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佳冬神社第四鳥居今昔對比
高雄州東港郡佳冬庄
昭和11. 4.13

117605717_328412831901439_1536831666545301763_n


117905300_3231839326853609_5221342828744617328_o (1)cca100001-hp-c35-i107239324_3127693590601517_6187778666221052112_o (1)107897310_3130778750293001_59180539844778381_o (1)2020-08-17_2022572020-08-17_2022462020-08-17_2022262020-08-17_2021522020-08-17_2021102020-08-17_2020502020-08-17_2020432020-08-17_2020282020-08-17_2020212020-08-17_2019502020-08-17_2019432020-08-17_2019262020-08-17_2019112020-08-17_2019062020-08-17_2019002020-08-17_2018532020-08-17_2018442020-08-17_2018302020-08-17_2018242020-08-17_2018182020-08-17_2018122020-08-17_2018062020-08-17_201759116151487_3188695311168011_6081481369818619013_o (1)116798490_3191734090864133_7552022913256935196_o (1)116156082_3192742110763331_6107034104993649626_o (2)116856372_3197307983640077_5572065266860919800_n116903893_3197309693639906_697806408518094541_o116789669_3200067566697452_5517277297180138106_o116858309_3202993826404826_3297624124744975154_o117253393_3205753882795487_886071147003930774_o117239593_3208696169167925_2142964401109436257_o117269132_3211596898877852_7869222093118626075_o117093771_3214547965249412_2627555900658251361_o117238182_3217208594983349_5416373424445718092_o117299870_3220212164682992_5786418653886300580_o117380720_3223143787723163_5176338271236473226_o118004993_3226141484090060_1849309601940499607_o117796761_3229017400469135_6392579638704606014_o


「大耳人」呢?「大耳人」又是那一族人?
清代文獻提供了一些線索,清康熙年間來台採硫的郁永河,在《裨海記遊》以「大耳人」為題寫了一首〈土番竹枝詞〉,還解釋了「大耳」的由來:
番兒大耳是奇觀,少小都將兩耳鑽。截竹塞輪輪漸大,如錢如椀復如盤(番兒大耳如盤,立則垂肩,行則撞胸。同類競以耳大為豪,故不辭痛楚為之)。
巡台御史黃叔璥在《台海使槎錄》,記錄的「南路鳳山番」習俗,與鳳山縣知縣王瑛曾,在《重修鳳山縣志》中記錄「山豬毛等四社、傀儡山等二十七社風俗」,內容相當近似,也都有提到原住民把耳穴孔塞大的身體毀飾文化:
各社頭皆留髮,剪與眉齊,草箍似帽,以野草黑齒。兩耳穴孔,用篾圈扺塞,以大耳垂肩為美觀;番婦亦悅大耳兒者。
同治年間,不著撰人《台灣府輿圖纂要》中的「琅𤩝十八社番」,除了載明無論男女都穿耳外,更鮮活地記錄如何把耳朵塞大的過程:
男子狀率凶醜,…男婦皆穿耳,塞螺殼令垂,可至肩;有皮裂流血,亦忍痛為之。
「琅𤩝十八社番」再加上「山豬毛等四社、傀儡山等二十七社」,說明幾乎整個屏東地區的原住民(文獻中所稱的「生番」或「兇番」),都有祟尚「以大耳垂肩為美觀」之俗,也難怪一般人會非常害怕遇上「大耳人」,甚至認為「遇見將被斬首」。
Facebook https://bit.ly/2YmfyTR

117963610_3579212868797563_4951131316804266334_n


117111293_598018250880879_1140031482072109558_o118225837_604421566907214_180456443971586601_o117877719_604421706907200_6876783438494638089_o117547397_604421816907189_1551404259583319255_o117423656_604421916907179_7108996006691638067_o117892516_604421983573839_1434745897324522816_o


118005205_636090104005664_648108650900750894_n隆久寶寺的街景
有照到基基隆哨船頭(後稱義重町)
曹洞宗在基隆,先以天后宮與城隍廟兩寺作為基隆佈教之據點。
明治 38(1905) 年 4 月哨船頭佈教所因一場大雨而崩壞[24],隔月計畫重建並擴大為寺院,命名為久寶山基隆寺,但因當時西本願寺新建之寺院亦稱為基隆寺,因此協議後曹洞宗改為興國山久寶寺,西本願寺則改為蓬萊山光尊寺。
[24臺灣日日新報,「佈敎所の崩壞」,1905 年 4月 5 日。]
興國山久寶寺
隔年 6 月23 日申請捐贈金募集許可總共 19,340 元,包含建築費 15,340 元與維持基金 4,000 元,由兩本山補助5,000 元、木村久太郎捐贈10,000 元,另 5 位日本信徒共捐贈 2,000 元,其餘 2,340 元 從臺灣信徒募款。到明治 41(1908) 年 4 月26 日舉行上棟式,11 月3 日本山館長石川素童舉行落成開堂式。
大正 5(1916) 年因信徒漸次增加提出增建計畫,在本山承認許可下由久寶寺住職米本瑞鳳向總督府申請寺院建立認可31,擴建工程有樓門新造與石垣修繕,經費為木村久太郎捐贈32 
31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曹洞宗大本山佈教所寺院建立認可(米本瑞鳳)」,第 2501 卷第 3 件,1916 年。
32 臺灣日日新報,「寺門上棟式」,1919 年 10 月 30 日。
建築特色
由於台灣總督府對佛寺設立的規定,佛寺必須有本堂與庫裡,另外為招募信徒而舉辦各種活動而出現有會館建築,佛寺即主要由這些建築所構成。
曹洞宗之佛寺建築
於 1908 年完工之基隆興國山 久寶寺為單簷歇山頂,與庫裡有廊道 相連。1912 年完成之台中寺亦為相似 的本堂與庫裡形式。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日治時期日本禪宗在台興建佛寺之背景與建築特色研究
(2)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Facebook https://bit.ly/3aYSm3c

118379163_3198700993553508_682644991181621432_o118089124_3198685886888352_5996736532567476670_n


日治時期原住民族表演鼻笛,口簧琴.....等樂器
不知道是哪一族?左一是布農族弓琴
圖片摘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書(台灣寫真帖第貳集)    (1)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118408739_10157695482247404_6331025280013246464_o


新竹旌表(節孝牌坊),不知道是楊氏還是蘇氏?
圖片摘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書(台灣寫真帖第貳集)  (1)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118099941_10157695465407404_6889400978588867894_o (1)


澳底灣北白川宮征討紀念碑
圖左側今三貂灣大部分
圖片摘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書(台灣寫真帖第貳集) (1)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118230337_10157695440442404_812942846462289021_n


大稻埕淡水河河岸有許多小船,背後隱約可見觀音山
照片拍攝約在1900年
圖片摘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書(台灣寫真帖第貳集) (1)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118407980_10157695384362404_3821125133239541787_n


屏東阿猴廳下忠義亭(現竹田西勢六堆忠義祠)
左邊屋簷瓦片破落相當嚴重。
明治33年(公元1900年)
圖片摘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書(台灣寫真帖第貳集) (1)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118485658_10157695362197404_1204512504012890236_n


北門外街
大稻埕與台北之間的主要道路

118128075_3208806689209605_6009066519090630658_o


常盤館在花蓮的時間雖然短,但是已經在花蓮的歷史中留下了不朽的印記。當我們走到舊車站的金龍大旅社時,可以想像一下,昔日花蓮最豪華的旅館就在腳下的這塊地方。
昭和十四年一月四日(1939年),黑金通大火,常盤館就在這次火災中被整棟焚燬。

118011160_4456457254395199_5966512472368395752_o


118159015_3208736855883255_527117625300181504_o118220875_3208736732549934_6566020047271380165_o118326260_3208739092549698_7151428935044976123_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