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故宮》:不要再亂蓋章了!關於乾隆的印章以及其他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乾隆皇帝熱愛蒐藏書畫,並習慣要題跋、寫詩,最後還要蓋章,所以需要各式印章來滿足需求。故宮藏品上蓋的清代皇帝印章,一般我們認為是皇帝的閒章。所謂閒章,就是皇帝沒事拿來蓋著好玩的東西。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文:邱建一
文青速成術:讚越多,作品越棒棒!不要再亂蓋章了!
——關於乾隆的印章以及其他
縱使清宮文物在離開紫禁城後,歷經了多次輾轉流散,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今台北故宮所收藏的紫禁城文物,其數量之豐、質量之精舉世公認。若是對藝術史不那麼熟悉的人,去故宮看畫,到底要如何分辨哪些作品比較好?其實有個取巧的訣竅——看哪件作品上的印章蓋得愈多,或題跋多,八九不離十,你就押對寶了!原則上,代表那件作品比較受重視。
當然這只是簡單的大原則,並不適用在故宮的所有藏品,因為還是有一部分的文物,由於一些特殊的緣故,並未經過許多歷代收藏家之手,所以上面的印章或題跋就沒那麼多。
「詩書畫印」四合一,時間性的藝術
在中國古典藝術的鑑賞領域內印章本身也是一個鑑賞的對象。中國藝術講究詩書畫三者合一,但後來璽印興起之後,又加了一項「印」,成了「詩書畫印」,四者共同構成藝術品的整體,這也是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很大的不同點。
西方的畫家完成畫作後,作品通常便完整了,但在東方的藝術世界裡,無論書法家或是畫家,將作品創作出來後,還要加上歷代收藏家的題跋,以及歷代的收藏璽印蓋上去,其完整性就會與日俱增,所以這些印章和題跋,讓東方藝術成了一種 ——時間性的藝術。
故宮書畫印章分三大類
中國古代的水墨畫,通常用色只有黑白二色,而印泥是朱紅色的,在畫上蓋印就有如畫龍點睛,好似題了亮點,可幫畫面本身增輝不少。
故宮書畫印章原則上分成三大類,其中第一類為「創作者的印章」,比如唐伯虎、文徵明、沈周……等,他們通常在作品完成後,都會蓋上自己的章,而這類印章又有私章和閒章之分。私章,是個人的姓名章,為了搭配不同的畫作,也為了怕印章損壞,書畫家們通常會多準備幾顆私章,如明四大家之一,吳派的領導人文徵明,就有一兩百顆私章,比較常在他的作品中看見的有「徵、明、文壁之印、文璧徵明、徵明之印、文徵明印、徵仲、文徵仲、徵仲父、衡山……」等。
閒章,也稱佈局章內容就非常多樣通常可分成兩類:畫家們多半都有自己的畫室,例如文徵明的「停雲館印」,就是以自己的畫室為名,所刻的印章;文徵明還有另一顆更有趣的閒章,叫做「惟庚寅吾以降」,這句話出自於《離騷》,翻譯成白話文,意思就是「庚寅日那一天,我文徵明出生了」。
另一類閒章為「歷代收藏家的收藏章」,也可分成兩種:一是收藏了以後,還找人來做題跋,題跋的人也蓋了章,稱為「題跋章」;另一種則是收藏家自己蓋的「收藏章」。
此外,還有「收藏地點章與典藏章」,收藏家東西收多了,有時就會蓋個藏書樓來存放收藏品。東西放在哪裡,收藏家就會以收藏的地點,刻個印章,蓋在作品上。
比如明代中晚期很重要的鑑藏家項元汴,他的家族經營典當業,因此收藏有各式各樣古代書畫一千多件,光是宋元時期的作品便有五百多件。他的收藏地點名為天籟閣,所以有一顆「天籟閣章」。另外,清代的乾隆皇帝收藏的東西就更多了,御書房、重華宮、乾清宮、養心殿……,乾隆根據藏品儲存或張掛的地點也都刻有印章,蓋在作品上。
由清代皇室的收藏地點章,就可以用來初步辨別皇室怎麼認定這件作品的好與壞;認為不錯的作品,通常會放在離皇帝比較近的地方,如:御書房、乾清宮;若是認為作品還好或稍次,可能就放在比較不重要的宮殿。
至於典藏章,則是收藏的作品很多之後,將收藏品編輯成目錄以供查找,如乾隆皇帝就幫自己琳瑯滿目的收藏編了目錄,於是就又多了一種目錄章蓋在作品上。清代常見的編目章有「石渠寶笈」、「寶笈重編」、「寶笈三編」,這是
屬於書法繪畫類;至於佛像畫,則有專門的編目章,名為「祕殿珠林」。
只要作品被編入收藏品目錄《石渠寶笈》裡,乾隆便會大手一抬,在作品上蓋下「石渠寶笈」章,代表這件作品已被編進了目錄。但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在《石渠寶笈》內登錄的作品,並不存在於故宮現有的藏品內,那或許是在乾隆、嘉慶之後,因某個意外讓這些作品失蹤了、或是被偷運出宮、甚至也有可能是被拿來賞賜給大臣……。由此可知,目前兩岸故宮的收藏,自然不是原本清宮收藏的全部。
另外,要特別介紹兩顆由中華民國教育部所蓋的印章,台北故宮幾乎每件藏品上都可以看到這兩顆章!這兩枚印章,一般都蓋在故宮藏品左下角的裝裱上,但如果是器物類,則是蓋在盛裝的盒子上,若盒子不方便直接蓋章,就會先把章蓋在紙上,再將蓋有印章的紙,黏貼在盒子上。
兩顆比乾隆更厲害、比項元汴更全面的印章幾乎蓋遍所有故宮藏品,即使只是蓋在裝裱上,但很多都是清代,甚至更早之前的作品,也因此它的裝裱本身早就已經是文物的一部分了。以前文人曾經譏諷這種亂蓋印章的行為是「美人臉上刺字」,是藉有錢人重金迎娶美人,但卻在她臉上刺字,怕她再嫁人的故事,來諷刺這種亂蓋印章的行為。
教育部的這兩枚章,一顆是故宮文物遷台之前,在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期間進行文物大清點時,所蓋的「教育部點驗之章」;另外一顆是民國七十八至八十年間,故宮進行全院藏品大清點時,所蓋的「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度點驗之章」。
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_-_ISBN9789570851915(內文pdf
這兩枚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所蓋的印章:「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度點驗之章」、「教育部點驗之章」。台北故宮的藏品,只要經過八〇年代點驗的,都蓋有這兩枚章。
據說,故宮以前一向是直屬總統府,但後來移交給教育部代管,而教育部的官員在七十八年度作「財務(物 ) 清點」時,居然到故宮來蓋印章。但故宮不肯蓋,認為這是破壞文物的行為,但教育部卻自己刻了印章來蓋了 (以上這段文字,是依據當年讀書時與老師對話的記憶,所記錄下來的)。
所以現在那兩顆章,就這樣絕無僅有、空前絕後地蓋在故宮藏品上⋯⋯,以前我一直想寫這兩顆章的故事,但苦無圖片可用,現在故宮開放拍照,終於拍到它了!
雖然它不難見到,但卻很容易被人忽略。畢竟故宮所收藏的書畫作品上,大多蓋滿印章,這兩顆小章就這樣躲在歷代印章當中,極力想要隱藏自己的身影。
朕就是喜歡這麼多印章,怎樣?你咬我啊!
兩岸故宮都一樣,書畫作品上蓋的皇帝印章,不是皇帝的「玉璽」,而是閒章,是平常拿來蓋好玩的。因為真正的皇帝玉璽,不可能出現在書畫作品上。
先來說「璽」。「璽」代表國家的身分,最早出現在秦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刻了「六璽」,用以代表皇帝的身分,是頒發詔書等公文書時的正式官方用印。到了唐代武則天時改稱「璽」為「寶」,而原本秦代的六顆玉璽,隨著時代的推延,為因應不同場合,需要用上不同的印章,玉璽也就越來越多,到了清代總數量已經有二十五顆,都是用在正式的公文書上,成了乾隆最重視的「二十五寶」
清代正式的玉璽,一定是「左滿右漢」,即蓋出的印文,左邊是滿文,右邊是漢文,滿漢對照,是乾隆時定下的規矩。而玉璽存放的地點,則是在紫禁城的交泰殿。交泰者,取自「陰陽交泰」,一印一房,一顆印章放在一個房間內,有專責的太監管理;所以二十五顆印章,交泰殿應該就有二十五個房間。
而這二十五顆印章中,最重要的便是「皇帝之寶」。但實際上「皇帝之寶」有兩顆印,一顆不太使用,一顆很常用:不太常用的是清兵入關前,皇太極所刻的章,材質為青玉,唯一老滿文篆書,以布詔赦;而清代最常用的「皇帝之寶」璽印,則是檀木刻的,寬約十五公分,用於正式的公文書上,它從來沒出現在故宮的書畫收藏品上。
「二十五寶」內還有一顆「皇帝親親之寶」,是白玉刻成的,用於滿清皇族、宗室的內部家書往來等,宗族相關事務時所用的印,因為是跟宗室、宗族,或盟友彼此往來時使用,稱「以展宗盟」,故自然也不會出現在故宮的書畫收藏上。
故宮藏品上蓋的清代皇帝印章,一般我們認為是皇帝的閒章。所謂閒章,就是皇帝沒事拿來蓋著好玩的東西。但畢竟是皇帝,就算是賞玩時拿來蓋印,也是有一定的規則和方法的。就以清代的皇室來說,有一本印譜,把皇帝所有使用的印章,彙整蓋在上面,編成一本書,稱「寶藪」。
清代的歷任皇帝,人人都有一大堆印章啊!曾有人統計清代皇帝用過的私人閒章:順治有二十多顆;康熙一百二十多顆;雍正二百零四顆(乾隆清點過);乾隆則暴增到一千八百多顆,到了嘉慶剩五百多顆(部分沿用乾隆的),道光一百多顆(部分沿用),咸豐三十多顆,同治二十多顆,光緒八十多顆,宣統五十顆左右。從以上數據可知,約一半的清代皇帝,私章數目不超過百顆。僅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印章之多真是嚇死人,此時也正是清代國勢較強大的時期。只有乾隆、嘉慶、宣統愛往作品上蓋章呀。
清代皇室收藏,只有乾隆是在收藏及鑑賞中蓋的印,嘉慶則是對於皇帝老爸的收藏不太有興趣,等到當家作主之後就通通收進倉庫,在進倉庫前蓋個章。而宣統(溥儀),則是在搬離紫禁城前,打開倉庫,揭開了當年嘉慶的封條,變賣東西換現金之前蓋的章,這是最常往書畫作品上蓋印的三位清代皇帝只有乾隆、嘉慶、宣統愛往作品上蓋章呀。。而道光、同治、咸豐這三位皇帝,幾乎沒在作品上看過他們的章。
乾隆皇帝熱愛蒐藏書畫,並習慣要題跋、寫詩,最後還要蓋章,所以需要各式印章來滿足需求。乾隆的印章,很多是別人送給他的,如大臣和珅就送過一套印章給乾隆。乾隆的一千八百多顆印章中,有使用過的約一千顆,其中比較常用的大概有五百顆。據說現今約有七百餘顆流散至世界各地,西元二○一六年十二月,法國就曾拍賣一顆乾隆的「九龍壽山石」印章,蓋出的印文為「乾隆御筆之寶」成交價二千一百萬歐元,約七億多台幣,但這顆章還算不上乾隆的愛章,排不進乾隆爺「常用印前五百名排行榜」呢,其餘印章目前大多藏於北京故宮。
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_-_ISBN9789570851915(內文pdf
Photo Credit: 聯經出版
明代書畫家陸師道(文徵明的弟子)以小楷書法題在仇英〈仙山〉樓閣圖上方的仙山賦。而中間上方的乾隆皇帝鑒藏章「乾隆御覽之寶」,就是蓋在裝裱的接縫處。
乾隆愛用且常用的章有,「乾隆御覽」、「三希堂」、「宜子孫」、「乾卦印」、「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天恩八旬」……等,雖然章很多,但乾隆並非漫無目的亂蓋,而是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即「三璽」、「五璽」的等級之分。「三璽」、「五璽」約略可算是乾隆認定作品好壞的標準,只要是他認為好一點的作品,有五顆印章是一定要蓋上去的,稍次的作品,可能就只蓋三顆印章;這就像是學校裡老師蓋的「再加油啦」、「再加強啦」、「再努力啦」之類的意思。
「三璽」對於乾隆來說,是基礎的三顆印章,可說乾隆把東西收進來時,就奠定了等級分類的基礎:第一顆是「乾隆鑑賞之寶」(意思是,我看過了,朕知道了),下一顆印章是「石渠寶笈」或是「寶笈重編」等目錄章(我把這東西編進目錄了噢),第三顆則為「收藏地點章」(這件東西要放哪裡?乾清宮、御書房、重華宮……),所以故宮裡的清代皇室收藏,我們都很確定知道原本東西收哪裡,就是因為上面都有「收藏地點章」。「三璽」之上還有「五璽」,甚至聽說還有「七璽」、「九璽」,但這應該只是傳說,總之基本上就是蓋越多越好的意思。
現在故宮的書畫收藏作品上蓋有大量印章的,除了乾隆外,不惶多讓的就是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舉例來說,馮承素的神龍本〈蘭亭集序〉上,就蓋了五十多顆項元汴的印章;北京故宮的〈中秋帖〉,原本王獻之只寫了三十多字,但蓋章狂乾隆卻蓋了八十多顆印章。適度蓋印,可以是一種美,但蓋太多,就太花俏不好看了。
至於項元汴為何要這樣大量蓋印章呢?其實中國歷代書畫輾轉流傳的過程中,會因為題跋的關係需要不斷的補紙,若作品是手卷就會越來越長,若是掛軸則越來越大張,但從前因為技術的關係,裝裱很脆弱,有時候讓蟲啃了,有時候因為濕氣而受潮,有時是髒污破損了……,因此一段時間之後,常需要重新裝裱,在裝裱的過程中,某些裝裱店的老闆或是藏家本人,看某些人不順眼,便會刻意在裝裱時,將原本上面的題跋或是印章挖掉、修掉,所以或許項元汴等藏家要蓋這麼多章在作品上,是要確保自己蓋在作品上的印章不會被挖光光。
「在美人臉上刺字」漫天蓋印的壞習慣,我們必須理解其中的道理;因為清代的皇室收藏章,原則上有個大重點,我常開玩笑,如果哪天走在路上,有人向你兜售說:「這是清宮流出的寶貝,是我祖傳的珍藏寶貝,要不是因為家裡急需用錢,才忍痛讓出,錯過可惜啊!」這時你打開一看,若上面是「道光御覽之寶」、「同治御覽之寶」,十之八九這玩意兒應該是假貨,還記得前面說過的,只有乾隆、嘉慶、宣統愛往作品上蓋章呀。
皇帝往作品上蓋收藏章,並不是乾隆起的頭,據說從唐代開始,歷代皇帝都有自己的收藏章,較早期的有唐太宗的「貞觀印」和唐玄宗的「開元印」,但這兩印的真偽討論也沸沸揚揚,而且主張有問題的占了多數。目前公認比較可能是真的皇帝收藏章,則是唐中宗的「神龍印」(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神龍本上,便蓋有這顆印),但還是有人質疑它的真偽。
唐代的這些收藏印章為何真實性都存疑?其實和中國人用印的習慣有關,印章並不是單獨的存在,要沾染印泥後,才能蓋出印文,雖然秦代就有印章了,但還沒製作出現代的印泥。
直到魏晉南北朝,都在使用「封泥」(那時候尚未有紙張,是使用竹簡,因此拿條布繩子將一卷竹簡綁起來,但又為了怕被打開偷窺內容,便會在打結的地方,塞上一塊泥土,用印章一蓋,這有點類似封蠟的作用)。宋之前,是使用「蜜印」(硃砂加一些蜂蜜,蓋出來的印在書畫作品上會糊糊的,不好看),或是「墨印」(印章直接沾墨汁蓋印),直到宋代以後,製作印泥的技術才漸臻成熟,蓋出的印文才精美,印章也是在此時才開始被大量使用。北宋徽宗和南宋高宗都有自己的收藏章,宋徽宗常見的有「宣和印」、「政和印」等,宋高宗常用的則有「紹興印」、「內府書印」、「內府圖書印」等。
清代皇帝的鑒藏章(閒章):_左上:乾隆御覽之寶|右上:嘉慶御覽之寶|左下:宣統御
清代皇帝的鑒藏章(閒章):左上:乾隆御覽之寶|右上:嘉慶御覽之寶|左下:宣統御|右下:宣統鑑賞、無逸齋精鑑璽
走過路過可別忘拍照的「冏」字印和「孔顏樂處誰尋得」
「冏」字印。其實是篆體的「公」這個字,外面加了一個框,所以讓這顆印章看起來像「冏」(通「囧」)。
這顆印章是耿昭忠的印章,耿昭忠是耿精忠的弟弟,滿清漢軍正黃旗人,字信公,「公」字印其實就是「信公」的意思,還有另一個「信公珍賞」印章,會與「公」字印同時出現。
福建耿氏家族是清初三藩之一,是被封為南靖王的耿仲明家族,駐地就在福建。為了籠絡和控制三藩,清朝讓藩王的子孫與皇室公主聯姻,並住居在北京,美其名為額附,其實就是人質。耿昭忠就是耿氏家族押在北京的人質,康熙時「三藩之亂」,耿精忠造反,耿昭忠自願請死,但康熙饒了他:說造反的不是你啊。
耿昭忠和吳三桂、尚可喜家族被押在北京的子孫們一樣,雖然是被軟禁的人質,但吃好穿好,又有公費可領,還有很多錢可閒花,福建的家族也會定時送錢過來,所以這種娶公主,當駙馬爺的人質,應該可算是「爽缺」嗎(真的冏)?當官不用上班,每天無事可幹還有錢有閒,耿昭忠於是就在家裡搞起了收藏,還成了清代著名的書畫大鑑藏家。
明代仇英〈仙山樓閣圖〉局部,這枚「冏」字印,其實是篆書的「公」字;通常在「公」字
明代仇英〈仙山樓閣圖〉局部,這枚「冏」字印,其實是篆書的「公」字;通常在「公」字印章的下方,都會有另一枚篆書的「信公珍賞」印章,這印章的主人是清代的書畫鑑賞家耿昭忠,字號信公(是清三藩之一耿精忠的弟弟)。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另一顆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也很有意思,這方印章就蓋在乾隆三希堂的收藏裡,如〈快雪時晴帖〉,乾隆一收到就蓋上「孔顏樂處誰尋得」,這句話是說:「孔子和顏回都崇奉安貧樂道的簡樸生活,他們感到的快樂之處,不是你們可以想像的啊!」
乾隆為何要刻這印呢?一開始並沒有所謂「三希堂」,當時只是養心殿旁邊不起眼的小房間,乾隆占用後開始搞起了收藏大業,收到了王珣的〈伯遠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開心極了,便把小屋取名為「三希堂」;三希者,三件稀奇的寶貝是也。
三希堂很小,小到兩三個人進去後就轉不過身,乾隆幹嘛要這麼搞自閉呢?因為乾隆認為「房間雖小,五臟俱全」,身為皇帝,天天身邊跟著一堆人,想獨處幾乎不可能,所以只有八平方公尺這麼小的三希堂,閉了門關了窗,除了皇帝本人外,沒人進得去,真是個理想的個人遊戲間。
而連接在三希堂後的「長春書屋」,則是乾隆的個人書房,房間大小和三希堂差不多,兩房之間有暗門可通,乾隆可暫時甩開人群,在兩個房間中優游往返。曾有人勸諫:「這是泱泱大國耶,你是皇帝呢,自己悶著頭關在小房間搞一些小玩意兒,傳出去不好聽吧?況且若你在房間裡出事了,臣子們誰擔得起責任?」乾隆不直接回應,刻了這顆「孔顏樂處誰尋得」蓋在書畫收藏上,算是用印章宣告:「房間雖小,能在這地方念書,看自己喜歡的東西,搞收藏,這就是我的樂趣所在。」其實乾隆就是拿這印章來抗議,大白話就是:「你們這些人別廢話來煩我了!我就喜歡效法孔子和顏回的精神,這樣也不行嗎?怎麼樣,咬我啊!」但其實這顆章乾隆也只有在設立三希堂的早期使用過。
三希堂所收藏的三件珍寶之一:王羲之〈快雪時晴帖〉_乾隆皇帝不僅以行楷書題引首「神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三希堂所收藏的三件珍寶之一: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乾隆皇帝不僅以行楷書題引首「神乎技矣」,還蓋滿了自己的藏書章,如:「三希堂」、「天恩八旬」、「孔顏樂處誰尋得」、「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乾」、「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知道了!故宮:國寶,原來如此》,聯經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邱建一
故宮文物裡的「網紅」國寶,你認識幾件?「翠玉白菜」是件質地不夠好的翡翠?不是國寶?!「肉形石」其實只是一塊便宜的瑪瑙?!
人生苦短,文青可以速成!看「按讚」越多,作品越棒棒!
什麼是「好的書法」?跟著感覺走,寫遺書和寫情書是不一樣的
說到「錢」,就俗了,文青圈裡講究的是換換愛
〈蘭亭集序〉的故事,沒想到得從宅宅文人耍廢集團說起;
〈早春圖〉竟然差點成了抹布;
〈明成化窯雞缸杯〉憑什麼賣到十億八千萬?
大部分人對故宮的認知,最熟悉的就是那顆白菜和那塊肉吧?但果真透徹了解〈翠玉白菜〉與〈肉形石〉?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比如〈翠玉白菜〉歸屬於「重要文物」,故宮再三澄清它不是「國寶」,但有多少人理會呢?清宮檔案包山包海,但連一個字都沒提到〈翠玉白菜〉,唯一的記載只知道它是 1933 年紫禁城搬遷時從永和宮裡找出來的,即便連故宮也不敢打包票,但還是一堆人圍著〈翠玉白菜〉,信誓旦旦地說這是瑾妃的嫁妝,並衍生出各種民間傳說故事,還能把慈禧陪葬品的白菜給聯繫在一起……
故宮各類收藏都有,清宮檔案文獻資料的數量是最多的,但說起精品,主要指乾隆時期「三希堂」建立的那些書畫收藏,雖然西元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一小段時期,曾有一批文物或夾帶或偷竊而流出皇城之外,但大體上,清宮文物的書畫精品收藏大多都在故宮的庫藏之中。
相隔千年,但故宮仍離我們很近,〈橙黃橘綠〉在,〈鵲華秋色〉也在,當然大家最愛的白菜也不會缺席;趙孟頫與蘇軾還活在那兒,趙構與岳飛還在互相通信!就在台北外雙溪,每天上午八點半準時等著與我們相遇!但,若缺乏足夠的認識與理解,他們卻又離我們很遠,即便近在咫尺,卻又很陌生,如同天涯~~
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心理的距離
要跨過這個距離其實很簡單——
邱建一以詼諧逗趣之筆深入故宮,挖掘國寶背後的故事
《知道了!故宮》更顛覆對國家寶藏的認知與想像!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7 (1)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知道了!故宮》:不要再亂蓋章了!關於乾隆的印章以及其他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清皇帝親親之寶,清二十五寶排序第八/《周易》裡將一三五七九,五個數字相加,即得二十五/"以展宗盟″,皇帝晉賞親族時,鈐此寳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空藝術帶你看博物館 | 皇帝蓋章忙——乾隆的25個玉璽|Zi 字媒體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空藝術帶你看博物館 | 皇帝蓋章忙——乾隆的25個玉璽|Zi 字媒體


探祕乾隆帝1800多方璽印都是哪兒來的?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探祕乾隆帝1800多方璽印都是哪兒來的?


 

非雙龍,有可能是左龍右虎 ?《周易乾卦文言》「雲從龍,風從虎」,成為呼風喚雨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清“乾、隆”聯珠印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古書畫上常見的清朝官私鑑藏印_古籍 - 微文庫

「詩書畫印」/乾隆的「孔顏樂處誰尋得」印章/「創作者的印章」

乾卦 (乾為天),乾卦、隆字,印章
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九四,或躍在淵,无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1. 乾卦(乾為天)  https://bit.ly/2X1Opog


樂琴書以消憂

樂琴書以消憂

 


"乾卦圖像為"≡",為乾隆帝的圖像徽記和吉祥數位,雙龍捧"≡"圖像在乾隆帝御用璽印、及宮廷器物中經常出現,以表明其於乾之四德有所結果,成為乾隆帝的重要標誌圖案/《周易乾卦文言》「雲從龍,風從虎」/ 古人以為天圓地方,以圓象天,始自上古禮天之玉璧、玉琮。 掛件中央為乾卦圖案,"≡"卦為《周易》64卦之首,又稱"乾為天",正是清廷以"敬天法祖"為訓,皆籍來與天對話/《周易·乾傅》:"乾,元亨利貞-元亨利貞者是乾之四德。 "唐孔穎達疏雲:"乾,健也。 天言之體以健為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