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沒擺香爐神明少來」?眾人齊噴太唬爛 拜拜不靈有原因
2024/07/31 07:43:00
行天宮禁香行之有年,有網友稱「沒擺香爐神明少來」引熱議。(圖/資料照)
▲行天宮禁香行之有年,有網友稱「沒擺香爐神明少來」引熱議。(圖/資料照)
為落實環保,行天宮在2014年開始「禁香」,不再設置香爐及供桌。就有網友表示,有陰陽眼的朋友說自從行天宮沒擺香爐後「神明很少在那」,貼文曝光引起熱烈討論。
行天宮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又稱恩主公廟,恭奉關聖帝君為主神,配祀呂、張、王、岳等恩主公。其不只是大臺北地區的信仰重鎮,更是全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近年來行天宮禁香,不再設置香爐及供桌,信眾以三跪九叩或雙手合十參拜取代線香,也不需要準備供品。日前適逢關聖帝君聖誕,就有網友在社群平台Threads透露自稱有陰陽眼的朋友指出自從未擺放香爐後,神明很少在那,因此詢問廣大網友:「現在行天宮是可以去拜的嗎?」
行天宮「沒擺香爐神明少來」?眾人齊噴太唬爛 拜拜不靈有原因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LKvdV9
對此,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回覆:行天宮的神明們一直都在,而且能量十分穩定而強大,可以安心去! 」「我反而是看過有陰陽眼的人說行天宮的關帝一直都在」、「沒擺香爐就沒有神明這個理由很荒謬!龍山寺也被人這樣說,明明神明都在。這麽多人都說去行天宮很有感覺,從小就在那收驚,長大後工作不順我也會去那走走拜一下關老爺,他老人家一直都在」、「太唬爛了,行天宮的帝君爺一直都在,依舊是正能量滿滿」、「帝君在喔,行天宮是非常正派的大廟,磁場很不一樣」。
也有網友分享行天宮神蹟,「行天宮是我覺得最靈驗的!之前被鬼壓去拜拜 晚上睡夢間有看到兩個神明說『這是我們保護的不要來騷擾她』整個睡得超安穩」、「我聽到的都是在,而且業務量數一數二多。你朋友感覺是對著一個瘋狂加班忙到炸開的公務機關說他們都不在位置上好閒⋯」另外也有人針對禁香解釋:「撤香爐也是有經過神明應允的,你以為香爐能隨便撤嗎?再者為何說沒香爐神明不在,內殿的主香都還在呀。 」
就有網友趁機求問:「常聽到別人被保祐的故事,但我拜過無數次,從工作、感情、運途都不順,籤詩更是沒ㄧ次準,請問這是何故?」熱心人士也跳出來解答:「也有可能你拜拜時講話的內容沒有完整,或是你的運不需要神明幫忙,或是這些事情神明認為你自己決定會更好,原因很多,但我覺得最重要還是心誠則靈」、「有一種說法好像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拜的神,像我從小到大就有好幾個算命老師說要拜關聖帝君跟玄天上帝」、「曾聽長輩說過,若是覺得運勢一直都不順,有可能是:祖先的部份沒有處理好」
行天宮「沒擺香爐神明少來」?眾人齊噴太唬爛 拜拜不靈有原因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3LKvdV9
江兆申「花蓮記遊冊」1972年陞任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江兆申先生被藝術界稱頌為「天上的文曲星」、「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兼善詩、書、畫、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左翼稱為「龍門」(面對民權東路),右翼稱為「虎門」(靠近松江路與民權東路口)。一般出入宮廟的禮數是從龍門進、由虎門出,如此出入有序,動線才會順暢;此外,也有「出將入相」的意涵;而「入龍門、出虎口」,更包含了平安順利的期許。
關雲長:佛教稱迦藍菩薩,道教稱協天大帝。1614年,中國明朝萬曆皇帝敕封關雲長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故又名關聖帝君,或簡稱關帝。明、清時代三國演義小說興起,部分道教信徒稱關雲長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福建泉州一帶為最盛,鸞堂信仰則尊稱關恩主。
廟門上的「赫赫」與「巖巖」是什麼意思嗎?行天宮電子報 https://bit.ly/34NTWnq
圖為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與松江路口的行天宮台北本宮,拍攝者為時任中央社記者的陳漢中,上圖攝於1968年3月17日(行天宮台北本宮於該年元月落成),下圖攝於1972年2月15日(大年初一)。平常香火就已十分鼎盛的行天宮台北本宮,每逢大年初一,更是盛況非凡。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善男信女們扶老攜幼,由各地趕來進香朝拜,向關聖帝君祈求全家的平安。
行天宮兩側的進出門上分別有「赫赫」與「巖巖」的牌匾,在廟宇建築學上,「赫赫」的位置稱為左日門,「巖巖」的位置稱為右月門,左進右出;也就是說,「赫赫」的門為入口,「巖巖」的門則是出口。
不過,赫赫與巖巖並非為門的名字,而是碑文,此二詞出自《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赫赫意謂明顯盛大的樣子,而巖巖則指高聳、充滿威嚴的樣子。赫赫與巖巖被用來比喻廟宇的神聖莊嚴與神明的靈威顯盛,以及提醒信眾在進出廟宇時,應保持肅穆虔誠之心。
行天宮的歷史:
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主祀關聖帝君(關公)。行天宮是北台灣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歷史最悠久的行天宮是北投分宮,次之是三峽分宮(行修宮),而目前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與松江路口的本宮落成於1968年元月,為行天三宮裡最晚成立者(舊的台北本宮成立於1956年,位置在民權東路與林森北路口)。
行天宮是大台北地區關帝廟的代表,廟門設計上與文廟臺北市孔廟相同,大門均沒有門神,用欞星門108顆門釘代表108位神靈,即36天罡與72地煞。
1943年,郭得進(空真子師父)及師兄弟,於台北市永樂町(今迪化街)一處民宅三樓設立「行天堂」,恭奉關聖帝君。當年,黃欉(玄空師父)得三兄黃新火引介,遂與「行天堂」關聖帝君結緣。
1945年,三峽「白雞」、「海山」二坑煤礦附近瘧疾肆虐,居住於臺北縣樹林的基隆煤礦業主黃欉(玄空師父)為地方請命,遂得關聖帝君聖允,於辦公室闢一靜室,創設「行修堂」。不久,疫情趨緩,遠近信眾無不叩恩感謝。
1949年,因「行天堂」場地不是很理想,黃欉在臺北市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購入原為宮前町的小型民間信仰簡易齋教鸞堂及附設土地公廟。不久,該鸞堂即吸引不少香客前往參訪,並形成多達250戶住家的違章建築。
1956年,黃欉著手於北投(平埔族嗄嘮別舊址)、三峽兩地整建以祭祀關公為主的民間信仰廟宇。台北的行天宮落成後,由黃欉所主導興建的三座廟宇合稱為「行天三宮」,其中新建於台北市的行天宮稱為本宮,其餘兩間則為行天宮分宮。
1960年代初期,黃欉原本已有將齋教鸞堂原地擴建為廟宇的計畫,不過,該片佔地2,000坪的私人用地,在教育部開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後,被改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現為台北市立新興國民中學)。
經交涉後,台北市政府採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讓原地主黃欉以九台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的私有地交換當時仍為瑠公圳末梢支流、沼澤的公有地。
在取得位於西新庄子(現今民權東路、松江路口東北角)的建廟用地後,黃欉商請已有興建多處廟宇經驗的造廟匠師廖石成設計、施工,並於1968年元月順利完成台北本宮之建造。
看看日門、月門的上方,分別有「赫赫」及「巖巖」兩橫額,為文人畫家江兆申所題。兩幅橫額的典故來自於《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赫」是顯明、盛大的樣子;「巖」則形容巍峨、高峻,傳達出 關聖帝君靈驗顯赫、神威高不可測之義。因此,仰望橫額,猶如提醒我們:出入行天宮應保持莊嚴肅穆的敬意。
穿過日、月門,便來到寬敞的廟埕,此開闊空間是歷來行天宮舉辦「名家揮毫‧福贈春聯」的活動處,每逢歲末時節,許多信眾來此分享喜氣,為年節增添平安的祝福。
站在廟埕,面對主體建築,可看到前殿和左、右山門。此時可將自己的方向稍加變換,因為廟宇的左右方位是以神明座向之處為基準,如以本宮為例,正前方橫向馬路為民權東路,而右側則是松江路。
前殿五開間,自中間向兩旁,分別為明間、左右次間、左右梢間,以門釘、門枕石等配件,分別其尊卑的次第關係。明間最尊貴,是五開間中最寬者,又稱為「當心間」或「中門」,是神聖的通道,唯有在迎神和接待國家元首時才會開啟。雙扇門板上安設有一百零八顆門釘,赤紅色的門板、明黃色的門釘,與淺灰的斬石門框、深灰色的觀音石牆堵,構成一種既對比又調和的美感。
聖恩永傳‧福佑眾生
前殿兩旁的左、右山門,是信眾進入本宮主建築的主要進出口,左翼稱為「龍門」(面對民權東路),右翼稱為「虎門」(靠近松江路與民權東路口)。一般出入宮廟的禮數是從龍門進、由虎門出,如此出入有序,動線才會順暢;此外,也有「出將入相」的意涵;而「入龍門、出虎口」,更包含了平安順利的期許。
當我們穿過龍門,進入主體建築內部,便來到敬拜神明之處。主體建築呈口字形,為兩進雙護龍式:第一進為前殿和左、右山門;第二進則是正殿和左、右過水廊。兩進以左、右護龍相互聯絡,左護龍為宣講室、右護龍為事務所。事務所是許多信眾報名參加祈安大法會、祭解,以及解籤、各種疑惑獲得解答的地方,而宣講室是「信眾感應謝恩見證會」和宣講的場所。
正殿是恭奉神明寶像的聖域,執事在此誦經,進行消災解厄科儀,為信眾補運。左梢間內懸掛大鐘,右梢間懸掛大鼓。每天清晨四時,執事先敲響三鐘聲,再開啟宮門,展開一天的濟世服務。另外,每逢初一、十五及神明聖誕日,則須響五鐘聲;而在開啟宮門之後,再於一鐘、兩鼓的節奏中,響三十六鐘、七十二鼓。神明聖誕時,「上傳天庭,下達萬民」的鐘鼓聲,是營造神聖氣氛、不可或缺的法音宣流。而在春、秋兩季的祈安大法會期間,正殿也是眾多効勞生日夜輪流課誦經典、為信眾祈福之處。
正殿和左、右護龍間的過渡空間則是「過水廊」。前過水廊以拱門和正殿前檐廊相通;後過水廊通正殿側門,是出入正殿的主要通道。前、後過水廊之間是透天的天井,左邊置龍池、右邊置虎池,虎池裡有許多鯉魚悠游其中,吸引許多信眾在此駐足觀賞。
前殿、正殿和左、右護龍所圍成的內埕,蓋有木造的拜亭,成為信眾敬香、收驚及聆聽宣講的地方。拜亭四周檐口梁架上,抬頭仰望可見八幅蘊含「五倫八德」精髓的水彩畫,傳達行天宮以聖哲先賢為教化典範的道德意涵。
在繁忙的都市空間中,台北本宮是一處淨化心靈的園地,從早到晚,都可見到許多信眾來此參拜、流連,在裊裊香煙中,獲得身心的平安。
莊嚴聖廟‧藝術殿堂
台北本宮除擁有優雅、開闊的格局外,在宮內四處可見,結合文史、書法、繪畫、雕刻之美的楹聯、碑誌、壁畫、彩繪等,更進一步豐富了建築的意義和內涵,同時發揮無言的教化功能。
在本宮中,以洗石及檜木為材質的楹聯總計有廿七對,皆為民國五十年代赫赫有名的藝文界前輩,如:于右任、賈景德、張維翰、謝冠生、高拜石、黃杰、鄭彥棻、王壯為、康灩泉、傅狷夫、江兆申等所撰書的真跡雕刻而成。書體有隸、楷、行、草,各有所勝。
在碑誌部分,藉由鐫刻在石頭上的文字,體現行天宮的歷史沿革、宗旨、主神、經典和人格典範,不僅表現了藝術莊嚴之美,也融入了宗教的意涵。例如:前殿梢間右山牆上堵的〈聖訓〉,以厚實端正的隸書,傳達出「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教化精神,這是 關聖帝君對信眾的訓示,也是行天宮的立廟宗旨,期勉世人以此為標竿,進德修業,以維人倫。
走一趟台北本宮,不只能向神明祈求平安幸福,還可在誦經聲中聆賞精緻的藝術作品,以體會 玄空師父宏揚聖教,立德、立功、立言的偉大胸懷。結合宗教與文化的華美殿堂,讓每一位信眾均能沐浴在神聖的氛圍中,獲得心靈的啟發與淨化。
行天宮電子報 https://bit.ly/34NTWnq
------------------
山門的門楣-”巖巖”.
「赫赫」明亮、顯盛貌,讚頌 關聖帝君神威顯赫,獎善懲惡,昭然分明.
「巖巖」巍峨、高峻義,敬讚 關聖帝君守義不阿的德性,有如萬仞高山.
語出自《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赫赫」的位置稱為「左日門」,
「嚴嚴」的位置稱為「右月門」,
赫赫與嚴嚴並非為門的名字,
而是碑文。
「赫赫」與「嚴嚴」二辭出於詩經.小雅.
南山 :「節彼南山 ,維石巖巖(有版本作「嚴嚴」,二字通);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因此用於廟宇的場合時,
赫赫嚴嚴可借指廟宇建築的神聖性和莊嚴氣氛,
以及神明靈威顯盛,
信眾進出廟宇時心態應保持虔誠肅穆。
大門依舊是關緊緊的,
只能從最左及最右兩邊的小門進入
行天宮北投分宮 @ 識在必行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jsuYxW
-------------------
行天宮五恩主如下:
關雲長:佛教稱迦藍菩薩,道教稱協天大帝。1614年,中國明朝萬曆皇帝敕封關雲長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故又名關聖帝君,或簡稱關帝。明、清時代三國演義小說興起,部分道教信徒稱關雲長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福建泉州一帶為最盛,鸞堂信仰則尊稱關恩主。
呂洞賓:中國神話傳說八仙之一,道教稱孚佑帝君,鸞堂信仰尊稱呂恩主。
張單:灶神,司命主災咎生死,鸞堂信仰尊稱張恩主。
王善:道教的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傳人,鸞堂信仰尊稱王恩主。
岳飛:12世紀中國宋朝名將,鸞堂信仰尊稱岳恩主。
五恩主以關雲長為首,因此台灣一般民眾亦稱關雲長為恩主公,於是也就經常順勢稱行天宮為「恩主公廟」。
台北遊記(一)-認識行天宮 @ H&D幸福小屋 :: 痞客邦 :: https://bit.ly/31NjHT3
---------------------
台北市|中山區『行天宮』‐‐ 關聖帝君 @ 川川等於溜 :: 痞客邦 :: https://bit.ly/2ENarFd
▲正殿主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王靈天官、岳武穆王,合稱五聖恩主公。從祀:關聖太子平,周恩師倉。比較有在參拜行天宮的信眾,或多或少都會以恩主公來稱呼廟中主神,在比較早期一點,其實恩主公的敬稱,大多都是鸞堂的信仰對主公神明的敬稱,所以恩主公並不一定代表關聖帝君一尊神明,其實主殿這五尊神明都是恩主公,也是鸞堂常見所供奉的主公,其中以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三恩主公來奉祀的廟宇會比較常見一些。
王天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2UWH3R
王天君,又稱王靈官、靈官王元帥、隆恩真君、豁落靈官王天君、豁落火車王靈官、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玉樞火府天將 等,是道教鎮守山門之神,雷部、火部天將及護法神,為道教諸多護法神中最受崇奉者之一。額間一目,以金鞭為武器。扶鸞的信眾則時常稱之為王恩主,與關帝君、呂祖師、岳鄂王、張灶君、合稱為「五恩主」,其與李天王、張天師、趙元帥同為玉皇上帝身旁的四大護法。
孫國敉《燕都遊覽志》謂:「永樂間有周思德者,以『王元帥法』顯京師。元帥者,世稱靈官,天將二十六居第一位。」 即明代永樂年間,杭州道士周思德因精於王靈官之法術,祈禱十分靈驗,故在京師地區名聲顯赫,於是明成祖專門在京師為靈官王元帥修建廟宇,名為「天將廟」,進而使得王靈官名聲更加彰顯於世。明宣宗在位時期將「天將廟」更名為「火德觀」,封王靈官為「隆恩真君」,後又加封「玉樞火府天將」。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通常為紅面赤髮,披金甲,右手高舉金鞭,左手掐「靈官訣」,或稱為「通天指」,意指可以上達天聽。
今日供奉王天君為主神的廟宇並不常見,高雄市鳳山區喚善堂、台南市南區豁落院仁慈堂、台南市佳里區雷恩行宮、宜蘭縣頭城鎮喚醒堂、宜蘭縣蘇澳砲台山天君廟、宜蘭縣五結鄉正勉堂、和彰化縣田中鎮贊天宮應是目前全台相當罕見以其為主神的廟宇,其他多是將其作為玉皇上帝的配祀神,供奉於凌霄寶殿
行天宮,或稱恩主公廟,主神為關聖帝君(恩主公,從神為關平太子、周倉元帥),配祀呂、張、王、岳等恩主公,是臺灣知名的關帝廟,由經營煤礦事業有成的黃玄空道長所建設而成。本宮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又稱臺北關帝廟(如其廟籤詩上所印)或臺北武廟,繼承清代官祀的臺北關帝廟(臺北武廟)之餘緒。另有兩座分宮,位於臺北市北投區忠義山及新北市三峽區白雞山,稱「行天(宮)三宮」。其中,最早興建完成的是北投分宮,其次是三峽行修宮。臺北市區的本宮為行天三宮最晚落成者,廟門用108顆門釘代表108位神靈,即象徵36天罡星、72地煞星。
行天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GgZzAp
歷史
臺北城內曾有清代官祀的臺北關帝廟(臺北武廟),於日治時期因都市計畫而拆除,原址設置臺北高等法院,即今日司法大廈。
1943年5月,空真子師父(郭得進居士)及師兄弟,敬奉由覺修宮分靈而來五恩主,於永樂町(今迪化街)一處民宅三樓設立「行天堂」[1]。
1945年,三峽「白雞」「海山」二坑煤礦附近瘧疾肆虐,居住於臺北縣樹林(今新北市樹林區)的基隆煤礦業主玄空道長(黃欉居士),向其素來敬仰的行天堂壇主「空真子」(俗名郭得進,人稱郭空真)請益,郭空真請了行天堂關帝君像,讓黃迎回膜拜。
1945年農曆十月玄空道長(黃欉居士)於三峽礦場之木造事務所始創「行修堂」,鄉里皆來參拜,竟然瘟疫去除,從此關帝君名震本地。
1949年現今明德堂所在地興建,關帝廟行修宮
1949年農曆八月,由於「行天堂」位於民宅三樓,檀越參拜不便,玄空道長(本名黃欉居士,法號「玄空」,1911年-1970年;行天宮方面敬稱其為「玄空師父」)得三兄黃新火居士引介,遂與「行天堂」關聖帝君結緣。玄空在臺北市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購入原為宮前町的小型民間信仰簡易齋教鸞堂及附設土地廟。創建關帝廟行天宮,地址在今臺北市立新興國中。
1956年,玄空著手於北投(平埔族嗄嘮別社舊址)、三峽兩地整建以祭祀關公為主的民間信仰廟宇,臺北行天宮落成後,由玄空師父所主導興建的三座廟宇合稱為「行天三宮」——新建於臺北市中心的行天宮稱為本宮,其餘兩間為行天宮分宮,玄空預定稱為三峽行修宮與北投行忠宮,後奉神意,改稱北投行天宮。
1958年,行天宮開山第一任住持空真子道長(郭得進居士)過世,並於北投行天宮旁空地,興建崇德堂以奉祀空真子道長(郭得進居士),當時北投行天宮後殿基礎工程才剛起步。玄空師父應眾師兄弟推舉,當任第二任住持,放下事業,全心重新規劃北投行天宮,由原一殿式擴建為三殿式。
1960年代初,玄空原本已有將原地擴建為廟宇的計畫,不過,該片佔地2,000坪的私人用地,在教育部開始推動九年國民教育後,被改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現為臺北市立新興國民中學)。經交涉後,臺北市政府採取「以地易地」的方式,讓原地主玄空師父以九臺街(今林森北路、民權東路交叉口一帶)的私有地交換當時仍為瑠公圳末梢支流、沼澤的公有地。玄空於是用以建廟。另說則是玄空師父獨力購下西新庄子,現今民權東路、松江路口東北角的建廟用地後,玄空商請已有興建多處廟宇經驗的造廟匠師廖石成設計、施工,並於1968年順利完成行天宮臺北本宮。
1960年8月12日北投行天宮之後殿慶成,並舉行安座典禮。
1962年農曆四月三峽行修宮興建及動土整地。
1964年農曆八月北投行天宮之崇德堂完工,奉祀空真子道長(郭得進居士)
1964年農曆十一月,三峽行修宮舉行「正殿」上樑典禮。
1964年農曆十二月,三峽行修宮舉行「前殿」上樑典禮。
1964年玄空師父在獨力捐資向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及數名地主買下民權東路、松江路口之土地上,動土興建行天宮臺北本宮。
1965年5月31日行天宮北投分宮玉皇殿、前殿等所有工程完工,恭奉玄靈高上帝、玄穹高上帝、儒、釋、道三教教主等,並舉行慶成典禮。
1965年12月6日三峽行修宮落成,並舉行慶成典禮。
1968年1月25日,台北本宮舉行慶成典禮,九臺街關帝廟行天宮遷入。黃欉於三宮分別勒石立碑,昭示三宮本屬同源,永遠關聯不得分離。
1956年至1967年的十二年間,玄空師父於先後完成北投分宮、行修宮(三峽分宮)、臺北本宮,出任第一代的三宮總住持。並分別勒石立碑,昭示三宮本屬同源,永遠關聯,不得分離。
1970年玄空師父將全部自建的三峽行修宮捐贈給財團法人臺北行天宮,名為行天宮三峽分宮。
1970年12月18日(農曆11月20日)行天宮三宮建設人暨第一代三宮總住持玄空師父歸真。
1972年農曆十月新建三峽行修宮旁的明德堂及行天宮北投分宮崇德堂以奉祀玄空師父(黃欉居士)
2014年8月26日,行天宮秉持並落實玄空師父提倡修德與問心敬神之理念,廟埕不再設置大香爐及供桌,鼓勵信眾雙手合十,以道德心香取代線香,虔誠祝禱就可上達天聽。信眾不須準備供品,只要心誠禮敬,問心修德,便能得到神明的護佑。
信仰
行天宮三宮建設人玄空師父(本名黃欉,道號「玄空」,1911年-1970年),祖籍泉州安溪,其宗教思想源於行天宮《列聖寶經合冊》恭錄之《關聖帝君明聖真經》。
行天宮的宗教屬性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正信道場,強調問心敬神的理念。祭解以道教科儀為主。例如祈安大法會(俗稱拜斗)、祭元辰、祭關限、祭星、掩魂、收契孫、收驚等,都與道教儀式關係密切。
願景
宗旨:秉持恩主公五倫八德之聖訓,宏揚聖教,推行正信,以濟世助人為志業。
理念:正己化人、無私奉獻、謙卑服務、諄諄善導。
使命:推行關聖帝君傳世明訓「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發展宗教、文化、教育、醫療、慈善五大志業。
準則:信守宮規、問心做事、修德敬神、萬般由心。
願景:落實宗旨,淨化人心,共造祥和社會。
行天宮堅守玄空師父所留傳的正信理念,不焚化金紙、不設乩扶鸞、不打造金牌、不演戲酬神、不供奉牲醴、不設功德箱、不營利圖私及不對外勸募。
並致力於推廣讀經、抄經,以宣講及各項濟世服務,宏揚聖教,以挽回人心於正軌,使社會平安。
祀神
行天宮奉祀五聖恩主,所謂的「恩主」就是扶鸞信仰的「救世主」,因為恩主公憐憫世人、救世濟民,所以信眾感恩如救世主。五位恩主,以關聖帝君為首,因此臺灣一般民眾亦稱關聖帝君為恩主公,也經常稱行天宮為恩主公廟。
行天宮五恩主
關聖帝君:為三國時代之名將關羽,字雲長。關聖帝君備受三教推崇,佛教尊奉為伽藍菩薩;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大天尊;儒教則奉為南天文衡聖帝,亦奉為五文昌之一,又稱「山西夫子」(與「山東夫子」孔子並稱);鸞堂稱為恩主公;一貫道奉為關法律主。1614年,明朝萬曆帝敕封關聖帝君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故又尊稱關聖帝君,尊稱「關恩主」。
配祀神:關聖太子關平太子。
配祀神:周恩師周倉元帥。
孚佑帝君:中國八仙之一,人稱「呂祖」、「呂仙翁」,道教尊稱孚佑帝君,又奉為五文昌之一,尊稱「呂恩主」。
司命真君:灶神,又稱張真君,能夠紀錄一家善惡,稟告天庭。尊稱「張恩主」。
隆恩真君:道教重要的護法神、火神,又稱豁落靈官,尊稱「王恩主」。
精忠武穆王:12世紀中國宋朝名將,即岳飛,尊稱「岳恩主」。
特色
行天宮是大臺北地區的信仰重鎮,許多民眾皆會來此敬拜恩主公,而行天宮本身也有許多特色:
環境周邊
廟宇地點交通便利;臺北本宮與北投分宮有以廟名當站名的公車站牌或捷運車站。
廟宇空間設計寬敞。
提供停車場(北投分宮、三峽分宮)給信眾,不需停車費用。
建築文物
牌匾均名人墨寶,如于右任(前監察院長)、謝冠生(前司法院長)題字
中門的一對神獸為麒麟,不同一般廟宇放置的石獅
五大廟門只有在神明聖誕儀式時全部開啟;左梢間與右梢間會在人潮多時開啟;明間(中門)比照古禮,國家元首進入參拜時才會開啟(中門進出);左次間與右次間以中央官員參拜時開啟(左進右出),比照孔廟禮俗。
臺北本宮與北投分宮均有代表莊嚴顯赫的「赫赫、巖巖」刻字,「赫赫」的位置在「左龍門入口」上方,「巖巖」的位置在「右虎門入口」上方。
宗教活動
成立宗教性的財團法人機構,確立其社會公益屬性。
每天宣講,傳播正信理念、道德觀、善行作為等。
提供求恩主公收為契孫的平安袋與隨身平安卡。
提供免費之宗教科儀如:收驚、祭元辰、祭關限、祭星、掩魂。
求恩主公收為契孫、參加祈安大法會,費用隨喜。
提倡正信理念、不供奉牲禮、血食、不收受金牌、不演戲酬神、不設乩扶鸞。
不焚化金紙、不燒香,但內殿仍保有廟方為信眾消災祈福的香爐與線香,收驚時也使用線香。
不設置功德箱,香火錢捐獻均由廟內服務人員開立收據,手續清楚。
不主動對外募捐並禁止商業行為。
每年農曆十二月免費提供值年太歲星君神位,供信眾恭請回家自行安太歲,信眾可至事務所恭請值年太歲星君神位,由服務人員解說如何祭拜,並附有說明供信眾參考。
行天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GgZzAp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
2018-01-06 由 一世傾情戀三生 發表于文化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現代通俗易懂的話語,將中國字的由來形象地描繪出來,從中領悟到字的意境,從而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內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禮:是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當然這不是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那不是義,那是愚昧而以.)
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占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嗎!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krkloy8.html
----------------
宋代有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其中再次恢復了管仲提出的「四維」,去掉了「仁」,增加了「孝」與「悌」,將家族道德置於首位。隨著中國農業社會的發展,以家庭為本位的農業經濟日益穩定與發展,「家」對於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於社會的祥和與穩定等功能日益突出,「家」乃對於中國文化的強勢衝擊,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都認為,道德是中國之長項,只要推陳出新,就能夠建構中國的新道德。梁啓超等維新派,試圖以「孝、悌、忠、信」這「四德」為基礎,吸收西方近代道德精華,建構中國新道德。孫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新「八德」,這是「中體西用」、中西道德精華相融合的傑作。
新八德指忠孝、仁愛、信義及和平。孫中山在《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第六講中,特別重視倡導,因共計有八字,故一般慣例簡稱為「八德」
四維八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GHRAfK
---------------
宗旨:秉持恩主公五倫八德之聖訓,宏揚聖教,推行正信,以濟世助人為志業。
行天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WpLVRe
--------------------------------
三綱、五常、五倫、四維、八德分別指什麼?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五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還分別對應五常和五行
父子——親——仁——木
夫妻——別——智——水
長幼——序——禮——火
朋友——信——信——土
君臣——義——義——金
四維:即禮、義、廉、恥。
禮——上下、貴賤、長幼、貧富的等級秩序;
義——對國家社會的道德義務;
廉——坦蕩無私,清正廉潔;
恥——對壞事的羞恥心。
八德:中國封建社會表彰的八種德行,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忠是忠於事業,忠於職守,忠於民族,忠於國家。
孝是孝敬父母,孝敬老人。
仁是寬厚,具有仁愛之心,寬於待人,善於待人,不雞腸小肚,不妒賢嫉能。
愛是在家敬兄愛弟;在事業中,尊重領導,體恤下屬。在社會敬信朋友,由近及遠。
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
義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
和即和諧、協調。古語云「萬事和為貴」。
平即和平、太平,公平,均平。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82lp94l.html
-----------------------------
【道德】
道:是指大自然的法則,也稱天道,它是指宇宙執行的規律,萬變不離其一,世界再怎么變化,天道的執行規律永遠不會變。
德:是指隨順自然的規則,人們按照這執行的規律去做,就能得道。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樣理解。如果硬要違背自然規律去做,那就會逆天而亡,必有災殃。人會欺負人,但天道決不會欺負任何人。古人常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表明了中華道德發展的歷程。中國傳統道德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道德的產生與發展都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并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而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基本道德規范數量的增減,也有每個道德規范在不同歷史時期自身內涵的豐富與發展。
【五倫】
父子有親 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
君臣有義 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
夫婦有別 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
長幼有序 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
朋友有信 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
五種人倫關系,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理和行為準則。
【五常】
仁:仁,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義:義,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禮:禮,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谷物也。只有結滿谷物的谷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于曲。
智:智,知道日常的東西。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執行的規律,了解人與人之間關系,就叫智。
信:信,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老師的教誨是要吃虧的。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當然不會騙人。
【四維】
禮:上下、貴賤、長幼、貧富的等級秩序。
義:對國家社會的道德義務。
廉:坦蕩無私,清正廉潔。
恥:對壞事的羞恥心。
【八德】
孝
孝字半老半子,言親已老半入土,為子就是手足以奉養扶持。所謂“百善孝為先”。孝者百行之首,萬善之源,乃為人該行該守之第一重大義務也。為人不可無孝,無孝如樹無根,如水無源。
父母養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舉一動難言盡述,父母愛子無微不至,辛苦不辭冒險不退,始終不倦勞而不怨,愛子一生至死不變。
為人子者須當知恩報本,欲子孝順,須先孝雙親,如不孝父母親,別人一定會逆離你,今日為人子媳婦,后日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后日受子女媳婦不孝,惡性迴圈,理之所當然也。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蓋因習見其行為,自然盡學其舉動也。
悌
悌,悌字先點為兄,后點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親的同胞兄弟也,兄弟原來同氣連枝,姊妹相親兄弟和氣,同念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兄寬弟忍不失手足之情,家興族盛是不虧悌道也。
忠
所謂忠者,真心誠意做事合法合理,竭盡心力至公無私,弟子規中說:“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所報無謊,所言無虛,做事不怕人見,不怕人恥笑,不做虧心事光明正大,可以對天地對神祗、對國家對社會、對父母兄弟妻子、對自己良心無虧者就是忠也。
信
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誠實也,信乃人道上之準繩至寶,人之事業成功失敗皆以信字為基礎,君子修道一言為定。若與人相約之事,買賣或工作只顧自己利益而失約,或講話虛而不實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顧行,行顧言,心口和一,以信篤行。
禮
禮者天理之節序,人事之儀則也,人在萬物之上不可無禮,否則將與禽獸何異?也是得不到別人的尊敬。禮能表現人之身分及人格,態度謙虛儀容端莊,行為有規律,對尊長有禮貌,待下輩慈悲博愛,你若以禮待人,他人必定以禮答之。所以修道必注重禮節,自重、自愛、自己﹑敬重別人愛人,如此品格高尚不虧禮之道也。
義
義就是做事能合正道的意思,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雖天下財物為人人所喜愛,但需要用正義而取,若用不義橫財逆取,損人利己,最后必定會照禍滅亡。老祖宗教導我們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意思是若沒有這個福德你要去享受,最后必定會招來疾病與災難。所以正義君子,不但不貪不義之財,以疏財仗義,救濟諸善等,神欽人仰,光前裕后,留美名萬古矣。
廉
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無私欲無邪念,不做虧心等惡事也。待人接物誠誠實實,辦公做事有始有終,臨財不茍,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欲,貴在身清,內心清廉,家雖貧亦不愿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為之廉也。
恥
對壞事的羞恥心。
什么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中國人一定要知道! https://bit.ly/3iGqEdD
-------------------------------------
五倫八德
修天道由人道修起,古聖云「天無道不成天,地無道不成地,人無道何為人」。天有道日月星辰轉運,地有道四季分均,人有道人倫道德不虧可為人也。人若虧了人倫道德,身雖異於禽獸,心與禽獸有何分別。聖人憂人趨於禽獸之中,因此修道立教,使天下之人皆盡此人倫大道,若不盡此人倫大道,雖然官高爵顯,金銀百斗,人民無德可稱,有何益哉。目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人情大壞你爭我奪,造成了世界毀滅的危機,舉世動蕩人所共知,科學登峰造極,並無挽救之方,其威力是摧毀世界而無遺,人只知其利不知其害,不知蒼生萬靈,命在旦夕,此時正是萬物毀滅危險之時,皆因失此人倫大道,何能不遭劫運乎。此非上天不仁是人自作自受的,故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
教人行善使人人能以道為尊,以德為貴,人道完成自然返成古風,天道自然清和三災八難自然冰消,萬民享安樂也。現在簡說人倫大道。人道者五倫八德,五倫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先說明五倫
君臣有義,君使臣以禮,臣奉君以忠,君不學桀纣,臣不學曹秦,君則正,臣則忠, 自然君臣有義也。
父子有親,父教化子弟要仁慈,子侍奉父母要孝順,父慈子孝,自然父子有親也。
夫妻有情,夫待妻盡其責任,妻事夫君盡溫和,夫愛護賢妻,妻敬愛夫君,夫唱婦隨,家有大小事情夫妻 商議而行,自然夫妻有情也。
兄弟有序,長為兄,幼為弟,兄愛小弟,小弟敬兄,兄寬弟忍,一團和氣,祖業家財不爭不貪,自然長幼 有序也。
朋友有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若有過錯,勸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不論貧 富,一視同仁,以道 德來往,自然朋友有信也。以上乃是五倫之道,人遵五倫,天 降吉祥也。
八德者,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孝字半老半子,言親已老半入土,為子就是手足以奉養扶持。孝者百行之首, 萬善之源,乃為人該行該守之第一重大義務也。為人不可無孝,無孝如樹無根,如水無源。父母養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舉一動難言盡述,父母愛子無微不至,辛苦不辭冒險不退,始終不倦勞而不怨,愛子一生至死不變。 為人子者須當知恩報本,欲子孝順,須先孝雙親,不孝先人,人逆你,今日為人子媳婦,後日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後日受子女媳婦不孝,理之所當然也。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蓋因習見其行為,自然盡學其舉動也。一報還一報,此是天地循環之理也。天理昭昭報應無差不可不信。世人傳後裔之目 的者,就是養兒待老,積殼防饑,父母養我而我不知孝養雙親者,父母勞而無功何 必養子,勞其筋骨損其精神,不孝父母翁姑,養子何益也﹖為人子須常靜慮三思,有個身體從何來呢﹖何人養育成人呢﹖給我讀書學藝嫁娶,衣食住等從小至大一番 思慮,自知父母之恩莫大, 知恩自當報答雙親,自知孝敬父母翁姑,孝敬之重點, 勿使父母翁姑怒氣,悲傷,怨恨,痛苦,傷情,哀怨,驚恐,愁悶,羞愧,便不是買魚買肉奉敬是謂之孝也。愛惜妻子之心更力一倍敬重父母翁姑,何謂也﹖我身受父母所賜,一失雙親斷不再得,失去妻子可以再得也,為人子女媳婦者,竭盡其力 問心無愧孝順父母翁姑,始可稱為孝子孝婦。為人父母翁姑者,也應慈愛痛疼子女 媳婦,切不可偏見,上下盡其人道,樂其天倫,父慈子孝成為幸福家庭也。古人云:「不孝父母敬神無益」,人倫之道以孝為首,不孝者後來必遭受天譴,其禍必累及 其兒女實可歎哉。世人並非不知孝順之道,有的明知而故犯,人為萬物之靈,鳥獸亦知孝義,如羊跪母飲乳,烏鴉知反哺之義,人為何不盡孝道﹗奉勸世人父母在世孝敬父母,勝過死後奉敬三牲酒禮,在世敬一粒豆,勝過死後用山珍海味敬奉也。在世不盡孝順,死後才請僧道誦經超度有何益哉﹖
孝經曰「金錢可貴,父母更可貴,何也﹖金錢可復得,父母不可復得。妻子可愛,父母更可愛,何也﹖妻子可再有,父母不可再有。職位要顧,父母更要顧,何也﹖ 職位可另尋,父母不可另尋。身命要保,父母更要保,何也﹖君之身命由父母千辛萬苦養育而來也,如無父母,安有我身,是父母重於我身也」。先賢雲「千兩萬金 萬兩銀,有錢難買父母身,在生之時不恭敬,死後何勞敬鬼神」「父恩比山高,母德比海深」。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七年恩養十年培植,吃盡千辛萬苦,方將我扶養 成人,此恩此德天高地厚難報萬一。父母養育之恩昊天罔極,吾人若不孝順,自問 胸膛於心何安,於罪何逃,與人相處做何感想﹖可知孝乃百善之先,聖人定為道德之根本,教化之宗旨「安慰敬順」為日常之孝,不可不勉也。 (一)不使惡名加諸父母,謂之安。
(二)一切煩惱,為子代其勞,謂之慰。
(三)衣食供奉,溫言悅色,謂之敬。
(四)雙親怒責,不怨父母,謂之順。
先哲又云「欲把親恩數一回,天高地厚終難猜,吾能數盡青絲發,唯有親恩數不來」。
人試思未有身體之前,是何人所生﹖既有身體之後,何人所養﹖饑餓也何人所哺乳﹖ 寒凍也何人所裹﹖啼號也何人所抱﹖溲溺也何人盥洗﹖麻痘何人醫救﹖飲食言語何人教督﹖仔細思之,而父母之恩可知矣。父母一團心血完全用於子女之身,故十月懷胎三年哺養,父母飽受多少艱難困苦,擔多少骸怕懮愁,偎干就濕,捨己救兒,水火湯刀關心掛慮,嘻笑則心為之喜,啼哭則忍耐其煩,未飯則先防兒饑,未眠則先調兒宿,饑飽必得當,冷暖尤恐失宜,一旦遇有疾病,為父母者不謂子之幼難養,反怨自己調理失時,采藥求醫,禱神問卜,恨不得將身代替,若出外遠行,則牽心掛意卜問歸期,早去遲來倚門盼望,此皆父母生我,育我,撫我,教我,厚我,望我之恩情,人所不可忘者。
孔子教子弟事親之道。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局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至,能後才事親」。又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得道諸位乾坤,勿望根本孝敬父母,才是修道也。
悌,悌字先點為兄,後點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親的同胞兄弟也,兄弟原來同氣連枝,姊妹相親兄弟和氣,同念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兄寬弟忍不失手足之情,家興族盛是不虧悌道也。
忠,所謂忠者,真心誠意做事合法合理,竭盡心力至公無私,所報無謊,所言無虛,做事不怕人見,不怕人恥笑,不作虧心事光明正大,可以對天地對神祗,對國家對社會,對父母兄弟妻子,對自己良心無虧者就是忠也。
信,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誠實也,信乃人道上之准繩至寶,人之事業成功失敗皆以信字為基礎,俗雲「君子一言放出,驷馬難追」,君子修道一言為定。信道信劫,信因果輪回。若與人相約之事,買賣或工作只顧自己利益而失約,或講話虛而不實 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顧行,行顧言,心口和一,以信笃行。
禮,禮者天理之節序,人事之儀則也,人在萬物之上不可無禮,否則將與禽獸何異﹖ 也是得不到別人的尊敬,禮能表現人之身分及人格,態度謙虛儀容端莊,行為有規律,對尊長有禮貌,待下輩慈悲博愛,你若以禮待人,他人必定以禮答之。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絕不做敗壞風俗的事,禮是人的 隨身寶,能消一切禍殃也。倘若人人不守禮,秩序即亂,以報紙上看到的無禮事件,亂倫,見色動心出手無禮,或強行侮辱等犯罪人,則與禽獸何異﹖人面獸心將成何體統乎。結果身敗名裂無面見父母兄弟親朋等,皆因為失去禮儀之故也。所以修道 必注重禮節,自重自愛自己﹑敬重別人愛人,如此品格高尚不虧禮之道也。
義,義就是做事能合正道的意思,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雖天下財物為人人所喜愛,但需要用正義而取,若用不義橫財逆取,損人利己,最後必定受禍失敗,所以正義 君子,不但不貪不義之財,以疏財仗義,救濟諸善等,神欽人仰,光前裕後,留美名萬古矣。
廉,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無私欲無邪念,不作虧心等惡事也。待人接物誠誠實實,辦公做事有始有終,臨財不苟,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欲,貴在身清,不在衣冠,三清四正清白吾體,內心清廉,家雖貧亦不願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為之廉也。
恥,恥者為人之本性,本性純善而無惡,所謂人之良心,但是「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有了羞惡之心才能知恥,知恥之人做事光明正大,不知恥者心身不端正,穿露體裝,奇形怪裝,男不男女不女,男女不避嫌而發生許多丑愧,敗壞門風之事,則為不知恥而造成也。以上就是五倫八德之簡解,為人應該遵守為人之道,人道完成而可達天道矣。
第一孝道不忤逆天人恭敬。
第二悌道能忍讓家必興隆。
第三忠道能盡心改邪歸正。
第四信道不欺哄中外可行。
第五禮道恭敬人神喜人敬。
第六義道能謙讓天下馳名。
第七廉道不苟取賊盜息淨。
第八恥道能遵守邪念除清。
明心見性,正心修身,心是禍福種子,必須先修心。人道完善才能達天道,人道不修與禽獸何異。 孝悌也者,為人之本,道德之源,必須遵行,修道者不可不勉矣。
(4) 講明五倫八德---轉載 | Facebook https://bit.ly/36TJAUb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