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尸神-每於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的過惡/人體有上中下三個丹田,各有一神駐,三屍姓"彭",上屍名"踞",中屍名"面上説",下屍名"哎哟" 上屍名「踞」,上屍神在人頭裡面,他能夠叫人胡思亂想,能夠叫人眼昏,頭髮脫落,與人不但共通,不但聽到有人說話,而且周圍沒人,使人發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 動作,也就是精神病;中屍名"廟說,中屍神住在人的腸胃裡面,他叫你好吃,叫你健忘,叫你做壞事,可以和人共同說話,使人感覺有人與他說話,導致人的精神病;下屍名"放棄"。 下屍神住在人腳裡面,也是叫你好色、好貪、好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穀者智惠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道教的素食起源,早期道教是厭惡血食的。道經云:“真人體質清虛,不染穢惡,妖魅陰濁所聚,惟喜血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6-1_17.pdf (ncku.edu.tw)

2021-05-09_2210042021-05-09_221015

26-1_17.pdf (ncku.edu.tw)


《太上三尸中经》三尸九虫 辟谷文献 - 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 https://bit.ly/3euMphC
《太上三屍中經》
三屍九蟲
      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飽味於五穀精氣,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屍九蟲,為人大害。
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欲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 死後魂升於天,魄入於於,唯三屍遊走,名之曰鬼。 四時八節企其祭祀,祭祀既不精,即為禍患,萬病競作,伐人性命。
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發落、口臭、面皺齒落。
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伐人五藏。 少氣多忘,令人好作惡事,噉食物命,或作夢寐倒亂。
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令人下關搔擾,五情勇動,淫邪不能自禁。 此屍形狀似小兒,或似馬形,皆有毛長二寸,在人身中。 人既死矣,遂出作鬼,如人生時形象,衣服長短無異。 此三屍九蟲,種類群多。 蛔蟲長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蟲貫心人死。 白蟲長一寸相生甚多,長者五寸,躁人五藏,多即殺人,兼令人貪食煩滿。 肺蟲令人多咳嗽。 胃蟲令人吐嘔不喜。 肺蟲令人多涕唾。 赤蟲令人腸鳴虛脹。 昏蟲令人動止勞劇,則生惡瘡顛癡,癱癤疽不停,癣疥痫癞,種種動作。 人身中不必盡有,亦有少者,其中有十等就中,婦人最多也。 其蟲兇惡,好污人新衣,極患學道,欲調去之即可矣。 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曉體疲,少伏床數覺,莫令睡熟,此屍即不得上告天帝。
《太上律科》雲:庚申日,北帝開諸罪門,通諸鬼神訴訟,群魔並集,以司天下,兆人及諸異類善惡之業,隨其功過多少,賞勞谪過,毫分不遺。
經曰:三守庚申,即三屍振恐;七守庚申,三屍長絕。 乃精神安定,體室長存,五神恬靜,不復搔擾,不迷不惑,不亂不淫,瞋怒平息,真靈衛佐,與天地相畢。 每夜臨臥之時,叩齒三七,以左手撫心上,呼三屍名,使不敢為害耳。
《雲岌七簽》卷八十一庚申部
●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上清元始譜錄太真玉訣凡二門又名解形遁變流景玉光三惡門△三屍三惡門第一門名色欲門,一名上屍道,一名天徒界。 第二門名愛欲門,一名中屍道,一名人徒界。 第三門名貪欲門,一名下屍道,一名地徒界。 此三惡之門,一名三屍之道,一名三徒之界。 常居人身中,塞人三關之口,斷人三命之根,遏人學仙之路,抑人飛騰之魂。 為學之本,而不落屍於三道之上,去欲於三界之門,真何由降? 道何由成? 夫學上法,宜遣諸欲,滅落屍根,道自然成。 克得飛騰,上升三清。 齋△三屍五道門第一門名色累苦心門,一曰太山地獄苦道。 第二門名愛累苦神門,一曰風刀苦道。 第三門名貪累苦形門;一曰豪門山負石苦道。 第四門名華競苦精門,一曰作江河苦道。 第五門名身累苦魂門,一名吞火食炭镬湯苦道。 此五苦五道之門,常居於人身,系人命根,遏人招真之路,斷人修仙之門。 為學之本,而不解形於五道之上,滅跡於五苦之下,眾累不斷,沉淪罪門,何由得脫? 騰身遁變,流景玉光也! 夫欲上學,當先斷諸累,絕滅苦道,真自然降,神仙自然成。 克得變形,遊宴諸天。 落上屍之道,當青書《上玄滅欲斬屍變景流光玉符》著頭上,當於色欲之門,北向銜刀,請一杯清水,面臨水上,師於弟子后,叩齒九通,咒曰:上屍青欲,自號彭倨,變化九種,鳥頭蛇軀。 混沌無心,或沉或浮。 貪欲滋美,華色自居。 走作魂魄,司人過咎。 斷人命根,氣散神遊。 放浪三宮,小蟲無劬。 真人甲乙,佩箓帶符。 色欲已斷,死路已除。 元始有命,請斬屍頭。 三台監形速出無留。 滅根絕種,勿使遺餘。 甲乙練真,三宮清虛。 五帝監映,太一定書。 北元沐浴,冠帶行疇。 飛度天界,流景玉輿。 遁變上清,乘空遨遊。 畢,取所銜刀,師以繞弟子頭結九過,下所捲玉符,埋於色欲門下,以杯水灌上。 行此之道,上屍即滅,色欲自除,身過天徒之界,形魂無復苦惱之患。 太真上道,慎勿輕傳。 以次進中門,而落中屍。 落中屍當黃書《中元滅欲斬屍變景流光玉符》著心前,於愛欲中門,向王捉刀向腹,請一杯清水著前,師於後,叩齒十二通,咒曰:中屍彭質,號曰中黃。 愛欲自居,依腹逃藏。 沉浮變化,形無常方。 執人魂魄,走作三宮。 赤子馳競,使人發狂。 欲性喪神,罪由小蟲。 真人甲乙,上帝已徵。 身佩玉符,丹文金章。 列名元圖,三欲已忘。 元始符命,斬滅屍形。 斷根絕種,勿得飛揚。 甲乙受練,五符休糧。 真仙安鎮,藏內生光。 五帝監映,太一列行。 中元沐浴,冠帶衣裳。 解形遁變,流景玉光。 飛升上清,食息太空。 長保自然,天地無窮。 畢,以次進下門而落下屍。 落下屍當白書《下元滅欲斬屍變景流光玉符》著兩腳上,於下貪欲門,向南橫刀於兩足上,請一杯清水著足下,師於後,叩齒三通而咒曰:下屍彭矯,貪欲自榮。 白色混沌,體無常形。 依人兩足,絺動人情。 言白得失,走作魂靈。 三宮擾亂,赤子不寧。 貪欲小蟲,賈備幽冥。 真人甲乙,三鍊已清。 欲門斷塞,不受邪精。 元始急令,三台臨庭。 速出無隱,及汝弟兄。 九種子孫,一時斬形。 五帝度真,太一記名。 下元沐浴,冠帶羽青。 玄度三界,上飲元精。 解形遁變,流景上清。 飛玄步虛,三界齊明。 畢。 三界既度,便度五苦之道。 《解形遁變飛度五道之法》,當作新衣一通,巾履並新,於第一色累苦心門上,黑書《解形遁變滅度地獄流景玉符》置兩足下,北向平立,師叩齒五通,咒曰:解形遁變,落屍五難。 三欲已清,神津內灌。 脫故煉新,體香氣蘭。 玉符滅跡,地無拘攣。 飛度天界,超凌雲端。 魔王保真,氣合自然。 七祖同升,飛步天門。 五帝監映,萬神鹹關。 畢,脫中解結,埋符於兩足下,脫履而去。 次進愛欲苦神門,於愛欲苦神門上,白書《解形遁變滅度風刀流景玉符》置兩足下,西向平立,師叩齒九通,咒曰:雲行飛步,遁變玉光。 解形脫跡,散發翱翔。 人界無拘,乘虛空行。 天魔已保,五道開通。 越度風刀,形升上宮。 畢,埋符兩足下,去之勿顧。 ◎論庚申存童子去玄靈訣凡五法《穎陽經》曰:童子者,心神也,眾神之主。 玄靈惑人耳目鼻口身意。 玄靈者,三屍六甲神,同游內外。 其神鹹有色象,觸物皆欲,令人重車馬玄黃,聲利飲食,多有求欲,不知止足,行妨身辱也。 先鍛煉其心,使欲者不欲,令不欲者欲。 觀欲如道,志道如欲。 大底苦於色味。 其色味者,情慾之府,喪亂之原。 不得求言,亦勿求有。 至道人雲:欲者不欲,不欲者欲或雲,至人惜言,以制慾物。 心因有而生欲,有者欲之主,言者,道之匿名,道契則言忘,欲無則事息。 此語無不如在,至人乃消息之。 消一百刻,息一百刻。 息減消加,稽古之道也刻遍也,每遍為一慾。 肇啟一門,就萬欲中窺離去聲一門。 知至至之,知終終之。 動用消息,必嗅其跡注雲:嗅為委氣,練心根無為。 有慾情廣施,至敬無私念。 故文曰:敬勝欲者昌,欲勝敬者亡。 審自詶難,專氣致柔。 每尋一刻,皆以謙道而尋之。 覺昏沉睡生,尋理不出,乃凝然內省。 大丈夫懇責其心,節慕聖賢,興谕洗零曆逕切,故經雲:少則得,多則惑注雲:少謂退,方寸之源,本來無事,則可應萬物而不亂也。 天道惡盈,神道托靈。 知心惟微,達理至靜。 積習有常,自成廣大,貞一會道之謂也。 常思往者、來者、今者之事注曰:往謂已過之事,來謂未然之事,今謂即日消息之事,了然自知。 動無二過。 常於欲者,擘不欲之,欲於心尤苦。 當如割截肌膚、叩物懸解,乃可超生死之門,浴澄淨之境。 研之不止,聲參太極,大無不包,細無不入,以息情慾,節滋味,清五臟,通神明,至真久壽之要道。 △制六欲神法舌者,榮辱之機,禍害之鈴亂之所生者,必言語以為階,故君子慎言語,節飲食也。 六神各主其欲,斷欲斷識,於理鹹宜用平,若並平之,則弱塵生矣。 是以對境,先從欲制六神謂六慾門,耳、目、鼻、口、身、意,洩亂神機之路也。 意從內發,寄在於物,物從外入,經自何門? 應接之時,心盡知見,常起悲敬,性本不生,此應物之義。 文子曰: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當豫斷之,肇啟一門,消之於未形,息之於未亂,令心壯於欲。 用壯處謙,壯乃全也。 《黃庭》曰:「負甲持符、開七門備,」豫之謂也。 夫性者本乎心,情者本乎性,情動則性亂,性亂則心荒,心荒則移神伐性,亡無日矣。 故對物識交之際,於中不有情慾欲至識動,物之常情。 若對心真無形,欲何用? 能止而順,動不窮也。 啟妙一門,復其生源。 本無流動,神用澹泊。 喘息安徐,令魂魄和通,意慮精密養之以忘,欲之以生。 若物應心搖,動亂而惑我,我乃息機深敬,介如石焉,不可轉也。 久當委順遺忘,言忘理析。 言忘理析,故積其弱以為強,舍其美而自康矣。 如覺物去情餘,進退未決謂不欲之欲也。 宜息心謙下,潔誠責己,超然離欲,氣靜安神。 候心見欲如朽木虛空,是欲者不欲也道之相應,必有所因。 信乃心師,安為動主,動識生於無地,無地自是宜安。 正尋理之時,萬緒躁心,乘念飛越,昏機內應,真興不彰。 為爾心神,傳習成妄,濁氣薰灼,世業堅深。 正用訣邪,邪神戀欲謂玄靈也。 交戰於內,而致斯也。 若不誓心惕慮,反偽還真,乃隨欲居心,是滋洩慢以一柔之性馭六剛之情。 情與物親,性與道合。 堅正自理,去邪勿疑之也。 又言:念玄靈,欲我懈怠。 當建志弘願,苦節安貞。 如謀必成,如戰必克。 仁而能武,正以殺情。 大丈夫天地同心,清寧無事。 常自激勵,若對嚴君。 肅然一門,謙以養德。 煩結都盡,欲境不生,是不欲者欲也欲不生,則神不死也。 斯乃靜勝,欲消諸難,將解恒退,藏於密焉夫能解難,釋險以處安也。 險必處安,宜其對境悟心,為難於易,視無前欲,往有功也。 "功成身退天之道。" 得魚忘共享之道也。 《黃庭》曰:「經歷六腑藏卯酉,轉陽之陰藏於九,常能行之不知老。 "其此之謂乎! 凡心者,公平之司,非親於欲,而疏於道。 玄靈,習之然矣。 欲心躁滑,道性深微。 不自執為,任其浮動,情之所變,物莫能全,人有心識,不覺變動,得非潛慎玄靈之運哉! 宜加懇倒也。 至人哀其迷方,示其生理,見於不見,知於不知,感通神明,是謂道用。 言之者甚眾,行之者罕及,實志之不至耳! 且亡喪猶影響,履真豈獨遠哉! 其三屍者,托陰氣以為靈,感私欲而致用,邪蘊臟腑,變生亂習,世相組織,流落貪昏,非天機清明至嘆沉濁者,不能易其心矣! 觀我生無,無能彰有。 色為空影,欲是影賓。 欲生則三屍生,欲滅則三屍滅。 古人云:欲者不欲,不欲者欲。 反覆自明之謂也。 去屍成道之速者,先外制聲色名利,內平喜怒愛惡,退心自察,徹底真無真為實,無餘欲。 動靜能知,身世不礙。 宛其見情類,殉物而死。 聖人興悲,於物兼濟。 為心者,以此苦心零於情,卓然虛靜,屍乃無處潛留,則遁跡而逝。 常思正道,朗然不寐,屍亦無再宅於心仍心。 私言曰:所欲者玄靈之欲,不欲者玄靈不欲也。 嚴心王而使之零以身喻國,心則王也,王侯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三屍其如子何?。 故君子存而不忘亡,理而不忘亂。 身安而國家可保也,神定而性命可全也。 若荒怠不敬,冒於寢寐,貪於飲食,屍乃千變萬化,隨欲而歸,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道書》曰:勿與爭曲直,當減人壽算也,爭尚如此,其況大者! 淪於世務,非達者之莫棄。 玄靈飛去,心神凝定,則五方秀氣入於靈台,滋於童子。 經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惟恍惟惚,而童子生焉。 《黃庭經》曰:「窺離去聲。 天地有童子。 "窺猶欺也,因欺其心,敬於天地之間,不欲一物,則神氣不喪也。 夫天地者,陰陽列位也。 童子者,人神至精也。 非精無以崇其聖,非蕩無以長其愚。 是故聖人修之以真,行之以勤。 若能克己勵志,不出三年,道成矣! 乃心中有白氣,拂拂然生光明,久習彌廣。 △六甲存童子去玄靈法又有甲子日辰,其人年月命算日減,被玄靈伐命。 至夜半,起坐端策,私誦玄靈名彭倨、彭質彭矯七遍,無令耳聞也。 依守清凈法,動用消息之宜,繼書不睡,六甲庚申日守之亦耳。 《黃庭》曰:晝夜不寐乃成真。 此之謂也。 《穎陽書》下篇略例:容成公曰:凡算,先扣上古變日,六甲積日辰,變見天地甲子諸神,泬心清靜而應之,以十二律扣之。 聲同於律者,先存童子,童子可以聽之。 若存童子,先去三屍,可以合道。 △治脾腎舌術甲子旬玄靈多游黃庭幽關靈根之內,令人好色、極欲、意亂、精施、貪滋味、妄言笑。 右旬內日辰及年月日,命算日結,舌正言,閉目思神,依經肇啟一門,欲者不欲,不欲者欲他旬仿此。 即於靈根,卻味保氣,靜意全真脾藏主意。 意者,氣之帥也,意寧即脾泰。 其旬正五方秀氣,應律於心,而玄靈自化矣。 其道閉精尤急,宜啄齒咽液,令靈根堅固靈根,舌本也。 其下有華池,通腎,池不欲枯竭,津液同源,腎舌相固耳。 若人依法守之,心乃清零去呼。 其神日生。 故經雲:「藏養靈根不復枯,閉塞命門如玉都。 "藏謂無言,養謂咽液。 腎宮主壽,故曰命門。 玉者,津液之狀,都猶聚也。 容成公曰:凡人兩腎,有日月命門,左男戴日,右女戴月,虛無相生,寒暑相成,男女相形。 中有二神,皆衣青,子能見之可長生。 晝敬玄光,夜履真跡,久視道也。 △治鼻口喉嚨術甲戌旬玄靈多遊神廬天闕氣管之內,令愛香憎臭,入鼻觸心也。 右旬,依肇啟一門於神廬,用平香臭,治中毛,專氣寡言,養精飲液,消氣管,口吐濁,鼻引清,綿綿若存。 如此,玄靈不複入人腦,則上元清靜矣。 故經曰:神廬之中當修治,玄膺氣管受精符,急固子精以自持。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 天假其生,地成其形。 天地造化,有為物性。 清者能久,濁者多咎。 則知本乎天真,可謂至人。 親於地利,加州足為貴? 形有三關之號,鼻與天通,用之不窮,餘可知也。 △治肺心耳術甲申旬玄靈多遊玉堂靈台神牖之內,令人貪欲亂神,憂驚傷魄,叛道離德,輕燥煩勞也。 右旬,依肇啟一門於靈台,不妄是非,不妄察聽,除色去味,吐納寬舒,斯乃乾坤合氣之所,謂玉堂靈台也。 必在內視無形,反聽無聲,則其神各守司舍。 故經曰:六腑五臟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 閉守三關,勿令邪氣得入,玄靈無所施其巧上關,口也;中關,手也;下關,足也。 關者,閉固之異名,邪謂心搖,物感也。 洗五臟,有節度。 修六腑,令潔清能調三關,則為洗五臟、修六腑矣。 五臟者,心、肝、脾、肺、腎也;六腑者,大、小腸、胃、膽、膀胱、三焦也。 臟為陰,府為陽,迭相生也。 不求道而道自至,不求有而有自來。 不出三年,坐見萬里之外,豫觀成敗,辯天下筆數,如響之應聲也。 △治兩眉間腦舌中神術甲午旬玄靈多遊明堂、泥丸、靈根、赤宅之內,令人妄視昏寐,重味輕言也。 右旬,依肇啟一門於三丹田,收視養心,精誠自保,屏其寢夢,節其言語飲食。 靜於關,潤於舌。 二府相得,命門自開潤,謂飲其華池,二府,腎、舌也。 精液相得,元氣開通,陽凈陰凝,幽關洞見矣。 明堂者,正室也。 真一常游其間。 一氣含三,週流變化,未始有極天地之氣,稟於真一。 真一之氣,從道而生也。 故經曰:「明堂四達法海員,真人子丹當我前。 "固守一門於三靈,不求道令道自見三靈者,三丹田也。 眉間入三寸為上丹田,心為絳宮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 守為精神不散,合三以為一也。 所思則存,不思則亡。 攻之不止,通天合道,天人玉女六甲諸神,自於左右,而與人言,玄靈滅矣。 △治肝目身中陽氣術甲辰旬玄靈多遊蘭台,寸田陽氣之內,令人喜怒忘魂,沉迷思寢,恐懼懈怠,鄙矜誇也。 右旬,依肇啟一門於身中,莫敢懈怠,端心默念,含垢黜聰。 令魂魄太平,志氣不懾。 息喜怒哀樂怒哀戚,節五味色音前此者,皆亂正氣也。 修煉心關,童子清淨,則玄靈不能為祟也。 左目為日,王父治其中;右目為月,王母治其中。 人能守之,與天地相保,日月齊明,外本三陽,自去,內陽三神自生外本者,玄靈也;內陽者,三關神也。 故經曰:魂欲還天,魄欲入淵,還魂返魄道自然。 此之謂也真性自然,非所造作,退藏於密,不系有無,則還魂返魄之道也。 △治兩手足術甲寅旬玄靈多游四關之內,令人手欲妄持,足欲妄行也。 右旬,依肇啟一門於四關,握固,思手不妄持,足不妄行,嚴策其心,動用清靜,玄靈不復得安,便飛去。 故經雲:口為天關精神機,足為地關生命扉,手為人關把盛衰。 關門杜歌詞闔兩扉,丹田之中精氣微兩扉謂雙腎門,連於下關也。 在比賽中動則扉開,精流則命竭。 善閉藏者,真氣會於丹田,化為赤子矣。 ◎三屍中經一名去屍駐色得不死之道《太上三屍中經》曰: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飽味於五穀精氣,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屍九蟲為人大害。 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 欲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 死後魂升於天,魄入於地,唯三屍遊走,名之曰鬼。 四時八節企其祭祀,祭祀既不精,即為禍患,萬病競作,伐人性命。 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發落、口臭、面皺齒落。 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伐人五臟。 少氣多忘,令人好作惡事,啖食物命,或作夢寐倒亂。 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令人下關搔擾,五情勇動,淫邪不能自禁。 此屍形狀似小兒,或似馬形,皆有毛長二寸,在人身中。 人既死矣,遂出作鬼,如人生時形象,衣服長短無異。 此三屍九蟲,種類群多。 蛔蟲長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蟲貫心人死。 白蟲長一寸相生甚多,長者五寸,躁人五臟,多即殺人,兼令人貪食煩滿。 肺蟲令人多咳嗽。 胃蟲令人吐嘔不喜。 肺蟲令人多涕唾。 赤蟲令人腸鳴虛脹。 昏蟲令人動止勞劇,則生惡瘡顛癡,癱癤疽瘺,癣疥痫癞,種種動作。 人身中不必盡有,亦有少者,其中有十等就中,婦人最多也。 其蟲兇惡,好污人新衣,極患學道,欲調去之即可矣。 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曉,體疲少伏床數覺,莫令睡熟,此屍即不得上告天帝。 又《太上律科》雲:庚申日,北帝開諸罪門,通諸鬼神訴訟,群魔並集,以司天下,兆人及諸異類善惡之業,隨其功過多少,賞勞谪過,毫分不遺。 經曰:三守庚申,即三屍振恐;七守庚申,三屍長絕。 乃精神安定,體室長存,五神恬靜,不復搔擾,不迷不惑,不亂不淫,瞋怒平息,真靈衛佐,與天地相畢。 每夜臨臥之時,叩齒三七,以左手撫心上,呼三屍名,使不敢為害耳。 ◎去三屍符法符並硃書太上曰:三屍九蟲能為萬病,病人夜夢戰鬥,皆此蟲也。 可以用桃板為符,書三道埋於門紘下,即止矣。 每以庚申日書帶之,庚子日吞之,三屍自去矣常以六庚日書姓名,安《元命錄》中,三屍不敢為患也。
此符消九蟲,當以六庚日,常以白薄紙竹紙書,服之。 每庚皆如之,唯庚申書之,不限多少。 從庚申日早朝服一枚,次庚午日吞一枚,值六庚勿失,蟲皆不貫五臟,人身無病也。 敕符咒曰:日出東方,赫赫堂堂。 某服神符,符衛四方。 神符入腹,換胃蕩腸。 百病除愈,骨體康強。 千鬼萬邪,無有敢當。 知符為神,知道為真。 吾服此符,九蟲離身。 攝錄萬毒,上升真人。 急急如律令!
三屍九蟲
  "三屍九蟲"是道教對人體內部寄生蟲的稱謂·唐代《太上除三屍九蟲保生經》中繪製有三屍九蟲的形狀,其中有的與我們現代觀察到的蛔蟲,繞蟲基本一致·成形古代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學說
漢末道教創興起後,也將 闢谷之術也納入其修仙方術之列,並從宗教神秘主義的神學角度加以重新神學化闡釋[1] [2] 滲透到醫學領域,對藏象學說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古代陰陽學人認為陽氣產生於盤古開天闢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陽氣就是陽清之氣,雖有盤古真人將其劃分但仍不能完全隔離,陰陽二氣混雜從而化育了萬物。 萬物中陰陽比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和蟲。 至陽者化為神,陽氣高於人者化為山神或靈獸。 至陰者化為虛空,陰氣稍重者化身為草木。 陰陽不平衡人的運勢走下坡,容易遇到小人。 五行偏奇,或五臟有缺陷身體也會出現疾病。 古代民俗中女為陰用昱珀、男為陽用鹀趾配九葉鈴蓮封印厄運使得陰陽歸位。 陰陽歸位生靈各有所屬,東方鱗蟲,龍為長,魚類屬;南方羽蟲,鳳凰為長,眾鳥屬;中央裸蟲,人為長,無屬;西方毛蟲,虎為長,狼熊屬;北方介蟲,龜為長,鳖蚌屬 。 [3] 道門認為三屍九蟲作祟會使人速死,為了除去三屍九蟲,求取康強長壽,道教養生家探索出種種方法,形成了中國古代道教醫學的寄生蟲學. 道教認為人體中有三屍,亦稱三蟲、三彭,又名青姑、白姑、血姑。 上屍名彭琚,好寶物,中屍名彭瓒,好五味,下屍名彭矯,好色欲。 而且上屍居腦宮,中屍居明堂,下屍居腹胃,三屍常居在人體,是慾望產生的根源,是毒害人體的邪魔。 由於三屍是在人體中是靠谷氣生存的,如果人不食五穀,斷其谷氣,那麼三屍蟲在人體中就不能生存了。
《太上三尸中经》三尸九虫 辟谷文献 - 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 https://bit.ly/3euMphC


中台熱烈追捧 辟穀養生排三屍蟲 殘軀兩天注滿能量-fafa01.com - 看頭條 https://bit.ly/2QZddxM
辟穀是道家獨有的修行養生之法
道教修行為何要斬三屍?(附斬三屍九蟲秘法)
道教的三屍觀念與醫藥養生學
道教認為「生可惜也,死可畏也」,歷來十分重視具有濟世活人之功效的醫術,作為道教問道修仙之重要途徑的斬三屍,其過程與內容也體現了與醫藥養生學千絲萬縷的聯繫。
辟穀最早是道家用來去除體內三屍的,三屍又叫三屍神或三屍蟲,也叫「三彭」或「三蟲」,具體包括上屍三蟲,中屍三蟲,下屍三蟲,所以稱為「三屍九蟲」。三屍蟲中之上屍名青姑,中屍名白姑,下屍名血姑,或言上屍稱彭踞,中屍稱彭躓,下屍稱彭矯。九蟲則指伏蟲、回蟲、白蟲、肉蟲、肺蟲、胃蟲、鬲蟲、赤蟲和蜣蟲。三屍是先天就伏於父母胞胎中的,並且隨著人的降生而與生俱來,《太上三屍中經》曰:「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飽味於五穀精氣。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屍九蟲,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夜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欲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三屍九蟲之惡,不僅言人過失,引人出現過失,同時還是人體的糟踐者。道教以治三屍為成仙之要,斬得三屍,即證金仙的觀念在道教徒心目中根深蒂固。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二雲:「上屍青姑伐人眼,中屍白姑伐人五藏,下屍血姑伐人胃命。」《中山玉櫃服氣經》注文說,上屍使人「眼暗面皺,口臭齒落,鼻塞耳聾,發禿眉薄」,中屍使人「心旋意亂,肺脹胃弱,氣共傷胃,失飢過度,皮癬肉焦」,下屍使人「腰痛脊急,腿痹臀頑,腕疼頸酸,陰萎精竭血干骨枯」……「此三屍毒流,噬嗑胎魂,欲人之心,務其速死」(《雲笈七籤》卷六十),記錄了三屍戕害人體引發疾病的症狀。《太上三屍中經》說:「蛔蟲長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蟲貫心人死。白蟲長一寸,相生甚多,長者五寸,躁人五臟,多即殺人,兼令人貪食煩滿。胇蟲令人多咳嗽。胃蟲令人吐嘔不喜。膈蟲令人多涕唾。赤蟲令人腸鳴虛脹。蜣蟲令人動止勞劇,則生惡瘡顛痴,癰癤疽瘺,癬疥癇癩,種種動作。」記錄了三屍戕害人體引發疾病的症狀。
葛洪指出,「三屍」就是寄生在人體內的害蟲。「三」表示這種害蟲數目巨大,「屍」則是這些寄生蟲的名字。陶弘景則認為「三」是實指,三屍是三種危害最大的寄生蟲。他詳細描述了三屍的性狀,認為上屍寄居在腦後的玉枕穴里,是一種藍綠色的蠕蟲,長二寸,會引起人頭部強烈的脹痛感。當年魏王曹操罹患的頭風病,就是上屍造成的。中屍居住在背部中央夾脊穴一帶,脊椎兩側,是蠕蟲的一種,比上屍略短粗,頭部有一些須狀的觸手,一旦中屍偏離背脊,寄主就會受到駝背的困擾。下屍生活在尾閭穴內,有決定人類生死的能力。下屍是血紅色的,渾身長著細密的短毛,裹在厚厚的黏液里。關於它的形狀,一種說法是與蠶相似。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如同長到五個月大的胎兒。柳宗元《捕蛇者說》中載永州之野產的「異蛇」能夠「去死疾,殺三蟲」。《三國志•華佗傳》中曰:「(樊)阿從佗求可服食益人者,佗授以漆葉青粘散。漆葉屑一升,青粘屑十四兩,以是為率。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亦是古代防治三屍蟲的記錄。
現代醫學所說的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中醫名三屍蟲病,是由弓形蟲(三屍蟲)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弓形蟲80%寄生在人的大腦,其次是心臟、眼睛,臨床常以一個或多個器官受損的症狀出現。常年反覆作用可造成神經官能性疾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病症。在多病型弓形蟲病病人中,有一些人由於先天感染,免疫系統受到較大破壞,或由於營養不良等原因,使患者經常發病,單一器官,或幾個器官同時發炎,多年來反反覆復,病情逐年加重,身體逐年衰弱。也有少數人身體逐年好起來,但大腦和心臟逐年衰退。弓形蟲病的診斷主要依靠檢測,可靠的檢測方法沒有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普及,臨床極易造成誤診。
弓形蟲的寄生部位,以及弓形蟲病的先天攜帶性、器官感染性、不易確診性,都與道書中三屍的記載有所吻合,很明顯是關於人體寄生蟲病發病時症狀的記錄。
另一方面,三屍除了寄生蟲的屍體解釋之外,還被認為是人體邪氣所化,《雲笈七籤》卷八十一曰:「其三屍者,托陰氣以為靈」,又曰:「(人)死後魂升於天,魄入於地,唯三屍遊走,名之曰鬼。」無論靈或鬼,都是道教中極為常見的名詞,其本質也就是天地間異於陰陽之氣的邪氣。《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中醫認為人體之所以得病,便是因為外邪入侵所致,而三屍作為人體邪氣,便不難理解為何道教認為人體所得種種疾病皆因三屍而起。

三屍危害人體,道教因此有了種種殺滅三屍的方法,並以斬三屍為得證金丹的基本前提。這些方法主要包括:
1藥物
如何斬滅三屍,道書中提到了眾多的藥物和藥方,常見的包括黃精、丹砂、茯苓、白芷、桃葉(一雲桃根)、蕪荑等,《雲笈七籤》卷八十二中記載了諸多藥方,如:「三月三日取桃葉,一雲桃根,搗取汁七升,以大醋一升同煎,令得五六分,先食,頓服之。隔宿無食,即屍蟲俱下。」《本草綱目》中對黃精的記載為:「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下三屍蟲。」考其藥性,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之功。丹砂味甘性寒,主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益氣,輕身,使人精力旺盛,不易衰老,殺精魅邪惡鬼,通血脈,止煩渴,悅澤人面,鎮心,主屍疰抽風,解胎毒痘毒,驅邪虐。茯苓味苦性平,能夠安魂養神,調髒氣,除腎邪。白芷則味辛性溫,可以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散胃、腸、肺三經之邪,而以胃經為主。桃葉味苦性平,可除屍蟲,去瘡毒,治惡氣。蕪荑味辛性平,主治五臟邪氣,散毒化石,殺蟲散瘀。不難看出,這些道教中用來殺三屍的藥物,都具有一定殺蟲驅邪散瘀的藥效,其醫學底蘊也正在於此。
2行氣
現代醫學雖無法具體解釋氣在人體中的功用,但行氣對人體的益處卻早已為世人所共識。行氣同時是道教養生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養性延命錄》引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語,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 葛洪也認為養生術至關重要的有「三事」:「欲求神仙,唯當得其至要,至要者在於寶精、行炁、服一大藥便足,亦不用多也」,指出「人得天地之氣以生」,得氣則生,失氣則死。足見道教對行氣的重視。《雲笈七籤•庚申部》中多次提及行氣之事,於人體健康顯然也是極其有利的。
3符咒
符咒包括符籙和咒術,是道教的重要法術之一。道書中對除三屍之咒術符籙多有記載,如《雲笈七籤》中記載的落上屍之道便雲:「當青書《上玄滅欲斬屍變景流光玉符》著頭上,當於色慾之門,北向銜刀,請一杯清水,面臨水上,師於弟子後,叩齒九通,咒曰:上屍青欲,自號彭倨,變化九種,鳥頭蛇軀。混沌無心,或沉或浮。貪慾滋美,華色自居。走作魂魄,司人過咎。斷人命根,氣散神遊。放浪三宮,小蟲無劬。真人甲乙,佩籙帶符。色慾已斷,死路已除。元始有命,請斬屍頭。三台監形,速出無留。滅根絕種,勿使遺余。甲乙練真,三宮清虛。五帝監映,太一定書。北元沐浴,冠帶行疇。飛度天界,流景玉輿。遁變上清,乘空遨遊。畢,取所銜刀,師以繞弟子頭結九過,下所卷玉符,埋於色慾門下,以杯水灌上。行此之道,上屍即滅,色慾自除,身過天徒之界,形魂無復苦惱之患。」道教在施符念咒的科儀當中,自身就已經暗含了清潔消毒之類的衛生防病措施,而其符籙的製作材料為具有消毒殺菌功能的丹砂、桃木之類。在念咒驅三屍的同時,對人本身也進行了一次心理暗示,它首先要求念咒者心平氣和,清除雜念和種種妄想,排解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其次要求念咒者誠心誠意,信賴符咒殺滅三屍的能力。三屍蟲本就會使人心煩意亂,念誦符咒的過程恰好克制了這些不良的情緒。
4禁忌
上屍好寶物,中屍好五味,下屍好色慾,道教據此要求信徒遠離酣食厚味,不要貪圖享樂,毫無節制地縱慾。現代人由於過度追求口腹之慾而導致膳食不合理,結果造成營養不良或熱量過剩,隨之而來的就是肥胖症、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或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症、維生素缺乏症等各種病症發病率的激增,而嗜煙酗酒、通宵玩樂這些極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消耗了人身體的元氣,與道教清靜無為、仙道貴生的思想相違背,無形中也與三屍神對人體的戕害相暗符。
5守庚申
守庚申是殺三屍最重要的途徑,乃是綜合了上述四項要素的系統活動。其具體做法,首先是在平時就要「絕粒為宗」,「服氣為本」,「齋戒為先」。在庚申之日,先擇一靜室,安置床榻,並清凈心意,齋戒存想,以求得神氣的外助內補。靜室需「好土香泥,泥飾明密高敞,床褥厚暖,衾枕新潔,不得使雜人穢污,輒到其中」(《內景氣訣妙經》),地須深鋤二尺,篩去滓礫,除去穢物,增添好土,搗踏平實,再揚細土,拍踏使之緊實平穩,然後掃灑乾淨。之後在室內備一香台焚香,每焚一次,則念玄元無上天尊,又念太一真君,呼三一、三元五臟六靈、一身之神,冥心叩齒,靜默思之也,通宵達旦。若身體疲倦難忍,也可以伏床小睡數覺,但不能睡熟,「此屍即不得上告天帝」。 守庚申時忌諱與異性說笑共處,吃「葷膩、五辛、留滯、冷滑之物」,忌入一切穢惡之處,忌爭是非,忌欺罔,此為「太一真君五誡,誠心依之,克獲神應」。
6服氣辟穀
道家的服氣辟穀是專門針對祛除三屍而修行的方法,通過食氣,導引,吐納功夫,讓人的身體可以不用吃飯而身輕體健,達到數日不食或數月不食。
辟穀是道家獨有的修行功法,並且理論完善,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已經形成了完善科學修行體系。其他宗教和養生機構雖然也有輕斷食和斷食的修行,但是還是道家的辟穀具有傳承性、安全性、系統性的特點。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622lmpq.html
----------------------------------------------------
道教修行為何要斬三屍? (附斬三屍九蟲秘法)
道教的三屍觀念與醫藥養生學道教的三屍觀念與醫藥養生學道教認為"生可惜也,死可畏也",歷來十分重視具有濟世活人之功效的醫術,作為道教問道修仙之重要途徑的斬三屍,其過程與內容也體現了與醫藥養生學千絲萬縷的聯繫。
闢谷最早是道家用來去除體內三屍的,三屍又叫三屍神或三屍蟲,也叫"三彭"或"三蟲",具體包括上屍三蟲,中屍三蟲,下屍三蟲,所以稱為"三屍九蟲"。 三屍蟲中之上屍名青姑,中屍名白姑,下屍名血姑,或言上屍稱彭踞,中屍稱彭市中級人民法院搜尋,下屍稱彭矯。 九蟲則指伏蟲、回蟲、白蟲、肉蟲、肺蟲、胃蟲、鬲蟲、赤蟲和肉餡。 三屍是先天就伏於父母胞胎中的,並且隨著人的降生而與生俱來,《太上三屍中經》曰:"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飽味於五穀精氣。 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屍九蟲,為人大害。 常以庚申之夜上告天帝,以記人之造罪,分毫錄奏,欲絕人生籍,減人祿命,令人速死。 "三屍九蟲之惡,不僅言人過失,引人出現過失,同時還是人體的糟踐者。 道教以治三屍為成仙之要,斬得三屍,即證金仙的觀念在道教徒心目中根深蒂固。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二雲:"上屍青姑伐人眼,中屍白姑伐人五藏,下屍血姑伐人胃命。" 《中山玉櫃服氣經》注文說,上屍使人「眼暗面皺,口臭齒落,鼻塞耳聾,發禿眉薄",中屍使人"心旋意亂,肺脹胃弱,氣共傷胃,失飢過度,皮癣肉焦",下屍使人"腰痛脊急,腿痹臀頑,腕疼頸 酸,陰萎精竭血幹骨枯"......"此三屍毒流,噬嗑胎魂,欲人之心,務其速死"(《雲笈七簽》卷六十),記錄了三屍戕害人體引發疾病的癥狀。 《太上三屍中經》說:"蛔蟲長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蟲貫心人死。 白蟲長一寸,相生甚多,長者五寸,躁人五臟,多即殺人,兼令人貪食煩滿。 胇蟲令人多咳嗽。 胃蟲令人吐嘔不喜。 膈蟲令人多涕唾。 赤蟲令人腸鳴虛脹。 蟲令人動止勞劇,則生惡瘡顛癡,痈疖疽瘺,癣疥痫癞,種種動作。 "記錄了三屍戕害人體引發疾病的癥狀。
葛洪指出,「三屍」就是寄生在人體內的害蟲。 "三"表示這種害蟲數目巨大,"屍"則是這些寄生蟲的名字。 陶弘景則認為"三"是實指,三屍是三種危害最大的寄生蟲。 他詳細描述了三屍的性狀,認為上屍寄居在腦後的玉枕穴裡,是一種藍綠色的蠕蟲,長二寸,會引起人頭部強烈的脹痛感。 當年魏王曹操罹患的頭風病,就是上屍造成的。 中屍居住在背部中央夾脊穴一帶,脊椎兩側,是蠕蟲的一種,比上屍略短粗,頭部有一些須狀的觸手,一旦中屍偏離背脊,寄主就會受到駝背的困擾。 下屍生活在尾閭穴內,有決定人類生死的能力。 下屍是血紅色的,渾身長著細密的短毛,裹在厚厚的黏液裡。 關於它的形狀,一種說法是與蠶相似。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如同長到五個月大的胎兒。 柳宗元《捕蛇者說》中載永州之野產的"異蛇"能夠"去死疾,殺三蟲"。 《三國志·華佗傳》中曰:"(樊)阿從佗求可服食益人者,佗授以漆葉青粘散。 漆葉屑一升,青粘屑十四兩,以是為率。 言久服去三蟲,利五藏,輕體,使人頭不白",亦是古代防治三屍蟲的記錄。
現代醫學所說的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中醫名三屍蟲病,是由弓形蟲(三屍蟲)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弓形蟲80%寄生在人的大腦,其次是心臟、眼睛,臨床常以一個或多個器官受損的癥狀出現。 常年反覆作用可造成神經官能性疾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病症。 在多病型弓形蟲病病人中,有一些人由於先天感染,免疫系統受到較大破壞,或由於營養不良等原因,使患者經常發病,單一器官,或幾個器官同時發炎,多年來反反覆復,病情逐年加重,身體逐年衰弱。 也有少數人身體逐年好起來,但大腦和心臟逐年衰退。 弓形蟲病的診斷主要依靠檢測,可靠的檢測方法沒有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普及,臨床極易造成誤診。
弓形蟲的寄生部位,以及弓形蟲病的先天攜帶性、器官感染性、不易確診性,都與道書中三屍的記載有所吻合,很明顯是關於人體寄生蟲病發病時癥狀的記錄。
另一方面,三屍除了寄生蟲的屍體解釋之外,還被認為是人體邪氣所化,《雲笈七簽》卷八十一曰:"其三屍者,托陰氣以為靈",又曰:"(人)死後魂升於天,魄入於地,唯三屍遊走,名之曰鬼。" 無論靈或鬼,都是道教中極為常見的名詞,其本質也就是天地間異於陰陽之氣的邪氣。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中醫認為人體之所以得病,便是因為外邪入侵所致,而三屍作為人體邪氣,便不難理解為何道教認為人體所得種種疾病皆因三屍而起。
三屍危害人體,道教因此有了種種殺滅三屍的方法,並以斬三屍為得證金丹的基本前提。 這些方法主要包括:
1、药物
如何斩灭三尸,道书中提到了众多的药物和药方,常见的包括黄精、丹砂、茯苓、白芷、桃叶(一云桃根)、芜荑等,《云笈七签》卷八十二中记载了诸多药方,如:“三月三日取桃叶,一云桃根,捣取汁七升,以大醋一升同煎,令得五六分,先食,顿服之。隔宿无食,即尸虫俱下。”《本草纲目》中对黄精的记载为:“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考其药性,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之功。丹砂味甘性寒,主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益气,轻身,使人精力旺盛,不易衰老,杀精魅邪恶鬼,通血脉,止烦渴,悦泽人面,镇心,主尸疰抽风,解胎毒痘毒,驱邪虐。茯苓味苦性平,能够安魂养神,调脏气,除肾邪。白芷则味辛性温,可以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散胃、肠、肺三经之邪,而以胃经为主。桃叶味苦性平,可除尸虫,去疮毒,治恶气。芜荑味辛性平,主治五脏邪气,散毒化石,杀虫散瘀。不难看出,这些道教中用来杀三尸的药物,都具有一定杀虫驱邪散瘀的药效,其医学底蕴也正在于此。
2、行气
现代医学虽无法具体解释气在人体中的功用,但行气对人体的益处却早已为世人所共识。行气同时是道教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性延命录》引张湛《养生集叙》曰:“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葛洪也认为养生术至关重要的有“三事”:“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服一大药便足,亦不用多也”,指出“人得天地之气以生”,得气则生,失气则死。足见道教对行气的重视。《云笈七签·庚申部》中多次提及行气之事,于人体健康显然也是极其有利的。
3、符咒
符咒包括符箓和咒術,是道教的重要法術之一。 道書中對除三屍之咒術符箓多有記載,如《雲笈七籤》中記載的落上屍之道便雲:"當青書《上玄滅欲斬屍變景流光玉符》著頭上,當於色欲之門,北向銜刀,請一杯清水,面臨水上,師於弟子後,叩齒九通,咒曰:上屍青欲,自號彭倨,變化九種,鳥頭蛇軀。 混沌無心,或沉或浮。 貪欲滋美,華色自居。 走作魂魄,司人過咎。 斷人命根,氣散神遊。 放浪三宮,小蟲無劬。 真人甲乙,佩箓帶符。 色欲已斷,死路已除。 元始有命,請斬屍頭。 三台監形,速出無留。 滅根絕種,勿使遺餘。 甲乙練真,三宮清虛。 五帝監映,太一定書。 北元沐浴,冠帶行疇。 飛度天界,流景玉輿。 遁變上清,乘空遨遊。 畢,取所銜刀,師以繞弟子頭結九過,下所捲玉符,埋於色欲門下,以杯水灌上。 行此之道,上屍即滅,色欲自除,身過天徒之界,形魂無復苦惱之患。 道教在施符念咒的科儀當中,自身就已經暗含了清潔消毒之類的衛生防病措施,而其符箓的製作材料為具有消毒殺菌功能的丹砂、桃木之類。 在念咒驅三屍的同時,對人本身也進行了一次心理暗示,它首先要求念咒者心平氣和,清除雜念和種種妄想,排解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 其次要求念咒者誠心誠意,信賴符咒殺滅三屍的能力。 三屍蟲本就會使人心煩意亂,念誦符咒的過程恰好克制了這些不良的情緒。
4、禁忌
上屍好寶物,中屍好五味,下屍好色欲,道教據此要求信徒遠離酣食厚味,不要貪圖享樂,毫無節制地縱欲。 現代人由於過度追求口腹之慾而導致膳食不合理,結果造成營養不良或熱量過剩,隨之而來的就是肥胖症、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或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症、維生素缺乏症等各種病症發病率的激增,而嗜煙酗酒、通宵玩樂這些極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消耗了人身體的元氣,與道教清靜無為、仙道貴生的思想相違背,無形中也與三屍神對人體的戕害相暗符。
5、守庚申
守庚申是殺三屍最重要的途徑,乃是綜合了上述四項要素的系統活動。 其具體做法,首先是在平時就要"絕粒為宗","服氣為本","齋戒為先"。 在庚申之日,先擇一靜室,安置床榻,並清淨心意,齋戒存想,以求得神氣的外助內補。 靜室需"好土香泥,泥飾明密高敞,床褥厚暖,衾枕新潔,不得使雜人穢污,輒到其中"(《內景氣訣妙經》),地須深锄二尺,篩去滓礫,除去穢物,增添好土,搗踏平實,再揚細土,拍踏使之緊實平穩,然後掃灑乾淨。 之後在室內備一香台焚香,每焚一次,則念玄元無上天尊,又念太一真君,呼三一、三元五臟六靈、一身之神,冥心叩齒,靜默思之也,通宵達旦。 若身體疲倦難忍,也可以伏床小睡數覺,但不能睡熟,"此屍即不得上告天帝"。 守庚申時忌諱與異性說笑共處,吃"葷膩、五辛、留滯、冷滑之物",忌入一切穢惡之處,忌爭是非,忌欺罔,此為"太一真君五誡,誠心依之,克獲神應"。
6、服氣闢谷
道家的服氣闢谷是專門針對祛除三屍而修行的方法,通過食氣,導引,吐納功夫,讓人的身體可以不用吃飯而身輕體健,達到數日不食或數月不食。
闢谷是道家獨有的修行功法,並且理論完善,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已經形成了完善科學修行體系。 其他宗教和養生機構雖然也有輕斷食和斷食的修行,但是還是道家的闢谷具有傳承性、安全性、系統性的特點。
【一点资讯】不传之术:最全道家辟谷养生术! www.yidianzixun.com https://bit.ly/3xYfB8w


辟穀性命雙修治頑疾
袁康就博士:辟穀性命雙修治頑疾 -- LifeStyle Journal 優雅生活 https://bit.ly/33uhPi0
辟穀是道家修煉項目之一。道教徒打坐煉氣,往往多元修煉,包括動功靜功、內功外功、性功命功,凡關乎身體與心靈的,都一一修煉。
中國很早就有「以食定形」的觀念,《淮南子》有「食水者善游能寒, 食土者無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狒,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葉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很明顯,老虎獅子的勇捍,食肉也。人是萬物之靈,智慧最高,食穀也。
莊子筆下的「神仙」,吸風飲露,不食五穀。食穀比食肉者較有智慧,食氣又比食穀者更長壽。不食的又比任何善食的更高級,是永恆存在又具靈知的能量體!
人期許長生不老,便採用辟穀來追求更高級的存在模式。人要由凡俗形軀煉到神仙,必須斷絕食糧,輔之以內丹煉氣,達致長生不死。
辟穀煉命兼去欲
辟穀不同「斷食」。若以「食與不食」的角度理解,兩者似乎相同。可是,辟穀是道家修煉項目之一。道教徒打坐煉氣,往往多元修煉,包括動功靜功、內功外功、性功命功,凡關乎身體與心靈的,都一一修煉。辟穀有「性命雙修」的內涵。
辟穀可改善身體,是眾所周知的;然辟穀也修性,主要因為辟穀連着「三屍蟲」修煉。三屍蟲是:上屍蟲彭琚居腦宮,好寶物;中屍蟲彭瓚居明堂(即心),好五味;下屍蟲彭矯居腹胃,好色慾。三屍蟲是欲望的標記,去掉三屍蟲,也就是去欲,故三屍蟲也是修煉心性的標記。修煉心性就是「性功」。
三屍蟲與癌細胞
至於辟穀是「命功」的講法,就不須爭辯了。這理解又可回到三屍蟲觀念。道家認為,三屍蟲與人一樣,以米飯為生命之源,要清除三屍蟲,就必先絕谷絕糧,餓死三屍蟲。三屍蟲又不單單是欲念的標記,它也是真實存在的「害蟲」。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體內沒有三屍蟲。
三屍蟲的具體形相是什麼?如果以今日科學去追問,那就很難說了。不過,粗略地講,我們凡俗的身體裏,的確存在很多有害細胞和比人體細胞數目多十倍的微生物。有害生物隨時起動,侵略我們的健康細胞,誘發生命危機。頑强的有害細胞,就是「癌細胞」。
啟動第二部發電機
辟穀可以把身體「更新」。辟穀到了「飢餓的盡頭」,可以激活自身潛存的「第二部發電機」,重組及提升「第一部發電機」的性能,從而「脫胎換骨」。這個自救機制的重新啟動,關鍵在於「飢餓的盡頭」。
三屍蟲有賴穀糧而生,癌細胞必須依附正常細胞汲取能量,從這個思路往前走,辟穀是可以醫治癌症的,尤其到了飢餓的盡頭,體內腫瘤抑制基因p53轉錄因子在壓力,及打坐胎息所產生的細胞缺氧情況下被激活,它在治療癌症的研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歷來亦有不少因辟縠治好頑疾的個案。辟穀既可「餓死」有毒細胞,又可啟動「第二部發電機」,是值得我們「投資」的自然療法!
當然,我們要辟穀,就必先有一位好導師。
作者為註冊中醫
袁康就博士:辟穀性命雙修治頑疾 -- LifeStyle Journal 優雅生活 https://bit.ly/33uhPi0


37742204_1591103414349947_7933738235702804480_n0K8ZqGn1Xa46r20001s8o618p1o05046r00003p88os542r25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