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祠廟稱為關帝廟,遍布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鑲嵌有「三分砥柱」四個大字
【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 @ 黑皮的天空 :: 痞客邦 :: http://bit.ly/357qGFq
-----------------------------
解州關帝廟位於中國山西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為中國最大的關帝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解州關帝廟是中國和海內外三大關帝廟之一。
簡介
該廟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創建,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重建,後屢建屢毀,現解州關帝廟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後重建[1]。
關帝廟為東西走向,南北分開。南部為結義園,依次為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北部為正廟,其中又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依次為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居中,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等[2]。整個關帝廟共有殿宇百餘間,氣勢雄闊,被視為「武廟之冠」
-----------------------
解州關帝廟,位於運城市解州鎮西關,距離運城市區約20餘公里。因為解州附近的常平村是三國蜀將關羽的故鄉,所以這座關帝廟也被稱為「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代,現存的建築基本都是清代重建的。整個關帝廟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進入景區後,先是來到結義園。園中有結義坊、君子亭等主體建築,園中種植了不少古柏,還有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是個休閒的好地方。
正廟是關帝廟的主體部分,採用了傳統的中軸對稱、宮殿式建築格局,遊客在遊玩時,沿著中軸線向前遊覽即可。在這條中軸線上排列著端門、午門、御書樓、崇寧殿、春秋樓等主要建築,兩旁還有木坊、石坊、碑亭、鍾亭和東西長廊。
進入正廟後,你首先看到的是端門,這座關帝廟的正南門修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當你來到崇寧殿,這裡是全廟的主殿,26根盤龍石柱樹立在殿前。走進大殿後,迎面而來的是關公的塑像,神情肅穆,一身帝王打扮。在大殿簷下懸掛著乾隆皇帝欽定的「神勇」巨匾;門楣上還有咸豐皇帝御書「萬世人極」匾;殿內關帝神龕上懸康熙皇帝御筆「義炳乾坤」帖金匾。
中軸線的最後端是「春秋樓」,因為關公「夜讀春秋」而得名。一樓神龕內供奉關公戎裝像,二樓神龕內供奉關公夜讀《春秋》真身像,樓內四周的「懸樑吊柱」的結構,是古代建築藝術的珍品,如果你是「古建迷」,可以多關注下。
每年中國國慶前後,運城市還會舉辦大型的「關公文化節」,屆時這裡會有仿古祭祀表演和民間祭拜活動,有興趣的遊客可以此時前往遊覽。遊玩關帝廟時也可以在售票處聘請講解員,參考費用:50元(16人以下)和65元(16人以上)。
解州關帝廟旅遊指南 | 熱門景點資訊、交通地圖 | ezTravel易遊網 http://bit.ly/2LCl0vv
----------------
解州關帝廟(hài zhōu guān dì miào)為武廟之祖,地處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經十餘年始修復。 [1]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 “義炳乾坤”、乾隆欽定 “神勇”、咸豐御書 “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築是“春秋樓”。 [2]
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關公信俗 ”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公文化節 ”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2012年,“ 關聖文化建築群 ”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3]
關帝廟(山西省運城市關帝廟)_百度百科 http://bit.ly/2qA2kFp
-------------------------
武廟之祖——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
2014/11/15 來源:中國網
(一)關帝祖廟
中國歷史上有兩位聖人,一位是文聖孔子,一位是武聖關羽,在華夏大地上,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座落在關公故里的解州關帝祖廟被譽為「武廟之冠」,與山東曲阜孔子家鄉的「文廟」,一文一武遙相呼應,構成中國傳統文化實物遺存的兩大奇觀和歷史見證。
關公,姓關名羽,字雲長,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常平村人,出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農曆六月二十四,卒於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享年59歲。因19歲時為民除害,殺死惡霸呂雄,避難到河北涿州,遇見劉備、張飛,三人志向相投,桃園結義舉起共扶漢室的大旗。他的一生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備受歷代官方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千百年來,經過官方、民間、文學、戲曲等多種途徑的渲染,關將軍由當年的一位英雄而被推崇為華夏的一位道德神靈。在數不勝數的關帝廟中,解州關帝祖廟是其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關帝廟宇。解州關帝祖廟,創建於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整座廟宇,占地330畝。整體建築布局是按照宮廷建築「前朝後宮、中軸對稱」的格局建造的。
關帝文化廣場占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廣場正中這組雕塑的喻意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最後達到全國統一,象徵國家安定,和諧昌盛之意。
大門口的這副對聯:「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是國民黨元老於佑任老先生為關帝廟所題。一部春秋造就了華夏兩位聖人,孔子寫春秋,關公用自己的言行實踐了春秋大義,這副對聯巧妙的將此喻意囊括其中。
祖廟景區分三大部分。南為結義園,中為正廟,北為關帝御園。
【結義園】
結義園始建於明天啟年間,占地55畝,是仿照當年劉、關、張河北涿州三結義時的桃園意境而建,也是明清時期一處典型的北方園林。
結義園由「結義園」牌坊、君子亭、結義亭、結義橋、扶漢山等組成,園內湖山相映,松柏參天,亭台樓閣,曲徑通幽,映襯出一種雄闊開朗、氣勢恢宏的北方園林風景。
結義橋橋欄均選用漢白玉石雕砌,曲線流暢挺拔,顏色光潔如玉。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刻有獅子、麒麟、壽桃等飾物,形象逼真,靈巧生動。橋下清泉汩汩,貫通東西蓮池。修竹茂林,小橋流水,又增添了幾分江南園林的情趣。
這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就是結義亭,也叫三義閣。此亭面闊、進深各5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四周圍廊。亭內現存公元1762年本地州守言如泗所刻的一塊「結義圖」石碑,還有1999年9月增置的關公生平故事沙盤。沙盤內,山川交錯,河流縱橫,二寸左右的人物群塑活靈活現,形象逼真,這些人物均出自天津「泥人張」嫡傳六代孫之手。整幅沙盤製做表現有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徐州斬車胄,屯土山約三事,斬顏良、誅文丑,灞橋挑黃袍,過五關斬六將,古城壕邊斬蔡陽;還有義釋曹操,單刀赴會,戰長沙,水淹七軍,囚於斬龐,刮骨療毒,退守麥城,大義歸天,忠義兩全等二十個場景,形象直觀地再現了關公「忠義仁勇」的一生。
這塊石碑寬兩米,高一米,是乾隆年間州守言如泗所刻的結義圖。上有言如泗的題詩:「此地鍾神武,遺蹤想像間,一盟存漢鼎,片石永條山」。
走出結義亭,我們所看到的這座影壁,是乾隆年間所留,壁後的《重修結義園記》碑文,也是由州守言如泗書寫,記載當時重建結義園的情景。
這塊影壁,正中鑲嵌有「三分砥柱」四個大字。為小篆體,筆力雄健,古樸蒼勁,頗有氣韻。在「三分砥柱」四字下豎立著一塊古蹟斑斑的石頭。相傳,這是從天而降的一塊隕石,因外形酷似關公,被喻為關帝的化身。當時,魏蜀吳三分天下,關公的精神已開始傳承,是一個國家的砥柱象徵。
君子亭創建於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原名叫蓮亭,亭內供奉著劉關張三兄弟拱手相拜的神像。蓮出污泥而不染,象徵三兄弟當年的君子之交,生死盟約。神像已不存在,現在掛的是近年來為關帝廟做過功德的儒商、雅士捐獻的牌匾。
結義園內,四季花木茂盛,以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為主,梅花斗寒、蘭花幽香,青竹高雅,菊花潔傲,以此來象徵關公忠貫日月,義炳千秋的高貴品質和英雄氣節。
這座氣勢宏偉的巨型木製牌坊是結義坊。它與祖廟端門南北對峙。此坊創建於明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正面橫匾原題「萬古綱常」。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州守言如泗改為「結義園」。坊後設亭,曰「方亭」,亦曰「門亭」。結義坊四柱三樓三開間,為木結構琉璃瓦頂,台基通面闊五丈多,牌坊明樓總高約四丈,結構巧妙,氣勢恢宏,是祖廟景區最為壯觀的木牌坊之一。坊上四面畫有精美的傳統彩繪圖案,山水、風景、人物、花鳥應有盡有,還有三國人物故事,如桃園三結義、月下斬貂蟬、古城斬蔡陽等。這些圖案全是工筆彩繪,生動細膩,栩栩如生。在牌樓背面,上書「山雄水闊」,就是對結義園這座古代北方園林的精妙概括。
【正廟】
解州關帝祖廟創建於隋初,擴建於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遭地震被毀,重建後又於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光緒三十三(公元1907年)連遭火災,現保存的建築大部分為明、清兩代遺物。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省級文明旅遊景區,國家4A級景區,並於2002年通過ISO9001和ISO14001雙體系認證。
正廟的建築布局,採用我國宮廷建築中特有的中軸對稱式布局,在中軸線上依次建有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崇寧殿和春秋樓。
端門前的這座影壁是明朝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燒制的,它的作用從建築學上講,有遮避視線和豐富景觀層次的效果;從文化角度上講,屬中國傳統風水學的「符瑞」範疇,有消災降福,佑護生靈的內涵。圖案畫面自上而下分為天、地、海三界,主體是四條蟠龍遨遊飛動,襯以鳳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獸,流光溢彩,華貴典雅。在我國大同、北海、北京故宮一般見的龍壁有九龍、七龍、五龍,而我們這裡所見的是四龍壁,這裡面有特殊的內涵。
門前交叉斜豎著的這三根鐵柱,名叫「梐枑」,俗稱「擋眾」。它鑄造於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它的作用是提醒人們,到此文官下轎,武將下馬,以顯示祖廟的威嚴。端門左右這一對大鐵獅系明萬曆年間鑄品,高大威猛,面目猙獰,更加重了這種威嚴的氣氛。
這座純磚結構的建築是進廟的第一道門,它叫端門,又稱三門、山門。其造型古樸厚重,中門較高,兩翼略低。中門上書「扶漢人物」,標明關羽是匡扶漢室的英雄人物。右門上書「精忠貫日」,左門上書「大義參天」,巧妙地將關羽立身處世的「忠」、「義」二字,融於聯語之中。
由端門而入,看到的是第二道門——雉門,古代帝王宮殿通常有五道門,雉門為其中之一。古時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雉門在碑文中又稱大門,高於文武二門,同時雉又具有「華麗」之意。雉門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知州韓桐捐資修繕。其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歇山式屋頂。過去是專供帝王進出的,不常打開。關上雉門,這裡還是一座「過路戲台」。平時,大門洞開,即可供人上下出入,每逢廟會唱戲時,關閉正中大門,中部就成後台,北部台階兩側的石槽上搭上木板,便成為前台,左右木柵欄圍成樂池。台中的一排格子門就代替了守舊,守舊是過去戲台上很富抽象意味的裝飾性布景,台中有橫額「全部春秋」,「春秋」二字引申為歷史的興衰,上場門頭題額為「演古」,下場門頭題額為「證今」,意思是以古鑒今。過去這裡以演三國戲為主,真可謂「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雉門與端門之間為前院,是過去人們進入關帝廟前的集會、整隊或議事的場所。
雉門兩側對稱有「文經門」和「武緯門」,文東武西。舊時為文武大臣上朝之路。以「經緯」二字命名,是說文武官員好比經緯,縱橫交織,治理國家。文經門以東,依次是部將祠和崇聖祠。部將祠是為紀念關羽的三員部將周倉、王甫、趙累而建造,後周倉配立午門改奉功曹楊儀,現祠內有三人彩塑座像;崇聖祠過去是供奉關羽三代先人塑像及牌位之處,現暫作展覽館。武緯門以西,依次是追風伯祠和胡公祠。追風伯祠是為紀念伴隨關羽東征西討、轉戰南北的赤免馬而建造的。關羽敗後,此馬為孫權部將馬忠所得,馬失英主,不食草料而亡。明萬曆皇帝有感於此馬忠心殉主,便將其封為追風伯,後人在此建祠,以示紀念,高考試卷中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赤兔之死》曾轟動一時,大家也許讀過。再往西的胡公祠,是胡姓族人為紀念關帝的岳父胡賓而建造的。
在雉門兩端座落著鐘樓、鼓樓。二樓平面均為方形,兩層,總高十七米多,下層砌磚墩台,呈高台建設之勢。上層為木構重檐歇山頂,比例適度,樓檐翬飛,造型秀美而挺拔。我國寺廟內多有鐘鼓樓,住持每天祭神誦經,都要鳴鐘擊鼓,以示「神靈長存,永護四方」。由於早晨敲鐘,傍晚擊鼓,周圍的百姓把晨鐘暮鼓作為報時之用。同時晨鐘暮鼓,也為廟宇增添了幾分靜寂和肅穆。鐘樓東有一石坊,橫額上刻「萬代瞻仰」,石坊四面有多幅三國故事浮雕,此坊系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建造。大家參觀完後,由鐘樓門洞出去的可以看到。與之相對稱,鼓樓西有一巨大木坊,橫額寫著「威震華夏」,它氣勢宏偉,華麗壯觀,為清代遺物。
過了雉門,我們看到的這座建築叫午門,它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廡殿頂,七架梁。在清光緒三十三年被焚毀,民國九年重建,是廟內年代最晚的建築。午門在帝王宮殿中是正門,也是南門,它是文武群臣待朝、侍命、獻捷、候旨和布詔書的地方。普通廟宇沒有午門,這裡設午門一是體現關羽的帝王身份,同時也說明關帝祖廟的特殊地位。
登上午門,您可以看到正面牆上的兩幅人物壁畫,東為周倉,西為廖化,周倉是運城平陸縣人,專為關羽扛青龍偃月刀;廖化是蜀國後期的大將,我們常說「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他們二人都是關羽的忠實部下,因此用來作關帝廟的門神。東西牆上所繪是道教中的方位神,右為青龍,左為白虎,由此可知關帝廟原來是一座道教管理的廟宇。關羽善讀《春秋》,本是儒教中人物,被稱為「武聖」,與「文聖」孔子相提並論,當他封帝後,佛教稱他為「伽藍菩薩」(護法神),道教奉他為「天尊」,所以我們說關公是受佛、儒、道三教共同推崇的。
午門楹柱上有幾副耐人尋味的頌關貶曹楹聯,有興趣的同志不妨體味品評。
在門神畫像背面牆上,是依照《三國演義》中敘述的故事情節而繪製的壁畫,從「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屯土山約三事」、「喜得赤兔馬」、「斬顏良」、「誅文丑」、「封金掛印」,「千里走單騎」,「灞橋挑袍」一直到「過五關斬六將」、「古城壕里斬蔡陽」、「古城會」、「華容道釋曹」、「單刀赴會」、「囚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可謂關公的生平長幅畫卷。
走出午門,看到的是「山海鍾靈」牌坊,午門兩側還有「精忠貫日」、「大義參天」兩座牌坊,建築格調及比例與「文經」、「武緯」兩門相協調。牌坊是我國獨有的一種紀念性建築形式,質地一般有木石兩種,從所體現的含義,可分為「貞節坊」、「功德坊」、「忠義坊」。關帝廟牌坊的含義屬後兩種,景區共有七座,建築工藝各具特色,現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上也建起眾多牌坊,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殊組成部分。
這座三檐兩層歇山式屋頂的建築叫御書樓,原名叫八卦樓。據廟碑記載:康熙四十二年十一月初九,康熙皇帝聖駕西巡,途經解州,親臨祖廟拜謁關帝,看到廟內大火後的悽慘景象,當即傳旨撥銀兩修復關廟,並留下御筆楷書「義炳乾坤」金匾一方。到乾隆二十七年時,乾隆帝為紀念他爺爺康熙帝御書的這塊匾額,於是就將「八卦樓」改名為御書樓。現在這塊匾懸掛在崇寧殿中。樓南抱廈下,有一匾上書「萬代瞻仰」,書家名叫龔浩,柳體風骨,剛勁有力,一筆不苟,彰顯書家功夫,很受遊人青睞。
從樓里向上看,就能看到樓板中留有八角孔,孔中八角形藻井疊架而上,到最頂端為一木結構的八卦圖案,因此取名叫「八卦樓」。太極八卦圖為道教標誌之一。
在御書樓北邊卷棚下的四根木柱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高度相同的方洞,方洞對應的樓基石台上有一石槽,這是做什麼用的呢?原來這也是搭戲台架橫木的地方,橫木上再鋪以平板,就成為一個戲台了。據說以前廟會時就在這裡唱大戲,只因它緊鄰正殿,唱戲時難免熱鬧噪雜,善男信女怕有擾關帝神靈,於是就將戲台移到前面的雉門處。
樓北卷棚下懸有一方巨匾,上書諸葛亮對關羽的評語「絕倫逸群」。運筆厚實流暢洒脫,方圓轉折靈活,每個字均一筆寫成,筆劃中飛白自然,虛實互生。是書法中飛白體的珍品,也是清乾隆年間州守言如泗所書。
穿過御書樓看到的這座造型巍峨,氣勢恢宏的殿宇,就是關廟的主殿--崇寧殿。總高二十餘米,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據地方志記載,它是因為北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追封關公為「崇寧真君」而得名。
月台御路中間,保留有宋朝時期的「丹墀」,為國內罕見珍品。「丹墀」旁,有一對石制華表,用以上達天旨,下表民意。華表旁有焚表鐵塔兩座。焚爐作為寺廟、祠宇中焚化表帛、紙錢及紙糊「三牲」的用具,一般造型簡單,有鐵、銅、石質之分。祖廟中的兩座焚爐均為鐵質。從爐身銘文看分別鑄造於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和十三年(公元1534年),東早西晚。兩爐的高度、體量、結構、造型、花紋等完全相似。中部鑄有蓮花座,是佛教裝飾物。值得讚嘆的是束腰處這高、寬各是二十三厘米的小鐵力士,他們鐵胄衣甲,大肚鼓腹,頭髮倒豎,怒目圓睜,跨步蹬足,四肢緊撐,張揚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塔最下邊的塞火孔旁有龍生九子之一的「狻猊」面相,傳說它好坐,極喜煙火,有它在此,煙火自然不會飛走了。因這裡風勢比較大,所以這兩座鐵塔就是當時比較先進的防火設施。兩尊焚表塔整體看來,具有濃郁的宗教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不失為明代鐵鑄供器中的經典佳作。從焚表塔的規模,我們也可以想像到當時關帝廟的香火應當是非常旺盛的。
殿前這個寬大的月台,是行祭祀大禮的地方。台中的供桌,桌面為青銅所鑄,上面那條一指寬的槽縫,傳說是當年五月十三日,關公顯聖在此磨青龍偃月刀,正逢下雨,關公試刀鋒輕砍一刀而留的痕跡。傳說當然只是傳說,但此後每年這天幾乎都要下雨,民間把農曆五月十三日稱為「關老爺磨刀日」,這個供桌就叫做磨刀石了。
崇寧殿最值得一提的是環繞殿宇四周的26根巨型石柱。柱高三米八七,直徑四十六厘米,正面8根柱,上有雙龍對翔,遨遊飛動在山海波濤和祥雲瑞靄之間。其餘三面的18根為單龍,同樣為深浮雕,雕龍粗獷有力,與柱頭額枋上的精雕細刻,互相烘托,各具美的神韻。關帝祖廟的石雕蟠龍柱數量在國內宮殿廟宇中堪稱獨一無二。廟內碑文說:「殿階石柱,雕龍飛騰,廟貌宏偉,甲於天下」。可為佐證。
大殿檐下的這方「神勇」巨匾,是乾隆皇帝欽定,「萬世人極」匾,是咸豐皇帝所書。橫懸於殿內神龕之前兩柱之間的「義炳乾坤」匾,是康熙御筆,貼金龍雕,工藝精湛,極為罕見。
神龕內,關帝身著龍袍,頭戴冕冠,腰系玉帶,雙手抱「圭」,端坐於神龕中。關於手持圭板,表明他生前為臣,死後封帝,集臣子帝王於一身的特殊身份。神龕兩側擺有一套清代鑾駕,即金瓜、鉞斧、朝天鐙,日月捧星、扇龍頭杖等,還有木轎、大鼓、巨罄、華蓋等一應俱全,象徵著關公的帝王待遇。
【後宮】
走進後宮,我們會感到豁然開朗,別有一番洞天。你瞧那掩映在參天古柏中和諧完美的建築,華麗偉岸,古樸肅穆,仿佛一下子把我們帶入到人間仙境。
前面花池處原為娘娘殿,殿兩側原是關平、關興太子殿。可惜解放戰爭時毀於戰火。
前面的這座木牌坊叫「氣肅千秋」坊,始建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公元1573年),清同治六年至九年(公元1867年——公元1870年)重建。坊為四柱三樓廡殿式,瓦頂全部用黃、綠色琉璃構件覆蓋。套獸、花卉各具神態,正脊兩端雕琉璃鳳吻一對,蹲於吞口之上,翹首伏尾,迎面張望,頗具吉祥之意。
穿過牌坊,東西兩側是刀樓、印樓,均為三檐兩層十字歇山式屋頂,體量不大,造型秀美,結構簡潔適度,地方風韻十足,裡邊分別供奉著「青龍偃月刀」和「漢壽亭侯印」複製品。
迎面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築就是春秋樓,因為孔子著的《春秋》為六經之一故稱麟經,所以又名麟經閣,它創建於明萬曆元年到明萬曆十八年,面闊七間,進深六間,採用兩層三檐歇山式屋頂,總高達23米有餘,是關帝廟內最高建築,其結構奇巧,藻井華美,雕刻精麗,是我國建築史上少見的珍品。
站在樓下,舉目仰望,可以看到二樓一周圍有26根木廊柱全部垂直倒立,底部懸空,給樓身以騰空之勢。這種結構運用的是槓桿原理,用腰梁外端挑成和平座矮柱支撐的方法承托樓檐,使廊柱穩固在梁架結構之中,是中國古建築上的一絕——懸樑吊柱。也是春秋樓一大奇觀。
樓內神龕,塑有關公戎裝金身像,正襟危坐,儒雅大度。
順36階木梯拾階而上,即可瞻拜二樓。神龕內,供奉的關公真身塑像,你看他,側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濃眉鳳眼,目視《春秋》,神情若有所思。面部分布著七顆硃砂痣,呈北斗七星狀,巧妙地隱喻了關帝的神恩之廣、威靈之大。也有傳說,說關公是鐵匠出身,臉上黑點是打鐵時火星濺到臉上燒的疤痕。我們再從整尊塑像的姿態觀察,關帝身材魁梧,氣度非凡。據傳,這是按照關公生前樣貌所塑。因而千百年來,凡是來關帝廟朝拜和觀光者,只要站在真身塑像前,崇拜之心、敬佩之情總會油然而生。
抬頭仰視,映入眼帘的中國古建築的另一絕——兩眼倒昂的藻井。藻井一般多為方形、多邊形或圓形凹面。而春秋樓上方的藻井為凸形,中心倒懸垂蓮柱一枚,周圍昂嘴放射式伸出。整方藻井共出昂嘴二百零四隻,昂形一致,尺度相等,分層疊構,其造型好似一朵盛開的菊花,又好似孔雀開屏,堪稱是我國古建築史上的又一奇觀!
二樓四周共有隔扇門108個,上樓的樓梯是36級。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又有什麼講究嗎?原來36級代表清代當時所管轄的36州府;108象徵清代所轄的108縣。步出二樓隔門,站在四周懸空的迴廊之上,憑欄遠眺,條山翠綠,御園如畫;俯瞰全廟,古柏森森,殿閣巍峨,風鈴悅耳,令人心曠神怡,遐思萬千。
(二)關帝御園
「厚載門」亦稱後門。古時候,城市的北門多稱為「厚載門」,「取意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參觀完莊嚴肅穆的正廟部分後,通過此門,便到了這座皇室格局的御園。
關公的地位從宋朝開始不斷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在宋朝被奉為武安王后,廟宇隨之進行過一次大面積的擴建,明朝關公被封為「協天大帝」,清代被稱為「武聖人」,封號長達26個字。他的地位至此被推崇至頂端,可以說是「萬世人極」。解州關帝祖廟也在此加封過程中逐步被修建成一座具有皇宮格局的廟宇。在明清時期解州關帝廟占地面積最多達到一千多畝,前為結義園,後置御園,左右東西宮,後來因為天災人禍種種原因,關帝御園以及東西宮都遭受損毀。為了讓關公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完善旅遊功能,解州關帝廟文管所自2007年6月開始修復御園部分,2009年9月對外開放,此項修復工程是關帝廟文管所自民國以來實施的最大的恢復性建設項目。
御園東西寬260米,南北縱橫280米,總占地一百三十多畝。整個園區由堪稱天下一絕的千米彩繪長廊環繞成瑞獸狀,園內有泉瀑蜿蜒的山石水系、有四時常綠的上百種植物,有古香古色的亭、台、樓、閣,全園構成一幅美麗的北方園林風格的山水畫。
御園建築格局與正廟莊嚴肅穆、均衡對稱的宮殿式布局方式截然不同,這裡大都避免了均衡對稱的方式,採用平面形狀自由、多樣、迂迴曲折等形式,使建築與自然山水、花草樹木的美溝通融合起來,形成一個更為自由,也更為開闊的有機整體。在這裡您可以放鬆身心,用愉悅的心情感悟關公文化的無限魅力。
請您留意腳下的台階,上半部分是九個台階,下半部分是五個台階,寓意為關帝是九五至尊。
沿台階而下,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一座長12米,高5.6米的一字形影壁。影壁的功用,從建築上講,有遮避視線和豐富景觀層次的效果;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又屬於中國傳統風水學中「符瑞」的範疇,是社會生活和思想信仰在建築物上的一種表現形式。影壁上陰刻「御園」兩字,兩字中間嵌砌一束怒放的琉璃制花魁牡丹,寓意御園的「花」字。壁心四角還有四隻蝙蝠,寓「遍地是福」之意。
過了影壁即是御園中的核心建築「福壽台」,台寬19.8米,進深19.8米,高2.4米,四周有石欄板,欄板正反面陽刻一百個「福」字和陰刻一百個「壽」字,即百福百壽,簡稱「福壽台」,望柱頭上圓雕「桃」、「石榴」、「瓜」、「獅子」等象徵「福」與「壽」的吉祥物。月台四周設踏跺。台中心再設二步台,上置高2.2米,約4噸重的大銅鼎。鼎正背面鑄獸面饕餮紋,圖案疏朗,紋理簡潔。兩側鑄書鼎銘、獻鼎記及人名。鼎有「顯赫」、「穩固」、「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此鼎不僅位於全園的中心地位,而且造型雄偉祥和,氣勢宏大,古樸凝重,顯得卓而不群,顯現出了御園的「富貴威嚴」。
緊臨福壽台西北角10餘米的建築——聖行祠,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頂。從外觀上看,其莊重渾厚,富麗堂皇,透射出皇權的尊嚴。殿內供奉著關帝站像,左側關平手托「漢壽亭侯」印,右側周倉手持「青龍偃月刀」,它是御園的中心建築,關公的英氣靈氣所在地。
關公文化長廊總長1525米,共476間,堪稱「世界第一文化長廊」,長廊始於「啟瑞」,終於「兆祥」,沿長廊環遊一周,既可獲得「開啟祥瑞」之兆,還可領略到關公文化的誘人魅力,體味關公文化的源遠流長。
長廊有雙面廊和單面廊兩種。這裡的大部分為單面廊,卷棚懸山,面寬進深不等,柱間裝有木凳和石凳,板枋和欄額內外均是蘇式彩繪。步入長廊,您首先感受到的是文化廊柱上懸掛的楹聯。這些楹聯大部分是全國各個關帝廟敬贈,還有一部分是解州關帝祖廟歷經多年搜集而來,楹聯的順序從四個直轄市開始,分別有北京,河北,上海,天津,吉林,遼寧,河南,湖北,江蘇,黑龍江,福建等等,共118副。廊坊上的彩繪按照「枋心式」蘇畫構圖,線條流暢,人物造型逼真、自然活潑、美觀大方。外檐枋心以表達世人對「福、祿、壽、喜」的願望為主要內容,圖案為青綠相間的如意、旋花、卷草、祥雲、桅子花等。內檐枋心主要以三國故事、關公顯靈故事、世界各地關廟圖以及祖廟自行創作的關公出世等內容為畫面,長廊後檐牆上布滿了與關公有關的字畫、石刻、磚刻、木刻等典雅圖案,使園林建築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晨光閣內,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東方之神」,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對關公的至高評價。現為關帝廟接待貴賓的地方。閣內牆上懸掛的照片,內容為當年毛澤東會見原蘇聯總書記赫魯雪夫,接見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井崗山評價千里走單騎的張子清,六十年代回老家韶山時對關帝廟關懷等情景。
含章館內,陳列了三國時期各名將所使用兵器的仿製品,其中有關公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槍,曹操的倚天劍和青虹劍等。運城的人文始祖蚩尤最早發明煉銅,製造了上古時代最先進的兵器。曾與黃帝為爭鹽池而戰,被奉為戰神和兵器發明者,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內還展有蚩尤的畫像。所以,在蚩尤與黃帝戰鬥過的古涿鹿(今解州)展出各具特色精妙神奇的兵器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水是園中的血脈。御園的另一景色就是位於軸線後端土山前的放生池,池案形態多變,接近自然,沿岸山石布置,參差斑駁,池中堆有小島,島上立一巨石,上有「褔地」二字。「福地」與御園西南角的石山「洞天」南北對峙。一個「洞天」,一個「褔地」,遙相呼應,匠心獨運。御園對外開放當天,福地放生池還舉行了大型的放生活動!福地放生意為尚生積善,施恩之意。池旁有祖廟對大家的美好祝願,願大家:瞻聖跡、享帝恩、修良願、得福壽、廣積德、永如意!
過了放生池,有一段「關字牆」,收錄了歷代名家的「關」字共108副,其中包括行書、隸書、楷書、草書等多種字體,可謂是一部經典的「關」字書法總集。在這裡我們既可以欣賞到「飄若游雲,矯若驚蛇」的王羲之書法,還可以看到「如醉如痴、如癲如狂」的「草聖」張旭的筆意。
關將軍從人到神的升華過程中,各種撰寫史料的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與立場評價關公,正史中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關羽傳》共955字,向我們講述了關公真正的一生。
「威震華夏」四個字是清同治八年州守朱煐所題的拓片。無論您以何種方式在史料上查找,能享有此殊榮的唯漢末名將關羽一人!
線刻的「關公聖跡圖」圖志展示了關公的故事:解縣(關公的出生地),許都(關公在曹營的地方),下邳(故地在今江蘇省睢寧縣北),白馬(關公斬殺大將顏良的地方),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荊州城,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臨沮(關公殉難的地方)等等,描述了關公神奇的經歷及威震華夏的一生。
關公一生踐行春秋,留給世人的只有兩幅作品。一幅是風雨竹:雨竹——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風竹——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另外一幅是關公「四好」詩: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此詩取自「四好碑」,原碑現在保存在湖北當陽關帝廟。
《辭曹書》是當年關羽在許都得知劉備下落,便封金掛印,辭曹歸劉。關羽在離開許都時,留給曹操的一封書信。信中有「在人之中,以表丹誠」句,丹誠者,信義也,關公的誠信精神倍受世人敬奉。關帝的「辭曹書」在正史上沒有記載,這封書信只有在清朝乾隆年間的《解州全志》上可以看到。
關公一生戰績彪炳,這幅長31.5米,堪稱世界上最大的「水淹七軍」圖,展示給我們的正是當年關公政治、軍事的經典戰役---水淹七軍。
登上福山,山上密植翠柏雪松,四季鬱鬱蔥蔥,煞是好看。山上有座重檐六角的亭子,名為「攬月亭」,可供遊人登高遠眺,欣賞御園全貌。在此俯視長廊,長廊宛如一條巨龍巍然而踞。
忠義堂內陳列的是劉、關、張三結義場景的蠟像,蠟像是以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扮演者的形象為模型,由鄭州大學教授製作的。劉、關、張三人拱手站立,前面供桌上擺放著五穀,四周牆壁上桃花芬芳。此情此景,仿佛把我們帶入到當年桃園結義,三兄弟生死盟約的那種歡暢情思之中。不由得,各位會哼唱起: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這一拜,報國安邦志慷慨,桃花含笑映風采……。
雅頌軒內收集了歷朝歷代皇帝的詔諭,官員讚美關公的詩句和民間祭文。詩句以最虔誠、最華麗的辭藻讚美關公的忠義精神;祭文為禱祝、追念關公生前主要經歷,頌揚關公的品德業績。這些史料,佐證了歷朝歷代對關公的極力推崇。
文華苑是對外展覽關公文化的大廳,同時還作為經常進行展示、宣傳、交流全國各地關廟動態、關廟主題活動的場所,已舉辦過關公民俗文化的全國巡迴展等活動。
穿過雅頌軒,是「河東貞石」碑林,這是從當地搜集而來的書法史上的珍品碑刻,如中國四大名帖之一的「絳帖」;奇古精絕的「碧落碑」;被譽為「神道碑」的司馬光「杏花碑」等等。
御園園色,也在於其假山疊石。園內西南隅有座「洞天」。它是以當地河床卵石堆砌而成的,右端最高的石峰上陰刻有仿乾隆字體的「洞天」二字。石峰錯落有致,或正或斜,或挑或垂,參差進退,極具變化,遊人可登可賞,還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御園的泉水從這裡噴涌而出,隨瀑布急流,傾瀉而下,順著水系,繞園一周,最後匯集於放生池中。山水巧妙結合,加上花草樹木的點綴,更能顯示出自然山野的清新氣息和多嬌風光。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MJeOPn.html
-------------------------------
解州關帝廟位於山西省西南的運城,解州作為關公的故鄉,關帝廟興建的曆史頗早。
解州關帝廟,地處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經十餘年始修復。
在宋元明清一千多年間,解州關帝廟被譽為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神聖殿堂。無論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丈夫氣概,或關公“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道德操守,或待人處事的“忠、誠、信、義”,此處都是當時進行道德教化的一個重要場所。
「關公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文化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
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關羽,後世敬稱他「關公」,被奉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是中國儒教文化中一文一武的精神象徵。而位於山西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的關帝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是大陸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關帝廟宇。
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朝開皇九年(西元589年),歷朝歷代均有擴建修葺,現存建築多屬明清時期。
解州關帝廟占地24萬平方米,分為結義園、正廟和御園三大區塊,前後兩園均為典型的北方風格園林。
解州關帝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街北是正廟,坐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占地面積18570平方米。主軸線上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
介紹正廟區
在正廟區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崇寧殿和春秋樓。
端門,是入廟的第一道門,為純磚結構,造型古樸厚重,門前斜豎著三根鐵柱,名為「擋眾」,提醒來此的人們「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中門上書「扶漢人物」,標明關羽是匡扶漢室的英雄人物,特別的是人字上有三撇,象徵著關羽、張飛、劉備的結義之情。
端門後為雉門,雉門又稱為大門,專供帝王進出的門,是關帝廟的第二道門。東面的「文經門」,是文職官員行走的,西側的「武緯門」,是由甲冑之士通行的。雉門樓門上嵌豎匾,書金字「關帝廟」三字。
這道雉門舊時還作為「過路戲台」,一門兩用;每逢廟會唱戲時,關上正中大門,中部就成為後台,北部台階兩側的石槽上搭上木板,便成為前台,樂師就在左右兩側木柵欄內演奏。
再往前走,即見午門。午門在帝王宮殿中是正門,是文武群臣待朝、候旨和布詔書的地方。關帝廟設午門,一是體現關羽的帝王身分,同時也說明關帝祖廟的特殊地位。
穿過御書樓,是造型巍峨、氣勢恢宏的關廟主殿崇寧殿。在許多關帝廟中,主殿皆名「崇寧」,是以宋徽宗在北宋崇寧三年追封關公為「崇寧真君」而得名。
崇寧殿前寬大的月台,是行祭祀大禮之處,殿前供桌為青銅所鑄,又稱「磨刀石」,上有一條一指寬的槽縫,據傳是某年農曆五月十三日下雨天,關公在此顯靈磨青龍偃月刀,試刀鋒時所留下的痕跡。此後每逢五月十三,解州都會下雨,民間把這天稱為「關老爺磨刀日」。
崇寧殿最值得一提的,是環繞殿宇四周的26根石雕蟠龍柱,數量稱冠全大陸。正廟區的最後,是廟內最高建築春秋樓,不僅有建築史中的兩大奇蹟:懸梁吊柱和凸型藻井,樓上還有一尊關公真身像;他側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濃眉鳳眼,目視「春秋」,讓人瞻仰時由衷升起敬佩及崇拜之情。
「單從建築風格,就值得(遊客)好好欣賞」,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所長衛龍介紹,該廟整體為皇家建築布局,春秋樓以「懸梁吊柱」形式打造,26根木廊柱全部垂直倒立,底部懸空,大陸罕見;樓上還有兩個凸型藻井,造型好似一朵盛開的菊花,也是建築史上的奇觀。
廟內懸掛有乾隆皇帝欽定的「神勇」巨匾,咸豐皇帝御書的「萬世人極」、康熙皇帝御筆的「義炳乾坤」,還有春秋樓的「威靈震疊」,雖未落款,但據專家考證為慈禧太后西逃,途經關帝廟時所書。
關公文化雲端大學: 解州關帝廟位於山西省西南的運城,解州作為關公的故鄉,關帝廟興建的曆史頗早。 http://bit.ly/36huQLa
-----------------------
全國眾多關帝廟,為何山西運城關帝廟為最
「桃園三結義」發生在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州市),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描寫的是劉備、關羽和張飛在張飛的桃園內,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生死盟約。
既然故事發生在河北涿郡,為何運城解州關帝廟內有「結義園」「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等主體建築,運城解州關帝廟為海內外眾多關帝廟占地面積之最?又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神聖殿堂?解州關公銅像又成為中國關公第一品牌?
關公姓關,名羽,字雲長,生於公元一六O年,卒於公元二一九年,為今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常平村人。相傳,關公幼年始,便喜讀《左氏春秋》等儒家經典,深明大義。青年之際,因打抱不平,殺死鄉里惡霸而遠走他鄉。遇劉備、張飛後結義,發誓輔佐劉備,匡扶漢室。此後多年,便跟隨劉備滅董卓、破袁紹、戰呂布、退曹操,屢建戰功,實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政權割據,後因大意失荊州而敗走麥城,悲壯去世。蜀漢丞相諸葛亮評關公曰「絕倫逸群」。
關帝廟就是為了供奉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關羽而興建的。關帝廟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與後人尊稱的「文聖人」孔夫子齊名,被人們稱之為武聖關公。 一座關帝聖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聖像,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託;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民間一直傳誦著「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也有眾人效仿著焚香結義,結為肝膽相照的兄弟。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神像、關羽的祠廟遍布各地,為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據說關羽陵墓,全國現有三處。一是關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稱為關廟;二是河南洛陽厚葬關羽首級處,稱為關林;三是當陽關陵,唯此處按皇帝陵寢定製,有乾隆賜「威震華夏」匾額。
最初有關羽事跡的地區會建關帝廟,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了地域限制。就好比在堂屋請來一尊關羽像,每逢初一十五供奉,足不出戶即可祈求美好願望。這也是中國人注重儀式,但不拘泥於形式的表現,也可以更好理解為何關帝廟林林總總,處處可見了。要想很好了當地的風情,關帝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課。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關羽故里的解州關帝廟,總占地面積有七點三萬平方米之多,為海內外眾多關帝廟占地面積之最。該廟宇眾多建築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軸線,分四大部分有序展開:中軸線的南端為「結義園」,為紀念劉、關、張桃園結義而建。園內古木參天,山水相依,並建有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等主體建築,往往使人在觸景生情中,沉浸於「桃園結義」的美好傳說之中。
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殘存高2米的結義碑1通,白描陰刻人物,桃花吐艷,竹枝扶疏,構思奇巧,刻技頗高。待到桃花盛開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趣。
關帝廟坐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後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築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一,布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帝廟氤氳著濃烈的生活氣息。
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檐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杆,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觀,頗有童趣。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軒昂威武。北面左右兩側,彩繪著關羽戎馬一生的主要經歷,起於桃園三結義,止於水淹七軍,只是沒有走麥城這個情節,在全國關廟壁畫中都按此進行,據說這是因忌諱關羽自高自大而被殺,終於造成蜀國的覆滅而隱去的。
穿過午門,經「山海鍾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大殿明間懸橫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書。檐下有「萬世人極」匾,是咸豐皇帝所寫。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門口還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以示威嚴。殿內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勇猛剛毅,神態端莊肅穆。龕外雕樑畫棟,儀仗倚列,木雕雲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猙獰怒目,兩首相交,以示關羽的英雄氣概。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一方,更增崇寧殿莊嚴肅穆的氣氛。
春秋樓掩映在參天古樹和名花異卉之間,巍然屹立,大氣磅礴。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經》,故又名麟經閣。創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寬七間,進深六間,二層三檐歇山式建築,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迴廊,四周勾欄相依,可供憑欄遠眺。檐下木雕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樓頂彩色琉璃覆蓋,光澤奪目。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第一層上,有木製隔扇108面,圖案古樸,工藝奇特,傳說是象徵歷史上山西108個縣。世傳春秋樓有三絕:建築結構奇巧別致,上層迴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寫著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說樓當項,正好對著北斗七星的位置,謂之三絕。
面對春秋樓,左側是刀樓,右側為印樓。
關帝廟除古建築外,還有琉璃影壁、石頭牌坊、萬斤銅鐘、鐵鑄香爐、石雕飾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塊,各朝題詩題匾60餘幅,還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觀的藝術精品。關帝廟,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又是全國最大的祭掃關帝的場所,遊人信士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如今經過多次修葺、彩繪,關帝廟更加壯麗輝煌。
解州關帝廟是中國古代道德文化發展到宋元明清時代的物質化凝結,作為珍貴的文化遺存,將永遠向後人揭示著中國古代道德文化的豐富內涵和複雜內容;它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在中國封建後期社會發展和重構的歷史見證,它用實物而非文字的形式,向後人真實而形象地述說著中國古代道德文化的發展與變遷;它也是中國古代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實物寶庫和實物載體,作為中華民族古代文化和文明的一份寶貴遺產,它在現在和將來,都會成為一條聯繫海內外炎黃子孫,認同傳統民族文化的精神紐帶;它也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今世及後世的人們,於其中觀照到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並為現在和將來的道德文化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鑑。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6e2njkl.html
----------------------------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2019-06-05 故居行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參觀完鸛雀樓、普救寺,從永濟汽車站乘車,直接就到了解州關帝廟,再從這裡乘公交車到運城,既方便又實惠。
我國乃至境外到底有多少關帝廟,這可是個未知數,也難統計。過去,民間有個說法,"縣縣有文廟,村村有關廟",看似是過了些,但有的村就是有關廟,如介休張壁古堡,就是一個村落,就有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文廟,當然是孔廟;武廟,自然是關廟。古人早有名言:"山東文聖人,山西武聖人"。"文聖人"是指孔子,出自山東曲阜;"武聖人"是指關羽,出自山西解州。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宋元明清不斷擴建和重修,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據說,是仿照皇帝的宮殿式建築。加之離關羽的原籍常平村不遠,從時間、原籍、規模上來說,被譽為是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神聖殿堂,故稱解州關帝廟為"武廟之祖"。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絕不能小看這些建築,每一座建築,每一尊塑像,每一塊匾額,每一幅畫面,都記錄著歷史,彰顯著文化,歌頌著公德,實質上,這就是一座有關關公以及關公文化的紀念碑,是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與教化的一個重要場所。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現在修建的規模更大、更美。就那南門,莊重的大匾"關帝廟",楷書的楹聯"精忠貫日,大義參天",就彰顯著肅穆二字。此聯鑲嵌著"忠義",體現著人格。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我們看《三國演義》,不論是書,還是電視連續劇,都知道《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這裡描寫的是個"忠"。不論有多難、多遠,當知道劉備在哪兒,關羽就排除萬難去尋找。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我們還知道《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這裡描寫的是個"義",關羽明知道簽了"軍令狀"——生死文書,他還是"放了曹操"。這都充分體現出關羽的人格"忠義雙全"。
曹操多麼愛惜他、財賄他,他還是"封金掛印", 千里走單騎。諸葛亮多麼難為他、激將他,他還是"義釋曹操",甘心軍法從事。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這就是千古"忠義"人物,這就是為什麼歷代皇帝崇封他的原由。由"侯而公", 由"公而王", 由"王而帝", 由"帝而聖",由"聖而天",成了神。特別是商業界,更尊他為"保護神"——"武財神"。有的商鋪,至今一進門,還供奉著"關公"像,可見他的知名度影響力。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進了"結義園",仿佛是大花園,桃林密布,百花盛開,三義閣,君子亭,結義坊,古樸高雅,頗有風趣,建設的非常和諧美觀,有意義。其實,桃園三結義遠在河北涿州,經常乘火車走京廣線的都知道,一過涿州,鐵路左側就能看到"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塑像。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到了端門,這才是實際意義的"關帝廟",以前,就是從這裡開始朝拜。只見那朱磚紅牆,墨地丹書,更顯得肅然起敬。東側建有"萬代瞻仰"石牌坊,西側建有"威震華夏" 木牌坊,向世人昭示著關公以及關公文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顯赫地位。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這可是一座多層次展開的巨大建築群,中軸線一次排開,橫向分中院、東西院------主次分明,布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高低參差,前後有序,自成一格,和諧統一。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到了午門。這是敞開的宮殿,沒有前後牆。該門建制非同尋常,"廟制一如帝制,帝有午門,神亦有午門"。這可不是一般廟宇都有的。過去高懸著歷代遺留下來的名匾,現在突出兩側的壁畫,一是廖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是周倉,關羽的貼身侍衛扛刀人、殉道者,成為了威武雄壯的門神。還有一副楹聯,道出了家鄉人民對關羽的崇拜與自豪。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過了氣勢不凡的"山海鍾靈坊",便到了"御書樓"。據說,原來叫"八卦樓",頂端形制如八卦圖。清康熙四十二年,康熙西巡,曾前來祭拜關帝廟,並御筆書寫下"義炳乾坤"四個大字。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到了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為了紀念他爺爺的御書匾額,就改叫了"御書樓"。御書樓內,現置匾額比較多,其中"絕倫逸群",出自諸葛亮給關羽的信,可以說是同時代人對關羽的評價,可謂高矣!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到了崇寧殿,這可是全廟的主殿。宋崇寧三年(1104年),宋徽宗封關羽為"崇寧真君"而建、而得名。整個建築,琉璃蓋瓦,八仙峙立,麒麟垂獸,龍騰盤柱。廟碑所言:"殿階石柱,雕龍飛騰,廟貌宏麗,甲於天下。"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可笑的是,這大殿檐下懸掛的卻是清乾隆皇帝欽定的"神勇"巨匾。宋徽宗趙佶可也是大書法家呀,他的"瘦金體"至今也沒人能比,堪稱古今第一人。可惜,靖康之變,他被虜入北國,自然名聲就大打折扣。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說道"神勇",這又是關羽的一大特色,"關雲長溫酒斬華雄",可謂"神"也;"關雲長單刀赴會",可謂"勇"也。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原來廟牆上,就有幾個大字"忠、義、仁、勇",突出表現的就是關羽的人格力量。其實,現在照樣可以提倡,"忠"就是"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 義"就是"公正、合理"的事,你就要去辦,"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執言""見義勇為"。"仁"就是道德規範,人人要講公德,講道德,講職德;人人要互相有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勇"就是勇敢,特別是當祖國受到侵略的時候,當人民受到災難的時候,你就要衝在前,走在前,勇挑重擔,敢挑重擔。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時代不同了,所賦予的內容,也應該隨著時代而變化。如果,大家都這樣去做,這個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參觀完"關帝廟",我還是寫了一首詩:"古廟威儀塑造神,楹聯絕頂苦中吟。春秋映照桃園義,日月同輝武聖人。"
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http://bit.ly/2E1fUVa
-----------------------------
全球最大的關帝廟——山西解州關帝廟
2018-01-31 由 藍色妖姬 發表于歷史
解州關帝廟是全球最大的關帝廟——之所以說是全球最大,是因為在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各國、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建有大大小小的關帝廟不計其數,可見關公在華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三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和其它三國人物不同的是,關羽在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
歷代朝廷對關羽多有褒封,但都是賜以公卿之位,自明朝起地位逐漸增高,被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朝時又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至此,關公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達到頂峰,「關帝」之名確立。
即使是在山西這個古建築超多的省份,解州關帝廟都是其中最優秀的之一,也帶給我巨大的震撼。解州關帝廟的建造年代相對於山西保存的大量其他古建築來說不算久遠,「只是」個明代建築群,但是,由於沒有經過明顯的修復,整個建築群保持著一股非常濃厚的古意。
這座號稱全球最大的關帝廟果然不同凡響,是完全按照帝王建制來修建的。從門的設置上就可以看得出來,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就來到了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雉門」,然後是午門,端門、午門,聽著這熟悉的名稱,是不是感覺到了故宮? 午門裡面的諸多牌匾,都是各地名人題給關帝廟的,其中有連戰和宋楚瑜的!
進入關帝廟之後覺得這裡和其它古建築最大的不一樣就是運用了很多琉璃,和木結構結合得天衣無縫。
進入關帝廟之後覺得這裡和其它古建築最大的不一樣就是運用了很多琉璃,和木結構結合得天衣無縫。
建築和古樹也是結合得完美。
建築和古樹也是結合得完美。
建築和古樹也是結合得完美。
「氣肅千秋」牌樓,頂上都是用的琉璃瓦,下面的橫樑斗拱又都是木結構,而且十分的精美!
遠看牌樓上的這棵古樹,像一條騰空而起的龍!其實這是三棵古柏,樹冠湊在一起正好變成了一條龍,原來此處真的有龍脈!
乾隆欽定的「神勇」牌匾。
咸豐皇帝御書的「萬世人極」牌匾。
不經意的一抬頭,被這精美又立體的藻井給驚艷到!
在這麼精美宏大的古建築群里怎麼能少了美美的人像照!
在這麼精美宏大的古建築群里怎麼能少了美美的人像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lk8raze.html
-----------------------------
武廟之祖-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
2018-09-06 由 運城政法 發表
天下關廟雖多,但名稱不外是「關帝廟」、「關王廟」或是「武廟」等等,且基本的格局大致相同,即:山門→戲台→崇寧殿→春秋樓。武廟之首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後屢有毀建,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大火後,至民國九年(1920),歷年增補修建而成,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州關帝廟的建築年代雖晚,有些甚至為民國時期所建,但其群體布置和營造技法保持了部分古風遺制,整個建築群的建造年代從明代後期跨越至民國初年,歷代修葺都集結了全省乃至全國名匠,所以仍為一處重要的古建遺存,加之其「天下第一關廟」的身份,不斷吸引全世界各地的華人前來參觀和朝拜。
解州關帝廟在古建方面的最大價值在於其為山西乃至全國為數不多的宮殿式建築群之一。總結中國古典建築的特徵之一就是「組合的美」,從宮殿到民居,從府衙到廟宇,從園林到陵墓,中國古建總是以建築群的形式所表現出來。
現存規模較大的宮殿建築群主要有北京故宮、曲阜孔廟、泰安岱廟以及解州關帝廟。解州關帝廟這樣模大、形制完備的宮殿式建築群在山西這個全國古建保存最多的省份也是無出其右。 而由於關公不同於皇家和孔子,其在民間具有更大的信仰群體,除了朝廷衙門和儒家的士大夫讀書人外,坊間閻閭、各行各業有更多的關公 的崇拜者,加之關公被正式列入國家祭祀的時間較孔子和五嶽較晚,所以關帝廟和其他宮殿式建築群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少了些肅穆,多了些情趣;少了些莊嚴,多了些安逸,使關帝廟成了一處特別的宮殿與園林相結合,官方與民間相融合的建築群。
這些特點,一走進關廟便能深切的體會到,具體的主要有一下幾點:
其一,整個建築群採用綠色琉璃,而不是皇家專用的黃色,這一方面體現出關公在官方的地位尚不如孔子,另一方面也多少體現了關公親民的特點。
其二,廟前先進園(即結義園),此園中有荷花池、假山、牌坊等等,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關廟肅穆的氣氛。此外,廟中古木參天,整個建築群被鬱鬱蔥蔥所覆蓋,加之管理方沒有重建於1947毀於戰火的寢殿,而是在舊址辟出了花園。所以這裡除了祭祀之日,若遊人不多,在廟中徜徉,也算愜意(左圖)。
其三,最主要的特點,關帝廟建築與故宮、曲阜孔廟等其他宮殿建築風格明顯不同,沒有明顯的皇家建築那種令人心生敬重的感覺,而是富有山西 地方建築的特點:建築細節裝飾極其複雜,精美繁複的琉璃構件、木雕、石雕、磚雕及鐵製品隨處可見,儼然就是一座山西工藝美術博物館。
結義園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八年,由時任解州州守的張起龍主持新建,乾隆年間增修。此園在建國前後基本被毀,且被諸多單位占用,1984年被文物部門收回交予關帝廟後逐步復建,現在園中所見景致與建築基本為當代所建。
值得說明的是,解州關帝廟這種「前苑後廟」的格局在全國絕無僅有,應該是因地制宜的結果:萬曆年間擴建關帝廟時發現廟南隙地低洼,於是增建蓮池一園,鑿井取水,堆疊假山;而北部較高的地勢便於層層推進,形成威嚴緊湊的整體.
照壁局部(中央部分:蟠龍、牡丹、火焰珠寶、麒麟等)
琉璃照壁 照壁在結義坊北側,正對關帝廟的正門——端門。琉璃影壁為清朝宣統年間燒制,畫面內容豐富,題材眾多,色彩艷麗,形態傳神。主體以龍、麟、花卉為主:盛開的五朵牡丹居中,上雕火焰寶珠一枚,左右兩條蟠龍戲珠,外側兩條行龍折首回視,上方兩麒麟拱背縮足,回首望日。其上雕有各種瑞獸,下方為人物的形象,似與石牌坊一樣描述了一些故事,但極為遺憾的是所有的人物的頭部都缺失,明顯是曾經有人刻意破壞…… 照壁與端門之間是曾經的官道,中間有由三根粗鐵棒交叉而立的「擋眾」,此物的作用相當於下馬坊,文武官員包括皇帝至此均下轎下馬,開始祭拜關帝的程序。
這個琉璃影壁與其他著名的龍壁不同,一般有五條或九條龍,而此處只有四條,且是四爪龍,原因和關帝廟用綠琉璃一樣——關公的「等級」不夠,但也有一種說法,因關羽死後封帝,「四」與「死」諧音,暗喻關羽不同於真正的皇帝。另外,此照壁內容雖豐富且生動,但布局略顯凌亂,有過分堆砌各種造型的感覺,且失之大氣,與關公的性格有些不符。
端門即為關帝廟的第一道門,建於清代,為牌樓式門,通體磚構.歇山頂,檐下施仿木磚雕斗拱,五踩重翹。端門,乃帝王居所之門的專用名詞,北京故宮在天安門和午門之間即為端門,當然關廟的端門不能與故宮的端門相比,此門規模不大,與一般廟宇山門相仿,僅辟三門,主樓正面門額書「關帝廟」,背面書「扶漢人物」,次樓前後門額內容一致,東西分別是「精忠貫日」、「大義參天」。門額不僅書法遒勁,字跡端莊,而且內容正是對關羽一生的高度概括:「扶漢」是關羽畢生的事業,而「忠」和「義」是關公最最基本的人格,也是我們的信仰所在。另外,此門的亮點在於門額周圍的磚浮雕,尤其是主樓的兩條飛龍,採用浮雕與透雕結合的形式,線條流暢,造型逼真。
進入端門,是東西相距約七十米的狹長甬道(見前圖),古木參天,百鳥啼鳴,兩側鐘鼓二樓遙相對峙,與景區外喧鬧的鎮甸截然不同,有種穿越的感覺。鐘鼓二樓形制相同,均建在城台之上,重檐歇山頂,第一層施斗拱三踩,第二層五踩。檐柱用材偏細,定不符《則例》之規定,這個現象雖在山西清代建築中較為普遍,但我覺得此處的如此細的柱子與較大的屋頂似乎不相協調,有些不安全的感覺。
關帝廟所有建築的屋頂都布滿形式多樣的琉璃飾件,是山西境內琉璃製品較大集中地之一。山西是中國琉璃藝術的發源地,北魏西京(今大同)的宮殿是歷史上最先使用琉璃構件的建築物。唐代的介休已有琉璃寺,此後琉璃構件的使用日趨普及,直至明清時期重要建築屋面皆用琉璃覆蓋。山西的琉璃匠師廣泛分布於全省三十餘個縣市,解州關帝廟的琉璃為河津匠師的代表作。河津一脈興起較晚近,從明代萬曆年間開始燒造琉璃。其特點是人物比例略小,動感強;鴟吻盤曲臃腫;花卉怒放,花瓣往往超出脊身;釉色以黃綠為主,綠釉中含鉛量較大,因氧化鉛的還原作用而易於呈現「銀釉」色澤。 右側的琉璃飾件為鼓樓之脊剎:兩側為麒麟馱花瓶,左右並不對稱,中間為二層閣樓,翼角高挑,二層窗欞製作精細,仔細觀察,斗拱的翹和耍頭亦製作成動物頭部的形象。此構件為長焦相機所拍攝,位於屋頂最高處正中。
這些飛檐翹角上的裝飾是關帝廟最耐看的部分
雉門為關廟的第二道門,「雉」實為野雞,在古時為一種富貴吉祥的瑞鳥,「雉門」是《周禮》中「天子五門」之一。在雉門東西兩側分立文經門、武緯門,與故宮太和門兩側置昭德、貞度二門的形制相同,這種在同一水平分立三門並通向同一區域的布置,只存在於高等級的建築群中,所以行至雉門,關帝廟的規格始現。明神宗萬曆、清聖祖康熙到關帝廟拜謁時,便由雉門進入,隨行文武官員由兩側門進入。
精美的石礎
雉門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檐下斗拱五踩重昂,柱頭科斗拱耍頭雕成大象頭樣,平身科為龍頭樣,此外,此門的雀替亦為精細華麗的木雕作品。雉門於清末毀於火災,1911年依原樣復建,建築建構舒朗,梁架規整,轉角處置蓮花垂柱。
在廟宇中,多有山門兼做戲台的形制,此處便是典型的一例,關帝廟雉門背面出抱廈三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後檐與雉門以「勾連搭」銜接,為乾隆年間改建的樂樓(現存亦為清末復建)。遊人穿過雉門向里,便來到戲台之上,台平面成「凹」字形,前面的踏跺向內收縮,平常作為人行通道,獻演時上擱木板便補齊舞台,此時雉門內便成為演員的後台,隔扇門又可代替守舊(即帷幕)。這種樣子的戲台與榆次城隍廟、永樂宮無極門相似。舞台正中之匾書「全部春秋」,兩旁進出演員小門上分別書「演古」、「證今」,這即是指這舞台之上戲劇的內容與功能,更多的是對關羽平生的概括並表達了民眾對關公精神的嚮往與追求。在戲台兩側置有琉璃八字照壁,與午門兩側的八字照壁遙相呼應,這種布局極為罕見。另外,一般的戲台面向正殿或在門外廣場,但這個戲台卻夾在雉門和午門之間,位置欠佳,場地侷促。根據廟內碑文可知,樂樓初建於御書樓背面,面向正殿崇寧殿,乾隆年間祀典者雲集,「樂樓逼近正殿,演奏之際,士女喧譁,頗覺褻瀆,遂移建於雉門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other/nb5ebyg.html
----------------------------
山西運城:被譽稱「武廟之祖」的解州關帝廟,你了解多少?
2017-03-05 由 圖片全記錄 發表于旅遊
解州關帝廟,地處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經十餘年始修復。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咸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築是「春秋樓」。
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關公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文化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李現俊 攝影
解州關帝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街北是正廟,坐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占地面積18570平方米。主軸線上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
關公文化的忠義、誠信精神,成為增加社會穩定的基石:「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關公的信仰價值在於,其行為構成了統治者所提倡的倫理價值的楷模:忠孝節義,神勇武威,為國捐軀、生為人傑,死亦鬼雄。關公文化以「忠、義、仁、勇」為核心,本質上是一種道德崇拜,它植根於民族文化的土壤,融合了儒釋道的倫理道德精神,有著鮮明的民族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39xq8ko.html
台灣的門神---關平、周倉 @ Hsu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關羽信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PvZrxA
《關公信俗》共搜集圖片2500餘張,有文10萬餘字,分為八個部分。包括世界各地宗教、民間祭祀關公儀式、關公巡遊、關公神話傳說、關公戲劇、楹聯、研究文章等,翔實介紹了關公信仰、習俗、活動等諸多內容。該書裝潢大氣、印製精美,不僅採用堪稱一絕的書畫藝術,讓讀者手捧寶書,便可從正反兩個角度欣賞到關公英武之形象,還收錄了世界各地的關帝廟楹聯選編、名人字畫。如聞名遐邇的解州關帝廟春秋樓楹聯:「聖德服中外,大節共山河不變;英明震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還有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為北京地安門關帝廟書「浩氣丹心萬古忠誠昭日月,佑國福民千秋俎豆永山河」;明神宗朱翊鈞為玉泉山關帝廟書「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刀隱微處不愧青天」;台灣日月潭文武廟的「協力搞曹志在九州歸一統,天心延漢名揚三國著千秋」楹聯,以及美國舊金山的關帝廟「精忠貫日月,大義薄雲天」,日本神戶關帝廟「精忠扶漢業,德澤蔭僑民」匾額。如此虔誠、莊重的表述,真乃畫龍點睛,光彩照人,讓讀者過目不忘、敬佩有加。《關公信俗》還介紹了「開光」的起源與釋義,道教、佛教禮拜方式。所謂「開光」是指有一定修行成就的人通過持印誦咒,加上給予特別靈力來消除物品不好的磁場,賦予物品特殊的靈力,使工藝品一樣的東西成為可以調整風水的物品或護佑自己的幸運物。
《關公信俗》考證了封建王朝祭祀關公的時間大約始於宋徽宗宣和年間。明代的京師北京和應天府南京每年都要派遣專司禮儀的太常寺官員前往關廟祭祀關帝。凡國有大事和朝廷重要活動,皇帝還要任命官員到關廟向關帝祈福。在我們河東,民間祭祀關帝活動比之全國各地更勝一籌,據崇禎二年(1629年)《建關聖常平村祖塋祀田碑記》載:「四月初八日關聖受封之期,六月二十四日為誕辰,九月十三日為忌日,五月十三日為賽會。」在這些時間裡,鄉民們都要前往解州關帝廟和常平關聖家廟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a669n.html
厚載門是岱廟的北門,也稱後宰門。厚載取自《易·坤》“坤厚載物”,意思是地因其廣厚而能承載萬物,“地能生養至極,與天同也”。因此岱廟的北門也就有了極高的地位。所謂後宰,後即后土,也就是土地之王;宰即主...
厚載門是岱廟的北門,也稱後宰門。厚載取自《易·坤》“坤厚載物”,意思是地因其廣厚而能承載萬物,“地能生養至極,與天同也”。因此岱廟的北門也就有了極高的地位。所謂後宰,後即后土,也就是土地之王;宰即主宰,意思與“厚載”大致相同。因為地是屬陰的,於是北門與南面的正陽門就有了一陰一陽的對應關係。
厚載門上有“望岳閣”3間,登上門樓北望,泰山雄姿盡收眼中,天梯盡頭南天門似有似無正高懸雲間。始建於宋祥符二年(1009),明稱後宰門,也稱魯瞻門,是岱廟的北門。厚載,取自《易·坤》所說的“坤厚載物”,即大地因廣厚而能載萬物之意。厚載門上城樓名望岳閣,登臨眺望可一覽泰山雄姿
七顆硃砂痣
丹ㄉㄢ墀ㄔˊ
屋宇前面沒有屋簷覆蓋的平臺,因古時多塗成紅色,故稱為「丹墀」。常用在宮殿或廟宇的正殿等具儀典性的建築物前。
《文選·張衡·西京賦》:「右平左墄,青瑣丹墀。」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大門過去,一個大天井。又幾十層高坡上去,三座門。進去一座丹墀。左右兩廊,奉著從祀歷代先賢神位。」
------------------
文物介紹-丹墀與御路
丹是朱紅,墀為殿前平地之意,故名丹墀。《說文》說:「涂地也,禮天子赤墀」。《典職》說:「以丹漆地,故曰:丹墀砌以玉石,曰赤墀」。前漢《梅福傳》言:「願登文石之殿,徏赤墀之途」。故丹墀,為古代朝禮天子之臺階。
而丹墀中央之道乃稱「御路」或稱「雲路」,為古代天子下丹墀時所行走之步道,現今一般宮殿廟宇均將丹墀,稱為「御路」。
若以丹墀御路的圖腾一般皆以單龍正視、雙龍搶珠、九龍戲珠或鰲龍為主題,意取尊貴崇高之意。而本廟四樓三清聖殿之石雕丹墀御路,有別於以上所言之圖騰,乃以商周、春秋時期之鳥獸圖所構成龍鳳圖騰及饕餮、雷紋圖騰為主題。此圖騰以示我國道教歷史的悠久文化,「鳥獸圖騰」為商周、春秋時期,象徵著帝王的尊貴與崇高,因鳥禽飛翔在天,而萬獸行於平地,構成龍鳳鳥獸圖騰,以示天下萬物為帝王所御;「饕餮」乃傳說中一種貪食的惡獸,也比喻殘暴兇狠的人;而「雷紋」象徵著雷神的秉公威嚴之形,惡懲縱慾貪婪之人。三者合為一圖騰,在暗喻「天下萬物均以為帝王所御,而帝王者應行仁慈王道,不可因貪慾而使蒼生百姓生活於困苦中,若違天道者,必遭五雷天神所懲滅。」文物介紹-丹墀與御路 http://bit.ly/350VUOA
在清靜無為的道廟聖殿中,借以警惕世人勿為凶惡貪財、貪婪的人,應報持著感恩、善良之心,面對上蒼付於人生的一切承受。
----------------------------
沒有屋簷覆蓋的紅色平臺;泛指宮殿、廟宇正殿等建築物正前方門與階之間的處所。
例 「丹墀寬廣」、「古代具規模的建築物前常可見丹墀」。
---------------------
釋義:1、指古時宮殿前的石階,因其以紅色塗飾,故名丹墀。2、指官府或祠廟的台階
1、指宮殿的赤色台階或赤色地面。
漢張衡《西京賦》:“右平左墄,青瑣丹墀。”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顏師古注引孟康曰:“丹墀,赤地也。”
《宋書·百官誌上》:“殿以胡粉塗壁,畫古賢烈士。以丹朱色地,謂之丹墀。”
唐李嘉佑《送王端赴朝》詩:“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睿想丹墀近,神行羽衛牢。花門騰絕漠,拓羯渡臨洮。
唐李頎《贈別穆元林》:貳職久辭滿,藏名三十年。丹墀策頻獻,白首官不遷。
唐李中《獻中書韓舍人》:丹墀朝退後,靜院即冥搜。盡日捲簾坐,前峰當檻秋。
《說唐》第五七回:“ 叔寶來到丹墀,三呼萬歲。”
2、指官府或祠廟的台階。
《說岳全傳》第七回:“ 旗牌官領命,將五人傳入,到丹墀跪下。” [1]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泰伯祠]三座門。進去一座丹墀。左右兩廊,奉著從祀歷代先賢神位。中間是五間大殿,殿上泰伯神位,面前供桌,香爐、燭台。殿後又一個丹墀,五間大樓。”
---------------------------
屋宇前面沒有屋簷覆蓋的平臺,因古時多塗成紅色,故稱為「丹墀」。常用在宮殿或廟宇的正殿等具儀典性的建築物前。
《文選.張衡.西京賦》:「右平左墄,青瑣丹墀。」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大門過去,一個大天井。又幾十層高坡上去,三座門。進去一座丹墀。左右兩廊,奉著從祀歷代先賢神位。」【解釋】皇帝殿前石階,塗上紅色,叫做丹墀。丹墀-釋義:1、指古時宮殿前的石階,因其以紅色塗飾,故名丹墀。2、指官府或祠廟的臺階。
---------------------------
1.指宮殿的赤色台階或赤色地面。
2.指官府或祠廟的台階。
宮殿前的紅色台階及台階上的空地
官府:
①舊時稱行政機關,特指地方上的。
②稱封建官吏。
地面:
1.地表面。
2.房屋等建築物內部及周圍的地上用某種材料鋪築的表層。
3.地區;地方。
4.當地;本地。
宮殿:
泛指帝王居住的高大華麗的房屋。
赤色:
1.紅色。
2.象徵無產階級革命。
---------------------
清光緒年間,於台北城南門內建造文武廟,兩座廟皆朝南,文廟在左,武廟在右;日治時期1907年(清光緒33年),日人將孔廟拆除興建日語學校及第一高等女子學校(北一女前身)。直至1925年,台北士紳黃贊鈞、陳培根、辜顯榮等人再募款重建孔廟。國府時期1951年,成立臺北孔子廟管理委員會,推動每年祭典事宜。20年後,經行政院核交臺北市政府接管。 https://is.gd/84ZX1F
-------------------
釋義:1、指古時宮殿前的石階,因其以紅色塗飾,故名丹墀。2、指官府或祠廟的台階
1、指宮殿的赤色台階或赤色地面。
漢張衡《西京賦》:“右平左墄,青瑣丹墀。”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顏師古注引孟康曰:“丹墀,赤地也。”
《宋書·百官誌上》:“殿以胡粉塗壁,畫古賢烈士。以丹朱色地,謂之丹墀。”
唐李嘉佑《送王端赴朝》詩:“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睿想丹墀近,神行羽衛牢。花門騰絕漠,拓羯渡臨洮。
唐李頎《贈別穆元林》:貳職久辭滿,藏名三十年。丹墀策頻獻,白首官不遷。
唐李中《獻中書韓舍人》:丹墀朝退後,靜院即冥搜。盡日捲簾坐,前峰當檻秋。
《說唐》第五七回:“ 叔寶來到丹墀,三呼萬歲。”
2、指官府或祠廟的台階。
《說岳全傳》第七回:“ 旗牌官領命,將五人傳入,到丹墀跪下。” [1]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泰伯祠]三座門。進去一座丹墀。左右兩廊,奉著從祀歷代先賢神位。中間是五間大殿,殿上泰伯神位,面前供桌,香爐、燭台。殿後又一個丹墀,五間大樓。”https://is.gd/A26yfw
2021/9/4 湖北荊州古城的巨大關公像,出現「無頭」的情況,因為他正在進行搬遷,這尊高48公尺,重1200噸,造價65億台幣的關公,古城管理單位聲稱,是全球最大關公像。但2020年七月,官方先說是違建,到了10月,又說,破壞古城風貌和歷史,因此園區決定把它拆掉,移到別處,整個工程,預計得花上,6.7億台幣。 https://bit.ly/3kXp3U5
荊州全球最大關公像淪違建 斥巨資搬遷另起爐灶
荊州全球最大關公像淪違建 斥巨資搬遷另起爐灶 https://bit.ly/38HskR3
荊州全球最大關公像淪違建 斥巨資搬遷另起爐灶© 中央社 荊州全球最大關公像淪違建 斥巨資搬遷另起爐灶
(中央社台北29日電)中國湖北省荊州市號稱全球最大的關公青銅雕像,10月被中國住建部通報是違建要求整改後,已確定將斥資人民幣1.55億元(約新台幣6.7億元)搬遷到「點將台」另起爐灶,預計明年1月動工。
公開資料顯示,點將台位於荊州市荊州區,距離關公青銅雕像目前所在的荊州城約4公里,是三國時代遺跡之一,相傳是關羽鎮守荊州期間,為了北伐曹魏,在此築高台閱兵點將。但陸媒形容該地幾已被遺忘,人跡罕至,連景點都稱不上。
騰訊網「更荊州」報導,湖北省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顯示,經營這座號稱全球最大關公雕像的荊州旅遊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申請關公雕像搬移項目已獲審核通過,搬移預算為4000萬元。
頁面資料顯示,關公雕像將被搬遷至荊州區點將台,北臨漢宜線,南臨少康路,東臨九陽大道,西臨引江渠。預計動工時間為明年1月,專案總投資為1.55億元。
關公雕像即將搬移另起爐灶,其主要建設規模和內容為:用地面積約50畝,像體銅片拆除及異地安裝;像體內骨架拆除;原址基座及廣場修整;關公基座及像體骨架重建;新址廣場及景觀工程。
關公雕像連同基座高達58公尺,光是關公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就長達70公尺,整座雕像總重5000餘噸,外貼4000多片青銅片,平均每塊重量150公斤,用銅量就達600噸。
據報導,點將台目前在荊州只能算一個遺址,人跡罕至,連景區都算不上。將關公雕像遷移到這裡,再現關公沙場點兵的氣勢,也希望能夠吸引更多遊客來此,說不定荊州又多了一個旅遊目的地。畢竟,關公雕像經此風波已經夠紅了。
關公青銅雕像建於2014年,今年7月,這座觀光票房欠佳的形象工程被陸媒踢爆竟是未經規劃許可的違建,而且地基正在下沉,未通過消防驗收。引發輿論譁然後,10月被中國住建部通報違建要求整改。
荊州全球最大關公像淪違建 斥巨資搬遷另起爐灶 https://bit.ly/38HskR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