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軟橋瓦屋下聚落
(8) 新竹竹東懷舊篇 | 竹東軟橋瓦屋下聚落 | Facebook https://bit.ly/409GPXu
-瓦屋下位於現今竹東鎮軟橋里的四鄰,由於該地居民早年幾乎都由彭姓家族所組成,所以亦稱「彭屋」。根據黃榮洛的研究,軟橋有個「彭屋」的小地名,地方耆老說,在清朝時代是外銷茶、樟腦、糖的集散地,橡棋林、北埔等地的物產由挑夫挑來,再由彭屋僱挑夫,經橫山、關西、龍潭到大溪由船運去萬華。
另據竹東鎮志的記載,日治時期竹東的製茶葉集中在軟橋及上坪地區,因為這兩區域接近橫山大山背的產茶區,再加上軟橋水力發電廠的建立,可提供粗製茶廠充足的電力。在當時軟橋有2間茶工廠,一間是北埔姜阿新所開設的,位於南清公路旁的永光茶工廠,另一間就是在瓦屋下的古承鼎先生所經營的茶工廠。
可見當時軟橋地區的發展,主要是集中在瓦屋下的彭姓聚落,老相片中的右邊區域就是茶工廠,左邊區域則是彭姓家族的夥房屋。隨著時代的變遷,茶工廠早已廢棄,夥房屋也大都改以鋼筋水泥的樓房來取代了。(8) 新竹竹東懷舊篇 | 竹東軟橋瓦屋下聚落 | Facebook https://bit.ly/409GPXu
護國神山矽谷源
1917年啟工,由新竹市第一進士第鄭用錫家族投資新竹電燈會社軟橋電廠取水口照片。
足可被稱為今日的
------------------------
發電廠名稱:軟橋水力發電所
所在地:
新竹縣竹東鎮軟橋里
竣工時間:1919
停運時間:
至今仍在運轉中:是
裝置發電量:
1.200KW
2.1938(昭和13年)常時發電量:200KW
簡要介紹:
現為桂山發電廠軟橋機組。
建物外觀與現況:
參考文獻:
1.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軟橋水力發電廠
https://goo.gl/Nnebfs
2.新竹市文化局
https://culture.hccg.gov.tw/ch/index.jsp
軟橋水力發電所 | 臺灣電廠百年文史地圖 https://bit.ly/34elG3b
新竹竹東懷舊篇 | Facebook https://bit.ly/2SeFKiP
桂山發電廠軟橋機組,為一座位於臺灣新竹縣竹東鎮軟橋里的小型水力發電廠,,目前隸屬於台灣電力公司桂山發電廠[1]所管轄,舊稱軟橋發電廠,納入桂山發電廠旗下後,發電廠全名改名為台灣電力公司桂山發電廠軟橋機組。
桂山發電廠軟橋機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5Yydn
沿革
日治時期
軟橋發電廠最早於臺灣日治時期,由新竹市北門鄭家在1912年所設立的新竹電燈株式會社[2][3]在1919年5月竹東庄員崠子興建「軟橋發電所」,當時廠內共設置100KW之法蘭西式橫軸水輪發電機兩部。
1932年(昭和7年)10月1日,新竹電燈株式會社與「嘉義電燈株式會社」合併為「台灣電燈株式會社新竹出張所」[2],並繼續營運軟橋發電所。
省政府時期
二戰戰後1945年,臺灣省政府成立臺灣電力公司並接收日治時期的軟橋發電所繼續運轉發電。後因水災報廢。
1988年,鑑於竹東圳改善完畢,臺電公司隨即展開軟橋水力發電廠的復建計劃。復建工程於1991年7月開工,1993年11月完成復建工程並更新廠內設備以及設置遠端遙控裝置,更新後,軟橋發電廠改由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桂山發電廠進行遠端遙控機組與水閘門開關。[4]。
現今
2001年,因應政府組織改革,軟橋發電廠改稱為軟橋機組,並繼續由桂山發電廠遠端管理,其全名改為桂山發電廠軟橋機組。
設施
軟橋發電廠用水係來自竹東圳,水源取自頭前溪上游上坪溪之上坪攔河堰。渠道最大送水量為4.2CMS(秒立方公尺),水輪機的發電最大水量為4.2CMS。廠內之水輪機為德國OSSBERGER製貫流式水輪機(CROSS FLOW)一部,轉速120RPM、有效落差7.7公尺,出力230KW,而發電機則是大同公司製CAGE型感應式,轉速1200RPM、電壓480V,出力0.22MW一部,年發電量僅約170萬度[1]。發電尾水經竹東圳供新竹地區自來水及農田灌溉之用[1]。
桂山發電廠軟橋機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5Yydn
新竹竹東懷舊篇 : 留存記憶中的軟橋發電所 | Facebook
新竹竹東懷舊篇 : 留存記憶中的軟橋發電所 | Facebook
核三廠-敦親睦鄰費
核三廠(第三核能發電廠)位於台灣屏東縣恆春鎮,敦親睦鄰費是指核電廠為回饋地方、促進與周邊社區的良好關係而提供的資金。以下是有關核三廠敦親睦鄰費的資訊:
1. 敦親睦鄰費有多少?
根據公開資料,核三廠的敦親睦鄰費(地方回饋金)金額會因年度而異,且通常由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與地方政府協商決定。例如:
2017年,核三廠的回饋金為新台幣2.1億元。
具體金額可能隨著核三廠除役進程(第一機組已於2024年7月27日除役,第二機組預計2025年5月17日除役)而有所調整,近年可能有所變動,但確切數字需參考最新公告或台電官方資料。
由於核三廠即將全面除役,近期有爭議涉及是否繼續提供敦親睦鄰費。例如,2025年8月經濟部長郭智輝曾表示考慮「拿掉敦親睦鄰費」,引發屏東縣長周春米反對,強調應將心比心,顯示這筆費用的存續與金額仍具討論空間。
2. 敦親睦鄰費怎麼發?
敦親睦鄰費由台電依據《核能發電廠回饋金管理辦法》分配,主要提供給核三廠周邊的行政區(以屏東縣恆春鎮為主,涵蓋南灣里等鄰近地區)。發放方式通常包括:
直接補助:撥款給地方政府(如屏東縣政府、恆春鎮公所)用於地方建設或公共服務。
專案補助:針對特定睦鄰活動或計畫,如文化活動、基礎設施改善等。
公開透明原則:回饋金的分配需經地方回饋委員會審議,確保用途符合地方需求。
3. 敦親睦鄰費怎麼用?
核三廠的敦親睦鄰費主要用於以下方面,以促進地方發展及居民福祉:
地方活動贊助:如恆春搶孤節、半島繪畫競賽、墾丁淨灘活動等,增進社區凝聚力。
教育與社會福利:提供獎助學金、贊助家扶關懷活動,支持弱勢團體。
地方建設:改善基礎設施,如道路維護(例如2025年下半年度道路維護工作預算約新台幣490.1萬元)。
體育與文化:認養地方球隊、接待參訪學校,推廣地方文化與教育。
環境保護:支持與核電廠相關的環境監測或綠能轉型計畫,如核三廠除役後轉型光電電站的相關建設。
補充說明
爭議與未來:隨著核三廠逐步除役,地方居民對敦親睦鄰費的存續與用途有不同意見。部分居民因長期依賴回饋金,對於除役後可能減少的資金表達不捨;另有反對聲音認為應重新評估其必要性。
查詢最新資訊:由於敦親睦鄰費的金額與用途可能隨政策調整,建議參考台電官方網站(https://www.taipower.com.tw)或屏東縣政府公告以獲取最新數據。
若需更詳細的金額或具體發放案例,可進一步查詢台電或地方政府公開的財務報告。
---------------------------------
「核三廠的敦親睦鄰費」目前相關資訊較多來自媒體報導,但仍可整理如下:
1. 敦親睦鄰費用是多少?
一則報導提到,居民「一個人頭150元」,但對個人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對在地社團、協會及鄉鎮公所的活動補助資金(Yahoo 奇摩新聞)。
另一則資料指出,2017 年該項地方回饋金共計約 新台幣 2.1 億元(維基百科)。
從這些資訊看來,「敦親睦鄰費」可以理解為包含個別補貼與整體活動補助,具體金額隨年度變動。
2. 敦親睦鄰費怎麼發放?怎麼使用?
根據 Wikipedia 所述:
核三廠的敦親睦鄰活動包括多種形式,例如:
地方回饋
恆春搶孤節活動贊助
半島繪畫競賽
墾丁淨灘活動
獎助學金
家扶關懷
接待參訪學校
認養地方球隊等等(維基百科)。
可見,這不是直接支付給個人的固定津貼,而是透過補助在地活動、教育、社區建設等方式支持地方。
3. 問題背景與爭議
近期(2025 年 8 月)因即將進行「核三重啟公投」,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被問及恆春半島 4 鄉鎮高達 75% 的居民支持核三延役,他回應:「把敦親睦鄰費拿掉,看他們要不要支持?」此話引發地方強烈反彈,認為傲慢、缺乏同理心(鏡週刊 Mirror Media, 中央社 CNA, 聯合報, Newtalk新聞)。
郭智輝隨後解釋,原意是從社會科學研究角度,探討在沒有補助的情況下,是否仍能得到原本 70% 的支持率。他認為這是一種「探討變數關係」的研究討論方向,不應被當作失言(中央社 CNA, Yahoo 奇摩新聞)。
地方代表如屏東縣長周春米則批評其言論傷害鄉親情感,呼籲將心比心、謙卑以對(中央社 CNA, 聯合報, 鏡週刊 Mirror Media)。
總結回答
項目
內容
金額
約每人 150 元(個人補貼),整體回饋金高達數千萬元(例如 2017 年約 2.1 億元)
發放方式與用途
補助社區活動、學校參訪、公益贊助、獎助學金、接待等類別,而非直接用現金發給居民
背景爭議
經濟部長曾以「取消補助試探支持度」言論引發爭議,被質疑對地方缺乏尊重與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