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商和興周的伊尹姜子牙---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
後人紀念諸葛亮的五首詩,一代名相忠義的歷史見證 http://bit.ly/390ReKq
諸葛亮的大名永垂宇宙之間,他的遺像清高讓人肅然起敬。為了三分天下周密的部署戰略,萬古好像鸞鳳高翔。您和伊尹呂尚難分高下,指揮千軍萬馬淡定從容讓蕭何曹參黯然失色。漢朝氣數已盡,難以恢復,但您意志堅決,為了軍務殫精竭慮。整首詩氣勢雄渾,讚揚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將諸葛亮比作興商和興周的伊尹姜子牙,和他們難分伯仲,而諸葛亮比蕭何曹參還要高明。雖然整首詩都在評論,卻句句含情,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滲透在字裡行間
繁體句子: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繁體翻譯:諸葛亮的大名永遠留在天地間,他的遺像清高讓人肅然起敬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唐代-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複,志決身殲軍務勞。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是指:諸葛亮的英名千古流芳,永遠留在天地之間,他的遺像肅穆清高,人們對他無限崇敬。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天下三分的局勢,是經過他周密地策劃運籌,所以千百年來,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才能獨步青雲,好像鸞鳳高翔。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他輔佐蜀漢政權,與古代開國名相伊尹、呂尚不相上下,治政用兵運籌帷幄,鎮定從容,讓漢初名臣蕭何曹參都為之失色。
「運移漢祚終難複,志決身殲軍務勞。 」時運不好,東漢帝業實在難以復興;但他意志堅決,因軍務繁忙而鞠躬盡瘁,終於積勞成疾。
這是詩人杜甫在夔州瞻仰武侯祠而寫下的讚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歎惋其壯志未酬的一首詩。
首聯: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詩人以熱情的筆調先寫諸葛亮的影響: 「大名垂宇宙」,即名震寰中,譽滿海外。 接著寫進廟瞻望諸葛亮的印象: 一代重臣,高風亮節,肅穆清高,使人倍感敬仰。
頷聯: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詩人由敬慕之情轉入對諸葛亮事業的讚美。 諸葛亮協助劉備雖處劣勢,但用盡計謀策略,完成《隆中對》中的設計,佔據荊州、益州,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形成蜀、魏、吳鼎足而立的局面。 他這種絕世之業真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雲霄。 真是萬古千載,令人敬仰! 如果說上聯是就空間而言,這聯則是就時間而語,充分肯定了諸葛亮創建的偉業!
頸聯: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詩人再具體論述諸葛亮的德才、功績。 他的德才與輔佐成湯的伊尹和輔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呂尚不相上下,其開國之功足可以與他們比美。 這是就文治而言。 就武功而論,協助劉邦平項羽、立漢朝、消滅異姓諸侯王的蕭何、曹參,諸葛亮指揮若定的才能比他們就高明多了。 在諸葛亮面前,蕭何、曹參只能黯然失色。 詩人以四位古人作比,表現了對諸葛亮的極度崇尚之情!
尾聯: 「運移漢祚終難複,志決身殲軍務勞。 」詩人以惋惜筆調,指出諸葛亮儘管竭平生之力,但天不與漢,複漢大業終難成功,他自己反因軍務繁難,積勞成疾,死于征途。 這是對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的讚美,也是對他「出師未捷」,壯志未遂的歎惋。
全詩名為詠懷古跡,實為議論諸葛亮的事功人格,但議而不空,論而含情,層層推進,波瀾迭起,情熾氣豪,滌人肺腑,是詠古詩中的千古名篇。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這是《詠懷古跡》中的最末一篇。 當時詩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發而為詩。 作品以激情昂揚的筆觸,對其雄才大略進行了熱烈的頌揚,對其壯志未遂歎惋不已!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垂于宙」,將時間空間共說,給人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 首句如異峰突起,筆力雄放。 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 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到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紆,屈也。 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此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 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紆」字,突出諸葛亮屈處偏隅,經世懷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亦只雄鳳一羽罷了。 「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托于形,自是議論中高於人之處。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膽略,使人如見其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 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讚語。 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 這,一則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 劉克莊曰:「臥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 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髮之。 」黃生曰:此論出,「區區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 」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後,「運移漢祚終難複,志決身殲軍務勞。 」詩人抱恨漢朝「氣數」已終,長歎儘管有武侯這樣稀世傑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于征途。 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歎惋。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吊古,故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 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跡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 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說,輕若一羽耳;「 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掛齒。 如此曲折回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 全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推選:如果把首聯比作一雷乍起,傾盆而下的暴雨,那麼,頷聯、頸聯則如江河奔注,波濤翻卷,愈漲愈高,至尾聯蓄勢已足,突遇萬丈絕壁,瀑布而下,空谷傳響──「志決身殲軍務勞」 ──全詩就結于這動人心弦的最強音上。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注釋
1、垂:流傳。 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2、宗臣:為後世所敬仰的大臣。 肅清高:為諸葛亮的清風亮節而肅然起敬。
3、三分割據:指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 紆(yū):屈,指不得施展。 籌策:謀略。
4、雲霄一羽毛:淩霄的飛鳥,比喻諸葛亮絕世獨立的智慧和品德。
5、伊呂:指伊尹、呂尚。
6、蕭曹:指蕭何、曹參。
7、運:運數。 祚(zuò):帝位。 複:恢復,挽回。
8、志決:志向堅定,指諸葛亮《出師表》所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身殲:身死。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翻譯
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萬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無比敬仰。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籌畫的結果,他猶如展翅高翔在雲霄的鸞鳳。
才華超絕與伊尹呂尚難分高下,指揮千軍萬馬非曹參蕭何能比。
漢朝的氣運已經衰落難以恢復,他意志堅決終因軍務繁忙殉職。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全诗意思及赏析
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詠古跡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 作者于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品鑒賞
這是《詠懷古跡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當時詩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發而為詩。 作品以激情昂揚的筆觸,對其雄才大略進行了熱烈的頌揚,對其壯志未遂歎惋不已!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垂于宙」,將時間空間共說,給人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 首句如異峰突起,筆力雄放。 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 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到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紆,屈也。 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此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 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紆」字,突出諸葛亮屈處偏隅,經世懷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亦只雄鳳一羽罷了。 「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托于形,自是議論中高於人之處。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膽略,使人如見其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 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讚語。 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 這,一則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 劉克莊曰:「臥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 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髮之。 」黃生曰:此論出,「區區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 」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後,「運移漢祚終難複,志決身殲軍務勞。 」詩人抱恨漢朝「氣數」已終,長歎儘管有武侯這樣稀世傑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于征途。 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歎惋。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吊古,故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 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跡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 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說,輕若一羽耳;「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掛齒。 如此曲折回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 全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推選:如果把首聯比作一雷乍起,傾盆而下的暴雨,那麼,頷聯、頸聯則如江河奔注,波濤翻卷,愈漲愈高,至尾聯蓄勢已足,突遇萬丈絕壁,瀑布而下,空谷傳響──「志決身殲軍務勞」 ──全詩就結于這動人心弦的最強音上。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全诗意思及赏析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 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 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 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
後人紀念諸葛亮的五首詩,一代名相忠義的歷史見證 http://bit.ly/390ReKq
諸葛亮的大名永垂宇宙之間,他的遺像清高讓人肅然起敬。為了三分天下周密的部署戰略,萬古好像鸞鳳高翔。您和伊尹呂尚難分高下,指揮千軍萬馬淡定從容讓蕭何曹參黯然失色。漢朝氣數已盡,難以恢復,但您意志堅決,為了軍務殫精竭慮。整首詩氣勢雄渾,讚揚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將諸葛亮比作興商和興周的伊尹姜子牙,和他們難分伯仲,而諸葛亮比蕭何曹參還要高明。雖然整首詩都在評論,卻句句含情,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滲透在字裡行間。
老先生塑杜甫像 為何能傳神-杜甫,就是我的夢中之人。」總督聽了非常高興,親自撰寫文章記述此事,並把它刻在碑石上。老先生塑杜甫像 為何能傳神-成都太守請總督到草堂寺看一看。總督剛剛走上台階,抬頭仰視塑像,立即高興地說:「塑成了。」急忙走進殿內,跪在地上叩首說:「這才是真正的飯顆山頭戴竹笠的杜甫真容啊!」總督召見老先生,看他只是一介老態龍鍾的布衣,問他塑像的技術為什麼如此高明?老先生說:「我也不知道杜甫像是什麼樣。但我從幼年到壯年、老年,已經熟讀了浣花翁杜甫詩集。每每讀到『野哭千家聞戰伐』(《閣夜》)『長鑱長鑱白木柄』(《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其二)等詩句,往往掩卷深思,眼淚奪眶而出,心中反覆琢磨,又常常在夢中看見一個人,臉色白皙,長著長鬍鬚,站在几案之間。這尊杜甫像,就是我的夢中之人。」總督聽了非常高興,親自撰寫文章記述此事,並把它刻在碑石上。老先生塑杜甫像 為何能傳神 http://bit.ly/32ytZ84
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武侯祠看看-名垂宇宙的諸葛亮 http://bit.ly/2Vy0qSA
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武侯祠看看-名垂宇宙的諸葛亮 http://bit.ly/2Vy0qSA
詠懷古跡五首(其五)
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複,志決身殲軍務勞。
這是《詠懷古跡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當時詩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發而為詩。 作品以激情昂揚的筆觸,對其雄才大略進行了熱烈的頌揚,對其壯志未遂歎惋不已!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垂于宙」,將時間空間共說,給人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 首句如異峰突起,筆力雄放。 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 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到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紆,屈也。 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此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 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紆」字,突出諸葛亮屈處偏隅,經世懷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亦只雄鳳一羽罷了。 「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托于形,自是議論中高於人之處。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膽略,使人如見其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 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讚語。 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 這,一則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 劉克莊曰:「臥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 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髮之。 」黃生曰:此論出,「區區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 」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後,「運移漢祚終難複,志決身殲軍務勞。 」詩人抱恨漢朝「氣數」已終,長歎儘管有武侯這樣稀世傑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于征途。 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歎惋。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吊古,故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 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跡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 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說,輕若一羽耳:「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掛齒。 如此曲折回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 全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推選:如果把首聯比作一雷乍起,傾盆而下的暴雨,那麼,頷聯、頸聯則如江河奔注,波濤翻卷,愈漲愈高,至尾聯蓄勢已足,突遇萬丈絕壁,瀑布而下,空谷傳響──「志決身殲軍務勞」 ──全詩就結于這動人心弦的最強音上。
譯文
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萬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無比敬仰。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籌畫的結果,他猶如展翅高翔在雲霄的鸞鳳。
才華超絕與伊尹呂尚難分高下,指揮千軍萬馬非曹參蕭何能比。
漢朝的氣運已經衰落難以恢復,他意志堅決終因軍務繁忙殉職。
注釋
垂:流傳。 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宗臣:為後世所敬仰的大臣。 肅清高:為諸葛亮的清風亮節而肅然起敬。
三分割據:指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 紆(yū):屈,指不得施展。 籌策:謀略。
雲霄一羽毛:淩霄的飛鳥,比喻諸葛亮絕世獨立的智慧和品德。
伊呂:指伊尹、呂尚。
蕭曹:指蕭何、曹參。
運:運數。 祚(zuò):帝位。 複:恢復,挽回。
志決:志向堅定,指諸葛亮《出師表》所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身殲:身死。
這是《詠懷古跡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當時詩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發而為詩。 作品以激情昂揚的筆觸,對其雄才大略進行了熱烈的頌揚,對其壯志未遂歎惋不已!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為宇,古往今來曰宙,「垂于宙」,將時間空間共說,給人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 首句如異峰突起,筆力雄放。 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 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到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紆,屈也。 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此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 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紆」字,突出諸葛亮屈處偏隅,經世懷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亦只雄鳳一羽罷了。 「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托于形,自是議論中高於人之處。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膽略,使人如見其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 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讚語。 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為之黯然失色。 這,一則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 劉克莊曰:「臥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 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為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髮之。 」黃生曰:此論出,「區區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 」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後,「運移漢祚終難複,志決身殲軍務勞。 」詩人抱恨漢朝「氣數」已終,長歎儘管有武侯這樣稀世傑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于征途。 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歎惋。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吊古,故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為詠古名篇。 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跡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 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說,輕若一羽耳;「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掛齒。 如此曲折回宕,處處都是抬高了諸葛亮。 全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推選:如果把首聯比作一雷乍起,傾盆而下的暴雨,那麼,頷聯、頸聯則如江河奔注,波濤翻卷,愈漲愈高,至尾聯蓄勢已足,突遇萬丈絕壁,瀑布而下,空谷傳響──「志決身殲軍務勞」──全詩就結于這動人心弦的最強音上。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杜甫的诗词全集 http://bit.ly/2I6QuY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