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_141659d3e5e416b91665b307d262beb747e17aPK2A003504N000000033PAA-e1520134619449-600x547

讚美人「八斗之才」 餘下二斗給了誰? | 成語數來寶 | 成語典故 | 謝靈運 | 大紀元

讚美人「八斗之才」 餘下二斗給了誰? | 成語數來寶 | 成語典故 | 謝靈運 | 大紀元 https://bit.ly/2VRobDJ
讚美人「八斗之才」 餘下二斗給了誰?
作者:允嘉徽
五代南唐 巨然畫謝靈運詩意。(國立故宮博物院)
更新: 2020-04-22 11:32 AM    標籤: 成語數來寶, 八斗之才, 成語典故, 謝靈運
「八斗之才」這句成語讚美某人很有才,尤其是富於文才,寫的文章很多。中國傳統文學名著《西遊記》說:「才如子建成詩易,貌似潘安擲果輕。」《儒林外史》說:「這人是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江南數一數二的才子。」都標榜了「子建」,以他作為才高的象徵。「子建」是指曹子建,也就是曹植(公元192年~232年)
八斗是容量單位,早年的人家買米、買穀物都以斗量,一石有十斗,具體的比喻讓人容易想像。曾經起過這個趣問:一石才中的八斗才給了曹子建,那麼另外兩斗才在誰那裡呀?可能和最早讚美他有八斗之才的人有關係嗎?
原來用「八斗才」作比方讚美曹子建的人是詩人才子謝靈運(公元385年~433年),的確,他話後還有真意。宋代無名氏的《釋常談》記載「八斗之才」:「文章多謂之八斗之才,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謝靈運把天下的才能以「一石」來作比喻,其中的八斗才用來讚美曹子建,剩下的兩斗中,他分得一斗,其他天下人共分一斗。這也就是說,謝靈運讚美曹子建是八斗之才,同時就在讚美自己才高於時下之人。他說這話的當時,曹植已經是古人了,所以他一人獨占一斗才,就是天下最有才的人了。所以說這話,露現了他恃才傲物的一面。
謝靈運是東晉到南朝宋期間的文學家,他出身晉朝名門高第,祖父是西晉車騎大將軍謝玄,母親是書法大家王羲之的外孫女,父親謝瑍早逝,他襲封康樂公,人稱謝康公、謝康樂。他從小穎悟、好學博覽群書,工書畫,文章在當世即享有盛名,為江左[1] 第一。
謝靈運詩文繪畫創作皆有所成就,也精通佛學史學,他的詩文和書法被宋文帝劉義隆稱讚為「二寶」。《名人書畫貳冊(上).南朝宋謝靈運五言古詩(十七)》。(公有領域)
謝靈運出生年代比曹子建約晚二百年。兩人的出生背景、天賦才情和人生境遇也多類似。比如,他們兩人都是從小就展露頭角讓人驚讚。謝靈運的父親謝瑍並不聰慧,而謝靈運自幼就聰穎絕頂,讓祖父謝玄驚異,對親人、知己說:「我生了瑍,瑍怎會生出穎悟的靈運呢!」曹子建十歲就能文,才思俊捷,詞藻富麗,尤其擅長寫詩,《金樓子·說蕃》記載曹子建的文章給父親曹操看後,父親驚問:「你請人代你寫的文章嗎?」子建從小展現的文才讓文學成就不凡的父親都感到驚豔!
謝靈運和曹子建兩人在文學成就上都具有代表性的地位。曹子建的才華受人讚賞,詩、賦從漢魏一直到六朝影響深遠。這或許觸動謝靈運讚美、比附曹植,用以展示自己的背景。曹子建是文學巨擘,上接漢代,下通六朝,獨步各代的高才。他兼善四言詩、五言詩,《文心雕龍》給他歷代中最高的評價[2] ;民間樂府詩在他手中,加入詩人之筆,發樂府之奇。李白說「曹植為建安[3] 之雄才」;杜甫說「子建文筆壯」。
圖為南朝梁 張僧繇畫《謝靈運詩意(十)》。(公有領域)
謝靈運以寫實精神刻畫山水景物,則開創了詩史上山水詩新章,刷新南朝詩壇氣象。他寄情山水,滌蕩官場失意,他遨遊名勝,處處題詠心情,寫實鍛句富麗精工,哲理意趣清新自然,人與自然融合共鳴,扭轉晉代玄言詩的格局。其山水詩大部分成於永嘉太守任內,為六朝和唐朝山水詩人的出現,開了先河。
鍾嶸《詩品》將他列入上品:「名章迥句,處處間起,麗典新聲,絡繹奔會。」詩仙李白,頗推崇激賞謝靈運的山水詩:「頓驚謝康樂,詩興生我衣。襟前林壑斂暝色,袖上雲霞收夕霏。」不僅李白,唐代詩人間對曹子建和謝靈運兩人文章很推崇,讚美有加,唐代杜佑《通典·雜議論中》評論:「靈運詞高於穆之,……子建藻麗於荀彧」。
《歷代聖賢半身像.謝靈運》。(公有領域)
謝靈運以八斗才讚美了曹子建,也讚美了自己。「八斗之才」,就這樣流傳下來了,用來稱譽才學很高的人,也有作「才高八斗」的說法。可惜,謝靈運人生的結局並不風光卻很悲慘,是生命果業早安排呢?或是恃才傲物帶給他的不幸呢?深讓後人警惕。
註釋:
[1] 《晉中興書》曰:「中原亂,中宗初鎮江左。」
[2]《文心雕龍》:「鋪觀列代,而情變之數可監;撮舉同異,而綱領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五言流調,則清麗居宗,華實異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潤,茂先凝其清,景陽振其麗,兼善則子建仲宣(*王粲)」。
[3]漢朝建安年間(公元196年~220年),曹操、曹丕、曹植父子與建安七子等詩人繼承《詩經》及東漢樂府優秀的寫實創作傳統,作品發揚了時代精神,具有慷慨悲涼、剛健明朗的風格特色,人稱建安文學。讚美人「八斗之才」 餘下二斗給了誰? | 成語數來寶 | 成語典故 | 謝靈運 | 大紀元 https://bit.ly/2VRobDJ

讚美人「八斗之才」 餘下二斗給了誰? | 成語數來寶 | 成語典故 | 謝靈運 | 大紀元


 

人的善惡功過是能秤出重量的
人的善惡功過是能秤出重量的 | 善惡有報 | 張玉奇 | 子不語 | 大紀元 https://bit.ly/358OjOV
左右很快拿過來一個秤,那秤不同一般,是紫金石做的,像金星一般的耀眼。(fotolia)
人的善惡功過是能秤出重量的 | 善惡有報 | 張玉奇 | 子不語 | 大紀元 https://bit.ly/358OjOV
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曾提出系統的靈魂學說,物理學家德莫克利特也認為靈魂與太陽和月亮一樣是原子構成的。東方佛家學說更是認為生命有六道輪迴、人類的靈魂是不死的。
1907年,美國馬塞諸塞州黑弗里爾的醫師鄧肯‧麥克杜格爾(Duncan MacDougall),通過人死前後數秒內體重的相差,推算出人的靈魂約21.62克,相關實驗論文發表在1907年4月份的《美國醫學》雜誌上。1996年,墨西哥7位靈學權威專家們通過對100位死者進行的相關測試,得出人類的靈魂約35克重的說法。
靈魂如果有份量,人的善惡功過是否也會有重量呢?換句話說,人的生平所做過的善事、惡事是否也能轉化為一種可以量化的物質性存在?
三魂七魄到底是什麼呢。(fotolia)
在中國古籍中記載著一種神秤,能夠秤出人生中善惡功過的份量來。清才子袁枚在其《子不語‧卷十七》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張玉奇,是江蘇武進縣府戶房(分管財物的衙門機構)的一個文員。他曾經奉命押解錢糧到蘇州,路過橫林這個地方的時候,大白天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了。
過了一日,張玉奇甦醒過來,聲稱自己被一個渾身披滿金甲的人捉拿去了。金甲人將其擄至一間大院中,落地了,大聲叫嚷說:「大師父,我把惡人擒過來矣。」
張玉奇抬頭一看,上座上坐著一個青面獠牙者,說:「既是惡人,應立即拘禁起來。」金甲人跪請曰:「張玉奇有朝廷公事在身,目前還不便羈押置留,且把他放回去還陽,等到他執行完公務,再行審訊未遲。」上面那青面者表示同意,張玉奇遂即活過來了。
張玉奇把錢糧安全送至蘇州,拿到批覆的公文回執後往回趕路。圖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張玉奇把錢糧安全送至蘇州,拿到批覆的公文回執後往回趕路,仍要路過橫林,晚間住宿在旅店中。夢到金甲人又來了,又將張玉奇引見到大師父那,即那個青面獠牙者。
大師父謹慎查判,他命令手下說:「去把張玉奇生平功過簿拿過來,稱其輕重份量,根據事實數據,再行治罪。」
左右很快拿過來一個秤,那秤不同一般,是紫金石做的,像金星一般的耀眼。生平功過簿上,凡善事,標籤顯示出紅色,惡事則顯黑標籤。左右將張玉奇的一生善惡事分別投入左右秤盤中。不一會兒,結果出來了,紅標輕黑標重,張玉奇嚇得戰慄不已。
又過了一會兒,有手下取出一卷紅簽文書投放秤之,奇蹟出現了。秤盤中諸黑簽盡被紅簽所壓,紅簽重不可量。青面者說:「有此大功德善事,張玉奇可放回還陽,增壽十二年。」
孟晚舟 中國女子
示意圖(fotolia)
張玉奇此時驚醒了,把這事告訴給了人們,人們問他:「你可認得那壓秤的紅簽文書是什麼?」張玉奇說:「那事是我所承辦的,哪能不認得呢!那文卷是常州劉藩司被抄家的案宗也。」
原來劉藩司被官府抄家時,他所有在籍的田產的佃戶們欠劉某的陳年租錢太多,當時辦案的縣令想要按劉某記載的數額去找佃戶們追債。張玉奇口頭答應縣令一定照辦,但夜裡就故意放了一把火,報告上面「不慎」失火,田契盡數被燒毀了。
張玉奇也因此被縣令責罰杖打,這事就這麼過去了。原來能有份量壓秤的,就是這件事。張玉奇後來一直活著。@*#
事據:《子不語‧卷十七》人的善惡功過是能秤出重量的 | 善惡有報 | 張玉奇 | 子不語 | 大紀元 https://bit.ly/358OjOV


每年的櫻花時節,一期一會,櫻花樹下,人流如潮。攝於東京的新宿御苑。(盧勇/大紀元)
日本傳統 卯月賞花尋古道  祭拜賢聖慰今人    | 櫻花 | 孔子 | 中華文化 | 大紀元 https://bit.ly/2KofDix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每個月份都有別稱雅號。4月的雅稱有:卯月、鳥來月、花殘月、清和月、下半月、獻梅月、純陽月、朱明月等等。這些雅稱,不但多具時節感,還頗富詩情畫意,給人帶來一絲清雅的審美愉悅。
櫻花綻放,拉開了東瀛4月的帷幕,也給日本人帶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祈望。有道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報春櫻花牽人心。卯月賞花尋古道,祭拜賢聖慰今人。
春日賞櫻 以釋吾懷
在日本,言及春日賞花,一定是觀賞櫻花,而非其他。春日賞花,自古有之,可謂歲月人世年年變,賞花雅趣從未改。每逢春暖花開,日本人便三三兩兩,相約出行,踏青賞花。
春日賞花,不僅是爲了擁抱春天,欣賞美景,更是期望藉此陶冶情操,升華人生格調,乃至獲得些許對天地、人生之領悟。這一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可謂俯拾皆是,在日本傳統文化中亦不鮮見。
「春之夜,舊疊蓆,萬籟俱寂聞鐘聲。」近代詩人日野草城(1901-1956年)的這首俳句,時與空,巨與細,動與靜相映成趣,被視爲詠春、察世之佳句。
「春宵此一刻,望君倍珍惜。」同代詩人高濱虛子(1874-1959年)的這首俳句,也十分有名。日本雖四季分明,但春天卻較短,而作爲春日象徵的櫻花季節更是轉瞬即逝。此句以直抒胸臆的白描手法,發出人生感悟與殷切呼喚,兼具文學與哲學之雙重美。
日本文化之樓閣,是建立在中華文化基礎之上的。這般詠春悟道的美學思想,嚴格的説,也源於中原。但是,日本在引進、應用中華文化過程中,漸次使其本土化、大和化了。如將杜甫的那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登樓』)與東瀛詩作對比,便端倪判然。
杜甫的詩,跨越時空,領悟天地,氣勢恢宏,洋洋大美;而東瀛詩人的俳句則少了些豁達、超越之靈性,狀物、抒情更趨纖細,蘊含著大和民族那種特有的自然感受與審美情趣。
然可貴的是,即便在萬事物質化了的今天,仍有許多日本人持古理舊習來擁抱春天;即便在中共病毒疫情肆虐之當下,仍不乏許多日本人不顧國家的慎足建言,前往櫻樹下,兌現春日之約,以釋己懷。這,或許不僅僅是出於審美情感之需要,還緣於冥冥中對傳統文化的本能眷戀,抑或對人生及未來的某種祈盼。
 區區野櫻  緣何蜚聲
日本人對櫻花情有獨鍾。在歷史上,沒有哪個民族像日本人那樣年復一年的傾情櫻花;在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度像日本那樣在櫻花時節舉國歡騰,萬民喜悅。櫻花,不僅被定爲日本國花,還被視爲大和民族文化特質的一種象徵。
早在平安時代,詩人在原業平(825-880年)便這般詠嘆櫻花:「倘若世上無櫻花,我心春日無牽挂。」(『伊勢物語』)在此,他用了反語式修辭手法,著意强調櫻花與人影響之巨。
同時代詩人紀友則(850-904年),則哀嘆道:「春光和煦這般好,緣何唯櫻匆凋謝?」(『古今和歌集』)可見,早在平安時代,櫻花便具這等令人難以割捨的魅力了。
櫻花,一時閒萬花齊放,旋即又匆匆凋謝。正因爲櫻花駐世時光短暫,也就更顯其珍貴。故此,自古有人便將人生以櫻為喻:櫻花雖美,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華美風流轉盼即空。當然,觀花惆悵哀嘆者有之,藉花參悟人生者亦有之。
西行法師(1118-1190年),畢生喜愛櫻花,平生寫了230首吟詠櫻花的和歌。釋迦牟尼佛舊曆2月涅槃,故此他吟道:「釋迦圓寂圓月時,愿吾終於櫻花下。」(『山家集』)最終,西行法師似乎真的圓了己願,於2月16日故去,為佛主圓寂次日。
西行法師鍾情櫻花,是基於櫻花之高貴、聖潔,不僅展現了其個體美,更呈現出整體美。從他詠櫻的歌中,可體味到他對櫻花品質的稱頌與向往,以及對人生之感悟。
人們爲了追悼西行法師,便在他墓地周圍種植了上千株櫻花,整座山皆被櫻花覆蓋,花開時節,此地便化爲櫻花世界,蔚爲壯觀。
到了武士時代,花開即謝的櫻花,也成爲武士精神的象徵:不執於現世,為義可捨命。日本有句俗語:「花魁乃櫻木,人傑為武士。」此言便道出了櫻之美與士之義的關係。
在論及日本人應具備的精神品格時,江戶時代大學者本居宣長(1730-1801年)用一首和歌如此詮釋:「何爲敷島大和魂,且看朝陽映山櫻。」值得注意的是,宣長所言大和魂,即大和之真心,乃去除一切後天形成的私我與觀念之先天。宣長將櫻花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故此,即便今日,在影視中也會看到:當武士捨身取義時,多配有櫻花隨風凋謝的背景。這一藝術手法,并非只是烘托主人公的悲劇結局,更是在暗喻生命之高潔,道義之壯美。
和式祭孔 承古啓今
孔子過世次年(前478年),魯哀公在孔子舊宅立孔廟,按時祭祀,此為祭孔之始。皇帝祭孔始於漢高祖,武帝以後,皇帝每年祭孔,延至清代。民間祭孔,雖因戰亂、改朝等變故偶有間斷,但卻傳承至今,並弘揚海外。
儒學及儒教較系統的傳到日本,是在繼體天皇時代。公元513年,五經博士爲傳授四書五經,來到日本,儒教也一并被帶到東瀛。其後,孔子思想對日本文化影響之大、之久、之深,是不言而喻的。為感恩先哲教化,繼承賢聖思想,日本、韓國、東南亞等深受儒學影響的國家、地區,也效法中原禮制,每年祭拜孔子。
近世以後,儒學再興,日本也開始築建孔廟,較有名的有以下幾座。琉球那霸市的「至聖廟」,始建於1676年,現廟為2013年新建;長崎市的「孔子廟」,建於1893年;櫪木縣足利市足利學校的「孔子廟」,建於1668年;岡山縣備前市閑谷學校的「孔子廟」,建於1684年;佐賀縣多久市的「多久聖廟」,建於1708年;東京的「湯島聖堂」,建於1690年。
在日本,不但祭孔時間不一,祭孔方式也不甚相同。祭孔禮儀可大分爲兩類:中式的和日式的。琉球、長崎等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並多爲華人掌控的孔廟,建築風格皆爲中式,其祭孔活動也基本效法中國傳統方式;東京的「湯島聖堂」等由日本儒學家建起的孔廟,其建築多具日本風格,其祭孔活動也更多體現出日本文化特點,實爲日式祭孔。下面,僅就「湯島聖堂」的祭孔情況做一簡介,並與長崎孔廟祭孔做簡單比較,以窺異同之一斑。
元祿3年(1690年),德川第五代將軍綱吉爲振興儒教,創建了「湯島聖堂」。其實,是將原來朱子學家林羅山建於上野忍崗的先聖殿,作爲儒學學校移至湯島(現東京御茶水)。次年,在此舉辦了首次孔子祭禮。此後,每年春秋兩季各舉行一次。明治時代,曾一度中斷,明治40年恢復,並延續至今。「湯島聖堂」現爲公益財團法人斯文會管理,每年4月第4個星期日上午10點開始舉行祭孔儀式。今年本為4月26日舉行,因中共病毒肆虐而取消。秋季祭禮時日亦尚未確定。
祭祀的主要儀式如下:(1)祭主(斯文會名譽會長)、祭官(神官)、司儀、伶人(演奏雅樂者)及來賓入場,落座。(2)祭官為與會者及來賓驅邪,稱爲「修祓」。(3)伴隨著伶人演奏的雅樂,祭官低唸「警蹕」,告知孔子聖像到來,將安放孔子像的櫥櫃打開。(4)祭官獻上「奠幣」、「奠饌」等。「奠幣」原本為5匹4丈長的絹帛,現用和紙替代;「奠饌」原本為牛、羊等,現主要有蘋果、柑橘、和式點心、酒等。(5)祭主誦讀祭文。祭主、來賓、與會代表行禮拜祭。來賓致辭。(6)斯文會理事長、理事、會員(多爲漢學家、儒學學者。)講經等。二松學舍大學附屬高中學生和與會者一道,唱誦「歌頌孔子聖德之歌」。(7)斯文會理事長致辭,宣佈閉會。
長崎孔子廟由在日華僑於明治26年(1893)創建,是日本本土唯一一座具中式建築風格的廟宇。祭孔時間為孔子誕辰,今年是9月14日舉行,形式與内容基本上繼承了中華古習舊禮,主要依照明代祭禮。其儀式概略為:在大成殿前供上三牲(牛、豬、山羊個一頭),伴隨著雅樂,50餘名祭官身著古裝,手持祭具,依照傳統祭禮舉行相關儀式,等等。除了傳統儀式外,還加入備受日本人喜愛的舞龍、舞獅、變臉舞等文藝表演。
長崎孔子廟的祭奠,除了少許現代元素外,著漢服,奏雅樂,行古禮,可謂煌煌一派漢風;「湯島聖堂」的祭禮,參祭者則身著平安時代古裝,奏和式雅樂,舉和式祭禮,莊嚴、神聖,綿綿一派和風。二者對照,同爲祭孔,卻大不相同,展示出文化傳承、應用之不同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雖然儒學業已本土化了,但東瀛重視的不僅僅是中原文化的華美形式,更珍惜其閃光的精神内核,揚儒以宜和,承古以啓今。
日本傳統 卯月賞花尋古道  祭拜賢聖慰今人    | 櫻花 | 孔子 | 中華文化 | 大紀元 https://bit.ly/2KofDi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