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bes Billionaires 2024 https://bit.ly/3NNTdXp
全球20名,華人首富 黃仁勳 Forbes Billionaires 2024
Forbes Billionaires 2024 https://bit.ly/3NNTdXp
台灣首富易主!林百里以3795億身價首登寶座
2024/05/31 12:00
台灣首富易主!林百里以3795億身價首登寶座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c1Bjvo
台灣首富易主!林百里以3795億身價首登寶座(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AI當道,科技大老身價水漲船高,台灣首富易主,廣達電腦共同創辦人林百里以117億美元(約新台幣3795億元)身價,首度奪下台灣首富頭銜。
過去1年台股指數繳出接近30%的成長幅度,台灣50大富豪的總身價,也從去年統計榜單時的1550億美元(約新台幣5.03兆元)上升至1740億美元(約新台幣5.64兆元),並有29位富豪的身價上漲,出現排行大風吹的情況。
根據《富比士》近日公佈2024年台灣50大富豪排行,林百里以117億美元,一舉躋下,去年坐上台灣首富寶座的富邦蔡家蔡明忠、蔡明興兄弟,不過,蔡家兄弟去年財富也增長了22%,突破百億美元關卡,來到107億美元(約新台幣3471億元),排名第2。
至於前2年在5名之外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年則提升了3名,以104億美元(約新台幣3374億元)身價成為台灣第3大富豪。
而去年排名第2的頂新集團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4兄弟,則跌到第7名,身價剩76億美元(約新台幣2465億元)主要因為集團旗下上市子公司Tingyi是中國最大的方便麵製造商之一,由於需求疲軟而下跌了25%。
至於2024台灣富豪前10,則有宏福實業創辧人張聰淵以101億美元(約新台幣3276億元)排名第4、國泰集團蔡宏圖、蔡政達兄弟以93億美元(約新台幣3017億元)排名第5、日月光投控張虔生、張洪本兄弟以78億美元(約新台幣2530億元),排名第6、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以62億美元(約新台幣2011億元),排名第8、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以60億美元(約新台幣1946億元),排名第9、長泰集團共同創辦人林書鴻以54億美元(約新台幣1752億元),排名第10。
台灣首富易主!林百里以3795億身價首登寶座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c1Bjvo
2019年華利實業員工人數高達13.6萬人,製作出的鞋子超過1.8億雙,有近8成為運動休閒鞋,營收突破人民幣150億元,折合新台幣約648億元,淨利人民幣18.21億元,折合新台幣約79億元。
台灣製鞋業本就傲視全球,過去常講的台灣製鞋業四大家,分別是寶成、豐泰、清祿、隆典,業界人士透露,雖然張聰淵已經製鞋超過50年,在一兩年前,業界對於宏福仍相當陌生,直到有次業界透過供應商彼此交叉計算等方式,重新計算各大鞋廠規模,「我們才赫然發現,原來他已經這麼厲害了。」
不只一般人對張聰淵陌生,其實就連鞋業界也是如此。雲林斗六起家的宏福實業,製造早已移出台灣十多年,不僅平時幾乎沒有跟同業交流,就連公會都沒有加入,行事作風低調的他,上次引起新聞話題,是在2014年時買下2戶帝寶,可以說是真正的神祕到家。
【台灣新首富】新鞋王勇奪台灣首富 73歲神祕張聰淵是誰 https://bit.ly/3uyLS42
神秘鞋王張聰淵奪2021台灣首富 「工廠都在稻田間讓人誤認為農舍」
神秘鞋王張聰淵奪2021台灣首富 「工廠都在稻田間讓人誤認為農舍」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https://bit.ly/33AFM7r
獲富比士評比2021台灣富豪榜首的華利集團(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因坐擁138億美元(約3865億台幣)身家獲選全台首富,由於張聰淵為人低調,在老家雲林縣也很少有人聽說,竟能打敗郭台銘、國泰蔡家及旺旺集團蔡衍明躍居台灣新首富,也讓鄉里間議論紛紛「鄉下地方出首富」,也因為發跡的工廠看起來像農舍,更讓人好奇張聰淵致富過程。
其實73歲的張聰淵為人低調,除了多年前曾經出手買兩戶帝寶引發市場熱議外,外界一直沒有他的消息,直到今年4月26日,張聰淵家族旗下華利集團今年4月26日在深圳創業板掛牌,讓張聰淵身家一飛衝天,華利集團目前股價破百元人民幣,市值1200億人民幣(約5280億台幣),張聰淵家族持股近9成,整體身家又進一步攀升,迅速獲富比士列為台灣首富,讓人驚艷。
不止張聰淵為人低調,連他賺第一桶金的地方也相當傳奇,工廠就位在雲林縣莿桐鄉饒平村的宏福實業也藏在田埂間,連當地年紀太小的鄉親都不太相信稻田中那棟外觀老舊、油漆斑駁的鐵皮屋會是台灣首富的搖籃。
輕鬆出手買2戶帝寶驚見口袋深
張聰淵2014年9月間從製鞋同業廣豐實業董事長賀鳴玉手中買下第2戶帝寶,當時正值政府打房,央行、財政部先後推出豪宅授信選擇性信用管制、國稅局擴大查稅的敏感時機,但市場卻盛傳張聰淵斥資逾8億元購入帝寶「一毛都沒跟銀行借」,根本不受央行授信管制約束。不止多家銀行扼腕「政策害公司痛失與富豪授信往來的大好機會」,也讓業界對張聰淵的財力刮目相看,驚呼「口袋好深!」
製鞋同業指出,張聰淵創辦宏福實業,旗下良興鞋業、得協鞋業都在雲林,「宏福的工廠都在稻田間」,一般人可能會誤以為是農舍,顯示出張聰淵低調個性。
不過,張聰淵旗下華利集團今年還是在深圳創業板掛牌,搜狐網曾報導,張聰淵在致詞時介紹,華利實業集團是專業從事運動鞋履的開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的公司,家族5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鞋履的開發與製造,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公司構建成熟的業務體系,長期為全球知名運動休閒品牌提供專業的開發設計與製造服務。
華利公司管理總部及開發設計中心位於廣東中山,同時在越南、中國、多明尼加、緬甸等多地共開設20多家製鞋工廠,貿易中心位於香港、中山和台灣,員工數量超過10萬人,2019年公司鞋履產量超過1.8億雙,是全球少數鞋子產量超過1億雙的廠商之一。
張聰淵曾說,華利集團擁有經驗豐富的開發設計及技術團隊,積累深厚的鞋履開發和製造功底,在鞋履開發和工藝流程方面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水準。憑藉良好的產品品質、突出的開發設計能力、快速回應能力和優質的服務,公司已成為Nike、Converse、Vans、Puma、UGG、Columbia、Under Armour等全球知名運動品牌的開發與製造服務供應商。
首富家族對華利持股市值逾4600億
根據華利IPO前發佈招股書資料,張聰淵持有上市前的華利實業38.89%股權,太太周美月持股9.72%,兩人就是最大股東,長子張志邦擔任副董事長持股19.45%,兩位副總張文馨(長女)及張育維(次子)持股14.58%,整個家族持股高達97.23%,上市後因增資降至87%左右。市場預估,家族持股市值已突破4600億元,張聰淵持股市值則高達1200億元。
為了讓華利上市,宏福實業過去幾年做了大幅整併,張聰淵家族透過香港公司收購15家越南及多明尼加工廠,並併購24家貿易公司,華利子公司也收購了15家香港公司,在整合分工下,台灣據點扮演鞋材採購工作,中山總部負責開發設計中心及貿易結算,其餘地區為製造據點。
張聰淵家族將其控制的鞋履製造業務進行了整合,截至目前,公司共有 42 家子公司,包括 5 家境內子公司、17 家越南子公司、16家香港子公司、2 家臺灣子公司、1 家多明尼加子公司和 1 家緬甸子公司。
公司主要客戶為 Nike、VF、Deckers、Puma、Columbia 等全球知名企業,客戶相對集中。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公司前五大客戶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83.01%、84.57%和 86.14%。
由於運動鞋的產品附加值高、產業鏈壁壘高,且對個性化、潮流相對不敏感。據市場調查機構Euromonitor指,2019 年全球運動鞋零售市場規模 1400 億美元,過 5年複合年增長率為 7%,去年全球受疫情衝擊,製鞋業品牌訂單因此加速向大型供應商集中。而華利作為海外產能佈局較早且充分、同時積極進行持續擴張,獲得品牌大廠青睞。
由於製鞋業毛利率約達8%,比電子代工業者3%高,去年5月,蘋果執行長庫克因擔任NIKE獨立董事,針對供應商毛利率過高提出看法,一度引發製鞋業緊張,包括寶成、宏福都傳出縮減人力、加強自動化機械的消息,宏福更傳出越南廠裁員3萬人,惟公司並未對外證實此事。(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神秘鞋王張聰淵奪2021台灣首富 「工廠都在稻田間讓人誤認為農舍」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https://bit.ly/33AFM7r
2021年台灣富豪榜
神祕鞋王登台灣首富 - A4 綜合要聞 - 20210507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uvsMeX
《富比世雜誌》公布的最新台灣富豪榜顯示,國內需求成長加上出口爆量,推動台灣富豪身價上漲,不少人在今年首度擠進全台前50大富豪榜,尤其去年還在10名以外的「神祕鞋王」張聰淵更一舉登上首富寶座。
張聰淵創辦的宏福國際專門為耐吉、Puma、UGG等知名品牌生產鞋類,今年4月宏福國際中國事業在深圳上市後股價大漲,使張聰淵個人資產淨值達到138億美元,擠下一票富豪成為今年台灣首富。
國泰金控蔡宏圖、蔡政達兄弟今年蟬聯第二名,兄弟資產淨值從去年的71億美元增至92億美元。富邦金控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更從去年的第五名爬到第三名,資產淨值從57億美元增至79億美元。相較之下,頂新魏家四兄弟資產淨值只較去年增加6億美元至78億美元,痛失台灣首富寶座,今年名次掉到第四名。
今年進榜的50位富豪當中有多達36位資產淨值都較去年增加,前50名富豪資產總額較去年增加30%以上,達到1,490億美元。在上述36位資產淨值增加的富豪中,增加金額最大的是日月光張虔生、張洪本兄弟,兩人合計資產淨值從去年的46億美元一口氣增加26億美元,達到72億美元,主因是過去一年全球半導體需求爆量。
同樣受惠於這波半導體需求的還有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及前副董事長卓志哲,個人資產淨值分別達到33億美元及15.6億美元,皆較去年增加1倍以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個人資產淨值也較去年增加87%至28億美元。
半導體之外,特斯拉帶動的電動車趨勢也讓相關產業水漲船高,例如供應特斯拉電源零件的台達電股價節節上漲,讓創辦人鄭崇華個人資產淨值增加1倍以上。長春石化集團創辦人鄭信義的兒女鄭正、鄭信愛也因此在今年首度進榜,資產淨值合計26.5億美元,位居第17名。
2021年台灣富豪榜
FacebookLINEWeChat電子郵件
《富比世雜誌》公布的最新台灣富豪榜顯示,國內需求成長加上出口爆量,推動台灣富豪身價上漲,不少人在今年首度擠進全台前50大富豪榜,尤其去年還在10名以外的「神祕鞋王」張聰淵更一舉登上首富寶座。
張聰淵創辦的宏福國際專門為耐吉、Puma、UGG等知名品牌生產鞋類,今年4月宏福國際中國事業在深圳上市後股價大漲,使張聰淵個人資產淨值達到138億美元,擠下一票富豪成為今年台灣首富。
國泰金控蔡宏圖、蔡政達兄弟今年蟬聯第二名,兄弟資產淨值從去年的71億美元增至92億美元。富邦金控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更從去年的第五名爬到第三名,資產淨值從57億美元增至79億美元。相較之下,頂新魏家四兄弟資產淨值只較去年增加6億美元至78億美元,痛失台灣首富寶座,今年名次掉到第四名。
今年進榜的50位富豪當中有多達36位資產淨值都較去年增加,前50名富豪資產總額較去年增加30%以上,達到1,490億美元。在上述36位資產淨值增加的富豪中,增加金額最大的是日月光張虔生、張洪本兄弟,兩人合計資產淨值從去年的46億美元一口氣增加26億美元,達到72億美元,主因是過去一年全球半導體需求爆量。
同樣受惠於這波半導體需求的還有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及前副董事長卓志哲,個人資產淨值分別達到33億美元及15.6億美元,皆較去年增加1倍以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個人資產淨值也較去年增加87%至28億美元。
半導體之外,特斯拉帶動的電動車趨勢也讓相關產業水漲船高,例如供應特斯拉電源零件的台達電股價節節上漲,讓創辦人鄭崇華個人資產淨值增加1倍以上。長春石化集團創辦人鄭信義的兒女鄭正、鄭信愛也因此在今年首度進榜,資產淨值合計26.5億美元,位居第17名。
華利集團(宏福)提供以運動鞋為主的開發設計與製造服務,穩定客戶有Nike、Converse、Vans、Puma、UGG、Columbia、Under Armour、 HOKA ONE ONE 等全球知名運動品牌,是全球為數不多的產量超過1億雙的運動鞋專業製造商之一,2020 年度公司營業收入超139億元。
"神秘鞋王"打造全球第二大鞋廠
"臺灣製鞋業在全球共有3千家鞋廠,每3雙鞋就有1雙是台商製造",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由於工作力低廉,從1950年開始,全世界的知名鞋企都跑到臺灣找代工。 到80年代,臺灣製鞋業的產業鏈已相對完善,年產量達8億雙,湧現出宏福、寶成、豐泰、鈺齊、隆典、清祿、凱楠、九興等享譽國際的代工鞋廠,臺灣也因此獲得"製鞋王國"的美名。
此次上市的華利集團實際控股人是來自中國臺灣的張聰淵家族。 根據招股書,張聰淵及其妻子周美月、長子張志邦、長女張文馨、次子張育維5人組成張聰淵家族,是華利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該家族通過Charm Smart Holdings Limited俊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俊耀)、中山 %、中山 )(0000000)間接控制華利股份97.23%的股份。
華利集團董事長張聰淵
此外,華利股份的剩餘股東為永誠伍號和永誠陸號,為2019年6月新增股東,分別持有華利股份1.54%股份及1.23%股份,均由永誠資本擔任執行事務合夥人,屬於股權投資基金。
華利集團是全球第二大鞋廠,旗下包括「頂多達」的「頂」建業、「得協鞋業」等多家公司,疫情前公司在全球擁有十五萬名員工,旗下共有43家控股子公司,在中國、越南、多明尼加、緬甸等地共有21家製鞋工廠。 2019年華利集團鞋履產量超過1.8億雙。
外界對於74歲的張聰淵及其家人的瞭解甚少,張聰淵也因此被業界封為「神秘鞋王」。 資料顯示,張聰淵自70 年代起開始從事鞋業,先後在臺灣、廣東等地區投資了若干鞋業工廠,1990 年與合作夥伴一起在香港設立了"良興實業",作為各鞋業公司的香港總部。
1995 年 3 月,良興集團在香港上市,1997 年 10 月,隨著新股東的加入,良興(集團)更名為"新灃集團"。 此後張聰淵一直擔任新灃集團董事,負責鞋履生產製造業務,隨著時間推移,新灃集團業務逐漸多元化,從製鞋逐漸向品牌運營、物業投資等方向延展。
2013年由於工作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新灃集團決定出售鞋履製造業務,張聰淵家族接手並改名為「華利股份」開始獨立運作。 此後張聰淵家族先通過家族控制的中國香港公司收購了15家越南工廠和多明尼加工廠、收購24家貿易公司的貿易業務,再通過華利股份旗下子公司收購中國香港的15家公司。
據瞭解,張聰淵每到一個地方,都做足政商關係,協助政府推動國民外交,例如他曾投資多明尼加3500萬美元(約2.27億元人民幣),獲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 此次華利股份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中山市市長危偉漢,廣東省台辦副主任方濤,中山市副市長葉紅光、火炬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譚梅山都出席了其上市敲鐘儀式。
華利集團上市敲鐘儀式
目前華利集團的主要生產工廠位於越南北部。 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越南具有距離中國近能有效節省運輸費用、對歐美國家進口關稅低的優勢。
張聰淵表示,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越南距離中國較近,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運輸距離近,節約運輸時間與運費; 歐美國家對原產於越南的鞋履進口關稅的稅率為零或處於較低水準。 由於佈局較早,土地及廠房建造成本較低,降低了單位產品的製造費用;越南北部也是越南有較強人力成本優勢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區域。 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自產產量合計7540萬雙,其中越南生產7461萬雙,多明尼加生產80萬雙,各自占比98.9%、1.1%。
品牌全球化戰略下,生產代工向設計代工轉型
隨著品牌全球化成為一種趨勢,現今有許多廠商已經不再製造、推銷產品,而是通過直接購買產品,繼而為其"打烙品牌"。
這使得曾經的代加工工廠必須要從原先單純加工的運營模式,向設計代加工轉型。 近年來,華利集團由代工生產升級為設計並代工生產,逐漸擁有強大的產品研發設計實力。 目前公司擁有超過 2400 人的設計開發團隊體系,公司在開發軟體、設備上也有較大的投入,如使用行業較為領先的 VR 設計系統及 3D 列印設備進行產品開發設計。
華利集團鞋廠
或許正是這樣的轉型,讓華利集團在2020年服裝行業普遍收縮的情況下,依舊業績維穩。 去年由於疫情嚴重,品牌大廠砍單逾8成,同樣為代加工工廠的申洲國際2020年全年匯兌差額凈虧損約人民幣4.83億元。
華利集團在這一年也傳出大面積裁員消息,據統計華利集團2020年上半年離職超過4萬人,離職率達到27.31%,超過以往全年離職人數,其中基層生產員工減少1.9萬人,但該集團2020年的營收收縮至139.31億元,僅同比減少8.14%,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仍然達到18.76億元,同比增長7.27%。 華利還預計2021年一季度凈利潤在4.49億至5.49億之間,同比增幅顯著。
此次IPO后,華利集團計劃將募集資金用於擴產越南基地、新建緬甸世川基地、擴產中山編織鞋面產能,合計新增近6000萬雙/年,同時投入華利股份鞋履開發設計中心及總部大樓建設專案、運營資訊系統升級建設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總投入募資金額38.38億元。
不過,對於華利集團來說,上市后的外部風險依然存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或者進出口國的貿易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將可能對公司業務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今年3月份,寶成、昌億等代工廠曾因為緬甸暴動陸續停工。
同時作為代工工廠,華利集團的業績自然會受到品牌方業績的影響,近期多個國際服飾品牌捲入"棉花風波",其中華利集團主要客戶耐克和彪馬均在列,同為代工工廠的申洲國際受此影響股價連續多日下跌。
長期來看,華利集團的股市表現有望優於競爭對手。 與寶成、申洲國際相比,華利集團與國際知名客戶合作關係非常穩定,與前10大的運動品牌中5個與公司有長期合作的歷史。 其中,耐克集團的匡威品牌自2007年開始與之合作,2012年開始合作耐克品牌,彪馬自2013年開始與之合作,VF、德克斯戶外、哥倫比亞等客戶的合作時間超過10年。
年产1.8亿双鞋、市值千亿,全球第2大运动鞋制造商华利上市_张聪渊 https://bit.ly/3o2T4Ty
--------------------------------------------
神祕鞋王登台灣首富 頂新魏家掉第4
工商時報 陳穎芃 2021.05.07
國內需求成長加上出口爆量,推動台灣富豪身價上漲。圖/摘自Unsplash
FacebookTelegramTwitter列印
《富比世雜誌》公布的最新台灣富豪榜顯示,國內需求成長加上出口爆量,推動台灣富豪身價上漲,不少人在今年首度擠進全台前50大富豪榜,尤其去年還在10名以外的「神祕鞋王」張聰淵更一舉登上首富寶座。
張聰淵創辦的宏福國際專門為耐吉、Puma、UGG等知名品牌生產鞋類,今年4月宏福國際中國事業在深圳上市後股價大漲,使張聰淵個人資產淨值達到138億美元,擠下一票富豪成為今年台灣首富。
國泰金控蔡宏圖、蔡政達兄弟今年蟬聯第二名,兄弟資產淨值從去年的71億美元增至92億美元。富邦金控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更從去年的第五名爬到第三名,資產淨值從57億美元增至79億美元。相較之下,頂新魏家四兄弟資產淨值只較去年增加6億美元至78億美元,痛失台灣首富寶座,今年名次掉到第四名。
今年進榜的50位富豪當中有多達36位資產淨值都較去年增加,前50名富豪資產總額較去年增加30%以上,達到1,490億美元。在上述36位資產淨值增加的富豪中,增加金額最大的是日月光張虔生、張洪本兄弟,兩人合計資產淨值從去年的46億美元一口氣增加26億美元,達到72億美元,主因是過去一年全球半導體需求爆量。
同樣受惠於這波半導體需求的還有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及前副董事長卓志哲,個人資產淨值分別達到33億美元及15.6億美元,皆較去年增加1倍以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個人資產淨值也較去年增加87%至28億美元。
半導體之外,特斯拉帶動的電動車趨勢也讓相關產業水漲船高,例如供應特斯拉電源零件的台達電股價節節上漲,讓創辦人鄭崇華個人資產淨值增加1倍以上。長春石化集團創辦人鄭信義的兒女鄭正、鄭信愛也因此在今年首度進榜,資產淨值合計26.5億美元,位居第17名神祕鞋王登台灣首富 頂新魏家掉第4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enJwiH
---------------------
「神秘鞋王」張聰淵 華利集團A股上市兩周登台灣首富
2021-05-07 10:04 聯合報 / 記者戴瑞芬/即時報導
富比士公布2021年台灣50大富豪榜,商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以138億美元位居第一。 擷自網路
富比士公布2021年台灣50大富豪榜,商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以138億美元位居第一。 擷自網路
讓郭台銘、國泰蔡家、頂新魏家靠邊站的台灣新首富華利集團張聰淵,4月26日才剛登板深交所創業板敲鐘,也因為A股上市後股價大漲,一舉躍登《富比士》台灣首富,讓「神秘鞋王」一夕揚名。
華利集團今〈7〉日股價開高,總市值約人民幣1200億元,張聰淵家族持股97.23%,身價更是水漲船高。
張聰淵今年已經72歲,超過50年的鞋履製造經歷,2004年在廣東中山設立華利實業,設計、生產各種鞋底、鞋材、鞋類產品等,Nike 是最大客戶,華利是 Nike前十大鞋履供應商,而華利前五大客戶(Nike、VF、Deckers、Puma、Columbia)訂單占收入 85%。同時公司也是 Converse、UGG、Vans、Puma、Columbia、HOKAONEONE、ColeHaan 等品牌鞋履產品的最大供應商,為眾多國際知名大牌代加工鞋履。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華利集團由張聰淵及其妻子周美月、長子張志邦、長女張文馨、次子張育維5人組成張聰淵家族實際控制,持股97.23%。這家企業規模十分龐大,旗下共有43家控股子公司,在中國、越南、多明尼加、緬甸等地共有21家制鞋工廠,2019年員工人數接近13.6萬人,造鞋超過1.8億雙,營業收入超過人民幣150億元,凈利潤達到人民幣18.21億元。
從華利集團IPO招股書披露,揭開了張聰淵打造的鞋業王國,逐步發家致富的一角。張聰淵家族自2018年開始,該家族就對其控制的鞋履製造相關資產和業務啟動了整合工作,主要途徑為股權收購、業務收購的方式。
張聰淵家族先通過家族控制的中國香港公司收購了15家越南工廠和多明尼加工廠、收購24家貿易公司的貿易業務,再通過華利股份旗下子公司收購了中國香港的15家公司。
此外,張聰淵家族還將原與華利股份形成同業競爭關係的公司進行出售、註銷等操作。根據披露,目前,與華利股份主營業務相關的全部資產均已納入發行人體系,資產重組已經全部完成。在實際控制人家族的一系列操作下,華利股份也成長為一個全新的巨無霸鞋企。
截至目前,公司共有43家子公司。其中,越南、多明尼加、緬甸子公司均為製鞋工廠,香港、中山為貿易結算中心,中山還承擔開發設計中心功能,台灣則承擔部分鞋材的採購。
華利集團做大做強,主要是倚靠大陸運動鞋代工市場的巨大商機。中國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運動鞋服零售市場,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尤其大陸興起的炒鞋熱潮,帶動運動鞋服產業新的增長熱點。
而運動鞋的產品附加值高、產業鏈壁壘高,且對個性化、潮流相對不敏感。據市場調查機構Euromonitor指,2019 年全球運動鞋零售市場規模 1400 億美元,過 5年複合年增長率為 7%,相應運動鞋代工市場年產值為300億美元,具巨大成長空間。
去年全球受疫情衝擊,製鞋業品牌訂單因此加速向頭部供應商集中。而華利作為海外產能佈局較早且充分、同時積極進行持續擴張的頭部供應商,受益產能轉移和行業整合,加速提升市占。
「神秘鞋王」張聰淵 華利集團A股上市兩周登台灣首富 | 財經焦點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3nqClS
---------------------------------
在全球因疫情衝擊經濟衰退,社會陷入困頓之際,台灣仍舊維持著正常生活、經濟持續成長反倒是極為難得的景象。知名財經媒體《富比士》本週公佈《2021年台灣富豪榜》,揭露走過這特殊的一年後,台灣50位最有錢的億萬富翁們。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資料,受到新冠肺炎(COVID 19,俗稱武漢肺炎)侵擾,2020年全球GDP下降了4.2%。然而台灣卻繳出GDP成長3%的好成績,年出口值更創下史上新高的3,452.8億美元。
《富比士》指出,與15個月前的數據相比,台灣加權股價指數(TAIEX)更上漲45%之多,使全台灣富豪們的身價水漲船高,總資產成長3分之1至1,490億美元。
會員獨享免費收藏|電動車專題圖解,4大造車勢力深度解析
台灣首富換人當、半導體富豪身價大漲
今年台灣首富也正式換人,由Nike、Puma、Converse等知名鞋類品牌供應商的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及其家人所奪得,總資產達130.8億美元,也是台灣唯一總資產突破100億美元的富豪。
第二名則為擔任國泰金控董事長的蔡宏圖及其兄長蔡政達,總資產達到92億美元,第三名則為富邦金控的蔡明忠及蔡明興兄弟,總資產為79億美元。
而去年排行台灣前三大富豪的則是創立頂新集團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及魏應行四兄弟、國泰金控蔡宏圖及蔡政達兄弟,以及旺旺集團創辦人蔡衍明。
鴻海科技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去年名列第四,儘管身價從69億美元上升至71億美元,今年卻下滑為台灣排名第六的富豪。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份台灣富豪榜,多是集結親族、兄弟的總資產一同計算,因此對於郭台銘等單槍匹馬的企業家來說較為不利。在《富比士》另一份全球富豪榜單中,郭台銘便奪得全台灣身價最高的富豪頭銜,排全球第369名。
來源:鴻海提供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年排名略微下滑,位居台灣富豪榜中第6名。
整體而言,這50位台灣最有錢的富豪當中,有36位的身價較去年上漲。若以個別領域來看的話,金融及電子兩大產業是台灣富豪的最主要產地,各催生出6位富豪。 去年格外受到關注的半導體產業,則僅次於這兩個領域,有5位富豪上榜。
尤其得益於全球對晶片的熱烈需求,半導體產業的富豪們的資產更是大幅上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13名)及副董事長卓志哲(35名),身價都在過去一年成長150%以上,分別達到33億、15.6億美元。
有護國神山之稱的台積電,過去一年股價大幅成長近100%,身為台灣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也因為台積電持股,身價上升87%至28億美元。負責半導體封裝測試的日月光張虔生及張洪本兄弟,身價則從去年的46億美元一舉上升至72億美元。
近年掀起的電動車浪潮,也使有著逾70年歷史的長春集團受到青睞,特斯拉、Panasonic等大廠都是長春集團的客戶,也令長青集團共同創辦人鄭信義之子鄭正及女兒鄭信愛首度上榜,以26.5億美元位列第17名。
延伸閱讀:車業30強》一張銅箔只有頭髮10之1薄度!長春石化掌握全球電動車負極關鍵材料2成供貨權
幾家歡樂幾家愁,哪些富豪身價下跌?
曾為台灣股王的大立光,近幾年股價持續衰退,尤其大客戶華為遭受美國封殺,共同創辦人林耀英及陳世卿總資產分別下滑9億、7億美元,原先處於台灣前15大富豪的兩人,排名也掉落至24名、33名。
來源:本刊資料
大立光受華為封殺等衝擊近年股價持續下滑,也導致共同創辦人林耀英及陳世卿身價受到影響。
疫情下人們減少外出,也導致去年汽車出貨量驟減,使得汽車電子零件供應商楠梓電子大受影響,創辦人吳禮淦身價也大跌27至10億美元,較去年下滑12名至44名。
《富比士》指出,去年名列台灣前50大富豪的人選,有3位今年未能上榜,分別是美容品牌克麗緹娜創辦人陳武剛、建設公司京城董事長蔡天贊,以及地產大亨林榮三遺孀林張素娥。
「鞋王」張聰淵奪全台首富,郭台銘身價提升卻只排第6!台灣億萬富豪還有這些人 https://bit.ly/3nVck57
-------------------------------
新灃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新灃集團(英語:Symphony Holdings Limited,港交所:1223),在1988年,由台灣商人張聰淵,於廣州成立「廣州番禺興泰鞋業有限 ..
新灃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新灃集團(英語:Symphony Holdings Limited,港交所:1223),現任主席為鄭盾尼(2014年12月23日接任[1])。新灃集團是一間專注經營運動品牌及零售業務的國際企業。集團擁有全球首個運動壓縮衣品牌SKINS的商標及專利,並與日本最大綜合商社之一伊藤忠成立合資公司營運該品牌的全球業務。同時,集團於多個國家地區擁有歷史悠久的鞋履品牌PONY;在中國內地與著名的運動品牌公司日本迪桑特成立合資公司營運游泳品牌arena。
集團的零售業務策略性地布局全國不同地區,包括廈門、瀋陽、安陽、天津及重慶。憑著"奧特萊斯+社區商場"模式,集團持續為中國龐大的消費人口提供各種消費品牌及服務,充分配合大消費及內循環的發展方向。作為經營運動品牌及零售業務的領先企業,集團以多元化的品牌組合及獨特的零售模式深耕中國。 [2]。
歷史
2006年,新灃集團收購PONY商標。
2015年,新灃集團以3000萬美元出售PONY美國地域性商標予美國ICONIX公司。[3]
2017年,新灃集團宣布與阿瑞娜上海、上海迪桑特及迪桑特訂立合營公司協議,於中國內地銷售及分銷游泳服裝及其他運動服裝、鞋及相關配飾。[4]
2019年,新灃集團完成收購全球首個運動壓縮衣品牌SKINS的商標及專利。[5]
2020年,新灃集團與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營運「SKINS」品牌,包括但不限於製造、生產及分銷 「SKINS」壓縮產品、運動服飾及周邊產品。[6]
新灃集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toR88H
-------------------------
福布斯公布2021中国台湾富豪榜:张聪渊、蔡宏图、蔡明忠等上榜|台湾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s://bit.ly/2RyylKU
福布斯公布2021中国台湾富豪榜:张聪渊、蔡宏图、蔡明忠等上榜|台湾新浪财经新浪网
富比世雜誌公布最新台灣富豪榜,台灣首富由全球第二大製鞋代工廠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奪下,然而張聰淵作風低調,身家背景鮮為人知,過去僅因買下2戶帝寶豪宅躍上媒體版面,有神秘鞋王封號,去年因宏福(華利集團)在深圳掛牌上市,張聰淵身價暴漲,最終以淨資產138億美元躍居台灣首富。
宏福是全球第二大製鞋廠,更是加硫鞋第一大鞋廠,在全球擁有超過15萬名員工,長期替NIKE、VANS、CONVERSE等品牌代工,產值逾1,500億,年產量超過1.6億雙鞋。
創辦人張聰淵去年還在富豪榜10名之外,今年卻以黑馬姿態登上台灣首富,令人好奇張聰淵究竟是何許人也?根據CTWANT去年報導,張聰淵領軍的宏福實業從雲林莿桐鄉發跡,90年代就將生產重心移往大陸,於廣東中山市設立集團總部,並將業務拓至越南、緬甸及多明尼加等地。
由於早年就將發展重心移往大陸,且未掛牌上市,外界對於張聰淵的了解並不多,甚至連雲林當地居民都對張聰淵家族不甚了解,先前張聰淵只因連買兩戶帝寶豪宅登上媒體版面,才讓外界一窺雄厚財力。
今年4月宏福國際大陸事業(華利集團)在深圳掛牌上市,張聰淵身價暴漲,根據富比世的資料,張聰淵資產淨值高達138億美元,遙遙領先排名第二國泰家族的92億美元及第三富邦家族的79億美元,擠下一票富豪成為台灣新首富。
千億集團藏稻田旁 台首富張聰淵超神祕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tmFqLP
-------------
華利集團張聰淵坐上台灣首富,台灣民眾對他從沒沒無聞到一夕爆紅感到驚訝,不過大陸台商認為理所當然,華南台商已經登陸30年了,華利集團是台商製造業2.0的典範。」
張聰淵是1988年大陸鼓勵台胞投資下,第一批踏上華南沿海投資的台商。打拚了30年,隨著華南騰籠換鳥,製造業台商把生產基地都外移,大陸轉型為總部和研發基地,並在大陸上市集資,張聰淵和華利集團正是傳統產業台商拚「製造業2.0」轉型升級的典範。
台商指出,華利集團外移到越南、緬甸、多明尼加的生產基地,家族成員奔波全球幾個工廠,提供產品給品牌商。對於這些全球打拼的台商,其實是令人佩服的。
華利集團上個月〈4月26日〉登板A股,是第一家在深指創業板註冊上市的台商,上市首日開盤股價漲破人民幣100元,引起A股股民驚呼「居然第一天就人民幣1000多億市值,直接搞到安踏體育的一半。」
因為華利集團只是做鞋底、鞋材的代工供應商,卻讓安踏體育等品牌鞋廠感到威脅。然而不為人知的是,華利已做到運動鞋代工產業鏈龍頭,A股無可比公司,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更特別的是,對A股而言,這個「運動鞋代工第一股」華利集團張聰淵家族成員均為境外人士,不比陸資企業國民待遇,張聰淵、周美月、張志邦、張文馨、張育維均為台灣籍,張志邦、張文馨和張育維還兼有加拿大國籍。足以證明經營的成敗,還是要靠自己拼搏。
大陸台商看華利成新首富 讚「台商2.0」典範 | 財經焦點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h4WWlv
------------------------
被一片廣大農田包圍的廢棄廠房,就是新台灣首富台商張聰淵的宏福「起家廠」,一棟接一棟,當年生產線滿載的榮景已不復見。(圖/CTWANT提供)
圖文/CTWANT
近期美國媒體《富比士》發布「2021台灣十大首富排行榜」,台商華利實業張聰淵超越台灣首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以及國泰金、富邦金、頂新魏家等家族,榮登新台灣首富頭銜,張聰淵是何方神聖?據了解,張聰淵的製鞋版圖,在中國大陸叫華利實業,就是台灣製鞋大廠之一宏福實業,雲林縣斗六市田野起家,人稱「神祕鞋王」一點也不為過。
今年74歲的張聰淵,一開始在雲林斗六的莿桐鄉設廠,90年代把生產重心移到大陸,在廣東省中山市設立集團總部,再轉進越南,產線還拓展至緬甸及多明尼加。據悉,張聰淵每到一個地方,都做足政商關係,協助政府推動國民外交,例如他曾投資多明尼加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獲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
2013年宏福董事長張聰淵因投資多明尼加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圖/翻攝自網路)
▲2013年宏福董事長張聰淵因投資多明尼加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圖/翻攝自網路)
不過宏福在台卻是「默默無名」,記者於去年5月實地走訪斗六火車站附近十多家傳統老店,得到的答案都是「這邊做鞋的很多,但沒聽過『宏福』。」就連雲林縣政府建管處與商業司等單位,給的答案也只是「有印象但不清楚。」
本刊記者接著直驅宏福的登記地址「雲林科技工業園區長安里」,終於在省道旁一棟廠辦平房,找到「頂倢行」(宏福關係企業)的招牌,入內拜訪,只見辦公室裡約有十個人,屬於採購單位。辦公室後方的農田阡陌中,有一片長滿雜草的廠房區域,從圍牆看進去,細數至少有7座廠房,正是宏福在台灣的「起家廠」,可見當年生產線滿載運作時,一定是盛況空前。
2013年宏福董事長張聰淵因投資多明尼加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圖/翻攝自網路)
▲2013年宏福董事長張聰淵因投資多明尼加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受該國總統費南德茲接見。(圖/翻攝自網路)
台灣製鞋業在全球共有3000家鞋廠,每3雙鞋就有1雙是台商製造,而宏福實業是全球第二大鞋廠,主要生產加硫鞋(以「加硫蒸氣技術」提高牢固度的鞋,如帆布鞋),長期替NIKE、CONVERSE、PUMA等品牌代工,年產1.6億雙鞋,產值1500多億元。
去年受疫情影響,鞋業品牌大廠砍單逾8成,宏福也驚傳要裁員3萬人。今年華利在中國上市後股價大漲,使得張聰淵得個人資產淨值達到138億美元,一舉躍上首富寶座。
台灣新首富張聰淵起底!神秘鞋王「起家工廠藏在稻田間」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3kXyLJ
----------------------------------------
台灣首富黑馬是他!「神秘鞋王」張聰淵奪冠 郭台銘排第六
2021/05/07 07:22:00
台灣首富黑馬是他!「神秘鞋王」張聰淵奪冠 郭台銘排第六 | 財經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eZ2CKX
財經中心/張家寧報導
講到台灣富豪許多人第一時間都會聯想到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不過,台灣的首富其實另有其人!根據美國媒體《富比士》(Forbes)最新公布的排行榜中可以看到,第一名由中國台商華利實業張聰淵一家奪得頭銜,消息曝光後意外引起熱議。
ID-3096626
▲郭台銘在今年台灣地區富豪榜排名第六。(圖/記者戴玉翔攝影)
根據《富比士》報導,2021台灣十大首富排行榜於近日出爐,第一名至第五名依序為「中國台商華利實業張聰淵」、「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蔡政達、蔡鎮球」、「富邦金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台灣頂新集團4兄弟魏應充、魏應交、魏應州、魏應行」、「日月光半導體董事長張虔生、副董事長張洪本」。
另外,第六名至第十名則依序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旺中集團創辦人蔡衍明」、「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國巨董事長陳泰銘」、「長春集團董事長林書鴻」。
根據報導,奪得首富頭銜的張聰淵與家人擁有的全球第二大運動鞋製造代工廠華利集團,為許多知名品牌生產鞋類,像是大家熟知的NIKE、Puma、UGG等,加上今年4月間在中國深圳股市上市後股價大漲,使得張聰淵得個人資產淨值達到138億美元,一舉躍上首富寶座
台灣首富黑馬是他!「神秘鞋王」張聰淵奪冠 郭台銘排第六 | 財經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eZ2CKX
----------------------
台灣新首富華利集團張聰淵,一舉躍登《富比士》台灣首富,張聰淵為人低調,其公司版圖位於香港、中山和台灣,員工數量超過10萬人,是全球少數鞋子產量超過1億雙的廠商之一。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張聰淵所執掌的宏福實業集團深耕北越十四年,回饋當地以資助多位越南孩童來台治療就醫。
台灣新首富華利集團張聰淵,4月26日才剛登板深交所創業板敲鐘,也因為A股上市後股價大漲,一舉躍登《富比士》台灣首富,張聰淵為人低調,其公司版圖位於香港、中山和台灣,員工數量超過10萬人,2019年公司鞋履產量超過1.8億雙,是全球少數鞋子產量超過1億雙的廠商之一。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張聰淵所執掌的宏福實業集團深耕北越十四年,回饋當地以資助多位越南孩童來台治療就醫。
低調的神秘鞋王
《聯合報》報導台灣新首富華利集團張聰淵,4月26日才剛登板深交所創業板敲鐘,也因為A股上市後股價大漲,一舉躍登《富比士》台灣首富。華利集團今〈7〉日股價開高,總市值約人民幣1200億元,張聰淵家族持股97.23%。
截圖_2021-05-07_下午1_44_59
宏福集團官方網頁
張聰淵今年已經72歲,超過50年的鞋履製造經歷,2004年在廣東中山設立華利實業,設計、生產各種鞋底、鞋材、鞋類產品等,Nike 是最大客戶,華利是Nike前十大鞋履供應商,而華利前五大客戶(Nike、VF、Deckers、Puma、Columbia)訂單占收入 85%。同時公司也是Converse、UGG、Vans、Puma、Columbia、HOKAONEONE、ColeHaan 等品牌鞋履產品的最大供應商,為眾多國際知名大牌代加工鞋履。
截圖_2021-05-07_下午1_44_26
宏福集團官方網頁
《蘋果日報》指出,張聰淵為人低調,在老家雲林縣也很少有人聽說,竟能打敗郭台銘、國泰蔡家及旺旺集團蔡衍明躍居台灣新首富,也讓鄉里間議論紛紛「鄉下地方出首富」,發跡的工廠看起來像農舍。
工廠就位在雲林縣莿桐鄉饒平村的宏福實業也藏在田埂間,連當地年紀太小的鄉親都不太相信稻田中那棟外觀老舊、油漆斑駁的鐵皮屋會是台灣首富的搖籃。
華利公司管理總部及開發設計中心位於廣東中山,同時在越南、中國、多明尼加、緬甸等多地共開設20多家製鞋工廠,貿易中心位於香港、中山和台灣,員工數量超過10萬人,2019年公司鞋履產量超過1.8億雙,是全球少數鞋子產量超過1億雙的廠商之一。
張聰淵夫婦台灣籍 三位子女台加雙國籍
《新浪財經》報導,4月26日,華利集團成功登陸A股創業板後,股價迎來暴漲。截至當日收盤,華利集團股價暴漲201.02%,是張聰淵一家財富暴漲,
上市公告書顯示,華利集團實控人為張聰淵家族,其家族成員包括張聰淵、周美月、張志邦、張文馨、張育維五人。其中,張聰淵與周美月系夫妻關係,而張志邦、張文馨、張育維,則分別為張聰淵的長子、長女和次子,且五人已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
截圖_2021-05-07_下午12_51_17
值得一提的是,張聰淵夫婦為台灣籍,而其三位子女,則均擁有台灣籍及加拿大籍的雙國籍。不過,上述五人均無其他境外永久居留權。
宏福實業多次合作中國附醫 送暖助越南病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宏福實業集團深耕北越十四年,曾為越南變形巨腿女孩阮氏巒圓夢。2017年來台展開國際醫療人道援助之旅,該年已經可以行走的阮氏巒,將穿著宏福為她提供的「特殊機能鞋」,回越南和家人團聚。而宏福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這項國際醫療援助的合作案例,也深受外交部重視,NGO國際事務會特頒表揚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說明,長年深耕越南的宏福實業集團則是促成國際醫療援助案例的美麗天使。雙方繼2016年首次成功合作國際醫療援助越南14歲女童阮氏巒(Thi Loan)後,2018年再次攜手,援助越南5歲男童劉小弟(Luu )來台灣治療。
劉小弟01
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罹患「先天性靜脈及淋巴畸形骨肥大症候群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多發性淋巴血管瘤)的越南5歲男童劉小弟。醫療計畫主要重點是手術治療左下肢過度增生及肢體異常的症狀;預計數月時間,分2階段,共4次不同器官的重建手術,完成多重畸形重建及病態組織切除,傷口覆蓋,疤痕及攣縮治療,最終達到回復正常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及肢體功能的目的。
劉小弟2
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日前宏福實業王總經理表示,劉小弟從住院前的無助緊張,到現在開心活蹦亂跳,感受台灣熱情,判若兩人,終於健康快樂出院,讓宏福實業集團援助的初衷,意義非凡。這也體現宏福實業集團回饋當地人民,落實國際企業的責任與文化,更藉此擴散台灣愛的力量。
日前,國際醫療中心陳宏基院長表示,感謝宏福實業集團多年來,共援助近七百萬元,連續幫助越南女童阮氏巒與劉小弟,樹立優良的企業典範;因為台商企業的愛心加上本院醫療團隊合作無間,治癒好病童的重難症,也改變他們的新人生
《富比士》台灣新首富張聰淵是誰?神秘鞋王曾資助多位越南孩童來台就醫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3pHcBj
《一致行動人協議》條款與釋義深度解析! IPO共同控制一致行动协议的纠纷解决机制及案例_公司
2016-09-02 由 愛投創業指導 發表于財經
《一致行動人協議》條款與釋義深度解析! IPO共同控制一致行动协议的纠纷解决机制及案例_公司
2016-08-24 亨通金融
事件概述:
《一致行動人協議》到底有什麼花頭:
(1)一般情形。每次表決或者協議約定事項進行時,為了抱團一致對外,或者在未達成一致意見時,有持股比例最大的代表一致行動人表決意見。
(2)非上市企業引入股權投資新進股東時。通過合夥企業的GP作為執行事務合伙人代表整個合夥企業行使權力,在關於股權轉讓或參與經營決策時,LP不能夠達成一致意見時,GP代表合夥企業行使表決權。比如當年綠地集團借殼金豐投資,同時綠地集團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了引入新進股東和資金,張玉良及綠地集團管理層43人僅僅出資10萬元設立「格林蘭投資」,然後由此主體在32個合夥企業中分別出資1000元作為GP,就一致行動控制了3759.74萬元員工持股計劃。
(3)要約收購情形。如果一致行動人加總持股比例超過30%則立刻觸發要約收購,而且將立即公開要約收購該上市公司其餘股東手裡的股份(不低於5%),除非獲得相關部門的豁免並獲得批准。比如2016年8月17日金融街發布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安邦系旗下的和諧健康保險萬能產品和安邦人壽積極性投資組合,合計持股比例已經達到了29.98%,這一持股比例距離公司第一大股東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只差2.12個百分點了。
(4)上市公司各股東形成一致行動人情形。上市公司部分股東簽署一個一致行動人協議相當於在公司股東會之外又建立了一個有法律保障的」小股東會「。除了上市公司原有股東形成一致動人鑄就控制權壁壘外,外部潛伏的股東為了爭奪控制權或黑衣騎士舉牌行為,也有通過馬甲帳戶躲避信息披露形成「抽屜一致行動」關係。甚至相關監管部門都開始動用「大數據」來徹查這些體外的一致行動股東關係。近期,上交所針對昌九生化股東關係的問詢,將多組牛散抱團炒作公司股票的事情予以曝光。從問詢情況來看,監管層採用了大數據技術,將這些牛散之間隱藏的關係發掘出來。股東之間無意或刻意隱瞞了關聯,這與昌九生化似乎並不相干。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股東都出現在公司一季報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公司僅僅以一句「未知其他股東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便了事。
總之,從中國A股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無論是早期資本運作思維尚未開化時代的德隆系,還是到後輩的明天系、涌金系、中植系、安邦系、新德隆系、潮汕系,以及其他資本運作集團抑或產業投行,控制權、控股權、表決權,一致行動人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你也可以將「一致行動人」手段理解為一種控制權/股權的「槓桿」。
今日,併購志為投行界同仁全面解析《一致行動人協議》的關鍵性條款及其釋義。
「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一定是產業投行模式,傳統的PE+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OEM生產車間模式將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儘管當前還言之尚早,但未來10年內一定會誕生一批產業投行集團的資本系。」--併購志
一、一致行動協議要點分析
(1)參與一致行動的股東
(2)該部分股東持股數額
(3)簽署一致行動的目的
(4)一致行動意思表示及矛盾解決方式
無論是主板上市還是新三板企業掛牌,均需要詳細披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並明確控制權的穩定性。對於控股股東股權結構清晰的公司,在披露認定上述問題時較為簡單。對於股權結構相對分散,或沒有絕對較高持股的情形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其穩定性便產生界定困難。
在實踐中,為項目操作需要或為取得公司控制權、決策權的需要,股東通過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形成一致行動人,從而保證公司經營決策的科學、高效、治理機構的穩定。
在實踐中,依據《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等,公司股東還可通過簽訂一致行動協議,結成一致行動人,共同成為公司的控制人,或者通過簽署委託協議,委託某一股東行使其他股東的權利。一致行動協議也是用來確認公司的控制權及核查控制權穩定性的因素。根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第(三)規定:「實際控制人,是指雖不是公司的股東,但通過投資關係、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2014年修訂)第83條的規定:「一致行動,是指投資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其他投資者共同擴大其所能夠支配的一個上市公司股份表決權數量的行為或者事實」。
一致行動人是指通過協議、合作、關聯方關係等合法途徑擴大其對一個上市公司股份的控制比例,或者鞏固其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在行使上市公司表決權時採取相同意思表示的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一致行動人」的認定一般包括四個基本點:(1)採取「一致行動」的法律依據是協議、合作、關聯方關係等合法方式;(2)採取「一致行動」的手段是行使目標公司的表決權;(3)採取「一致行動」的方式是採取相同意思表示;(4)採取「一致行動」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其對目標公司股份的控制比例,或者鞏固其對目標公司的控制地位。
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或採取一致行動,主要旨在明確、穩定公司的控制權,因此在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時,將會存在如下要點信息:
(1)參與一致行動的股東
簽訂一致行動協議的股東不一定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如果其他小股東為保證對公司的影響力,同樣也可簽訂一致行動協議。如江海股份002484,該公司IPO前,公司股東香港億威投資有限公司直接持有6,00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0%;其他47名境內自然人(中方股東)股東合計持有6,00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0%。但根據該公司披露信息,公司由香港億威和中方股東共同控制,而非香港億威單獨控制。
其具體原因就是中方47名自然人股東其中46名自然人已簽署《委託協議書》,授權公司股東、董事長陳衛東先生代為行使其持有公司股份所享有的股東大會的投票權、提案權、提名權、臨時股東大會的召集權。這樣公司形成了2大表決主體,即香港億威與陳衛東代表的自然人股東。相似案例歐薩諮詢(430319)
(2)該部分股東持股數額
一致行動人應當合併計算其所持有的股份。因此在確認一致行動協議是要明確各股東持有公司股份數額。投資者計算其所持有的股份,應當包括登記在其名下的股份,也包括登記在其一致行動人名下的股份。一般情況的一致行動協議均採用此種認定方式。如星奧股份(430574)案例,楊亞中、李明勇、陳斌3人直接持有公司股權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4%、33%、33%,均對公司形成重大影響;但任何一人憑藉其股權均無法單獨對公司股東大會決議、董事會選舉和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實施決定性影響。正是因為公司的股權結構特點,採取一致行動協議明確公司控制權問題。
(3)簽署一致行動的目的
實踐操作中,部分《一致行動協議》的簽訂旨在明確、維護公司實際控制權的穩定,如星奧股份(430574);也存在部分第二大、第三大股東為取得公司實際控制權而簽訂《一致行動協議》,如歐薩諮詢(430319),該公司股東國淳創投持有公司30.71%股份,王小兵持有公司25.93%股份,張朝一持有公司25.93%股份,伍波持有公司6.22% 股份,夏志玲持有公司6.22% 股份,國際創投持有公司5.00%股份。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國淳創投,但股東王小兵與張朝一簽有《一致行動協議》,因此將其二人認定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4)一致行動意思表示及矛盾解決方式
一致行動旨在約定一致行動人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提案、表決等行為保持一致行動,換言之,一致行動人應在股東大會、董事會召開前達成一致的表決意見。因此,在一致行動協議中應該明確一致表決意見形成的方式。具體的約定方式多種多樣,但矛盾解決方式要切實可行且避免無法形成有效決議的情形。
如江海股份(002484),公司46名自然人股東授權公司股東、董事長陳衛東先生代為行使其持有公司股份所享有的股東大會的投票權、提案權、提名權、臨時股東大會的召集權,在行使上述權利時,47名自然人股東召開會議進行討論後由董事長陳衛東先生按照統一表決意見(占所有自然人股東所持股份總數50%以上的股東意見為統一表決意見,如不能形成50%以上的統一意見,則股東意見中支持比例最高的表決意見為統一表決意見)。
新三板一致行動案例還可參照:科碩科技430 571;方林科技430432;長合信息430407;勵圖科技430398;伯朗特430394
二、《上市公司股東一致行動人協議》
(1)「一致行動」的目的
(2)「一致行動」的內容
(3)「一致行動」的延伸
(4)「一致行動」的期限
(5)協議的變更或解除
(6)爭議的解決
(7)管轄的法律
甲方: (身份證號碼: )
乙方: (身份證號碼: )
丙方: (身份證號碼: )
丁方: (身份證號碼: )
以上合稱為「各方」
鑒於:
(1)甲方為XXX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股東,占 %的股份;乙方為公司的股東,占 %的股份;丙方為公司的股東,占 %的股份;丁方為公司的股東,占 %的股份。
(2)為保障公司持續、穩定發展,提高公司經營、決策的效率,各方擬在公司股東大會中採取「一致行動」,以共同控制公司。
為此,各方經友好協商,就各方在公司股東大會會議中採取「一致行動」事宜進一步明確如下:
1、 「一致行動」的目的
各方將保證在公司股東大會會議中行使表決權時採取相同的意思表示,以鞏固各方在公司中的控制地位。
2、 「一致行動」的內容
各方在公司股東大會會議中保持的「一致行動」指,各方在公司股東大會中通過舉手表決或書面表決的方式行使下列職權時保持一致:
(1)共同提案;
(2)共同投票表決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3)共同投票表決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4)共同投票表決制訂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
(5)共同投票表決制訂公司增加或者減少註冊資本的方案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
(6)共同投票表決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並根據經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決定其報酬事項;
(7)共同投票表決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8)共同投票表決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9)在各方中任何一方不能參加股東大會會議時,應委託另一人參加會議並行使投票表決權;如各方均不能參加股東大會會議時,應共同委託他人參加會議並行使投票表決權;
(10)共同行使在股東大會中的其它職權。
3、 「一致行動」的延伸
(1)若各方內部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各方應按照 方的意向進行表決;
(2)各方承諾,如其將所持有的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對外轉讓,則該等轉讓需以受讓方同意承繼本協議項下的義務並代替出讓方重新簽署本協議作為股權轉讓的生效條件之一;
(3)如果任何一方違反其作出的前述承諾(任何一條),必須按照其他守約方的要求將其全部的權利與義務轉讓給其他守約方中的一方、兩方或多方,其他守約方也可共同要求將其全部的權利與義務轉讓給指定的第三方。
4、 「一致行動」的期限
自2016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5、 協議的變更或解除
(1)本協議自各方在協議上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各方在協議期限內應完全履行協議義務,非經各方協商一致並採取書面形式本協議不得隨意變更;
(2)各方協商一致,可以解除本協議;
上述變更和解除均不得損害各方在公司中的合法權益。
6、 爭議的解決
本協議出現爭議各方應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應將爭議提交給四川省綿陽仲裁委員會按當時有效的仲裁規則在綿陽解決。
7、 管轄的法律
本協議以及甲乙雙方在本協議項下的權利和義務由中國法律管轄。
8、 本協議一式 份,各方各執 份,具同等法律效力。
[以下無正文]
[本頁無正文,為 、 、 、 與 的《一致行動協議》簽署頁]
簽署各方:
甲方: (簽字)
乙方: (簽字)
丙方: (簽字)
丁方: (簽字)
簽署日期:2016年 月 日
簽署地點:
三、一致行動人經典案例
(1)新開源
(2)網宿科技
(3)聯信永益
(4)中元華電
(1)新開源
發行人披露報告期內王東虎(持股26.59%)、楊海江(持股12.93%)、王堅強(持股12.93%)等三人合計持有發行人等三人合計持有發行人的股權一直超過51%,為發行人的共同控制人。2009年4月26日三人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請發行人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十二條「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的理解和適用—證券期貨法律適用意見[2007]第1號》的有關規定,進一步說明並披露認定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等三人為發行人共同控制人的理由和依據。請保薦機構及律師審慎核查並發表意見。
(一)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十二條「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的理解和適用——證券期貨法律適用意見[2007]第1號》(下稱「《適用意見》」)第二條之規定,認定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等三人為發行人共同控制人。 《適用意見》第二條規定:「認定公司控制權的歸屬,既需要審查相應的股權投資關係,也需要根據個案的實際情況,綜合對發行人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實質影響、對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提名及任免所起的作用等因素進行分析判斷」。 自新開源有限於2003年3月設立至今,發行人股東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三人共同間接或直接持有發行人的股權均超過51%,擁有的股東會或股東大會表決權超過51%,能夠控制和支配新開源有限股東會或發行人股東大會。三人在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策中一致行動,向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提出任何議案及對股東會或股東大會的任何議案進行表決前,均先行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經核查新開源有限設立以來的歷次股東會會議資料,以及發行人於2009年4月創立至今的歷次股東大會會議資料,該三人在新開源有限和新開源股份的歷次股東大會決議中的表決意見一致。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三人通過一致行動,得以支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策。 自新開源有限於2003年3月設立至今,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均一直擔任公司董事,其中楊海江一直擔任董事長。三人在董事會決策中一致行動,向董事會提出任何議案或對董事會的任何議案進行表決前,均事先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經核查新開源有限設立以來的歷次董事會會議資料,以及發行人創立以來的歷次董事會會議資料,該三人在新開源有限和新開源股份的歷次董事會決議中的表決意見一致。新開源有限第一屆董事會共有九名董事,第二屆董事會共有五名董事,新開源股份第一屆董事會共有七名董事(包括三名獨立董事),包括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占發行人非獨立董事的半數以上。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通過一致行動,得以支配董事會決策或對董事會形成重大影響。 自新開源有限於2003年3月設立至2009年4月,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由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提名,該三人通過支配股東會和董事會的表決,得以支配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免。發行人於2009年5月成立後,基於其對公司的控股地位和對公司董事會決策的實質性重大影響,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仍然有權提名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或能夠對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免具有重大影響。 (二)根據《適用意見》第三條之規定,認定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等三人為發行人共同控制人 《適用意見》第三條規定,發行人及其保薦人和律師主張多人共同擁有公司控制權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每人都必須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和/或者間接支配公司股份的表決權。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均直接持有發行人股份,共同持有發行人股份超過51%,符合該項條件。 (2)發行人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運行良好,多人共同擁有公司控制權的情況不影響發行人的規範運作。發行人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運行良好。發行人建立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組成的公司治理結構,按照《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公司章程》進行了修訂,同時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本公司章程,制定了《股東大會議事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和《監事會議事規則》,已建立起符合股份公司上市要求的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相關制度制定以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獨立董事和董事會秘書依法規範運作,履行職責,發行人治理結構的功能不斷得到完善。中勤萬信於2010年1月16日出具的勤信鑑證字[2010]2001號《內部控制專項鑑證報告》認為公司「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等相關規定建立的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於2009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共同擁有發行人控制權的情況不影響發行人的規範運作,符合該項規定。 (3)多人共同擁有公司控制權的情況,一般應當通過公司章程、協議或者其他安排予以明確,有關章程、協議及安排必須合法有效、權利義務清晰、責任明確,該情況在最近3年內且在首發後的可預期期限內是穩定、有效存在的,共同擁有公司控制權的多人沒有出現重大變更。自新開源有限於2003年3月設立至今,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三人在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策中一致行動,向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提出任何議案及對股東會或股東大會的任何議案進行表決前,均先行協商,取得一致意見,該三人在歷屆股東會、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中的表決均一致。為保持對發行人的控制權,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於2009年4月26日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約定「在作為公司股東行使提案權,或在股東大會行使股東表決權時,均保持一致,採取一致行動,但提案權和表決權的行使和一致行動的實施均應以不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為前提。各方履行一致行動義務的期限自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至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獲得核准後的48個月」。王東虎、楊海江和王堅強三名股東能夠共同對發行人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策產生支配或重大影響,該等影響最近三年內已穩定存在、真實、有效,且在可預見的四年內將持續存在,符合該項規定。 (4)發行審核部門根據發行人的具體情況認為發行人應該符合的其他條件。發行人及其保薦人和律師應當提供充分的事實和證據證明多人共同擁有公司控制權的真實性、合理性和穩定性,沒有充分有說服力的事實和證據證明的,其主張不予認可。相關股東採取股份鎖定等有利於公司控制權穩定措施的,發行審核部門可將該等情形作為判斷構成多人共同擁有公司控制權的重要因素。 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承諾,自發行人本次發行的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交易之日起四十八個月內,將不轉讓或委託他人管理其所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也不由發行人回購該等股份。該等股份鎖定承諾有利於公司控制權穩定。 如果發行人最近3年內持有、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比例最高的人發生變化,且變化前後的股東不屬於同一實際控制人,視為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發行人最近3年內持有、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比例最高的人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比照前款規定執行。 王東虎最近3年持有發行人股份和表決權的比例最低為26.59%,均為發行人最近3年持有、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比例最高的人。因此,發行人最近3年內持有、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比例最高的人未發生變更,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經審慎核查,本所律師認為: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合計持有發行人超過51%的股份;自新開源有限設立至今,三人均通過採取一致行動,控制和支配新開源有限股東會或發行人股東大會,並支配和影響董事會的決策,對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提名及任免具有實質性影響。該等共同控制是穩定存在、真實、有效的。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簽署的《一致行動人協議》進一步保證了該等共同控制在發行人發行上市後的四年內將持續穩定存在。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還作出了股份鎖定承諾,有利於公司控制權穩定。因此,王東虎、楊海江、王堅強為發行人共同控制人。
(2)網宿科技
發行人披露,陳寶珍、劉成彥為發行人共同實際控制人。請保薦機構、律師核查陳寶珍、劉成彥共同擁有公司控制權的情況在首發後的可預期內如何穩定,提供充分事實與證據表明,相關事實與證據,並予以披露。】 (一)2005年10月27日,通過股權受讓的方式,陳寶珍和劉成彥分別成為發行人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並持續至今;陳寶珍在2000年 1月至2007年5月期間擔任發行人監事,劉成彥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5月擔任發行人執行董事,2007年5月後至今擔任發行人董事長。自2005年10月27日起,陳寶珍和劉成彥在公司歷次股東(大)會表決中均保持一致,共同控制公司,具體如下:(二)陳寶珍、劉成彥於2009年4月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該協議自雙方簽署後生效,至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交易三十六個月屆滿後失效,該協議中對雙方保持一致行動事宜作出如下約定: (1)在處理有關公司經營發展、且需要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批准的重大事項時應採取一致行動; (2)採取一致行動的方式為:就有關公司經營發展的重大事項向股東大會行使提案權和在相關股東大會上行使表決權時保持充分一致; (3)如任一方擬就有關公司經營發展的重大事項向股東大會提出議案時,須事先與另一方充分進行溝通協商,在取得一致意見後,以雙方名義共同向股東大會提出提案; (4)在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審議有關公司經營發展的重大事項前須充分溝通協商,就雙方行使何種表決權達成一致意見,並按照該一致意見在股東大會上對該等事項行使表決權。 如果協議雙方進行充分溝通協商後,對有關公司經營發展的重大事項行使何種表決權達不成一致意見,雙方在股東大會上對該等重大事項共同投棄權票。 上述一致行動的約定充分保證了陳寶珍和劉成彥兩人對公司行使控制權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三)陳寶珍、劉成彥於2009年7月22日簽訂了《關於上海網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鎖定的承諾函》,承諾: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託他人管理本次發行前已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也不由發行人回購該部分股份,保證了公司上市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股份的穩定性。除此之外,劉成彥還承諾:除前述鎖定期外,在其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直接或間接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不超過其所持有發行人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離職後半年內,不轉讓其直接或間接持有的發行人股份。 綜上,本所律師認為,陳寶珍和劉成彥共同控制公司,根據《一致行動人協議》的約定,在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後三十六個月內,陳寶珍和劉成彥穩定享有對發行人的共同控制權。
(3)聯信永益
請保薦人和律師對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是否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公司股東之間是否存在一致行動協議進行核查,說明公司實際控制人認定的理由和依據。
經核查科技有限公司設立時的合同、章程、驗資報告等相關文件資料,並基於各股東出具的聲明與承諾,本所律師確認: (一)截至2009年6月30日,發行人各股東共同或相互之間不存在通過協議或其他安排主動建立一致行動關係,或者因發行人各股東共同或相互之間在事實上發生的行為或事件而被認定存在一致行動關係的情形。同時,發行人現有各股東承諾,自其出具書面承諾之日起至發行人上市後36個月內,發行人各股東共同或相互之間不會主動通過協議或其他安排建立一致行動關係。 (二)依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關於控股股東定義的規定以及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三)款關於實際控制人定義的規定,本所律師認為,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不構成及不應被認定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理由和依據如下: 1、在持股比例方面,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股份占發行人股本總額的比例均為29%,均未超過股本總額的50%,不能直接被認定為發行人控股股東。 2、 在實際控制權方面,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對發行人不享有實質控制權: (1)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相互之間及其與發行人其他股東之間,不存在一致行動協議和應被認定為一致行動人的其他情形,因此,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未通過協議安排擁有發行人50%以上表決權資本的控制權。 (2)《關於投資成立北京新聯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合同》、《發起人協議》、發行人現行有效章程和歷次章程修正案,未賦予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控制發行人財務和經營政策的權利。 (3)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僅持有發行人有表決權股份總額的29%,且其相互之間不存在一致行動協議和應被認定為一致行動人的其他情形,因此,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在發行人股東大會均無法控制半數以上投票權的行使,亦均無權任免發行人董事會的多數成員。 (4)發行人第一屆董事會成員共9名,除獨立董事外,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提名並獲任命的董事均為2名,均未超過董事會成員1/2,在發行人董事會均未持有半數以上投票權。 (5)發行人現有高級管理人員中無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委派人員。 3、在持股目的方面,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均為項目投資管理,從已經發生的客觀行為分析,兩公司均並無控制發行人的意圖,其持有發行人股份的目的僅為獲取股息和資本利得,而不是參與發行人經營管理並進而控制發行人。 (三)依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關於控股股東定義的規定、 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三)款關於實際控制人定義的規定以及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十二條「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的理解和適用——證券期貨法律適用意見第1號》(證監法律字[2007]15號),本所律師認為,陳儉雖持有發行人35.77%的股份,不足股本總額的50%,但陳儉為發行人第一大股東,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並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因此,陳儉為發行人的實際控制人,理由和依據如下: 1、陳儉持有發行人35.77%的股份,已足以對股東大會決議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可否決須三分之二多數表決權通過的事項等。而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發行人29%的股份,且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之間並無一致行動關係,各自所持股份尚不足以對股東大會決議產生重大影響。 2、陳儉系發行人的主要創始人,自發行人創立以來一直擔任發行人董事長和總經理,全面負責發行人的經營管理工作。 3、陳儉系發行人的主要核心技術人員,其負責組織開發的「聯想CAD超級漢字系統(AUTOSHELL)」連續5年獲北京市高新技術實驗區拳頭產品獎,參與開發的「聯想漢字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圖形信息交換用字型檔被批准為國家標準(GB/T 13845-92、GB/T13846-92等)。發行人創立以來,陳儉帶領相關技術人員和部門自行研發並申請了135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4、陳儉對發行人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提名與任免具有重要作用。發行人第一屆董事會成員除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和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提名的董事外,均由陳儉提名並由股東大會選舉產生。陳儉還擔任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在董事會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發行人現任高級管理人員均由陳儉提名並由董事會選舉產生。 5、陳儉對發行人的經營方針、計劃、組織機構運作、業務運營等方面的決策具有重大影響。 綜上,本所律師認為,聯想投資有限公司、北京電信投資有限公司在形式和實質上均非發行人的實際控制人,陳儉依其所持有的股份和在實質上形成的公司控制權而成為發行人的實際控制人,且發行人各股東共同或相互之間不存在一致行動協議或應被認定為一致行動人的其他情形。
(4)中元華電
發行人8位自然人股東通過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及其補充協議形成對發行人的共同控制。請發行人說明並披露8位自然人股東簽署的《一致行動協議》及其補充協議內容,保障發行人控制權穩定性的安排,以及發行人多人共同協議控制的情況下,如何保障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和規範運作。請保薦機構、律師核查並發表意見。
1、經本所律師核查,發行人8位自然人股東所簽署的《一致行動協議》和《關於<一致行動協議>之補充協議》(以下統稱「《一致行動協議》」)系8位自然人股東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合規、真實有效。 2、經本所律師核查,前述《一致行動協議》中有如下約定: 1)在發行人存續期間內,任何一方未經其他各方的書面同意不得向簽署本 協議之外的第三方轉讓所持公司的股份; 2)各方承諾在其作為公司的股東期間(無論持股數量多少),確保其(包括 其代理人)全面履行本協議的義務; 3)各方承諾,任何一方持有本公司的股份不得通過協議、授權或其他約定委託他人代為持有; 4)一致行動關係不得為協議的任何一方單方解除或撤銷;協議所述與一致行動關係相關的所有條款均為不可撤銷條款。 5)共同控制人相互承諾,任何一方均不得與簽署本協議之外的第三方簽訂與本協議內容相同、近似的協議或合同; 6)一致行動協議在公司存續期間長期有效。 本所律師認為:上述《一致行動協議》內容及安排是合法、有效的,能夠保障發行人控制權的穩定性。 3、經本所律師核查,發行人8位實際控制人在《一致行動協議》中約定:各實際控制人在不違背法律法規、公司章程,不損害公司、股東和債權人利益的情況下,各方將在公司的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召開前先就會議所要表決事項進行充分協商溝通,形成一致意見後,在公司的股東大會、董事會進行一致意見的投票;由實際控制人各方提名的董事,在所有董事會決議中的意思表達(包括委託其他董事出席並表決的事項)與其提名人保持一致。 本所律師認為:上述一致行動協議內容及安排是合法、有效的,能夠保障發行人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和決策民主、規範運作。 4、經本所律師核查,發行人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決策民主、運行規範,具體表現如下: 1)發行人現有董事11位,其中獨立董事有 4 位,發行人建立了獨立董事制度,賦予獨立董事對發行人重大關聯交易發表意見,對發行人日常重大經營事項發表獨立意見,對發行人損害中小股東權益事項發表獨立意見等特別職權; 2)發行人建立了關聯交易決策制度,規定了關聯董事、股東對相關關聯交易表決時的迴避制度,賦予非關聯股東、董事對關聯交易的決策權; 發行人建立了累積投票制度。在發行人的《股東大會議事規則》中規定:發行人在選舉董事、監事時可以實行累積投票,實行累積投票制的,股東大會對董事、監事候選人進行表決時,每位股東擁有的表決權等於其持有的股份數乘以應選董事、監事人數之積。股東可以集中行使表決權,將其擁有的全部表決權集中投給某一位或幾位董事、監事候選人,但每位投票股東所投選的候選人人數不能超過應選人數; 發行人三會制度健全,歷年股東會決議、董事會決議均不存在侵害其他非實際控制人股東利益的情況。 本所律師據此認為:發行人上述獨立董事制度、關聯交易決策制度、累積投票制度及三會制度等能夠保障發行人的規範運作。 5、綜上所述,本所律師認為:在發行人由8位自然人股東共同控制的模式治理之下,發行人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決策民主、運行良好、效益突出。該共同控制關係在報告期內未發生變化。所以,發行人的控制權穩定,其治理結構有效性和規範運作能夠得到保障。 【案例評析】 1、在項目實踐中,如果存在認定實際控制人的特殊情形,建議嚴格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十二條「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的理解和適用—證券期貨法律適用意見[2007]第1號》的有關規定進行對照解釋。尤其是在創業板的發行審核過程中,審核人員對實際控制人的認定問題會更加關注。 2、一致行動協議基本上就是為認定共同實際控制人而配套存在的,以前在處理中只要在申報前只要簽署一致行動協議就可以了。從現在的審核政策來看,對於該問題的關注越來越嚴格。中介機構不僅要核查簽署協議前股東的一致行動情況,還要關註上市之後控制權在預期的期限內是否能夠保持穩定。 3、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披露一致行動協議的主要內容,以及列舉保證控制權穩定的有關措施。如中元華電的案例。
《一致行動人協議》條款與釋義深度解析!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eqCv0B
--------------------------------------
關於簽署一致行動人協定的公告
證券代碼:002168 證券簡稱:惠程科技(3.9500.11, 2.86%, )公告編號:2020-033
關於簽署一致行動人協定的公告
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保證向本公司提供的資訊內容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與資訊披露義務人提供的資訊一致。
深圳市惠程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惠程科技")於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中馳惠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馳惠程")及一致行動人共青城信中利寶信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信中利寶信")、共青城中源信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中源信")、北京信中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中利")、 北京信中利普信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信中利普信")、北京信中利京信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信中利京信")、北京信中利嘉信股權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信中利嘉信")的通知,中馳惠程、信中利寶信、中源信、信中利、信中利普信、信中利京信、 信中利嘉信與日照匯銀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匯銀投資")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定》(以下簡稱"本協定"),具體情況公告如下:
一、協議簽訂背景
本協議簽署前,控股股東中馳惠程及一致行動人信中利寶信、中源信、信中利、信中利普信及信中利京信分別持有公司股份84,557,366股、29,738,216股、17,22 3,762股、27,153,727股、19,151,800股、20,700,000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比例分別為10.54%、3.71%、2.15%、3.39%、 2.39%、2.58%,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98,524,871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比例為24.76%。 信中利嘉信系信中利全資子公司,根據相關規定構成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本協定簽署前,信中利嘉信未持有公司股份。
因產品到期,信中利寶信計劃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9,738,216股轉讓給匯銀投資,占上市公司總股本比例為3.71%,在本協議簽訂生效后,匯銀投資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 本協議簽署前,匯銀投資未持有公司股份。
本協定中提及的《投資合作協定》系信中利嘉信與匯銀投資簽署的關於匯銀投資的投資管理協定,根據該協議約定,信中利嘉信有權使用匯銀投資的資金買賣標的股票惠程科技。
二、《一致行動人協定》的主要內容
(一)協定各方
甲方:中馳惠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乙方:共青城信中利寶信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丙方:共青城中源信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丁方:北京信中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戊方:北京信中利普信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己方:北京信中利京信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庚方:北京信中利嘉信股權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辛方:日照匯銀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以上合稱為"一致行動人"或"各方"。
(二)協定主要條款
為保障公司持續、穩定發展,提高公司經營、決策的效率,各方擬在與公司經營發展相關、且需經股東大審議的事項中採取一致行動,以共同控制公司。
為此,經各方友好協商,就各方在公司股東大會會議中採取「一致行動」事宜進一步明確如下:
1、各方同意在處理有關惠程科技經營發展、且需要經惠程科技股東大會審議批准的重大事項時應採取一致行動,以鞏固各方在公司的控制地位。
2、各方採取一致行動的方式為:各方就有關惠程科技經營發展的重大事項向股東大會行使提案權和在相關股東大會上行使表決權時保持一致行動。
3、各方同意,本協定有效期內,在任一方擬就有關惠程科技經營發展的重大事項向股東大會提出議案之前,或在行使股東大會審議事項的表決權之前,一致行動人內部先對相關議案或表決事項進行協調,達成一致意見;若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則以持股最多的股東意見為準。
4、在本協定有效期內,除關聯交易需要迴避的情形外,各方保證在參加公司股東大會行使表決權時按照各方事先協調所達成的一致意見行使表決權。 各方可以親自參加公司召開的股東大會,也可以共同委託某一代理人代為參加股東大會並行使表決權。
5、各方應遵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本協議約定行使股東表決權等權利。
6、本協定自簽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壹年,自2020年6月23日至2021年6月23日止。 若庚方和辛方所簽署的《投資合作協定》終止,則本《一致行動人協定》於《投資合作協定》終止當日自動終止。
本協定有效期內,若庚方違反《投資合作協定》項下的陳述或保證,則辛方有權單方面隨時解除本協定,本協定自辛方發出解除通知之日起自動解除。
本協定解除后,辛方有權按照《投資合作協定》的約定變現惠程科技股票。
7、各方確認並同意,在本協定有效期內,各方應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檔的要求及時履行資訊披露義務,並應當保證披露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與資訊披露義務有關的費用(包括但不限於聘請財務顧問等專業機構的費用等)由各方自行承擔。
8、與本協議有關的糾紛由各方友好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有權向原告所在地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9、本協定一式捌份,各方各執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本協定對公司的影響
本次協議簽署后,截至2020年6月24日收盤時,中馳惠程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98,524,871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比例為24.76%,其中匯銀投資持有公司股份29,738,216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3.71%,信中利寶信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本協定的簽署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有利於進一步維護公司實際控制權的穩定,提高決策效率,保持公司重大事項決策的一致性,確保公司持續穩定地發展。
四、備查檔
1、協定各方簽署的《一致行動人協定》;
2、深交所要求的其他檔。
特此公告。
深圳市惠程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會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九日
證券代碼:002168 證券簡稱:惠程科技 公告編號:2020-034
關於公司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之間
股權轉讓實施完成暨部分股份解除
質押的公告
本公司控股股東中馳惠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動人共青城信中利寶信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保證提供的資訊內容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與資訊披露義務人提供的資訊一致。
重要內容提示:
1、本次股權轉讓為深圳市惠程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之間進行的股權轉讓,股份來源系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買入的股份;
2、共青城信中利寶信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信中利寶信")為公司控股股東中馳惠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馳惠程")的一致行動人,信中利寶信分別於2020年6月23日、2020年6月24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8,100,000股、 21,638,216股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中馳惠程的一致行動人日照匯銀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匯銀投資"),上述轉讓的公司股份數合計為29,738,216股,本次交易對應的股份將解除質押狀態;
3、本次公司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之間的股權轉讓未違反相關承諾及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不觸及要約收購義務,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發生變化,也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4、截止至本公告日,信中利寶信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將其持有的不低於60,000,000股股份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同一控制下其他企業的計劃已實施完成,累計轉讓的公司股份數為69,590,016股。
一、本次股權變動基本情況
公司控股股東中馳惠程的一致行動人信中利寶信於2018年6月-2019年3月期間在二級市場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增持公司股份109,590,016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比例13.67%,詳情請見公司於上述期間在巨潮資訊網披露的相關公告。
公司於2020年6月1日披露了《關於公司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之間股權轉讓計劃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編號:2020-028),信中利寶信擬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將其持有的不低於60,000,000股股份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同一控制下的其他企業,按照相關規定受讓人將構成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
2020年6月2日,信中利寶信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9,151,800股以7.31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北京信中利普信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信中利普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比例為2.39%。 公司於2020年6月4日披露了《關於公司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之間股權轉讓進展暨部分股份解除質押的公告》( 公告編號:2020-029)。
2020年6月19日,信中利寶信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0,700,000股以8.17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北京信中利京信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信中利京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比例為2.58%。 公司於2020年6月23日披露了《關於公司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之間股權轉讓進展暨部分股份解除質押的公告》( 公告編號:2020-032)。
公司於近日收到作為信中利寶信執行事務合夥人的公司控股股東中馳惠程的函告,信中利寶信分別於2020年6月23日、6月24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將其持有的公司股份8,100,000股、21,,000股、21,21,638,216股以8.53元/股、8.36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匯銀投資,上述兩次股權轉讓合計為29,738,216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3.71%。
截止至本公告日,信中利寶信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將其持有的不低於60,000,000股股份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同一控制下其他企業的計劃已實施完成,累計轉讓的公司股份數為69,590,016股,占目前公司總股本比例為8.68%。
本次股權轉讓前後,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中馳惠程、信中利寶信、北京信中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中利")、共青城中源信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中源信")、信中利普信、信中利京信、匯銀投資持有的公司股份變動情況如下:
■
注:上表中如出現合計數與各分項數值總和不符,為四捨五入所致,下同。
二、股東股份解除質押的基本情況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證券質押業務指南的相關規定,本次交易對應的股份將解除質押狀態,具體事項如下:
1、本次解除質押的基本情況
■
2、股東股份累計質押基本情況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控股股東中馳惠程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質押股份情況如下:
■
三、其他事項說明
本次公司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之間的股權轉讓未違反相關承諾及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不觸及要約收購義務,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發生變化,也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四、備查檔
1、關於股份變動的告知函;
2、深交所要求的其他檔。
特此公告。
深圳市惠程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會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九日
关于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的公告|信中利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s://bit.ly/3epvA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