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灣姜家-姜世良宗族----族譜的真相-許多家族的唐山祖譜並不是〝開臺祖〞傳下的,而是後來有子孫信以為真按址前去認親帶回來的。鄭成功帶2萬5千人來台的60年後,高屏客家六堆地區就有近5萬人口/現在的桃竹苗客家區,在1784(苗栗市1737)年以前都是禁止民人進入的番界(解禁前的幾十年(乾隆年間),滿清特許少量客家民人或官兵(可能也只有幾百人)進入)


宗族組織
(1) 唐山祖:由同宗卻未必有血緣關係的同姓者,共同出資興建宗祠,祭祀原鄉祖先(以唐山原鄉顯赫的同姓祖先為對象)。
(2) 開臺祖:由有血緣關係的同姓者興建宗祠,並留下祖產當共同祭祀基金,祭祀開臺祖及其後代。


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中國閩客人是漢化的百越族) https://bit.ly/2HKRG6E
1630年代無河流的珊瑚礁島小琉球每平方公里有165人,以此估計全台可有百萬人,絕大多數住在田園旁而不住在番社內,遠多於荷、清殖民者統計的〝社番〞不到7萬。
因滿清的禁入、禁墾、禁買番地、禁娶番婦等禁令,使閩粵籍墾戶或官員借用家鄉親朋名字把散居的原住民虛報為自己的同鄉或族親,如此將來田地才能買賣,並可防止已賣田者反悔告官(被告發者不但受刑罰還要將田歸番),原民女兒也才能出嫁(大家都變成漢民時),而不接受者將來要改變身份只能靠皇帝御賜或遠走他鄉。故表面上保護原住民的禁令,成了同化原住民的絕佳手段。許多家族的唐山祖譜並不是〝開基祖〞傳下的,而是後來有子孫信以為真按址前去認親帶回來的。
因此,每處番界解禁後就都突然出現許多每庄數百、數千且常是同姓的漢民(滿清嚴禁移民,連官員都不准攜眷,而不少西部的平地曾被劃入番界,一定是因當時已住了很多原住民);明明漢民被禁止娶番婦,卻都能娶到老婆;閩粵一個村來了1人或數人,就能在台灣幾個村傳下數千人甚至數萬人;閩粵男人不到1/20甚至1/40渡台(有福建族譜為証),台灣後裔卻是原鄉的好幾倍。
鄭成功帶2萬5千人來台的60年後,高屏客家六堆地區就有近5萬人口,其中移民應只有傳說中的百多位現在的桃竹苗客家區,在1784(苗栗市1737)年以前都是禁止民人進入的番界開禁後,後龍等桃竹苗沿海的閩語人不可能搶輸遠來的中國四縣、海陸客家人。應是在解禁前的幾十年(乾隆年間),滿清特許少量客家民人或官兵(可能也只有幾百人)進入,漢化幾萬的桃竹苗原住民(一解禁就立刻成為大量〝冒死來台的墾民〞),目的是以客語人守住山區與舊番界平地,有事時可幫滿清平定造反的閩語人1795年乾隆皇帝:「…漳、泉、粵三庄,…彼此轉得互為牽制…。…是該處民情不睦,亦只可聽其自然…。但…不可使漳、泉人知覺,轉啟朋比為奸也。」
台灣男人只有Y染色體的78個基因(女人0)來自第一代男祖(漢化祖或來台祖),其它20,000~25,000基因的 8、9成以上都來自原住民。Y染色體的功能只是啟動男性的發育與製造精子,發育成什麼樣態(體型、性格、智慧)都由其它染色體決定。故父系制度的生物意義極微小,不需在意男始祖是不是閩粵人。 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中國閩客人是漢化的百越族)
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中國閩客人是漢化的百越族) https://bit.ly/2HKRG6E

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中國閩客人是漢化的百越族)


桃竹苗57%以上(粵籍區62%)、台北41%人口在1841年以後才加入戶口
從《淡水廳志》的1841年人口與1926年日本人調查的人口推算,桃竹苗閩粵籍人口中有57%約14.0萬是1841(道光21)年以後才加入戶口的,應是番口漢化,閩粵人不可能躲那麼久,傳說中的移民潮是在乾隆年間1736~1795。各地的比率是:苑裡通霄45%、苗栗堡(客)69%、北苗+香山55%、竹市不含香山45%、南中竹縣(客)51%、北竹西桃(客)67%、東桃47%。 1841年以前的當然也可含大量番口,1784年以前丘陵區全部是番界(含苗栗市以南約50 km^2的河谷平原的東岸、桃園台地群的湖口楊梅平鎮大溪,可見當時已住有大量平埔人)。若只考慮粵籍區則是62%約10.3萬,相當於1926年的10.3*2.18 =22.5萬,但不可能有這麼多客家人移入桃竹苗,因1926年桃竹苗有粵籍353300,其它地區共只有23.3萬(含大台北2800、中彰投10.8萬、高屏9.2萬),且23.3萬中應有很大部分也是1841年以後加入戶口的。台北各堡的總平均則是41%約11.3萬(都換算回1841年的人數),也含不少番口,但台北可能也有大量移民(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與領先全台的年增率,故實際比率也可能低一些。台北至苗栗遲至1875年才廢淡水廳而設二縣一廳,算是相對落後,1926年的閩粵人口中,44%是在1811年以前就有,8%在1811~1841、16%在1841~1871、32%在1871~1926年間加入
苗栗河谷平原的啟示–滿清為防造反而採分化政策,以客語漢化桃竹苗原住民
ゝゝ1784年重畫番界線(紫線圖)以前,據1760年的藍線圖,桃竹苗的丘陵區與過半台地都是禁入、禁墾的番界,含苗栗河谷平原的東岸(公館、銅鑼),偷入者杖一百,若有抽藤伐木再加3年徒刑,私墾、居住者當然更重,據《清實錄》乾隆十一年1746,是依越渡緣邊關塞律論罪,應是潛出外境者的絞監候(入監等候秋天絞決),當然經官方允許者無罪(例如入宜蘭的吳沙與入新竹北埔的姜秀鑾)。西岸的苗栗市可能是在1737年左右被納入清國,因據說當年有6批10人同時開墾苗栗市的8個地區,並在1755年合力開鑿「貓狸三汴圳」,灌溉800餘甲土地。即使那10人真的是移民,僅此800甲(約 8平方公里)埔地原來就可養原住民8*150=1200人以上,10人微不足道。據說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移民不下百戶,但100人仍是極少數,因為1926年苗栗街有15700人,估計1800年最少有15700 *(150/392) =6000人,另還有2倍的人口在河谷周邊的頭屋公館銅鑼。苗栗人的客家話與祖籍應是借用自極少量墾戶與來了又去的客家籍官兵,不想讓自己土地將來不能賣給〝漢民〞或女兒不能嫁給〝漢民〞(大家都變成漢民時會很難嫁)的都須找個中國祖籍。客家四縣離海直線90(梅縣南端)~190(平遠西北端)公里間,應不會有太多窮苦農民能長途雙腿跋踄1~2百公里,再付可觀船資從汕頭偷渡420公里來到後龍(泉州後龍210公里)(若非偷渡則須從廈門–台南入台,再走路2百公里以上),卻進入剛開放、充滿未知風險的番人地域。而官兵的移動則很平常。
ゝゝ1737年苗栗市被納入清國時,後龍的漳、泉人應是虎視耽耽,一撲而上,為何會讓遠來的四縣人捷足先登?既然來的四縣人不可能很多,那原先應略懂閩南語的苗栗市人為何會變成四縣客語人?事實上,1784年以前過半屬番界的桃竹苗 4 +9 +13 =26、台中5鄉鎮市、再加南投國姓,除大溪、太平平地、霧峰山地(多福佬客)外,後來全都成了客語區(筆者推測因板橋林家林平侯在大溪「開庄致富」,而太平周邊的霧峰大里林姓部族勢力很大,故兩地成了閩語區)。客家人真的能在1784年(苗栗市1737年)以後突然發揮神力,遠渡來台,搶在周邊閩語人與福建閩南人之前佔據幾乎整個桃園至大肚溪的舊番界嗎?況且1800年以後閩南、客家人多是前往東南亞,很少來台灣。若說閩語人不愛住山,那台地(新社湖口…)與河谷(新埔芎林竹東苗栗…石岡東勢)呢?其實漳州70.5%、泉州80%(福建89.3%)是山地,閩南的人也住山,甚至漳州也有很多客家人(詔安平和南靖),為何來的反而都是更遠的四縣人、海陸人(汕尾新豐620公里、泉州新豐220公里,若非偷渡則須從泉州–鹿港入台)?顯然有政策的介入。筆者推測是這樣:1721年朱一貴事件與1732年吳福生事件使清廷注意到以客制閩的好用,因而在1784年(苗栗市1737年)以後在桃竹苗新領土上培植客語人口(最有效的作法是在番界開禁前派遣幾十戶客家人入墾,等局勢成熟時再開禁),使台灣即使要造反也難以團結,客語人還可守住山區不讓造反者遁入。之前清國不把番界納入國土的原因之一就是防止民人進入聚眾作亂,既然納入就培植不同語言的族群把守。而在1786年的林爽文、1795年的陳周全、1805年的蔡牽、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中客語人又一次次地成為「義民」,讓清廷政策更堅定。漳人林爽文起義時泉人幫清國鎮壓,泉人陳周全起義則漳人幫忙鎮壓。1795年乾隆給台灣道楊廷理的上諭:「…漳、泉、粵三庄,…彼此轉得互為牽制…。甚或漳、泉之人串通一氣,…剿捕豈不更覺費手。是該處民情不睦,亦只可聽其自然…。但此意該鎮道惟當默存諸心,又不可使漳、泉人知覺,轉啟朋比為奸也。」這個分化政策至今仍深深地影響台灣。但清政府並未規定只有客家人能進入新國土,而政府引進的人數也不可能達到幾千幾萬人,因那必會在民間留下傳說、記載。滿清為防漢人在台灣造反,對台實施「班兵」制度,官兵駐台每三年輪一班,且從雍正年間起規定,班兵不可派駐同籍人聚集的地方。可以〝想像〞(尚未找到證據),既已定下分化政策,清廷可能會選派四縣籍官兵駐在漳、泉籍旗鼓相當的後龍(1806年漳鬥贏泉),讓客籍官兵以客語〝教化〞新納入的苗栗市人,並引進少量的客籍移民(或自願留下的官兵)當官派族長。
【14】祖譜實例分析–藉一位墾戶之名或族譜就可把幾個相關的平埔部族漢化
ゝゝ這裡只列結論,分析請看原版。★湖口「陳四源」–共祖陳乾興很可能是原住民回鄉的墾戶,大湖口在1798年開庄時,他擔任官派族長,並分成「國泰民安」4房,1894年已有「五百餘丁」,距開庄還不到100年。★楊梅鄭氏道東堂–鄭大模在1785年進入番界開墾,擔任負責實際農務的佃首,分得部分土地,並把部分原住民報為他的親族。後來原、漢兩系鄭姓人協議以鄭大模為共同始祖,並有徐黃溫3姓原住民改姓加入,因而出現母系大家長仁潛婆收養4位異姓姪兒並分家產的故事,並把鄭大模的生卒年代往前推到1716~1780年,族譜也不提他當佃首的事,而改稱他受岳父贈土地。★新屋范姜與姜–大墾戶范姜殿高(親生范家在海豐、父親的養父姜家在陸豐)墾地3860甲,原住民地主被虛報為他的親兄弟(後來的范姜5祖)與養祖父家的11位姜姓叔伯。這就是〝范姜氏說殿高父母未來台,而姜氏卻說殿高父親與11位叔伯來台、一說海豐人一說陸豐人〞的真正原因。★冬山游氏東興堂–1810年起吳沙把數萬宜蘭原住民報為漳州人時,游厚悅4兄弟以祖父〝東〞字輩多人之名把原住民變成他們的兄弟叔伯,在冬山太和村開立游家庄。根據詔安秀篆族譜,「東」字輩16人中只有4人來台(游東山沒來台);而台灣族譜卻說有17人來台,其中9人墾桃園(但只有游東河是真的來台)、3人墾鳳山台南、1人墾板橋中和、4人不明,嘉慶年間1796~1820子孫有默契似地大舉入墾宜蘭。★霧峰林家–拓墾塗城番仔寮太平的三、四房中有3人在清據時代的生育率超高3 →26 →78(其他十人10 →24 →38),推測應有原住民被整編加入。開基祖林石很可能是阿罩霧原住民或來自台灣某處,擔任阿罩霧林姓的族長,並把全族土地登記族長名下。他一直居住阿罩霧,並非如祖譜所記在林爽文事件時任大里杙族長,雖他確實受林爽文牽連而喪命。族譜可能為了解釋6房有5房沒分享阿罩霧土地,並讓林石當來台祖,而編出長房媳帶2子由大里杙南下加入阿罩霧的故事。
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中國閩客人是漢化的百越族) https://bit.ly/2HKRG6E


客家人中國分布圖,崖系客家人 - 愛經驗

12d700061a90d13fb8292020-10-28_10005112d700061b0350f162c4 (1)

客家人中國分布圖,崖系客家人 - 愛經驗


客家文化 - 知乎

客家文化 - 知乎 https://bit.ly/2G314lI
客家人的標誌就是祟文重教,耕讀傳家,圖為客家古邑廣東河源龍川考棚
廣東韶關學宮
東河源紫金學宮
東河源龍川學宮
東州學宮內部
東河源紫金文天祥屯兵遺址,南嶺甘泉勝蹟
宋末三傑之一的陸秀夫負帝殉海像

客家文化 - 知乎

v2-9d4ec1fa5a854971f05d38756bdc080a_720w2020-10-28_1009352020-10-28_1008132020-10-28_1008012020-10-28_1007262020-10-28_1007172020-10-28_1006532020-10-28_1006462020-10-28_100529


SA9-248_final.pdf (mxeduc.org.tw)

台灣與唐山關係圖

2021-01-13_0934152021-01-13_0936432021-01-13_0935572021-01-13_0935382021-01-13_0935232021-01-13_093506

SA9-248_final.pdf (mxeduc.org.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