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老是丟三落四 是「失智症」提早報到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2-02-07 01:20
退休後老是丟三落四 是「失智症」提早報到嗎? | 銀髮人生 | 健康 | 世界新聞網 https://bit.ly/35KwJ7Z
日本銀髮川柳徵文有一則短句「人生已經不迷茫了,但總是會迷路」,詼諧而殘酷的點出年紀變大之後的現實,許多人也許還不到迷路的地步,但可能有容易忘東忘西、記憶力變差的困擾。瑞琪(化名)向來以精明能幹自豪,退休後覺得記憶力大不如前,現在出門買東西,常常缺了一兩樣;聊天時,提到那個某某某,什麼都想起來了,就是名字想不到;有時突然要填寫手機號碼,還會愣了一下才想起。瑞琪覺得自己健忘有點丟臉,也擔心這會是失智嗎?
健忘不等於失智 先別慌
林靜君諮商心理師表示,許多人和瑞琪一樣,出現健忘時,開始害怕是失智症。但醫學研究,記憶力減退是正常老化現象,而失智是腦部的認知障礙疾病,兩者並沒有直接相關。簡單來說,健忘就像機器用久了比較容易卡卡的,速度會慢些,但功能是存在的,而失智症就是腦部的零件壞了,本來應該有的功能毀損。一時想不起自己的電話號碼,經提示或後來想起來,這是健忘老化現象。如果忘記電話號碼是用來撥打電話用,可能認知功能已經出現障礙。
如果想要自我評估有沒有失智徵兆,可上網搜尋「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進行評估,或到鄰近健康服務中心及醫院篩檢。特別提醒,自我評估時如量表分數總得分大於或等於2分,需要透過更詳細的檢查,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斷,以免錯失早期治療機會。
輕鬆調適健忘 四招保持好腦力
健忘雖然是老化的正常現象之一,但不同人之間仍有相當的差異,要降低健忘帶來的困擾,要如何保持好腦力,林靜君諮商心理師提供有效方法:
1.樂觀面對,創造好心情
不妨幽默面對「加齡」所帶來的現象,忘記能力很強也可以當成優點,至少不快樂的事情留存的時間短一些。實際上,焦慮與憂鬱等情緒會影響到人的記憶力,維持好心情,可以讓人生活愉悅,提升專注力。
2.善用工具,維持生活有序
事情太多時可以善用工具提醒,待辦事項逐一設定手機鬧鐘,猶如秘書陪在身邊叮嚀自己。物品盡量放置在固定位置,例如票卡、鑰匙放在外出皮包,減少更換皮包而遺漏的機率。
3.增加生活刺激,學習新事務
大腦愈用愈靈光,學習新的事務、增加生活中刺激,有助於大腦神經連結,活絡腦健康。對你愈是有吸引力的愈有效果,如果愛看韓劇,不妨進階去學習韓語,多接觸新鮮事會讓腦袋保鮮。
4.增多運動
運動不只有益身體健康也能讓大腦保持活力,研究指出銀髮族可透過3個月以上的有氧運動、或6個月以上的漸進式中高強度阻力運動來提升認知能力,有氧運動包含快走、游泳及爬山等,而阻力運動常見的有以自己的體重為負荷的蹲馬步,也可使用彈力帶或水瓶當成輔助工具。
退休後如果沒有嗜好或維持社交活動,可能使得用腦的機會變少,退化得越快,需要不時的鍛鍊及刺激維持好腦力,可以試著規律運動強身又健腦,豐富生活不憂鬱。
退休後老是丟三落四 是「失智症」提早報到嗎? | 銀髮人生 | 健康 | 世界新聞網 https://bit.ly/35KwJ7Z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失智症是當前人人聞之色變的恐怖疾病。(美聯社)
失智症重大進展! 新研究:接受白內障手術 大幅降低3成風險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rQLttx
2022/01/25 14:0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失智症是當前人人聞之色變的恐怖疾病,最新一項研究表明,接受白內障手術的老年人士,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將大幅降低29%。
最新發表在權威期刊《JAMA內科雜誌》的研究報告中,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超過3000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追蹤性調查後,發現接受白內障手術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下降29%。
3038名平均年齡為74歲的參與者均被診斷罹患白內障或青光眼,其中近半數(1382人)接受切除白內障手術,研究團隊平均追蹤每位病人長達8年,並記錄他們此後是否罹患失智症。
結果顯示,在排除其他健康與社會因素後,切除白內障者與未曾接受相關手術的人相比,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下降了29%。
研究並未確定白內障手術是以何種方式降低失智症風險,不過研究人員推測,切除白內障很可能以某種程度影響視覺細胞接收藍光的程度,進而影響睡眠與認知調節功能。
研究人員興奮地表示,這次發現凸顯出眼睛與大腦間的聯繫很可能是失智症的關鍵因子,有望在預防、治療該疾病上扮演重要角色。失智症重大進展! 新研究:接受白內障手術 大幅降低3成風險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rQLttx


BB1fR12F.img2021-04-20_2225292021-04-20_2225212021-04-20_2224452021-04-20_2224372021-04-20_2223262021-04-20_2222412021-04-20_2222272021-04-20_2210412021-04-20_2210352021-04-20_2210272021-04-20_221016BB1fR12U.imgBB1fQYKd.img

癡呆村-有座小鎮不論街道、建築物通通是假的,就連商店員工都是演員/小鎮上共有15間房子,還有餐廳、電影院、公園等公共空間-這座小鎮是專門為「老年癡呆患者」打造的「老年癡呆村」 https://is.gd/fNW63U
----------------
這是源自於荷蘭概念,為了讓患者們能與一般人過著相同的生活,自在快樂,不受到病房及病服的限制,因此請來設計師,依照老年人習慣的風格與喜好為標準,量身打造出適合他們的房間與社區環境。鎮上店家的員工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所扮演,讓患者們能夠更快適應生活,萬一患者發生危險時,這些醫護人員也能馬上掌握情況、出手幫忙  
這小鎮太詭異!街上所有東西「全是假的」 原因公開網哭了
國際中心/羅明輝報導 Vivium Hogewey in Weesp : Vivium Zorggroep
美國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講述男主角楚門偶然間發現自己生活的小鎮與家人都是假的,他的人生其實是一場被刻意製造的「實境秀」,最終決定逃脫,邁入真實世界。沒想到這樣的場景,如今竟然真的發生在現實中!澳洲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北部就有一座小鎮,乍看之下跟一般小鎮沒什麼不同,有著十幾棟民宅,商店、理髮店和餐廳,不過實際上,城鎮上的一切都是人造的,商店的店員也全都是受過專業培訓的演員,當地政府之所以打造這樣的小鎮,背後有著相當溫暖的原因。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 澳洲有座小鎮不論街道、建築物通通是假的,就連商店員工都是受過演技培訓的護理人員。(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綜合外媒報導,澳洲政府投入巨額,在塔斯馬尼亞荷巴特(Hobart)北部的廢棄區域打造了一個小鎮「Korongee Dementia Village」,裡面有商店、公園、超市、電影院、咖啡廳和15間民宅,就跟一般的小鎮沒什麼差別。不過在每條街上,他們都安裝了攝影機,24小時監看著鎮民們的動態,居住在此的90位鎮民也全都是老年人,他們經常採買各種東西,卻沒有支付一毛錢,也總是聊著聊著,就忘記剛才說過什麼話,實在有些詭異。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小鎮上共有15間房子,還有餐廳、電影院、公園等公共空間。(圖/翻攝自youtube/HESTAsuperfund)
原來,這座小鎮是專門為「老年癡呆患者」打造的「老年癡呆村」,這是源自於荷蘭概念,為了讓患者們能與一般人過著相同的生活,自在快樂,不受到病房及病服的限制,因此請來設計師,依照老年人習慣的風格與喜好為標準,量身打造出適合他們的房間與社區環境。鎮上店家的員工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所扮演,讓患者們能夠更快適應生活,萬一患者發生危險時,這些醫護人員也能馬上掌握情況、出手幫忙。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小鎮專為老年癡呆患者打造,讓他們能自在、快樂在其中生活。(圖/翻攝自Nightly News 7 Tasmania臉書)
如今,類似的人造小鎮在各國都慢慢出現,研究顯示,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患者,過著舒適生活,心情更加愉悅、開朗,不但服用的藥物更少,壽命也相較住在養老院的患者來得更長壽
這小鎮太詭異!街上所有東西「全是假的」 原因公開網哭了 https://bit.ly/3dyQelt
-----------------------------------
全球第一座失智村 荷蘭打造養老樂園-風傳媒 https://bit.ly/3n4m2Sf
每個人都會老去,若有一天完全不認得家人時該怎麼辦?世界各國都邁入高齡化的社會,最驚人的就是失智症的人口快速增加,荷蘭的「侯格威村」(De  Hogeweyk)就希望為「養老」這個全球課題找到一個另類關懷的解決途徑!
如假包換的楚門世界 
還記得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嗎?戲中金凱瑞飾演的楚門,生活在巨大攝影棚內的「海景鎮」長達30多年的時間,生活點滴全都是安排好的情節,成為熱門的電視實境秀,主角卻一直渾然未知。看完電影後也許會認為現實社會中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劇情,但荷蘭阿姆斯特丹卻存在著類似的地方,就是2009年開業的養老院──「侯格威村」
一座城市的縮影
「侯格威村」(De Hogeweyk)打造失智老人專屬的社區(圖/madeleinesars)
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統計,約三分之一的老人有老年癡呆症,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失智症訂爲21世紀五大重點疾病之一,估計截至2030年為止,全球失智症患者將達到7600萬人,可以想見未來層出不窮的問題。在荷蘭Weesp小鎮上的「侯格威村」(De  Hogeweyk),由荷蘭建築師Molenaar&Bol&Vandillen設計打造一個失智老人專屬的社區,擁有15000平方公尺的廣闊面積,以四周的圍牆隔絕著外面的世界,護理人員都身穿便服與患者同住,而且有攝影機24小時監控老人們的行動,打造出一座零危險的安全社區,彷彿電影「楚門的世界」的翻版。
世界上最好的養老院
溫馨的感覺讓人無法想像這是在養老院(圖/dailymail)
「侯格威村」(De  Hogeweyk)老人癡呆症患者中心,裡面的152名住戶都是嚴重的阿茲海默症與老年癡呆症的失智患者,這裡共有23棟的房屋,每間包含照護者大約住著6到8人,有六間臥室和兩間浴室。
和傳統的養老院不同的是,每間房間設計大不相同,包括古典、居家、宗教、文藝、地方特色等佈置風格,依照患者的要求選擇,只是為了讓老人們住起來有家的感覺,幫助他們回復以前的記憶,可說是世界上最好的養老院!
白色謊言的人性化設計
住在這裡的老人們也可以和往常一樣到超市購物(圖/ KopArt, Amstelveen)
一般照護癡呆症患者大部分都是親人,勞心勞力又耗費時間金錢,造成家庭極大的負擔,但往往只能以半囚禁的方式預防患者走失發生意外,而且全天候的照料使得身心俱疲,患者也因為以非正常的生活方式,累積更多壓力致使病情惡化。而這座安全的「城市」,營造出舒適自在的環境,擁有戲院、郵局、超市、餐廳、理髮店、雜貨店、花園等設施可自由活動,和其他城市沒兩樣。
裡約有250名照護人員與社工,24小時假扮成各式各樣的身分,像是園丁、收銀員、超市人員、郵局員工等等,宛如和過去一樣的日常起居,也能有正常的社交環境,比那些生活在一般安養院的老人更開心,但由於老人們沒有能力管理錢財,因此所有東西都是免費,相關費用已由親人事先預付。
有郵局、超市、餐廳、雜貨店等設施可自由活動(圖/ mariannecezza.wordpress.com)
失智症問題造成社會隱憂
Hogewey大部分的資金來自荷蘭政府,在這裡居住,每月的費用為8000美元(約台幣24萬),但政府還會給住戶們不同程度的補貼,依照每個家庭的狀況而定,但都不會超過3600美元。Hogewey目前只收容患有嚴重癡呆症或阿茲海默症的人,而且除非病人過世,否則不會有空位,從開辦至今由於只有一位老人去世,所以從2009年到現在都還沒有出現空位。
相信有足夠的活動,保持心情愉快,相對就會減少藥物,同時讓家屬們看到了希望,也能幫助失智老人更有尊嚴的選擇自己的生活,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全球第一座失智村 荷蘭打造養老樂園-風傳媒 https://bit.ly/3n4m2Sf


荷蘭的霍格威(Hogeweyk),是全世界第一個「失智村」,在這裡,失智的爺爺奶奶可以如常地過著生活,自己去超市買東西,不用怕找錯錢,可以趴趴走,不用怕走失,因為整個村子好比失智主題樂園,如同爺奶的霍格華茲,奇幻又真實。
80多歲的安亞(假名)表示,她才在這裡住了1小時。事實上,她已經在這裡住了近1年。一如她所有的鄰居,她患有嚴重的失智症。
但如果她覺得精神特別好,她可以去當地超市買淡啤酒、去當地髮廊做頭髮,也可以在夜晚到來之時玩賓果。她可以把腳踩進當地的噴泉,甚至可以把腳踏車騎進噴泉。
她住在阿姆斯特丹的霍格威(Hogeweyk),這裡是全球第一座「失智村」。
失智村是專為失智症患者設計的門控社群,而失智症指的是腦部疾病造成的特定病癥組,例如失憶、混淆等。
霍格威的150位居民,住在6房式的住宅之中;住宅的設計可分為4種不同的「生活風格」,病患在家屬陪同下接受測試及訪談後,就會依照結果在選擇生活風格。
安亞和她的室友居於「傳統」住宅。
他們吃蔬菜薯泥,還有台寫著「西德製」的縫紉機。在2008年建立此村的凡豪(Eloy van Hal)表示,「你在這裡找不到(當代或極簡的)丹麥設計風格。」隔壁的房子則有粉紅色花朵圖案壁紙,以及有點俗氣的塑膠吊燈;那全都是「都會」風格的一環。
霍格威允許的小小自由,讓失去了一部分自由的人,得以獲取內心的平靜。依照生活風格為居民分組,目的即為建立先前生活和照顧機構間的延續性。
廣告
其概念源於懷舊療法;懷舊療法認定,打造熟悉的環境,有助減輕失智症患者的焦慮。
懷舊療法已經愈來愈流行。
一間位於鹿特丹的失智之家,在地下室建立了「紀念博物館」,讓居民可以看看兒時的物品。而在德勒斯登,有間照顧之家設立了能讓人想起前東德時代的房間;前東德共產黨領導者昂奈克(Erich Honecker)的海報,就掛在共產黨時代的物品上方,還有巨型錄音帶播著1960年代的熱門歌曲。
有時,這種假造的事物還能保護居民的安全。
杜塞道夫的一間照顧之家設立了假的公車站;在混淆之下決定要前往其他地方的居民,常會耐心地在那裡排隊。在他們等了一陣永遠不會來的公車之後,照護人員就會將他們引回各自的住家。
2017年,霍格威接待了超過1,400位訪客,訪客也都希望能將這個概念帶回自己的國家。
原因不難理解;1993年,霍格威還是個一般的照護之家之時,會給予50%的病患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而在2015年,比例僅8%。2010年的客戶滿意調查中,霍格威獲得9.1分(滿分為10分),全國平均則為7.5分。
廣告
霍格威能夠存在,是因為荷蘭負擔得起它的成本;一如荷蘭所有的照顧之家,政府是霍格威的主要資金來源。每位病人的每月照顧成本高達6,000歐元;這筆錢是由國家保險系統負擔,而最富有的人,每月最多得向此機制繳交2,400歐元。
總體而言,荷蘭的長照支出達GDP的4.3%,為OECD國家最高。
協助失智症患者可能需要一座村子,但負擔這樣的村子則有賴國家的力量
全球第一個「失智村」,爺爺奶奶的主題樂園 - 康健雜誌 https://bit.ly/3nbm6jq
---------------------
許多失智症家庭都希望為失智症長者找到一個適當的照護模式,自從2009年荷蘭在小城衛斯普(Weesp)啟用一座專為阿茲海默症高齡患者打造的村落「侯格威失智村」(De Hogeweyk)後,就陸續有家屬在問:什麼時候台灣也能有個失智村?這次家屬支持團體中,有多位家屬又提出這個問題。
荷蘭「侯格威失智村」內的各種建設和店鋪、街道規劃都仿若一般村莊或小鎮,是由失智症專業照護人員經營,好讓失智症患者在安全的環境下維持正常社交生活和日常活動,患者能自由行動,又能獲得適當照顧和醫療,比養老院有人情味。
全球受到失智症罹患人數快速成長,許多深受失智症影響的國家紛紛找尋對策,除藥物研發,照護模式、照護方法與技巧等都是各國希望發展出適合當地文化的內容,所以當荷蘭在2009年推出「侯格威失智村」後,加拿大、法國等也分別提出該國類似「失智村」的計畫,台灣也在去年底邀請該村創辦人Yvonne van Amerongen-Heijer來台介紹這個失智村。
當時,行政院前政務委員馮燕很含蓄的表示,台灣若要推動失智村,需長照保險支持才可行。我補充說明,國民黨政府所規劃的長照保險原是預計一年有1100百億,現在民進黨政府執政後,推動「長照2.0版」,一年以稅收方式,預估有300至400億預算。
所以我提醒家屬,根據資料顯示,荷蘭失智村投資金額為19,268,808歐元(約新台幣6億9千3百,67萬7,800),荷蘭政府預算支出17,800,000歐元 (約新台幣6億4千零80萬),由荷蘭醫療保險做為長照支付,依據The Exceptional Medical Expenses Act (EMEA or AWBZ),另外,來自贊助、基金、捐款1,500,000歐元 (新台幣約為5千4百萬),作為運作費用,政府每年還是要補助。
在這裡居住,每月的費用約為8,000美元(約新台幣25萬),但政府還會給住戶們不同程度的補貼,依照每個家庭的狀況而定,但都不會超過3,600美元,換言之,每月自付額約為5,000美元,重點是荷蘭政府是由醫療保險做為長照支付。
荷蘭失智村共有152名居民,當時住民的平均年齡:男性為79.5歲及女性為83.7歲,平均每位住民成本126,768歐元 (新台幣約為4,56萬3,648)。
(Design for Aging: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 of Building and Program, 作者:Jeffrey W. Anderzhon,David Hughes,Monique Wijnties,Emi Kiyota)
我說完這一連串的數字後,所有家屬紛紛搖頭,一個失智症村竟然要7億新台幣費用來打造,難怪前政務委員馮燕會很含蓄的表示,台灣若要推動失智村,需長照保險支持才可行七億新台幣也佔長照保險一年收入1100億的近千分之六,如果是目前長照2.0版的預算,就會佔百分之二點三以上,政府如果僅為152名失智症長者投入這麼多的經費,可能所引發出的爭議可想而知。
我同時就台灣長用的照護比來說明,目前長照機構根據政府規範,如果是失智症專區是一比三,也就是一位照護三位失智症長者,如果以荷蘭失智症村來看,152位長者是由全職照顧人員140位及兼職照護人員共有超過300位,相對於152位居民,比例大約是二比一,我們的照護品質要以一比三與二比一來相比,自然無法比較。
法國政府是在去(2015) 年9月,計劃耗資二千二百萬歐元(約為新台幣8億元)籌建法國第一座阿茲海默村,村內設施仿效一般城市,專門收容高齡患者,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維持正常生活,將可容納120人,預計今(2016)年開始競圖,2017年動工,於2018年落成,每年還要動支300萬歐元(約為新台幣一億八百萬元)維持運作
加拿大德羅什(Rhonda Desroches) 是在去(2015) 年5月協助安省彭內坦圭謝尼(Penetanguishene)﹐創設一間小型「侯格威失智村」。
無論是荷蘭,或是法國失智村的資金投入動輒都是新台幣7億或是8億,所以我提醒家屬,不要說是政府以預算來支付設立,就算是民間企業願意投資,每位住民的平均每月收費可能都要超過新台幣百萬,姑且先不問台灣是否有這方面照護理念,台灣是否有這市場?
不過,我鼓勵家屬,現在全球有一類似的社區照護理念,在各國推展,我們下一次聚會就來討論。
台灣可能有自己的失智症村嗎(一)? - 康健雜誌 https://bit.ly/2QHt2bS
----------------------
法國建第一座「失智村」 台灣25萬失智人口「長照怎麼辦」
日期:2018-06-10 作者:盧 映慈
法國第一座「阿滋海默村」正在氣候宜人的南邊朗德省建造,佔地6萬8795平方公尺,約等於9.5座足球場大小,法國政府希望可以讓居民在有防護網的「一般生活中」,平安過完下半輩子。台灣在2009年時,也曾提出建造「失智村」的構想,但在政府資金不足、社會輿情不同的背景下,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失智村是失智症的安寧療護
2017年,全球失智症人口已達到5千萬,照護成本也從2015年的8180億美元,到2018年的1兆美元,預計2050年會有1億3150人患失智症。台灣在2011年時統計約有25萬人罹患失智症,預計2018年結束時會逼近30萬,等於每77人就有1人失智,而未來45年會以平均40分鐘增加1個的速度繼續往上增加。
2009年,荷蘭在小城衛斯普(Weesp)啟用「侯格威失智村」(De Hogeweyk)後,這種專為高齡失智者設計的村子,在世界引起一股風潮;接著,加拿大也在2015年仿造建了一個小型失智村,丹麥則是在2016年啟動失智小鎮,法國的阿滋海默村則預計在2018年完工。
失智村是指所有建設都像「一般生活」、卻又與外界隔絕的聚落,患者可以維持日常生活、社交,但附近有穿著便衣的護理師、醫師在照顧,確保安全。這樣可以讓「對生活與自己感到困惑」的失智患者,避免因為看到「白衣使者」產生陌生恐懼,而且維持自然社交跟生活,可以有效減緩失智症。
台灣「失智村」可行度
台灣在荷蘭推出失智症構想時,也曾提出要不要跟進,但根據創辦人Yvonne van Amerongen-Heijer提出的報告,其成本大概是1900萬歐元(約7億7千萬台幣),1780萬(約6億6千萬台幣)由政府出資,患者每月支付7~8000美元(約21~24萬台幣),只能住152人,而政府還要每年給補助維持村落運作。
在幾乎無利可圖的情況下,台灣要做「失智村」很難找到企業願意投資,只能依靠政府補助、或是群眾募資,但長照2.0的10年經費只有3千億,而台灣也沒有足夠的土地容納所有失智症患者,如果要花7億建設經費,卻只能照顧152人,在募資上、政府補助上,都會面臨輿情的批判與打擊。
而台灣目前長照的規劃,是以「1位護理人員照顧3位患者」的比例去估算,但荷蘭的失智村除了常駐的護理人員之外,還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工作人員,像是餐廳服務生、警衛等,1位患者基本上可以分配到1名照護員跟1名工作人員,如果真要推行,維持成本絕對超乎想像。
社區照護可能是解套
不過長照2.0也在推行「社區照護」的概念,類似建立一個村落的照護網,讓失智老人能住在原來的家裡,再由社區親友、鄰居,或是志工團體等熱心人士的照顧;像是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團體,都有為獨居老人送飯、打掃、協助購物等服務。
但這類的社區服務,比較適合用在「自己可以照顧自己的衣食起居」這一類未退化太多的老人,如果是失智老人,因為還有情緒變化,或是忘記自己吃飯沒等狀況,仍需要專業照護,一般的社區無力長期支持這樣的照顧模式。
但在「社區照護」的概念下發展,或許可以藉由現有的社會住宅等資源,發展「仿造失智村」的形式,跟附近醫院、照護中心等機構合作,提供專業諮詢或訓練,以社交活動適度延緩輕度失智患者的狀況,對於重度患者,則可以機構為中心據點,在週邊發展村落,讓老人「住機構像住家裡」,獲得兩全辦法。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
2020-03-23
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
2020-03-21
「嘴破洞」抹鹽太殘忍了!醫生妙招不私藏「3天」復原!
2019-12-27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糖尿病症狀、原因、預防一次看懂!15 條習慣中 3 條就要小心
2021-02-17
養護單位不是家 陽明附醫非藥物治療 讓失智長者回歸家庭
日期:2018-11-29 作者:林 以璿
70歲的蔡阿嬤,這幾個月開始出現輕度失智的情形,熱愛烹調的她,多次在去買菜的路上迷路,擔心的家人為了蔡阿嬤的安全,把她送到了養護中心。所幸,養護機構在與陽明附醫的團隊溝通後,由個管師介入,陪同蔡阿嬤去買菜,並且與家人溝通照護的辦法,一陣子後蔡阿嬤的失智情形得到穩定的控制,成功走出養護機構,回歸家庭。
台灣的後花園-宜蘭,其實一直有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早在2015年,宜蘭便已經進入了高齡化社會,整整提前全台平均3年。
為了因應越來越多的長輩就診問題,陽明附醫開始思考,在高齡長者中,什麼疾病是常常遇到的?「當時便確定,失智症是一個主軸發展,」神經內科主任,失智症照護及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蔡秉晃指出。
一站式服務
2011年,醫院先從門診的方式開始做調整,試著推行包含記憶門診的一站式整合性照護。「按照一般的失智症就診流程,第一次來看診,醫生問診完之後,會開很多的檢查,這些檢查分散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大概需要2個星期到1個月的時間來完成。」
但是如果真的要花那麼多時間陪同就醫,回診時才能得到初步的結論,對失智家庭來說實在是一種煎熬。因此,陽明附醫設立了預約的一站式門診,無論是社區或是基層診所,甚至是個人,都可以跟個管師聯繫,預約檢查。
「當天會一起做完所有檢查,並且包括電腦斷層、心理測試考試、初步的抽血結果,也都會在當天出來,」經過快速的評估後,個管師可以一次講清楚有什麼照護資源可以使用,甚至在必要的情況下,個管師還會在網路上現行幫他們提出申請。
等到所有的檢查結果都出爐,2個星期後,家屬可以得到相當完整的病人報告,並且已經清楚可以尋求哪些資源。「家屬能夠安心,病人能夠迅速得到照顧,」蔡秉晃指出。
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
整合門診成熟後,2014年,陽明附醫承接了衛福部的計畫,開始推動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
「目前阿茲海默症並沒有一個藥物來根治,都只能症狀緩和,但是『非藥物治療』則已經被確認是有治療效果的。」長照樂智社區服務據點開設了4個班級,一個星期上2次課,內容包括藝術創作、運動、帶唱歌(音樂治療),一次上課時間2個小時。
「我們確實發現病人狀態變好了,他們的認知功能、體力、心肺功能在前面9個月逐漸進步,就算沒有藥物,也有顯著的進步,」蔡秉晃表示。
「雖然按照建議,應該是一個班12名學員較為恰當,但是為了照顧更多長輩,我們有稍微進行擴班,一班招收15名學員,」蔡秉晃坦承,畢竟,目前中心登入的失智症病人,已經高達3千人。
與養護機構合作,讓病人回歸家庭
蔡秉晃指出,理想中,失智症病人還是盡量留在社區,而非進入養護機構。醫院團隊會試圖與養護機構接觸,給他們正確的養護觀念,「我們在試圖建立一個觀念:養護機構只是一個暫時的家,而不是一個終老的地方。」
目前,已經有2家機構配合醫院,做到「零約束」不限制病人的行動,並使用非藥物的治療方式。大約每半年,就會有1到2位病人,可以從機構回歸家庭。「不多,但是確實是一個機會,」蔡秉晃表示
養護單位不是家 陽明附醫非藥物治療 讓失智長者回歸家庭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28937
養護單位不是家 陽明附醫非藥物治療 讓失智長者回歸家庭 | Heho健康 https://bit.ly/3n5cXsk
------------------------------
法國打造首座阿茲海默村:沒有白袍醫師,在溫馨小鎮裡重拾美好日常
保留生活的熟悉感,即是最好的治療。
法國打造首座阿茲海默村:沒有白袍醫師,在溫馨小鎮裡重拾美好日常─50+ FiftyPlus 用新的方法 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https://bit.ly/32wr8NS
編譯/蔣德誼  資料來源/france bleu、THE SPACES、The Village Landais Alzheimer圖片來源/The Village Landais Alzheimer官網
編按: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截至2019年,台灣約有28萬失智症人口,其中阿茲海默症又是最常見的一種。除了藥物與醫療外,還有什麼方法可能讓他們擁有更好的生活與照顧?在法國,於2020年3月正式營運的全國第一座「阿茲海默村」,提供了患者一個無壓力而舒適的環境,而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治療。
位在法國南部朗德省(Landes)達克斯市(Dax)的這座「阿茲海默村」(The Village Landais Alzheimer),建造靈感來自於荷蘭的「侯格威村」(De Hogeweyk),這2座設施的共同點是從外觀看起來完全不像是一般的醫院或是療養設施,而像是一個尋常的美麗小鎮,裡面也沒有穿著白袍的醫師。
在這裡,他們不被稱為病人或是患者,而是「村民」。
內圖
↑法國阿茲海默村設計圖,占地寬闊且有大量綠地。
訪中世紀城鎮設計,生活機能一應俱全
這座阿茲海默村園區占地約5公頃,有4區主要建築,預計可容納120位住戶,並將有120位穿著便服的工作人員、以及120位志工進駐。由擅長設計醫療健康設施的丹麥建築事務所NORD Architects操刀設計。
內圖
↑有如中世紀小鎮搬的中央廣場設計,具有減少迷失方向感的作用。
他們不以時下流行的當代建築風格,而採用當地傳統風格與形式打造,並採用像是中世紀城鎮的古典設計:一座位於園區中央的廣場,四周則以建築圍繞,這樣的設計,也有讓人不容易迷路,並加強方向感、視覺記憶的效果。
這座廣場包含有餐廳、圖書館,一座開放式的劇場、便利商店和理髮廳。作為入住者主要的社交聚會場所,擁有完善的生活機能。每區建築將包括4棟館舍,每棟約可安排7~8人入住,既能保有相當程度的隱私,也盡可能維持入住者原有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並開放與家人同住。
內圖
↑隨處可見的綠地和花園,讓人置身其中心情更放鬆。
對於喜愛園藝以及大自然的人而言,這裡的環境更是理想:在共享的庭園與農場中,他們可以親手種植各式蔬菜,這裡甚至有一座小小的牧場。廣闊的庭園與綠地,也提供了許多散步、休憩與欣賞美景的角落。
開放居民做志工,減少失智症汙名
另外一個讓這裡與眾不同的設計,則是大量招募志工,成為阿茲海默村內的工作人員。透過志工制度所需的教育訓練,有助於讓更多人對於阿茲海默症有正確的理解與認識。
內圖
↑在工作人員陪伴下,入住者可以進行各種休閒活動。
在正式開幕之後,志工除了負責園區內的日常事務,也會帶領著村民在園區內進行各種活動,甚至可以陪伴著他們在外從事各種休閒娛樂,讓這裡更像是一座真正的社區,也提高了村內居住者與鄰近居民的互動。
波爾多大學醫院教授Jean-François Dartigues表示:「在這個村莊裡,他們可以保有充滿活力、且有尊嚴的生活。他們可以照常購物、上理髮廳,到酒吧喝一杯或是進劇院看表演,享受各種樂趣。我認為這將會是一種效果極佳的療法。」
面對失智症,生活即是最好的治療
這個阿茲海默村計畫主要的推動者──前法國國會議員以及省委員會議長Henri Emmanuelli則指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和許多其他地方一樣,就是安養設施的數量有限。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負荷私人機構,或是在家請看護的費用。」
他認為這樣嶄新概念的設施,結合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相關研究資源,或許可以有效從源頭改善這種經常伴隨老化而來的疾病。目前法國每年平均增加15萬名失智患者,若「阿茲海默村」的計畫成功,這樣的經營模式也可能在其他地區複製。
主導法國高齡政策的國務秘書Laurence Rossignol也對於這個計畫表達支持,「讓失智症患者維持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並且持續與家人保持互動,可能是我們面對這種疾病的全新態度。」法國打造首座阿茲海默村:沒有白袍醫師,在溫馨小鎮裡重拾美好日常─50+ FiftyPlus 用新的方法 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https://bit.ly/32wr8NS
----------------------------
兩名老人在霍格韋克「失智症村」內踏單車。圖:霍格韋克(Hogeweyk)提供
特約撰稿人 Derk Byvanck 發自阿姆斯特丹
2019-09-10
失智症安老
身穿只有週日上教堂時才捨得拿出來的套裝和藍色馬甲,女人拖着腳慢吞吞穿過購物街,又在出口處停下來。十分鐘內,她已經第四次這樣做了。她緊抓手提包,咬着大拇指斜眼看我,嘗試弄懂什麼,又或許只是想得到關注。
2019年7月的一個下午,購物街邊咖啡館裏,陽光明媚的露台上充滿生機。一支銅管樂隊在演奏水手歌曲,人們成雙成對地跳舞,其餘人則邊看邊和,或隨音樂搖擺,或端着冰可樂或啤酒坐在桌旁。這本應是相當常見的美好城鎮景象——只是幾乎這裏的每個人都上了年紀、行動困難。
我來到的地方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郊區,一個名叫霍格韋克(Hogeweyk)的小鎮,這裏的居民都患有最嚴重的失智症(dementia,也譯老人痴呆症,香港譯認知障礙症,大陸譯痴呆症),其中許多人都精神紊亂。令人驚奇的是,我卻完全感覺不到他們是病人。在這全球第一個「失智村」,初來者很難分辨誰是員工、誰是訪客、誰是居民。
失智症是一種幾乎只折磨老年人的疾病,最常見的便是阿爾茨海默氏症,也即老年失智症。到2050年,荷蘭每8個65歲以上的公民中就會有一個患失智症,這意味着每兩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家庭成員患有失智症。我們該怎樣照顧患病的父母、丈夫、妻子?霍格韋克「失智村」恰好展示了荷蘭失智症護理模式這些年的改變、也折射出整個荷蘭社會如何隨之變化。變化將是必須的,亟需變化的,還有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老齡化社會。
荷蘭失智村:給重度失智老人搭建「正常生活」|國際|深度|端傳媒 Initium Media https://bit.ly/3naJYUb
-----------------------
「記憶空了,生活卻滿了」:荷蘭失智村
霍格威(Hogeweyk)是荷蘭小鎮上的一個鄰里,裡面應有盡有,包含27間房子、小型購物中心、餐廳、酒吧、超級市場、戲院,唯一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霍格威是一座照護失智患者的療養村。
Dementia vs Alzheimer,哪裡不一樣?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群症狀的組合,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失智症三大常見類型之一。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任何人都可能得到失智症,隨著年紀增長,風險更高。阿茲海默症佔了失智症成因的六到七成,症狀包含短期記憶喪失、認知功能衰退、情緒不穩、行為改變等。
這裡的護士都身穿便服
講者原經營一般的療養院,不忍看已經困惑的失智患者因身處的醫療環境而更加困惑。因此,有「家」感覺的療養院便誕生了,護理師也都穿著便服,打破醫院的冰冷形象。村民的記憶也許空了,但生活也因霍格威充滿活力與意義。
7 Kinds of Lifestyle in Hogeweyk
透過患者家屬了解患者們的生活習慣,安排適合的居住空間,他們規劃了七種生活方式:
1. 手工藝組 Artisan
大多是工人、木匠出身的人,喜歡聚在一起談論過去工作的故事。他們偏好傳統荷蘭料理,在這每週都能吃到古早味蘋果派。
2. 基督組 Christian 
宗教信仰是生活核心,主要活動包含禱告、聽宗教音樂、上教堂,他們喜歡簡單的荷蘭料理。
3. 文化組 Cultural
愛好文藝活動,喜歡藝術、文學、文化上的交流。每一餐都是饗宴,晚餐會來點葡萄酒。
4. 奢華組 Gooise
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人與人的互動正式且有距離感。比起荷蘭傳統料理,他們更喜歡法國菜。
5. 家庭組 Homey 
重視家庭關係,喜歡把居住空間打理得一塵不染。喜歡荷蘭傳統料理。
6. 印尼組 Indonesian
因為印尼遭荷蘭殖民350年之久,許多童年在印尼長大的荷蘭人。他們會用DVD、照片、音樂等回憶印尼(1800年至1949年荷蘭人統治)。時常拜訪亞洲市場,喜歡吃印尼料理。
7. 社交組 Urban
都會組的人們喜歡交朋友、大多個性外向。他們會安排出遊,或是一起在家玩遊戲。
我不是病人,我是一名能獨立生活的村民
霍格威設有超市、餐廳等,患者們可以自己去買菜、吃飯、散步。院內的服務人員及志工們都受過專業的醫療訓練,清楚如何和失智症患者互動、給予協助。
全世界失智症友善環境
阿爾茨海默病國際組織(ADI)預估到了2050年,全球失智症患者將高達1.32億人口。世界各國近來重視長照議題,也越來越多友善失智患者的環境。
1. 美國阿茲海默活動中心(Alzheimer’s Activity Center)
大家能聚在一起做手工藝、打高爾夫。中心的一大特色是「老幼共托模式」,原先提供中心員工的托兒所意外成為另一個中心裡的溫馨活動,托兒所的孩子們定期拜訪爺爺奶奶,雙方的交流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2. 日本上錯菜的餐廳(注文をまちがえる料理店)
日本節目製作人小國士朗在國際失智症9/21當天設立一家營業為期三天的快閃餐廳,由17位失智症患者擔任服務生,這間餐廳的特色是一定會上錯菜。
photo credit:注文をまちがえる料理店
3. 台灣Young咖啡坊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Young咖啡坊,店員全是年輕型輕度失智患者,目前咖啡廳採預約制。
photo credit: 善耕365
失智症患者或其他所有生病的人需要的不只是冷冰冰的醫療器材跟吃不完的藥,其實多花點時間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會發現他們需要的是溫暖和歸屬感。「記憶空了,生活卻滿了」:荷蘭失智村 https://bit.ly/3tBHErR
--------------------------
The Village園區內的穀倉;圖/取自The Village Langley Facebook。
入住機構,絕不是拋棄他們 | 伊佳奇 | 健康遠見 https://bit.ly/32wruUI
2007年,在荷蘭Weesp小鎮上一間名為「霍格威村」(De Hogeweyk)認知症患者中心(俗稱的荷蘭失智村)出現之後,開始落實在世界許多角落,為認知症患者設計出符合他們過去生活情境的環境,加拿大分別於東西兩岸,設立專門提供認知症患者的社區,讓認知症長者過「正常」、「自主」、「尊嚴」的生活,值得高齡化急遽發展,隨之而來認知症罹病人口增加的台灣借鏡。
溫哥華地區的蘭里市City of Langley日前成立一所名為「The Village」,將居住環境打造「家的感覺」,在走完人生前也像一般人在社區正常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非當病人看待。
安大略省哈密爾頓(Hamilton),也將於明年年底成立北美首家為提供認知症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智能長照機構─雷斯薩姆花園(Ressam Gardens),融入智能感應設施(smart technology)和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於照護上,視所有入住的住民為家庭成員,協助他們過正常和富質素的生活。
過去幾年,我曾經寫過多篇與「霍格威村」(De Hogeweyk)及認知症照護模式相關文章,也引發華人地區對這一照護模式有興趣的許多集團紛紛前來找我諮詢,我都提醒他們:請先瞭解什麼是認知症、認知功能損傷會導致何種精神與行為症狀、如何以照護方式、溝通模式及環境支持等來降低或避免他們的精神行為症狀、現實導向損傷與懷舊環境間關係為何、什麼是人性化的照護、什麼才是以人為本等概念,如果這些都不懂,遑論「霍格威村」(De Hogeweyk)照護模式。
The Village:將老人社區和共住概念結合
「The Village」位於大溫哥華蘭里市(Langley)地址為3920 198 Street in Langley,佔地6.96英畝(約2.8萬平方米)是由總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Mississauga, Ontario)的Verve Senior Living公司所投資經營,已於今年7月在溫哥華地區開始營運。
村內分成6間獨立雙層小屋,每間可居住面積約7,000平方公尺,其中兩間專門服務退化嚴重的長者。每間小屋內各設有12個房間,由一名經理管理和兩名職員負責照顧長者們一天三餐。全村可住約75個長者和約72名服務人員。
專案負責人耶斯佩森(Elroy Jespersen)表示, 針對認知症長者,每間小屋牆壁特意漆上不同顏色,「小屋用什麼顏色,經過長時間討論;因不同顏色令人感覺開心,也更容易記起」。村內每名長者皆戴上智慧手帶,村內感應器可偵測到他們位置,若長者走出村外,會有系統警示通知職員,且設有圍欄避免長者走失。
除了居住的地方,村內還有一個社區中心,內有咖啡室、理髮店、小型商店和酒吧等,請記得:讓過他們原本的生活,原本會喝酒,就請尊重他們,讓他們選擇可以喝酒的權利。
耶斯佩森說,「長者可以購物、剪頭髮、喝咖啡和酒等,中心也會舉辦活動讓他們參與」。村內有醫生駐診,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即時的醫療服務。
從事長者服務逾30年的耶斯佩森認為,傳統安養院不適合認知症長者,十多年前已萌生生活村的念頭。他參考過荷蘭霍格威村(De Hogeweyk)和美國「綠屋計劃」(Greenhouse Project),將老人社區和共住概念結合,「世界上很少長者服務把兩者概念結合為一,以我認知這是加拿大第一個」;對他來說,最大困難是令所有服務人員都理解他對長者服務的理念。
他續指,傳統安養院設計和服務更像一家醫院、或是飯店,而沒有家的感覺,「你問任何一個長者,都希望在家渡過餘下日子......沒有人希望住在醫院」。
在「The Village」內,長者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喜歡花草可以管理花草,喜歡清潔可以清潔,令他們投入社區生活,好像自己家的感覺」。村內職員被稱「小精靈」(ELF,意指Enrich living facilitator),亦不會穿制服,讓長者感覺在正常的社區內生活。
「The Village」落成至今已收到逾80個入住申請,他們的年齡從58歲到95歲間,目前有10多名長者居住,預料年底便會住滿。村內服務收費分兩種,基本費用為每月7,300加幣(約17.2萬元台幣);若退化嚴重者需24小時照護服務,則每月8,300加幣(約19.6萬元台幣)。
此外,加拿大卑詩省的南溫哥華(South Vancouver)及科莫克斯市(Comox)名稱為the Views,也將會出現類似「The Village」的生活村。
雷斯薩姆花園:打造「家」的情境,讓住民不受拘束
在加拿大東岸安大略省哈密爾頓(Hamilton) 的雷斯薩姆花園,預計2020年12月開始營運,屆時可以提供48個床位予認知症和阿茲海默症住民。他們將以所裝設全球定位(GPS)系統,協助工作人員隨時知道住民的所在位置,無論是室內或室外,萬一住民走到戶外,又或走到另一個房間,工作人員都可以立即找到他們,換言之,住民不受約束,可隨心所欲,要到哪裡,就去哪裡。
這幢四層高的長照機構將有三層用來住宿之用,每一層樓將有獨立的廚房及兩個臥室,供10至12位住民使用,讓住民感受有家的情境(so residents will feel as if they are still at home),每個月將收取5000到6000加幣,由Extendicare公司管理,該公司在加拿大各地擁有不同的長照機構。
雷斯薩姆花園將成為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將保留一樓給麥克馬斯特大學高齡研究所(McMaster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Aging)和麥克馬斯特大學工程研究人員使用。目的是希望證明這類型的照護概念是否有效,並作為未來設施的原型。
台灣,如果政府長照政策仍堅持社會福利理念,要求齊頭式平等;社會無法對認知症照護有正確觀念,理解生活照護的重要性;若無法對身心障礙者人權予以尊重與保護;先進國家提供認知症長者有尊嚴的生活方式將很難在台灣出現。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入住機構,絕不是拋棄他們 | 伊佳奇 | 健康遠見 https://bit.ly/32wruUI


台灣失智症患者,每年都不斷增加,108年統計有29萬多人,到了110年統計已經接近31萬,平均每77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專家建議,延緩失智的不二法門,就是要多與人接觸,促進腦部思考、活動,才能延緩惡化,而長期照顧失智症患者的家屬也說,在互助家庭裡,不只失智的爸爸媽媽交到新朋友,自己壓力也小很多。
兩位老先生,下起象棋眼明手快絲毫不手軟,很難想像他們都是失智症患者,80歲的盧先生失智10年,原本會不斷惡化的病情,幸好找到互助家庭每天有朋友陪他下棋,延緩失智惡化,照顧者盧小姐說:「其實壓力是還滿大的,剛開始確診的時候其實還滿混亂,他滿喜歡就是來這邊(互助家庭),彈鋼琴下象棋,其實他情緒跟個性跟之前比起來,是有比較開朗一點。」
還有83歲的洪阿嬤,獨自照顧失智高齡88歲的先生,他說老人互相照顧原本快喘不過氣,照顧者洪阿嬤說:「一開始就是他(先生)在家裡會做些重複的事情,心裡有些很無助的地方,每個禮拜我可以來這邊(互助家庭)喘息。」
全台失智者患者年年增加,108年統計有29萬2千多人,到了109年正式突破30萬人每80人就有一人失智,110年統計有30萬7862人,平均每77人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且隨著高齡化越來越嚴重,未來20年可能會再增加36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說:「平均大概一年增加1.8萬人,家屬或著是外籍看護,一起到了互助家庭後,他們可以彼此互相幫助。」
平均每年增加1.8萬失智症患者很需要互助,他們需要資源才能喘息,專家建議,失智者患者最需要學習和動腦,這些都能延緩失智惡化,家屬也要勇敢尋求資源,照顧這條路才能走得又遠又久。台失智症年年增加 每77人1人罹患 - Yahoo奇摩房地產 https://bit.ly/3gseU0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