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青銅鏡-魔鏡國寶/漢代【見日之光天下大明】草葉紋鏡/透光鏡-以陽光照射,或者平行光照射後,反射投影到牆壁,牆壁上的光斑中就會奇蹟般地顯現出銅鏡背面的圖案、銘文,好像光線透過了銅鏡,把背面圖案、銘文映在牆壁上。所以又被稱為透光鏡。又因在銅鏡背面有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該鏡被命名為「見日之光」透光鏡。古人將這種具有幻術般效應的「透光鏡」視為神物。然而遺憾的是,透光鏡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就失傳了  http://tinyurl.com/y4hgtz5w

銅鏡銘文/長毋相忘貴樂未央/書法銘文,諸如,“見日之光,天下大明”、“見日之光,長樂未央”、“見日之光,長勿相忘”等/在漢鏡中銘文的刻字,篆書仍佔有重要地位。但是,與隸書同時產生的八分字,在銘文中更為突出。這是值得注意的。為什麼隸書體字未入銘文?就像形之美韻而言,小篆不及大篆,隸書又不及小篆。銅鏡作為追求美韻的藝術品,其銘文在篆書之外,不取隸書而取八分書,其原因可能就在於,八分書在審美的表現上高於隸書而又能適合時代的需要。所謂八分書,是指保留小篆之八分,從而保留有傳統的審美韻味。這樣,八分書與篆書在一起 http://tinyurl.com/y4m26ro4

銅鏡-相思文化/西漢蟠龍草葉銘文鏡銘文:“不日可會,而日可思,美人而去,何時幸來”西漢四乳銘文鏡銘文:“常樂未央,長毋相忘。”為西漢早期銘文鏡上最普遍、數量最多的銘文-戰亂甫定,百廢待興,差役、徭役難免嚴重;又兼文景之時諸王內亂,交相征伐;漢武用兵南越,北擊匈奴,開拓疆土,大量青壯男子被迫拋妻棄子,隨軍從征、戍守邊疆,漢樂府詩所謂“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之句,在這樣的背景下怨別離、重相思的風氣流行,各種文物上頻現的“長相思”、“長毋相忘”字樣正是這種相思文化  http://tinyurl.com/y5htjz9o


銅鏡銘文集萃
銅鏡承載著歷史。在銅鏡中包含著真實歷史的凝固:科學技術的、審美藝術的、倫理風尚的、宗教神秘的、哲學世界觀的,幾乎無所不包。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的整體觀和全息性,也能從中國銅鏡文化中得到證明。就是說,從銅鏡這個角度,似乎也能窺見中國文化史的整體特點。
  銅鏡中的書法美,也值得重視。漢代是篆書向隸書過度和隸書昌盛的時代。銅鏡中的書法,正好體現了這樣的時代特徵。在漢鏡中銘文的刻字,篆書仍佔有重要地位。但是,與隸書同時產生的八分字,在銘文中更為突出。這是值得注意的。為什麼隸書體字未入銘文?就像形之美韻而言,小篆不及大篆,隸書又不及小篆。銅鏡作為追求美韻的藝術品,其銘文在篆書之外,不取隸書而取八分書,其原因可能就在於,八分書在審美的表現上高於隸書而又能適合時代的需要。所謂八分書,是指保留小篆之八分,從而保留有傳統的審美韻味。這樣,八分書與篆書在一起,就顯得匹配和協調。同時,八分書又取隸書二分,從而使之又能適合時代變化的需要。
漢鏡中所顯示的社會倫理風尚和宗教神秘內涵,也具有深究的價值和意義。西漢是漢立朝和鼎盛發展時期。此時期銅鏡所反映的社會倫理風尚,是自然、質樸、健康的生活情趣。在草葉鏡中,那種傾心自然和追求光明的圖像之刻畫,那種對太陽禮讚的書法銘文,諸如,“見日之光,天下大明”、“見日之光,長樂未央”、“見日之光,長勿相忘”等等,都見出當時從戰亂轉入和平發展時期所呈現的那種樂天向上的社會心態和時尚。還有那種不避世俗享樂的開放胸襟,也躍然於書法銘文之中。諸如,“居必安”、“樂酒食”、“美人會”、“芋琴侍”等等。雖然漢武帝有“獨尊儒術”之舉,但董仲舒的“三綱”思想,卻幾乎沒有在銅鏡藝術中有所反映。這是值得注意的。相反,人的自然情慾及其昇華——愛情,諸如“潔清白而事君”、“長勿相忘”、以及“久不見”、“子志悲”等等對於愛的忠貞與哀怨,成了銅鏡的基本人文內涵。也許因為銅鏡大多是作為情物獻給佳人的,所以銅鏡藝術能夠在“三綱”縫隙中表現出一種愛的自由。
但是,到了東漢,當漢代已經走下坡路時,反映在銅鏡中的社會現實也是明顯的。當社會重新陷入大動盪,現實變得迷茫把握不住時,作為神靈的虛幻世界,就成為人們一種無奈的精神追求和寄託。中國的道教,就在此時應運而生了。在《陳介棋藏鏡》的東漢銅鏡中,種種“四神鏡”、“神禽鏡”、“神獸鏡”、“神人鏡”,佔絕大部分,正是當時人們精神淒迷的一種曲折反映。同時,即使不是屬神的鏡種,在圖形和線紋的變化中,也渲染了趨向神秘的氣氛。與此相應,在銘文中“避不祥”的字樣比比皆是。“左龍右虎避不祥,朱鳥玄武調陰陽”。對現實的無能為力,必然趨向求神靈保佑。或者嚮往楚詞所描述的那種對現實的幻想式的超越,所謂“上大山,見神人,食玉英,飲濃泉”。另外,在變形的草葉鏡即“變形四葉鏡”中,西漢那種自然、質樸、樂觀向上的心態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對權力和官位的痴迷。所謂“為吏高升”、“君宜高官”、“長保官位”。值得注意的還有十二地支的反復出現,也顯示出動盪時代生民對於時間焦灼感。如果說,藝術是時代變化的晴雨表,那麼,這一點在銅鏡藝術中也不例外。
漢初至魏晉南北朝的銅鏡銘文在內容上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大體上可分為吉語祝詞,紀年銘文,包括歷代經典所載的“正名釋義”,以及“軼事掌故”、“銘”、“誡”、“偈”、“詩”、“賦”等。往有幾種表現形式兼而有之的情形。由於此期銅鏡銘文較多而且比較複雜,往往我們在賞析是遇到很多的麻煩。以下所列出的銘文囊括筆者曾見過且已熟悉的銘文和部分銅鏡著作上所列出的銅鏡銘文。
(一)日光銘  
(1)見日之光,天下大明;
(2)見日之光,天下大陽;
(3)見日之光,長毋相忘;
(4)見日之光,美人在旁;
(5 )見日之光,君來何傷;
(6)見日之光,千秋萬歲,長毋相忘;
(7)見日之光,所見必當;
(8)見日之光,天下大陽,服者君卿;
(9)見X大陽,服者君卿,所言必當;
(二)昭明銘    
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心忽揚而願忠,然雍塞而不洩
(三)銅華銘  
(1)煉冶銅華得與清,以之為鏡宜文章,延年益壽闢不祥,與天無極如日光,長樂未央;
(2)清之冶銅華以為鏡,昭察衣服觀容貌,絲組雜以為信,清光乎宜佳人;
(3)煉冶銅華得與清,以之為鏡昭萬刑,五色盡具正赤青,與君無極畢長生,如日月光芒;
(4)清之冶銅華以為鏡,絲組雜以為信,清光乎宜佳人;
(5)清之冶銅華以為鏡,昭察衣服觀容貌,絲組雜以為信,光宜美人。
(四)清白銘
  潔清白而事君,察陰歡翕之明,煥玄錫之流澤,恐疏遠而日忘,慎靡美之窮皚,外承歡之可說,慕窈窕之靈泉,願永思毋絕。
(五)君有行銘
(1)君有行,妾有憂,行有日,反無期,願君強飯多勉之,仰天大息,長相思,毋久XX;
(2)君有遠行,妾(敢)私喜,X自次X止,君旋行來,何以為信,祝父母耳,何木毋庇,何人毋友,相思有長可長;
(3)君行卒,予志悲,久不見,侍前稀;
(4)昔同起,予志悲,道路遠,侍前稀;
(六)相思銘
(1)與天毋極,與地相長,怡樂如言,長毋相忘;
(2)長毋相忘,君來何傷;
(3)長樂未央,長毋相忘;
(4)久不相見,長毋見忘;
(5)長相思,毋相忘,長貴富,樂未央;
(6)長相思,毋相忘;
(7)大樂未央,長相思,願毋相忘;
(8)與天毋極,與地相長,歡樂未央,長毋相忘;
(9)常與君,相歡幸,毋相忘,莫遠望;
(10)毋忘大王,心思美人;
(11)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結心相思,毋見忘;
(12)愁思悲,願君忠君不說,相思願毋絕;
(13)道路遼遠,中有關梁,鑑不隱情,修毋相忘;
(七)日有熹銘
(1)日有熹,月有福,樂毋事,宜酒食,居必安,,毋憂患,竽瑟侍,心志歡,樂已茂,固常然;
(2)常富貴,日有熹,常得所喜;
(3)日有熹,月有福,樂毋事,常得意,美人會,竽瑟侍,賈市程萬物;
(4)日有熹,得君喜,常富貴,樂毋事(宜酒食);
(八)君宜高官銘 
(1)君宜高官,位至三公,大利;
(2)君宜高官,位至公卿;
(3)祝愿高官,位至三公,金錢滿堂;
(4)與天相壽,與地相長;
(5)朱雀玄武順陰陽;八子九孫治中央,照面目身萬全,像衣服好可觀,君宜官秩葆子;
(九)大樂富貴銘  
(1)大樂富貴,千秋萬歲,宜酒食;
(2)長富貴,樂未央;
(3)常貴,樂未央,毋相忘;
(4)大樂富貴,得所好,千秋萬歲,延年益壽;
(十)皎光銘    
如皎光而耀美,挾佳都而無間,慷歡察而性寧,志存神而不遷,得併觀而不棄,精昭折而伴君;
十一(八)字吉語祝詞  
(1)位至三公;
(2)君宜高官;
(3)家常富貴;
(4)長生宜子;
(5)壽如金石;
(6)位爵名公;
(7)大宜天子;
(8)日利大萬,家富千金;
(9)長宜子孫,富貴昌兮;
(10)君如金石,壽宜官秩;
(十二)尚方銘   
(1)尚方御鏡大毋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闢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蔽金石如侯王寧;
(2)尚方(多種姓氏)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為國保;
(十三)青蓋(羊)銘  
(1)青蓋(羊)作竟佳且好,子孫番昌長相保,男封太君女王婦,壽如金石,大吉;
(2)三羊作竟自有紀,除去不羊宜古市,上有東王公,西王母;
(十四)佳鏡銘  
此有佳鏡成獨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為國保;
(十五)來言銘  
(1)來言之鏡從鏡始,長保二親和子孫,辟除不祥宜古市,從今以往樂來始;
(2)來言之始自有紀,煉冶銅錫去其滓,長保二親利孫子;
(3)來言之紀鏡舒如,蒼龍在左,白虎在右,闢去不羊宜古市,長宜君親利孫子;
(十六)福祿銘
福祿進兮日以前,天道得物自然,參駕蜚龍乘浮雲,白虎失,上大山,風鳥下,見神人;
(十七)福熹銘
福熹進兮日以萌,食玉英兮飲禮泉,白虎X兮上泰山,,鳳凰舞兮見神仙,保長命兮壽萬年;
(十八)金之青銘金之青,視吾形,見之X,長思君,時來游,宜子孫,樂無憂;
(十九)善銅銘   
(1)漢(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左龍右虎主四彭,朱雀玄武順陰陽;八子九孫治中央,刻婁博局去不羊,家常大福宜君王;
(2)漢有善銅出丹陽,取之為竟清如明,左龍右虎備四旁,朱雀玄武順陰陽;
(二十)記氏(有多種姓氏)銘
(1)王氏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為國保;
(2)王氏作竟四夷服,多賀新家民息,胡虜殄滅天下复,風雨時節五穀熟,長保二親子孫力,官位尊顯蒙祿食,傳告後世樂毋極,大利兮;
(3)張氏(泰山)作竟大毋傷,長保二親樂未央,八子九孫居高堂兮;
(4)侯氏作竟自有紀,X大得,宜古市,出入居官在人右,長保二親利孫子;
(5)呂氏作竟自有紀,長保二親利孫子,辟除不祥宜古市,為吏高升居人右,壽如金石;
(6)許氏作竟自有紀,青龍白虎居左右,聖人周公,魯孔子,作吏高遷車生耳,。郡舉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
(7)蔡氏佳且好,明而月,世少有,刻冶今守(禽獸)悉皆在,令人富貴宜孫子壽而金石不知老兮,樂無極;
(8)袁氏作竟真大巧,東王公,西王母,青龍在左,白虎居右,仙人子喬,赤松子,千秋萬歲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
( 9)蔡氏作竟自有意,良時日,家大富,七子九孫各有喜,官至三公中尚侍,上有東王父,西王母,與天相保兮;
(10)榮氏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宜子孫兮;
(二十一)上華山銘  
上華山,見神人,宜官秩,保子孫,飲玉泉,駕蜚龍,乘浮雲;
(二十二)興辟雍建明堂銘
(1)新興辟雍建明堂,然於舉土列候王,子孫復具治中央;
(2)新興辟雍建明堂,然於舉土列候王,將軍令尹民戶行,諸王萬舍在北方,樂未央;
(二十三)上大山銘
 駕蜚龍,乘浮雲,上大山,見神人,食玉英,餌黃金,宜官秩,葆子孫,長樂未央,大富昌
(二十三四)紀年銘   
(1)永康元年正月午日,幽煉白黃,旦作明鏡,買者大富,延壽命長,上如王父,西王母兮,君宜高位,位至公候,長生大吉,太師命長;
(2)始建國天風二年作好竟,常樂貴富莊君上,長保二親及妻子,為吏高遷位公卿,世世封傳於毋窮;
(3)元興元年五月丙五日XX廣漢西蜀,造作尚方明鏡,幽煉三商,長樂未,宜候王,富且昌,位至三公,位師命長;
(4)永康元年六月八日庚申,天下大祝,吾造作尚方明鏡,合煉白黃,週兮;
(5)建寧元年九月九日丙午,造作尚方明鏡,幽煉三商,上有東王父,西王母,生如山石,長宜子孫,八千萬裡,富且昌,樂未央,宜侯王,師命長,買者太吉羊,宜古市,君宜高位,位至三公,長樂未央 
(6)熹平三年正月丙午,吾造作尚方明鏡,廣漢西蜀,合煉白黃,週刻無極,世得光明,買人大富,長子孫,延年益壽,樂未央兮;
(7)元興元年正月丙午日天大赦,廣漢造作尚方明鏡,幽煉三商,週刻無極,世得光明,長樂未央,富且昌,宜侯王,師命長生如石,位至三公,壽如東王父西王母,仙人子位至公侯;
(8)永康元年(中平四年),五月午日,幽煉白黃,早作明鏡,買者大富,延壽命長,上如王父,西王母兮,君宜高位,位至公候,長生大吉,太師命長;
(9)熹平二年正月丙午,吾造作尚方明鏡兮,幽煉三商,週刻無極,世得光明,買人大富貴,長宜子孫延年兮;
(10)太康三年十二月八日X賀X為揚州平士,三公九卿十二大夫,宜吏人,訾財千萬,子孫富;
(11)永安四年大歲已巳五月十五日庚午,造作明鏡,幽煉三商,服者高官,位至三公,女宜夫人,子孫滿堂,亦宜庶道,六畜番昌,樂未;
(二十五)吾作明竟銘(1)吾作明竟,幽煉三商,週刻無極,配像萬疆;(2)吾作明竟,幽煉宮商,週羅萬象,五帝天皇,白牙彈琴,黃帝除兇,朱雀玄武,白虎青龍,君宜高官,子孫番昌,建安十年造大吉;(3)吾作明竟,幽煉三商,週刻無極,雕刻萬方,四祭像元,六合設長舉貪方庚,通距虛空,統德序道,祗靈是興,百牙陳樂,眾神見容,天禽銜持,維剛大吉,服者公卿,其師命長;(4)吾作明竟,世少有,明如日月,君宜子孫,其師命長,長樂未央兮;  
   漢代銅鏡銘文雖然是社會思潮的集中反映,有“以物載道”的作用在其中。但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裝飾出現,因此,我們在盛行鑄造銘文的漢鏡上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銘文往往錯字漏句,或隨意刪減,以至於不能通讀成句。我們以上所列出的基本上都是完整釋讀出的句子,我們只要熟悉了這些銘文內容,即使遇到不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比較容易的釋讀出不完整的句子。
----------------------------------------
與長樂宮一目了然的吉祥美好的名稱相比,未央宮的宮名,人們雖然也知道是吉祥美好的內容,但是具體怎麼的吉祥美好,千百年來卻頗費思量。
漢代文獻中有關未央的文字絕大多數是以宮名的形式出現的,而且大多特指「未央宮」。除此以外,漢代文獻及出土文物實物中的「未央」常與「萬歲」、「延壽命」等詞彙同時出現。漢代銅鏡銘文中大量出現「長相思,毋相忘,常貴福,樂未央」、「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結心相思,毋見忘」、「長樂未央,長毋相忘」、「富貴昌,宜侯王,樂未央」等。特別是漢代瓦當文字大量出現「長生未央」、「長樂未央」、「長樂未央延年永壽昌」、「長樂未央延年益壽昌」等吉祥詞句,著名秦漢史專家陳直在《摹廬叢著七種‧秦漢瓦當概述》明確說其「不拘定施於未央、長樂兩宮」,而是「取其吉語通用」。
根據上述漢代文獻及出土文物資料中,「未央」所聯繫的上下文推測,「未央」一詞應該有「無盡」、「無限」,當然也可以引申為「長遠」。「長遠」在中國人的心理積澱中,歷來就是吉祥話。這類意思在《詩經》:「夜如何其?夜未央」中也能得到印證,都是沒有「盡頭」、「不斷」之意。
也有學者從考古資料中得出新的觀點,如湖北隨州孔家坡漢簡《日書》「雞」篇有幾篇簡記載了用雞血來祭祀土地神的材料。其中一簡為:「此(雌)毋(無)央(殃)邪,雄毋(無)被堵,令雞毋亡、老,獻其大者」。簡文中的「央」與「殃」相通。此外,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中也多出現以「央」通假「殃」的情況。這樣理解「未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的意思,也可引申為平安,當然也是吉祥語。
-------------------
歷史上著名宮名未央宮名字的由來是怎樣的?
2017-07-11 由 趣歷史 發表于文化
未央宮興建的時間、主持人及修建目的,《史記》和《漢書》中均有明確的記載。但何以取名「未央」,"未央」有何意義,文獻上卻沒有任何說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央」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鴻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詩中的「未央」作「未盡」、「不盡」、「未已」解。關於《庭燎》一直有多種解讀,「未央」一詞涵義也因此偏差,且無定論。
漢代文獻中有關未央的記錄絕大多數是以宮名的形式出現的,特指「未央宮」。
除特指外,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及文物中的「未央」多與「萬歲」、「延壽命」等語彙同時出現,包含吉祥之義。這一點在漢代瓦當文字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如「長生未央」、「長樂未央」、「長樂未央延年永壽昌」等;在銅鏡銘文中也大量出現,如:「長相思,毋相忘,常貴福,樂未央」;「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結心相思,毋見忘」等,且帶有這種銘文的銅鏡全國各地都曾出土。
此外,「未央」也是漢簡記載最為多見的人名之一,上至於「侯」,下至於「奴」,都有以此為名號者。由此說明,在漢代「未央」、「長樂」是全國各個階層通行的吉語。
作為吉語,「未央」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含有平安、長壽、長生等意義。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
-------------------
漢代銅鏡的銘文代表著什麼? 
2018-01-19 17:20
西漢中期至東漢時期銅鏡銘文種類繁多,照文意性質,可分為:(1)贈答銘文,有屬於男女或朋友關係的紀念辭,又有意義深長、耐人玩味、膾炙人口的婦女贈送其遠行丈夫的語句。(2)用於慶禱的吉祥銘文,或歌功頌德、宣示威武的銘文。(3)宗教神話內容的銘文,如《穆天子傳》傳下來的東王公、西王母故事,鏡銘中也有表現。《漢書.天文志》中有五宮之說,於是行車方位有了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配置,滲透到鏡銘中,成了習見的語句。另外,受道家影響,鏡銘中常有仙人、玉英、醴泉、芝草等銘詞。這類銘文非常流行,字句多為整齊的七言或四言、三言,文體大率相似,它對研究七言體的出現很有價值。
常見銘文有:(1)“大樂貴富,千秋萬歲,宜酒食。”(魚形)(2)“大樂貴富,得所好,千秋萬歲,宜酒食。”(魚形)(3 )“大樂末央,長相思,願毋相忘。”(4)“修相思,煩毋相忘,大樂未央。”(5)“內請(清)質以昭明,光輝像夫日月,心忽。”(內圈銘)“揚而願忠,然雍(壅)塞而不洩,懷靡美之窮皚,外承驩(歡)之可說,慕窈窕之靈泉,願永思而毋絕。”(外圈銘)以上銘文多配置於蹈璃紋鏡上。(6)“常相思,毋相忘,常貴富,樂未央。”(7)“常與君,相驩(歡)幸,毋相忘,莫遠望。”以上見於蟠虺紋鏡。(8)“見日之光,所見必當。”(9)“見日之光,天下大明。”(10)“見日之光,長毋相忘。”(11)“內清質昭明,光輝象(像)夫今日月;心忽揚而願忠,然雍塞而不洩。”(12)“內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夫而日而月而。” (13)“潔清白而事君,怨陰驩(歡)之賓明,煥玄錫之流澤,志疏遠而日忘,慎糜美之窮皚,外承驩(歡)之可說,慕窈窕於靈泉,願永思而毋絕。”(14)“煉冶銅華清而明以之為鏡而宜文章以延年而益壽去不羊與天無極如日之光長未央”(14-1)“練冶鉛華清而明以之為鏡宜文章而延年益壽而去不祥與天無極而日月光未央矣”漢銘文鏡之銅華連弧銘文鏡。(15)“日有熹,月有富,樂毋事,常得意,美人會,竿瑟侍,賈市程萬物。”以上見於連弧紋鏡上,字體有的方正,有的則瘦長,簡筆較多。(16)“見日之光,長樂未央。”(17)“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服者君卿。”(18)“見日之光,天下大陽。”(19)“見日之光,天下大陽,服者君卿,所言必當。”(20)“常貴富,樂未央,長相思,不相忘。”(21)“日有烹,宜酒食,長貴富,樂毋事。”(22)“君行卒,予志悲,久不見,侍前稀。”(23)“心思美人,毋忘大王。”(24)“願長相思,久毋見忘。”(25)“與天相壽,與地相反。”(26)天上見長,心思君王。”以上多見於草葉紋鏡。(27)“尚方御竟(鏡)大毋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闢不羊,朱鳥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敝金石如 侯王兮。”(28)“尚方作竟(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為國保。”(29)“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左龍右虎主四彭,朱爵玄武順陰陽。”(30)“此有佳鏡成獨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禮泉飢食棗,浮游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為國葆。”(31)“作佳鏡成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壽如金石。”(32)“王氏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放四海,壽如金石之國保。”(33)“朱氏明鏡快人意,上有龍虎四時宜,常保二親宜酒食,君宜官秩家大富,樂未央,宜牛羊。”(34)“杜氏作竟〔鏡〕四夷服,多賀新家人民息,胡虜殄滅天下复,風雨時節五穀熟,長保二親受大福,傳吉後世子孫力,官位高。”(35)“福祿進今日以前,天道得物自然,參駕蜚龍乘浮雲,白虎失,上大山,鳳鳥下,見神人。”(36)“福熹進兮日以萌,食玉英兮飲渲泉,駕文龍兮乘浮雲,白虎口兮上泰山,鳳凰舞今見神仙,保長命令壽萬年,周復始今八子十二孫。”(37)“金之青,視吾形,見至口,長思君,時來游,宜子孫,樂無憂。”(38)“上太山,見神人,食玉英,飲醴泉,駕文龍,乘浮雲,君宜官秩保子。”(39)“吾作佳鏡自有尚,工師刻做主文章,上有古守(獸)闢非羊(祥),服之壽考宜侯王。”(40)“惟始建國二年新家尊,詔書數下大多思,賈人事市不躬嗇田,更作辟雍治校官,五穀成熟天下安,有知之十得蒙恩,宜官秩,藻子孫。”(40)“調治佳鏡子孫息,長保二親得天力,傳入後世樂無極。”以上見於博局紋鏡。(41)“長宜子孫。”(內區)“呂氏作鏡自有紀,長保二親口孫子,闢去不羊(祥)宜古市,為吏高升官人右,壽如金石。”(外區)(42)“宜侯王,樂未央。”(內區)“侯氏作鏡大毋傷,巧工刻之為文章,左龍右虎闢不陽(祥),七子九孫居中央,夫妻相保如威央兮。”(外圈)(43)“蓋作竟(鏡)自有紀,闢去不羊(祥)宜古市,長保二親。”以上見於鳥獸紋鏡,(44)“君宜高官。”(內區)“富且昌,樂未央,師命長,宜侯王。”(外區 )(45)“建寧元年九月九日丙午造作尚方明鏡,幽煉三商,上有東王父,西王母,生如山石,長宜子孫,八千萬里,富且昌,樂未央,宜侯王,師命長,買者大吉羊(祥),宜古市,君宜高官,位至王公,長樂央口。”以上多見於變形四葉紋鏡。(46)“吾作明竟(鏡)幽煉宮商,週羅容象,五帝天皇,白牙單琴,黃帝除兇,朱鳥玄武,白虎青龍,君宜高官,子孫番昌,建安十年造大吉。”(47)“吾作明竟(鏡),幽煉三商兮”(方枚銘)“元興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廣漢造作尚方明竟,幽煉三商,週得無極,世得光明,長樂末央,富且昌,宜侯王,師命長,生如石,位至三公,壽如東玉父,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銘文帶)以上見神獸紋鏡。(48)“青蓋作鏡四夷服,多賀國家人民息,胡虜殄(舔)滅天下服,風雨時節五穀熟,長保二親得天力。”此銘文多見於龍虎紋鏡。漢鏡銘文中,有—些關於銅鏡鑄造工藝的內容,我們從中可以了解到當時銅鏡鑄制的部分情況。
如表明銅鏡金屬成分的銘文有:“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和“幽煉三商”等,其中以“幽煉三商”較多見。對“三商”,學術界有多種解釋,但筆者認為以釋為銅、銀、錫三種金屬為宜,鏡銘中“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可以為證。三金中的“銀”經近代檢驗證明,應是金屬鉛。另外,“新有善銅出丹陽”,標明鏡原料銅的產地。“丹陽”指漢代的丹陽郡(今安徽當塗),它是漢代最有名的銅礦所在地,西漢還在丹陽設有銅官。《漢書·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銅為下。”孟康注:“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漢鏡銘文減字、減句、省筆略畫現象普遍,這種現像在唐以後的銅鏡銘文中是很少見的
----------------------
鏡之“銘”--銅鏡斷代、辨偽之五(1)
    銅鏡銘文中最悲愴、最具離愁別怨的是漢代鏡銘。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銅鏡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在無數的歷史物質文化遺存中作為日常生活用品,銅鏡卻基本是生產和使用時間最長,歷時年代最久,銘文最為豐富的藝術品。正如一件銅鏡所鑄銘文一樣“七星朗耀通三界,一道靈光照萬年”。  最悲愴、最具離愁別怨的漢代鏡銘 最悲愴、最具離愁別怨的漢代鏡銘    
    我喜歡銅鏡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紋飾精妙絕倫,還有它的銘文內容豐富、包羅萬象。銘文字體形式也多樣化,有秦篆、小篆、漢篆、繆篆、佐書、金文、鳥蟲書、漢隸、草書、簡體、花體、符號等。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思想意識和社會風貌的變化,對文學發展和書體演變以及政治、經濟發展的變化都在銘文上有所反映、也是“以物載道”的集中表現。通常可分為兩漢、隋唐、兩宋三大階段,元明清出現了衰退至終結。也許就是因為銅鏡紋飾的美妙、銘文內容的海涵,所以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為更多的收藏愛好者所喜愛而關注,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自身的價值被合理的釋放和真實的詮釋。也許在不遠的將來還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同時也說不定會帶來更多的憂慮和悲傷。但只要你是個鑑賞者,那就一定是會快樂的……
    中國銅鏡的銘文出現於戰國末年,只是個別現象,較為罕見,字體具有金文遺風。但到了西漢銘文就頻頻出現並逐漸開始流行,這裡我就從漢代開始來表述銅鏡銘文的特點。
 最悲愴、最具離愁別怨的漢代鏡銘   最悲愴、最具離愁別怨的漢代鏡銘
一、兩漢鏡銘
    漢代銘文形式最為多樣,在西漢早期的蟠螭紋鏡上就能經常看見,但字體較小,常是主題紋飾的一種陪襯,一般以篆書為主,通常是小篆,字形見長見方。到了西漢中期,從篆逐漸到篆隸夾雜的方篆,有棱有角,也有偏長、偏圓的篆體或略見隸化的美化形式,還有少許蟲鳥篆,到後來就開始夾雜符號了。銘文在銅鏡上的地位也逐步確立起來,出現了以銘文為主要裝飾的銅鏡。銘文佈局上有軸對稱和心對稱兩種,前者上下排列、後者依鈕環繞,尤其是重圈銘文鏡成為鏡背主要紋飾的裝飾手段,最多的銘文是六十多字。從西漢晚期到東漢,是銘文盛行時期,書體也從原來的篆體或隸中帶篆,逐漸演變成成熟的隸書。到晚期銘文形式上通假通借、減字(省略)漏句、加字簡化(減筆錯別)和反寫等頻繁出現或明顯增多。字間也時加符號或首尾有圓點或魚形紋相隔。並出現裝飾性字體,如懸針篆和變形篆隸體。   
    在銘文內容上,漢初社會百廢待興,建立了新的秩序,新的仕途選拔制度,使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大展宏圖。反映普通人渴望升官發財的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引發祝愿高官厚祿的吉語祝詞大量出現,還有尚方自誇、廣告宣傳、延年益壽、多子多福等。雖然漢初採取了“予民休息”的政策,但內憂外患依舊,紛爭不息,人們倍受妻離子散和離家勞役之苦,悲哀離愁、相思情語也從漢代樂府民歌走上銅鏡的銘文。還有在古人心中可能認為銅鏡的確具有驅邪鎮鬼的魔力,它即可為活人驅邪、也能為死人驅鬼。加上漢代民間流傳的昇仙故事太多,也許他們相信只要恆心修煉,昇仙的路是隨時可以行得通的,何況在他們眼裡,羽化昇仙無疑是人生最完美的解脫,所以升仙驅鬼的銘文多了。到東漢時最具特色的是紀年紀氏、紀地紀事、和追求現實生活安寧的特殊銘文也流行起來,紀年銘流行,使銅鏡年代的確定有了非常明確的參照,是重要的斷代依據。有的銘文表現單獨一種意思,比如愛慕相思,有的卻是祝詞和其他幾種意思合在一起。
    最悲愴、最具離愁別怨的漢代鏡銘 最悲愴、最具離愁別怨的漢代鏡銘
    但在漢鏡銘文中最值得回味的還是相思情語和離愁別怨。這些銘文看似思念,卻沒有真唱男女思戀的讚歌,卻實為生死離別的悲歌。不禁使人想起令人震撼的漢樂府民歌《十五從軍徵》“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塚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採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還有《古歌》:“秋風瀟瀟愁殺人,出也愁,入也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這些淒慘悲哀的怨愁正是對漢代銅鏡上那些相思銘文最好解讀,它令人震撼,讀了以後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現將上述各種分別舉例如下:
    (一)、吉語祝詞
    1、高官厚祿:
    “長宜高官”;
    “君長宜官”;“長保官位”;
    “位至三公、君宜高官”;
    “祝愿高官、位至三公、金錢滿堂”。
    2、廣告宣傳:
    “吾作明鏡、幽湅三商、雕刻無限… . ”;
    “…買者富貴,長宜子孫延年兮”
    “冶湅銅華清且明、與之為鏡宜文章… . ”。
    3、尚方自誇:
    “尚方作鏡大毋傷、巧工刻之成文章… . ”;
    “尚方作鏡真大好、…壽如金石為國保”;
    “尚方作鏡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上有山人赤松子”;
    “尚方作鏡佳且好,子孫番昌長相保,男封太君女王婦… . ”。
    4、長壽富貴:
    “壽如金石”;
    “家常富貴”;
    “常富貴、樂未央”;
    “日曆大萬、家富千金”;
    “壽如金石、累世未央”;       
    “大樂富貴、千秋萬歲、宜酒食”。
    5、長宜子孫:
    “長生宜子”;
    “長宜子孫、富貴昌兮”;
    “明如日月、長宜子孫”。
    (二)、相思情語:
    “願長相思” ;
    “長相思、勿相忘” ;
    “長毋相忘、貴樂未央”;
    “久不相見、長毋見忘”;
    “心思大王、美人在旁” ;
    “心思美人、毋忘大王”;
    “天上見長、心思君王”;
    “見日之光、美人在旁”;
    “美人大王、心思毋忘”;
    “天下太陽、幸毋見忘”;
    “…;卬天大息長相思、毋久”;
    “大樂富貴毋極、與天地相翼”;
    “修相思、煩毋相忘、大樂未央”;
    “大樂未央、長相思、願毋相忘”;
    “長毋相忘、天下大陽、言所必當”;
    “君行卒、予心悲、久不見、侍前希”;
    “昔同起、予志悲、道路遠、侍前稀”;
    “君有行、妾有憂、行有日、反無期… ”;
     “常與君、相驩幸、毋相忘、莫遠望”;
    “愁思悲、願君忠、君不說、相思願毋絕”;
    “與天相壽、與地相長、富貴如言、長毋相忘”;
    “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結心相思、毋見忘”;
    “與天毋極、與地相長、驛樂如言、長毋相忘”
    “道路遙遠、中有關梁、鑑不隱請、修毋相忘”;
    “道路日遠、侍前日稀、秋風日起、吾志日悲”;
    “...志存神而不遷、得併觀而不棄、精昭折而伴君”
    “清冶銅華以為鏡…千秋萬世毋相忘、時來何傷”;
    “潔清白而事君...慕窈窕之君影、願永思而毋絕”。
    (三)、紀年、紀氏、紀地、紀事:
    “永康元年正月午日… ”;
    “…家在武昌、師出洛陽… ”;
    “居攝元年自有真、…夫妻相喜日益親善”;
    “許氏作鏡自有紀、青龍白虎居中央…”;
    “李氏作鏡真大巧、明如日月世之保… ”;
    “天紀元年歲在丁酉、徐師伯所作明鏡、買者宜子孫、壽萬歲、大吉”;
    “始建國二年新家尊、詔書數下大多恩、賈人事市、不躬薔田、… ”;
    “新(漢)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 . ”;
    “元興元年丙午日天大赦、廣漢造作尚方明鏡....”;
    “永和元年正月廣武造、宜君王、長米用”。
    (四)、現實生活:
    “積善之家、天錫永昌”;
    “明如日月、利父母兮”;
    “… 君舉孝廉士、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吉”;
    “… 胡虜殄滅天下复、多賀人民國家息、風調時節五穀熟(豐)”;
    “新興辟雍建明堂、然於舉士列侯王、將軍令尹民戶形、諸王萬舍在北方…”;
    “…長保二親具富昌、如侯王”;
    “…宜子孫、壽萬年、家有五馬千頭羊”;
    “清之銅華以為鏡、昭察衣服觀容貌、絲組雜遝以為信、清光乎宜佳人”;
    “日有熹、月有富、樂毋事、常得意、美人會、竽瑟侍、賈市程萬里”;
    (五)、昇仙驅鬼:
    “上大山、見神人、食玉英、飲灃泉、乘浮雲、白虎引兮直上天,壽長命、壽萬年,宜官秩、保子孫”;
    “三羊作竟大毋傷、左龍右虎闢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 . ”;
    “ …. 徘徊神山採其草、壽敝金石西王母”;
    “架蜚龍、乘浮雲、上大山、見神人… . ”;
    “青蓋作鏡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浮游天下熬四海… . ”。
    (六)、其他:
    自誇銘文中還常見有“日光”、“內清又叫昭明”,另外還有“銅華”、“清白”銘。尤其是“日光”和“昭明”,在西漢特別流行,遺留的這類銅鏡也非常多,只要你留意就一定遇到。我以常見的日光和昭明鏡為例來說明其他幾種情況。
   日光鏡品種不少,但主要有“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昭明鏡全銘是“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心忽楊而願忠、然壅塞而不洩”。
    1、添加符號:
    在“見日之光、天下大明”字間加“の”、斜菱形“田”或菱形等。
    2、省略減字:
    “昭明”鏡中常缺“質”、“輝”、“楊”、“塞”等,昭明鏡還常見“內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忽而不洩”,省略比較隨意,甚至是整句省略。
    3、加字:
    以加“兮”、“而”字為多見,多是因為鏡的大小來加,從加一個而字到每個銘文間加“而”字,加完整的又被叫 “而字鏡”的。比如:“內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夫而日而月而心而不而洩而”或長或短都有。
    4 、通假(通用、假借)或簡化和省偏旁(減筆錯別)等:
    鏡—竟、 蜚—飛、 湅—煉、反— 返、 英— 央、 孰— 熟、
    銅—同、 仙—山、 作—乍、巨— 距、 雍— 壅、 古— 估、
    並— 病、 師— 獅、 予— 與、希— 稀、 彭— 旁、 親— 新、
    白— 伯、 立— 位、清 — 情、患 —宦、  央— 殃、  番— 蕃、
    呆—保、宮—官、 工—巧、月—明、尹—君、始—如、
    九—久、加—賀、詐—作、由— 遊、 倍— 歲、貝—具等等。
    另外一些工匠偷懶或一些字在省去偏旁後仍然很難刻,比如在神獸鏡的半圓方枚上,通常0.8 厘米不到見方大小的地方要刻四個字,工匠們就會把筆劃減之又減,難以辨認,如果你不熟悉銘文的話就基本不認識。這些字常在鑄工較差的銅鏡上多見,且銘文多不完整,文字也相對潦草。在昭明、洪海著《古代銅鏡》第63 頁上整理了一些,尤其是《銅鏡史典》寫的比較詳細,作為愛好銅鏡鑑賞者就值得一讀。
------------------------------
西漢“未央宮”宮名含義小考
譚前學(漢陽陵博物館 研究館員) 
    摘要:未央宮是西漢乃至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宮殿之一。但對於未央宮為何取名“未央”,文獻上卻沒有任何說明。本文試圖通過對有關傳世漢代文獻、出土文獻的梳理以及對漢代風俗觀念的考察,對此進行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西漢 未央 未央宮
    未央宮是西漢帝王處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也是漢代乃至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宮殿之一。從事文博考古工作和中國古代史研究的人,大概沒有人不知道西漢“未央宮”的,但對於“未央”的含義,恐怕也沒有幾個人是清楚的、明白的。
    關於未央宮的興建的時間、主持人及修建目的,《史記》和《漢書》均有明確的記載。“(漢高帝)八年,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當時劉邦在山西一帶與韓王信作戰,讓蕭何鎮守關中,同時監修未央宮。不久,劉邦從前線回來,見未央宮修建得非常雄偉壯麗,不由大怒,責問蕭何:“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 蕭何回答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後世有加也” ,也就是說未央宮壯麗的外觀是為了顯示帝王的威勢。聽了蕭何的這番解釋,劉邦才轉怒為喜。但何以取名“未央”,“未央”有何意義,文獻上卻沒有任何說明,這自然引起後人的諸多推測。
    “未央”一詞最早出自《詩•小雅•庭燎》的詩句:“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言觀其旂。”《庭燎》是一首描寫宮廷早朝景象,表現君王勤於政事的詩篇。詩中的“未央”作“未盡”、“不盡”、“未已”解。一些人,通過對“未央”字面意義的理解,推測西漢王朝的創始人將自己居住的宮殿以“未央”命名,其用意是和秦嬴政將自己稱“始皇”,以便“傳之萬世,永無盡頭”的願望相一致的。也有一些人通過對《庭燎》一詩的整體解讀來理解“未央宮”取名的含義。實際上,關於《庭燎》詩一直有多種解讀。一說《庭燎》是一首男女夜會詩,即君子(宣王)與自己喜愛的女子相會。另一種說法是勤政詩,即君子(宣王)以夜未央之時問夜早晚,夜未盡就來繼續勤政,贊其勤於政事。如果把《庭燎》當作一首勤政詩,那麼“未央”就有勤政之意,“未央宮”自然可以理解為“勤政宮”了。
    對於“未央宮”之“未央”,還存在另一種比較有影響的解讀。未央宮位於漢長安城的西南部。當時的人認為,西北為乾,西南為坤;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西南在十二地支中屬未,因此,未央宮就可理解為位於西南方中央的宮殿。
    上述幾種關於“未央”含義的理解,除“勤政”說似可接受外,其他兩種說法都難以令人信服。尤其是將“未央”與“始皇”以及“傳之萬世”相聯繫,太過曲折和隱晦,不符合漢人的觀念和習慣。大量文獻和考古資料表明,漢人大都敢想敢做,想什麼就說什麼,不喜歡拐彎抹角,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想法。如酷吏寧成就說“仕不至二千石,賈不至千萬,安可比人乎” ,瓦當文字中大量的“君宜高官”、“大樂富貴”、“長生無極”、“延年益壽”等文字也是漢人渴望富貴、長壽的最直接的表露。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惟有漢人敢將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如此大膽明白地表露出來。劉邦和蕭何想要新生的漢王朝萬世長存,完全可以使用其他更為明白易曉的詞語來表現,根本用不著使用如此難懂的詞彙。況且,像劉邦和蕭何等一大批漢初的布衣將相,在經歷“焚書”的秦王朝後,是否能見到《詩》、《書》等儒家典籍,即便有幸能見到,是否能讀懂也尚不可知。因此,將“未央”與“始皇”以及“傳之萬世”相聯繫,太過牽強、太過附會。
    將未央宮理解為位於西南方中央的宮殿的說法也是與歷史事實不符的。事實上,長安城之興建乃自南端的長樂、未央二宮開始,然後才次第擴及其他,因此,城內宮殿、道路、市肆、民居佈置均不甚合乎章法。也就是說長安城在建設之初並沒有明確的建設規劃,是先有未央宮,後有長安城。未央宮的宮名在興建之時就確定,當時長安城尚未完全建成,故未央宮在整個長安城中的位置是難於確定的。將未央宮說成是代表方位,那是後來長安城完全建成後未央宮實際所處的方位,不符合最初定名“未央”的本意。實際上,未央宮在漢代還有一個名字就是“西宮”,那是因為它在長樂宮之西故名。
    考察未央宮之“未央”含義,不能僅從漢以前的文獻中去追尋,還應更多地從傳世漢代文獻、出土文獻以及有關風俗觀念中去探究。
    漢代文獻中有關未央的文字絕大多數是以宮名的形式出現的,而且大多特指“未央宮”,因此,這些文字顯然無助於對未央含義的考察。除特指“未央宮”外,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以及出土文物資料中的“未央”大多與“萬歲”、“延壽命”等語彙同時出現。如“國危於累卵,皆曰無傷。稱樂萬歲,或曰未央” ;“靈殷殷,爛揚光,延壽命,永未央” 。“萬歲”、“延壽命”為漢代流行的吉祥語。“未央”與它們同時出現也應包含吉祥之義。這一點在漢代瓦當文字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漢代瓦當文字大致分為宮殿、官署、祠墓、吉語、雜類五類。在這五類中,吉語類所佔的比重最大。吉語類瓦當又可細分為“千秋萬歲”系統、“延年益壽”系統、長生未央長樂未央系統、富貴系統四類。在長生未央長樂未央系統中,“未央”通常與“長生”、“長樂”、“延年”、“益壽”等文字同時出現。如“長生未央”、“長樂未央”、“長樂未央延年永壽昌”、“長樂未央延年益壽昌”等。“長生未央”、“長樂未央”類吉語瓦當,在陝西各地均有發現,已故著名秦漢史專家在《摹廬叢著七種•秦漢瓦當概述》 中曾明確之處,並“不拘定施於未央、長樂兩宮”,而是“取其吉語通用”。這類文字在銅鏡銘文中也大量出現。如:“長相思,毋相忘,常貴福,樂未央”;“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結心相思,毋見忘”;“長樂未央,長毋相忘”、“富貴昌,宜侯王,樂未央”等,而且具有這種銘文的銅鏡在全國各地都曾出土。此外,“未央”也是漢簡最為多見的人名之一。上至於“侯”,下至於“奴”,都有以此為名號者。由此說明,在漢代“未央”、“長樂”是全國各個階層通行的吉祥語。作為吉語,“長樂”的意義非常容易理解,那就是“長久快樂”、“永遠快樂”。而“未央”的意義就不太明白了。對此,出土文獻給我們提供了相當有益的啟發。湖北隨州孔家坡漢簡《日書》“雞”篇有幾隻簡記載了用雞血來祭祀土地神的材料。其內容尚屬首見。其中一簡為:“此(雌)毋(無)央(殃)邪,雄毋(無)被堵,令雞毋亡、老,獻其大者” 。簡文中的“央”與“殃”相通。“殃”指禍患、災難。“殃邪”當指災禍和邪祟。在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中也多有把“殃”寫作“央”的簡文。如“是胃(謂)又(有)小逆,毋(無)大央(殃)”。雲夢睡虎地秦簡中與“央”(殃)對應的概念是“羊”(祥)或“恙”(祥)。在《日書》甲種中甚至還有謀求“毋央”即避除殃禍的簡文:“趣(趨)出,今日不出,以牡刀皮而衣,則毋(無)央(殃)矣”。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天文氣象雜佔》中也多見以“央”假“殃”。由此看來,“央”與“殃”相通在秦漢時期是相當普遍的情形,而陳直先生則明確指出,“殃”字簡寫為“央”,是“漢代最普遍的簡字” 。至此,“未央”的意義就不難理解了。“未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沒有禍患。另,據文獻記載漢代的方士安成曾著有《待詔臣安成未央術》一書。安成為方士,好稱道神仙靈異。未央術就是神仙長生術。從文獻記載看,神仙長生術在漢代非常盛行。翻開《史記》、《漢書》,以延年、延壽、千秋、萬年、壽昌等吉語命名的漢代人物比比皆是。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而這一點,又顯然是與當時盛行神仙方術思想,統治者信用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的各種行動密不可分的。秦皇漢武希冀長生不老,聽信神仙方士之言,不惜多次上當受騙,花費巨大的財力、人力尋求、燒煉不死之藥。儘管它們最終都未逃脫死亡的結局,但他們的行動卻在秦漢社會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一般的中下層人民既無人力也無財力去尋求所謂的不死之藥,只好通過“延年”、“延壽”、“萬年”、“千秋”等吉語命名來寄託自己對長壽、永生的希望。。在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中也多有把“殃”寫作“央”的簡文。如“是胃(謂)又(有)小逆,毋(無)大央(殃)”。雲夢睡虎地秦簡中與“央”(殃)對應的概念是“羊”(祥)或“恙”(祥)。在《日書》甲種中甚至還有謀求“毋央”即避除殃禍的簡文:“趣(趨)出,今日不出,以牡刀皮而衣,則毋(無)央(殃)矣”。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天文氣象雜佔》中也多見以“央”假“殃”。由此看來,“央”與“殃”相通在秦漢時期是相當普遍的情形,而陳直先生則明確指出,“殃”字簡寫為“央”,是“漢代最普遍的簡字” 。至此,“未央”的意義就不難理解了。“未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沒有禍患。另,據文獻記載漢代的方士安成曾著有《待詔臣安成未央術》一書。安成為方士,好稱道神仙靈異。未央術就是神仙長生術。從文獻記載看,神仙長生術在漢代非常盛行。翻開《史記》、《漢書》,以延年、延壽、千秋、萬年、壽昌等吉語命名的漢代人物比比皆是。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而這一點,又顯然是與當時盛行神仙方術思想,統治者信用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的各種行動密不可分的。秦皇漢武希冀長生不老,聽信神仙方士之言,不惜多次上當受騙,花費巨大的財力、人力尋求、燒煉不死之藥。儘管它們最終都未逃脫死亡的結局,但他們的行動卻在秦漢社會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一般的中下層人民既無人力也無財力去尋求所謂的不死之藥,只好通過“延年”、“延壽”、“萬年”、“千秋”等吉語命名來寄託自己對長壽、永生的希望。。在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中也多有把“殃”寫作“央”的簡文。如“是胃(謂)又(有)小逆,毋(無)大央(殃)”。雲夢睡虎地秦簡中與“央”(殃)對應的概念是“羊”(祥)或“恙”(祥)。在《日書》甲種中甚至還有謀求“毋央”即避除殃禍的簡文:“趣(趨)出,今日不出,以牡刀皮而衣,則毋(無)央(殃)矣”。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天文氣象雜佔》中也多見以“央”假“殃”。由此看來,“央”與“殃”相通在秦漢時期是相當普遍的情形,而陳直先生則明確指出,“殃”字簡寫為“央”,是“漢代最普遍的簡字” 。至此,“未央”的意義就不難理解了。“未央”就是沒有災難,沒有殃禍,沒有禍患。另,據文獻記載漢代的方士安成曾著有《待詔臣安成未央術》一書。安成為方士,好稱道神仙靈異。未央術就是神仙長生術。從文獻記載看,神仙長生術在漢代非常盛行。翻開《史記》、《漢書》,以延年、延壽、千秋、萬年、壽昌等吉語命名的漢代人物比比皆是。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而這一點,又顯然是與當時盛行神仙方術思想,統治者信用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的各種行動密不可分的。秦皇漢武希冀長生不老,聽信神仙方士之言,不惜多次上當受騙,花費巨大的財力、人力尋求、燒煉不死之藥。儘管它們最終都未逃脫死亡的結局,但他們的行動卻在秦漢社會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一般的中下層人民既無人力也無財力去尋求所謂的不死之藥,只好通過“延年”、“延壽”、“萬年”、“千秋”等吉語命名來寄託自己對長壽、永生的希望。。從文獻記載看,神仙長生術在漢代非常盛行。翻開《史記》、《漢書》,以延年、延壽、千秋、萬年、壽昌等吉語命名的漢代人物比比皆是。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而這一點,又顯然是與當時盛行神仙方術思想,統治者信用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的各種行動密不可分的。秦皇漢武希冀長生不老,聽信神仙方士之言,不惜多次上當受騙,花費巨大的財力、人力尋求、燒煉不死之藥。儘管它們最終都未逃脫死亡的結局,但他們的行動卻在秦漢社會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一般的中下層人民既無人力也無財力去尋求所謂的不死之藥,只好通過“延年”、“延壽”、“萬年”、“千秋”等吉語命名來寄託自己對長壽、永生的希望。。從文獻記載看,神仙長生術在漢代非常盛行。翻開《史記》、《漢書》,以延年、延壽、千秋、萬年、壽昌等吉語命名的漢代人物比比皆是。漢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當時追求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社會思潮的盛行。而這一點,又顯然是與當時盛行神仙方術思想,統治者信用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的各種行動密不可分的。秦皇漢武希冀長生不老,聽信神仙方士之言,不惜多次上當受騙,花費巨大的財力、人力尋求、燒煉不死之藥。儘管它們最終都未逃脫死亡的結局,但他們的行動卻在秦漢社會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一般的中下層人民既無人力也無財力去尋求所謂的不死之藥,只好通過“延年”、“延壽”、“萬年”、“千秋”等吉語命名來寄託自己對長壽、永生的希望。
    得注意的是,將未央與神仙方術相聯繫,在銅鏡銘文中也多有反映。如:“上大山,見神人,食玉英,飲澧金(泉),宜官秩,葆子孫,長樂未央,富貴昌,予(與)天毋極,駕非(飛)龍,由(浮雲)。” 等。再結合“未央”作為通行吉語與“長樂”、“延壽”、“萬歲”、“仙人”等吉語同時出現的特殊語境,我們不難看出,“未央”含有沒有災難、平安、長壽、長生等意義。如果漢代的“長樂宮”可以理解為“快樂宮”、“幸福宮”的話,那麼“未央宮”則完全可以理解為“平安宮”、“長生宮”。也只有這樣理解才符合漢代人的思想觀念以及“長樂”和“未央”連稱的語言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