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宗教層面來討論,在佛教的觀念中,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寶志外在的形貌亦屬虛幻,唯有內在的觀音才是真實的存在。 而寶志剺面示現觀音相的傳說,雖然驚世駭俗,本質卻是為了更生動地向世人傳達一種信念:眾生的內在皆有菩薩,眾生皆有可能成佛
寶誌禪師,俗姓朱,又稱保誌,多尊稱為誌公禪師、誌公祖師。梁武帝時代佛教高僧,與達摩、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誌公與傅大士被認為是禪宗的先驅人物。誌公在民間有神通廣大的形象,後世流傳的濟公傳說,起初的原型可能就是來自誌公。
生平
七歲時,依鍾山(今紫金山)僧儉出家,居道林寺,專心禪觀,因而得道。後以神通及不修邊幅的言行而聞名,與佛圖澄有相似之處,有許多神異的事蹟。
梁武帝時為帝師,極受崇信。相傳梁武帝曾使張僧繇為他畫像,誌公現出了「十一面觀音像」,因此他又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1]。
相傳誌公還設計了海青的縫合袖,民間傳說梁武帝的皇后郗氏對眾僧惡作劇,假意布施僧用齋,但悄悄在齋食中放入肉包,誌公先知後,爲僧人常服海青設計了縫合的袖袋,命僧侶在內中盛放饅頭,伺機把肉包藏到袖子中,只食白饅頭。相傳郗氏因為時常嗔怒後宮妃子,死後靈魂墮入地龍之身,梁武帝請求誌公等僧超度,現代流傳的《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即是誌公與十位高僧爲超度郗氏所作[2]。
相傳誌公曾經向梁武帝引薦菩提達摩,但梁武帝與達摩話不投機,後達摩東渡至北魏。
寶誌禪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JBVK9
撕裂的聖容 :京都西往寺藏寶志禪師像
撕裂的圣容 :京都西往寺藏宝志禅师像-市场观察-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https://bit.ly/3bEAqfU
余見僧繇性希奇,巧妙間生梁朝時。
道子飄然為殊特,二公善繪手毫揮。
逞畫圖真意氣異,龍行鬼走神巍巍。
饒邈虛空寫塵跡,無因畫得志公師。
——[唐]寒山
《詩三百三首・其一九二》
高僧的神通
此首"寒山詩"最後兩句"饒邈虛空寫塵跡,無因畫得志公師",典出高僧寶志禪師"指剺面門"之逸事。 傳說,梁武帝(464—549)曾遣張僧繇(479—? )為寶志禪師(418—514)畫像,只見禪師用手指撕開自己的面容,從皮肉之中露出金光燦燦的觀音相,變幻莫測,張僧繇竟無從下筆。
在南朝梁僧人慧皎(497—554)撰寫的《高僧傳》中,寶志禪師被列入第十卷《神異下》,以神通及不修邊幅的言行而聞名。 寶志禪師俗姓朱,出生於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部)。 他少時出家,拜京師建康道林寺的僧儉為師,修行禪法。
齊建元年間,寶志的舉止開始變得怪異,他能連續幾天都不進食而面不改色,時而胡言亂語,然而之後都會應驗,使得京城的民眾都開始崇拜他。 齊武帝(440—493)認為寶志妖言惑眾,將他收押在建康的監獄里,可是隔天早晨就有人看見寶志出現在大街上,官員到監獄查看卻又看見寶志在牢中,種種神異事蹟使齊武帝轉而恭請他到皇宮。 寶志曾以神通讓齊武帝看見已逝的齊高帝(427—482)在地獄飽受錐刺、刀砍的折磨,齊武帝因此廢除了錐刺、刀砍的刑罰。
至梁武帝登基,寶志依然出入宮禁,曾以神通解決乾旱,梁武帝對他崇信至極,崇拜他的民眾也不計其數。 當時有一位名叫陳征虜的人,全家人都虔誠供養寶志,寶志曾為他現出真形,據說就像菩薩一樣。 寶志於天監十三年(514)冬季圓寂,《高僧傳》記載其遺體香軟,神情安詳愉悅。
W6LjH4zXZ5dLJeuZAeI65szZvsQ42JB7D3ebLQ6C.jpg
寶志禪師像,上半身,平安時代(11世紀),木造,高160.9釐米,日本京都西往寺藏,現寄存於京都國立博物館
名畫家的挫敗
《高僧傳》並未記載寶志在張僧繇面前撕開臉孔現出觀音相的故事,僅描述寶志曾在信徒前示現為菩薩,以及他在世時即被信徒視為菩薩的化身。 倒是盛、中唐有數篇詩作都表述或隱喻了寶志與張僧繇的故事。 根據楊明章教授的研究,除了前述的寒山詩,還有以下數則:
水中之月,了不可取。 虛空其心,寥廓無主。 錦不可思議鳥爪,獨行絕侶。 刀齊尺量,扇迷陳語。 丹青聖容,何住何所。
——李白(701—762)
《志公畫讚》
大動之地,我安其中。 高景無氛,靈鶴在空。 出生死妹妹,隨物有終。 剺形駭俗,借元的中國大陸國開蒙。 常攜刀尺,精意誰通。
——皎然(730—799)
《志公讚》
昔年我見杯中渡,今日人言鶴上逢。 兩虎定隨千歲鹿,雙林添作幾株松。 方瞳應是新燒藥,短腳知緣舊施舂。 欲請僧繇遠相畫,苦愁頻變本形容。
——元稹(779—831)
《和樂天尋郭道士不遇》,
約作於元和十三年(818)
這些詩文都歌詠了張僧繇面對寶志頻變形貌而無從下筆,可見這則逸事在唐代已有流傳,只是詩文未能詳細描述故事的情節。 目前已知較早、詳細記載張僧繇為寶志畫像的文獻可能是敦煌文書(S.1624),節錄如下:
因詣賢聖者僧寶意處,見供奉張僧謠(繇)邈真,和尚曰:"可與吾寫真否? "僧謠(繇)下筆。 和尚或(惑)其形貌,莫能得定。 僧謠(繇)變容誙言,和尚乃以爪厘(剺)面,開示十二面觀音菩薩形相,僧謠(繇)乃哀求懺悔。 卻復本形,重歸大內,且化緣畢,辭帝,歸鐘山入滅矣。
——敦煌文書(S.1624),
約抄寫於天福七年(942)前後(注1)
S.1624所記故事是這樣的:寶志問任職於梁武帝宮中的張僧繇能否為自己畫像,但是當張僧繇正要下筆時,寶志卻不配合,惹得張僧繇怒而口出惡言,此時,寶志才以手指抓破自己的臉孔,從中現出了觀音的形象,張僧繇震驚之餘在寶志面前誠心懺悔,寶志卻恢復了原本的容貌,向梁武帝辭行,入鐘山圓寂。
GT5JPXTyE8ryCpIRSPrCNloUs9f8UZexKknTRFYa.jpg
寶志禪師像,取自《佛祖道影》
張僧繇是南朝時成就最高的畫家之一,在世時已名動朝野。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將張僧繇評定為"上品中",還記載了他畫龍點睛的奇聞。 據傳張僧繇為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白龍卻不肯點睛,宣稱如果點睛就會飛走,旁人不信,偏偏請他點上。 不出片刻,忽有雷電擊破牆壁,兩條白龍乘雲飛天,壁上只余尚未點睛的龍。 這則故事固然有很多虛構的成分,但可以說明時人認為張僧繇的畫功神乎其技。 即使是張僧繇,也無法畫出寶志的聖容,這個故事很成功地藉由名畫家的挫敗來襯托高僧的神通。
寶志剺面示現觀音相令張僧繇無以作畫的傳說,在南宋典籍中較為定型,例如祖琇撰《隆興編年通論》、本覺編《釋氏通鑒》都有記載,還進而描寫寶志示現觀音相之後,"妙相殊麗,或慈或威",以致張僧繇無從下筆:
嘗詔畫工張僧繇寫志像,僧繇下筆,輒不自定,既而以指釐(剺)面門,分披出十二面觀音,妙相殊麗,或慈或威,僧繇竟不能寫。
——[宋]祖琇《隆興編年通論》卷六
除了文獻記載,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藏南宋周季常於淳熙五年(1178)所繪《五百羅漢圖軸:應身觀音》(圖1),也可以說明南宋崇信寶志的情況。 畫幅中央坐著的羅漢正以左手拉開臉皮,露出觀音相(畫家只畫出八面,無法確知為十一面或十二面觀音)。 觀音面容白皙,與羅漢黝黑的膚色形成強烈對比。 畫幅左下角兩個人物正在交談,一位拿著紙,一位握著筆,似乎面對這奇異的場面無從下筆。 周季常《應身觀音》的圖像顯然基於寶志的傳說,可見寶志在南宋依然是佛教徒崇拜的物件,他剺面示現觀音相的傳說也廣為流傳,所以才成為佛畫的主題。
1.周季常,《五百羅漢圖:應身觀音》軸,南宋淳熙五年(1178),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
畫幅中央坐著的羅漢正以左手拉開臉皮,露出觀音相
東傳日本
今日,寶志傳世最有名的形象,恐怕是日本京都西往寺藏的寶志禪師像(圖2)。 這尊11世紀的造像使用"一木雕"技法,使用一整塊木材雕刻而成,不加掩蓋的刀刻痕跡,使得雕像本身具有自然素樸的質感。 當觀眾欣賞這尊雕像,會感覺它正在眼前被不知名的力量劈開。 裂開的臉孔中卻出現觀音,詭異的圖像讓它充滿奇異的魄力,驚世駭俗到令人過目難忘的程度。
2.寶志禪師像,平安時代(11世紀),木造,高160.9釐米,日本京都西往寺藏,現寄存於京都國立博物館
日本現存文獻中,關於寶志禪師的記載見於鑒真(688—763)的弟子思托於延歷七年(788)撰成的《延歷僧錄》,載有奈良大安寺僧戒 明在寶龜年間(770—780)入唐的見聞:"復禮拜志公宅,兼請得志公十一面觀音菩薩真身還聖朝,於大安寺南塔院中堂素影供養。 "西元838年入唐求法日僧圓仁(793—864),在《入唐新求聖教目錄》中也記述在登州醴泉寺琉璃殿見到"志公影",由於耳聞志公是十一面觀音化身,故從長安寺院請得志公像回日本。
不過,在日本流傳最廣的寶志傳說,應是13世紀上半葉《宇治拾遺物語》記載的《寶誌和尚影の事》,但是其中並沒有出現張僧繇。 故事描述梁武帝為了保證能客觀記錄寶志的聖容,一次派遣了三位畫師,當畫師們正要動筆時,只見寶志用手指撕開額前的皮膚,面容之中現出耀眼的金色菩薩。 其中一位繪師看見十一面觀音,另一位則看見聖觀音。 畫師們各將所見畫下來呈給梁武帝,梁武帝見他們所繪各有不同,大為吃驚,但已遍尋不著寶志的身影。
符號帝國
符號是一種斷裂,它只開展在另一個符號的面貌之上。
——[法]羅蘭・巴特《符號帝國》
寶志剺面現觀音相的傳說,通過留學僧傳入日本,寶志也成為日本僧俗崇拜的物件。 西往寺藏的寶志禪師像,由於特殊的圖像與表現手法,堪稱日本最不可思議的佛像,形象深植人心。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研究日本文化的名著《符號帝國》(The Empire of Signs,1970),日文版就以西往寺藏寶志禪師像為封面(圖3),足見其代表性。
HaUquCid7Q3tLcfUybnkb7L2xuaDPaWgVi88yv6o.jpg
3.羅蘭・巴特《符號帝國》日文版書影
面容裂開出現另一張臉的場景也被日本動漫吸收挪用,例如在動畫導演今敏2006年的作品《盜夢偵探》(パプリカ)中,被用以表現虛幻與真實互為表裡的夢境世界(圖4)。 科幻漫畫家星野之宣的作品《宗像教授異考錄》第11卷以寶志為主題,描繪東亞文化大學的宗像教授在東京某寺發現疑為大安寺舊藏寶志禪師像,引發了難以解釋的事件(圖5)。 除了動漫作品,日本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村上隆2015年在日本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五百羅漢圖"展,展場入口的村上隆蠟像(圖6)明顯借用了西往寺藏寶志禪師像的圖像。
4.今敏,動畫電影《盜夢偵探》劇照
5.星野之宣,《宗像教授異考錄》,第11卷
6.村上隆,"五百羅漢圖"展入口的村上隆蠟像
從當代衍生作品可知,寶志的傳說成功地給古人與今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撕裂肉體之後,人身之中又出現觀音菩薩,幾乎像是恐怖電影會有的場景,卻同時呈現駭人又神聖的氣氛,造成了前所未有、令人難忘的戲劇效果。
最後,回到宗教層面來討論,在佛教的觀念中,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寶志外在的形貌亦屬虛幻,唯有內在的觀音才是真實的存在。 而寶志剺面示現觀音相的傳說,雖然驚世駭俗,本質卻是為了更生動地向世人傳達一種信念:眾生的內在皆有菩薩,眾生皆有可能成佛。 若這樣欣賞西往寺藏寶志禪師像,那裂開的恐怖面容,或許就是一道説明世人窺見真實的裂縫吧!
撕裂的圣容 :京都西往寺藏宝志禅师像-市场观察-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https://bit.ly/3bEAqfU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