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官原本指無擔任固定職事的官員,如漢代有「散騎常侍」一職,類似皇帝顧問官。《隋書·百官志下》:「居曹有職務者為執事官,無職務者為散官。」後演變為表示官位等級的稱號,會隨著年資而晉升。又依照文、武官而分為文散官與武散官。《隋書·百官志下》:「開皇六年,吏部又別設朝議、通議、朝請、朝散、給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武騎、屯騎、驍騎、游騎、飛騎、旅騎、雲騎、羽騎八尉。其品則正六品以下,正九品以上。」
散官名義上與官品一樣分為三十階,但實際上沒有正一品,故只有二十九階。明代散官分九等十八階,有初授、陞授、加授、以歷考為差。
散官階級與可任的官職有關,例如:文散階正七品上的官員,他就不太可能去就任從二品的尚書左僕射,較可能從事職官官品在正七品上左右的職司。
文武官員官職全銜由右列部份組成:〈散官位階〉+〈職事官職〉+〈勳位〉(如果有授勳)+〈爵位〉(如果有封爵)。 舉例:「唐〈光祿大夫〉行〈中書令修文館大學士監國史〉〈上柱國〉〈郢國公〉宗楚客。」指宗楚客以本階從二品光祿大夫任職較低階職官正三品中書令,兼任修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授正二品上柱國勳,封爵郢國公。唐制,任低於本階職事官曰「行」,任高於本階職事官曰「守」

散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史新論:宗教史分冊 - 林富士 - Google 圖書

2020-06-08_0903382020-06-08_090522


三十六靖廬+二十四治
《天師府譜牃》漢天師,於永壽二年,會三界萬神於靑城黃帝壇下,盟九岳四瀆,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獄,定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三十六靖廬者,在名山福地間,均稱為廬:有綿竹廬、紫蓋廬、濾水、丹陵、守玄、靈淨、送仙、契靜、凌虛、鳳凰、子眞、玄性、契玄、啓元、出谷、君平、斗山、光天、騰空、昭德、尋玄、得一、啓靈、宗華、朝眞、黃堂、迎眞、招隱、紫虛、啓聖、天柱、鳳臺、東華、祈仙、元陽、東蒙、等凡三十六靖廬。


五斗米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0-06-08_102850

五斗米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斗米道已形成龐大的道教團體,有其獨特的組織體系。初建廿四治.應天廿四節氣,繼增為廿八治,合廿八宿。《雲笈七籤》卷廿八《廿四治》記載: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https://bit.ly/378CPMh
   上八治:第一陽平治,治在蜀郡彭州九隴縣。
      :第二鹿堂山治,治在漢州綿竹縣。
      :第三鶴鳴山上治,治在其上青城天國山。
      :第四漓沅山治,治在彭州九隴縣與鹿堂山相連。
      :第五葛覼山治,治在彭州九隴縣與漓沅山相連。
      :第六庚除山治,治在廣漢郡綿竹縣西。
      :第七秦中治,治在廣漢郡德陽縣東。
      :第八真多治,治在懷安郡金堂縣。
   中八治:第一昌利治,治在懷安郡金堂縣東。
      :第二隸上治,治在廣漢郡德陽縣東。
      :第三涌泉山神治,治在遂寧郡小漢縣。
      :第四稠𧤤治,治在犍為郡新津縣。
      :第五北平治,治在眉州彭山縣。
      :第六本竹治,治在蜀州新津縣。
      :第七蒙秦治,治在越巂郡台登縣。
      :第八平蓋治,治在蜀州新津縣。
   下八治:第一雲台山治,治在巴西郡閻州蒼溪縣東。
      :第二濜口治,治在漢中郡江陽縣。
      :第三後城山治,治漢州什邡縣。
      :第四公慕治,治在漢州什邡縣
      :第五平岡治,治在蜀州新津縣。
      :第六主簿山治,治在邛州蒲江縣界。
      :第七玉局治,治在成都南門內。
      :第八北邙山治,治在東都洛陽縣。
  張道陵於廿四治外,後來又加岡氐治.白石治.鍾茂治.具山治.此四治在京師(洛陽)東北,合.治口四治,共為廿八治,上應廿八宿。
  所謂治,或稱廬,或稱靖,或稱靜室,即致誠請禱之所。以後靖.治有所區別,民家曰靖,祭酒住所曰治。祭酒即頭目,《三國誌.魏誌.張魯傳》謂:各領部眾為治頭大祭酒。治,也就是當時五斗米道分布于各地的據點,這個據點就是教區中心。
  五斗米道各治皆置職,陸修靜《道門科略》謂:天師治置職,猶陽官郡縣城府,治理民物。奉道者皆編戶著籍,各有所屬。其職稱有:正治.內治稱治頭祭酒,別治稱主,還有將軍.校尉.主簿.領神.監神.督察.功曹.書吏.從事.仙官 等等。祭酒之官,父死子嗣。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https://bit.ly/378CPMh


言,"太上漢安二年正月七日中時下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應天二十四無,合二十八宿,付天師張道陵,奉行布化",各治"置以土壇,戴以草屋"為祭祀之所,"置男女官祭酒,統領三天正法,化民受戶,以五斗米為信"。
此後,這一制度為張魯所繼承和發展:張魯據漢中,"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 天師道的二十四治逐漸成為教政合一的組織制度。 隨著天師道由西蜀向其他地方的遷徙,二十四治的組織形態與活動方式,也傳播到中國的南北各地。
"二十四治"理論得到了寇謙之和陸修靜的整改。 到唐代,"治"逐漸演變成了後世道教的宮觀組織,而"二十四治"的天文地理知識,則成為了道教獨特的宗教地理觀。
"治"者,性命魂神之所屬也
張天師立二十四治,"下則鎮於民心,上乃參於星宿"。 鎮於民心,即《玄都律》中說"治者,性命魂神之所屬也";參於星宿,即以二十八宿分應各治。 從以"治"為"性命魂神之所屬"的思想,不難看出"治"乃是被作為拯救的手段而設立的。
二十四治:上应天文,中合节气的道教地理观
下則鎮於民心,上乃參於星宿(資料圖)
《五嶽名山圖》曰:「治隨天而立,歷運設教,劫劫有受命為天師者,各各申明,濟世度人,以至太平。 太平君出,更加有司,隨其才德,進位大神也。 "可見"治"乃具有通達上天的功能。
孫亦平教授在《靈化二十四考釋—從宗教地理學的角度》一文中說:"東漢末年,天師道官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年代裡,通過"置二十四治",以神靈保佑為旗號來' 化領戶民',以道民命籍制度來取代朝廷的戶籍制度,用道教的為善去惡之道德律命作為教民行為規範的準則,用徵收信米的方式來取代官府的稅收,尤其是通過倡導發展農業生產解決教 民的溫飽問題,發展水陸交通、興辦實業、擴大貿易、平抑物價、興修水利、開鑿鹽井,逐步使'二十四治'成為政教合一的教區組織,從而為早期道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二十四治:上应天文,中合节气的道教地理观
倡導發展農業生產解決教民的溫飽問題(資料圖)
由此可知,"二十四治"作為五斗米道在巴蜀所建立的有系統的教團組織,除了"拯救"和"通天"的功能外,又是聯絡和管理信眾、發展教團力量的有效組織。
杜光庭的"靈化二十四治"
道教的知識體系與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天文歷數息息相關,"二十四治"也不例外。
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道教經典《無上秘要》、《三洞珠囊》和《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都記錄了將"二十四治"與二十八星宿、二十四節氣、五行等一一對應的模型框架。
二十四治:上应天文,中合节气的道教地理观
將「二十四治」與二十八星宿、二十四節氣、五行等一一對應(資料圖)
到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編撰的道教神學地理集《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提出了"靈化二十四治"。 這繼承了早期的「二十四治」學說,但也在此基礎上多有發展。
據《無上秘要》所說,張道陵立二十四治開始是應二十四節氣為模型設立二十四治,後來為了使教區劃分與二十八星宿一一對應,又增加了四個治。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中則說,二十八治中有四個治各對應天上的兩宿,即鶴鳴治上應室、壁宿,昌利治應觜、參宿,雲台治應角、亢宿,公慕治應心、尾宿,其餘的二十治則分別各對應天上的一宿。
二十四治:上应天文,中合节气的道教地理观
太平君出,更加有司,隨其才德,進位大神也(資料圖)
杜光庭的「靈化二十四」是以二十四化上應二十八宿,但對應法又與《正一盟威篆》不同。 "靈化二十四"中的鶴鳴化上應氐、房、心三宿,湧泉化上應室、壁二宿,雲台化上應觜、參二宿。 這樣,鶴鳴化、湧泉化、雲台化這三個化就上應了天上的七個宿,餘下的二十一化自然就是一化應一宿了。
是指十四治應天二十四氣,配一年二十四節。 以二十四節氣配二十四治,在《正一盟威箓》中已有明記,可在《無上秘要》和《三洞珠囊》中均未出現。
杜光庭"靈化二十四"各化所配節氣,與《正一盟威箓》竟迥然不同。 《正一盟威箓》開始是以立春配陽平治,按治、節順序配搭,最後北鄺治為大寒。
二十四治:上应天文,中合节气的道教地理观
濟世度人,以至太平(資料圖)
"靈化二十四"開始是以寒露配陽平化,依次配搭下去,最末北邝化為秋分。 這種從寒露開始的二十四節與二十四化的配搭法,是"靈化二十四"的又一特點。
"靈化二十四"所配五行,也與《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頗有不同。 杜光庭將二十四化與五行相配為六金、四木、六水、三火、五土時,其中除了"五土"與《三洞珠囊》的說法相同外,其餘的都與道教文獻中已有的記載不相同。
除此以外,在歷史上存留下來的資料中,唯見杜光庭"靈化二十四"記有六十甲子生人所屬各治。
如他記述說:「陽平化,五行金,節寒露,上上應角宿,甲子、甲寅、甲戌生人所屬」,意為出生於甲子、甲寅、甲戌的人,其性命魂神屬陽平化。 上應角宿,下屬陽平化。
二十四治:上应天文,中合节气的道教地理观
有助於從天人感應角度來增強人們對道教神靈的敬畏感(資料圖)
以此類推,每個人根據自己出生的乾支年歲,其本命就上屬於某個星宿,下屬於某個"治"(化)。 這種上應星宿、下屬治化的說法,有助於從天人感應角度來增強人們對道教神靈的敬畏感以及從皈依中獲取的神聖感。
由「治」到「宮」、「觀」的過程
原始道教的社會主張和道德規範,在各"治"的區域內通過特有的方式得到了實行。
張道陵在蜀中,"開立二十四治、十九靜廬,授以正一盟威之道,誅伐邪偽,與天下萬神分符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 "靜廬",或曰"靖室",也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 這是一類道士的修道場所,它在道教信仰者的修道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
二十四治:上应天文,中合节气的道教地理观
與天下萬神分符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資料圖)
張魯投降曹操之後,天師道徒四處流散,其宗教組織與活動方式也隨著道徒的遷徙而傳到各地。 南北朝時期,北方仍用蜀土盟法、板署治職,救令文日:"今補某乙鶴鳴、雲台治,權時篆署氣職領化民戶,質時治官文書。 須世太平,遣還本治。 "
到北魏寇謙之,著《老君音誦誡經》,"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才宣佈"從今以後,諸州郡男女有佩職箓者,盡各詣師改宅治氣。 按今新科,但還宿官,稱治為職號······ 其蜀土宅治之號,勿複承用"。 這是對天師治的一大改革。
在南方,陸修靜在改革南方道教時曾作《陸先生道門科略》,對"治"進行了歷史考察和現實改革,建立並完善道館制度。 這不僅使南方道教組織逐漸走向規範化,而且也為道教的宗教活動提供了比較穩定的場所。
二十四治:上应天文,中合节气的道教地理观
《虎溪三笑圖》即以陸修靜為道教代表(資料圖)
同時,在南方逐步出現道館、道觀。 到了唐代,隨著道教的大發展和宮觀的廣泛興起,治多改為宮觀。 二十四治的名稱,逐漸成為歷史的遺迹,但仍舊在天師道傳法、署職上仍保持其一定影響。  https://bit.ly/2Yi0eqC

2020-06-08_1032042020-06-08_1033032020-06-08_1032382020-06-08_103229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天師二十四治
無上大道老君所立上品治八品
第一陽平治:在蜀郡彭州九隴縣。去成都一百八十里。
第二鹿堂山治:治在漢州綿竹縣界北鄉,去成都三百里。
第三鶴鳴神山上治:治在其上,山與青城天國山相連,
                                   去成都二百里。在蜀郡臨邛縣界
第四漓沅山治:治在彭州九隴縣界,與鹿堂山治相連。
                            其間八十里,去成都二百五十里
第五葛貴山治:治在彭州九隴縣界,與漓沅山相連。
                            去成都縣二百三十里
第六庚除治:山去平地三百九十丈,在廣漢郡綿竹縣西,
                        去縣五里,去成都二百八十里
第七秦中治:主神仙在廣漢郡德陽縣東九里,去成都二百里
第八真多治:在懷安軍金堂縣,去成都一百五十里。
無極太上立治中八品
第一昌利治:在懷安軍金堂縣東四十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
第二隸上治:治在廣漢郡德陽縣東二十里
第三涌泉山神治:治在遂寧郡小漢縣界,治去成都二百里
第四稠粳治:在犍為郡新津縣,去成都一百一十里
第五北平治:在眉州彭山縣,去成都一百四十里
第六本竹治:山在蜀州新津縣,去成都一百二十五里。
第七蒙秦治:山在越巂郡台登縣西,去成都一千四百二十里
第八平蓋治:山在蜀州新津縣,去成都八十里。
無為大道玄真立下八品治
第一雲台山 治:在巴西郡閬州蒼溪縣東二十里,上山十八里
第二濜口治:山在漢中郡江陽縣,去成都二千九百二十里
第三後城山治:在漢州什邡縣
第四公慕治:在漢州什邡縣
第五平岡治:在蜀州新津縣,去成都一百里
第六主簿山治:在邛州蒲江縣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
第七玉局治:在成都南門內。以漢永壽元年正月七日,
                        太上老君乘白鹿、張天師乘白鶴,
                        來至此坐局腳玉寐,即名玉局治也
第八北邙山治:在東都洛陽縣,梁水在治左
天師以漢安元年七月七日立四治,付嗣師以備二十八宿。
  第一岡氐治,在蘭武山,應星宿。
  第二白石治,在玄極山,應張宿。
  第三具山治,在飯陽山,應翼宿。
  第四鍾茂治,在元東山,應軫宿
每個治由「祭酒」j主持教務,稱為「都功」。
其中以陽平、鹿堂、鶴鳴為最上三治。
而陽平治則為二十四治之首治,「都功」由張天師擔任,
因此張天師持「陽平治都功印」。
治乃行政概念,並非按地理劃分,
例如陽平治的位置,即隨張天師的遷移而改變
二十四治品 按 玄都律第十六 云:治者,性命魂神之所屬也  
五嶽名山圖云:   
陽平治屬金屬角星
鹿堂治,金亢星
鶴嗚治,木氏星
漓沅治,土房星
葛璝治,火心星
庚除治,火尾星
秦中治,水箕星
真多治。金斗星
右八治是上治
昌利治,土牛星
隸上治,火女星
涌泉治,木虛星
稠稉治,火危星
北平治,金室星
本竹治,木壁星
蒙秦治,火奎星
平蓋治。土婁星
右八治是中治
雲臺治,火胃星
濜口治,木昴星
後城治,土畢星
公慕治,金觜星
平岡治,水參星
主簿治,金井星
玉局治,水鬼星
北邙治。土柳星
 右八治是下治   
已上二十四治,並是後漢漢安元年太上老君所立
岡互治,水星星
白石治,金張星
鍾茂治,水翼星
具山治,土軫星
地圖云:此四治在京師東北
右此四治是張天師所加 ,充前二十四治,合成二十八治,上應二十八宿
平公治,屬水配湧泉治
公慕治,屬土配稠稉治
天台治,屬土配本竹治
賴鄉治,屬金配昌利治
撙領治,屬金配雲臺治
代元治,屬金配雲臺治
利里治,屬火配隸上治
漓沅治。屬金配昌利治  
右是天師更加此八治,以配八品,周布四海,鎮國化人也  
第一別治有四者  
第一具山治,第二鍾茂治,第三白石治,第四岡互治  
右四品,在外名別治,於內名備治
備治足二十八也,別與三八別也  
第二遊治有八者  
第一吉陽治,第二平都治,第三河逢治,第四慈母治,第五黃金治,第六太華治,第七青城治,第八峨眉治
右八品是遊治也   
第三配治有八者  
第一代元治,第二撙領治,第三賴鄉治,第四天台治,第五公慕治,第六平公治,第七利里治,第八漓沅治  
右八品是配治也  
第四正治二十有四者  
第一北邙治,第二玉局治,第三主簿治,第四平岡治,第五公慕治,第六後城治,第七濜口治,第八雲臺治
右是下品八治也 
第一平蓋治,第二蒙秦治,第三本竹治,第四稠稉治,第五北平治,第六涌泉治,第七隸上治,第八昌利治  
右是中品八治也  
第一真多治,第二秦中治,第三庚除治,第四葛璝治,第五漓沅治,第六鶴嗚治,第七鹿堂治,第八陽平治  
右是上品八治也
第五星宿治,二十有八名,上治一名內治,又名大治,又名正治,是上皇元年七月七日無上玄老太上大道君所立
上、中、下品二十八治要訣: 第一角宿,上治無極,虛无无形,下治陽平山
第二亢宿,上治无極,虛无自然,下治鹿堂山
第三氏宿,上治无極,玄无无為,下治鵠嗚山
此三治主辰生
第四房宿,上治虛白,下治漓沅山
第五心宿,上治洞白,下治葛璝山,此一治主卯生
第六尾宿,上治三一,下治庚除山
第七箕宿,上治三元,下治秦中山 ,此一治主寅生
第八斗宿,上治三五,下治真多山,此一治主丑生
右上八品無上治
第九牛宿,上治九天,下治昌利山
第十女宿,上治五城,下治隸上山
此合前三治主丑生
第十一虛宿,上治元神,下治涌泉山   
第十二危宿,上治丹田,下治稠梗山,此一治主子生   
第十三室宿,上治常光,下治北平山  
第十四壁宿,上治金梁,下治本竹山,此二治主亥生 
第十五奎宿,上治六府,下治蒙秦山  
第十六婁宿,上治一君,下治平蓋山,此一治主戌生  
右中八品玄老治之  
第十七胃宿,上治五龍,下治雲臺山,此合前三治主戌生  
第十八昴宿,上治隨天,下治儘口山  
第十九畢宿,上治六丁,下治後城山,此一治主酉生 
第二十貲宿,上治十二,下治公慕山  
第二十一參宿,上治還身,下治平 岡山,此一治主申生  
第二十二井宿,上治拘神,下治主簿山   
第二十三鬼宿,上治無形,下治玉局山 此治非山   
第二十四柳宿,上治聚元,下治北邙山 ,此二治主未生  
右下八品太上治之也
太上漢安二年正月七日中時,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以應二十四氣,付天師張道陵也 
第二十五星宿,上治別形,下治岡互山   
第二十六張宿,上治保氣,下治白石山 ,此一治主午生  
第二十七翼宿,上治五王,下治鐘茂山  
第二十八軫宿,上治金堂,下治 具山 ,此二治主巳生 
二十四職品 按玄都職治去聲律第九云
監天職,主監亂真戾正也
督治職,主督察諸治,正一師性行、貪枉不依師法
貢氣職,主選擇男女官,正一師考察身體瘡瘢,形殘跛躄,務得端嚴質素  
大都攻職,主天下屯聚符廟、秦胡氏羌、蠻夷戎狄、楚越攻擊不正氣,惡人逆鬼,盡當分明考錄
領功職,主天下五方四海、八極十二州、百二十郡國、一千二百縣、萬二千鄉亭市邑,屯沙聚石,五嶽四瀆,山川神祇之功賞,直符伐殺,萬鬼盡當了之  
都功職,主功勞,錄吏散民,義錢穀,金銀玉帛,六畜米物,受取出入,管籥倉庫府,鬼神之物,禮信及治殿作舍,橋道、樓閣、神室,盡主之也  
領神職,主選擇賢良,貶退偽惡,對會諸氣,諸有犯違,盡主之也
 監神職,主考素所犯狀,結文書,開視利害,縛束謬誤,化諭戒勑
領署職,主選署二十四職名籍功賞,諸職文書,次第校投命籍
 察氣職,主察四方諸氣,符瑞徵應
平氣職,主質天下之氣,平均四方八極氣候主之也  
上氣職,主收萬鬼,分別正氣邪精  
都氣職,主三會吏民請乞治救,分別年紀、郡縣鄉邑,所受官號
威儀職,主教勑禮制、衣服儀容、法則、起次位,彈邪正非,施行法禮
領氣職,主領五色之氣,知其變異氣候,并領知氣職也,一本無領氣職
領决職,主鬼氣,男女被氣傳語領决教,分別秦夷胡戎狄氏羌真偽
四氣職,主諸治投言文書對會,諸治戶籍口數,出死入生
行神職,主布氣宣化,顯明道教
道氣職,主勸化凶逆,化惡為善。 聖氣職,主質對文書,歲終功限,謂狀言上者
承氣職,主承治醫療著功之勳。 典氣職,主典諸職高下次第
廉平職,主監察廉邪,均平飲食
行教職,主奉宣師教,勸化愚俗不知法者
建義職,主表條功勞,助時伏勤對應退也
按上章律第十三云:男職女職二十四職,即此是也
天師二十四治.二十四職品  https://bit.ly/3f1h1EV


二十四治為宮觀壇墠,早期道派五斗米道的教務活動中心。道教宮觀的起源,主要分布於川西、川北一帶,相傳為祖天師張道陵所創,以後為嗣師張衡、系師張魯所充實和發展。二十四治的治點多在易守難攻的山區邊緣地帶,既是祀神傳道的地點,又是軍事上的要點,符合五斗米道軍事、政治與宗教合一的特徵,使五斗米道能夠傳播和發展,二十四治的創立為其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據〔正一氣治圖〕載:上治八品為陽平治、鹿堂山治、鶴鳴山治、漓沅山治、葛璝山治、更除治、秦中治、買多治。中治八品為昌利治、隶上治、湧泉治、稠稉治、北平治、本竹治、蒙秦治、平蓋治。下治八品為雲臺山治、濜口治、后城治、公慕治、平剛治、主簿山治、玉局治、北邙治(見〔無上祕要〕卷二十三〔正一氣治品〕、並見〔雲笈七籤〕卷二十八。)「治」為五斗米道的傳教點,每治均有首領,稱為「都功」,由祭酒管理。二十四治中以陽平、鹿堂、鶴鳴為最上三治,陽平為最高,為二十四治之首治。「都功」之職為張陵及其子孫世襲罔替。


道教天師二十四治與陽平治都功印 - 每日頭條

8757159n066p4640o6279026q17773nq2020-06-08_103822

道教天師二十四治與陽平治都功印 - 每日頭條


【何謂授籙或陞職】
有心向道者 了解道教文化 成就道業 亦可帶職修行
道教徒經傳度皈依後,如其修持
取得道士或教徒資格外分別授予「道職」與「法職」〈神職〉二種。 
受籙人員大部分是代人修建醮事與各式法事
行法接天為主其授職內容稱為「授籙奏職」 
經過初授後,年資與修持成熟,可申請調高級職
稱為「陞職」未經授籙者,不得充為「高功法師」,
也無法通疏朝真亦不得具名開榜及進表代人辦理各式法事因為未奏職之道士
在三界均無登記職務  無法通鬼神呈疏凡受職籙需按級陞授不得跳級奏職
並按奏職道曆規定申請   如是陞職請附原本奏職職籙影本 
如未奏職過: 
男性:一律請從三五都功經籙奏起 
女性:一律請從淑人奏起 
受籙等級: 
七級:初授「三五都功經籙仙官」 通《早晚功課經》誦《老子道德經》、《度人經》 
六級:陞授「都功正一盟威經籙仙官」 
五級:陞授「太上正一盟威經籙仙官」 
四級:陞授「太上正一盟威經籙仙卿」通正一諸經 
三級:陞授「上清五雷經籙」 
二級:陞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 通上清經
一級:陞授「上清大洞經籙」本府真人職 通覽藏經
崇高:陞授「三清三洞經籙」道教最高職
升級年限: 
七級:初授「三五都功經籙」仙官
          ☆初授後需再經一年道歷使得升六級 
六級:陞授「都功盟威經籙」仙官 
          ☆陞授後需再經二年道歷使得升五級 
五級:陞授「太上盟威經籙」仙官 
          ☆陞授後需再經三年道歷使得升四級
四級:陞授「太上盟威經籙」仙卿 
          ☆陞授後需再經四年道歷使得升三級 
三級:陞授「上清五雷經籙」 
         ☆陞授後需再經五年道歷並對道教有實質貢獻經過大法官會議審核通過使得升二級 
二級:陞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 
         ☆除真人外最高之籙職法官 
一級:陞授「上清大洞經籙」本府真人職 
崇高:陞授「三清三洞經籙」道教最高職 
*-。-。-。-。-。-。-。--。-。-。-。-*
授籙者名錄天庭 有權召遣天兵天將 
授籙傳度歷史悠久,遠在東漢末年(約公元215-220年),祖天師張道陵第四代孫張盛
自漢中遷還龍虎山,遂在天師草堂處建傳籙壇,逢三元日傳度授籙,
弘揚道教開創了天師道授籙傳度的先例   
 授籙的目的和作用何謂授籙?
據道經載︰授籙者,承師授予之符籙也
道家弟子受道必先授籙。按符籙是道家之秘笈,古時凡奉道者,皆常佩之。
故後人習道者,均須授籙。 
籙有何作用呢?據道書解釋說,各種籙都有神靈、授籙之後可召請,以治精鬼,消滅災禍。
做什麼道場需要解決哪方面的問題,就用什麼籙,請出籙中吏兵(即天將)給予效力。 
作為法師必須授籙。不授籙就不能作道場法事,就無法遣使籙中的兵將斬妖除邪,拔度生靈,救濟困厄。
*-。-。-。-。-。-。-。--。-。-。-。-*
受法籙方可為人章醮。因為只有得受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職。
有了道位神職的道士,其齋醮中的章詞才能奉達天庭,才能得到神靈的佑護。
授了籙才算進入道階,名錄神真之境,成為真正的道士。 
授籙不僅使法師取得職券牒文,有了修道行法的憑證。
同時,也為授籙的道徒制定了規範他們【行為的準則】。 
籙生通過授籙,必須勤進修行,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情操,清正心身,積功累德,摒除是非邪惡之念
不辱師教。否則,諸神將降罰於其身
授籙傳度中的有關事項根據規定
法師授籙,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皈依“道、經、師”三寶,有道教師承法派,拜師入道三年以上
2.有一定道教的教義、經典知識和行持齋醮科儀規範的能力
3.信仰虔誠,品行端正,威嚴整潔,持守道教規戒;授籙品級
根據《天壇玉格》(從一品到九品,有正有從)有關規定,
法籙分五級 
1.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此六、七品銜頭) 
2.升授「正一盟威經籙」(此四、五品銜頭) 
3.加授「上清五雷經籙」(此三品銜頭) 
4.加陞「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此正二品銜頭) 
5.再陞「上清大洞經籙」(此正一品銜頭,屬天師真人職銜,一般不外授)授籙職牒內容。
職牒(亦稱籙牒)是張天師代天庭頒發給道士的道籍憑證(即任命書)
道教中只有張天師才有此權力 賦予法師執法權力和品級地位。
其內容主要說明某某弟子,什麼法名,家鄉住址,生辰八字,屬北斗何星,生逢盛世,誠心向道,皈依玄門,要求在天師門下,奏受法職,用以弘道宣化,濟物利人,祈求天師代為奏遷職名,予以授籙。 
張天師根據他的要求,申報天庭並依《天壇玉格》的有關規定
奏定受某某經籙;奏立某某壇,某某靖,某某治作為活動點。 
並當壇串立合同符,分環部券為証(即傳度合同符一分為二,一半貼職牒上給授籙人佩帶
一半在申奏天庭時焚燒)然後授給印、劍、令、旗等各種法器,撥付本命天將天兵,作為護身保衛
勉勵他們同心同德,到指定的壇、靖永遠駐扎,協助授籙者,佐理道法,凡遇行時
如谷答響,有求必應。並告誡授籙者,勤於修煉,積功累德,虔心為道
不得藉此法牒學習邪教、巫蠱厭魅、罪戾非輕。  
-------------------------
道教活動|正一道士授籙活動開始,一起來看下「授籙」的歷史
道教活動|正一道士授籙活動開始,一起來看下「授籙」的歷史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2UjqvU2
2018年11月10日,戊戌年內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籙活動在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拉開序帷幕,各地籙生齊聚龍虎山。那麼,何謂授籙?「授籙」又有何種妙處?
道教中的「籙」通常指記錄有關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施行功法術的牒文正一派道士只有得受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未受籙受職,就無權遣神役鬼。
「籙」對於正一派道士如此重要,獲得「籙」的儀式就稱為授籙,是確認籙生在仙界的職務、頒發通行仙界的職務證書的過程,這一儀軌在道教已綿延了千年。
授籙制度起源於祖天師張道陵開創的正一盟威道。張天師創教時的授籙方式已不得其詳,但《正一法文經章官品》中已多處提到「籙生」的稱號。晉朝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返回龍虎山,「修治祖天師玄壇及丹灶故址,遂家焉。每歲以三元日登壇傳籙,四方從學者千餘人,自是開科範以為常」。
自唐代起,開始設立授籙院。《龍虎山志》記載,唐玄宗召見第十五代天師張高,「命即京師(長安)置壇傳籙」。唐宋兩朝,授籙之風尤盛,許多皇室公主、士大夫之流紛紛接受法籙。正一派授籙作為傳承的主要特徵,一直到清末都十分普遍和盛行。南宋時,理宗皇帝敕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提舉三山符籙。元朝以後,天下符籙歸龍虎山天師掌管。通常來說,正一派受籙與全真派受戒有異曲同工之理。授籙與傳戒,雖在齋儀格式、名稱、職級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但從道教義理的角度來看,二者所體現的教義思想卻是一致的。
清末,由於內憂外患,正一道的授籙傳度便已時斷時續。據當代學者張澤洪在《步罡踏斗》一書中考證,大陸正一派的授籙在1946年後基本中斷,直到公元1991年才逐步恢復1991年10月,建國以來首次恢復的對台灣和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儀式在嗣漢天師府舉行。此次授籙歷時3天,其一舉在國內各宮觀道院以及港澳台和東南亞地區引起了轟動。1995年下元節期間,經國務院宗教局批准,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嗣漢天師府承辦的中國道教正一派首次開壇授籙傳度醮典在天師府舉行。之後,道教正一派授籙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
據《道藏》正一部《正一修真略儀》中記載,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籙共分二十四階品,以應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氣。在當代,正一派授籙是以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的《天壇玉格》為依據進行的:籙生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經籙》(此六、七品銜頭),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經籙》(此四、五品銜頭),加授《上清五雷經籙》(此從三品銜頭),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此正三品銜頭),《上清大洞經籙》(正二品銜頭),《三清三洞經籙》(正一品頭銜)。
授籙儀式上,須有三位大師出席,即籙壇傳度師、監度師、保舉師。三位大師均由舉行授籙儀式的道教宮觀禮聘。三位大師除了負責對籙生的基本情況、經典熟悉程度、道教修養等進行考察之外,還負責在頒發的《職牒》上簽名,授籙方能生效。其中,傳度師為舉行授籙科儀的主持者;監度師需監督整個授籙活動按照道教儀軌進行;保舉師負責保送正一道士參加受籙。此外,還有護壇六大師,分別是護經大師、護法大師、護壇大師、護籙大師、護道大師和護戒大師。
授籙作為道教特有的宗法傳承體系,有著豐富的宗教文化內涵。一是法天地、敬祖宗,授籙必先設壇,這個「壇」體現著法天地、敬神明、尊祖宗的教義思想;二是明師承、皈三寶,按「三山滴血字派」明其輩份,莊嚴宣誓皈依道經師三寶,維持有序傳承;三是受戒律、發誓願,以宗教教規約束自身,行善戒惡,通過發誓願做到愛國愛教,忠孝仁慈儉,誠信不欺等;四是頒法職、宣教化,道士受籙,根據各自不同的修持,發給相應的職牒,自此可以舉辦法會道場,濟世度人。
正一派道士授籙之後,只要一生從道,不犯科積愆,不犯國法,多積功德,到登真之日,就有通關文牒,免受冥府輪迴之苦,身入仙班,永侍三清聖祖門下;還可蔭佑子孫,步入正道,免遭災難。正如南北朝道經《洞玄靈寶課中法》中所言:籙者,戒錄情性,止塞愆非,判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始登真。
道教活動|正一道士授籙活動開始,一起來看下「授籙」的歷史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2UjqvU2
-------------------
道教禮儀---傳承
我國上古郊天祀地,以卦象卜辭演繹人事,戎祀並重,正教合一,國設祝史之官,專司祭祀,其後方士盛行,道術已彰,黃老道、方仙道及太平道等,已教團型態活動於民間,比張道陵設二十八治,成為教區之後,道教才開始正式的有了教會之組織。
  魏晉南北朝時,道教因人才輩出,經典大備,已由民間進入宮廷,迄唐興於開元年間,始至崇玄管、開道舉,並以首相副相領宮觀使,諸路、府、州之宮關,一 律置提舉、提點、管勾等官,宋代一仍唐制,臣僚退職,轉居宮觀為養老投閒之職,授以祠祿,元代授邱長春祖師真人之位,使領天下道教事,邱祖羽化,由其徒相 繼接任,明時授張天師高爵,並另在中央設道錄司,府設道紀司,州設道正司,縣設道會司,各有僚屬以管理天下宮觀及道士,併負甄拔給牒之責,在制度上十分嚴 謹,是時教業昌盛,天下景從。
  及清朝,因道教思想不利異族統治而未獲清廷提倡乃寖衰。目前教會乃借用人民團體型態所組成,於中央設總會,省及院轄市設分會,縣及省轄市設支會,但其實質已與道教原有制度相去甚遠。
  由於道教流佈既久且廣,宗支至多。早期以樓官派及驚傳為主,後以宮觀遍佈天下,同時諸山叢興,流派更多,但仍不離以積功修德,敬修神人相感的積善派; 研證經義,敬修神人相險的經典派;陰陽推演,敬修神人相應的占驗派;飛符演法,敬修神人相通的符籙派,及煉養結丹,敬修神人相發的丹鼎派等五大道派為主 流,其中符籙派又有正一、淨明、三茅、閣皂的分支,而丹鼎則有五祖七真及南宗、北宗的區分,嗣後又有東派、西派的興起,而目前則係江南以正一為多,華北以 全真為主。至其傳承則南派以師徒為宗,北派以叢林為尚。
  道者裕達得道功果,必先行道,行道之前必須知道,如要知道,首需學道。人若立志向道,於學道而知道後,尚須經過傳度的儀禮,由信徒正式進門入道而成為 教徒。以全真為例,宮觀後院多設道院以充學者修真學習之所,宮觀分為二種,一種稱為小道院,有傳經授法之義務,二日十力叢林,由傳戒傳度之特權,道者得經 介紹擇日詣小道院拜觀主為師,觀主得為之「簪披」,依字派賜予道名,但須留本姓,自此結髮成髻,改穿道袍及白布高襪,雲履青鞋,習字讀經,灑掃炊事,擔水 負薪無不服勤,如值十 信徒經傳度入道,如其修持進步,方可分別受予宗教師之資格,其職又有二類:
  一、道職:分為八等十六階,以宏揚教義力行修持為主,故其職等亦以「宏、揚、扶、持、宣、傳、講、演」八字為階,再以道教二字為級,如初授「演教師」 者,晉級時及授給「演道師」再陞即為「講教師」,以此類推,晉陞並非易事,「宏、揚、扶、持」四等階曰「內殿師」,「宣、傳、講、演」等階曰「外殿師」, 具有內殿師資格者,方得主持傳度典禮,並得簽署度牒及授職證書。
  二、法職:亦即神職人員,以修建科醮行法接天為主,故其職帖內容繁複,其授職儀式亦曰奏職或授籙,未經授籙不得充任高功法師主持醮典,及具名開榜合進 表,蓋因三界諸天均無案也,其職等自「三五都功經籙」、「都功盟威經籙」、「太上盟威經籙」、「上清五雷經籙」、「上清三洞五雷經籙」、「上清大洞經 籙」、「三清三洞經籙」計七階,依據九轉運簽規定,其陞職更為困難。道教是重制度、重法統、重教規、重傳承之宗教,雖曰講究自然飄逸,但對教法非常維護, 門派雖多,傳承方法則一,惜以近時教制迭遭破壞。中華道教總會 https://bit.ly/3h4zySM
---------------------
道教正一派授籙與傳度
2015-11-16 由 中華道教 發表于歷史
道教正一派授籙與傳度
魏晉時期,道教之傳承,有籙而無度。謹按《太上正一盟威法籙》有「太上一官童子籙」、「太上十官童子籙」等名字,具為童子所受之籙,此為護身之籙,有籙而無職者,為初入道者所佩受。
又按杜光庭《道教靈驗記》云:「成都賈瓊,年三歲。其母因看蠶市,三月三日,過龍興觀,門眾齊受籙,遂詣觀,受《童子籙》一階。十餘年後,因女兄有疾,母為請處士吳太玄,為入冥看檢致疾之由,仍看弟兄年命凶吉。經宿太玄還,言疾在江瀆,求之即差,籍中不見有賈瓊之名。父母愈憂,復請太玄看之。時太玄每與人入冥檢事,必鏁於一屋中,安寢而往,不復人驚呼,候其自醒,喚人開門,乃開之,歷歷說冥中之事,有如目擊,言必信驗。或兩宿,然後回爾。既再往檢瓊名字,雲年三歲時,三月三日,於龍興觀受《正一籙》,已名系天府,不屬地司,籍中不見名字,於天曹黃簿之內,檢得其名。」這個故事可以推知一下幾點:
其一、五代時期(並五代之前),不一定是道士才能受籙,當時有童子配受護身籙的風俗。
其二、五代時期,並沒有先傳度,後受籙的說法;第三、古時候,並非只有天師才有資格授籙。
那麼我們就要繼續探討另外兩個問題,何時才有傳度?何時開始籙職都歸天師掌管?
唐朝的時候,皇室為老君之後,故禮崇道教,國家立「道舉」,設立專門學校——崇玄館,以培養道教人才。嚴格道士的考核以及管理制度,《唐會要》云:「天寶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太子賓客賀知章請為道士,還鄉,舍會稽宅為千秋觀。」又云:「天寶八年八月二十日,司封奏:『道士籍每一載一度,永為恆式。』」足見在唐朝的時候,國家才建立起較為嚴格的道士准入制度,因為當時道士享受比較優厚的待遇。
至於宋朝,更是有販賣度牒的現象。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紹興中,軍旅之興,急於用度,度牒之出無節。上戶和糴所得,減價至二、三十千。時有『無路不逢僧』之語。」朝廷有時候通過賣度牒來緩解國庫之空虛,而民間也有度牒買賣活動,因為宋朝有了度牒便可以免除捐稅徭役等。又《宋史》:「買公田五千畝以上,以銀半分,官告五分,度牒二分,會子二分半。五千畝以下,以銀半分,官告三分,度牒三分,會子三分半。千畝以下,度牒、會子各半。五百畝至三百畝,全以會子。及田事成,每石官給止四十貫,而半是告牒。民持之而不得售,六郡騷然。」
僧道免稅,始於南北朝時期,但是也不免出現一些流民、懶惰之人,混跡於僧道之中,企圖減免徭役,而坐食十方供養的。這樣一來就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歷史上的幾次滅佛活動,都與僧團過於龐大有關,影響國家經濟有關。
有鑒於此,明朝太祖皇帝屢下嚴命,禁止僧尼私自剃度,出家必須要朝廷給予度牒方可。從某種意義上說,度牒是出於國家控制僧尼數量,加強管理的需要。《日知錄》云:「洪武十六年六月戊戌,並僧道寺觀,禁女子不得為尼。時上以釋、道二教,近代崇尚太過,徒眾日盛,安坐而食,蠹財耗民,莫甚於此。乃令府州縣大寺觀一所,並其徒而處之,擇有戒行者領其事。若請給度牒,必考試精通經典者方許之。又以民家多以女子為尼姑、女冠,自今年四十以上者聽,未及者不許。著為令。」顯然朝廷希望通過度牒制度來限制僧道的發展,但是這種效果似乎並不明顯,於是在清朝乾隆年間,下了一道詔書:「僧道度牒,本屬無關緊要,而查辦適以滋擾。著永遠停止!」於是度牒制度廢除。官方的度牒廢除了,但是由於沿襲了上千年的習慣,度牒在到教內仍然有傳承。而全真派則另有冠巾一節,作為入道的開始。
那麼再談受籙之事,受籙本並非天師的專利,因為天師一脈自從遷徙許昌之後,就失去了原來在四川的那種政教合一的土壤。於是天師後代中有一支遷往龍虎山,淹沒無聞數百年,至於唐朝的時候,搜訪天師後裔,厘定譜系,天師一脈才復興。《宋會要》記載:「大中祥符八年,召信州道士張乾曜於京師上清宮,置壇傳籙度人。」《江西道教史》云:至於元朝,「張宗演獲得主領江南道教的職權,比此前只是主領三山符籙範圍擴大了不少,不只管龍虎山、茅山、葛皂山,而是擴大到了南方其他符籙道派和丹鼎派。」足見天師並非一開始就掌管三山符籙的。
但是按照現在的說法,受籙似乎一定要去天師府受。然而由於文革等歷史原因,天師府的經籙不全,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還有就是有些地方偏僻的道士,礙於經濟、交通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去天師府受籙的也是大量存在,這個我們稱之為「私籙」。受私籙的,有的是在道院裡舉行,有的是民間火居道士之間傳承。當然也有部分道士追隨台灣的天師,去福建、台灣一帶受籙的。以前本來沒有所謂受私籙的說法,都是祖師傳承,哪有什麼公私?只是後來皇帝下聯,由天師統管天下符籙,正一道士之間籙職的傳承才需要詣天師受籙。
以前的道士無度牒,只有「籙」。而今全真派有冠巾狀和戒牒,個人認為度牒、冠巾狀、戒牒都可以取消,統一推廣受籙。入門的道童受童子籙,不僅是道士受籙,在家童子也可以受護身籙。不僅是天師可以授籙,只要符合《天壇玉格》的三洞法師,都有權授籙。這樣似乎更有利於於道教的推廣和闡揚?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orj2.html
----------------------------
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規儀
前    言
 中國道教正一派的授籙傳度,歷史悠久,籙儀繁多。但至近代以來,由於諸多原因授籙儀典中斷了近百年,直到西元1991年才逐步恢復。西元2000年,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根據中國道教協會領導的指示,專門成立了天師經籙整理小組,先後到江西、浙江、福建、江蘇等地搜集到大量民間珍藏的“天師經籙”,在此基礎上依據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撰序的《天壇玉格》,並結合當代授籙的實際情況,重新整理出《太上三五都功經籙》、《太上正一盟威經籙》全部經籙規儀。2009年5月經中國道教協會在鷹潭召開的“授籙工作座談會”初步審定,現已發行使用。為了使參加授籙的籙生能夠深入理解籙的思想文化內涵及其功能與作用,並在授籙之後如何持籙、護籙,我們組織專人編寫了《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規儀》(普及本),經中國道教協會審定,現印製並供所有籙生、弟子及熱愛道教文化的人士閱讀和參考。
 龍虎山道教協會授籙規儀編寫組
 目    錄
第一編 授籙的宗教文化內涵
一 、什麼是“籙”?“符”與“籙”有何區別?
二 、授籙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三 、道士為什麼要授籙?
四 、什麼叫“經”?“經”與“籙”是什麼關係?
五 、籙的種類有哪些?
六 、《正一修真略儀》的二十四品有哪些?
七 、授籙的三十三階分別是何名稱?
八 、什麼叫“誥”、“詔”、“秩”、“敕”?
九 、什麼叫“盟”、“誓”、“券”、“契”?
十 、什麼叫關文、火牒、環卷、契卷?
十一 、授籙為何要到萬法宗壇?
十二 、當代授籙階品如何?
 第二編 授籙的歷史淵源
一、道教授籙起于何時?
二、歷史上哪幾個朝代對授籙高度重視?
三、何謂“三山符籙”?何謂“三山合一”?
四、歷史上曾經整理過經籙的都有那些高道?
五、授籙院來歷如何?
六、什麼是“三山嫡血字派”?
七、道教正一派授籙何時因何原因中斷?
八、1991年恢復對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的概況如何?
九、1995年恢復對內地正一派道士授籙的概況如何?
十、截至2008年止,道教正一派共舉行了多少次授籙活動?傳承到什麼字派?
第三編 授籙程式
一 、正一派道士授籙應具備什麼條件?
二 、授籙之前應履行哪些報批手續?
三 、授籙法師要求升授、加授應具備什麼條件?
四 、當代授籙科儀程式如何?
五 、授籙時頒發的籙牒、法器(含冠帶)有哪些?
六 、各種法器功用如何?
七 、三皈九戒有哪些內容?
八 、授籙儀式上,眾籙生在掌儀道長帶領下發“十二願”是哪十二願?
九 、籙生授籙時應遵守哪些籙壇規戒?
十 、籙生授籙後應如何持籙、護籙?
 第 一 編
    授籙的宗教文化內涵
 一、什麼是“籙”?“符”與“籙”有何區別?
籙的本義為“薄藉”,即“記錄”。籙分兩大類:一為紀奉道者之名冊,記載受籙道士的姓名、道號、師承和所授之道階;二為紀諸天曹佐吏之名諱與職能等。即“天神名錄”。通曉此法籙,才能召神遣將,除妖鎮邪。
“符”與“籙”有所不同,符是道教稱為“天神的文字”,似篆字狀,又名“雲篆”、“玉字”、“丹書”、“神符”。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如黃絹、紙、木、石)之上,作為天神的指令,可以鎮魔壓邪,治病求福。
由於“符”、“籙”在功能上有許多相通之處,故統稱“符籙”。
 二、授籙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道教授籙是特有的宗法傳承體系,其主要的文化內涵有四點:一是法天地、敬祖宗,授籙必先設壇,這個“壇”就是祭拜天地神明祖宗的;二是明師承、皈三寶,按“三山嫡血字派”明其輩份,莊嚴宣誓皈依道經師三寶,維持有序傳承;三是受戒律,發誓願,以宗教教規約束自身,行善戒惡,通過發誓願做到愛國愛教,忠孝仁慈儉,誠信不欺等。四是頒法職、宣教化。《雲笈七簽》雲:“籙生通過受籙,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受籙之後,名登天曹,就可以代人行法,召遣有靈。
 三、道士為什麼要授籙?
法籙是道士應持之典,也是對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認定,故升授、加授均有嚴格的考核程式。同時法籙又是道士行法的憑證,只有授過籙之後,才能召喚籙上神兵將吏護法顯靈。未授籙者,行法不靈,吏兵遠身,如強行施法,不但不靈,且自身反遭天譴。
其次,道士修持一生,超凡脫俗,一旦羽化,即可憑籙登仙,頒以仙職,免除冥府地獄之苦。
 四、什麼叫“經”?“經”與“籙”是什麼關係?
經指經典,供道士學習之用,另外還有“懺”,即“懺文”,也是供道士學習和念誦的。道教經典懺文很多,以《道德經》、《南華真經》、《通虛至德真經》、《文始真經》、《度人經》為主要經典。懺也有很多,如《朝天寶懺》、《三官懺》、《玉皇宥罪寶懺》、《九幽撥罪寶懺》等等。
經與籙的關係,經為學習的理論依據,籙為行法的憑證,籙生授相應的法籙(法職),必同時授以相應的經籙,不能通曉相應的經籙者,亦不能授予相應的法籙。故統稱“經籙派”。
 五、籙的種類有哪些?
籙的種類,從大的方面來講,分為“記錄”、“符籙”、“經籙”、“職牒”四大類。記錄是記奉道者名冊及諸天功曹之名;符籙是行法所專用,經籙是供籙生學習念誦的經懺,職牒是受戒的憑證。
籙的種類還有“童子籙”、“觀音 籙”(指女童)、“預修籙”、“長生籙”、“拔亡籙”等等。凡可佩帶的籙,又稱佩籙,終生受用。
 六、《正一修真略儀》的二十四品有哪些?
據《道藏》正一部《正一修真略儀》記載,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籙共分二十四階品,以應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氣。這二十四個階品是: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靈百五十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鳳破穢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護命長生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宮捍厄八卦護身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氣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龍虎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畢印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罡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靈赤官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州社令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考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斬千鬼萬神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天兵符籙
太上九天真符籙
太上九天都統畢籙
太上華蓋斬邪籙
太上三五辟邪籙
太上三皇捍厄籙
太上諸度厄過災籙
太上解六害神符籙
太上女青詔書符
太上九光萬勝籙
古代道士從受百五十將軍籙始,最高的是《上清攝山精圖籙》。根據道士受法籙的高下,又授予不同的名銜。此名銜即表明所受法籙的品位。據《受籙次第法信儀》記載,職位次第是:①正一法位 ②道德法位 ③洞神法位 ④升玄法位 ⑤洞玄法位 ⑥五符法位 ⑦河圖法位 ⑧洞真法位 ⑨畢道法位。
、授籙的三十三階分別是何名稱?
據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崆峒問答》,這三十三階品是:都功盟威、五雷、大洞、中盟、三洞、預修、祓亡、誕生、伏魔、文昌、祈嗣、保童、血湖、三宮、北門 、真武、玄壇、趙侯、玄女、華蓋、咒詛、九牛、二十八宿、紫微、自然、神霄諸籙。
八、什麼叫“誥”、“詔”、“秩”、“敕”?
“誥”即告,用於上告下,是古代一種訓戒勉勵的文告;詔指詔令,《史記·秦始皇本紀》:“命有制,令為詔”,古代專指帝皇下達的命令,道教中的“詔”通常指神的詔令。“秩”:在道教表文中的“秩”,通常指神的職位或品級,也指主醮法師的職位或品級。“敕”,古代特指皇帝的詔書,是自上命下詞,猶“命令”。道教表文中特指神的旨意。
 九、什麼叫“盟”、“誓”、“券”、“契”?
唐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雲:“盟,明也,彼此來信,對神以相明也。誓,制也,以言契心告神明也。而自製情欲,不使放逸,期會於道耳。”盟、誓都是一種自下對上的文體。卷、契則取法于世間交易合同,即與神所立的合同憑證。契之所以裁分兩半,一半燒化後給付神明,一半為自身所持為憑。卷、契一同在繳籙科儀中焚化,追隨道士進入天庭。
 十、什麼叫關文、火牒、環卷、契卷?
關文即通關文書,道教特指通往神仙關的文書。火牒指用火漆(火溶化的松香)密封的文牒,即密封的公文憑證。環卷,即圈形的文書,亦稱“環書”。契卷即密封的規約。授籙中的關文、卷牒是溝通天神的信物。
十一、授籙為何要到萬法宗壇?
壇宗,按《說文解字》雲:“封土為壇,除土曰墠”,合稱“壇墠”,也就是土築的臺子。古人“燔柴於泰壇,祭天也”。萬法宗壇是宋元之後,江南正一道派共同創立的宗壇,是歷代張天師“掌天下道教事”所立宗壇中樞,有“萬法歸宗”之義。故道士授籙,必以“萬法宗壇”所授的籙牒為准。除萬法宗壇之外,任何宗壇私出符籙均違背道門定制。在明朝時,凡私出符籙者還會受到官府的嚴懲。
 十二、當代授籙階品如何?
當代授籙是依據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所傳的《天壇玉格》為依據進行的。籙生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經籙》(此六、七品銜頭),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經籙》(此四、五品銜頭),加授《上清五雷經籙》(此從三品銜頭),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此正三品銜頭),《上清大洞經籙》(正二品銜頭),《三清三洞經籙》(正一品頭銜)。
附:都功、盟威經籙細目
太上三五都功經籙細目(六、七品)
1、太上正一三五都功版卷職籙
2、太上老君宣告都功治祭酒真經
3、太上正一三五都功版卷寶籙請法詞
4、太上正一三五都功治祭酒真經請法詞
5、太上三天玄都總誥(文、圖各一張)
6、太上三天玉符仙秩(文、圖各一張)
7、昊天玉皇宥罪敕赦(文、圖各一張)
8、上帝敕賜照身文憑(文、圖各一張)
9、上帝敕賜免罪金牌(文、圖各一張)
10、先天無極照會通關(文、圖各一張)
11、昊天金闕請恩禦表(文、圖各一張)
12、都天無極金函禦詔(文、圖各一張)
13、南極長生延齡壽書(文、圖各一張)
14、正一道祖廷壽金章(文、圖各一張)
15、太上頒降通津水程(文、圖各一張)
16、太上頒降冥途岸程(文、圖各一張)
17、上帝欽賜隨身支糧(文、圖各一張)
18、上帝欽賜口糧關文(文、圖各一張)
19、上帝敕賜起馬關文(文、圖各一張)
20、上帝敕賜千里雲馬(文、圖各一張)
21、虛無自然金符籙祖         
22、三百六十應感天尊
23、龍虎山福地法被           
24、冥途路引
25、四驛火牒                 
26、十宮功德總牒
27、二十四獄總牒             
28、紅黑貢氣各一張
29、太上三五都功版卷秘籙合同環券
30、太上三五都功治祭酒經合同契券
31、都功謁簡                 
32、保舉狀
正一盟威經籙細目(四、五品)
1、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秘籙上卷
2、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秘籙中卷
3、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秘籙下卷
4、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經上卷
5、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經下卷
6、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秘籙請法詞
7、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經請法詞
8、太上正一盟威修真肘後秘文
9、太上正一盟威修真飛化秘訣
10、東嶽府掌七十二司秘籙
11、無上三天旌功籙引(文、圖各一張)
12、無上三天旌功文引(文、圖各一張)
13、天府頒恩賜福文憑(文、圖各一張)
14、地府靈光免罪文憑(文、圖各一張)
15、水府通靈解厄文憑(文、圖各一張)
16、陽府捍厄延禧文憑(文、圖各一張)
17、無上三天證果心詞(文、圖各一張)
18、無上三天證果青詞(文、圖各一張)
19、天壇總制旌功敕任(文、圖各一張)
20、上帝崇福五花官誥(文、圖各一張)
21、上帝敕賜旌封敕書(文、圖各一張)
22、無上玄元金書玉璽(文、圖各一張)
23、上帝寬恩宥恤十刑(文、圖各一張)
24、上帝敕賜陰陽查考(文、圖各一張)
25、上帝敕賜飛捷通報(文、圖各一張)
26、太上頒降通真剳付(文、圖各一張)
27、無上三天證果都攢(文、圖各一張)
28、上帝紀勳隨身功據(文、圖各一張)
29、上帝敕賜隨身勘合(文、圖各一張)
30、正一盟威謁簡
31、冥府十王功 德庫書(文、圖各一張)
32、紫白交帶各一張
33、無上三天證果繳呈(文、圖各一張)
34、無上三天總籙繳聯(文、圖各一張)
35、上帝敕賜升仙寶橋(文、圖各一張)
36、上帝敕賜珍珠涼傘(文、圖各一張)
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規儀(1)  https://bit.ly/2BDefY0
----------------------------------------
授籙的歷史淵源
 一、道教授籙起于何時?
據《赤松子章曆》所載:“漢代人鬼交雜,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籙》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師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這是符籙的根源和開端。所以說,道教授籙起于祖天師張道陵。
二、歷史上哪幾個朝代對授籙高度重視?
漢末晉初,第四代天師張盛受其父第三代天師張魯之囑,攜印、劍、符籙回龍虎山開壇傳籙,從此“開科范以為常”。魏晉南北朝時,南北天師道形成三大法壇各自開壇傳籙。至唐、宋兩朝,授籙之風尤盛,許多王室公主、士大夫之流紛紛接受傳籙。道教正一派授籙作為傳承的主要特徵,一直到清末都十分普遍和盛行。
三、何謂“三山符籙”?何謂“三山合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天師道開始分化,形成了龍虎山正一玄宗、茅山 上清法壇、閣皂山靈寶法壇,因各自開壇傳籙,故稱為“三山符籙”。宋、元之際,南昌西山 淨明宗壇興起,實際上就有四大法壇。南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提舉三山符籙,元朝以後,天下符籙歸龍虎山張天師掌管,又立“萬法宗壇”,故形成“三山合一”的格局。
 四、歷史上曾經整理過經籙的都有那些高道?
魏晉以後,北天師道始祖寇謙之曾為帝師,制訂樂章;南朝陸修靜“祖述三張,弘衍二葛”;陶景弘整理上清經籙;唐代長安道士張萬福,五代杜光庭等高道都曾修訂齋醮科儀。宋代有張繼先、王文卿、劉玉、黃元吉,清代有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作《天壇玉格》,這些都是符籙諸道派的知名高道,並對整理經籙作出貢獻。
五、授籙院來歷如何?
授籙院之設,始于唐代,據《龍虎山志》記載,唐玄宗召見第十五代天師張高:“命即京師(長安)置壇傳籙。”到了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敕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於京都(汴梁)立授籙院。元明之後,立“萬法宗壇”,授籙在龍虎山天師府舉行。
六、什麼是“三山嫡血字派”?
道教正一宗派之分,宋元之際是繁衍最盛的時期。其時,四大宗壇各自傳籙,各有字派相承。三山合一後,授籙統歸萬法宗壇,從而形成了三山一脈相傳的嫡親血派,一代一代相傳至今。三山嫡血字派共四十字,即:守道明仁德,全真複太和;志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沖漢通玄蘊,高宏鼎大羅;三山愈興振,福海湧洪波。
七、道教正一派授籙何時因何原因中斷?
清末,由於內憂外患,正一道的授籙傳度便已時斷時續。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取消了天師的封號,道教受到了重大衝擊。據當代學者張澤洪在《步罡踏鬥》一書中考證,正一派的授籙在1946年後基本中斷。
八、1991年恢復對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的概況如何?
1991年10月3日至9日(農曆八月廿六至九月初三),經當時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批准,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的建國後,首度恢復對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活動。參加授籙的弟子共36人,其中,中國臺灣20人,新加坡 15人,馬來西亞1人。
這次授籙活動由天師府汪少林道長為傳度師,張金濤道長為保舉師,中國道教協會張繼禹道長為監度師。授籙法會期間,舉行了啟師、答籙、講經、說戒、頒發職牒、法器等儀式,其間還穿插了開壇請水、安龍奠土、申文發奏、宿啟進表等道場,在“三大師”率領下盟誓三皈九戒,發十二願,整個授籙法會功德圓滿。
九、1995年恢復對內地正一派道士授籙的概況如何?
1995年12月4日至7日(農曆十月十四至十六),新中國首度恢復的對內地正一派道士授籙活動在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舉行,來自國內13個省市、自治區的200餘名籙生參加了授籙。這次活動,成立了“授籙工作領導小組”,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陳蓮笙道長任組長,張繼禹、張金濤任副組長。擔任“三大師”的為:傳度師何燦然(天師府);監度師陳蓮笙(上海);保舉師周念孝(茅山 道院)。同時還聘請張繼禹道長為護籙大師,張金濤道長為護法大師,蘇州薛桂元道長為護經大師,上海淩晉道長為護壇大師,浙江施書寶道長為護戒大師,湖南董叔和道長為護道大師,共同主持授籙大典。授籙法會依科而奉,取得圓滿成功。
 十、截至2008年止,道教正一派共舉行了多少次授籙活動?傳承到什麼字派?
對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從1991年恢復到2008共舉行了18次,授籙弟子近2000人。其中,除港、澳、台弟子外,還有馬來西亞、新加坡 、英國、法國、加拿大、葡萄牙、美國、日本的弟子。
1995年恢復對內地正一派道士授籙,2006年舉行了一次升授籙活動,參加升授籙活動的籙生共34人。2007年、2008年又兩次舉行授籙醮儀,均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授籙弟子共500余人。
根據天師府檔案記載,到2008年止,已傳承至“山”字派。
 第 三 編
  授籙程式
 一、正一派道士授籙應具備什麼條件?
根據2005年6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修訂的《關於正一派道士授籙的規定》,正一派道士受籙應具備以下6個條件:(1):皈依“道、經、師”三寶,有傳統的師承法派;(2)經過省級道教團體認定並備案的正一派道士;(3)愛國愛教,遵紀守法,信仰純正,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威儀整潔,持守規戒;(4)懂得道教基本知識,能依科習誦各階經誥;(5)熟悉道教主要的科儀規範,能從事齋醮儀典活動;(6)經所在省級道教協會審核推薦。未成立道教協會的地區,可由宮觀推薦,報上級道教協會審核。
 二、授籙之前應履行哪些報批手續?
符合條件的正一派道士在申請授籙時,應先履行以下手續:(1)憑當地宮觀(道協)或授業恩師的推薦函,向所在地的省級道教協會提出申請,由省級道協統一分配名額。(2)經中國道教協會審核,並報國家宗教局備案後,填寫《授籙申請表》,然後在指定時間到龍虎山天師府參加授籙科儀。接受籙壇復核,合格後方能作為籙生入壇。(3)國外及港澳臺地區的正一弟子,憑當地宮觀或道教組織的的推薦函,可直接向龍虎山天師府提出申請,填寫有關表格(表格由中國道教協會監製),然後由龍虎山天師府通過江西省道教協會向中國道教協會辦理審批手續,完成備案後須在指定時間到天師府授籙。
 三、授籙法師要求升授、加授應具備什麼條件?
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滿三年,遵規守戒,道行純正者,可申請升授《正一盟威經籙》。升授《正一盟威經籙》滿八年,能通“上清”經典,可申請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滿十二年後可申請加升《上清大洞經籙》
《上清大洞經籙》、《三清三洞經籙》,屬天師真人職銜,一般不外授。需要說明的是,若年限到了,但無功無德者不得升遷,直置而已。若功德超群,道行高超者亦可破格升籙。凡屬申請升授以上者,都需經中國道教協會和籙壇大師的復核考察合格方可。
四、當代授籙科儀程式如何?
當代授籙,除籙生報到、登記、考核之外,其科儀程式還有:①開壇請水,安監齋;②籙壇演禮;③申文發奏;④啟師、揚幡、掛榜、安監壇、安監門、安天香;⑤迎鸞接駕;⑥請師,參神謁祖;⑦誦經、講經說誡;⑧上表,授職;⑨發願祈福;⑩圓滿謝聖等。
 五、授籙時頒發的籙牒、法器(含冠帶)有哪些?
授籙時,根據籙生的申請及批文,均以“萬法宗壇”的名義,按不同的階品授予不同的籙牒,如《都功》、《盟威》、《五雷》等。頒發的法器有:法印、元始一炁萬神雷司、雷霆都司、道經師寶、朝笏、天皇號令、天蓬尺、拷鬼杖及桃木劍等。籙壇統一頒發衣袍冠巾等。
六、各種法器功用如何?
①法印:《釋名》:“印,信也,所以封物以為驗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故印即信物,且分等級。通常在建壇時,一應行移,文牒、關劄及中、下界申狀方函上用以重封一印。②笏,又稱朝板、朝簡、玉版、或手板。《釋名》:“笏,忽也。君有教命有所啟白,則書其上,備忽忘也”。早期道教科儀並無執笏之禮,後世受朝禮影響才有笏禮。③天皇號令,權杖之一種。權杖約起源於古代之“虎符”,有發佈號令、調兵遣將的作用。今之權杖,取棗木製成,雕龍蟠劍身,背面有雷令符文,高功法師持此以召神遣將。④天蓬尺,據《道書授神契》:“古者袚除不祥用桃枝,後羿死於桃棒,故後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類也。”今天蓬尺皆用長方形木製成,上刻星象,以作鎮壇之物。⑤栲鬼杖,正式名稱為“策杖”。杖原為老人行走的輔助工具,後演變成王位、軍權的象徵或懲罰人的工具。《上清靈寶大法》稱:“以杖指天,天神設禮;以杖指地,地祇侍迎;指東北方,萬鬼束形。”今道教策杖之用是為了召請天神或勘破幽獄,有鎮鬼作用。
七、三皈九戒有哪些內容?
道教戒律有很多,三皈九戒是最為基礎最為重要的內容。“三皈”即皈依道寶、經寶、師寶,初起心入道者即受此三皈戒。“九戒”稱九天帝君親口宣說為:第一戒者,克勤,忠於君王;第二戒者,敬讓,孝養父母;第三戒者,不殺,慈救眾生;第四戒者,不淫,正身處物;第五戒者,不盜,推義損已;第六戒者,不嗔,凶怒淩人;第七戒者,不詐,諂賊害善;第八戒者,不驕,傲忽至真;第九戒,不二,奉戒專一。
 八、授籙儀式上,眾籙生在掌儀道長帶領下發“十二願”是哪十二願?
一願乾坤明素;二願氣象清圓;三願主躬康泰;四願民族和睦;五願天垂甘露;六願地發祥煙;七願四時順序;八願萬物生全;九願家多孝悌;十願國富才賢;十一願生籙受福;十二願正教興行。
九、籙生授籙時應遵守哪些籙壇規戒?
籙生在受籙期間,首先要沐浴齋戒、不食葷腥、禁煙酒、遠女色、潔淨身心、保持對神靈祖師的虔誠;其次要做到道裝整潔,舉止文明、不喧嘩;壇場內不能相互嘻戲;一切行動聽從掌儀道長指揮,按時參加集體活動,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如有違犯,輕則跪香懺悔,重則給予警告,情節嚴重者,經授籙領導小組研究,可處以延期授籙或取消籙生資格。
 十、籙生授籙後應如何持籙、護籙?
籙生受籙後,經文籙牒將伴隨一生。因此,持籙、護籙是非常重要的事。首先,經文要進行抄寫,並需“精校分明,慎勿漏誤。各治二通,一通常鎮,柏函盛之,架以局案,置高座近前。亦可別台封之,不可妄開”(見《道藏·傳授經戒儀注訣》)。
經文可以抄寫用以學習,符宜凝神依儀書畫作用,以濟世救人,但籙牒不可複製(包括職牒、法籙)。如複製法籙則是“偽籙”,將受到嚴懲。當代的法籙職牒由中國道教協會監製,天師府“萬法宗壇”頒發。道士做道場時,應持有佩籙護身,或將正籙供奉在香案之上,才能召遣有靈。“受籙弟子他日行道功成,飛升時必須通知同門,前來舉行繳籙科儀,並建壇申誥天地水三界,不得以凡俗儀式處理,才能吻合自然。”(《傳度奏職授籙法則》)
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規儀(2)  https://bit.ly/3h3cROE
---------------------
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規
(一)——授籙的宗教文化內涵
一、什麼是“籙”?
“符”與“籙”有何區別?
籙的本義爲“薄藉”,即“記錄”。
籙分兩大類:一爲紀奉道者之名冊,
記載受籙道士的姓名、道號、
師承和所授之道階;
二爲紀諸天曹佐吏之名諱與職能等。
即“天神名錄”。通曉此法籙,
才能召神遣將,除妖鎮邪。
“符”與“籙”有所不同,
符是道教稱爲“天神的文字”,
似篆字狀,又名“雲篆”、
“玉字”、“丹書”、“神符”。
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
附着在規定的文字圖形上,
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
(如黃絹、紙、木、石)之上,
作爲天神的指令,
可以鎮魔壓邪,治病求福。
由於“符”、“籙”在功能上,
有許多相通之處,故統稱“符籙”。
二、授籙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道教授籙是特有的宗法傳承體系,
其主要的文化內涵有四點:
一是法天地、敬祖宗,
授籙必先設壇,
這個“壇”就是祭拜天地神明祖宗的;
二是明師承、皈三寶,
按“三山嫡血字派”明其輩份,
莊嚴宣誓皈依道經師三寶,
維持有序傳承;三是受戒律,
發誓願,以宗教教規約束自身,
行善戒惡,通過發誓願做到愛國愛教,
忠孝仁慈儉,誠信不欺等。
四是頒法職、宣教化。
《雲笈七籤》云:
“籙生通過受籙,戒除情性,
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
從凡入聖”。受籙之後,
名登天曹,就可以代人行法,
召遣有靈。
三、道士爲什麼要授籙?
法籙是道士應持之典,
也是對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認定,
故升授、加授均有嚴格的考覈程序。
同時法籙又是道士行法的憑證,
只有授過籙之後,
才能召喚籙上神兵將吏護法顯靈。
未授籙者,行法不靈,
吏兵遠身,如強行施法,
不但不靈,且自身反遭天譴。
其次,道士修持一生,
超凡脫俗,一旦羽化,
即可憑籙登仙,頒以仙職,
免除冥府地獄之苦。
四、什麼叫“經”?
“經”與“籙”是什麼關係?
經指經典,供道士學習之用,
另外還有“懺”,即“懺文”,
也是供道士學習和唸誦的。
道教經典懺文很多,
以《道德經》、《南華真經》、
《通虛至德真經》、《文始真經》、
《度人經》爲主要經典。
懺也有很多,如《朝天寶懺》、《三官懺》、
《玉皇宥罪寶懺》、
《九幽撥罪寶懺》等等。
經與籙的關係,經爲學習的理論依據,
籙爲行法的憑證,籙生授相應的法籙(法職),
必同時授以相應的經籙,
不能通曉相應的經籙者,
亦不能授予相應的法籙。
故統稱“經籙派”。
五、籙的種類有哪些?
籙的種類,從大的方面來講,
分爲“記錄”、“符籙”、“經籙”、
“職牒”四大類。
記錄是記奉道者名冊及諸天功曹之名;
符籙是行法所專用,
經籙是供籙生學習唸誦的經懺,
職牒是受戒的憑證。
籙的種類還有“童子籙”、
“觀音籙”(指女童)、
“預修籙”、“長生籙”、
“拔亡籙”等等。
凡可佩帶的籙,又稱佩籙,
終生受用。
六、《正一修真略儀》的二十四品有哪些?
據《道藏》正一部《正一修真略儀》記載,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籙共分二十四階品,
以應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氣。
這二十四個階品是: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靈百五十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鳳破穢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護命長生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宮捍厄八卦護身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氣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龍虎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畢印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罡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靈赤官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州社令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考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斬千鬼萬神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天兵符籙
太上九天真符籙
太上九天都統畢籙
太上華蓋斬邪籙
太上三五辟邪籙
太上三皇捍厄籙
太上諸度厄過災籙
太上解六害神符籙
太上女青詔書符
太上九光萬勝籙
古代道士從受百五十將軍籙始,
最高的是《上清攝山精圖籙》。
根據道士受法籙的高下,
又授予不同的名銜。
此名銜即表明所受法籙的品位。
據《受籙次第法信儀》記載,
職位次第是:
①正一法位 ②道德法位 
③洞神法位 ④升玄法位 
⑤洞玄法位 ⑥五符法位 
⑦河圖法位 ⑧洞真法位 
⑨畢道法位。
七、授籙的三十三階分別是何名稱?
據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
《崆峒問答》,這三十三階品是:
都功盟威、五雷、大洞、中盟、
三洞、預修、祓亡、誕生、
伏魔、文昌、祈嗣、保童、
血湖、三宮、北門、真武、
玄壇、趙侯、玄女、華蓋、
咒詛、九牛、二十八宿、
紫微、自然、神霄諸籙。
八、什麼叫“誥”、“詔”、“秩”、“敕”?
“誥”即告,用於上告下,
是古代一種訓戒勉勵的文告;
詔指詔令,《史記·秦始皇本紀》:
“命有制,令爲詔”,
古代專指帝皇下達的命令,
道教中的“詔”通常指神的詔令。
“秩”:在道教表文中的“秩”,
通常指神的職位或品級,
也指主醮法師的職位或品級。
“敕”,古代特指皇帝的詔書,
是自上命下詞,猶“命令”。
道教表文中特指神的旨意。
九、什麼叫“盟”、“誓”、“券”、“契”?
唐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云:
“盟,明也,彼此來信,對神以相明也。
誓,制也,以言契心告神明也。
而自制情慾,不使放逸,
期會於道耳。
”盟、誓都是一種自下對上的文體。
卷、契則取法於世間交易合同,
即與神所立的合同憑證。
契之所以裁分兩半,
一半燒化後給付神明,
一半爲自身所持爲憑。
卷、契一同在繳籙科儀中焚化,
追隨道士進入天庭。
十、什麼叫關文、火牒、
環卷、契卷?
  
關文即通關文書,
道教特指通往神仙關的文書。
火牒指用火漆(火溶化的松香)
密封的文牒,即密封的公文憑證。
環卷,即圈形的文書,亦稱“環書”。
契卷即密封的規約。
授籙中的關文、卷牒是溝通天神的信物。
十一、授籙爲何要到萬法宗壇?
壇宗,按《說文解字》云:
“封土爲壇,除土曰墠”,
合稱“壇墠”,也就是土築的臺子。
古人“燔柴於泰壇,祭天也”。
萬法宗壇是宋元之後,
江南正一道派共同創立的宗壇,
是歷代張天師“掌天下道教事”,
所立宗壇中樞,
有“萬法歸宗”之義。
故道士授籙,必以“萬法宗壇”
所授的籙牒爲準。
除萬法宗壇之外,
任何宗壇私出符籙均違背道門定製。
在明朝時,凡私出符籙者還會受到官府的嚴懲。
十二、當代授籙階品如何?
當代授籙是依據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所傳的《天壇玉格》,
爲依據進行的。籙生初受
《太上三五都功經籙》
(此六、七品銜頭),
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經籙》
(此四、五品銜頭),
加授《上清五雷經籙》
(此從三品銜頭),
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經籙》(此正三品銜頭),
《上清大洞經籙》
(正二品銜頭),
《三清三洞經籙》
(正一品頭銜)。
附:都功、盟威經籙細目
太上三五都功經籙細目
(六、七品)
1、太上正一三五都功版卷職籙
2、太上老君宣告都功治祭酒真經
3、太上正一三五都功版卷寶籙請法詞
4、太上正一三五都功治祭酒真經請法詞
5、太上三天玄都總誥
6、太上三天玉符仙秩
7、昊天玉皇宥罪敕赦
8、上帝敕賜照身文憑
9、上帝敕賜免罪金牌
10、先天無極照會通關
11、昊天金闕請恩御表
12、都天無極金函御詔
13、南極長生延齡壽書
14、正一道祖廷壽金章
15、太上頒降通津水程
16、太上頒降冥途岸程
17、上帝欽賜隨身支糧
18、上帝欽賜口糧關文
19、上帝敕賜起馬關文
20、上帝敕賜千里雲馬
21、虛無自然金符籙祖
22、三百六十應感天尊
23、龍虎山福地法被
24、冥途路引
25、四驛火牒
26、十宮功德總牒
27、二十四獄總牒
28、紅黑貢氣各一張
29、太上三五都功版卷祕籙合同環券
30、太上三五都功治祭酒經合同契券
31、都功謁簡
32、保舉狀
正一盟威經籙細目(四、五品)
1、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祕籙上卷
2、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祕籙中卷
3、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祕籙下卷
4、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經上卷
5、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經下卷
6、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祕籙請法詞
7、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經請法詞
8、太上正一盟威修真肘後祕文
9、太上正一盟威修真飛化祕訣
10、東嶽府掌七十二司祕籙
11、無上三天旌功籙引
12、無上三天旌功文引
13、天府頒恩賜福文憑
14、地府靈光免罪文憑
15、水府通靈解厄文憑
16、陽府捍厄延禧文憑
17、無上三天證果心詞
18、無上三天證果青詞
19、天壇總制旌功敕任
20、上帝崇福五花官誥
21、上帝敕賜旌封敕書
22、無上玄元金書玉璽
23、上帝寬恩宥恤十刑
24、上帝敕賜陰陽查考
25、上帝敕賜飛捷通報
26、太上頒降通真剳付
27、無上三天證果都攢
28、上帝紀勳隨身功據
29、上帝敕賜隨身勘合
30、正一盟威謁簡
31、冥府十王功德庫書
32、紫白交帶各一張
33、無上三天證果繳呈
34、無上三天總籙繳聯
35、上帝敕賜昇仙寶橋
36、上帝敕賜珍珠涼傘
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規儀(二)——授籙的歷史淵源
一、道教授籙起於何時?
據《赤松子章歷》所載:
“漢代人鬼交雜,精邪遍行,
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
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籙》
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
《三百大章》,《法文祕要》,
救治人物。
天師遂建二十四治,
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
廣行陰德”。
這是符籙的根源和開端。
所以說,道教授籙起於祖天師張道陵。
二、歷史上哪幾個朝代對授籙高度重視?
漢末晉初,第四代天師張盛,
受其父第三代天師張魯之囑,
攜印、劍、符籙回龍虎山開壇傳籙,
從此“開科範以爲常”。
魏晉南北朝時,
南北天師道形成三大法壇各自開壇傳籙。
至唐、宋兩朝,授籙之風尤盛,
許多王室公主、士大夫之流紛紛接受傳籙。
道教正一派授籙作爲傳承的主要特徵,
一直到清末都十分普遍和盛行。
三、何謂“三山符籙”?
何謂“三山合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
天師道開始分化,
形成了龍虎山正一玄宗、
茅山上清法壇、
閣皁山靈寶法壇,
因各自開壇傳籙,
故稱爲“三山符籙”。
宋、元之際,南昌西山淨明宗壇興起,
實際上就有四大法壇。
南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師,
張可大提舉三山符籙,
元朝以後,天下符籙歸龍虎山張天師掌管,
又立“萬法宗壇”,故形成“三山合一”的格局。
四、歷史上曾經整理過經籙的都有那些高道?
魏晉以後,北天師道始祖寇謙之曾爲帝師,
制訂樂章;
南朝陸修靜“祖述三張,
弘衍二葛”;
陶景弘整理上清經籙;
唐代長安道士張萬福,
五代杜光庭等高道都曾修訂齋醮科儀。
宋代有張繼先、王文卿、劉玉、
黃元吉,清代有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作
《天壇玉格》,
這些都是符籙諸道派的知名高道,
並對整理經籙作出貢獻。
五、授籙院來歷如何?
授籙院之設,始於唐代,
據《龍虎山志》記載,
唐玄宗召見第十五代天師張高:
“命即京師(長安)置壇傳籙。”
到了宋朝,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敕二十四代天師張正隨於京都(汴梁)立授籙院。
元明之後,立“萬法宗壇”,
授籙在龍虎山天師府舉行。
六、什麼是“三山嫡血字派”?
道教正一宗派之分,
宋元之際是繁衍最盛的時期。
其時,四大宗壇各自傳籙,
各有字派相承。三山合一後,
授籙統歸萬法宗壇,
從而形成了三山一脈相傳的嫡親血派,
一代一代相傳至今。
三山嫡血字派共四十字,即:
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
志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衝漢通玄蘊,高宏鼎大羅;
三山愈興振,福海涌洪波。
七、道教正一派授籙何時因何原因中斷?
清末,由於內憂外患,
正一道的授籙傳度便已時斷時續。
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取消了天師的封號,
道教受到了重大衝擊。
據當代學者張澤洪在
《步罡踏斗》一書中考證,
正一派的授籙在1946年後基本中斷。
八、1991年恢復對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的概況如何?
1991年10月3日至9日
(農曆八月廿六至九月初三),
經當時的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批准,
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
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的建國後,
首度恢復對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活動。
參加授籙的弟子共36人,
其中,臺灣20人,新加坡15人,
馬來西亞1人。
這次授籙活動由天師府汪少林道長爲傳度師,
張金濤道長爲保舉師,
中國道教協會張繼禹道長爲監度師。
授籙法會期間,舉行了啓師、
答籙、講經、說戒、頒發職牒、
法器等儀式,其間還穿插了開壇請水、
安龍奠土、申文發奏、
宿啓進表等道場,
在“三大師”率領下盟誓三皈九戒,
發十二願,整個授籙法會功德圓滿。
九、1995年恢復對內地正一派道士授籙的概況如何?
1995年12月4日至7日
(農曆十月十四至十六),
新中國首度恢復的對內地正一派道士授籙活動在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舉行,
來自國內13個省市、
自治區的200餘名籙生參加了授籙。
這次活動,成立了“授籙工作領導小組”,
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陳蓮笙道長任組長,
張繼禹、張金濤任副組長。
擔任“三大師”的爲:
傳度師何燦然(天師府);
監度師陳蓮笙(上海);
保舉師周念孝(茅山道院)。
同時還聘請張繼禹道長爲護籙大師,
張金濤道長爲護法大師,
蘇州薛桂元道長爲護經大師,
上海凌晉道長爲護壇大師,
浙江施書寶道長爲護戒大師,
湖南董叔和道長爲護道大師,
共同主持授籙大典。
授籙法會依科而奉,
取得圓滿成功。
十、截至2008年止,
道教正一派共舉行了多少次授籙活動?
傳承到什麼字派?
對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籙從1991年恢復到2008共舉行了18次,
授籙弟子近2000人。
其中,除港、澳、臺弟子外,
還有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
法國、加拿大、葡萄牙、美國、日本的弟子。
1995年恢復對內地正一派道士授籙,
2006年舉行了一次升授籙活動,
參加升授籙活動的籙生共34人。
2007年、2008年又兩次舉行授籙醮儀,
均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
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
授籙弟子共500餘人。
根據天師府記載,
到2008年止,已傳承至“山”字派。
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規儀(三)——授籙程序
一、正一派道士授籙應具備什麼條件?
根據2005年6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修訂的
《關於正一派道士授籙的規定》,
正一派道士受籙應具備以下6個條件:
(1):皈依“道、經、師”三寶,
有傳統的師承法派;
(2)經過省級道教團體認定並備案的正一派道士;
(3)愛國愛教,遵紀守法,
信仰純正,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威儀整潔,持守規戒;
(4)懂得道教基本知識,
能依科習誦各階經誥;
(5)熟悉道教主要的科儀規範,
能從事齋醮儀典活動;
(6)經所在省級道教協會審覈推薦。
未成立道教協會的地區,
可由宮觀推薦,
報上級道教協會審覈。
二、授籙之前應履行哪些報批手續?
符合條件的正一派道士在申請授籙時,
應先履行以下手續:
(1)憑當地宮觀(道協)
或授業恩師的推薦函,
向所在地的省級道教協會提出申請,
由省級道協統一分配名額。
(2)經中國道教協會審覈,
並報國家宗教局備案後,
填寫《授籙申請表》,
然後在指定時間到龍虎山天師府,
參加授籙科儀。
接受籙壇複覈,
合格後方能作爲籙生入壇。
(3)國外及港澳臺地區的正一弟子,
憑當地宮觀或道教組織的的推薦函,
可直接向龍虎山天師府提出申請,
填寫有關表格(表格由中國道教協會監製),
然後由龍虎山天師府通過江西省道教協會,
向中國道教協會辦理審批手續,
完成備案後須在指定時間到天師府授籙。
三、授籙法師要求升授、
加授應具備什麼條件?
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經籙》,
滿三年,遵規守戒,
道行純正者,可申請升授
《正一盟威經籙》。
升授《正一盟威經籙》滿八年,
能通“上清”經典,
可申請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
授《上清三洞五雷經籙》
滿十二年後可申請加升
《上清大洞經籙》
《上清大洞經籙》、
《三清三洞經籙》,
屬天師真人職銜,
一般不外授。
需要說明的是,若年限到了,
但無功無德者不得升遷,
直置而已。若功德超羣,
道行高超者亦可破格升籙。
凡屬申請升授以上者,
都需經中國道教協會,
和籙壇大師的複覈考察合格方可。
四、當代授籙科儀程序如何?
當代授籙,除籙生報到、登記、
考覈之外,其科儀程序還有:
①開壇請水,安監齋;
②籙壇演禮;③申文發奏;
④啓師、揚幡、掛榜、
安監壇、安監門、安天香;
⑤迎鸞接駕;⑥請師,參神謁祖;
⑦誦經、講經說誡;
⑧上表,授職;⑨發願祈福;
⑩圓滿謝聖等。
五、授籙時頒發的籙牒、
法器(含冠帶)有哪些?
授籙時,根據籙生的申請及批文,
均以“萬法宗壇”的名義,
按不同的階品授予不同的籙牒,
如《都功》、《盟威》、
《五雷》等。頒發的法器有:
法印、元始一炁萬神雷司、
雷霆都司、道經師寶、朝笏、
天皇號令、天蓬尺、
拷鬼杖及桃木劍等。
籙壇統一頒發衣袍冠巾等。
六、各種法器功用如何?
①法印:《釋名》:
“印,信也,所以封物以爲驗也,
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
故印即信物,且分等級。
通常在建壇時,一應行移,
文牒、關札及中、
下界申狀方函上用以重封一印。
②笏,又稱朝板、朝簡、玉版、或手板。
《釋名》:“笏,忽也。
君有教命有所啓白,則書其上,
備忽忘也”。
早期道教科儀並無執笏之禮,
後世受朝禮影響纔有笏禮。
③天皇號令,令牌之一種。
令牌約起源於古代之“虎符”,
有發佈號令、調兵遣將的作用。
今之令牌,取棗木製成,
雕龍蟠劍身,背面有雷令符文,
高功法師持此以召神遣將。
④天蓬尺,據《道書授神契》:
“古者袚除不祥用桃枝,
后羿死於桃棒,故後世逐鬼用之,
今天蓬尺是其類也。
”今天蓬尺皆用長方形木製成,
上刻星象,以作鎮壇之物。
⑤栲鬼杖,正式名稱爲“策杖”。
杖原爲老人行走的輔助工具,
後演變成王位、軍權的象徵,
或懲罰人的工具。
《上清靈寶大法》稱:
“以杖指天,天神設禮;
以杖指地,地祇侍迎;
指東北方,萬鬼束形。”
今道教策杖之用是爲了召請天神或勘破幽獄,
有鎮鬼作用。
七、三皈九戒有哪些內容?
道教戒律有很多,
三皈九戒是最爲基礎最爲重要的內容。
“三皈”即皈依道寶、經寶、
師寶,初起心入道者即受此三皈戒。“
九戒”稱九天帝君親口宣說爲:
第一戒者,克勤,忠於君王;
第二戒者,敬讓,孝養父母;
第三戒者,不殺,慈救衆生;
第四戒者,不淫,正身處物;
第五戒者,不盜,推義損已;
第六戒者,不嗔,兇怒凌人;
第七戒者,不詐,諂賊害善;
第八戒者,不驕,傲忽至真;
第九戒,不二,奉戒專一。
八、授籙儀式上,
衆籙生在掌儀道長帶領下發
“十二願”是哪十二願?
一願乾坤明素;
二願氣象清圓;
三願主躬康泰;
四願民族和睦;
五願天垂甘露;
六願地發祥煙;
七願四時順序;
八願萬物生全;
九願家多孝悌;
十願國富才賢;
十一願生籙受福;
十二願正教興行。
九、籙生授籙時應遵守哪些籙壇規戒?
籙生在受籙期間,
首先要沐浴齋戒、不食葷腥、
禁菸酒、遠女色、潔淨身心、
保持對神靈祖師的虔誠;
其次要做到道裝整潔,
舉止文明、不喧譁;
壇場內不能相互嘻戲;
一切行動聽從掌儀道長指揮,
按時參加集體活動,
嚴格遵守作息時間。
如有違犯,輕則跪香懺悔,
重則給予警告,情節嚴重者,
經授籙領導小組研究,
可處以延期授籙或取消籙生資格。
十、籙生授籙後應如何持籙、
護籙?
籙生受籙後,
經文籙牒將伴隨一生。
因此,持籙、護籙是非常重要的事。
首先,經文要進行抄寫,
並需“精校分明,慎勿漏誤。
各治二通,一通常鎮,
柏函盛之,架以局案,
置高座近前。
亦可別臺封之,不可妄開”
(見《道藏·傳授經戒儀注訣》)。
經文可以抄寫用以學習,
符宜凝神依儀書畫作用,
以濟世救人,但籙牒不可複製
(包括職牒、法籙)。
如復製法籙則是“僞籙”,
將受到嚴懲。
當代的法籙職牒由中國道教協會監製,
天師府“萬法宗壇”頒發。
道士做道場時,應持有佩籙護身,
或將正籙供奉在香案之上,
才能召遣有靈。
“受籙弟子他日行道功成,
飛昇時必須通知同門,
前來舉行繳籙科儀,
並建壇申誥天地水三界,
不得以凡俗儀式處理,
才能吻合自然。”
(見63代天師《傳度奏職授籙法則》)
照片為龍虎山長老。
邱裕松,及本宮執事王仲卿。
---------------------------------------

8757159n066p4640o6279026q17773nq2020-06-08_1038222020-06-08_1032292020-06-08_10320497727227_712401162856266_5851350271682150400_o96513411_712401696189546_5527566731779768320_o96831075_712401419522907_7108999739143618560_o96669684_712401186189597_5145107620717133824_o96451980_712401596189556_856628482703097856_o97328562_712401549522894_5775580146568265728_o96870431_712401452856237_5783598073120817152_o96424190_712401219522927_1214784255033344000_o (2)96758540_712401299522919_2774474630411321344_o96519997_712401736189542_6531429699866853376_o97423371_712401516189564_9216869190080659456_o (2)96424190_712401219522927_1214784255033344000_o (1)97423371_712401516189564_9216869190080659456_o (1)97134488_712401822856200_123973419250221056_o96788426_712401372856245_5832546333629612032_o97732530_712401609522888_2829998515915063296_o96767012_712401399522909_5608068682493198336_o97423371_712401516189564_9216869190080659456_o96424190_712401219522927_1214784255033344000_o101070789_3427887193999235_825116780098748416_o101002005_3427887220665899_2751720018231164928_o101316583_3427887237332564_3548867425837514752_o100987988_3427887343999220_5235210610043518976_o10406754_915673905139616_3431341282384835254_n61797157189qnr0oq567142onor3846rp82n528o64pr5943p78174q11nr6032563qpq8s5q


2020-06-08_1451152020-06-08_1452132020-06-08_1452002020-06-08_1451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