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測/社會比去年簡單!39件手機未關機扣3級分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109學年度閱讀測驗試題出了「夾腳拖」(Flip-flop)或電子學(正反器)傻傻分不清,為何夾腳拖的英文會是Flip-flop。根據選文,這個叫法來自穿著夾腳拖走路時,會發出的聲響。不同文化的夾腳拖有不同的風格,希臘式的綁帶在第1(拇趾)、第2趾之間,羅馬式在第2、第3趾,美索不達米亞式在第3和第4趾,而印度式則是在第1和第2趾間有一個結(Toe knob)。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學測國文考「愛吃粥的詩人陸游為什麼得糖尿病?」補教老師大讚 - 臺北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RvmHN9
補教老師林馨和林宗賜分析,今年國文科考題出的漂亮,沒有爭議題,命題老師很用心,字數和去年差不多是1萬2千多字,考生答題有閱讀量的挑戰,文言比率和難度均提高,屬中間偏難試卷,亦納入108課綱跨領域和多元特性。(記者林曉雲攝)
2020-01-17 17:42:56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大學學測第二節國文科,題組考出愛吃粥的詩人陸游為什麼患有糖尿病和牙周病,題幹除了有陸游粥品的私房筆記烏豆粥、地黃粥、枸杞粥,還給升糖指數(GI)的圖表分析和食物GI因子,古文和白話文摻雜,從現代營養學角度幫陸游診脈;另也考出電影駭客任務題,乍看是電影駭客任務,但其實考題引用《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文章改寫,虛實互見也考驗學生的理解力,老師們都肯定出題精彩。
補教老師林馨和林宗賜分析,今年國文科考題出的漂亮,沒有爭議題,命題老師很用心,字數和去年差不多是1萬2千多字,考生答題有閱讀量的挑戰,文言比率和難度均提高,屬中間偏難試卷,亦納入108課綱跨領域和多元特性。
補教老師林馨更直言,看到考題真是讚嘆不已,知識移轉如蔣渭水題,考生依恃國文閱讀能力閱讀之後,必須要能加以消化才能答題,且再次印證國文考科沒有範圍,沒有課內課外之分,考生能否充分運用語文、閱讀理解是關鍵,今年考出不少文言文,出自核心古文30篇,對一線教學老師無疑是打了強心針,考題文白兼顧,課內課外兼顧,並具有多元化和跨領域特色,少有爭議題,五標估和去年差不多。
對於陸游題組,林馨老師認為,考生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消化資訊,其實並不困難,考題突顯出新課綱「帶著走的能力」,所學知識要能在生活中實踐,這題組就是健康醫學資訊,考生要花時間整合資訊和加以對照,才能找出答案,內容不複雜,但要有解讀上的耐心。反而比較難的是文言比率提高,白話文題目的選項還有用文言文來對照,文言文能力較薄弱的學生就會覺得吃力。
學測國文考出這題組:「愛吃粥的詩人陸游為什麼得糖尿病?」題幹還給了升糖指數和遠離糖尿病的健康指引,用現代營養學為古人陸游把脈。(記者林曉雲翻攝)
學測國文考「愛吃粥的詩人陸游為什麼得糖尿病?」補教老師大讚 - 臺北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RvmHN9


國文選擇題文言文多,讓考生直呼好難。(圖/記者簡若羽攝影)
109學測/國文結束 好難!考生狂哀號:根本外星文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bit.ly/371mlok
松山高中沈同學表示,這次考題較以往難,閱讀題篇幅較長,要花很多時間去讀懂,文言文部分又有不少生難字,還有一題組是超大型整合題,「題目給出一份陸游的文言文食譜,問你高血壓等健康問題,後面結合白話文和圖表,我光是要看完整個題目就花了10分鐘。」
一旁林同學也指出,今年國學常識等背誦題出現的比例非常低,明顯感受到考試不再是「背多分」,主要都是現場測試考生的閱讀能力,「有愈來愈吃素養的感覺,它沒有考你背誦,大多是考你到底讀不讀得懂文章,但缺點就是一翻兩瞪眼,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是怎樣都不懂。以前會有啊我記得的感覺,但這次會是你在講什麼,讓我滿崩潰。」
內湖高中蘇同學也直呼,字音字形的部分比歷屆還困難,有些字彷彿是外星文,「那些字根本不會念,過去也從沒看過,寫的時候只覺得有看到一坨東西,卻不記得長什麼樣,實在太怪了。」
內湖高中杜同學則表示,這次考題偏難,跟歷屆題比起來,多選題的古文部分更加晦澀,也有很多看不懂的字,不但要花很多時間閱讀,答題過程還會一直卡住,覺得整體時間不夠用。


109學測國文選擇題在試題取材上納入生命教育、飲食養生、生活流行、經濟學、文字與人類學的探究、敘事文本等,充分顯現文本不止關注經典,亦充分正視當代生活的種種議題,以多類型的閱讀素材為命題來源,在連續及非連續文本交互對讀中,引發不薄今人愛古人的閱讀理解。今年的題組題材亦相當多元。
全中教肯定今年試題亮點頗多,如從康德的觀點論及道德價值;以飲食文本,探討陸游食粥與現代養生保健;從牛仔褲的穿著,切入大眾認同與市場價值;不常入題的文字學有了新的風貌,分別以字源學入題。古典韻文的閱讀素材提高,〈石蒼舒醉墨堂〉蘇軾七古名篇、王安石〈浪淘沙令〉、蔣渭水〈入獄賦〉,敘事文本則相對減少。白話文部份,A級選文現代詩〈狼之獨步〉、〈再別康橋〉、〈錯誤〉、〈雁〉,洪醒夫〈散戲〉、白先勇〈遊園驚夢〉,也以文意理解方式呈現。
全國教師會國文老師認為今年難易適中,側重理解,題幹與選項敘述精簡,文言佔45%,白話佔55%,符合課綱精神;命題符合素養導向,內容靈活,有科普、飲食、電影、歷史等題材,充分顯現跨領域教學的重要性;課內外篇章的閱讀分析,亦是本次試題的特色,課內文章亦多參用,有利於教學與學生學習;提高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對於文本較不強調細節分析,但更注重語言的精鍊度,能引導學生重視語文使用的精確與深度,提升文化的素養。
學測國文考題穿越古今 全中教:跨域跨型文本大混搭 - 臺北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tk1b6k
台中一中有考生指出,已往社會科還有為數不少單科考題,但感覺今年單科觀念的考題變少了,多了不少跨科命題,歷史結合公民,地理包歷史觀,像題組題考台灣史日治時期的「樟腦採購」,結合經緯度圖表判斷樟腦砍伐地點,考驗考生跨科聯結能力。學測社會史地交雜跨科命題多 考生嘆:不易作答 - 臺中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NDiLZN


2020-01-17_194810


109年大學學測 國文科試題與解答 | 109學測登場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109年大學學測 國文科試題與解答 _ 109學測登場 _ 文教 _ 聯合新聞網_01


600_3043590_2_194cda93c7c10705ca3fed0bcb5e01dc42b9d7d60bf10d56483d324957b791ea62020-01-17_1952019391dcaf618894052189a325a2ac120e-350x4982020-01-17_1950574.5-1 (1)

學測國文跨很大 從詩人陸游煮粥考升糖指數 | 生活 | 中央社 CNA http://bit.ly/2Rq6Orr
吃粥難控制血糖 專家建議用糙米加蛋肉
最新更新:2020/01/17 18:55
台灣大學營養學教師洪泰雄表示,年長者常有牙齒咬不動的問題,因此喜歡吃粥。但如果要控制血糖,建議以全麥、糙米等全穀物熬煮,而不要用精製白米。(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7日電)學測國文科題組讓考生從文本判斷,古代詩人陸游因為太愛吃粥,難以控制血糖。台灣大學營養學教師洪泰雄表示,粥的確是高GI飲食,建議可用糙米熬煮,或是加蛋、加肉。
109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第16到18題組,共選用3種文本,提到古代詩人陸游提倡吃粥,曾說「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但陸游晚年有「消渴」問題,也就是今日所稱的糖尿病,牙齒也鬆動疼痛,推測是牙周病。
隨後題目提供的健康資訊圖表,教導考生GI(升糖指數)的概念,GI值越高,血糖上升的速度越快。綜合上述資訊,可以判斷陸游因太愛吃粥,不易控制血糖,因此有糖尿病等狀況。
台灣大學、中原大學教授營養學的洪泰雄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從消化時間來看,精製白米熬煮而成的粥,確實是高GI飲食,粥進到胃裡很快就會被消化吸收,讓血糖迅速上升
洪泰雄表示,年長者常有牙齒咬不動的問題,因此喜歡吃粥。但如果要控制血糖,建議以全麥、糙米等全穀物熬煮,而不要用精製白米
全穀物有較多的纖維質,較能穩定血糖。洪泰雄也建議可以在粥裡多放些肉、蛋,因為蛋白質食物的GI值也較低
洪泰雄表示,學測國文科結合健康知識,可見出題者的用心,希望學生除了準備考試外,也能藉此多吸收一些生活知識,進而舉一反三。
吃粥難控制血糖 專家建議用糙米加蛋肉 | 生活 | 中央社 CNA http://bit.ly/38k1WL9
------------------
粥的故事|粥粉麵飯 – 知史 http://bit.ly/2NzHrSY
看著面前這個男孩吃著那及第粥,吃得津津有味。
不禁想起我小時候吃粥的情景。記得小學的每個早晨,我都吃一碗粥才上學。
阿媽每日風雨不改晨早便起來,準備材料去煮那碗粥。
看著這男孩,忽然泛起了一片感慨。
儘管那只是一碗簡簡單單的粥,卻盛載了很多故事。
廣府人吃粥的文化,可謂無外人能比。這應該是晉末大移民時期,由中原人士帶來的飲食文化,蓋中國人吃粥的歷史有三千年,是故魏晉時代的中原人士便極其講究食粥。
約三千年前,其時還是甲骨文時代,那時的「粥」字,相當於「鬻」字。「鬲」是煑粥的器皿,在鬲之上有「米」,煑時反覆波動,那便是米旁的兩個「弓」形。所以這個「鬻」字真的十分象形
根據目前出土的陶鬲來看,由於鬲的體積甚小,因此估計,當日吃粥是一人一鬲,即煑即食,不似今日廣府人之煲粥,一大「人仔煲」,然後一人一碗分食。
亦有人估計,鬲是淋獵氏族的食具。整族人出去分頭行獵,隨身帶一個鬲,帶少量的野米(當時叫做「秜」),於行獵處有水源時,便可以用鬲來煑粥。
亦不單是煑粥,此中還有一些食制的變化。米多水少,煮成稠粥叫做「饘」(音毡);若水多米少,煑成稀粥就叫做「糜」。當煮粥時,煑到一半,便把一部份粥水隔出來存儲,這些粥水就叫做「漿」,那的確是行獵者最好的飲品,既解渴,又解饑。
在冬天行獵,還可以將饘冷凍,再用刀切塊來吃,這相信是人類最雛型的米糕。
《汲冡周書》說,粥是黃帝發明的,凡六穀皆可以為粥。此所謂「六穀」,是連豆類也算進去。這樣說起來,今日的紅豆沙、綠豆沙,便應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只是當時一定並非甜食,因為黃帝時代有鹽沒有糖。
還可以一談兩個跟吃粥有關的字。「即」字,在甲骨文「鬲」旁即是鬲的形象,「卩」旁是人坐在鬲旁邊就食;「既」字,那個「旡」旁,是人吃完粥,離鬲而去。因此「即食」便是來食的意思,「既食」便是食罷。這一定是以粥為主食,然後才有這樣的文字誕生。
所以遠古時代吃飯應該是很奢侈的事,《詩經》說:「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餐」即是吃飯,有資格吃飯的人,唯有大人先生這一類「君子」。君子吃老百姓的飯卻不替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便用這首民歌來諷剌他們。不過由此可知,吃飯不做好事的公務員,在周代已經先有典範,可謂源遠流長,所以雖「素餐」(白吃飯)也實在不必臉紅。
周代人以粥為主食,還有文獻可以作證。《禮記‧問喪篇》說,父母親死,孝子三日不得舉火,然則他們何以為食呢?由隣里送糜粥給孝子作為飲食。
送給孝子的是糜,因為孝子還要依賴它作為飲品,是故便只能是粥水。
當時不以為粥水不堪果腹,反之,還以之為養老之食。還是那本《禮記》,在〈養老篇〉便說:「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那是認為稀粥對老人更加適宜了。
所以後來便有許多養生的粥品出現了。到了宋代,陸游且有《食粥詩》云: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陸游高壽,九十餘歲始逝世,這或許真的是食粥的功效。詩中的宛丘,指宛丘張來,他寫有一篇《粥記》,勸人每日食粥,其言曰:
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穀氣便作(便起作用),所補不細。
這真的是價廉物美的補品,是故陸游翁才稱之「平易法」焉
所以廣府人用粥做早餐,實在是很衛生的食制,此則相信為南宋中原人士帶來的飲食文化。不過廣府人的早餐,已非以白粥為主,肉丸粥、及第粥、魚片粥,生滾而食,雖或不及白粥之養生,但卻真的是粥的美食。
若說到養生,那就要一談清代曹庭棟的「粥譜」了。他寫了一本《老老恆言》,粥譜是其中的一篇。曹氏善於養生,活至九十餘歲,歷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可謂盡見太平盛世,真人瑞也。
他的粥譜,錄粥的食制一百種,分上、中、下品,其「杏仁粥」即今廣府人的古仁糊、「芝蔴粥」即「芝蔴糊」,是皆列為上品。這真的是廣府飲食文化足以自豪的事。
如今只一談他的「茗粥」。
毛文錫《茶譜》云:早採為茶,晚採為茗。茗粥即是用秋茶泡水,然後用茶來煑粥,此粥甚益腸胃,甚至可治痢疾。
王亭之煑茗粥,用「秋茶鐵觀音二0一」(這樣的茶名真攞命!)不濃泡,僅泡三十秒鐘為度,盡兩壺茶,八泡而止,已經是够煑粥。食時不用糖鹽等調味,空腹食之,即覺茶香溢於舌本,此即是仿效曹老人的食制。粥的故事|粥粉麵飯 – 知史 http://bit.ly/2NzHrSY
------------------------
養生學說:陸遊「食粥壽仙」詩
[宋]陸遊「食粥壽仙」詩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①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②
[注釋]
①學長年:學習延年長壽的方法。 
②宛丘:張耒(1054—1114),宋代文學家。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詳情參閱本書第九編《歷代名家小傳》「張耒」。 張耒撰有《粥記》,介紹的食粥養生法。詳情參閱本篇附錄。
[譯文]
世人個個都爭著學道延年,不明白養生妙方就在眼前。
我學得宛丘介紹的平易法,只將食粥健身而成為神仙。
[名家簡介]
陸遊(1125—1210),南宋大詩人、大養生家、大壽星。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陸遊一生屢遭排擠,仕途坎坷,報國大志一直難以實現。晚年隱居山野,雖生活困頓,竟享有83歲高齡,且背不駝,腿不顫,耳不聾,眼不花,身板硬朗,甚至還能上山砍柴。他之所以如此高壽,與他的養生有道是分不開的。陸遊養生能堅持5個原則:不利於身心健康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要去做;要保持精神愉快,能夠使人高興的事,千萬不要錯過;要學會寬恕、制怒、忍躁;對每一件事情都要深思熟慮,不可輕舉妄動;要注意不貪圖酒色,適可而止。他把上述養生要求作為自己畢生的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身體力行。
陸遊在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上,能享高壽,得益於他善於養生,勤於養生,常年堅持不懈。有研究者根據他的主要養生方法突出7項:食粥養生、素食養生、洗腳養生、梳頭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種花養生。詳情參閱本書第九編《歷代名人小傳》「陸遊」。
[養生旨要]
陸遊在許多詩句中,常常提及食粥對延壽的好處。他認為,經常食粥能延年益壽。他在《薄粥》一詩中說:「薄粥支吾未死身,飢腸且免轉年輪。」還說:「老便黎粥美,病喜栗漿酸。認為老年人消化能力弱,稀粥利於消化,易被人體吸收,於長壽有益。祖國傳統醫學認為,食粥能培養胃氣,滋生津液,又易消化,對老年人或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尤為適宜,實為養生佳品。
陸遊從食粥角度談飲食養生之道,向為歷代學者、詩人和養生學家所稱許而傳誦不衰。從醫學和營養學角度看,食粥是一種很好而易行養生法。用大米、小米、糯米等經煮熬而成的稀飯,古人稱之為「糜粥漿養」。
因為粥能培養胃氣,滋生津液,容易消化,特別適用於老年體弱者的調養以及產後、病後的康復調養,如果再加入合適的補品或中藥,就是食補中的「粥補」、藥膳中的「藥粥」。對體質虛弱,消化功能減退的老年人來說,食藥粥是非常合適的調養方法。有關專家說,有利於老年人保健強身的藥粥數以百計,如淮山藥粥、蓮子粥、紅棗粥、百合粥、米仁粥、枸杞粥、羊肉粥等等。
現代研究表明,玉米粥不僅能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發生,並具有可延緩細胞衰老和腦功能退化等作用,對現代常見的多種癌腫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粥的發明,在我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早在《周書》就有黃帝「始烹谷為粥」之說,《禮記•月令》中明確寫道:「仲秋之月……是月也: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曾有筆記:「夜甚飢,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即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所以,他給朋友徐十二寫過一封信,力主他多吃八寶粥,可以延年益壽。並說「君若知此味,則陸海八珍,皆可鄙厭」。幾百年過去,人們吃粥時就想到他,清代高州教諭李有祺《竹枝詞》說:「閒來旅食思坡老,粥煮黃雞賣到明。」妙齊和尚說:「山中僧,每將旦一粥,甚系利害。如不食則終日覺臟腑澡涸。蓋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飲食之間耳,故此勸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粥,含有多種營養物質,被古人譽為「神仙粥」、「天下第一補人之物」。
元代《壽親養老新書》中粥的種類多達30餘種,如地黃粥,山芋粥,栗子粥,百合粥等等。明代名醫李時珍說:「煮米為糜,使糜爛也。粥濁於糜,育育然也,止消渴煩熱。」《本草綱目》記載粥類54種。明代養生家高濂《飲饌食箋》粥糜類載有粥88種,清末黃雲鶴的《粥譜》,集粥品之大咸,舉出239種。可見,粥在我國真是貧富皆吃,老少咸宜的食物。
食粥在古代是一種養生方法,也是一種飲食時尚,達官巨富、公子小姐都喜歡食粥。晉代富豪石崇曾「為客作豆粥」。《紅樓夢》第八回,就寫賈寶玉愛吃「碧粳粥」。四十五回寫林黛玉患肺病,每天早上都吃「燕窩粥」,據說最滋陰補氣。第五十五回寫老祖宗賈母,是一位很懂得養生的老人。她絕少吃飯,所以每次酒筵上都為她備了各種高檔的粥品。
碧舟所撰《粥療歌》是首五言藥膳詩歌,介紹了許多種簡單而又可行的「粥療方」,現轉錄於此,供讀者來信閱讀參考。其歌曰:「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蓮;要得皮膚好,米粥煮紅棗;氣短體虛弱,煮粥加山藥;治理血小板,煮粥花生衣;心虛氣不足,桂圓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粥除根;清退高熱症,煮粥加蘆根;血壓高頭暈,胡蘿蔔粥靈;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煩躁,粥加獼猴桃;防治腳氣病,米糠煮粥飲;腸胃緩瀉症,胡桃米粥燉;頭昏多汗症,煮粥加苡仁;便秘補中氣,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葉同粥煮;若要雙目明,粥中加旱芹。」
附錄1:
[春秋]《禮記》「粥宜養老」說
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
(《禮記•月令》)
附錄2:
[古代]佛教戒書「粥有五益」說
粥有五事利身,一者除飢,二者除口渴,三者下氣,四者卻臍下冷,五者消宿食。
(《薩婆多部十誦律》第二十六)
編者註:《薩婆多部十誦律》簡稱《十誦律》,佛教戒律書,後秦弗若多羅和鳩摩羅什等譯(61卷)。相傳律文原有八十誦,大迦葉傳承以後至第五師優波掘多始刪為十誦。據佛教學者考論,在傳來中國的四部廣律中,此律翻譯弘傳最早。晉、宋、齊時,已經盛行,梁、陳、隋之際,南主英匠更是專門弘揚此律。先是鳩摩羅什在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一帶)從專精《十誦律》的卑摩羅叉學習,旋卑摩羅叉來華後,在長安補譯和刪定譯本後,即攜帶此律至江陵(治所在今湖北江陵)各地弘揚,江左慧猷從他受業,後大弘《十誦律》,為一時宗師。同時有河內僧業游長安,從鳩摩羅什學《十誦律》,後弘化於姑蘇(今江蘇蘇州)。又趙郡慧詢也從鳩摩羅什受學,後去廣陵(今江蘇揚州)大開律席。僧業弟子慧光、僧琚等也常講習此律,頗具心得。此外,尚有慧曜、曇斌、玄高、僧隱、智稱、僧祐等,均為《十誦》名匠。時僧尼競相傳抄。[梁]慧皎在《高僧傳》卷十一《論律》說:「自大教東傳……雖復諸部皆傳,而《十誦》一本,最盛東國。」
附錄3:
[宋]蘇軾「食白粥妙不可言」贊
夜甚飢,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即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
(蘇軾《仇池筆記》)
附錄4:
[宋]張耒「食粥為飲食之良」贊
張安定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腑相得,最為飲食之良。
(張耒《柯山集•粥記》)
附錄5:
[明]釋妙齊「粥能暢氣生津」贊
山中僧,每將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則終日覺臟腑燥涸。蓋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正在飲食之間耳,故此勸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
(轉引自《健身妙法》)
附錄6:
[明]李梃「老人食粥」勸
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李梃《醫學入門》)
附錄7:
[古代]無名氏《神仙粥》詩
一把糯米煮成湯,七個蔥頭七片姜;
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平康。
(引自《養生曆書》)


2020-01-17_2156312020-01-17_2156142020-01-17_215805Collected_Poetry_of_Lu_You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1]),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詞人。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陸游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2]是兩宋留詩作最多的詩人。[3]
陸游曾經請求廢除凌遲,《請除凌遲刑》云:「肌肉已盡,而氣息未絕,肝心聯絡,而視明尤存。感傷致和,虧損仁政,實非聖世所宜遵」[4],但未被朝廷接受
生平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陸游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陸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時太傅陸軫,祖父陸佃,父親陸宰。出生時正值宋朝腐敗不振、屢遭金國(女真族)侵略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於襁褓中即隨家人顛沛流離,因受社會及家庭環境影響,自幼即立志殺胡(金兵)救國。
家庭雖帶給陸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愛國教育,但也帶來婚姻上的不幸。他20歲時與唐琬[5]結婚,夫妻感情甚篤,可是其母卻不喜歡唐氏,硬逼他們夫妻離散,唐氏改嫁趙士程,陸游亦另娶小他兩歲的王氏[6]為妻。離婚後陸游非常傷痛,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31歲遊經沈園時,偶見唐琬夫婦,陸游在沈園牆上寫了《釵頭鳳》詞以寄深情,此後屢次賦詩懷念,直至75歲時還寫了有名的愛情詩《沈園》。唐氏讀了陸游的釵頭鳳後悲痛欲絕,和了一首釵頭鳳,不久便去世了。
陸游「年十二能詩文」,學劍,並鑽研兵書。29歲赴臨安省試,名列第一。次年參加禮部復試,因名次居於主和派權臣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不忘國恥「喜論恢復」,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徵稅事宜覆大商」,爲秦檜所黜。檜死,紹興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7],紹興三十年,召入敕令所,為刪定官[8]。孝宗即帝位,賜進士出身[9]。後因力勸張浚北伐,發生部下將領不合的情況,再加上主和派阻饒,朝廷立即動搖,而陸游亦被冠上「交結臺諫,鼓唱是非,例說張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職。六年,起通判夔州[10]。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陸游至幕府襄理軍務,使陸游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可說是他這一時期生活和心情的寫照。雖然陸游滿懷報國赤誠,但因朝廷無意進取,他復國的壯志一直無法得到伸展的機會。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聘陸游為幕僚,爲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11]。陸與范年歲相近,且素有詩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以致引起同僚譏諷;又因復國抱負和個人功名長久無法伸展,故稍稍放縱輕佻,被同僚指責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於是陸游索性自號「放翁」,並在詩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12]。淳熙六年,改提舉江南西路[13]。淳熙十三年,知嚴州[14]。淳熙十五年,擔任軍器少監。
之後歷經多次升降官職,在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之後的二十餘年,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家居時「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因為養生有術,嗜食薏仁和木耳,晚年身體依然強健。[15]美中不足的是飽受齒疾之苦,故好食枸杞粥。[16]慶元五年(1199年),陸游曾為韓侂胄寫《南園記》,[17]據稱韓侂胄命四夫人擘阮琴起舞。[18]在勉勵韓侂胄勿忘抗金中興[19]。期間雖仍有向朝廷提出抗胡作戰的主張,但始終遭受非議。最後於在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陽曆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著未見國土收復的遺恨與世長辭,享年85歲。
詩詞
《夜吟》
六十餘年妄學詩,功夫深處獨心知。
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
陸游一生力主北伐,雖然屢受主和派排擠打擊,但是他的愛國情操至死不渝,作為一位愛國詩人,滿腔救國熱忱,「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索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20]也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詩人」[21]。死前曾作《示兒》一絕:「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堪稱是最能表現陸游創作精神的代表作。
陸游的詩產量極多,至老仍然創作不懈,但難免「詞句蹈襲,語意復出」。[22]實際上創作了一萬多首,經他自己刪除淘汰之後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詩大致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為少年到中年(46歲),時期最長但留存作品最少,約200首,因陸游將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繪」的作品刪除淘汰的關係。
第二期為46-54歲,詩約2400多首。此時期因深入軍旅生活,詩風變為豪放壯闊,愛國思想也更加提升。此一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奠定了他作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
第三期為蟄居家鄉到逝世,現存詩6500首。數量之所以較多是由於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緣故。此時期與農民接觸較多,再加上宦海沉浮,飽經憂患,且年事已高,因此風格轉為清曠淡遠的田園風格和蒼涼的人生感慨。
不過即使詩風前後轉變了三次,但是他詩中還是充滿強烈的愛國情感,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與傳頌千古的原因。其他也有較為平淡、清麗、甚至是奇譎的作品(詩集中有數百首記夢的詩),不過那是少數。
《關山月》、《書憤》、《金錯刀》、《農家嘆》、《黃州》、《長歌行》等,均為其代表作。
另也工於詞,纖麗處似於秦觀,雄快處似於蘇軾,超爽處更肖辛棄疾。以《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卜算子》(驛外斷橋邊)等最為著名。
他的文學理論也具有相當影響力,主張詩文為發洩人心鬱悶的利器,又主張養氣以求工。
著作
《劍南詩藁》,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劍南詩稿》85卷
《渭南文集》50卷
《放翁逸稿》2卷
《放翁詞》一卷。
《南唐書》18卷
《老學庵筆記》10卷等。
其他尚有:
《示兒》
《家世舊文》等。
---------------------------
美味鹹粥竟讓陸游折壽十年?原是糖尿病惹的禍──《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 - PanSci 泛科學 http://bit.ly/2v0PAtn
美味鹹粥竟讓陸游折壽十年?原是糖尿病惹的禍──《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
2017/03/07|健康養生好書搶先看文明足跡活得科學生命奧祕透視科學醫療健康|標籤:消渴症粥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血糖長壽
【科科愛看書】社會在走,歷史知識要有!《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帶你重新回到過去的時光,考究古往今來各式離奇的死因,不管是餓死病死被嚇死,什麼都有、什麼都死、什麼都不奇怪!讓你在嘖嘖稱奇的同時懂得如何保命防身,絕對有看有保庇!
不堪酒渴兼消渴,起聽江聲什雨聲。《過忠州醉歸舟》
養生有道陸放翁,愛哭卻長壽
南宋嘉定二年(西元 1209 年)歲末,寒風凜冽,一位八十五歲老人正臥病在床,兒孫們坐在他身邊,握著老人枯枝般的手,泣不成聲。
老人的神智依舊清醒,只是極為虛弱。他半瞇著眼睛,小聲地吟誦著前不久剛作的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儘管氣若游絲,但聽者仍能悟到老人喉嚨深處的鏗鏘有力和慷慨激昂。
家人圍坐在病榻前,問他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老人夢囈般念念不忘道:「北定中原……北定中原……」兒孫們都知道這位即將走完人生路的老者,內心有太多不甘,有太多憤懣,也有太多遺憾,但是,讓他帶著抑鬱的心情離開人世,誰忍心呢?
「爺爺!您心裡頭藏有什麼儘管說吧!」孫子一頭枕在老人懷中,兩眼被淚水浸泡得紅腫。老人一手撫著孫兒的嫩髮,一手摸著自己的肚皮,半開玩笑地用微弱的聲音說:「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不必難過。我已享高年,家事不足牽掛。若問尚有何等心事,除報國之外,還想吃一碗粥……解解饞……」
眾人一聽,不免詫異:老爺子真的喝粥喝上癮了!
收復中原之前,再給我來一碗粥吧!圖/By Plastictv,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這老頭子身子骨一直挺硬朗的,直到耄耋之年仍「耕牧猶能力,痴頑每自驚」,不僅能從事體力勞動,「荷鋤終日在園扉」,且頭腦清楚,繼續文學創作,直到生命接近終點還筆耕不輟,生命力極為頑強!
他就是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古代文學家中著名的頤養天年者,高壽八十五歲,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極為難得。陸游一生頗不得志,生活並非安逸,也曾一度顛沛流離,暮年退居故鄉山陰時,甚至過著近乎清貧的生活,物質條件很是匱乏。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高壽古人大抵都是健碩無比,最後也是自然死亡,否則難以扛起年齡累積的重量,無法抵擋疾病無情的侵蝕。陸游是否如此?
他出生第二年,金兵攻陷了京城汴梁,徽宗、欽宗被擄,北宋王朝滅亡。他隨父母在兵荒馬亂中度過童年。陸游從小深具愛國思想,一生中,抗金復國的立場始終不渝,因而屢屢遭到主和派的排擠和打壓,三次任職三次被免,可謂仕途多舛。總之,陸游人生充滿了動盪和不幸。「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為此,他常長歌當哭。
那些壓抑的情緒是否讓他折壽了呢?
其實,陸游對養生頗有心得,深明「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並把這一道理應用於養生。他曾深有體會地說:「徐行舒血脈,危坐學踵息。」一動一靜,動靜相輔,雖然一生主要從事的畢竟是文化事業,不少時光在案上度過,然而一有機會就舒展筋骨,鍛鍊體魄,絕不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
陸游飲食有道。他主張「朝晡食粥湯餅之屬,皆為命腹中有餘地。若偶食一物多,則減飯;飯稍多,則減肉。」(〈齋後紀事〉)「膨脝亦宜戒,僅飽勿憚剩。」(〈小疾自警〉)。他最忌過飽,強調暴飲暴食有害健康,更反對吃太多肉類葷腥之物:「羔豚昔所美,放斥如遠佞。」(〈小疾自警〉)「養生所甚惡,旨酒及大肉。」(〈對食有感〉),提倡「淡薄以養壽」,認為「食淡百味足」。
陸游晚年猶愛素食。對他來說,各種新鮮蔬菜都可口宜人,「黃瓜翠苣最相宜」,「薺糝芳甘妙絕倫」,「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餘。」他大概邊吟詩邊垂涎了。
晚年的陸游特別愛素食。圖/By Masahiro Ihara @ flickr, CC BY 2.0
這些都是好措施,對延年益壽很有幫助。不過,陸游年少多病,體質並不強,而且未老先衰,如其詩所稱:「稟賦本不強,四十已遺衰。」「予少多疾恙,五十已遽衰。齒搖頜鬚白,蕭然蒲柳枝。」不僅如此,他常年帶病,身體存在重大隱患,而恰恰有一個很普通的習慣,這種習慣在別人身上是好事,然而在他身上卻未必。
唉!老爺子原本可以更長壽的!
嗜粥如命老「粥迷」,愛粥原因竟是牙痛?
首先,陸游的牙齒不健康。
他對牙病曾有過深刻的體驗,如〈齲齒〉云:「齲齒雖小疾,頗解妨食眠。」接著對牙痛的描寫繪聲繪色:「昨暮作尤劇,頰輔相鉤聯。欲起嬾衣裳,欲睡目瞭然。恨不棄殘骸,蛻去如蛇蟬。」夜間齒痛發作,他臉頰疼得徹夜輾轉難眠,想起床,但連穿衣都乏力,躺在床上又兩眼發直,恨不得拋掉無用的軀殼,像蛇和蟬脫皮一樣,另找一個軀體來承載這殘損的生命,簡直痛不欲生!
齲齒雖是小病,但痛起來無人能抵禦,這首詩表明陸游患齲齒後引發急性牙髓炎。中年之後,他牙病纏身,詩作中有一百多首與牙病相關(極可能發展到了牙周病)。如〈雜興〉曰:「足弱僅能行,齒搖常欲墮。」〈識喜〉曰:「齒搖徐自定,髮脫卻重生。」〈新涼書懷〉曰:「一齒屢搖猶決肉,雙眸雖澀尚耽書。」在這些作品中,陸游寫到了自己牙齒鬆動,苦不堪言。
牙周病得不到治療,發展到最後就會脫牙。陸遊的〈老態自遣〉云:「似見不見目愈衰,欲墮不墮齒更危。」〈老嘆〉云:「一齒危將墜,雙瞳久已昏。」後來,牙齒掉得多了也就發生齒豁,牙齒漏風,嘴巴變得像個乾癟的囊袋,「衰殘口兩齒,困厄家四壁。」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滋生了一種生活習慣——吃粥。
陸游對粥情有獨鍾,有詩為證:「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晤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食粥〉)據作家李開周介紹,陸游晚年退休回山陰老家隱居,每天早起,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熬粥,熬好後喝一碗,再睡個回籠覺,等到日上三竿醒來,接著吃早餐。陸游認為「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簡直舒服得無與倫比!這個生活方式被他煞有介事地記錄在著作《老學庵筆記》中。
早上起床就是要來碗香噴噴的粥啊。圖/By Toshiyuki IMAI @ flickr, CC BY-SA 2.0
原詩所說的「宛丘」,即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字文潛,人稱宛丘先生。張耒曾寫過一篇〈粥記贈潘邠老〉,認為「食粥可以延年」,對粥的好處給予極高評價:每天早上喝一大碗粥「最為飲食之良」,能「暢胃氣,生津液」。陸游對這番話顯然極為欣賞、讚賞,故揮毫寫下〈食粥〉一詩。
除了讓人口感愉快、渾身舒服,陸游在許多詩句中,還常常提及食粥對延年益壽的好處。在〈薄粥〉一詩中說:「薄粥枝梧未死身,饑腸且免轉車輪。」意思是說,靠食粥不但支撐年邁的身軀,也能夠免受饑餓。他還有「老便藜粥美,病喜粟漿酸」等詩句。
陸游還發現豆粥味道最好,他的〈悲歌行〉稱 :「紫駝之峰玄熊掌,不如飯豆羹芋魁。」在其眼裡,豆羹(豆粥)、芋頭完全可以媲美駱駝的駝峰和黑熊的熊掌!大豆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極高,也是優良的健康食品。
中醫認為人隨著年歲漸長,脾胃功能會退化,不宜食用過硬食物,陸游獨愛食粥,原本正合中醫養生之理。粥,綿長而細軟,易消化吸收,有養胃健脾之效。有時,陸游在粥中加入山藥等健脾補腎之品,如詩云:「秋夜漸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他又常吃枸杞粥,「雪霽茅堂鍾磬清,晨齋枸杞一杯羹」。
然而,這樣吃粥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不堪酒渴兼消渴」糖尿病讓陸游看見奇光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長期以粥為主食的。
從中年開始,陸游就得了慢性疾病,困擾餘生,在他的詩詞中多有反映。五十多歲時,他的〈銅壺閣望月〉有一句:「十年肺渴今夕平,皓然胸次堆冰雪。」其後,還有一首〈過忠州醉歸舟〉,云:「不堪酒渴兼消渴,起聽江聲什雨聲。」
所謂肺渴,中醫又叫消渴症,類似西醫的糖尿病。由此推測,陸游大概在四十剛出頭時就罹患糖尿病了。消渴症,常見多飲、多食、多尿,而體型消瘦,更有稱謂三消,即上消、中消、下消:多飲而煩渴不止、多食而肌肉消瘦、多尿而頻。
糖尿病不僅有多飲、多尿的症狀,陸游四十多歲時寫的一首詩,還涉及視力受損,曰:「昏眸雲霧隔,衰鬢雪霜新。」意思是看東西如隔著一層雲霧,朦朦朧朧。因為視力不好,他後來連眼睛都不願意睜開,就像詩中說的:「放翁遊蜀十年回,病眼茫茫每懶開。」這恐怕不是單純老花眼就能解釋,長期的糖尿病對視力也頗有影響。
到了七、八十歲,他居然「目光焰焰夜穿帳,胎髮青青晨映梳」、「靈府無思踵息微,神光出眦射窗扉」。奇怪的是,垂暮之年,陸游居然發覺眼睛出現神奇的光彩,認為是返老還童的跡象,沾沾自喜。其實,視野閃光常見於眼睛的玻璃體、視網膜受損,據內分泌專家介紹,可能源於多年糖尿病的合併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一切都有朦朧美?其實是糖尿病造成視網膜病變。圖/By Pexels, Public Domain, Pixabay
吃粥總讓血糖一飛沖天,身體如何吃得消!
陸游生活的年代,人們還未瞭解糖尿病、消渴症的真正病因,更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監測血糖。
對血糖不穩定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像米粥這類澱粉含量較多、升糖指數較高的食品,其實不宜多喝、常喝。大米、小米這類糧食,煮的時間愈長,做出的粥就愈黏稠,正是澱粉糊化的過程。澱粉在人體中可轉化成糖,糊化作用會破壞澱粉的包膜,讓糖分變成分子更小的能量物質,讓人體更易吸收。加熱時間愈長,這種作用就愈徹底,進食後愈能廣泛與消化液接觸而被吸收。吃粥比吃飯的血糖升得快,粥愈黏稠,食用者血糖升得愈快。
而且,粥和乾飯含水量不同,分別為半流和固體狀態,粥因此在胃內停留時間短,進入小腸快,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粥自然比乾飯更容易消化,血糖濃度自然更快出現高峰。
另外,粥中放豆子,如綠豆,可能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雪上加霜,讓血糖飆升得更厲害。很多人喝綠豆湯雖未必加糖,但綠豆本身含豐富的澱粉,一碗綠豆相當半碗飯,所以即使沒加糖,澱粉也會迅速轉化成糖分,仍會推高血糖濃度。同等重量的同種米,不管做粥還是做飯,在完全消化吸收之後,最終形成血糖的量應該是相同的,兩者的區別只是米粥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而已(尤其在餐後兩小時內)。
糖尿病飲食調理的原則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控制血糖的升高速度,對糖尿病的管理至關重要。可見,糖尿病患者不適合長期大量喝粥,陸游這位糖尿病老患者恰恰在此處犯了大忌而「執迷不悟」。試想一下,他雖有多種較為科學的養生辦法並持之以恆,但體內血糖濃度變化一直控制欠佳,這種慢性血糖侵襲的毒性過程,對眼睛、腎臟、心臟器官等都能構成不可逆的傷害,他的晚年恐怕也是百病纏身,未必真正瀟灑自在。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飲食和血糖情形,可惜陸游當時不知道。圖/By Agência Brasil Fotografias @ flickr, CC BY 2.0
如果不嗜粥,糖尿病老病號陸游或許能活過九十歲呢!
不過,瑕不掩瑜,我們也不能用現代的科學知識苛求古人,陸游的攝生之道,可取之處仍然很多。
面對肉體的病痛和精神的傷痛,他沒有被憤懣不平和憂鬱悲苦的情緒淹沒,而是以筆為武器,用詩歌撻伐侵犯中原的敵人:「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不斷宣洩和釋放如潮激情,從而得到一點慰藉,求得心理平衡,可說是他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疾病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不速之客。若可防最好;不能防者、不能消滅者,也無需害怕,人皆有瑕疵,與病和諧共存,努力把疾病的影響降到最低,維持盡量好的生活品質,難道不是正確的人生觀?即便今天,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受限於科技水準,遠遠談不上征服,但換一個角度想,保持樂觀心態,帶病而不受制於病,未嘗不可。
梁啟超曾對陸游發出由衷的讚嘆:「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除了對其愛國情操、尚武精神深表讚許外,大概也對他的養生之道、長壽之法佩服得五體投地吧!
---------------------
學測國文考點精準又靈活 高中師讚爆試題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http://bit.ly/2TtyUot
109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今天(17日)舉行,第二節考國文科,高中老師表示,今年試題別出心裁、考點精準,並將高中教材靈活融入各題型,例如從宋代詩人陸游平日煮粥與養生的觀念,結合現代營養學低GI的話題,還有融入文字學家的觀察,提到造字歷程,及將蘇軾的「赤壁賦」和蔣渭水的「入獄賦」進行連結,相關取材將能鼓勵到熟讀教材及多方閱讀的考生。
大學學測國文科今年有42題選擇題,其中有27題、約三分之二與閱讀理解能力相關。大考中心副主任黃璀娟表示,闈內老師提到這次試題藉由跨領域取材,拓展出更多生活情境題,但並未模糊語文科目的測驗重點。例如有個題組改寫自李明璁「牛仔褲」的引文,分析牛仔褲商品背後的文化脈絡,要考生判斷當中的矛盾性。
考題中並以超過一面的篇幅,將詩人陸游的煮粥食譜,結合現代營養學對於食物低GI的說明,請學生判斷如果陸游當時想要控制血糖,可採取何種飲食調整方式。黃璀娟:『(原音)在第16到18題的題組,考生可以看到陸游分享他平日生活當中的粥品美食,並且藉著譚健鍬的引文,推測他周旋牙病、糖尿病之間的飲食習慣,所以考生可藉此看到跟課本不一樣的表情的作者。』
闈內老師也提及,今年在考題文本中,提到「旦、莫、昏」等5個字的造字歷程,考生必須從中擷取作者歸納出的造字依據,並從學過的文本、詞語對照同樣的字,是否有詞義的變化,讓文字學知識不只停留在記憶層次,還增加推論歷程,考法更靈活。
高中解題老師則指出,出題老師以台灣日治時期民族運動者蔣渭水寫的「入獄賦」,結合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赤壁賦」出題,也是在提示古文有其經典性,不因時代與立場而有價值之高下。
解題老師表示,今年國文試題別出心裁、考點精準,文學傾向也比去年強,非常具有鑑別度,整體難度比去年稍高。
學測國文考點精準又靈活 高中師讚爆試題 - 新聞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http://bit.ly/2TtyUot
------------------
學測國文考「愛吃粥的詩人陸游為什麼得糖尿病?」補教老師大讚
2020-01-17 17:42
字體LineFBtwitter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大學學測第二節國文科,題組考出愛吃粥的詩人陸游為什麼患有糖尿病和牙周病,題幹除了有陸游粥品的私房筆記烏豆粥、地黃粥、枸杞粥,還給升糖指數(GI)的圖表分析和食物GI因子,古文和白話文摻雜,從現代營養學角度幫陸游診脈;另也考出電影駭客任務題,乍看是電影駭客任務,但其實考題引用《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文章改寫,虛實互見也考驗學生的理解力,老師們都肯定出題精彩。
補教老師林馨和林宗賜分析,今年國文科考題出的漂亮,沒有爭議題,命題老師很用心,字數和去年差不多是1萬2千多字,考生答題有閱讀量的挑戰,文言比率和難度均提高,屬中間偏難試卷,亦納入108課綱跨領域和多元特性。
補教老師林馨更直言,看到考題真是讚嘆不已,知識移轉如蔣渭水題,考生依恃國文閱讀能力閱讀之後,必須要能加以消化才能答題,且再次印證國文考科沒有範圍,沒有課內課外之分,考生能否充分運用語文、閱讀理解是關鍵,今年考出不少文言文,出自核心古文30篇,對一線教學老師無疑是打了強心針,考題文白兼顧,課內課外兼顧,並具有多元化和跨領域特色,少有爭議題,五標估和去年差不多。
對於陸游題組,林馨老師認為,考生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消化資訊,其實並不困難,考題突顯出新課綱「帶著走的能力」,所學知識要能在生活中實踐,這題組就是健康醫學資訊,考生要花時間整合資訊和加以對照,才能找出答案,內容不複雜,但要有解讀上的耐心。反而比較難的是文言比率提高,白話文題目的選項還有用文言文來對照,文言文能力較薄弱的學生就會覺得吃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補教老師林馨和林宗賜分析,今年國文科考題出的漂亮,沒有爭議題,命題老師很用心,字數和去年差不多是1萬2千多字,考生答題有閱讀量的挑戰,文言比率和難度均提高,屬中間偏難試卷,亦納入108課綱跨領域和多元特性。(記者林曉雲攝)
補教老師林馨和林宗賜分析,今年國文科考題出的漂亮,沒有爭議題,命題老師很用心,字數和去年差不多是1萬2千多字,考生答題有閱讀量的挑戰,文言比率和難度均提高,屬中間偏難試卷,亦納入108課綱跨領域和多元特性。(記者林曉雲攝)
 學測國文考出這題組:「愛吃粥的詩人陸游為什麼得糖尿病?」題幹還給了升糖指數和遠離糖尿病的健康指引,用現代營養學為古人陸游把脈。(記者林曉雲翻攝)
學測國文考出這題組:「愛吃粥的詩人陸游為什麼得糖尿病?」題幹還給了升糖指數和遠離糖尿病的健康指引,用現代營養學為古人陸游把脈。(記者林曉雲翻攝)-
------------------------------
食粥三千年
廣府人吃粥的文化,可謂無外人能比。這應該是晉末大移民時期,由中原人士帶來的飲食文化,蓋中國人吃粥的歷史有三千年,是故魏晉時代的中原人士便極其講究食粥。
約三千年前,其時還是甲骨文時代,那時的「粥」字,相當於「鬻」字。「鬲」是煑粥的器皿,在鬲之上有「米」,煑時反覆波動,那便是米旁的兩個「弓」形。所以這個「鬻」字真的十分象形。
根據目前出土的陶鬲來看,由於鬲的體積甚小,因此估計,當日吃粥是一人一鬲,即煑即食,不似今日廣府人之煲粥,一大「人仔煲」,然後一人一碗分食。
亦有人估計,鬲是淋獵氏族的食具。整族人出去分頭行獵,隨身帶一個鬲,帶少量的野米(當時叫做「秜」),於行獵處有水源時,便可以用鬲來煑粥。
亦不單是煑粥,此中還有一些食制的變化。米多水少,煮成稠粥叫做「饘」(音毡);若水多米少,煑成稀粥就叫做「糜」。當煮粥時,煑到一半,便把一部份粥水隔出來存儲,這些粥水就叫做「漿」,那的確是行獵者最好的飲品,既解渴,又解饑。
在冬天行獵,還可以將饘冷凍,再用刀切塊來吃,這相信是人類最雛型的米糕。
據《汲冡周書》說,粥是黃帝發明的,凡六穀皆可以為粥。此所謂「六穀」,是連豆類也算進去。這樣說起來,今日的紅豆沙、綠豆沙,便應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只是當時一定並非甜食,因為黃帝時代有鹽沒有糖。
還可以一談兩個跟吃粥有關的字。「即」字,在甲骨文「鬲」旁即是鬲的形象,「卩」旁是人坐在鬲旁邊就食;「既」字,那個「旡」旁,是人吃完粥,離鬲而去。因此「即食」便是來食的意思,「既食」便是食罷。這一定是以粥為主食,然後才有這樣的文字誕生。
所以遠古時代吃飯應該是很奢侈的事,《詩經》說:「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餐」即是吃飯,有資格吃飯的人,唯有大人先生這一類「君子」。君子吃老百姓的飯卻不替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便用這首民歌來諷剌他們。不過由此可知,吃飯不做好事的公務員,在周代已經先有典範,可謂源遠流長,所以雖「素餐」(白吃飯)也實在不必臉紅。
周代人以粥為主食,還有文獻可以作證。《禮記‧問喪篇》說,父母親死,孝子三日不得舉火,然則他們何以為食呢?由隣里送糜粥給孝子作為飲食。
送給孝子的是糜,因為孝子還要依賴它作為飲品,是故便只能是粥水。
當時不以為粥水不堪果腹,反之,還以之為養老之食。還是那本《禮記》,在〈養老篇〉便說:「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那是認為稀粥對老人更加適宜了。
所以後來便有許多養生的粥品出現了。到了宋代,陸游且有《食粥詩》云──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陸游高壽,九十餘歲始逝世,這或許真的是食粥的功效。詩中的宛丘,指宛丘張來,他寫有一篇《粥記》,勸人每日食粥,其言曰──
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穀氣便作(便起作用),所補不細。
這真的是價廉物美的補品,是故陸游翁才稱之「平易法」焉。
所以廣府人用粥做早餐,實在是很衛生的食制,此則相信為南宋中原人士帶來的飲食文化。不過廣府人的早餐,已非以白粥為主,肉丸粥、及第粥、魚片粥,生滾而食,雖或不及白粥之養生,但卻真的是粥的美食。
若說到養生,那就要一談清代曹庭棟的「粥譜」了。他寫了一本《老老恆言》,粥譜是其中的一篇。曹氏善於養生,活至九十餘歲,歷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可謂盡見太平盛世,真人瑞也。
他的粥譜,錄粥的食制一百種,分上、中、下品,其「杏仁粥」即今廣府人的古仁糊、「芝蔴粥」即「芝蔴糊」,是皆列為上品。這真的是廣府飲食文化足以自豪的事。
如今只一談他的「茗粥」。
毛文錫《茶譜》云:早採為茶,晚採為茗。茗粥即是用秋茶泡水,然後用茶來煑粥,此粥甚益腸胃,甚至可治痢疾。
王亭之煑茗粥,用「秋茶鐵觀音二0一」(這樣的茶名真攞命!)不濃泡,僅泡三十秒鐘為度,盡兩壺茶,八泡而止,已經是够煑粥。食時不用糖鹽等調味,空腹食之,即覺茶香溢於舌本,此即是仿效曹老人的食制。


陆游关于「粥 陆游」的诗句(101条诗句)_诗词名句网

2020-01-17_195518

陆游关于「粥 陆游」的诗句(101条诗句)_诗词名句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