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公務你不可以拍-警察執法有「肖像權」嗎?員警以有「隱私權」、「肖像權」為由干涉。當警察執行公權力被拍時,大聲說我有肖像權,不是大聲就有用的!還得看看有沒有特殊理由,因為肖像權不能、也不應該成為迴避公民監督或社會參與的免死金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警察開槍比例/2015年,全日本的警察只發射了 6發子彈。對日本警察來說,他們很少用槍,多把心思放在用武術制伏暴民上。對暴力的回應永遠不該是暴力,應該是想辦法降低暴力或衝突的程度。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移工滿3年免出境/移工爭政治權/逃逸外勞逾5萬/三年免回國一日/每年約有一.四萬名外籍勞工受惠/林淑芬-不自殺聲明指出,台灣人口販運問題已被美國國務院點名,移工仲介不當的仲介剝削/三年必須出國一日再入境,意味著重新入境、重訂契約,重繳一次仲介費,重新被剝一層皮/「結構性的逃跑因素」選擇逃跑,寧願冒險成為非法打工的狀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而他只是丟石頭:更血腥的九槍之後
作者 張正2022-12-08
阮國非之死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蔡崇隆導演拿到員警的秘錄器之前,我們只能猜。而他只是丟石頭:更血腥的九槍之後 | 張正 / 四方大道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UQWKX8
阮國非之死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蔡崇隆導演拿到員警的秘錄器之前,我們只能猜。 圖片來源:《九槍》劇照
近年移工意外事件之中,最聚焦、最爭議的,莫過於5年前的阮國非之死。
阮國非是「白牌移工」(工人作家林立青發明用來取代失聯移工、逃跑外勞的詞,概念來自「白牌計程車」,非常貼切),開槍殺死他的是中華民國警察。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蔡崇隆導演拿到員警的秘錄器之前,我們只能猜。
整個台灣一起扣下扳機,連開九槍
《九槍》中,秘錄器如實呈現員警連續開槍的血腥剎那,以及之後更血腥的漫長錄影:一個全身赤裸、精壯、腹部滿是血跡的男人,在砂礫地面、在沒有鑰匙的警車旁,遲緩地蠕動爬行。他顯然身受重傷,但他沒有正常的嚎叫喊痛,也不正常的不僅沒死,還試圖拿石塊還擊。不過身中九槍,石頭能丟多遠呢?
這還不夠血腥。更血腥的是,員警、民防,以及隨後趕來的醫護與警察,始終圍在垂死的阮國非周圍(保持距離),一言一語、不知所措地長時間圍觀(我們則隔著更遠更安全的距離,在漆黑的影廳裡不敢喘氣)。現場的人不知道這個外勞來自哪一國,不了解他為什麼一絲不掛,不清楚開了幾槍,似乎也不覺得他中槍之後會死。只能驚魂甫定地反覆警告後到現場的人:「他會丟石頭。」
蔡導堅持不要拍攝開槍員警(不過員警的姑姑已經口條清晰地在影片中代為發言)。這部片不想妖魔化誰,不願意造成粗暴的對立。我非常同意。不該責難現場慌亂的執勤人員,誰都沒遇過這樣的事。開槍的員警至今不認為自己有錯,的確,錯的不只是他一個人,怎麼能只懲罰他?當然也不該指責阮國非,他逃跑、嗑藥、丟石頭,但是不該被開九槍喪命。他當然也有錯,但是他作為白牌移工、作為嗑藥者,也不是他一人獨力完成的。
圖為《九槍》映後座談。圖片來源:蔡崇隆提供
我想將矛頭指向警察和專勤隊的主管機關:警政署和移民署,以及他們的上級內政部。還有,引進勞工、訂定扭曲移工制度的勞動部。還有,需要移工撐起台灣經濟的經濟部與產業。以及,需要廉價勞力、廉價產品、喜歡「這裡最便宜」、「買貴退差價」、「俗擱大碗」的我們每一個人。
貪小便宜是人性,但那應該是面對無生命產品。而我們,似乎也沒把製作產品的人當作生命了。
越裔美籍作家阮越清在《一切未曾逝去》中談論「真實戰爭故事」時說:「若非整個政治體都投入,扣下板機幾乎不可能,所有器官和部位都必須與心智、記憶、想像和幻想聯合工作。」「從地毯到地毯式轟炸,戰爭編織在社會的紋理中。」
從最源頭的消費者(或者說公民),以及消費者所撐起的政府和政策和輿論,共同將白牌移工塑造成喪屍的形象,把自己當作無辜無奈的受害者,一起扣下扳機,連開九槍。
《九槍》只是索引,指向更多更深的檢討改善。這不是單一事件,是筆墨腥紅濃重的縮影。這不只是個別移工或個別警員自己的事,是台灣全體的事。圖片來源:《九槍》劇照
《九槍》背後,是台灣惡劣的移工人權問題
影片得獎之後,難過的好評與生氣的惡評同時湧現,蔡導心臟大顆,已經準備好了。不過真的看過影片的人很有限,畢竟總共才放了5、6場吧?
除了恐怕會讓蔡導吃官司的秘錄器畫面之外,蔡導還在片中臚列了其他與移工相關的重大事故:泰勞抗暴、移工盜伐林木曝屍荒野、移工命喪鐵皮屋火場、南方澳斷橋壓死外籍漁工⋯⋯我想,他是再一次提出質問甚至請求,請大家關注移工在台灣的議題,並且行動。《九槍》只是索引,指向更多更深的檢討改善。這不是單一事件,是筆墨腥紅濃重的縮影。這不只是個別移工或個別警員自己的事,是台灣全體的事。
片子看了很不舒服,但是希望每個台灣人都看一次。
蔡導說他有越文字幕版本,還在考慮要不要給更多越南觀眾看。我很擔心。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台灣警察開了九槍,不知越南人會不會受不了?圖片來源:《九槍》劇照
天下獨立評論總監廖雲章說應該給警察看,在警察學校播放。我贊成。警察可能不會盡然同意移工人權團體的主張,但是作為螺絲釘的第一線警察,作為國家權力(暴力)的最前端,不得不設想萬一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時,該如何臨場處置。
蔡導說他有越文字幕版本,還在考慮要不要給更多越南觀眾看。我很擔心。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台灣警察開了九槍,然後在台灣人見死不救的圍觀下,渾身血跡意識恍惚地掙扎爬行,如果我是越南人,我會受不了。讀得懂中文的你,如果你的同胞遭到這樣的對待,你會多恨那個開槍的族群?而他只是丟石頭:更血腥的九槍之後 | 張正 / 四方大道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UQWKX8


2021/10/28 苗栗縣議員曾玟學爆料移工宿舍亂象。(圖/翻攝自曾玟學臉書)移工禁足令 重創台灣國際形象 https://bit.ly/3vPo2SM
《四方報》報導,台灣自1992年起引進外籍移工,人數逐年增加至今已有70萬人,他們肩負起台灣的長照重擔、創造台灣繁榮的製造業及漁業經濟,卻仍一直受到歧視性制度的壓迫,而這樣的情況更在疫情之下變本加厲。從苗栗移工禁足令到勞動部通過的禁轉政策,都是疫情下移工人權倒退的舉措。台權會秘書長施逸翔指出,台灣移工、漁工的人權長期受到侵害,這些歧視遇上疫情更是赤裸裸地被搬到檯面上,對台灣國際形象更是一大傷害。
台灣疫情控制得好、積極推動口罩外交,台積電順勢成為全球重要企業,台灣的主體性越來越明確,這些都是疫情期間台灣備受讚譽的進展。然而,施逸翔表示,台灣因處理移工問題失當而背上歧視移工的臭名,其中最糟糕的就是苗栗縣政府6月時祭出的移工禁足令。
「苗栗電子廠不只有移工確診,本勞也有,禁令卻只針對移工,何況不是所有移工都在電子廠工作,有的家庭看護工要照顧長輩,有外出採買、帶長輩就醫的照顧需求」,施逸翔說,苗栗縣政府在完全不考慮相關衝擊評估的情況下,發布這樣歧視性的禁令,實在非常荒謬,更導致民間企業上行下效,其他縣市私人企業和仲介宿舍也都出現類似情形。
儘管台權會及其他非政府組織第一時間出面抗議,要求指揮中心說明,卻一直到苗栗自己撤回禁令,才收到指揮中心回文,坦言禁令確實侵犯人身自由,也不符合三級警戒規範。但這為時已晚的回文不僅無法改變對移工造成的傷害,也難挽回台灣受損的國際形象,施逸翔直呼:「當時包括歐盟辦事處、法國解放報和衛報等國際媒體都關注、報導此事件,他們都非常困惑台灣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事實上,台灣2009年通過「兩公約施行法」,需定期進行國家人權報告審查,2013年的第一次審查中,移工的人權狀況就已被國際審查委員明確指出,要求台灣應盡快修法保障家務移工的勞動權益;2017年,漁工的血汗剝削問題也成為關注焦點。施逸翔提醒,兩公約第三次審查將於2022年5月登場,從國際審查委員已經提交給台灣政府的議題清單中,可以發現移工議題仍將是審查重點之一,在國際社會不斷關注下,台灣政府必須去回應國際人權標準,才能在國際上立足。
施逸翔表示,「台灣不斷向國際社會說自己是民主自由的人權國家,為了獲得這樣的美名,我們就更應該就法律及政策上給予台灣的外國人相應的保障,並落實完善他們的人權」。移工禁足令 重創台灣國際形象 https://bit.ly/3vPo2SM


我是好員工,我不會逃跑:《九發子彈》背後台灣的「阿非們」
作者 謝以萱
2020-08-04
《九發子彈》是導演蘇哲賢有感於真實社會事件「越南移工阮國非之死」,呈現他對台灣社會長久以來存在的、對外籍移工制度性歧視的質問。 圖片來源:《九發子彈》紀錄片劇照。
我是好員工,我不會逃跑:《九發子彈》背後台灣的「阿非們」 | 謝以萱 /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1q8czd
從越南來到台灣工作賺錢貼補家用的阿非,面對鏡頭以生疏的中文說著:「我是好員工,我不會逃跑。」但是因為什麼緣故,迫使阿非冒著被查緝的風險離開原來的雇主?
年紀輕輕就離鄉背井的阿非,在暗夜以家鄉的歌曲思念著親人,他從沒想到這稱作福爾摩沙的寶島竟會成為人生的最後一站。9發子彈,清脆而無情地貫穿阿非勞苦的身軀,所有盼望與夢想,盡在煙硝中灰飛煙滅。是什麼殺死了阿非?
導演蘇哲賢取材自真實社會案件「越南移工阮國非之死」,試圖探問:這9發子彈究竟代表了什麼?
9發子彈,暴露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對外籍勞工的汙名化
曾以《街舞狂潮》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蘇哲賢,2016年以紀錄片《進擊之路》,拍攝一群關注台灣重要人權案件的律師──關廠工人案、洪仲丘案、318學運以及鄭性澤案等,以大量的訪談,記錄並再現了這些律師為捍衛人民權利的脈絡。
《九發子彈》則是蘇哲賢有感於真實社會事件「越南移工阮國非之死」,發揮拍攝紀錄片的精神,爬梳此案件的各種線索,從在台灣的越南勞工社群裡挑選演出者,透過非職業演員結合自身生活經驗的演繹,以寫實主義風格再現「阮國非」一案,並呈現他對台灣社會長久以來存在的、對外籍移工制度性歧視的質問。
2017年8月31日,年僅27歲的越南移工阮國非在在新竹縣鳳山溪邊,與警察陳崇文發生肢體衝突,而後被警方在12秒內開了9槍,在身上打出了18個彈孔後,失血過多不治身亡。
這起事件,暴露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對外籍勞工的汙名化,所導致的種種諸如勞動相關法規保障不平等、層層剝削的仲介費、不合理的勞雇關係、媒體對其刻板印象的渲染報導,以及警方過度執法等結構性問題。
如果今天這是一位金髮外國人,你們還會開槍把他射死嗎?
《九發子彈》一開始,即是片中主角阮非對著鏡頭用中文生澀地說著:「我是好員工,我不會逃跑。」一旁持攝影機的人語氣相當不客氣地要他眼睛直視鏡頭,重錄一遍;隨後他的護照也被扣押。
這場戲開門見山地呈現了台灣外籍移工的處境,他們透過仲介引介工作,簽的是勞雇契約,但是卻被仲介或雇主扣押證件,欠下高額仲介費,沒有人身自由,就連換工作的可能性都沒有。在《就業服務法》的規範下,藍領移工被限制「不得隨意轉換雇主」,但白領移工卻不在此限,這其間的差異,無疑展露了台灣社會對藍領階級、底層勞工的歧視。而電影中當阮非身中9槍,被送到醫院急救不治之後,在場的警察被人質問:「如果今天這是一位金髮外國人,你們還會開槍把他射死嗎?」在此也凸顯這歧視不僅與階級有關,還伴隨著種族歧視一起發生。
台灣目前有超過70萬的外籍移工,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然而,這些從事著粗重工作或看護工作的外籍移工,卻沒有受到《勞動基準法》的保障,無法與台灣國民獲得平等的工作待遇,高風險、高工時、低時薪,其勞動環境往往相當惡劣,居住環境也毫無品質可言。長期下來處在此惡性循環中,移工自然會希望尋求合理一些的工作機會,但又無法自由轉換工作,因此只能鋌而走險,選擇「逃跑」。
《九發子彈》將故事重心放在外籍移工與其家人知道死訊後的心境狀態,以阮國非家鄉的歌曲,襯托傷感的情緒。而面對警方立場的戲劇處理,蘇哲賢則較持批判態度。年輕員警在警局執勤時看棒球直播、在海岸時以警棍揮舞追捕阿非,一顆在豔陽下,海面被陽光照射得令人刺眼的長鏡頭,循著海岸一路延綿到路旁的警車,一鏡到底,9聲槍響,在寧靜的海邊。蘇哲賢將暴力的場景直接暴露在觀眾眼前。
「那個工人不是死於那9顆子彈,他死於一種尊卑、一種歧視,一種優勢的人對於一個弱勢的人之間的一種壓迫。」導演蘇哲賢這麼說道。我是好員工,我不會逃跑:《九發子彈》背後台灣的「阿非們」 | 謝以萱 /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1q8czd


就因為膚色活該被開九槍?短片九發子彈談台灣歧視
就因為膚色活該被開九槍?短片九發子彈談台灣歧視 - 四方報 https://bit.ly/32ogp8M
(圖/《九發子彈》紀錄片劇照)
即將在12日到來的第4屆「東南亞短片節」(2020 SeaShorts Film Festival),台灣在今年首度參加,帶來了7支短品作品,其中《九發子彈》相當觸動人心,整部片還原台灣「制度性歧視」問題,非常揪心。
因為生計困難被迫離開越南來到台灣的阿非,在晚上都會聽著家鄉歌曲思念遠方的親友,卻沒想到再也回不了家。整支短片是導演蘇哲賢取材真實社會案件「越南移工阮國非之死」,想表達出,假如當時事發者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警察還是會毫不猶豫地、狂射9發子彈將之殺死嗎?
在2017年的8月底,27歲的越南籍移工阮國非,在新竹縣鳳山溪邊,和22歲的警察陳崇文發生激烈的衝突,當時警方在12秒內連開9槍,被打出18個彈孔的他因失血過多而死,但他即使有犯罪之情事,罪足以致死嗎?整起事件暴露出台灣社會對外籍勞工的漠視、汙名化和層層制度問題,諸如龐大的仲介費、超時超量勞雇關係、媒體對移工刻意渲染的不實新聞和執法過當社會議題,觸碰的主題相當深度。
事實上,《就業服務法》本身就有其歧視之問題,而《勞動基準法》很多法條藍領移工根本不適用,似乎貧窮和外籍身份就成了某種原罪。且藍領移工被規定「不得隨意轉換雇主」,而白領移工卻沒有該限制,這是很深的階級和種族歧視問題。
阮國非年幼時和父親一起去溪邊玩水。(圖/阮國非家人提供)
當時那起事件後,1年後該名死亡移工的父親阮國同現身台灣的移工團體記者會,為其他移工而演講。「我兒子死得很痛苦,我十分悲傷,沒有尊重人權、生命的警察讓這起悲劇發生,深深希望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許多移工團體都和阮國同站在同陣線,主因是阮國非雖然逃跑,但逃跑原因是仲介費過於巨大,卻因此痛苦死亡,事發後警政署毫無檢討會,結構性問題無太大改變。
將問題點出來的導演蘇哲賢長期關注社會議題,首部電影作品《街舞狂潮》,獲47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後來又拍了人權律師角度的電影《進擊之路》。敏銳的視角和深刻的主題,讓《九發子彈》的可看性十足,且發人深省。
就因為膚色活該被開九槍?短片九發子彈談台灣歧視 - 四方報 https://bit.ly/32ogp8M


 9發子彈,暴露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對外籍勞工的汙名化「越南移工阮

移工悲歌!印尼女來台當看護遭囚12年 淪性奴討不回公道
2021/11/05 06:13
獨家》移工悲歌!印尼女來台當看護遭囚12年 淪性奴討不回公道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FCFyU
印尼籍女子莉莉(化名)遭台灣男子囚禁12年,甚至多次暴力脅迫滿足淫慾。(本報製圖)
遭台男禁錮12年逞淫慾 印女沉痛告白「他對我好,我不恨他」
〔記者黃佳琳/高雄報導〕印尼籍看護工莉莉(化名)自訴被台灣陳姓男子禁錮12年,直到他過世才獲得自由,為了出境返回印尼家鄉,已被通報「逃逸外勞」的她,不得不向我國公部門自首,並說出這段驚人往事,但因嫌疑人已死亡,雄檢偵查後依刑訴法規定將案件不起訴。
禁錮者過世 才重獲自由
檢方指出,2009年7月27日,莉莉以監護工身分來台,同年11月1日,她被台籍陳姓男子(60歲,已歿)以誘騙方式,帶離大社區雇主家,並將她帶往不詳的飯店囚禁兩個月,陳男之後再將她帶往高雄市新興區自立二路某大樓關押。
莉莉失蹤當天,雇主立刻通報,被列為「逃逸外勞」的莉莉就此人間蒸發,沒有人知道她去哪,連平時與她有聯絡的同鄉也不知道她的去向。
據移民署統計,截至今年9月,台灣逃逸外勞人數已超過5萬人,莉莉就跟這5萬多人一樣,「消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印尼籍女看護莉莉被台男囚禁在高雄自立一路某大樓套房長達12年。(記者黃佳琳攝)
為返鄉自首 揭驚人往事
今年7月,莉莉突然找上過去認識的印尼同鄉,並在同鄉的協助下,前往高雄印尼辦事處求援,還說出她這12年來,被陳姓男子24小時全天候監控,整天都只能待在房內無法外出,甚至多次暴力脅迫滿足淫慾,陳男長時間的暴力、恐嚇,讓她心生畏懼不敢逃跑
不過,陳姓男子於今年6月因病過世,重獲自由的莉莉想要返回印尼,被通報逃逸外勞的她,身上沒錢也沒有地方居住,移民署高雄專勤隊特地向外募款,替莉莉籌得返鄉機票,還幫她解決等候返國這4個月來的房租,莉莉終於在上月底順利返回印尼家鄉;據了解,陳男子女雖然和父親早已斷了連絡和往來,但得知父親犯下的惡行,也允諾會寄一筆錢到印尼給莉莉,彌補12年來父親所犯的過錯。獨家》移工悲歌!印尼女來台當看護遭囚12年 淪性奴討不回公道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FCFyU


9發子彈,暴露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對外籍勞工的汙名化「越南移工阮9發子彈,暴露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對外籍勞工的汙名化「越南移工阮9發子彈,暴露長久以來台灣社會對外籍勞工的汙名化「越南移工阮

台灣移工圖鑑:直播、交友、婚外情,他們這樣「日久生情」
作者 江婉琦口述 廖雲章訪問 劉苑杉整理
2022-11-26
台灣移工圖鑑:直播、交友、婚外情,他們這樣「日久生情」 | 江婉琦口述、廖雲章訪問、劉苑杉整理 / 獨評真人圖書館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EMyC1P
不管是在直播間掛睡,還是擁有備受道德爭議的「婚外情」,放下那些刻板印象,其實移工和你我一樣,都只是普通人。圖為直播中的移工。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作者提供。
大家或許還記得,兩年前,一位確診的外籍看護工在醫院開直播玩抖音,受到台灣社會的廣泛批評。很多人怪這位移工「都被隔離了,還在直播」,但有個人,對這件事情看法不一樣。
《獨立評論@闖天下》第28集Podcast,專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作者江婉琦。從一個小小的好奇開始,她深入田野,花了兩年的時間,勾勒移工在台的生活面貌。
不管是在直播間掛睡,還是擁有備受道德爭議的「婚外情」,放下那些刻板印象,其實移工和你我一樣,都只是普通人。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每晚無聊時,我都會滑一滑Bigo Live。那是一個直播交友平台,直播主70%都是移工。我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我總滑到很多睡覺的頭。整個手機螢幕,全都是移工大大的臉。
工怎麼都在直播自己睡覺?
我一直將疑問放在心上,直到上了一門採訪寫作課,才有機會進行田野原來,移工很常聚在一起,會組織一種沒有血緣的家庭關係──年紀最大的,慢慢就變成媽媽,媽媽的伴侶則被叫作爸爸。如果在台灣發生什麼事,這些「家人」都可以傾聽和協助。
這種關係,就像一種暫時陪伴──但只有在台灣才是穩定的,離台後就難以維繫。移工早上在工廠工作、或在家照顧阿嬤,有些辛苦沒辦法和真正的家人分享。只有每晚睡前,他們可以上直播間,和台灣「家人」聊聊天。他們會掛睡在Bigo Live上,直到睡著也不會關掉。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常看到他們直播自己睡覺的臉。
圖為移工直播剔牙。
看直播的人,究竟是誰呢?大部分都是移工在台的朋友或家人。有時候,仲介提供給移工的資訊不一定透明,這時就很依賴同鄉的分享。比如我的朋友「Bunda」,被印尼辦事處委託協助宣導移工權益,她每個禮拜都會進行直播,每次直播都有成千上百的人看。
如果印尼人有意願到台灣工作,通常也會想看來台移工的生活。有時我在台北車站認識印尼移工,點開他的臉書會驚訝發現,他居然有上千人在追蹤!
人群中直播的移工。
雜誌、垃圾車與公園:命運讓我們相遇
早期,台灣有專門為移工創辦的多語雜誌,比如菲律賓文雜誌《The migrants》;印尼文雜誌《Intai》、《Indosuara》、《TIMedia》;還有越南文雜誌《四方報》。
沒有網路的時代,這些雜誌很大程度滿足移工的交友需求。只要附上姓名、生日、電話等資訊,雜誌刊登後,有興趣的人就會寫信來當筆友。
2007年某期印尼文雜誌《Intai》的交友版。
不管在公園偶遇同鄉、提早15分鐘等垃圾車和朋友聊天,還是在app認識網友,交朋友的本質從以前到現在都沒變。
想交知心朋友,本來就不容易。印尼人有很強的宿命觀,一位暱稱「Ama」的印尼朋友告訴我,「當我和一個人有同樣的宿命,我們就會成為朋友」。
圖為台北看護們在公園相聚時刻。更多內容請參考:〈雜誌、直播、垃圾車與公園:沒有休假的移工,在台灣怎麼交朋友?(上)〉
當然,移工也會交到雙面人,有人會搶你男朋友,或動不動和你借錢就消失,在他們身上也會發生很多灑狗血的事。作為同鄉,究竟可以聊感情嗎?可以訴說彼此無能的丈夫,或和對方傾訴自己想找台灣男友陪伴嗎?
主流社會對移工的婚外情,有很多道德偏見。有時,我不知怎麼討論這件事,我怕有些人覺得,移工是麻雀想攀上鳳凰的枝頭,或肖想跟台灣人談戀愛結婚。
於是,我訪問了一位神明──屏東安靈宮的南天李府三千歲。
圖為都蘭的看護聚會。
怎麼理解移工的愛情?「神明」這樣說
我和神明爺爺說,有位印尼朋友剛開始來台灣做看護,後來和台灣人結婚。她身旁常圍繞很多印尼姐姐,也都想交台灣男友。「我該怎麼理解,印尼朋友也想和台灣人戀愛這件事呢?」
「喔,其實啊,是這群女生看到妳朋友過得很幸福,所以她們也想要過幸福的生活啊。」神明爺爺寬容的說法,打破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讓我突然頓悟了。
每個人都想過幸福的生活。圖為Rini和兩位住在都蘭的看護姐妹。
有位移工大哥,2000年就來台灣,我問他:「大哥,我在台北訪談很多看護,他們都說男人很爛,如果我只聽女生的說法,好像不太公平。男生是不是也有一些苦衷啊,你願意接受我的訪談嗎?」
大哥很爽快的答應了。那天,我和朋友在一間小小的休息室,天真問大哥各種問題。「你為什麼會出軌?」「出軌就表示,你不愛老婆了嗎?」大哥訴說了很多故事。
其實,印尼人在台灣有婚外情,第一是因為性需求,二是和母國的家人對話中,逐漸只剩下錢,這讓關係漸行漸遠。
為什麼移工的故事往往都是極端,不是勵志動人,就是刻苦可憐?圖為2015年,台北車站前的移工們慶祝宰牲節。
不勵志也不可憐!他們就是普通的移工
我小時候對移工的觀感,和主流媒體敘事很像,認為移工都很危險。長大後,開始看顧玉玲老師的書籍《我們》,又覺得移工很可憐。為什麼移工的故事往往都是極端,不是勵志動人,就是刻苦可憐?
當我實際走入移工的家庭,我發現好像沒辦法將「可憐」這個標籤,貼在他身上。「危險」和「可憐」都是標籤。貼上了,就看不到移工的其他面向。
當我實際走入移工的家庭,我發現好像沒辦法將「可憐」這個標籤,貼在他身上。圖為Rini在雇主家廚房。
如果用社會學觀點,移工是鋼筋世界裡,被壓在最底層的人。可是站在人類學觀點,你會發現鋼筋社會,也會長出以他們為主體,很美麗的世界。
移工權益倡議者顧玉玲老師曾說:「同理心不會促進認識,大家有同理心,生活還是在兩條平行線上。我比較相信好奇心,好奇心能讓你主動去接觸。」
《移工怎麼都在直播》這本書只是一群普通移工的故事,裡頭有很多淡淡的遺憾和快樂,這些普通的生命,把大家都串聯在一起。
台灣移工圖鑑:直播、交友、婚外情,他們這樣「日久生情」 | 江婉琦口述、廖雲章訪問、劉苑杉整理 / 獨評真人圖書館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EMyC1P


全台逃逸移工逾8萬人!移民署長直球對決提解方│【官我什麼事】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rgeu5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