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航行於東亞的船隻,船尾多書有「順風相送」四字,以祈求航行的順利/《順風得利》/《順風相送》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即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完成/《順風相送》是明代的一部海道針經,原本藏在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海賊王華人海盜原型是鄭成功+鄭芝龍+鄭一嫂《女海盜鄭寡婦》/1927-1928年香港中國海盜橫行-海盗首領+女海盗首領/春秋時期《左傳》中有句話叫「道不行,乘浮浮於海」 。意思是:仁政推行不到位,老百姓就會被逼流亡海上當海盜/英國航空母艦HMS Argus海面派出戰機和水上飛機出擊中國海盗/女海盜叫蔡牽媽,注意,她不是另一位海盜蔡牽的媽媽,而是他的妻子。福建一帶對妻子的稱呼就是媽/女海盜,名字叫來財山/海盜馮若芳,既幹殺人越貨勾當,又禮佛供神,既是一方土豪,又資助鑑真東渡傳播佛教。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海賊王華人海盜原型是鄭成功+鄭芝龍+鄭一嫂《女海盜鄭寡婦》/1927-1928年香港中國海盜橫行-海盗首領+女海盗首領/春秋時期《左傳》中有句話叫「道不行,乘浮浮於海」 。意思是:仁政推行不到位,老百姓就會被逼流亡海上當海盜/英國航空母艦HMS Argus海面派出戰機和水上飛機出擊中國海盗/女海盜叫蔡牽媽,注意,她不是另一位海盜蔡牽的媽媽,而是他的妻子。福建一帶對妻子的稱呼就是媽/女海盜,名字叫來財山/海盜馮若芳,既幹殺人越貨勾當,又禮佛供神,既是一方土豪,又資助鑑真東渡傳播佛教。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1-03-10_0857521600069345-2843755782-g_n

蔡牽(1761年-1809年,台語:Chhòa khian),一作蔡騫,福建同安出身的福佬人。清乾嘉年間的一名海賊領袖,活躍並稱霸於台灣海峽,受眾人尊稱為「大出海」。後來遂於滬尾(今臺灣臺北淡水區)建立政權,年號光明,號鎮海威武王,並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然先盛後衰,最終在與清將王得祿、邱良功的一場海戰中徹底敗陣,以自己的火炮炸船自殺。[1]
蔡牽對當時華南與台灣的社會有著重大的影響力,許多地方土豪、世族都向他繳交保護費,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例如艋舺的張得寶、清水的蔡源順、臺南府城的林朝英、金門的黃俊以及鼓浪嶼的黃旭齋(黃勗齋)等地方首富皆持有蔡牽給予的通行憑證,或者是署名蔡牽題的「媽祖令牌」,或者黃色「免劫令旗」,頗具有統治者諭令的意味。[2]
早年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蔡牽自幼便自食其力,以「彈棉被」(把棉被的棉花彈鬆、修復)及補破網(修補漁網),勉強餬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其因饑荒犯法而亡命入海,成為一名海盜。由於當時閩浙海域的鳳尾與水澳兩幫海盜,以及安南的艇匪等相繼瓦解消亡,蔡牽因此靠著重整這批殘餘勢力而迅速崛起。[3]至嘉慶二年(1797年),蔡牽已成為統領百艘船艦和兩萬餘人的海上霸主,眾人尊稱他為「大出海」。[1]他所領導的艦隊馳騁於中國閩浙及兩廣的沿海洋面,劫船越貨、限制航道、收取「出洋稅」,與香港的張保仔相互支援呼應。
攻台
嘉慶七年(1802年),率船隊攻廈門海口的大、小擔山登岸奪炮。嘉慶九年(1804年)蔡牽的艦隊抵達臺南鹿耳門,在浮鷹洋面破溫州鎮水師。
浙江提督李長庚率兵鎮壓[4],在定海洋面擊敗蔡牽。次年稱「鎮海王」,船隊駛入鳳山(今高雄市鳳山區),包圍台灣府城。嘉慶十二年冬十二月(1807年)李長庚與福建水師提督張見陞在廣東黑水外洋合擊蔡牽,蔡牽在只剩大船三艘的情況下於船尾發炮、開槍,狙殺了李長庚。
敗亡
嘉慶十四年(1809年)李長庚部將王得祿、邱良功分接任福建、浙江提督,合兵圍攻蔡牽於浙江台州漁山外洋,血戰一晝夜,蔡牽之妻也是海盜,能督造炮彈。蔡牽彈丸射盡竟以銀元為彈。[5]次日寡不敵眾,開炮自炸座船,與妻小及部眾250餘人沉海而死(一說蔡牽自摟金錨投海自盡),餘眾四千人降服。
逸事
據說,馬祖天后宮的許多建築,為蔡牽居馬祖時,捐資蓋建,以尊奉曾葬於馬祖的海神媽祖,蔡牽並把黃金、白銀等寶藏,藏於馬祖天后宮附近的海底,至今尚未尋獲,幸運者可在每年中秋節自海上特殊角度,在明月照耀之下,會發現水下有特別明亮的珠光反射。
據說某日蔡牽停泊於馬祖東引島北澳港內,發現北澳嶺上有農夫牽黃牛正將青綠未出穗的麥子犁掉,蔡牽見後十分訝異:麥子尚未出穗又怎麼要犁掉?遂派手下前往查看,眾人到後均不見農夫、黃牛、麥田,就在納悶之際,發現遠處有數十艘清廷軍艦駛來,連忙回船通知蔡牽,蔡牽便下令船隊揚帆離開,逃過一劫。蔡牽為感念神靈化身農夫警示,便封之為「犁麥大王」,將其供奉於東引天后宮媽祖旁。[6]
據說臺北富豪張秉鵬為商行夥計時,一次帶領船隊駛入滬尾港口,卻於入港時遭蔡牽襲擊。這天,恰巧是大龍峒大道公廟落成、大道公神像開光點眼之日,自祖廟白礁慈濟宮進香歸返的神像,從滬尾準備入港,居民紛紛前往禮佛;沿途燒香、放鞭炮,蔡牽誤以為是在歡迎自己,大喜,遂下令所有海賊不准殺生,張秉鵬槍下得生,但被俘虜,跪在蔡牽船中,遇到蔡牽的妻子,蔡妻與之閒聊,發現自己是張秉鵬的同鄉,與張相談甚歡。蔡牽的妻子於是要求蔡牽放過張秉鵬,蔡牽授予張秉鵬「免劫」令旗,以海盜船將張秉鵬與他的貨物送回。而張秉鵬也因此而發跡,而後創立了「張得寶商號」。
據說,黃旭齋一次出海,被蔡牽部下的海賊俘虜,海賊們正在想要槍殺他還是把他丟入海中,恰好遇到蔡牽親自來視導,蔡牽當即命令,把黃旭齋放了,並宴請了黃旭齋之後,送給黃旭齋一個令牌,上書「天后聖母之寶,沐恩信士蔡牽敬題」,並交代黃旭齋,這個靈符可以保佑行船平安(免被蔡牽打劫),以船將黃旭齋與他的貨物送回。黃被放走之後,蔡牽才告訴其他小嘍囉,原來昔年蔡牽早年逃亡時,到一個麵攤喫麵,身上的銀兩卻因故失落,麵攤老闆要把蔡牽捉到官府,吵鬧間,蔡牽本來要拔出暗藏的匕首對抗,黃旭齋經過,就直接付錢,救了蔡牽,蔡牽臨走前曾經許諾,「黃頭家,小姓蔡,日後必定相報」。
傳說高雄港漁人碼頭外的兩座山丘(高雄中山大學旁出港口,其中一座上建旗後燈塔),蔡牽為逃避臺灣府兵卒,後有官兵追擊甚緊,而前有山丘擋路,情急之下,向上天祈禱脫身,它用大刀插入地面,山丘被斬為兩半,成為通路,遂從此逃逸,官兵追之不及,只能望船興嘆,而這兩座山丘被稱為夾岸石,為漁人碼頭四大景觀之一。
傳說蔡牽在海上勢力強大,並且能自製砲彈。後來受到清朝政府派兵圍剿,由於戰況激烈,彈盡援絕,蔡牽竟然用銀元做為彈丸,敗局已定時,最後用火砲炸沈了自己的座船,船上數百人一起陣亡。故當年而後,閩南語有俗諺「蔡牽提錢考水披」(閩南語:Chhòa Khian thê tsînn khó-tsuí-phi,「考水披」指「擲入水中」)[7],是形容一個人揮霍無度。「蔡牽造砲炸自己」(閩南語:Chhòa Khian chō phàu chà kā-kī):引申為自作自受之意。
說蔡牽伏法後,清朝政府打算將他滅族,蔡牽之林姓手下將蔡牽唯一後人,帶至現臺灣彰化縣竹塘鄉附近定居,子孫為逃避滿清剿滅皆改姓林,但是祖先牌位上姓氏依然寫為「蔡姓」。蔡牽(1761年-1809年,台語:Chhòa khian),一作蔡騫,福建同安出身的福佬人。清乾嘉年間的一名海賊領袖,活躍並稱霸於台灣海峽,受眾人尊稱為「大出海」。後來遂於滬尾(今臺灣臺北淡水區)建立政權,年號光明,號鎮海威武王,並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然先盛後衰,最終在與清將王得祿、邱良功的一場海戰中徹底敗陣,以自己的火炮炸船自殺。[1]
蔡牽對當時華南與台灣的社會有著重大的影響力,許多地方土豪、世族都向他繳交保護費,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例如艋舺的張得寶、清水的蔡源順、臺南府城的林朝英、金門的黃俊以及鼓浪嶼的黃旭齋(黃勗齋)等地方首富皆持有蔡牽給予的通行憑證,或者是署名蔡牽題的「媽祖令牌」,或者黃色「免劫令旗」,頗具有統治者諭令的意味。[2]
蔡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OEf8Ga
生平
早年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蔡牽自幼便自食其力,以「彈棉被」(把棉被的棉花彈鬆、修復)及補破網(修補漁網),勉強餬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其因饑荒犯法而亡命入海,成為一名海盜。由於當時閩浙海域的鳳尾與水澳兩幫海盜,以及安南的艇匪等相繼瓦解消亡,蔡牽因此靠著重整這批殘餘勢力而迅速崛起。[3]至嘉慶二年(1797年),蔡牽已成為統領百艘船艦和兩萬餘人的海上霸主,眾人尊稱他為「大出海」。[1]他所領導的艦隊馳騁於中國閩浙及兩廣的沿海洋面,劫船越貨、限制航道、收取「出洋稅」,與香港的張保仔相互支援呼應。
攻台
嘉慶七年(1802年),率船隊攻廈門海口的大、小擔山登岸奪炮。嘉慶九年(1804年)蔡牽的艦隊抵達臺南鹿耳門,在浮鷹洋面破溫州鎮水師。
浙江提督李長庚率兵鎮壓[4],在定海洋面擊敗蔡牽。次年稱「鎮海王」,船隊駛入鳳山(今高雄市鳳山區),包圍台灣府城。嘉慶十二年冬十二月(1807年)李長庚與福建水師提督張見陞在廣東黑水外洋合擊蔡牽,蔡牽在只剩大船三艘的情況下於船尾發炮、開槍,狙殺了李長庚。
敗亡
嘉慶十四年(1809年)李長庚部將王得祿、邱良功分接任福建、浙江提督,合兵圍攻蔡牽於浙江台州漁山外洋,血戰一晝夜,蔡牽之妻也是海盜,能督造炮彈。蔡牽彈丸射盡竟以銀元為彈。[5]次日寡不敵眾,開炮自炸座船,與妻小及部眾250餘人沉海而死(一說蔡牽自摟金錨投海自盡),餘眾四千人降服。
逸事
據說,馬祖天后宮的許多建築,為蔡牽居馬祖時,捐資蓋建,以尊奉曾葬於馬祖的海神媽祖,蔡牽並把黃金、白銀等寶藏,藏於馬祖天后宮附近的海底,至今尚未尋獲,幸運者可在每年中秋節自海上特殊角度,在明月照耀之下,會發現水下有特別明亮的珠光反射。
據說某日蔡牽停泊於馬祖東引島北澳港內,發現北澳嶺上有農夫牽黃牛正將青綠未出穗的麥子犁掉,蔡牽見後十分訝異:麥子尚未出穗又怎麼要犁掉?遂派手下前往查看,眾人到後均不見農夫、黃牛、麥田,就在納悶之際,發現遠處有數十艘清廷軍艦駛來,連忙回船通知蔡牽,蔡牽便下令船隊揚帆離開,逃過一劫。蔡牽為感念神靈化身農夫警示,便封之為「犁麥大王」,將其供奉於東引天后宮媽祖旁。[6]
據說臺北富豪張秉鵬為商行夥計時,一次帶領船隊駛入滬尾港口,卻於入港時遭蔡牽襲擊。這天,恰巧是大龍峒大道公廟落成、大道公神像開光點眼之日,自祖廟白礁慈濟宮進香歸返的神像,從滬尾準備入港,居民紛紛前往禮佛;沿途燒香、放鞭炮,蔡牽誤以為是在歡迎自己,大喜,遂下令所有海賊不准殺生,張秉鵬槍下得生,但被俘虜,跪在蔡牽船中,遇到蔡牽的妻子,蔡妻與之閒聊,發現自己是張秉鵬的同鄉,與張相談甚歡。蔡牽的妻子於是要求蔡牽放過張秉鵬,蔡牽授予張秉鵬「免劫」令旗,以海盜船將張秉鵬與他的貨物送回。而張秉鵬也因此而發跡,而後創立了「張得寶商號」。
據說,黃旭齋一次出海,被蔡牽部下的海賊俘虜,海賊們正在想要槍殺他還是把他丟入海中,恰好遇到蔡牽親自來視導,蔡牽當即命令,把黃旭齋放了,並宴請了黃旭齋之後,送給黃旭齋一個令牌,上書「天后聖母之寶,沐恩信士蔡牽敬題」,並交代黃旭齋,這個靈符可以保佑行船平安(免被蔡牽打劫),以船將黃旭齋與他的貨物送回。黃被放走之後,蔡牽才告訴其他小嘍囉,原來昔年蔡牽早年逃亡時,到一個麵攤喫麵,身上的銀兩卻因故失落,麵攤老闆要把蔡牽捉到官府,吵鬧間,蔡牽本來要拔出暗藏的匕首對抗,黃旭齋經過,就直接付錢,救了蔡牽,蔡牽臨走前曾經許諾,「黃頭家,小姓蔡,日後必定相報」。
傳說高雄港漁人碼頭外的兩座山丘(高雄中山大學旁出港口,其中一座上建旗後燈塔),蔡牽為逃避臺灣府兵卒,後有官兵追擊甚緊,而前有山丘擋路,情急之下,向上天祈禱脫身,它用大刀插入地面,山丘被斬為兩半,成為通路,遂從此逃逸,官兵追之不及,只能望船興嘆,而這兩座山丘被稱為夾岸石,為漁人碼頭四大景觀之一。
傳說蔡牽在海上勢力強大,並且能自製砲彈。後來受到清朝政府派兵圍剿,由於戰況激烈,彈盡援絕,蔡牽竟然用銀元做為彈丸,敗局已定時,最後用火砲炸沈了自己的座船,船上數百人一起陣亡。故當年而後,閩南語有俗諺「蔡牽提錢考水披」(閩南語:Chhòa Khian thê tsînn khó-tsuí-phi,「考水披」指「擲入水中」)[7],是形容一個人揮霍無度。「蔡牽造砲炸自己」(閩南語:Chhòa Khian chō phàu chà kā-kī):引申為自作自受之意。
傳說蔡牽伏法後,清朝政府打算將他滅族,蔡牽之林姓手下將蔡牽唯一後人,帶至現臺灣彰化縣竹塘鄉附近定居,其子孫為逃避滿清剿滅皆改姓林,但是祖先牌位上姓氏依然寫為「蔡姓」。蔡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OEf8Ga
------------------
海賊王蔡牽三打鳳山 蔡牽媽香消玉殞     
清代海賊王蔡牽在清嘉慶10年(西元1805年)自稱鎮海威武王,曾大舉攻台,三打鳳山城。從台灣北邊的三芝、淡水、艋舺、新竹,到中部的王功,南部的府城台南、外島澎湖馬公等,都被他帶人攻擊過。大陸上則佔據過沿海上百個島嶼,包括廈門、小金門、馬祖、大陳、舟山群島等,威風不可一世。但是最讓他痛澈心扉的,首推稱王一年前的鳳山東港之役。
蔡牽第一次攻擊鳳山境內是清嘉慶9年(西元1804年)冬季,台灣知府滿人慶保,聞訊事先率眾在東港防禦,當海賊開始登陸作戰時,據說砲兵射中了船桅上穿紅衣的蔡牽媽(蔡牽妻子)。這個美艷的海上女戰士,在海賊群中很有威望,曾屢次出奇謀,大敗清朝水師。平時肯身先士卒,會化裝成小販,敢出入大戶人家;又喜歡穿性感的露肚臍紅色短上衣。酣戰時,甚至像某些瘋狂的男戰士一樣,嫌渾身發熱,衣服礙手礙腳,索性脫掉上衣作戰。民間傳說某些大砲,遇到裸體女生就變成啞砲,無法發射。加上她的眼力和輕身功夫也很好,爬桅竿比誰都快,常冒險居高遠眺協助蔡牽等觀測敵情,但這一次,似乎她所有的運氣都用光了,即俗話說賊星當敗,蔡牽媽捱了砲彈重傷,造成海賊團自東港退兵,一段時間後,推測蔡牽媽已傷重致死,因為群盜曾砍掉船上的大桅做木桶,屍體裝桶海葬,這是死了船長級甚至更高階海賊,才會有的舉動。
蔡牽回大陸整修船隻,清嘉慶10年(西元1805年)1-2月第二次再攻擊鳳山境內,地方上出動官兵、屯番(平埔族原住民)、義民等聯手,擊退海賊。四天後,名將邱良功等,率水師趕到,在小琉球附近追剿蔡牽,當然看到兇的,海賊王也跑得飛快。4月蔡牽稱王,血洗淡水小港口(今淡水捷運站岸邊),港中皆紅。11月再撲艋舺,當地最高水師指揮官淡水營都司陳廷梅戰死,當地所有大商家投降海賊。
同時蔡牽因為得到鳳山賊吳淮泗的支持,第三次進攻, 11月23日終於攻進鳳山城,但忠勇軍民仍未完全屈服,保留約1/3或1/4的據點,頑強抵抗80多天。不過,蔡牽屢次攻打鳳山的意思,是抄府城的後路,當雙方堅持到清嘉慶11年(西元1806年)2月時,蔡牽的海賊、山賊、會匪圍攻府城聯軍,在台南市郊洲仔尾,遭王得祿遣人潛水摸進賊營縱火而大敗,鳳山城也告解圍。
攻台失敗,蔡牽實力大為削弱,但反撲的力量,仍不容小覷。因為他的船木板外面,再用金屬皮包覆,不怕箭火攻擊。繩索帆布全用蜜臘、滑石粉等細細打磨,小雨不沾,吃風飽滿,速度特快。海賊研發的槍砲,準頭也很可觀。有一段時間蔡牽旗艦的高度,比官軍所有的船還高,高到官軍需要蕩繩攻擊時,蔡牽的人可以輕鬆闖進水師船,但官兵逆勢上攀,則犧牲很大。
所以他所剩的船雖少,仍能和清軍水師中的精銳李長庚、邱良功、王得祿等,繼續轉戰各地洋面,到清嘉慶12年(西元1807年)12月提督李長庚甚至戰死。部將邱良功、王得祿分別升任提督,繼續追剿到清嘉慶14年(西元1809年)8月18日邱良功、王得祿也先後負傷,但蔡牽終於船破溺海死亡,才告一段落。鳳山城則和府城一樣‧保持了三次阻擋海賊,沒被完全攻陷的榮譽。
注 釋
一、蔡牽稱王的時間、地點、王號:參看《淡水廳志》,卷14,頁362。
地點 淡水興化店。 王號稱鎮海威武王,是諸王中最小的。最大的叫一字併肩王,像齊王、吳王等。其次為兩字的如濟南王、延平王等。沒有地名只有虛銜的更小,如鎮南王、平西王等。四字虛銜應是所見 王爺尊號中最小的。
、蔡牽媽(媽是長輩通稱)能穿紅衣冒險攀桅竿斬斷繩索,使海賊船迅速脫離戰場,有好幾次記載,包括《雕菰集》卷19頁311等。打傷蔡牽媽的守將,是當時台灣知府慶保,記載蔡牽媽攀上桅桿,丟擲火罐時,胸部遭砲擊。當天海賊用小艇在東港搶灘四波,全被擊退。續修台縣灣志卷5外編/叢談,頁389,或鄭自才年譜,頁41。
三、賊兵驅婦女裸身作戰,明清以來,有些將領相信看到婦女裸體,敵人炮火不能發射,包括明末流寇,清代川康土司、甚至鴉片戰爭對抗英國的清朝軍隊、太平天國等。蔡牽集團在《民間夜談》之類的記載中,女海賊也有類似舉動,但故事結局是被破了法術,婦女被砲彈轟死。
四、群盜曾砍掉船上的大桅做桶棺,慶保曾命人找到過三個,屍身白布包紮如木乃夷,屈身坐桶中
五、蔡牽第二次攻東港時間,《台灣史研究集》頁198。
六、王得祿以潛水人員攻擊洲仔尾敵營,《剿平蔡牽奏稿》頁112。
七、蔡牽攻淡水、艋舺頗富戰略,表面上用大船吸引今淡水高球場、油車口一帶的清水師互相砲擊。事實上前一晚主力已越過戰區,潛伏在紅樹林中,聞砲響從敵後今捷運站登陸,殺死不服從的商民甚多。但後面幾次破城,就不必再多殺人,各地大商號望風而降。海賊兵力不多,但槍砲射程常出人意料,第一批射擊就殺死敵最高指揮官,重複使用6-7次奏功,大獲全勝。這是集合情報、武器研發、狙擊手訓練等都做得踏實的高招。另兩個善用此法,快速竄升的將領是拿破崙和蔣介石。
八、蔡牽部眾第三次攻鳳山,《台灣通紀》卷3頁151-152。
九、蔡牽各項船艦器材改良,《李長庚墓誌銘》。蔡牽媽改造槍砲彈《福州辭典》蔡牽媽條。
十、綜合參考李若文《海賊王蔡牽的世界》和其中收錄的《飆風戰海女英梟——論蔡牽媽》一文,稻鄉出版2011。
海賊王蔡牽三打鳳山 蔡牽媽香消玉殞 | 高雄小故事 https://bit.ly/3v9AyvN


張保仔被封為「千總」,正六品,後來因為幫助清軍圍剿海盜有功,十年內從千總升為都司、再升為副將,就是從二品。鄭一嫂也得到朝廷的誥封,成為誥命夫人。

2021-03-10_0852142021-03-10_085144q3spss253253462rn75165858r23317p6r533943qr064q90ono6orq07or7r63p2021-03-10_0853192021-03-10_0853132021-03-10_085305p8259rq08sn1411094q8582ss635081q470ss33r5056437298o0rrpnro44oq4q14r894192p5n47s5n5511r17n5n5sn3s7n2012s1n82p440non29p73nrnq6qp9q17507n0op0404446n599773n0238rs992021-03-10_0852304o63q9or3n254s778qopq797q7p55529n1n2rpr6915049rsn6sr8rp6r74917482021-03-10_085220

台灣史上的傳奇女海賊
昨天寫完黃阿祿嫂以後得到一堆討論,不過有一個人私訊我為什麼台灣女人好像都不用上戰場,這讓我哭笑不得起來,反正今天是3月8日,我就想來寫寫台灣史上最強的女海賊「蔡牽媽」
蔡牽媽的丈夫是傳說中的盤踞台灣的海賊王,民間稱他為「大出海」,台灣的郊商行會繪上繳保護費,甚至直接請他的船隻保護航行,相傳蔡牽本人當年因為出身貧寒,在家鄉沒有出頭天的機會而成為海賊。
蔡牽成為海賊以後,有恩必報,為人豪爽不拘小節,遇到不爽的、欺壓人的惡霸或者是看不起人的,他就殺人,但如果看到有人尊重他,則以禮相待,有豪商在他落魄時幫他付了餐費,他就送旗子給他,所有掛上這旗的商船就受到了保護,到一個地方岸上,如果被羞辱歧視他就開砲掠劫,如果以禮相待,他就感動捐錢蓋廟,有些傳說便是他到了一個地方,人們尊重他接待他,他就蓋廟,他所蓋的天后宮因此不計其數。
這就是台灣8+9,只是他不騎車,他開船,而且有海上艦隊,直接跟水師開戰的真8+9
蔡牽媽呢?
歷史記載這位奇女子過去有兩任丈夫,但不管是外貌體格、身分、地位或是企圖心似乎都沒有辦法滿足她,於是她聽聞蔡牽大名以後,自己跑趁著蔡牽上岸,跑到蔡牽面前說要當蔡牽妻子,這蔡牽見她氣勢非凡,聰明貌美,又積極勇敢,於是拿出重金,當下就把蔡牽媽帶走成為押寨夫人。
這蔡牽媽對於自身前途的追求和對於自己生涯規劃擇偶自主權益都早了台灣社會兩百五十年阿.......
到這裡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女子愛上8+9故事,但沒想到蔡牽媽到了海上以後,比她老公還傳奇,又壞又帥又中二,相傳她懂水性,善於指揮,平時就在一群海賊中走來走去,討論商道水路貢金和政治,戰時穿上一身紅衣,跳到甲板上指揮砲擊。
據說她懂得用信仰來攏絡豪商,於是在各地要富商上繳保護費時,會先說要建天后宮,以媽祖會保護商船的名義讓富商願意出席,接著見面後客氣有禮,同時暗示自己也是媽祖善信,如此一來便可以在不傷人的狀況下得到商號的貢金,同時她也懂看人,一次看中了被俘的年輕人中,一人氣宇軒昂,談吐不俗,於是說是自己同鄉,送他保護旗,表示有關係好談,來建立自己和丈夫的海上事業是可以講道理的,那名被放回去的同鄉回艋舺以後創業,他家的商船掛上蔡牽媽的小旗後確實不被掠劫,成為艋舺鉅富,「第一好張德寶,第二好黃阿祿嫂」中的艋舺第一富豪。張德寶商行後來賺的多,於是黑白兩道都給錢就是了,蔡牽媽用「張德寶都乖乖給」來讓商船主動上貢,這比自己去搶還方便省力。
你看看這種謀略,這不只是幫夫,也是幫自己,根本是台灣企業家口中的董娘行徑,做黑社會在海上搶劫都比台灣現在的企業家懂得給人面子。
如果你以為蔡牽媽只會在岸上做人情拜媽祖那就錯了,她的本業是海盜,蔡牽媽以企業化思維進行現代化管理,將高等級的商業軍事管理技巧用運在海賊事業上,首先是改良了船隻的風帆設計,蔡牽旗下的船都可以緊急掉頭,接著是設計出了狙擊用的火炮,在船上可以推出長射程且對人有高殺傷力的火炮,專門狙擊敵艦指揮官,並且放在船首及船尾,這樣一來,兩艦面對面時談判破裂可以取得先機,打不贏要跑的時候也可以從船尾發砲掩護。
當然,她看準了淡水河沿岸和澎湖都乖乖聽話,但她對其他地方也就放話出去:如果有哪個地方不上繳,那就開船轟港然後上岸搶光燒光,這種恐怖集團加上保證毀滅,等於對著整個東南沿岸到台灣開出了「無法拒絕的條件」,就掠劫了鹿港並且包圍安平,直接殲滅台灣水師並且進行海上封鎖。
同時立下海賊搶劫的幾個規矩,第一是搶來的貨物分成三份,天地人,天是指用來蓋廟修船等公共款項,地是積蓄,把錢藏起來或者是放在小島航道上,人是大家均分,這樣一來企業化的預算管理就完成了,船隻維修有天字號公款支應,緊急事件和作戰時去地字號挖出來,大家海賊共分人字號的戰利品,一人一份。同時下令禁止強暴女俘虜,原因有二,第一是搶來的女人如果隨便強暴,會造成海賊之間的情感破裂,第二是避免大家作戰時色慾大發都只想搶女人不專心搶劫壞了本業。如果真的喜歡搶來的女人,可以在打完收工以後好好提親結婚。
別的事情我們不知道,但對於女性的尊重這點蔡牽海賊團看來是很進步的。牽媽的直接影響是海賊們強暴女性的比例很少,倒是強暴男性的比例很高......
然後在外交上和政治上,蔡牽媽主張和香港的張保仔合作,並且吸收了越南黑社會,當時越南改朝換代陷入內戰,蔡牽吸收了大批東南亞海上技能天賦點滿的戰士,有錢大家搶,快樂新南向,搶一搶後大家喊喊反清復明又結合了朱濆海賊團,雙方取得政治上的共識,蔡牽媽加入以後,蔡牽這海盜就自稱「鎮海威武王」,你看看女生就是喜歡這種又帥又壞又中二的男人。
蔡牽能夠被他看上,也是因為兩人夫妻關係超前當時兩百年,蔡牽媽有時候看上了俊俏的男俘虜,會直接要求來服侍自己,蔡牽對此也不以為意,認為海上有海上的規矩,兩人是打拼事業的伴侶,老婆玩幾個小俘虜無傷大雅,自己才是海賊王,我的女人開心快樂就好,管那些八卦閒話幹啥?
幹難怪蔡牽媽會愛他一起拚搏事業阿,這種視吃人禮教如糞土的真男人大丈夫真的很屌阿。
不過她們勢力實在太大,船艦來到五十多艘威脅到了政府,嘉慶九年時,大清帝國嘉慶皇帝終於受不了,指派浙江總督李長庚為指揮官、溫州總兵胡鎮聲、海壇總兵孫大剛等三位名將各配船20隻,對蔡牽集團進行剿滅。
這是決定生死的戰役,不過我們也是從清帝國的紀錄裡面才知道蔡牽媽怎麼打仗的,她在海上自認指揮官,有時候自己就率一艦隊和蔡牽呼應,身著紅衣紅褲,腰跨兩把短刀,身邊會同女海盜,擊鼓操舵砲擊,打得起勁的時候,會和男人一樣赤裸上身,跳到船桿上投擲火罐,或在甲板旁開槍砲擊。大清帝國的名將胡鎮聲剛剛被任命為剿匪左翼大將時,就和蔡牽媽對陣,雙方你來我往了幾個回合以後,蔡牽媽掉頭就走,他在追擊蔡牽媽時被埋伏的艦尾砲擊中打死。然後蔡牽集團馬上揮軍台灣,突擊淡水,淡水營都司陳廷梅遭遇突擊戰死,這在短短時間內等於殺了平潭島到金門的最高指揮官和台灣北路最高水師指揮官,北台灣淡水沿岸以艋舺為首的所有商號紛紛送禮投降上貢。
這讓大清帝國皇帝震怒,皇帝聽了胡振聲的作戰過程後下令「蔡牽其妻不得寬坐」,當女海賊當到被皇帝下令論罪,也是某種皇帝認證了,皇帝同時諭令最強的海軍將領李長庚親征,雙方從基隆打到府城,再從府城打到鹿港。
期間還發生金門人放火燒了蔡牽停在港口的船艦,蔡牽媽立刻用銀錢百萬兩賄絡遠道而來無心戀棧的陸軍,同時間內外放出假消息,一面對著清帝國上降表表示願意歸降,降低防範,另一方面大肆封賞台灣土匪起事作亂,蔡牽一夥人於是順利出逃後東山再起,你看要用錢換命也要懂門路。
嘉慶12年時,李長庚和蔡牽在廣東黑水洋會戰,這場戰爭之中,李長庚等官軍船隻較大,在正面作戰時占了上風逼近蔡牽大旗艦,但此時蔡牽媽改良的船艦吃風飽滿,速度極快,同時在船上配有遠距離火槍,就在李長庚靠近旗艦準備火攻時,被蔡牽媽的娘子軍順風擋下,以火槍狙擊李長庚,咽喉中彈而死,官軍隨即陷入混亂,不過蔡牽媽在此戰役之中,則從船桿上中炮摔下,海賊隨即掉頭撤離,此戰雙方主帥均歿,盡失戰意。
這時候有一個奇特的說法:清帝國下令趁著蔡牽媽剛過世圍剿蔡牽集團,機不可失。
蔡牽媽過世以後,蔡牽性情大變,團隊也分崩離析,和台灣的其他海賊流寇無法取得合作,也沒辦法得到陸地資源,商號的上貢金越來越少,又受到李長庚部將王得祿及邱良功的圍剿,最後在海上覆滅,人們說成也蔡牽媽,敗也蔡牽媽。
如果細細端詳蔡牽媽,會發現他出身貧寒,原本的丈夫也對他不好,甚至有將其轉賣的說法,官方史料強調她美麗淫蕩並不守婦道,或許是因為她更想要轉變命運,而她也作到了,她極有眼光的投身於蔡牽,那是一個給他發揮的空間且尊重她的男人,她能用信仰之名打點集團形象,以媽祖之名來台攏絡海商,建立威望並且擴大地盤,將掠奪轉為貢金,同時也能上戰場,建功殺敵,無論官方如何強調她是海賊加以詆毀,都還是忠實記錄她在集團中的地位和貢獻,意外留下她在戰場上的英姿,也承認她在海戰中戰死。
她能夠在戰役中炮殺胡鎮聲,槍殺李長庚,一代女海賊拿下兩位帝國名將,最後死於炮擊,據說當時的海賊將船上最大的桅桿砍斷,為她製作桶棺,這是海賊們給指揮官的榮譽。只有船長以上,死於戰鬥之中的戰士才能得到這樣的地位。
她眼光獨到,確立了在台灣稱王的契機,改良武器成功,接連擊殺對方指揮官,洞察國際關係,趁越南之亂收納大量優秀水兵,熟悉政治,能夠和香港廣東海賊合作,建立優秀的天地人分贓制度,使海賊得以被管理,確立不強暴女性政策,減少內部分裂,以媽祖為名,轉身成為善士洗白成功,這些都是不得了的成就,並且透過她的故事流傳下來。
允文允武,還敢於追求自我,這是一代傳奇女海賊給我們的故事。
到現在還是有些地方相傳蔡牽的寶藏在天后宮中,但我一直覺得,蔡牽媽的故事才是真正的寶藏。
38婦女節這一天,我們應該給下一代談談蔡牽媽,一個憑藉自己的力量努力往上爬的奇女子。
荷西時期與平埔年代 | Facebook https://bit.ly/3v7AVa9


馬祖東引島的中柳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宮中眾多陪祀神中有一位「犁麥大王」則常常吸引到訪香客的目光,從來沒聽過的神明,後台竟然是台灣大名鼎鼎的「航海王」蔡牽?!
這個神明很少見/犁麥大王後台是航海王蔡牽? | 藝文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3v7r8kl
蔡牽為清朝有名的大海賊,橫行、活躍於台灣海峽,後更在滬尾(今台北淡水區)建立政權,年號光明,自封「鎮海威武王」。蔡牽勢力鼎盛之時,在海上統領了數百艘船艦,更直接統治了兩萬多人,許多世族、商號、土豪都需繳交保護費給蔡牽,並與蔡牽保持密切的互動關係,當時蔡牽在台灣、中國華南地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犁麥大王、夫人。(圖/馬祖資訊網)
清廷不停出軍鎮壓蔡牽,更派出許多名將輪流攻打。有一次蔡牽的船艦停泊在北澳港內,說不上為什麼的心慌讓蔡牽開始在船上來回踱步,走到船尾時,蔡牽發現北澳嶺上竟然有一位農夫和一隻大黃牛正將青綠、未出穗的麥子犁掉。蔡牽見到這個場景十分訝異,將未出穗的麥子犁掉豈不是浪費了之前的努力嗎?且還是在糧食吃緊的關頭。
蔡牽馬上派手下衝上北澳嶺,眾人衝到嶺上後,卻發現剛剛看到的農夫、黃牛、麥田都不見了!就在納悶之際,手下們遠遠看到有數十艘清廷官船從南竿方向往這裡駛來,趕忙回到船艦上通知蔡牽,蔡牽便下令船隊揚起船帆離開,逃過一劫。蔡牽為感念該農夫顯靈救了軍隊一把,便封之為「犁麥大王」,將其供奉於東引天后宮媽祖旁。
蔡牽這號傳奇人物,出生就是個傳奇,由他創造的傳說也很多,像是馬祖列島流傳已久的順口溜:「吾道向南北,東西藏地殼;大水密賣著,小水密三角。 」傳說就是蔡牽留下的「藏寶謎語」,只要解開這個謎語就可以找到蔡牽生前藏下的鉅額金銀財寶……你要挑戰看看傳說嗎?也許下一個航海王就是你。這個神明很少見/犁麥大王後台是航海王蔡牽? | 藝文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3v7r8kl

2021-03-10_085604
---------------------------
清朝女性當海盜,而且成為大盜首,在全球海盜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2019-03-12 由 一席精選 發表于歷史
劉平,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一席第664位講者。
在我們的歷史書寫當中,經常把海上漁民的反抗稱之為漁民起義。蔡牽是被清軍打死在海上的,所以在我們清史研究中有蔡牽的一筆。但張保仔、鄭一嫂是向清政府投誠的,很長時間以來他們都是我們歷史研究中被遺忘的對象。
中國海盜(1796-1810)
各位江湖朋友,我是研究中國秘密社會的,包括土匪、海盜、江湖、娼妓。
前天我從上海飛廈門,飛機下降的時候,我從窗口往下看,廈門沿海一帶,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港灣曲折多岐。我當時就在想,廈門真是一個海盜天堂。我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海盜。
▲ 電影《加勒比海盜》
我們對海盜的印象通常都來自西方的電影:獨眼、疤痕、長刀、望遠鏡。歐洲不少國家被海洋包圍著,所以很早就形成一種海盜文化,這也是他們向世界擴張的一個動力。
▲ 左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維京海盜,右為北非與南歐之間的地中海海盜
在世界海盜史上,大航海時代以前最有名的是歐洲的維京海盜和地中海海盜。在那以後,有加勒比海盜,牙買加海盜,由海盜私掠船構成的英國皇家海軍,還有活躍於中國、日本和朝鮮半島之間的東海倭寇。
許多人可能不了解中國海盜,因為我們的根基主要是在陸地上。但是在清代的福建和廣東,曾經活躍過世界上最大的幾股海盜,那就是蔡牽、張保仔、鄭一嫂帶領的海盜幫。
《加勒比海盜3》中的清夫人,以中國女海盜鄭一嫂為原型
鄭一嫂本名石香姑,她在整個世界海盜史上都是很有名的。這個女人非常了得,她本來是一名粵妓(也就是在廣州地區當船上的「艇妓」),後來嫁給了海盜大盜首鄭一,在海盜伙里如魚得水,海盜兄弟都叫她「龍嫂」。鄭一去世後,她嫁給了自己的養子張保仔。
▲ 19世紀西方報刊里的鄭一嫂畫像
根據學界的研究,鄭一嫂和張保仔領導的紅旗幫達到了3萬到4萬人的規模,船只有1000多艘。加上其他幫派,整個廣東沿海的海盜人數約在5萬人到7萬人之間。這些人不一定都在船上,張保仔會利用手下在島嶼上開荒種地,並自稱為「鄭成功第二」。
當時,英國人和葡萄牙人都和中國海盜打過交道,所以在西方的歷史記載中,有很多關於中國海盜的記憶。西方人在影視作品、漫畫、遊戲里都描繪過他們想像中的鄭一嫂的形象。有的遊戲甚至把她和孔子、李白等人一起設定為代表中華文明的11位偉人。
但我們這種以陸地為根基的文化,往往把海盜遺忘了。20多年前我翻譯過一本書叫《華南海盜》,作者是美國聖母大學的穆黛安教授。這本書在中國出版以後,逐漸引起了中國學者的興趣,然後我們國內研究海洋史的學者也開始關注清代海盜。
那麼嘉慶年間,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海盜?
首先和地理環境有關,福建廣東沿海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港汊分歧,類似的還有浙江溫州、台州、香港大嶼山,這些都是海盜巢穴。
其次就是在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下人們的生存困境。嘉慶年間在白蓮教起義、天地會動亂的影響下,百姓的生產生活遭遇到了很大困難,再加上官府的階級壓迫,很多人上山為盜或者下海為匪。
第三個原因就是福建廣東沿海一帶有著「疍家」這樣的水上族群。他們常年以船為家,有著豐富的海洋生活經驗。鄭一嫂就是廣東新會的疍家女。
當時,越南的西山政權對廣東福建海盜也有著很深的影響。18世紀末,越南的一支農民起義軍建立了西山政權,他們和越南南方的阮氏家族、北方的鄭氏家族開始了長年的戰爭,為了彌補兵力的不足,就把華南海盜納入到自己的海軍編制中去。這些海盜在越南得到了武器、船隻裝備和作戰方法上的訓練。
▲ 《清朝軍機處奏摺》中的同安梭船圖。同安梭船是嘉慶、道光年間清軍水師的主力戰艦
西山政權覆滅後,他們又回到了廣東、福建沿海。清軍水師還是普通戰船,而他們開回來的是非常高大的夷艇,船上裝的都是幾千斤的大炮,一顆炮彈有十三四斤重,而水師戰船上一顆炮彈可能只有一兩斤重。
是在廈門大學裡的一塊碑,是嘉慶八年閩浙總督玉德立起來的。在前一年的時候,海盜蔡牽帶著十幾條船、四五百號人,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突然摸進了廈門島對面的大擔山島(現為大擔島)。
他們打敗了清軍駐軍,搶了13門大炮。嘉慶皇帝把玉德大罵一通。為加強海防,玉德向官吏、行商募捐,在大、小擔山上各修了兩座城寨。這塊碑上的碑文就叫《建蓋大小擔山寨城碑記》
那麼打敗清軍的海盜蔡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福建同安縣(現為廈門同安區)人,從小父母雙亡,他靠做棉花匠、補漁網為生,活得很艱難。大概在33歲的時候,蔡牽下海為盜,很快他得到了越南的幫助,隊伍迅速壯大起來。
有一次蔡牽上岸剃頭,遇到了剃頭匠的老婆呂氏。呂氏就談了很多關於最近海盜活動的情況,說蔡牽打仗不怎麼樣,還分析了他的作戰方法、進退得失。江湖上的人都是這樣,她可能沒讀過什麼書,但平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懂的也很多。
蔡牽覺得這個人真了不得。回去之後就派了幾條船,帶著禮金,問剃頭匠把老婆買了,呂氏就成了蔡牽媽。媽,是閩南地區對成年婦女的一種尊稱
蔡牽媽一進入海盜伙中,就像是蛟龍入海,很多出謀劃策、掌舵、開炮的事情,都是蔡牽媽在做。清代檔案里對蔡牽媽的形象有過這樣一段描寫:「官兵嘗追牽,將及之,一紅衣人自艙中出,緣桅而上,斧其篷索;令兵船乘風不可留擊。紅衣者,牽妻也。」
在一場大風中,清軍水師在追擊蔡牽的船隊。兩支船隊並排往前進,眼看就要追上了,沒想到這時候船艙里衝出來一個紅衣女人,赤腳爬到桅杆上去,拿著斧頭把篷索給砍斷了。這時候清軍水師就往前衝過去了,蔡牽的船停了下來,就此逃過一劫。現在的輪船有發動機可以制動,但當時的動力主要靠的是篷。可以看出,蔡牽媽的身手非常敏捷。
還有一次,在和清軍水師對壘的時候,兩邊都在開炮,蔡牽媽突然光著身子從船艙里跑出來。清軍的炮手一看,就愣住了。然後蔡牽媽一炮打過去,就把對方的炮手幹掉了。
我們剛剛提到的鄭一嫂同樣也是一個了不得的女人。紅旗幫大盜首鄭一在一場颱風中去世以後她就掌握了紅旗幫的實權,和比自己小11歲的養子張保仔發生了曖昧關係,暗裡結為夫妻。鄭一嫂和張保仔帶領下的紅旗幫,可以說是聲震南海,甚至影響及於全球。
張保仔是疍家子,15歲就被紅旗幫擄掠上船。因為機敏能幹,作戰勇敢,鄭一把他收為義子。
在盜匪隊伍中,義子實際上有兩層含義。因為盜匪主要是男人的天下,義子往往成為性發泄的對象。因為性關係維持得比較好,義子就慢慢成為盜匪里的骨幹力量。有一句黑話叫「一步登天」,說的就是洪門中特定的小老么在大盜首被鎮壓之後,會從一個小老么直接升為龍頭老大。
廣東海盜有紅、黃、藍、黑、白、青六大幫六種旗幟在海面上飄揚,難免會產生衝突。在鄭一還活著的時候,他們就定立了一個公立約單,規定了在綁架人質、搶劫船隻、作戰的過程中不能發生衝突,以及如果發生衝突該如何解決。
這是幫與幫之間的約單。每一幫裡面,可以再分成三個層級。紅旗幫下面分成很多股,每一股可能有十幾艘到三十幾艘的船隻股下面是伙,每一夥有幾條船到十幾條船。對於分配贓物、對待婦女、聯絡岸上,幫派里都有很詳細的規定。
紅旗幫主要把掠奪的贓物分成「天」 「地」 「人」三份:第一份祭天之後分給老百姓,帶有一點劫富濟貧的俠盜意味;第二份是把金銀財寶藏到一些山洞裡面,像香港長洲島上就有張保仔藏寶洞;第三份就是普通的糧食布匹,海盜伙裡面直接坐地分贓。
▲ 張保仔藏寶洞
在張保仔的船上,我們還沒有看到過有望遠鏡的記載,他們的聯絡方式是「旗語」。
▲ 香港太平山,清嘉慶時期為張保仔據點,圖片來源網絡
這是香港的扯旗山,現在叫太平山,是香港最高峰,也是張保仔的基地。山頂上有海盜的觀察哨,如果一旦發現遠處有可以行劫的船隻,就會扯起旗子,通知山下採取行動。
後來,因為香港的太平紳士認為扯旗山和海盜有關,名字不好聽,就乾脆提議把它改為太平山。
海盜到底是如何劫掠打仗的呢?當時船上沒有動力,作戰主要靠的是火攻和炮攻。船上會有很多門大炮、小炮。正面的人把裝滿硝磺、油布的火藥罐扔過去,或是把沾滿油的棉花點燃,用弓箭拉出去射向對方的船篷。船篷一著火,船停了下來,再用帶鐵鉤的竹篙,把對方的船拉過來,用冷兵器展開近身作戰。
張保仔和鄭一嫂很善於誘敵深入。當時的虎門總兵林國良有一次在海邊看到有幾艘船像是海盜船,就指揮自己手下的幾十條水師船圍了上去。結果那幾艘海盜船馬上開始逃跑,消失在了島嶼的後面。
▲ 《靖海全圖》中清軍與海盜交戰的場景,香港博物館藏
在林國良愣住的時候,島嶼兩旁一百多條船魚貫而出,反包圍了清軍水師。最後林國良作為一個正二品武官,彈盡糧絕,他自己拿著一把短刀跳到海盜船上去對仗,被海盜所殺。
▲ 《靖海全圖》中清軍與海盜交戰的場景,香港博物館藏
海盜也會偽裝成普通漁民或者渡船。有一次,一艘越南艇船「鵬發」號裝了向清朝進貢的貨物,張保仔知道以後,就搶了兩艘渡船,帶領手下藏在船艙里,偽裝成被海盜追擊的渡船,向「鵬發號」求救。
鵬發號船高炮大,有幾十名水手,沒有多想就答應幫忙。它剛剛靠近兩艘渡船,裡面就跑出來一百多號海盜。最後,這艘鵬發號成為張保仔的坐船。
有一名英國商人格拉斯普爾,曾經被紅旗幫綁架為肉票。他在海盜船上生活了兩個月,他在東家付了贖金之後回到英國,寫了一本書叫《可怕的海盜》,描繪海盜的內部生活。
▲ 《可怕的海盜》內頁
他們平時露宿風餐,往往沒有飯吃,沒有柴燒。他們會把老鼠、蟑螂都當飯吃,甚至養老鼠,也會把船艙里搶來的綢緞布匹當柴火燒。在作戰時如果炮子用盡了,他們可能就把銀元、銅錢直接塞在炮膛里打出去。
海盜內部的男女關係也值得我們關注。有研究者統計了清代文獻當中幾百起和性有關的案件,根據海盜口供記錄,發現他們的雞姦案有238起,強姦婦女的只有3起。
這和鄭一嫂、蔡牽媽在海盜大幫里立的規矩有關。鄭一嫂規定,凡是強姦婦女者格殺勿論,可以和你看中的女人結婚,但是不許強姦,也不許私通。因為強姦和私通會在海盜伙裡面引起爭風吃醋、打架鬥毆,甚至有些人可能會逃離上岸向官方報信,這會讓他們遭受滅頂之災。
強姦婦女的事情一般只會在海盜小股里出現,在大股海盜中被嚴格禁止。這也帶有一點俠盜的風範。
清朝女性當海盜,而且成為大盜首,在全球海盜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西方有那麼多著名的海盜,像德雷克船長、基德船長,但是西方海盜船上基本沒有女人,如果有,也都是喬裝打扮成男人才能上船。
但海盜的生活畢竟不是人過的日子,雖然能搶到很多金銀財寶,但畢竟漂泊海上,經常遭受到生命的威脅,所以有些人就起了投誠的念頭。
最先投誠的是黑旗幫首領郭婆帶。他的投降書是這麼寫的:
「今蟻等生逢盛世,本乃良民,或因結交不慎而陷入萑苻,或因俯仰無資而充投逆侶,或因貿易而被擄江湖,或因負罪而潛身澤國。東奔西走,時防戰艦之追;露宿風飱,受盡窮洋之苦。」
他們原本是平民,下海為盜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現在,為了擺脫這種風餐露宿的日子,他們願意向官府投誠。
這張是晚清時期著名的畫報點石齋畫報,題目叫「綠林奇境」,描繪的就是郭婆帶的船。船上有一副對聯:「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這也是郭婆帶寫的。大家可以看出來,他還是挺有文采的。當時招安的清朝官員都感到很驚訝,說「此海盜非常人也」。
投誠以後,郭婆帶被封為「把總」,正七品。當時新任兩廣總督百齡為了對付海盜,嚴禁岸上的老百姓把柴米油鹽等日常用品賣給海盜,抓到了格殺勿論。斷了接濟之後,再加上看到郭婆帶受到了封賞,張保仔和鄭一嫂也動了投誠的心思。
鄭一嫂帶了十幾個女眷,沒有帶一把刀,進入廣州城去面見總督百齡,談了投誠的事情。
最終,張保仔率領他的紅旗大幫17000多人,270多條船,向清政府投降。有些不願投誠的海盜往東南亞逃去,還有些潛回自己的家鄉,聲震一時的紅旗大幫就此瓦解。
張保仔被封為「千總」,正六品,後來因為幫助清軍圍剿海盜有功,十年內從千總升為都司、再升為副將,就是從二品。鄭一嫂也得到朝廷的誥封,成為誥命夫人。
在這個過程里,張保仔和鄭一嫂遇到了他們生命中的剋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福建人林則徐。林則徐覺得,他們以前是海洋巨盜,現在卻成為朝廷命官,一旦心生異志,結果會不可收拾,就在上奏朝廷的奏摺里寫到「勿忘鄭成功」。張保仔的升遷至此戛然而止。
為官之後,張保仔以前的海盜朋友,很多都被他誘殺或是協助其他水師剿滅。他心裡總是充滿了恐懼,怕江湖上的朋友回來報復。最後,他在39歲那年死於澎湖副將的任上。鄭一嫂帶著和張保仔生的一個兒子回到了南海,後來也有人說她到澳門去生活了。
在我們的歷史書寫當中,經常把海上漁民的反抗稱之為漁民起義。蔡牽是被清軍打死在海上的,所以在我們清史研究中有蔡牽的一筆。但張保仔、鄭一嫂是向清政府投誠的,很長時間以來他們都是我們歷史研究中被遺忘的對象。
為了復活關於海盜的記憶,還有很多人在努力。比如我的朋友、以前任教於澳門大學歷史系的教授安樂博,就帶領幾位助手,幾次訪問雷州半島海康縣的烏石二家鄉和他們家族的後人。他們為祖先烏石二立了牌位,上面寫著他是「抗清民族英雄」。
在我們走向世界的過程當中,海洋史研究是特別受重視的。但是在明清兩朝,當時的海洋觀都是以陸地為根基的,往往把肉眼看不到的海面或者是船的桅杆消失的地方看作化外之地,海防的著眼點主要是驅趕海盜、防止外夷侵入,這種海洋觀是比較單調和狹隘的。
但是海盜和走私貿易的存在給我們的海洋史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閩粵海盜曾經和葡萄牙軍隊、英國軍隊、甚至荷蘭軍隊、澳大利亞軍隊都有過接觸。在投誠和被剿滅的過程中,又有很多餘眾逃向東南亞成為移民,我們現在看到的海外華人社區的成型和清前期沿海百姓的偷渡有很大的關係。在閉關鎖國、中西貿易不暢的時期,走私貿易就成了主要的貿易形式。所以,當我們放眼看世界的時候,海盜、移民和走私貿易成為我們研究的重要切入點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mpyyqlp.html


''道不行,乘槎浮於海;人之患,束冠立於朝。
天下沒有大道,人們就如同汪洋中一葉孤舟,(語義雙關:這就是我做海盜的原因)
人要得病了,就會裝模作樣去當官,(暗喻:等我死了再招降我吧)
:"子曰:道不行,乘客車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子路聞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的意思是什麼? 貼上引用如下:  史劄記 · 海盜的對聯 清人陸長春《香飲樓賓談》:說是江浙一帶的大盜蔡牽伏誅后,其餘黨還有好幾十個,他們往來劫奪,為害江浙一帶,地方上是很不安寧,政府也沒有辦法。 後來,總督就想了一個招安的辦法——他就單騎往撫。 強盜們也講禮貌,就邀請他到船上就座,還拿出好酒好肉款待他。 總督則先是飲酒啖肉,然後是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曉以利害、誘以富貴,而且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幾十張空白任命書,要任命他們為千把總等官職。 強盜們聽了,十分高興,都拜倒在總督腳下,要求投降。 正在總督高興的時候,卻看到有一個強盜立而不跪,沒有投降的意思。 總督就專門找他談話,要委以重任。 但那強盜一點都不領情。 這時候,總督才看到,那強盜船窗上掛了一副對聯:道不行乘強國的冊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作者感歎說:"盜亦非常人哉! "  "浮於海",用的是孔子的話——《論語·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客車浮於海。 從我者,其由與! '子路聞之喜。 "當然,孔子即使是到了海上,大概也不會成為強盜,子路雖然勇猛,也是有力使不上的——他們師徒倆,沒有束休,沒有俸祿,"因為他們"又不長莊稼,也不噴自來水,上哪裡弄飯吃? 到哪裡找衣穿? 去哪裡買樂器來弦歌那「詩三百篇」? 也就只好象伯益叔齊那樣餓死首陽山了。 再說那強盜能援引孔子的話,當然曾經是一個讀書的人,不得"立於朝",就只好"浮於海"了。 "浮於海"與"立於朝",永遠是對立的。 你看那鄭成功,不能在大陸上"立於朝",就只好"浮於海"了。 用李贽的話說,如大盜林道乾是朝廷"直驅之使為盜也"。 不過,盜與非盜,有時候,是很難說清的。 你看那陳涉吳廣李自成和黃巢,打不贏了,就成了強盜和賊;而趙匡胤嘉靖爺明英宗打贏了,就立地成佛。 成王敗寇,似乎是一個規律。 靠武裝兵變而起家的宋太祖趙匡胤深知此理,他登基之後的壓倒一切的一個中心就是「釋兵」:他問趙普:「自唐末以來,兵革不息,我想停止戰亂為國家定下長久的安穩政策,先生看應該如何辦? "那趙普以"節鎮太重",應該"收其精兵"為對(你別以為他趙匡胤沒腦袋,他是要把自己的意旨,變為臣下的語言和行動——這也是歷來君主的慣技)。 於是,他在一次晚朝之後,把其他人都支開了,留下"故人"石守信等人喝酒,對他們說:"憑藉你們的努力,我才有了今天,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但作一個天子也太難了,遠不如去做一個節督使快樂。 吾今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也。 "石守信等喝著皇帝的御酒,正幸福得不知所以,還沒回過神來,就奇怪地問"為什麼"。 太祖說:「這難道還不容易明白嗎? 所謂天位者,眾欲居之耳。 "石守信等人趕忙說:"陛下這話從何說起? 今天天下已定,誰心裡還敢有二心! "太祖說:"你們當然不會有二心的(鬼知道,他太祖最怕的就是你們這些手握重兵和大權的勛舊故臣呢),但你們手下那些夢想富貴的人就難說了。 一旦別人要你黃袍加身,你們雖然不願意,到時候還行嗎......"這時候,石守信等人才如夢初醒,那"黃袍加身"不就是太祖起家的事嗎! 那是在給他們敲警鐘呢。 所以他們一時嚇得眼淚鼻涕一起流:"臣等愚昧,從來沒想過這些事,請陛下哀憐我們,給我們指出一條生路吧! "太祖見時機成熟了,就說:"所謂富貴,不就是多多的找錢,使自己生活安逸、子孫顯榮么? 你們何不放下手中的兵權,去買下美屋好田、歌兒舞女每天飲酒作樂,以終天命。 這樣,我們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你們安心,我也放心,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連忙叩頭拜謝:"陛下為我們想得這樣周到,實在是我們的莫大榮幸啊! "於是,從此稱病不上班,請求解除了他們的軍政大權——這,就是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把戲! 太祖不成功,也就是一個大盜;而欲為新太祖的大盜,在老大盜太祖面前就成了新大盜。 盜耶? 太祖耶? 只有天知道! 所以,那船上不屈的強盜是看得很透的。 但他的下場,卻是不言而喻的了
-----------------------------------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具體怎麼解釋? https://bit.ly/3cgn8p7
如果主張行不通,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人的弊病,是穿著禮服立於朝廷。這是孔子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極力推行自己的禮制、德政主張。但也擔心自己的主張行不通,打算適當的時候乘筏到海外去。
“束帶立於朝”是孔子對自己的三個學生進行評價,其評價標準就是“仁”。孔子說,學生們有的可以管理軍事,有的可以管理內政,有的可以辦理外交。
在孔子看來,學生雖然各有自己的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於禮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實際上,孔子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擴充套件資料:
1、“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和“束帶立於朝”
出處:春秋末期《論語·公冶長》
原文:
(1)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於海,從(2)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2)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譯文:
(2)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我不知道。”孟武伯又問。孔子說:“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麼樣?”
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一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裡當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又怎麼樣呢?”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2、“人之患”
出處:戰國孟子《孟子肼ι稀罰骸叭酥莢諍夢聳Α!? 譯文:人的弊病是愛做別人的老師。
--------------------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春秋的時候,沒有高明的國君任用孔子,施行仁政,所以孔子感慨說:我周遊列國,本來是想輔佐君王,大行王道,上助國君,下澤黎民。如今世人不能理解我,國家不能任用我,我的治國大道不能實行於天下了,雖然還住在國內,又能做點什麼呢?不如乘著木筏,泛舟遠洋,去天涯海角做個隱士吧。如果我的弟子中還有跟我一起去的人,那一定是仲由(子路)了。子路勇武過人,忠義之士,故能臨險不避,所以孔子認為弟子中有和自己一樣勇猛的人,肯定是子路。但是孔子此言也只是感傷自己懷才不遇,並沒有真的要退隱於海上。子路聽了,以為孔子沒挑別人,單單選了自己隨夫子出海,就信以為真,所以高興的不得了。孔子教育他說:凡人懦弱的多,害怕涉足險境,仲由不怕出海的危險,反而以隨我一道而喜悅,這樣的勇武我都比不上他。但是海上怎麼是居住的地方呢?我能是出海避世的人嗎?不過是傷心的時候發發牢騷罷了,仲由卻信以為真,這說明他只知道勇往直前,而不會審時度勢,是不經思考就做的決定啊。孔子教導子路的話,說明孔子雖然也有心灰意冷的時候,但是始終以天下為己任,不會遁世以求自保。以孔子的聖明而不被任用,天下只能動亂了好多年。
雪公說:孔子乃曰,由也勇過於我,不合中道,然而,再取如子路此種人材亦無矣。雖然批評他,其實也在誇他,引導他完善自己優秀的品質並用在合理的地方。
戰國時還不這麼集句和對仗。百度出來說這是清朝筆記中海盜的話,倒很可能,也很像出自明人手筆(清朝時出海也不容易)。語言的用法不像先秦,其後面的心理更不像。這種心理,是儒教與皇權媾和,坐實了地位以後,才開始蔓延的。
「人之患」不知是老子所謂的「人之大患」還是「人之忌」,也許是兼而有之。
這是個以《四書》開蒙的讀過書的人在抒發典型的江湖體驗,進一步猜測,可能也熱切地追求過冠蓋,但失敗了。其洒脫也就有點兒不得已而為之。孔子欲浮於海不是去做海盜,所以如果真是海盜寫的,倒挺幽默的
原文網址:http://read01.com/dEe54Oe.html
---------------------------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 - 萬維論壇 https://bit.ly/3vdissE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於海,從(2)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注釋】
(1)桴:音fū,用來過河的木筏子。
(2)從:跟隨、隨從。
【譯文】
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隻有仲由吧!”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孔子說:“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他沒有什麽可取的才能。”
5·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赤(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6),可使與賓客(7)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釋】
(1)賦:兵賦,向居民徵收的軍事費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點,大緻相當於後來城鎮。有壹千戶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採地,當時大夫有車百乘,是採地中的較大者。
(4)宰:家臣、總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華,生於公圜前509年,孔子的學生。
(6)束帶立於朝:指穿著禮服立於朝廷。
(7)賓客:指壹般客人和來賓。
【譯文】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我不知道。”孟武伯又問。孔子說:“仲由嘛,在擁有壹千輛兵車的國家裏,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麽樣?”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壹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壹百輛兵車的採邑裏當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又怎麽樣呢?”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史劄記 · 海盜的對聯 清人陸長春《香飲樓賓談》:說是江浙壹帶的大盜蔡牽伏誅後,其餘黨還有好幾十個,他們往來劫奪,為害江浙壹帶,地方上是很不安寧,政府也沒有辦法。後來,總督就想了壹個招安的辦法——他就單騎往撫。強盜們也講禮貌,就邀請他到船上就座,還拿出好酒好肉款待他。總督則先是飲酒啖肉,然後是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曉以利害、誘以富貴,而且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幾十張空白任命書,要任命他們為千把總等官職。強盜們聽了,十分高興,都拜倒在總督腳下,要求投降。正在總督高興的時候,卻看到有壹個強盜立而不跪,沒有投降的意思。總督就專門找他談話,要委以重任。但那強盜壹點都不領情。這時候,總督才看到,那強盜船窗上掛了壹副對聯: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作者感歎說:“盜亦非常人哉!” “浮於海”,用的是孔子的話——《論語·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當然,孔子即使是到了海上,大概也不會成為強盜,子路雖然勇猛,也是有力使不上的——他們師徒倆,沒有束休,沒有俸祿,“桴”又不長莊稼,也不噴自來水,上哪裏弄飯吃?到哪裏找衣穿?去哪裏買樂器來弦歌那“詩三百篇”?也就隻好象伯益叔齊那樣餓死首陽山了。再說那強盜能援引孔子的話,當然曾經是壹個讀書的人,不得“立於朝”,就隻好“浮於海”了。“浮於海”與“立於朝”,永遠是對立的。你看那鄭成功,不能在大陸上“立於朝”,就隻好“浮於海”了。用李贄的話說,如大盜林道乾是朝廷“直驅之使為盜也”。不過,盜與非盜,有時候,是很難說清的。你看那陳涉吳廣李自成和黃巢,打不贏了,就成了強盜和賊;而趙匡胤嘉靖爺明英宗打贏了,就立地成佛。成王敗寇,似乎是壹個規律。 靠武裝兵變而起家的宋太祖趙匡胤深知此理,他登基之後的壓倒壹切的壹個中心就是“釋兵”:他問趙普:“自唐末以來,兵革不息,我想停止戰亂為國家定下長久的安穩政策,先生看應該如何辦?”那趙普以“節鎮太重”,應該“收其精兵”為對(你別以為他趙匡胤沒腦袋,他是要把自己的意旨,變為臣下的語言和行動——這也是歷來君主的慣技)。於是,他在壹次晚朝之後,把其他人都支開了,留下“故人”石守信等人喝酒,對他們說:“憑借你們的努力,我才有了今天,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但作壹個天子也太難了,遠不如去做壹個節督使快樂。吾今終夕未嚐敢安枕而臥也。”石守信等喝著皇帝的禦酒,正幸福得不知所以,還沒回過神來,就奇怪地問“為什麽”。太祖說:“這難道還不容易明白嗎?所謂天位者,眾欲居之耳。”石守信等人趕忙說:“陛下這話從何說起?今天天下已定,誰心裏還敢有二心!”太祖說:“你們當然不會有二心的(鬼知道,他太祖最怕的就是你們這些手握重兵和大權的勳舊故臣呢),但你們手下那些夢想富貴的人就難說了。壹旦別人要你黃袍加身,你們雖然不願意,到時候還行嗎……”這時候,石守信等人才如夢初醒,那“黃袍加身”不就是太祖起家的事嗎!那是在給他們敲警鍾呢。所以他們壹時嚇得眼淚鼻涕壹起流:“臣等愚昧,從來沒想過這些事,請陛下哀憐我們,給我們指出壹條生路吧!”太祖見時機成熟了,就說:“所謂富貴,不就是多多的找錢,使自己生活安逸、子孫顯榮麽?你們何不放下手中的兵權,去買下美屋好田、歌兒舞女每天飲酒作樂,以終天命。這樣,我們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你們安心,我也放心,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連忙叩頭拜謝:“陛下為我們想得這樣週到,實在是我們的莫大榮幸啊!”於是,從此稱病不上班,請求解除了他們的軍政大權——這,就是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把戲! 太祖不成功,也就是壹個大盜;而欲為新太祖的大盜,在老大盜太祖麵前就成了新大盜。盜耶?太祖耶?隻有天知道! 所以,那船上不屈的強盜是看得很透的。但他的下場,卻是不言而喻的了
----------------------
如果主張行不通,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 人的弊病,是穿著禮服立於朝廷。 這是孔子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極力推行自己的禮制、德政主張。 但也擔心自己的主張行不通,打算適當的時候乘筏到海外去。
"束帶立於朝"是孔子對自己的三個學生進行評價,其評價標準就是"仁"。 孔子說,學生們有的可以管理軍事,有的可以管理內政,有的可以辦理外交。
在孔子看來,學生雖然各有自己的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於禮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 實際上,孔子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延伸資料:
1、"道不行,乘客車浮於海"和"束帶立於朝"
出處:春秋末期《論語·公冶長》
原文:
(1)子曰:"道不行,乘飛行員(1)浮於海,從(2)我者,其由與! "子路聞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
(2)孟武伯問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 "又問。 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
譯文:
(1)孔子說:"如果我自己的主張行不通,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 能跟從自己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 孔子說:"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它沒有什麼可取的才能。 ”
(2)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 "孔子說:"我不知道。 "孟武伯又問。 孔子說:"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裡,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麼樣? ”
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一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里當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又怎麼樣呢? "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
2、"人之患"
出處:戰國孟子《孟子・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譯文:人的弊病是愛做別人的老師。
----------------
史劄記 · 海盜的對聯 清人陸長春《香飲樓賓談》:說是江浙一帶的大盜蔡牽伏誅后,其餘黨還有好幾十個,他們往來劫奪,為害江浙一帶,地方上是很不安寧,政府也沒有辦法。 後來,總督就想了一個招安的辦法——他就單騎往撫。 強盜們也講禮貌,就邀請他到船上就座,還拿出好酒好肉款待他。 總督則先是飲酒啖肉,然後是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曉以利害、誘以富貴,而且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幾十張空白任命書,要任命他們為千把總等官職。 強盜們聽了,十分高興,都拜倒在總督腳下,要求投降。 正在總督高興的時候,卻看到有一個強盜立而不跪,沒有投降的意思。 總督就專門找他談話,要委以重任。 但那強盜一點都不領情。 這時候,總督才看到,那強盜船窗上掛了一副對聯:
道不行乘強國的冊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作者感歎說:"盜亦非常人哉! "
"浮於海",用的是孔子的話——《論語·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客車浮於海。 從我者,其由與! '子路聞之喜。 "當然,孔子即使是到了海上,大概也不會成為強盜,子路雖然勇猛,也是有力使不上的——他們師徒倆,沒有束休,沒有俸祿,"因為他們"又不長莊稼,也不噴自來水,上哪裡弄飯吃? 到哪裡找衣穿? 去哪裡買樂器來弦歌那「詩三百篇」? 也就只好象伯益叔齊那樣餓死首陽山了。 再說那強盜能援引孔子的話,當然曾經是一個讀書的人,不得"立於朝",就只好"浮於海"了。 "浮於海"與"立於朝",永遠是對立的。 你看那鄭成功,不能在大陸上"立於朝",就只好"浮於海"了。 用李贽的話說,如大盜林道乾是朝廷"直驅之使為盜也"。 不過,盜與非盜,有時候,是很難說清的。 你看那陳涉吳廣李自成和黃巢,打不贏了,就成了強盜和賊;而趙匡胤嘉靖爺明英宗打贏了,就立地成佛。 成王敗寇,似乎是一個規律。
靠武裝兵變而起家的宋太祖趙匡胤深知此理,他登基之後的壓倒一切的一個中心就是「釋兵」:他問趙普:「自唐末以來,兵革不息,我想停止戰亂為國家定下長久的安穩政策,先生看應該如何辦? "那趙普以"節鎮太重",應該"收其精兵"為對(你別以為他趙匡胤沒腦袋,他是要把自己的意旨,變為臣下的語言和行動——這也是歷來君主的慣技)。 於是,他在一次晚朝之後,把其他人都支開了,留下"故人"石守信等人喝酒,對他們說:"憑藉你們的努力,我才有了今天,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但作一個天子也太難了,遠不如去做一個節督使快樂。 吾今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也。 "石守信等喝著皇帝的御酒,正幸福得不知所以,還沒回過神來,就奇怪地問"為什麼"。 太祖說:「這難道還不容易明白嗎? 所謂天位者,眾欲居之耳。 "石守信等人趕忙說:"陛下這話從何說起? 今天天下已定,誰心裡還敢有二心! "太祖說:"你們當然不會有二心的(鬼知道,他太祖最怕的就是你們這些手握重兵和大權的勛舊故臣呢),但你們手下那些夢想富貴的人就難說了。 一旦別人要你黃袍加身,你們雖然不願意,到時候還行嗎......"這時候,石守信等人才如夢初醒,那"黃袍加身"不就是太祖起家的事嗎! 那是在給他們敲警鐘呢。 所以他們一時嚇得眼淚鼻涕一起流:"臣等愚昧,從來沒想過這些事,請陛下哀憐我們,給我們指出一條生路吧! "太祖見時機成熟了,就說:"所謂富貴,不就是多多的找錢,使自己生活安逸、子孫顯榮么? 你們何不放下手中的兵權,去買下美屋好田、歌兒舞女每天飲酒作樂,以終天命。 這樣,我們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你們安心,我也放心,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連忙叩頭拜謝:"陛下為我們想得這樣周到,實在是我們的莫大榮幸啊! "於是,從此稱病不上班,請求解除了他們的軍政大權——這,就是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把戲!
太祖不成功,也就是一個大盜;而欲為新太祖的大盜,在老大盜太祖面前就成了新大盜。 盜耶? 太祖耶? 只有天知道!
所以,那船上不屈的強盜是看得很透的。 但他的下場,卻是不言而喻的了
--------------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 具體怎麼解釋~~~~~~~~~~
Posted on 22 四月, 2009 by piggyfan59
~~~~~~~~~老公的MSN,文文不清楚去看了一下討論區..這篇文不錯
史劄記 · 海盜的對聯 清人陸長春《香飲樓賓談》:說是江浙一帶的大盜蔡牽伏誅後,其餘黨還有好幾十個,他們往來劫奪,為害江浙一帶,地方上是很不安寧,政府也沒有辦法。
後來,總督就想了一個招安的辦法——他就單騎往撫。強盜們也講禮貌,就邀請他到船上就座,還拿出好酒好肉款待他。總督則先是飲酒啖肉,然後是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曉以利害、誘以富貴,而且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幾十張空白任命書,要任命他們為千把總等官職。強盜們聽了,十分高興,都拜倒在總督腳下,要求投降。
正在總督高興的時候,卻看到有一個強盜立而不跪,沒有投降的意思。總督就專門找他談話,要委以重任。但那強盜一點都不領情。這時候,總督才看到,那強盜船窗上掛了一副對聯: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于朝作者感歎說:“盜亦非常人哉!”
“浮於海”,用的是孔子的話——《論語·公冶長》:“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
當然,孔子即使是到了海上,大概也不會成為強盜,子路雖然勇猛,也是有力使不上的——他們師徒倆,沒有束休,沒有俸祿,“桴”又不長莊稼,也不噴自來水,上哪里弄飯吃?到哪里找衣穿?去哪里買樂器來弦歌那“詩三百篇”?也就只好象伯益叔齊那樣餓死首陽山了。
再說那強盜能援引孔子的話,當然曾經是一個讀書的人,不得“立於朝”,就只好“浮於海”了。“浮於海”與“立于朝”,永遠是對立的。你看那鄭成功,不能在大陸上“立於朝”,就只好“浮於海”了。用李贄的話說,如大盜林道乾是朝廷“直驅之使為盜也”。不過,盜與非盜,有時候,是很難說清的。你看那陳涉吳廣李自成和黃巢,打不贏了,就成了強盜和賊;而趙匡胤嘉靖爺明英宗打贏了,就立地成佛。成王敗寇,似乎是一個規律。
靠武裝兵變而起家的宋太祖趙匡胤深知此理,他登基之後的壓倒一切的一個中心就是“釋兵”:他問趙普:“自唐末以來,兵革不息,我想停止戰亂為國家定下長久的安穩政策,先生看應該如何辦?”那趙普以“節鎮太重”,應該“收其精兵”為對(你別以為他趙匡胤沒腦袋,他是要把自己的意旨,變為臣下的語言和行動——這也是歷來君主的慣技)。
於是,他在一次晚朝之後,把其他人都支開了,留下“故人”石守信等人喝酒,對他們說:“憑藉你們的努力,我才有了今天,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但作一個天子也太難了,遠不如去做一個節督使快樂。吾今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也。”
石守信等喝著皇帝的禦酒,正幸福得不知所以,還沒回過神來,就奇怪地問“為什麼”。太祖說:“這難道還不容易明白嗎?所謂天位者,眾欲居之耳。”石守信等人趕忙說:“陛下這話從何說起?今天天下已定,誰心裏還敢有二心!”太祖說:“你們當然不會有二心的(鬼知道,他太祖最怕的就是你們這些手握重兵和大權的勳舊故臣呢),但你們手下那些夢想富貴的人就難說了。一旦別人要你黃袍加身,你們雖然不願意,到時候還行嗎……”
這時候,石守信等人才如夢初醒,那“黃袍加身”不就是太祖起家的事嗎!那是在給他們敲警鐘呢。所以他們一時嚇得眼淚鼻涕一起流:“臣等愚昧,從來沒想過這些事,請陛下哀憐我們,給我們指出一條生路吧!”太祖見時機成熟了,就說:“所謂富貴,不就是多多的找錢,使自己生活安逸、子孫顯榮麼?你們何不放下手中的兵權,去買下美屋好田、歌兒舞女每天飲酒作樂,以終天命。這樣,我們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你們安心,我也放心,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連忙叩頭拜謝:“陛下為我們想得這樣周到,實在是我們的莫大榮幸啊!”於是,從此稱病不上班,請求解除了他們的軍政大權——這,就是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把戲!
太祖不成功,也就是一個大盜;而欲為新太祖的大盜,在老大盜太祖面前就成了新大盜。盜耶?太祖耶?只有天知道!
所以,那船上不屈的強盜是看得很透的。但他的下場,卻是不言而喻的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 具體怎麼解釋~
~~~~~~~~~ | piggy~~和娃娃看天下!!!! https://bit.ly/3bvGt6w
--------------
公冶長: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公冶長:    
孔子說:「理想無法實現了,我準備乘筏漂到海上。會跟我走的,衹有子路吧?」子路聽說後很高興。孔子說:「子路啊,他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

亦稱蔡騫,福建同安縣西浦鄉人。少年貧苦,傭工自食,傳曾彈棉為業,並曾為人補網。嗣因犯法,亡命入海為寇盜,迅速崛起閩海,諸幫及零星土盜皆附之,呼為「大出海」。至嘉慶二年(1797)已發展至有船百餘艘,眾二萬餘人之強大海上武裝力量,為患閩浙粵三省,更謀攻略臺灣。五年(1800)首次犯臺,大掠鹿港而去。九年四月又至,並登陸擊敗官軍,大肆焚掠。是年冬又犯鳳山,知府慶保禦於東港,炮中其妻身亡。翌年四月,再犯鹿耳門。十月,入滬尾港(今淡水鎮),擁舟數百,並結陸上盜眾為援,聲勢甚張,乃圖建立政權,自稱「鎮海威武王」,建元「光明」,刊用「光明正大」王印,設官分職,各給旗印。遂陷新莊、艋舺,署都司守備陳廷梅戰歿;復分舟入東港,陷鳳山,戕知縣吳兆麟。又轉攻安平,圍郡城,沉大船於鹿耳門以阻援兵。知縣薛志亮集三郊紳商及義民萬餘人勉力防守。總兵愛新泰出巡,遇寇敗績。十一年正月,閩浙水師提督李長庚率金門總兵許松年、澎湖水師副將王得祿援臺,始大破之。牽遁。繼而又至,長庚亦追而至,乃北去噶瑪蘭。墾首吳化率眾塞港道,不得入,乃去。五月復來,再據鹿耳門,將軍賽仲阿親臨督剿,令福寧鎮總兵張見陛與澎協王得祿合擊,牽狼狽敗走。長庚追擊至黑水洋(廣東外海),牽僅剩三舟,勢將不免,不意長庚竟中炮死,遂得逸脫。一年後聲勢復振。十四年八月,新任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蹤跡得之,困之於黑水洋,乃自沈其舟死。(張子文)
西元生卒年
1761—1809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
鎮海威武王 - 蔡牽
2013/05/01 01:11瀏覽1,127迴響0推薦1引用0
蔡牽(1761—1809年),福建同安人,家境貧寒,幼喪父母。兒時身世坎坷,少時流落南鄉水澳為人補網,後以彈棉花為業。
西元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蔡牽因饑荒而下海為盜寇。憑其領袖天份,嘯聚黨徒成大氣候,劫掠沿海各地,北自山東、南至兩廣,都不時受其騷擾,到嘉慶初年已有百餘艘船艦。船幫馳騁於閩、浙、粵海面,劫船越貨,封鎖航道,收「出洋稅」。
西元1800年(嘉慶五年),蔡牽的隊伍已擴大到2萬餘人,擁有戰船百餘艘,以福建的大小嵛山為據點。是年,蔡牽首度到鹿耳門外海搶劫,與台灣天地會發生聯繫產生在台灣據地為王的念頭。
西元1803年(嘉慶八年),浙江巡撫阮元以李長庚總 理閩浙水師,專任肅清海洋事務。李長庚連敗蔡牽於岐頭東霍等洋,擒住賊目張如茂等,兵威大振,浙江洋面也暫時安定下來。由於閩浙大力圍剿海盜,蔡牽乃轉而侵犯臺灣。
西元1805年(嘉慶十年),蔡牽傳播「天時人事」的流言,出文告自稱「鎮海威武王」,建元”光明”,並分封部下,同時勾結洪四老與吳淮泗於彰化、鳳山起事,蔡牽則以海船主力進攻府城,三路並舉,意圖將臺灣作為永久根據地。
隔年一月,浙閩水師提督李長庚統總兵許松年、澎湖水師副將王得祿援台,在鹿耳門放火焚燒蔡船30餘艘,蔡牽退守洲仔尾。2月2日,官軍及義勇軍奮攻洲仔尾,一鼓破之,李長庚又焚其舟15艘,蔡牽大敗,率眾乘著風潮衝出鹿耳門逃去。是役北汕尾至洲仔尾一帶,屍橫遍地,慘不忍睹。北汕尾島就是今日的「四草」,位置正處於台江內海的兩大商港─鹿耳門港及安平港之間,在過去航運發達之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年5月,蔡牽再據鹿耳門,劫商船,海道不通。福建總兵張見陞、澎湖水師副將王得祿合擊之,戰事延及北汕尾島。是役擊沉盜船多艘,生擒盜賊200餘人,擊斃及淹斃者估計約1600-1700人。蔡牽大敗而逃。從此不再進犯臺灣。
西元1807年(嘉慶十二年),11月,李長庚大敗蔡牽於福建海域浮鷹山,與福建水師提督張見陛聯合,窮追猛打,追殺了四五十日,蔡牽只剩下三艘戰船。12月25日、李長庚與張見陞在廣東黑水外洋合擊蔡牽,蔡牽逃無可逃,與長庚決一死戰。約戰了兩個時辰,蔡牽於船尾發炮,李長庚被火砲洞穿其胸而死。蔡牽帶了殘船竟遁安南
西元1809年(嘉慶十四年),李長庚部將王得祿、邱良功分接任福建、浙江提督,合兵圍攻蔡牽於浙江台州漁山外洋,血戰一晝夜,次日寡不敵眾,開炮自炸座船,與妻小及部眾250餘人沉海而死,餘眾四千人降服。至此,清代最著名的海盜終於告別了歷史舞台。鎮海威武王 - 蔡牽 - 他方齋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8ItInB
----------------
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以後,臺灣近海因海盜蔡牽不時出入侵擾而不安。次年,鳳山洪四老等起而響應,于是蔡牽偽造逆示,自稱「鎮海威武王」,於十一月起事滬尾,守備陳廷梅戰死。二十四日蔡牽入鹿耳門,下洲仔尾。自是,南北聲息不通。而笨港附近大、小槺榔山賊俱起,笨港民眾多受騷擾苛派米糧,致百業蕭條。浙閩水師提督李長庚舟師追擊蔡牽,蔡始逸去。嘉慶十三年李長庚中礮身亡。清廷命原澎湖副將補授福建福寧總兵王得祿提督浙閩水師。十四年,蔡牽投海自斃,海寇悉平,而山賊亦皆伏誅
北港朝天宮 https://bit.ly/3rzcaS8
---------------------------
海賊王蔡牽遇見大道公
十九世紀初民俗信仰與地緣鄉親的一場邂逅
謝德錫
  十九世紀初,清嘉慶年間,福建同安籍海盜蔡牽在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一帶橫行,幾次在安平、滬尾的登陸,都造成滿清官兵極大的傷害。尤其,嘉慶10年(西元1805年)更有幾次在滬尾(淡水)登陸,長期盤據。在與地方民眾幾度互動下,便留下不少傳奇的軼事、逸聞;他與同安鄉親間,大道公祭典偶遇便是其中的一段…
海賊王蔡牽的傳奇一生
  歷史上,蔡牽早期背景資料並不多,僅知他是福建同安縣人,年輕時是一位工人,中年後因犯法,成為海盜一員,以搶劫客商為主,橫行於北起山東,南到廣東的大片海域上,他成為滿清官方追緝的目標,起始於嘉慶8年(1803年)6月的一次大搶劫,蔡牽的船艦將數千石官米在海上劫掠一空,並結合廣東海盜朱濆,一起在福建沿海地帶搶劫,迫使台灣知府下令加強北台灣艋舺、淡水、八里坌、大雞籠的海防。嘉慶9年,蔡牽成為率領數百艘大小船隻、二萬海盜的海賊王,他率艦進攻鹿耳門,造成全臺震動。
  嘉慶9年(西元1804年)12月,蔡牽的船艦北上第一次進入滬尾,與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在淡水河口一帶大戰…,嘉慶10年農曆3月,蔡牽結合台灣地方武力,自立為王,建立年號「光明」、自稱「鎮海威武王」,與滿清官兵進行數度拉鋸戰,而在同年11月16日更沿淡水河攻入艋舺,火焚新莊街殺死守衛的艋舺營都司陳廷梅,迫使台灣知府宣布台南一帶戒嚴。而這次大屠殺,也讓蔡牽得到「最惡就是蔡牽」的名號。直至嘉慶14年蔡牽遭水師提督王得祿、邱良功打敗,自沉而死,結束傳奇的一生。
  蔡牽能在十九世紀初橫行一時,最主要是靠船堅礟利,他的船艦比當時滿清政府的官船更高更堅,使用的炮火也是向洋商直接購入,一直到滿清政府採納李長庚的建議改造大型船艦,才讓情勢倒轉。
敗滬尾、王旗、王船、烏金
  蔡牽在淡水一帶流傳的故事,在《台北市志》、《台北文物》、《燕樓李氏族譜》、《寶島蒐古錄》…等書中都有敘述、鋪陳。尤其在淡水大屯、灰窯仔一帶更有未曾收錄的王船故事……
  在淡水流傳最久,甚至成為民俗祭典的小故事,便是農曆4月18日的「敗滬尾」:蔡牽橫行海上的時代,也是台灣漢人移墾進入族群械鬥的年代,當時淡水地區泉漳移民間關係緊張,蔡牽便想與泉州鄉親結合一同攻打漳州人。但是泉州鄉親認為蔡牽被官方認定為盜匪,兩者合作若是遭人惡意檢舉,恐怕會引來通匪的罪名,於是婉言拒絕。蔡牽眼見好意被潑冷水,狠狠說了一句重話:「大家攏的嫌我蔡牽歹,朱濆若來恁就知!」果然,蔡牽離去不久,漳州人結合另一股同鄉海盜朱濆,於農曆4月18日會攻淡水的泉州人,造成泉州人死傷慘重、血染溪溝。事平後,地方民眾為撫慰亡靈,大家便約定以4月18日為祭日,由淡水泉洲居民在自家門口拜祭弔慰,來紀念這場滬尾泉州人慘痛的流血敗績─敗滬尾。
  王旗則是另一段蔡牽在北台灣的傳奇,十九世紀前半葉,艋舺曾流傳一句話:「第一好張德寶、第二好黃祿仔嫂、第三好馬巧哥」來形容艋舺地區三大富豪家族。第一好張德寶是一家著名的郊商,創辦人張秉鵬因為年輕時經商所搭乘的商船被蔡牽船艦捕獲,將他關入海盜囚牢;因巧遇蔡牽妻子張氏,被張氏指認為遠房姪子,才得以脫離賊窩。而他此後數十年,南來北往船運都極為順利,當時便流傳蔡牽喜歡這位妻侄,特頒賜王旗一幅,要他懸掛在船頭上,海盜都敬畏而不敢侵犯。蔡牽登陸的地點是在興化店前洲子的龍蝦嶼,張秉鵬被囚禁的地點便是在圭柔山一帶。
  淡水鄰近二百多年前蔡牽登陸地點的龍蝦嶼一帶的社區,二百多年來一直流傳著蔡牽幾度在滬尾登陸,都是因他將多年搶劫的金銀財寶窖藏在山麓裏,缺少銀兩時,便回來取用,而在蔡牽失敗後,這些窖藏的烏金,便成為大家注意的目標。尤其十九世紀中葉後,中田寮著名的家族,由佃耕的農戶成為擁有數十甲的土地,並陸續建造多間大瓦厝,淡水民間便一直流傳這個家族是挖到烏金,才能在短時間裏發達起來…。
  隨著這幾年大道公祭祀圈的田野調查,在灰窯仔,大屯的海邊聚落,二百年來也一直流傳著王船的故事─海賊王蔡牽的母親隨著蔡牽在海上奔波,因年老去世後,蔡牽將母親葬在淡水的山上,為了祭拜母親,他屢次不顧官軍圍剿,在淡水登陸上岸祭拜。蔡牽失敗後,當地漁民常常在濛濛雨霧的天氣裏,看到華麗的王船在大屯、灰窯仔的海面上航行,大家以為這是蔡牽忘不了母親,要回來祭拜的船隊…。
海賊王與大道公的奇妙邂逅
  淡水文化基金會以正史、地方史為基礎,再搜集地方民間的軼事、逸聞,將二百多年來在興化店、圭柔山、林仔街三個大聚落所發生的故事綜合起來,由謝德錫撰寫成「海賊王蔡牽與大道公傳奇」的劇本:由蔡牽帶領手下尋找登陸地點,在龍蝦嶼登陸後,逮捕到商人張秉鵬、農夫李臣春關入監牢,並計劃到滬尾街大肆搶奪,卻遇到興化店、圭柔山、林仔街同安信徒在爐主帶領下,進行迎神賽會,而蔡牽誤以為這是民眾迎接他的陣頭。後來蔡牽知道原委,但也看到同鄉子弟在台灣新天地奮鬥的情況後,便下令不要搶奪,要與鄉親和平共處,而監牢的張秉鵬的悲嘆聲引起蔡牽妻子張氏的注意,她同情同姓子弟的遭遇,便引導張秉鵬認親,脫離險境且獲得蔡牽頒賜的王旗;李臣春也因被認作同鄉後輩,獲得釋放。
  蔡牽事件平息後,張秉鵬與李臣春後人則是持續持續關懷這個地區。因此特別安排公司田溪修建、重建的情節,點出碑文上兩人家族的名號。
  這齣戲由育英國小五年級同學擔綱演出,並向淡水區公所借用清代戲服,並由育英國小故事媽媽們協助製作各種道具,經過幾次排演後,在2011年4月17日上午11時30分正式在義山集應廟右側小廣場上冒雨演出。
  整齣戲,小女生扮演的海賊王、報馬仔的造型、海賊船在海上航行及林仔街的遊行隊伍,最引人注意。
  雖然,這齣戲是許多小朋友的第一次演出,技巧生澀。但是,他們將在地子弟演戲給鄉土守護神那股氛圍很具體傳達出來,讓民國100年大道公祭典更涵具社區傳承的意涵與想像
新增網頁1 https://bit.ly/3vaovOP
-----------------------------------------------------
蔡牽傳奇:一名偶爾出海打劫的小賊,如何搖身一變成為臺灣的「海皇帝」? | 故事 StoryStudio https://bit.ly/30qQRpQ
「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我把所有的財寶都放在那裡了。」
相信有看過《ONE PIECE》(航海王或者是海賊王)動漫的大朋友或是小朋友,對於這個經典的開場白,肯定一點也不陌生。在《ONE PIECE》的世界觀中,貌似所有馳騁於大海的角色們都在追尋著海賊王哥爾羅傑口中那個藏著無盡秘寶的「那裡」。
但到底是藏在「哪裡」?這個問題除了神奇海螺以外,恐怕也只有作者尾田老師知道了吧!
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以海賊、海盜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劇情或述友情、亦談戀情,但不管是鬼盜船長傑克史派羅或是懸賞金飆破 15 億的魯夫(一不小心劇透),最吸引觀眾的還是這些主角們如何克服大海的變幻莫測、躲避海軍的追捕,最終獲取無窮寶藏的冒險歷程吧?
為了要在嚴峻的大海中生存下去,我們可以透過歷史故事一賭橫行於海上盜賊們的傳奇故事,其中,也不乏仗義執言、劫富濟貧的「海上羅賓漢」故事。
在臺灣史上,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故事。
臺灣,作為東亞海域上的一個重要轉運站,又盛產許多特殊的農礦產品,在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來臨後,自然也歐洲列強的必爭之地,像是「Formosa」(不管是不是在講臺灣島)、「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聖多明哥城」等詞彙,都見證了臺灣與世界接軌的時代。
1624 年荷蘭人在臺灣所建的熱蘭遮城。(source: wikipidia)
除了陸地上各國勢力紛紛插旗,海上的爭鬥也相當刺激!
那在之前,讓我們先來一窺中國沿海的「海盜」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根據研究顯示,早期橫行於中國沿海的海盜,大多原本就有正當的工作,但在面臨生活所苦、三餐不濟的狀況下,不得不尋找「兼職」的可能,這種另類的海上事業,也就成為窮困人家度過難關的選項之一。
特別的是,當時並沒有明顯的組織系統、領導人物,只要時機好、海象佳就會有人相揪就出團,經過廝殺後的財物則會論功計酬,中國沿海甚至有「滿村都是賊」的狀況。一直到史稱「海皇帝」、「大出海」的蔡牽(1761 年-1809 年)出現後,這種「兼差」的狀況開始有了轉變。
「大出海」蔡牽
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蔡牽最初僅是一名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打劫的小海賊,偶爾靠著春夏之際的季風或洋流小小地騷擾臺灣,尚未引起政府官員的強烈注意。
正是因為大清帝國姑且的態度,讓蔡牽得以日益壯大海賊團的勢力,更在習得建造大型戰船的能力後,搖身一變成為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具有超過 2 萬名追隨者的海盜勢力。
有趣的是,據說蔡牽曾經在某次機緣下聽到「船隊不能超過 100 艘,否則將會有劫難」的傳言,起初他還不以為意,認為這種無稽之談不足掛齒,但在歷經幾次征戰失利之後,蔡牽終究選擇屈服。從此,就算蔡牽的勢力再怎麼龐大,旗下的船隊終究只會有 99 艘船隻。
隨著蔡牽勢力逐漸壯大,海盜團的目光不再只鎖定於中國沿海,進而瞄準大清帝國統治下的臺灣。
1804 年,蔡牽勢力先是進攻鹿港、後犯鹿耳門,除了大肆掠奪商船、營署等機構以外,還烙下了「越五年當在此」的豪語。不久後,包含淡水、永康、東港以及宜蘭等地,紛紛傳出遭到蔡牽侵擾的消息。
在淡水一戰中,蔡牽可以說是達到了事業(?)的高峰。史料記載他身穿蟒袍、自封為「鎮海威武王」,甚至還效仿陸上帝國的思維,制定了「軍師─大元帥─元帥─將軍─總先鋒─先鋒─總兵─巡捕」等官職制度。於此同時,蔡牽更結合了另一個海上霸權──朱濆海賊團的勢力。
我們應該可以想像,當這樣的消息傳到朝廷官員的耳中時,可真是一個讓人頭痛到不行的噩耗。
1815年愛丁堡製圖師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所描繪的中國與福爾摩沙。(source: wikipidia)
但可別以為海賊們都一定是粗暴、野蠻的形象。
舉例來說,凡是有繳交保護費的商船業者,蔡牽的幫眾都會發放一只「認證」的旌旗,據說只要將其安插在船上,就可以免受其他海賊的侵擾。至於有繳保護費的地區(像是當時的馬祖),蔡牽勢力則會三不五時來「巡巡」,藉此確保地方民眾的安危。
除此之外,各地關於蔡牽的傳說與神話也是不少。
相傳,蔡牽在馬祖一帶航行時曾經受大霧所困,只見一位疑似媽祖的神明提著燈籠來引路,不久後,蔡牽一行人巧妙地避免了擱淺的命運,為了感激媽祖的協助,蔡牽遂在馬祖建立廟宇,以示感謝。
圖中的「鐵板天后宮」位於今日馬祖南竿島上,相傳就是蔡牽於嘉慶年間為了感念媽祖展現神蹟而建。目前廟內祀奉天上聖母、威武陳將軍、華光大帝、臨水夫人、福德正神等神明。(Source:吳亮衡攝影。)
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蔡牽媽
俗話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一句話用在蔡牽的航海生活可一點也不為過。
相傳蔡牽的妻子呂氏是一名相當善於交際的女子,同時,也是一名相當剽悍的海上女戰士,擅長指揮作戰、發射砲彈也相當有準頭,最重要的是,蔡牽媽甚至有自己專屬的「娘子軍」。
最有名的故事大概就是「計殺侯添齊」還有「槍殺李長庚」。
據說某次與浙閩水師提督李長庚於在海上交戰時,只聽見「碰!」的一聲,身著武將衣服的李長庚應然倒下,群龍無首的官兵們各個手足無措,勝利女神眷顧於何方,恐怕也不難猜想了。
就在蔡牽和呂氏攜手合作下,在海上飄揚的「蔡」字旗幟也越來越有威嚇性,部將們稱蔡牽為「大出海」、「大老闆」,呂氏則被尊稱為「蔡牽媽」、「老闆娘」,足見部將對其的敬佩之感。
不只是蔡牽集團對於呂氏有著強烈的敬畏,甚至就連仁宗皇帝(嘉慶君)都曾聽過蔡牽媽的名號!在看完官員的奏摺後留下「即日蔡牽孥獲後,當按叛逆律嚴辦,其妻子等亦應問以緣坐,不能稍作寬坐。」的經典語句。換句話說,蔡牽媽不僅獲得了皇帝認證,更被認為是蔡牽集團意見領袖,甚至可以說是扮演了集團裡頭最重要的首腦角色。
蔡牽軍團在蔡牽媽過世後,頓時失去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也因為少了這位「老闆娘」而逐漸走下坡。
在蔡牽媽死後,官方檔案則留下一段相當耐人尋味的說明:
據船戶報稱,蔡牽之妻因在臺灣打仗身受鎗傷,瘡發身死。此亦一好機會,聞蔡牽之妻素為主謀,該逆惟婦言是聽,今已身死內無助惡之人,該逆必心忙意亂,官兵正當乘其窮蹙之時,圍擒誤獲。
這段公文除了寫出蔡牽媽身受重傷的原因,也再一次強調蔡牽相當聽「老闆娘」的話,所以真正的「主謀」其實是蔡牽身旁的那位女性!
儘管民間對於蔡牽媽的死法多有說法(像是與蔡牽一同墜海而亡、遭到砲擊後身受重傷感染而亡等),甚至也出現多位與「蔡牽媽」有共同特徵的女子傳說。但不管如何,我們可以知道,在那個大海盜時代裡並不全然是男性的天下,女性依然可以在海上樹立自己的地位和名聲。
海賊遺留的傳說與秘寶
身為清代嘉慶年間大海賊的蔡牽,留下來的故事與傳說相當多,對其評價或許能從傳說中一探究竟。
在有收保護費的地方,因為平時生活可能過得相對安寧,也因他們海上安全獲得保障的而有正向的傳說流傳;反觀彰化王功一帶則視蔡牽為禍源,祈求神靈幫忙擊退。對於一個人的評價,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得到很不一樣的結果,如何客觀看一個「人」,也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既然是大海賊,當然搭配著寶藏傳說最對味了!
馬祖有段流傳百年的順口溜:「芹囝芹連連,七缸八缽九排連;大水密賣著,小水密鼎墘;誰人得的去,快活千萬年。」傳說誰能解開謎底,就能得到一筆數不清的金銀財寶。但這個版本和馬祖附近的東引島流傳的版本有些不同,東引島上流傳的是:「吾道向南北,東西藏地殼;大水密賣著,小水密三角。」(「密」在福州是「淹」的意思;大「水」是大「潮」之意 。)
這兩句當年由這位「海皇帝」留下的寶藏謎語,你知道在「哪裡」嗎?
-----------------------
蔡牽事件
清代海盜蔡牽侵擾臺灣的事件。自18世紀末以來,中國東南沿海開始受到安南(今越南)海盜的騷擾。乾隆、嘉慶年間,中國海盜繼之而起,以福建海盜蔡牽勢力最大。蔡牽為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1794年(乾隆59年)開始出海為盜,快速發展成2萬人的海盜集團。清廷見勢態嚴重,命浙江提督李長庚建造「霆船」追捕。蔡牽得到情報,厚賄船廠,建造噸位比霆船大的巨艦,因此可以航越臺灣海峽,搶劫臺灣。
1803年(嘉慶8年)蔡牽首次侵擾臺灣,但僅是試探行動。1804年5月,蔡牽率船隊進犯鹿港,再進泊鹿耳門,大掠商船、營署,並滿載錢財而去。1805年5月,據滬尾(今臺北縣(註 1)淡水鎮(註 2)),出示文告,自稱「鎮海威武王」;1806年1月佔據洲仔尾(今臺南縣(註 3)永康市(註 4)),金門總兵許松年、澎湖水師副將王得祿率援軍陸續趕至,蔡牽大敗遁去,轉往噶瑪蘭(今宜蘭)開墾。直到被王得祿追擊,才離開臺灣。1809年,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在浙江溫州外海圍捕蔡牽。蔡牽無力突圍,以火藥投艙自轟而死。清廷對臺灣的戍防,著重防陸、不防海,蔡牽事件後開始加強海口防範,改變軍事佈防的態勢
--------------
【淡水「鎮海威武王」-蔡牽】
來談一談淡水在清代的一些典故。淡水曾經與清代勢力最強大的海盜蔡牽發生關係。蔡牽曾經四次進犯台灣,雖然他的重點目標是台南府城,但是在嘉慶10年,也就是1805年的11月,蔡牽最後一次進犯台灣的時候,他卻在淡水自立為「鎮海威武王」,立年號為光明元年
蔡牽的故事我們在專講海盜主題的時候再來詳談,今天要講的是他在淡水稱王的事。蔡牽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稱王,那是因為他原來與閩浙總督玉德的關係,因為玉德被朝廷撤職下台而告消失。為延續「陸地撒網、海上收成」的戰略,他必須取得新的陸上基地,那就是淡水。而選擇淡水的原因之一是,這兒能獲得台灣北部出產的硫磺,這是製造黑火藥的重要原料。
若說蔡牽自立為王是開始有政治意識這倒也未必,蔡牽以迷信號召台灣人抗清,與之前的朱一貴﹑林爽文並沒有不同,主要是為了取得佔領台灣的正當性。蔡牽稱王後雖然設立了各種官職組織,卻仍然必須依賴金錢利益與鄉土關係來運作,談不上有共同的政治理念,甚至根據記載,蔡牽與下屬之間的關係仍如同盜賊團夥,完全沒有君臣之分,所以很難成事。
蔡牽雖然曾經聲勢浩大,最後仍不免在嘉慶14年,也就是1809年被福建水師提督,台灣人的王得祿在浙江漁山外洋剿滅。
由於受到蔡牽侵犯淡水的刺激,嘉慶13 年,也就是西元1808 年清廷在淡水設立守備署及調撥水師防備,並在紅毛城前方的河口建立砲臺,前述的情況才逐漸改善。
----------------------------------
 海賊王蔡牽三打鳳山 蔡牽媽香消玉殞 
清代海賊王蔡牽在清嘉慶10年(西元1805年)自稱鎮海威武王,曾大舉攻台,三打鳳山城。從台灣北邊的三芝、淡水、艋舺、新竹,到中部的王功,南部的府城台南、外島澎湖馬公等,都被他帶人攻擊過。大陸上則佔據過沿海上百個島嶼,包括廈門、小金門、馬祖、大陳、舟山群島等,威風不可一世。但是最讓他痛澈心扉的,首推稱王一年前的鳳山東港之役
蔡牽第一次攻擊鳳山境內是清嘉慶9年(西元1804年)冬季,台灣知府滿人慶保,聞訊事先率眾在東港防禦,當海賊開始登陸作戰時,據說砲兵射中了船桅上穿紅衣的蔡牽媽(蔡牽妻子)。這個美艷的海上女戰士,在海賊群中很有威望,曾屢次出奇謀,大敗清朝水師。平時肯身先士卒,會化裝成小販,敢出入大戶人家;又喜歡穿性感的露肚臍紅色短上衣。酣戰時,甚至像某些瘋狂的男戰士一樣,嫌渾身發熱,衣服礙手礙腳,索性脫掉上衣作戰。民間傳說某些大砲,遇到裸體女生就變成啞砲,無法發射。加上她的眼力和輕身功夫也很好,爬桅竿比誰都快,常冒險居高遠眺協助蔡牽等觀測敵情,但這一次,似乎她所有的運氣都用光了,即俗話說賊星當敗,蔡牽媽捱了砲彈重傷,造成海賊團自東港退兵,一段時間後,推測蔡牽媽已傷重致死,因為群盜曾砍掉船上的大桅做木桶,屍體裝桶海葬,這是死了船長級甚至更高階海賊,才會有的舉動。
蔡牽回大陸整修船隻,清嘉慶10年(西元1805年)1-2月第二次再攻擊鳳山境內,地方上出動官兵、屯番(平埔族原住民)、義民等聯手,擊退海賊。四天後,名將邱良功等,率水師趕到,在小琉球附近追剿蔡牽,當然看到兇的,海賊王也跑得飛快。4月蔡牽稱王,血洗淡水小港口(今淡水捷運站岸邊),港中皆紅。11月再撲艋舺,當地最高水師指揮官淡水營都司陳廷梅戰死,當地所有大商家投降海賊。
同時蔡牽因為得到鳳山賊吳淮泗的支持,第三次進攻, 11月23日終於攻進鳳山城,但忠勇軍民仍未完全屈服,保留約1/3或1/4的據點,頑強抵抗80多天。不過,蔡牽屢次攻打鳳山的意思,是抄府城的後路,當雙方堅持到清嘉慶11年(西元1806年)2月時,蔡牽的海賊、山賊、會匪圍攻府城聯軍,在台南市郊洲仔尾,遭王得祿遣人潛水摸進賊營縱火而大敗,鳳山城也告解圍。
攻台失敗,蔡牽實力大為削弱,但反撲的力量,仍不容小覷。因為他的船木板外面,再用金屬皮包覆,不怕箭火攻擊。繩索帆布全用蜜臘、滑石粉等細細打磨,小雨不沾,吃風飽滿,速度特快。海賊研發的槍砲,準頭也很可觀。有一段時間蔡牽旗艦的高度,比官軍所有的船還高,高到官軍需要蕩繩攻擊時,蔡牽的人可以輕鬆闖進水師船,但官兵逆勢上攀,則犧牲很大。
所以他所剩的船雖少,仍能和清軍水師中的精銳李長庚、邱良功、王得祿等,繼續轉戰各地洋面,到清嘉慶12年(西元1807年)12月提督李長庚甚至戰死。部將邱良功、王得祿分別升任提督,繼續追剿到清嘉慶14年(西元1809年)8月18日邱良功、王得祿也先後負傷,但蔡牽終於船破溺海死亡,才告一段落。鳳山城則和府城一樣‧保持了三次阻擋海賊,沒被完全攻陷的榮譽。
注 釋
一、蔡牽稱王的時間、地點、王號:參看《淡水廳志》,卷14,頁362。
地點 淡水興化店。 王號稱鎮海威武王,是諸王中最小的。最大的叫一字併肩王,像齊王、吳王等。其次為兩字的如濟南王、延平王等。沒有地名只有虛銜的更小,如鎮南王、平西王等。四字虛銜應是所見 王爺尊號中最小的。
二、蔡牽媽(媽是長輩通稱)能穿紅衣冒險攀桅竿斬斷繩索,使海賊船迅速脫離戰場,有好幾次記載,包括《雕菰集》卷19頁311等。打傷蔡牽媽的守將,是當時台灣知府慶保,記載蔡牽媽攀上桅桿,丟擲火罐時,胸部遭砲擊。當天海賊用小艇在東港搶灘四波,全被擊退。續修台縣灣志卷5外編/叢談,頁389,或鄭自才年譜,頁41。
三、賊兵驅婦女裸身作戰,明清以來,有些將領相信看到婦女裸體,敵人炮火不能發射,包括明末流寇,清代川康土司、甚至鴉片戰爭對抗英國的清朝軍隊、太平天國等。蔡牽集團在《民間夜談》之類的記載中,女海賊也有類似舉動,但故事結局是被破了法術,婦女被砲彈轟死。
四、群盜曾砍掉船上的大桅做桶棺,慶保曾命人找到過三個,屍身白布包紮如木乃夷,屈身坐桶中。
五、蔡牽第二次攻東港時間,《台灣史研究集》頁198。
六、王得祿以潛水人員攻擊洲仔尾敵營,《剿平蔡牽奏稿》頁112。
七、蔡牽攻淡水、艋舺頗富戰略,表面上用大船吸引今淡水高球場、油車口一帶的清水師互相砲擊。事實上前一晚主力已越過戰區,潛伏在紅樹林中,聞砲響從敵後今捷運站登陸,殺死不服從的商民甚多。但後面幾次破城,就不必再多殺人,各地大商號望風而降。海賊兵力不多,但槍砲射程常出人意料,第一批射擊就殺死敵最高指揮官,重複使用6-7次奏功,大獲全勝。這是集合情報、武器研發、狙擊手訓練等都做得踏實的高招。另兩個善用此法,快速竄升的將領是拿破崙和蔣介石。
八、蔡牽部眾第三次攻鳳山,《台灣通紀》卷3頁151-152。
九、蔡牽各項船艦器材改良,《李長庚墓誌銘》。蔡牽媽改造槍砲彈《福州辭典》蔡牽媽條。
十、綜合參考李若文《海賊王蔡牽的世界》和其中收錄的《飆風戰海女英梟——論蔡牽媽》一文,稻鄉出版2011。
----------------------------


顏思齊為日本甲螺,為此集團的領袖。漢人海上領袖顏思齊,他被稱為甲螺,顏思齊字振泉,福建漳州海澄縣人。因宦家欺凌,揮拳擊斃其僕,逃往日本,以製衣為業。數年後,積蓄頗豐,仗義疏財,有名聲。顏思齊在日本廣結英雄+福建省人顏思齊者,與鄭成功之又鄭芝龍結夥,自稱日本甲螺而撫馴台灣,此外常劫奪福建廣東一帶沿岸,其勢不可當。顏思齊死後芝龍繼承其後業,又自稱為日本甲螺。但所云甲螺即頭之意。+甲螺時代的台灣,除了原本就居住在此的原住民以外,已經是走私客、海盜出沒之地。甲螺一詞有海盜或海盜頭子之意,海盜顏思齊曾自稱「日本甲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海盜-宋素卿1445-1525年是明朝末期(日本戰國時代中期)以日本為根據地的華人貿易家-宋素卿搶先來到明朝貿易,向權傾一時的宦官劉瑾贈送黃金千兩,獲賜飛魚服-引起寧波之亂的原因-原名朱縞。他自幼學習歌唱,後來受到了倭商(日本商人)的喜愛。由於其叔父朱澄於1496年(明弘治9年、日本明應5年)同日本商人湯四五郎作漆器生意,但由於無法按期交貨,遂將他賣給了湯四五郎抵債。湯四五郎將朱縞帶到了日本,改名宋素卿,成為室町幕府管領細川氏的家臣,從事對明朝的貿易活動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海盜/索馬利亞海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林鳳,林道乾/隆慶開關/海盜以客籍為多,譬如四大盜中,林道乾是潮州人、林鳳. 是饒平人/中國海商與西班牙殖民者之間的「呂宋爭奪戰」/菲律賓的林鳳運河/西班牙的貨幣「鷹洋」就已經在中國福建,廣東各省流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戚繼光-繼光刀「繼光餅」是台灣廟會神明遶境時必需品/戚繼光鹹光餅是一種以低筋麵粉製成的糕餅,又稱平安餅,通常製成圓形,中間挖個小洞,有點像甜甜圈,吃起來甜中帶鹹。而在每年新莊大眾爺繞境時會有官將首沿途發鹹光餅給信眾,吃了可保平安。而在新莊的一些百年糕餅店也會賣這種糕點,可拿來當茶點。鹹光餅是相傳於明代將軍戚繼光為了奉命捉拿海盜,因伙伕在做飯時灶煙升起,引起海盜來襲,於是戚繼光為了克服海盜,叫伙伕做些烘乾以便儲存的乾糧,並以繩子串起,讓士兵方便攜帶,後人為了紀念戚繼光將軍的睿智,將這種餅取名為「鹹光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荷西統治及鄭氏政權


第二章 從海盜集團到『開台聖王』
“開台聖王”鄭成功
鄭成功以海上的力量進入台灣,在台灣建立政權,統治台灣三代之久。這是中國的政令第一次抵達台灣,將台灣納入中國的疆域。台灣台南的赤嵌樓(當年荷蘭人城堡的遺址所在)上有一副對聯: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這是清末沈葆楨為紀念鄭成功而作。鄭成功在明朝覆亡之際,參加他父親鄭芝龍建立的海上活動集團,扶掖唐王 125 ,致力於反清復明。他在其父降清之後,仍舊組織海上力量,繼續恢復華夏的努力。1658年,他的水師曾經突入長江,進攻南京。1659年,兵敗南京後,鄭成功襲取大員(即台灣),建立了抗清政權,在一隅孤島上延續三代。
鄭氏集團數以千計的船艦,打著“國姓”旗號,縱橫海上。借國際貿易,他維持了強大的水師,又開拓台灣,哺育十萬移民,安撫十萬原住民。如果不是因大洋航道開拓的時機,海上活動不可能擁有如此巨大的動力,台灣一島也不可能躍登為東亞航道樞紐。
鄭氏孤忠,得遺民人心,不是為了朱家天下,而是為了維護華夏文化的一脈香火。所以鄭氏和清政府屢次談判,可以稱臣,但是堅持不剃髮,不改衣冠,只是為了保留華夏文化的象徵。這一立場,乃是為了文化的歸屬。
鄭氏在台灣立足,大陸移民一批又一批移入台灣,從此將這一島嶼開發為中國的東海屏障,鄭成功遂成為“開台聖王”,受台灣人民紀念膜拜。以上事跡,包含世界歷史、華夏認同和台灣本土性三重意義。沈葆楨那副對聯的上聯,正是說以萬古奇遇的機運,貫穿三重的疊合。這一富有傳奇性的過程,簡述如下。
14世紀後東亞政治經濟格局的轉變
歸根結底,台灣地位的大變化,應當是與14世紀以後東亞海上政治勢力和經濟勢力的轉變,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蒙元時代,陸路經過大漠和草原,海路繞航太平洋和印度洋再進入波斯灣。這兩條道路,將歐、亞兩個大地區連接在一起。蒙元離散,明代的中國,北疆的道路不再暢通,南方的海上道路卻始終不斷。然而,也是在元、明交接之際,東亞的海面,日本力量忽然崛起。那時,正是日本的“南北朝對峙期” 126 ,所謂南朝與北朝,爭奪日本的統治權。後來,北朝的足利尊氏終於統一了整個日本,南朝的封建諸侯失敗了,他們的武裝力量轉入海上,尤其是許多本來有歸屬的諸侯武士,成為所謂的“浪人”。這些無所歸屬的力量無處謀生,就以九州島的沿海地帶和島嶼為基地,在東北亞尋求出路,這就是明初所謂的倭寇。明太祖時代,倭寇曾經侵犯中國的港口數十次之多,甚至突入長江口,長江三角洲的沿海城鎮多受倭寇的侵擾。明、清兩代,常有海禁,禁止中國的船隻下海,也不許外國船只登陸,甚至還強迫島嶼上的居民放棄沿岸的村鎮,遷入內地。海禁令造成的經濟後果非常嚴重,因為南宋至蒙元以來,在中國東南沿海,海外貿易為中國賺了不少的利潤,頗多沿海居民依靠外貿為生。同時,沿海的漁業也大受海禁令的影響。
明初永樂年間,鄭和太監七次下西洋,其真實目的並不完全是宣揚國威,至少有一部分目的是要以官方貿易的朝貢之路代替過去的民間貿易。朝貢貿易有相當的限制,並不能完全代表全面性的商業活動。永樂以後,如前文所述,海禁時開時閉。於是,中國沿海始終有一些走私活動。
明代中葉(就是15世紀)開始,西方國家開拓海上通道,從此不再經過波斯灣,直接繞航到太平洋。15世紀末期,歐洲人發現了美洲。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繼續在太平洋開拓,這些西方的海上勢力,以菲律賓的呂宋 127 為轉運站,用大批新大陸的白銀,換取東亞太平洋地區的商貨——尤其是中國的絲綢和瓷器,以及南洋各地的香料。本來是東南亞地區用來和中國交換手工藝品的貿易,這時也轉入歐洲人的手中。歐洲的高桅船,船大、運載量大,又有強大的火力,不是一般南洋商人所能抵禦的。
自1571年至1898年,其地為西班牙所侵占,故《海錄》稱之為“小呂宋”,而以“大呂宋”稱呼西班牙。
明朝皇帝派遣鄭和下西洋敕造的福船。船體高大如樓,底尖上闊,艏艉高高翹起,艏尖艉方,兩側有護板。當時中國的造船業遙遙領先全球。鄭和七次下西洋,其真實目的,並不完全是宣揚國威,至少有一部分目的是要以官方貿易的朝貢之路代替過去的民間貿易。
白銀貿易的刺激
這一情勢的轉變,大大改變了中國沿海的海外貿易狀況。中國是一個貴金屬本位的國家,以金、銀、銅作為實質貨幣,元、明兩朝都因為硬幣不夠用,不得不以銀券、錢票來代替實質的貨幣。新大陸大量白銀的湧入,正是貿易走向活躍的強大誘因。既然中國長期有海禁令,官方貿易又僅限於朝貢制度下的有限出入,中國的商人除了求之於走私一途外,別無其他方式可分沾白銀貿易的巨大盈利。於是,15世紀到16世紀,許多商家,包括安徽錢莊和東南沿海的豪勢之家,都投資於海外貿易。沿海的走私活動雖然非法,卻是相當公開,而且非常活躍。大致方式如下:有人在中國東南沿海收購絲綢、瓷器以及其他商貨,再用小船轉運到幾個港口,例如日本的平戶、長崎和菲律賓的呂宋以及廣東的澳門,再由西方大船收購轉運至歐洲。同樣,西方大船帶來南洋商貨、新大陸的白銀以及其他商品,經過小船,轉運進入中國。轉運是非法的,只有一些冒險之徒,敢於組織海上貿易集團博取厚利。他們時時會碰到官兵的取締,而他們也和日本的海上活動集團以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的商團彼此利用,既合作,也競爭。
這些牟取厚利的海上活動集團,其存在是非法的,他們的性質是商人和海盜的混合。他們擁有武器,也有快速的船隻。有時候,海上活動集團也劫掠村鎮,掠取給養。在中國官方眼中,他們就是海盜和倭寇。稱之為倭寇,是因為日本浪人往往是其中的主力,但實際上中國人的走私集團也是其中頗為重要的組成。許多海上活動集團,其實是國際性的組織。中國歷史上,隆慶、萬歷年間,都曾大力清剿海盜,但也只換來局部和暫時的安靜,沿海其實一直並不安定。
萬曆後期,明朝政府財政拮据,一些由太監領導的海外貿易單位,原本是處理朝貢貿易以及壟斷有利的商品製造;這時也投入了這種有利可圖的海上貿易。所以萬曆朝後半期,沿海的海上集團可以半公開地進行國際貿易了。一些較為強大的集團開始兼併小集團,成為大股的海上力量。
鄭成功將荷蘭人趕出台灣
鄭芝龍的海上勢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鄭芝龍是福建人,很早就加入了海上活動,成為若干大集團(例如,顏思齊和李旦的集團)裡的一分子。他在日本的平戶,和日本的浪人集團也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他的妻子就是日本女子田中氏,他們生下一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國姓爺”鄭成功。李旦、鄭芝龍的集團逐漸打敗、合併了一些其他海上大勢力(如劉香),成為東南沿海最大的一支海上力量。
那時,荷蘭人已經在台灣的南端,即今天的安平到屏東之間建立了一個轉口港。從巴達維亞 128 過來的大船,繞過大員進入今天的安平,收購中國的商貨,也轉運南洋的商貨和白銀,交給中國沿海的海上活動集團。
西班牙人在呂宋也建立了龐大的轉運基地,那個港口比大員大多了。在17世紀的時候,呂宋是西班牙的屬地,有好幾萬中國移民居住。東南亞各地,馬來西亞各港口,以至於馬拉加、馬六甲,處處都有中國海上集團載去的華人,他們在那裡落戶生根。由於活躍的海上活動,華僑方才廣泛地分布於南洋。
據說從顏思齊時代開始,鄭芝龍集團就在今天嘉義布袋地區開拓了一個聚落,從福建運去耕牛和壯丁,在那裡生產糧食,也收羅當地的商貨。荷蘭人居住的大員,在17世紀中葉的時候,已經有數千華人。在台灣北部的基隆和淡水兩個港口附近,西班牙人曾經建立基地,後又被荷蘭人驅走。在這些基地,其實荷蘭人口很少,反而有數以千計的華人,例如,雞籠和滬尾(即今日的基隆和淡水)都有數千華人的聚落。17世紀時,福建人對台灣就已經非常熟悉了。
鄭氏集團的船隊飄揚著旗幟,縱橫海洋。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必須與鄭氏船隊簽訂合約、預付貨款,才能獲得中國的商貨,也才能將他們帶來的商貨運送到中國。這一海上勢力,從鄭芝龍時代開始,一直延伸到鄭成功取得台灣,至少存續了半個世紀左右,儼然是東亞和南洋地區的海上帝國。清軍入關,明室覆亡。鄭芝龍擁立唐王延續明朝,其子鄭成功被賜國姓,號為“朱成功”,南洋一帶遂稱鄭氏為“國姓爺”。鄭芝龍投降清軍,鄭成功卻繼續恢復明朝廷的努力。他以閩南為基地,曾大舉以水軍攻襲南京,不幸大敗,閩南也逐漸不保,遂轉向台灣發展。鄭氏的強大船隊趁潮進入安平,荷蘭人投降,退回巴達維亞。鄭氏在台灣建立政權,其統治地區是嘉義以南到屏東的西部,並沒有延伸至山地;在北部,他的政權也只在今天的鹿港、淡水、基隆各有小片的地區,設立官府。鄭氏政權號令所及,還是以台灣南部為主。
17世紀版畫,鄭成功與荷蘭人在台灣海峽交戰。“反清復明”失敗後的鄭成功轉向台灣發展,他率領強大的船隊,趁潮進入安平,與荷蘭人展開激戰。荷蘭人投降,撤離台灣島。
鄭氏在台灣建立統治政權
鄭氏帶到台灣的官員、兵丁和眷屬,總數大約不過十萬人,加上原來在台灣居住的漢人人口,應當有將近二十萬人,這是當時移居台灣的總人口數。不過他們和海外各處華僑社會有密切來往,“國姓爺”的船隻,經常有千百艘穿梭往來於東南亞海上。鄭氏集團在大陸的貿易機制,似乎依然存在,從浙江到廣東,有金、木、水、火、土五個山商。所謂山商,就是陸地的商販,他們是海商的代理行,在各地收購外銷的商貨,同時也分銷海外運來的南洋和西洋商品。另有仁、義、禮、智、信五家商號,這些則是轉運商貨的船隊。鄭氏政權本身既是保護者,也是投資者。比如說,某個商隊從鄭氏政權的“戶官”那兒領取經營資本,經營得利後,將利潤保留一部分,本、利必須繳回戶官。從這一方式可以瞻見,鄭氏政權本身不僅是一個開拓台灣的行政系統,也是經營國際貿易的商業組織。
在台灣,鄭氏的管理機制則類似於封建制度:各個軍事單位分別駐屯在各處。今天台灣的左營、燕巢(援剿)、前金(前勁),都是分駐各地的軍事單位。這些單位的統帥和兵士,就在當地開墾。農產的收穫,就是他們的生活經費,剩餘的部分,上繳戶官。在這種軍事屯墾之下,兵丁逐漸等同於佃農,而軍官則是領主。鄭氏也授予特權,讓墾拓的集團深入原住民的地區開拓耕地。經過這些安排,原住民的聚落也逐漸轉化為鄭氏政權下面的地方單位。
從上面的描述可知,鄭氏集團實際上延續了過去海上集團武力壟斷貿易的性質。“國姓延平王”的稱號,則是表達鄭成功復興明室的使命感。鄭成功的事業,毋寧說是以台灣為基地,以海上貿易取得資源,致力於華夏文化的延續。
康熙年間,清朝在沿海又設海禁,以防堵鄭氏捲土重來。然而,清政府其實不能真正有效地執行新的海禁令。施琅、黃梧這些降將的船隊,也不能擺脫海上活動集團的特質,他們依舊利用非法與合法之間的模糊地帶,進行有厚利可圖的海上貿易。1683年,施琅的水師攻取台灣。鄭氏政權滅亡,他們的船隊,分散在各地,有些沒有跟著鄭氏投降清政府。其中一些歸入了日本的九州島諸藩,有些分散在海外各地,厚植了東南亞華僑的力量。究竟這分散各地的華僑人口是多少,我們無法統計。只是今天東南亞各港口的華人社區,在居民的家譜或口述傳承中,還常常有人提起是“國姓爺”的部下,也有一些地方對鄭和的鄭成功部“潭州軍餉”幣在台灣,鄭氏的管理機制類似於封建制度。鄭成功的事業,毋寧說是以台灣為基地,以海上貿易取得資源,致力於華夏文化的延續。“鄭”與鄭成功的“鄭”混淆不清,稱為“鄭王”。
鄭氏三代治台,在台灣島內,逐漸發展了中國州縣制度的行政系統;在康熙接收台灣以後,這一系統又併入福建遙領下的台灣。清領時代的情況,我們下一講再談。鄭氏領台對大陸及台灣的深遠影響綜合地講,鄭成功進入台灣的歷史事件,應當看作中國長期從大陸向海洋發展的高峰。這一發展,在整個明朝不僅沒有經過官方的許可,還受到官方的壓制和打擊,但居然連續數百年,將陸地的中國延伸到海上。其情勢和西方人在海上大量開拓,其實是類似的。不論西方的發展還是中國的發展,其最大動力,都是美洲新大陸的貴金屬流入舊大陸,使後者經濟領域的資金大量增加。黃金和白銀源源不斷地從新大陸的礦山,經過高桅船,再經過海上集團,流到中國東南和南方的商家和農戶——從作坊取得瓷器和日用商品,從農戶取得生絲和綢緞。中國東南沿海的財富累積,成為這一地區發展的基礎,促進了當地市鎮的湧現,亦即東南地區的城市化。這些現象,乃是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發展和文化的發展,既有交錯和重疊,也有抗拒和抵制。
這是經濟全球化的重大轉機,沒有新大陸的貴金屬,就不可能有這麼活躍的太平洋貿易。台灣過去不在航道上,經過這一轉變,忽然從一個不在航道上的島嶼,轉化成航道的轉運點。在上一講中,我們曾經說過,台灣進入中國歷史,其開端既是商業性的,也是國際性的。鄭氏在台灣的帝國,也是這一現象的深化和成長。
鄭成功集團帶到台灣的,除了少數本屬於浙江魯王 129 部下的東南忠義之士,其餘絕大多數官員和軍人,都是海上活動集團的成員。固然福建的泉州、福州文風昌盛,有“海濱鄒魯”之稱,但那些海上集團的成員,卻不在福建的高層文化圈內。鄭氏政權的大臣,除了少數幾人以外,都是慣於風濤的海上健兒,善於弄潮,而不習讀書。鄭氏在台灣立國,並沒有將中國文化的精英與主流帶到台灣。他們帶去的一些文士曾經興辦書院,推廣儒家教育,但是績效不彰。
鄭氏的部下,大部分比較嫻熟於邊緣社會的庶民文化。當然,中國庶民文化的基礎,一向與精英文化有密切的關係。但是,一旦和精英文化臍帶切斷,庶民文化便不容易再有機會茁長為新的精英文化。所以鄭氏統治的台灣,正如海外各地的華僑社會,其庶民特性非常強烈。庶民文化往往具有地方性的特色。在台灣生根的閩南文化,具有開拓社會常見的地區性和排他性。這一現象預伏在清領台灣的時期,更多移民陸續到達,就不免“分類”鬥爭。例如,泉漳、閩客之間的衝突。甚至,同一社群之內的小團體,為了爭奪和維護利益,也不斷地拚鬥。
台灣作為中華民族漢人開拓的東南疆土,歷史發展,其來有自,根源久遠;開拓過程中出現的若干特性,也決定了台灣一島作為漢人建立的新社會,與母國的主流社會和上層統治階層,難免有親疏遠近,不進行調節,甚至有時還出現格格不入之窘態。
許倬雲說歷史:這個世界病了嗎?、中西文明的對照、台灣四百年、大國霸業的興廢、現代文明的成壞(套裝共5冊) 第二章 從海盜集團到『開台聖王』 https://bit.ly/3ckOXN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