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割台期間(1895),新埔頭人姜紹祖與平鎮胡嘉猷率眾抗日期間,便以香訫堂為根據地,一度香訫堂遭戰事焚毀,所幸後繼有存
金幢派(居士道場)
位址:305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大北坑4
號 電話:03—5890258
香訫堂
根據民國四十二年十二月發行之新竹文獻會通訊第九號會刊,名勝古蹟篇刊載:香訫堂,建在新埔鎮新北里,涼傘頂山山腹,龍華派(龍華派筆誤應為金幢派)之梵堂也。嘉慶初年,有僧盤空鍾兆星,廣東省鎮平人,壯歲來台,雇工作活,粒積貲財,買得本堂基地,結菴齋佛,名香訫堂。涼傘頂群山起伏,形勢險峻,曾是1895抗日義軍與日軍血戰的古戰場,寺廟遭日軍放火燒毀。
涼傘頂山頂沖高開帳如傘,以形象得名,為宵裡溪之發源處,山南邊為三洽水,即直坑、南坑、北坑三水匯流之處。涼傘頂環境清幽,茶園蒼翠,客家電視台拍攝魯冰花曾在此取景
香訫堂 @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nTwnQP
---------------
兩百年古剎香訫堂 歷經戰火衣缽文物猶存
兩百年古剎香訫堂 歷經戰火衣缽文物猶存
【新埔訊】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涼傘頂山的"金幢教香訫堂",是楊梅、龍潭、新埔等地區三、四年級生共同的兒時回憶。
香訫堂庭院寬廣,綠樹濃密,前有遠山,後有山坡步道,在三、四十年前,附近楊梅國中、新埔國小以及附近初中學生下課後,常到這裡遊嬉聊天,或是溫習功課,書聲朗朗。在那沒有電腦與手機等3C科技的時代,童年的時光是如此充滿單純的樂趣。
香訫堂創建於清嘉慶元年,為民間清修團體金幢教私人齋修之地,現已傳到第八代,寺廟地屬祭祀公業,代代相傳作為清修之地。
金幢教為臺灣著名的齋教派別之一,相傳於明代萬曆年間王佐塘所創,以天人合一為宗旨,敬拜的神明涵蓋儒釋道神尊。兆星祖師時傳播到台灣,清嘉元年在新埔鎮涼傘頂山開基建齋堂,名"香訫堂",廣傳教義,渡人迷津,救濟孤寡老弱者,聲名逐漸遠播。雖歷經數次戰亂,烽火無情,幾度波及寺廟,但在歷代堂主與信徒合力下,護教衛廟,迭有復修,使此二佰餘年古績倖得保存!
香訫堂為金幢教在北台灣惟一的道場,衣缽傳承不間斷,更有許多文物留存,祖師舊物、僧衣尚存;由大陸傳來的法器、經書、文物等,經二百餘載寒暑,猶保存良好。
現任的堂主陳振正大居士幼承庭訓,並至各地修道,潛心佛學,以重振金幢教義為念;奔走各處,他鄉攻錯,以發展香?廟堂為重,相信假以時日必能使廟譽更為興隆。
香訫堂所在的涼傘頂山位於新埔鎮新北里,地當桃園、新竹兩縣交界,楊新公路環繞,宵裡溪攀水而上,三洽水匯合於下,早即聞名遐邇。堂前群峰環拱,草木青翠,流水淙淙,風光幽靜。
香訫廟堂為兩百年古建築,雖無雕樑畫棟,但古意盎然,幽雅素淨。廟堂對聯句句禪機,書法滄勁字字佳作,乃文學與藝術之珍品。廟裡的古碑碑文清晰可辨,建置之史溯源有據,可說是不可多得的名勝古蹟。
楊梅、龍潭及新埔等地懷舊人士如欲尋童年記憶,別忘了來此重遊舊地。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
交通指引:
1.北二高關西交流道下→往北方接光明路→往新埔鎮接南坑道路→過南坑橋左轉115縣道即可抵達。
2.中山高竹北交流道下→往芎林方向左轉接117縣道→右轉118縣道(中正路)續行→過鎮公所左轉115縣(楊新路)即可抵新北里。
兩百年古剎香訫堂 歷經戰火衣缽文物猶存 - 楊梅新聞網、中壢新聞網、桃園新聞網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2L0Htoh
--------------------------
歷史沿革]
香訫堂為處涼傘頂山,座落於新埔鎮大北坑,迄至新竹桃園交界,桃竹7l線公路繞地而過,霄裡溪攀源順勢南流,堂前群峰環拱,案桌平整,後山高嵩圓順,左右沙手含擁,四周草木青翠,潺潺流水,早春百花盛開,秋後葦草飛白。 遠眺五指大霸,近觀竹東芎林,終年佳景馨柔,誠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佛門聖地。 香訫堂建置其中,實屬地靈人傑。
溯自明朝王佐塘公秉世尊,建教弘范,創立天人合一之金幢教派,經董住世祖發揮江南,復由蔡公南傳福建,後經鍾公兆星輾轉傳播到臺灣。 鍾祖師來台之前,曾於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南門外蔡宅村樹德堂修持:是因本堂直傳自樹德堂,故尊樹德堂為祖堂。 數百年來,香訫堂一脈相傳,當今主事乃9代陳振正堂主。
香訫堂始於鍾公於清朝嘉慶元(1796)年,在新埔鎮涼傘頂山建齋堂,廣傳金幢教義,渡人迷津。 建置之初,蓋草為庵,備極簡陋:信徒大眾,日間耕作開闢,晨昏禮佛,實可謂備盡辛勞,創堂200餘年,歷經烽火戰亂迭有修復。 清道光初年,改修正廳3間,易換瓦蓋。 15年建廟前拱亭。 24年建兩側廂房15間。 清鹹豐元年建中庭。 9年,重修正廳3間。 清光緒9年,重修周堂。 21年清廷割台,抗日義師在姜紹祖1北埔人,胡嘉猷(新埔人)領導之下,於龍潭坡與新埔間誓死抗敵護鄉,義軍以香訫堂為據地,在日寇交火下,香訫堂慘遭燒盡,遂再行改築前殿3間,並陸續添橫屋及修繕左堂。 民國9年(大正9年)再修整正廳3間點柱。 26年,日軍侵華,被戰火所損,待臺灣光復後,於40年至50年間多次修復。
民國60年間有詹姓老婦,先是毀壞本堂供佛之龍泉井繼而擅自將開堂初之半月型蓮花池填平,破壞本堂地理龍脈,其心可誅,令人唾棄,更有甚者於79年間本堂鹹豐時所制之石造天公爐被竊,85年注生娘娘、送子童男、送子玉女諸聖像亦被盜。 香訫堂近數十年來,廟產被巧取強奪之慘,幸在朱民鴻先生仗義資助下與信眾大德費心費力,已取回多數產業,堂主夫婦熱心衛教護堂,氣象一新。 雖不復舊觀,但根基仍在,修復可期!
[寺廟建築]
香訫堂建堂至今雖歷遭戰火修繕,仍維持舊有堂貌,變化不大,採三川脊燕尾屋頂:惟昔日兩廂似已拆除。
[弘法、文教]
例行法會。
[交通資訊]
1. 國道3號關西交流道下→往北方接光明路→往新埔鎮接南坑道路→過南坑橋左轉115縣道→香訫堂。
2. 國道1號竹北交流道下→往芎林方向左轉接117縣道→右轉118縣道(中正路)續行→過鎮公所左轉兒5縣(楊新路)即可抵新北裡→香訫堂。
金幢派(居士道場)
位址:305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大北坑4
號 電話:03—5890258
香訫堂—新竹县—台湾寺院-佛教导航 https://bit.ly/2WPvfS8
----------------------------------
派別:蔡阿公派
俗稱:涼傘頂山菜堂。
地址:305 新竹縣新埔鄉新北里大北坑4號
創辦年代:清領.嘉慶年間
修建年代:日治.明治三十年(1897)
建築特徵:五開間三合院民宅,燕尾起翹
香訫堂位於新竹山區,可遠眺大霸尖山,景致群峰繚繞、十分宜人。地理位置與桃園縣楊梅、龍潭接壤,信徒多為客家族群。乙未割台期間(1895),新埔頭人姜紹祖與平鎮胡嘉猷率眾抗日期間,便以香訫堂為根據地,一度香訫堂遭戰事焚毀,所幸後繼有存,進入日本統治時代的兩年後便尋得契機重新建造。現今已改成水泥建築,但格局未有大變動。
(※「訫」音同「信」)
台灣齋堂建築(二)金幢教派 « 倒車。ROOK BACK https://bit.ly/3nROtCP
------------------------------
20140226 香訫堂
「香訫堂」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涼扇頂山腰,初建於道光年間,從廟前俯瞰涼扇頂,群山起伏,形勢險峻,曾是當年抗日游擊隊與日軍血戰的古戰場。
而廟內清幽,廟前梯田層疊,果園蒼翠,村舍炊煙嬝嬝,宛如人間仙境,從前香火鼎盛時期,徒步朝聖者,魚貫山道,絡繹不絕。
20140226 香訫堂@識途老馬|PChome 個人新聞台 https://bit.ly/2KH7r0l
------------------
齋堂
臺灣建築類型之一,多為清領時期所建。齋教因清代政府明令禁止,為求得教派法脈的傳承,齋友不僅得秘行法事以掩飾身分,齋堂建築也因此表現出外部厝屋、內部佛堂的特殊建築形式。臺灣齋堂因堂內齋友一律吃齋(素菜)關係,又稱菜堂、佛堂,為齋教信徒舉行法會儀式的場所,也是齋友聚會的空間所在。
齋教原屬中國民間教派支派一脈,如白蓮教、青蓮教、聞香教、無為教、三一教等,一直是明清政府明令禁止的教派。這些教派的信仰、教義內容大多相似,彼此間亦有承傳關係,因此有不同教名出現。臺灣自清代以來,即有龍華教、金幢教、先天教三派隨漢人移民由大陸傳入。其中以金幢教傳入最早,約於乾隆年間(1736-1795年)便有齋堂設立,如臺南慎德堂、西華堂、新竹新埔香訫堂等;同一時間,龍華教也傳入,如臺南安平化善堂、臺中慎齋堂、苗栗善德堂等;至於先天教則最晚,遲至咸豐年間(1820-1860年)才有齋堂出現,南北分由臺南報恩堂、新竹福林堂為代表。
日治時期,日人為方便統治與管理,將齋堂合併為齋教一類,泛指不吃葷的齋友所崇信的民間教派,而有持齋教或吃菜教名稱出現,教中信徒也被稱作齋友、菜友、菜公(男眾)或菜姑、菜婆(女眾),三派之建築物則皆以齋堂稱之,齋教一詞於是成為龍華教、金幢教、先天教三個教派的統稱,以別於佛教寺院的寺、巖。齋友自認為是在家佛教的一脈,他們所用的經典與佛教並無太大區別,信徒們平日嚴守戒律,茹素終生。最大的不同,齋友並不出家、削髮,平日不穿迦裟、法服,和一般百姓一樣的穿著,皆有獨立的工作以維持生活,龍華教、金幢教二派,還准許婚娶生子,因而有「在家佛教」的稱呼。
與位處郊外景色幽美地區的佛教寺院不同,齋堂則與多數民宅一樣,隱身於街市巷弄之中。齋堂中的佛祖廳主祀觀音佛祖,左右次間則是祿位廳、七祖廳,由於舉行供會的需要,廳後另有禪房、新眾房。由於身分特殊的關係,龍華教佛祖廳神案上的三公椅、先天教的老母燈,都巧妙隱藏了教主的崇拜象徵,而金幢教齋堂供奉教祖畫像的內家鄉(教內齋友通稱),平日完全密閉,只有在法會舉行時才會打開,可說是最富秘密色彩的特色空間。以創建於乾隆年間(約1750年)的臺南西華堂為例,原為南部地區5間金幢教翁永峰派下齋堂之一,現有三合院格局的建築於光緒末年至日本昭和年間陸續建築,本堂內部原有供奉三官大帝的「三官廳」,只有到達特定階級的齋友才能入內參拜,而位於三官廳後的內家鄉,至今仍舊供奉著金幢教創教祖師王佐塘的畫像,形成與其他寺院完全不同的空間格局特色。
撰稿者:張崑振
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5086 https://bit.ly/3rDzlLF
----------------------------------
101年8月27日重新公告登記名義人為香訫堂之土地
主旨:更正本府101年4月26日府地籍字第1010054521號公告「本府為清理非以自然人、法人或依法登記之募建寺廟名義登記,除地籍清理條例第17條至第26條、第35條及登記名義人為祭祀公業或具有祭祀公業性質及事實者之情形外之土地及建物權利,經清查本縣符合者,利害關係人應依規定申請更正登記」之公告文及清冊。
依據:地籍清理條例施行細則第6條。
公告事項:
一、旨揭原公告清冊之登記名義人名稱登載為「香 堂」者,正確應為本公告案附清冊。
二、公告起訖日期:自民國101年8月27日起至民國101年11月24日止共90日。
三、受理申請登記之機關:新竹縣竹北地政事務所;地址:新竹縣竹北市三民路200號;聯絡電話:(03)5512203。
四、申請登記之期間:自民國101年8月27日起至民國102年8月26日止共1年。
五、案附清冊所載非以自然人、法人或依法登記之募建寺廟名義登記之土地及建物權利,利害關係人應於申請登記期間內檢附足資證明文件,申請更正登記。
六、利害關係人屆期未向該管土地登記機關申請登記者,除公共設施用地外,依本條例第11條第1項規定,由本府代為標售。
七、土地及建物權利人、利害關係人或相關機關,發現本公告事項有清查遺漏或錯誤時,應於公告期間內,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向本府申請查明。
八、土地及建物權利人、利害關係人或相關機關於本公告期滿後,發現有清查遺漏或錯誤情形者,除該土地及建物已依本條例辦竣更正、移轉登記或登記為國有外,應以書面向本府申請查明。
101年8月27日重新公告登記名義人為香訫堂之土地-新竹縣地政處 https://bit.ly/2WQJxlq
(4) 大日如來靈山寺 廟宇香訫堂 Samantabhadra Ling Shan Temple | Facebook
(4) 大日如來靈山寺 廟宇香訫堂 Samantabhadra Ling Shan Temple | Facebook
神由何降?明由何出?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不離所宗,謂之天人……
明王佐塘公秉世尊建教弘範,並東土固德,創立天人合一之金幢教派,經董住世祖闡揚江南,復經蔡公南傳至閔,由鍾公兆星
諱盤空道人輾轉播傳來台,於清嘉慶元年,開基新埔鎮涼傘頂山,建齋堂廣傳金幢教義,渡人迷津之餘復施博愛,蓄容孤寡,致老
有所終,幼有所養,乃一大盛事耳,享令名於北台恒久矣!雖歷經數次戰亂,烽火無情,幾度波及道場;然!叨在歷代堂主,合信
徒大眾之力,護教衛廟,迭有復修,此二百餘年古蹟,倖得保存!而金幢於北台唯一道場,亦得薪火相傳,衣缽相承不致斷,不亦
幸乎!觀先祖舊物,祖衣尚存,由唐山傳來法器、經書、文物等,經二百餘載寒暑,歷歷眼前,賭物追昔,思開創之艱,守成之難
,發人深省矣!兼唸金幢香火之延續,致可與先天、龍華鼎立並列北台、香訫堂於佛教南傳上,自有其特殊意義,豈可等閒視之 ,
今陳堂主振正大居士,幼承庭訓,並至各地修道,潛心佛學,以重振金幢教義為念;奔走各處,他鄉攻錯,以再造香訫廟堂為 重,
幸得我佛庇祐,列祖長護,復得各方力助,終能絕處逢生;廟譽之宏隆,實指日可待。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夫,涼傘頂山,位置新埔鎮新北里,地當竹、桃交界、楊新公路繞地而過,霄裡
溪攀源而上,三洽水匯合於下,早即聞名遐邇,數種志刊,詳載史地,均為名勝古蹟之列;堂前群峰環拱,草木青翠,流水淙淙,
早春百花盛開,秋後葦草飛白,遠眺五指、大霸;近觀竹東、芎林;四季佳景互異,誠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佛門聖地也!
香訫堂廟,建置於此;可謂地靈人傑,無怪乎,堪輿名家譽為絕佳風水之地,我佛慈悲,早護先民墾荒拓地,後衛抗日義軍,
經年庇祐各方善信解五蘊、除苦厄;諸法空相,眾善奉行,慈暉遠播,桑梓相傳!廟堂雖無畫棟雕樑,輝煌金碧,但古意盎然,幽
雅素淨不失齋堂本色,廟堂工整對聯句句禪機,書法滄勁字字佳作,乃文學與藝術上品,古碑碑文清新可辨,建置之史溯源有據,
數典而不忘祖,實乃不可多得之名勝古蹟,有待諸方大德,共襄盛舉,惜於舊廟古物,甚幸!
回首過去,憧憬未來,百般感念,茲以詩記之:
建基始自嘉慶年,金幢得留一片天;
我佛慈悲長相佑,山河應笑故田園。
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莆田弟子 陳順發
奉 堂主振正居士 譔記
涼傘頂,新埔人稱「涼扇頂」。位於新北里,新埔與楊梅交界之山頭形同涼傘,故而得名,亦為霄裡溪之發源地,山南為三合
水、即直坑、南坑、北坑之匯合處。山北為汶水坑,山頂有觀音寺名香訫堂,風景清幽,為新埔僅次於文昌祠古老之廟宇。
香訫堂入口處有人勒石,高三尺許,曰︰「看人面不如看土面。」此不求聞達於諸侯,躬耕涼扇頂之隱士也。
涼傘頂為新北線,新埔至楊梅必經之地,僅一修龍崗山盤山而上,最高海拔三百公尺,群山在眼,風景絕佳。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香訫ㄒ一ㄣˋ堂」的這個名稱,不知為何竟然有多種名稱存在!?總共有五種稱呼:
新竹縣議會第十四屆第六次定期大會縣長施政報告中,便將香訫堂改名為「香沁ㄑ一ㄣˋ堂」
、「香心堂」。
新竹客運設在香訫堂門口的站牌,將香訫堂寫成「香誌堂」。
新竹客運網站將香訫堂站寫成「香諗ㄕㄣˇ堂」。
我們覺得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可能有兩種:筆誤、電腦問題。對於電腦而言,「?」這個字含有特殊字元,在很多文書處理
中都沒有辦法正常顯示這個字,也沒辦法使用它當成檔名,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很多人把?改成其他文字。
新埔鎮誌有關香訫堂的介紹,最後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然後世多變,發展複雜,光復後由鍾朝就主管,請詹金英主持,廟歸入道派,已非私人之產P409。
」但在內部堂志的建置篇中對於鍾xx和詹xx有詳細描述,其中一段摘錄如下:「因鍾姓里長於貞
城公,向其取里長證明之故,對本堂公業土地財產申報經過知之甚詳,瞭若指掌;從此萌生邪念,於
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動亂之際,鍾某認有機可乘,假其里長之職,藉搜檢逃犯之名,帶人入侵佛
門聖地、本堂內殿,強行帶走本堂公業名下所有,不動產憑證、備品等諸多種重要文件證明,致貞城
公於同年十月氣憤填胸而死,嗚呼!人心之惡,不過如此,假公為私,其心可惡,其行可誅;無怪乎
貞城公於臨終之際,再三叮嚀其後代子孫,勿忘此千古奇冤!
鍾某見其毒計得逞,非法持有本堂公業所有憑證後,即勾結原依本堂生活無家可歸,當雜役之詹姓老
婦任住持,非法向政府虛設「香訫堂」,鍾某自任管理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惡婦恩將仇報,悲夫
!」
在訪問過程中,我們得知鍾xx和陳振正先生之間的問題已經訴諸法律二、三十年,其中鍾先生虛設香訫堂問題,陳振正先生已經獲得勝訴!由此可知,香訫堂應該仍然是屬於私人財產。
-----------------------------------------------
喜施香沁堂祀業碑記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prKc9y
碑碣名稱
喜施香沁堂祀業碑記
資料類型
碑碣拓片
碑碣原文
立愿施出山林、水田、埔地字,香口堂開山道人鍾兆星,先年承買有山林、水田、埔地壹所,坐落土名三洽水北坑尾涼傘頂,其山林水田埔地四至界址、銀價租石,悉載原買契字內,原帶本坑圳水通流灌溉,并帶風圍竹木茶果,又帶庵堂地基壹塊。 今星素行持齋敬奉佛祖,口遂平生之志,創造香口堂齋庵壹座,愿將自置山林、水田、埔地及庵堂地基等業充為本堂觀音座前千秋祀典;因思年邁無嗣,惟愿衣缽相承,即將星自施山林、水田、埔地及庵堂地基一切物業,照愿原買契,踏明四至界址,交付道徒盧必光、鍾連六、鍾連七、鍾正禮等承管,即日立具愿施字,并上手契券悉付盧必光、鍾連六等收存為據,俾後日徒子法孫屢代相承掌管,永為香口堂基業。其庵堂地基仍著盧必光等在外捐緣架造,永為佛神庵堂,保此山林、水田、埔地,委係星自置之業,與房門叔姪、兄弟等無干,亦無重張契券典掛為弊;倘有來歷不明等弊,係星抵當。此係師徒甘愿,今欲有憑,立愿施出水田、埔地字壹紙,并上手買契壹紙,共貳紙,付執為炤。 批再炤。 再批明香口堂物業係盤空傳授徒子法孫,相承掌管,倘內有不遵堂規,犯戒逐出,及自己情愿茹葷還俗者,只得帶其本身行李而去,所以山田埔地物業,一概不得較論言分等情,批的。 在場姪鍾阿苟、鍾阿滿、鍾德妹,在場見蒼畬山人、張履潔、黃伯開、葉標香,代筆弟應泰。 道光七年丁亥歲十壹月 日,立愿施字香口堂開山盤空道人鍾兆星。
碑碣說明
香口堂主祀觀世音菩薩,乃開山盤空道人吳兆星創建。清道光七年(西元一八二七年)吳氏以年邁無嗣,立願施捨山林、水田、埔地與庵堂地基等業,充為該堂千秋祀資;為恐無憑,乃勒石批明,即成本件碑記。文未並載為吳氏立長生牌位、師徒傳授而不得侵佔祀業等約束。碑文曾收錄於「明清碑碣選集」、「北碑集成」。
材質
砂岩
形式
原碑無題,額刻「香?堂」三字
出版地點
台北市
出版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
何培夫
攝影者
晏錦文
出版時間
1999
原件與否
複製品
原件格式
立體資料-拓片
色彩
黑白
數量
1
縱
88公分
橫
36公分
作品語文
中文
系列名稱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時期
清道光
中曆
道光七年十一月
西曆
1827
地區
亞洲
國家
臺灣
城市
新竹縣新埔鎮
地名
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10鄰4號 香?堂
位置
右廟室神龕壁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
備註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aaaaa
藏品所有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原件典藏單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prKc9y
儒道釋三教聖神仙佛聖號系統表/姜太公三教系統(儒佛道)同時上榜/儒教-配祀-太公望/道教-護國軍師-呂尚太公/佛教-專祀護國神靈-姜太公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神由何降?明由何出?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不離所宗,謂之天人……
明王佐塘公秉世尊建教弘範,並東土固德,創立天人合一之''金幢教派'',經董住世祖闡揚江南,復經蔡公南傳至閔,由鍾公兆星
諱盤空道人輾轉播傳來台,於清嘉慶元年,開基新埔鎮涼傘頂山,建齋堂廣傳''金幢教義'',渡人迷津之餘復施博愛,蓄容孤寡,致老
有所終,幼有所養,乃一大盛事耳,享令名於北台恒久矣!雖歷經數次戰亂,烽火無情,幾度波及道場;然!叨在歷代堂主,合信
徒大眾之力,護教衛廟,迭有復修,此二百餘年古蹟,倖得保存!而''金幢''於北台唯一道場,亦得薪火相傳,衣缽相承不致斷,不亦
幸乎!觀先祖舊物,祖衣尚存,由唐山傳來法器、經書、文物等,經二百餘載寒暑,歷歷眼前,賭物追昔,思開創之艱,守成之難
,發人深省矣!兼唸金幢香火之延續,致可與先天、龍華鼎立並列北台、香訫堂於佛教南傳上,自有其特殊意義,豈可等閒視之 ,
今陳堂主振正大居士,幼承庭訓,並至各地修道,潛心佛學,以重振金幢教義為念;奔走各處,他鄉攻錯,以再造香訫廟堂為 重,
幸得我佛庇祐,列祖長護,復得各方力助,終能絕處逢生;廟譽之宏隆,實指日可待。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夫,涼傘頂山,位置新埔鎮新北里,地當竹、桃交界、楊新公路繞地而過,霄裡
溪攀源而上,三洽水匯合於下,早即聞名遐邇,數種志刊,詳載史地,均為名勝古蹟之列;堂前群峰環拱,草木青翠,流水淙淙,
早春百花盛開,秋後葦草飛白,遠眺五指、大霸;近觀竹東、芎林;四季佳景互異,誠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佛門聖地也!
香訫堂廟,建置於此;可謂地靈人傑,無怪乎,堪輿名家譽為絕佳風水之地,我佛慈悲,早護先民墾荒拓地,後衛抗日義軍,
經年庇祐各方善信解五蘊、除苦厄;諸法空相,眾善奉行,慈暉遠播,桑梓相傳!廟堂雖無畫棟雕樑,輝煌金碧,但古意盎然,幽
雅素淨不失齋堂本色,廟堂工整對聯句句禪機,書法滄勁字字佳作,乃文學與藝術上品,古碑碑文清新可辨,建置之史溯源有據,
數典而不忘祖,實乃不可多得之名勝古蹟,有待諸方大德,共襄盛舉,惜於舊廟古物,甚幸!
回首過去,憧憬未來,百般感念,茲以詩記之:
建基始自嘉慶年,金幢得留一片天;
我佛慈悲長相佑,山河應笑故田園。
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莆田弟子 陳順發
奉 堂主振正居士 譔記
新埔::香沁堂 (恆生山莊) https://bit.ly/3bgwXET
--------------------------
新竹縣新埔鎮涼傘頂山金幢教香訫堂沿革
神由何降?明由何出?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不離所宗,謂之天人……
明王佐塘公秉世尊建教弘範,並東土固德,創立天人合一之金幢教派,經董住世祖闡揚江南,復經蔡公南傳至閔,由鍾公兆星諱盤空道人輾轉播傳來台,於清嘉慶元年,開基新埔鎮涼傘頂山,建齋堂廣傳金幢教義,渡人迷津之餘復施博愛,蓄容孤寡,致老有所終,幼有所養,乃一大盛事耳,享令名於北台恒久矣!雖歷經數次戰亂,烽火無情,幾度波及道場;然!叨在歷代堂主,合信徒大眾之力,護教衛廟,迭有復修,此二百餘年古蹟,倖得保存!而金幢於北台唯一道場,亦得薪火相傳,衣鉢相承不致斷,不亦幸乎!觀先祖舊物,祖衣尚存,由唐山傳來法器、經書、文物等,經二百餘載寒暑,歷歷眼前,賭物追昔,思開創之艱,守成之難,發人深省矣!兼唸金幢香火之延續,致可與先天、龍華鼎立並列北台、香訫堂於佛教南傳上,自有其特殊意義,豈可等閒視之,今陳堂主振正大居士,幼承庭訓,並至各地修道,潛心佛學,以重振金幢教義為念;奔走各處,他鄉攻錯,以再造香訫廟堂為重,幸得我佛庇祐,列祖長護,復得各方力助,終能絕處逢生;廟譽之宏隆,實指日可待。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夫,涼傘頂山,位置新埔鎮新北里,地當竹、桃交界、楊新公路繞地而過,霄裡溪攀源而上,三洽水匯合於下,早即聞名遐邇,數種志刊,詳載史地,均為名勝古蹟之列;堂前群峰環拱,草木青翠,流水淙淙,早春百花盛開,秋後葦草飛白,遠眺五指、大霸;近觀竹東、芎林;四季佳景互異,誠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佛門聖地也!
香訫堂廟,建置於此;可謂地靈人傑,無怪乎,堪輿名家譽為絕佳風水之地,我佛慈悲,早護先民墾荒拓地,後衛抗日義軍,經年庇祐各方善信解五蘊、除苦厄;諸法空相,眾善奉行,慈暉遠播,桑梓相傳!廟堂雖無畫棟雕樑,輝煌金碧,但古意盎然,幽雅素淨不失齋堂本色,廟堂工整對聯句句禪機,書法滄勁字字佳作,乃文學與藝術上品,古碑碑文清新可辨,建置之史溯源有據,數典而不忘祖,實乃不可多得之名勝古蹟,有待諸方大德,共襄盛舉,惜於舊廟古物,甚幸!
回首過去,憧憬未來,百般感念,茲以詩記之:
建基始自嘉慶年,金幢得留一片天;
我佛慈悲長相佑,山河應笑故田園。
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莆田弟子 陳 順 發
奉 堂主振正居士 譔記
堂址: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大北坑四號
電話:〈○三〉五八九○二五八
喜施香沁堂祀業碑記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prKc9y
碑碣名稱
喜施香沁堂祀業碑記
碑碣原文
立愿施出山林、水田、埔地字,香口堂開山道人鍾兆星,先年承買有山林、水田、埔地壹所,坐落土名三洽水北坑尾涼傘頂,其山林水田埔地四至界址、銀價租石,悉載原買契字內,原帶本坑圳水通流灌溉,并帶風圍竹木茶果,又帶庵堂地基壹塊。 今星素行持齋敬奉佛祖,口遂平生之志,創造香口堂齋庵壹座,愿將自置山林、水田、埔地及庵堂地基等業充為本堂觀音座前千秋祀典;因思年邁無嗣,惟愿衣缽相承,即將星自施山林、水田、埔地及庵堂地基一切物業,照愿原買契,踏明四至界址,交付道徒盧必光、鍾連六、鍾連七、鍾正禮等承管,即日立具愿施字,并上手契券悉付盧必光、鍾連六等收存為據,俾後日徒子法孫屢代相承掌管,永為香口堂基業。其庵堂地基仍著盧必光等在外捐緣架造,永為佛神庵堂,保此山林、水田、埔地,委係星自置之業,與房門叔姪、兄弟等無干,亦無重張契券典掛為弊;倘有來歷不明等弊,係星抵當。此係師徒甘愿,今欲有憑,立愿施出水田、埔地字壹紙,并上手買契壹紙,共貳紙,付執為炤。 批再炤。 再批明香口堂物業係盤空傳授徒子法孫,相承掌管,倘內有不遵堂規,犯戒逐出,及自己情愿茹葷還俗者,只得帶其本身行李而去,所以山田埔地物業,一概不得較論言分等情,批的。 在場姪鍾阿苟、鍾阿滿、鍾德妹,在場見蒼畬山人、張履潔、黃伯開、葉標香,代筆弟應泰。 道光七年丁亥歲十壹月 日,立愿施字香口堂開山盤空道人鍾兆星。
碑碣說明
香口堂主祀觀世音菩薩,乃開山盤空道人吳兆星創建。清道光七年(西元一八二七年)吳氏以年邁無嗣,立願施捨山林、水田、埔地與庵堂地基等業,充為該堂千秋祀資;為恐無憑,乃勒石批明,即成本件碑記。文未並載為吳氏立長生牌位、師徒傳授而不得侵佔祀業等約束。碑文曾收錄於「明清碑碣選集」、「北碑集成」。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時期清道光中曆
道光七年十一月
西曆1827
新竹縣新埔鎮
地名
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10鄰4號 香?堂
位置右廟室神龕壁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prKc9y
兩百年古剎香訫堂 歷經戰火衣缽文物猶存
2013/08/19 兩百年古剎香訫堂 歷經戰火衣缽文物猶存 - 楊梅新聞網、中壢新聞網、桃園新聞網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nEcoKA
兩百年古剎香訫堂 歷經戰火衣缽文物猶存
【新埔訊】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涼傘頂山的"金幢教香訫堂",是楊梅、龍潭、新埔等地區三、四年級生共同的兒時回憶。
香訫堂庭院寬廣,綠樹濃密,前有遠山,後有山坡步道,在三、四十年前,附近楊梅國中、新埔國小以及附近初中學生下課後,常到這裡遊嬉聊天,或是溫習功課,書聲朗朗。在那沒有電腦與手機等3C科技的時代,童年的時光是如此充滿單純的樂趣。
香訫堂創建於清嘉慶元年,為民間清修團體金幢教私人齋修之地,現已傳到第八代,寺廟地屬祭祀公業,代代相傳作為清修之地。
金幢教為臺灣著名的齋教派別之一,相傳於明代萬曆年間王佐塘所創,以天人合一為宗旨,敬拜的神明涵蓋儒釋道神尊。兆星祖師時傳播到台灣,清嘉元年在新埔鎮涼傘頂山開基建齋堂,名"香訫堂",廣傳教義,渡人迷津,救濟孤寡老弱者,聲名逐漸遠播。雖歷經數次戰亂,烽火無情,幾度波及寺廟,但在歷代堂主與信徒合力下,護教衛廟,迭有復修,使此二佰餘年古績倖得保存!
香訫堂為金幢教在北台灣惟一的道場,衣缽傳承不間斷,更有許多文物留存,祖師舊物、僧衣尚存;由大陸傳來的法器、經書、文物等,經二百餘載寒暑,猶保存良好。
現任的堂主陳振正大居士幼承庭訓,並至各地修道,潛心佛學,以重振金幢教義為念;奔走各處,他鄉攻錯,以發展香?廟堂為重,相信假以時日必能使廟譽更為興隆。
香訫堂所在的涼傘頂山位於新埔鎮新北里,地當桃園、新竹兩縣交界,楊新公路環繞,宵裡溪攀水而上,三洽水匯合於下,早即聞名遐邇。堂前群峰環拱,草木青翠,流水淙淙,風光幽靜。
香訫廟堂為兩百年古建築,雖無雕樑畫棟,但古意盎然,幽雅素淨。廟堂對聯句句禪機,書法滄勁字字佳作,乃文學與藝術之珍品。廟裡的古碑碑文清晰可辨,建置之史溯源有據,可說是不可多得的名勝古蹟。
楊梅、龍潭及新埔等地懷舊人士如欲尋童年記憶,別忘了來此重遊舊地。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
兩百年古剎香訫堂 歷經戰火衣缽文物猶存 - 楊梅新聞網、中壢新聞網、桃園新聞網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nEcoKA
偶然訪問到座落於新竹縣新埔山區的這家廟堂,聽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看來香火不怎麼鼎盛,是風華已經過了嗎?兩百多年的歷史,過去應該有過風光吧!奉祀是觀世音菩薩為主神。取名香訫堂。
電話 03-5890258 傳真 03- 5890911 管理人陳振正
香訫堂 @ 永方哥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41dJdwD
新埔鎮誌後,我們有兩個疑問,在此提出:
書中有關香訫堂的介紹和堂主內部提供的資料有出入!新埔鎮誌中提到的第七代詹金英和第八代詹枝蘭(新埔鎮誌P409)在內部堂誌中並無此名。據堂主表示,香訫堂舊名為齋公堂,由名稱可知修行者皆為男生
,管理者亦然,怎麼可能會出現女的管理者呢?
新埔鎮誌有關香訫堂的介紹,最後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然後世多變,發展複雜,光復後由鍾朝就主管,請詹金英主持,廟歸入道派,已非私人之產P409。」但在內部堂志的建置篇中對於鍾xx和詹xx有詳細描述,其中一段摘錄如下:「因鍾姓里長於貞城公,向其取里長證明之故,對本堂公業土地財產申報經過知之甚詳,瞭若指掌;從此萌生邪念,於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動亂之際,鍾某認有機可乘,假其里長之職,藉搜檢逃犯之名,帶人入侵佛門聖地、本堂內殿,強行帶走本堂公業名下所有,不動產憑證、備品等諸多種重要文件證明,致貞城公於同年十月氣憤填胸而死,嗚呼!人心之惡,不過如此,假公為私,其心可惡,其行可誅;無怪乎貞城公於臨終之際,再三叮嚀其後代子孫,勿忘此千古奇冤!鍾某見其毒計得逞,非法持有本堂公業所有憑證後,即勾結原依本堂生活無家可歸,當雜役之詹姓老婦任住持,非法向政府虛設「香訫堂」,鍾某自任管理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惡婦恩將仇報,悲夫!」 在訪問過程中,我們得知鍾xx和陳振正先生之間的問題已經訴諸法律二、三十年,其中鍾先生虛設香訫堂問題,陳振正先生已經獲得勝訴!由此可知,香訫堂應該仍然是屬於私人財產。發現問題 https://bit.ly/3UjrUIh
法人名稱 社團法人中華金幢教香訫堂居士協會
識別代碼 39786386
法人代表 徐美麗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10鄰大北坑3號
設立日期 1071101
財產總額 3,000
屆期判定
任期判定
目的 針對將已沒落的在家佛教(齋教),尤其是金幢派之經典教義加以研究,以淨化人心,濟助貧苦急難,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捐助方法 入會費、常年會費等。
法院名稱 新竹地方法院
登記案號 107法登社000022
登記號數 963
類別 社團
案由 設立登記
收件日期 1071101
登記日期 1071101
公告日期 0171102
登記簿 22冊38頁
許可機關日期 內政部107年4月1日台內團字第1070033135號。
存立時期 永久
結案原因 准許
結案日期 1071101
歸檔日期
發證日期 1071109
社團法人中華金幢教香訫堂居士協會-台灣法人網 https://bit.ly/40AhRRm
香訫堂
根據民國四十二年十二月發行之新竹文獻會通訊第九號會刊,名勝古蹟篇刊載:香訫堂,建在新埔鎮新北里,涼傘頂山山腹,龍華派(龍華派筆誤應為金幢派)之梵堂也。嘉慶初年,有僧盤空鍾兆星,廣東省鎮平人,壯歲來台,雇工作活,粒積貲財,買得本堂基地,結菴齋佛,名香訫堂。涼傘頂群山起伏,形勢險峻,曾是1895抗日義軍與日軍血戰的古戰場,寺廟遭日軍放火燒毀。
涼傘頂山頂沖高開帳如傘,以形象得名,為宵裡溪之發源處,山南邊為三洽水,即直坑、南坑、北坑三水匯流之處。涼傘頂環境清幽,茶園蒼翠,客家電視台拍攝魯冰花曾在此取景。香訫堂 @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nTwnQP
香訫堂捐題碑拓本-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U6SyE7
本件為西元1862-1874年(同治年間)香訫堂天公祀嘗捐題碑拓本,係香訫堂的捐款記錄,詳載地方信眾捐款情形,以存昭信。香訫堂位在新埔鎮新北里涼傘頂山山腹,屬金幢派之梵堂。
臺灣齋教是在鄭氏時期便開始隨著移民由大陸傳入,而後逐漸普及。清領時期即有龍華教、金幢教、先天道等三教派齋堂陸續建立,日治時期以來,「齋教」被視為佛家的旁支,因為信徒雖不吃葷,但卻不出家、不剃髮且不著法衣,故稱之為「在家佛教」或「居士佛教」。教徒因長年吃齋,故又有「持齋宗」、「菜教」、「食菜人」、「吃菜教」等別稱;「齋堂」俗稱「菜堂」,為齋教信徒舉行法會儀式的固定場所,也是齋友聚會的空間。 香訫堂捐題碑拓本-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香訫堂捐題碑拓本-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U6SyE7
(1) 大日如來靈山寺 廟宇香訫堂 Samantabhadra Ling Shan Temple | Facebook
(1) 大日如來靈山寺 廟宇香訫堂 Samantabhadra Ling Shan Temple | Faceboo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