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謙之/道教/真靈位業圖/《真誥》陶弘景/北天師道或新天師道/力主排斥佛教,導致了北魏太武帝滅佛/太上老君傳授他《錄圖真經》,並命他統領「人鬼之政」主張「兼修儒教」用忠孝等儒家思想作為道士的行為準則/引佛入道,宣揚六道輪迴,模仿佛教儀節,主張立壇宇,修功德,誦經成仙,持戒修行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東嶽大帝統轄了五嶽及天下名山,並且掌管十殿閻君,是道教地府的最高神明,中國道教信徒則認為,東嶽大帝可以主宰人間、陰間的禍福,是統轄陰陽界的大神,東嶽大帝與酆都大帝神職幾乎重疊,故有些民眾認為兩者為同一神
東嶽大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YzkMe2


《真靈位業圖》是南北朝時道士陶弘景編寫的對道教所信奉的神仙的一個譜系/最完整的神仙點名冊《靈寶真靈位業圖》,2878位神仙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20-06-13_103418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真靈位業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真靈位業圖》是南北朝時道士陶弘景編寫的對道教所信奉的神仙的一個譜系。《真靈位業圖》中把上清派主神玄皇大道君列入了第二神階,而太平派主神金闕帝君位於第三神階,天師道主神太上老君居於第四神階
他將當時各種道經中所記載的近700名神靈用7個等級進行了排列。每一等級(神階)都有一位居中的主神,其他分別列於左位、右位、散仙位、女仙位。
主神:玉清元始天尊(共29名)-----元始天尊
主神:上清玉晨玄皇大道君(共104名)---上清派靈寶天尊
主神:太極金闕帝君(共84名)----太平派道德天尊一(太上老君化身之一)
主神:太清太上老君(共174名)---天師道道德天尊二(太上老君)
主神:九宮尚書張奉(共36名)---第三等級主神是太極金闕帝君,張奉處右神位,是第三等級右位 太極仙侯張奉 。 張奉在第三等級里是右神位 太極仙侯張奉 ,到了第五等級就成了主神位,
主神:右禁郎定錄真君茅固(共173名)----道教茅山派的祖師
主神:酆都北陰大帝(共88名)---東嶽大帝與酆都大帝神職幾乎重疊,故有些民眾認為兩者為同一神
第一等級以元始天尊為主神,他居住在天界最高的仙境「玉清」。相傳他在形成天地萬物的自然元氣之前出生,故稱作「元始」。第四等級以太上老君(老子)為主神。在此圖譜中,老子的身分地位有所下降,從原先道教中的萬神之宗主下跌為「下臨萬民」的「太清道主」了。
陶弘景的這個真靈位業圖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等級制度(門閥士族制度),也反映了陶弘景的神學觀點。也是這時正式確立了元始天尊作為道教最高神的地位。
《真靈位業圖》中把上清派主神玄皇大道君列入了第二神階,而太平派主神金闕太平帝君位於第三神階,天師道主神太上老君居於第四神階。這反映了陶弘景作為上清派道士的立場,也是當時道教各派社會地位的真實狀況。《真靈位業圖》把神仙劃分等級,疑也是為替人間的封建等級制找根據。
《真靈位業圖》將道教中的神鬼系統進行了人為的整理、編排,且把中國歷代許多著名的君王如秦始皇、周文王、魏武帝、漢高祖等,思想家孔子、莊子等,還有公侯名士李廣、陶侃、蔡謨、馬融、郗鑒也一起作為神靈排列進去。對此,《真靈位業圖》歷來引起非議,甚至有人懷疑飽學之士陶弘景不會有此荒唐之作,疑此為偽造之書。真靈位業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nYAGm


第四中位左位-葛洪〈隱羅浮山〉左東無上王


第三中位左位-太極左仙公葛玄〈吳時下演靈寶下爲地仙
第六中位左位-葛玄〈字孝先丹陽句曲人稚川之從祖也初在長山乘虎使鬼無處不至位在太極宮

葛玄(164年-244年),字孝先,三國時孫吳道士,琅琊(今屬山東)人,《抱朴子》著者葛洪從祖父,人稱葛仙翁或太極左仙公。自幼好學,博覽五經。喜老莊學說。
西晉時傳說,葛玄遇到方士左慈,得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經、《三元真一妙經》等,傳授給鄭隱(鄭隱後來又把丹經給葛洪)。葛玄後遨遊括蒼山、南嶽、羅浮山、閣皂山諸山。道書中有關於葛玄能辟穀,用符籙為人驅病,行諸奇法的種種傳說。
東晉後期傳說,太極真人徐來勒把靈寶經傳授葛玄,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再輾轉傳給葛巢甫,自此靈寶經大行於世。葛玄成為靈寶經出世與傳授的關鍵人物
宋崇寧三年(1104年)封為沖應真人。道教靈寶派派別閣皂宗奉葛玄為祖師。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葛玄與張道陵、許遜、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葛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sqG7K


張奉在《位業圖》中位第五等級中央,被奉為九宮尚書位之主神。 第三等級主神是太極金闕帝君,張奉處右神位,是太極仙侯。 張奉在第三等級里是右神位,到了第五等級就成了主神位,可見,張奉在道教的地位也是一級級升上來的。 《位業圖》"九宮尚書"條下有張奉的註釋:"姓張,名奉,字公先,河內人。 先為河北司命禁保侯,今為太極仙侯公,領北職,位在太極矣。 "而《真诰》中也有張奉的記載,《真誥·稽神樞第二》曰:"張激子當為太極仙侯。 激子者,河內張奉者也,字公先...... 今在東華宮,行為太極所署也。 或領九宮尚書,與北河侯對職水考。 "從以上資料來看,張奉並不是一個道教中的傳說中的傳說中的傳說人物,而歷史上確有其人。
《資治通鑒》漢紀三十八載:「廬江毛義、東平鄭均,皆以行義稱於鄉里。 南陽張奉慕義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義守安陽令,義捧檄而入,喜動顏色。 奉心賤之,辭去。 後義母死,征辟皆不至。 奉乃嘆曰:「賢者固不可測。 往日之喜,乃為親屈也。 "
廬江人毛義、東平人鄭均,都以仁義的行為稱道於鄉里。 南陽人張奉仰慕毛義的名聲,前往拜訪。 坐定后,恰好官府來了公文,任命毛義代理安陽縣令。 毛義手捧公文進入內室,喜形於色。 張奉心中看不起這種舉動,便告辭而去。 後來,毛義的母親去世了,朝廷又召毛義出來作官,卻被他全部拒絕。 張奉嘆道:「對賢人本不可以妄測。 毛義當時的喜悅,乃是為了母親而屈就。《資治通鑒》記載的是「南陽張奉」,那麼張奉到底是河內人還是南陽人呢? 漢、三國、晉時焦作一帶均為河內郡,設有野王、山陽、修武、溫、麒、河陽等縣。 《後漢書·郡國志》載:"修武故南陽。 "《水經注》載:"修武亦曰南陽。 "東晉學者徐廣在批註《史記》時多次指出:"河內修武古曰南陽。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張奉是古時的河內郡修武縣人,即今日的焦作市修武縣人。


張奉,男,三國時蜀官吏,曾出使吳國,於孫權前列尚書闞澤姓名以嘲澤,澤不能答。吳謁者僕射薛綜則以"吳"、"蜀"國名反譏,奉無言以對。
蜀使張奉在孫權面前嘲笑闞澤,闞澤不能應對。 這時薛綜起來勸酒說:"蜀者何也? 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蟲入其腹。 "張奉讓他再說吳國,薛綜說:"無口為天,有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 ""於是眾坐喜笑。 "包括費過去了訪東吳,"辭順義篤,據理以答,終不能屈,",也在這種場合為蜀國贏得了尊重,以至於孫權對費強國的"甚器之","恐不能數來也"
-------
吳薛綜見吳薛綜見四字原空闕。據黃本補。蜀使張奉,嘲尚書令闞澤姓名,澤不能答。薛綜下行乃云。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句身,蟲入其腹。奉曰。不當復嘲君吳耶。綜應聲曰。無口為天,有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於是衆坐喜笑。而奉無以對也。出《啟顏錄》

2020-06-13_2207562020-06-13_2209582020-06-13_220924
----------------------------------
陶弘景的這個真靈位業圖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等級制度(門閥士族制度),也反映了陶弘景的神學觀點。也是這時正式確立了元始天尊作為道教最高神的地位。
《真靈位業圖》中把上清派主神玄皇大道君列入了第二神階,而太平派主神金闕帝君位於第三神階,天師道主神太上老君居於第四神階。這反映了陶弘景作為上清派道士的立場,也是當時道教各派社會地位的真實狀況。《真靈位業圖》把神仙劃分等級,疑也是為替人間的封建等級制找根據。
陶弘景另有一部書《登真隱訣》將這個意思說得很清楚,「三清九宮,並有僚屬,例左勝於右。其高總稱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諸小號,官位甚多也。女真則稱元君夫人,其名仙夫人之秩,比仙公也,夫人亦隨仙之大小。男女皆取治處以為著號,並有左右。凡稱大上者,皆一宮之所尊。又有太清右仙公,蓬萊左仙公,太極仙侯,真伯,仙監,仙郎,仙賓。」
陶弘景的這種做法,主要的是直接取之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所謂「雖同號真人,真品乃有數,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級。若不精委條領,略識宗源者,猶如野夫出朝廷,見朱衣必令史;句驪入中國,呼一切為參軍,豈見士庶之貴賤,辨爵號異同乎?」(《真靈位業圖序》)可見他的《真靈位業圖》受到傳統的等級制度的影響。但在理論上,卻採取了位業思想,即神仙有不同階位、階品,處於什麼位、品,依據其本身的業行即功德。後世道教神仙譜系不一定採取陶弘景的安排,但依據位業,卻大抵不變。


茅山道士的開山祖師爺三茅真君是何來歷?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三茅真君又稱三茅君。為漢代修道成仙的大茅君茅盈( 第二中位 左位)、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師。《梁書;陶弘景傳》載:「句容之句曲山,此山下是第八洞,名金壇華陽之天,周圍一百五十里。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此掌山,故謂之茅山」。宋時,太宗、真宗封他們為「真應真君」、「妙應真君」和「神應真君」,統稱「九天司命三茅應化真君」,後世稱之為「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原來是出生在咸陽南關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歲時就棄家赴北嶽恆山讀老子書及《易》經,服餌內修積六年,後面見西王母,受玉佩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四十九歲時學成得道而歸。 中茅君茅固,字季偉,漢景帝時舉孝廉,累遷至武威太守。
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漢宣帝時遷洛陽令,後拜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飛升後,兩兄弟均棄官還家,求兄於東山。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兩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轉還丹後,亦飛升成仙。
茅氏三真得道後,來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蘇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後名茅山。齊梁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即稱大茅君茅盈為( 第二中位 左位)「司命東嶽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稱中茅君為「句曲山真人定祿右禁師茅君」「右禁郎定祿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稱三茅君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屢有加封。茅盈被封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沖虛聖佑真應真君」,茅固被封為「中茅地仙上真定祿右禁至道沖靜德佑妙應真君」,茅衷被封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沖慧神佑神應真君」( 第六中位 左位),總稱三茅真君。此後,句曲山改稱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稱北茅山,簡稱茅山。 三茅真君的由來與事蹟 @ 這是我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kr3azr.html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三茅真君指的是三位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三茅真君原來是出生在咸陽南關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歲時就棄家赴北嶽恆山讀老子書及《易經》,服餌內修積六年,後面見西王母,受玉佩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四十九歲時學成得道而歸。中茅君茅固,字季偉,漢景帝時舉孝廉,累遷至武威太守。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漢宣帝時遷洛陽令,後拜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飛昇後,兩兄弟均棄官還家,求兄於東山。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兩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轉還丹後,亦飛昇成仙。茅氏三真得道後,來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蘇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後名茅山。齊梁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即稱大茅君茅盈為「司命東嶽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稱中茅君為「句曲山真人定祿右禁師茅君」「右禁郎定祿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稱三茅君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屢有加封。茅盈被封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沖虛聖佑真應真君」,茅固被封為「中茅地仙上真定祿右禁至道沖靜德佑妙應真君」,茅衷被封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沖慧神佑神應真君」,總稱三茅真君。
司命司祿
三茅真君以司命、保命、定祿為名,亦以司命、定祿為職。據《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稱,大茅君茅盈治宮在赤城玉洞之府,有玉童玉女各四十人,出入太微,受事太極,總括東嶽,司命司祿。中茅君和三茅君僅為地仙。中茅君治茅山,兼統地真。三茅君治良常之山,總括岱宗,領生記生,位為地仙九宮之英,勸教童蒙,教訓女官,授諸妙靈,蒞治百鬼,鎮陰宮之門。
奉祀
相傳,大茅君茅盈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十月初三日,於天漢四年(前97年)三月十八日得道昇天。今江蘇省茅山以奉祀三茅真君著稱於世,其進香之香期為農曆之正月至三月,當係大茅君得道之時日為進香之高潮期。
三茅真君 -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https://bit.ly/2zwoz3u


天爵錄: 4卷 - 丁繁滋 - Google 圖書

2020-06-12_1437122020-06-12_143340

天爵錄: 4卷 - 丁繁滋 - Google 圖書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明確的將神仙分為了七個等級 - 每日頭條


2020-06-12_144501

金闕帝君 - 埔里瀛海城隍廟

太極金闕帝君姓李---金闕后聖太平帝君 https://bit.ly/2C2JNXL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明確的將神仙分為了七個等級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2B51qW0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三元真一為上清「存神」之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依託仙人涓子授青童君,講談金闕帝君的存守三元真一法術。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又見《雲笈七籤》卷五十、《素靈大有妙經·太上大洞守一內經法》。《登真隱訣》與《素靈大有妙經》皆引述此經。
題解
金闕帝君,即太上老君的化身,度人無數。三元真一之法,為金闕帝君所授,涓子剖鯉魚腹而得之。《紫陽真人內傳》稱:
涓子,似齊人。少好餌朮,接食其精,精思感天。後釣於河澤,見東海小童語之曰:「釣得鯉者剖之。」後果得而剖魚腹,獲金闕帝君守三元真一之法。
類似的故事也出現在《上清金闕帝君五斗三一圖訣》:「後聖金闕君所受《三元真一經》、《太極帝君真符》、《五斗真一經》、《大極帝君寶章》[a],凡四訣。後以傳仙人涓子。涓子釣河獲鯉,剖得青玉函,發視獲二符二經法是也。此太上內隱法,地真之上道,亦得朝宴上清,遊眄太極,飛遨空洞,寢息昆玄矣。」
三元真一為上清「存神」之術。三元為人身的三個部位,兩眉間,上丹田;心,絳宮,中丹田;臍下三寸,下丹田;合三丹田。人身內三丹田之主司神祇,皆稱「真一」或「一」。「守一」即是在使三宮之真一君能固守吾身內各宮,使諸宮不空,得以長生不死[1]。
內容
經文敘述存思三元真一之法。即「上一」為一身之天帝,「中一」為絳宮之丹皇,「下一」為黃庭之元王,並監統身中二十四氣,以應太微二十四真。兩眉間卻入三寸泥丸宮為上丹田,心絳宮為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赤子,真人,嬰兒,分別居此三田。若能存守三一,專精不散,一心念一,注心一神,可達經中所稱「氣結為精,精感為神,神化為嬰兒,嬰兒上為真人,真人升為赤子」的境界。經中還詳述神真名諱服飾及春夏秋冬存思三一之法與祝誦咒文。
「守三一」似乎是上清存神之術最基礎的修鍊法;六朝之修道者,常藉由「守三一」,進而修「守洞房」、「守玄丹宮」等諸法[2]。《紫陽真人內傳》說:「守三一得為地仙,守洞房得為真人,守玄丹升太微宮也」。 在從《紫陽真人內傳》主要角色周義山(紫陽真人)所受到真書目錄來看,當時蘇林所傳給周義山(紫陽真人)便是此篇,《紫陽真人內傳》中目錄周君所授道書中看到有依修練等級由低至高列出,而此法《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這樣看來是一個入門等級的道書,所以其中所提到的三一身神及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觀念。
三一與三卿手上各自握有經符,其中上一帝卿執《大洞真經》,輔皇卿執《大有妙經》,弼卿執《太上素靈經》。張超然認為,這樣的安排是為了將三一修法與其他高階上清修法進行連繫,意味著透過三一之道的修習,得見三一與三卿之後便能獲致更高階的修法,邁向下一階段的修習之路[3]。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AlyglQ
-------------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https://bit.ly/2BZvbZ4
金闕帝君,太上老君的十種名號之一,有多種異稱,如「後聖九玄金闕帝君」、「太極金闕帝君」、「皇天上清金闕帝君」及「上清金闕後聖九玄帝君」等等。據《猶龍傳》卷一言,太上老君「或垂千二百號,或顯百八十名,或號無為父,或號萬物母」,簡而言之,共有十種名號:一號無名君,二號無上元老,三號太上老君,四號高上老子,五號天皇大帝,六號玄中大法師,七號有古先生,八號金闕帝君,九號太上高皇,十號虛無大真人。《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又引《金玄羽章經》說:「後聖九玄金闕帝君下為周師,改號為老子。」《雲笈七籤》卷二十五則說:「後聖李君奉受《八素真經奔辰隱書》,施行其法,乃致太微天帝下迎,五星同輿,乘玄華三素,北登玉清,受書為上清金闕帝君。」《上清後聖道君列紀》載:上清金闕後聖帝君李諸弘元,一諱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淵,乃地皇之胄、玄帝時人,「後受書為上清金闕後聖帝君,上升上清,中游太極宮,下治十天」。在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以「太極金闕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為首的太極金闕諸神排列在第三階位。《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又載:「後聖九玄金闕帝君」曾從太上大道君受《四極明科經》,並傳之於「上相青童君」,青童君又以之傳太極真人、南嶽赤君、西城王君、玄洲仙伯、九靈王子等二十四真人。由眾多上清經皆推崇之,可知此神大概最為上清派尊奉。此外,《雲笈七籤》卷八又將其列為「七聖」之一,所謂:「聖者,高聖玉帝君、高聖太上大道君、上聖紫清太素三元君、上聖白玉龜台九靈太真西王母、上聖中央黃老君、上聖榑桑太帝君、後聖金闕帝君也。」
首頁 -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https://bit.ly/2BZvbZ4
-----------------
金闕後聖太平帝君 jin que hou sheng tai ping di jun
  道教天神,早稱“金闕後聖太平李真天帝”,見於《上清大洞真經》,為《二十九章經》之第三十。梁陶弘景《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編為“第三中位”,稱“太極金闕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七域修真證品圖》由下而上列為“第五太極真人果位,其宮闕在太清之上,上清之下,老君所治。”後由於太清與太極的融合,“太清境太極宮太上老君”(《要修科儀戒律鈔》引《太真科》)及“金闕後聖玄元太上老君”(《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八二)等的出現,此金闕後聖太平帝君與太上老君合為一神了。“皇天金闕後聖太平帝君,太極宮之高帝也。地皇之裔,生而靈異,早悟大道,勳業著於丹台,位號編於太極,上清賜命,總統群真,封掌兆民、山川、河海、八極、九該莫不盡。”(《太平經短文序》)“上清金闕後聖帝君李諱弘元,一諱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淵,蓋地皇之胄,玄帝時人,上和七年歲在丙子三月直合日,始育於北國天剛山下,李氏之家,母先夢玄雲日月纏女形,乃感而懷焉。行年二十而有金姿玉彥,遂棄家離親,超跡風塵,潛室長齋,浮游名山。愛有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遣八景瓊輿,來迎聖君,以登上清宮。賜玉鳳璽,神虎之符,飛行之羽、裙、帶、冠、受書為上清金闕後聖帝君,上升上清,中游太極宮,下治十天,封掌兆民及諸天河海神仙,地原陰察鬱絕洞台。到壬辰之年三月六日,聖君來下光臨於兆民矣!”(《上清後聖道君列紀》)
----------------
上清後聖道君列紀
方諸東宮青童君傳弟子王遠遊
上清金闕後聖帝君李諸弘元[1],一諱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淵,蓋地皇之冑,玄帝時人。上和七年歲在丙子三月直合日,始育於北國天剛山下李氏之家,母先夢玄雲日月纏其形,乃感而懷焉,浴之亦有羣龍吐水於盥器中。年五歲仍好道樂真,言頌成章,常仰日欣笑,對月吟歎,觀陽氣之煥赫,睹陰道以虧殘。於是斂魂研魄,守胎寶神,錄精鎮血,固液凝筋,乃學於吞光飲霞,咀嚼飛根。行年二十而有金姿玉顏,遂棄家離親,超邇風塵,潜室長齋,浮遊名山。獨秉靈臺之符,玄照委順之化,悟三炁而含變,冥神樞以齊真,抗其志也虛上,執其誠也極微,蕭朗靈致,幽旨宏謐,逸理奇落,淵偉沖寂。棲心於霄景之外,拘魂歸乎絳庭之中,制魄使青玄俱守,育氣在於丹素之房。爾乃神不啟虧,靈不颶散,內德圓充,外累遠判,屏仙羅於地陸,尋上真于紫館。於是精感太虛,心通神旦,遂致天帝下教,流光拔集,授以鬱儀大章大洞真經,給以曲晨飛蓋,飲以徊水玉精,貽以素羽玄翮,以昇八方。於玆受命,退齋施行。誦經凡二十四事,勤慕上會,不倦情思,忽時有耽咀幽微,便凝遷忘還,推機得宗,然後權焉獨任,研經詠玄,朗豁外物,棲神九遐,有息忘之觀也。及君高韻啟期,細累亹廢,俯和衆朋,賽革神邊,斷滯渙疑,玄理廣絕,連黨日汲其清波,而不測天淵之源始矣。洞暢虛中,靈元內鑒,爰有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遣八景瓊與,來迎聖君,以登上清宮,賜蘂剛丹玉鳳璽金真玉光,給神虎之符及飛行之羽,朱錦龍裙,青帔虎帶,要(腰)光霞日子,戴圓容神冠,受書為上清金闕後聖帝君。上昇上清,中遊太極官,下治十天,封掌兆民,及諸天河海神仙地源,陰察鬱絕洞臺內根,理玄布氣,敷雲蕩津,翔盻小有,解駕龜山,窮幽照伏,毫末皆關也。將欲見聖君之遊行也,瓊輪琅輿,碧輩玄龍,三素流霞,月精吐芳,飛音繞日,流電揚鋒,奔蛇擊劍、長牙激鐘,華光交煥,三燭合明,前嘯則九鳳齊唱,後吹則八鸞同聲,神虎仰號,飛龍俯嗚,天鈞奏其旍蓋,百音發其虛庭,靈妃草讚,仙賓啟路,神女揮紫姻以亂氣,玉童運日華以卻暮,長歌雲陣,無晝無夜。當爾時也,天光冥邈,流映八外,誠太極之壯觀,上清之高帝也。所以高號於上清者,神高靈虛故也;所以中遊於太極者,總羣真朝飛仙故也;所以下治於十天者,封掌於兆民故也;陰察於洞天者,是無下而不關故也。夫唯二氣離合,理物有期,三道虧盈,出處因運,期之至也,因而適之,運有來矣,就而撫之。唐承之年,積數有四十六丁亥之間,前後在中,中間烏獸之世,國祚啟竭,東西稱霸,以扶弱主,主有縱橫九一之名。逮號光邇,昌元其後,甲申之歲,已前已後,種善人,除殘民,疫水交其上,兵火繞其下,惡惡並滅,凶凶皆沒,好道陸隱,善人登山,流濁奔蕩,御之鯨淵,都分別也。到壬辰之年三月六日,聖君來下,光臨於兆民矣。當是時也,聖君發自青城西山,出隴南雲北,察龍燭之外,西旋九流之關,東之扶林晨落,南視朱山雲中,乘三素飛輿,從虎輦萬龍,天光總照,神鑒三辰。於焉滅惡人已,於水火存慈善已,為種民學始者為仙使,得道者為仙官。若能精洞房於上元,修九真以彌勤,步隱書於七靈,窮八素之用誠,既得涉乎三灾而不傷,又必觀更始於太平,又得賜書仙官,神真長生也。但此玄文靈術,藏於上清之宮金闕之中,少有見篇目者耳。神真下教,七百年內三出傳授。授傳獲之不必賢愚,精心修行,皆得飛仙。然率有玄錄仙骨,玉名方諸,乃得之也。自非此相,終不與此文相遇,縱有百萬之中誤或見者,蓋應運傳驛付,授有在由,歷交關宜為靈使,故令彼甲得而有所付耳。徒有而不行,冥教如此矣,學仙者宜廣行名山,跪祝天靈,尋此冥訣,庶得寶祕,以階神仙之官乎。然後聖君當復料其麤妙,擢以補官僚者,或位為仙伯,或拜為諸侯,助聖教民,理氣布德,或封掌一邑,委政一國。若奉鬱儀以召日,施結璘以攝月,詠大洞之上經,七變之轉書,按金闕之真書,得佩神虎之大符,施八道以拘神,啟紫文以驚浮,誦金根以長存,設九赤以封丘,命曲素以招鬼,役紫度以照元,飲五行以呼魂,挹琅訐而不休,經嶮試而無疑,履兵火而莫憂者,皆位為左右仙公及左右大夫,或為卿相之司上國仙侯也。所以聖君從虎輦萬龍者,以視衆仙,隨才而授給也。聖君雖封掌兆民,下眄萬生,故自逍遙金闕,宮館上清,棲形太虛,遨遊五城,察照十天,百方太平也。諸見太平者,或是慈心仁人,守善而已;或是學道信仙,可教之士;或靈人授書,守精寶胎;或得道得仙,精誠之夫;或玄簡錄名,七世有德,祚及子孫當為仙者;或生而青骨,通神接真;或有才性偉寂,天分淑邁。作仙之品第,高下數百矣。聖君乃隨才署置,以為大小諸侯,各皆有秩,以君種民也。諸侯一年一朝上清,見聖君以受事也,聖君五年一下遊,以幸諸侯察種民,而聽仙理焉。蓋聖君之學道也,備嘗艱苦,承師塗炭,履飢寒之切己,蹈水火之轗軻,寫私念於五親,累經天帝之大試,皆心堅正任,死生必期,萬邪不能犯其神,千妖不能惑其真,爾乃精誠玄暢,靈神合應,故上皇告訣,天尊授道矣。可謂洞朗悠韻,玄扉開散,高範絕妙,精覽獨立,幽關萬塗,天理旁出,非復簡札翰墨所能縷載,粗書千分之一,略舉標邊,以傳骨相當仙之子。有得見者,玄錄書名,奏之上清,位為仙卿。若能行金闕真事,拜為大夫,侍書有玉童十人,侍金闕紫文有玉女十人。每當看詠施行,皆宜拜而恭之,盛手燒香於文之左右。輕慢靈紀,身為下鬼,三祖獲考。玉童玉女上言其違奏聞其誠心惡善,纖芥無不書焉。方諸束宮青童君啟撰後聖道君列紀,以上呈聖君,傳青童弟子王遠遊,使下示骨相應仙之人,百年再傳,七百年內聽三傳,以授學道當來成仙者也。
聖君曰:有得吾列紀,皆玄名仙才錄文定書,或上金格玉書當仙之人者也。若既得此紀,唯奉寶秘,無他修為,皆賜白日尸解。若既得而後,不奉道德,寫真淪俗,性反志替,有如此徒,是遊逸下才,非芳骨之人矣,猶以得吾列紀之故,猶必賜名地下主者,以消其濁質,蕩其穢魄也。從此當漸令有階級之進,悟於大迷之夢耳。諸子勤而慎焉,勿以泄告不信之尸。佩吾列紀,以入灾疫水火兵革之中,山林衆精,千邪萬禍,皆莫當子,其人見汝,皆令有歡心也,書有玉童奉侍,以覆及子身故也。惡人惡心,妄去加子者,吾自當使山川之靈伐其命矣。勿謂道遼,靈鑒安是,吾從太虛之上,玄空之中相視,猶目瞻鼻耳。子故不信,幸可一試,而犯我之禁誓乎,看我能探得不言之心,內應之禍福哉。受書皆使有誓盟,為不泄之信。令遣下教於骨命,及精心學仙守誠者,遣馬明、張陵、陰生、王褒、墨翟、司馬季主,及洞臺清虛天七真人、八老先生,凡二十四人,或名隱名見,改易姓字,實難分別也。子但當心精誠,夙夜不懈,必自得見此諸人,既見之後,真姓實名亦將告子也。
後聖君命王君總司二十四真人,決下教之功。二十四真人皆受事於方諸青童,受所教之徒於王君,王君亦先告可成者於二十四真人,真人然後受事,乃教之也。《聖君列紀》,唯以付王君一人,使擇可授者,不盡使諸真人並傳之也。欲知二十四真人姓名,在吾《青要眾文經》末,是其定人所教書符神訣篇目,並列之于經上。《鬱儀結璘》、《大洞玄經》、《上清金闕靈書紫文》、《八素真經》、《太上隱書九真中經》、《黃老八道祕言》、《太丹十訣》、《玉字洞房》。此經所授,皆位為左右仙公及大夫,左右卿相上司也。其餘《九丹變化》、《太清上經》、《黃素道精》、《青錄天關》,此經所授,皆位為真人,及領真宮上監,封仙國侯伯也,各有次第品差,在方諸宮白簡青錄,具載其序。
後聖彭君諱廣淵,一名玄虛,字大樁,一字正陽,彭亦為李,或名彭先李君學道。人皇時生,位為太微左真保皇君,並當受命封校兆民,為李君太師,治在太微北塘宮靈上光臺。彭君二千五百年輒易名字,展轉太虛,周遊八冥,上至無上,下至無下,真官希有得見其光顏者矣。然起學所履姓字真定,具列方諸宮白簡青錄之篇。
後聖李君上相方諸宮青童君
後聖李君上保太丹宮南極元君
後聖李君上傅白山宮太素真君
後聖李君上宰西城宮總真王君
右四輔大相,其餘卿司仙公及大夫官三百六十人,並列白簡青錄之篇,不復一二紀其姓字矣。
青童君曰:夫有骨錄則好仙,好仙之人皆有仙志,仙志之人或罷或篤,罷則先世善功不足,篤則玄錄宿命將定,或好仙而不專,亦由世德有未備者也。大都天錄顯於玄宮,則氣候診於軀形,錄字彰於太極,則心神正於丹房。若生有金閣玉名者,則眼有日光,青齒白血,其為人也,則仁慈而樂仙,明穎而秀挺。若上清有金書玉錄者,則背誌於河魁,胸前有偃骨,其為人也,恭和而下人,德及昆蟲。若太極宮有丹簡青文者,則手理有累人倒大之字,其為人也,密慎而好真,清虛而容非。若方諸有玄素紫名者,則眼四規中有紫光,照鑒其軀,其為人也,修業深妙,清盛避穢。若太清有玉籍絳名者,則聲有玉音金響,口方目圓,其為人也,弘施博愛,視人如傷。若太素有瓊簡金名者,則白誌見於腹,口中有紫氣,其為人也,慈德而通神,潜仁而下衆。若南極有丹文紫錄者,則頭生五氣,上接重樓之雲,其為人也,和仁而愛窮,賑厄而濟難。若斗中有玄玉綠籍也,則心中有九孔,肺外有錦文,頤下有玉丸,目中有綠筋,眉角當有上千雙理順文城郭,禿鬢露顆,明堂平白,千理為通真之津,廣顆為受靈之宅,其為人也,慈愛窮賤,仁及烏獸。若玄宮上元有青金赤書者,則丹心紫孔,黃華繞胃,口中香氣,齒多玉液,其為人也,少好視日月之流霞,樂星辰之光象,質清骨堅,精誠探祕。若玄都丹臺有白玉金字者,則青肝紫絡,倉腎綾文,玄膺精溢,形盛神潔,身體香軟,血清氣澤,其為人也,躭存玄遠,味景靈質,好惠下已,救施厄匱。若三元官有琳札青書者,則紫腦錦舌,玄誌鬢際,綠腸朱髓,方天圓額,陰有伏骨,軟髮紫澤,孔門三開,起居似澀,眼有流光,青精凝液,掌文四達,齒牙三鍔,其為人也,靈心仁虛,慈感發神,好微敬信,樂林興春,愛水清流,懷感山川,願投名阿,保魄養魂,志凌青泰,遠味天仙。諸有如此相,皆必上仙也。亦可學而得,亦可不學而獲,要其人必好道,好道學微,必速得昇變矣。其次鼻上有玄山。玄山,鼻上有黑誌是也。又當使腹有玄丘,以對玄山也。玄丘者,亦黑誌也。若闕其一,皆不合仙相。若口臭而性耐穢者,都壞玄山、玄丘之相矣。其次青骨。青骨者,其人皆樂聞五香之氣,好學神靈之事。其次鵠行龍趨,項生玉枕,耳後伏晨,脇下有青誌,體生絡文,及心真膽靜,耳堅氣寬,此皆次仙之相也。玄洲亦有黃金刻名之籍,不學而得尸解主者,若學得白日放尸之仙也。其次太山三官府有生之鄉,脫無死之地,其人魂命不終於死,浮游無限,故以學仙道者,有成陸行之仙耳。當三十年一易地而處,轉名而止,亦無死期。所以爾者,太山三官玄錄白籍,不注有死之地故也,非三官之妄注於死地。太陰注死生,有黑錄白簿,赤丹編簡,受生先後相次受死,亦先後相比其數,得六千簡輒注一人無死地,其人率多長壽而難死,年多出一百歲,既死忽然而無痛病矣。若加之以學仙,幾當成而可教者也。然此人性多協畏而和柔,多好事於微妙,皆仙相也。其次篤志至道,精意堅正,或廣行陰德,濟貧拯困,施惠親窮,藏埋枯骨,德過古人,貞平允淑,溫恭厚下,不淫不賊,或先人施恩,世世立功,德在三官,已立三百善事,以此學道,皆可得仙也。其心正則天地弗能違也,其神堅則鬼神弗能逆也,其魂明則衆邪弗能侵也,其魄白則萬妖弗能干也,其精清則淫尸弗能乘也,其液盛則三蟲弗能亂也,其血凝則濁氣弗能散也。故夫學道者,真心堅神,厲魄抱魂,拘千邪於八荒之獄,閉萬妖於九遐之端,精誠以存真一於太初,孜孜常願凌翮以飛仙,朱靈安於絳宅,五寶守乎清玄,履試觀而不傾,居榮辱而不遷,委南面而弗顧,棄萬金而莫恨,甘寒苦之轗軻,樂靜齋於丘山,守誠心而不倦,並天地可長存,如是始可與言學道之夫矣。若都無此相,又無此行,雖復英雄拔標,志吞四海,橫氣宏落,高韻凌雲,淵璋洞朗,飛翰辯言,雅任奇邁,理幽綜滯,口談虛無而目營八方者,固非仙才也,所謂徒勞以終年,無解於不得矣。
上清後聖道君列紀  https://bit.ly/3h6Js6l
-------------------------------------
第三等  上清金闕後聖帝君李諱弘元
第三等以太極金闕帝君為主神。太極金闕帝君俗姓李,曾下降到人間當上了道教一大派別太平教的教主。這一等中世俗人間氣息較濃,左右兩邊有不少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左邊太極左真人中央黃老君以下有:尹喜、龔仲陽、龔幼陽、安期生、葛玄、孔子、顏回、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巢父,周穆王、許由等50餘位。右邊太極右真人西梁子文以下有:范明期、裴玄仁、司馬季主、張奉、莊子、老子,秦佚,庚桑子,蕭史,弄玉等30餘位。他們中的有些是傳說中的歷史人物,但與神活虛幻的神仙是不同的,至少他們的一些事跡被載入古代史書上,而且古人也基本相信這些傳說中的歷史人物的確真實地存在過。
-----------------
上清金闕後聖帝君李諱弘元
金闕後聖太平帝君本身就是太上老君在末世度人、接引兆民入種民天的化身,早期道教稱“金闕後聖太平李真天帝”,傳說壬辰下世,化名李弘為太平主,號 新出老君。頗似彌勒降生之說,所以南北朝時期常年有以此為旗號組織邪教造反之事。帝君主四天種民之籍,於末世接引兆民入四種民天為天民。使之保留人種,以避延康終劫,待龍漢開圖再選天民為人種下界。這與佛教預言慈氏菩薩降世悟道成彌勒佛,然後龍華三會普度群生的說法類似。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西遊記中彌勒佛會有個人種袋的淵源。但也可以說金闕帝君是太上老君在末日審判時最後救贖有良知善根的世人並接引他們升天的化身。
《正統道藏·正一部》的《老君變化無極經》中提到:“老君變化易身形,出在胡中作真經……胡兒弭伏道氣隆,隨時轉運西漢中。木子為姓諱口弓,居在蜀郡成都官。”這段經文說的是,老君西出化胡後,因道法日益興隆,遂又在蜀地化身下降,以“木子”為姓,以“口弓”為名諱,即化身名為“李弘”的一個人,再度於世間顯教。


‧真靈位業圖‧
  可能比《元始上真眾仙記》略後的一部神仙譜,係齊梁時陶弘景的《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真靈位業圖》將神仙分列成七個階層。每個階層中都有中位,又有左位、右位各若干尊神。七個中位的尊神是:
  第一、上清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
  第二、上清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為萬道主)。
  第三、太極金闕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
  第四、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及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
  第五、九宮尚書(姓張名奉,字公先,河內人。先為河北司命禁保侯,今為太極仙侯,兼領此職,位在太極矣)。
  第六、右禁郎定錄真君中茅君(治華陽洞天)。
  第七、酆都北陰大帝(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這樣一種神仙體系,完全是按照地上的封建等級制構思出來的,陶弘景另有一部書《登真隱訣》將這個意思說得很清楚,「三清九宮,並有僚屬,例左勝於右。其高總稱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諸小號,官位甚多也。女真則稱元君夫人,其名仙夫人之秩,比仙公也,夫人亦隨仙之大小。男女皆取治處以為著號,並有左右。凡稱大上者,皆一宮之所尊。又有太清右仙公,蓬萊左仙公,太極仙侯,真伯,仙監,仙郎,仙賓。」
  陶弘景的這種做法,主要的是直接取之中國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所謂「雖同號真人,真品乃有數,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級。若不精委條領,略識宗源者,猶如野夫出朝廷,見朱衣必令史;句驪入中國,呼一切為參軍,豈見士庶之貴賤,辨爵號異同乎?」(《真靈位業圖序》)可見他的《真靈位業圖》受到傳統的等級制度的影響。但在理論上,卻採取了位業思想,即神仙有不同階位、階品,處於什麼位、品,依據其本身的業行即功德。後世道教神仙譜系不一定採取陶弘景的安排,但依據位業,卻大抵不變。
  真靈位業圖所收神仙的範圍,一是綜合靈寶、上清和正一派尊奉的尊神和得道仙真,二是廣泛吸納歷史上的帝王、功臣、賢人,即周禮中稱為「人鬼」的群神。這些都對後世的神仙譜系有重大影響。


道教神祇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皇天上清金闕帝君靈書紫文上經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道祖為中國春秋戰國時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道教尊其為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最初為春秋時的楚國人,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史,“生而白首,故曰老子”見司馬遷《史記·老子傳》。
但司馬遷當時對老子的身名事跡也不太清楚,故而又說:“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又以為周太史儋,或“即老子,或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而到西漢初年老子已成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傳奇人物了。後見周室衰微,於平王三十三年 (前737)十二月二十五日辭職而去,青牛薄輦,西出涵谷關,因關令尹喜請求教誨,留《道德五千言》後,莫知所終。
秦漢以來,老子逐漸被神化。東漢明帝、章帝之際 (58—88年),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將老子神化為先天地生的神人,並與“道”相等同,“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
順帝時(126—144年),張陵在巴蜀創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為道祖,尊《道德五千言》為主要經典,並宣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則為太上老君”見張道陵《老子想爾注》。首次在道書中出現了太上老君的名稱。至此,老子被尊為道教的始祖,長期受到了世人的尊奉。
延熹(158—167年)八年(165年),陳相邊昭《老子銘》云:“老子為周守藏室史,當幽王時三川實震,以夏殷之季陰陽之事,鑒喻時王。孔子以周靈王廿年生,到景王十年,年十有七,學禮於老聃。
世類好道者觸類而長之,以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觀天作讖,降升斗星,隨日九變,與時消息,規矩三光,四靈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化身,蟬銳度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
這一年(165年)漢桓帝使中常侍管霸之苦縣,祠老子;次年(166年)祠老子於濯龍宮見《後漢書·桓帝紀》。襄楷於延熹中上書云:“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圖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圖”見《後漢書·襄楷傳》。
又據《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後桓帝好神,數祀浮圖、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後遂轉盛。”可見當時老子已成為神而被世人所崇祀。
   
關於老君的仙跡道經中亦有諸多記載。《魏書·釋老志》曰:“道之厚,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授軒轅於峨嵋,教帝喾於牧德,大禹聞長生之訣,尹喜受道德之旨。好異者往往而尊之。”
   
晉葛洪《抱朴子》稱他:額有三理,足有八卦,身長九尺,耳垂齊肩,穿五色雲衣,住金樓玉堂,以神龜為庫,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隨行四周,頭上雷聲隆隆,電光閃閃,氣宇昂軒,威風凜凜。
《神仙傳》卷一中則稱:老君者,名重耳,字伯陽。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天然,見於李家,猶以李為姓;或言老君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蓋神靈之屬;或云母懷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掖而出,生而能言,指李樹曰:“以此為我姓。”
或云初三皇時為萬法天師;上三皇時為玄中法師;中三皇時為盤古先生;下三皇時為金闕帝君;伏羲時為鬱華子,號曰溫爽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號曰春成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號曰天老;顓頊時為赤精子;帝喾時為祿圖子,號曰真子;帝堯時為務成子,號曰茂成子;帝舜時為尹壽子,號曰廓叔子;夏禹時為真行子,號曰李耳,一名禹師;殷湯時為錫則子,號曰斯宮;文王時為文道先生,號曰先生國柱下吏,一云守藏史;武王時,號曰衛成子;成王時,號曰成子;元康五年,化入婦人腹中,托母姓李名聃字伯陽;或云在越為範蠡;在齊為鴟夷子;在吳為陶朱公;秦時,號曰蹇叔子;大胡時,號曰浮慶君;漢時號曰王方平;大初元年,號曰仲伊;永壽元年,號曰仆人。
   
世祖時,道士寇謙之守志嵩嶽,精傳不懈,以神瑞 (414—416年)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雲駕龍,導從百靈,仙人玉女,左右侍衛,集止山頂,稱太上老君,謂謙之曰:“授汝天師之經。”此載與《雲麓漫鈔》卷八所記略同,但《魏書》不採取《史記》老君傳承譜系的記法,而另外有一位李譜文為老子的玄孫,稱他“以漢武之世得道,領治三十六人鬼之政。”
   
南朝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有三個神位與“太上老君”有關。一是第三中位的太極金闕帝君,姓李 (壬辰下教太平主)。二是太極左位,老聃。三是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另外還有五方五老君、中央黃老君、太上火老君等。
   
隋唐以後,道經中也有許多關於老君的傳說。《雲笈七簽》中說:“老君母曰玄元玉女,日精入口,吞而為孕,五行獸衛行,懷八十一年,剖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號為老子。”
又說:“老君在開冥賢助之時,托生扶桑太常玉帝天宮中,以法授扶桑大帝,號曰太上無極大道君,亦號曰最上至真正一真人,亦號曰太極老君太極真人。”
《猶龍傳》更為老君加上了各種名號,略與《神仙傳》記載相同。說老君從三皇五帝以來,就成為歷代皇帝的老師。如神農時的太成子,軒轅時的廣成子,帝堯時的務成子等,均是老君的化身。
周成王時的老君為柱下史,號經成子;周紹王時西出涵谷關,度關令尹喜;西漢文帝時 (前179—前156年在位)降於琅琊,授于吉《太平經》;漢順帝(126—145年在位)漢安(142—144年)元年(142年)老君降於蜀地鶴鳴山(在今四川省大邑縣境內),授張陵《正一盟威秘箓》;北魏神瑞(414—416年)二年(415年),降於嵩山,授道士寇謙之“太平真君”之號;唐高祖(618—627年在位)武德(618—627年)二年(619年),老君降於羊角山,令吉善行轉告高祖,“我乃帝祖也。”
關於老君歷時現世的事跡,道經中記載很多。近世,四川青城山易心瑩大師印有《老君八十一化圖》。
   
唐宋時期,對老子的崇奉達到了極盛階段。唐代皇室姓李,遂尊老子為祖宗。全國各地普遍建立玄元廟,奉祀老君像,達到了至尊極盛。
據《唐會要》卷五O記載:“武德三年 (620年)五月,晉州人吉善行於羊角山,見一老叟,乘白馬朱鬣,儀容甚偉,曰:“謂汝語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賊後,子孫享國千歲。”高祖異之,乃立廟於其地。
高宗乾封(666—668年)元年(666年)三月二十日,追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天寶(742—756年)二年(743年)正月十五日,皇帝親臨玄元廟,加號老君‘大聖祖玄元皇帝’。八載(749年)六月十五日,皇帝行幸太清宮,又加號老君‘大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二月二月七日,加號‘大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皇帝’。
唐武宗會昌(841—847年)元年(841年)數以二月十五大聖道祖降誕之日為降聖節。故道教以二月十五為老君聖誕。
   
宋真宗為避宋室聖祖趙玄朗的諱,致稱老君“真元皇帝”。大中祥符 (1008 — 1017 年 ) 六年 (1013 年 ) 八月,頒詔加封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封號在道教中一直沿用至今。
就道教內丹修煉而言,老子是祖述者。因為在《道德經》中有許多諸如“無為”“清靜”“守一”一類的內丹修煉經典名言,成為內丹修煉的根本。
同時《道德經》中有許多篇章中講到了內丹修煉的方法和指導思想,如第五十章說:“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意思是說,善於修煉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遇到死亡的威脅,犀牛不會用角傷害他,老虎不會用爪傷害他,士兵不會用兵器傷害他,所以他行路時不怕遇到犀牛和老虎,打仗時不需要甲胄護身。
雖然老子很謙虛地說這種情況是聽說得來的,但是老子本人就是一位擅長內丹修煉的人,他不僅獲得了102歲的高齡,而且指出了達到“長生久視”的具體方法。老子提出要想“長生久視”,就要“專氣致柔”、“比於赤子”、“嗇寶精氣”、“清靜無為”、“少私寡欲”、“知足常樂”,最終達到“載營魄抱一”不相離。
這些記載與《列仙傳》所稱“老子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完全相吻合,說明老子的修煉功夫已達到了微妙微肖的地步。他所提出的“精氣”說,是後來道教內丹修煉啟迪的源泉,由此道教提出了“煉己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內丹修煉過程。


images (1)


《真靈位業圖》是南北朝時道士陶弘景編寫的對道教所信奉的神仙的一個譜系。
他將當時各種道經中所記載的近700名神靈用7個等級進行了排列。每一等級(神階)都有一位居中的主神,其他分別列於左位、右位、散仙位、女仙位。
主神:玉清元始天尊(共29名)
主神:上清玉晨玄皇大道君(共104名)
主神:太極金闕帝君(共84名)
主神:太清太上老君(共174名)
主神:九宮尚書張奉(共36名)
主神:右禁郎定錄真君茅固(共173名)
主神:酆都北陰大帝(共88名)
第一等級以元始天尊為主神,他居住在天界最高的仙境「玉清」。相傳他在形成天地萬物的自然元氣之前出生,故稱作「元始」。第四等級以太上老君(老子)為主神。在此圖譜中,老子的身分地位有所下降,從原先道教中的萬神之宗主下跌為「下臨萬民」的「太清道主」了。
陶弘景的這個真靈位業圖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等級制度(門閥士族制度),也反映了陶弘景的神學觀點。也是這時正式確立了元始天尊作為道教最高神的地位。
《真靈位業圖》中把上清派主神玄皇大道君列入了第二神階,而太平派主神金闕太平帝君位於第三神階,天師道主神太上老君居於第四神階。這反映了陶弘景作為上清派道士的立場,也是當時道教各派社會地位的真實狀況。《真靈位業圖》把神仙劃分等級,疑也是為替人間的封建等級制找根據。
《真靈位業圖》將道教中的神鬼系統進行了人為的整理、編排,且把中國歷代許多著名的君王如秦始皇、周文王、魏武帝、漢高祖等,思想家孔子、莊子等,還有公侯名士李廣、陶侃、蔡謨、馬融、郗鑒也一起作為神靈排列進去。對此,《真靈位業圖》歷來引起非議,甚至有人懷疑飽學之士陶弘景不會有此荒唐之作,疑此為偽造之書。
真靈位業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nYAGm
---------------------------------
【道教神明位階排行】
道教的神名位階系表,大約分成兩個時期;
在「真靈位業圖」出現之前,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是排在道教的最高位;
之後,形成以「三清」尊神為最高信仰。
三清之下輔以「四御」
總括天神、地祇、人鬼三界在內的道教神仙譜系,傳承至今。
南宋《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神名排列順序為:
上清、玉清、太清,此為三清道教最高神祇。
東木公、西王母、黃老子、赤離子、玄精子,
此為五老,道教推崇神祇。
昊天玉皇上帝,萬天之主。天有三十三際,
根據律令頒佈運行。
太極天皇大帝,萬神之主。神有三萬六千,
遵照金科玉律褒貶。
北極紫微大帝,萬星之主。星有三垣之大,
依序率波引述平衡。
東極青華大帝,萬彙之主。彙有雜清之化,
歸從層次分化刑罰。
南極長生大帝,萬靈之主。靈有量能之差,
因緣際會隨機顯化。
后土皇地祗,萬物之主。物有生滅之分,弱肉強食生生不息。
此為「六御」道教最高統轄權的神祇。
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即天公);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即天皇老子);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即斗父大帝);東極青華大帝又稱青玄上帝 (即太乙救苦天尊);南極長生大帝(即南極仙翁);后土皇地祗(即地母娘娘);此六尊則構成了,上→玉皇、下→后土、四方的「六合」佈局;稱之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上帝合為「九皇御號」。
三清+六御=皇=九天真王,位居九霄「太霄、玉霄、神霄、紫霄、碧霄、瑯龍、青霄、景霄、絳霄」=九天聖帝,此為至極之數,各行其道。
古早道教之太清教派、太平教派、太玄教派、正一教派等等,為了符合道經四輔的分類,提昇了玉皇大帝和沉潛了青華大帝,由 [六御] 變成 [四御];四御為三清道祖之下,主宰天地萬物的至高四位尊神。
1.昊天玉皇上帝,演變成萬神之主宰,
並掌理三界+三十三天=三十六天的天律金章。
2.北極紫微大帝,又稱斗父。
化身斗姥天尊又稱斗母;
掌七政(日、月、東、西、南、北、中之五斗星君)及萬星。
3.太極天皇大帝,化為天轉之樞紐;俗稱主掌道盤的天皇老子。
4.東極青華大帝化身在地獄救度幽苦的赦生度死教主-太乙救苦天尊。
信奉道教的人,死後神化就是到 太乙救苦天尊的東方-「長樂世界」,非是佛教稱之的「西方極樂世界」(那邊不收道教徒)。
「昊天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玉皇四相」
(玉清上相_尹喜真人、太玄上相_張道凌真人、天樞侯相_許遜真人、天機內相_陸通真人)
「四位帝君」-文昌帝 君 大道帝君 關聖帝君 孚佑帝君
「道教五祖」-純佑、正陽、大道、孚佑、輔極
「道家六儒」-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
「道教七真」-竹林七賢、全真北派七真、南派七真
「功國神靈」-天上聖母、王爺公、千歲爺等,都屬功國神聖
「社稷地祇」-山神、土地公等等。
后土皇地祇,宋徽宗的時候,土地祇徽號:「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其後,后土皆作女像(在唐代以前一律作男像,唐武則天時才出現女像);后土就是我們現在所拜的地母娘娘,不是土地公。
《道教義樞》卷一 
「登仙學道,階業不同,證果成真,高卑有制」﹔
並注云「位是階序之務,業是德行之目」。
第一階以
中位主神「上合虛皇道君號元始天尊」為首的
玉清境三元宮諸天帝道君計29名﹔
第二階是以
「上清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太道君」為首的
上清境諸神共104名﹔
第三階是以
「太極 金闕帝 君李弘」即太平真君為首的
太極金闕諸神共84名﹔
第四階是以
「太清太上老君」為首的
太清境諸神174名﹔
第五階是以-------- 張奉,字公先,漢時河內(今河南武陟)人。《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十七載其少時名激子。及長棄世入剡山,遇山圖公子授棟玉法,後修之道成。
「九宮尚書張奉」為首的
諸天曹仙官36名﹔
第六階是以
「右禁郎定錄真君茅固」即中茅君為首的
諸位地仙共173名﹔
第七階是以
「酆都北陰大帝」為首的陰曹地獄諸鬼官88名。
神名位階可見是一個等級有序、統屬分明的龐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譜系,這對道教史上影響甚大,有心學道弟子宜深入研究與考証,才不會以訛傳訛。
PS: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即天皇老子),
現代道教文獻則有以西華大帝西王金母娘娘替代呢。
道教是中華民族的自有宗教,由多種學說及教派所融合而成的,所以有關神祇方面的觀點及稱呼都會隨時代背景的改變而改變,由於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觀點,因此會讓人感覺很混亂又搞不清楚,最簡單的劃分:
一是「天外天無極界」,
一是「斗佬的星斗宿界」,
一是「行政功能神祇界」,
一是「後天神祇界」。
後天神祇界自成一格,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像媽祖、關羽、陳靖姑…不與先天系統的神祇排在一起,其神格位階則在約「先天神祇排列上的第六層」,這不是貶低其神格,而是其成神時間都遠低於先天神祇,基於神道倫理。
一氣化三清,那個字唸氣,氣是萬靈的結合,原則上尊稱為元始天王,因為氣為無形只是一種表徵,所以總廟裡最高位階的神祇就是三清道祖,三清道祖就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屬天外天界,天外天界裡包含太極、無極、虛空、皇媽一靈化五母眾多系統。
天外天的下一階是斗佬斗星界系統,
宇宙星界部分斗姥元君最大,
斗姥是萬星之母,所有的星星包括28宿,五斗星君、太歲、五極、再下一階就是行政功能神祇界的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之下是主管天、地、水、三界的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的位階在「第四層」,
其中有幾個神祇很容易被搞混,
一是皇媽不是王母娘娘,
二是皇天后土裡的后土是地母娘娘,但地母娘娘與虛空地母不同,
三是天皇大帝不是玉皇上帝,其位階低了好幾層,
北極玄天上帝是五極之一,但在斗母系裡北極是紫微大帝也就是天官。
有一個問題讓我很不解,就是不管在哪個宮廟問答案都一樣,就是一定要到花蓮慈惠堂去會瑤池金母,瑤池金母在松山慈惠堂就有了,為什麼還一定要到花蓮慈惠堂?
中壇元帥說最晚後年前一定要會…
會了以後就不再胸悶痛了嗎?
我絕對不迷信,不過有很多玄冥之事真的無法解釋與不信…
 ----------------------
道教神仙譜系編排都是在南朝時期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基礎上進行的。 再次,《真靈位業圖》中有的神仙名目具有重複混亂和隨意性的缺陷。 比如第一中位有“元始天尊”一名,在第四中位左位又有“元始天王”之名,二者其實是一個神靈;第三中位有“太極金網帝君姓李”,這本是“老子”之名,可是在第四中位右位又有“老聘”一名,二者重複。“赤松之”一名見第二中位左1,又見第四中位左27。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把一些宮殿名稱當作神仙名目使用,最明顯表第二中位右位中出現的“ 太和殿 ”、“廖陽殿”、“蕊珠胭”、“七映房” 、“長錦樓”等等,雖然不多,也反映了在道教形成初期,由於各種原因限制,導致的陶弘景編撰道教神仙譜系的雜亂不一情況。
---------------
金闕太平帝君,即上清太極金闕後聖太平帝君,是道教尊神,尤其太平教奉為主神。南北朝道教大師陶弘景編列的《真靈位業圖》中,金闕帝君是第三層次的主神。
《淸微仙譜》記帝君名喚李弘元;一名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淵,為地皇之後代。出生於於北國天剛山下,李氏之家。母親夢見「玄雲日月」纏其身形,感而生孕金闕後聖帝君[1]。成道之後度人無數,傳有《三元真一經》,是為守一長生之術。
《猶龍傳》認為金闕帝君是太上老君的名號之一,《金玄羽章經》則認為金闕帝君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後聖九玄金闕帝君下為周師,改號為老子。」
太平帝君又稱「太平真君」,象徵天下太平,寇謙之建請北魏太武帝把年號改為太平真君,正有祈求金闕帝君護佑之意。


http://www.daoist.org/BookSearch/BookSearch/list010/a5-004.pdf

2020-06-13_104616

http://www.daoist.org/BookSearch/BookSearch/list010/a5-004.pdf


不要再被小說騙了!《真靈位業圖》——這才是中國道教的神仙體系 - 每日頭條

5001o31sr9rs436posp711pn21587po1n601041q78s94qq6n067134rrr541761p0pso27q16344215n7o98248ssnpsp763ssr3872766o486180n626n14318n903


《真正的神仙世界——梁唐篇:(十一)太極(一)神秘的後聖帝君 - 每日頭條

2020-06-13_1049202020-06-13_1055562020-06-13_1055392020-06-13_10552814no12ns3o8q40469ppnns54s1569n7s


三茅真君
        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漢時隱居茅山,修煉成仙,為茅山宗崇奉的祖師。《三茅真君傳》稱其為咸陽(今屬陝西)人,傳為漢景帝(前157~前141)時生。大茅君名盈,字叔申,18歲時棄家入恒山修道,經仙人指點,有成;其弟茅固,字季佛,官執金吾;茅衷,字思和,官至五官大夫。二人聞長兄已修道成仙,於是棄官歸家,想跟隨長兄學道。遂同上句容句曲山,隱居修煉數年,終於得道成仙,升至天庭朝見玉皇大帝,被封為"九天司命三茅應化真君。" 後太上老君拜茅盈為"司命真君",茅固為"定篆真君",茅衷為"保生真君"。後世稱為"三茅真君",亦稱"三茅君"。因三茅君久居句曲山,此山遂被稱為"三茅山",亦稱"茅山"。三茅開啟的道派也被稱為"茅山宗"。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將茅盈列在上清左位,主掌人世生死之事。吳越一帶建有三茅真君廟,歲時奉祀。

三茅真君:三茅真君又稱三茅君。道教茅山派創教祖師。道教及漢族民間所信奉的神祗 -華人百科


張奉 (三國時蜀官吏)
介紹茅山聖濟壇主神茅山祖師,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指的是三位「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三茅真君】,出生於【咸陽南關】的三兄弟。
【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歲時就棄家赴【北嶽恆山】讀《老子》及《易經》,服餌內修積六年,後面見【西王母】,受【玉珮金鐺之道】、【太極玄真之經】,四十九歲時學成得道而歸。
【中茅君茅固】,字【季偉】,【漢景帝】時舉【孝廉】,累遷至【武威太守】。
【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漢宣帝】時遷【洛陽令】,後拜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
【茅盈】「飛昇」後,兩兄弟均棄官還家,求兄於【東山】。
【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兩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轉還丹後,亦「飛昇成仙」。
【茅氏三真】「得道」後,來【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蘇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後名【茅山】。
【齊梁。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即稱【大茅君茅盈】為【司命東嶽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稱【中茅君】為【句曲山真人定祿右禁師茅君】及【右禁郎定祿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稱【三茅君】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
【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屢有加封。
【茅盈】被封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沖虛聖佑真應真君】,【茅固】被封為【中茅地仙上真定祿右禁至道沖靜德佑妙應真君】,【茅衷】被封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沖慧神祐神應真君】,總稱【三茅真君】。
「司命司祿」,【三茅真君】以「司命」、「保命」、「定祿」為名,亦以「司命」、「定祿」為職。
據《太元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真君傳》稱,【大茅君茅盈】治宮在【赤城玉洞之府】,有【玉童玉女】各四十人,出入【太微】,受事【太極】,總括【東嶽】,「司命司祿」。
【中茅君】和【三茅君】僅為「地仙」。
【中茅君】治【茅山】,兼統「地真」。
【三茅君】治【良常之山】,總括【岱宗】,「領生記生」,位為「地仙九宮之英」,勸教童蒙,教訓【女官】,授諸「妙靈」,蒞治百鬼,鎮【陰宮之門】。
相傳,【大茅君茅盈】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十月初三日」,於【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三月十八日」得道昇天。
今【江蘇省茅山】以奉祀【三茅真君】著稱於世,其進香之香期為「農曆之正月至三月」,當系【大茅君】「得道」之時日為進香之高潮期。
(4) 台中霧峰茅山聖濟壇 茅山祖師的廟 - 貼文 https://bit.ly/3hogBdP


圖解中國古代哲學(漢至清代篇) - 梁光耀 - Google 圖書

2020-06-14_0901472020-06-14_085912

圖解中國古代哲學(漢至清代篇) - 梁光耀 - Google 圖書


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一稱「華陽先生」,南朝著名道士。自承堯帝(陶唐氏)後裔,世居丹陽秣陵(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為當地名門,祖先世代為官。其母郝氏懷胎時感異夢,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公元456年)生下陶弘景。陶弘景五歲便喜歡讀書,九歲已通讀六經、善於作文。博覽群書,治學嚴謹,求知慾強,「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陶弘景早年便博通儒學,曾註解儒家經典。懷抱鴻鵠之志,追求功名,希望有一番作為的他,卻在正值盛年的三十七歲(公元492年)選擇辭官歸隱。從外在環境的角度來看,陶弘景面對戰爭連年、動盪不安的政治局勢,除了厭倦官場之外,多次目睹好友捲入政治風暴而遇難,自然有避禍保身的想法;加上仕途不順,屢屢得不到升遷機會,當時世外隱士和門閥政治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隱士作為當權者的智囊,生活上的困難便能透過當權者、官僚人員的資助來解決。南朝齊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陶弘景在茅山建造三層樓的道館,一樓接待賓客,弟子居於二樓,陶弘景獨自住在三樓。此舉雖是為了杜絕世俗干擾,但陶弘景仍和朝廷、名士有所往來。梁武帝即位後,請陶弘景訂定國號和登基吉日,並經常拿國家大事徵求陶弘景的意見,兩人關係密切,被當時的人稱為「山中宰相」。
南朝時期,佛教盛行,陶弘景的祖父和母親篤信佛教,使他可能從小就對佛教有些許認識。長大後的交遊、拜訪對象,也不乏著名的佛教徒,甚至是佛門高僧。梁武帝時期舉國崇佛,陶弘景作為著名道士,勢必得對佛教做出回應,從他的作品來看,一方面進行佛道論爭,一方面卻也融攝佛教,到後來甚至主張佛道並重、三教調和。陶弘景曾夢佛授記,號「勝力菩薩」。梁武帝天監十一年(公元512年),五十七歲的陶弘景到寧波禮拜阿育王塔,誓受佛戒,並且在茅山建造佛堂、佛塔。陶弘景頗善辟穀、導引之法,年逾八十歲,容貌卻像壯年。大同二年(公元536年),陶弘景預知死期,作《告逝詩》,卒於茅山朱陽館。由於兼修佛教,所以命令弟子採用佛道融合的喪葬儀式,埋葬在句容縣雷平山,享年八十一歲。梁武帝下詔,贈「中散大夫」之職,諡「貞白先生」。
陶弘景在十歲得到葛洪《神仙傳》,日夜研讀,萌發對養生、神仙之學的興趣。十五歲撰《尋山志》,二十七歲寫《水仙賦》,兩相對照之下,陶弘景所嚮往的,從流連山水、逍遙自在的生活,轉變成對長生的追求,文中出現許多暢遊仙境、神人交流、服食仙藥的敘述,帶有濃厚的道教信仰色彩。二十九歲那年,陶弘景的母親過世,加上生了重病而感通一段神秘經驗,此後三年守孝期間開始有系統的接觸道教經典,拜興世館主孫遊嶽(公元399年~公元489年)為師,學習符圖經法。孫游嶽的弟子有數百人,只有陶弘景特別受到青睞,盡得真傳。孫游嶽死後,陶弘景到處尋訪隱逸之士,並廣泛搜求楊羲、許謐、許翽的手書真跡,加以整理、註釋成道教上清經派的重要典籍《真誥》、《登真隱訣》等書,俱為研究六朝道教史的重要資料,其嚴謹的校勘方法曾獲胡適(公元1891年~公元1962年)讚賞。《真誥》全書共七篇,在引用正史、吸收佛教的《四十二章經》以外,還旁徵博引三百餘部道教典籍;將真人、神仙的口授之語記錄下來,闡述上清經派的信仰、神學、仙話、神靈、禁誡、經典、方術、人物等。另外,陶弘景彙集弟子周子良的冥通紀事成《周氏冥通記》,全書以日記的筆法敘述周氏感通仙真下降與靈異之事,內容大致包含教誡、仙真事跡、見證、授經籙、神仙品級、規勸、仙道修行等。陶弘景除了整理道教經典,編定道教儀式,更建構出一套道教神仙譜系觀念,纂集成《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現今收入《正統道藏》的版本經過唐末道士閭丘方遠校定),將當時道教信奉的天神、仙真排定等級、座次,影響後世道教的神仙體系。
陶弘景博學多才,精通陰陽五行、天文曆算、地理方物、本草醫藥等領域,終其一生廣泛蒐集並整理醫藥、養生、天文、占候、冶煉、兵法等書,喜好著述的個性使他留下諸多作品。陶弘景的醫藥成就乃延續祖父、父親的家學,加上經年累月的勤學、整理和試驗,留下不少醫藥著作,希望可以成為家學的一部份,使後代子孫「永嗣善業」。例如他增補葛洪的《肘後方》;以《神農本草經》為基礎,增補魏晉醫家之說,撰成《本草經集注》,新創藥物的分類方式,沿用至今;而《養性延命錄》主要採集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方法。陶弘景的宗教實踐行為和他的學識密切相關,例如他認為養生、服食、煉丹都和醫藥學相通,道教實踐必然涉及其他面向的知識。這也體現在陶弘景的工藝技術上,他曾為了修道所須而製作渾天象,用以觀測天文;他在為皇帝煉製金丹之餘,不止一次奉詔命鑄造刀劍,顯示其冶煉技術高超,以品質精良聞名,並編纂《古今刀劍錄》。可見陶弘景不但學識淵博,也是一位工藝大師。
總的來說,陶弘景是南北朝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整理道教經典、道法及教義,奠定道教上清經派的神學體系,編撰道書數十種,可謂當時道教學術的集大成者。陶弘景的弟子眾多,由於長期以茅山作為發展的根據地,因此又被尊為「上清派茅山宗」的開創者。首頁 > 宗教知識+ > 宗教人物 > 陶弘景 https://bit.ly/3e4HYYg


真正的神仙世界——梁唐篇(序):陶弘景密碼;神秘的真靈業位圖 - 每日頭條

1540548347985oq4snr927qABUIABACGAAgoJvX0wUo-Pf61gMwgAU4_wY


《真靈位業圖》是南北朝時道士陶弘景編寫的對道教所信奉的神仙的一個譜系。
他將當時各種道經中所記載的近700名神靈用7個等級進行了排列。每一等級(神階)都有一位居中的主神,其他分別列於左位、右位、散仙位、女仙位。
主神:玉清元始天尊(共29名)
主神:上清玉晨玄皇大道君(共104名)
主神:太極金闕帝君(共84名)
主神:太清太上老君(共174名)
主神:九宮尚書張奉(共36名)
主神:右禁郎定錄真君茅固(共173名)
主神:酆都北陰大帝(共88名)
第一等級以元始天尊為主神,他居住在天界最高的仙境「玉清」。相傳他在形成天地萬物的自然元氣之前出生,故稱作「元始」。第四等級以太上老君(老子)為主神。在此圖譜中,老子的身分地位有所下降,從原先道教中的萬神之宗主下跌為「下臨萬民」的「太清道主」了。
陶弘景的這個真靈位業圖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等級制度(門閥士族制度),也反映了陶弘景的神學觀點。也是這時正式確立了元始天尊作為道教最高神的地位。
《真靈位業圖》中把上清派主神玄皇大道君列入了第二神階,而太平派主神金闕太平帝君位於第三神階天師道主神太上老君居於第四神階。這反映了陶弘景作為上清派道士的立場,也是當時道教各派社會地位的真實狀況。《真靈位業圖》把神仙劃分等級,疑也是為替人間的封建等級制找根據。
《真靈位業圖》將道教中的神鬼系統進行了人為的整理、編排,且把中國歷代許多著名的君王如秦始皇、周文王、魏武帝、漢高祖等,思想家孔子、莊子等,還有公侯名士李廣、陶侃、蔡謨、馬融、郗鑒也一起作為神靈排列進去。對此,《真靈位業圖》歷來引起非議,甚至有人懷疑飽學之士陶弘景不會有此荒唐之作,疑此為偽造之書。真靈位業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xM3rlc


道教神仙體系圖解━《真靈位業圖》
《真靈位業圖》將神仙分七個等級,每級都有一位主神位於正中央。
第一等
第一等以元始天尊為主神,他居住在天界最高的仙境「玉清」。相傳他在形成天地萬事萬物的自然元氣之前出生,故稱作「元始」。元始天尊地位最高,在道教中是宇宙之主,也是衍化天地萬物神聖而又虛無的「道」的象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盡屬於道,與之相應的萬神都是象徵著「道」的元始天尊的部下。能夠排列在他左右的都是高位神仙。左邊有五靈七明混生高上道君、東明高上虛皇道君、西華高上虛皇道君、北玄高上虛皇道君、南朱高上虛皇道君等一批仙官(共29位),右邊為紫虛高上元皇道君、洞虛三元太明上皇道君、太素高虛上極紫皇道君、虛明紫蘭中元高上亭皇道等一批神仙(共19位)。
第二等
第二等以「萬道之主」的玄黃大道君為主神。大道君全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玄黃大道君」。列在大道君的左邊的神仙有:左聖紫晨太微天帝道君、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公太虛真人赤松子、左輔後聖上宰西域西極真人總真君王遠(30位)。列在大道君右邊的神仙有:右聖金闕帝晨後聖玄元道君、右輔侍帝晨領五嶽司命右弼桐柏真人金庭宮王君王晉,右輔小有洞天太素清虛真人四司三元右保公王君王褒、侍帝晨右仙公許君許等,以下還有紫微元靈白玉龜台九靈太真元君、紫微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魏華存等一批女仙(8位男仙,30位女仙)。相比較而言,第一等以元始天尊為主神的一大批天界中,高位仙官都是不帶人間世俗氣氛的超現實的神靈,而在第二等中,不僅出現神話傳說中的仙人赤松子,而且還有一些被加上神仙名號、歷史上的確存在的人間凡人,如王晉、王褒、魏華存等,他們比第一等中的那些神聖威嚴而又異常陌生、遠離凡間的高位仙官,要親切、現實得多,帶有一些人間氣氛。 這反映出該書作者有意要把人間的職位等級比附於仙界神靈的思想觀念。
第三等
第三等以太極金闕帝君為主神。太極金闕帝君俗姓李,曾下降到人間當上了道教一大派別太平教的教主。這一等中世俗人間氣息較濃,左右兩邊有不少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左邊太極左真人中央黃老君以下有:君喜、龔仲陽、龔幼陽、安期生、葛玄、孔子、顏回、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巢父,周穆王、許由等50餘位。右邊太極右真人西梁子文以下有:范明期、裴玄仁、司馬季主、張奉、莊子、老子,秦佚,庚桑子,蕭史,弄玉等30餘位。他們中的有些是傳說中的歷史人物,但與神活虛幻的神仙是不同的,至少他們的一些事跡被載入古代史書上,而且古人也基本相信這些傳說中的歷史人物的確真實地存在過。這種由人鬼神構成的神靈體系也反映了道教天地人合一的哲學思維模式。
第四等 第四等以太上老君為主神。在此圖譜中,老子的身分地位有所下降,從原先道教中的萬神之主下跌為「下臨萬民」的「太清道主」了。排列在他左右兩邊除了自然神靈以外,主要是一些方士、道士和傳說中的仙人。張道陵、鬼谷先生、張子房、赤松子、東方朔、韓終、青烏公、寧封等居左位(60餘位)。葛洪、欒巴,徐福,洪崖先生,王仲甫,三天玉女,左慈,帛和等100餘位居右位。
第五等
第五等以九宮尚書張奉為主神。張奉在第三等中列在太極金闕帝君李某右邊的太極仙侯,他是傳說中的道教創始人。王遙甫,郭四朝、蘇門先生、孟德然、李方回等19位列在左位,黃景華,郭少金、張叔隱、禺尹章、趙廣信等19位列在右位。
第六等
第六等以右禁郎定錄真君中茅君為主神,以李豐、鮑靚、小茅君、朱交甫等11位及散仙魯女生、王真、羅郁那、思遠等49人為左位,樂長治,劉翊、淳于斟、張元賓、劉寬、趙威伯、唐公房等21位及散仙侯公、石生、赤須子、修羊公、劉根、崔文子、稷丘子等90多位為右位。中茅君本是西漢人,相傳他曾去茅山(又名句曲山,在今江蘇西南部,是道教茅山派的發祥地)修道,後來得道升仙,居住在仙境華陽洞天,成為道教茅山派的創始人。在此圖譜中,排列在他左右兩邊的仙人有些就是與茅山派有關的魏晉時代道士,如鄭思遠、鮑靚等。
第七等
第七等即最後等以豐都北陰大帝為主神。豐都也就是傳說中的地獄,故該圖譜稱豐都北陰大帝是「天下鬼神之宗」。排列在這位令人感到肅然恐怖的地獄之主兩邊的卻有不少是歷史著名的帝王將相,如左邊秦始皇、周文王、魏武帝、漢高祖、吳季札、周武王、齊桓公、晉文公、漢光武,謝幻輿、杜預、李廣、何晏、殷浩、劉備等50多位,右邊王敖、陶侃、蔡謨、馬融、郗鑒、公孫度、王放、蔣濟、趙簡子等60多位。這些列在左右的人物不僅統領屬下仙官,還掌管萬千鬼兵。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4omm4k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