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經是中國道教重要經典,據稱有「三十一卷」為主的經群降世,於六朝前成書。上清經構成道藏的「洞真」部,與靈寶經、三皇文同屬三洞經書,其中《上清大洞真經》為上清三十一卷之首,內容以存思煉神的修道方法為主。
在上清經的發展過程中,丹陽句容許家佔據關鍵地位,結合了張魯天師道與南方方仙道的方士傳統。上清經系的成型,間接影響了後來靈寶經的興起,以及南朝天師道的革新[1]:4。
上清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ALPJUa
成書
根據《真誥敘錄》和李渤《真系傳》,《上清經》乃晉哀帝興寧(364-370年)年間,由「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降授,由楊羲用隸字寫出,以傳許謐、許翽,翽傳其子黃民(按《真誥》記載,傳至此時王靈期見葛巢甫造構靈寶,風教大行,而造作一批新的上清經)。黃民以傳馬朗及朗弟馬罕。宋明帝時,殳季真就馬家得之,明帝恩弘道教,於太始三年(467年)築崇虛館供養陸修靜,遂以殳季真所得的《上清經》與陸。
陸又兼得《靈寶經》、《三皇文》,遂總括《三洞》。後又以之授與齊興世館主孫游岳,游岳以授粱陶弘景。陶氏搜摭楊、許遺經,較為完備,在南齊顧歡的基礎上,編撰《真誥》一書,對上清經的源流和傳授歷史作了較為系統的敘述,成為上清一脈的著名代表[2]。
有別於道教弘法單線傳承的記述,道教史研究者指出上清經可能的發展和多元統合過程。小南一郎指出上清「內傳」的特殊性質,並提出從諸真傳記了解茅山降經(364-370年)之前上清經派的看法。艾克曼(Schawn Eichman)運用現存《八素真經》「三真之道」與「太上之道」的分析,展示了楊、許之後《上清經》整合與革新的過程,艾克曼並將此「三真之道」與後來的「三奇」、「三洞」比較,說明在東晉末乃至南朝初多個整合《上清經》的不同取徑[1]:8-9。
出世傳說
據《雲笈七籤·上清源統經目注序》,上清經起於九天之王「九玄道君」[3],命「東華青宮」撰定靈篇,集為寶經。若據《道教義樞·三洞義》則說「元始高上玉帝」[4]撰出上清寶經三百卷,玉訣九千篇,符圖七千章,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相傳玉文,以付上相青童君[5],封於玉華青宮。
漢平帝元始二年九月,西城真人以《上清經》三十一卷,於陽洛之山授王褒,褒以晉成帝之時於汲郡修武縣授南嶽夫人魏華存。華存以咸和九年又傳楊羲。楊君師事魏華存,受《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一卷。按《雲笈七籤》卷四《上清經述》:暘谷神王又別授夫人《黃庭內景經》,正一真人張君又別授治精製鬼法,夫人前後所授,非但此三十一卷而已。……此乃《上清經》從此而行世也[6]。
篇目
《奉道科戒營始》卷五所列「上清大洞真經目」和《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卷三經目,被認為是最接近魏華存所傳「三十一卷」真經的內容。這一經群系統可能為王靈期所樹立和提出,其時間則在405年至435年之間[7]。陸修靜所上〈三洞經書目錄〉稱有一百八十六卷《上清經》[8]。
《神州七轉七變舞天經》則稱:
凡《上清寶經》三百卷、玉訣九千篇、符圖七千章,皆出元始高上玉帝稟承自然之章,玄古之道。學者得其篇目,立登真皇。其道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相傳玉文,以付上相青童君,封於玉華青宮...太帝君命扶桑大帝暘谷神王所撰三十一卷獨立之訣,皆備天地之運。《黃庭玉景》,調理五藏,通暢神關,誦之萬遍,亦得飛騰。凡學之士,皆當先受《明科》,拔罪贖過,披解七玄,令罪滅九陰,福生上清。然後得投金簡玉札,奏名青宮,受《豁落七元》、《流金火鈴》、《金真玉光》、《金玄羽章》、威制六天《三天正法》、《消魔上經》。次有《九真八道》、《靈書紫文》,服御日月,招致雲霞。《黃素品格四十四方》、《曲素訣辭》、五行招魂,策虛駕無。《紫度炎光》、《飛行羽經》、《躡行七元》、《三九素語》,祝命五方。《黃炁陽精》,日月洞明。《金璫玉佩》,二景混生。《三元玉檢》,固神寶真。《神州七轉八變舞天》,契絡天地,齊迴晝冥,乃得披誦《大洞真經三十九章》,拔度七祖,受生南宮。《雌一玉檢五老寶經》,金華玉房,隱朝三元。《大有妙經洞玄素靈》、《太丹隱書》,五籍寶神,三奇寶文,萬遍升玄。兼御《靈飛》、《藏景錄形》、《七星移度披天三關》、《隱地八術丹景道精》,七十二變,萬化立成,混合帝一,五神胎生。備行眾經,道滿炁盈。」
思想
上清教法的傳播建立在末世與救度思想之上。東晉中期,來自上清的真人預言世界將因大規模災難而毀滅。金闕後聖帝君受命檢選「種民」協助祂消滅惡炁—「六天故炁」,以便在壬辰年(392年)迎接充滿正炁的新世界。為了充實救劫仙班的人數,後聖帝君遣二十四位教師下世,蒐尋學仙之人。位列這二十四位教師之中的王褒,便是魏華存之師,而後者更是通過楊羲傳授句容許家(尤其是許謐與許翽)《上清經》的主要仙真[9]。
上清經的另一個特色為「存思」之術,涉及胞胎解結、隱淪變化、遊歷四極、飛奔日月、步躡星斗、三元真一等方法。主要有吸食五方天氣及日月星精氣的五芽食氣法、食日月星精氣法;以及以存思內神為主的守三一,守雄一雌一及守帝一等法門。以人身內神為主的存思法門,其特色在藉由存思人體身內的神祇名諱形貌,配合誦唸經文、咒語及佩符籙、叩齒、咽津等儀法,來修真治病[10]。
影響
上清經與天師道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有些便是天師道的信徒。如被尊為上清第一代太師的魏華存,即曾任天師道祭酒。陶弘景《登真隱訣》卷下戴:「正一真人三天法師張諱告南嶽夫人口訣。」原注說;「云以夫人在世嘗為祭酒故也。」丹陽許氏,也本是天師道世家。許謐之兄許邁,即著名的天師道徒,與「世事張氏五斗米道」的王羲之交往甚密,又曾師事天師道祭酒李東。這些,都表明早期上清派的主要人物均與天師道有聯繫[2]。
上清文獻保留了許多早期天師道的重要史料,《登真隱訣》收錄了天師道「上章」與「朝靜」儀式的文本「千二百官章儀」與「漢中入治朝靜法」。許家上「塚訟章」記述「上章」的細節與文化脈絡,上清文獻對黃赤教法的批評,也證實了天師道援用房中術以為教法的事實。另外,同樣位於句容地區,與「許家」長期處於姻親關係的「葛家」,其所發展而成的靈寶經與上清經之間存有密切關係,兩者在思想、觀念、語彙等方面都有相互交涉的情形
上清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ALPJUa
儒家名教和神仙道教
名ㄇㄧㄥˊmíng教ㄐㄧㄠˋjiào
名分與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與倫常道德為準則的禮法。
《管子·山至數》:「昔者周人有天下,諸侯賓服,名教通於天下,而奪於其下,何數也。」
《晉書·卷四九·阮籍傳》:「見司徒王戎,戎問曰:『聖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時人謂之『三語掾』。」
上清經是道教重要的經典,據稱有「三十一卷」為主的經群降世,於六朝前成書。上清經構成道藏的「洞真」部,與靈寶經、三皇文同屬三洞經書,其中《上清大洞真經》為上清三十一卷之首,內容以存思煉神的修道方法為主。
在上清經的發展過程中,丹陽句容許家佔據關鍵地位,結合了張魯天師道與南方方仙道的方士傳統。上清經系的成型,間接影響了後來靈寶經的興起,以及南朝天師道的革新[1]:4。
成書
根據《真誥敘錄》和李渤《真系傳》,《上清經》乃晉哀帝興寧年間(364-370年),由「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降乩,由楊羲用隸書字寫出,以傳許謐、許翽,翽傳其子黃民(按《真誥》記載,傳至此時王靈期見葛巢甫造構靈寶,風教大行,而造作一批新的上清經)。黃民以傳馬朗及朗弟馬罕。宋明帝時,殳季真就馬家得之,明帝恩弘道教,於泰始三年(467年)築崇虛館供養陸修靜,遂以殳季真所得的《上清經》與陸。
陸又兼得《靈寶經》、《三皇文》,遂總括《三洞》。後又以之授與齊興世館主孫游岳,游岳以授粱陶弘景。陶氏搜摭楊、許遺經,較為完備,在南齊顧歡的基礎上,編撰《真誥》一書,對上清經的源流和傳授歷史作了較為系統的敘述,成為上清一脈的著名代表[2]。
有別於道教弘法單線傳承的記述,道教史研究者指出上清經可能的發展和多元統合過程。小南一郎指出上清「內傳」的特殊性質,並提出從諸真傳記了解茅山降經(364-370年)之前上清經派的看法。艾克曼(Schawn Eichman)運用現存《八素真經》「三真之道」與「太上之道」的分析,展示了楊、許之後《上清經》整合與革新的過程,艾克曼並將此「三真之道」與後來的「三奇」、「三洞」比較,說明在東晉末乃至南朝初多個整合《上清經》的不同取徑[1]:8-9。
出世傳說
據《雲笈七籤·上清源統經目注序》,上清經起於九天之王「九玄道君」[3],命「東華青宮」撰定靈篇,集為寶經。若據《道教義樞·三洞義》則說「元始高上玉帝」[4]撰出上清寶經三百卷,玉訣九千篇,符圖七千章,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相傳玉文,以付上相青童君[5],封於玉華青宮。
漢平帝元始二年九月,西城真人以《上清經》三十一卷,於陽洛之山授王褒,褒以晉成帝之時於汲郡修武縣授南嶽夫人魏華存。華存以咸和九年又傳楊羲。楊君師事魏華存,受《上清大洞真經》三十一卷。按《雲笈七籤》卷四《上清經述》:暘谷神王又別授夫人《黃庭內景經》,正一真人張君又別授治精製鬼法,夫人前後所授,非但此三十一卷而已。……此乃《上清經》從此而行世也[6]。
篇目
《奉道科戒營始》卷五所列「上清大洞真經目」和《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卷三經目,被認為是最接近魏華存所傳「三十一卷」真經的內容。這一經群系統可能為王靈期所樹立和提出,其時間則在405年至435年之間[7]。陸修靜所上〈三洞經書目錄〉稱有一百八十六卷《上清經》[8]。
《神州七轉七變舞天經》則稱:
凡《上清寶經》三百卷、玉訣九千篇、符圖七千章,皆出元始高上玉帝稟承自然之章,玄古之道。學者得其篇目,立登真皇。其道祕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相傳玉文,以付上相青童君,封於玉華青宮...太帝君命扶桑大帝暘谷神王所撰三十一卷獨立之訣,皆備天地之運。《黃庭玉景》,調理五藏,通暢神關,誦之萬遍,亦得飛騰。凡學之士,皆當先受《明科》,拔罪贖過,披解七玄,令罪滅九陰,福生上清。然後得投金簡玉札,奏名青宮,受《豁落七元》、《流金火鈴》、《金真玉光》、《金玄羽章》、威制六天《三天正法》、《消魔上經》。次有《九真八道》、《靈書紫文》,服御日月,招致雲霞。《黃素品格四十四方》、《曲素訣辭》、五行招魂,策虛駕無。《紫度炎光》、《飛行羽經》、《躡行七元》、《三九素語》,祝命五方。《黃炁陽精》,日月洞明。《金璫玉佩》,二景混生。《三元玉檢》,固神寶真。《神州七轉八變舞天》,契絡天地,齊迴晝冥,乃得披誦《大洞真經三十九章》,拔度七祖,受生南宮。《雌一玉檢五老寶經》,金華玉房,隱朝三元。《大有妙經洞玄素靈》、《太丹隱書》,五籍寶神,三奇寶文,萬遍升玄。兼御《靈飛》、《藏景錄形》、《七星移度披天三關》、《隱地八術丹景道精》,七十二變,萬化立成,混合帝一,五神胎生。備行眾經,道滿炁盈。」
思想
上清教法的傳播建立在末世與得救思想之上。東晉中期,來自上清的真人預言世界將因大規模災難而毀滅。金闕後聖帝君受命檢選「種民」協助祂消滅惡炁—「六天故炁」,以便在壬辰年(392年)迎接充滿正炁的新世界。為了充實救劫仙班的人數,後聖帝君遣二十四位教師下世,蒐尋學仙之人。位列這二十四位教師之中的王褒,便是魏華存之師,而後者更是通過楊羲傳授句容許家(尤其是許謐與許翽)《上清經》的主要仙真[9]。
上清經的另一個特色為「存思」之術,涉及胞胎解結、隱淪變化、遊歷四極、飛奔日月、步躡星斗、三元真一等方法。主要有吸食五方天氣及日月星精氣的五芽食氣法、食日月星精氣法;以及以存思內神為主的守三一,守雄一雌一及守帝一等法門。以人身內神為主的存思法門,其特色在藉由存思人體身內的神祇名諱形貌,配合誦唸經文、咒語及佩符籙、叩齒、咽津等儀法,來修真治病[10]。
影響
上清經與天師道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有些便是天師道的信徒。如被尊為上清第一代太師的魏華存,即曾任天師道祭酒。陶弘景《登真隱訣》卷下戴:「正一真人三天法師張諱告南嶽夫人口訣。」原注說;「云以夫人在世嘗為祭酒故也。」丹陽許氏,也本是天師道世家。許謐之兄許邁,即著名的天師道徒,與「世事張氏五斗米道」的王羲之交往甚密,又曾師事天師道祭酒李東。這些,都表明早期上清派的主要人物均與天師道有聯繫[2]。
上清文獻保留了許多早期天師道的重要史料,《登真隱訣》收錄了天師道「上章」與「朝靜」儀式的文本「千二百官章儀」與「漢中入治朝靜法」。許家上「塚訟章」記述「上章」的細節與文化脈絡,上清文獻對黃赤教法的批評,也證實了天師道援用房中術以為教法的事實。另外,同樣位於句容地區,與「許家」長期處於姻親關係的「葛家」,其所發展而成的靈寶經與上清經之間存有密切關係,兩者在思想、觀念、語彙等方面都有相互交涉的情形[1]:9-10。
上清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kx9uf
---------------------------------
符籙,是天神的旨令與眾神的名錄,其作用役使鬼神,驅邪降魔,祈佑平安。上清派認為,符乃天府玉京山自然梵氣,是赤氣化生之氣,若與天為徒,內修三光以成道,外運三光以為符。“符”有時與“籙”合稱“符籙”。“符”是天神的旨令,“籙”是眾神的名錄,又是記錄修道者的名冊。凡通道者其名已注天曹,成道已歸天庭。道教這一教派,重視道教經籙受授,又稱“上清符籙派”,本在茅山,故又稱“茅山派”,上清派以主修傳承《上清經》系列而得名,尊魏華存為祖師。
上清派在道教諸派中理論最為繁富,經戒、科儀、符籙、齋醮、煉養、金丹、醫藥等無所不備,對道教教理、道教修煉理論、道教的發展貢獻很大。該派直到陸修靜整理天師道,彙集道教所有經典,而後陶弘景繼承發展陸的思想,有意識地構造以上《上清派》自身的傳授系統和演變歷史,並總結和發展了遺留到他手裡的上清派經典,集其大成,作成《真靈位業圖》,把神仙劃分等級,以眾真告誡的方式宣佈上清派的成立。上清派始大盛於天下。
第二道符籙,從圖案和文字上可以看出,這是一道“闔家歡樂”的「和合符」,先來說下這兩位,和合二仙是民間傳說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聖。您看,圖案上一男一女滿面笑容,多麼幸福,這是祈求婚姻美滿,家庭和睦的。
茅山上清靈符畫法拆解圖 ( 二 ) 和合符... | Facebook https://bit.ly/3QksIf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