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三大美女,姜姓齊國,姜子牙後人。莊姜、文姜、宣姜/春秋四大美人”(息媯、齊文姜、夏姬、西施)/《詩經》中說文姜、宣姜:“顏如舜華”。尤其是齊文姜,生得如花似玉,桃腮杏臉,蛾眉鳳眼,走起路來體若春柳,步出蓮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406aHX

文姜傳| 雨欄輕霧| 橙光作品


春秋時期有名「姜氏四美」
2017-05-17 由 琴瑟說 發表于歷史
、文姜,姜姓,齊僖公之女,齊襄公異母妹,魯桓公的夫人。與齊襄公亂倫被魯桓公得知,齊襄公令彭生殺魯桓公。以才華著稱於當世,所以被稱為「文」。雖然他有文采,但是他最為出名的還是她的生活作風問題,她嫁給魯桓公,做夫人,卻私通自己兄長齊襄王,引發亂象,最後魯桓公被殺。文姜有家不能回。
《列女傳》:記載「文姜淫亂,配魯桓公,與俱歸齊,齊襄淫通,俾厥彭生,摧干拉胸,維女為亂,卒成禍凶。」
二、宣姜:齊僖公之女,衛宣公的夫人,文姜的親姐妹,宣姜的宣字說明他是衛宣公的夫人。
衛宣公本來是為太子公子伋(急子)娶妻子,把宣姜迎娶到衛國。衛宣公見宣姜是個美人,就趁急子出使鄭國的機會,自己把宣姜娶為自己的夫人,之後宣姜生下公子壽、公子朔兩個兒子。宣公想立姜氏所生的公子壽為太子,於是設謀陷害公子急,不料壽與急二人同心,最後都被殺死,之後亂象分起,衛國從此無安寧之日。
史學家劉向記載:「衛之宣姜,謀危太子,欲立子壽,陰設力士。壽乃俱死,衛果危殆,五世不寧,亂由姜起。」
針對姐妹的紅顏禍水這一段歷史《東周列國志》有評論:「齊僖公二女,長宣姜,次文姜,宣姜淫於舅,文姜淫於兄,人倫天理,至此滅絕矣!有詩嘆曰:妖艷春秋首二姜,致令齊衛紊綱常。天生尤物殃人國,不及無鹽佐伯王!」
、莊姜: 她是春秋時齊國公主,衛莊公的夫人。《詩經•衛風•碩人》中描寫莊姜時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他是真正的美女。莊姜因為出身高貴,嫁得也是國君,所以她出嫁時很是風光,但由於婚後無子,遭到冷落,生活並不快樂。衛莊公後來娶了陳國之女厲姒,再娶了厲姒的妹妹戴媯。衛莊公脾氣暴戾,對莊姜非常冷漠。美麗的莊姜在每一個漫漫的長夜裡,孤燈長伴,寒冷深宮,無人相陪。孤單時於是就有了寫詩的慾望他,有作品《終風》、《柏舟》、《綠,衣》和《日月》以及《燕燕》傳世。被世人尊稱為標準美女。
、夷姜:原本是衛莊公的妾室。衛莊公死後,夷姜與還未即位的衛宣公姬晉有私情,並生下二子,一名伋、一名黔牟。衛宣公元年。公子晉被大夫石碏擁上王位,是為衛宣公。夷姜被立為夫人,其子公子伋被立為太子。上文所提到的宣姜也是衛宣公夫人,足見姜氏美女卻是多啊。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q22m488.html


-------------------
國君之變——田氏代齊
2017-10-14 由 上下五千年之 發表于歷史
春秋時期,大家知道,齊國的首任老大是姜子牙,就是主持封神的那位,論功勞,地位那絕對是無人可比的,因此,姜子牙老頭被封在齊地,建立齊國。可是為什麼等到戰國未期的時侯,齊國的國君卻姓田了呢,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莫非。。。。。。
姜子牙
其實,很簡單,本來一開始的國君是姓姜的,姜太公的後人大概統治了齊國數百年時間,後來齊恆公收了一位叫做田完的陳國人,田完是逃難過去的,本來齊桓公想讓田完做個大官的,但是田完本人還是有良心的,他認
田完
為自己本來就是逃難過來的,齊國能收留就不錯了,又豈敢有過分要求。就這樣,田完在齊國安安穩穩的過完了一生。但是他的子孫後代就不這麼想了,經過數代的發展,田氏族人越來越多,把控了齊國的各個要害部門,關鍵是姜姓國君還不給力,一直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田氏族人呢,正好相反,老百姓跟田氏借良,大斗借,小斗還,慢慢的,人心都向着田氏了,田氏得到了齊國人民的擁護。
齊恆公
就這樣,公元前387年,周天子正式冊封田和為齊國國君,列位於七國諸侯之一,至此,齊國姜氏政權完全被田氏取代。不知,我們能掐會算的姜子牙,是否算到了這一天呢。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mo/history/oojpq8m.html


中華姓氏之祖:寥寥幾個姓,演變為百家姓,看看你的祖姓是什麼?
2018-02-07 由孫繼祥發表於歷史
  中華姓氏源自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因此中國最原始的姓氏都帶女字旁。在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中,一共有十多個姓氏,其中有八個姓被稱為「上古八大姓」,後來的百家姓就是從這些姓氏中演變而來,故為中華姓氏之祖。上古八大姓都是什麼呢?分別是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妊)。
  1、姬姓。黃帝部落姓氏,主要分佈於軒轅氏、青丘氏等上古部落,後來又派生出12個姓。《史記.五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國語》:「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依殷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後來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禹、契、后稷等都是黃帝后代,后稷後代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分封諸侯或方國,其中姬姓國53個,這些姬姓國後來形成了中國大多數姓氏。
  2、姜姓。炎帝部落姓氏,因炎帝生於姜水,故姓姜。姜氏主要分佈於神農氏、共工氏、有邰氏、呂氏等部落。後來姜姓派生出呂、謝、齊、高、盧、崔、許、紀、丘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
  3、姒姓。大禹姓氏,主要分佈於蟜氏、有崇氏、夏后氏、有莘氏、杞氏等國和部落,後來周文王之妻太姒、周幽王之後褒姒都是姒姓。
  4、嬴姓。皋陶姓氏,因皋陶生於曲阜,故以嬴為姓。
  5、姚姓。舜帝姓氏,《通志·氏族略》記載:「舜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
  6、媯姓。舜帝姓氏,與姚同源。
  7、妘姓。祝融氏姓氏。後為演變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8、姞姓。黃帝之子伯鯈姓氏,黃帝所賜,伯鯈的後代有改姞為「吉」者,如今,姞姓已經很少了。


齊姓淵源
根據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發布的最新數據,當今全國齊姓人口總計1723000人,排名第123位,齊姓人口分佈比較集中的是東北三省、河北、河南,佔目前齊姓總人口的60 %以上。關於齊姓的淵源,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同的有4條脈絡:
一是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所載,“太公望封於齊,子孫以國為氏。”姜太公輔佐周武王平定商紂成為天下之王后,受封於營丘,建立齊國,國都定於今山東省臨淄,子孫以國為氏。
二是出自姬姓,為春秋時衛國大夫齊子之後,以祖字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和《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衛大夫齊子之後,其名不可考,齊子為其字。其子孫以祖父之字命姓,成為齊姓一支。
三是出自是姓,為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之後,改為齊姓。據《元和姓纂》所載,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原姓是,其後代改姓齊氏。
四是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據《晉書》所載,武都氏人有改齊姓;清滿洲八旗的喜塔喇氏和齊佳氏族全體改姓漢族齊姓、清雲南麗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總(俗稱“土司”。)有改齊姓。
還有一種比較鮮見的說法,是齊姓源出風姓,為故地伏羲氏之後。伏羲氏早於黃帝時代,為風姓。“齊”原本是一種植物的名字,與現在的麥子相似,伏羲氏的後裔成為善於栽培“齊”的氏族,遂改稱為齊氏。其所經過的河稱齊河或濟河,並建立了齊國,故地在今山東淄博市的臨淄。到西周初,周成王征服東夷時滅了齊國,齊人遂以國為氏。後來,這支風姓齊氏完全融合進姜姓齊氏中。在山東齊文化紀念館,一進大廳,便可看到麥穗形狀的“齊”圖騰。
在《齊氏家祠》的介紹中,我們已經明確知道,河北蠡縣大曲堤的齊氏出自姜姓,為姜太公後裔。講到這裡,有兩個話題我們也要順便說一說:
一是關於姜齊和田齊之分。通過筆者查閱大量史料記載,所謂姜齊、田齊之分,應該意指姜姓統治的齊國和田姓統治的齊國兩個歷史階段,尚無史料可以證明田氏代齊後有田氏子孫改姓齊氏,所以薑齊、田齊,指的應該是國,而非人。關於這個話題我們也會繼續查證探討,也歡迎各位齊氏宗親參與到考察論證中來。
二是姓與氏之分。《通鑑.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通俗地講,氏是在姓下面分出來的支脈。按此說法,齊氏始祖姜太公是姜姓呂氏名尚,而不是坊間誤傳的薑、呂一家,姓姜姓呂都可以。隨著歷史的前進和家庭宗法制度的確立,從西周開始逐步以姓名合一而稱,到了漢代,大多的人便只稱姓而不稱氏了。正如《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 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


女軍事家齊文姜是怎樣煉成的
                                 蕩婦軍事家齊文姜是怎樣煉成的?
       齊文姜是春秋時代齊僖公的次女,與她的姐姐齊宣姜,同為絕色美人。文薑的婚姻則一波三折,與其兄亂倫,轟動了天下各國。後來,她一心一意地幫兒子魯莊公處理國政,因為處置得宜,使得魯國威望提高了不少,還在長勺挫敗了霸主齊桓公的進攻。人們一面諷刺她的蕩婦淫娃行徑,一面又一再歌頌她的絕世艷麗,《詩經》上就留下了許多有關文薑的篇章。
  春秋時代,美女如雲,各國的小公主都在競芳妍、鬥美艷,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齊國與眾不同,他們推出的一是對“Twins”:齊宣薑和齊文姜。兩姐妹都是齊僖公的女兒,就像詩歌裡稱頌的那樣“手若柔荑,膚若凝脂”,都貌若天仙。齊家兩位Twins公主成為各國哄搶的目標。
                          蕩婦軍事家齊文姜是怎樣煉成的?
       姐姐齊宣姜十五歲的時候嫁給衛國太子,沒想到她的公公衛靈公卻迎娶了她,宣姜只好當上了意中人的後媽。後來親兒子和太子爭權奪位雙雙成了刀下鬼,宣姜也被迫再嫁。這個絕代佳人命蹇時乖,只好做了亂世的犧牲品。
  妹妹齊文姜更不好惹。那時齊國正當財大氣粗,捧誰紅誰,而尊貴的公主又美艷惊人,求婚的君侯王子紛紛藉機前往齊國都城臨淄攀扯關係。在眾多的追求者中,文姜特別欣賞鄭國世子姬忽,認為他端正勇健,如玉樹臨風。齊、鄭兩國便為兒女締結了婚姻。原本是一樁令人艷羨的美事,鄭國的世子忽然聽到了“齊大非偶”的傳言,單方面撕毀婚約。被人退婚?齊文薑一口氣堵在胸口,終於懨懨成病。
  這兩朵姐妹花運氣都不好。鄭、衛兩國,本就是淫風大熾的地方,溱洧之地,男女淫奔不禁,性觀點非常開放。這兩位天生尤物剛好許配給這兩個國家,結果私生活就被攪得一團糟。文姜遭此重大刺激,居然就和自己的親哥哥姜諸兒之間,發生了男女私情。她的爹爹齊僖公知道以後,嚇得半死,趕緊把女兒嫁給剛好趕過來求婚的魯桓公。
  為了防閒,齊僖公還一反兄弟送親的慣例,親自將女兒送往魯國成親。齊僖公對這對Twins羞愧不已,不讓她們倆回娘家。宣姜很委屈,文姜也沒有辦法,只好安心地做魯國夫人,並生下了兩個兒子。
  十四年後,老爹齊僖公終於死去,哥哥姜諸兒新任齊國國君。又過了4年,文姜終於逮著機會了,便夥同魯桓公一同去道賀,結果是,姜諸兒和文姜合謀把魯桓公給殺了。文姜也藉口不回魯國,讓兒子魯莊公接她到了齊魯之間的禚地,說:此地不齊不魯,正是我的家呀!哥哥姜諸兒也會意,把行宮蓋在鄰地,方便兩人相會。
  為杜天下悠悠之口,齊襄公姜諸兒作為國君,還是得結婚,於是向周莊王的妹妹求婚,周莊王指派同宗的魯莊公就近主婚。這樣一來,齊襄公是魯莊公的舅舅,又是他的殺父仇人,還是其母的情夫,為他主婚,魯莊公心情微妙。不過,後來由於齊襄公的極力討好,兩人的敵意盡消,母親與舅舅雙飛雙宿從此更自由。
  齊襄公姜諸兒後來被手下殺死了,文姜也沒有離開禚地,就在那裡遙遙地指揮兒子魯莊公管理政事。正如動作片英雄不一定不能成為政治家一樣,以放蕩出名的艷星就未必胸大無腦。文姜在處理政務上展現了她敏銳的直覺和長袖善舞的本領,同時也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沒過多久,文姜就掌握了魯國的政治權柄,還把魯國這樣原本只是森林裡的小白兔的角色,培養成經濟軍事強國,成了大灰熊,在諸國戰爭中屢屢得勝。
  文姜以前做下的風流賬不僅被民間文本紀錄下來,而且還放在《詩經》裡廣為傳唱;難得她聰慧無比,還是一寸寸從谷底爬起來,化蛹成蝶。文姜去世的時候,魯國為她風光大葬,大赦天下,也算對得起她的美艷和功績。


文姜:春秋時代的第一美女兼才女,歷史如何評價她?
2017-05-06 由 半床詩三味書屋 發表于歷史
文姜死了
...
《春秋·莊公二十一年》:(第3句)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莊公二十一年秋季七月戊戌日,魯國老夫人文姜死了。)
夫人姜氏指文姜,即魯桓公的夫人、魯莊公的母親,也就是齊僖公的女兒、齊襄公的異母妹妹、衛宣公夫人宣姜的妹妹。文姜是她死後的諡號,《春秋》記載,「莊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癸丑,葬我小君文姜」。文姜是齊僖公的女兒,齊國姓姜,「文」指有才華,所謂「文姜」,是指有才華的姜姓女子。這個諡號,說明《春秋》對她死後的評價還是比較正面的,很高的。
《春秋》記載文姜,大多用「夫人姜氏」來稱謂她,即使魯桓公死後,魯莊公即位以來,都尊稱她為魯國「夫人」,最後記載下葬時尊稱她為魯國「小君文姜」。文姜死後三年(莊公二十四年),魯莊公才正式娶夫人。
《春秋》記載文姜的事,分列在桓公三年至莊公二十二年,歷時37年之久,具體經文記載有16條之多,對其評價應該是一分為二的,對其前半生淫蕩行為持批判厭惡的態度,對其後半生輔助魯莊公治國理政和搞好外交關係,則持肯定態度。
1.桓公三年:「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於嬴。秋七月,公子翬如齊逆女。九月,齊侯送姜氏於讙(huān),公會齊侯於讙,夫人姜氏至自齊。」桓公三年,文姜嫁給魯桓公,其父齊僖公親自護送出嫁,規格超越禮制。據《左傳》記載,當年齊父僖公想把文姜許配給鄭莊公的太子姬忽,但姬忽卻拒絕娶她。
2.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文姜嫁給魯桓公3年後生子姬同,即後來魯莊公。
3.桓公十八年:「十有八年,公會齊侯於濼(luò)。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丁酉,公之喪至自齊。冬十有二月已丑,葬我君桓公。」文姜嫁給魯桓公15年後,文姜與齊襄公的姦情敗露,魯桓公被殺害。
4.莊公元年:「三月,夫人孫(遜)於齊。」魯莊公元年三月,文姜私自回娘家齊國。
5.莊公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文姜與齊襄公禚地幽會。
6.莊公四年:「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於祝丘。」文姜在魯國祝丘設國宴款待齊襄公,可知文姜掌握魯國政權。
7.莊公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師。」文姜慰問齊國軍隊。
8.莊公七年:「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於防。冬,夫人姜氏會齊侯於谷。」一年之內兩次與齊襄公相會,第二年齊襄公被殺。
9.莊公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文姜訪問齊國。齊桓公開始稱霸,齊強魯弱,文姜聯齊助魯。
10.莊公十九年:「夫人姜氏如莒。」文姜訪問莒國。齊宋陳三國伐魯,文姜聯莒自保。
11.莊公二十年:「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文姜再次訪問莒國,鞏固魯莒聯盟。
12.莊公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文姜死了。
13.莊公二十二年:「正月癸丑,葬我小君文姜。」文姜獲國葬。
根據《毛詩序》的觀點,《詩經》有許多有關文姜的篇章。
如《詩經•鄭風•有女同車》,讚美文姜的美貌。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大意:有位美女與我同車,貌美如芙蓉花開,輕盈如飛,佩玉閃光。女神姜氏,你真是美麗又優雅。
有位姑娘與我同行,貌美如木槿花發。輕盈如飛,佩玉叮噹。女神姜氏,你美妙的聲音令人難忘。)
《詩經•齊風•敝笱(gǒu )》諷喻文姜和齊襄公不守禮法,如不受約束的魚兒。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guān)。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xù)。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大意:破簍攔在魚樑上,鯿魚鯤魚不驚慌。齊女文姜回娘家,隨從人員多如雲。
破簍攔在魚樑上,鯿魚鰱魚心不虛。齊女文姜回娘家,隨從人員多如雨。
破簍攔在魚樑上,魚兒來往不惴惴。齊女文姜回娘家,隨從人員多如水。)
《詩經•齊風•南山》諷刺文姜與齊襄公糾葛不清的關係。
南山崔嵬(wéi),雄狐綏綏(ruí),魯道有盪,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jù)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盪,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兿(yì)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jú)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大意:南山高峻,雄狐在此覓配偶。魯國的大道平坦寬闊,文姜從這裡去嫁人。既然她已嫁給別人,怎麼還想招惹她?
葛鞋成雙,帽帶一對。魯國的大路平坦寬闊,文姜從這裡去嫁人。既然已作他人婦,怎麼又與別人勾搭?
想種桑麻怎麼辦?修壟挖溝勤翻土。想要娶妻怎麼辦?必須事先告父母。既已稟告過父母,怎麼還放縱得亂七八糟?
想去砍柴怎麼辦?沒有斧子砍不倒。想要娶妻怎麼辦?沒有媒人娶不到。既已明媒正娶,怎麼還讓她娘家跑?)
《詩經•齊風•載驅》譏諷文姜與齊襄公不倫之戀。
載驅薄薄,蕈弗朱鞟,魯道有盪,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瀰瀰,魯道有盪,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盪,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盪,齊子游敖。
(大意:馬車疾馳聲隆隆,竹簾低垂紅皮蒙。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夜歸急匆匆。
四匹黑馬真雄壯,韁繩柔軟上下晃。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動身天剛亮。
汶水日夜嘩嘩淌,行人紛紛駐足望。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回齊去遊逛。
汶水日夜浪滔滔,行人紛紛駐足瞧。魯國大道寬又平,文姜回齊去游遨。)
文姜,中國歷史上一個神奇的女子,她是魯桓公夫人,卻有淫蕩弒夫之恥;她是魯莊公母親,又有輔子理政治國之功(21年)。她,讓人譏諷,讓人歌頌,讓人破口大罵,讓人慾言又止。早年的她,為個人的情愛而冒天下之大不韙;中晚年的她,為魯國的生存而暗中合縱連橫,力挽狂瀾。《春秋》對文姜的評價體現在對她的稱謂上,肯定其國母的地位和作用。


「太太」原來有這麼好的寓意


 2018【文史新韻】「太太」原來有這麼好的寓意 | 皇帝后妃 | 賢后 | 太姒 | 大紀元 - https://goo.gl/KkDh7m
觀眾朋友好,歡迎和我們一起走近「文史新韻」,我是扶搖。
今天要和大家圍繞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來聊一聊。
周朝以仁德立國,那時候,不僅國君有聖德,而國君的母親、后妃的德行,在當時乃至現在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朝有三位開國先君,而這三位先王的夫人,也就是太王的夫人太姜、季歷的夫人太任、文王的夫人太姒,都母儀天下,輔佐和教化了開萬世太平的君王。這三位夫人,被稱為周初「三太」,她們個個誠莊恭敬,都有非常高的道德和品格。
後來,為了追隨這三位非常有「女德」的賢妻,希望妻子都可以像「三太」一樣,人們就把已婚的女性稱為「太太」。
其實在《詩經》中也有關於這三位夫人的詩篇。
那其中有一篇叫做「思齊」,在開篇就寫道:「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是說周王朝的興起,和這三位偉大的母性是分不開的,那其中以太姒最為賢德,獲稱文母。
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就是《詩經》中的第一篇《關雎》,就是描述太姒和周文王的。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首單獨描述愛情的詩歌。其實不然,因為從中我們也可以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甚至是擇偶標準,還可以學到什麼是合乎禮節的婚嫁。
根據歷史記載,太姒具有姣好的容貌,且道德高尚,在生活中平易近人,還深明大義。據說她還在娘家的時候,生活就很儉樸,對自己的老師都是畢恭畢敬,待人也是溫柔和氣,所以大家都傳頌她的德行。
周文王在年輕時,有一次在「渭水之濱」偶然間遇到了太姒,驚為天人,頓時生起了愛慕之心。後來又得知太姒心地善良,通情達理,生活也很節儉,於是西伯昌,也就是文王,決定迎娶太姒回家。
可是要到「渭水」來迎娶太姒,需要渡水,而這裡並沒有橋。於是,西伯昌就「造舟為梁」,也就是讓船和船相連,成為浮橋,為的就是親自來迎接太姒。據記載,當時的場面也是十分盛大。進入了新的家庭,太姒敦厚溫柔,也非常守婦道,所以受到家人的愛戴。
太姒在成為了文王夫人後,變得更加賢淑。她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德行,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從來沒有失禮和過失的時候,並且不忘行子女的孝道,還經常回娘家,探望和安慰父母。太姒能夠以婦禮婦道教化天下,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文母」。
清焦秉貞《歷代賢后圖》冊,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太姒協助文王把皇宮內治理得井井有條,這讓文王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能夠專心致志地治理國家,因此德政流布、教化大興。
太姒被後人尊為「周十臣」,就是位列周朝第十位著名大臣,而她也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在太姒和眾多大臣的悉心輔佐之下,周國的發展也越來越好。到文王晚年時,已經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
太姒教育孩子也十分成功,使他們從小到大都沒有做過邪僻不正的事情。兒子長大之後,文王繼續教導他們,後來他們的二兒子姬發——也就是周武王,伐紂滅商,救百姓於水火,建立了大周王朝。四兒子周公旦制禮作樂,奠定了以德治為理念的根基。周朝的王業也就延續了整整八百年。
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內,現在有人稱妻子為「內人」或者「內子」,稱丈夫為「外子」,據說也是由此而來。
好了,今天就先和您介紹到這,再見啦!


文姜傳| 雨欄輕霧| 橙光作品

文姜(約前733年-前673年),春秋時代魯桓公夫人,齊僖公之女,齊襄公諸兒之妹(同父異母),因與齊襄公亂倫而知名。
文姜於齊僖公二十二年,即魯桓公三年(前709年)出嫁魯國,為魯桓公夫人。隔二年生太子同,後又生公子友。出嫁前,文姜即與其兄齊襄公私通,出嫁十五年後,隨魯桓公至齊,又與齊襄公私通。魯桓公發現後怒責文姜,文姜告知齊襄公,而後,齊襄公宴請魯桓公,並讓公子彭生將其抱上車,魯桓公被扭斷頸而死,下車才發現身亡。魯桓公死後,文姜長期居住齊國,後歸魯,但仍然常常與齊襄公相會。
文姜作為大國君主的女兒及妹妹,在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躍。丈夫死後,文姜也多次參加諸國會盟等政治活動,甚至還檢閱過軍隊。
-------------------------------------
才貌雙絕的奇女子齊文姜,為何後人對其褒貶不一
2016-07-29 由 野史趣事 發表于歷史
春秋時期群雄逐鹿,但凡有點實力的都會開闢一方水土建立自己的諸侯國。既然分地盤,那就有大小,誰的地盤大那就代表誰的軍事力量強,而齊國則是實力最大的一個。在齊國強盛的事情出過許多能人異士。
齊僖公的次女便是其中一個,她叫齊文姜,才貌雙絕,是百年難見的美女,又同樣擁有遠大的政治卓見,她遠嫁魯桓公為妻,後誕生一子,在魯桓公去世後,幫助自己的兒子魯莊公登上王位,並為兒子穩定朝局,使權力完全的掌握在兒子魯莊公的手中,也提出諸多有利政策,使魯國一步一步壯大起來,屹立在春秋大國行列。
但歷史中人們對齊文姜褒貶不一,至於什麼原因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大家都知道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即便是秦始皇也有焚書坑儒的殘暴的一面,而齊文姜雖然能力卓越,但卻有著不堪的劣跡。作為強大的齊國公主,自然是不少諸侯王孫結親的對象,齊文姜經過千挑萬選以後選中了鄭國的姬忽,但姬忽自命清高,偏偏不喜齊文姜,果斷地拒絕了齊文姜,這讓齊文姜可是氣壞了身子。生病了自然有親朋好友探視,而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姜諸兒經常來探望,也就是後來的齊襄公,倆人一來二去居然不顧倫理道德做出了苟且之事。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落在了父親齊僖公的耳朵里,自然是對兩人氣憤難當。
恰逢年紀偏大的魯桓公前來求親,齊僖公便立刻將齊文姜遠嫁魯國,以此避免倆人的不倫之事,然而倆人的情感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淡忘,卻日益思念,在父親齊僖公去世後,姜諸兒繼承王位,便有了便利條件,歷經14年終有有了機會,魯桓公帶著齊文姜去齊國探親,兩人乾菜烈火在宴會之上就又做出了那苟且之事,但卻被魯桓公撞破,姜諸兒惱羞成怒竟然派人殺死了魯桓公,不過自己也沒得了好下場,被自己的手下殺死。情人和丈夫的死去,這才讓齊文姜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兒子身上,並一步步幫助兒子魯莊公掌管魯國,最終使魯國成為大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l2rzm2.html
---------------------------------------
春秋時代齊僖公的次女,與她的姐姐齊宣姜,同為絕色美人。文姜的婚姻則一波三折,與其兄亂倫,轟動了天下各國。后來,她一心一意地幫兒子魯莊公處理國政,因為處置得宜,使得魯國威望提高了不少,還在長勺挫敗了霸主齊桓公的進攻。人們一面諷刺她的蕩婦淫娃行徑,一面又一再歌頌她的絕世豔麗,《詩經》上就留下了許多有关文姜的篇章。
在中國历史上,有一名最終成為征戰天下、無往不勝的一代軍事家的風流蕩婦。其人為誰?她名叫齊文姜。那么齊文姜又是什么人呢?
齊文姜是春秋時代齊僖公的次女,與她的姐姐齊宣姜,都是当時聞名的絕色美人。姐姐齊宣姜先嫁到衛國,她的公公衛靈公為之心旌搖蕩,竟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精神恍惚,竟然一天不見,就丟了魂似的。而妹妹齊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風流韻事,轟動了天下各國,人們一面諷刺她的蕩婦淫亂行徑,一面又一再歌頌她的絕世豔麗和非凡的才能。《詩經》上就留下了許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毀有譽。
春秋時代初期,齊僖公的兩個女兒成了当時各諸侯國君侯、世子競爭的對象,他們紛紛借機前往齊國都城臨淄攀扯关系,討好齊僖公,以達到娶齊氏女子的目的。在眾多的追求者中,齊文姜特别欣賞鄭國世子姬忽,認為他品貌端正,為人勇健,如玉樹臨風,十分可意。郎有心,妹有意,于是齊、鄭兩國便為兒女締結了秦晉之好。
誰知,原本是一樁兩全其美、門当戶對、令人豔羨的美事,卻遭到一些傳言詆毀。鄭國的世子忽然聽到了“齊大非偶”的緋聞,提出了退婚的要求。這對齊文姜來說如晴天霹靂,又感到非常突然。当時退婚被認為是莫大的恥辱,等于是說你有缺陷,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不要你了。齊文姜從小就自負美貌,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男人拋棄,不免傷情悲春,氣惱不已,但又能怎么樣呢!長久的心情抑郁,逐漸轉變成為自怨自艾和顧影自憐,齊文姜甚至產生了一种歇斯底里的自我摧殘心態,面容日漸憔悴,終于懨懨成病。她的心思卻偏偏被同父異母的哥哥姜諸兒看透了。
姜諸兒與文姜從小就在一起游玩,兄妹情長,兩小無猜,如今倆人雖已長大,但是彼此也不顧忌男女有别,授受不親,照常往來。姜諸兒知道文姜病了,就時常來看望、安慰和照顧;妹妹的婚事遇到麻煩,做哥哥的也感同身受,時日久了,兩人本來是兄妹之情,竟然莫名其妙地轉變成為兒女私情、男女戀情了。從此,兩人瘋狂地相戀了,便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對兄妹風流過后,竟然有了子嗣。
春秋時期,男女关系十分隨便,男女之間都很開放,只要兩人情願就能相戀,并自然发生男女关系。但是,有血緣关系的兄妹发生兒女私情,還是為禮法和世情所不允許,在道德上也會受到譴責。姜諸兒與文姜本是同父異母的兄妹,男貪女愛,不顧廉恥,闹得沸沸揚揚。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不久就一傳二,二傳三,在傳到四面八方的同時,自然也就傳到了他們的父親耳中。齊僖公聽了大驚失色,差點被氣死。他認為這事有傷風雅,牲畜不如。然而家丑不可外揚,他只好一面把兒子叫來,痛責兒子;一面采取緊急且堅決的措施,嚴禁姜諸兒再與文姜接觸,同時,急急忙忙為文姜擇配。齊僖公的心情可想而知。
正在這時,恰好鄰國魯桓公新立,一心想要與大國攀親,以爭取援助,就派遣公子翬赴齊說媒。齊僖公求之不得,当即欣然允諾。齊魯選擇吉期,商妥婚嫁事宜,齊僖公為了避嫌,還一反兄弟送嫁的慣例,親自將女兒送往魯國成親,了卻了他心頭的一塊心病。
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豈是老父一雙眼睛能看得過來的?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諸兒與文姜雖然無法見面,卻依舊以詩傳情。
姜諸兒寫道:“桃樹有華,燦燦其霞,当戶不折,飄而為直,吁嗟复吁嗟!”
齊文姜比姜諸兒還要直白,答曰:“桃樹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證無來者?叮嚀兮复叮嚀!”
真可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不過,“叮嚀”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魯國,成為魯桓公的夫人了。目送心愛的妹妹遠嫁他鄉,姜諸兒戀戀不舍。
按照一般習俗,結婚之后兩家要頻繁來往,以加深感情。但是,國君夫人地位尊貴,自然不能隨便活動,也不能說回娘家就回娘家。文姜一直在魯國呆了五年,生下了兩個兒子,長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魯桓公對美豔絕倫的妻子十分滿意,然而文姜卻舊情難忘,花晨月夕,時常不自覺地想起熱情如火的哥哥情人,常常茶飯不思,夜不安睡。
魯桓公十四年,齊僖公壽終正寢。姜諸兒繼位当上了國君,是為齊襄公。文姜所生的兒子姬同也已經十三歲了。文姜本想隨同她的國君丈夫一同前往齊都道賀,以便表達自己特殊的祝賀,借機重溫舊夢,無奈当時諸侯大國新君初立,小國諸侯巴結大國,所以前往道賀的很多,深恐有所不便,便沒有偕行,繼續等待機會。
轉眼又過了四年,文姜終于要求魯桓公帶她一起到齊國,看一看家中的親人,当然她最想看的是姜諸兒。魯桓公覺得沒必要推托,妻子自出嫁離家已經十几年了,一直還沒有回娘家,于是就偕同文姜,大張旗鼓地前往齊都臨淄訪問。齊襄公聽說魯桓公夫婦來訪,大喜過望,親自到邊境迎接。其實,他本心不是迎接魯桓公,而是專程迎接十八年來未見的妹妹,当然這也是他的初戀情人。
十八年了,文姜未曾回過娘家,總有些有悖常情而令人難以置信。其實說穿了也很簡單,先是齊僖公在世之日,生怕這一雙男女寡廉鮮恥,死灰复燃,重述舊情,所以一再拒絕文姜回到齊都臨淄探親。待到齊僖公過世之后,魯桓公早已風聞文姜與她的哥哥情感非同尋常,有亂倫之嫌,因而心中有意破壞文姜和她哥哥見面的機會,就這樣一拖就是十八個年頭。所以,文姜不回娘家,不是道路遠近的問題,齊、魯兩國是比鄰,說近不近,說遠不遠,問題在此。其實,已經十八年了,他們兄妹的感情應該如灰熄滅了,況且雙方都有了家眷,應該各自珍重,各自傾心自己的家庭,甚至自己的國家了。
然而十八年未見,姜諸兒已為國君,舉手投足間滿是男人的威嚴英武,而齊文姜則已是風情万种的成熟美婦。如此的兄妹重逢,兩人都是心蕩神搖。一番眉目傳情之后,心領神會的齊襄公借口后宮的嬪妃們想與小姑見面,將文姜迎進了自己的后宮。
此時的齊宮,早已沒有了妨礙好事的齊僖公,襄公的妃妾們也不敢逆君王的心意。終于得償夙願的諸兒文姜,遂在王宮里雙宿雙飛,抵死纏綿了。
魯桓公沒有美女相陪,被冷落在館驛里,孤燈照壁,冷雨敲窗,一夜又一夜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等到他直接到齊襄公的宮內找文姜時,眼前竟是她和齊襄公苟歡的情景。他感覺自己受到莫大侮辱,不免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居然狠狠地掌摑了他如花似玉的妻子,并口不擇言地抖出他們兄妹的奸情,聲言即日返國,絕不再稍作停留。說著,轉身就走出了齊襄公的內宮。
齊襄公自知理屈,又怕丑事讓國人知道了,在無可奈何之下,假裝沒事,恬不知恥地在臨淄的風景區牛山設筵,為魯桓公夫婦餞行。魯桓公身在齊國,雖然氣急敗壞,又覺得不可使場面弄到無法回旋的地步,強壓著心頭怒火,吩咐隨從人員佑護夫人先行出城,自己則匆匆赴宴。
這時的齊襄公欲火、妒火和怒火燒在一起,反而感覺是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殺心頓起。可憐那個魯桓公猶懵然無知地借酒澆愁,終至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齊襄公喊來心腹公子姜彭生暗暗下達了謀殺的命令,在扶持魯桓公上車時,悄悄地施一些手腳,這樣魯桓公沒來得及哼一兩聲,就在沉醉中一命嗚唿了。
隨后,公子姜彭生急忙駕車追趕文姜。在臨淄城外十里長亭處,趕上了等在這兒的文姜一行車騎。公子姜彭生故作驚懼万狀地向文姜報告說:“魯侯酗酒傷肝,車行顛簸中竟然氣絕身亡,一命嗚唿!” 文姜聽到丈夫突然去世的消息,也不明事情真相,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派人趕快報告齊襄公,并命令暫時停止行程,就地扎營護喪。
齊襄公当然心中明白,很快便趕到,假作悲痛模樣,命令厚殮妹夫,并以“酒后中毒,傷其肝脏而死”,向魯國報喪。魯國姬姓宗室及臣民聽到魯桓公的死訊,先是感覺非常意外,繼而是非常憤怒,雖然懷疑其中必有陰謀,本想大興問罪之師,但考慮到兩個因素,還是沒有輕舉妄動。一是查無實据,出師無名;二是魯弱齊強,倘若貿然出兵,猶如以卵擊石。魯國在万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好先由世子姬同繼位,即魯莊公,隨即派人到齊迎喪。同時不甘心魯桓公被害之痛,追究事變的前因后果,爭取查個水落實出。
俗話說,紙里包不住火,沒有不透風的牆。事情經調查后馬上便有了結果,于是狡猾的齊襄公采取丟卒保車的戰術,把責任推到姜彭生身上,嫁禍于人。齊襄公的理由是:“公子姜彭生護送魯侯出城,車中護持不当,以致魯侯喪命。”并命令立即將公子姜彭生處死,以謝魯人,其實是殺人滅口。姜彭生被主出賣,不禁怒火中燒,既是將死之人了,当然沒有什么顧忌,在大殿上当眾喊冤,痛罵齊襄公與文姜亂倫,以致弑夫,現在又嫁禍于他。
齊襄公捂著耳朵,連連揮手,武士便將姜彭生推搡了出去。臨刑之時,姜彭生发下誓言,死后定為厲鬼,向齊襄公追魂索命。事情很快就傳遍了齊都臨淄,更沸沸揚揚地傳遍了天下。
這邊魯桓公的靈柩被運回魯國。為了躲過魯國臣民的責難,文姜沒有隨魯桓公的靈柩回國,而是仍然滯留在臨淄。按照那時的常理,新寡文姜,自應守喪含悲,替夫掛孝,安分守己才是;然而文姜照樣服飾光鮮,巧笑情兮地與齊襄公朝夕共處,且曾同車出游,招搖過市。
正当齊襄公與文姜兄妹兩人,不顧血緣关系,不顧廉恥,如膠似漆地在臨淄鬼混,沉湎在放浪形骸的情欲中,肆無忌憚之時,魯莊公羞憤無比地派遣大臣前來迎接母親歸返魯國。文姜心中卻舍不下情人哥哥,又愧對魯國臣民,借口暫住邊境地區,待以后再歸國。出于孝道,魯莊公派人在禚地建造宮室,具體地點在祝丘,讓母親居住。齊襄公聽說后,也派人在禚地附近的阜建造離宮,供他來游玩。兩處宮室美侖美奐,遙遙相對,格外引人注目。文姜有時住在祝丘,有時越境住進阜;齊襄公借出獵為名,繼續與妹妹幽會。
历史有人評價:齊文姜是一個絕色的尤物,美豔自然是無與倫比,淫蕩也為天下之冠,她的行為紊亂了倫常,被齊、魯兩國的百姓所不齒。后來,齊、魯兩國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變化。大夫鮑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出奔莒國,管仲奉公子姜糾出奔魯國。不久,齊襄公被大夫連稱和管至父所殺。
齊襄公死后,鮑叔牙擁戴的公子姜小白與管仲擁戴的公子姜糾,經過一番激烈的斗爭,最終姜小白获勝。他不念舊惡,任用管仲為相,使齊國的實力大大发展,成了春秋時赫赫威名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
政治上的巨變,使齊文姜的感情也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時她已過不惑之年,于是便回到魯國一心一意地幫兒子魯莊公處理國政,由于她在處理政務上展現了敏銳的直覺和長袖善舞的本領,同時在軍事上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才能,沒過多久,齊文姜就掌握了魯國的政治權柄,還把魯國這樣的羸弱小邦发展成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軍事強國。在她的親自指揮下,魯國在諸國戰爭中屢屢得勝。
此時,齊文姜在美色與聰慧兩方面的成就,令春秋戰國的諸侯們不得不刮目相看。
-----------------
齊襄公和齊桓公有什麼關係 齊襄公和文姜為何從兄妹變成情人
2016/04/24 來源:理財訊
齊襄公在歷史上的評價不怎麼高,縱觀他的一生,似乎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政績。的確,在政治上齊襄公看起來也沒有什麼作為,但在情場上,關於齊襄公的軼事還不少。「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淫於婦人,數欺大臣」。由此看來,齊襄公不僅沒有什麼作為還是個淫蕩的君主。
齊襄公,姜姓,呂氏,齊僖公的大兒子,齊桓公異母兄,也就是說齊桓公是齊襄公的弟弟。齊桓公,出生年月不詳,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其母為衛國人,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選賢舉能、具有卓越的長遠的眼光,後來在名相管仲的輔佐下能夠走上春秋霸主的地位,齊桓公與哥哥齊襄公完全就是相反的兩個人。
齊桓公小白最後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為什麼他的哥哥齊襄公卻一事無成,反而留下和妹妹齊姜通姦的笑柄,遭受後世人的嘲諷和詬罵。這一切,都只能怨恨文姜實在是太漂亮了。文姜是齊襄公同父異母的妹妹,從小就聰明,長大後越來越標緻,兄妹倆一起長大,感情非同一般。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任何顧慮,無拘無束,不知道男女有別,於是便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初嘗禁果,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拾。
齊襄公為什麼對妹妹如此鍾情?在心理學上,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在每個人的幼年時期都有著一定的戀母或是戀父情節的發生,而齊襄公比起潛意識的戀母情結他更傾向於戀妹,他和妹妹的感情很深,他對妹妹有著近乎病態的迷戀。他們的感情逐漸為外人所知,齊僖公為了堵住輿論,不得不將二人分開,文姜被齊僖公安排嫁給了魯國國君——魯桓公;而哥哥齊襄公則娶了宋國的公主為妻,這一切還沒結束。妹妹文姜出嫁的時候,齊襄公親自前往送妹妹去魯國,而且在分別的日子裡,因為十分思念妹妹,齊襄公還寫了好些詩送給妹妹,
「桃樹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直,吁嗟復吁嗟!」這首詩,直接表達了齊襄公對文姜的愛慕和渴求,妹妹擁有著如桃花一般嬌艷的容顏,當戶卻不能攀折,讓他無法割捨。而文姜在收到哥哥齊襄公的信後,也寫了一首詩歌作為答贈。
「桃樹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證無來者?叮嚀兮復叮嚀!」直接向齊襄公表示自己願意被他採擷,不能辜負了青春韶華和美好的時光,二人看似分隔異地沒有聯繫,實則藕斷絲連牽扯不斷。即使妹妹後來嫁給了魯國國君,成為了魯桓公的夫人,齊襄公依舊毫不掩飾自己對文姜的愛慕。從他和妹妹的交往的過程來看,齊襄公很注重和文姜的情感,他很在意文姜。他迷戀與妹妹的亂倫生活,不僅僅是在尋求一種刺激和激情,更重要的是他對妹妹投入了真情。
特別是這種對妹妹畸形的愛戀反而讓齊襄公變得更加昏庸,他對文姜的感情有目共睹,為了取悅文姜,竟然將魯國的國君說殺就殺掉了。魯國的國力不如齊國,自己國家的一國之君死在你的地盤上,這本就是你的責任,更何況齊襄公還是故意殺死魯桓公的,為了堵住眾人的嘴,還把刺客彭生給殺了。其實,當初要是和文姜一起在魯國國君面前認個錯,就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了。偏偏齊襄公一心要想殺了魯桓公,以絕後患。
當然,妹妹文姜的不拒絕,接受哥哥的一切好意,接受哥哥的交往甚至更加出格的行為,也是促成這次畸形戀情的原因之一。齊襄公死後,文姜傷心欲絕,她果斷地回到魯國,一改往日蕩婦的形象,而是幫助自己的兒子魯莊公,認真輔佐他,幫助他實現宏圖大志。要是,文姜在早些年就這樣輔佐自己的丈夫魯桓公,魯國說不定還會發展得更好,而如果齊姜不和齊襄公私通,說不定齊國也是另一番景象。然而,這僅僅都是我們的想像。
齊襄公的一生似乎沒有什么正面的評價,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不是特別好。而他一生中最明顯的標籤就是亂倫,亂倫的對象就是他的同父異母的妹妹——齊姜。齊姜和齊襄公亂倫的故事聽起來像野史,但是實際上正史上也對兄妹倆的亂侖之事有所提及。特別是在《史記》上,司馬遷對齊襄公的事情說得比較清楚,「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淫於婦人,數欺大臣」。由此看來,齊襄公和齊姜通姦的事情,貌似很確鑿,很真實。
齊襄公,姜姓,呂氏,又被喚作諸兒,齊僖公的大兒子,齊桓公異母兄,春秋時期齊國第十四位國君。齊襄公作為一個君王,在任期間沒有什麼值得歌頌的事情,唯一一件被天下人知道的事,竟然還是跟妹妹的醜聞。齊襄公是齊僖公的長子,從小就養尊處優,遊手好閒,他雖然長得一表人才、風流倜儻,卻是個浪蕩子弟,整天無所事事。而他還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文姜,這個文姜是生得如花似玉,加之又比較有才華,整個人充滿靈氣,一個天真活潑的少女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齊僖公很寵愛這個小女兒,什麼事情都由著她,無比寵溺之下,養成了文姜驕縱的性格,放蕩不羈和文姜和風流倜儻的諸兒一組合,誰都抵擋不了他們。
自幼青梅竹馬的兩個人,並沒有因為身份的限制而停止這段畸形的愛戀,相反兩人還越來越明目張胆,最後,搞得人盡皆知。齊國人都知道了齊姜是個淫蕩的女子,本來在此之前,鄭國的公子哥姬忽已經向齊姜求婚了,聽說了她和她哥哥齊襄公的事情,姬忽就立刻反悔了。這場看似失敗的婚姻,卻是兄妹倆的福音。齊襄公又能和妹妹多待一段時間了。後來,妹妹要出嫁了,齊襄公依依不捨,一直送到齊國和魯國的交界處,十幾年後妹妹回到齊國,他又親自到邊界迎接。
文姜嫁到了魯國,做了魯桓公的夫人,並且還為魯桓公生下了兩個兒子。而齊襄公也在齊僖公死後順理成章成為了齊國的君主,兩個人都有了各自全新的生活,波瀾再次興起於齊襄公的訂婚儀式。齊襄公上任後即將迎娶周朝的公主為妻子,魯桓公是婚禮的主持人,得知這件事後文姜一定要同丈夫一同前往不顧眾人的反對。魯桓公沒有反對,答應了文姜一同前往齊國。
回到齊國見到了齊襄公的文姜,整個人都一門心思撲在了齊襄公的身上,他們兩個白天一起吃喝玩耍也罷,到了晚上還要睡在一起,魯桓公知道齊襄公和文姜做了什麼,只是礙於魯國國力弱小不好說什麼。臨走時齊襄公還是熱情設筵款待魯桓公,魯桓公心裡對齊襄公不爽,便借酒澆愁,一直喝到深夜,不省人事。這極大方便了齊襄公,他令刺客彭生送魯桓公回去,並暗示他在半路上動手,於是魯桓公在齊國喪命。齊襄公當然知道不好給魯國人交代,於是找了個藉口把錯誤推脫給彭生,就把彭生給殺掉了。
後來,他們兄妹二人乾脆完全拋開道德的約束和限制,公然在一起居住。魯桓公死後魯國迎文姜回國,文姜行至齊魯交接處,就不願意走了,不知道是覺得無顏面對魯國人民還是別的原因,她就對從人說,她已經到魯國了不想再走了。然後就地居住,魯莊公就在邊境為他母親修築了屋舍,實際上齊襄公還經常打著打獵的名號和文姜在這裡私會。「密迎文姜到襟,晝夜淫樂」,淫蕩、亂倫恐怕是後人想起齊襄公的時候,出現最高頻率的詞。
《史記》記載:「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淫於婦人,數欺大臣。」而在《左傳》里記載:「奸也。」史書上對齊襄公的評價都不是很高,他貪戀魯桓公的妻子,與魯桓公的夫人通姦,殺了兩個國家的君王,並且數次欺騙大臣,最後被他人所殺,由此看來,齊襄公算不得上一個明君,甚至比那些歷史上的平庸的君主還無所作為,但他卻比那些庸君出名,憑藉著他和妹妹文姜的桃色,其名聲遠遠超過了其他的君王。
齊襄公出生年月不詳,姜姓,呂氏,齊僖公的大兒子,齊桓公異母兄,他是春秋時期齊國第十四任國君。齊襄公作為太子是齊國的希望,但是齊襄公從小就不是個讀書的材料,整天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偏偏還與生得嬌艷的妹妹齊姜一起長大,整日面對如花似玉的妹妹,齊襄公怎麼有閒心讀書,他把每日的心思都放在了文姜和遊玩身上。文姜她是齊國王室成員的女兒,她的真實名字史書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我們無從所知,她是齊桓公的宗女,晉文公之夫人。當齊襄公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十分垂涎文姜的美色,因為二人自幼青梅竹馬,日久生情而有了私情,這件事情不久之後就別齊國的國君知道了,為了不讓這樁醜聞鬧到不可遏制的地步,齊僖公將文姜遠嫁到了魯國。
因為文姜有過一次被拒婚的經歷,因此齊僖公也擔憂小女兒嫁不出去,但是所幸魯國的魯桓公,十分寵愛這個女子,對文姜百依百順,甚至在齊襄公訂婚之時,還答應了文姜和齊襄公見面的請求,正常人都明白兩人相見必定會產生私情,魯桓公一時心軟就答應了文姜。結果,兄妹二人見面後,馬上就舊情復燃。文姜一見到齊襄公,便立刻奔到他身邊,晚上還在齊襄公那裡留宿,魯桓公知道後狠狠訓斥了文姜,因為這次做得實在太過分了,當著這麼多諸侯國的面,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妻子跟舊情人重溫舊夢,這不是當著自己的面打臉嗎。一向寵愛文姜的魯桓公這一次沒有饒過文姜。
文姜怕魯桓公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便跑到齊襄公那裡去打小報告。齊襄公知道了這件事後,決定除掉魯桓公,於是在臨別之前,他設宴款待了魯桓公,同時暗中吩咐刺客彭生在送魯桓公回住所的路上將他解決了。魯桓公一死,魯國要齊國給一個說法,齊襄公只顧著與妹妹文姜長相廝守,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他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刺客彭生,最後殺了彭生算是對魯國有了個交代,魯國這才沒有說什麼。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死於一件看似不經意的小事。戍邊的將領在春秋時期應該是一年一換,今年駐守邊疆的是連稱、管至,但是一直到了約定的時間,齊襄公都沒有來,並且連個音信也沒有,連稱、管至很生氣,就想造反,突然想到連稱有一個妹妹在襄公宮內,這個妹妹因為文姜的緣故也一直不得寵。因此,這三個人抱著對齊襄公的恨意開始了對他的報復。
一次,齊襄公外出打獵,受到了驚嚇身受重傷,趁此機會,公孫無知、連稱、管至父等人帶領各自人馬,前來捉拿襄公,一群人浩浩蕩蕩,聲勢嚇人。齊襄公就是在這次政變里被殺的,縱觀他一生沒做過什麼好事,與妹妹通姦為了推卸責任又殺死了公子彭生,敢做不敢當,又多次冤殺和欺騙大臣,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君主更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ozaE0j.html


文姜:一場退婚引起的連鎖反應,真實的她究竟是什麼樣的?
文姜:春秋四大美女之一,齊僖公之女,魯桓公的夫人。風華絕代的文姜遭鄭國公子忽退婚。自此,這場退婚引起了一些列的連鎖反應:
文姜與兄長齊襄公有了禁忌之戀。
文姜匆忙嫁去魯國,和魯桓公生子。
魯桓公發現文薑和齊襄公的私情后被殺。
齊襄公獨斷專行被殺死。
文姜回到魯國,助兒子魯莊公使魯國迅速壯大起來。
但是,這一切也可能是一場強加的陰謀。
01
公之未昏於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左傳》
春秋小霸王齊僖公有兩個女兒,名動春秋的薑氏姐妹好,家世好,顏值高,是各諸侯國國君、世子們爭相競爭的理想對象。
其中大女兒宣姜嫁給了衛宣公,婚姻一波三折,身不由己。而妹妹文薑的婚姻亦不如意。
文薑的姓名不詳,所以叫文姜是指有才華的薑姓女子。可是世人知道她卻是因為她的亂倫,而並不關注她的才華,事實上,史書自《左傳》開始對她的才華似乎刻意隱瞞了下來。
到了文姜該出嫁的年紀,齊僖公給她物色了一個如意郎君,玉樹臨風的鄭世子姬忽。
鄭國在鄭莊公的管理下,隱隱成了各諸侯國不容忽視的力量。而姬忽會是未來的鄭國國君。
文姜見過姬忽,早已芳心暗許,聽父親的打算,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齊僖公和鄭莊公通氣,鄭莊公自然也沒有拒絕,能有強齊結盟,是任何一個諸侯國都想做的事。
鄭莊公回去和姬忽說了這件事,結果姬忽拒絕了。
什麼理由呢?
“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很難猜測他這樣做的理由。
是覺得鄭國已經強大起來,不需要聯合別的諸侯國,可鄭國不過彈丸之地,深受自己位置限制;
是覺得齊國是個強國,不想要一個強勢的妻子,怕將來受齊擺佈?
還是因為宣薑的婚姻,知道太過美麗的女子可能會給自己惹麻煩?
無從知道,反正他就是覺得“齊大非偶”。而鄭莊公也沒有勸他娶文薑的意思,由著他推了這門婚事。
說起來,這個姬忽真的挺招人不待見,他在又一次支援齊國戰事的時候,齊僖公想把另一個女子嫁給他,他同樣拒絕了。徹底得罪了齊國。
他還和好幾個諸侯國結怨,以至於鄭莊公死後,他成為鄭昭公,鄭國逐漸衰落,他更是被殺死。鄭國再也沒了爭霸的資格。
圖片發自簡書App
02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魯道有盪,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濔濔。魯道有盪,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盪,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盪,齊子遊敖。
                                  《詩經·齊風·載驅》
姬忽的退婚徹底打擊到了文姜,她文姜,有家世,有才華,有美貌,從來只有她拒絕別人,卻不想被姬忽拒絕,還是什麼“齊大非偶”的破理由。
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打她的臉,讓她如何能淡然接受。
她病了,心病,日日發呆,閉門不出,憔悴不堪。
她的同父異母的兄長諸兒實在看不下去,於是天天去她那兒,溫言寬慰,又想各種辦法逗她開心。
一日不行,十日,百日。
終於文姜漸漸忘掉退婚的事,臉上開始有了笑容。兩個人之間漸漸變得很微妙,竟互生情愫。
最後交付身心。遂至一發不可收拾。
文姜看起來日漸嬌媚。齊僖公看出了門道,一番詢問才發現自己的兩個孩子有了私情。
這還了得,文姜不能繼續在齊國待著了。
正巧這個時候,魯桓公來求娶文姜。齊魯兩國本就世代通婚。齊僖公答應下來。
公元前709年七月,魯桓公派公子翬到齊國迎接文姜。九月,齊僖公護送文姜出嫁,到達歡地。
齊僖公很重視文姜這個女兒,文姜到魯國後,齊僖公於同年冬天,派夷仲年到魯國訪問,並探望文姜。
文姜被立為夫人,三年後生下太子同,即後來的魯莊公,後又生下公子友。
兩個人不夠恩愛,卻也相敬如賓。
在齊僖公有生之年,文姜並未回過齊國。
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諸兒繼位是為齊襄公。
公元前694年的春天,齊襄公與魯桓公相約濼地,文姜請求同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03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盪,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盪,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鞫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詩經·齊風·南山》
說起來文姜已經有十五年未曾回到齊國,她的請求魯桓公自然不會拒絕。
就是他的不拒絕,葬送了他的命。
回到齊國,多年不見的齊襄公與文姜再也顧不得其它廝混在一起,沒了任何顧忌。
魯桓公知道後,很氣憤,質問文姜,把他魯桓公的臉面置於何地。狠狠地罵了她一通。
這還了得,文姜何時受過這種責罵,一氣之下,她把魯桓公的責罵告訴了齊襄公。
齊襄公也很生氣,心想自己捧在手心的人兒,你敢責罵,不是找死嗎?他本來就看魯桓公不順眼很久了,甚至兩國之前還打了一仗,新仇舊恨湧上心頭。
你想死,我就成全你。
到了四月的一天,齊襄公宴請魯桓公。將魯桓公灌醉後,讓公子彭生將魯桓公抱上車,並給了他暗殺的任務,上車後,彭生折斷了魯桓公的肋骨,殺死了魯桓公。
消息傳來,魯國舉國嘩然,沒成想魯桓公去齊國待了幾個月竟被殺了。無奈懼於齊國的威嚴,魯國不敢怎樣。只能拿彭生出氣。
說:“寡君畏懼齊君的威嚴,不敢安居,前來修友好之禮。禮儀完成而未能回國,沒有地方追究罪責,請求得到彭生,用他在諸侯中清除醜聞。”
要彭生是吧,給你。
齊襄公於是殺死公子彭生來向魯國賠罪。
這筆賬就這麼屈辱地算了。
魯桓公死了,文姜不敢回到魯國,就在糕地住了下來。
魯國新上任的國君是魯莊公,文薑的兒子。魯莊公請求文姜回國,但遭到了拒絕,只能由她去。
這之後,文姜與齊襄公數次相會。
公元前686年,不得人心的齊襄公被殺死,齊國混亂。
圖片發自簡書App
04
莊公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
莊公十九年,秋,夫人姜氏如莒。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莊公二十一年,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莊公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莊公二十二年,春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春秋》
齊國混亂,公子小白搶先魯莊公支持的公子糾一步回到齊國繼位,是為齊桓公。
齊魯關係緊張起來。
開始,文姜依舊住在糕地,指揮魯莊公處理政事,後來回到魯國,專心助魯國與別國結盟,征伐,發展壯大。
文姜憑藉自己特殊的身份,以高超的政治才能遊走於各個諸侯國,為魯國謀取利益。
齊桓公雖是魯莊公的舅舅,但並不鳥他,文姜不得不親自去齊國見齊桓公,促成齊魯的結盟。
幾年之後,齊桓公又準備伐魯,並聯合好幾個諸侯國東西夾擊魯國。
文姜出使東邊的莒國,說服莒國在齊國發動的戰事中作壁上觀,以防唇亡齒寒。
莒國答應,在冬天的戰事中沒有出兵,使得魯國祇遭遇了西邊的戰事,並未戰敗。
在文薑的坐鎮下,魯國的經濟和軍事得以發展。魯國強大起來。
公元前673年,文姜去世。
走完了她毀譽參半的一生。
現在有一種聲音認為文薑的淫亂並不存在,《春秋》上有多處記載文姜,大部分是做為魯桓公夫人的文姜與齊襄公會面,去齊國,去莒國,斡旋。
與齊襄公會面並不一定就是廝混,更可能是促使齊魯結盟。
《左傳》說文姜淫亂可能是為了解釋魯桓公的死亡,將魯桓公的死亡解釋為情殺,進而編造出姬忽退婚,文姜與齊襄公有私情,魯桓公發現後被殺。而這些並不存在於《春秋》
那麼問題來了,倘若魯桓公真是為此被殺,魯國怎麼可能接受得了文姜,讓文姜依舊享有魯國國母的身份?
《左傳》文學性決定了它的不嚴謹,它的記載充滿了“合乎禮”與“不合乎禮”,在這種前提下,齊僖公送文姜入魯是不合乎禮的,為魯桓公被殺埋下了伏筆。
實際上,文姜更可能是個有出色政治才能,在魯莊公初期執政的女人,魯莊公繼位時才十二歲,只能由文姜攝政,而她的成功為後來逐漸建立起來的男權制度所不容忍,就如同戰神婦好卻不見於史端一樣。
另外,即便文薑和齊襄公真有私情,在那個年代並不算是多麼見不得人的事,齊國本就開放,況且還沒有形成相關的禮法制度來約束。


太公望
  太公望,周開國元勳,太公是齊宗廟諡號,姜姓。史記齊世家說:太公望呂尚,其先祖嘗佐禹平水土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今河南南陽縣西)、或封于申(南陽縣北),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是其後裔,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所以尚之名有三:曰望、曰尚、孫子又稱曰呂牙。
  呂尚所以助姬周成王業,周代史研究及考證之考定:一、姬、姜二族,與殷商世仇,二、姬、姜二族,累世芳鄰,三、姬、姜二族,累世姻親。殷商曾屢伐周,文王以前七世祖高圉,被征服受封為邠侯。殷又曾屢伐姜,俘姜人為牲。周始祖后稷封于邰,先妣姜嫄居姜原,邰與姜原皆在陝西武功、興平二縣間,既是芳鄰又是姻親。古公自邠遷岐周,娶姜女為妃曰太姜,又聯姻;其後武王又娶邑姜為后三次聯姻。
  當古公娶太姜之後,又與齊、許、申、呂四姜姓國,擴大姻盟,開始向東方發展,實始翦商。及文王昌為殷王受困於羑里時,呂尚因上述姬、姜二族密切關係,乃設法釋文王之囚。及文王得釋歸周,又與之陰謀修德,以傾商政。
  呂尚年齡,稍小於文王昌。文王在其得力之輔佐下,勢力日大,而有天下三分之二,遂稱王。
  文王卒後,呂尚以功高望重,被拜為師,與周、召二公,同輔朝政。及出兵伐商,尚又總帥周軍六師東伐。牧野之戰,呂尚率武士百人為先鋒陷陣,進攻時如飛鷹自高臨下之威勢,商師所當輒破,紛紛倒戈。武王率戰車繼進,鏖戰一日,血流漂杵,商師大潰,遂滅紂。呂尚以首功,因封于齊。
  呂尚輔佐文、武二王,其所立事功,多屬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者,皆宗太公為本謀,遂為中國兵家之祖


齊 (姜氏)
齊(粵拼:cai4),或者叫齊國,係周諸侯國,係平定三監之亂後,東征後,勢力去到商屬國薄姑,封畀功臣姜尚嘅仔姜伋。其後,去到桓公姜小白,國力去到頂峯。最後畀陳國公子媯完嘅後代,媯姓田氏控制齊國,到田和之時,周天子封做佢做齊候,代姜姓齊。

周武王姬發伐商,打入商都朝歌而還。當時周勢力未及東方商大屬國,好似蒲姑、商奄同匽亳。但第一次分封諸,都封太公姜尚去齊、周公姬旦去魯、召公姬奭去匽呢啲仍係商民勢力範圍嘅地方。
三監之亂後,再次東征,平定蒲姑、商奄同匽亳,姜伋正式做齊侯。


淺談姜氏流源
2017-03-13 由 崑嵛大仙 發表于文化
姜姓來源於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農氏。關於這種說法,在許多文獻如《元和姓氏》、《說文解字》、《新唐書》中都有記載。身為我國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農氏,出生於陝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於是以姜作為自己的姓。炎帝即神農氏便是姜姓的得姓始祖。以生地為姓是姓氏的最早來源,之後黃帝生於姬水,即以姬為姓。姜姓同姬姓的後人可自豪的稱自己的姓為最古老的姓氏,自豪的稱自已是正宗的炎黃子孫。另一些姓氏如媯、姒、嬴、姚等,同姜、姬一樣帶一「女」字,也很古老,因為得姓時還正處遠古的母系氏族社會。
據史書記載,「姜氏受姓於姜水,著於營丘,大於齊之桓景,而後繁衍於濱海諸郡」。
虞夏之時,炎帝裔孫、四岳始祖伯夷,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省南陽縣西),建立呂國,再次被賜以祖姓,以續炎帝的香火。至春秋時,伯夷之後呂尚,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被周文王封於齊地,創立齊國。這個估計每一個山東人都知道。姜太公傳十二世至桓公姜小白,成為一代霸主,是為「春秋五霸」之首。此時期除齊、呂外還有申、許、紀諸國,也是炎帝後裔,同樣以姜為姓。至戰國時田氏代齊,秦滅六國,姜氏後裔散居四方,有以姜為姓的,有的以國為姓。以國為姓也是姓氏的一種來源,所以有申,呂,許,紀,齊等姓出自姜姓之說。有高姓網友自稱「太公之裔」,正是因為中國大多數高姓的始祖是齊文公的孫子高傒,這一派高氏稱「渤海高氏」出自姜姓。而高傒受封於盧,所以又有了盧姓,當年韓國前總統盧泰愚,不遠萬里來山東臨淄的姜太公祠祭拜,只因盧姓也出自姜姓。
到了漢代,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的姜氏已發展成為關東豪族。西漢時作為大族遷於關中,此後居於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還有播遷於江蘇、四川等地者。唐代出現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姜氏。兩晉南北朝時期,有姜姓為避戰亂而從中原徙居江南各地,唐宋時廣東也有了姜姓。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並在此發跡。世良十一世孫於清乾隆年間由內地遷居台灣,成為台灣姜姓之祖。清末民初,隨著闖關東的人流,山東姜姓大量湧入東三省,又形成很多分支。今天,姜姓族人已遍布華夏各省,定居海外者也大有人在。
需要指出的是,在分布全國乃至世界的姜姓中,尤以山東省為多,約占全國漢族姜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三。山東姜姓不但類族繁多,而且更為古老,齊、許、申、呂、姜姓在山東均後繼有人,其中尤以齊姜最為古老,而且歷史上少有遷徙。夏商時代,有曲阜的神農之姜,章丘的邰氏之姜,濟陽的逄氏之姜,還有費縣的許氏之姜,莒縣的杞氏之姜等。春秋時代,則有臨淄的齊姜,壽光的紀姜,萊蕪、昌樂等地的萊姜,安邱的卅(淳于)姜,蒼山的向姜等等。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39om5eo.html


齊國祖先姜子牙的薑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淵源?
2018年05月10日08:46 新浪看點 作者談古說史
齊國祖先姜子牙的薑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淵源?
齊國的建國者為姜子牙,在上古時代階層分化非常嚴重,而且大多貧民百姓難以獲得受教育的機會,像姜子牙這種博學之人,如果不是貴族,很難讓人相信。而且姜子牙的薑姓,本身在史書中就有著非常淵源的歷史。《竹書紀年》載:“炎帝自伊(任)徙耆(姜),故曰伊耆(任姜)氏,伊即帝堯母家。” 說的就是炎帝本身的姓氏可能就是姜。後世學者的解釋是“自伊徙耆”系筆誤,應是自任徙姜,所以是“任姜氏”,這個任姓也是上古名家,是帝堯母親的家族所在地。《史記》載:“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不管這種解釋是否準確,姜姓源自母系社會時期,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炎帝的母親是任氏女,而這個任地的所在,據說可能就在上古時期的窮桑國,即後來的魯國附近。而姜字在甲骨文中即是“任字+女字”的組合,從字面意思可以解釋成是由任姓女子生的孩子,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炎帝與姜姓的淵源,也可說明姜姓與任姓的淵源。而炎帝本身是少典的後人,東漢學者皇甫謐曰“有熊,今河南新鄭也”,有熊氏是黃帝的部落所在,而黃帝跟炎帝是兄弟,也是少典的後人,那麼少典部落距離炎黃所在不可能太遠。在《姓纂》上則還有個說法,是“炎帝生於薑水,因氏焉”,《水經渭水注》載:“岐水東迳姜姓城,南為薑水”,這個姜水所在,炎帝的出生地,可能是姬週發源的岐山地帶。
齊國祖先姜子牙的薑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淵源?
在姬週的創世傳說中,后稷是周人始祖,而后稷的母親是姜嫄,這個姜嫄顯然就是姜姓部族的重要成員,也是炎帝部族在這個地區的後裔。炎帝雖然出生在薑水,但後世關於炎帝記載最多的後裔族群,則是向東發展,與東夷地區部族形成融合,逐漸與黃河沿岸發展的黃帝部落分庭抗禮。至於留在薑水附近的部族,則與姬周民族們共同生活。到週人的古公亶父時期,週人率領部族來到周原,姜姓部族有沒有跟隨他們,共同成為進攻殷商的聯盟力量,是很值得一說的。《水經註》載:“岐水又東,迳姜氏城南為薑水……歷周原下……水北即岐山也”,生活在這裡的薑氏部族,顯然比姬週部族更為臨近周原,是否是姜氏部落為古公亶父提供遷徙的戰略思路,亦未可知。
《詩經》載:“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姬週部族與姜氏部族的姻親關係,可能從當年后稷的父親帝嚳時代就已經開始墨守成規,雖經百年傳承,這種傳統依然沒有改變,而且影響頗為深遠,即便是到西周建國甚至是春秋戰國,這種週姜聯姻之事也比比皆是。古公亶父的妻子就是姜女太姜,而後季歷的妻子是太任,周文王的妻子是太姒,周武王的妻子是邑姜。
齊國祖先姜子牙的薑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淵源?
要知道任和姒都是夏朝後裔,而任氏始祖當年還是炎帝的母親,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兒,而姜氏的血液中有著任氏的基因,也就是說這種上古家族的血脈線條,基本上都沒有超過兩條,即是黃帝和炎帝,再往上則是少典,所有這些後來者都流淌著少典家族的血液。但是如果這樣看的話,姜氏與姬周家族的關係,就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親密的多,姜子牙在渭水河邊釣周文王,這個故事的真假性或許還有待考證,要是解釋成周文王和姜子牙在渭水河邊謀定天下大事,倒是更為妥當的多。
姜氏部族的發展可能比姬週稍慢,這也才是有著同樣發源、同樣地區、同樣的發展脈絡的部族,最終成功的卻是姬週部族,而姜姓部族卻成為輔佐者。在古公亶父時期,姬週部族的首領稱為“公”,而姜氏部族到了周文王時代,還是稱作“公”,姜子牙就是所謂太公。不同的稱謂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說明著一個道理,即是在姬周家族稱王而後,姜氏依然停留在“公”的級別,顯然已經落後於姬周家族,或者附庸於姬周家族。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也就在情理之中.


史上最強禍水!春秋艷后夏姬的一生 https://bit.ly/3EH8CTv
姣好的容貌可以為女人帶來恩寵,卻也可能帶來不幸。春秋時代鄭國就曾出過1位傾國傾城的絕世美女,名為夏姬,她一生有過3個丈夫、5個情夫,最後卻眼睜睜看著生命中的男人一個個死於非命,也因此被貼上荒淫、不祥的標籤;而陳、楚、晉等國因為她而衰亡,更坐實了她「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的歷史罪名,成了名副其實的紅顏禍水
春秋楚成王三十一年(約公元前640年前後),夏姬生於鄭國,是國君鄭穆公的女兒,天生麗質的她,被《列女傳》形容為「其狀美好無匹,內挾伎術,蓋老而復壯者」,吸引無數王侯上門求親。
然而,根據野史記載,夏姬不只美艷,還沉醉於房中術,深諳如何藉此道保持自己的青春貌美,未出嫁時便與自己的庶兄公子蠻有不正當的男女關係,後來公子蠻過世,她被遠嫁給了食采邑於株林的陳國大夫夏御叔為妻,夏姬之名也由此而來,2人生有1子夏徵舒,又號子南。
嫁為人婦的夏姬,倒也過上了幾年太平日子,但就在夏徵舒12歲時,正值壯年的夏御叔卻突然因病去世,夏姬年紀輕輕就成為寡婦,獨守空閨,隱居於株林。
雖然死了丈夫,好歹還有個兒子倚靠,但夏姬的美貌卻注定了她後半生將波濤不斷。夏御叔過世後幾年,陳國國君陳靈公,陳國大夫孔寧、儀行父,這3位陳國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都成為夏姬的入幕之賓,4人常在株林夏姬的家中狂歡作樂,醜事鬧得全國上下皆知,君臣3人甚至會各持夏姬的私密貼身衣物,穿著上朝相互嬉戲,比較誰得到夏姬的青睞最多,卻不想禍事也就此而生。
史書記載,有一天,陳靈公、孔寧、儀行父3人又聚在夏姬家裡,陳靈公突然對儀行父說「夏徵舒長得很像你」,另外2人也笑稱夏徵舒長得很像陳靈公,接著又侃侃而談與夏姬的床第之事,擺明就是拿夏徵舒的血統開玩笑,這些話剛好被路過的夏徵舒聽到,一氣之下便將陳靈公射殺於馬廄門,並自立為陳侯。不過因為沒能來得及殺死孔寧和儀行父,被他們逃到楚國,煽動楚莊王以叛君之罪討伐夏徵舒,於是夏徵舒就在隔年冬天兵敗後,被處以車裂極刑。
失去兒子,夏姬還來不及悲傷,就被以戰俘的身分擄到楚國,沒想到就連楚莊王也被她的美色所迷,想納她入後宮,此時楚國大夫屈巫勸他,當初討伐陳國是以夏徵舒大逆不道的名義,如果將夏姬納為妾,會讓人誤會楚莊王是貪色之徒,成功將他勸退;後來,令尹子反也打起夏姬的主意,屈巫又說夏姬先後剋死公子蠻、夏御叔、陳靈公,還害孔寧、儀行父2個大夫出逃,陳國內亂,連兒子都被殺了,簡直不祥至極,結果子反也打消娶夏姬的念頭。事後證明,屈巫的這些勸阻,其實是為了自己日後追求夏姬鋪路。
幾經波折,楚莊王決定把夏姬許配給大將軍連尹襄老當續弦,可過了沒多久,就像詛咒應驗一般,連尹襄老在公元前597年的晉楚邲之戰中陣亡,夏姬再次守寡,連尹襄老的兒子黑要,竟顧不得應該先為父親收屍,而直接將庶母夏姬占為己有。此時,愛慕夏姬已久的屈巫便安排夏姬以迎喪之名回到老家鄭國,並趁機表露自己的心意,承諾會下聘娶她,夏姬被其感動,遂依照屈巫的計劃,藉尋回連尹襄老的遺體為由先返回鄭國,一邊等待屈巫。
楚莊王死後,屈巫便藉出使齊國的機會逃亡到晉國,順道去鄭國接走了夏姬,帶著夏姬一起投奔晉國,改名為巫臣。此時的夏姬至少已經是個40歲以上的中年婦女,仍能使一國大夫為她拋棄官祿、親族,足見她駐顏有術、魅力非凡。
只不過,巫臣雖然抱得美人歸,但此舉也讓他尚在楚國的家人無端受累,全族被誅,連黑要一族也遭逢滅頂之災。為了替族人復仇,巫臣向晉國國君獻疲楚之計,並聯合吳國夾擊楚國,吳國也在併吞周邊原本臣服於楚國的部落後成為一方強國,終於讓稱霸春秋時代的楚國就此衰敗。
已經有2個國家倒楣,但夏姬帶來的噩運似乎還不僅於此。她與巫臣成親後,生下1個漂亮女兒,晉國大夫叔向非常想娶夏姬這個女兒,卻被其母反對,理由是夏姬曾經「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後來叔向仍娶了夏姬的女兒為妻,2人生下楊食我(羊舌氏),不過多年後,羊舌氏和祁氏卻因故被滅族,晉國其他的大夫瓜分2家的土地,也種下日後三家分晉的遠因。
回顧夏姬的一生,雖然看似香艷風流,其實相當可悲。有人認為,夏姬雖然有過許多男人,但春秋時代,部分地區民情風氣開放,荒誕不經的大有人在,獨貼她禍水的標籤並不公平;還有人說,夏姬周旋於不同男人之間,其實也有許多不得已,以及孤兒寡母被欺負的無奈,許多時候更像是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最後有幸嫁與屈巫,也許已是她顛沛一生的最好結局了。
史上最強禍水!春秋艷后夏姬的一生 https://bit.ly/3EH8CTv

2022-01-01_2358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