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儒家名教和神仙道教/上清經(364-370年)年間,由「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降授,由楊羲用隸字寫出,以傳許謐、許翽,翽傳其子黃民(按《真誥》記載,傳至此時王靈期見葛巢甫造構靈寶,風教大行,而造作一批新的上清經/與靈寶經、三皇文同屬三洞經書,其中《上清大洞真經》為上清三十一卷之首,內容以存思煉神的修道方法為主-授與齊興世館主孫游岳,游岳以授粱陶弘景。陶氏搜摭楊、許遺經,較為完備,在南齊顧歡的基礎上,編撰《真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魏華存(251年-334年),字賢安[1],又稱魏夫人、紫虛元君、民間亦稱二仙奶奶,晉代天師道女道士,山東任城樊邑(今山東微山縣)人,傳說傳授道教上清經出世,上清派、茅山派追尊為第一代祖師。
生平
她是晉司徒劇陽侯魏舒之女,二十四歲時嫁給修武縣令南陽劉幼彥,博覽《道德經》、《南華經》、儒家五經、諸子,食齋修道多年,信奉天師道,擔任祭酒。傳說有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授之以《黃庭經》。永嘉之亂時,魏華存帶同兩兒避亂江南,把天師道帶到南方。
魏華存羽化後,東晉道士楊羲自稱得魏華存降臨,稱其已封為「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授與上清經及仙真內傳(《隋書·經籍志》著錄《清虛真人王君內傳》一卷,題「弟子華存撰」)。楊羲又撰有《魏夫人傳》,神化魏華存的生平事蹟。
元代茅山宗追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
魏華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MG4NWj


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昊天上帝與瑤池金母有一女兒龍吉公主。《神仙傳》、《墉城集仙錄》、《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等文獻中,記載天帝與王母共育有二十四個女兒,其中有五人已明確身份,詳情如下:
第四女,名叫「華林」,號為「南極王夫人」。[6]
第十三女,名叫「媚蘭」,號為「右英王夫人」。[7]
第二十女,名叫「清娥」(《仙佛奇蹤》為「青娥」),號為「紫微王夫人」。
第二十三女,名叫「瑤姬」,號為「雲華夫人」。
第二十四女,名叫「婉羅」(《仙佛奇蹤》為「玉卮」),號為「太真王夫人」。
西王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BPTicB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67/10/51502110.pdf

2020-06-09_131930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67/10/51502110.pdf


魏華存所傳經典,統稱《黃庭經》,分為《黃庭內景玉經》、《黃庭外景玉經》和《黃庭中景玉經》三種。她的侍女麻姑也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則成為花神,掌管天下名花+魏夫人定本的《黃庭內景經》簡稱《黃庭經》,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經典之一。 它是七言詩的形式描述人體臟腑功能,以三丹田與黃庭宮為樞紐,存思黃庭,煉養丹田,積精累氣,以求長生魏夫人80歲仍顏如少女“魏氏當年禮斗壇,至今遺址在人間

c83d70cf3bc79f3dbbaba36cb6a1cd11728b292718d8bc3eb13533fa6df56622a8d3fd1f41345b7ff2deb48f8c5494eeb5557fec27f5e0fe98257ecba8773912b31bb051e113691d347adab44aede0d431295571_1005196222977052_3701902350454095872_n31391221_1005196189643722_6714763071841107968_n31288517_1005196156310392_2226530502448250880_n31349663_1005196129643728_8147077945718996992_n31357984_1005196102977064_8699348686297104384_n1538748442854p3por8r0p31538748427375o519on5op01538748409866627o0n2r311538748378320p45604p82915387483565348poo0r1n481538748343171p5ro656prp1538748329066s3rn28qo3915387483140346r603q0r225r870002or2s872qr3rq5r870002or13nnoq49975r850004s9pqs4r7rns55r7r0005124ns38r6ps55r7s00039op2o7rs04r9a8773912b31bb051e113691d347adab44aede0d4 (1)
魏華存(252-334年),字賢安,晉代女道士。道經中稱為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任城人。其父魏舒,官至司徒。據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顔真卿撰〈晉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魏夫人仙壇碑銘〉載:魏夫人幼年好道,讀《莊子》、《老子》、《列子》,五經百氏之書無不涉覽,因此志慕神仙,欲求修煉仙道沖舉,常服氣闢谷,攝生修靜。二十四歲,父母命其嫁給太保掾南陽劉文(一作劉乂)。生二子,長曰璞,次曰瑕。二子稍長,她便獨居靜室,專心修道。後感四真人降於靖室,得授道要。後眾真再降,令其託疾屍解,命訪王屋清虛洞天,奉天帝君命傳玉劄金文,位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主諸學道生死圖籍,攝御三官關較罪考,又加南嶽夫人,比秩仙公,治大霍山洞台。後於成帝咸和四年(329年),飆輪下迎升天。傳說得清虛真人王褒授《太上寶文》、《大洞真經》、《高仙羽玄》等上清道經。據《三洞群仙錄》載:夫人生而敏慧,成年後遇人授《黃庭經》,入九嶽山,誦經十年,真仙下降,白日升天。夫人曾為天師道女官祭酒,習天師道《明威章奏》、《存祝吏兵符籙訣》。夫人擅長隸書,她在黃庭觀念《黃庭經》十六年,親注並手書《黃庭內景經》刻石嵌在黃庭觀壁間。傳說她活到八十三歲,《仙苑編珠》卷中有〈魏夫人傳〉。
傳授經書
後感眾真下降,傳授經書: 清虛真人王褒授以《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等經共31卷
景林真人授以《黃庭內景經》
《雲笈七籤》卷四《道教經法傳授部.上清源統經目注序》說:「魏夫人去世之日,以經書付其子,又傳與楊羲,《上清經》從此行世。」
陶弘景《真誥》卷十九《真誥敘錄》則稱:「魏夫人於晉哀帝興寧二年(364年)下降,將《上清經》授予弟子楊羲,楊羲又傳與許謐、許翽。」
總之,《上清經》之行世,是由魏夫人傳授或降授,故後來魏夫人被上清派尊為第一代宗師。
魏華存 - 蓬瀛仙館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https://bit.ly/2MMJ7Yh
-----------------------
中華第一女仙魏華存
在中國的傳統道教的女性神仙中,被奉作祖師、開宗立派者不多,其中有上清派紫虛元君魏夫人、清微雷法派祖舒祖元君、全真清靜派孫不二和凈明道閭山派三奶之一的臨水夫人,而以魏夫人為第一。
魏夫人(252年-334年),名華存,字賢安,號蕊珠,西晉司徒任城劇陽文康公魏舒之女。
魏舒(209年—290年),字陽元。任城樊縣人,為戰國信陵君魏無忌的後裔。據《元和姓纂》載:「昭王生公子無忌,忌孫無知。【任城】無知曾孫不害,生漢任城太守,因家焉。不害孫相,漢丞相、高平候。裔孫舒,晉司徒。」
魏華存自幼聰明伶俐,刻苦讀書,博覽百家,精通五經,尤其愛讀《老子》、《莊子》和《周易參同契》等道家著作。據《濟寧府志》記載,魏華存「幼而好道,志慕神仙」,不思婚嫁。至24歲時,為父所迫,嫁與南陽劉幼彥為妻。
《南嶽魏夫人傳內傳》云:婚後,華存夫人時常「閒齋別寢,入室百日不出」,每日念經修道,持齋修道多年,廣搜道教神書秘籍,曾為天師道祭酒。由於精誠所至,感動上天,一天忽有清虛真王褒及眾真人降臨夫人齋室,告訴夫人說他們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神真之道。」於是授魏華存《上清真經》三十一卷,王褒又摘經中之節度,行事之口訣,一一傳於夫人。接著,景林真人又授夫人《黃庭內景經》,令其晝夜存念,誦習萬遍之後,可洞觀鬼神,調和三魂五魄,可致長生久視。授己畢,眾真人隱形而去,留言他日將會見於洛陽山中。
西晉末年,魏華存預感到中原即將有大亂,於是攜二子渡江南下,半途中,盜賊橫行,流寇打劫,而夫人所到之處,都平安無事,逢凶化吉。
黃庭觀
魏華存便在衡山集賢峰下「結草為廬」,重新開始了她苦心孤詣的修煉,並著書立說。《道藏輯要》收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魏華存所傳經典,統稱《黃庭經》,分為《黃庭內景玉經》、《黃庭外景玉經》和《黃庭中景玉經》三種。《黃庭內景經》為王褒所傳,魏華存加以修訂整理後,並予注述,撰為定本,傳抄問世。《黃庭經》以七言韻語描述人體五官、五臟、六肺諸神,以存思、存神為主要內容,歸納出三宮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系統養生理論和修煉方法,成為「內丹」、「女丹」理論之淵源。《黃庭經》破天荒第一次提到「上丹田」(腦)、「中丹田」(心)之氣下行,沉於「下丹田」(臍),是運氣存氣的始點和歸宿,奠定了中國氣功學存養丹田,保氣煉精,強身卻病,養生長壽「三丹田」學說的理論基礎,為人體科學養生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黃庭經》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道教的範圍,歷代學人,爭相詮注。以寫《黃庭經》為法帖最著名的,當數晉代右軍王羲之。王羲之以所寫《黃庭經》換取白鵝的故事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以此詩云:「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魏華存將所寫經書於晉哀帝興寧二年(364)太歲甲子,授弟子琅琊王司徒公府舍人楊羲,使作隸字寫出,以傳護軍長史句容許謐並其弟修行得道,在神仙道教中以師徒秘授的形式廣為流傳。至東晉末年,京師及江東數郡,無人不有,由此而形成神仙道教上清派。南朝齊、梁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四十餘年,建道觀、收弟子,著書傳道,弘揚上清道法,使茅山成為上清派傳教中心,上清派也因此被稱為茅山派。
魏華存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女道士,也是上清派開山祖師。
魏華存八十三歲時,即晉成帝咸和九年(334年),西王母派眾仙來迎接她升天。傳說,升天的第一天,有一群仙人駕著鶴車來到觀前的「禮斗壇」相迎。杜甫在《望岳》詩中說:「恭敬魏夫人,群仙夾翱翔」,說的就是這件事。魏華存升天后,被帝封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與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緱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嶽衡山的神仙洞府。魏夫人升天以後,黃庭觀里繼而升天成仙的也不乏其人。首先是她的侍女麻姑也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則成為花神,掌管天下名花。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lkoqovz.html
------------------------------
魏華存(251年-334年),字賢安[1]。又稱魏夫人、紫虛元君、民間亦稱二仙奶奶,晉代天師道女道士,山東任城樊邑(今山東微山縣)人,傳說傳授道教上清經出世,上清派、茅山派追尊為第一代祖師。
她是晉司徒劇陽侯魏舒之女,二十四歲時嫁給修武縣令南陽劉幼彥,博覽《道德經》、《南華經》、儒家五經、諸子,食齋修道多年,信奉天師道,擔任祭酒。傳說有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授之以《黃庭經》。永嘉之亂時,魏華存帶同兩兒避亂江南,把天師道帶到南方。
魏華存羽化後,東晉道士楊羲自稱得魏華存降臨,稱其已封為「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授與上清經及仙真內傳(《隋書·經籍志》著錄《清虛真人王君內傳》一卷,題「弟子華存撰」)。楊羲又撰有《魏夫人傳》,神化魏華存的生平事蹟。
元代茅山宗追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
魏華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MG4NWj
-----------------------------
魏華存(252—334),晉代任城人,女道士,字賢安,又稱紫虛元君、魏夫人。 上清派第一代太師,民間稱之為"二仙奶奶",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尊奉的四大女神之一。 父親為司徒魏舒。
魏華存(252--334)晉代女道士。 字賢安。 任城(今山東濟寧市境)人。 司徒魏舒之女。 博覽
魏華存
百家,通儒學五經,尤耽好老、莊。 常靜居行導引、吐納術,服食藥物,意欲獨身修仙,遂其所願。
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歲時強嫁給太保碟南陽劉文(字彥幼)。 劉文任修武(今河南境內)縣令,魏華存隨至任所,生有二子。 後來別居,持齋修道多年,廣搜道教神書秘笈,曾為天師道祭酒。 得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給她《黃庭經》。
後被尊奉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世稱"南嶽夫人"《道藏輯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文獻記載
《魏夫人傳》載,魏華存"幼而好道,靜默恭謹,讀莊老,五經百氏,無不該覽。 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沖舉,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納氣液,攝生夷靜...... 常欲別居閒處,父母不許。 年二十四,強適太保南方南陽劉文(一作劉七),字幼彥,生二子,長曰璞,次曰瑕。 ...... 二子粗立,乃離隔宇室,齋於別寢"。 據《雲笈七?· 上清經述》《茅山志》卷十載:魏華存居修武縣(夫為修武令)時,因「冥心齋靜,累感真靈」,謂於西晉太康九年(288)三十七歲時,忽有眾真下降,清虛真人王褒為其師,並授以《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靈書紫文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經三十一卷,並稱"此書昔授之西城總真君,今以付子,且語以存思指歸行事口訣"。 於是《上清經》從此而行世。 後又有景林真人別授《黃庭內景經》。 考清虛真人王褒字子登,范陽襄平人,安國侯七世孫,學道華陰山。 關於《上清經》之下傳,《真诰》卷十九《真诰敘錄》載:"晉哀帝興寧二年(364),南嶽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琅琊王司徒舍人楊羲,楊以隸書寫出,又傳護軍長史句容許谧,並第三息上計椽許翙,二許又更起寫,修行得道。 "魏華存被上清派尊為第一代太師。
生平經歷
魏夫人生長在一個不尋常的仕宦之家。 其父魏舒,字陽元少年時成為孤兒,寄養在姓寧的外婆家。 四十余歲時,郡守派員訪察孝妻,魏舒被推舉到朝廷,對策合格,後升官至司徒,魏舒娶了三個妻子都己死去,兒子活了二十七歲,也早於魏舒而死。
魏华存
魏華存
魏夫人生於曹魏嘉平四年(西元252年),其父魏舒,時年己四十四歲。 魏夫人幼小時,隨父任朝廷官職,居住洛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平時喜讀《老子》、《莊子》、三傳五經及諸子百家。 幼年時,就接受天師道,羨慕神仙,靜默養煉。 及年長,信道修煉,日益強烈,平時按道教養生丹法服胡麻散、茯苓丸,並且用吐納氣液,攝生靜養。 家中親戚往來,她一概拒絕會見。 她要求離開家庭,住到一個清靜的地方,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對。 無奈,只好在家中找一偏僻的住室,讀道書,靜養煉。
魏夫人到二十四歲的時候,父母親強迫她嫁給太保徑、南陽籍的劉乂(字幼彥,被誤寫為劉文、劉又),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劉璞,小的叫劉瑕。 劉幼彥後來做了修武縣令。 魏夫人內心一直嚮往道教,崇信越來越誠。 待二個兒子長大,於是就和丈夫分居,齋戒別室。 終因精誠勤致天帝開懷,命神人降授《上清經》,由魏夫人傳播於世,遂為道教上清派開祖。
道教傳說,魏夫人與丈夫劉乂分居之後,經過了三個月,忽有清虛真王褒及眾真人降臨夫人齋室,告訴夫人說:"你專注三清,勤苦到如此境地,我等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你神真之道。 "於是,讓玉女打開玉笈拿出《上清真經》三十一卷,說:"我昔潛心學道,遇南極夫人,西城王君,授我寶經三十一卷,誦經習行,以成真人,住有小有洞天仙王,今日所授,乃昔日的文本。 "隨後,清虛真人王褒起立向北,畢恭畢敬,執書而祝說:"奉泰帝的命令,於今良辰吉日,以褒昔精思於陽洛山所授的寶書,傳與魏華存,計三十一卷,華存當謹守明法,修真成仙。 有洩我書者,身為下鬼,族及一門。 祝罷又說:"此書當傳真人,不僅我得如此,你今獲此,皆泰帝的命令。 自我之後,當有七人得到它,至華存即是第四個人了。 "於是,親手授予夫人。 隨後,王褒又摘經中之節度,行事之口訣,一一傳於夫人。 接著,景林真人又授夫人《黃庭內景經》,令其晝夜存念,誦習萬遍之後,可洞觀鬼神,調和三魂五魄,可致長生久視。 授己畢,眾真人隱形而去,留言他日將會見於洛陽山中。
故事
魏華存在洛陽修真養煉好多年,己獲得上乘體驗。 後來,丈夫劉文去世,中原發生饑荒,魏夫人樂善好施,救濟貧饑,得到真人兆示,得知中原將發生大亂,
魏華存
擬攜二子渡江南下。 魏夫人離開洛陽到江南,半途中,盜賊橫行,流寇打劫,而夫人所到之處,都平安無事,逢凶化吉。 到南方后,夫人的兩個兒子都十分爭氣,長子劉璞升安城太守,次子劉瑕任太尉從事中郎將。 夫人從此得以清齋而居安靜煉養,誦經修道,真功日進。 魏夫人在陽洛山,道成功滿之後,開始講經傳道,以其大德高行,天師道徒推舉她為天師道祭酒(高級傳教師),領職理教,克盡職守。 魏夫人得到《上清經》後,就勤奮誦習,宣講教化,形成了以士族知識份子為主體的道教上清派。 上清派在煉養方法上,改變了過去從符箓禁咒和燒鍊金丹,而為專煉人體的精、氣、神以求長生久視之道,成為套綜合醫學、仙道、巫術為一體的,以煉神為主的存想靜功。 魏夫人為了使上清派的煉修功夫深入人心,她把原來在晉武帝太唐九年(西元288年)三十七歲時接受到的《黃庭內景經》草本,加以修訂整理后,並予註述,撰為定本,傳抄問世。 道教傳說,晉興寧三年(西元365年),魏夫人降臨琅DER王司徒公府舍人楊羲宅,告楊清規戒律,解說方術要訣,以《上清經》三十一卷親授楊羲,並讓他用隸書寫出,再傳給丹陽許谧、許翙父子,二許又另抄寫傳習。 東晉末年,戰亂紛起,楊與二許先後去世,而許翙之子許黃民攜《上清經》避亂浙東,從此浙東盛傳上清派。 上清派後傳南朝齊、梁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四十餘年,建道觀、收弟子,著書傳道,弘揚上清道法,使茅山成為上清派傳教中心。 茅山、龍虎山、閣皂山合稱江南道教"三山符箓",一直延續至今。
親屬成員編輯
父親:魏舒(209年—290年),字陽元。 任城樊縣(今山東兗州西南)人。 魏晉時期名臣。
丈夫:劉乂,字幼彥。 晉朝官員,南陽涅陽人,劉喬之弟。 其名字被某些資料寫作義、又、文,皆誤。
兄弟:魏混,字延廣。 清靜聰惠有才能,官至太子舍人。 年二十七歲時,先於其父魏舒死,朝野都為魏舒感到悲惜。
長子:劉璞,字子成,晉丹陽尹,官至光祿勛,爵位東昌男。 著名書法家,善行、草書。 唐代竇泉《述書賦》雲:"猗與子成,徇跡過名,正隸實,藁草沉輕,無常高風,雖疏復呈,猶不考之鐘鼓,含律呂之音聲。 "《述書賦》注雲:"劉璞字子成,南陽人,晉光祿勛,即得道南岳魏夫人子。 "全唐文記:劉璞字子成,南陽人,晉光祿勛,即得道南岳魏夫人之子,夫人魏舒女,父義(劉乂之誤)晉河內修武令,今見具姓名行書及草兩紙共二十行。
次子:劉瑕,太尉陶侃從事中郎將。 (注:劉瑕不是晉朝泉陵公劉遐)
侄兒:魏融,魏混之庶子。 魏混死後,武帝讓魏舒的庶孫魏融繼嗣。 魏融也早逝。
從侄:魏晃。 魏融早逝,於是讓侄孫魏晃繼嗣。
孫女:劉媚子(319—371),劉璞長女,東晉振武將軍、鄱陽太守、都亭侯王建之之妻,墓誌出土於南京北郊的象山。 劉媚子墓誌全文:「晉振威將軍、鄱陽太守、都亭侯,琅耶臨沂縣都鄉南仁里王建之,字榮建業註國,故夫人南陽涅陽劉氏,字媚子,春秋五十三,泰和六年六月戊戌朔十四日辛亥,年均故郡官舍。 夫人修武令乂之孫,光祿勛東昌男璞之長女,年廿來歸,生三男三女。 二男未識不育。 大女玉龜,次女道末,並二歲亡。 小女張願,適濟陰卞嗣之,字奉伯。 小男紀之,字元萬。 其年十月丙申朔三日戊戌,喪還都。 十一月乙未朔八日壬寅,陪葬於舊墓,在丹楊建康之白石。 故刻石為識。 " [1] 
主要作品
魏夫人定本的《黃庭內景經》簡稱《黃庭經》,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經典之一。 它是七言詩的形式描述人體臟腑功能,以三丹田與黃庭宮為樞紐,存思黃庭,煉養丹田,積精累氣,以求長生。 內中所談到的人體生理,多與中醫學相通,其獨到之處,尤其是重視大腦的作用,確與現代科學不謀而合。
《黃庭內景經》首次提到中國氣功學所說的"三丹田"學說,對人體科學養生學有很大的貢獻。 煉功時,注重腦(上丹田)、心(中丹田)、臍(下丹田)之氣下行,沉於下丹田,是運氣存氣的始點和歸宿。 存養丹田,保氣煉精,這正是讀《內景經》的人練功強身卻病,養生長壽的最高希望。 魏夫人於東晉成帝成和九年(西元334年)撰寫了《黃庭外景經》三卷之後而去世,享年八十三歲。
民间传说
黃庭觀在道教中的名望很高。 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東晉鹹和九年(西元三三四年),著名的女道士南嶽魏夫人在禮鬥壇白日飛升成仙。 魏夫人名華存,字賢安,山東任城人,東晉司徒劇陽文康公魏舒的女兒。 幼年時便熟讀"莊老之書","篤意求神仙之術",發誓不嫁。 後來在父母的脅迫下,二十四歲時嫁給南陽劉幼彥,生二子,長名璞,次名瑕。 據《南嶽志》記中所錄的《南嶽魏夫人傳內傳》雲:婚後,華存夫人時常"閑齋別寢,入室百日不出",每日念經修道。 傳說由於精誠所至,感動上天,四位仙君在同一天降臨到她家裡,授她《太上寶文》、《八素隱書》三十一卷和《黃庭經》。 她得到經卷後,日夜誦讀,潛心修行。 丈夫死後,天下大亂,攜帶二子渡江南行。 爾後又與二子分開,與侍女麻姑於晉大興年間來到南嶽,在集賢峰下,結草舍居住,靜心修道。 這就是黃庭觀的來由。 在她修行的十六年中,傳說西王母曾約請她到朱陵山上一起吃靈瓜,八十三歲時,即晉成帝鹹和九年(西元三三四年)間,她閉目寢息,飲而不食",七天後一天夜裡,被西王母派眾仙來迎接她升天。
傳說,升天的第一天,有一群仙人駕著鶴車來到觀前的"禮鬥壇"相迎。 杜甫在《望岳》詩中說:"恭敬魏夫人,群仙夾翱翔",說的就是這件事。 魏華存升天后,被帝封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 與西王母共同管理天臺山、缑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嶽衡山的神仙洞府。 傳說魏夫人升天以後,黃庭觀裡繼而升天成仙的也不乏其人。 首先是她的侍女麻姑也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則成為花神,掌管天下名花。 由於這些神話傳說,黃庭觀成為南嶽道教歷史上的神奇之地
歷史記載
魏晉間有無魏華存,民間傳說不一,但葛洪及陶弘景皆謂實有。 葛洪《神仙傳》中說:"中侯上仙範邀,字度世,舊名冰"二,撰《魏夫人傳》"。 《真浩》卷七第十注雲:「范中侯名邀,即是撰《南真傳》者"。 《真訟·敘錄》多處謂南真魏夫人"降授"楊羲以《上清真經》。 《真浩》卷二十注雲:「又魏夫人小息還為會稽時,攜夫人中箱法衣,並有經書自隨供養。 後仍留山陰,於今尚在,未獲尋求之。 "說明魏夫人幼子劉瑕曾留有魏華存法衣、經書於山陰,則魏華存確有其人。 又《茅山志》卷十有《嗣上清第一代太師》,以魏華存為道教上清派之創始者。 又,歷代史志中,《隋志·史部·雜傳類》、《宋志·神仙類》、《通志略·諸子類·道家》、《雲岌七簽》卷一O六皆著錄魏華存撰《清虛真人王君內傳》,《隋志·史部·雜傳類》、《舊唐志·史錄·雜傳類》、《新唐志·子錄·神仙類》、《宋志·神仙類》、《崇文總目·道書類》、《通志略·諸子類·道家》、《禦覽·經史圖書綱目》、《太平廣記》卷五十八皆著錄或收錄有《魏夫人傳》。 魏華存所受或所著經書中,後世傳布最廣、影響最大的是《黃庭經》。
關於魏華存得道成仙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很大。 後來,崇尚道教的唐玄宗李隆基指令道士蔡偉,將這些民間流傳的傳說整理編入《后仙傳》。 宋代學者李昉根據《后仙傳》的記載重新整理加工,編入了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體的《太平廣記》。
作品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後集卷
南嶽魏夫人
夫人姓魏名華存,字賢安,任成人,即晉武帝左僕射魏舒之女。 天才卓異,性樂神仙。 年二十四,父母強逼以事南陽劉又諱彥。 幼為修武令,夫人隨之。 遂因請閒齋於別室,謹修道法。 入室百日,所期仙靈,精靈,精靈。 季冬夜半,感四真人降於靖室,而授道要。 後眾真再降,令夫人托疾屍解,楓輪命訪王屋清虛洞天,奉天帝君命傳玉札金文,位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主諸學道生死圖籍,攝禦三官關較罪考,又加南嶽夫人,比秩仙公治大霍山洞台,後成帝鹹和四年,諷輪下迎升天。 杜甫望岳詩雲:南嶽配朱雀,秩禮自百王。 欽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祖典,在德匪馨香。 巡狩何寂寥,有虞今則亡,洎五隘世網,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蓋獨不朝,爭長業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 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國王以讚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夫人壇在南嶽中峰之前,巨石之上,是一片大石,方可丈餘。 其形方穩,下圓上平,浮寄他石之上。 嘗試一人推之,以能轉動,人多則屹然而定,相傳以為靈異,往往神仙幽人遊息其上。 奇雲靈氣,彌覆其頂。 《丹台錄》雲:魏夫人為紫虛元君,治南嶽。 《真誥》雲:上真司命南嶽真人。
魏华存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cKBjAY
-----------------
魏舒(? —前509年),姬姓,魏氏,名舒,亦名荼,谥"獻",所以也稱魏獻子。 東周春秋後期晉國卿,著名的軍事改革家、軍事家、政治家。 晉名將魏昭子絳之孫,晉軍步戰的創始者。
在軍事史上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由車戰向步戰的轉移,僅此一件,就足已使他名垂青史魏舒方陣的出現是春秋軍事史上的大事,是我國車戰向步戰轉變的劃時代的標幟。
魏舒的先人是跟隨晉文公諸賢之一的魏煌,以勇力聞世,曾跟隨重耳流亡十幾年。 重耳即位后,魏?遂成為晉文公的主要將領。 魏獻子侍奉晉昭公。 春秋晚期只剩下韓、魏、趙、范、智、中行6家最大的宗族,控制了晉國的政局,稱為六卿。 昭公去世后,晉國的六卿強盛起來,公室衰微下去。
執政
晉頃公12年(前514年),執政的韓宣子告老,遂讓位於魏舒。 魏獻子主持國政。 魏氏從此成為晉國主要的家族。
魏舒在晉國執政6年,展盡才華,奠定了日後三家分晉魏國的基礎,使魏軍成為當時的一支勁旅. 六卿各自採取革新措施,以期發展實力。 韓、趙、魏的改革尤為徹底。 後來趙又滅范氏、中行氏,迫使他們逃出晉國。
春秋末年,智氏最強,趙聯合韓、魏消滅智氏。 晉長期的卿大夫兼併戰爭告一段落,三家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
西元前376年,韓、趙、魏廢除晉國的最後國君——晉靜公,最終完成三家分晉的歷程。 三家分晉是以新舊勢力鬥爭為表現形式的晉國社會變革的結果,是中國古代歷史從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
大原之戰
魏舒的成名之作——大原之戰,此役宣告數百年的車戰歷史的結束,步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主導方式。
晉平公17年(前541年)夏,山戎部落進犯中原,魏舒及荀吳(中行穆子)率晉軍進攻無終(山戎國名)及和群狄(好些少數民族),同戎狄的步兵遭遇於大原(今山西太原西南)。
太行山區,山巒重疊,道路崎嶇,地形險狹。 魏舒感到戎狄是是步兵,己方是兵車,在山地作戰,兵車機動困難,難以取勝。 於是出謀"毀車為行",把兵車改造為步兵,改車戰為步戰。 即把5乘兵車的甲士(每乘甲士3人,5乘共15人),改變為5人為1伍,共編為3個伍的肩甲步兵,與原有輕裝步兵合編,作為戰鬥的基本單位,使原來以兩、伍、專、參、偏為編組的戰車陣形,變成以前鋒、後衛、左翼、右翼、前拒為編組的互相配合的步戰陣形。
荀吳的寵臣不肯舍車就步,魏舒當場把他斬首示眾。
長於步戰的戎狄軍隊,恥笑晉軍的失常之舉。 魏舒利用敵軍的驕傲和麻痹,乘對方尚未到陣,便揮軍出其不意地衝向敵人,大敗敵兵,取得了勝利。
去逝
晉定公3年(西元前509年),魏舒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泉名,今河南洛陽)為成周築修城牆。 他把事情交給了韓獻子和原壽過,自己跑到大陵澤(今河南獲佳縣西北)去打獵,放火燒荒,回來死在寧(今河南獲嘉縣西)。
-----------------------------------
司徒是我國古代的一個重要官職名,由《周禮》地方官司徒演變而來。 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視濯,大喪安梓宮。 少昊氏以鳥名官,而祝鳩氏為司徒。 堯時舜為司徒。 舜攝帝位,命契為司徒。 契玄孫之孫曰微,亦為夏司徒。 周時司徒為地官,掌邦教。 漢初不置。 哀帝元壽二年,罷丞相,置大司徒。 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稱司徒。 [1]  漢朝置尚書郎4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周禮》以大司徒為地官之長,北周依《周禮》置六官,為地官府之長,以卿任其職。 漢元壽二年(前1),改丞相為大司徒。 西漢末至東漢初,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 至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馬,又置太尉,乙太僕趙熹為之,而與司徒、司空為三公。 《史記·五帝本紀》:"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 哀帝元壽二年更名大司徒。 "《後漢書·百民志一》:"司徒,公一人。 本注:掌人民事...... 世祖即位,為大司徒,建武二七年,去'大'。 "
三國時期: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魏文帝時,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國支計。
晉以相國、丞相與八公為諸公官。 《通典》卷二《職官二》"三公總敘"條說:"后魏以太師、太傅、太保謂之三師,上公也。 大司馬、大將軍謂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謂之三公。 "
隋唐時期置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正一品。 其職到隋朝改為民部。 唐朝為避李世民諱改稱戶部尚書。 顯慶元年(西元656年)改戶部為度支;《唐六典》載:"三公,論道之官也。 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 然周、漢已來,代存其任。 自隋文帝罷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親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 龍朔二年(西元662年)改度支尚書為司元太常伯;鹹亨元年(西元670年),復為戶部尚書。 宋、元、明、清沿而未改。 戶部尚書主管全國戶口、賦役方面的政令。 侍郎掌稽核版籍、賦役實征等會計統計工作。 其日常工作有為移民墾荒,招撫安置流民,以魚鱗圖冊、黃冊為根據,抑制豪民兼併;以限田裁異端之民;以樹藝課農官;以草地養馬放牧;以電種召佃盡地利;對多年積欠賠累可根據情況給予寮集免;根據各省收支情況,調劑餘缺;差役的減輕免復;對災區貧老的撫恤 救濟,對有功人的賞賜;權量市糴,評估物價;徵收山澤坡池、關市、坑冶之稅;贍軍輸,督漕運,贍及轉輸屯種,開中以實邊,和百官俸祿支給;定期編造戶口冊籍,調整戶等,瞭解人口及土地增減變化;對隱匿戶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為及時給予制止、糾正
------------------------------
南嶽黃庭觀:東晉女道士魏夫人80歲仍顏如少女
南嶽黃庭觀
南嶽衡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位於衡山集賢峰下白龍潭邊的黃庭觀,是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魏華存的修道之地。東晉初,中國最早的女道士魏華存,帶著侍女麻姑在此潛心修道16年,於83歲時修成正果,羽化升天。在道教神譜《真靈位業圖》中魏華存是僅次於西王母的第二大女神。
南嶽黃庭觀
魏華存(252-334年),字賢安,山東任城(今濟寧)人,西晉司徒魏舒之女,在洛陽長大,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魏華存幼年時便痴迷老莊之學,沉溺於玄真修仙之道。24歲時嫁給南陽劉幼彥,育有二子。劉幼彥曾任修武縣令,但英年早逝。西晉末,中原地區政局動盪,兵亂四起,魏華存帶著兒子移居江南。魏華存的兩個兒子都比較有作為,長子劉璞先是在軍中任司馬,後升安城太守,次子劉瑕在軍中任中郎將。兩個兒子成家立業之後,魏華存於大興元年(318年)帶著侍女麻姑來到南嶽白龍潭潛心修道,專修《黃庭內景經》。傳說西王母曾約請她在南嶽朱陵山一起吃靈瓜,並賜她《玉清隱書》4卷。東晉咸和九年(334年),魏華存得道升天,被天帝封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故魏華存又稱「魏夫人」、「南嶽夫人」。今南嶽黃庭觀的「飛仙石」,據傳是魏華存飛升成仙之地。魏華存升天后,其侍女麻姑、弟子女夷也先後成仙。由於這些神話傳說在民間流傳極廣,所以南嶽黃庭觀在道教中聲望極高。
南嶽黃庭觀
不過,魏華存在南嶽修道時,還沒有黃庭觀。魏華存修道之處可能只是一處茅廬,被後人稱為魏夫人壇。到了唐初,由於唐朝皇帝自稱是老子李耳的後裔,將道教排在道、儒、釋三教之首,南嶽道教因此進入鼎盛時期,大量道觀應運而生。魏夫人壇也由上清派第十代弟子雙襲祖改建成了觀宇,規模不斷擴大。五代時,楚王馬希聲將魏夫人壇重修為魏閣,內設魏夫人石雕像。北宋景祐年間(1034-1038年),宋仁宗賜名「紫虛元君之閣」。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崇尚道教的宋徽宗又以道家真經黃庭經賜名黃庭觀,沿用至今。
南嶽黃庭觀
魏華存修道成仙的故事,最早載於東晉時期的《紫虛元君南嶽夫人內傳》。該傳署名為范邈所撰,實為上清派第二代宗師楊羲的託名之作。該傳在隋唐宋元史籍中均有著錄,但現已亡佚,只能從唐宋時期各種書籍的徵引中了解其大略。現存的《南嶽魏夫人傳》,收錄於北宋時期編撰的《太平廣記》,原文出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所撰的《墉城集仙錄》,系杜光庭根據《紫虛元君南嶽夫人內傳》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撰《晉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魏夫人仙壇碑銘》改寫而成。《南嶽魏夫人傳》文末記載,唐大曆三年(768年),時任撫州刺史的顏真卿游南嶽,特地為魏華存立碑,以紀其升仙之事。
南嶽黃庭觀
顏真卿所撰的碑銘中,大量篇幅是敘述魏華存的修道成仙經歷。神話傳說自然不能當真,但文中所說魏華存80多歲仍顏如少女,倒是極有可能。魏華存所修《黃庭內景經》,本來就是一本養生學著作。全經共239句,分作36章,每章各取首句二字為題,以七言歌訣的形式講述養生修煉的原理,被稱為「壽世長生之妙典」。雖然該經晦澀難懂,卻對後代道教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修煉素以長生不老為目標,鶴髮童顏乃至青春常駐是道家的不懈追求。如果魏華存潛心修煉16年不曾返老還童,那麼她所追求的飛升成仙也就缺乏了說服力。魏華存後來被尊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多半應歸功於她創造了「積十六年,顏如少女」的奇蹟。
南嶽黃庭觀
事實上,道家在駐顏美容方面確實取得了不少成果。魏華存之後的道教醫藥學家葛洪、孫思邈等人對駐顏美容都頗有研究。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有去皺、嫩面、香體、令皮膚光潤如脂的療法。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分別闢有「面藥」和「婦人面藥」專篇,共收入美容藥劑87方。唐朝時期,這些美容藥方曾在皇室宮廷中大量製造,其效果可能相當不錯。杜甫有《臘日》詩云:「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表明唐玄宗曾在臘日將美容藥劑賞賜給臣子。因此,魏華存80歲仍顏如少女,並非天方夜譚。
黃庭內景經
由於魏華存開創了女子修道之先河,因而在道教中具有崇高地位。在道教鼎盛的唐代,魏華存更是被民間頂禮膜拜。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都曾在詩中提到過魏華存。李白《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嶽》詩中說「尋仙向南嶽,應見魏夫人」,意思是你到南嶽衡山去尋仙,或許可以見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杜甫《望岳》詩中的「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則描繪了是傳說中一群仙人駕著鶴車前來迎接魏夫人飛升的情景。正是魏華存神話故事的廣為流傳,使南嶽黃庭觀成為了中國道教史上的神奇之地。(文/謝志東)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other/82varmg.html
----------------------
清微派 與 上清派的共同祖師
~ 南嶽夫人魏華存 祖師
茲節錄 四川老莊學會 魏明生 先生文章:
南岳夫人魏華存的歷史地位及其對江南道教的影響
~ 四川省老庄學會 魏明生
本文從揭示晉代南岳魏夫人魏華存身世之謎入手,論述了魏華存在天師道、上清派、清微派、中國女神和道教醫學中的歷史地位,及其對包括浙江在內的江南道教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一、 魏華存身世之謎
晉代女道士魏華存生於山東任城,卻被稱做“南岳魏夫人”,還有的記載“多荒誕不經” ,因而導致其身世成為難解之謎,
考諸古代文獻,稱其為“南岳魏夫人”者,以《顧氏文房小說》收錄的《南岳魏夫人傳》較為全面,葛洪《神仙傳》所指“中侯上仙范邈”撰《魏夫人傳》,陶弘景《真誥》卷十九《真誥敘錄》,《太平廣記》卷八十五《魏夫人傳》,《御覽》卷六百七十八引《南岳魏夫人內傳》等,皆大同小異。此外還有《濟寧府志》、《懷慶府志》、《衡州府志》、《湖南通志》、《魏氏族譜》、《劉氏族譜》,以及相關碑文,也有零星載,枚不勝舉。
縱觀古代文獻,可以認定:“南岳魏夫人”即晉代魏華存,字賢安,號蕊珠,西晉司徒任城劇陽文康公魏舒之女,生於魏廢帝熹平四年 (252年)四月初一日,卒於東晉成帝咸和九年(334年)三月十三日,享年83歲。其人生軌跡如下:
魏華存自幼聰明伶俐,刻苦讀書,博覽百家,精通五經,尤其愛讀《老子》、《庄子》、《太平經》和《周易參同契》等道家著作。據《濟寧府志》記載,魏華存“幼而好道,志慕神仙”,不思婚嫁。至年24歲,經父耐心說服,嫁與南陽涅陽(今河南鎮平)太保掾劉又 (字幼彥)為妻。華存隨夫居遷,雖同宿館舍,卻常齋於別寢,手不失經,日夜誦讀,潛心修道。晉武帝太熙元年(290年),其夫其父先后辭世,華存獨自挑起生活重擔,一邊授書教子,一邊懸壺濟世,仍專心致志地修仙訪道。“八王之亂”發生之前,華存即有預感,遂攜二子遷離洛邑,渡江南下,移居江西撫州,置壇修道。東晉元帝建武二年(315年),魏華存輾轉入湘,至南岳衡山集賢峰下“結草為廬”,於巨石之上設禮斗壇,專心修煉。晉成帝咸和九年(334年),吞服兩劑仙藥,托劍化形而逝。
古代文獻關於魏華存生平的記載,資料繁雜,經過梳理,脈絡清楚,勿容置疑。
二、魏華存的歷史地位
(一)天師道祭酒。
東漢末年,張陵客蜀,在古青衣羌國原始宗教五斗米道的基礎上,創立正一盟威之道即天師道,建二十四治,設道職祭酒,感化教民,弘道濟世。天師道從青衣江流域向東發展,以張陵之孫張魯為系師,雄據漢中三十一年,承其祖制,推行政教合一,興道安民,受到百姓擁戴,形成了天師道的第一個高峰期。張魯死后,天師道失去統領,組織渙散,綱紀鬆弛。再加上曹操脅迫教民北遷,漢中教區被削弱。教民遷徙雖然起到了廣泛播撒道教種子的作用,但祭酒們各自為教的結果,導致教規失戒,腐化墮落,道團瓦解。有些道教組織參加農民起義,遭到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天師道屢遭摧殘,從高潮走向低落。天師道現象在社會下層由盛向衰,卻越來越多地受到士紳階層特別是知識界的熱切關注。魏華存的父親魏舒就是一位玄學的追隨者,他“不修常人之節,不為皎離之事”,直到40多歲才走上仕途。在他的影響下,魏華存自幼對玄學和道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耳濡目染天師道的傳道經典和方式,以其大德高行,博得天師道徒的擁戴,被推舉為天師道祭酒,領職理教,克盡職守,在天師道中享有崇高地位。
(二)上清派道教創始人。
上清派道教的創立和魏華存的傳道生涯,在古代文獻之中,存在兩大疑點:一是魏華存以王褒為師﹔二是《黃庭經》為誰所作。
魏華存以王褒為師,出自魏華存所寫《清虛真人王君內傳 》 。傳雲:“ 華存師清虛真人君,諱褒字子登,范陽襄平人也,安國侯七世之孫。君以漢元帝建昭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誕焉。”王君即王褒,生於公元前36年,與魏華存相距二百八十余年,何以為師?后人以其為是者,夸大其說,言師徒二人同在五台山修道,當不可信。以其為非者,斥以“實屬虛妄”,則有武斷之嫌。《師說》雲:“吾師道也”,“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以道為師,先吾為師,不一定同時。古人有“萬世之師”一說,謂一個有成就的人,幾百年幾千年之后,仍會有人仰慕為師。故信魏華存以王褒為師不謬。
魏華存以王褒為師,除仰慕而外,意境更加高遠。王君“體六和之妙炁,挺天然之嘉質,含岳秀以植韻,秉靈符而標貴,暉灼煥於三晨,峻逸超於玄風。少讀五經,傍看百子,綜算象緯,通探陰陽,及風炁律呂,靡有不覽也。”僅此,王褒已是一個值得傾心仰慕之師了,何況受“太上丈人會二十九真人,皆玄洲之太真公”之教,“授書為太素清虛真人”?依托古人而傳其說,屢見不鮮。華存以清虛真人為師,“清源高流,圓穎遠映,靈根散條,芳華朗曜”,受其經書,從而建構了上清道脈的師承關系和理論體系,為上清派道教的創立奠定了基礎。魏華存被尊奉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紫虛元君,也就順理成章了。
《道藏輯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這些經書,其實是魏華存本其祖魏伯陽之《周易參同契》,滲以漢魏道書而成《黃庭內景經》。伯陽以鉛汞水火隱去男女,名曰外丹,實為內丹。葛洪《抱朴子?遐覽篇》所列道家著作中,有《魏伯陽內經》一書。葛洪雖比魏華存晚出30年,但共同存世五十載,更能說明魏華存所作《黃庭內景經》,系魏氏家族祖傳。魏華存在魏伯陽內丹說的基礎之上,對人體內臟細分精修,以七言直白,易於傳承普及。伯陽參同,以“委時去害”“與鬼為鄰”(魏)、“百世一下”“遨游人間”(伯)、“陳敷羽翮”“東西南傾”“水旱隔並”(陽)隱匿姓氏,華存則以“上清紫霞虛皇前”(紫虛)、“閑居蕊宮作七言”(蕊珠宮),暗含“紫虛元君”、“蕊珠”之名,二者如出一轍。魏華存將所寫經書於晉哀帝興寧二年(364)太歲甲子,授弟子琅琊王司徒公府舍人楊羲,使作隸字寫出,以傳護軍長史句容許謐並其弟修行得道,在神仙道教中以師徒秘授的形式廣為流傳。至東晉末年,京師及江東數郡,無人不有,由此而形成神仙道教上清派。后人在道教《真靈位業圖》將魏華存置於與赤鬆子 同級仙班二級左位,建紫虛元君宮、紫虛元君閣、黃庭觀祠祀。
(三)清微雷法一代宗師
清微派是將上清、靈寶、正一合而為一的符箓道法體系,容納了多位道教祖師以表明其來源正統及久遠。
明《正統道藏》《清微灌鬥五雷大法》記載其師派爲:“祖師三天扶教大法天師正一沖玄神化靜應顯佑真君,祖師清微金闕上保高元宸照法王清真紫虛元君,宗師清微元上侍宸金闕昭凝妙道保仙元君”,其中“清真紫虛元君”即南岳夫人魏華存。而洞真部方法類《清微元降大法》卷一“元始清微應運”將“高元紫虛元君魏華存”更為明確置於“上清”一系的第六位。《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開篇稱:“我祖師紫虛元君,敷弘道妙,發露玄微。陳乾坤造化之源,開雷霆機緘之妙。包羅萬象,總統正靈。”卷二《清微應運》雲,“高上紫虛魏元君、南岳夫人秩上保之”,“於是清微、靈寶、道德之法,歸一而傳焉”。明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也說,清微符章經道齋法雷法之文,“自魏(華存)、祖(舒)二師而下,則有朱李南黃諸師,傳衍猶盛” 。
此外,清微道法如《清微祈禱奏告道法》、《紫極玄樞奏告大法》、《上清龍天通明鍊度大法》等都有奉魏華存為祖師、宗師的記載。足見魏華存作為上清派祖師,在清微派道教中也佔有相當重要地位。
(四)道教醫藥學的開山祖師
道教自張陵創立天師道起,即主張醫以載道,道以醫行。魏華存自幼攻讀道家典籍,同時兼習醫術。年長傳道,“懸壺濟世”,義診施藥,救死扶傷,贏得了“活神仙”的美譽。
魏華存所傳經典,統稱《黃庭經》,分為《黃庭內景玉經》、《黃庭外景玉經》和《黃庭中景玉經》三種。《黃庭經》以七言韻語描述人體五官、五臟、六肺諸神,以存思、存神為主要內容,歸納出三宮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系統養生理論和修煉方法,成為“內丹”、“女丹”理論之淵源。《內景》重脾胃、重氣養精、內觀一象,謂之“存神”,兼及女子閉煉之道﹔《外景》則重存思外界之神,僅述男子修煉之事。《黃庭經》破天荒第一次提到“上丹田”(腦)、“中丹田”(心)之氣下行,沉於“下丹田”(臍),是運氣存氣的始點和歸宿,奠定了中國氣功學存養丹田,保氣煉精,強身卻病,養生長壽“三丹田”學說的理論基礎,為人體科學養生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黃庭經》繼承漢代緯書和早期道教的人身各部位皆有神之說,汲取古代醫學有關臟腑、經絡、精氣的理論和魏華存多年“懸壺濟世”的實踐經驗,對人體生理的描述,多與中醫學相通,其獨到之處,尤其是重視大腦的作用,與現代醫學不謀而合。三國兩晉南北朝400年間,出現了葛洪(公元284-364年)、陶弘景(456-536)、孫思邈(581年-682年)三大道教醫藥學家,而魏華存(252-334)居其先,不愧是道教醫學家的先驅和開山祖師。
(五)華夏四大女神之一。
中國道教主張陰陽平衡,男女平等,對婦女的尊重程度是其它宗教無可比擬的。這在道的神譜中,也顯得十分突出。南岳名道之中,不乏女流之輩,僅《南岳志》列出的就有蒼梧女道王妙想、南岳女仙李鳳仙、衡山仙女張潤玉、長沙女道緱仙姑、善化女道高仙姑等人。然而,潛心修道之女性,造作經書流傳后世,成為一代宗師者,無疑隻有魏華存一人。道教尊崇的眾多女仙中,以西王母、南岳魏夫人、麻姑、何仙姑並稱四大女神。其中以西王母地位最高,南岳魏夫人位居第二。
總之,魏華存作為清虛元君、上清派宗師、道教之神,在道學、醫學、養生學、氣功學、文學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在中國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即是在華夏5000年的中國歷史乃至世界史上,都具有重要歷史地位。
三、魏華存對江南道教的影響
上清派在中國道教史上,是繼天師道之后,在諸多道派中形成較早,傳播較廣,影響較大的一個教派。隋唐之際,上清派曾是道教的主流,宋代以后逐漸與其它道派融合,元明時歸為正一道,發展繁衍成為現代道教與全真派並駕齊驅的正一派,尤其在長江以南盛行不衰。這是和南岳魏夫人的影響分不開的。
(一) 直接影響。
魏夫人作為天師道祭酒,上清派、清微派宗師,清齋而居,安靜煉養,筑壇誦經,真功日進,身體力行,感化道眾,傳之廣遠。為了使上清派的煉修功夫深入人心,她把原來在晉武帝太唐九年(288年)三十七歲時接受到的《黃庭內景經》草本,加以修訂整理后,並予注述,撰為定本,傳抄問世。
魏華存著《黃庭經》傳世,研習、抄錄、詮注、贊頌,蔚然成風,其影響遠遠超出道教范圍。
歷代學人,爭相詮注。最早的注本是唐梁丘子白履忠及托名務成子的注本、其后金劉處玄、明陸西星、清李涵虛、蔣國祚均曾注釋《黃庭》,清董德寧撰《黃庭經發微》,宏一子楊任芳撰《黃庭經闡注》,鄴郡敉齋主人撰《黃庭經箋注》等等,近代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撰有《黃庭經講義》。
宋代研習《黃庭》風氣尤盛。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刪正《黃庭外景經》,其序雲:“今家家異本,莫可考正”,可見當時傳本之繁蕪。北宋王堯臣《崇文總目》著錄有關《黃庭》撰述凡八種,南宋鄭樵《通志?藝文略》道家類著錄有關《黃庭》撰述凡三十部五十七卷。
以寫《黃庭經》為法帖最著名的,當數晉代右軍王羲之。唐張懷瓘《書斷》引晉宋間人羊欣《筆陳圖》雲:王羲之“三十三書《蘭亭序》,三十七書《黃庭經》。”唐張彥遠《書法要錄》卷二引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雲:“逸少(王羲之)有名之跡,不過數首”,將《黃庭》排在首位。唐褚遂良撰《晉右軍王羲之書目》,“《黃庭經》五十行”居第二。唐徐浩《古跡記》、《徐氏法書記》,皆有關於王羲之曾書《黃庭經》的記載。
王羲之以所寫《黃庭經》換取白鵝的故事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以此詩雲:“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宋代大詩人蘇軾詩雲:“新詩說盡萬物情,硬黃小字臨黃庭。”“硬黃”是古時抄寫經書的專用紙。“臨”,抄寫;“黃庭”即《黃庭經》。《黃庭經》以七言寫成,從頭到尾都是詩句,讀寫《黃庭經》是學詩的捷徑,南宋詩人陸游詩雲:“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寫出了研讀《黃庭經》發自內心的感慨。
(二)子嗣影響。
1、魏華存長子劉璞,字子成,歷任司馬、侍中、光祿勛等職,賜爵東昌男。魏華存去世之前,將《黃庭經》鄭重地交給長子劉璞。東晉永和六年(350年),劉璞將《黃庭經》傳於楊羲,再傳給丹陽許謐、許翙父子。東晉末年,戰亂紛起,楊羲與二許先后去世,而許翙之子許黃民攜《上清經》避亂浙東,從此形成浙東上清派。南朝齊、梁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四十余年,建道觀、收弟子,著書傳道,弘揚上清道法,使茅山成為上清派傳教中心。茅山、龍虎山、閣皂山合稱江南道教“三山符箓”,一直延續至今
2、次子劉遐,字子嵩,歷為從事中郎將、安成太守、吏部尚書等職,開安福笪橋劉氏基業。劉遐任安成太守時,偕女媤、嬍修真於安成浮山、斑竹山沖虛觀、文旆山等處,學道有成。
3、魏夫人23代孫劉元賓,號通真子,有文旆山詩雲,“魏氏當年禮斗壇,至今遺址在人間,蒼梧已老煙霞淡,丹灶空余歲月間,鈴鐸夜深驚睡鶴,幡幢睛影上空山,后人自愧麻婚宦,不得追隨款舊關”。
(三)文物古跡。
1、陽洛山“魏夫人祠”。
“魏夫人祠”是南北朝時期當地信眾為紀念魏華存傳道之功,自發集資修建的,后毀於戰火。據《懷慶府志?金石篇?唐沐澗魏夫人祠碑銘》記載,魏華存夫人在“陽洛山修成真人,茲為立祠。”祠傍有魏華存當年每天取水的“聖水泉”,唐時有“鳴玉亭”。亭旁大石上鐫刻有“鳴玉亭”三個篆書大字,據說是魏華存親筆書寫,至今仍依稀可辨。
(二)陽洛山“紫虛元君宮”
唐時道教大興。相傳太宗李世民以曾經在懷川得到上清派始祖魏夫人神力相助為由,派欽差左武侯大將軍、吳國公尉遲恭(字敬德)前往河內(今沁陽),在陽洛山東麓、仙神河東岸修建了規模恢弘、金碧輝煌的“紫虛元君宮”。這是千百年來關於魏華存的最大紀念性建筑,且極靈驗。據碑文記載,公元1104年(北宋崇寧三年)5月,懷川大地久旱不雨,官民在“紫虛元君宮”祈雨顯靈,宋徽宗趙佶欣聞則喜,欽賜匾額:“靜應。”后又特旨頒賜香案、供器和御香,派特使王安國專程祭祀。一時間,崇道之風波及全國。 “紫虛元君宮”改稱為“靜應廟”,香火鼎盛,歷代不衰。可恨的是,於1938年,被日本侵略軍縱火焚毀。
(三)南岳黃庭觀。
黃庭觀位於中國湖南省南岳衡山集賢峰下白龍潭東側,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南岳志》記載:黃庭觀是唐初開德元年(816年)所建。五代時,楚王馬希聲重修后,名叫魏閣。閣內有魏夫人的石雕像一尊。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魯國公顏真卿為撫州刺史,將其修葺一新,並撰《晉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仙壇碑銘》以記之。唐李白《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詩雲:“尋仙向南岳,應見魏夫人。”杜甫《望岳》詩亦雲:“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予以頌揚。宋有二帝先后為其賜名:景佑(1034-1037)年間,仁宗賜觀名為"紫虛元君之閣"﹔宋微宗喜讀魏華存之《黃庭經》,賜名"黃庭觀"。歷元、明、清各朝,屢有修建。現存建筑為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重修。1990年代當地政府對全觀進行了裝修,內外煥燃一新,十分華麗,供海內外游人朝謹參拜。
(四)神話傳說。
1、相傳魏華存得道升天后,被天帝封為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與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緱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岳衡山的神仙洞府。繼后,魏夫人的侍女麻姑也得道升天,列入天庭仙班,弟子女夷則成為花神,掌管天下名花。
2、傳說李世民在征討洛陽王世充時,久攻不下,紫虛元君魏華存“夢授兵法”,幫助李世民一舉攻克洛陽,活捉了王世充。李世民隨即立下誓願,紫虛元君立祠,開辟道場弘揚道教。后李世民即位,敕建“紫虛元君祠”。
3、魏華存得道成仙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影響很大。崇尚道教的唐玄宗李隆基指令道士蔡偉,將這些民間流傳的傳說整理成書,編入《后仙傳》。宋代學者李昉根據《后仙傳》的記載重新整理加工,編入了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體的《太平廣記》。
(五)當代著述。
1、1987年,浙江出版社出版《氣功》雜志,所載劉化冬《黃庭經與氣功》一文,詳細敘述了魏華存的生平事跡,以及《黃庭經》對於氣功的淵源關系,明確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處於戰亂年代,人的壽命很短,而魏華存能活到83歲,成為罕見的老壽星,是和她長期修煉內丹功法分不開的。
2、2010年,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出版溫州魏氏宗親會編《蒼南魏氏志》一書(內部發行),其中專寫《黃庭經》一節,將《黃庭經》的語言文字與浙江方言相對照,認為“浙南閩南話有許多字與詞的音義與《黃庭經》作者魏華存的家鄉任城方言一致” ,既可說明魏姓人南遷,不僅將任城方言帶到了南方,也使浙江道教受到了魏華存《黃庭經》的影響
--------------------------
魏華存夫人聖紀:
魏華存(251年-334年),又稱魏夫人,晉代女道士,山東任城樊邑(今山東微山縣)人,傳說傳授道教上清經出世,茅山宗追尊為第一代太師。
她是晉司徒劇陽侯魏舒之女,二十四歲時嫁給修武縣令南陽劉幼彥,博覽老莊、春秋、五經、諸子百家,持齋修道多年,信奉天師道,擔任祭酒。傳說有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授之以《黃庭經》。永嘉之亂時,魏華存帶同兩兒避亂江南,把天師道帶到南方。
魏華存過世後,東晉道士楊羲自稱得魏華存降臨,稱其已封為「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授與上清經及仙真內傳(《隋書·經籍志》著錄《清虛真人王君內傳》一卷,題「弟子華存撰」)。楊羲又撰有《魏夫人傳》,神化魏華存的生平事蹟。
元代茅山宗追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
-----------------------
《黃庭經》:懷川女子的千古文章 
書聖王羲之說:「書家不寫《黃庭經》,筆中豈能有神靈?”
詩人陸遊說:「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
太極拳始祖陳王廷說:「黃庭一卷隨身帶,閑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
是誰,讓一部《黃庭經》有了如此巨大的力量?歷史如能拉回到1700年前,我們便可見到這位生活在懷川大地上的神秘女性,她的名字叫魏華存。
京城官宦女 落戶到懷川
西元252年春天,山東濟甯徽山的一個大戶人家裡,一個女嬰誕生了。這個女嬰的父親叫魏舒,當時是深受司馬氏家族器重的相國參事、右光祿大夫,後來官至右司徒,封文康公。父親鍾愛這個出生時便帶著不凡氣質的女兒,給她正式取名魏華存,字賢安。
在目前能找到的所有資料中,都認為魏華存出生在山東濟甯的薇山,實際上,魏華存出生的時候,其父已是深受司馬昭器重的朝中重臣,是不可能待在老家的,所以,魏華存應該出生在京城洛陽。魏華存在父母的關心和撫愛下漸漸長大,但漸漸長大的她不光文靜少語、知書達理,而且對道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每天關起門來在屋裡靜靜地默讀《莊子》、《老子》。父母雖然反對,但拗不過女兒的堅持。魏華存長大了,到了該嫁人的年齡,父親為她選了很多門當戶對的佳婿,都被她拒絕了。在她24歲的時候,父母再也不能容忍她一意孤行,強逼著她嫁給了當時朝中年輕的太保掾劉文。劉文年輕英俊,才華出眾,和魏華存結婚後,由於老丈人的幫襯,很快就被朝庭派往富庶的懷川郡修武縣任縣令。作為剛剛結婚的年輕夫人,魏華存隨著丈夫一起來到了修武任所,實實在在做起了縣令夫人。但很快地,魏華存就不適應了,因為她喜歡的是獨居一室,默讀靜修,研究她的老莊哲學,做縣令夫人的繁雜應酬和生活方式,與她的理想相差很遠,讓她常常煩惱無比,雖然和劉文同住在縣太爺府內,魏華存卻常常獨自吃齋,幾年後乾脆晚上也不和劉文住在一起。
凡人變神仙 漫長修行路
魏華存所生活的那個時代,雖然戰亂頻仍,政治黑暗,但文學和學術都比較活躍,在其之前的「建安七子」和與其同時代的「竹林 七賢」,對同處懷川的魏華存都有過較大的影響。以致成年後的魏華存一心向道,靜居默讀,並有過終身不嫁的念頭。
魏華存常常到懷川山水間去尋仙訪道,有一天她來到沁陽北部的陽洛山中,很快就被這裡人間仙境似的景致迷住了。
魏華存住進了陽洛山中的二仙洞,開始了在懷川大地長達近40年的漫長修行。
據《太平廣記·女仙》上講,魏華存在洞中修行百日後,忽有一天,太極真人安度明、東華大神方諸青童、扶桑碧阿陽谷神王景林、小有仙女、清虛真人王褒降臨夫人修行之地,告訴夫人說:「你專注三清,勤苦到如此境地,我等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你神真之道。」於是,讓隨行玉女打開玉笈,拿出《上清真經》31卷,說:「我昔潛心學道,遇南極夫人,西城王君,授我寶經,誦經習行,才成真人,今日全部傳授與你。」隨後,清虛真人王褒起立,畢恭畢敬執書而祝:「奉泰帝之命,于良辰吉日,以褒昔精思于陽洛山的寶書,傳與魏華存,計31卷,華存當謹守明法,修真成仙。」於是,將經書親手授予夫人。授畢,眾真人隱形而去。
這樣的情景當然是神化了的傳說,實際情況應該是,魏華存在對搜集到的道學著作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還將其中的許多醫學及養生方法在自己身上試驗,在實踐中進行驗證。漸漸地,魏華存對醫學、養生學有了很深的造詣,於是,她開始將自己的心得和上述諸多理論的精華部分進行融合、精研、提煉,歷時數年,終於寫出了集中國古代醫學、養生、道學之大成的《黃庭經》。《黃庭經》分《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太上黃庭外景玉經》兩部,以七言韻文著成,系統地提出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的理論和相應修煉方法,成為影響中國1000多年的道教養生修煉專著。
一部《黃庭經》 千年養生學
「黃庭」是指人體中央與外界四方。外指天、地,內指人本身腦中、心中和脾中,內外相輔稱「黃庭」。《黃庭經》以七言口訣方式和形象貼切的描寫比喻,把人的四肢五官、五臟六腑、肌骨經絡、知覺思維、陰陽五行與日月星辰諸「神」相結合,說明人只有存思煉形,積精累氣,保持陰陽平衡,才能身體健康、延年益壽、成就道業。
《黃庭經》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
《黃庭經》在醫學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最早提出了腦中樞的理論,這比俄國的巴甫洛夫的中樞神經理論早了1600多年,比法國的笛卡兒早了1300年。中國古代醫學界始終認為心主一切,但《黃庭經》則創造性地宣稱,人的腦室及面部五官、胸腹內五臟六腑及腸胃等器官,皆有真人神仙居住其中,修煉者常誦經書,默念神名,存思身神形貌,便能通神感應。
發源于焦作溫縣的太極拳,其創始人陳王廷也是一卷《黃庭經》隨身攜帶,隨時翻閱研習,終於創造出震驚世界的太極拳,而《黃庭經》則是太極拳養生運氣的理論基礎。
在藝術方面,《黃庭經》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書法。傳說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最喜歡抄寫《黃庭經》,每抄一篇必有新的感悟。從科學的角度說,書法是修養和藝術相結合的一種表現形式,書法家如能熟讀《黃庭經》,便會在修養方面達到一定境界,那麼書法上的進步當然也就突飛猛進了。因此,西晉之後的大書法家,幾乎沒有不抄寫《黃庭經》的,唐宋時代如大書法家褚遂良、顏真卿、黃庭堅、蘇軾等,都留下有與《黃庭經》相關的作品。
陽洛山尋蹤 英名存千古
1987年開始,沁陽市人民醫院醫生張景華和紫陵鎮退休幹部秦泰昌用近20年的時間,苦苦追尋魏華存的歷史蹤跡,終於用數以百計的歷史佐證,贏得了權威專家的認可。他們的依據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當地百姓和道教信徒流傳千百年的故事、傳說。二是歷史記載。《濟甯府志》、《太平廣志》、《懷慶府志》、《上清經述》、《茅山 志》、《後仙傳》、《衡州府志》、《劉氏族譜》以及眾多的碑刻,均對魏華存在懷川及陽洛山生活和修行有記載。三是陽洛山中有關魏華存的遺址。
隱雲台位於陽洛山沐澗溝的最西端,為一周長約數百米的圓形開闊地,四周是高百余米的陡峭懸崖,雨季瀑布似簾,水簾內即是隱雲台,臺上有一石造洞房,魏華存常在這裡修養真性,並被傳說為與眾多神仙相會。
在陽洛山西南部的半山腰上,有一天然石洞,當地人稱二仙洞,洞深約60米,洞壁有自然形成的各種造型和圖案,並有唐代遊人題字。傳說魏華存常在這裡閉關修行。在陽洛山西北部有一北高南低的三級平臺,東西寬40米,南北長百余米。平臺上有一股清泉涓涓流出,人稱「聖水泉」。傳說魏華存當年就每天在這裡汲水飲用。
唐宋間曾在沐澗溝修有一座鳴玉亭,現亭雖已毀,但一塊大石之上的篆體大字「鳴玉亭」三字依然清晰可見,傳說字為魏夫人所書。當地百姓曾在沐澗山聖水泉旁為魏華存修建了「魏夫人祠」進行祭祀。《懷慶府志·金石篇· 唐沐澗魏夫人祠碑銘》載:「魏夫人陽洛山修成真人,茲為立祠。」祠建自南北朝,後廢于戰火。
在陽洛山東麓,仙神河東岸曾有規模宏大的「紫虛元君祠」,為唐初所造,規模龐大,金壁輝煌。北宋時因多次在這裡祈雨靈驗,宋徽宗御賜為「靜應廟」。御賜匾牌之後,原「紫虛元君祠」改為廟內的主殿, 名「紫虛宮」。紫虛宮後面,還有一奇特的飛來石,正中徹地通天裂開一道半米來寬的縫隙,頂面平整,上建「梳粧檯」,傳說魏夫人常在此梳妝打扮。
魏華存晚年適逢天下戰亂,西晉滅亡,東晉建立,當時劉文已死,為避戰亂,66歲的魏華存和長子劉璞、次子劉遐渡河越江南下,到達南嶽衡山黃庭觀,在那裡繼續修行16年後病逝,這是被後人尊稱為「南嶽魏夫人」的緣故。
《黃庭經》:懷川女子的千古文章  https://bit.ly/3f4iuKz
------------------
魏華存--二仙奶奶
魏夫人生長在一個不尋常的仕宦之家。 其父魏舒,字陽元少年時成為孤兒,寄養在姓寧的外婆家。 四十余歲時,郡守派員訪察孝「老」,魏舒被推舉到朝廷,對策合格,後升官至司徒,魏舒娶了三個妻子都己死去,兒子活了二十七歲,也早於魏舒而死。
魏夫人生於曹魏嘉平四年(西元252年),其父魏舒,時年己四十四歲。 魏夫人幼小時,隨父任朝廷官職,居住洛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平時喜讀《老子》、《莊子》、三傳五經及諸子百家。 幼年時,就接受天師道,羨慕神仙,靜默養煉。 及年長,信道修煉,日益強烈,平時按道教養生丹法服胡麻散、茯苓丸,並且用吐納氣液,攝生靜養。 家中親戚往來,她一概拒絕會見。 她要求離開家庭,住到一個清靜的地方,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對。 無奈,只好在家中找一偏僻的住室,讀道書,靜養煉。
魏夫人到二十四歲的時候,父母親強迫她嫁給太保徑、南陽籍的劉文(字幼彥),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璞,小的叫瑕。 幼彥後來做了修武縣令。 魏夫人內心一直嚮往道教,崇信越來越誠。 待二個兒子長大,於是就和丈夫分居,齋戒別室。 終因精誠勤致天帝開懷,命神人降授《上清經》,由魏夫人傳播於世,遂為道教上清派開祖。
道教傳說,魏夫人與丈夫劉文分居之後,經過了三個月,忽有清虛真王褒及眾真人降臨夫人齋室,告訴夫人說:"你專注三清,勤苦到如此境地,我等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你神真之道。 "於是,讓玉女打開玉笈拿出《上清真經》三十一卷,說:"我昔潛心學道,遇南極夫人,西城王君,授我寶經三十一卷,誦經習行,以成真人,住有小有洞天仙王,今日所授,乃昔日的文本。 "隨後,清虛真人王褒起立向北,畢恭畢敬,執書而祝說:"奉泰帝的命令,於今良辰吉日,以褒昔精思於陽洛山所授的寶書,傳與魏華存,計三十一卷,華存當謹守明法,修真成仙。 有洩我書者,身為下鬼,族及一門。 祝罷又說:"此書當傳真人,不僅我得如此,你今獲此,皆泰帝的命令。 自我之後,當有七人得到它,至華存即是第四個人了。 "於是,親手授予夫人。 隨後,王褒又摘經中之節度,行事之口訣,一一傳於夫人。 接著,景林真人又授夫人《黃庭內景經》,令其晝夜存念,誦習萬遍之後,可洞觀鬼神,調和三魂五魄,可致長生久視。 授己畢,眾真人隱形而去,留言他日將會見於洛陽山中。


魏華存,字賢安,人稱魏夫人。 西晉任城人,乃司徒魏舒的女兒。 自幼愛好道家氣功,性靜恭謹,喜讀《老子》、《莊子》等書,不願交往,常想獨居。 父母不許,二十四歲時嫁與京城太保椽劉文為妻,但練功學道的志氣不變,待所生二子稍大,即與丈夫分居,專心練功。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於感動了高士。 清虛真人王褒傳授給她《太上寶文》等書三十一卷,景林真人又向她傳授了《黃庭內景經》。 劉文死後,她攜子到江南,冥心齋靜,苦練《黃庭內景經》所示功法,並常去茅山傳道揚法,又命其子劉璞將《黃庭經》傳給司徒琅邪王舍人楊羲、護軍長史許穆等人。 后經楊、許二人的傳播,《黃庭經》功法便廣行江南。 魏夫人七傳至陶弘景,經陶氏的發揚,遂形成上清派,又稱茅山派。 該派尊魏夫人為始祖。
《黃庭經》一出,即為時人所重,大書法家王羲之楷書《黃庭經》後,更是名聲大震,為歷代文人學者所推崇。 隋唐五代,注家蜂起,研讀《黃庭經》成風。 宋代文豪蘇軾曾書《黃庭內景經》,並仿其文體作文。 歐陽修還刪正《黃庭外景經》並作序。 大詩人陸遊曾寫詩讚道:「採葯不辭千里去,釣魚曾破萬年功。 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 明清學者將《黃庭經》與《道德經》、《周易參同契》相提並論,上升到中華氣功三大經典的地位.
《黃庭經》分兩篇,一為《黃庭內景經》,一為《黃庭外景經》。 一說先有《外景經》,《內景經》是對《外景經》的註釋和發揮。 但又有人認為《外景經》為魏夫人晚年所作,約在晉成帝成和九年問世,一般所說的《黃庭經》是指《黃庭內景經》,乃在晉武帝太康九年《西元288年)先出。 就氣功煉養而言,《黃庭內景經》更為重要。
道家氣功「黃庭」功功法
"黃庭"功法比較好掌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誦習此經。 在靜室致誦經文,按照經文之意存想返照,本身就是練功。 因為《黃庭經》以七言韻語寫成,又採用多種比喻,形象生動,一邊默誦,一邊隨文義存想返照,呼神存真,就能使六腑安和,五臟生華而返老還童。 古人練"黃庭"功,也多是採用默誦法,正如《黃庭經》說"詠之萬遍升三天,千災以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兇殘,亦以卻老年永延。 "現將煉養三宮的有關經文摘錄於此,以供習誦。
一、練養泥大宮
至道不煩訣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 發神蒼華字太元,腦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隴字靈堅。 耳神空閒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倫, 齒神峽峰字羅千。 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 方圓一寸處此中,同服紫衣飛羅裳。 但思一部壽無窮,非各別住居腦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當。
《內景經·至道章》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圓閉牖窗。 三神還精老方壯,魂魄內守不爭竟,神生腹中銜玉珰,靈注幽闕那得喪,琳條萬尋可蔭仗,三魂自寧帝書命。 瓊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當中立,長谷玄鄉繞郊邑,六龍散飛難分別。 長生至鎮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忽之禍鄉三靈沒。 但當吸氣錄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當決海百瀆傾,葉去樹枯失青青,氣亡液漏非己形。 專閉禦景乃長寧,保我泥丸三奇靈,恬澹閉視內自明,物物不幹泰而平,愨矣匪事老複丁,思詠玉書入上清。
《內景經·瓊室章》方寸之中謹蓋藏,精神還歸老復壯,俠以幽闕流下竟,養子玉樹令可仗。
《外景經·方寸章》明堂四達法海源,真人孑丹當吾前,三關之中精氣深,於欲不死修崑崙。
《外景經·明堂章》崑崙之上不迷誤,蔽以紫宮丹成樓,俠以日月如連珠,萬歲昭昭非有期。
註釋(1)九真:指在腦中的九位真神,即上真、高真、太真、神真、玄真、仙真、天真、靈真、至真。 非其有什麼神,是喻大腦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都有它的功用。 (2)方寸:大腦、泥丸。 (3)三神還精:指精、氣、神養腦。 (4)玉珰、琳條:美玉,喻有精神。 (5)瓊室.腦室。 入紊集,指體內各部之神,都集中幹腦.(6)三靈:指精、氣、神。 (7)專閉禦景:關閉口、眼、耳,杜絕外界干擾。 (8)愨矣匪事:謹守泥九,排出雜念。 (9)明堂:指腦內中宮。 (10)孑丹:元神。
二、炼养綘宫心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丹锦衣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
《内景经·心部章》心典一体五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普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耀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内景经·心典章》心晓根墓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九原之山何亭亭,中住真人可使令。内养三神可长生,七日之五回相合。
《外景经·心晓章》颇色光泽老不白,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入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通神庐,专守心神传相呼。
《外景经·颜色章》恍惚不见过清灵,坐于庐下观小童,旦夕存在神光明,出于无门入无户,恬淡无欲养华根,服食玄气可遂生。
注释①童子、丹元:都指心神。②心典.心主。⑧三神,精、气、神.④神庐:指心。⑤玄气:指天之清气。
三、练养脾宫
脾部之宫属戊己,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坐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赢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内景经·脾部章》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厥字灵源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虎龙章,长精益命赖君王。
《内景经·脾长章》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醒,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靡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内景经·百谷章》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仙人道士非有异,积梢所致为专年.人皆食谷与五昧,独食阴阳太和气,故能不死天相既。
《外景经·中有章》伏于玄门候天道,近在吾身还自守,清净无为神留止,精气上下关分理。
《外景经·精液章》观我诸神辟除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藏养灵根不复枯,至于胃管通虚无,闭塞命门似玉都,寿传万岁将有余。
《外景经·颜色章》脾中之神游中宫,朝会五神和三光,上合天气及明堂,通利六腑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通利血脉汗为浆,二神相得下玉英,上禀元气年益长。
注释①两明童:指脾和胃。②命门中:指脐下丹田。③尺宅:指面部。④二老。上中下三丹田⑤灵源:心为脾之原,即脾乃心之子。⑥混康:混,脾消磨后的水谷。康,保人安康.⑦黄宁:黄庭。入黄宁,指意守中丹田。⑧真人巾金巾:戴金色头巾的脾神。⑨专年:专为长寿炼养。⑩玄门:下丹田。大家:指黄庭。二神:指脾胃功能,相得,指功能协调.玉英.指口中津唾。
道家气功 “黄庭”功功理
《黄庭经》所述功理功法与《参同契》不同,《参间契》用《周易》八卦、河图洛书阐述玄奥的功理,借外丹之炉鼎火侯喻内丹之炼养,语多隐晦,其理难明,其法更难掌握,且强调“丹”的形成与功效。《黄庭经》直接应用医学上五脏六腑,其理易明,且对五脏六腑之神作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便于存想炼养。炼养是以“积精累气”为宗旨,而不专事结“丹”,所以“黄庭”功很普及,在民间流传甚广。
“黄庭”一词,早在东汉边韶《老子铭》中就有“出入丹庐,上下黄庭”之说。至于“黄庭内景”,《道藏,黄庭内景玉经》梁丘子云:“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喻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内象喻即血肉筋骨脏腑之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也,故曰内景也。”
“黄庭”功,是通过存想、内照三宫:脑中泥丸,心中绛宫、脾宫为中心,炼五脏之气,以养五脏之神。积精累气,养五脏神,即可长寿。“黄庭”功,特别重视对大脑泥丸宫的炼养,认为“泥丸百节皆有神”,“但思一部寿无穷”,所以强调指出“子不欲死修昆仑”。昆仑即头部大脑。现代科学证实,这对保护大脑,开发智力很有意义。在气功入静状态下,可使脑电波稳定而有节律,减少能量消耗,比休息和睡眠时消耗的能量还少20%,还能使毛细血管充分舒张,微循环改善,使作为疲劳素的血中乳酸盐明显下降,所以练功后头脑特别清醉.日本川烟爱义博士指出:“超觉静思是与人类的文明同生并存,它是解答人们如何生存的钥匙,是人类控制自己的最大武器,……能够最有效地使用大脑。”
《黄庭经》问世以后,历代道家都重视对大脑的炼养,出现了许多“还精补脑”的功法。
其次,《黄庭经》对脾宫的炼养也相当重视,认为“脾健在中宫,五脏六腑神明主”,即脾气健,脾神旺,“可使五脏六腑之神得养,确保整个身形健康无病,命长寿永。


道教是世界上最珍视生命的宗教,尊重女性,崇尚男女平等,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是和谐和平衡,天地万物只有氤氲和谐才可长久;道教女性在自身修行修养行持上,为后人做出卓越的贡献为道教女性树立了榜样。
道教自东汉末流行以来,有一个理论主旨是一直坚持宣扬的,即现实世界中不论是享受荣华富贵的人,还是挣扎在贫穷线上的人,不论男女,只要学道积德,建功立业,精修勤炼,均可得道成仙。
这种平等观念对女人追求身体健康、长寿,进而谋求解脱现世痛苦,超越自我是有吸引力的。因其宣扬的得道成仙,均与个人的实践活动相关,于是各朝各代涌现出众多修道有成的著名女子,她们或者开山立宗,传徒授弟;或者登坛斋醮,主持科仪。
她们一个个虔诚敬业,志于修道,或文采飞扬阐扬教理教化众生,或工于女金丹不懈修炼,或潜心医理草药治病救人,或擅长斋醮扶乩播种善恶,皆因有杰出的善行功劳及女丹修道证果而受尊敬,她们在道教界的地位、影响是卓著的。
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被尊奉为道教四大女神之一,飞升后与西王母一同管理女仙事务的南岳夫人——魏华存,她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仙号叫紫虚元君。 
一、魏夫人年少时就与众不同
魏华存,字贤安,魏晋时代的人,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个女道士。她在凡间的故事非常与众不同。
根据《魏夫人传》中记载:“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 
可以看出来,魏夫人从小就与其他女子不同,在古代女子一般要学习女工,然后嫁个好人家,但是魏夫人却不是,她一心好道学,从小就熟读《老子》等其他道家经典,非常羡慕飞升得道的神仙,连睡觉的时候都枕着道学书籍,为了能够达成所愿,她经常服食胡麻散、茯苓丸,这两种东西跟何首乌、人参一样都是延寿飞升的补药,并且勤练吐纳吞津之术。年少的时候喜欢孤独一人修行,就连家中的亲戚来了也不会见,自己想搬出去家里的父母不同意,想想也是古代的一个女子有这种想法,太超前,放到现代女子搬出去住,父母还不放心呢。
二、二十四岁时经历情劫
根據《魏夫人傳》里記載"年二十四,強適太保妻南陽劉文,字幼彥,生二子,長曰璞,次曰瑕。 ...... 二子粗立,乃離隔宇室,齋於別寢"。
在古代"男大當家,女大當嫁"一般14歲就開始嫁人了,魏夫人24歲才嫁人在當時實屬不常見,按照古代的規矩,用現代的話說那就是剩女了。 可見魏華存一心向道,不願意入紅塵俗世,但還是要經歷情劫,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南陽縣令,婚姻生活對魏夫人來說只是一種形式,生了兩個兒子,等兒子稍微大了一點,魏華存就和丈夫分居了。
三、精誠所至,感動天帝,天帝遣天神度魏夫人
魏華存與丈夫分居之後,一個人獨居齋堂,不見他人,潛心修道。 終因精誠勤致天帝開懷,命神人降授三十一卷《上清經》,由魏夫人傳播於世,遂為道教上清派開祖。
魏夫人曾為天師道祭酒。 得清虛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給她《黃庭經》。
後被尊奉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世稱"南嶽夫人"《道藏輯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經》三卷、《元始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一卷、《大洞玉經壇儀》一卷、《總論》一卷,均題為魏華存疏義。
據《雲笈七笺 · 上清經述》《茅山志》卷十載:魏華存居修武縣(夫為修武令)時,因"冥心齋靜,累感真靈",謂於西晉太康九年(288)三十七歲時,忽有眾真下降,清虛真人王褒為其師,並授以《太上寶文》《八素隱書》《大洞真經》《靈書紫文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等經三十一卷,並稱"此書昔授之西城總真君,今以付子, 且語以存思指歸行事口訣」。
於是《上清經》從此而行世。 後又有景林真人別授《黃庭內景經》。 考清虛真人王褒字子登,范陽襄平人,安國侯七世孫,學道華陰山。 關於《上清經》之下傳,《真诰》卷十九《真诰敘錄》載:"晉哀帝興寧二年(364),南嶽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琅琊王司徒舍人楊羲,楊以隸書寫出,又傳護軍長史句容許谧,並第三息上計椽許翙,二許又更起寫,修行得道。 "
天帝令清虛真人下凡授《上清經》度化魏夫人。 清虛真人來到齋屋裡對魏華存說:"你專注三清,勤苦到如此境地,我等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你神真之道。 "說完拿出了三十一卷《上清經》,清虛真人面向北面,恭敬地執書而祝:"奉泰帝的命令,於今良辰吉日,以褒昔精思於陽洛山所授的寶書,傳與魏華存,計三十一卷,華存當謹守明法,修真成仙。 有洩我書者,身為下鬼,族及一門。 祝罷又說:"此書當傳真人,不僅我得如此,你今獲此,皆泰帝的命令。 自我之後,當有七人得到它,至華存即是第四個人了。 "
魏夫人得到《上清經》后日益苦修,修為大進。 後丈夫死,中原戰亂,魏夫人南下繼續修行。
四、陽洛山功德圓滿,白日霞舉飛升女上神
魏夫人一路南下,沿途治病救人,弘扬道法。魏夫人勤奋诵习《上清经》,宣讲教化,形成了以士族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在炼养方法上,改变了过去从符箓禁咒和烧炼金丹,而为专炼人体的精、气、神以求长生久视之道,成为一套综合医学、仙道、巫术为一体的,以炼神为主的存想静功。
据《南岳志》记中所录的《南岳魏夫人传内传》云:“时年八十,仍颜如少女”,在八十三岁的时候,她闭目寝息,饮而不食,七天后,西王母派众仙来迎接她升天。
后代唐朝诗圣杜甫写道“恭敬魏夫人,群仙夹翱翔”,记录了当时魏华存飞升的情况,群仙人驾着鹤车来到观前的“礼斗坛”相迎。魏华存在“飞仙石”上托剑霞举飞升。魏华存升天后,被帝封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与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岳衡山的神仙洞府。
南岳夫人魏华存是南岳道派最具出名的仙人,世传“欲往西池谒王母,且来南岳拜夫人”,诗仙李白也写诗纪念她“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虽然现在南岳势微,但当年如日中天的诸多古迹犹存。往南岳镇西北行约一公里的集贤峰下,有一道观名曰“黄庭观”,此乃为纪念道教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而建,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道观遗址,有兴趣的道友可以去参访学习!
传颂道门女神,福生无量天尊。


魏華存簡介
  魏華存,字賢安(西元252~334年),山東任城(山東濟甯市微山縣)人,西晉司徒任城劇陽文康公魏舒(西元209~290年)之女。天師道女祭酒,是著名道教修煉養生學家、道教上清派祖師。她幼而好道,誦讀老莊、五經百氏,十分博學;又常服氣辟穀,攝生修靜。她廣收道教神書秘笈,所定本的《黃庭內景經》等書,開道家傳統內丹修煉學存思煉養之術,是道教早期重要經典。一生曾在河南,江南等地修道,後隱于南嶽修煉。卒後封于南嶽,稱“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是南嶽衡山的山神,爲道教崇信的女神之一。其所傳的上清經法不僅爲楊羲、許謐、許翽等人開創上清派而奠定基礎,也爲宋元時期道教新興雷法符籙派所汲取,影響甚巨。這主要體現在《道法會元》等所收集編錄的各派道法之中,尤其以清微派明顯。


中醫語錄•中醫氣功新解 - 林曉軒 - Google 圖書

2020-06-09_1322591506423930300615064239296098t01d2cc7cd0de2aaebf

中醫語錄•中醫氣功新解 - 林曉軒 - Google 圖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