歡笑,像人在嬉戲時所經歷的一般。真正的快樂含有更深的意義,所指的是一種怡然自得、對生活心滿意足的感覺。因此耶穌表明,真正快樂的人是那些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對自己的有罪情況感覺憂傷,並且得以認識上帝而事奉他的人。這樣,即使他們因遵行上帝的旨意而受人恨惡或逼迫,他們也感到快樂,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取悅上帝,並且會獲得上帝所賜的永生獎賞。
可是,耶穌的聽眾中有許多人,像今日的某些人一般,相信名成利就、安享逸樂才是使人快樂的事。但耶穌深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他接著提出的對比必然使當時許多聽眾大感驚訝。他說:「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擁有財富、喜笑地追求享樂和受人稱讚會帶來禍害呢?因為人若擁有和喜愛這些東西,就會把事奉上帝一事摒諸生活之外了。可是,惟獨事奉上帝才能為人帶來真正的快樂。在另一方面,耶穌並不是說僅是貧窮、飢餓和哀哭便能使人快樂。可是,處於這些不利情況的人卻時常對耶穌的教訓有良好反應,因此獲得祝福而享有真正的快樂。
接著,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當然,耶穌並不是說他的門徒是實際的鹽。鹽是一種防腐劑。在耶和華的殿裡,人將一大堆鹽放在祭壇旁,獻祭的祭司會將鹽加在祭牲之上。耶穌的門徒是「世上的鹽」,意即他們對人具有保全的影響。的確,他們所傳的信息能夠保全所有響應信息的人的性命!信息會把恆久、忠貞和忠信的品質帶進這些人的生活中,保護他們不致在靈性上和道德上受到腐化。「你們是世上的光,」耶穌告訴門徒說。燈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的。因此,耶穌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借著公開作見證和合乎聖經原則的模範行為,耶穌的門徒發出光來。
為門徒立下崇高標準
法利賽人把耶穌視為違反上帝律法的人,甚至暗謀要殺害他。因此,耶穌接著在登山寶訓中解釋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完成。」(本引文來自聖經新譯本)耶穌對上帝的律法懷有最深的尊重,並且鼓勵別人也同樣行。事實上,耶穌說:「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耶穌的意思是,這樣的人絕不能進天國。耶穌甚至連促使人違反律法的不良態度也加以譴責。耶穌指出,律法說:「不可殺人,」但他補充說:「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繼續]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斷。」既然繼續向人動怒是如此嚴重的事,甚至可能導致殺人,因此耶穌舉例說明人應當作出多大的努力去尋求和睦。他吩咐說:「所以你在祭壇上獻供物的時候,如果在那裡想起你得罪了弟兄,就當在壇前放下供物,先去與弟兄和好,然後才來獻你的供物。」(本引文來自聖經新譯本)
耶穌把聽者的注意引到十誡的第七條之上。他繼續說:「你們聽過有這樣的吩咐:『不可姦淫。』」可是耶穌甚至譴責人繼續懷著犯姦淫的念頭。「我告訴你們,凡是[繼續注視]婦女以致動淫念的,心裡已經犯了姦淫。」(本引文來自聖經新譯本) 耶穌在這裡所指的並不是偶然發生的不道德念頭,而是「繼續注視」。這種不斷的注視會挑起人的情慾,以致一有機會便付諸行動而實際犯姦淫。人可以怎樣防止這樣的事發生呢?耶穌用比喻說明可能必須採取極端的步驟。他說:「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許多時,人甘願犧牲有毛病的實際肢體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是耶穌為了避免不道德的思想和行動而不惜「丟掉」任何事物——即使像眼睛或手一般寶貴的東西——甚至更為重要。否則,耶穌解釋說,這樣的人便會被丟入磯漢拿(耶路撒冷城附近一個焚燒垃圾的地方)里。這件事象徵他會遭受永遠的毀滅。耶穌也論及如何應付傷害及冒犯別人的人。他的勸告是:「不要與惡人對抗。有人打你的右臉,把另一邊也轉過來讓他打。」(馬太福音 5章39節)耶穌的意思並不是說,甚至在受到襲擊時,人也不應當保衛自己或家人。以掌摑打的用意並不是要傷害別人而是要侮辱人。因此,耶穌的意思是,即使有人試圖惹起打鬥或爭論——不論是借著實際以掌摑人抑或以尖酸刻薄的話侮辱人——報復仍是不對的。
耶穌把聽者的注意引到要愛鄰舍這條來自上帝的律法之上,然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繼續]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他進一步指出我們必須這樣行的一個有力理由,說:「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耶穌結束這部分的傳道演講時勸勉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耶穌並不是說人能夠在一種絕對的意義上成為完美。反之,他的意思是人能夠效法上帝,擴大愛心,甚至達到愛仇敵的地步。路加所寫的類似記載錄下耶穌的話說:「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禱告和信賴上帝
耶穌在演講中接著譴責那些故作神聖之狀的偽君子,說施捨的時候,不可在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所行的。「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相反,他吩咐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當然,耶穌並非譴責人作公開的禱告,因為他自己也曾作這樣的禱告。他所譴責的乃是為了要引人注意而譁眾取寵的禱告。耶穌進一步提出勸告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將同一的話說了又說]。」耶穌的意思並不是說重複提及一件事是不對的。有一次他在禱告中也曾運用「同一的話」,可是,他卻絕不贊成人把念熟的話「說了又說」,像那些手執念珠,不假思索地重複背誦祈禱文的人所為一般。
為了幫助聽者祈禱,耶穌作了一個模範禱告,其中包括七項請求。頭三項請求適當地留意到上帝的統治權和他的旨意,包括求上帝的名成聖,他的王國來臨和他的旨意實現。其餘四項是屬個人性質的請求,包括為日用所需的飲食而祈求,並且求上帝赦罪,使人不致受試探過於能忍受的程度及脫離那惡者之手。接著,耶穌論及過度重視物質資財的危險。他敦促聽者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這些財寶不但會毀壞,而且也不能使人蒙上帝悅納。因此,耶穌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借著將事奉上帝置於生活上的首位,你可以積財於天。沒有人可以奪去你在上帝面前所積聚的功勞及其偉大獎賞。然後耶穌補充說:「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耶穌論及唯物主義的陷阱,並為此設了一個比喻:「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亮了,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眼的官能若正常,對整個身體來說,就有如黑暗中的明燈一般。若要對事物懷有正確的觀點,眼睛必須保持單純才行。這意味到目光的焦點必須集中在一件事物之上。對焦若不正確,便會使人對事物作出錯誤的評估,以致把追求物質東西置於事奉上帝之先,結果「全身」都變成黑暗。
耶穌用一個有力的比喻將這件事帶到高潮,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意即財利)。」「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然後耶穌問道:「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接著,耶穌指著野地里的百合花說:「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他繼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因此耶穌下結論說:「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生命之道
遵守耶穌的教訓乃是生命之道。但這樣行絕非容易。例如,法利賽人有苛刻地論斷別人的傾向,很可能有許多人效他們之尤。因此,耶穌接著在登山寶訓中提出忠告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效法利賽人之尤對人吹毛求疵是很危險的事。據路加的記載,耶穌用比喻表明這種危險,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嗎?」對別人吹毛求疵,誇大別人的過失而加以挑剔乃是嚴重的過犯。因此,耶穌問道:「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這並不是說耶穌的門徒在與別人的關係上不應運用辨識力,因為耶穌說:「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來自上帝的話語的真理是聖潔的,有如比喻性的珍珠一般可貴。如果有些人像狗或豬一樣對寶貴的真理毫不體會,耶穌的門徒就應當離開這些人,去找出一些較樂於聆聽的人。
雖然耶穌在登山寶訓的較早部分曾論及禱告,現在他進一步強調禱告必須持之有恆。他敦促說:「你們[要繼續]祈求,就[有]給你們。」為了說明上帝樂意垂聽人的禱告,耶穌問道:「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接著,耶穌提出一項為人熟知的行為準則,通常稱為金規。他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按照這條準則而生活牽涉到以積極的行動向人行善,並且以你喜歡受人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耶穌的勸勉透露,導至生命的道路絕不易行:「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耶穌提出警告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耶穌指出,正如好樹和壞樹能夠憑著所結的果子辨認出來,假先知也能夠借著他們的行為和主張被人識破。耶穌繼續解釋說,人得以成為他的門徒並非僅是借著所說的話,而是借著所行的事。有些人稱耶穌為主,但他們若不切實遵行天父的旨意,耶穌說:「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最後,耶穌為他的傳道演講作出一個令人難忘的結論。他說:「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在另一方面,耶穌宣告說:「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耶穌結束他的傳道演講時,眾人都對他的教導方式大感驚奇,因為他教訓他們,像有權柄的人而不是像他們的宗教領袖一般。[1]
爭議
關於山上寶訓的主要爭論集中於這些教條是否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執行。[來源請求]
天主教
羅馬天主教會把山上寶訓分成兩個部分來看待,他們認為其中一些是獲得救贖的基本要求,而另一些則是對人更高的要求,是信徒努力的目標。[來源請求]
這種觀點最早由奧古斯丁提出,後來由托馬斯·阿奎納加以完善。[來源請求]
新教
馬丁·路德把世界分為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認為山上寶訓只適用於信徒的精神生活。[來源請求]
山上寶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vVr0ns
--------------------------------------------
經文:馬太福音五章1~12節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祂跟前來,祂就開口教訓他們,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太五1~12)
去年九月同工會議提到,主日講台可否針對一段經文用一系列的講題作深入地解釋,藉以幫助弟兄姊妹能夠在神的話語上更進深;我也想到今年教會的主題是「邁向榮耀」,我們需要更多明白神的旨意,且有能力完成神所託付的大使命。所以從今年開始,每個月的一、三週主日我會帶領大家深入探討馬太福音五到七章的「登山寶訓」,盼能幫助弟兄姊妹更深地扎根在神的話語上。
弟兄姊妹,你了解天國是怎麼一回事嗎?你對天國的了解是正確而完整的嗎?這些年來我們教會常常傳講一個很重要的主題:轉化,轉化跟神國的彰顯有關,所以很多人都在談論神國的彰顯,但是神國是如何被彰顯出來的呢?讓我們一起思想耶穌的「登山寶訓」就會明白了,因為登山寶訓講的正是天國的真理如何地實現與彰顯在這地上。馬太福音是一卷強調耶穌的教導的福音書,整卷書大概有五個重要的教導,第一個教導就是五到七章所涵蓋的登山寶訓,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基督信仰的神學觀念,我會建議你先研讀這三章,對耶穌在地上如何建立神的國會有一個清楚的概念。
登山寶訓的主題是「八福」,很多人讀了八福以後會疑惑地問:「虛心的人會有福嗎?溫柔的人會有福嗎?」因為他們覺得聖經的真理根本無法應用在現今的世界文化裡面,八福的內容不是天然人可以做到的;因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聽到的都是像「我不爭怎麼可以!」「如果我把機會讓給你,那我什麼都沒有了!」等等之類的話,所以才會覺得耶穌所教導的天國的真理跟我們現今的文化價值觀差異極大。為此,斯托得牧師(JohnStott)進一步地解釋說:「登山寶訓是新約聖經中『基督徒式的反文化』。這裡列出的價值觀、道德標準、宗教敬虔、對金錢的態度、追求、生活態度和關係網絡等都與非基督徒的世界完全不同。而這種『基督徒式的反文化』就是神國度的生命,一個完全人的生命但同時又活在神管理下的生命。」
所以登山寶訓提及的天國文化,不是一般的處世智慧、策略或方法,而是在傳遞耶穌所彰顯的生命影響力──祂的生命是一個明白神心意的生命、祂的生命是一個帶出能力彰顯神國權柄與能力的生命;因此神的兒女需要明白神的旨意,並領受完成這心意的能力,才能將「絕對的真理」實踐於「相對不同的文化」中,為這塊地土帶來轉化、復興,與神國的彰顯。
一、這教導專注於天國的彰顯
1.我們所傳的福音是「天國的福音」
登山寶訓是耶穌對天國福音的教導,福音就是好消息,但是這個好消息不是指一般的中獎發財、金榜題名、事業發達或身體健康等。主耶穌來到世上不是為了滿足我們個人的期待,但我們生活所需用的一切東西,祂都知道,也會豐富預備;祂把天國的福音帶到地上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目的,就是要把神的心意彰顯在我們的當中,所以聖經中的福音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神的國會彰顯的好消息」!
天國又稱作神國,在新約聖經裡面因傳講對象的不同,有時用天國,有時用神國;「天國」是對猶太人的用詞,他們深怕冒犯神,不太願意直接稱呼神,「神國」則是對外邦人的用詞,其實兩個詞的意思是相同的。到底什麼是神國?神國在以賽亞書叫做「神掌權」,是神權柄的彰顯。神國是動態的(dynamic)、是有力量的,而且是一定會有事情發生的;神國是上帝掌權的地方,也叫做國度,在創世記,神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並賜福祂所造的人,又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參創一28)經文中的「治理」就是國度的意思。在神的國度裡,要讓上帝掌權,並且這位天國國王的心意要為祂的百姓所明白。神透過祂的計畫和能力來彰顯祂的權柄,使祂的旨意得以成就,當祂的百姓信靠祂、順從祂的旨意而行的時候,就能在神的國度裏蒙福。
2.天國的彰顯
許多人在問:「真有神嗎?」「神管事嗎?」我們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這位天國的國王樂意彰顯祂的權柄和能力在我們的身上,祂保護我們、供應我們一切所需,祂更樂意使用遵行祂旨意的教會來彰顯祂的作為。神國權柄和能力的彰顯不是過去式、也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式!耶穌說:「若是我今天靠著神的靈,或是靠著神的指頭醫病趕鬼,這就是神的國在你們當中了!」(參太十二28)祂清楚地告訴我們,神國的彰顯是現在式──當祂倚靠神的靈行神蹟服事人的時候,就是神國的臨在!
今天的教會不僅要明白神的心意,並且要懂得倚靠祂所賜給我們的權柄能力,宣告天國福音的好消息要彰顯在這塊土地上!感謝主!我們教會是一個倚靠神的國來發展的教會,對弟兄姊妹來說,像耶穌一樣能夠醫病趕鬼服事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神在我們教會裡面掌權,神也在我們生命裡面掌權;如果我們這個人是活在神的國度裡面,當我們憑著信心順服神,並照著神的旨意去做的時候,神的靈會大大地澆灌、充滿我們,自然就會有神蹟奇事發生。二十多年前我剛從美國回到台灣來,有人問我負責什麼樣的事工,我說我在做國度事奉,他以為我是在世界上跑來跑去,我說並非如此,神的國度不是一個靜態的思想或論述;神的國度是一個動態的行動,藉著人的信心,在家庭、小組和職場裡面就可以彰顯出來;也就是說,當你為有需要的人禱告,看見他認罪悔改、得釋放、得醫治的時候,就是神國度的彰顯!
3.天國的實質是為了建立神的「公義」
弟兄姊妹,神的國在你的身上嗎?如果神的國在你身上,那必會帶出一個動作──悔改!這也是施洗約翰和耶穌出來傳道時所說的:「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參太三2、四17)悔改的意思是「改變你的思想、轉向神」,有一些解經家解釋得很精闢:「悔改就像一個軍人聽到『向後轉』的口令時,就立刻向後轉一樣。」我們的神是公義的神,祂要我們離開不義,歸向祂的公義。當我們用「主禱文」禱告時都會說:「願祢的國降臨!」這句話並不是神不樂意賜下祂的國,而是我們願不願意轉向、順從祂,讓神的國降臨在我們的身上,領受權柄、帶出能力。
天國的彰顯是神的權柄,權柄從順服神而來,而能力是從倚靠聖靈而來。主耶穌是我們的榜樣,祂的權柄完全是從順服神而來,祂說,父告訴祂什麼,祂就做什麼;祂所做的都是父要祂做的,甚至在客西馬尼園將要上十字架之前,祂仍然謙卑順服地禱告:「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參太廿六39);耶穌出來傳道的時候也宣告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路四18)所以耶穌的能力是從倚靠聖靈而來的。弟兄姊妹,天國的彰顯是讓神的國臨到你身上,但前提是:你順服神嗎?你倚靠聖靈嗎?有弟兄跟我說,他常常禱告,事奉起來卻沒有什麼能力,我就反問他:「這不是你有沒有常常禱告的問題,而是你順服神嗎?你凡事尊祂為大嗎?今天如果你願意向神禱告說:『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願意百分之百順服祢;但是我做不來,請祢幫助我!』那麼,我相信聖靈的能力一定會澆灌在你身上!」
中世紀有一位勞倫斯弟兄(BrotherLawrence),他希望能更多渴慕神,就去修道院表明想作一位修士,院方以他沒讀過神學院並不符合修士的資格為由,請他去廚房裡面工作。從此以後,他每天在廚房裡一邊做麵包和葡萄酒,一邊禱告親近神,整個人充滿了神國的喜樂和光輝,大大地影響了周圍的人;直到他離世之後,世人從他寫給友人的書信中,才發現他能夠與神同行並得著神國能力的祕訣——每天二十四小時學習如何聽神的聲音,也學習如何跟神對話。一九八六年四月我被聖靈更新之後,我就開始學習與神對話,我把大小事都帶到神面前,養成隨時求問主的習慣,不再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事情,凡事以祂的意念為我的意念,所以當我悔改、順服以後,我發現自己的事奉開始有能力,也開始突破了!弟兄姊妹,你渴望成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來承接祂的權柄和能力嗎?那麼,先從悔改開始吧!
二、登山寶訓在主耶穌的教導中的重要性
1.這是一個深入的教導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教會檢討教會為何沒能挺身而出的原因之後,立即發起「背誦登山寶訓」運動,他們以為此舉可以遏止未來戰爭的發生,沒想到幾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是爆發了。顯然這種背誦登山寶訓的作法並不會讓人心改變,教會需要的乃是更深入的內化與實踐——願意悔改、捨己並遵行神的話。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所以我們需要在神面前謙卑地承認「我不行,但是主行!」好讓主的靈澆灌在我們身上,使我們有能力去遵行。但有一個前提是:人心要悔改,心思意念要改變。
2.這是一個要人去遵行的教導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祂跟前來,祂就開口教訓他們。」(五1~2)
許多人因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跟隨祂,但是祂看重的是,到底有多少人跟從祂,不是為了吃餅得飽,而是為了要知道生命的奧秘,於是祂就「上了山」。「上了山」表示離開吵雜的城鄉去安靜;換句話說,你若要明白登山寶訓,是需要好好地找個安靜的地方來親近主,聽聽祂怎麼說,在不被其他事物干擾下來思想主的教導。耶穌就「開口教訓他們」,是指耶穌「以一個拉比的身分開口教導他們」。當時的拉比有說話的權柄,在猶太傳統中,拉比的教訓不單是聽聽而已,必須切實地遵守,不像現在有些弟兄姊妹聽道的態度是,牧師在台上講得不錯就聽,講得不好就忽略不聽。所以登山寶訓是關於如何遵行神話語的一個極重要的教導,登山寶訓不是會背誦就好,而是要去實踐、去活出來。惟有我們以如此順服的態度來回應神,生命才會被翻轉改變,並成為一個蒙福的人。
3.這是一個使人蒙福的教導
「登山寶訓」除了教導一個屬主的人必須悔改、順服,並且要時常來到主的面前尋求祂的心意之外,還揭示了一個遵行神話語的人會是一個蒙福的人。這段經文中的「有福」有兩個含意:一個是喜樂(happy),另一個是蒙福(blessed)。換句話說,這個人之所以喜樂,是因為他回轉到神的面前,知道如何明白神的旨意,更知道怎如何倚靠神,讓神的權柄和能力在他身上充分地彰顯出來。過去七年,我在6-8班的早亮光中,不斷地教導弟兄姊妹要破碎自己,如今每一個弟兄姊妹已經都知道如何破碎自己了;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作一個新的宣告:你們要被聖靈充滿!我再次強調:十字架本身沒有神蹟,十字架是藉著耶穌的「復活」來顯明神的作為;當你走過耶穌十架,生命被對付、被改變之後,一個最大神蹟要發生在你身上,那便是復活的新生命,你會開始相信神樂意在大小事上賜福你,使你在各樣事上都蒙福。
有福的另一個意思是「蒙福」,對猶太人而言,「蒙福」原指「一個人在迷路時,有人指點或帶領他走這條路」;這是極大的喜樂!舉個例子,幾十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國,下了飛機後,在偌大的舊金山機場裡面,一時迷失了方向,我知道我的親人會來接我,但心裡還是不安,我想:「我沒說我會從哪一個機門入境,他會不會找不到我?」就在這時候,我聽到有人喊我的名字,當下我深切體會到蒙福的感覺是什麼,正如聖經所說:「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四18)一個蒙福的人,縱然不清楚前方的道路會如何,卻仍然可以喜樂,因為他知道神與他同在,神會帶領他走出一條真正屬靈、蒙福的天國道路!
當我們越思想登山寶訓的教導時,就會越明白這才是一條真正的通往天國之路;當台灣的教會懂得活出神的旨意時,真正的天國文化就會臨到台灣了!
(講員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本信息講於2019年1月20日主日,由李秋慧整理)
登山寶訓 | 台北靈糧堂 https://bit.ly/3vUf0Cv
--------------------
登山寶訓
5 耶穌看見人群,就上了山,坐下來。他的門徒們來到他面前, 2 他就開口教導他們,說:
天國八福
3 「靈裡貧乏的人是蒙福的,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4 悲傷的人是蒙福的,
因為他們將受到安慰。
5 謙和的人是蒙福的,
因為他們將繼承那地。
6 飢渴慕義的人是蒙福的,
因為他們將得飽足。
7 憐憫人的人是蒙福的,
因為他們將蒙憐憫。
8 心裡潔淨的人是蒙福的,
因為他們將看見神。
9 使人和睦的人是蒙福的,
因為他們將被稱為『神的兒女』。
10 為義受逼迫的人是蒙福的,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 「當人們因我的緣故責罵你們、逼迫你們、用各種捏造出來的惡事毀謗你們的時候,你們就是蒙福的。 12 你們當歡喜,當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報償是大的。要知道,那些人也這樣逼迫了在你們以前的先知們。
信徒是光是鹽
13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如果失去了味道,還能用什麼來把它醃成鹹的呢?它再也沒有用處,只好被丟在外面,任人踐踏。
14 「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 15 人點亮了油燈,也不會放在斗[a]底下,而會放在燈臺上,它就照亮屋子裡所有的人。 16 同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耀在人前,使他們看見你們的美好工作,就榮耀你們在天上的父。
基督成全律法
17 「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b],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成全。 18 我確實地告訴你們:即使天和地都消逝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絕不會消逝,直到一切都成就。 19 所以,如果有人違犯了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導人也這樣做,他在天國裡將被稱為最小的;但無論誰遵行這些誡命,又教導人也這樣做,這個人在天國裡將被稱為大的。 20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如果不勝過經文士們和法利賽人的義,就絕不能進入天國。
凶殺始於心
21 「你們聽過那吩咐古人的話:『不可殺人。[c]殺人的,當遭受審判。』 22 但是我告訴你們:所有向他弟兄[d]發怒的,當遭受審判;罵他弟兄『廢物』的,當遭受議會的審判;罵『蠢貨』的,當遭受烈火的地獄。 23 所以,如果你在祭壇獻上祭物的時候,在那裡想起弟兄向你懷著怨, 24 就要把祭物留在祭壇前,先去與弟兄和好,然後再回來獻上你的祭物。 25 你要趁著與你的對頭還在路上的時候,趕快與他和解,免得他把你交給審判官,審判官把你交給差役,你就會被投進監獄了。 26 我確實地告訴你:除非你還清了最後的一個銅幣[e],否則你絕不能從那裡出來。
內心的姦淫
27 「你們聽過那吩咐[f]:『不可通姦。』[g] 28 但是我告訴你們:所有懷著欲念看女人的,就已經在心裡和她通姦了。 29 如果你的右眼使你絆倒,就把它剜出來丟掉!因為對你來說,失去你身體的一部分[h],總比你全身被丟進地獄要好。 30 如果你的右手使你絆倒,就把它砍下來丟掉!因為對你來說,失去你身體的一部分,總比你全身下地獄要好。
譴責離婚行為
31 「又有吩咐:『如果有人休妻,要給妻子一份休書。』[i] 32 但是我告訴你們:凡是休妻的,除非為了淫亂的緣故,否則就是讓她犯通姦罪了;凡是娶了被休的女人的,也是犯通姦罪。
說誠實話
33 「另外,你們聽過那吩咐古人的話:『不可起假誓。你所起的誓,總要向主償還。』[j] 34 但是我告訴你們:根本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寶座; 35 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神的腳凳;不可用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那大君王的城; 36 也不可指著自己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白或變黑。 37 你們的話語應該如此: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
以德報怨
38 「你們聽過這吩咐:『以眼還眼,以牙還牙。』[k] 39 但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把左臉[l]也轉給他; 40 有人想要控告你,並要拿走你的裡衣[m],你就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41 有人強迫你走一里[n]路,你就與他一起走兩里; 42 有人求你,你要給他;有人要向你借什麼,你不要拒絕。
愛敵人
43 「你們聽過這吩咐:『要愛你的鄰人[o],恨你的敵人[p]。』 44 但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敵人[q],[r]為那些[s]逼迫你們的人禱告, 45 好讓你們成為你們天父的兒女。因為他使太陽升起,對著惡人,也對著好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46 其實你們如果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會有什麼報償呢?連稅吏不也這樣做嗎? 47 你們如果只問候自己的兄弟,這樣做有什麼特別呢?連外邦人[t]不也這樣做嗎? 48 所以,你們當成為完全的,就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
馬太福音 5 CSBT - 登山寶訓 - Bible Gateway https://bit.ly/3qoqPQa
------------------------
關於登山寶訓,你不知道的三件事
2020-02-24 | Jonathan Pennington
我很高興能投入大量精力對登山寶訓進行研究、教導和寫作。儘管我已經寫完一本關於登山寶訓的新書,但這段著名的聖經文本每天仍能教導我新的內容。
以下是我所學習到的關於登山寶訓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的三件事。
第一, 耶穌的講道具有革命性,卻不是全新的
因著對耶穌的敬重,我們常以爲祂的信息對人類而言是新奇而美妙的,好似晴天霹靂一般。
登山寶訓確實是晴天霹靂,它是來自上帝的直接啓示,出自那位道成肉身者之口。但這並不意味著耶穌的教導是全新的。
當我們用第一世紀地中海世界的文化背景來理解這篇講道時,我們會發現登山寶訓與文化之間的連續性與差異性一樣多。這是件好事。因爲耶穌並不是在講一些來自火星的胡言亂語,而是向真實文化中的真實人群揭開上帝的國度。
耶穌所處的的文化包含了兩個部分,二者都能幫助我們理解耶穌所說的內容,同時也表明這篇講道所教導的並不是全新的。首先是猶太人的文化背景,在猶太文化中耶穌被看做是一個先知,正如舊約中的那些先知們一樣,祂呼召人們重新思考上帝是誰、上帝對祂所造之物的心意。耶穌講道中的信息是:上帝是我們的父,祂不止看外在行爲與宗教操守是否公義,祂看重人心。
這一教導根植於先知的傳統,並與之產生共鳴,尤其是先知以賽亞、耶利米,輔以來自但以理和其他一些小先知書中的教導。耶穌的話與聖經的其他部分有著深刻的連續性。
講道中的另一個文化背景是希臘—羅馬哲學的領域。耶穌不止是先知,也是賢者,是一位智慧的哲學家,呼召人們基於對世界的美善願景來重新校準自己的生活。
作爲哲學家,耶穌邀請人們進入那應許真正美好生命(或人類蓬勃發展)的世界。祂是一位教師,聚集並教導門徒;祂的教導被編纂在一起,成爲令人難忘的合集;祂提供了應許真正生命的八福;祂強調道德的完全(尤其見 太5:48)。當然,耶穌所說的和其他哲學家所教導的內容有所不同,但其講道的形式與感覺對第一世紀的聽眾而言並不陌生。
在講道結束時,眾人都很稀奇,但這不是因爲內容對他們而言太過於新鮮,而是因爲耶穌教導時的明晰、能力與權柄。祂的教導雖然激進,卻非突如其來。
第二,耶穌不是在教導一個無法達到的完美狀態,好讓你覺得自己需要恩典
對這篇講道通常的理解(尤其是對新教神學而言),是認爲它提出了一種我們明顯不可能達到的道德要求,從而造成一個危機,使我們奔向基督的恩典和祂歸算給我們的義。耶穌要求我們放下一切私慾或仇恨、被打時把另一邊臉轉過來、按著完全以神爲中心的動機過敬虔生活、不爲未來憂慮,以及永不論斷他人——我們不可能完美地踐行所有這些要求,而這正顯明了我們迫切需要基督的救贖。大家都是這麼解讀的。
儘管從整本聖經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確無法賺得救恩,也的確需要白白的恩典,但這種解經錯失了登山寶訓的文體、重點與目標。即便藉用路德那過分簡約的分類法,這篇講道也不是那迫使我們看到自己對「福音」需要的「律法」。相反,這是來自上帝的智慧,邀請我們藉著信心,從外在的遵守轉變爲全心全意對待上帝,並重新定位我們的價值觀、願景和習慣,這不是「律法」,而是「福音」。耶穌正邀請我們進入天國的生活,從現在起直到那一日。這是恩典。
沒有人(除了耶穌)能完美踐行登山寶訓中所教導的願景,但這不意味著它與我們的生活脫節。透過信心並藉著恩典,耶穌邀請我們進入門徒的實際生活。我們參與並(不完全地)在今世效法祂對天父的信靠、等候天國的樣式。
登山寶訓並非我們所需要知道的全部內容,亦非福音的所有內容。福音故事以彌賽亞,即耶穌的死與復活結尾。通過祂的信實,祂帶來了上帝與人類之間的新約。只有在這個基礎上,藉著聖靈的大能,我們才得著生命。所有這一切都是藉著恩典。這是核心教義。就這方面而言,路德與其他基督徒所信的都是正確的。
如今,站立在恩典中的信徒能夠回應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的邀請。祂的教導與榜樣解構與更新了我們的習慣與生活方式。做門徒是對上帝奇異恩典的適當與必要回應,而登山寶訓則在這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耶穌的講道是爲了讓我們記憶和默想
在現代西方世界,聖經唾手可得,人們的識字率也非常高。因此,絕大部分對耶穌及登山寶訓感興趣的歐美人都能輕易找到經文來閱讀。谷歌一下「登山寶訓」,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不計其數的譯本和解經。這很好。
然而,這並不是原本人們聽講道的形式,也不是它原本被宣講時的那種教學背景。相反,登山寶訓來自一個專心用耳朵而非眼睛的時代與文化。這篇講道(不論是耶穌原本的宣講還是馬太的文字記錄)是一種透過聽覺傳達的可供背誦的默想材料。
馬太將耶穌在不同主題上的教導集合成五個部分,登山寶訓就是其中之一。它們以可記憶的主題式結構(通常三個一組)呈現,包含生動的圖像和詩意的語言,以便門徒可以很容易地聆聽、記憶,從而深思夫子所說的話。成爲門徒,就是要記住夫子的教導,並效法祂的生命。
我還沒有把登山寶訓全都背下來(很遺憾),但我經常花很長時間來散步並回憶和背誦我記住的那些部分。儘管我已多次閱讀和深入地研究登山寶訓的文本,卻沒有注意到其中常令我驚訝的那新鮮能力、洞見以及衝擊腦海的與聖經正典間的連接。這是聖靈寫下登山寶訓的原因。你也可以試著這樣做。
編注:本文係與貝克學術出版社(Baker Academic)合作發表。
關於登山寶訓,你不知道的三件事 https://bit.ly/3xRVY0T
------------------------
第六章 登山寶訓
耶穌和門徒退到湖邊,有一大群人從加利利來跟隨他,還有很多人聽見耶穌所做的一切,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旦河對岸,甚至泰爾和西頓一帶來找他。
耶穌見人多,就吩咐門徒為他預備一條小船,以免人群擁擠他。他醫好了很多人,凡有疾病的人都擠過來想摸他。
每當污鬼看見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大喊:「你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嚴厲地吩咐它們不要洩露他的身份。
這是要應驗以賽亞先知的話:
「看哪!我所揀選的僕人,
我所愛的,我心所喜悅的;
我要把我的靈賜給他,
他要向萬國宣揚公義。
他不爭競,不喧嚷,
街上也聽不見他的聲音。
壓傷的蘆葦,他必不折斷;
將殘的燈火,他必不吹滅。
他終必使公義得勝,
普世都要敬仰他的聖名。」
一天,耶穌去山上整夜向上帝禱告。天明時分,他召集所有的門徒,從中選出十二人立為使徒,讓他們跟隨自己,並且差遣他們出去傳道。他將權柄賜給他們,使他們能夠趕出污鬼、醫治各樣的疾病。
這十二位使徒的名字如下:西門(又名彼得)、彼得的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雅各的兄弟約翰(耶穌給他們取名叫「半尼其」,就是「雷霆之子」的意思)、腓力、巴多羅買、多馬、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達太、激進黨人西門和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耶穌和十二使徒下了山,站在一處平地上。他身邊有一大群門徒,還有一大批從各處來的人。
他醫治了那些被污鬼纏身的人。大家都想去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可以治好人們的疾病。
耶穌看見這些人群,就上了山。剛坐下,門徒便來到他跟前,於是他開口教導他們,說:
「自知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痛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柔和謙卑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
愛慕義如飢似渴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憫人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蒙上帝的憐憫;
心靈純潔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看見上帝;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女;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人們因為我的緣故侮辱、虐待、中傷、毀謗你們,
你們就有福了。」
耶穌說:「為了人子的緣故而遭人憎恨、棄絕、侮辱、毀謗的人有福了,因為以前的先知也是這樣被他們的祖先惡待。這些事發生在你們身上時,你們要歡喜雀躍,因為你們在天上有大賞賜!
「富有的人有禍了,
因為你們已經享盡了人世間的安逸!
現在飽足的人有禍了,
因為你們將要挨餓!
現在歡笑的人有禍了,
因為你們將要哀哭!人人都誇贊你們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先也是這樣誇贊假先知!「你們是世上的鹽。如果鹽失了咸味,怎能使它再變咸呢?
它將毫無用處,只有丟在外面任人踐踏。「你們是世上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隱藏的。人點亮了燈,不會把它放在鬥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好照亮全家。同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面前,好讓人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你的眼睛就是身體的燈,你的眼睛明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昏花,全身就黑暗。因此要小心,不要讓你心裡的光變為黑暗。
「如果你全身光明、毫無黑暗,你整個人就容光煥發,像有燈光照在你身上一樣。」
耶穌說:「不要以為我是來廢除律法和先知書,我不是來廢除,乃是來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消失了,律法的一點一划也不會廢掉,全都要成就。
「所以,無論誰違反這些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導別人這樣做,他在天國將被稱為最小的。但是自己遵守又教導別人遵守的人,他在天國將被稱為大的。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過律法教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耶穌說:「你們聽過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殺人的要受審判’。但我告訴你們,凡無緣無故向弟兄發怒的,都要受審判;凡罵弟兄‘白痴’的,要受公會的審判;凡罵弟兄‘笨蛋’的,難逃地獄的火。
「所以,你們在祭壇前向上帝獻祭的時候,要是想起有弟兄和你過不去,就該把祭物留在祭壇前,先去跟他和好,然後再來獻祭。
「趁著你和告你的人還在去法庭的路上,你要趕緊與對方和解。不然,他會把你交給法官,法官會把你交給差役,關進監牢。我實在告訴你,要是有一分錢沒有還清,你絕不能從那裡出來。」
耶穌說:「你們聽過這樣的話,‘不可姦淫’。但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他在心裡已經犯了姦淫罪。
如果你的右眼使你犯罪,就把它剜去!寧可失去身體的一部分,總比整個人下地獄好。
如果你的右手使你犯罪,就把它砍掉!寧可失去身體的一部分,總比整個人下地獄好。
「有這樣的話說,‘跟妻子離婚,必須給她休書’。但我告訴你們,除非是因為妻子不貞而離婚,否則就是使妻子犯姦淫罪,凡娶這離婚婦人的人也犯了姦淫罪。」
耶穌說:「你們也聽過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違背誓言,總要向主遵守所起的誓’。但我告訴你們,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上帝的寶座;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上帝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聖城耶路撒冷起誓,因為那是大君王的京城;不可指著自己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或變白。
「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多說的便是來自那惡者。」
耶穌說:「你們聽過這樣的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我告訴你們,不要跟惡人作對。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讓他打。有人想控告你,要奪取你的襯衣,連外套也給他。有人強迫你走一里路,你就跟他走兩里路。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的,不可拒絕他。
「你們聽過這樣的話,‘要愛鄰居,恨仇敵’。但我告訴你們,要愛仇敵,為逼迫你們的人禱告。要善待恨你們的人,要為咒詛你們的人祝福,這樣你們才是天父的兒女。
因為上帝使陽光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惡人。
「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什麼了不起呢?就是罪人也會這樣做。如果你們只善待那些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麼稀罕呢?就是罪人也會這樣做。如果你們借錢給人,指望收回,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呢?即使罪人也會借貸給罪人,日後再如數收回。
「然而,要愛你們的仇敵,善待他們。無論借出什麼,都不要指望人家歸還。這樣,你們將有大賞賜,並且將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子,因為他以恩慈待那些忘恩負義、作惡多端的人。你們要憐憫人,像你們的天父憐憫人一樣。所以,你們要做完全人,正如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
耶穌說:「你們要小心,行善的時候不可張揚,故意叫人看見。否則,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因此,周濟窮人的時候,不要大吹大擂,像那些偽君子在會堂和街市上所行的一樣,博取人們的贊賞。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得到的賞賜不過是人的贊賞。
「你們周濟窮人的時候,右手所做的,別叫左手知道,要不聲不響地去做。這樣,鑒察隱秘事的天父必賞賜你們。
「你們禱告,不要效法那些偽君子。他們喜歡站在會堂里和十字路口公開禱告,為要引起人們的注意。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得到的賞賜不過是人的贊賞。
「你們禱告的時候,要進入內室,關上門,向你們肉眼看不見的上帝祈禱,鑒察隱秘事的天父必賞賜你們。
「你們禱告的時候,也不可像外族人那樣喋喋不休、用許多重復的話來祈禱。他們以為長篇大論必蒙上帝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天父在你們禱告以前已經知道你們的需要了。
「你們應當這樣禱告:
‘我們的天父,
願人們都尊崇你的聖名,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求你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
饒恕我們的罪,
就像我們饒恕了得罪我們的人。
不要讓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罪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都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如果你們饒恕別人的過犯,天父上帝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如果你們不饒恕別人的過犯,天父也不會饒恕你們的過犯。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要像那些偽君子,裝作愁眉苦臉的樣子,因為他們故意蓬頭垢面,好讓別人知道他們在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得到的賞賜不過是人的贊賞。
「但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們看出你在禁食,只讓你肉眼看不見的天父知道,你那鑒察隱秘事的天父必賞賜你。」
耶穌說:「不要為自己在世上積攢財富,世間的財物有蟲子咬,會生鏽,又有賊闖進來偷。你們要把財富積攢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會生鏽,也沒有賊闖進來偷。要知道,你的財富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
「沒有人能同時服侍兩位主人,他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服事上帝,又崇拜金錢。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如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為身體憂慮,如穿什麼。難道生命僅限於飲食嗎?身體僅限於穿著嗎?
「你們看天上的飛鳥,它們不種不收,也不在倉里積存糧食,天父尚且養活它們,難道你們還不如飛鳥貴重嗎?
「你們誰能用思慮使自己多活片刻呢?既然你們連這樣的小事都無能為力,又何必為其餘的事操心呢?
「何必為穿著憂慮呢?你們看看野地的百合花是怎樣生長的,它們既不勞苦,也不紡織。但我告訴你們,就連所羅門王最顯赫的時候所穿戴的,還比不上這一朵花兒呢!
「你們這信心弱小的人啊!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中化為灰燼,上帝還這樣裝扮它們,何況你們呢?
「所以,你們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些都是外族人所追求的。你們的天父早已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你們要先尋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這一切都會賜給你們。「你們這一小群人啊,不要怕!因為你們的天父樂意把他的國賜給你們。要變賣你們的家產去周濟窮人,要為自己預備永不破損的錢袋,積攢天上取之不盡的財寶。那裡沒有賊偷,也沒有蟲蛀。因為你們的財寶在哪裡,你們的心也在哪裡。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每一天本身的難處已經夠了。」
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別人,免得你們被論斷;不要定別人的罪,免得自己也被定罪。你們用什麼尺度衡量別人,也要用什麼尺度衡量你們。你們要饒恕人,這樣你們就必蒙饒恕。
「你們要給他人,這樣上帝必給你們,並且會用大號升鬥搖勻壓實,滿滿地倒給你們。因為你們用什麼樣的量器量給別人,上帝也會用什麼樣的量器量給你們。」
耶穌又給他們講了個比喻,說:「瞎子豈能給瞎子帶路?兩人豈不是要雙雙掉進坑里嗎?學生不會高過老師,學成之後不過像老師一樣。
「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弟兄眼中的小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梁呢?你既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梁,又怎能對弟兄說‘讓我除去你眼中的小刺’呢?
「你這偽君子啊!要先除掉自己眼中的大梁,才能看得清楚,以便清除弟兄眼中的小刺。
「不要把聖物給狗,免得狗轉過頭來咬你們,也不要把珍珠丟在豬前,免得豬踐踏了珍珠。」
耶穌說:「你們祈求,就會給你們;尋找,就會尋見;叩門,就會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做父親的,誰會在兒子要餅時給他石頭,要魚時給他毒蛇呢?你們雖然邪惡,還懂得把好東西給兒女,你們的天父豈不更把好東西賜給向他祈求的人嗎?
「所以,你們希望人怎樣待你們,就要怎樣待人。這是律法和先知的教導。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通往滅亡的門大、路寬,進去的人也多。但是,通往永生的門小、路窄,找到的人也少。
「你們要提防假先知,他們披著羊皮到你們當中,骨子裡卻是凶殘的狼。你們可以從他們的所作所為認出他們。
「荊棘怎能結出葡萄呢?蒺藜怎能長出無花果呢?同樣,好樹都結好果子,壞樹都結壞果子;好樹結不出壞果子,壞樹也結不出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都要被砍下來丟在火里。因此,你們可以憑他們的果子認出他們。
「善人心裡積存良善,就從他裡面發出良善;惡人心裡積存邪惡,就從他裡面發出邪惡。因為心裡充滿的,口裡自然會說出來。
「並不是所有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只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在審判那天,很多人會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神跡嗎’?我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走開!’
「你們為什麼‘主啊,主啊’地稱呼我,卻不遵行我的話呢?
「所以凡聽從我這些話的人,就好像聰明人把房子建在磐石上。他把地挖深,把根基立在磐石上。任由風吹雨打、洪水衝擊,房子仍屹立不倒,因為它的根基穩固。
凡聽了我的話不去行的,就好像愚昧人把房子建在砂土上。
雨來了,洪水一衝,房子立刻倒塌,完全毀壞了。」
大家聽完耶穌所講的這番話,都很吃驚,因為他教導他們時像個有權柄的人,並不像他們的律法教師。
耶穌全貌 | 第六章 登山寶訓 https://bit.ly/2U4sgHC
-----------------------------
山上寶訓,天主教思高本作山上聖訓,亦作登山寶訓,指的是《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裡,由耶穌基督在山上所説的話。山上寶訓當中最著名的是「天國八福」 ,這一段話被認為是基督徒言行及生活規范的準則。
演講背景
根據聖經,耶穌坐在山坡上發表他那著名的登山寶訓。地點約在加利利海附近,很可能靠近迦百農。耶穌經過整夜向上帝禱告之後,從門徒當中挑選了十二門徒成為他的使徒。然後耶穌與他們一起下山,來到山坡的這塊平地上。
這時,可能耶穌已相當疲倦而需要一點休息。然而有一大群百姓來到耶穌面前,他們當中有些長途跋涉從100至110公里以外的猶太和耶路撒冷前來。其他的則來自北面的泰爾和西頓沿岸一帶的地方。他們要聽耶穌講道,也渴望他將他們的病醫好。他們當中甚至包括一些被鬼靈(撒但手下的邪惡天使)纏身的人。
耶穌下山時,有病的人都上前摸他,耶穌把他們一一醫好。後來,耶穌走到山坡較高的一處地方坐下來,在那裡開口教訓散坐在他面前平地上的百姓。全群聽眾當中現已沒有一個人患嚴重的殘疾。
百姓熱切期待這位能施行驚人奇蹟的導師發表演講。然而耶穌的傳道演講主要是為了造益他的門徒而作的,當時他們很可能坐在四周最靠近耶穌的地方。根據聖傳,馬太和路加把耶穌的教訓記錄下來,使後來的人也能夠從中得益。
耶穌的傳道演講深具價值的地方不僅是他深入地探討屬靈的事,同時也以顯淺易明的方式把真理表達出來。耶穌引用日常的經驗和人們所熟悉的事物。這樣,所有渴望以上帝的方法尋求較佳生活的人均得以明白耶穌的思想。
來源
山上寶訓來源不明,對比於其他福音書可以發現,只有《馬可福音》有部分雷同,而與《路加福音》出入甚大,但是在《多馬福音》可以找到一些類似段落。
與其他福音書的異同
關於這個演講,馬太福音的記載在長度方面相當於路加福音所記的四倍,但內容較精緻。除此之外,路加把馬太所記錄的演講部分內容列為耶穌在另一次傳道演講中所說的話。將馬太福音6:9-13與路加福音11:1-4以及馬太福音6:25-34與路加福音12:22-31比較一下便可以看出。差別可能是耶穌不止一次向門徒提出同樣的教訓,而路加則選擇了一些不同的場合去把這些教訓記錄下來。《路加福音》(6:17–49)中記載了耶穌在下山後向群眾的訓話,與傳統上認為的山上寶訓不同。
地點
在當時耶穌所處的加利利地區並沒有什麼山,不過在臨近的加利利海西岸有幾座高山,因此有人認為山上寶訓發生在那裡,惟《路加福音》指耶穌是在平地上演講。
結構
背景(5:1-2):介紹耶穌講話時的背景即耶穌看到有很多人聚集在山下。
基本出發點(5:3-12):「天國八福」即基督徒的行為準則。
主題(5:13-16):基督徒應當作世上的鹽和光:這一段構成了後面章節的基本主題。
「成全律法」(5:17-48):耶穌認為基督徒仍然要遵守律法,特別是十誡。
總論(5:17-20):
分論(5:21-48):
論仇敵(5:21-26)和愛仇敵(5:38-48):這一段提出了基督教中爭議頗多的教義,「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論姦淫(5:27-32):耶穌認為「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論起誓(5:33-37):
耶穌特別論述了不應將虔誠作為炫耀,即不應在別人面前故意施捨(6:1-4)、禱告(6:5-15)、禁食(6:16-18)。
耶穌認為只有信仰才能讓信徒上天堂,並且把這比喻為「天上的財寶」。(6:19-34)
基督徒的言論準則:不可論斷他人(7:1-6)。
基督徒的生活準則:努力禱告,追求自己的信仰,防止被假先知欺騙。(7:7-27)
窄門的比喻(7:13,14):這是《聖經》中非常著名的一個比喻,耶穌認為堅持信仰的人總是少數的,而信仰的道路是艱難的。
結論(7:28,29)。
主要內容概述
此條目或章節只使用宗教經典作為第一手來源。請協助添加第二手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馬太福音
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耶穌教訓民眾說:「 3/「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4/ 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6/ 愛慕公義如飢如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7/ 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8/ 內心清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看見神。9/ 使人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10/ 為義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 人若因我的緣故辱罵你們,迫害你們,並且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 你們應該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他們也曾這樣迫害。13/你們是地上的鹽;如果鹽失了味,怎能使它再鹹呢?結果毫無用處,唯有丟在外面任人踐踏。14/ 你們是世上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隱藏的;15/ 人點了燈,不會放在量器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人。16/ 照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又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17/ 「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完成。18/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算天地過去,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會廢去,全部都要成就。19/ 因此,無論誰廢除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這樣教導人,他在天國中必稱為最小的;但若有人遵行這些誡命,並且教導人遵行,他在天國中必稱為大。」(新譯本太5:3-19)
路加福音
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耶穌教訓民眾說:「20/ 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 神的國是你們的。21/ 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要得飽足。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樂。22/ 世人為人子的緣故憎恨你們、排斥你們、辱罵你們,棄絕你們的名好像棄絕惡物,你們就有福了。 23/ 那時你們應該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先對待先知也是這樣。」(新譯本路6:20-23)
真正的快樂
人人都渴望快樂。耶穌了解到這件事,因此在登山寶訓中一開始就描述那些真正快樂的人。正如經文看到的,這立刻吸引了廣大聽眾的注意。可是,在許多人看來,耶穌的開場白必然有點自相矛盾。耶穌以自己的門徒為談話對象,他開始這個傳道演講,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人……恨惡你們,……你們就有福了!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以上是路加所載耶穌的傳道演講的引言。但根據馬太的記載,耶穌也提及溫柔的人、慈悲的人、心地純潔的人及使人和睦的人是快樂的。耶穌指出這些人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得蒙憐恤,看見上帝,並被稱為上帝的兒子。然而,耶穌所說的快樂並非僅是指開心或歡笑,像人在嬉戲時所經歷的一般。真正的快樂含有更深的意義,所指的是一種怡然自得、對生活心滿意足的感覺。因此耶穌表明,真正快樂的人是那些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對自己的有罪情況感覺憂傷,並且得以認識上帝而事奉他的人。這樣,即使他們因遵行上帝的旨意而受人恨惡或逼迫,他們也感到快樂,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取悅上帝,並且會獲得上帝所賜的永生獎賞。
可是,耶穌的聽眾中有許多人,像今日的某些人一般,相信名成利就、安享逸樂才是使人快樂的事。但耶穌深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他接著提出的對比必然使當時許多聽眾大感驚訝。他說:「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擁有財富、喜笑地追求享樂和受人稱讚會帶來禍害呢?因為人若擁有和喜愛這些東西,就會把事奉上帝一事摒諸生活之外了。可是,惟獨事奉上帝才能為人帶來真正的快樂。在另一方面,耶穌並不是說僅是貧窮、飢餓和哀哭便能使人快樂。可是,處於這些不利情況的人卻時常對耶穌的教訓有良好反應,因此獲得祝福而享有真正的快樂。
接著,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當然,耶穌並不是說他的門徒是實際的鹽。鹽是一種防腐劑。在耶和華的殿裡,人將一大堆鹽放在祭壇旁,獻祭的祭司會將鹽加在祭牲之上。耶穌的門徒是「世上的鹽」,意即他們對人具有保全的影響。的確,他們所傳的信息能夠保全所有響應信息的人的性命!信息會把恆久、忠貞和忠信的品質帶進這些人的生活中,保護他們不致在靈性上和道德上受到腐化。「你們是世上的光,」耶穌告訴門徒說。燈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的。因此,耶穌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借著公開作見證和合乎聖經原則的模範行為,耶穌的門徒發出光來。
為門徒立下崇高標準
法利賽人把耶穌視為違反上帝律法的人,甚至暗謀要殺害他。因此,耶穌接著在登山寶訓中解釋說:「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要廢除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除,而是要完成。」(本引文來自聖經新譯本)耶穌對上帝的律法懷有最深的尊重,並且鼓勵別人也同樣行。事實上,耶穌說:「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耶穌的意思是,這樣的人絕不能進天國。耶穌甚至連促使人違反律法的不良態度也加以譴責。耶穌指出,律法說:「不可殺人,」但他補充說:「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繼續]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斷。」既然繼續向人動怒是如此嚴重的事,甚至可能導致殺人,因此耶穌舉例說明人應當作出多大的努力去尋求和睦。他吩咐說:「所以你在祭壇上獻供物的時候,如果在那裡想起你得罪了弟兄,就當在壇前放下供物,先去與弟兄和好,然後才來獻你的供物。」(本引文來自聖經新譯本)
耶穌把聽者的注意引到十誡的第七條之上。他繼續說:「你們聽過有這樣的吩咐:『不可姦淫。』」可是耶穌甚至譴責人繼續懷著犯姦淫的念頭。「我告訴你們,凡是[繼續注視]婦女以致動淫念的,心裡已經犯了姦淫。」(本引文來自聖經新譯本) 耶穌在這裡所指的並不是偶然發生的不道德念頭,而是「繼續注視」。這種不斷的注視會挑起人的情慾,以致一有機會便付諸行動而實際犯姦淫。人可以怎樣防止這樣的事發生呢?耶穌用比喻說明可能必須採取極端的步驟。他說:「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許多時,人甘願犧牲有毛病的實際肢體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是耶穌為了避免不道德的思想和行動而不惜「丟掉」任何事物——即使像眼睛或手一般寶貴的東西——甚至更為重要。否則,耶穌解釋說,這樣的人便會被丟入磯漢拿(耶路撒冷城附近一個焚燒垃圾的地方)里。這件事象徵他會遭受永遠的毀滅。耶穌也論及如何應付傷害及冒犯別人的人。他的勸告是:「不要與惡人對抗。有人打你的右臉,把另一邊也轉過來讓他打。」(馬太福音 5章39節)耶穌的意思並不是說,甚至在受到襲擊時,人也不應當保衛自己或家人。以掌摑打的用意並不是要傷害別人而是要侮辱人。因此,耶穌的意思是,即使有人試圖惹起打鬥或爭論——不論是借著實際以掌摑人抑或以尖酸刻薄的話侮辱人——報復仍是不對的。
耶穌把聽者的注意引到要愛鄰舍這條來自上帝的律法之上,然後說:「只是我告訴你們,要[繼續]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他進一步指出我們必須這樣行的一個有力理由,說:「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耶穌結束這部分的傳道演講時勸勉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耶穌並不是說人能夠在一種絕對的意義上成為完美。反之,他的意思是人能夠效法上帝,擴大愛心,甚至達到愛仇敵的地步。路加所寫的類似記載錄下耶穌的話說:「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禱告和信賴上帝
耶穌在演講中接著譴責那些故作神聖之狀的偽君子,說施捨的時候,不可在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所行的。「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相反,他吩咐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當然,耶穌並非譴責人作公開的禱告,因為他自己也曾作這樣的禱告。他所譴責的乃是為了要引人注意而譁眾取寵的禱告。耶穌進一步提出勸告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將同一的話說了又說]。」耶穌的意思並不是說重複提及一件事是不對的。有一次他在禱告中也曾運用「同一的話」,可是,他卻絕不贊成人把念熟的話「說了又說」,像那些手執念珠,不假思索地重複背誦祈禱文的人所為一般。
為了幫助聽者祈禱,耶穌作了一個模範禱告,其中包括七項請求。頭三項請求適當地留意到上帝的統治權和他的旨意,包括求上帝的名成聖,他的王國來臨和他的旨意實現。其餘四項是屬個人性質的請求,包括為日用所需的飲食而祈求,並且求上帝赦罪,使人不致受試探過於能忍受的程度及脫離那惡者之手。接著,耶穌論及過度重視物質資財的危險。他敦促聽者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這些財寶不但會毀壞,而且也不能使人蒙上帝悅納。因此,耶穌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借著將事奉上帝置於生活上的首位,你可以積財於天。沒有人可以奪去你在上帝面前所積聚的功勞及其偉大獎賞。然後耶穌補充說:「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耶穌論及唯物主義的陷阱,並為此設了一個比喻:「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亮了,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眼的官能若正常,對整個身體來說,就有如黑暗中的明燈一般。若要對事物懷有正確的觀點,眼睛必須保持單純才行。這意味到目光的焦點必須集中在一件事物之上。對焦若不正確,便會使人對事物作出錯誤的評估,以致把追求物質東西置於事奉上帝之先,結果「全身」都變成黑暗。
耶穌用一個有力的比喻將這件事帶到高潮,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意即財利)。」「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里,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然後耶穌問道:「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接著,耶穌指著野地里的百合花說:「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他繼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因此耶穌下結論說:「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生命之道
遵守耶穌的教訓乃是生命之道。但這樣行絕非容易。例如,法利賽人有苛刻地論斷別人的傾向,很可能有許多人效他們之尤。因此,耶穌接著在登山寶訓中提出忠告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效法利賽人之尤對人吹毛求疵是很危險的事。據路加的記載,耶穌用比喻表明這種危險,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嗎?」對別人吹毛求疵,誇大別人的過失而加以挑剔乃是嚴重的過犯。因此,耶穌問道:「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這並不是說耶穌的門徒在與別人的關係上不應運用辨識力,因為耶穌說:「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來自上帝的話語的真理是聖潔的,有如比喻性的珍珠一般可貴。如果有些人像狗或豬一樣對寶貴的真理毫不體會,耶穌的門徒就應當離開這些人,去找出一些較樂於聆聽的人。
雖然耶穌在登山寶訓的較早部分曾論及禱告,現在他進一步強調禱告必須持之有恆。他敦促說:「你們[要繼續]祈求,就[有]給你們。」為了說明上帝樂意垂聽人的禱告,耶穌問道:「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接著,耶穌提出一項為人熟知的行為準則,通常稱為金規。他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按照這條準則而生活牽涉到以積極的行動向人行善,並且以你喜歡受人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耶穌的勸勉透露,導至生命的道路絕不易行:「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耶穌提出警告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耶穌指出,正如好樹和壞樹能夠憑著所結的果子辨認出來,假先知也能夠借著他們的行為和主張被人識破。耶穌繼續解釋說,人得以成為他的門徒並非僅是借著所說的話,而是借著所行的事。有些人稱耶穌為主,但他們若不切實遵行天父的旨意,耶穌說:「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最後,耶穌為他的傳道演講作出一個令人難忘的結論。他說:「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在另一方面,耶穌宣告說:「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耶穌結束他的傳道演講時,眾人都對他的教導方式大感驚奇,因為他教訓他們,像有權柄的人而不是像他們的宗教領袖一般。[1]
爭議
關於山上寶訓的主要爭論集中於這些教條是否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執行。[來源請求]
天主教
羅馬天主教會把山上寶訓分成兩個部分來看待,他們認為其中一些是獲得救贖的基本要求,而另一些則是對人更高的要求,是信徒努力的目標。[來源請求]
這種觀點最早由奧古斯丁提出,後來由托馬斯·阿奎納加以完善。[來源請求]
新教
馬丁·路德把世界分為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認為山上寶訓只適用於信徒的精神生活。
山上寶訓 - Wikiwand https://bit.ly/3jdtqLt
----------------------
登山寶訓
馬太福音 5:1-7:29
登山寶訓描述的是一種符合律法的靈,毫無虛偽的行為。這正是【馬太福音 5:48】裏“你們要完全”的命令的意義所在。我認為登山寶訓的主要目的是使那些在宗教上高傲的人感到羞愧。因為猶太社會裏有一種自以為是的精英態度,認為一個人在神面前稱義是靠在表面上遵守律法,而許多人的行為卻與律法的靈背道而馳,其實是假冒為善。在今天信教的人裏,同樣也有許多這樣的人,更不用說整個社會了。
登山寶訓一開始描述了一些可說是一個徉謬的福。許多猶太人以有錢,幸福,被眾人愛戴為福。但事實卻往往與此相反。
“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示錄 3:17】
八福
虛心
馬太福音 5:1-3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
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虛心的人”譯自希臘文“πτωχος πνευμα”。“πτωχος”一詞多被譯作“貧窮”,“πνευμα”多被譯作“靈”。也就是說,那些意識到自己在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比如,在責備老底嘉教會時,耶穌說:“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示錄 3:17】
在靈裏窮趨使一個人接近神,因為,“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篇 34:18】耶和華說:“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虛心”原文作“貧窮”)。”【以賽亞書 66:2】在物質上富有或在世人眼裏富有的人中多在不同程度上缺乏這種態度。
哀慟
馬太福音 5: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有福”譯自希臘“μακαριος”一詞,這個詞有時被譯為“幸運”,比如在使徒行傳裏,保羅說:“亞基帕王啊,猶太人所告我的一切事,今日得在你面前分訴,實為萬幸。”【使徒行傳 26:2】
然而登山寶訓裏的這些福說的是未來,也就是新約裏別的地方說基督徒所經歷的“盼望”──相信一件事必在將來發生的期盼的感覺。
那麼“哀慟”指的是什麼呢?它指的不是世俗的憂愁,比如因物質上的損失而產生的憂愁,或像猶大為他所做的後悔,但不愿悔改,而是去自殺。經上寫到:“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哥林多後書 7:10】事實上,哥林多後書裏這一節的上下文就是一個依著神的意思憂愁的例子。保羅寫到:“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于因我們受虧損了。”【哥林多後書 7:8-9】他在前一封信裏寫到關于他們錯誤地容忍性的不道德。
有時神為了你的益處有意使你憂愁。有時,我們也需要有意地那樣去做。你的憂愁是使你悔改呢,還是使你產生世俗的憂愁、苦毒或腦怒?
溫柔
馬太福音 5: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溫柔”的人指是謙卑的人。
“對神的溫柔就是這樣一種靈裏的性格,我們接受他為我們所做的是善的,因此我們沒有任何爭辯和抵抗。在舊約裏,溫柔的人是那些完全信靠神,而不靠他們自己的力量來保護自己免受不公的人。所以,溫柔地對待惡人意味著知道神容許了他們所造成的傷害,而神是用他們來潔淨他所揀選的,神會按他的時間解脫他所揀選的人。(【以賽亞書 41:17】,【路加福音 18:1-8】)
溫柔或謙卑與自以為是或自私自利相反。它源于相信神的善和對情形的控制。溫柔的人不是總想著自己。這是聖靈所做的工,不是出自人的愿望。(【加拉太書 5:23】)”
── 譯自《線上聖經詞典》(Online Bible Lexicon)
“溫柔”譯自希臘文“πραυς”一詞,有意思的是,同一個詞還被用在彼得給基督徒婦女的教訓中:“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發,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裏面存著長久溫柔(πραυς)、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得前書 3:3-4】
飢渴慕義
馬太福音 5:6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在下一章裏,耶穌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馬太福音 6:33a】同樣,以賽亞也預言說:“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神,因為神必廣行赦免。”【以賽亞書 55:6-7】
如果一個人在尋找食物,那是因為他餓。得到飽足需要付出努力。所以尋求主的義不純粹是被動的。在耶穌的時候,人們名符其實地到處跟隨著他,犧牲他們的時間和其它的活動以得到主的指教。
尋求主不是徒勞的。這種努力是值得的。
“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現今正是尋求耶和華的時候,你們要開墾荒地,等他臨到,使公義如雨降在你們身上。”【何西阿書 10:12】
憐恤
【馬太福音 5: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這裏說的憐恤(ελεημων)意思是“對別人的痛苦感到同情,特別地,這種同情從行為裏,或比較罕見地,從言語中表現出來。”《線上聖經詞典》(Online Bible Lexicon)
另見不饒人的仆人的寓言。
“萬軍之耶和華曾對你們的列祖如此說:‘要按至理判斷,各人以慈愛憐憫弟兄。不可欺壓寡婦、孤兒、寄居的和貧窮人。誰都不可心裏謀害弟兄。’”【撒迦利亞書 7:9-10】
清心
馬太福音 5: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他的聖所。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詩篇 24:4】
手潔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和作為,而清心說的是一個人的愿望,意向和動機。清心就是沒有邪惡的愿望,只有好的意向和神聖的動機。
雖然造就一顆清潔的心是逐漸的,但基督徒應該積極地追求,如彼得說:“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彼此切實相愛(“從心裏”有古卷作“從清潔的心”)。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壞的種子,乃是由于不能壞的種子,是借著神活潑常存的道。”【彼得前書 1:22-23】
所以,發展清潔的心的一個重要部分包括
逃避私欲
花時間與志同道合的基督徒在一起
花時間學習神的道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摩太後書 2:22】
使人和睦
馬太福音 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不要把使人和睦的人與那些為和平而向敵人投降的人混淆起來,也不能在真理上讓步。這裏說的不是:“讓步的人有福了”。要想人與神之間有和平就不可避免地會帶來衝突,耶穌說:“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馬太福音 20:34】耶穌帶來的不是屬世的和平。但憑著對基督的信,人就可以與神有和平,隨之更有與那些在基督裏的人有和平。因為,“我們既因信稱義,就借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羅馬書 5:1】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羅馬書 14:19】并且,“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并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希伯來書 12:14】
受逼迫
馬太福音 5:10-12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如我們曾經說到,受逼迫是在試圖讓人與神相和時應該預料到的。聖經教我們說:“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摩太後書 3:12】當然,人受到逼迫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大多數不是因為在這裏所指的原因。但如果一個人像耶穌,以及他的使徒和先知那樣去行的時候,世界就會這樣對待他。為什麼世界要恨這樣的人呢?耶穌說:“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証他們所做的事是惡的。”【約翰福音 7:7】他還說:“凡作惡的便恨光,并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約翰福音 3:20】

馬太福音 5:13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馬可記錄了耶穌接下來說:“你們裏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馬可福音 9:50】因此,他們之所以是“鹽”是從他們裏頭有鹽的意義上說的。
鹽本身因為其本性是不會失去咸味的。但這裏“若”是希臘語法中的第三類條件。說明他指的是一個純粹假設,未必真會發生的情形。也就是說,假如,鹽失去咸味的話,那麼將會被丟在外面。
然而可以想像一個被稱為“鹽”的(自稱是基督徒的人或基督徒的團體)失去其咸味。如果正確的教義被“衝淡了”,就會失去其咸味,就如這許多世紀裏各種風味的“基督教”裏所發生的那樣。
鹽和光比喻的是目的和用處。我們也許會忘記在這裏我們是要事奉神,但如果我們失去了我們的作用,那麼將會招致審判。

馬太福音 5:14-16
你們是世上的光。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
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
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
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保羅寫到:“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立比書 2:14-16】
這不是說基督徒應該夸耀自己的善行。恰恰相反,耶穌不鼓勵這種自夸。但如果你的善行像黑暗中的光一樣,那麼你會不可避免地被放在受眾人矚目的位置上。人們會注意到那些積極行善的人,把他們放在燈台上。
主說:“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以賽亞書 58:10】
律法的靈:引言
馬太福音 5:17-18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律法是可以應用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的。但由神生的人會自然地遵守律法的靈。保羅給了一個應用律法的靈的例子:“就如摩西的律法記著說:‘牛在場上踹谷的時候,不可籠住它的嘴。’難道神所挂念的是牛嗎?”【哥林多前書 9:9】他引用了【申命記 25:4】,但他把它用于傳道的人可以為他們的事奉得到報酬。他在【提摩太前書 5:18】裏也作了同樣的應用。基督徒不應該忽視律法中哪怕最小的一條,而要得出其中的精髓,得出適合于神的兒女的應用來。
超勝的義行
馬太福音 5:19-20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法利賽人的義是在字面上遵守律法,而不是遵守律法的靈,這往往導致違背律法的靈的錯誤應用。但我們如何來解釋這超勝的義呢?當然我們通過信基督所得到的位置上的義,就是我們的罪得赦免,如保羅所詳細說明的那樣,的確超過了墨守律法的、基于行為的義。但這是不是耶穌在這裏的意思呢?因為在這幾章裏所強調的是人的行為,而不只是人在神面前的位置。
我認為耶穌在這裏指的是由神生的人所必然具有的義的行為。因為在新約之下,人一旦由神而生,不但罪得赦免,而且對他們的行為有不可避免的效果:
主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他們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寫在他們心上,又要放在他們的裏面。”以後就說:“我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愆和他們的過犯。”【希伯來書 10:16-17】
殺人與動怒
馬太福音 5:21-22 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無緣無故地’五字)。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因為耶穌在說律法的靈,我們必須當心不要在字面上按墨守律法的方式來理解他的命令,不然就不能掌握他所講的這些教訓的靈。因為他不是在用一個律法來代替另一個律法,而是在揭示律法的精髓。
律法所說的是或多或少很明顯的事情,比如殺人和通奸都是肉身的行為。但這些事也有不是肉身的形式,雖然未必要把這些形式在程度上看作是與肉身的行為相同的,或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但它們是屬于同一類的。因此,動怒與殺人是屬于同一類的。
和好
馬太福音 5:23-26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裏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裏出來。
這與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八章裏講的不饒人的仆人的寓言意思相近,這個寓言是這樣結尾的:“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馬太福音 18:34-35】
雖然這裏要這個向他的弟兄犯罪的人尋求與他的弟兄和好,而在馬太福音第十八章裏的寓言之前耶穌教導說被得罪的人要試圖與得罪他的人和好。但如果得罪他的人不聽,那麼可與那個人斷絕關系。而在馬太福音第五章這裏說的是冒犯的人尋求和好。因為神將維護遭受不公的無辜受害者,因此那些冒犯別人的將要為自己交賬。而對這樣的受害者,我要說:“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 12:19】
奸淫和淫念
馬太福音 5:27-30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奸淫了。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裏。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
淫念與奸淫是屬于一類的。在心裏對一個已婚的婦女動淫念是奸淫。我由此類推,在心裏對一個未婚的女子動淫念則是通奸。
至于右眼和右手,其意思是說:“如果果真是那樣的話……”(這是希臘語法裏第一類條件語句的意思,(見《希臘語法進階》瓦勒斯著,“Greek Grammar beyond the Basics”Wallace,第690頁)這并不是說那是真的,而且事實上在這個情況下就是不可能的。因為使我們走入歧途的不是我們的肢體,而是住在我們裏面的固有的罪性,而去掉罪性并沒有像割掉身上的器官那麼容易。(若真是那樣的話,我們只需動個手術就可以把罪性去掉了!)但這裏所講的是罪的嚴重性,以使人認識到罪,懼怕審判。
他在這裏提到下地獄這個事實說明,淫念本身,既使沒有行動,就足以使你下地獄。
離婚與奸淫
馬太福音 5:31-32 又有話說:‘人若休妻,就當給她休書。’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叫她作淫婦了。人若娶這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奸淫了。
在下面這幾節經文裏更進一步地說到這一點:【馬太福音 19:3-9】,【馬可福音 10:2-12】,【路加福音 16:18】。這個例外條款只見于馬太福音,我在關于“婚姻、離婚與通奸”的網頁裏對其作了討論。
摩西律法裏關于離婚的條例:
祭司不得娶離婚的女子為妻,“不可娶妓女或被污的女人為妻,也不可娶被休的婦人為妻,因為祭司是歸神為聖。”【利未記 21:7】
如果人誣告自己的新娘婚前不貞,而這個指控被發現是假的,那麼他永遠不得休她(【申命記 22:13-21】)。(但如所說的屬實,那麼她將被處死。)
“若有男子遇見沒有許配人的處女,抓住她,與她行淫,被人看見,這男子就要拿五十舍客勒銀子給女子的父親,因他玷污了這女子,就要娶她為妻,終身不可休她。”【申命記 22:28-29】(這個命運是不是還不如死呢?)
“人若娶妻以後,見她有什麼不合理的事,不喜悅她,就可以寫休書交在她手中,打發她離開夫家。婦人離開夫家以後,可以去嫁別人。後夫若恨惡她,寫休書交在她手中,打發她離開夫家,或是娶她為妻的後夫死了,打發她去的前夫不可在婦人玷污之後再娶她為妻,因為這是耶和華所憎惡的。不可使耶和華你神所賜為業之地被玷污了。”【申命記 24:1-4】
耶穌在這裏提到【申命記 24:1】有關離婚的休書。律法中關于離婚的條例是神因為以色列人的心硬而作出的讓步,耶穌說:“摩西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許你們休妻。但起初并不是這樣。”【馬太福音 19:8】律法中關于離婚的條例不應被看作是給人更多的餘地,而應被看作是對放蕩的性行為的約束。注意到以上每一給條例所強調的都是其所禁止的事。
基督徒的義的生活方式應當勝于文士和法利賽人,基督徒不應以任何理由或原因離婚或再婚。
起誓
馬太福音 5:33-37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
‘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只是我告訴你們,什麼誓都不可起:
 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
 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
 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發變黑變白了。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若再多說,就是出于那惡者(或作“是從惡裏出來的”)。
為什麼要不必要地起誓呢?比如,父母往往出于好意向孩子起誓以使他們有安全感,但他們知道所起的誓他們或許做不到。不要扮演神,結果也教孩子扮演神。這是我們為那些在我們控制之外的事起誓的一個普遍的原因。人們這樣做就把自己放在神的位置上,這是所有罪惡的根源。指著這或那起誓──甚至指著自己的頭和腳起誓都是愚蠢的,因為就連這些都不是你的,而是神的。
然而,不要在純粹地墨守律法的意義上接受這一點。否則基督徒就連在法律文件上簽字或在法庭上宣誓都是有罪的了。有人的確是那樣認為的。但我認為這只是說:“是”。我們不應該在這些上面再加上些不必要的──“向天發誓”或“否則我就……”之類的“誓言”,對我們根本不能控制的事做出絕對的保証,結果又做不到。
人所起的誓要約束自己
“人若向耶和華許愿或起誓,要約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行。”【民數記 30:2】
如果人起誓說“至死不分”,這是有約束性的誓。
歸根結底──說你心裏真正所想的。
報復
馬太福音 5:38-42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有人強逼你走一裏路,你就同他走二裏。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出埃及記 21:24】這是公義(或公正)的基本概念。我們往往忘記這一點,因為今天時髦的關于公義的哲學是改造而不是懲罰。所以,比如,贊成或反對死刑的人都以其對防止犯罪是否“有效”作為辯論的基礎,而不把它看作是對所犯的罪的應有懲罰。
雖然聖經提倡應用公義,但對個人來說,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忍受不公。然而,我認為這種“容忍”的決定不應該由那些執法的人來作出。因為如果你不是受害者,忍受不公是很容易的。這個決定應該由受害者作出。聖經裏有很多地方說到忍受苦難。
“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麼可夸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得前書 2:20-21】
然而,這并不是說絕不能為自己尋求公義。忍受的道理就是要我們照神所做的那樣去做。因為貫穿聖經,我們可以看到神是恩慈的,但同時他對不公的容忍有一定的界限。
“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馬書 2:4-5】
但是,一個人不能自己去“執法”。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 12:19】
反之,應當讓神授權管這件事的權威來管。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愿意不懼怕掌權的嗎?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贊。因為他是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的佩劍。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因他們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這事。”【羅馬書 13:1-6】
最終,神將賠償受害者,也將懲罰犯罪的人。
要愛你們的仇敵
馬太福音 5:43-47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
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
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
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
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
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
聖經從來沒有命令說要恨你的仇敵。但猶太人的塔木德經,有點類似于律法的注釋,從未說要愛你的仇敵。因為宗教領袖沒有真正地明白律法的靈。當時的猶太人一般都存有偏見。甚至使徒們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克服他們的這種偏見。他們把同一宗族的人或散居各處的猶太人看作是鄰舍。但憎恨撒瑪利亞人,因為這些人是猶太人與外邦人的混血,住在猶太與加利利之間,當然他們也恨外邦人。但作為神的兒子,我們該看看誰是神的仇敵,看看神是如何對待他們的。難道我們不都曾經是神的仇敵嗎?神是如何對待我們的呢?
“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借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羅馬書 5:10】
因此,我們應該愛我們的仇敵,但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喜歡他們。神愛那些甚至最終會被他送到地獄去的人。但那并不是說他喜歡他們。否則他就不要求他們改變了。雖然耶穌花時間與罪人在一起,但他并不是說他們喜歡聽的話給他們聽,玩他們的把戲。他與他們說罪,悔改,與神和好,以及義的行為。耶穌還愛那些殺他的法利賽人。但他愛他們的方式是羞辱他們。所以,基督徒的“愛”的概念與世人對愛的印象是不同的。
但從另一方面講,這并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友好待人。因為耶穌在這裏把愛與請人的安聯系起來。雖然我可以想見我們的仇敵也許未必會對我們如此地友好。
要完全
馬太福音 5:48 所以你們要完全,象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這既是預言性的,又是命令性的。這句話使用的是希臘文的將來時態,這種時態可以用在命令性的語句裏。的確,我們的態度和行為將來有一天會不可避免地成為完美的,就如神是完美的一樣。但我們現在就應該朝那方面努力。
“完全”譯自希臘文“τελειος”一詞,這個詞常被譯作成熟。比如:“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于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弗所書 4:13】“弟兄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哥林多前書 14:20】耶穌是在說:要長大,要像成熟的人一樣,行為要像神成熟的兒女所應當的那樣。
基督徒不要誤以為耶穌在這裏所說的只不過是一個人在神面前的位置。我們從上下文可以看出,他所說的是一個人的實際行為。有的人說“基督徒非完美,只是被饒恕。”這句話其實經不起推敲。基督徒不只是被饒恕。
“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裏了。凡遵守主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裏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裏面。人若說他住在主裏面,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約翰一書 2:4-6】
與這個誡命相一致,耶穌將在接下來的兩章書裏講“毫無偽善的行為”。
私下行善
馬太福音 6:1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在接下來的十八節裏,耶穌將要說行善事的動機這個主題。他所說的不是我們不要去做能夠被別人看見的善事,因為你可以想見,沒有別人參與的事很少。但鑒于耶利米所說的:“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 17:9】,我們應該避免不必要地公開所行的善事。
暗中施舍
馬太福音 6:2-4 所以你施舍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舍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處報答你”)。
決定如何施舍是你個人的事,與其他基督徒無關。“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 9:7】所以如果可能的話,要在暗中施舍。避免在別人面前宣布你施舍的事,如果別人問起,你可以設法不作回答──不妨引用耶穌的這段話。
暗中禱告
馬太福音 6:5-6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耶穌在此使用的是夸張的說法。他不是反對公開禱告本身,而是在說其動機。然而,在公開場合很大聲,而私下卻悄無聲息,這種現像即使在基督徒中也不鮮見。
尋求賞賜并非不合宜。“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希伯來書 11:6】耶穌也經常說到那些跟隨他的人將得到賞賜。但與尋求神的贊譽相比,追求人的贊譽是拜偶像。“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于愛神的榮耀。”【約翰福音 12:43】
禱告要簡潔
馬太福音 6:7-8 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復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在禱告時,大概最好不要把神當作傻子!人們用五花八門的奇怪方式與神交談。比如,有些人認為“求告主名”就是一遍遍地重復呼喊:“哦,主耶穌”。假如有人給你打電話,你接起來,聽到的只是你的名字被一遍又一遍地重復。這有什麼意思呢?神不是機器,好像你可以使用有什麼竅門的技術或說對密碼或按對鍵鈕就能有糖掉出來。如果你對待神就像拜偶像的人對待他們的偶像那樣,那其實是對神的侮辱。
如果你在禱告的時候說一些即非你真心想說,也非你自己明白的話,那有什麼用呢?要從你的心裏與神交談,因為“神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翰福音 4:24】我認為強逼不信主的人禱告,說一些不是他們真心想說的話或唱他們其實不信的基督教歌是不合宜的。這不是真理的靈。人不應該說虛妄的話,而應該誠實,特別是在與神交談的時候。
“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道書 5:2】
我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 6:9-13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
贊美和順服
承認他的位置
  ‘我們在天上的父:
承認他的聖潔──
他對罪的憎惡
  愿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承認他是主(那是一個王國,不是民主)
  愿你的國降臨,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祈求
求他提供我們的所需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對待罪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或作“脫離惡者”),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
  (有古卷無“因為”至“阿們”等字)。’
愿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馬太福音 6:9 我們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盡管上下文說的是在暗中禱告(第六節),但在這個禱告裏一致使用了集體的“我們”一詞。因為即使是私下禱告,基督徒也是在為整體的益處禱告。“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羅馬書 12:5】所以在你為自己禱告的時候,也要同樣地為其他基督徒禱告。
在這裏神被稱作“父”,這在當時是對神的一個新稱呼。因為到那時為止,神主要被稱為主。事實上在當時認為把神稱為你自己的父是對神的褻瀆。“所以猶太人越發想要殺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稱神為他的父,將自己和神當作平等。”【約翰福音 5:18】當然耶穌是神獨一的兒子。而基督徒是神領養的兒子。“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借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以弗所書 1:5】這裏“得兒子的名分”譯自希臘文“νιοθεσια”一詞,這個詞是收養或收養兒女的意思。事實上基督徒不但被收養,還是由神生的。“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約翰一書 5:1】這個借著耶穌基督得到的與神的新關系使我們有權利把神稱作我們的父。同樣,“所以他(耶穌)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希伯來書 2:11】
在這個禱告裏耶穌所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承認和肯定神的聖潔,這大概是神最為突出的特徵。
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以賽亞書 6:3】
四活物各有六個翅膀,遍體內外都滿了眼睛。他們晝夜不住地說:“聖哉!聖哉!聖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示錄 4:8】
“愿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基本上就是說“愿你被認作聖潔”。通常聖經把聖潔和與罪分離聯系起來。比如,在以賽亞看到神的聖潔後,他馬上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以賽亞書 6:5】更廣泛地講,“聖潔”就是“分開和特別”的意思。基督徒要主動地禱告,并在一個敗壞了對神的認識的世界裏,追求對神的聖潔的認識。
愿你的國降臨
馬太福音 6:10 愿你的國降臨,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神的國是一個王國,不是民主。“并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哥林多後書 5:15】如耶穌將在下一章裏要講的那樣:“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馬太福音 7:21】“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約翰福音 6:38】,基督徒也同樣。基督徒活著是為了事奉神。我們做所有的事都應該問這樣的問題:神想讓我們做什麼?神不想讓我們做什麼?比如,“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帖撒羅尼迦前書 4:3】
神的國的降臨有三個階段,我在神的國一文裏有更詳細的討論。
每日的供應
馬太福音 6:11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這不是在為奢侈禱告,而是為生活的必須禱告。注意到其簡潔。因為耶穌在第七和第八節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復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馬太福音 6:7-8】
但何必要禱告呢?因為神要我們通過承認對他的依賴,以及我們所有的都是從他來的而行使我們的信。這種態度也使我們感恩,這種感恩可以防止我們的心靈被敗壞,如經上指著不感恩的人說:“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馬書 1:21】
所以今天就為那些你平時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向神禱告。
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馬太福音 6:12,14-15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這個原則也許最好由耶穌所講的不饒人的仆人寓言描繪出來。注意到耶穌說的不是饒恕那些拒絕悔改的人,或神會饒恕那些拒絕悔改的人,除非他們是出于無知。這個原則應該是:“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 3:13b】所以,正如饒恕我們的罪取決于我們是否愿意悔改,同樣這也是神希望我們如此對待別人。在這個寓言裏,我們注意到兩個仆人都表達了要償還所欠的債的意愿。
所以:“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路加福音 17:3】因為這是神的兒女所應有的行為。(更多請見關于饒恕的查經。)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馬太福音 6:13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無“因為”至“阿們”等字)。’
“試探”指的是各種各樣的考驗。有時,神的確把我們引到試探裏,但神自己不試探我們。
“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馬太福音 4:1】
這些考驗有一些極積的益處。但如果我們不為神救我們脫離凶惡禱告,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得到多于我們的公平份額。就連耶穌也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 26:39】同樣,保羅也請求基督徒為他禱告:“也叫我們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因為人不都是有信心。”【帖撒羅尼迦後書 3:2】
但如果你沒有經受得住試探,不要找借口。“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于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 10:13】
暗中行善:禁食
馬太福音 6:16-18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基督徒對神的事奉應該是謙虛的,不傲慢的,毫無自夸、做作或炫耀。耶穌暗示你為神所做的若看上去比你實際上所做的少是一種美善。因為我們的肉身會讓我們顯出我們為神所做的比我們實際上做得多。所以與肉身爭戰的一部分就是謙卑地與神同行。更一般地說,有些人故意顯示出他們對自己的約束,以在別人面前炫耀。符合聖經的禁食的靈必須是謙卑的。然而那些墨守律法的人往往表現出與之不同的靈。
主在以賽亞書中說到禁食時說:“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松開凶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嗎?”【以賽亞書 58:6-7】看來禁食不只是關于自己而更是關于別人。也就是說,我們不應炫耀我們為他人所做出的犧牲。
你的心和你的財寶
馬太福音 6:19-21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虫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哪裏。
如果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就在哪裏的話,那麼如果你的財寶會被偷掉或鏽壞,你的心也會被偷掉或鏽壞。所以,最好在永恆的事上投資(見在天堂退休金帳戶裏投資)。另外,這節還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關于如何改變我們心中的愿望的線索。如果你的心在你的財寶那裏的話,那麼你若想把你的心從有罪的事上挪開,就不要把你自己投資到那些事上。你若想把你的心挪到神的事上,那麼就把你自己投資到那些事上。這對克服貪婪猶為有效。克服貪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實踐康慨大方。雖然起初你的心也許不在那裏,但最後不可避免地會在那裏。
眼睛
馬太福音 6:22-23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意思是說我們的感知會影響我們的整個行為。如果你不能正確,公正,聖潔地感知,那麼你的生活方式的特點,在思想上和道德上,都將是黑暗。
但要明白,在靈裏是瞎子的人不是無辜的受害者,他們之所以成為那個樣子是因為沒有以適當的方式對待神給他們顯明的。
“他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裏剛硬。”【以弗所書 4:18】
“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羅馬書 1:18-21】
讓這也作為一個對我們這些聲稱是光明之子的警告。因為如果我們不正確地回應神給我們顯明的,就會妨礙我們在靈裏的成熟和有效性。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馬太福音 6:24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一個愛錢的人就不會愛神。“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道書 5:10】所以,“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 6:10】
所謂“發財福音”就有這樣的因素在裏面,因其對健康和發財的熱衷。錢不應該被看作是目標,而是工具──不是主,而是奴仆。從另一方面講,神不應被看作是我們的奴仆,而是我們的主。對于那些不斷地向神要這要那,卻沒有一點愿望去遵行他的命令的人往往不是這樣。
不要憂慮
馬太福音 6:25-30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于飲食嗎?身體不勝于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裏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因此,“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 13:5】“應當一無挂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 4:6-7】
但要明白不憂慮并不等于什麼事都不做。經上沒有說:“什麼也不要做”,而是說:“不要憂慮”。雖然在有些情況下,不采取行動是最好的行動。也就是說,不要讓屬世的事所纏繞。其意思是說:“不要讓屬世的憂慮使你從屬靈的憂慮上分心。”“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提摩太後書 2:4】
“弟兄們,我對你們說,時候減少了。從此以後,那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樂的,要像不快樂﹔置買的,要像無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為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哥林多前書 7:29-31】
神提供所需
馬太福音 6:31-34 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做為一個一般的觀察,詩篇的作者寫到:“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他終日恩待人,借給人。他的後裔也蒙福。”【詩篇 37:25-26】神所保証的不是奢侈,而是生活的必需,使尋求神的人不必為之分心。這個一般的原則就是,如果一個人尋求神,那麼神就會幫助他,使他不為其它的事分心。這也意味著神其實會去掉某些會使人分心的事。但神同時也提供實際的所需。每一天都有其自己的難處。但對尋求神的人來說,這些事是可以對付的。這就是耶穌在這裏講的一個一般原則。
假冒為善的論斷
馬太福音 7:1-5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耶穌是以箴言的方式說這句話的。這不是在禁止,而是在講一個一般性的規律,就如這兩句箴言: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箴言 26:24】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箴言 26:25】
耶穌是說在論斷別人時,要預料到其結果。在他論斷別人,指出他們的罪時,也親身經受了其結果。耶穌對不信的人說:“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証他們所做的事是惡的。”【約翰福音 7:7】所以,如果你想讓這個世界愛你,就不要指出任何有關它的壞事。但不要以為這樣做是在照耶穌所行的去行。
事實上,除了耶穌的例子,保羅也要基督徒審判別人:“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幹?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至于外人,有神審判他們。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哥林多前書 5:12-13】這裏的“審判”一詞與【馬太福音 7:1-2】裏的“論斷”都譯自希臘文的“κρινω”一詞。
如果你論斷別人,他們自然要論斷你。這是人的本性。你可以自己試一下。告訴別人他們做錯了什麼,幾乎不可避免地,他們會告訴你做錯了什麼。這正是耶穌在這裏說的。所以,當你糾正別人的時候,要准備好接受批評。
再者,就是要注意你自己的罪沒有扭曲你對別人的看法。也就是說:“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因為無辜的人往往受到那些自以為道德高尚的人的誣告,而事實上這些自以為道德高尚的人由于自己的罪而瞎了眼。在福音書裏,反對耶穌的法利賽人和宗教領袖一慣是這樣。而且,“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約翰福音 7:24】
珍珠與豬
馬太福音 7:6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猶太人可能會把這理解成不要與外邦人或撒瑪利亞人分享屬靈的事。但耶穌不歧視種族。他說的是那些不屬靈的人。耶穌不正是被猶太人中那些假冒為善的宗教領袖踐踏,撕咬的嗎?但他的確試圖與他們分享屬靈的事,從某種程度上在這裏,更明顯地在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以及約翰福音第八章。一個人可以分辯說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了說自己是誰,而是他羞辱了宗教領袖。
我想再一次指出,這不是一條命令,而是一句箴言。這種話應被理解成,“一般說來,如果這樣的話,就會有如此的結果”,而不應被理解為一條命令。這句話說的是一個規律,作為一個自明之理,最好遵從,不要給那些褻慢的人多于他們所需的屬靈真理。盡管你結果會還是會給他們多于他們想要聽的。如果他們後來開始嘲弄你的話,最好的回答就是根本不理會他們。這裏所暗示的,以及我們從耶穌的事奉所看到的,就是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那些愿意接受的人身上。
這裏是一些珍珠與豬的箴言:
“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罵﹔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箴言 9:7】
“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箴言 9:8】
“你不要說話給愚昧人聽,因他必藐視你智慧的言語。”【箴言 23:9】
祈求,尋找,相信神是好的
馬太福音 7:7-11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這些應按與6:24-34關于尋求神的國和義同樣的上下文理解,而不能按健康發財福音裏把神當作奴仆的錯誤觀念來理解。耶穌不是說神有義務聽從我們,我們可以隨著我們的私欲擺布神。他是說神是我們的父親,他關心我們的真正利益。當然現在有很多父親不明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看作是自己孩子的奴仆,不是想著如何養育他們,而是他們要什麼就給什麼,無論對他們是否有益。但神可不是那樣。
耶穌說的不是一個律法,而是箴言式的自明之理,一個一般性的原則。一般說來,如果你向神祈求一件對你有益的事,神會給你的。雖然神也許會不給你所要的,如果他心裏有更好的要給你。我們所要的,應該是好禮物,而不是壞禮物。但不屬靈的人在祈求時也許會把事情顛倒過來,在鬧到一定程度時神也許會給我們其實是不好的禮物。比如以色列人向神抱怨,懷疑他的好心,在曠野裏鬧著要肉吃。神給他們送來鵪鶉,但同時也送來疾病和靈裏的貧乏,因為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管教和謙卑。那其實是他給他們的好禮物。所以,當向神求真正對你有好處的東西,神一般會給你的。這裏所強調的就是神不是我們的奴仆,但神愛我們。
金律
馬太福音 7:12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這一節結束了他關于以律法的靈去生活的講論。這個原則是對律法和先知的總結。“你們愿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被稱作是“金律”,還在雅各書裏被稱作是“至尊的律法”:“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雅各書 2:8】“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加拉太書 5:14】
“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羅馬書 13:9】
這也許是為什麼基督徒在學習新約上下的功夫多于在學習舊約上下的功夫,因為看到舊約基本上可以被總結成一句話。但是,通過律法和先知,神表達了他的愛人如己的道理。所以,如果你想學習如何愛人如己,那麼學習律法和先知會很有幫助。律法和先知所講的就是愛人如己。
窄門
馬太福音 7:13-14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基督徒的信仰從哲學上說是窄的,因此常有人偏離真道。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 14:6】有些人說這,以及聖經所講的許多東西太頭腦狹窄了。但得救的道路就是如此,“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 4:12】
耶穌說只有很少的人找到得救之路。有一個人問他說:“主啊,得救的人少嗎?”耶穌對眾人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及至家主起來關了門,你們站在外面叩門,說:‘主啊,給我們開門。’他就回答說:‘我不認識你們,不曉得你們是哪裏來的。’那時,你們要說:‘我們在你面前吃過喝過,你也在我們的街上教訓過人。’他要說:‘我告訴你們,我不曉得你們是哪裏來的。你們這一切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路加福音 13:23-27】甚至在聲稱是“基督徒”的人裏也只有很少的人將要得救,更不用說教外那些根本不尋求主或那些屬于其它宗教的。所以,在你還有機會的時候,要努力進入。
披著羊皮的狼
馬太福音 7:15-16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裏來,外面披著羊皮,裏面卻是殘暴的狼。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裏豈能摘無花果呢?
基督徒得到的指示之一就是要儆醒,仔細留意幾件事。這裏說到基督徒應當提防假先知。假先知就是那些教人誤用神的道的人。使徒保羅告誡以弗所教會的長老們說:“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使徒行傳 20:29-31】事實上,在新約的大部分書信裏,保羅、彼得、猶大、約翰、等都在批駁假教訓。所以,若要為鑒別假教訓作好准備,務必要熟悉新約書信。假教訓也可由其效果看出來。
馬太福音 7:17-20 “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使徒行傳 20:29-31】
好樹和壞樹都可以這樣認出來。從所結的果子,還可以認出由神生的人來。參見:
約翰一書
撒種的寓言
不結果的無花果樹的寓言
約翰福音 15:1-6
空話
馬太福音 7:21-23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如果我們只是把耶穌稱為主,但不按他所說的去做,那其實不是把他當作主。這種“信”是不能使人得救的。如果一個人去傳道,行異能,他就得救了嗎?不!
“我從來不認識你們”,這說明那些假冒為善的人從來就不是由神生的,他們不是得了救又失去了救贖,如果是那樣的話,耶穌就不會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這些人從來就沒有得救。“認識”譯自希臘文“γινωσκω”,指的是關系性的認識。有意思的是他沒有說:“你們從來不認識我”,雖然這也是很明顯的。但神曾經認識他們嗎?從建立起個人的關系這種意義上講,就如神與神的兒女們那樣,的確沒有。永生就親身地認識神。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并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 17:3】
付之于應用的信
馬太福音 7:24-27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衝、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衝、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堅固的根基是什麼呢?“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哥林多前書 3:11】
只有付之于應用的信才能使人得救,這種信是建立在耶穌基督上的。那些不把耶穌的話付之于應用的人注定會被毀滅。這是區別由神生的和由魔鬼生的的標志。一個人的信是不是建立在基督(磐石)上開始也許不明顯,但經過試煉就會顯示出來(如撒種的寓言所說的那樣)。
權柄
馬太福音 7:28-29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法利賽人所教的是不動腦筋的教條和規矩,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相互間引用,而不是以權柄說話。但耶穌是作為著者和創造者來教的,他知道律法背後的意義和靈。他可以顯示出其全貌,而其它人則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法利賽人就如試圖倒續制造一個復雜系統但卻一知半解的工程師一樣。而耶穌是從原始設計者的角度說話的。
登山寶訓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https://bit.ly/3xU1SyM
----------------
登山寶訓是基督徒生活的重要指引。本書提供觀察登山寶訓與馬太福音全書的宏觀角度,使學術性的資料成為解經過程的重要部分,也以適切的例證提供思考的刺激,回答讀者在神學或實際應用上的疑問。在簡論登山寶訓的一些詮釋議題後,從每個段落的緊鄰上下文尋找與登山寶訓其它部分有關的例子、探討每個段落與其它講論的關係、觀察每段經文與馬太福音其它敘事的關係,並且帶出應用這段古老講論於今日生活的方式。
校園網路書房>>商品詳細資料>>天國就在我們中間--馬太福音登山寶訓解經研究 - 校園網路書房 https://bit.ly/3qrXPHp
----------------------------------------
耶穌的登山寶訓
耶穌講論福與禍
馬太福音:五 1-12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路加福音:六 17-26
耶穌和他們下了山、站在一塊平地上.同站的有許多門徒、又有許多百姓、從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並推羅西頓的海邊來.都要聽他講道、又指望醫治他們的病.
還有被污鬼纏磨的、也得了醫治。
眾人都想要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醫好了他們。
耶穌舉目看著門徒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 神的國是你們的。
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
人為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為是惡、你們就有福了。
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
但你們富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受過你們的安慰。
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
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這樣。
耶穌講論鹽與光
馬太福音:五 13-16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耶穌講論律法
馬太福音:五 17-20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耶穌講論怒氣
馬太福音:五 21-26
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無緣無故的五字〕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
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裡了。
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
耶穌講論情慾
馬太福音:五 27-32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他犯姦淫了。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
又有話說、人若休妻、就當給他休書。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叫他作淫婦了.人若娶這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姦淫了。
耶穌講論起誓
馬太福音:五 33-37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著天起誓、因為天是 神的座位.
不可指著地起誓、因為地是他的腳凳.也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又不可指著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是從惡裡出來的〕
耶穌講論報復與愛仇敵
馬太福音:五 38-48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
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麼。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路加福音:六 27-36
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
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有人打你這邊的臉、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有人奪你的外衣、連裡衣也由他拿去。
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奪你的東西去、不用再要回來。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
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
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甚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
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
耶穌講論施捨、禱告與禁食
馬太福音:六 1-18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處報答你〕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
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無因為至阿們等字〕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
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
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耶穌講論錢財與憂慮
馬太福音:六 19-34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喫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
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 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
所以不要憂慮、說、喫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彀了。
耶穌講論批評別人
馬太福音:七 1-6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纔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
路加福音:六 37-42
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饒恕原文作釋放〕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麼。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纔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耶穌講論尋求的人
馬太福音:七 7-12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
求魚、反給他蛇呢。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耶穌講論兩條門路
馬太福音:七 13-14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耶穌講論兩種果子
馬太福音:七 15-20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
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
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
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
路加福音:六 43-45
因為沒有好樹結壞果子.也沒有壞樹結好果子。
凡樹木看果子、就可以認出他來。人不是從荊棘上摘無花果、也不是從蒺蔾裡摘葡萄。
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耶穌講論兩等根基
馬太福音:七 21-29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
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路加福音:六 46-49
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阿、主阿、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凡到我這裡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
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有古卷作因為蓋造得好〕
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水一沖、隨即倒塌了、並且那房子壞的很大。
耶穌的登山寶訓 https://bit.ly/2UtQMl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