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安撫戰爭亡靈,興建五座紀念碑。散佈於龍安街一百九十八巷內。分別座落於地藏王菩薩廟、法王寺及嚴放寺附近。如今物換星移下,火葬場被剷平了。而位於地藏庵附近紀念火葬場興建的軍人軍屬紀念碑、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被移除了。至於另外兩座軍魂招魂碑。小編在龍安街一百九十八巷探查之餘,找不到路徑。這時遇到一位當地居民,詢問此事, 得到的回答是必須進入法王寺才能看得到這兩座石碑。可惜法王寺也沒有開門
紀念戰爭死亡逝去生命的碑謁-千人塚
除了有完整建築體、香爐等祭祀空間的廟、祠、堂,基隆地區還有許多紀念逝去生命的碑謁,例如:紀念戰爭死亡的犧牲者,在仁愛區龍安街198巷4弄靠近三坑火車站處、有1895年立的,隱藏在里民中心跟民宅車庫後方的「軍人軍屬火葬之碑」(俗稱千人塚);1898年立「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兩面碑謁紀念乙未戰爭、在台灣身亡的日本軍人,「軍人軍屬火葬之碑」背面的碑刻寫著這群軍人除戰爭外還有觸染瘴癘[12],總計2156人在基隆火化、一起埋葬,從明信片[13]可見舊樣貌。
3千人塚 1 rotated
4.基隆 千人塚。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1930。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1
日本時代的日日新報記載,1912年後幾年開始刊登出千人塚追弔祭典訊息[14],在1912年(明治45年)的台灣日日新報也刊載當時舉辦追弔的景象[15],有琵琶彈奏、煙花表演、船業者俸納相撲競賽、擊劍,軍人、市民、小學生均前來參拜,彷彿是一祭祀慶典。此外,還有紀念因工作殉職的往生者,如1908年立竹仔藔招魂碑[16](已消失),是紀念開通縱貫鐵路基隆至八堵間的隧道-竹子藔隧道所犧牲的鐵路工人
【中元不離普】揭開基隆陰廟面紗 https://bit.ly/3Z3hyQv
[基隆旅遊]仁愛區龍安街一百九十八巷,日治時期遺址中一條寺廟巷與紀念碑街,端看三坑地區地方發展歷程|方格子 vocus
1930年代,千人塚為日軍據臺時戰死者埋骨處,位於基隆市石硬港。
明信片上原有文字「位在基隆西方山丘的山腹上,領臺時我(日方)出征戰死者埋葬之處。」
明信片有許可字號「昭和十二年二月十七日第一一二號基隆要塞司令部許可」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Cq2Udm
[基隆旅遊]仁愛區龍安街一百九十八巷,日治時期遺址中一條寺廟巷與紀念碑街,端看三坑地區地方發展歷程|方格子 vocus
【基隆市「千人塚-三坑日軍歷史建築群」,「圓山臺灣神社完工前,北台灣最重要的宗教與祭祀重鎮」,亟待正式登錄保存】
【1】基隆市「日治三坑古蹟暨歷史建築群」,先前某些文資委員持歷史仇恨立場,反對該歷史建築群正式登錄,近期,文化局長換人了,後續覆議露曙光,再傳審議登錄是否有望呢??!
【2】「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它屬於一座日本式「墓」的建築,不是「碑/古物」,因此,它應該採「古蹟暨歷史建築」案件來登錄保存,不能以「古物/古碑」方式來結案審理,誠盼基隆市政府嚴守此底線,早日予以正式登錄。
【3】部份基隆市文史工作者質疑或宣稱「此五處碑,乃從今中正公園遷徙至三坑安放」,此說待商榷。蓋今「三坑寺院、火葬場、五處碑群舊跡」現址,跟中正公園相去甚遠,當年,基隆市府如何一次性遷徙此「五碑群、佛院、地藏庵、火葬場」呢?豈不工程浩大?再說,倘若它們果真是建設於今日中正公園(前基隆的日治神社舊地),試問「火葬場、五日軍碑群、佛寺院、地藏庵」怎麼融合於「中正公園日本神社」之中,豈不十分唐突。因此,三坑區古蹟歷史建築群,應該是三坑地區從日治時期便一直原本就存在迄今,自當無庸置疑,謹此一併敘明。敬盼基隆市文化資產委員莫聽信謠言,據此驟斷此五碑已遭遷移而非舊貌,不予以承認其文化資產身份。台灣日式宿舍群 近來可好 | 【基隆市「千人塚-三坑日軍歷史建築群」,「圓山臺灣神社完工前,北台灣最重要的宗教與祭祀重鎮」,亟待正?... | Facebook https://bit.ly/3Co5DUC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Q4jyRumm/
--------------
有著5座日軍紀念碑,分別為「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招魂碑」、「招魂碑移建記」與「陸軍步兵少尉正八位松田篤三之墓」。
「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紀念碑的緣由,起自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台灣當時因馬關條約歸屬於日本,台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啟程接收台灣時,台灣部分官民組織台灣民主國與日軍發生乙未戰役,日軍傷亡人數僅數十人,但受到北部多雨潮溼及水土不服的問題,多數軍士兵及家屬罹患霍亂瘧疾,病死人數多達2,156人。
由於當時正逢戰爭時間,死者無法埋葬,因此遺骸集中送到三坑的火葬場火化,骨灰再運回日本家鄉,燼灰則埋葬於此處,並建立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所以又被稱為「千人塚」;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則是在1898年勒立,用來紀念1895年近衛師團在基隆一役戰死的軍人。
百年之前,「基隆千人塚」為來到台灣的日本人定會造訪的景點,然而這2座紀念碑如今藏身在狹窄巷弄之間,完全沒有出入口,若要一探究竟,就必須踏上他人的屋頂才可見到當時的遺跡,過往的歷史似乎已被遺忘在歷史的洪流之際。
三坑的房舍循山而建,踏著一步一步的階梯拾級而上,步上法王寺。法王寺建於1920年,為日本天臺宗僧人中澤慈愍來台所建,為超度這些無法返鄉的亡靈。
「招魂碑」位於法王寺前方與民宅後院夾峙的一小塊空間內,由當時第4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在1898年所立,旁邊的「招魂碑移建記」則記載,「招魂碑原設置在重隆重砲兵隊的營區內,1909年移到高砂公園內,但公園為兒童、狗嬉戲場所,缺乏崇敬之意,因此在1927年遷移到此處。
但隨著三坑的人口增加,房舍沿山而建,如今的招魂碑被夾在法王寺及民宅的間隙之處,偏安於陰暗的角落,不過或許地點隱蔽的關係,2個紀念碑沒有受到太多的破壞,能說是因禍得福吧!
至於「陸軍步兵少尉正八位松田篤三之墓」,則位於嚴放寺步道旁的一片竹林之內。這座日軍少尉碑立於1896年,但是基座卻是西國三十三觀音靈所的石佛基座,刻建於1931年,兩者竟然相差25年之久,因此有人推測日軍少尉碑的原址可能被用來興建住宅,民眾因忌諱毀壞墓碑,才會移到此處,並利用石佛基座作為現在看到的基座。
隱於巷弄不知處 尋幽探古訪三坑 | 高速公路 | 基隆 | 獅球嶺砲台 | 台灣大紀元 https://bit.ly/4evh8H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