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企業在美國退市
中國企業感受到來自北京和華盛頓的壓力
【名家專欄】為什麼中國企業在美國退市 | 美國交易所 | 上市 | 大紀元 https://bit.ly/3NjHXl8
紐約市的華爾街衝鋒公牛雕像。攝於2020年7月23日。(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s)
更新 2022-03-24 11:43
【大紀元2022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專欄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曲志卓編譯)中國公司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從美國交易所退市。事態現在完全逆轉了。直到最近,中國公司一直在湧向美國、香港和其它地方上市,既為了提高其全球形象,也為了擴大資金來源。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估計,新的退市趨勢已經使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市值減少了50%。在其它西方股市,甚至在香港,中企也有類似的走勢。
中國公司在這些交易所的存在似乎將進一步萎縮。它甚至可能歸零。實際上,這種趨勢可能對融資影響不大,因為美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已經迅速增長,足以提供融資的替代品,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
中國企業巨大轉變的原因在於數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要求中國企業比過去披露更多的數據,而北京當局對數據變得越來越保密,更不用說把有關中國商業和中國人生活的數據交給美國當局了。陷入這種兩難困境的公司要求美國和中國當局做出讓步,但兩者都沒有做出任何讓步。中企別無選擇,只能退市。
位於華盛頓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總部。攝於2021年1月28日。(Sauk Loeb/AFP/Getty Images)
從美國方面來看,與其說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改變了要求,不如說它決定開始執行已有的規則了。真正改變的是委員會對執法的熱情。多年來,華盛頓當局要求中國上市公司全面披露數據,就像所有美國和外國上市公司一樣。但是,當中國公司表現出不情願時,當局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為了應對不可避免的摩擦,奧巴馬政府通過談判達成了所謂的「解決方案」。它的主要內容就是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以另一種方式行事。川普(特朗普)政府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它給了中國人三年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否則的話就會被強行除名。
今年1月,喬‧拜登(Joe Biden)總統治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決定執行川普政府的政策。考慮到拜登對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的尖酸刻薄態度,這件事有相當大的諷刺意味。但撇開諷刺意味不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採取行動。
根據所謂的《持有外國公司責任法》(the 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現在聲稱擁有單方面權力,可以強制將任何公司除名,如果上市公司會計委員會(the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Board)無法完全審計該公司。
隨著華盛頓對信息的要求越來越強硬,北京越來越擔心所謂的「數據丟失」。中共當局一直不願與任何人分享信息,尤其是外國監管機構。北京一直樂於收到進入中國的外國投資者數據,但拒絕任何回流,即使是回流到外國投資者的總部,更不用說外國政府了。
在過去的幾年裡,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北京的這種態度變得更加強硬。如果過去中國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報告的數據不足,那麼北京現在所允許的數據報告將更不符合法律要求。
如果不是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一直在向中國發送大量資金,那麼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退市將更加是個問題。然而,在某種程度上,美國投資者正在向中國注入資金,從而彌補了中國在美國交易所投資選項的不足。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資金流量都變得巨大。2021年的數據很少,但在2020年,美國人在中國投入中國股票和債券的1.15萬億美元使之前的任何資金流動都相形見絀。事實上,這是四年前的三倍多,每年的擴張速度接近33%。
為了鼓勵這一趨勢,北京給予美國經紀人和投資銀行家比以前更多的自由,讓他們在中國擁有業務,儘管與此同時,中共當局加強了對這些公司所帶來的美國投資工具的控制。
從這些情況可以明顯看出,中共和中國企業都沒有失去太多。替代投資流滿足了中企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主要動因。到目前為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美國政府都沒有反對投資流入中國公司,儘管由於俄羅斯制裁的緊張局勢,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到目前為止,華盛頓所希望的只是中國公司遵守普遍適用的規則。隨著退市,華盛頓當局至少擺脫了在披露問題上明顯和不公平的雙重標準。如果把錢投進中國的美國投資者不擔心北京強加的保密政策、兩面派手法、或雙重標準,那麼是賠是賺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名家專欄】為什麼中國企業在美國退市 | 美國交易所 | 上市 | 大紀元 https://bit.ly/3NjHXl8
有「中國星巴克」之稱的瑞幸咖啡日前爆發財務造假醜聞,當時許多評論都指出,這將引發中國企業的「信心危機」。果然,知名線上影音串流服務平台愛奇藝,也被放空機構 Wolfpack Research 指控財務造假,之前踢爆瑞幸咖啡的放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 Research)也有參與調查。
Wolfpack Research 的調查報告中指出,愛奇藝在 2019 年的營收虛增約 80 ~ 130 億人民幣,占財報營收 27% ~ 44%,將其用戶數量則誇大約 42% ~ 60%。
Wolfpack Research 認為,愛奇藝誇大了公司在購買影音內容以及收購其他資產時的價格,以掩蓋他們虛報營收和現金的事實。而對此指控,愛奇藝則是嚴正否認,批評 Wolfpack Research 的數據和結論嚴重失真,強調公司行為和公佈資訊都是合法並無欺騙,並保留法律追訴權。
不過當初,瑞幸咖啡被渾水指控財務造假時,第一時間也是出面否認,但之後的事情發展已經告訴大眾,渾水的指控是正確的。這次的愛奇藝也是如此嗎?仍待後續觀察。(編輯:倪浩軒)
下一個瑞幸咖啡?愛奇藝遭指控財務造假:虛報60%用戶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bit.ly/2RiLcOj
「中國瑞幸咖啡」業績造假股價暴跌,將面臨過百億美元索賠、管理層25年監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中國瑞幸咖啡」業績造假股價暴跌,將面臨過百億美元索賠、管理層25年監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2wXEsig
評論稱,瑞幸作為「中概股」,在美國股市某程度上也代表中國,因此瑞幸造假也會破壞海外資本對中國公司的整體信任,產生惡劣影響,實為「民族之恥」。
(綜合中央社)被捧為「中國星巴克」的中國企業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早前公告,經內部調查發現,公司2019年偽造人民幣22億元(約新台幣93億元/24億港元)的業績。除了股價暴跌外,分析指出,瑞幸咖啡高層可能面臨25年以下的監禁,此外,還有約112億美元(約新台幣3400億元/868億港元)的天價索賠。
首席營運官偽造業績22億元
在美國上市的瑞幸咖啡4月2日「自爆」僞造交易後,兩日內股價累跌8成,上週五股價收報5.38美元,市值爲13.62億元。此前,瑞幸咖啡市值超過66億美元,意味兩日內市值蒸發約53億美元。而與其相關的神州租車上周五(3日)港股開盤後一度跌超70%,宣布暫停交易前跌54.4%。
瑞幸咖啡4月2日公告,指已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內部業績造假事件,並指公司首席營運官(COO)兼董事劉劍和部分員工偽造業績22億元人民幣。
公告指出,2019年第二季起,劉劍和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參與業績造假,某些成本及費用也因虛假交易而大幅膨脹,公司正進行調查並評估對整體財務的影響。
公告提到,特別委員會建議採取一些臨時補救措施,包括暫停劉劍等人職務,並中止和已確定的虛假交易涉及方的合同和交易。
該公司稱,任何涉事人員,將保留採取法律手段的權利,不會包庇,絕不姑息。同時公司會持續服務社會,保持正常經營,穩定員工和門店業務。
瑞幸咖啡2018年1月試營運,2019年5月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上市。僞造交易消息一出,美東時間2日盤前,瑞幸股價已暴跌超過80%。開盤後,瑞幸咖啡觸發熔斷,熔斷前下跌78.55%,以公司總股本2.4億股計算,市值蒸發49億美元。恢復交易後,40分鐘內瑞幸5度觸發熔斷。
RTX6OZGI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渾水指控涉嫌財務造假
早在瑞幸咖啡「自爆」作假之前,1月31日,知名沽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就表示收到了針對瑞幸的匿名做空報告,指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門店銷量、商品售價、廣告費用、其他產品的淨收入都被誇大。
渾水當時公布一份89頁的報告,指瑞幸自2019年第三季起開始捏造財務和運營數據,誇大門市的訂單量、每筆訂單商品數、商品淨售價,從而營造單店營利的假象。
報告指出,瑞幸咖啡平均每店業務在2019年第三季虛增69%,第四季虛增88%。報告指控瑞幸欺詐投資者,把自己定位成「有精彩故事的成長型股票」。當時消息一出,瑞幸咖啡1月31日在美股收市大跌10.74%至32.49美元。
對此,瑞幸在2月3日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所有指控,並指報告的調查方法有缺陷,且證據未經證實。
根據《蘋果》專欄,渾水針對瑞幸的沽空報告,動員了1,500名全職及兼職完成,在全中國45個城市的2,213間瑞幸分店,錄了大量影片,又向客人收集了2.5萬多張收據,寫成了89頁的詳細調查報告,並能作出精確的生意估算,以證明瑞幸的利潤被誇大。
而報告公開後美國就有多家律所對瑞幸咖啡提起集體訴訟,控告其「作出虛假和誤導性陳述,違反美國證券法」,該項集體訴訟已於2月13日在紐約南區地方法院立案。
董事會成員面臨監禁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多名法律專業人士表示,瑞幸咖啡造假風波可能會觸動美國證監會調查,而證監會可能會同司法部開啟針對公司以及相關責任個人的刑事調查,集體訴訟和證監會罰款將導致公司幾近破產。
報導引述理論經濟學博士後劉安表示,若參考美國「安然公司」的案例(台灣稱「安隆醜聞案」),公司必然會收到美國證監會的天價罰單,也不排除從交易所下市的可能性。
其次,美國司法部可能啟動證券欺詐刑事調查和起訴。如果不能達成刑事和解,董事會成員將面臨最高不超過25年的監禁,具體要根據造假的情節和事實,由美國的法院來最終認定。
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宋一欣則指出,瑞幸咖啡可能還要面對來自投資者的鉅額集體訴訟,粗略計算,一旦開始集體訴訟,瑞幸咖啡的賠償可能達112億美元的天價。若最終採取和解,集體訴訟賠償的範圍大概是投資者損失的20%至50%。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認為,瑞幸市值最高時有129億美元,即便以60%計算股東的平均成本,流通股股東的損失至少也有數億美元。
不過,瑞幸咖啡在2018年的營收只有8.4億元,虧損16億元。
董事長:「我非常羞愧、痛心」
雖然情勢看來不妙,但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今(5)日上午還是發文表示,全國數千家門店,數萬名員工還在正常運轉,「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怎樣,我都會承擔應有的責任」、「我說『元氣滿滿』,是要給小夥伴們打氣。這個時期,我們更要穩定住運營,持續服務客戶。」
陸正耀還說:「出事以來,我非常羞愧、痛心」,他又稱過去兩年公司跑的太快,現在狠狠地摔了一跤。
瑞幸高層包括創始人錢治亞、這次要對業績造假達人民幣22億元負責的營運長劉劍,都出自神州優車集團管理團隊。而神州優車、瑞幸咖啡董事長和第一大股東均為陸正耀。
RTS2I53P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
消費者「擠兌式消費」
瑞幸咖啡爆出造假、股價暴跌,也引發消費者「擠兌式消費」。瑞幸公告造假的翌日(3日)訂單便大增,門市出現人潮,訂購app超載當機。
瑞幸成立以來,主打「燒錢式」的補貼促銷,廣發咖啡折價券的結果,讓產品幾乎是以半買半送的方式銷售,因而快速拓展市場。
造假消息爆出後,外界對瑞幸的經營狀況充滿疑慮,消費者也擔心手上的咖啡券會失效,出現了「擠兌式消費」。
《中央社》記者當日中午到上海閔行區一間瑞幸門市,店內擠滿午休的上班族。在附近大樓工作的Jessie對記者說,看到消息後擔心之後用不了咖啡券,趕緊來買。她說,自己等了半個小時還沒拿到咖啡,等待時間比平常久得多。
不僅門市消費爆量,陸媒《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由於線上訂單大增,瑞幸app一度當機,出現「服務異常」的警示。而瑞幸透過微博表示,「中午高峰期,app崩了,程序員(工程師)小哥哥正在緊急搶修中」。
中國證監會:強烈譴責
瑞幸咖啡爆出業績造假的震撼彈,連帶損及美股中的中國概念股形象。中國證監會4月3日下午回應事件,對瑞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指無論在哪上市,上市公司都應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資訊公開義務。
聲明表示,中國證監會將依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的有關安排,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堅決打擊證券詐欺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
不過聲明最後指,瑞幸的註冊地在開曼群島,經境外監管機構註冊發行證券,並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
RTS2I5F8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
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戴名牌者),他左邊女性為為瑞幸創始人錢治亞。
瑞幸咖啡
來自神州租車的錢治亞於2018年創辦瑞幸,官網顯示,截至去年底直營門店數達到4,507家,已多於星巴克中國的4,200多間門店,公司的品牌主張是「以高性價比改變咖啡消費觀念,以規格原料與製程改變咖啡消費品質,以新零售模式改變咖啡消費體驗」。
瑞幸咖啡成立18個月就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創造了全球最快IPO記錄。作為連鎖咖啡的新興品牌,瑞幸一開張就大手筆請來影星張震、湯唯作代言人,並有意無意拿行業龍頭星巴克做比較。
瑞幸成立不足兩年,去年第三財季顯示,瑞幸營收按年升逾5倍,但星巴克管理層亦曾提出質疑,並認為瑞幸最終需要放棄極端營銷和激進折扣。
有評論稱,瑞幸作為「中概股」,在美國股市某程度上也代表中國,因此瑞幸造假也會破壞海外資本對中國公司的整體信任,產生惡劣影響,實為「民族之恥」。由於此前美國已有聲音批評監管機構放任中國企業造假,甚至提出要將所有中概股除牌。瑞幸造假一事料會令美國收緊對中概股的監管,同時亦會令外資對中國企業抱有戒心,不利於所有中國企業。
「中國瑞幸咖啡」業績造假股價暴跌,將面臨過百億美元索賠、管理層25年監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2wXEsig
「中國瑞幸咖啡」業績造假股價暴跌,將面臨過百億美元索賠、管理層25年監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財報造假也垮不了!瑞幸咖啡死者甦醒 店家數超越星巴克中國
新頭殼newtalk |金函儒 綜合報導
2022年3月27日
根據中國瑞幸咖啡最新財報顯示,其 2021 年在中國大陸的門市數量高達 6,024 家,超越了 5,557 家的星巴克中國。 圖:翻攝自瑞幸咖啡官網
[新頭殼newtalk] 根據中國瑞幸咖啡最新財報顯示,其 2021 年在中國大陸的門市數量高達 6,024 家,超越了 5,557 家的星巴克中國,然而,僅次於瑞幸和星巴克的中國咖啡品牌 Manner 也緊追在後。
瑞幸咖啡過去曾因財務造假陷入訴訟,一度面臨破產危機,在今年年初繳清和解金後,又起死回生般活躍於中國咖啡市場。根據瑞幸咖啡最新財報顯示,2021 年總淨收入為人民幣 79.65 億元(約新台幣 344 億元),較 2020 年成長了 97.5%,此外,截至 2021 年末,瑞幸在中國門市總數共達 6,024 家,超越星巴克中國 2022 年的 5,557 家,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財報也顯示,瑞幸 2021 財年 GAAP 經營虧損較 2020 年大幅減少,僅虧損 5.39 億元,而非 GAAP 經營虧損為 2.36 億元。而瑞幸 2021 年的自營門店層面利潤也首次轉正達到 12.53 億元,2020 年同期則為虧損 4.35 億元。
瑞幸咖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謹一表示,因交易客戶數量的增加、產品銷量增長及更高的產品平均售價,使自營門店層面利潤率和公司整體盈利狀況獲得改善。他表示:「最近完成的臨時清算在推進我們的增長戰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它使我們能夠從更強大的財務實力出發運營,並充分挖掘我們的潛力。」
然而,門市數量僅次於瑞幸和星巴克的中國咖啡品牌 Manner 也在後面虎視眈眈。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及《界面新聞》報導,2015 年於上海成立的 Manner 咖啡,已從原本的街邊小店成為市值約 28 億美元的企業,今年 3 月初更一口氣在中國 10 個城市開設超過 200 間門市,其中有 143 家位於上海,從門市數量來看,Manner 已經成為上海第三大咖啡連鎖品牌。
市場分析機構「易觀分析」的品牌零售行業分析師李心怡指出,上海的咖啡消費市場與外國水準相當,Manner 選擇在上海開拓店面將有助於穩固基本盤。針對未來發展的挑戰,李欣怡表示「人才管理和財務開支都會帶來相當程度的壓力,而最大的壓力可能來自於供應鏈以及品控。」
財報造假也垮不了!瑞幸咖啡死者甦醒 店家數超越星巴克中國 https://bit.ly/3uAV0pZ
----------------------------------
鹿對於亞洲文化的含義為何?從中國瑞幸咖啡的商標來說起
不同的動物對於各地區的文化有著不同的代表含義,像是亞洲文化普遍認為黑色烏鴉是不祥的徵兆,而在英國文化卻是有著對抗外侵護身符的意思,現今的英國許多地方景點還是有被剪掉翅膀渡鴉的馴養風俗。
那『鹿』這個動物對於亞洲文化有何含義?從大家熟悉的成語典故開始,像是『逐鹿中原』、『鹿死誰手』、『指鹿為馬』,西元約82年時,《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就已提及『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一詞或是近代金庸小說鹿鼎記中所提到的『人為鼎鑊,我為糜鹿』,比喻普通老百姓只能被權力野心人士斬割屠殺。
鹿在動物屬性中是溫馴的草食性動物,相對來說是肉食性動物追捕的目標,而在古人眼中這屬性用以譬喻為天下蒼生,比喻天下老百姓都是溫馴善良的,而由鹿衍生出天下蒼生的含義常用于相較于追求名利野心勃勃的狼虎之人。而像鹿一樣溫馴的老百姓,通常為狼子野心之人手下的犧牲品。再進一步衍生成天下蒼生,相較之下也有帝位、政權之意。
而鹿肉也是有被亞洲人所食用的性質,而尤其特別的是雄鹿的角,也是一味珍貴中藥材,亞洲中醫重要人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氣味甘溫無毒、益氣壯志、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症、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在亞洲文化中也留意諧音字的含義,像是『鹿』一字跟『祿』發音相同,所以鹿也可以象徵為福祿的意思。
鹿跟亞洲十二生肖中來比算得是功能很多元的動物,雖然並不在常見的十二生肖,不過歷史早已富有特殊的好含義。
瑞幸咖啡Logo.jpg
中國起家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Logo商標
而Logo商標採取了『鹿』作為主要元素之後,需要考慮的就是Logo商標的轉化手法,鹿形態的特徵點很多,而重點在於整體身形的曲線感與雄鹿角的優雅性,而這個Logo商標的角度採取一個鹿往右邊看,觀者由下往上看的視角,這個角度給了Logo商標有點尊貴感,而在後期運用會比較擔心的是嘴部與耳朵線條太細,鹿跨出藍圓圈的小三角形區塊太碎塊,這點特性會限制了Logo商標印刷的最小尺寸限制,也就是品牌手冊的使用規範。
這隻鹿的形態有兩種解讀一個是往後看,或是往東看(以觀者的方向為主),而東西這兩個方向在亞洲文化中確實是有差別的,以元代雜劇西廂記這本來做解釋,西邊的廂房都是給客人住的,主人家多居於東邊,這本書主要是在講張生來客與主人家女兒崔鶯鶯相遇相戀的故事,所以主人也可以稱之為東道主。而亞洲的文字閱讀習慣都是從右邊讀到左邊,跟西方的從左邊到右邊的閱讀習慣全然相反。
呼應前文的線條太細與碎塊問題,這可以提及星巴克的雙尾美人魚Logo商標修改的歷程,這段演化即是將細線狀擴大為色塊樣,這跟Logo商標的商業實務操作有很大的關連,星巴克為一行飲食產業,最大量的印刷品會是咖啡紙杯、紙袋、衛生紙等等。而太細的線條在印刷上確實會需要額外注意,Logo商標就如同一個品牌的代言人,而星巴克的商標Logo演化史中,就逐漸將很有1971年代古蹟圖案風味的Logo商標一步步演化成201年代一個簡單俐落的女性形象。
關于瑞幸咖啡的使用英文字體,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探討。
鹿對於亞洲文化的含義為何?從中國瑞幸咖啡的商標來說起 – magicianxdesign https://bit.ly/3NsXJtY
------------------------------------
為何瑞幸咖啡的營運長要自爆營收造假?財務專家這樣分析
方格子 Vocus + 追蹤 2020-04-22
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營運長(COO)劉劍自爆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股價隨即反應跌幅超過八成。早在2020年1月底,著名做空機構渾水研究(Muddy Water Research)早已出具研究報告指出瑞幸營收造假的事實,但遭到瑞幸強烈否認。
隨便 google 都可以查到一堆瑞幸造假的探討文,但大多集中在市場反應以及後續效應,因此我想著重在探討一些較少被討論的其他面向:為何瑞幸的營收可以假這麼久不被外部機構發現?以及為何劉劍要承認瑞幸營收造假?
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
首先,當我們要探討為何瑞幸可以假這麼久不被發現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先了解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從 2017 年瑞幸始成立時,創辦人錢治亞即誇下海口將打敗星巴克,其獨到之處在於相較於星巴克,瑞幸選擇用新零售及補貼的方式進行新形態的銷售。
什麼是新零售?
傳統零售型態為實體零售(簡稱為零售,retail),直到隨著網路科技日趨發展,越來越多隨著網路科技成熟而成立的企業,例如:ebay、Amazon等,因應網路科技發展而逐漸成熟的新形態銷售型態,我們稱之為電子商務(簡稱為電商,e-commerce);然而,電子商務發展雖然日趨成熟,卻始終未完全取代實體零售,原因在於某些特定消費體驗依目前科技發展仍無法完全取代。例如,當消費者走進 LV 旗艦店,部分要的就是被服務的尊榮感與奢侈品消費的優越感、當消費者走進星巴克,部分要的就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舒適感,這些都不是電子商務的範疇中可提供。
然而,電子商務的好處仍無法割捨,例如透過會員名單以及使用者行為追蹤,業主可以更加精準知道受眾及消費者偏好,更精準地投放廣告予潛在客戶及輪播專屬商品予既有客戶,以及透過一次性的電子商務平台建置後,可以大量省下實體店面的既有成本支出(店租、人事、訓練、管理等財務性或非財務性成本負擔),而更加緊密地專注於供應鏈管理,不管是物流、金流等層面,提供消費者更加多元且便利的購買方式。
因此,新零售強調的是虛實整合,同時結合實體零售與電子商務各自優點而集大成,同時滿足消費者體驗、供應鏈整合及數據分析等,提供消費者更多元且便利與更加有感的消費體驗。
瑞幸咖啡的新零售方式
新零售雖是目前多數從事消費者端銷售的企業目標,目前卻鮮少企業能將虛實整合完美結合,原因在於實體零售與電子商務企業各有專精,但卻對彼此實際的過程性知識(know-how)鮮有整合,而瑞幸便是從中竄起,宣稱其新零售之方式可打敗星巴克成為新一代咖啡銷售霸主。
為何瑞幸標榜非現金交易(Non-Cash Transaction)?消費者須下載瑞幸咖啡專屬 app 後,直接從 app 下單後直接到門市進行取貨,原因莫過於使用者數據(User Data),一旦開放消費者使用現金(這裡所稱的現金包含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等方式),其所宣稱之新零售的商業模式便無法合理建立,同時運用補貼及病毒式行銷的方式,誘使消費者下載其專屬 app 進行消費,同時建立龐大的使用者數據資料庫(Data Base)。
如果你是瑞幸的外部審計人員,你該如何驗證瑞幸的交易正確性與合理性?
遲至今日,安永(Ernst & Young)尚未發布瑞幸咖啡 2019 年度審計報告及財務報表(10K),目前瑞幸僅公告至 2019 第三季的財務性資訊,原因莫過於 2020 年 1 月底的渾水機構研究報告,這篇報告指出在 2019 年第三季和第四季,每家瑞幸咖啡門市每天的商品數量分別至少誇大了 69 %和 88 %,這一點證據有 11,260 小時的門市流量影片支援。
與收入認列有關的欺詐性財務報告而導致的重大誤述,通常源自於過高地誇大了收入,例如,過早認列收入或認列虛偽不實收入。也可能是由於對收入的低估,例如,不適當地將收入騰挪到了會計期間後。
而瑞幸的例子即為認列虛偽不實收入(Fictitious Revenue Recognition),審計實務上通常採取的方法為控制測試(Control Test)與證實性測試(Substantive Test),依據的學理這裡不多做解釋,原則性判斷為,若審計人員認為透過控制測試認為受查者內部控制(Inter Control)可信賴,則證實性測試樣本可酌量減少。
是的,當說到樣本兩個字,足以表達審計(Auditing)是採取統計性樣本抽查(Sampling),而非全盤審計。傳統審計方法認為,企業的各類型交易可分為數種循環(國際間稱五大循環,台灣稱為八大循環),而收入認列被歸類於銷售及收款循環(Sales and Collection Cycle)。
傳統審計認為的銷售流程循環(圖/取自方格子)
傳統審計認為的銷售流程循環(圖/方格子提供)
說到這,問題點似乎不由分說,新零售的商業模式及銷售型態是否足以被傳統審計方法所驗證?更何況新零售之交易型態多為電子形式、零散且龐雜,審計實務上通常會分類為查核困難的高風險客戶,別忘了渾水研究報告可是動員了 1,500 位工讀生分店站點並影片紀錄才合理懷疑瑞幸咖啡財務不實,渾水研究可以透過放空該企業獲取利潤與報酬,而審計人員是領取受查者公費報酬,瑞幸咖啡有可能出 1,500 位臨時工讀生的時薪讓安永合理確信自己沒有財務造假嗎?
當然審計實務上依然有其他方法可以合理懷疑受查者財務是否忠實表達(例如分析性覆核,Analytical Procedures),然而,證實性查核程序依然是重要的審計證據(Audit Proof)來源,審計方法未能跟上企業經營型態演進造就硬傷。
所以劉劍為何要承認瑞幸財務造假?
由於管理階層經常直接或間接地操縱會計記錄、提供虛假財務資訊或推翻旨在防止其他員工發生類似欺詐行為的控制程序,因此,審計人員未能發現由管理階層欺詐導致的重大誤述的風險要大於員工欺詐。
學理上認為,舞弊(Fraud)原因可歸咎於三點,稱舞弊三角論:
機會(Opportunity):舞弊者能在不被發現或免於懲罰的前提下進行舞弊。
壓力(Pressure):舞弊者的行為動機。刺激個人為其自身利益而進行企業舞弊的壓力大體上可分為四類:經濟壓力,惡癖的壓力,與工作相關的壓力和其他壓力。
態度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舞弊者必須找到某個理由,使企業舞弊行為與其本人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相吻合。
套用劉劍的例子,瑞幸在美國 ADR 掛牌,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堪稱全世界最嚴格的監管機構,同時,美國對於投資人保障之法律亦為堪稱全世界最嚴格,若有舞弊的情況易遭追究,且美國投資環境係採集體訴訟制度,意即,僅須一位投資人提告即對全體投資人負損害賠償責任,且劉劍自身未持有瑞幸股份,並不存在套利機會,此條件狀況下不存在機會因素。
同時,劉劍於 2020 年 4 月初坦承瑞幸財務造假,代表劉劍自身深知瑞幸進行虛假交易事實,若劉劍存在態度合理化因素,那麼劉劍應是等被拆穿後仍對自身行為進行辯護,而非提前承認。
排除上述因素後,僅剩壓力因素造就劉劍等人有進行虛假交易情事,至於是什麼樣的壓力造就劉劍不惜面對訴訟及名聲風險也必須造假並事後坦承,這部分就只有當事人知道了。
作者介紹│Larry Chang
我是賴瑞,初入而立之年那種,北漂十餘年的台中人,政大會研&會計畢。待過幾年四大事務所當審計員、台灣上市公司財務分析師,也經歷過新創公司,現在落腳在方格子。喜歡商業、美食、音樂、電玩、時事相關議題。我隨興寫寫,所以就隨興看看吧。
為何瑞幸咖啡的營運長要自爆營收造假?財務專家這樣分析-風傳媒 https://bit.ly/3uv4qTL
Manner coffee又稱Manner咖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家咖啡連鎖店,2015年由韓玉龍夫婦在上海創辦。截至2021年6月,該連鎖店在上海、北京等地共有133家門店,估值約為28億美元。[1]
歷史
2015年,首店於上海市靜安區南陽路205號開業。2019年2月開業的上海興業太古匯店,同時兼顧麵包工坊職能。2019年8月10日,蘇州首家Manner咖啡店開業。2019年11月18日,成都首家Manner咖啡入駐成都IFS。在當年10月與11月,也先後入駐北京、深圳[2]。2021年1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開設了首家輕食店——Manner CAFE,正式試水餐飲業態[3]。2022年3月13日,Manner Coffee與美團正式推出外賣業務
Manner coffee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7VggPo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