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8737099172123087404588501230874066982812308740921381

(1) 游曜鴻人形工作室 - 首頁

 2006-07-31 10:42 【藝海漫遊】:紙粘土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 藝術 | 大紀元 https://bit.ly/2CrO475
紙粘土是近幾十年來在日本研發出來的一種由紙漿做成的工藝材料。一提到紙粘土,很多人會聯想到學生的美勞作品,因為在台灣,紙粘土是學校工藝及美術課程中常被使用的材料。但是,有別於一般簡單可愛的紙粘土作品,游曜鴻的人形雕塑卻非常精美細緻,令人嘆為觀止。就像他的學生所說,游曜鴻的作品「很傳奇、很漂亮」,具有多元風格。他既可以捏塑出莊嚴、典雅且深具傳統風格的神佛雕像,也可以做出風情萬種、婀娜多姿的現代女性塑像。 第137集-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 ■ 雕塑 - 創藝多腦河
作者游曜鴻
2001年五月,游曜鴻代表台灣參加在東京舉行的人形創作展,作品獲得入選;因為這個機緣,也讓他成為日本一家知名的「博蒂格」人形公司在台灣唯一的人形教師。這位看起來還很年輕的傑出人形雕塑家從事教學已經有十五年,教授過的學生多達一千多名,其中不乏學校美術老師及才藝班的紙粘土老師。游曜鴻在長達十五年的教學過程中,前十年多半以模仿別人的作品為主,從中磨練自己的技術;後五年才開始嘗試尋找自己的創作風格。而今,他的紙粘土人型雕塑在台灣已經能自成一格。他的學習與創作歷程,無疑地,是無師自通藝術家的典範之一。
堅持走自己的路─人形雕塑
游曜鴻是宜蘭人,小時候常和阿媽到寺廟禮佛和拜神明,對於寺廟中的佛、菩薩和神像特別感興趣,覺得他們很美。有一次還很天真地問阿媽,可不可以用口袋裡的五毛錢把菩薩雕像買回家。爾後,他對塑像的興趣在製作捏麵人中得到學習與發揮。他的捏麵人做得非常好,作品曾多次參與義賣,這對十多歲的小孩來說,既是榮譽,也是肯定。
日本老人
就讀專科學校時,因為父親認為興趣不能當飯吃,堅持要他讀機械科,游曜鴻順從了父親的意見。但等到畢業、服役後,在他踏入社會需要決定從事的工作時,卻又下定決心走回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路─人形塑像。這回他選用的材料是紙粘土,希望能以紙粘土教學作為事業的起點。雖然有過捏麵人的技術和經驗,然而,紙粘土對他而言,畢竟是不同的材質,於是,他以「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打算給自己兩年時間,無師自通地全心投入紙粘土雕塑的學習─包括不斷地看書操作和多方觀摩別人的作品。兩年後,他開了生平第一次紙粘土雕塑個展,出乎意料地,外界給予他非常好的評價,讓他信心倍增且更有勇氣在人形雕塑的路上走下去。十五年後,終於有了今日燦爛的成果,游曜鴻說當初堅持走這條路對的。
創作「飛天」和「羅漢」系列是源於內心對神佛雕像的景仰和喜愛
游曜鴻優雅的工作室中陳列了琳瑯滿目的作品。人物塑像的造型不但貫穿古今,而且還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小世界的縮影。他所創作的人形,無論年紀是老的、小的、男的、女的都各有一張適合它們的臉,而且也很少看到他個人的形像出現在作品中。他說,在創作的時候,他能完全放下自己的觀念,對創作的對象作非常用心地觀察,最後才把作品創造出來,所以作品裡不會有自己的影子。
《唐代仕女》
「小孩子」是游曜鴻常表現的題材之一。他的「小孩子」系列作品都有很豐富的臉上表情,充分展現出小孩子的天真與活潑。其他人物系列也都著重在臉部各種喜、怒、哀、樂表情的變化,可說個個維妙維肖、精彩絕倫。儘管游曜鴻所塑造的人物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有現代、有傳統,可謂形式不一,各具特色,但藝術家坦承,他最喜歡做的還是神佛的作品。
花之精靈
原住民孩童
日本僧侶
從小就喜歡中國人物的游曜鴻去過大陸好幾趟,為的是觀賞敦煌洞窟中的神佛畫像和塑像。他說幾次的觀賞經驗,都讓他彷彿回到小時候在宜蘭家鄉的廟宇看菩薩的感覺,甚至有更大的感動。敦煌千年古佛典雅的造型和斑爛的色彩呼應著他從小潛藏的對神佛形象的景仰之心,游曜鴻於是創作出了飛天和羅漢系列作品。
�族 — 花火節
在一組十八羅漢的作品中有一尊叫「智慧羅漢」,為表現得道高僧充滿智慧的模樣,游曜鴻特地將它塑造成老人家駝著背,沒了牙齒,剩下皮包骨,而肉整個揪在一起的感覺,再以衣褶的紋路和垂度,呼應耄耋老者的臉部表情。另一個是背著經文準備東渡取經、弘法的羅漢,行進間,神情顯得非常愉悅;它的衣著屬於印度式,是用整塊布把身體纏繞起來,所以看不到袖口,而且衣紋的縐褶也比「智慧羅漢」的線條要來得流暢。
體會學習藝術沒有捷徑,就是不斷的練習
人形雕塑難以創作,而臉上的五官更難,因為不但要做得像、做得自然,更要做出生命力、做出豐富的表情。工作室中極其精緻又繁複多樣的人形作品,每一個都是游曜鴻用既快又好的熟練雙手捏製出來的;而這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神乎其技的技藝,是經過將近二十年的不斷學習才得以琢磨出來。
游曜鴻走過無師自通的苦學過程,所以他對學生一直強調這種手下見真章的技藝,完全沒有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來。當被問到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從事人形創作時,他說,以他過來人的建議,如果先有良好的素描基礎,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不過,俗話說「勤能補拙」,前題是只要自己真的喜歡,又能比別人更用心,其實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以他的學習歷程作例子,他說,當你做過一萬個人形之後,就能抓住訣竅了。
樂於作個認真又不藏私的老師
游曜鴻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意願,也為了讓學生感覺到老師身上永遠有挖不完的寶,他絲毫不敢懈怠地保持著學習和創作;也因為這樣嚴格的自我砥礪,才能讓他源源不斷地做出令人驚嘆的作品來。游曜鴻從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教學相長」對自己創作的啟發和助益。在游曜鴻的工作室中,經常可以看到認真的游老師總是盡其可能地傾囊相授,而學生們更用心地聽講、練習且與老師作討論,讓人隨時可以感受到他們師生之間融洽的教學氣氛。
小喇嘛
游曜鴻總會把多年來的創作經驗濃縮起來,然後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教給學生。他的教學過程也很公開,一點都不藏私,甚至讓學員都能夠拿攝影機拍攝整個教學過程,回家可以反覆地看。學生們都覺得在游老師的指導下可以節省很多自我摸索的過程;但是,從老師身上,他們也知道,不管是學問或者是技藝都一樣,只有自己紮紮實實的不斷練習,才能學到真功夫。
有個在宜蘭家鄉成立人形雕塑博物館的心願
儘管因全心全意投入教學而十分忙碌,游曜鴻還是會留時間給自己從事創作,因為他知道不斷的學習和創作是身為藝術家的天職。
另外,鑑於目前台灣並沒有人形雕塑為主題的博物館,游曜鴻還想以後在故鄉宜蘭成立一個人形博物館。將來館內除展出所收集的傑出人形雕塑作品外,也希望能將自己最早一直到現在的作品作完整而系統性的陳列,目的是讓觀賞者瞭解其實他的作品也是經過努力才慢慢成熟起來的,而且也可以從他身上體會到世界上並沒有一生下來手藝就很好的人,也沒有什麼全然的天才;天才也只不過是九十九分後天自我的努力加上一分天生的才份而已。@【藝海漫遊】:紙粘土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 藝術 | 大紀元 https://bit.ly/2CrO475
------------------ 第137集-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 ■ 雕塑 - 創藝多腦河
游老師出生於宜蘭從小便喜愛人形捏塑,當兵退伍後便以其為畢生志業開班授課,現已有20年的教學經驗,作品更是玲瑯滿目大至佛像仕女小至Q版吊飾公仔,而學員更是遍及各國,十多年來從事不同素材創作教學的游老師並不吝於傳授技術與竅門給學員,因為他相信"教學相長"才能讓彼此的技術更加精進。
社教館課程:京劇戲曲─正氣凜然關公、白娘娘。
老師特別南下台中開課,圖為哈利人形揑塑證書研習結業照及講課過程,學生們上課都用手機或相機錄影,深怕一個不注意就漏掉任何重點,課程非常豐富,學員們也都獲益良多紛紛稱讚老師的好手藝。
游老師聲名遠播,連電視台都親臨工作室錄影,特別是這尊呂布駕馭赤兔馬,更是奪走不少攝影師的底片。
聯絡方式:
教學、專案設計~
工作室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25號11樓之2
電話:(02)2363-3708
教室開放時間:周一~周六10點~19點,周四10點~21點
游曜鴻人形工作室 | Dom Clay https://bit.ly/329VuXk

(1) 游曜鴻人形工作室 - 首頁

2020-07-13_13300110405364_879060932109584_5404254


第137集-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 ■ 雕塑 - 創藝多腦河

2020-07-13_134459

第137集-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 ■ 雕塑 - 創藝多腦河


理想的起飛點---追隨人型雕塑家游曜鴻老師的腳步 @ 耀德工作坊的黏土小子與戰車達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藝海漫遊】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下)

2 (1)465743285_m465743698_m
【新唐人2006年2月22日】【藝海漫遊】(119)人形雕塑家-游曜鴻(下):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
在所有的雕塑藝術中,以人形的塑像最難,在比例上、在造型上稍有偏差,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游曜鴻走過無師自通的苦學過程,認為沒有可偷機取巧的,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做出好作品來;就像他說,等做了一萬顆人形雕塑的頭部之後,就自然有了十分熟稔的技巧。
工作室中所陳列琳瑯滿目的作品,不但貫穿古今,而且還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小世界的縮影,游曜鴻說那是因為教學的關係,要多方位的呈現,這樣看起來很豐富,才會刺激學生的喜愛;但是,他最喜歡做的還是神、佛方面的作品。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我去過大陸好幾趟,就是為了想要去看一下敦煌的感覺,我比較喜歡中國人物。就像彷彿回到我小時候看到菩薩的那種感覺,相互輝映,我小時候看的是現代人做的作品,現在長大了,看到好幾千年做的作品,那種色彩真的很讓我感動。
千年的敦煌佛畫、雕像讓他無比的感動,於是呼應著從小在心中潛藏著神、佛形象的景仰之心,游曜鴻做出了飛天和羅漢系列的作品。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介紹我這一組十八羅漢,我擷取其中比較有特色的羅漢跟各位講解一下,我手上拿的這個羅漢它叫做智慧羅漢,那種得道的高僧,那種表情一臉智慧的樣子,我的特色就是表現牙齒,整個沒有牙齒,剩下皮包骨,肉整個像老人家整個揪在一起的感覺,還有它的衣褶,表現出它垂度的感覺,它老人家駝背,這幾個特色。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這個我們它做成好像準備要東渡一樣,準備去取經,準備去弘法,等於把它做成在行走的姿態,它背著經文,那種表情就是很愉悅,然後它這皺褶跟之前我所介紹的皺褶完全不一樣,它是採印度式的方法,所以你看它完全沒有袖口的感覺,它是一塊布,整塊布纏起來,所以它皺褶會比較流暢。
游曜鴻走過無師自通的苦學過程,所以他對學生一直強調,這種手下見真章的技藝,完全沒有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來。人形雕塑難以創作,而臉上的五官更難,因為要做得像、要做得自然都很難,更不用說要做出生命力、做出豐富的表情了。工作室中繁複、多樣的人形創作,每一個都是游曜鴻用雙手捏製出來的;而這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可以說神乎其技的技藝,他說是經過了將近二十幾年的不斷學習,才把這種既快、又好的絕技琢磨出來的。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有了素描基礎再來我這邊學會比較快,另一方面,我一直講說勤能補拙,這種技術的東西沒有什麼投機取巧或走捷徑。如果說你沒有那方面的天份或手腳比人家遲鈍的話,你就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練習,這種就是多做才會熟練。
我會給自己留一點自己創作的時間,因為畢竟本身你還是不斷的要學習,不斷的要創作。
保持不斷學習和創作,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身上永遠有挖不完的寶,除了刺激學生的學習意願之外,也因為這樣不斷的自我砥礪,游曜鴻才能做出這樣讓人驚嘆的作品來。
學生:剛開始的時候我做出來的都很醜,比方小孩不像小孩,仕女不像仕女,所以看不順眼大概就會丟掉,而且失敗率剛開始滿高的。
人形塑像有多難,問他們就知道,但因為已經挑起了極大的興趣,只有備足勇氣,抱持著接受挑戰的心繼續學習下去。
學生:其實老師是把他這幾十年來的經驗濃縮起來,然後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教導給我們,只是說每個人能夠領悟的程度不一樣,不過他是很公開的,甚至讓學員都能夠拿攝影機自己拍攝,可反覆這樣看,所以是很open的,不會說好像很迅速帶過,然後怕你看到這樣,他不怕你看就是讓你完全錄下來都沒關係,只是說個人的程度就要靠自己去下功夫。
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節省很多自我摸索的過程,但是,不管是學問或者是技藝都一樣,只有自己紮紮實實的下功夫,才能學到真功夫。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有幾個目前都有開紙粘土工作室,目前就有三個而且他們都很投入,而且以我的觀察來看,他們都是以紙粘土當作生命一樣的,非常的喜愛,所以我當初來這個教室也是非常感動的,因為那時候我是覺得說,怎麼社會上有這麼多人這麼喜歡這個工作,因為我們在外面都看不見。
因為很美,所以很喜歡,學生們投入了全副精神學習;游曜鴻說他在教學相長也得到了很多的啟發和助益,在工作室中,隨時可以看得到他們師生之間愉快融洽的氣氛。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那我可能以後會在我的故鄉宜蘭,我會成立一個人形博物館,因為我看到現在台灣的博物館裡面,人形的好像從來沒有過,就是針對人形的。
把這些作品給大家看,認為說世界上沒有一生下來手藝就很好的人,也沒有什麼天才,天才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只有一分的天才而已。還是要靠自己,我之前也是有做過比較不成熟的作品,也是慢慢、慢慢,才有成熟的。
游曜鴻是個認真而且又不藏私的老師,當被問到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從事人形創作時,他說:『勤能補拙,你要比別人更用心,前題是只要你喜歡,沒有什麼做不到。』
【新唐人2006年2月22日】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
【藝海漫遊】(119)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下)
  在所有的雕塑藝術中,以人形的塑像最難,在比例上、在造型上稍有偏差,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游曜鴻走過無師自通的苦學過程,認為沒有可偷機取巧的,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做出好作品來;就像他說,等做了一萬顆人形雕塑的頭部之後,就自然有了十分熟稔的技巧。
工作室中所陳列琳瑯滿目的作品,不但貫穿古今,而且還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小世界的縮影,游曜鴻說那是因為教學的關係,要多方位的呈現,這樣看起來很豐富,才會刺激學生的喜愛;但是,他最喜歡做的還是神、佛方面的作品。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我去過大陸好幾趟,就是為了想要去看一下敦煌的感覺,我比較喜歡中國人物。就像彷彿回到我小時候看到菩薩的那種感覺,相互輝映,我小時候看的是現代人做的作品,現在長大了,看到好幾千年做的作品,那種色彩真的很讓我感動。
千年的敦煌佛畫、雕像讓他無比的感動,於是呼應著從小在心中潛藏著神、佛形象的景仰之心,游曜鴻做出了飛天和羅漢系列的作品。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介紹我這一組十八羅漢,我擷取其中比較有特色的羅漢跟各位講解一下,我手上拿的這個羅漢它叫做智慧羅漢,那種得道的高僧,那種表情一臉智慧的樣子,我的特色就是表現牙齒,整個沒有牙齒,剩下皮包骨,肉整個像老人家整個揪在一起的感覺,還有它的衣褶,表現出它垂度的感覺,它老人家駝背,這幾個特色。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這個我們它做成好像準備要東渡一樣,準備去取經,準備去弘法,等於把它做成在行走的姿態,它背著經文,那種表情就是很愉悅,然後它這皺褶跟之前我所介紹的皺褶完全不一樣,它是採印度式的方法,所以你看它完全沒有袖口的感覺,它是一塊布,整塊布纏起來,所以它皺褶會比較流暢。
游曜鴻走過無師自通的苦學過程,所以他對學生一直強調,這種手下見真章的技藝,完全沒有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來。人形雕塑難以創作,而臉上的五官更難,因為要做得像、要做得自然都很難,更不用說要做出生命力、做出豐富的表情了。工作室中繁複、多樣的人形創作,每一個都是游曜鴻用雙手捏製出來的;而這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可以說神乎其技的技藝,他說是經過了將近二十幾年的不斷學習,才把這種既快、又好的絕技琢磨出來的。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有了素描基礎再來我這邊學會比較快,另一方面,我一直講說勤能補拙,這種技術的東西沒有什麼投機取巧或走捷徑。如果說你沒有那方面的天份或手腳比人家遲鈍的話,你就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練習,這種就是多做才會熟練。
我會給自己留一點自己創作的時間,因為畢竟本身你還是不斷的要學習,不斷的要創作。
保持不斷學習和創作,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身上永遠有挖不完的寶,除了刺激學生的學習意願之外,也因為這樣不斷的自我砥礪,游曜鴻才能做出這樣讓人驚嘆的作品來。
學生:剛開始的時候我做出來的都很醜,比方小孩不像小孩,仕女不像仕女,所以看不順眼大概就會丟掉,而且失敗率剛開始滿高的。
人形塑像有多難,問他們就知道,但因為已經挑起了極大的興趣,只有備足勇氣,抱持著接受挑戰的心繼續學習下去。學生:其實老師是把他這幾十年來的經驗濃縮起來,然後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教導給我們,只是說每個人能夠領悟的程度不一樣,不過他是很公開的,甚至讓學員都能夠拿攝影機自己拍攝,可反覆這樣看,所以是很open的,不會說好像很迅速帶過,然後怕你看到這樣,他不怕你看就是讓你完全錄下來都沒關係,只是說個人的程度就要靠自己去下功夫。
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節省很多自我摸索的過程,但是,不管是學問或者是技藝都一樣,只有自己紮紮實實的下功夫,才能學到真功夫。
【藝海漫遊】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下) -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https://bit.ly/329XyP4
------------------
不曾拜師,更不曾學藝,
只憑一份興趣、一股蠻力,不停地嘗試。
對我而言,沒有挫折或失敗的沮喪,
因為我總相信:「今天的我,要超越昨日的我。」
我的學生總愛說我:生來就要走這條路、走對了老天安排的道路。
從小,我就是個安靜、沉默的孩子。阿嬤是廟裡的志工,記憶中的她,總是帶著暖暖的笑意,用那溫暖、寬厚的手握著我,遊走、穿梭於廟宇之間,眼前出現一尊尊慈善雄偉的神像,對我來說,看來是那麼、那麼地親切!於是,當阿嬤與善男信女們為廟事而忙碌時,我便獨自一人,望著眼前的佛像出神,久久不自覺。當時的我,就是這麼喜歡凝望、注視「祂們」,陶醉在祂們或慈悲、或莊嚴、或威嚴的神情中。
小小心靈,著迷廟宇文化
多年後,廟中的住持總愛說我一樁有趣的童年往事。他說,大約四歲的我,拿著手中僅有的五毛錢,要將廟中的觀音菩薩買回家。已忘了當初小小心靈真正的想法,但這件事也讓祖父母莞爾許久。而成長歲月中,廟宇文化、鄉野傳說及中國神話故事都令我沉醉;迎神賽會行走在神轎之前一尊尊高大的神將:高瘦的七爺、矮胖的八爺,也都令我著迷。這些都成了奠定我創作人物的基礎來源。
懷著這份對於神、佛像不知名的特殊情感,進入國小就讀後,便試著做捏麵人。或許是天賦,也或許是在兒時無形的薰陶,無師自通之下,不斷地摸索,以神像或是供桌上的八仙為題材,小試身手後,作品受到肯定。國一時,廟方特別邀我製作「作醮廟會」中的供品——「看桌」(台語發音,指供神祇觀賞的歷史人物、吉祥動物、飛禽走獸)。這次經驗,令當時個性內向的我,成為眾人注目稱羨的對象。雖然感到害羞些許不適應,但當時想,如果能再多做些作品供大家欣賞,那將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此後,便更投入人物雕塑至今,不曾間斷。
就讀五專時,依順父親的堅持就讀機械科,他說,興趣不能當飯吃。一心想投入人形創作的我,因此放棄進入國立藝專的夢想。日後讀著自己不感興趣的生硬理論,讓我更堅定內心那個創作的渴望,五年後,當手中握著畢業證書的那一刻,也訂下自己逐夢的開始——從事人形雕塑教學。
與父約法三章,背水一戰
服兵役時,利用閒暇時蒐集相關資料,無意中發覺「紙黏土」,發現「它」不似捏麵材料易發霉又不易保存,還可自由上顏色令作品更多樣化,所以慢慢地將原有技巧投入此項素材中。以往適用於胸針、髮飾、浮雕壁飾等小飾物的紙黏土,我將它塑成人形、著上衣裝、髮飾、甚至是配上刀劍,一個栩栩如生的新生命彷彿就此誕生。
一退伍,即與父親約法三章,兩年內若無法走出自己的路,便走回父親屬意的人生道路。得到父親的首肯後,一向支持我從事創作的阿嬤,更是拿出資金,供我購買材料。無後顧之憂下,我更用心與投入。
幸運?抑是出生之犢不畏虎!
或許是出生之犢不畏虎,在誠懇的自我推薦下,作品獲得台北社教館青睞,預定一年後的展覽期。其後一年,幾乎終日埋首於創作。或許也比別人多了些幸運,展覽後,如預期的招到學生,順利地開始我的人形雕塑教學。
常有人問,無師自通的我,遇到瓶頸與低潮如何突破?其實,支持我的是一份興趣、一股蠻力,沒有所謂藝術家的「浪漫情懷」,一心只想完成作品。不停地、不斷地嘗試,作品若不如預期,拆掉重做;再不好,再拆,再做。對我而言,沒有挫折或失敗的沮喪,因為我總相信:「今天的我,要超越昨日的我」。
教學後,無形中督促我多方嘗試人物創作,除最喜愛的中國歷史名人、神佛像外,可愛小沙彌、東西方仕女、世界各少數民族、甚至是五、六十年代鄉土人物,都是我手中素材。其中一項令我鍾情的焦點,那便是刻畫人與人之間善意而融洽的相處,充滿互信、關懷的眼神,以及艱苦生活下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或許,這是兒時記憶的駐留,也是我嚮往的生活型態。
教學至今已十六年之久,常有人驚訝於我年輕的外表,我總說,那是我投入甚早之故。我總以自身的經歷期勉學生,踏實追求夢想,勇往直前,毋懼困難與挫折,「堅持」便能將阻力化為助力。
期許自己五十歲退休,在故鄉宜蘭興建人形博物館,除了成列自己的作品外,也分享自己多年收藏的各國人形偶。
一個工作實現一個夢想,我想我是幸運而幸福的!
人形偶 圓我兒時夢 | 看雜誌 https://bit.ly/32d1A9G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有幾個目前都有開紙粘土工作室,目前就有三個而且他們都很投入,而且以我的觀察來看,他們都是以紙粘土當作生命一樣的,非常的喜愛,所以我當初來這個教室也是非常感動的,因為那時候我是覺得說,怎麼社會上有這麼多人這麼喜歡這個工作,因為我們在外面都看不見。
因為很美,所以很喜歡,學生們投入了全副精神學習;游曜鴻說他在教學相長也得到了很多的啟發和助益,在工作室中,隨時可以看得到他們師生之間愉快融洽的氣氛。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那我可能以後會在我的故鄉宜蘭,我會成立一個人形博物館,因為我看到現在台灣的博物館裡面,人形的好像從來沒有過,就是針對人形的。
把這些作品給大家看,認為說世界上沒有一生下來手藝就很好的人,也沒有什麼天才,天才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只有一分的天才而已。還是要靠自己,我之前也是有做過比較不成熟的作品,也是慢慢、慢慢,才有成熟的。
游曜鴻是個認真而且又不藏私的老師,當被問到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從事人形創作時,他說:『勤能補拙,你要比別人更用心,前題是只要你喜歡,沒有什麼做不到。』
--------------
游曜鴻 無師自通
更新: 2006年08月05日
小喇嘛 
唐代仕女
採訪報導/子嫣、慈璇
紙粘土是近幾十年來在日本研發出來的一種由紙漿做成的工藝材料。一提到紙粘土,很多人會聯想到學生的美勞作品,因為在台灣,紙粘土是學校工藝及美術課程中常被使用的材料。
但是,有別於一般簡單可愛的紙粘土作品,游曜鴻的人形雕塑卻非常精美細緻,令人嘆為觀止。就像他的學生所說,游曜鴻的作品「很傳奇、很漂亮」,具有多元風格。他既可以捏塑出莊嚴、典雅且深具傳統風格的神佛雕像,也可以做出風情萬種、婀娜多姿的現代女性塑像。
2001年5月,游曜鴻代表台灣參加在東京舉行的人形創作展,作品獲得入選;因為這個機緣,也讓他成為日本一家知名的「博蒂格」人形公司在台灣唯一的人形教師。這位看起來還很年輕的傑出人形雕塑家從事教學已經有15年,教授過的學生多達一千多名,其中不乏學校美術老師及才藝班的紙粘土老師。
游曜鴻在長達15年的教學過程中,前十年多半以模仿別人的作品為主,從中磨練自己的技術;後五年才開始嘗試尋找自己的創作風格。而今,他的紙粘土人型雕塑在台灣已經能自成一格。他的學習與創作歷程,無疑地,是無師自通藝術家的典範之一。
為興趣堅持 人形雕塑
游曜鴻是宜蘭人,小時候常和阿媽到寺廟禮佛和拜神明,對於寺廟中的佛、菩薩和神像特別感興趣,覺得他們很美。有一次還很天真地問阿媽,可不可以用口袋裡的五毛錢把菩薩雕像買回家。爾後,他對塑像的興趣在製作捏麵人中得到學習與發揮。他的捏麵人做得非常好,作品曾多次參與義賣,這對十多歲的小孩來說,既是榮譽,也是肯定。
就讀專科學校時,因父親認為興趣不能當飯吃,堅持要他讀機械科,游曜鴻順從了父親的意見。但等到畢業、服役後,在他踏入社會需要決定從事的工作時,卻又下定決心走回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路──人形塑像。這回他選用的材料是紙粘土,希望以紙粘土教學作為事業的起點。
雖然有過捏麵人的技術和經驗,然而,紙粘土對他而言,畢竟是不同的材質,於是,他以「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打算給自己兩年時間,無師自通地全心投入紙粘土雕塑的學習─包括不斷地看書操作和多方觀摩別人的作品。兩年後,他開了生平第一次紙粘土雕塑個展,出乎意料地,外界給予他非常好的評價,讓他信心倍增且更有勇氣在人形雕塑的路上走下去。15年後,終於有了今日燦爛的成果,游曜鴻說當初堅持走這條路是對的。
景仰神佛 表現於創作
游曜鴻優雅的工作室中陳列了琳瑯滿目的作品。人物塑像的造型不但貫穿古今,而且還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小世界的縮影。他所創作的人形,無論年紀是老的、小的、男的、女的都各有一張適合它們的臉,而且也很少看到他個人的形象出現在作品中。
他說,在創作的時候,他能完全放下自己的觀念,對創作的對象非常用心地觀察,最後才把作品創造出來,所以作品裡不會有自己的影子。
「小孩子」是游曜鴻常表現的題材之一。他的「小孩子」系列作品都有很豐富的臉上表情,充分展現出小孩子的天真與活潑。其他人物系列也都著重在臉部各種喜、怒、哀、樂表情的變化,可說個個維妙維肖、精彩絕倫。儘管游曜鴻所塑造的人物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有現代、有傳統,可謂形式不一,各具特色,但藝術家坦承,他最喜歡做的還是神佛的作品。
從小就喜歡中國人物的游曜鴻去過大陸好幾趟,為的是觀賞敦煌洞窟中的神佛畫像和塑像。他說幾次的觀賞經驗,都讓他彷彿回到小時候在宜蘭家鄉的廟宇看菩薩的感覺,甚至有更大的感動。敦煌千年古佛典雅的造型和斑爛的色彩呼應著他從小潛藏的對神佛形象的景仰之心,游曜鴻於是創作出了飛天和羅漢系列作品。
在一組十八羅漢的作品中有一尊叫「智慧羅漢」,為表現得道高僧充滿智慧的模樣,游曜鴻特地將它塑造成老人家駝著背,沒了牙齒,剩下皮包骨,而肉整個揪在一起的感覺,再以衣褶的紋路和垂度,呼應耄耋老者的臉部表情。
另一個是背著經文準備東渡取經、弘法的羅漢,行進間神情顯得非常愉悅;它的衣著屬於印度式,是用整塊布把身體纏繞起來,所以看不到袖口,而且衣紋的縐褶也比「智慧羅漢」的線條要來得流暢。
習藝無捷徑 練習不輟
人形雕塑難以創作,而臉上的五官更難,因為不但要做得像、做得自然,更要做出生命力、做出豐富的表情。工作室中極其精緻又繁複多樣的人形作品,每一個都是游曜鴻用既快又好的熟練雙手捏製出來的;而這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神乎其技的技藝,是經過將近二十年的不斷學習才得以琢磨出來。
游曜鴻走過無師自通的苦學過程,所以他對學生一直強調這種手下見真章的技藝,完全沒有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來。
當問到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從事人形創作時,游曜鴻表示,以他過來人的建議,如果先有良好的素描基礎,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不過,俗話說「勤能補拙」,前題是只要自己真的喜歡,又能比別人更用心,其實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以他的學習歷程作例子,他說,當你做過一萬個人形之後,就能抓住訣竅了。◇
人形雕塑家游曜鴻
樂為人師 認真不藏私
游曜鴻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意願,也為了讓學生感覺到老師身上永遠有挖不完的寶,他絲毫不敢懈怠地保持著學習和創作;也因為這樣嚴格的自我砥礪,才能讓他源源不斷地做出令人驚嘆的作品來。
游曜鴻從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教學相長」對自己創作的啟發和助益。在游曜鴻的工作室中,經常可以看到認真的游老師總是盡其可能地傾囊相授,而學生們更用心地聽講、練習且與老師作討論,讓人隨時可以感受到他們師生之間融洽的教學氣氛。
游曜鴻總會把多年來的創作經驗濃縮起來,然後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教給學生。他的教學過程也很公開,一點都不藏私,甚至讓學員都能夠拿攝影機拍攝整個教學過程,回家可以反覆地看。學生們都覺得在游老師的指導下可以節省很多自我摸索的過程;但是,從老師身上,他們也知道,不管是學問或者是技藝都一樣,只有自己紮紮實實的不斷練習,才能學到真功夫。
博物館願景 分享佳作
儘管因全心全意投入教學而十分忙碌,游曜鴻還是會留時間給自己從事創作,因為他知道不斷的學習和創作是身為藝術家的天職。
另外,鑑於目前台灣並沒有以人形雕塑為主題的博物館,游曜鴻還想以後在故鄉宜蘭成立一個人形博物館。將來館內除展出所收集的傑出人形雕塑作品外,也希望能將自己最早一直到現在的作品作完整而系統性的陳列,目的是讓觀賞者瞭解其實他的作品也是經過努力才慢慢成熟起來的,而且也可以從他身上體會到世界上並沒有一生下來手藝就很好的人,也沒有什麼全然的天才;天才也只不過是九十九分後天自我的努力加上一分天生的才份而已。◇游曜鴻 無師自通 https://bit.ly/3iSyWk5
理想的起飛點---追隨人型雕塑家游曜鴻老師的腳步 @ 耀德工作坊的黏土小子與戰車達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C5XUe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