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閥閱世家-門閥制度+烏頭門+欞星門-南朝世族階級的形成:閥閱、郡望與譜牒《十八州士族譜》《百家譜》/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祕書。/清流官+「濁流官」/「八關齋戒」(按,佛教儀式,本意為離家一日一夜,加入僧團生活,遵守佛教八項戒律)/「行香」(按,佛教用語,指用齋後或靜坐前行走,由慢至快)/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選舉之弊,至此而極。']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2CwplLE


[呂、盧、高、許、紀]五個姓氏均源自湖北烈山,故稱「烈山五姓」烈山五姓的始祖炎帝(炎帝居於姜水流域,以姜為姓,到商末有姜子牙)。本起烈山,史稱烈山氏;又因他教民務農,也稱為神農氏(姜姓)。紀、許與呂同源;高、盧為姜太公之分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七姓十家分別是隴西李氏李寶的六子,太原王氏王瓊的四子,滎陽鄭氏鄭溫的三子,范陽盧氏盧度世的四子、盧輔的六子、盧溥不知幾子,清河崔氏崔宗伯的二子、崔元孫的二子,博陵崔氏崔懿的八子,趙郡李氏李楷的四子[1][2][3][4][5][6][7][8][9],共士望四十四人[10]。
高宗時宰相李義府門第寒微,曾和山東士族攀婚,被拒絕,因此懷恨在心,上告高宗,慫恿高宗下詔,禁止七姓十家自以為婚姻。為鞏固關隴統治集團,唐高宗下令,此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婚)」,但這實際上沒有達到效果,「男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後來武則天又利用科舉扶植山東士族勢力而抑制關隴集團七姓十家 -四十四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asPG7


五姓,為北魏至唐朝期間,對當時很有名望的崔氏、盧氏、李氏、鄭氏、王氏等五大氏族的並稱,由北魏的四姓發展而來。其中最顯赫的十個家族,在唐朝被列為禁婚家
五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Vobh2
範圍與發展
五姓由傳統的「四姓」發展而來,然而不同時代對四姓的界定略有差異,對四姓發展為五姓的描述也有不同。柳芳描述唐朝普遍的說法,以崔氏、盧氏、李氏、鄭氏為四姓,加王氏為五姓;[1]胡三省註解《資治通鑑》,以盧氏、崔氏、鄭氏、王氏為四姓,加上李氏為五姓。[2]
最初,北魏孝文帝很重視氏族,當時氏族推崇范陽盧氏盧敏、清河崔氏崔宗伯、滎陽鄭氏鄭羲、太原王氏王瓊等四姓,孝文帝將他們的女兒納入自己的後宮。隴西李氏李沖與氏族通婚,孝文帝也以他的女兒為夫人。當時趙郡李氏也有很多知名的成員。當時世人以五姓作為家世高華的代表。[3]
在唐朝,人們以與五姓家族聯姻為榮。[4]社會風氣所及,想要與五姓家族聯姻,往往需要很高的聘禮。這種高門第所取厚重聘禮的風氣被唐朝朝廷視為社會弊端,朝廷採取了許多打擊五姓家族的措施,如編訂太宗朝《氏族志》,調降山東氏族的等第,[5][6]然而終不能革除此種社會風氣。[7]薛元超曾感嘆自己富貴過人,然而人生中三大憾事:不能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由此可以反映出五姓在唐朝的地位。[8]
禁婚家
主條目:七姓十家
在唐朝,五姓中最顯赫的十個家族,被列為「禁婚家」。唐高宗下詔禁止包括北魏隴西李氏李寶、太原王氏王瓊、滎陽鄭氏鄭溫、范陽盧氏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氏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氏崔懿、晉趙郡李氏李楷等子孫後裔自己做主互相通婚。因為這十個家族共分屬七個不同的郡望,所以也被稱為「七姓」。[9]高宗本意在打擊這些家族,然而社會上仍秘密嫁娶,甚至有人冒充自稱,以此自高身價,「禁婚家」反而成為高門家族的標榜。[7]他們申論高宗禁婚的原因是出於「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而以此為榮
五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kVobh2

12759653560+7361275+9653560736

《隋唐嘉話》說,唐高宗時的宰相薛元超平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只有三件事情讓他耿耿於懷,那就是沒有進士及第、沒有機會修國史、沒有能夠娶五姓女。
  前兩件事容易理解,這娶五姓女,是什麼意思呢?說來話長。
  在唐朝,李、王、鄭、盧、崔氏這五姓的名聲最大,他們自恃身分高貴、血統純正,對他姓很輕視,不與通婚。唐文宗嫁女兒的時候,發現貴族們你推我讓,十分謙虛,都不願意跟皇室聯姻。唐文宗大發雷霆,說:「我老李家當了二百年的天子,還比不上五姓這些家族嗎?」
  大唐皇帝也在「五姓」之列,為什麼還得不到有關士族的認可呢?因為並非普天下的這五姓都是尊貴的,只有清河或博陵崔氏、范陽盧氏、趙郡或隴西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才是正宗的。大唐皇帝號稱隴西李氏,但有人認為他們胡化嚴重,有人說他們是大家族中的「破設籍」。總之,山東(崤山以東)士族對皇室的血統抱以懷疑的態度。有關五姓的故事很多,現擇要敘述一下。
  唐文宗為太子李永向宰相滎陽鄭覃求婚,希望可以讓鄭覃的女兒為太子妃,但是鄭覃可以把孫女嫁給九品衛佐的崔氏,卻不願意女兒為皇太子妃。文宗很氣憤。
  唐文宗想把真源、臨真兩位公主嫁給有名望計程車族,曾對宰相說:「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冀州長史吉懋,因為掌握了南宮縣丞崔敬的把柄,而想為其子吉頊逼娶崔敬的女兒。崔敬開始不答應,但是後來因為懼怕吉懋所掌握的自己的短處而答應了,但是並不敢告訴自己的妻子。等到娶親的日子定了,吉家迎親的車子到了崔氏門口,崔敬的妻子鄭氏才知道這件事情,因而抱著女兒大哭,堅決不許女兒上車。其小女兒看到這樣的情況,對母親說:「父有急難,當殺身救解。姊若不可,兒自當之。」於是登車而去,替姐姐嫁給了吉頊。吉頊官至宰相,當然是後話了。
  武則天當政之時,其寵臣來俊臣出身庶族,為攀附高門士族而休棄了故妻,強娶太原王慶銑的女兒。後來,同樣出身庶族的侯思止也想攀附高門士族,以抬高自己的門戶,奏請要娶趙郡李自挹的女兒,武則天要執政者商量是否允許這樁婚事。鳳閣侍郎李昭德撫掌對諸宰相說:「大可笑。往年來俊臣強娶太原王慶銑的女兒,已經使國家蒙受了恥辱。現在侯思止此奴又想索取趙郡李自挹的女兒,這不是要再次侮辱國家嗎?」於是事情被阻止了。
  李義府門第寒微,嘗欲為子結婚於五姓而不可得,因此深以為恨。於是上告高宗,慫恿高宗下詔,禁止五姓內部通婚。然而這五姓之家卻仍然恥於與他姓通婚,詔旨下達後,不敢再公開舉行婚禮,而是秘密的將女兒裝飾一番,偷偷的送往夫家,或者女兒終生不嫁。詔旨竟也無法改變看重門第的風氣。
唐朝重「五姓」 皇帝女兒也愁嫁 * 阿波羅新聞網 https://bit.ly/3kUlufI


七姓十家分別是隴西李氏李寶的六子,太原王氏王瓊的四子,滎陽鄭氏鄭溫的三子,范陽盧氏盧度世的四子、盧輔的六子、盧溥不知幾子,清河崔氏崔宗伯的二子、崔元孫的二子,博陵崔氏崔懿的八子,趙郡李氏李楷的四子[1][2][3][4][5][6][7][8][9],共士望四十四人[10]。
高宗時宰相李義府門第寒微,曾和山東士族攀婚,被拒絕,因此懷恨在心,上告高宗,慫恿高宗下詔,禁止七姓十家自以為婚姻。為鞏固關隴統治集團,唐高宗下令,此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婚)」,但這實際上沒有達到效果,「男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後來武則天又利用科舉扶植山東士族勢力而抑制關隴集團七姓十家 -四十四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asPG7


中國古代,身份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存在,同時存在著階層制度,因而從遠古時期就誕生了家族這一說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間的積澱,慢慢形成了各種名門望族。而在中國歷史上存在過最為尊貴的「五姓七望」,簡單來說就是這些姓氏的人,都是古代的名門望族,等同於有了一張上流人物的名片,據說連古代的皇室都沒資格娶「五姓七望」中的人,這些姓氏有你嗎?
 ID-2908557
▲中國歷史上存在過最為尊貴的「五姓七望」,其中一支是隴西李氏。(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總結來說五姓主要指的是李氏、崔氏、盧氏、鄭氏、王氏這五大姓氏,而其中李氏又分為了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兩個分支,而崔氏則分為了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而其餘三家則沒有那麼多說法,就是簡單的范陽盧氏、滎陽鄭氏,以及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 宗族。所以稱之為七宗五姓,或者五姓七家。這七個世家,在漫長的歷史上,曾經出過大量改變歷史的重要人物。例如隴西李氏,就曾經兩次建立國家。一次是十六國時期,建立的西涼,一次是後來的唐朝,也就是李世民他們家。
▲唐太宗李世民出自隴西李氏。圖為李世民畫像(翻攝自百度百科)
再像是趙郡李氏,歷史上著名的戰國名將李牧,就是這一族公認的始祖。而到了唐朝,更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整個唐朝歷史,所有的宰相,至少八成以上,全是出自這五姓七家。
崔氏則是起源於東漢,在三國鼎立之前的那個東漢。崔這個姓,在如今算不上是一個很常見的姓氏,但他出過的名人卻是不容小覷,一共出了12位宰相,其中就包括唐太宗宰相,崔仁師。
▲「五姓七望」裡的崔氏名人代表、唐太宗宰相崔仁師。圖為崔仁師畫像。(翻攝百度百科)
太原王氏,根據人口普查顯示,王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然而在古代,王這個姓可真是不一般,有富饒家庭,也有名門貴族,這個姓真就如同字面意思一樣,有著「王者」的氣質。在東漢時期的王允,便是就是出自太原王氏;之後還出現了三位東晉皇后,孝武帝皇后王法慧,簡文帝皇后王簡姬,晉哀帝王穆之,算得上是「五姓七望」中出皇后出得最多的一個姓氏了。
范陽盧氏,其中最為出名的一個人物便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除此之外還出了10位宰相,其中就包括8位唐朝宰相,可以說是唐朝的宰相被盧姓承包了滎陽鄭氏,這個初始於西漢時期的姓氏,同樣是出過10位宰相,如此一來便是奠定了鄭氏這個姓在貴族中的地位。
 ID-2908564
▲「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圖/翻攝百度百科)
至於這些幾乎可以決定一國興衰的世家大族,又是怎麼消亡的呢?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些世家大族,能夠綿延千年不到,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壟斷了人才的上升渠道。而他們的衰亡,同樣也是因為失去了這些上升渠道。眾所周知,從隋唐開始,科舉制開始逐漸出現。這種新興的科舉制,一改之前的由世家大族推薦的制度,不管你是誰推薦的,一律要考試。
如今,隨著朝代的更迭,姓氏在一個人的身上漸漸變成了一個符號,不再成為一個人身份的象徵,透過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人人都有出頭的機會。
連皇帝都高攀不上的「五姓七望」家族 你有在內嗎? | 新奇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946dp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