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非洲加那利群島 歐洲人度假天堂 -- LifeStyle Journal 優雅生活

https://goo.gl/maps/73GALhoaDiKruSzQ9

2020-11-18_104948771px-Coat_of_Arms_of_the_Canary_Islands.svg800px-Serinus_canaria_LC02102020-11-18_105107


加納利群島(西班牙語:Islas Canarias,亦稱Canarias)是一個西班牙的群島及西班牙位置最南的自治區,位於大西洋中,在摩洛哥以西100公里處。該群島也是歐盟特別領域中的外延地區之一。加納利群島也是西班牙政府認可的八個具有「歷史國家」地位的地區之一。如同西班牙另外兩個位於非洲大陸的自治市休達和梅利利亞一樣,加納利群島也位於非洲板塊上。
因為該群島有著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氣候,又有馬斯帕洛馬斯和泰德峰等風景優美的去處,因而成為了旅遊勝地[3]。乾淨的空氣和合適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也成為穆查丘斯羅克天文台和泰德天文台的所在地。
加納利群島自治區有兩個首府,即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和拉斯帕爾馬斯,這兩個城市同時也分別是西班牙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省和拉斯帕爾馬斯省的省會。自1768年以來,除去1910年的一點短暫時期外,拉斯帕爾馬斯都是該群島的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就是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4]。然而,在1833年和1927年之間,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是該群島唯一的首都。該群島的第三大城市聖克里斯托瓦爾-德拉拉古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遺產[5][6]。
加納利群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GC0AH
詞源學
西班牙語名字「Islas Canarias」很可能是源自單指大加納利島的拉丁語名字「Canariae Insulae」,意思是「多狗的島嶼」。根據歷史學家老普林尼的考證,毛列塔尼亞國王尤巴二世把這個島嶼命名為「Canaria」是因為島上有「眾多體型龐大的狗」[7]。
另一個猜測是所謂的狗其實是僧海豹的一種(canis marinus,意為「海狗」,曾是海豹的拉丁術語名)[8],僧海豹現已是極危物種且已不在加納利群島生存了[9]。數目眾多的海豹很可能給為數不多的從海路到達這些群島的古羅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還有一個說法是島上的土著居民關切人崇拜狗,他們將狗當做一種神聖的動物,還將其做成木乃伊。實際上古希臘有一個傳說是西方有一群「狗頭人」,他們居住在一個島嶼上,並崇拜狗[10]。也有將這種狗崇拜和古埃及崇拜的狗頭神阿努比斯聯係在一起的假說,但這種假說沒有進一步說明哪個為先。
這種和狗的關聯保留在加納利群島的徽章上,徽章上有兩條狗左右護衛者描述七個島嶼的盾牌及盾牌上的西班牙皇冠
在過去阿拉伯人、諾曼人、葡萄牙人等已經抵達並占主導地位,但在15世紀末,卡斯蒂利亞王國與伯爾尼的格爾塞斯部落一起征服當地土著人民。
後來,由於家庭關係的解體,移民的湧入以及混合種族對西班牙的同化,人數減少了。後來加納利群島作為西班牙進入拉丁美洲的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由於島嶼的貧困,大量居民遷往伊斯帕諾美洲(特別是古巴、波多黎各和委內瑞拉)。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它決定發展成為一個療養勝地和旅遊目的地。
宗教
大部分人口是基督徒 - 天主教徒,但也有少數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佛教和中國民間信仰。[15]
在天主教堂內,這個群島的主要避難所坎德拉里亞聖殿脫穎而出。在加納利群島,兩位天主教聖人誕生,他們是拉丁美洲的兩位重要傳教士:佩德羅·貝坦庫爾和何塞·安切塔
人口
該群島擁有2,101,924名居民(2016年)
加納利群島官方的自然象徵物是金絲雀(Serinus canaria)和加納利海棗(Phoenix canariensis)
加納利群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GC0AH


西班牙加那利群島:一個只屬於三毛的夢境
隔著大西洋眺望非洲大陸的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在中國人心中是三毛遠在歐洲的家,但愛好旅行的人知道真正讓加那利名揚四海的其實是這裡的天然火山、優質海灘和變化多樣的自然環境。溫柔的夜,輪渡起航,駛進黑暗的大海。
最早知道加納利群島就是在三毛的書中。三毛和丈夫荷西曾經移居到加那利群島群島的大加那利島,在島上居住多年,《哭泣的駱駝》、《背影》等書就收集了不少三毛在加納利群島寫成的作品。
「這個孤獨的群島在西班牙的版圖中常常被忽略,然而每年仍有幾百萬的遊客受到它那持續不斷的陽光、無邊無際的海灘、苔蘚遮蔽的原始森林和火山島的風景誘惑而前往此地。」
加那利群島 位於大西洋,非洲西海岸,這裡共有7個大島(大加那利島是其中之一)和若干個小島。雖然加那利群島是西班牙的領土,但實際上群島距離西班牙本土的距離超過了1000公里。
大加那利島是個很商業化的地方,因為舒適的氣候,歐洲人在冬季來到溫暖的島上度假和購物,這裡早已是一個國際化的旅遊城市。三毛因不喜遊客們熱愛的繁華,卻又因為這裡最接近她熱愛的撒哈拉而定居在這裡。她和荷西選了遠離市區的一處住宅,在這裡,他們度過了幸福的幾年。她的《溫柔的夜》和《哭泣的駱駝》就寫作於這一時期。
三毛和荷西的故居在一條隨著山勢盤旋而上的小街上。路兩側,每家都有一道磚牆,正好高過視線,護著主人的安靜。除了透過鐵欄門,路邊行人看不見院子裡的情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毛與荷西的家在大加那利島的濱海小鎮泰爾德(Telde)的Lope de Vega街3號。
三毛故居外景(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加那利群島旅遊小貼士:
語言:加那利群島位於北非西岸,使用西班牙語,英語也通行。
交通:特內里費和大加那利島有國際航班連接馬德里和歐洲主要國際機場。從國內可先飛到馬德里,然後再轉機前往。大部分飛機降落在大加納利島、特內里費島。在加納利群島之間旅遊,可使用飛機或輪船。
簽證:西班牙屬於申根國,需申根國簽證。
飲食:除主流西班牙風味外,加那利島食物中以海鮮( 烤魚)、小土豆和加那利Mojos 醬最為有名。由於加納利群島所處的地理位置,飲食也深受北非、南美的影響。甜玉米粉(Gofio) 是加那利本地的特色食物,可以調糊蒸食,配以豬肉和雞肉熬成的清湯,美味無比。加那利群島是著名的西班牙葡萄酒產地,以Malvasia葡萄釀造的干白為其上品。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znjm8rg.html

401s00025pn154qp6o68

女性旅遊作家始祖/三毛,本名陳懋平,後改陳平/作家三毛(Echo Chan 1943-1991)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文大德文系、哲學系教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401s0002276982873no3401q00024119583q9rn2401s000229q8o5q1n07r401s0002567orr384os5


三毛在這裡寫下了《哭泣的駱駝》,卻沒人知道! - 每日頭條


shutterstock_1058406809-加那利群島西班牙-M

西班牙海洋遺珠-加那利群島 | 百夫長旅行社 https://bit.ly/2UIxx4p
提到加那利群島,很多人可能都不瞭解加那利是哪裡?加那利群島位在大西洋上,非常著名的作家三毛就曾經與丈夫荷西住在此地幾年,加那利在三毛筆下被描述到:「這兒有我深愛的海洋,有荒野、有大風,撒哈拉就在對岸,荷西的墳在鄰島,小鎮已是熟悉,大城五光十色,家裡滿滿的書籍和盆景,雖是一個人,其實它仍是我的家。」相信藉由三毛描述,又拉近許多原本的距離。
大加那利群島是歐洲人非常喜愛的旅遊目的地,為什麼該地會讓歐洲人趨之若鶩呢?重點就在於大加那利群島是一座「微縮大陸」,因擁有多種氣候和地形地貌而被稱為「微縮大陸」,海岸沙丘Maspalomas、聳立於海上的斷崖絕壁Andén Verde都是大加那利島絕美的風光資源。也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生物圈保護區。
Playa-de-Las-Teresitas-spain特雷西塔海灘加那利群島西班牙
在歷史上,加那利群島正是希臘神話金蘋果的放置處,受到信風影響,讓加那利群島四季如春,羅馬人稱他為「幸福島」,也因為365天都能從事水上活動,也有「春之島」的美譽。在哥倫布航行至新大陸的時代,來自歐洲的船隻都需要在加納利做最後的淡水補給後航行至美洲,加那利群島擁有著歷史文化的樣貌。
加那利群島又被稱為大西洋里七顆閃亮的珍珠,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位於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上,與撒哈拉沙漠隔海相望,加那利群島分別由七座火山組成:特內里費島(Tenerife)、大加那利島(Gran Canaria)、蘭薩洛特島(Lanzarote)、拉帕爾瑪島(La Palma)、戈梅拉島(La Gomera)、耶羅島(El Hierro)和富埃特文圖拉島(Fuerteventura),百夫長旅遊精選特內里費島、大加那利島,讓我們告訴您為什麼一定要來?


西班牙夢幻島嶼Canary Islands @ 星星男孩的自言自語 - 旅遊攻略 :: 痞客邦 ::


《TAIPEI TIMES》 Taiwan in Time: The house of Sanmao’s dreams - 焦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phpWkIfUkphpPvYm1Ophpm9LLLqphpkWHmjEphpABbPAT

《TAIPEI TIMES》 Taiwan in Time: The house of Sanmao’s dreams - 焦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1-01-03_0818362021-01-03_0818432021-01-03_0821472021-01-03_0821392021-01-03_082132五峰鄉三毛夢屋800px-周庄三毛茶楼800px-The_house_of_Calle_Lope_de_Vega_3_in_Telde,_Gran_Canaria,_Canary_Islands,_Spain337px-El_olivo_del_océano_20161025_0662021-01-03_081933

三毛 (作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毛(英語:Echo,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陳懋平,後來因為學不會寫懋字而自己改名為陳平,女,生於重慶,祖籍浙江定海成長於臺北市,臺灣作家。曾先後就讀於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系、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文哲學院、德國歌德語文學院,是臺灣1970至1980年代的著名作家。
1970年代,三毛以其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見聞為背景,以幽默的文筆發表充滿異國風情的散文作品因而成名,其讀者遍布全世界的華人社群。白先勇認為「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裡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造就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參 1]。」
三毛於1991年住院時逝世。三毛在2009年中國「新中國60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路評選」活動中文學類排名第十,總人氣榜排名第三十五[參 2]。
名字
原名陳懋平,因幼年時不會寫「懋」(注音:ㄇㄠˋ,拼音:mào),每次寫名字時,常將「懋」跳過不寫;後乾脆改名為陳平。陳平給自己取的英文名字叫「Echo」,是早期寫歌詞、畫作時常用的署名。據其作品《雨季不再來》中所述,Echo是其敬愛的美術老師顧福生的英文名。三毛是後期在撒哈拉時開始用的筆名,因為陳平諧謔地認為自己「只值三毛錢」。後來才發現和張樂平所著《三毛流浪記》主人公同名,陳平本人非常驚喜。
生平
早年
1943年3月26日,陳平出生於四川重慶,祖籍浙江省定海縣,父親陳嗣慶是成功的律師、母親繆進蘭。根據其家譜《陳氏永春堂宗譜》記載,祖先是從河南遷至浙江。陳平家中排行第二[參 3],有一個姐姐陳田心與二個弟弟陳聖、陳傑[參 4]。姐姐陳田心比三毛大3歲[參 5]。抗日戰爭勝利後跟著父母搬到南京,因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對戰之失利再遷到臺北。陳平在臺北入讀中正國民小學,1954年考入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參 6]。小時就喜歡撿拾別人丟棄的物品把玩,自得其樂[參 7]。
初中休學
1955年陳平初二的時候,數學常得零分。至第二學期陳平發現,數學老師每次小考都是課本後面的習題。為了不要留級,陳平將題目背下來,接連六次小考都是滿分。數學老師開始懷疑她作弊[參 6]。陳平對老師說:「作弊,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師,也不能這樣侮辱我[參 8]。」於是數學老師出了題目叫陳平作答,她得到零分。老師當著全班的同學用毛筆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代表零蛋的大圈羞辱陳平。經此羞辱,陳平第二天在教室昏倒,心理開始出現了嚴重的障礙,後來經常逃學到公墓看小說,最終休學。1956年一度復學,仍經常逃學到圖書館看書,後正式退學[參 6]。剛休學時,陳平被父母轉進台北美國學校,被送去學插花、鋼琴、國畫,和名家黃君璧習山水,向邵幼軒習花鳥。她喜歡看書,她父親就教她背唐詩宋詞,看《古文觀止》,讀英文小說,但是陳平經此打擊,患上憂鬱症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的心態。據說陳平曾割腕自殺[參 5],也曾看過心理醫生,但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療並無幫助,許多親戚朋友也給予了幫助,「新潮畫派」畫家顧福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當三毛認為自己沒有繪畫天賦時,顧福生給了三毛幾本筆記、現代文學雜誌,現代文學雜誌給了三毛極大的安慰,沉悶的三毛開朗起來[參 9]。
學畫
陳平關在家中一段時間。姐姐陳田心的朋友陳驌在隨顧福生學畫油畫。陳平非常羨慕,於是也隨顧福生習畫[參 9]。多年之後陳平回憶初見顧福生的情景:
“    許多年過去了,半生流逝之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啦啦掉下地的『動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霎間,的確經歷過。    ”
—— 三毛 《我的快樂天堂》[參 6]
一開始顧福生教陳平素描與水彩畫,是當時除了父母外,唯一與陳平溝通的人。後顧福生因要出國介紹韓湘甯為陳平學畫的老師,後來韓湘甯也因要出國又介紹了彭萬墀[參 6]。
文學啟蒙
顧福生不是教育家,卻鼓勵陳平在文學的領域發展,幫助她找到自己的方向。除了引介《筆匯》與《現代文學》雜誌,並將波特萊爾、左拉、卡繆、陳映真等作家的作品介紹給陳平,開啟她對當時台灣文壇的認識。顧福生並將一篇陳平的文章轉交他的好友《現代文學》雜誌主編白先勇,從此打開陳平自我封閉的心態,改變了陳平的一生[參 9][參 1]。
1962年12月,署名陳平的文章《惑》經顧福生推薦在白先勇主編的《現代文學》雜誌第十五期發表,給陳平帶來極大的鼓勵[參 9]。白先勇後來回憶「《惑》是一則人鬼戀的故事,的確很奇特,處處透著不平常的感性,小說裡提到《珍妮的畫像》,那時台北正映了這部電影不久,是一部好萊塢式十分浪漫離奇人鬼戀的片子,這大概給了三毛靈感[參 1]。」之後陳平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1963年在《皇冠雜誌》十九卷第六期發表《月河》。
入文化學院
陳平很仰慕白先勇的同學陳秀美,顧福生亦介紹陳秀美作陳平的朋友,鼓勵陳平走出自我封閉的生活。陳秀美覺得當時三毛很自戀。陳秀美並曾以三毛為原型,寫了一篇小說《喬琪》[參 10]。1964年陳秀美鼓勵陳平去向文化學院董事長張其昀請求入學文化學院作沒有學籍的選讀生。結果獲張其昀特許,至該院哲學系當選讀生,沒有高中學歷的陳平成績優異。
陳平曾對當時的作品《雨季不再來》一書作出以下的評論「《雨季不再來》還是一個水仙自戀的我。我過去的東西都是自戀的。如果一個人永遠自戀那就完了。……,很多人可以看到我過去是怎樣的一個病態女孩[參 11]。」文化學院教授胡品清亦在《皇冠》與《聯合報副刊》分別發表了寫給Echo的書簡。胡對她的印象是:「一個令人費解的、拔俗的、談吐超現實的、奇怪的女孩,像一個謎。1967年她出國後一個月,胡的《斷片三則》之一描寫她:喜歡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等到幻影變為真實的時候,便開始逃避[參 12]。」
初戀
在中國文化學院時,陳平仰慕同校以「舒凡」為筆名出版兩本書的才子梁光明[注 1]。兩人開始交往。梁光明升上大四時,大三的陳平以申請去西班牙留學逼梁光明作出承諾,結果陳平辦妥出國手續反而造成兩人分手[參 13]。
遊學西班牙、德國、美國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先學西班牙文,半年後入讀馬德里大學文哲學院。在西班牙時遇到還在讀高三的荷西·馬利安·葛羅。後就讀於德國歌德語文學院,又到美國芝加哥伊利諾大學 ,本想專攻陶瓷,後來在法律圖書館打工。留學期間不時把握機會打工賺錢,當過西班牙馬略卡島導遊、德國商店香水模特兒、美國圖書館員等,遊歷過東德、波蘭、南斯拉夫、捷克、丹麥等國[參 14]。在這期間她也交了幾任男友:在西班牙期間的一名日裔富商同學、在德國期間的一名後來成為外交官德裔同學、以及在美國期間的一名台灣籍留美博士生,但是最後全數均無疾而終[參 15]。
返國與情傷
1971年返國,應張其昀之聘,在中國文化學院德文系、哲學系任教,也在政工幹校與實踐家專教課。70年代,台灣明星咖啡屋風華正茂,有說法稱此期間陳平在「明星」咖啡廳結識一位畫家鄧國川,因非常喜歡對方的作品而答應了畫家的求婚,遭到家人集體反對,陳平不顧眾多反對之聲堅決要與畫家結婚,即將舉行婚禮前,卻發現了對方是有婦之夫。同年,喜歡運動的陳父鼓勵女兒與他一起打網球,在網球場上他們認識了一位年齡較長的德國教師,後來陳平與之相識,相愛,一年後,陳平答應了德國教師的求婚,有一天他們一起去訂制結婚的名片,結果當天晚上,德國教師卻心臟病突發猝死,之後陳平傷心欲絕,服安眠藥自殺,但被救回。17年後,三毛回憶此事,「那盒名片直到今天還沒有去拿。」
在西屬撒哈拉與荷西結婚
1972年陳平遇到上述情感上婚姻上的打擊,再度遠走西班牙。與六年前遇到的西班牙人荷西·馬利安·葛羅重逢。當時為高中生的荷西此時已大學畢業,服完兵役,也有了潛水師執照。原本荷西計劃與一群朋友一同乘帆船去希臘地中海一帶潛水旅遊,邀請陳平擔任廚師同行,但陳平對撒哈拉沙漠情有獨鍾[參 16]。後來荷西沒有去乘帆船,卻在西屬撒哈拉磷礦廠找到工作。1974年,陳平在非洲沙漠小鎮(西屬撒哈拉的阿尤恩)與荷西結婚,開始兩人在西屬撒哈拉的婚姻生活。荷西送給陳平的結婚禮物是他花了一番功夫在沙漠中找到的一副完整的駱駝頭骨。陳平非常喜歡這份結婚禮物,之後一直保存著。
成名撒哈拉
荷西上班後,陳平被封閉在家裡,天氣炎熱,與鄰居們無話可談,非常寂寞[參 17]。此時陳平應臺灣《聯合報副刊》主編平鑫濤之請,開始以三毛為筆名,用幽默流暢的文筆以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見聞為題材寫作。 1974年10月6日她一篇名為《中國飯店》的作品於《聯合報副刊》刊出。這一篇用撒哈拉沙漠作為背景描寫自己異國婚姻的作品與當時副刊上其他文章截然不同,吸引大批讀者。歷經兩度情感上的打擊,三毛的作品此時已超越以往自戀的純文學風格,雖然只是描寫生活的散文,但顯得樂觀開朗又有趣。此後她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源源不斷在《聯合報副刊》刊出,後集結出版《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和《哭泣的駱駝》等書[參 14]。這一系列的書大受全世界華人社群讀者歡迎,歷久不衰[參 14]。
加那利群島嶼喪夫
位於大加那利島特爾德市鎮的三毛故居
1975年11月,摩洛哥組織綠色進軍,35萬名志願者開進西屬撒哈拉。 1976年2月西班牙撤離西屬撒哈拉。三毛與荷西最後也離開西屬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屬地加那利群島。荷西與三毛後來住在加那利群島中的丹娜麗芙島及大加那利島。1979年9月30日,當天正好是中秋節,荷西在三毛父母往訪期間在拉帕爾馬島的海中潛水時意外喪生[參 14]。三毛歷經第三度情感上的打擊,姐姐陳田心回憶三毛親自用手去挖荷西的墳墓,認為如果不是父母在,她一定跟著荷西走了[參 5]。三毛在雙親扶持下飛返臺灣暫住,稍後又回到加納利群島,一直無法走出傷痛。
旅行與遊記
1981年11月,由臺北《聯合報》特別贊助前往中、南美洲十二國旅行半載,撰寫所見所聞。1982年5月,飛返臺北,作「三毛女士中南美紀行演講會」環島演講,主講「遠方的故事」,出版《萬水千山走遍》。
教職、演講、有聲書
1982年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在台大和文化大學講授「小說創作」、「散文習作」,深受學生喜愛。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前往美國接受割治子宮癌手術,以寫作、演講維生。1984年5月,皇冠雜誌社舉辦了一次「陰間之旅」活動,由呂金虎施法及帶領三毛進地府一遊[參 18]。1985年一度喪失記憶,神經錯亂[參 19]。1987年3月,出版有聲書《三毛說書》;7月,出版有聲書《流星雨》(童話故事)。
五峰鄉三毛夢屋
劇本創作
1990年電影《滾滾紅塵》由三毛編劇,嚴浩導演,林青霞、秦漢、張曼玉合演,湯臣電影出品。上演後因劇本影射並同情「漢奸」胡蘭成與女作家張愛玲相戀,頗受非議;尤以內容涉及國民政府之形象問題,受到臺灣輿論界批評。1990年12月15日,三毛盛裝出席第27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滾滾紅塵》獲十二項提名,奪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八個獎項;三毛角逐最佳編劇獎,結果未獲獎[參 14]。
逝世
1991年1月4日,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三毛被發現在台北榮總病房內逝世,死因為以絲襪自縊而亡。有種說法是,三毛處於「精神耗弱」的狀態,臨睡前不服用安眠藥無法入睡,安眠藥劑量不斷增加下,最終因服用劑量過重,不慎迷糊中被絲襪纏住頸部而窒息逝世,終年47歲。她的家人也澄清她不是自殺。她去世前半個月,還曾告訴母親,她想做修女。另一方面,各種流言繪聲繪影,說三毛的早逝是她熱衷通靈造成的[參 20]。外界也流傳她是被謀殺的言論。
紀念
2011年1月4日,皇冠文化於皇冠藝文中心舉辦『夢中的橄欖樹-三毛逝世20周年紀念特展』開幕典禮,三毛姐姐陳田心及弟弟陳聖、陳傑、生前好友丁松青與紀政到場追思故人。展出的物品包括三毛生前的收藏品、手稿、書畫作品、照片以及個人用品。在皇冠藝文中心的展覽持續到2011年1月30日;2011年3月份轉往國立台灣文學館繼續展出[參 21]。
2018年,和三毛合作過的齊豫和潘越雲獲得了滾石唱片的支持,於6月9日在台北小巨蛋辦了一個紀念三毛的演唱會《回聲》
2019年3月8日,三毛的名句「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出現在以婦女節為主題的Google塗鴉上。同年3月26日,Google首頁更換上紀念三毛76歲冥誕的塗鴉。
友人
陸達誠神父回憶
三毛回國後一天晚上,三三集刊的一群年輕作家聚在朱西甯家中,三毛與耕莘寫作會神父陸達誠也在場。當晚藉碟仙,三毛在眾人前與死去的荷西溝通,大得安慰。之後三毛曾使用錢仙、自動書寫等方法試圖與死去的荷西溝通。有一次三毛起了疑心,用耶穌之名命令對方說出真實身分。結果是寫出幾個西班牙文字:「魔鬼神。」三毛大受驚嚇。陸達誠神父為了安撫三毛,為她奉獻了一台彌撒,並讓她戴上法國帶回來隆重祝聖過的顯靈聖牌。接下來一年,她沒再接觸通靈之類的事物,並且不斷地行善。她曾告訴陸達誠,她每次收到稿費都會分成六份,捐給不同的慈善團體[參 20]。
三毛由陸達誠得知乾爹徐訏過世,難忍悲痛,再度用自動書寫和徐訏亡魂溝通。徐訏告訴她:「我很好,生活在一個光明平安的世界裡,不用擔心。妳幫我寫信給我家人吧。」三毛藉自動書寫寫下了徐訏的家書,徐太太表示信尾的「徐訏」簽名真的很像本人的字跡。徐訏有個女兒在美國,由於她通曉法文,給她的信是用法文寫的。三毛不諳法文,還是寫出來之後拿給朋友看,才知道那是法文。
眭澔平回憶
眭澔平曾在2010年7月29日《新聞挖挖哇》中表示荷西的亡魂透過不認識的台灣人玩碟仙時,請他們打電話給三毛,請她不要悲傷[參 22]。眭澔平亦曾在2010年7月29日《新聞挖挖哇》中展示徐訏亡魂透過三毛用自動書寫給他指點迷津的字跡[參 23]。 之後,三毛曾參加「觀落陰」的活動[參 20]。
張樂平
1988年6月12日,三毛致函居於上海之著名漫畫家、「三毛流浪記」作者張樂平表示喜歡三毛流浪記[參 14]。1989年,三毛到上海與畫家張樂平相見,認他為「爸爸」
王洛賓
三毛與王洛賓第一次見面是1990年4月,三毛去新疆旅行,當時兩人只有短暫的交流。8月三毛第二次去新疆時,原本打算在王洛賓家長住,為王洛賓撰寫傳記,但從一下飛機就開始發生各種不愉快。三毛曾告訴司馬中原,「我去他家,一屋子媒體人和當地幹部,我有被耍的感覺。我原本只是想和他單獨聊聊的。」[參 24]幾天後三毛接到母親病危的電傳,就匆匆離去。三毛去世以後,王洛賓曾創作了一首《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賈平凹
1991年1月1日,致函賈平凹:「在當代中國作家中,您的文章最有感應,您所贈給我的厚禮(指賈之來信及近作數冊),今生今世當好好保存珍愛,這是我極為看重的書籍。」
評論
周莊的紀念三毛茶樓
白先勇
「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裡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三毛是寫給年輕人看的,難怪三毛變成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參 1]。」
「三毛自殺的消息傳來,大家都著實吃了一驚,我眼前似乎顯出了許多個不同面貌身份的三毛蒙太奇似的重疊在一起,最後通通淡出,只剩下那個穿著蘋果綠裙子十六歲驚惶羞怯的女孩——可能那才是真正的三毛,一個拒絕成長的生命流浪者,為了抵抗時間的凌遲,自行了斷,向時間老人提出了最後的抗議[參 1]。
楊照
「三毛寫的撒哈拉和迦納利群島,是不折不扣的傳奇故事……三毛替讀者打造了一種『真實的夢幻幸福』……三毛成了台灣幸福想像的象徵。 三毛的存在不只克服了陳平的痛苦悲鬱, 甚至進而克服了整個台灣的痛苦壓抑。……當她化身三毛寫文章時,始終樂觀、勇敢、機智、好客、多情,……但放下筆後,那悲觀憂鬱的另一個自我,卻沒有能真正被排除、取消……[參 25]」
桂文亞
「根據Echo早期發表的《惑》、《月河》、《異鄉之戀》……,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是屬實的。……《撒哈拉的故事》為什麼與早期作品風格懸殊如此?……失學、病痛曾經造成她成長過程中的陰影,但由於不輕易妥協的天性,一再突破難關,重新復學,擴大早有的生活領域。但是,婚姻上的挫折,使她再度遭遇到重擊。……但是,就作品本身,我認為,也唯有通透了事理、生死、喜怒的人,才能如此無為無求的透視人生。我也相信,前期的三毛,無疑也是熱愛寫作的,只是因為機遇局限與偏窄的觀念,一直表現平平,而撒哈拉沙漠如此受到熱愛,又何嘗不是眼淚中體會出來的微笑?欣賞一篇文章,不只為喜愛其中充滿生趣的情節,而是因為產生『人世』的共鳴。眾人喜愛撒哈拉的故事,是因為它流露善良、豁達、悲天憫人的性情。然而,眾人也許不知道,寫喜劇的人,往往深嘗悲劇[參 12]。」
毛晨
「她慣以第一人稱寫作,精湛的文筆使讀者如同親身體驗她的故事。雖然和大多數生活乏味的普通人一樣,她本人也飽嘗悲劇的生活,但卻用《撒哈拉的故事》讓讀者驚嘆貧瘠的生活所產生的愉悅和陶醉。三毛是一個成功的描繪快樂的人[參 26]。」
張系國
「三毛最感人的一面在於把故事中『我』提升到一種程度——代表讀者,導引讀者跟隨她進入神話,這可以說是一種獻祭或救贖的過程,透過作品使得閱讀的善男信女得到一種滿足[參 27]。」
顏麗珠
「在文化方面,從早期反共抗俄、憶舊懷鄉到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移植,文化思潮上出現了明顯的斷層。再看70年代以後的臺灣社會,無論是大環境的外交困境、國內的政治威權、言論的禁錮;或是小環境的升學壓力、親子代溝等問題的出現。對當時的青少年而言都是心中一股找不到出口的壓力,所以在看到三毛能不顧一切、率性而為流浪到沙漠,成功打造新生活的行為,彷彿替自己實現了不敢付諸行動的夢想,因而打從心底狂熱的崇拜三毛[參 28]。」
張樂平
「看她那樂觀、倔強、好勝、豪爽、多情而又有正義感,有時又顯出幾分孩子氣,這倒真有幾分像我筆下的三毛」[參 14]。
馬中欣
馬中欣是三毛最激烈批評者,在三毛去世後花了5年調查,於1996年出版《三毛真相》一書,內容敘述他重走了三毛很多旅行地點調查,訪問眾多生前認識三毛的人,結論是三毛大幅虛構了一個她想像中的傳奇人生。例如在鄰居眼中三毛是個不務正業頭髮髒亂的嬉皮,而與荷西的愛情其實很多是她想像中的驚天動地,[1]事實上荷西不過是個「想玩玩而已」的低學歷外國男人,所以他們之間發生很多分合而荷西還用過出海當水手來逃離,但這些過程透過三毛的想像和筆法都被寫成傳奇無比的愛情故事。至於撒哈拉沙漠的很多風土民情描述也都是假的,被過度美化。[2][3]眾多論點至今屬於信者恆信的討論,也成為研究三毛的一家之言。
李敖
2011年2月,李敖新書《大江大海騙了你:李敖祕密談話錄》提到三毛,對三毛評價不是很正面。2011年2月11日《大江大海騙了你》新書發表會,記者問李敖,會不會擔心引起「三毛迷」的反彈;李敖答,「我知道會有這個結果」。李敖說,他曾問三毛「既然是一個流浪者,為什麼要買房子」,流浪者就是應該帶著家當與錢財四處流浪[4]。
作品
早期作品
《惑》-《現代文學》雜誌第十五期 1962年12月[注 2]
《月河》-《皇冠》十九卷第六期 1963年》[注 2]
《極樂鳥》-《徵信新聞報》1966年1月26日[注 2]
《雨季不再來》 - 1966年9月《出版月刊》第16期[注 2]
《秋戀》 - 《中央日報》1967年1月[注 2]
《一個星期一的早晨》 - 1967年3月《出版月刊》第22期[注 2]
《安東尼·我的安東尼》- 1967年6月《幼獅文藝》第4期[注 2]
《實業世界》若干篇報導文字[參 12]

《撒哈拉的故事》台北:皇冠,1976年。
《雨季不再來》台北:皇冠,1976年。
《稻草人手記》台北:皇冠,1977年。
《哭泣的駱駝》台北:皇冠,1977年。
《溫柔的夜》台北:皇冠,1979年。
《背影》台北:皇冠,1981年。
《夢裡花落知多少》台北:皇冠,1981年。
《萬水千山走遍》台北:聯合報社,1982年。
《送你一匹馬》台北:皇冠,1983年。
《傾城》台北:皇冠,1985年。
《談心》台北:皇冠,1985年。
《隨想》台北:皇冠,1985年。
《我的寶貝》台北:皇冠,1987年。
《鬧學記》台北:皇冠,1988年。
《滾滾紅塵》台北:皇冠,1990年。
《親愛的三毛》台北:皇冠1991年[參 29]。
《我的快樂天堂》1993年1月初版
《高原的百合花》台北:皇冠,1993年[參 29]。
《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2001年1月初版
散篇
《寫給「淚笑三年」的少年》(《泥土‧牛》,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85年6月)[參 29]。
《你們為什麼打我》(《聯合報‧繽紛》,1988年5月25日)
《讀書與戀愛》(《當我20》,台北:皇冠出版社,1988年8月)
《歡喜》(《談色》心岱主編,台北:漢藝色妍文化事業,1989年4月)
《給柴玲的一封信 ― 漂泊的路怎麼走》(《聯合報‧聯合副刊》1990年4月7日)
有聲書
《三毛說書》1987年3月初版
《流星雨》1987年7月初版
《閱讀大地》1989年7月初版
翻譯
《娃娃看天下(一)》(漫畫)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娃娃看天下(二)》(漫畫)1980年2月初版 譯自西班牙文
《蘭嶼之歌》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2年6月初版 譯自英文
《清泉故事》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4年3月初版 譯自英文
《剎那時光》 丁松青神父(Fr. Barry Martinson)原著 1986年1月初版 譯自英文
歌詞
專輯: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
《不要告別》奕青(李泰祥)曲 李金玲、洪小喬、劉文正、蕭孋珠、鳳飛飛、黃鶯鶯、江玲、葉璦菱、趙薇、李碧華、張惠妹等人都曾唱過。[注 3]。
《一條日光的大道》李泰祥曲 李泰祥、齊豫、劉文正唱
《橄欖樹》 李泰祥曲 楊祖珺原唱,齊豫唱紅[注 4]
《軌外》李泰銘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三毛旁白 [注 5]
《迷》翁孝良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注 6]
《今生》又名《七點鐘》李宗盛曲 陳志遠編曲 齊豫唱 王新蓮合音 [注 7]
《飛》李宗盛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唱 [注 8]
《曉夢蝴蝶》陳志遠曲/編曲 潘越雲唱 [注 9]
《沙漠》李泰祥曲/編曲 齊豫唱 三毛旁白[注 10]
《今世》李泰祥曲/編曲 齊豫唱[注 11]
《孀》陳揚曲/編曲 齊豫唱 三毛旁白[注 12]
《說給自己聽》李泰銘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注 13]
《遠方》王新蓮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唱 三毛旁白[注 14]
《夢田》翁孝良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後陳淑樺在九四年翻唱 [注 15][參 30]
《說時依舊》 梁文福曲 潘盈原唱 林慧萍唱紅 [注 16]
《生活,是一種夏日流水般的前進》
《那人》
《假如還有來生》
《做一個百分之百的女人》
《雅各天梯》
《夢裡風景》
《對話》
家庭
紀念三毛及荷西的雕塑「海洋的橄欖樹」,位於荷西遇難的海邊處
荷西·馬利安·葛羅(José María Quero Y Ruíz,1951年10月9日-1979年9月30日),西班牙人,是三毛的丈夫。
這個條目使用西班牙語姓名:首姓或父姓是「Quero」,次姓或母姓(母親的父姓)是「Ruíz」。
荷西出生於西班牙哈恩省的安杜哈爾市鎮。家中排行第七,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和四個姐姐,唯一一個比他小的是伊坦絲。
1974年,在非洲沙漠小鎮(今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的阿尤恩)與三毛結婚,婚後定居於西屬撒哈拉。後移居至西屬加那利群島的大加那利島東部特爾德鎮上一個叫做男人海灘(Playa del Hombre)的海邊社區。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拉帕爾馬島的海中潛水時意外喪生。荷西之墓位於聖克魯斯德拉帕爾馬城市公墓(El Cementerio de Esta Ciudad, Santa Cruz de La Palma)。
三毛的著作中,有不少提到荷西的作品,包括:
《撒哈拉的故事》1976年
《哭泣的駱駝》1977年
《稻草人手記》1977年
《溫柔的夜》1979年
《夢裡花落知多少》1981年
《背影》1981年
注釋
 梁光明,河北井陘人,1942年11月3日生,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曾任臺視文化公司總編輯、副總經理、總經理,主編《電視周刊》及《家庭月刊》。現已退休。創作文類包括詩與小說。無論是詩或小說,其用字和語句文法均有獨特的韻味,頗能激發讀者的想像力。自《行過曠野》出版後,即停筆至今。曾獲救國團總團部詩歌獎首獎、短篇小說獎首獎。見「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舒凡」。
 收入1976年出版的《雨季不再來》
 當時陳平用Echo為筆名
 電影《歡顏》插曲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三毛以這首歌詞記述了七年沒有上學的日子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三毛與母親在沒有上學的日子裡的互動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三毛以這首歌詞記述了她初戀的第一次約會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三毛以這首歌詞記述了去西班牙前與初戀男友的告白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反映了三毛初戀的破滅後的遊戲人間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
 三毛記述了她與初戀的情人20多年後相逢的心聲
三毛 (作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NKcc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