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直隸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人。明朝政治人物,書畫藝術家。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合稱晚明四家。
董其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c833e
生平
生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月十九日,生於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董家匯,早年在平湖城西門馮大參家坐館當過塾師,愛好參禪曹洞宗,與新埭鎮泖口陸兆芳友好。
隆慶五年(1571年),十七歲參加松江府會考,因松江知府衷貞吉認為董寫字太差,只得第二名,從此發憤臨池,從學於陸樹聲、莫如忠等,得益不少。萬曆七年(1579年)參加應天鄉試,見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驚歎不已。
萬曆十六年(1588年)參加戊子科順天鄉試第三名舉人。萬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禮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護喪到田氏的家鄉福建,萬曆二十年(1592年)春,獲授翰林院編修。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皇長子朱常洛出閣講學,充任講官。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任湖廣按察司副使。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出任湖廣提學副使。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為太常寺少卿、掌國子司業事。
天啟二年(1622年)參修《泰昌實錄》。天啟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天啟六年(1626年)辭官。
崇禎四年(1631年)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同閹黨阮大鋮過從甚密。
崇禎九年(1636年)九月二十八日戌時病逝於松江居所,享壽八十二歲。諡文敏。
著作
著有《容台集》、《容台別集》、《畫禪室隨筆》。
書畫
董其昌繪畫擅長山水,師法董源、倪瓚等人,喜純用水墨。書法初學顏真卿的《多寶塔帖》,之後改學虞世南,又溯及魏、晉,臨摹鍾繇、王羲之,參以李邕和柳公權,特色「平淡天真」。其山水畫如《關山雪霽圖》、《秋興八景冊》、《江干三樹圖》、《山川出雲圖》、《山居圖》屬明朝的巔峰之作。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最多,代表作品有小楷書《月賦》,繼祝枝山、文徵明後對後世極有影響,康熙帝就酷愛董其昌書法,一生臨寫董字甚豐,曾遍搜董氏真跡。唯董其昌生前索畫者多,董其昌往往請人代筆。
《夏木垂陰》,高321.9cm,寬102.3cm,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婉孌草堂圖》,1597年
《倣范寬谿山行旅圖》,約1600年
家庭
長子董祖源,娶內閣大學士申時行的外甥女
次子董祖常
佚事
崇禎七年自畫像
董其昌之父董漢儒,少年諸生,早故。萬曆己丑,董其昌夢見與其父同榜中式,自以為不吉。榜發,董其昌中第二名。而同榜真有名董漢儒之人。[1]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冬,董其昌受命出任湖廣提學副使,將「明日不考文」當作了考試題,以愚弄學生為樂。
董其昌與其子董祖常豢養陳明、施心旭、吳龍、朱觀等惡痞,放債霸產、誘姦民女,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九月陸兆芳家的使女綠英被董其昌姦淫得逞,藏嬌於白龍潭「護珠閣」。綠英乘隙逃回泖口,其昌唆使其子祖權帶領家奴一百多人前往陸家莊,劫走綠英,地方官府不敢辦案。有華亭縣學學生范昶將其惡行編撰《黑白傳》,有「白公子夜襲陸家莊,黑秀才怒斥龍門里」的書目(陸秀才膚色較黑,董其昌別號思白),說書人錢二到處說唱,結果范昶被痛毆,不日暴死。董氏又對范氏家屬加以凌逼,終於激起民憤。
萬曆四十四年三月十五爆發「民抄董宦」一案,兒童婦女競相傳播「若要柴米強(強,方言,指廉價),先殺董其昌」的民謠,當地鄉民以至上海、青浦、金山等處的報怨者將董家200餘間畫棟雕梁、朱欄曲檻燒成灰燼,董其昌搜集的古今珍貴書畫篆刻收藏,全付之一炬
董其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c833e
---------------------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人。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諡文敏。
董其昌不但是明代後期的藝壇領袖,也是啟迪後世無數書畫家的一代宗師,他的書畫作品與理論都深具啟發與創造性,以「妙在能合,神在能離」為追求境界。在廣泛追索古代名家畫作的過程中,提出唐代以來繪畫「南北分宗」的發展史觀,並超越傳統的臨仿格局,前所未有地提升對筆墨抽象美感與圖像動勢的關注,除成就個人獨特畫風外,也體現對畫道的終極追求,「集大成」的主張及風格則引領其後文人畫風的轉變。書法方面提倡汲古創新的臨摹觀,偏好典雅秀逸的傳統書風。身為晚明書壇的盟主,董其昌也深受清初帝王的喜愛,為有清一代館閣書家的源頭。他同時也精於書畫鑒賞,收藏經眼過眾多古代書畫精品,衍生出獨樹一幟的書論與畫論,與自己的創作理念與實踐不斷印證,所提出的許多觀點至今仍對書畫創作與藝術史研究影響深遠。
本次特展由院藏超過三百件的董其昌相關作品中,挑選代表性的書畫作品與重要鑑藏品展出。為清楚呈現董其昌藝術發展的脈絡,以數量豐富的紀年展件為主軸,盡可能依時間順序安排書畫作品,俾使觀者能對其生平與藝術成就有更深入的瞭解
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_展覽概述 https://bit.ly/39D6XRb
董其昌(1555-1636) 。
《董其昌像》上海朵云轩9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古代字画张淇绘
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 今上海松江縣)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谥文敏。 世稱「董香光」、「董文敏」、「董華亭」,在明末以書畫名重海內。
董其昌學書道路是十分艱難的,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家。 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謂逼古,... 比游嘉興,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評。 "由此可見,他對於古代名家墨蹟是認真臨摹的,在用筆用墨和結體佈局方面,能融會貫通各家之長。 以古為師,以古為法,他的書法成就一方面得力於自己刻苦勤奮,善於深刻地悟通、反省,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其與大收藏家項元汴的交往,得以飽覽許多書畫真跡。 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 "(《明史·文苑傳》)。 董其昌在仕途上的通達,不是明代前幾位書家所能比擬的。 到了清代,康熙又倍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 清代著名書家王文治《論書絕句》曾讚曰:「書家神品董華亭,楮墨空元透性靈。 除卻平原俱避席,同時何必說張邢。 "一時士子皆學董其昌的妍美、軟媚,清初的書壇為董其昌籠罩,書風日下,實在是書壇的悲哀。 對董其昌的批評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為最為激烈。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云:"香光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 若遇大將軍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
他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行書以"二王"為宗,又得力於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諸家,趙孟頫的書風也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他的創作。 草書植根於顏真卿《爭座位》和《祭侄稿》,並有懷素的圓勁和米芾的跌宕。 用筆精到,能始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或與他終日性情和易,參悟禪理有關。 許多作品行中帶草,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體勢有米芾的側欹,而佈局得楊凝式的閒適舒朗,神采風韻似趙孟頫,輕捷自如而風華自足。 董其昌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
董其昌學識淵博,精通禪理,是一位集大成的書畫家,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畫禪室隨筆》是研究中國藝術史的一部極其重要的著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