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馬錢

祿馬錢



什麼是壓勝錢
2016-11-25 由 劉春聲 發表于文化
壓勝錢是我近年研究錢幣文化的一個主要課題,2008年接手郭若愚先生(郭老是郭沫若弟子,著名考古學家,因已耄耋之年多病辭去主編)任《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主編。
我國古代的貨幣(主要是金屬鑄幣)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用品錢,即具備貨幣的職能,可以正式行用的,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能花的錢;另一類是非正式行用的錢幣,雖然鑄造成錢幣的形制,但卻不具備貨幣的職能。這就是指壓勝錢,壓勝錢不用於流通,主要用於避邪取吉。
從錢幣學的角度上講,「壓勝錢」作為一個專有名詞,它所包含的內容多且複雜,範圍相當廣泛。廣義地講,是指鑄造成金屬錢幣的形制,但卻沒有貨幣職能的一類錢幣。狹義地講,是指用於饋贈、玩賞、配飾、卜卦而仿照錢幣形制鑄造的錢幣。
壓勝錢,舊稱「厭勝錢」。厭勝,古代謂以詛咒鎮壓邪祟。這個厭在這裡不讀yan,應讀ya,是動詞,意為一物壓在另一物上,壓而勝之。
「厭勝」一詞,最早典出《漢書•王莽傳》第六十九下:「……是歲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以後的史書對「厭勝」也有過記載,在此基礎上,「厭勝」漸漸演變成為古代方士的一種江湖巫術——厭勝法,它是用咒語和象徵性的物體來詛咒仇人、祈禱鬼神,以便制服被詛咒者。據《說文解字》解釋:「厭,笮也,今人作壓」。《漢書·翼奉傳》。——師古曰:「厭,抑也。」所以通常又把厭勝法稱作壓勝法。杜甫《石犀行》云:「自古雖有壓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可見,壓勝錢實際上就是人們據厭勝法的本義,為避邪祈福而製造的一種飾物,供人佩帶賞玩,厭服邪魅、求取吉祥。
壓勝錢演變出許多別稱,因其中鏤空錢一種多數有花紋圖案,故民間俗稱為「花錢」。又有人出於其錢多用於饋贈、玩賞之用途,又稱其為「玩錢」。還有人因其上面有反映古代民俗的內容,將之稱作「民俗錢」,總的來講,叫花錢的人最多。但似乎哪一種也不能把非行用的這部分錢的內容全部涵蓋。在《中國錢幣大辭典》壓勝錢編審稿會上,這一編定個什麼名為妥,與會專家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最後,大辭典副總編戴志強先生提出,還是取「壓勝錢」為好,大家都有同意,這一編的名稱就這麼定下來了。
壓勝錢的產生與流傳
根據存世實物資料看,壓勝錢最早看到漢代。在漢代的貨幣半兩錢中,已經出現除錢文外,鑄一些吉語、俚語在錢上面的例子,如:半兩富昌長樂未央錢、半兩長勿相忘錢等。
此後,壓勝錢的種類不斷增加。東漢時鑄造的吉語五銖(又稱壓勝五銖)錢幣,增添各種吉語或魚形圖案,人們認為每天佩帶這類附有吉語的銅錢,具有禳災辟邪的作用。兩漢時期的壓勝錢也見之於考古發掘中,象河北滿城竇綰墓出土的吉語錢,遼寧綏中窖藏出土的畫像錢,內容都十分豐富。1983年8月,在山西平朔漢墓出土一枚吉語錢,錢上鑄一圓環,錢面文字為「日入千金」,背文為「長毋相忘」。類似的還有「避兵莫當、除凶去央」等。
宋代是厭勝錢大發展的時期,因為宋真宗自己信仰道教,故道教大盛,元繼承之。歷遼金元,壓勝錢得到全面發展,品種、數量均比前期豐富。到了明清兩代,壓勝錢幣的鑄造和流傳達到鼎盛時期,內容幾乎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稱謂更是名目繁多,其形制、銘文、紋飾都達到精美絕倫的境界。壓勝錢即有民間鑄造,也有官府鑄造,皇家貴族也大量鑄造,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壓勝錢的種類及其功能
據宋王黼《宣和博古圖》記載: 「厭勝錢有五,一體之間,龍、馬並著,形長而方」。壓勝錢的形制在繼承古代流通貨幣的各種形制的同時,又有所發展創新,品種不斷豐富。既有傳統的方孔圓形和圓孔圓形,又有流變的布形、刀形、圜形,更有創新的梅花形、蓮花形、葫蘆形、仙桃形、蝴蝶形、祥雲形等等,還出現有附帶扣式的錢形樣品,可謂是千姿百態、形制各異。
壓勝錢的表象內容從讚美吉祥到附庸風雅、從婚喪嫁娶到誕辰祝壽,從避邪除惡到因果報應,從佛教經文到道教符咒,從飛禽走獸到神仙鬼怪,從花草樹木到亭台樓閣,從歷史故事到詩詞曲賦……,幾乎涵蓋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集中國民俗文化之大成。
壓勝錢一般按表現內容將其分作幾大類:
錢文錢
錢文壓勝錢錢面有正用品錢幣上通常的紀重、紀值、紀年號、紀國號等歷代鑄幣錢文,錢背為各種類型的紋飾和圖案、吉語(主要為龍、龜、蛇、七星、寶劍、僧人等),形制古雅。
元 泰和重寶·犀牛望月錢
清 乾隆重寶·寶泉局龍鳳開爐錢
吉語錢
吉語壓勝錢顧名思義,錢文都是祝福的吉利話兒。一般四字一組。舊時又稱此類錢幣為「口彩錢」。官民均鑄,是厭勝錢幣中鑄量最大、版式最多、內容最豐富、流傳最廣的品種。吉語錢多用於社會交往,傳遞感情,表達寄託吉祥,除祟避邪的良好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宋 長命富貴·背星月大錢
宋 家國永安·符文錢
生肖錢
生肖壓勝錢錢一面是十二生肖動物圖案、名稱,或配有十二地支文字。另一面多為八卦、星官、吉語等相襯。有的一個生肖為一枚,十二枚為一套;有的將十二生肖圖案全鑄於同一枚錢上。生肖錢約始鑄於宋朝,以後歷朝歷代均大量鑄造,尤以清代為盛。生肖錢多佩帶在身上,保佑平安吉祥,反映了人們追求幸福美滿的一種願望。
宋 本命星官生肖龍斬鬼錢
宋 老子授經十二生肖錢
八卦錢
八卦壓勝錢一面為八卦符,兼書卦文,一面多為咒語,也有的裝飾神話圖案。八卦錢主要用於鎮宅院、保平安、祛病邪、巫術占卜等。八卦錢在清朝道光年間興盛,民間為避兵亂、鎮妖害,在建房上樑時,放置八卦錢。封建社會結束後,八卦壓勝錢主要用於巫術占卜。在壓勝錢編中,將其歸到了宗教錢中。
元 雙郭地支八卦錢
清 地支八卦生肖錢
清 地支八卦符咒錢
清 六字真言龍鳳錢
清 五毒地支八卦錢
娛戲錢
娛戲錢有打馬格錢和棋錢兩種:
打馬格錢是北宋時期開始盛行起來一種搏戲工具,俗稱「馬錢、將馬錢」,歷代民間均有鑄造。有的一面鑄有馬形圖案,一面鑄以馬名,多為歷史傳說中的名馬;有的一面鑄有騎馬將軍或馬形圖案,一面鑄以將軍姓名或職官名,涉及先秦以來的名將及職官。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傳世打馬格錢多是宋元時期之物,但後世明清亦有仿鑄。
宋 白蟻打馬格錢
棋錢是做成錢幣形狀的象棋子,多為銅質,圓形無穿孔。有的兩面均有字;有的一面有字,另一面為圖形。
打馬格錢和棋錢是中國古代人們文化娛樂生活的反映,是考證某些遊戲活動發展的具體實物資料。
還有一種秘戲錢,大辭典把它歸到了娛戲錢。秘戲錢的用途有數種說法,一是啟蒙說。舊時父母在兒女婚配時將其藏於嫁妝箱底,好讓新人在洞房花燭夜時有所遵循。二是避邪說。民間有將秘戲錢稱之為「避火錢」的。有的讀書人常在書房中存放秘戲錢或春宮畫之類,用來避火消災。在漢民族的傳說中,火神「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現,見室中藏有此物,會羞慚而退,不復為災。這些民間習俗已經具有壓勝的意義。三是妓院用物說。故有的地方將秘戲錢稱之為「堂子錢」或「春錢」。
遼 光背秘戲錢
元 風花雪月秘戲錢
神仙佛道錢
錢幣上鑄有與道教、佛教相關的人物或咒語。
宋 佛教揭缽圖錢
宋 宮中行樂圖錢
異形錢
不是圓形的錢都是異形錢。異形品壓勝錢文字多為吉語,背以吉祥圖案為裝飾,始鑄於漢代,以後歷朝均有鑄造。主要有腰牌形、布形、長命鎖形、桃形類。
宋 仙人福壽錢牌
清 大布黃千·大泉五十·仙人龍鳳仿古布錢
鏤空錢
鏤空是中國古代雕塑工藝的一種技法,廣泛應用於玉器、石器、骨器、漆木器以及陶塑等工藝的製作上。將鏤空技術應用在壓勝錢的鑄造,從形制上我們對此類壓勝錢冠之以「鏤空錢」。因其形象玲瓏剔透,而得名「玲瓏錢」。又因這類錢的紋飾多以花草為主,所以稱此類錢為「鏤花錢」或「通花錢」。
鏤空錢始鑄於漢代,形制以圓穿圓孔形為主,鑄工精美,紋飾以植物、動物、人物為主題,紋飾變化豐富多彩,極具觀賞性。
宋 雙鳳鏤空錢
遼 鎏金雙龍錢
壓勝錢研究的對象及其在錢幣學中的地位
我們這裡所說的「錢幣」,是一個文化領域的名詞,既包括正在流通使用的貨幣,也包括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貨幣,還包括因為貨幣和貨幣文化而產生的其他相關事物。說到底,錢幣學要研究的是文化問題。除此以外,有關貨幣的其它問題,則屬於貨幣金融學研究的範疇。壓勝錢是貨幣的衍生物,所以是我們研究的內容。
壓勝錢曾長期流行於我國古代社會,作為一個載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背景和人們的風俗習慣。對壓勝錢的研究和收藏,正是對我國祖先精神世界的一種探索和再認識。壓勝錢的價值和魅力正是在於它們自身所表現出來的民俗風貌和文化內涵。
從物質民俗學的角度講,壓勝錢是一種有形的文化產品,一方面它是傳統文化觀念和思想的承載物;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種符號,傳達著一種無法用其他形式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概念和信息,如辟邪禳災、祈求吉祥和美、健康、平安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某個地區或民族的處世態度、價值觀念等。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我認為壓勝錢研究的對象有三方面:一是壓勝錢上面的圖案紋飾,二是壓勝錢所表現出的文化內涵,如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三是當時社會的民俗、民風。
壓勝錢雖然不屬於歷史貨幣的範疇,但因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頗高,在錢幣學中的地位日顯重要,而且因為與民風、民俗的淵源極深,所以其在民俗學領域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近年來,隨著研究視野的拓寬,人們開始廣泛關注對壓勝錢領域諸多問題的探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編纂《中國錢幣大辭典》時,囿於認識的局限,當時的設想還只是把壓勝錢的內容作為附錄編入。經過將二十年的發展,厭勝錢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果日豐,也形成了一支頗具規模的研究收藏隊伍。於是,編委會決定將壓勝錢的內容獨立成編,對於喜愛壓勝錢的人來講,這無疑是個福音,對於壓勝錢的保護整理研究,更具有重要意義。
什麼是壓勝錢 -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2a8val9.html


厭勝錢:厭勝錢也叫做壓勝錢,也叫押勝錢、壓勝錢,並非流通幣。民間一種用作吉利品或 -華人百科
https://www.itsfun.com.tw/%E5%8E%AD%E5%8B%9D%E9%8C%A2/wiki-2570886-1296666


厭勝、壓勝、厭勝錢、押勝錢與花錢
厭勝(yā shèng )是一個漢語詞彙,是迷信謂用符咒等法除邪得吉的意思。
厭勝,典出《漢書·王莽傳》第六十九下:「......是歲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中記載:「因巫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
後來「厭勝」演變成了古代方士的一種巫術——厭勝法,當時人們認為運用厭勝法就可以制服他們想要制服的人和物。厭勝法的「厭」讀作yā,據東漢學者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厭,笮也,今人作壓。」所以通常又把厭勝法寫作壓勝法。
由此可知,「厭勝」和「壓勝」是一回事,讀音相同,意思也一樣。「厭」和「壓」互為通假。「厭勝」、「壓勝」,讀音都應作:yā shèng 。東漢許慎之前寫為「厭勝」,後來又有了「壓勝」的寫法。今人一般取最早的寫法作「厭勝」。
唐杜甫《石犀行》云:「自古雖有壓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 清袁枚 《新齊諧·滇綿谷秀才半世女妝》:「 蜀人滇謙六 ,富而無子,屢得屢亡,有星家教以壓勝之法。」 清錢泳 《履園叢話·笑柄·醬》中有:其制醬時,必書「 姜太公在此」五字為壓勝。
傳說「厭勝之術」始於姜太公。《太公金匱》中說:周武王伐紂,天下歸服,只有丁侯不肯朝見,姜太公就畫了一張丁侯的像,向這張像射箭,丁侯於是生起病來。當他知道是姜太公搗的鬼,便趕緊派使臣去向武王表示臣服。姜太公在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畫像上的箭,丙丁日拔掉了畫像眼睛上的箭,庚辛日拔掉了畫像腳上的箭,丁侯的病就好了。
所以壓勝法就是用符咒等法除邪得吉的一種迷信的方法。
厭勝錢實際上就是人們據厭勝法的本義,為避邪祈福而製作的一種類似錢幣的飾物,供佩帶賞玩,厭服邪魅,求取吉祥。
由於古時「厭」和「壓」通假,厭勝錢也寫做壓勝錢,有的地方寫成「押勝錢」。筆者認為「押勝」的寫法是寫別字,是取其yā shèng之音而將「厭」寫成了「押」,是錯誤的。
至於說到「花錢」,應該是今人對厭勝錢的一種俗稱。因為厭勝錢不同於真正的錢幣,有各種各樣的圖案、文字及裝飾,故民間稱之為「花錢」。
從收藏的角度說,民俗品收藏是一個大的門類。目前,人們把厭勝錢歸為民俗品的一部分,所以,又把厭勝錢稱為「民俗錢」,以和正式流通的錢幣有別。
漢代「辟兵莫當除凶去殃」厭勝錢

厭勝錢,並非流通幣,而是民間做成的一種類似錢幣形狀的其上鑄刻有吉祥避邪圖案或文字的物品。最早為小孩子佩帶的飾物。它最初的本義主要是壓邪攘災和喜慶祈福兩大類。到了後來,厭勝錢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廣,諸如開爐、鎮庫、饋贈、賞賜、祝福、辟災、占卜、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等,都鑄厭勝錢。也不限於民間鑄造,宮裡甚至鑄錢機構也鑄造。發展到後來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為紀念、厭勝、憑信、上樑、供養、博弈、吉語、成語、戲作等品類。縱觀歷朝歷代的厭勝錢,各種書法、圖案內容,多是體現當時的禮俗時尚。因此厭勝錢對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從傳世實物和典籍記載看,中國古代的厭勝錢是一個品類繁多的大家族,從讚頌吉祥的「祝壽錢」、「洗兒錢」、「撒帳錢」,到厭魅解厄的「辟兵錢」、「神咒錢」、「八寶錢」;從祈嗣求子的「男錢」、「女錢」、「秘戲錢」,到嬉戲娛樂的「棋錢」、「馬錢」、「燈謎錢」,埋藏在庭院塔磚下的「鎮宅錢」……幾乎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多數人認為厭勝錢始鑄於西漢,並有傳世的實物印證。漢代五銖錢中,有的正面鑄有「脫身易、宜子孫」字樣,有的正面銘文為「辟兵莫當」,背面銘文為「除凶去央(殃)」,顯然是為辟凶致吉而特意製造的。有人據此指出,這種錢圓形方孔的形制,恰與古代中國人關於「天道圓,地道方」的宇宙宏觀形態的認識相吻合,錢之所以具備逢凶化吉的神奇效應,就在於它被澆鑄成形時,注入了負載「天道」、運行不窮的「神力」。東晉魯褒撰《錢神論》,開篇即雲「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可謂抓到了根本。換言之,厭勝錢是在這種對天圓地方乾坤之象的宇宙結構的認同和有目的的操縱運用中產生的。但有人引證王黼《宣和博古圖錄》:「厭勝錢有五,一體之間,龍馬並著,形長而方」,略見早期的厭勝錢主要是長方形制。果真如此,則上述見解未必就是無懈可擊的了。
又有人認為厭勝錢起源於戰國時代,可資證明的實物是在今川西平原古墓葬中成批出土的橋形銅幣。據說清人已經指出橋形幣是古代巴、蜀國人的厭勝錢,其功效或在於交通鬼神。贊同這一說法者據此揣測厭勝錢起源於先秦時西南地區的巫術,隨著秦兼巴蜀、統一全國後,輾轉流入西北和中原地區。這樣,在秦朝廢除六國舊幣、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半兩」時,特製的厭勝錢何以多取非圓形制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厭勝錢是從這種橋形幣脫胎而來,可與流通貨幣相區別。但是,又有人從根本上推翻此說,以為所謂橋形幣只是一種類似磬、璜造型的裝飾品,並不是錢幣。
還有人認為,厭勝錢的源頭是原始的「冥幣」:古人以為有一種活動在泥土中的鬼怪名「勝」,專門吸食死人的腦髓,使之「二次死亡」不得復活於冥界,因此要有物制約。考古資料表明,在原始公社時期的墓葬中,常有海貝的發現。這種海貝在人們生前便是具有驅邪避害意義的佩飾,死後以之入墓,繼續發揮制服「厭勝」的作用。這就是「厭勝」的本義。後來,海貝在以物易物的交換中,逐漸從象徵財富的實物轉化成作為一般商品等價物的流通貨幣,則殉葬之貝在「厭勝」的同時,又具有了貨幣的功能,可供死者在冥間使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早期的「冥幣」與「厭勝錢」是二位一體的,但從發展過程考察,仍有先後之別。此後,再分別流變為專供保護棺墓用的「鎮墓錢」和專供死者在冥間使用的陶質或泥質冥幣,即金屬貨幣的代替物。照這樣觀點推論,厭勝錢起源於古人原始的死亡觀,產生的時間亦可追溯到更久以前。

漢至南北朝時期 的厭勝錢,其形主要類同於當代或前代的行用錢,區別在於背加日、月、星、龜蛇、寶劍等圖案或人物故事、生肖等。常見於「五銖」、「大泉五十」、「五行大布」、「永通萬國」、「常平五銖」等一類的錢文圖案。
唐宋時期的厭勝錢,以鏤空花草、蟲、魚、蜂、蝶、龍、鳳、麟、獅、鹿、馬、人物故事為主調。這類鏤空錢多數起裝飾作用,如服飾、馬具、簾帳等等。龍、鳳、麟、獅等錢也寓意吉祥、太平之意。這時期的吉語錢多見有「上上大吉」、「龜鶴齊壽」、「長命富貴」、「宜爾子孫」等等,以及背鑄各種圖案的當代或前代年號錢,反映道教內容和文化的符文、八卦和生肖錢。「福德長壽」、「千秋萬歲」等自北朝末至遼、金、元各代均有鑄造。而酒令詩牌、選仙錢、打馬格錢、棋錢等遊戲博弈品,也主要產生於這個時期。
金元「上上大吉」厭勝錢
遼代「一母九子」厭勝錢
遼代以「千秋萬歲」吉語錢、魚形佩錢、生肖錢為多見,還有用於賞賜的「巡貼」錢(丹巡貼寶、巡貼千寶)、「奣龍謝鍾·家國永安」錢,用於隨葬的瘞錢,如「大康通寶」大銀錢、「大康六年」、「大康七年」、「清寧二年」等。
金元時期將本民族淳樸、渾厚的文化藝術與漢族禮法風俗相融合,在厭勝錢方面承襲唐、宋以來的風格,融合了草原民族文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金元民俗錢藝術。
華夏民族善於象徵、影射、暗示、諧音等方式比喻、形容人和事的習俗,也被金元少數民族借鑑和效仿。如以龍象徵皇帝,以鳳象徵皇后,以虎、獅象徵大臣,以松鶴象徵長壽,以棗、雞、蝠等形象諧早、吉、福等音。
清代吉語厭勝錢
這一時期的厭勝錢,以實體類為主,且較唐宋時期更加豐富。圖案多為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生肖八卦,如星官童子、星斗寶劍、天師打鬼、老子授經、四靈、狗、馬等。文字吉語錢為年號錢背加吉利品或避邪品,如大定通寶、泰和重寶、大元通寶等,成為形式多樣的吉利品或避邪品。廟宇錢和供養錢也是這個時期的一大特色,一般是特鑄帶有皇帝年號的小型錢,或鑄年份、或鑄具體供養的神佛和廟宇。材質以青銅為主。鏤空錢減少,且圖案與唐宋時期同類錢沒有大的區別。
明清時期是中國鑄造厭勝錢的鼎盛時期,數量之巨、種類之多,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而且厭勝錢的造型也行成了固定的模式。官鑄錢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漢族民間鑄造厭勝錢可能已成為專門行業,厭勝錢也已有專門市場,人們可根據不同的用途,隨時到作坊或鑄錢局去選購,厭勝錢的使用已成為漢族民間往來活動的一項內容。
這一時期鏤空錢很少見,只有少數黃銅質雙龍錢和花草文錢,形制較唐宋時期的略厚,邊郭較寬。實體類錢種數大大超過以前各代。主要有避邪、吉語、生肖八卦、龍鳳、秘戲類錢。一體之間,文圖並茂,以圓形、圓穿為主,方穿次之,並有大量帶錢冠者。詩牌、仙錢、酒令錢、打馬格錢、棋錢多仿宋元時物。自康熙以後,面鑄年號背鑄圖案的大錢漸多起來。一些經典語句鑄在上面,作為銘詞勉語。圖案多樣,內涵豐富,除以前歷代所用圖案外,又將寶物、書畫、植物、水果、樂器等鑄於錢上,鑄造極精,大小懸殊,直徑在1—12厘米之間。
清代宮中「長命富貴」厭勝錢
明清時期的厭勝錢,材質主要是黃銅,還有金、銀、鐵、鉛質者。金銀錢主要是以薄片鏨刻,有的填琺瑯彩。除此之外,還有玉、翠、瑪瑙、琉璃、石、骨、木、竹質者,應有盡有。清代厭勝錢的種類、花式、構圖、做工都達到了厭勝錢的藝術高峰。
此外,在厭勝錢上也可看到少數民族文字,如契丹大字、八思巴文、滿文、藏文,以及梵文、符咒文等,成為研究古代少數民族文字的實物資料。
作為非正用品的厭勝錢,雖不是通用貨幣(有時也被參雜在流通錢幣中使用),但其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其文字與圖案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歷史、地理、宗教、神話、風俗、民情、文化、娛樂、書法、美術、工藝製作等各個方面。一些時代特色鮮明、製作精美之品,對研究宗教史、民俗史、美術史、古建築史、體育史、版畫史等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是一項值得廣泛深入發掘研究的課題。
清代催生送子厭勝錢
清代辟邪厭勝錢
厭勝、壓勝、厭勝錢、押勝錢與花錢 -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bx3592m.html


古玩收藏全攻略之民俗錢——花錢的品種辨識(生肖厭勝錢) -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ollect/b6zg9a9.html


厭勝錢,俗稱花錢。要理解花錢的真正純粹的含義,需要理解什麼是厭勝之術。我們來看這樣一枚早期山鬼。
到底什麼是厭勝錢?-雪花新聞
看文字山鬼處,上面是一座山,下面是一個壓字的偏旁,中間三個圈圈,下面是一個鬼。意思是用山一樣的巨大能量,壓制住邪魔的方法。其中的三個圈圈,代表三個炮仗,使用三味真火的力量與方法,消除邪魔。也代表著道教的三清傳承,玉清,上清,太清。
到底什麼是厭勝錢?-雪花新聞
厭勝之術,在中國歷史上,由來古老。
「厭」字此處念yā,通「壓」,《辭海》釋義:古代方士的一種方術,謂能以符篆制服人或物。有傾覆、適合、抑制、堵塞、掩藏、壓制的意思。壓制邪魔,取得勝利,就是壓勝。
「厭勝」最早出於《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的記載:「因巫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指的是一種方術,被引用在漢族民間信仰上,轉化為對禁忌事物的剋制方法。
傳說「厭勝之術」始於姜太公。《太公金匱》中說:周武王伐紂,天下歸服,只有丁侯不肯朝見,姜太公就畫了一張丁侯的像,向這張像射箭,丁侯於是生起病來。當他知道是姜太公搗的鬼,便趕緊派使臣去向武王表示臣服。姜太公在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畫像上的箭,丙丁日拔掉了畫像眼睛上的箭,庚辛日拔掉了畫像腳上的箭,丁侯的病就好了。
到底什麼是厭勝錢?-雪花新聞
「厭勝之術」又稱魘鎮之術,意思為「以方術的方法厭伏其魔」,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方術,如果施用者把對方的人當作魔鬼,那麼普通人看來,更想是詛咒或者加害他人。如果哪一戶人家被用了「厭勝之術」,輕則家宅不寧,時有損傷或惹上官非;重則患上惡疾,遇上災劫,孩童夭折,甚至會家破人亡。但凡事都有正反兩面,當然「厭勝之術」有惡也有吉,就像一把槍,吉凶看使用在什麼樣人身上,目的又是如何。
所以早期花錢,並不被人看好的原因,自源於此。長久以來,國人將此類花錢批為迷信範疇,有詛咒的含義,與不好,惡劣聯繫在一起,厭嘛,自然與討厭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厭非厭,勝卻勝。知其表不知其理,是不懂而已。壓勝之術的依據,是中國文化的根子,易經。是中國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
易經的測算方法,揭示了萬物的運動機理。古人掌握透至後,知天文,懂地理,查秋毫。是什麼天氣,是什麼人,人的旦夕禍福,都在準確的運算之中。當預知了天氣將在明天下雨之時,就可以在今天進行做法求雨,準確應驗。這就是諸葛亮設壇求雨。當預知了一個人「應當」什麼時間生病的時候,就可以畫符令病,果然應驗。這就是姜太公畫符壓勝的道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懂此理之人,自然大呼神奇。
壓勝與讖語,構成了古中國文化的一道非常特殊的景色。時間的技術。
到底什麼是厭勝錢?-雪花新聞
到底什麼是厭勝錢?-雪花新聞
木公壓勝,魯班尺,由來已久。
有個傳說,當年建都江堰邊張儀樓的就是公輸班,也就是魯班本人。在樓建好後,魯班在橫樑的凹處放了一個挑擔的小木人,兩邊擔上各放了一粒稻粟,保持木人的平衡,留了一句話:木人不倒,水不近蜀。
1000年後,都江堰決口那年,在發水災之前,蜀地爆發了大規模的鼠災。能找到的穀子,都給耗子拽出來吃了,哪怕你藏橫樑上,於是木人被啃掉了,蜀地發了大水。杜甫作詩: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
到底什麼是厭勝錢?-雪花新聞
到底什麼是厭勝錢?-雪花新聞
古代帝王王莽,唐玄宗,朱元璋,,,都是壓勝之術符篆讖語的研究專家。而漢武帝劉徹,就是因為發現宮中有人使用壓勝之術埋藏做法的小木偶人,一路追查,竟錯殺自己的親生太子,後悔不迭。史稱蠱惑之亂。
這一切的根本,都是基於一種科學,易經。中華文化的根源型科學知識體系。
到底什麼是厭勝錢?-雪花新聞
山鬼,是壓勝錢中能量最為純粹的根源性品種。隨著擅長壓勝之術的道教起源,山鬼花錢就一直存在至今。久遠矣。
到底什麼是厭勝錢?-雪花新聞
壓勝錢的兩個基本用意,一是壓鬼驅邪,消除邪事。二是祈福。所以民間同時也叫做祈福錢。吉語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