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台灣獨立戰爭基隆獅球嶺失守之謎
1895年台灣獨立戰爭基隆獅球嶺失守之謎 - 我家門口的歷史 港都基隆旳故事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tmstSG
1895年台灣獨立戰爭基隆獅球嶺失守之謎
台灣民主國(Republic of Formosa)的故事是這麼說的:獅球嶺失守的消息傳到台北城,台北城亂成一團。其後,總統唐景崧就逃跑了。
6月3日:獅球嶺砲台と基隆が陥落、民主国軍崩壊
獅球嶺とは基隆西北隅にあり、台北へ進むにはまずここを陥さねばならぬ自然の要害であり、堅固な砲台が構築されている。民主国側にとって、台北防衛のための重要な拠点である。
但為什麼1884年清法戰爭基隆戰役時,法國人大半年才打到過港,但1895年台灣獨立戰爭,日本人能夠在一天內攻下獅球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真的比孤拔厲害好幾倍?
比較兩個戰役,1884年有林朝棟鎮守獅球嶺、台北府有劉銘傳指揮調度(有時親赴前線督戰),這是人的因素;而1885年有李鴻章和左宗棠分別增派淮軍與湘軍渡台,這是大清國與台灣民主國兩者總體實力的不同。但是,基隆多雨多山的天然條件還是沒有變,獅球嶺為何只撐了一天?
台灣史學者吳密察教授"乙未(1895年)臺灣攻防戰"說"日本接著攻佔基隆,此時扼守獅球嶺的清軍已經撤走,因此日軍很容易便推進到汐止( 水返腳)紮營,準備進入台北城"。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local/changhwa/dachu/taiwan/h/h3/h33/h331.html
吳密察教授這段話若不是刻意簡化以求戲劇效果的說詞,筆者覺得有一些討論空間。首先,此時稱"清軍"有點奇怪,因為6月2日清國已經派欽差大臣李經方和樺山總督把台灣交割了,此時駐防獅球嶺應該算是台灣民主國的軍隊;其次,日軍在獅球嶺完全沒有碰到抵抗?
有關乙未之役的中文文獻,包括:羅敦曧"割台記"、俞明震"台灣八日記"、吳德功"讓台記"、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黎景嵩"臺海思痛錄"與連橫"獨立紀"  ,對獅球嶺之事著墨不多。
美國駐台領事JAMES W. DAVIDSON在1903年寫的著作中則是這麼描述(1895年他是美報駐台記者):
The west side fort, armed with two 7-inch Krupps, as well as smaller guns, was found the most difficult place to capture. Its very high elevation, commanding a positions with steep slopes on all sides, made it impossible for the Japanese infantry to effect any damage upon it. Even a mountain gun had little or no effect, there being no position from which shells could be thrown into the fort.
以上這一段都在形容獅球嶺真的是"天險",日本步兵想不出如何才能打下這座山。
戚其章引據《日清战争实记》第31编,第18页一個日本從軍記者的記載,可以與DAVIDSON的敘述相互印證:“我军虽集中射击,而守军却巍然不动。风雨愈急,日近黄昏,枪炮声与风雨声相合,相当凄厉可怕,真不知何时才能攻占!我军再合力攻击,而炮垒后面仅有险峻之栈道相通,前面亦仅可攀,难以发起冲锋。在炮垒与市街之间,是水田与竹丛,且相距甚远,我军架设在炮垒下面的一门山炮亦不能奏效。”
After a several hours’ engagement, some six hundred of the garrison seemed about to retreat, and the rapidity of the fire from the fort greatly lessened. The Japanese took advantage of this pause, and a squad of nineteen privates was able to gain entrance to the fort from the rear and was soon followed by a company. The rest of the Chinese garrison immediately fled, and the Japanese flag was raised over the fort.
為什麼砲火會出現空檔,讓日本人趁隙攻頂?
From Chinese sources it would appear that prior to the capture of the village, the Cantonese troops occupying a battery on the hill over the old railway tunnel, made the best fight, but oddly enough it was against their own countrymen instead of the Japanese. It seems that, as the deserting Chinese soldiers from the various Kelung camps attempted to run away by the road passing the encampment, the only road then open, the Cantonese shot and cut them down, killing and wounding about fifty, and driving the others back.
對於獅球嶺那麼快失守,DAVIDSON也很意外,因此找人給個說法:他從守軍得知的消息:駐守獅球嶺的廣東人,朝著友軍(台灣民主國的其他軍隊)開槍!
當時駐守獅球嶺的守軍是廣勇將領胡友勝,"槍口朝內"這件事在中文文獻並未找到明確記載,但卻可找到相關背景資料,例如:"台灣八日記"(作者俞明震,浙江人,台灣民主國內務大臣,奉命到基隆地區督戰)對於廣勇一事相關記載如下:
...初,台紳林朝棟駐守獅球嶺。林以擊生番功,歷保至道員,二品頂戴,賞穿黃馬褂。所部皆百戰之卒,且訓練有法,頗負時望。維帥意專重廣勇,廣勇與土人素不睦,因調林守中路;以胡友勝統廣勇四營扎獅球嶺。...適紳士十四人偕觀戰、英人提理來醫傷,皆言『廣勇新募,從未訓練,統領又不得人...
基隆當地人七嘴八舌講的就是:廣東軍隊與本地人一向處不好,而獅球嶺這支軍隊新來的(不熟悉攻守環境),也沒有好的將領領導(懷念林朝棟)。
黎景嵩(湖南人,留在台灣參加獨立戰爭)的"臺海思痛錄"對於臺灣民主國內部的問題有如下分析:"一時湘、淮、閩、粵、土、客諸軍,風聚雲屯,號三百數十營,兵力不可謂不厚矣。然各自為統,呼應遂以不靈","諸粵軍全無紀律,見敵輒靡,倒戈與湘、淮軍互斗"、"廣勇、土勇積不相能,睚眥尋釁"、"廣勇無紀律、友勝非將材"。
黎景嵩對於廣勇的一些記載,可與其他資料印證,應屬有據,但黎自己是當時參戰的湘軍,評論時自難免帶了主觀情緒。
黃秀政"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一書第162頁參考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臺灣史料稿本》,認為獅球嶺"槍口朝內"是因為"誤會",當代也有些研究者認為是因言語不通而起,但是從"台灣八日記"、"臺海思痛錄"相關敘述,會不會是台灣民主國內部的"省籍衝突"呢?
台灣民主國的獅球嶺一日失守,美國記者很意外,我相信日本人也很意外。1895年6月3日下午,獅球嶺上發生什麼事,是一個無法解開的謎。但日軍絕不是一槍未發如入無人之境,這從當代掌握到的資料是可以確定的。
根據DAVIDSON的估計,基隆的戰事守方死了250名,日軍只死了3個人,傷者26名。但是基隆市龍安街1895年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記記載"明治廿八年臺灣之役起也,從軍之士或罹于敵鋒、或觸于瘴癘;在基隆而死者,實二千壹百五十有六人也。當時悾憁之際,不遑一一葬焉;乃於此所行火葬,舉其遺骨致諸家鄉。今又更收燼灰而瘞焉,以建碑云。明治廿八年"。1898另有"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紀念近衛師團在基隆一役戰死的軍人。至於台灣民主國為了台灣獨立戰爭陣亡的將士,多數可能在參加雞籠中元祭吧!1895年台灣獨立戰爭基隆獅球嶺失守之謎 - 我家門口的歷史 港都基隆旳故事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tmstSG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1898)勒立,用以紀念明治二十八年(1895)近衛師團在基隆一役戰死的軍人。該墓碑位於基隆市仁愛區,為建築物所掩蔽,而且周圍雜草叢生,已不見墳墓的蹤跡。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https://bit.ly/2XQhOSE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


三坑日軍紀念碑 地方文史盼提報古蹟保存
三坑日軍紀念碑 地方文史盼提報古蹟保存 - 政治 - 中時 https://bit.ly/38UYQ3H
基隆市政府文化局今年1月初與文資委員前往三坑勘查「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認定具備歷史價值,將交由文資審議大會討論。(民眾吳麗琴提供)
基隆市政府文化局今年1月初與文資委員前往三坑勘查「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認定具備歷史價值,將交由文資審議大會討論。(民眾吳麗琴提供)
三坑日軍紀念碑 地方文史盼提報古蹟保存 - 政治 - 中時 https://bit.ly/38UYQ3H
基隆市政府文化局今年1月初與文資委員前往三坑勘查日軍少尉碑,認定具備歷史價值,將交由文資審議大會討論。(民眾吳麗琴提供)
基隆市政府文化局今年1月初與文資委員前往三坑勘查日軍少尉碑,認定具備歷史價值,將交由文資審議大會討論。(民眾吳麗琴提供)
日軍少尉松田篤三於1895年台灣人發起抗日戰爭中陣亡,隔年日本人為旗建紀念碑。基隆市政府文化局今年1月初與文資委員會勘後認定具備歷史價值,將交由文資審議大會討論。(民眾吳麗琴提供)
日軍少尉松田篤三於1895年台灣人發起抗日戰爭中陣亡,隔年日本人為旗建紀念碑。基隆市政府文化局今年1月初與文資委員會勘後認定具備歷史價值,將交由文資審議大會討論。(民眾吳麗琴提供)
基隆市三坑保留5座日軍紀念碑,為日據時期日本紀念陣亡將士所設立,至今超過百年歷史,過去不為人重視,淹沒在荒煙漫草中,文史工作者吳麗琴希望基隆市政府能將紀念碑列為古蹟妥善保存;基隆市政府文化局表示,日前文資委員完成現勘,認定日軍紀念碑具備歷史價值,將交由文資審議大會討論。
吳麗琴表示,她長年從事書法教學與地方文史推廣,近年研究歷史碑文時,偶然得知三坑保留日據時期建立的日軍紀念碑,歷經4年多尋訪在地耆老,終於在三坑龍安街山上發現5座日軍紀念碑。
吳麗琴指出,這5座紀念碑分別為「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招魂碑」、「招魂碑移建記」與「陸軍步兵少尉正八位松田篤三之墓」,這5座日軍紀念碑皆與1895年日軍發動攻台戰爭有關,當時有上千名將士陣亡或病死,日本人在三坑火葬場將陣亡將士火化,並立墓碑紀念。
吳麗琴認為,去年11月已向基隆市府提報日軍紀念碑,盼取得歷史古蹟身分妥善保存,除了可讓民眾反思戰爭教訓,珍惜和平。此外,三坑山上除了日軍紀念碑,還有法王寺等多座寺廟皆是日據時期創建,廟內佛、菩薩像皆是由當時日本匠師打造運來台灣供奉,可結合三坑寺廟打造一條民眾上山健行尋訪古蹟的景點。
文安里長李隆進表示,當年在三坑火葬場火化的日軍將士多達3千人,每年都有陣亡日軍第二代、第三代家屬來台尋根,卻因為紀念碑雜處於民宅間,使的日本家屬遍尋不著,他建議市府可以妥善移置紀念碑,便於日本人祭拜,也帶動地方觀光。
基隆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李添慶表示,今年1月2日文資委員前往三坑現勘日軍紀念碑,初步認定具有歷史價值,有文資委員建議,由於5座日軍紀念碑周邊環境雜亂,可先結合社區營造整理周邊環境以利於保存;至於日軍紀念碑是否提報古蹟或文化資產,將留待下一期文資審議大會討論。
三坑日軍紀念碑 地方文史盼提報古蹟保存 - 政治 - 中時 https://bit.ly/38UYQ3H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


[基隆市].千人塚(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261篇)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

[基隆市].千人塚(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261篇)

基隆「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120年前,清朝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但島上有數支團體以武力抗拒日本接收,
致使「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戰死/病死數千人,
包括親王本人,
日軍將死者集體火化於法王寺前........
(4) 歷史討論 | Facebook https://bit.ly/3oUekKK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 野地旅0605:三坑古蹟巷[基隆仁愛] https://bit.ly/3nQWBSX
*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左),背面碑記「明治廿八年臺灣之役起也,從軍之士或罹于敵鋒、或觸于瘴癘;在基隆而死者,實二千壹百五十有六人也。當時悾□之際,不遑一一葬焉;乃於此所行火葬,舉其遺骨致諸家鄉。今又更收燼灰而瘞焉,以建碑云。明治廿八年十一月。」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右),背面碑記「為明治廿八年六月基隆戰鬪之際戰沒者建之。明治三十一年八月六日,有志者。」
  續沿著道路往山坡上行,見到「法王寺」的標示右轉登山。法王寺是三坑地區的古廟之一,始建於明治四十五年(1912),屬於日本佛教天台宗,中澤慈愍在此長期念經,撫慰亡魂。目前法王寺建築已經大肆翻新,但仍有一些史蹟可看,包括的法王寺的雲板、千手觀音浮雕造像,以及隸屬於月眉山靈泉禪寺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石觀音基座(野地旅0461月眉山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初尋)等,不過由於寺內正進行超渡法會,我們不便靠近參觀,只專注地找在法王寺附近的兩方石碑,「招魂碑」與「移建碑」。此二碑位於法王寺前方那深深的雜草堆中,招魂碑碑體高大,目視可見,網路資料表示招魂碑上刻有「臺灣總督O三位勳二等功三級陸軍中將男爵兒玉源太郎......」等字樣,移建碑則位於招魂碑旁,碑體較小,由於我們並未下到碑旁,因此作罷。
  法王寺的棚架下還有一塊殘碑,以書法字體書寫,一時間看不懂,查了資料後得知是月眉山觀音靈場第十九番石觀音的基座。此外,寺後步道旁有一石碑僅露出上半截,寫了兩行「新見」字樣,背面則有「大正九年四月十一日」字樣,用途不明。
  *法王寺前往下看,招魂碑就立在民宅後方,除了招魂碑三字外,背面碑文不清。移建碑應在招魂碑左側草堆中,碑名應為「招魂碑移建記」,別人抄錄的移建碑文:「本碑ハ元基隆重砲兵隊營內ニ建テラレシヲ 明治四十二年頃 高砂公園築造ト 共ニ 其ノ園內ニ移サレタルモノナリ 爾來十有九春秋 中頃 祭祀全ク絕エ 碑ハ荒廢ニ委ネテ 顧ミラレズ 加フルニ 其ノ境域ハ狡童狗豚嬉戲ノ場トナリ著シク崇敬ノ念ヲ缺クモノアルヲ慨シ 當分會ハ奮ツテ之ガ 移轉ヲ企テ 會員自身ノ勞力ニ依リ 昨年十一月七日起工本日竣工シタリ斯ノ地 樹蒼ク 水淨ク 人寰ヲ離レテ 昼尚靜カナリ 英靈仰ギ願クハ 安ラカニ 斯地ニ留マリ長ヘニ護國ノ神トナリテ 邦家ヲ保護ヤラレヨ。昭和二年三月十五日,帝國在鄉軍人會基隆分會。」
  *月眉山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第十九番石觀音基座,正面右書「西國第十九番京都寺町靈鹿山行願寺」,中間記載為「本尊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背面刻有「昭和六年十月建之」。
  *用途不明的碑記,上頭的符號可能是某個日本佛教系統的紋章。
  眼看進入法王寺是沒有機會了(也不想去打擾往生者),於是就繼續往後山前進,不久後抵達另一間佛寺「嚴放寺」,也是法相莊嚴的感覺,不太敢輕易入內,畢竟我們兩個都穿得有點隨興。嚴放寺也是建於日本時代的寺廟,但詳細情形一時查不到,寺內史蹟有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部分石觀音像與基座。
  嚴放寺旁的花園中有三角點,可從小路繞上去,展望極佳,三角點旁有一石碑,但看不清楚任何碑文,但確定不是本趟欲尋找的陸軍少尉碑-「陸軍步兵少尉正八位松田篤三之墓」,經過查詢是陸軍地界樁,還以為找到未曾發現過的史蹟。陸軍少尉碑應該在山徑過了嚴放寺牌樓後的竹林中高處,我們兩人花了一點時間在竹林中穿梭,一念之差沒上到山頂,就此錯過了陸軍少尉碑,其碑基座也是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石觀音像所有,看來儘管這次花了時間,仍錯過了不少東西。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 野地旅0605:三坑古蹟巷[基隆仁愛] https://bit.ly/3nQWBSX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

種類:記念碑
名称: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年代:明治28年(1895年)
位置:台北州基隆市三坑
表の文: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
裏の文:
明治廿八年臺灣之役起也從軍之
士或罹於敵鋒或觸於瘴癘在基隆
而死者實二千壹百五十有六人也
當時悾憁之際不遑一一葬焉乃於
此所行火葬舉其遺骨致諸家鄉今
又更收燼灰而痊焉以建碑云
明治廿八年十一月
表の文: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裏の文:
為明治廿八年六月基隆戰鬪之際
戰沒者建之
明治三十一年八月六日 有志者
--------------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
種類:仏寺
名称:三坑地蔵尊
年代:大正5年(1916年)
位置:台北州基隆市三坑
表の文:地蔵尊
北京法源寺道階書
右の文:
世話人
加藤フ寸
間瀬ジエン
小野原キタ
富浦セキ
長西ムメ
石本マツ
長谷川ミナ
湯浅ハツ
土内ツジ
藤本文ツエ
ongiksin.web.fc2.com/20110821.html https://bit.ly/3nXFuil


[基隆市].千人塚(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1261篇)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


基隆千人塚-5座日軍紀念碑,分別為「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招魂碑」、「招魂碑移建記」與「陸軍步兵少尉正八位松田篤三之墓」 明信片有許可字號「昭和十二年二月十七日第一一二號基隆要塞司令部許可」「軍人軍屬火葬之碑」(俗稱千人塚);1898年立「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兩面碑謁紀念乙未戰爭、在台灣身亡的日本軍人,「軍人軍屬火葬之碑」背面的碑刻寫著這群軍人除戰爭外還有觸染瘴癘,總計2156人在基隆火化、一起埋葬-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