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姜家-客家翹鞋
因客家平民農婦和男子一樣需做勞動工作,居住地在丘陵地,靠採茶維生,若纏足必不便於行走,所以客家婦女大多不纏足。除此傳統客家婦女平日都赤腳行走,不穿鞋子,只有在晚上沐浴後在室內才穿著拖鞋,有重要場合如到寺廟拜神、外出作客才穿著俗稱「勾嘴鞋」或「翹鞋」的尖頭單樑鞋。
------------
台灣南北地區客家婦女 大襟衫比較研究 ∼以清末民初至光復初期之傳世實物分析為例- 鄭惠美
401058207_台灣南北地區客家婦女大襟衫比較研究-以清末民初至光復初期之傳世實物分析為例.pdf
https://is.gd/LdalR5
------------------------
客家服飾PDF---- https://is.gd/YrPlSB
-------------------
客家藍衫創新研究PDF--------- https://is.gd/mL8882
---------------
客家翹鞋歷史文化與製作技法PDF---------- https://is.gd/Lo0P8o
------------------
臺灣客家女鞋研究PDF------- https://is.gd/xO85fJ
「客家靚時尚」客家創意服飾成果發表動態秀 http://bit.ly/3bY9m9E
----------------
年代:日大正7年(西元1918年):此張黑白舊相片為石圍墻(今泰興里)陳屋全家福照,拍攝於日大正7年(西元1918年)11月,拍攝地點在昔日的陳屋伙房前,當時係請東勢街上的照相館前來擺設佈景及拍攝。此張舊相片中的男性為陳松興先生,乘坐於圓凳上的年輕女性是陳松興先生的妻子劉阿黎女士,當時劉女士身穿傳統客家服飾立領大襟衫、大襠褲,腳著鞋頭向上翹起如鉤子形的勾鞋(翹鞋、勾嘴鞋),大襟衫領口繡有裝飾,大襟衫上有闌干(鑲緄配布外緣加縫的花邊織帶),袖口反摺部分亦有鑲緄裝飾。由此舊相片中並可見紅板瓦、卵石牆基的傳統客家伙房建築,小桌上還有日大正年代的座鐘與花盆…。 http://bit.ly/2HSZUqg
----------------
大腳客家女的鉤嘴鞋
圖片
1920年穿翹鞋的六堆客家老婦人(本中心六堆地區重要家族影像數位典藏計畫)
客家婦女向來給人的印象就是勤撿持家、溫良賢淑。自古傳統社會對客家女性的教育,除了「三從四德」的要求外,還特別強調「針頭線尾」、「灶頭鑊尾」、「田頭地尾」、「家頭教尾」合稱為「四尾」或諧音「四美」的庭訓。古代客家女性和男人一樣下田工作,辛苦勞動,一雙大腳穩穩站立,能上山砍柴、採茶,下田能耕作、荷擔,在古老社會中,這是漢族婦女閩南和客家婦女形象的最大差異之一。
清代光緒年間《新竹采訪冊》〈客莊風俗〉中有非常明顯的記載:「婦女皆赤腳,肩挑背負,服勞與男子同。」其中記錄了客家婦女在工作時都是打赤腳,能挑重擔、田間操勞,和男子一樣,決沒有軟弱女子的態勢。在日據時代,大正9年(1920)出版的《現在?臺灣》也更清楚的記載,台灣本島的廣東(客家)和福建(閩南)婦女的差異,其中罪明顯的是:「廣東婦女一雙大腳、又裸足,體格強健能下田從事庄稼勞動---。」(後藤朝太郎,1920:37)
從各種歷史資料記載證實客家婦女傳統的歷史形象都是「自然天足」,不論是在台灣南、北地區,都是相同的情形。訪問一些老人家,提到幼年時對長輩婆太的印象,都說:「平日工作大都是多赤腳不穿鞋,有時會穿草鞋,晚上回家洗完澡之後,才換穿自己縫製的繡花拖鞋。如果是外出作客、遠行或是有重要場合的場合時,有錢人家的婦女,會穿一種鞋頭翹翹的繡花鞋。」謝氏春枝於1942年〈台灣農村?廣東族〉一文中,有清楚的描述:「婦女日常都是素足,外出時穿著黑色鞋面,用金銀絲線刺繡的厚底、堅固耐用的自製拖鞋。」
中壢地區客家婦女翹鞋(朱陳耀收藏,鄭惠美攝影,2006年)
客家婦女的繡花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繡花拖鞋,另一種是翹頭單樑鞋。這種鞋尖上翹的單樑鞋是客家婦女在正式場合或外出搭配禮服穿著的鞋子,因為鞋頭的形狀像鉤狀翹起,所以又稱為「鉤嘴鞋」。台灣南、北客家地區的翹鞋,造型上幾乎相同,但是的刺繡圖案有一些差異。南部的「翹鞋」刺繡圖紋以纏枝小花為多,繡滿鞋面以及鞋幫兩側,整體看起來充滿生氣、熱鬧且繁複,但是老年人的翹鞋,經常不加任何刺繡而只以素色的布料配色鑲緄裝飾而已。北部客家翹鞋上的刺繡圖案較大,以鞋頭為重點或延伸至鞋幫兩側前半部,花紋以主題性折枝花卉或吉祥花鳥為主,不像南部地區以小花枝葉盤繞一直擴展到後鞋跟部位。
衣帽鞋襪是人類生活需求下所衍生的工藝藝術,流傳下來的古老實物除了讓我們可以欣賞到早期女性的優美手工技術之外,也讓人們了解早期客家婦女的勞動生活形態。客家女性自古以來就沒有纏足的習慣,從大腳拖鞋和翹鞋的形式,體現了傳統客家女性的生活和肩負的家庭責任,不論是精緻的刺繡製鞋工藝或是勤勉堅強、刻苦耐勞的性格特質,都令人尊敬喝采!客家文化資產數位網_專家部落格 http://bit.ly/3a7ETo5
描述:「勾鞋」為平底、尖頭單樑鞋,係往昔客家婦女居家所穿的便鞋,因鞋頭向上翹起如勾形,故稱為「勾鞋」,亦稱為「翹鞋」、「勾嘴鞋」等。此「勾鞋」勾高8公分,為沒有包後腳跟的拖鞋形式,表布材質為棉布,色彩為深藍色;配布材質亦為棉布,色彩為淺藍色,鞋面並以黑色棉布包緄口緣;鞋墊中層為白色棉布,鞋底為米色麻布;傳統客家勾鞋的刺繡佈局以鞋頭為重點,此勾鞋為早期東勢客家婦女的居家便鞋,鞋頭配布面寬約4公分,其刺繡圖紋較為樸素,僅以三角形序列圖形勾勒,為臺灣中部早期典型的客家勾鞋形式。傳統客家勾鞋的做法是先將鞋底、鞋面分別先製作好,再將兩者縫合;納鞋底首先依照腳形剪下鞋底模型,再將鞋底模型ㄧ層黏ㄧ層,黏上十幾層後,以榔頭敲打結實,做成布板當成鞋底材料;接著以錐子在鞋底板上鑽孔,再以苧線穿針縫合拉緊,此技法ㄧ般稱為「盤金釘線」;鞋底縫好後,續縫鞋面及繡花,還須用榔頭將突出的鞋頭敲打成翹起的勾形。勾鞋「千層底」,以前製作ㄧ雙勾鞋非常費時,勾鞋大都以剪裁剩下的廢布料為材料,ㄧ雙勾鞋約可穿5、6年,早期為客家新娘的嫁妝之一。
別名:翹鞋;勾嘴鞋-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6158112)
自然天足─客家翹鞋(本相簿作品皆經作者授權) - yenchi的相簿 - 數位島嶼
自然天足─客家翹鞋(本相簿作品皆經作者授權) - yenchi的相簿 - 數位島嶼
翹頭鞋是鞋頭翹起的布鞋,鞋底是由布一層一層堆積,用麻線縫起來;鞋面是以紅布或綢為材,繡上吉祥花草,無鞋後跟,無論腳長短都可穿著,此為無跟鞋最大的特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