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三大美女,姜姓齊國,姜子牙後人。莊姜、文姜、宣姜/春秋四大美人”(息媯、齊文姜、夏姬、西施)/《詩經》中說文姜、宣姜:“顏如舜華”。尤其是齊文姜,生得如花似玉,桃腮杏臉,蛾眉鳳眼,走起路來體若春柳,步出蓮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姓三大美女+姜氏四美,姜姓齊國,姜子牙後人。莊姜、文姜、宣姜+夷姜/春秋四大美人”(息媯、齊文姜、夏姬、西施)/《詩經》中說文姜、宣姜:“顏如舜華”。尤其是齊文姜,生得如花似玉,桃腮杏臉,蛾眉鳳眼,走起路來體若春柳,步出蓮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姓的部落,姜這個字由「女」、「羊」合成,顧名思義,這個部落在母系社會時代就以牧羊為業。商朝末年,陝西、甘肅地區發生一次重要的政治聯盟,姬姓農業部族的周國與姜姓畜牧部族結盟合作,挑戰中原共主的商朝,就是「姜太公八十遇周文王」故事

葉言都專文:從政治現實理解齊襄公與文姜─封建失靈,八卦橫行-風傳媒

2020-06-15_1305022020-06-15_1305552020-06-15_1305452020-06-15_1305232020-06-15_130515

葉言都專文:從政治現實理解齊襄公與文姜─封建失靈,八卦橫行-風傳媒

葉言都專文:從政治現實理解齊襄公與文姜─封建失靈,八卦橫行-風傳媒 https://bit.ly/2AAOsj8
帝王家的宮廷軼事,可以反映大時代的變動以及制度問題。(圖片取自flickr)
《詩經》中收錄一首題名為〈南山〉的詩,是齊襄公/文姜事件時期齊國的民間歌謠:
《詩經.國風.齊風》〈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中文百科在線」上將這首詩翻譯成白話文:
巍巍南山真高峻,雄狐求偶步逡巡。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由此去嫁人。既然她已嫁别人,爲啥想她存歹心?
葛鞋兩隻配成雙,帽帶一對垂耳旁。魯國大道平又廣,文姜由此去嫁郎。既然她已嫁玉郎,爲啥又跟她上床?
想種大麻怎麼辦?修壟挖溝勤翻土。想要娶妻怎麼辦?必須事先告父母。既已禀告過父母,爲啥任她肆淫汙?
想去砍柴怎麼辦?沒有斧子砍不倒。想要娶妻怎麼辦?沒有媒人娶不到。既已明媒正娶來,爲啥讓她娘家跑?
依據從古至今大部分學者的意見,這首齊國民謠唱的是文姜的八卦,用來諷刺齊襄公與魯桓公。詩的前兩段針對齊襄公,後兩段針對魯桓公。
詩是好詩,諷刺到位卻並未指名道姓,深得《詩經》溫柔敦厚的宗旨。如果此詩可以代表當時民間對齊襄公/文姜事件的看法,那我們不難發現,魯、齊兩國官方對此事件的態度和民間不同。
齊國把來訪的鄰國君主殺了,想要低調處理,可以理解。魯國國君到齊國友好訪問,在地主國慘遭謀殺,魯莊公和他的大臣面對殺父殺君仇人,卻沒有擺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架勢,聲討齊襄公的罪狀,採取絕交、宣戰或呈報周天子等手段,只是發出一封充滿外交辭令的照會,其中還給齊襄公指點出一條下台階的明路。魯國這種決策何其奇怪,原因何在?
當然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魯國一定考慮過小國惹不起大國的政治現實;但更重要的,魯莊公君臣想必也考慮到這是樁牽涉本國第一夫人,又是新君主母親的八卦,所以寧可大事化小地和齊國雙邊自行解決,也不願在國際上張揚,弄到天下列國幸災樂禍地對這事公開說長道短,議論紛紛,國家與君主家庭出醜出到天下。《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論語.子路篇》也提倡「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雖然這兩段記載出現的時間都比齊襄公/文姜事件晚,卻可以看出春秋時代貴族面對醜聞的心態,就是能諱則諱,能隱則隱,即使非處理不可,也是點到為止。這種態度從現代的角度看,可以視為一種損害管理策略。
魯莊公君臣對齊國採取「點到為止」的損害管理策略,就政治現實來說,堪稱正確。然而由此可見,對政治人物而言,政治的考量高於一切,尤其高於倫理道德。
那麼,那些創作出歌謠,傳唱一時,將齊、魯兩國君主諷刺個夠的人民呢?在現有歷史記載中,我們沒有看到兩國人民當時有甚麼對統治者不滿的實際動作。再者,文姜雖然鬧出天大八卦,難以追隨她丈夫魯桓公的諡號而稱為「桓姜」,卻仍舊被諡為「文」。她當然談不上《逸周書》中「經緯天地」、「道德博聞」的標準,卻必然至少符合「學勤好問」、「慈惠愛民」、「愍民肅禮」、「賜民爵位」這幾項標準中的一項,由此看來,文姜應該是一個對人民不錯的統治者。至於齊襄公諡號的「襄」,代表「辟地有德」或「甲冑有勞」,也是不差的諡號。
封建體制下農業社會的人民生活艱難,所以生存是第一優先。誰能讓他們吃得飽,穿得暖,生活得到維持與改善,他們就支持誰,這也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所在。統治者的八卦人民當然愛聽愛傳;但如果這八卦的主人讓他們的日子過得不錯,則他們諷刺幾句也就夠了,不會有進一步行動。所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封建體制下人民面對世襲的統治者,其政治考量也是很現實的,這種現實性也會蓋過倫理道德的訴求。
齊襄公與文姜兄妹亂倫通姦,又把妹夫魯桓公殺掉的天大八卦,固然使這對男女主角獲得亂倫私通、姦夫淫婦、因姦殺人的千古罵名,他們在世時卻沒有因此得到實質的懲罰。可見凡事若牽扯到政治,則現實利害高於一切。我們對政治人物的八卦,應作如是觀。
政治人物的八卦可以如此理解,但我們仍然要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春秋初期,是個偶發事件,還是有其背景與原因?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回到春秋初年的政治與社會狀況中,看看周朝的封建制度原來如何建立,運作到春秋時又出現甚麼變化,才能發現製造此事件的溫床如何出現。
原來《詩經》裡面也有這麼刺激的內容!(圖/pixabay)
《詩經》旨在溫柔敦厚。(資料照,取自pixabay)
中國封建制度正式形成:西周建國
周朝王室姓姬,祖先曾遷居各地,後定居於陝西岐山,精於農業;他們西邊的鄰居則是個姜姓的部落,姜這個字由「女」、「羊」合成,顧名思義,這個部落在母系社會時代就以牧羊為業。商朝末年,陝西、甘肅地區發生一次重要的政治聯盟,姬姓農業部族的周國與姜姓畜牧部族結盟合作,挑戰中原共主的商朝,就是「姜太公八十遇周文王」故事的原本。到周武王時挑戰商紂王成功,商朝滅亡,周朝建立,中國開始進入制度較為完備的封建時期。
周武王滅商後,立即面臨三大問題:必須消滅商的殘餘勢力、及早占領東方商的殘餘土地、與有效獎勵追隨革命的各種團體與個人。周武王與周公兄弟將三大問題一次解決,方法是創設「封建制度」,即把東方原屬商朝的土地指定分封給親族與功臣,讓他們武裝移民,建立各諸侯國。這批諸侯率領人馬到達封地後,不得不努力築城,開墾,降服附近原住民,展開統治,自己的封建國家才能存活發展,周朝也因此得到鞏固與擴大。封建同時,周天子將周原來的地盤關中加上洛水地區劃為周王直轄,稱為「王畿」。封建制度推行初期,王畿的面積、人口與軍事、經濟力量遠大於任何一個諸侯國。此後大約三百年期間,各封國有的愈來愈強大,也有的半途夭折,但周朝封建制度的基本態勢尚可維持。
封建制度建立時,其設計原則是王畿大於任何諸侯國,周王直接統帥的軍隊也多於任何諸侯國,以此保證周王有足夠的實力凌駕諸侯之上,成為全國最高領袖與間接的統治者。以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為後盾,周王甚至可以處置任何一個他看不順眼的諸侯,例如西周夷王(公元前八九五至前八七八〔?〕年在位)就曾聽信紀侯的誹謗,將齊哀公烹死,改立他的弟弟,齊國也不敢有異議。但是假如周王太過暴虐昏庸,或其政策不利於全體諸侯,也就是不利於封建制度時,將激起全體諸侯的反抗,周王成為相對的弱勢,無法對抗,只有下臺,例如周厲王(公元前八七七至前八四一年在位)就因為殘暴統治、箝制輿論而被人民與諸侯聯合趕走,由大諸侯周公、召公共同執政,西周一度進入沒有君主的共和時期(公元前八四一至前八二八年)。因此封建制度另一個設計上的考慮,是使周王的力量雖然大於任何諸侯,卻小於各諸侯的總合,用以牽制昏君或暴君,使他不會長久在位。
這是非常巧妙的政治制度設計,其原則被後代廣泛採用。現代公司中最大股東出任董事長時與其他大股東、小股東的關係,依照公司董事會、股東會的設計與運作,也是這種模式,我們不難互相比較,自行體會。
周厲王曾因殘暴統治、箝制輿論而被人民與諸侯聯合趕走。此銘文記敘厲王二十三年九月,兼管軍事的膳夫克巡視成周駐軍並進行整飭(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周厲王曾因殘暴統治、箝制輿論而被人民與諸侯聯合趕走。此銘文記敘厲王二十三年九月,兼管軍事的膳夫克巡視成周駐軍並進行整飭。(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封建制度的失靈
西周延續三百年以上,到它的後期,逐漸發生問題。據《史記》記載,當時魯國、齊國、曹國、衛國、宋國等都發生爭奪君位的內亂,其中魯國內亂竟是由周宣王(公元前八二八至前七八二年在位)一手造成。原來周宣王時魯武公帶著兩個兒子朝見宣王,周宣王喜歡那個小兒子,竟破壞封建繼承制度,強令小兒子做魯武公的世子。魯武公死後,小兒子繼位為魯懿公,他哥哥的兒子姬伯御,也就是魯懿公的姪子心懷不平,發動政變把魯懿公殺掉。周宣王聞報大怒,出兵攻打魯國,殺姬伯御,另立魯孝公為君,事情才算解決。
周宣王的兒子就是著名的亡國之君周幽王(公元前七八二至前七七一年在位)。周幽王寵愛褒姒,盡人皆知,但君王寵愛年輕豔麗的妃子,疏遠王后,在歷史上極為平常,大多數並不會引起嚴重政治問題;周幽王致命的失策在於褒姒生子後,廢掉申后與太子,改立褒姒與其子。此種行為嚴重破壞周王室的宗族倫理,也使原來的王后黨與太子黨前途頓失,不得不起而抗爭,結果申后之父引進犬戎外族組成聯軍攻來,周幽王、褒姒和他們的兒子都被殺,西周滅亡。
由此可見,西周晚期封建倫理已經被破壞,西周的最後兩代天子的作為,更起到帶頭作用,進入春秋時代後,封建倫理的破壞遂變本加厲。
周幽王死,關中淪入犬戎之手,王畿大部分喪失,原太子周平王只得遷都洛陽。從此周王直轄領地只剩一小塊,實力減少到不如大諸侯,完全無力遂行天子的權威,封建制度開始無法運作。幾十年後周桓王擺出天子的威風,出兵討伐桀驁不馴的鄭國,雙方交戰,周桓王中箭大敗,為周室衰微的里程碑。以後的周王日益沒落窮困,只有到處找靠山,甚至出現要求魯國提供馬車的窘狀。諸侯則在沒有周王作主的情況下,互不相讓,進入列國相爭的叢林時代,各處的非華夏民族也乘機發展,形成春秋時期華夷對抗、諸侯爭霸的局面。
西周時代的周夷王、周宣王都曾以暴力對待諸侯,雖說無法使人心服;但至少周天子的武裝力量仍然強大,足以控制諸侯,使人口服。等到周室東遷,大部分王畿領土與武裝力量喪失,舊日的主宰迅速過氣,既無德以服人,也無力以制人,周朝的封建秩序為之動搖,封建社會也失控,封建貴族的行為乃出現回歸生物本能慾望與叢林法則政治的趨勢。齊襄公與文姜兄妹亂倫通姦,又殺死妹夫魯桓公的事件,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登上齊、魯二國的政治舞台。
齊襄公/文姜事件一百多年以後,終於有人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檢討春秋時代的問題,並提出改善辦法。孔子創建儒家學派,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要像君主,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就是希望以重建西周時代的封建倫理道德,解決東周時代的亂象與問題。後來法家學派思想家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提倡國君應該建立威權,操控臣下,嚴行法治,則是希望以中央集權配合嚴刑峻法的方式解決東周時代的亂象與問題。儒家與法家的理論後代都有統治者採用,中國政治與社會的秩序,也由此得以重建。
孔子創建儒家學派,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孔子創建儒家學派,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由此看來,齊襄公與文姜的八卦高潮迭起,特別聳人聽聞的深層原因,在於他們生活的年代,剛好是一個舊秩序鬆動,新秩序尚未成形的空隙。大權在握的他們,慾望乃得以不受限制,噴湧而出,才使得這件中國歷史上少見的宮廷八卦達到八卦的高峰,從此流傳千古,迄今被人談論不息。
正是:
〈如夢令〉
幾夕樓台歡會  變起禮賓車內
一曲唱南山  卻道是齊宮穢
兄妹  兄妹
何至二人脫罪
葉言都專文:從政治現實理解齊襄公與文姜─封建失靈,八卦橫行-風傳媒 https://bit.ly/2AAOsj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