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名教和神仙道教
名ㄇㄧㄥˊmíng教ㄐㄧㄠˋjiào
名分與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與倫常道德為準則的禮法。
《管子·山至數》:「昔者周人有天下,諸侯賓服,名教通於天下,而奪於其下,何數也。」
《晉書·卷四九·阮籍傳》:「見司徒王戎,戎問曰:『聖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時人謂之『三語掾』。」
屍解,又稱之為羽化、形解銷化、解化、蛻解等,來自於中國道教對於靈魂的信仰。
傳統道教認為修道之人在修行一定程度之後靈魂能夠「脫劫飛昇」,而屍解則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基本含義
屍解在道教中有不同的觀點,但共同之處在於都是指修行的道士留下「遺體」離開俗世。
有些派別認為,留下的遺體並不是真的屍體,而是用一件物品變化而成。[1]這樣的人被視為已經成仙得道,遺體經過一段時間變回原型,或者一併消失。
死亡尊稱
屍解一詞在世俗意義上等同於人的死亡。
《漢語大詞典》定義屍解為「謂道徒遺其形骸而仙去。」
並援引小說《花月痕》中的對話: 「生死者人之常事,就像那草木春榮秋落一般,成仙的屍解,成佛的坐化,總是一死。」
由此提出坐化和屍解都是出家人死亡的尊稱。
否定論
漢代王充否定了道教的許多價值觀。對於屍解這一升仙觀念他從根本上否定了其宗教含義,提出:
如果屍解的意思是身體死亡精神離去了,和普通的死亡並無兩樣; 如果意思是身體不死只是皮膚脫了一層,學道之人死亡之後即使骨肉還在,和平常的一具屍體也並無兩樣。 這是對死亡的一種不切實際的說法。 [2]
假死說
另一些道教文籍提出屍解實際上是其實就是假死狀態,不是真的死亡。[3]
提出修道之人之所以屍解是為了用自己的死斷絕他人往來,以及讓心懷不軌之人因為見識死亡而打消修道的念頭。[4]
各種道經上也間接引證了屍解就是偽造死亡假象這一觀點。提出一般屍解的「屍體」死亡跡象不明確。看著還像活人,腳不發青、皮膚不發皺、眼睛不落光、頭髮掉光變得不像原來的樣子都是屍解。[5]
種類
根據道教典籍的記載,屍解有不同種類。不同點在於用不同的物件創造遺體,在不同的時間和用不同的方式屍解。 [6]
按遺體分
竹解、杖解
使用竹杖是屍解中較為通常的做法之一,也是講究頗多的一種屍解。如「屍解神杖法」就是杖解的一種,要求取面向陽光的竹子,七尺之長而製成作為替代自己屍身的神杖。 [7]
中國古代有以竹子為圖騰,以及竹崇拜的文化,因此竹製品被認為可以助人屍解,野史多有「開棺無屍,唯一青竹杖」的傳說記載。除了作為替身外,竹還被視為有化龍、治病、去污、禦敵等功效。 [8]
劍解
使用寶劍作為遺體,甚至特別鍛造寶劍,是屍解之中比較高級的做法。[9]
如果想要隱居在山中,找機會升仙而又不想做天官,只想隱藏行蹤浪跡天涯的人,應該修學劍屍解。 [10]
據說屍解仙一般不能返回家鄉看望親人,否則被天地的三官抓住遣離,而劍解的仙人則例外。[11]
按時間分
白天屍解稱為上屍解,晚上則是下屍解,傍晚則成為了地下主者。 [12]
按方式分
兵解
屍解之中又有稱為兵解者,指修道者肉身毀於兵刃之危,而元神飛昇。世俗意義等同於軍人戰死於戰場。 兵解之說多流行於通俗小說如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古龍的《圓月彎刀》等。
火解
一般人稱被火燒死為火解。但道教的典籍中,指使用能顯現自己身影的「靈丹」塗在「火炭」之上,他人見到自己身影,然後假裝「引火燒身」自焚而死(事實上,並未被火燒死)。 《無上秘要·屍解品》云:「以藥塗火炭,則他人見形而燒死,謂之火解。」; 《雲笈七籤》卷八十五 引《太極真人飛仙寶劍上經敘》稱:「以錄形靈丸塗火炭,則他人見形而燒死,謂之火解。」
水解
溺水而死。 《道跡靈仙記》說:「段季正,隱士也,晚從司馬季主學道,渡秦川溺水而死,蓋水解也。」 又稱:「王進賢者,王衍之女也。遭石勒略……赴黃河,自誓不受辱,即投河中。時遇嵩山女仙韓西華出遊,……救而度之,外示沉沒,內實密濟矣。」
流派觀點
下品說
《抱朴子》葛洪將仙人分天仙、地仙和屍解仙三種。將屍解仙分為仙之下者。[13]《墉城集仙錄序》也提到屍解是劣等的成仙之道
葛洪屍解
《晉書》卷七十二《葛洪傳》:"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 尤好神仙導養之法。 從祖玄,吳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煉丹秘術授弟子鄭隱。 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 ""自號抱撲子,因以名書。 ""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 世以為屍解得仙雲。 "
晉代有名的修道士葛洪,好神仙導養法,學煉丹修仙術。 後屍解(留下形體,魂魄成仙)而去。 後遂用為修仙之典。
唐. 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還任"。
----------------------------
《晉書》卷七十二《葛洪傳》
葛洪字稚川,丹楊句容人也。……尤好神仙導養之法。從祖玄,吳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鍊丹祕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後師事南海太守上黨鮑玄。玄亦內學,逆占將來,見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傳玄業,兼綜練醫術,凡所著撰,皆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贍。 ……自號抱朴子,因以名書。其餘所著碑誄詩賦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隱逸、集異等傳各十卷,又抄五經、史、漢、百家之言、方技雜事三百一十卷,金匱藥方一百卷,肘後要急方四卷。 洪博聞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富於班馬,又精辯玄賾,析理入微。後忽與嶽疏云:「當遠行尋師,剋期便發。」嶽得疏,狼狽往別。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嶽至,遂不及見。時年八十一。視其顏色如生,體亦柔軟,舉尸入棺,甚輕,如空衣,世以為尸解得仙云。
-------------------------------
道教奇人丹藥師葛洪,生平滿仙氣,其死很離奇!
丹藥師葛洪
葛洪
東晉道士,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人。曾為東晉朝官,任咨議、參軍等職,因平賊有功而受賜關內侯,晚年攜子在羅浮山煉丹,卒葬於此。作為道教歷史人物,葛洪是丹鼎道派最重要的理論家。
他深諳黃白之術,親自煉丹多年,而且著書立說,宣傳丹鼎理論,《抱朴子》是早期道教的重要理論著作之一,他的另一突出貢獻,是大力宣傳成仙之說,
為道教創造了眾多的成仙者,撰《神仙傳》十卷,錄列神仙八十四位,大部分是他首次錄入。因此這位造神人物死後,他的生平也被後人渲染得滿是仙氣。
《晉書·葛洪傳》把他的死寫得頗為離奇:「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時年八十一。視其顏色如生,體亦柔軟,舉屍入棺,甚輕,如空衣,世以為屍解得仙。」道教靈寶派認為,葛洪還是《靈寶經》真傳者,《靈寶經》乃原始天尊授靈寶天尊,靈寶天尊授帝嚳,
帝嚳封之鐘山,夏禹巡遊鐘山時得之,故治水有大神力,經過數代輾轉,此經再由鄭隱授葛洪,葛洪死後,此經傳兄子海安君。後世道士,有依此經而立成儀軌,為道教靈寶派。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k46lxbb.html
-----------------------
【出典】 《晉書》卷七十二《葛洪傳》:"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 ...... 尤好神仙導養之法。 從祖玄,吳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煉丹秘術授弟子鄭隱。 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 ""自號抱朴子,因以名書。 ""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 ...... 世以為屍解得仙雲。 "
【釋義】 葛洪為晉代著名神仙家,傳說屍解成仙而去。 後也用作詠仙家道術的典故。
【例句】 (1)誘我為弟子,逍遙尋葛洪 (李颀《贈蘇明府》1440)這裡以"尋葛洪"喻指求仙訪道。 (2)葛洪及許靖,避世常此路。 (杜甫《詠懷二首》其二2375)這裡以葛洪避世南遁襯托自己的窮途跋涉。 (3)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杜甫《贈李白》2392)這裡自嘆未能效法葛洪學道遁世。 (4)濁酒尋陶令,丹砂訪葛洪。 (杜甫《奉寄河南韋尹丈人》2392)這裡自述與道者交遊。 (5)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還任。 (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2575)這裡以葛洪自喻,自嘆將死於道路。 (6)願言葛仙翁,終年煉玉液。 (錢起《尋華山雲台觀道士》2619)這裡以葛洪比擬雲台觀道士。 (7)忽憚山深與地僻,羅浮尚有葛仙翁。 (元結《說洄溪招退者》2715)這裡以葛洪隱居羅浮襯托自己隱居洄溪。 (8)訪古因知彭祖宅,得仙何必葛洪鄉。 (皇甫冉《彭祖井》2826)這裡以葛洪襯托彭祖。 (9)處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 (顧況《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2934)這裡說齊相公結交道者。 (10)可能葛洪宅,終日閉煙霞。 (耿?《甘泉詩》2999)這裡以葛洪宅井反襯甘泉井為民眾造福。 (11)寧知樵子徑,得到葛洪家。 (盧綸《過樓觀李尊師3165)這裡以葛洪喻指李尊師。 (12)自憐頭白早,難與葛洪親。 (盧綸《送王尊師》3186)這裡以葛洪喻指王尊師。 (13)箧貯靈砂日日看,欲成仙法脫身難。 不知誰向交州去,為謝羅浮葛長官。 (施肩吾《自述》5598)葛洪曾任交州勾漏令。 這裡借致意葛洪為喻,自述難以成仙的苦衷。 (14)存亡去住一壺中,兄事安期弟葛洪。 (崔歌詞《贈毛仙翁》5767)這裡借仙人葛洪映襯毛仙翁的神仙身份。 (15)自是葛洪求葯價,不關梅福戀簪裾。 (李群玉《送陶少府選》6598)這裡以"葛洪求葯價"比擬陶少府之赴選,意在說明陶少府赴選並不是貪求富貴,而是想救民濟世。 (16)最愛葛洪尋藥處,露苗煙蕊滿山春。 (曹唐《送羽人王錫歸羅浮》7340)羅浮山為葛洪煉丹之地,這裡將道者王錫比作葛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