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餘生將推第2次民主改革/94歲,「算一算我可以再為台灣做事貢獻的時間大概只剩下5年」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李登輝日本國會議員會館演講 台灣第一人/第一位在國會議員會館演講的台灣政治家/李登輝前總統於1994年接受日本右派作家司馬遼太郎訪問時,兩人的對話/數百年來台灣都受外來政權統治,「天下為公」的「大日本帝國」,突然轉變為標榜「天下為黨」的國民黨「中華民國」.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之後才正式正式脫離外來政權的統治/台灣人不同意中國反覆強調「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主張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995年-台北/1995年臺灣-政治 總統:李登輝 副總統:李元簇 行政院院長:連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李登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16467961_3117765678344095_4532547897348502957_oPresident_Lee_teng_huiLee_Teng-hui_youngerLee_Teng-hui_with_brother2020-07-30_2235392020-07-30_2234002020-10-16_215232

李登輝[e](1923年1月15日[1]-2020年7月30日[2]),臺灣政治人物,在臺灣日治時期出生於臺北州淡水郡,為福佬客家後裔,皇民化時期曾改名岩里政男[3][4],前中華民國總統、前中國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是第一位成長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亦是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此外是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由於他是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5],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民主先生」(Mr. Democracy) [6];日媒報導稱「臺灣民主之父」[7];臺灣媒體將他暱稱為「阿輝伯」[f](臺語的「阿」字表示親切)。
李登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91Au4
早年生平
家庭背景
李登輝在臺灣日治時期的1923年1月15日生於大日本帝國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的「源興居」,屬閩西永定客家人後裔。但在其父李金龍一代,鄉里逐漸改說閩南語,不再說客家話。李金龍也崇信基督教長老宗[8]。
1940年臺灣總督府開始推行皇民化運動,其中包括變更日本式姓名的改姓名運動。李登輝在該運動中更名為「岩里政男」(岩里 政男/いわさと まさお Iwasato Masao ?),其兄長李登欽也改名為岩里武則[9]。他曾表示在22歲之前(1945年,此指臺灣日治時期結束前)仍屬日本籍(參見:住民去就決定日)。此外,他在1961年加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李登輝自認「我從不否認自己也是中國人,但是中國人長期以來非常可憐,不是被人管,就是被人欺負,不然就是被上面的壓制,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原本應該照顧最基層的人民大眾,但卻同樣玩著少數權力的統治」。「我不曾批評國父孫中山先生,也不曾批評過左派的優秀中國思想家,但是中國的文化、生活、歷史觀應該要徹底改變。」[10]
妻子曾文惠,育有一子兩女。獨子李憲文1982年病逝,身後留下一女;長女李安娜,次女李安妮(夫賴國洲)[11]。
兄長李登欽(岩里武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被日軍徵兵至菲律賓參加太平洋戰爭,並於當地陣亡,奉祀於日本靖國神社內。異母弟弟李炳楠從事貿易工作。
求學時代
李登輝生長在一個小康之家,有機會接受完整的教育。因為其父李金龍任職警界,職務調動頻繁,因此李登輝也跟隨父親不斷地搬家和轉學。從6歲到12歲之間,先後在汐止公學校、南港公學校、三芝公學校、以及淡水公學校等四校就讀過。李登輝於淡水公學校畢業以後,先在私立臺北國民中學(今臺北市立大同高中)就讀一年,後於1938年轉學至淡水中學二年級就讀。李登輝在淡水中學,幾乎各科成績都是排名第一[12]。在1941年考上臺北高等學校。
在臺北高等學校時代,李登輝就透過魯迅的《阿Q正傳》及《狂人日記》,幫助他了解中國,由於未受過中文教育,因此讀的是日文翻譯本,而郭沫若與後來的柏楊,也是他心儀的作家,李登輝坦承受到這些書的影響不小。[13]此外他還讀遍了西方名著,包括英文、法文與德文書。如哥德《浮士德》、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另外尚有哲學、歷史、倫理學、生物學、科學幾乎所有領域的書籍。畢業時,就擁有七百多本岩波文庫的書。並自言其人生觀受西田幾多郎《善的研究》、和辻哲郎《風土》、哥德《浮士德》及《少年維特的煩惱》、杜斯妥也夫斯基《白癡》的影響。之後讀到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時,對其意涵心領神會。[14]:44-46懷著更深入了解的衝動,走遍全臺北市的書店及圖書館,偶然在臺灣總督府圖書館裡發現新渡戶稻造的《講義錄》,讀後對於生死觀之疑問得到化解,並開始敬佩新渡戶稻造,基於對其攻讀之農業經濟領域,因而決定就讀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林經濟學科[14]:46-47。
1943年9月,李登輝畢業於臺北高等學校,同年10月,他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系就讀。李登輝選擇農業經濟系就讀的理由,根據他說,一方面,他在小時後看到佃農的辛苦,想為他們打抱不平;另一方面,是在思想上受到高等學校歷史老師鹽見熏的影響。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談中國的歷史,使他深受影響。為了想把農業與馬克思經濟學相結合,他選擇農業經濟作為人生的研究目標。[15]大學選科時,原本打算攻讀西洋史,但是受到中國史老師鹽見的潛移默化,李登輝毅然改學農業經濟,嚮往有一天能夠到中國東北(時稱滿洲)協助解決中國問題,因為中國問題最大的關鍵就是農業問題,如何讓所有中國人都吃得飽。[16]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處於膠著狀態,京都帝國大學校內日本學生所剩無幾,文科系的學生也幾乎全被徵去軍訓。這個時期的李登輝,一方面為日益短缺的食物問題發愁,一邊只能自己學習「農業簿記」,或研讀河上肇或馬克思等社會主義相關書籍。李登輝自己這樣表示:「大學時期,我遍讀馬克思及恩格斯的著作,對馬克思的主要著作《資本論》也曾深加鑽研,反複讀過好幾遍。」 由於對西方經濟學者的著作涉獵廣泛,藍博洲如是評論這個時期的李登輝:「顯然地,這時候的青年李登輝,已經通過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不但使得他對社會問題的關心壓過了對自我哲學的迷戀,而且決定將這樣的『解放哲學』付諸實踐吧!」
隨著大日本帝國在太平洋戰爭形勢惡化,文科學生軍訓完畢也被遣外出征。先經大阪師團(第4師團)徵兵檢查第一乙種合格入伍通過。1944年、李登輝在短暫地回臺灣高雄接受基礎訓練之後,再回日本習志野(豐橋第二)陸軍預備士官學校(日本陸軍預備士官第11期生、校長島田惠之助少將)砲兵科學習、任命為見習「士官」(日語漢字的士官意思為軍官)。結訓後擔任舊日本陸軍少尉、配屬後為名古屋高射第2師團高射砲第125聯隊(聯隊長大中正光中佐),在名古屋迎接終戰。李登輝述懷、1945年3月10日東京大轟炸及3月12日名古屋大轟炸所造成的損害及戰況。是時對夜襲名古屋及其「飛機製造中心」(千種區的三菱發動機大幸工場)的317架美軍B-29轟炸機,李登輝所部操作高射砲奮戰迎擊(此役14架B-29遭擊落)。[17][18]而其兄李登欽,加入日本海軍陸戰隊,於馬尼拉戰役中陣亡。
1946年春天,因為日本戰敗,李登輝恢復學生身分,決定從東京回臺北進入國立臺灣大學繼續讀書[19]:283。李登輝在1946年1月從九州搭乘客貨輪米山丸(Yone Yama Maru)隨同高座少年工返回臺灣,進入由臺北帝國大學改組而成的國立臺灣大學就讀。[20][21]他搭上美軍貨輪「自由輪」扺達基隆港,甲板上臺灣人批評國軍裝備破舊,疲累不堪,儀態體格差;他突然插話對大家說:「為了我們的國家,國軍在這樣差的裝備條件下能打贏日本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們要用敬佩的眼光來看他們才是啊。」[19]:283-284
1946年9月,臺灣人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延平學院」成立,二二八事件後遭牽連而被迫停辦。1948年9月以「延平高中補習學校」(臺北市私立延平高級中學前身)之名先行復校,時任合作金庫研究員的李登輝、及洪遜欣(後曾任司法院大法官)、許遠東(後曾任中央銀行總裁,1998年遭遇空難身亡)、與邱永漢(後為旅日文學家與實業家)等臺籍菁英均曾應聘任教。[22][23][24]
1947年初,二二八事件爆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候,他是臺大二年級的學生。李登輝在自己的著作中,對自己和二二八的關係有以下這樣的說明:
“    或許有人會問,當時我在哪裡?事實上,當時我也是被鎮壓的對象之一。…… 生為臺灣人,既對臺灣的未來充滿使命感,也對於學習農業政策懷抱著滿腔熱誠,正值年輕的我,怎麼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還不問世事,閉門苦讀?    ” 李登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臺灣的主張》第49頁
1949年,李登輝從臺大農經系畢業,並留在學校當講師。畢業不久,他與淡水曾姓地主之女、兩家在祖父輩是世交的曾文惠(基督徒)相親結婚,她畢業於當時的臺灣省立臺北第二女子中學(今中山女高)。李登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91Au4

------------------------------------------------
中華民國政權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2020年7月30日晚間病逝臺北,享耆壽98歲。
一起來回顧這位「臺灣民主影武者」。
李登輝出生於日本時代1923年的臺北三芝,天資聰穎,就讀菁英中菁英的臺北高校,並升學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二戰期間擔任臺籍日本兵,戰後回臺就讀臺大,1950、1960年代先後前往美國留學取得碩、博士, 論文並獲得美國農學會全美傑出論文獎 。
如此優秀的人物返國後於臺大任教,輾轉被延攬至蔣經國內閣並逐步取得信任,在蔣經國淡化外來統治印象的「吹台青」策略中被派任擔任臺北市長、臺灣省主席等職,最後於1984年擔任副總統。就任副總統沒多久即發生蔣經國政權派黑道至美國境內槍殺異己事件「江南案」。東窗事發後,蔣在美方壓力下只能放棄世襲接班,幾年後在沒有明確安排接班人的情形下死去,身為副總統的李登輝於是依法順勢繼任總統及國民黨黨主席。
在國民黨裡頭「臥底」了快二十年,李登輝終於接任總統大位,卻要面對滿坑滿谷黨國鷹犬的國家機器及不滿由臺灣人掌權的外省勢力反撲,幾度爆發政爭被李以政治手腕化解。要「潛伏 」 在黨國機器內撐到擔任大位,我們很難從他表面上的言論判斷其真實想法,但觀其作為,在李上任後,透過各種高超的政治手腕進行了多項改革 ,終止動員戡亂、修正刑法一百條惡法,解除了海外黑名單回臺的限制、第一次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向政治受難者道歉,成功促成國會全面改選、推動總統直接民選、軍隊國家化、推動師資培育法改變了教育長期由黨國掌控之師範體系把持對人民洗腦的困境….等等。不難看出其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將黨國透過教育、軍隊、白色恐怖等手段全面箝制臺灣意識的機制破解,許多事情並非當場立竿見影,卻會造成長期不可逆的影響,臺灣人也終於能透過人口結構的優勢,逐步取回政權的控制。
這種嘴上不說破的卻實質有效的臺獨策略,許多只能眼睜睜看著寡佔優勢一點一點還回去的黨國份子對其恨之入骨,用盡各種方式羞辱。但現代的各種「覺青 」 或「獨派」回頭去看以前那些手段,大概會先大罵一頓往死裡打吧? 表面上,李登輝是最高領導者,掌控整個國家機器及國民黨,立法院不要說過半,過七成都不是問題。 現在某些人最愛問的「怎麼不直接宣布獨立?」,也可以想想當年李若直接這樣硬幹會發生什麼事?下場鐵定是整個黨國體系反撲死無葬身之地,外省勢力全面奪權,然後隨著中國崛起而一一投共把臺灣賣了(看今天的國民黨,應該不用再懷疑了吧)。
而李登輝在這過程中的政治手腕,經典案例是在1990年任用軍事強人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院長,用以安撫分裂的黨內派系,也引起軍人干政的批判。但此舉最重要的目的,是將郝柏村抽離隨時可能發動政變的軍政體系,以確立他的改革可以穩健地繼續進行。
時光流逝,臺灣人在2000年完成首次政黨輪替、2016年首次完全執政、2020年在看不到希望的逆境中突破重圍再次完全執政。現在的政治環境已非當年黨國虎口環伺的情境,但長期被黨國教育深刻影響的群眾形成的主流民意,臺灣人依然只能穩健不躁進的取得執政權,再透過長期的教育改革逐步處理被黨國扭曲的認同與價值觀,這必然是一條漫長的路程。李登輝的沉著與耐心,使臺灣挺過重重危機而走上民主化之路。他顯然知道,臺灣要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不是幾天幾個月的事,而是百年大計。
2020年,中國武漢肺炎肆虐全球,美中衝突緊繃至極致,世界局勢丕變。李登輝的逝世,不只是臺灣走過中國外來極權統治,並透過民主手段逐步取回政權的時代見證,更是走向下一個命運轉折的起點。感謝前人的遠見,未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逝世。明治天皇在位期間,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改革,使日本加速成為現代化國家,並間接使得臺灣成為日本領土。
明治天皇逝世後,日治下的臺灣,也邁入了大正時代。

116008816_3117230865064243_3832195797682254074_o110139079_2713929608844854_4409203250056481398_n

----------------------------

李登欽(1921年2月19日-1945年2月15日),和名岩里武則,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是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的兄長。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成為台籍日本兵,服務於大日本帝國海軍,在馬尼拉戰死,得年23歲。靈位在靖國神社被供奉。
李登欽於大正十年(1921年)出生在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淡水高等小學畢業後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出任警察。同年娶妻子李洪僅。昭和十七年(1942年)八月出任台北州巡查。在台灣皇民化運動開始後,改名岩里武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岩里武則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報考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的第一梯次,在高達316097名提出申請的競爭,通過體檢、筆試、口試才獲得錄取。於1943年10月1日進入海軍志願兵訓練所,接受六個月的基礎教育,1944年4月1日赴高雄海兵團 (日本海軍)為期3個月的專長訓練,結業後以海軍機關科一等兵的身分,加入大日本帝國海軍任職。
錄取後岩里武則曾接受《台灣日日新報》採訪,於昭和十八年(1943年)9月22日刊出。在採訪中岩里武則表示「能夠加入無敵帝國海軍,在光榮的軍艦旗下,從事擊潰英美的工作。我這輩子從未如此興奮過。從今而後,我只祈求成為堂堂帝國海軍,報效國家的那天能夠早日到來。」
李登輝則回憶在1944年,於高雄左營與其兄最後一次見面。[1]
昭和十九年(1944年)7月,岩里武則前往菲律賓參與太平洋戰爭,編入海軍第31特別根據部隊。1945年的馬尼拉戰役中,於2月15日在軍艦上遭美軍戰鬥機掃射而死,並隨軍艦沉入海里,後被追晉為日本海軍機關科上等兵。[2][3]
二戰後,被日本政府以岩里武則之名入冊靖國神社供奉
李登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j5v3r

2020-07-31_075738

李登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彭明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3aIfX4
李登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91Au4
彭明敏 :
人生總有終點。雙方交情曾有起落。惟他去世,給我衝擊,使我悲傷。兩人間種種,回憶湧出,感慨萬千,將一部分,記述於此。
他出生早於我數個月,戰時日本他念京都帝國大學,中途被迫改名服兵役。我念東京帝國大學,中途為了逃避兵役,各所躲藏,終被美軍軍機掃射失去左臂。互相不認識,連名字都未聽過。
戰前台北帝國大學,戰後改名國立台灣大學。台籍學生在日本的「帝國大學」肄業者,無條件轉學台大補學分畢業。人數不多有機會互動,有緣與他(農經)、A君(經濟)三人成密友,常一起吃飯雜聊國事,我談台獨,他大罵糧食局長李連春以「肥料換穀」政策,剝削農民太甚,但似對一般政治較無興趣。台大畢業後,他入農復會,我留校擔任助教,我出國留學,數年後他亦出國留學,回台後我任系主任,他為農復會技正,三個好友還是常聚餐。我因「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被捕前夜,我們還在A君家吃飯,他們兩人不知道我與謝聰敏、魏廷朝的陰謀,不久A君出國失聯,我入獄十三個月,被特赦,終身軟禁,五年後脫出台灣,流亡外國被通緝二十三年,我們在美國為台灣民主所作所為,他似無好感。他夫妻逢人就說「彭明敏都無進步」,我曾託人問他們我在哪方面無進步,他們就不再說了。
一九八○年後期,台灣開始民主化,當局對我的觀感也較軟化,甚至美國的國民黨系團體也曾邀我去演講,連戰及一些高官也在場。連戰因台灣發生水災,提前回台。
一九九○年他舉辦「國是會議」,公言我是愛國者,正式邀我參加,動員國民黨政府幾乎所有的在美機關,包含駐美代表,勸我回台參加,我要求撤銷通緝令,否則不參加(「你請我吃飯,卻在門口放一隻獰猛狼狗要咬我,我怎麼去」),他很不高興,因曾排除國民黨高層李煥等的反對,好不容易堅持邀請我,我卻拒絕,使他無面子。
他任總統是因蔣經國去世,作為副總統補上的。任滿後,還要正式選舉。我在紐約召開記者會,公開支持他。我雖然反對國民黨,但鑒於台灣現實,由他連任,政局才會安定。因此受到台獨聯盟無情的攻擊。他連任後,曾託人交一封信給他(不知道為什麼,此信全文曾在台北雜誌登載),信中建議(一)總統府太森嚴神秘,令人畏懼,總統親民,總統府應自由開放,任人參觀,最好每週舉辦音樂會,人民參加可唱流行歌曲。(二)政府文告要平易口語化,用庶民的語言。
最後通緝令撤銷,給我護照。我決定於一九九二年末回國。曾請吳澧培先回國,與各方接觸。吳與他會面,他相當冷淡,似有點困惑,說「他回來,要給他什麼工作,中央研究院院長嗎?」我終於回國,際遇立法委員選舉,歡迎群眾幾乎擠破機場,我下飛機也被擠得兩腳無法落地,官員怕「台獨」,大多不敢接近,只有立委候選人爭先恐後,要我站台助選。
回台後半年,被二十四小時監視跟蹤,不准上電視,他也未曾接觸,有一點奇怪。有一天他終於託人來說要我去他家裡,要我先到「中華文化發展委員會(會長黃石城)」躲藏,到了晚上八點以後他會派車接我,車窗要黑布遮起來,從外面看不到裡面,我聽了極不高興,見他要這樣偷偷摸摸,太無尊嚴,拒絕前往。此事耿耿於懷,曾告訴張榮發,他笑著說「我去看他也是一樣」。
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總統直選,我也登記參選,報名保證金一千五百萬台幣,這對我是天文數字,一輩子也未曾看到那麼多錢(告訴訪台的捷克議員,他們驚倒了)。不得不從辜寬敏、林敏生、林誠一各借五百萬,這是我一生首次而唯一借錢的經驗。電視舉辦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出場前在舞台後面與他碰面,兩人默默握手,幾近陌生人,這是我回國第一次看到他。競選準備當中,有一個有趣的插曲,經由一好友,傳來神秘的提議,說若我退選,可給五億台幣的代價,我開玩笑地試探「十億怎樣?」神秘方面說「先拿五億退選,另五億以後再商量。」這可能是國民黨做事的典型。
幾年後輪到連戰競選總統,彭榮次陪我到他家裡,以後就有時到他家聊天。有一次連戰也來,他記得其結婚典禮,我擔任介紹人,相當親切客氣說要聘我為資政,李說選後再說。連戰在台大時我是指導教授,很愛護他,他到芝加哥大學進修,我每到美國,都專程到芝加哥去看他。陳水扁當選後,國民黨鬧罷免,政局混亂,一個晚上陳總統來電,看我能否去請連戰調解,我即請我親戚也是連戰親信楊寶發,問他能否與我密會,連戰說他二十四小時周圍都有人,無法密會,此事就作罷。
他作為總統經常到各地考察研究,連各地的地質農產也都很清楚,他不是才華橫溢,才氣煥發型,而是默默耕耘,耐性堅實,持久做事,實為一位好總統。
連戰競選總統時,投票前幾天,我告訴他連戰必敗,要他做心理準備。他反駁,各管道的報告,都說連戰必勝(可見官僚報喜不報憂)。我寫信給他,「連戰落選後,黨內一定有許多人要你辭職,但為政局安定,切勿辭職,要堅持下去」。果然連戰落選,國民黨煽動群眾,包圍其官邸,叫囂他辭職,他終於受不了,狼狽辭職,退出國民黨,很冤枉。
「編註 : 民主制度…政黨輪替、國民黨失去了50年的政權,民眾聚集抗議…馬英九恩將仇報率先喊出 :「李登輝下台」。」
一天他接受報社訪問,談到台獨,所說完全錯誤,我忍不住也在報上為文強烈批判。他很生氣,其後若有人對他提起我,他就發脾氣。數年彼此忌避。
我常說,有兩個互相矛盾的身分在李登輝的身上結合在一起。一是作為台灣人的李登輝,另一是作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前者要保護和伸張台灣人的政治權利即民主化,後者則為了「統一」中國,一些基本人權必須犧牲,他在此兩種立場上掙扎,天人交戰。
二○一七年「喜樂島聯盟」在高雄成立,我倆都被邀參加,在舞台二樓休息時,他也進來,二人若無其事雜聊一下,這是最後看到他。
在台灣各方,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轉換時期,他站在過程中關鍵時點,主政成功,有形無形功勞甚大,相信在台灣歷史上,必將永久佔有偉大地位。

2020-08-01_1621012020-08-01_162044116792046_2623864281171841_5546941428267497653_n


蔣經國逝去時,那些天,三家電視台所有娛樂節目全部暫停播送,畫面自動變成黑白,很多人以為電視突然壞了。蔣介石逝去時,那時三家電視台一夕之間畫面全部變成黑白,所有娛樂節目及電視劇停播一個月。被規定要載黑色臂章,為「蔣公」披麻戴孝一個月。出殯時,動員學生跪在路旁,從台北一路跪哭到桃園-如果有人對李登輝的逝去感到任何愉快之意,就表示他們還想回到專制戒嚴年代,電視會自動壞掉,全民要跪在路旁哭的年代。要找這樣流著奶與蜜的地方也不難,去中國或北韓就行了。那些人應該知道,現在,在台灣不必擔心自己的身家安全,可以自由的對李登輝逝去酸言酸語,可以自由的痛駡總統,卻是李登輝時代開始的

115756255_10216615608799117_6578060769720414546_n


臺北賓館  https://bit.ly/33eTpds

123785570-taipei-guest-house-with-beautiful-garden-in-taiwan(1)下載 (9)26255


【李登輝98個故事1】《政治篇》紀念圖書館胎死腹中 李登輝留下民主金句 https://bit.ly/2XrrP8W
【李登輝98個故事1】《政治篇》紀念圖書館胎死腹中 李登輝留下民主金句
李登輝(右)在政壇有極大影響力,生前大力支持總統蔡英文(左)。(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98個年頭,從兒時花4元買的第一套藏書、向妻子曾文惠求婚的「山頂人」情書、總統任內打高爾夫球打到躋身「約翰走路國際一桿進洞俱樂部」,到卸任後想在家裡養羊…等,本刊精選98則李登輝的小故事,濃縮了個人信仰、家庭趣事與政壇內幕,與讀者一起走進他精采的一生。
權傾政壇篇
01. 李登輝紀念圖書館曾傳籌建,時任新北市長朱立倫願以低租金提供土地,遭質疑圖利,李憤而放棄,強調:「民主無須紀念,只須使其永久流傳。」
02. 李登輝2015年7月在日本演講,一句「我能為台灣做事的時間大概只剩5年」,被網友封為神預言。
03. 李登輝1996年競選連任總統期間爆發台海危機,順利當選中華民國第9任總統,是首位公民直選的元首。
04. 1996年台海危機隔年,李登輝留下名言:「毋免驚啦!管伊中共擱卡大,再大也不會比我老爸還大!」
李登輝晚年開設源興居生技公司一心培育「台灣和牛」,2017年1月還親赴養育場鑑定牛隻品種。
李登輝晚年開設源興居生技公司一心培育「台灣和牛」,2017年1月還親赴養育場鑑定牛隻品種。
05. 2017年12月,95歲的李登輝為培育台灣和牛成立源興居生技公司,今年5月才卸下董座,是我國最高齡企業董事長之一。
06. 1995年6月,李登輝訪問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在任內訪美的國家元首。
07. 李登輝最廣為人知的語錄「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是1995年6月他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演講內容。
08. 李登輝「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典故,出自古書《尚書》的「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09. 李登輝加入國民黨,是由經濟學者王作榮(前監察院長)夫婦引介。
10. 1989年李登輝訪問新加坡,會見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被稱呼為「從台灣來的總統」。
11. 1994年李登輝與司馬遼太郎對談時表示:「到目前為止,掌握台灣權力的,全都是外來政權。」
12. 李登輝不信風水之說,擔任副總統時坐的是謝東閔任副總統的辦公室,後繼任總統也沒換過辦公室。
13.馬英九1998年選台北市長、陳水扁2004年選總統、蔡英文2012年選總統,李登輝都曾站台助選。
14. 前總統陳水扁說,李登輝曾告訴他「不可以讓副總統看公文」。
15. 李登輝任職農復會任職時,為了反對財團家族購買農地,曾聯合5名學者抗議,被稱為「六壯士」。
16. 李登輝自許「蔣經國學校6年畢業生」,指的是在蔣經國出任閣揆期間,擔任政務委員6年。
17. 李登輝剛當台北市長時,蔣經國常一下班就會先去他家,2個月後才說「已經很好了,我不必再來」。
18. 蔣經國日記寫到,時任台北市長的李登輝有工作熱情,又有新的科學觀念,是可以培植的人才,還曾因心煩政壇人事,邀李登輝出海同遊。
19. 李登輝透露,當年接省主席前,是被當時生病住院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及總統蔣經國叫到醫院告知的,還叫他預先準備好。
20. 李登輝任省主席到省議會備詢時,曾文惠在他的西裝小口袋放了一張小紙條,提醒他「凡事要忍耐」。
21. 蔣經國病危時,李登輝正在跟美國參議員會面,他被通知了2次才趕赴蔣經國的七海寓所,但仍沒見到蔣最後一面。
22. 蔣經國選「李登輝」當副手,政壇有諧音「你等會兒」的冷笑話,賴清德曾當面求證,李說:「當然沒有這回事。」
23. 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曾在官邸飼養多隻黃金獵犬、6隻貓、一群安哥拉羊,官邸彷彿一座小型動物園。
24. 李登輝飼養黃金獵犬是為了推廣導盲犬,因曾文惠的弟弟曾文雄是盲人重建院長。
25. 李登輝在官邸外圍草皮上養的安哥拉羊,是友邦所贈。
26. 陳水扁被爆動用國務機要費買愛犬勇哥飼料,李登輝曾酸,官邸養狗是吃隨扈吃剩的,養羊也是吃草皮的草,沒用國務機要費。
27. 李登輝在政壇每逢政治鬥爭、重大事件,常以「抽籤」方式翻閱聖經,翻到哪一頁就讀該篇經文。
28. 李登輝卸任總統後9度訪問日本,最後一次是2018年6月赴日本沖繩為二戰戰死的台籍士兵設慰靈碑。
29. 擔任鴻禧山莊招待所主廚的「阿忠師」黃德忠透露,李登輝不吃辣,愛台灣本土農產品,口味十分隨意。
30. 羅時豐、李立群、薛志正等藝人都曾模仿李登輝,侯冠群則靠模仿李登輝開了專屬模仿節目。
31. 李登輝回憶228事件時曾說,自己雖沒親眼看到軍隊殺人,但曾躲在台北市延平北路柱子下,目睹軍隊在街上亂開槍掃射。
32. 李登輝年輕曾入過共產黨、參與「新民主同志會」,不到1年就離開,李曾回憶入黨是想知道共產黨的思想和理論。
33. 1969年李登輝唯一一次被警總約談,約談7天都談「新民主同志會」,之後給了他一張「自新證」。
34. 李登輝曾因參與共產黨被警總約談,曾文惠有段時間只要聽到吉普車的聲音都會覺得恐懼。
35. 李登輝不像兩蔣寫了大量日記,他說:「日記講的話都是豪洨話,都在誇大自己,愛說好話給自己聽。」
36. 以李登輝為題的研究不少,光碩博士論文系統記載的就有45本。
37. 李登輝從未訪問中國,他晚年受訪說:「中國大陸沒有民主化、自由化,我就不要去!」
1988年前總統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在1月13日繼任第7任總統,當年已65歲。(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1988年前總統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在1月13日繼任第7任總統,當年已65歲。(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38. 李登輝卸任後長住翠山莊及大溪鴻禧山莊,李曾說鴻禧山莊住起來比翠山莊舒服,但因照顧需求,李晚年鮮少前往鴻禧山莊。
39. 李登輝住進翠山莊時仍想養羊,現在翠山莊草地上的3組羊雕塑,是李在北投區看中的裝置藝術。
40. 李登輝擔任我國總統共12年,是中華民國行憲後,在任時間第二長的總統,第一是蔣中正。
41. 李登輝總統任內共增修憲法6次。
42. 李登輝是唯一一位終身禮遇的民選總統。
43. 李登輝在1988至2000年擔任國民黨主席,長達11年餘,也是國民黨首位台灣籍黨主席。
【李登輝98個故事2】《生活篇》愛吃哈根達斯、開過書店 你沒聽過的李登輝軼事
文|黃驛淵 黃揚明 人物組    攝影|姜永年
曾任總統侍從官的王燕軍(右),是李登輝(左)晚年身邊最重要的幕僚。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98個年頭,從兒時花4元買的第一套藏書、向妻子曾文惠求婚的「山頂人」情書、總統任內打高爾夫球打到躋身「約翰走路國際一桿進洞俱樂部」,到卸任後想在家裡養羊…等,本刊精選98則李登輝的小故事,濃縮了個人信仰、家庭趣事與政壇內幕,與讀者一起走進他精采的一生。
生活家人篇
李登輝熱愛打高爾夫球。1998年8月他與旅美華裔高爾夫小將廖俊豪球敘時,在開球前大做暖身運動。(中央社)
李登輝熱愛打高爾夫球。1998年8月他與旅美華裔高爾夫小將廖俊豪球敘時,在開球前大做暖身運動。(中央社)
44. 李登輝熱愛打高爾夫球,一生共有2次「一桿進洞」紀錄。
45. 李登輝總統任內首次在林口第一高爾夫球場打出「一桿進洞」,躋身「約翰走路國際一桿進洞俱樂部」的會員。
46. 早在李登輝擔任副總統時,妻子曾文惠即在台北球場創下「一桿進洞」的紀錄。
47. 因妻子曾文惠信基督教,李登輝在1961年受洗、加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48. 李登輝信仰基督教,曾花了3年到各教會聽講。
49. 李登輝曾形容自己是實證主義、很鐵齒,對聖母瑪利亞是處女沒結婚卻生子、耶穌死後復活等說法一度無法接受。
50. 李登輝2016年12月評論同性婚姻議題,認為社會有自由,但仍需要家庭、生子,以他宗教上的立場,他不怎麼同意。
李登輝是新北市三芝人,年輕時在老家前留影。(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李登輝是新北市三芝人,年輕時在老家前留影。(李登輝基金會提供)
51. 李登輝故鄉是新北市三芝,第二故鄉是雲林縣,因擔任農復會技正時曾長時間進駐雲林。
52. 李登輝家族多人罹癌,李登輝曾患大腸癌,母親因子宮癌過世,長子李憲文、哥哥的大女兒李美智、次子李憲明都因鼻咽癌過世。
53. 李登輝有客家血統,但不會說客家話。
54. 李登輝父母親都過客家習俗,李在台大讀書時曾向教授介紹自己是客家人,卻被教授回應:「你不要說你是客家人。」
55. 李登輝父親李金龍在李任總統的1995年4月19日過世,享壽95歲。
56. 李登輝上電台受訪時自爆,有人挖過他父親的墳墓,理由是下面藏有財寶,並透露此人曾任台北縣議員。
57. 李登輝大學原擬攻讀西洋史,但受到老師啟發改念農經,嚮往到中國東北(時稱滿洲)協助解決農業問題,讓中國人都吃得飽。
58. 李登輝大學曾和同學在台北市中山北路開舊書店,但因沒時間而請人看店,最後書店倒閉。
59. 李登輝1968年取得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論文還獲美國農學會全美傑出論文獎。
60. 李登輝外孫在美國念材料科學時,他建議要選鄉下學校,「這樣才讀有冊」。
61. 李登輝中學聽的都是日本歌舞伎樂曲,對西洋音樂接觸極少,是家中「音感最差」的人。
62. 李登輝自稱對音樂很不行,妻子曾文惠的音感比他好很多。
63. 李登輝愛吃甜食,特別是哈根達斯冰淇淋。
64. 李登輝曾為孫女李坤儀開出身高180公分以上、一定要是台灣人2大徵婚條件,孫女婿趙贊凱完全符合。
李登輝(右2)2000年6月赴英訪問,與妻子曾文惠(右1)、媳婦張月雲(左1)、孫女李坤儀(左2)在劍橋大學合影。(中央社)
李登輝(右2)2000年6月赴英訪問,與妻子曾文惠(右1)、媳婦張月雲(左1)、孫女李坤儀(左2)在劍橋大學合影。(中央社)
65. 李登輝晚年牙齒退化,全口裝假牙,曾在與媒體聊天時卸下假牙、拿在手上,讓在場媒體嚇了一跳。
66. 孫女李坤儀在英國念書時,李登輝曾帶她去見了曾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
67. 李登輝原是老菸槍,直到長子李憲文罹癌過世,才下定決心戒菸,還一度戒酒,為的是健康長命地照顧孫女長大。
68. 影響李登輝的3本書是德國文豪哥德的《浮士德》、日本作家倉田百三的《出家人及其弟子》和英國作家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
李登輝(前左)2007年訪日,在仰慕的日本詩人松尾芭蕉銅像前,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中央社)
李登輝(前左)2007年訪日,在仰慕的日本詩人松尾芭蕉銅像前,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中央社)
69. 李登輝最想去的3處日本松尾芭蕉俳句創作紀行的「奧之細道」、孔子周遊列國的路線,和摩西「出埃及記」離開埃及到西奈半島的路程。
【李登輝98個故事2】《生活篇》愛吃哈根達斯、開過書店 你沒聽過的李登輝軼事 https://bit.ly/3kfVv2u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98個年頭,從兒時花4元買的第一套藏書、向妻子曾文惠求婚的「山頂人」情書、總統任內打高爾夫球打到躋身「約翰走路國際一桿進洞俱樂部」,到卸任後想在家裡養羊…等,本刊精選98則李登輝的小故事,濃縮了個人信仰、家庭趣事與政壇內幕,與讀者一起走進他精采的一生。
兒時少年篇
70. 李登輝12歲就會打麻將,只是後來當總統後不方便找人來打。
71. 李登輝人生購入的第一套藏書,是小學四年級花4元買到的《兒童百科辭典》。
72. 李登輝小時候家裡開雜貨店,不但賣豬肉、菸酒,還賣鴉片,經濟環境不錯。
73. 李登輝12歲時,母親還常將他抱在腿上。他說:「若這樣被寵下去,我一生就沒路用。我跟老母說要離家去淡水念書。」
74. 李登輝主動提案轉學到離家較遠的淡水公學校,目的就是要遠離家人的溺愛,當時寄住友人家中,磨練自己的獨立性格。
75.少年李登輝自覺主觀意識太強,中學時代甚至還刻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例如掃廁所),目的即是克制自己強大的自我。
76. 李登輝年少時對日本禪學有興趣,曾在冬天跳進冰冷溪水修行,體會修禪的境界。
77. 李登輝年輕時曾學過軟式網球、籃球、曲棍球和劍道。
78. 李登輝中學讀了2所,先在私立台北國民中學讀1年,後轉學到淡水中學就讀,最後考上台北高等學校(國立師範大學前身)。
79. 少年時的李登輝練習劍道,曾拿下2段成績。
80. 李登輝學生時代老師一度要他加入劍道隊,但因準備考高等學校未參加,因而常被劍道老師修理。
81. 日治時代李登輝在媽祖廟學漢字,和年紀大的廟公用台語讀古書。
82. 李登輝讀公學校時開始畫素描,國中則學油畫,淡水中學還參加畫室,但為了考高等學校便放棄畫畫。
83. 客家文壇大老鍾肇政是李登輝就讀淡水中學時小一屆的學弟,李登輝曾說鍾中學時就很會寫作文,但沒想到後來鍾會成為作家。
84. 李登輝讀台北高等學校時,原訂3年學制,但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導致他提前半年畢業。
85. 李登輝讀高等學校時,漢文課讀的古書,都是用日語閱讀
86. 李登輝家族曾因日本皇民化運動改姓「岩里」,這是李登輝哥哥李登欽所取,因「里」諧音「李」
87. 李登輝哥哥李登欽是台籍日本兵,太平洋戰爭時戰死,李登輝為此瘦了10公斤
88. 李登輝生在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曾到日本留學、從軍,與日本關係深厚。
【李登輝98個故事3】《兒少篇》拒當媽寶、12歲打麻將 揭李登輝成長趣聞 https://bit.ly/3kfSKhE

【李登輝98個故事4】《夫妻篇》偷吃惹怒曾文惠 一窺李登輝夫妻相處祕辛
文|黃驛淵 黃揚明 人物組    攝影|姜永年
【李登輝98個故事4】《夫妻篇》偷吃惹怒曾文惠 一窺李登輝夫妻相處祕辛 https://bit.ly/3klVxG6
李登輝(右)與曾文惠(左)鶼鰈情深,結褵71年,曾文惠說,年輕時是李讓她,老了則她讓李。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98個年頭,從兒時花4元買的第一套藏書、向妻子曾文惠求婚的「山頂人」情書、總統任內打高爾夫球打到躋身「約翰走路國際一桿進洞俱樂部」,到卸任後想在家裡養羊…等,本刊精選98則李登輝的小故事,濃縮了個人信仰、家庭趣事與政壇內幕,與讀者一起走進他精采的一生。
夫妻生活篇
89. 李登輝和曾文惠從小就認識,都是日本統治時代的淡水郡人,同受日本教育。
90. 李登輝在日本京都大學時與助手感情不錯,回台大讀書也和台大圖書館日本助理「不壞」,但家裡已講好要曾文惠當媳婦,未想過娶別人。
91. 李登輝家人都很喜歡曾文惠,爺爺還曾去算命,算命師說曾文惠有「一品夫人」的資格。
92. 曾文惠透露她第一次收到男生的信,就是李登輝的求婚信,這封信沒署名,背面寫了「山頂人」。
93. 李登輝獨子李憲文曾撰文提到,「母親之所以嫁給這個佃農之子,是看他愛讀書,常流鼻涕、很可愛。」
94. 曾文惠坦言很不喜歡李登輝從政,她說:「本來李登輝是學者,學者我可以嫁你。」
95. 李登輝夫婦當年的蜜月旅行,是先赴歐洲遊玩,後至印度1個月。
96. 李登輝糖尿病史達數十年,首任總統任內常偷吃餐桌菜餚,曾文惠因而下禁令要等用餐時間到再上菜。
97.曾文惠說,她與李登輝若吵架隔天就忘記了;年輕時李登輝讓她,老了則是她讓李登輝。
98. 李登輝說曾文惠給孩子的道德教育「很硬」,曾文惠說要留給子孫的話,就是謙卑、禮儀、氣質、品格、矜持。【李登輝98個故事4】《夫妻篇》偷吃惹怒曾文惠 一窺李登輝夫妻相處祕辛 https://bit.ly/3klVxG6

BB17zcPXBB17znnWBB17zvTV


很多人誤會了李登輝。對於外界批評李登輝「當日本人」,他解釋,當初迫於歷史的緣故,滿清政府把台灣出賣給日本,他才當了日本人;再者,美國把釣魚島交給日本,是因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在蔣介石擔任總統、全力剿匪的時候,占領了沖繩,原有意歸還,但蔣因無力接管而拒絕,和李登輝無關。劉泰英強調,「李登輝只是說了實話」,他是非常愛國的人,應該追隨他、達成未竟的夢。他也提到,過去在處理經濟上的決策時,李登輝除了願意尊重他的意見外,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時,更是因他的智慧、毅力,並與下屬充分配合,才能夠平安渡過。
「李前總統是有智慧、慈悲心、人格很偉大的人」「他是愛國的人!」劉泰英悼李登輝談釣魚台、日本身分「很多人誤會他」 https://bit.ly/3fwrU1n


【薇羽看世間】如何評價習近平 李登輝的故事 | 台灣民主運動 | 九評共產黨 | 大紀元 https://bit.ly/3fzyq7t

【薇羽看世間】守護台灣 李登輝的故事之二 | 臺獨 | 退出共產黨 | 信仰 | 大紀元 https://bit.ly/3a3uVVD


那一代外省人終身痛恨的對象,卻也照見了我們的不堪與無知 | 李律 / 嘉年華之晨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3wudiu
李登輝將一個高壓統治40年的集權國家,逐步轉變成一個穩健民主的國家。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陳之俊攝。
前幾天錄音完從電台返家的時候,看見路旁的家具行,幾個人圍在電視旁邊,我下意識知道有大新聞,一眼望去,原來昨天誤報的烏龍新聞,在第二天成真了。一個時代人物,真的走了。
圍著電視的人們講著台語在討論著什麼,那個情景讓我想到了1997年白曉燕案時的南非武官挾持事件。當時在政大大門口斜對面的唱片行有座電視牆,指南路上的人們圍著電視看著當時陳進興與警方對峙的最新消息,也是這樣地討論著。
又是某個重大事件發生的歷史時刻,今年好像特別多。
這兩天我看了不知多少媒體對於李登輝的討論,但是不知怎麼,我就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假如是往常,我大概會花個幾千字寫一篇長文,去談那個表面上生猛帶勁、實際上步步驚心的1988年,一個臨危受命擔任總統的本省籍國民黨員,如何在蛇蠍環伺的龍潭虎穴中一步一步地冷靜鬥爭,將一個外來少數政權血腥高壓統治40年的集權國家,逐步轉變成一個穩健民主的正常國家。
但是我寫不出來。不是沒資料的寫不出來。不是沒靈感的寫不出來。不是偷懶的寫不出來。是情感上寫不出來。我心中理性的那一面,早已經將他執政的12年台灣所遭逢的政治情勢、民主改革進程、美中台角力、兩岸矛盾、世界大勢,都按照編年史一般地在腦海中清晰地列出來了。但是我感性的那一面,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他是我爸爸—–還有他那一代的外省人,終生痛恨的對象。
外省二代的恐懼
高一的時候,我的高中同學就跟我說了李登輝怎樣透過政治權柄與手段,接連鬥倒了蔣經國佈置在他身邊的三著棋:政權俞國華、黨權李煥、軍權郝柏村,而在無聲政變中,他逐一清掃了所有政敵,將黨政軍全部握在手中。
「你知道嗎?他要當的是台灣的國父,而我們所有人都要跟著他陪葬。」
他是外省後代、我也是外省後代,我想他刻意對我說這件事,決不只是因為我們只是不熟的朋友。
那是1994年,國民黨與新黨內鬨,台北市長的寶座白白讓給了得票率只有四成多的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
那是出於一種身為外省族群的危機感吧?在1990年代國語政策逐漸解禁、台語開始漫天鋪地地在各項媒體文本中出現,民進黨所代表的台灣本省勢力步步進逼,我的高中所在的城中區,每天都有民主戰車到處遊街,一邊用台語大喊:「台灣愛獨立!」
我不喜歡國民黨、但我更害怕民進黨。在我腦內的劇場裡,我彷彿看見民主戰車上那些聲嘶力竭情緒激動的人,把外省人一車一車地載到海峽邊,叫我們自己游回去。
當時的外省菁英們(絕大多數在新黨)用了一個名詞來稱呼我的濾鏡中呈現的民進黨:「福佬沙文主義」這個充滿了種族主義禁忌的大旗,或許精準地掃中了包括我爸爸那一代、一直到我這一代的外省人心中最深的恐懼。
這種因誤解而生的恐懼,讓我直到李登輝在2000年下台為止,都是用極度仇恨的眼光在注視他的。而我猜想一定年紀以上的外省長輩,也許到了今天都還是一樣維持著那樣的眼光。
但是,在2005年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我突然就可以接受了。可以接受那個李登輝時代我每每批評黑金政治、批評貪汙腐敗的那個國民黨。
現在想想,當時的我不是笨蛋。會讓我這樣想的核心還是恐懼。恐懼一個自身都不能決定的血統,有一天會惹上殺身之禍、或是流亡的命運。
現在想想,我到底是怎麼從一個外省二代的國民黨信徒走到現在這一步的?2014年前後我為了寫論文而大量閱讀的戒嚴時期史料,還有當時實際在發生的,從國光石化、大埔張藥房、士林文林苑、洪仲丘案一直到學運,那一切都像是一個不可逆的啟蒙歷程:我信仰的黨是個殺人黨、我推崇的總統是個賣國賊、而我從少年時期痛恨的仇人,其實是個大英雄。
他們倒台了,而你獲得民主的果實
請原諒這樣劇烈的轉變讓我變得扭曲,假如以前我所痛恨的原因在現在來看都是具有偉大的緣由,唯獨無法看破這樣的時代巨變的人,是因為永遠活在過去,那麼答案很明顯,以前的我、還有永遠都無法消解那仇恨的,我已逝去的爸爸,他們都永遠地活在了過去。
好傻啊!爸爸!還有以前的我。你們所恐懼的事情,最後都沒有發生。因為站在你對立面的人,並沒有要趕你走。那是你所信仰的那些人編出來的謊言,而那些人要編這些謊言來騙你繼續捍衛那個虛幻的帝國,是因為在那個帝國裡,他們吃香喝辣,而你明明分不到半分。但是他們輕輕鬆鬆用黨國、用省籍,就把你綁架了。
你以為他們倒台了你就跟著死;結果是,他們倒台了,而你獲得民主的果實。
好傻啊!爸爸!但我不能怪你,我又有甚麼資格怪你?你在那個極端而怪異的年代,努力活下來了。而我只是個膽小鬼而已。
所以我永遠沒有辦法持平地說出李登輝對於現今仍然活在這個島嶼上的每個人的貢獻。你可以說他是偉大的人、他是腦袋清晰的人、他是有理想性卻更重實際的人、他是深諳政治權謀的人、他是高瞻遠矚的人、他是最後一個繼承武士道精神的人、他是能忍人所不能忍、將心中的遠大抱負化為長時間的奮鬥而實踐的人。而他曾經是我深深痛恨的人。
愈從事後諸葛的角度,去論證他在執政12年當中所造成的種種改變:寧靜革命、國是會議、廢除動員戡亂、終結萬年國會、六度修憲、總統直選、民代全面改選、修訂國統綱領(實際上就是將死統一一途,真高招也)、不懼飛彈威脅、贏得國際支持、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等等,從30年後知後覺的角度去驚嘆他在當時的前衛概念與宏大願景、宏偉企圖,就愈對比出了痛恨他的那一輩人,我爸爸、還有我,是多麼地器小而無知。
愈是承認這事,愈是承認自己的不堪,還有那個把一輩子都賠給了荒唐的黨國的爸爸。
在21世紀重新審視台灣地位
1923年,李登輝出生在大正年間日殖台灣,三芝的一戶警察人家。5年後,我爸爸出生在長江邊上的貧苦省分、貧苦城市裡的貧苦家庭。
爸爸這一生還真的是沒得選,貧苦家庭的么子,一出生沒多久爸爸就抽鴉片死了,小小年紀拖著鼻涕就跟著逃難、沒飯吃只好去當兵、一當了兵國民黨就輸到脫褲子,一路逃到金門、逃到台灣,人生到中年才結婚生子又為了家庭做牛做馬一輩子。
要是可以選擇,我真希望爸爸不要出生、反正我不出生也沒關係。
苦悶至極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時候只好去看書,就讀到了八旗文化近期才出的《文明的海洋史觀》,才終於找到了一些,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回應得起李前總統的慷慨禮物,我這種死讀書的臭老九,終於可以對前輩們交託到我們手中的島嶼,一點點接續性的想像。
台灣是邊陲。台灣在中國的版圖中,就是東南海疆的邊陲,在中國大一統的農業帝國大陸思維中,邊陲要務是防禦而非發展。清帝國末期有左宗棠與李鴻章之爭,乃是在捉襟見肘的大清財政中,爭論西北邊防與東南海防何者為重、何者優先之論。
台灣的位置在大日本帝國時期也是邊陲,是南境的邊陲、卻也是南進的跳板。大日本帝國南進的發展看似是列島作戰,但是擴張戰爭增加帝國版圖與經濟的思維,卻又是大陸思維。
台灣的位置,放在整個南島語系的世界分布中也是邊陲,台灣是最北之境,五千年前不知何種原因,南島語族的祖先開始了離開中國大陸的大撤離,以台灣為跳板,一路向太平洋與印度洋展開大遷徙。
台灣因為其特殊位置,在大中華圈中屬於邊陲、在東北亞圈也是邊陲、在東南亞文化圈還是邊陲。但是如果換個想法,把大中華圈(海洋中國)、東北亞、東南亞三個文化圈統合起來,台灣就會位在最中心。
然而,台灣自從在世界文明史首次出現以來,就是深深帶著海洋性格的。在荷西時代,荷蘭人需要從巴達維亞(雅加達)基地前往長崎做生意,需要一個中點作為補給,於是相中了台灣的大員(其實一開始是澎湖但是被大明帝國打槍),對荷蘭人來說,台灣可不是邊陲。
對西班牙人來說亦然,他們需要從菲律賓基地前往中國沿海的中間補給點,於是相中了島嶼東北的基隆與淡水,台灣自然也不是邊陲。
對鄭成功來說,他統領了一個海洋帝國,他有靈活調度的水軍,他也有茫茫大海上只要符合效益、能夠有效管理,都可以當作基地的靈活海洋思維,而選中了台灣。但是他的心裡還是一介明臣,夢想光復中興一個大陸帝國,這樣的思維決定了他的王國的短暫命運。
中國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大陸帝國、農業立國、內聚、保守、權威、官僚,要發展海洋中國,實屬不易。然而20世紀以來,中華帝國因為政治因素而管不到的地方: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這些華人社會卻恰巧因為地理特性與地緣政治的緣故,而在治理與商業政策中顯現出海洋思維:靈活、效率、透明、結盟、貿易、共好、外在耦合的特性,開始呈現出海洋中國的特質。
今年6月港版國安法的通過,我們可以判讀成,中國將香港內地化,或者,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來敘述:香港與澳門,從此失去了海洋中國的特性,轉變成為中華帝國治下與北京、上海、武漢、重慶沒有甚麼兩樣的大陸性帝國(內陸導向)城市。
那麼,海洋中國還剩下哪裡?嚴格地說,就剩下台灣與新加坡。也就是說,那些因為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倉皇逃離香港的諸多機構:包含跨國投資集團,以及金融、服務、資訊、情報交流等等產業,他們也就必須在台北與新加坡之間做一個選擇,成為他們未來的根據地。
以金融產業與投資來說,他們大多會選擇新加坡,因為台灣金融制度僵化又不國際化,相較之下,新加坡早就已經是亞太金融之都。然而,假如是服務產業、內容產業、文化商品產業、以及資訊情報交流產業,則非常有可能會選擇台北。
也可以這樣說,在香港內地化之後,台北,彷彿回到了1980~90年代一般,變成了中國的敲門磚,變成了想要接近中國但是又不可能待在中國的所有機構,最便利的駐點。
台灣在這幾年的大國博弈棋局中,因為中國的政權緊縮與台灣人民自決的結果,開始朝向「護台抗中」的整體策略前進。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香港局勢的急速劣化與國際機構逐步撤出香港的結果,台北將會在這個巨大的變局下承接許多香港過去的角色:包含會有許多的港人、港媒、香港品牌、香港民生產業,會陸續來到台灣;香港過去的資訊中轉、對話折衝的角色,也會慢慢轉移到台北。
我們要用什麼態度,來面對海峽這邊的壓力,逼出了香港、而使我們成為海洋中國的第一線的角色?
海洋國家的下一步,將走向哪裡?
我在想,我們建設新國家的藍圖,必須以海洋立國來思考。
海洋立國的國家,好比英國、好比日本,拒斥大陸的侵略,絕對是保持獨立自主精神的基本要件。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就算是英國、就算是日本,也不會因為拒斥大陸而將自己鎖國。那麼如何與大陸國家保持有尊嚴、不被侵犯吃豆腐,又能夠在雙方互惠的原則下進行貿易流通,則是海洋國家很重要的生存法則。
海洋立國的台灣,以海洋的物理性連結著東北亞、連結著東南亞文化圈,那麼,我們自然也不當孤立海洋中國。
中國是惡鄰、中國是胖虎、中國是恐怖情人,我們都心知肚明。但是在很明確的未來數年之間,我們都甩不掉與中國的瓜葛,甚至很有可能在香港內地化、台北香港化之後,與中國的聯繫變得更深更多元。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滲透,也會變得更加嚴重。
目前美中博弈的棋局,有沒有可能隨著今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而出現重大轉變,目前誰也說不清。台灣在兩岸政策上,也必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而坦白說,台灣的民主的脆弱性,仍然會不時地化作當代的集體信任危機,透過中國滲透勢力,輕易地瓦解台灣不同意識形態之間選民的互信。可以說,台灣的民主,始終是如履薄冰。
阿輝伯說,台灣交給我們了。而現在交到我們手上的台灣,仍然是處在一個蛇蠍環伺、步步驚心的恐怖平衡局勢中。
我們有沒有阿輝伯的智慧,可以一邊拿捏平衡、一邊像他一樣大膽擘劃願景、奮力實踐,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問題。像我爸爸那樣生為一個中國人,一生完全沒選擇的悲劇,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永遠不要重演。
我們要海洋立國、我們要走出去,擁有大海一樣的胸襟。建設新國家的道路上,我們要有航行在海上的志氣、也要有面對風浪的勇氣。同時,還要有足夠的智慧,在多變的海象中,靈活應變,卻可以堅定地往目標的方向走去。
曾經我們有阿輝伯,現在要靠我們自己了。那一代外省人終身痛恨的對象,卻也照見了我們的不堪與無知 | 李律 / 嘉年華之晨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3wudiu


 

人家找李登輝談政治,我們卻走進他書房請他聊閱讀
作者 張大魯
2020-08-03
李登輝帶大家參觀書房,從一樓逛到地下室,預估兩層樓的各類書籍應該有超過2萬冊以上。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人家找李登輝談政治,我們卻走進他書房請他聊閱讀 | 張大魯 / 精選轉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kiuCv4
2011年,大魯文創開啟了一個「劃時代」的創舉──網路廣播。其實就是現在的podcast,不過在當年實在太前衛了,做了2年、入圍過2次廣播金鐘獎後就收掉了,因為很難找到廣告。
吳念真導演和小野老師義不容辭的成為「台灣風聲網路廣播電台」的招牌主持人。蔡英文總統也曾上過節目,新聞和網路上可查到「吳念真希望小英穿著裙子校閱漢光演習」,就是在我們的節目中說出來的。
那時,我們想約訪李前總統。透過關係送上企畫案前,我問吳導,主題要聊什麼?
吳導說,閱讀。
將企畫案傳給「李辦」沒多久,馬上得到回覆:「大多數人都只想找我談政治,只有吳念真這少年人要來談讀書。我不要去你們錄音室,你們來桃園大溪鴻禧山莊書房找我!」
為了這場史詩級的對談,我們破例出動三機錄影,提早到鴻禧,在李辦的洪浦釗先生引導下進入官邸大門。李前總統老早就站在那,一一與大家握手歡迎入內。這是我第二次與總統握手,一樣是又大又有力。
李總統先帶大家參觀書房,從一樓逛到地下室,我預估兩層樓的各類書籍應該有超過2萬冊以上,以英日文書刊最多。總統很仔細的向吳導介紹某些重要書籍,兩位愛書人聊得投入,總統忽然說:「念真,以後我死了,這些書都送你,好不好?」
吳導急忙婉拒:「不敢不敢,我沒有地方收藏這些書!」
訪談很久很久,有點欲罷不能,但總統真的興緻很高,如同他說的,從沒有媒體來訪談是不談政治的,只有吳導來聊閱讀。
有人或許會質疑:這些書,總統都看過嗎?我是肯定的。因為總統在訪談時,聊到哪本書,他可以立即起身到書架上拿到該書,馬上翻到他談的哪段話給吳導看。
我印象深刻的有兩件事。一件是總統推薦了3本影響他很大的書,包括哥德的《浮士德》、倉田百三的《出家人及其弟子》,湯瑪斯.卡萊爾的《衣裳哲學》。另一件則是他分析為何日本人比台灣人愛看書的原因。這是一場很棒很棒很棒的對談,想知道詳細內容,可以聽聽我們的影片。
另外還有件事,我有點遺憾。在參觀書房時,我看到總統有一全套的《台灣研究叢刊精裝本》(台灣銀行出版),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一套書,市面上根本找不齊了。那時,如果我開口向總統要求割愛,不知他會不會拒絕我?
(作者為台南人。本文原發表於作者臉書,經同意轉載。)人家找李登輝談政治,我們卻走進他書房請他聊閱讀 | 張大魯 / 精選轉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kiuCv4


李登輝今火化 車隊將繞行總統府 | 即時新聞 | 人間福報

2020-08-14_1611072020-08-14_161055


曾文惠在李登輝過世前毅然決然決定放手讓醫療團隊停止用藥,也陪在李身邊走完最後的人生旅程,不過曾文惠因已94歲,身體狀況也不佳,因此女兒李安妮、李安娜、孫女李坤儀在籌備後事的過程都避免讓曾知道相關細節,避免曾太難過,因此今天曾並不會出席禮拜,也符合台灣習俗的「夫妻不相送」。
據了解,李登輝遺體中午在二殯火化後,骨灰將由家人帶回翠山莊,希望能讓李在下葬五指山公墓前,陪著家人多相處一段時間,也是家人一片孝心。
濟南教會在火化禮拜開始前,比照英美國葬規格鳴鐘21響,向李前總統致上最高敬意。而禮拜中包括吟唱聖經、詩歌及祈禱等程序,預計11時左右結束,遺體將由靈車運往二殯火化。曾文惠未出席李登輝火化禮拜 原因曝光|東森新聞 https://bit.ly/2XZIT66


蔡英文獻花追思李登輝 遺孀曾文惠名字大紅字同列墓碑!生死相隨
蔡英文獻花追思李登輝 遺孀曾文惠名字大紅字同列墓碑!生死相隨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https://bit.ly/3xegUPc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周年,總統蔡英文今(30日)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監察院長陳菊等官員,到往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向李登輝追思致意。總統府提供蔡英文等人獻花畫面,畫面中帶到李登輝的墓碑上,也用紅字寫著李登輝遺孀李曾文惠名字,顯示未來兩人將合葬在此。
李登輝與李曾文惠結縭超過70年,去年李登輝辭世,家屬不讓曾文惠出席火化禮拜,就是怕她太傷心。而李登輝墓碑曝光,上面已預留曾文惠的「位置」,足見兩人鶼鰈情深,生死相隨令人動容。
蔡英文今擔任主祭者,獻上一大束白色花束,並放在李登輝墓碑上。追思儀式結束後,蔡英文也向現場的李登輝鞠躬致意。
蔡英文在臉書說,今天是李登輝離開滿一年的日子,她一早與賴清德、蘇貞昌等人到一起前往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表達對李登輝的追思。
蔡英文說,「我們回顧前人追求台灣民主的曲折進程,更珍惜當下的自由空氣。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挑戰,持續深化台灣民主,並走向世界,和國際夥伴共同守護民主價值,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挑戰和使命。台灣的民主之路,我們會堅定地走下去。」
蔡英文下午出席國史館舉辦的紀念特展,他致詞時說,李登輝執政期間,台灣突破威權框架,創下許多第一次,並踏上憲政民主之路,其中1991年的多項改革,更是邁出關鍵腳步的一年。她也說,台灣走過幾十年民主道路,已非學步的初期民主,而是與他人相互扶持、共同前進的成熟民主,未來如何持續深化台灣民主,走向世界,是我們這代人的挑戰與使命,期待這塊土地的每個人,都能不分彼此,同心協力,堅定向前邁進。
蔡英文表示,疫情期間,相信大家都深刻感受到,因為民主價值,加深台灣和世界的合作交流,去年台灣提供其他民主國家的防疫物資,共同對抗疫情,今年在疫苗取得上,台灣獲得支持,這是「善的循環」,也是民主夥伴的相互扶持,守護民主價值不分國界,需要眾人共同努力。
蔡英文赴五指山追思李登輝。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也透過臉書表示,前往五指山途中,他的思緒不斷湧現過去與李前總統暢談國家未來的畫面;也不斷想起在我從政的不同時期,李前總統不吝跟他分享謙虛、冷靜與忍耐的人生哲學及為政之道。
賴清德說,今年奧運在東京舉行行,是李前總統極為熟悉的國家;相信他在天上,一定有看到台灣選手在東京奧運的精彩表現。賴清德強調,即使李前總統身軀遠離,但精神永在。在台灣關鍵的時刻中,用極大的智慧跟勇氣,才能讓台灣在民主化的路上走得順遂。在李前總統開創的基礎上,堅定走向一個生為台灣人的幸福驕傲時代。願台灣越來越有尊嚴,越來越有自信。(政治中心/台北報導)蔡英文獻花追思李登輝 遺孀曾文惠名字大紅字同列墓碑!生死相隨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https://bit.ly/3xegUPc

2021-07-31_0831592021-07-31_0830542021-07-31_0830172021-07-31_08295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