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獲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宋徽宗酷愛此畫,用「瘦金體」在圖上題寫「清明上河圖」五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30XWmuC


事實上,清明上河圖完全是一幅盛世危機圖,精心選擇的寫實構圖,背後隱藏著繪者曲諫諷世的良苦用心。所幸一代代的解讀者,開始逐漸從畫卷中讀出繁華之外的更多資訊。而要解碼那些隱藏在長卷中的豐富內涵,只有不斷走進它所描述的圖景與歷史。
文:艾江濤
〈清明上河圖〉:繁華背後的憂思
〈清明上河圖〉可說是從問世至今,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畫作。這幅北宋社會的「百科全圖」,主要描繪的是十二世紀初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市)東南一隅清明節繁盛的市井風貌。宋室南渡後,北宋耆老舊臣更將此畫視為歌頌北宋宣和年間的繁盛景象之作。至於歷朝統治者,則著眼於「清明」二字,將其用作對自己朝代「盛世清明」的頌揚
一九五○年八月,時任東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處研究員楊仁愷,東北博物館(今遼寧博物館)臨時庫房的幾張畫卷中,用顫抖的手捧著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一九五三年一月,在東北博物館舉辦的「偉大祖國的古代藝術特別展」上,這幅名畫首次公開面世,很快引起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和公眾極大的興趣。
六十多年過去了,〈清明上河圖〉已然成為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畫作,圍繞它的研究也已形成一門獨立的「清明上河學」。這與其寫實性極強的風俗畫特點不可分割。根據學界的主流觀點,這幅北宋社會的「百科全圖」,主要描繪的是十二世紀初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市)東南一隅清明節繁盛的市井風貌。在縱二十四.八公分、橫五二八公分的畫卷上,遠郊、舟橋、城樓、市集及各色人物徐徐展開。據統計,〈清明上河圖〉一共繪有八一○多人、九十餘頭牲畜、二十八艘船、二十輛車、八頂轎子、一七○多棵各類樹木、一三○餘棟屋宇。
長期以來,畫卷的主題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宋室南渡之後,北宋耆老舊臣懷念故京之盛,更將此畫視為歌頌北宋宣和年間的繁盛景象之作。「庶幾開卷得睹當時之盛」,正是孟元老撰寫可與畫卷圖文對照的《東京夢華錄》的原因。另一方面,自問世以來,畫卷被不斷臨摹創作,歷朝統治者著眼於「清明」二字,往往將其用作對自己朝代「盛世清明」的頌揚。
然而,畫卷的原意究竟為何,張擇端為什麼要畫這幅畫,卻逐漸被堆積隱沒於歷史的迷霧中。
有關張擇端的個人資料,僅存的只有金人張著所留的八十五字跋語,從中我們只知他來自山東諸城,曾遊學京師,後攻繪畫,供職北宋翰林圖畫院。畫卷的其餘十幾個題跋,則既有金人充滿感懷的「興衰觀」,也有元人所感覺到別有深意的「憂勤惕厲」,及明人的「觸目警心」。
事實上,〈清明上河圖〉完全是一幅盛世危機圖,精心選擇的寫實構圖,背後隱藏著繪者曲諫諷世的良苦用心。
所幸一代代的解讀者,開始逐漸從畫卷中讀出繁華之外的更多資訊。而要解碼那些隱藏在長卷中的豐富內涵,只有不斷走進它所描述的圖景與歷史。
清明上河圖局部
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風物長卷
〈清明上河圖〉的絹本略帶晦暗,淡淡一層色彩敷在瘤結粗壯的柳樹、屋舍、樓門上面,觀者若俯下身去,便會發現往來其間的一個個細小人物神態生動,各有故事。
畫卷如同高潮錯落的交響樂,水陸並行。第一段落是清疏而富有生趣的城外郊野。甫一打開,在樹叢中間的小道上,一個大孩子領著幾頭馱著木炭的毛驢正準備跨過小橋。由於開封周圍無山,燃料匱乏,每年除了透過漕運大量運炭,民間也會從陸路自運。有研究者認為這是運炭過冬,以此判斷畫卷所繪為秋景,事實上汴京一年四季均需運炭備用。
第一頭毛驢的頭戲劇性地朝左一扭,帶領我們繼續前行。樹木掩映下,幾間農舍中間有一個打麥場,上面還放一台碾子。七、八株粗壯的柳樹旁邊,一隊裝束各異的行旅緩緩出城。柳樹是汴河兩岸的一大特色,自隋代開通運河以來便不斷種植;不斷被砍去枝丫的堤柳長滿瘤結,枝條粗壯,頗有堅固堤岸的功用。與之相對,卷末趙太丞家旁的一株柳樹,則顯得綠意婆娑。
與此同時,畫面上方的一行人掃墓而歸,童僕蹦跳著開路,女眷坐在插著柳枝的轎子裡,官人騎馬跟隨。一旁的土牆趴著幾個張望的孩童,後面則是大片菜畦。道路前方,似有一匹馬急奔而來,一個婦人慌忙上前保護正在路上玩耍的孩子。不知不覺中,拐了一道彎的汴河此時出現在眼前,河上行駛著形制不同的船隻:圓短體闊的漕船、船體狹長窗戶很多的客船、底層裝貨上層載客的客貨兩用船、裝飾考究的畫舫。一艘平底漕船在碼頭卸糧,工頭正在發按件計酬的錢給搬運工。沿河街市熱鬧起來,一些忙完的船工正好可以到附近酒店喝幾杯。附近還有一家名為「王家紙馬」的紙馬鋪,清明節出城上墳,可在此購置相關物品。
汴河之上的漕運,是北宋的立國之本,歷來是國家頭等大事。當時的汴京有四條主要河流,分別是金水河、五丈河(廣濟河)、蔡河(惠民河)和汴河,均為人工開掘的運河,負責將各方糧食物資源源不斷運往京師,其中連接黃淮的汴河是最為關鍵的補給線,年運糧食物資達六百萬石(約三十萬噸),為五丈河(六十二萬石)和蔡河(六十萬石)的十倍。由於黃河含沙量太高,宋初政府規定每年十月至翌年二月封河,其間發動民工三十萬清理河床,以確保汴河暢通無阻。
在元豐二年(西元一○七九年)引洛入汴之前的整整一二○年間,清明節一直被當作汴河的首航日。清明節這天,汴河口打開,黃河水急湍而下灌滿汴河。守候在下游、載滿貨物的船隻趁勢逆流而上,直入汴京。由此不難理解,張擇端為何選「清明上河」作為表現汴京風物的重點
沿著占據畫卷中央的第二段落──汴河漕運繼續前行,很快來到整幅畫卷的高潮部分:虹橋。虹橋邊上,此刻正上演緊張萬分的一幕:一輛滿載旅客的航船已經駛近虹橋,但高聳的桅杆卻忘記放倒,河流湍急,情況十分危急。發現險情後,一位船工趕忙鬆開纖繩放下桅杆;另一位船工用長杆頂住拱橋橫樑,讓船無法靠近;舵工則趕緊轉舵橫擺,讓船減速;幾位篙工持杆用力撐向河底,竭力避開旁邊船隻;幾位船工呼喊來船注意,當心碰撞。有趣的是,艙頂上還站著一位老婦和小孩,也在喊什麼。岸上、橋上人群中,有拋繩索幫忙的,有出主意喊叫的,有閒聊議論的,還有袖手旁觀看熱鬧的,整個場面沸沸揚揚,毫無冷場。
橋上人群擁擠,同時在上演著一齣鬧劇:坐轎的文官與騎馬的武官互不相讓,順坡而下的毛驢拉著滿載貨物的車子,幾乎失控,推車的老漢驚恐地張大了嘴巴。虹橋邊上,可以看到一個打著「十千腳店」的立體燈箱廣告,頗為現代。這是一家規模不大的酒店,「十千」還有在後面會看到的「美祿」,都是酒的名字。據北宋張能臣的《酒名記》載,「美祿」是出自「梁家園子正店」的一種名酒。根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載,汴京有七十二家大酒樓(正店),以樊樓(白礬樓)、潘樓、會仙酒樓、高陽正店、仁和正店最為著名。
北宋的酒文化發達,在全卷十幾處酒樓旁,還可看到打著新酒、小酒、稚酒的酒旗,「老酒」指的是可以長期貯藏之酒,「大酒」也還算質高味醇,但比不上老酒。「小酒」則是一種春秋兩季隨釀隨售的酒,比較便宜。至於新酒、稚酒,則指剛釀成的酒開甕就喝。更有甚者,還有專治酒傷的診所。
沿著道路繼續前行,很快就進入畫卷的第三段落:城門附近的街市。沿途有賣飲子(類似於涼茶的飲料)的、說書的、算命的、行乞的、理髮的、賣茶的、賣糕點的、賣香料的,五行八作,不一而足。在巍峨高聳的城樓下方,還有一個稅務所。過城門交稅是宋朝的慣例,只見屋中央坐一位光著腳丫的稅務官,旁邊一位貨主似乎正和他核對什麼,屋外的另一位貨主手指貨物,似乎與稅吏爭辯稅費太高,臉漲得通紅。兩位路人被吸引了過來。與此同時,城樓上一個人正在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幕。
腳店的彩樓歡門底下,掛著一個紅綠綢紗製成的燈,叫梔子燈,這是酒店提供妓女陪客的暗號。據《都城紀勝.酒肆》的記載:「庵酒店,謂有娼妓在內,可以就歡,而於酒閣內暗藏臥床也。門首紅梔子燈上,不以晴雨,必用箬蓋之,以為記認。」
在畫卷中,還可以看到不少人手裡拿著圓形的扇子,有研究者據此質疑清明時節的合理性。其實,這種扇子叫「便面」,北宋的朝廷官員到販夫走卒聚集的鬧市時,依規定需要換便服,手拿便面半掩臉。元祐年間蘇軾被貶之後,他還曾漫步汴京街頭,手持畫有自己肖像的便面,以示抗議。
汴京的繁盛,除了發達的漕運,還得益於打破唐以來坊市分區的硬性阻隔。北宋汴京城內完全廢除坊市分割,允許面向大街開店,與民居錯雜其間。乾德三年(西元九六五年),宋太祖詔令解除宵禁,汴京很快出現了通宵達旦的夜市。正是這些因素,使汴京形成流動性的、以汴河為主線、以十字路口為空間轉換、沿街店鋪為市場的新型流動感強的城市經濟。
超越界畫
除了那些生動而微的人物、熱鬧繁盛的場面,〈清明上河圖〉中造型精緻、透視準確的船隻、樓房和城門,也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其實,這正是張擇端的當行本色:界畫藝術,這也是張著在題跋裡所透露的:「擅長界畫,精舟車房屋,城郭橋樑。」
所謂界畫,指的是一種用直尺表現建築的繪畫。由於比較規制缺乏意趣,界畫在文人畫盛行的明清不被重視,但在崇尚法度的宋元,卻被視為畫科中最基本的功夫。元人湯垕的《畫論》中便如此描述界畫的易學難工:「世俗論畫必曰:畫有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打底。故人以界畫為易事,不知方圓、曲直、高下、低昂、遠近、凸凹、工拙、纖麗,梓人匠氏有不能盡其妙者,況筆墨規尺運思於縑楮之上,求合其法度準繩,此為至難。」
對宋代畫家來說,界畫藝術首推五代宋初的郭忠恕,其作品在雅韻和逸氣中不乏法度與規度。學習界畫出身的張擇端,不可能不受其影響。郭忠恕的「車棧橋閣圖」、「水閣晴樓圖」、「明皇避暑宮圖」等三十四幅界畫名作均入選《宣和畫譜》卷八〈宮室〉裡。奇怪的是,在北宋徽宗時期編纂的《宣和畫譜》所收錄的二三一位畫家與六三九六幅作品中,既沒有張擇端,也沒有〈清明上河圖〉。這很可能是宋徽宗對畫建築房屋的界畫要求極高,以致除了郭忠恕,後面的人幾乎都沒收錄。此外,在《宣和畫譜》編纂之時,〈清明上河圖〉已被賞賜出宮。
其實張擇端的界畫藝術更上一層樓︱︱他將界畫與徒手畫線相結合,並不拘泥於界尺。比較五代另一位界畫大師衛賢的「閘口盤車圖」中的彩樓,其與〈清明上河圖〉中腳店門前的彩樓形制基本相同,但在描繪手法上,前者用的是界畫線描,後者則是徒手描繪,藝術上更富於變化。
界畫僅僅是〈清明上河圖〉繪畫技法的一種,而它在藝術上的最大特點,首先是技法全面,除了花鳥,其他畫科基本都涉及了。其次,場景大,畫幅小,細和小表現得非常好,人物的頭雖然只比芝麻粒大一些,卻能藉由姿態表現出急躁、慌張、悠閒等情感。
這種細小而微的藝術風格,受到北宋講求「格物致知」的哲學思想影響。此外,北宋雜劇、話本藝術發展出的敘事特性,也不斷擴展在其他藝術門類的領域,比如舞蹈與繪畫,這一點在興盛一時的風俗畫中體現尤為明顯。只是與北宋畫家燕文貴的「七夕夜市圖」,高元亨「夜市」、「角抵」等風俗畫相比,〈清明上河圖〉改變了過去的「一景一事」模式。
〈清明上河圖〉還將中國畫的散點透視發揮得淋漓盡致,對同一段落內的景物與人物兼用不同視角處理。學者趙廣超以畫卷城外郊野的一個片段為例分析:「例如平視馱著柴炭的毛驢,略向上仰看抬著轎子那一行步履匆匆入城的隊伍,立即又俯瞰騎驢出城的旅客。」這種富有文字穿插描寫味道的處理方式,可以同時表達不同角度及時序的內容。
雪霽江行圖
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宋 郭忠恕 雪霽江行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盛世之憂
仔細觀察畫卷中的漕船,可發現上面並沒有官兵守衛,屬於私家漕船。而在北宋,無論是郭忠恕的雪霽江行圖還是另一幅佚名的閘口盤車圖中所描繪的運糧場景,無一例外都有押運官的身影,由此可見朝廷對漕糧的掌控力。〈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十一條運輸糧食的私人漕船,背後所折射的正是當時社會潛在的官糧危機。
稽以史籍,在北宋歷史上,官府與商賈曾為控制糧食市場展開過激烈的競爭。開寶五年(西元九七二年),為了穩定糧價,北宋政府接受了限價售糧的建議,明訂一斗糧食七十文,商賈聽到這個消息,因為沒有獲利空間,不敢再運糧到京師。為了抵禦年饉和控制商賈勢力,北宋歷朝在汴河沿岸設立許多官倉。
由於聽信蔡京等權奸「豐亨豫大」的宣揚,宋徽宗靡費國庫,極盡享樂,更在崇寧三年(西元一一○四年)廢除舊制,停止官運漕糧,改運「花石綱」。結果沒多久,官倉空虛,政府失去了對糧價的控制,帶動汴京周圍物價上漲。
此外,在畫卷裡,我們沒看到任何消防和城防官兵,汴京成為一座完全不設防的城市。史載,由於汴京絕大多數建築都為磚木結構,火禁非常嚴格,除了夜市,居民區任何人不得在半夜時分點燃火燭,夜間用火,必須申報獲得批准才行。此外,每坊均設有一座望火樓,而畫卷裡唯一的一座望火樓已擺上休閒桌凳,顯然無人守望。可見,消防廢弛也是畫卷中要表達的社會危機之一。宋徽宗很不重視消防,宣和初年宮中便發生過一次大火災,一舉燒毀五千間房屋,幾乎占了整座宮室的三分之二,以致很多宮女在雨天都沒有地方居住
此外,遞鋪(朝廷公函送往外地的第一站)門口慵懶的官兵,稅務所門口因重稅發生的爭執,卷末前宮中御醫趙太丞家專治酒傷所反映出的酒患成災,都折射出徽宗時期的北宋王朝所潛伏的深刻危機。
畫卷中,蒙在車上的一塊寫滿大字的蓋布,在城門外和城郊出現過兩次,一度令人費解,因而被稱為「奇特的蓋布」。考證當時朝野發生的大事,崇寧元年(西元一一○二年),徽宗詔令親書黨人碑,廢黜蘇軾舊黨與元祐學術,崇寧二年,蔡京下令焚毀元祐黨人的墨蹟文集。因此畫中那些作為蓋布的書法,很可能是從衙署或宅第拆除下來的舊黨墨痕,被拉往郊外處理。嚴酷的黨爭與瀆文悲劇,也隱然藏於圖中。
從元祐黨人書法蓋布,結合畫卷中婦女的頭飾、製錢的大小、羊肉的價格,私漕開通的時間,以及張著題跋中所提及的《向氏圖畫評論集》可能的出版時間,我們可以推測〈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時間,大約在徽宗崇寧年間。
「驚馬闖入郊市」是一個焦慮的開場,船橋幾欲相撞的全卷高潮,可視為當時社會衝突與對峙達到高潮的象徵。儘管虹橋下出現不和諧之聲,有學者卻將其視為盛世中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的一個象徵,進而得出攜手齊心、同舟共濟的結論。然而,乾隆皇帝甫一登基即命五位宮廷畫家繪製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裡,舟橋通暢,顯見清明盛世容不下任何不和諧的雜音。
汴京自東水門外七里至西水門外,共有十三座橋,唯有虹橋、上土橋、下土橋三座橋樑是木結構的拱橋。畫卷中描繪的虹橋究竟是哪一座?學者歷來對此莫衷一是。若採用俯視的視角,將畫卷還原為城市地圖,會發現與當時的汴京地圖完全對不上。畫中橋頭並無橋的名字,城樓也刻意略掉名字,只隱隱見到一個「門」字。另一方面,畫卷中出現的店鋪與酒樓名字,均無法在《東京夢華錄》裡查到。顯然,這是張擇端有意為之的選擇,圖中所繪景致風物,是經過提煉概括的實情而非實景。
整個北宋,諫議制度相對開放,除了臣工的進諫,一些小吏的婉諫也可上達天聽。神宗年間,詩人鄭俠找人畫的一幅流民圖,直接導致權相王安石的下台和新法的中止。由此可推想,張擇端或許也想透過這樣的盛世危圖,向宋徽宗委婉諫言。他相信深諳藝術的徽宗,一定會了解畫中的深意
然而當時距北宋覆滅已不到二十年,溺於玩樂、嗜好工筆精巧畫風的徽宗,早已沒空琢磨,也不會喜歡〈清明上河圖〉了。沒過多久,他便把這幅畫賞給向氏後人。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北宋社會的「百科全圖」——〈清明上河圖〉繁華背後的憂思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184#&gid=1&pid=1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北宋社會的「百科全圖」——〈清明上河圖〉繁華背後的憂思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184


《東京夢華錄》,凡十卷,作者為孟元老,是一本描寫北宋宣和年間東京汴梁城的社會生活舊事的著作。
圖書內容
孟元老於史無載,清代學者常茂徠以為孟元老可能是孟揆[1]。《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徽宗年間汴梁城的景觀,包括當時的城郭河流、大內諸司、街巷店肆、民風俗尚、市井遊觀、歲時物貨。如飲食起居中,酒店「必有廳院,廊廡掩映,排列小閣子,吊窗花竹,各垂簾幕,命妓歌笑,各得穩便」,開封城有「夜市」、「早市」和「鬼市」。居民消費數量十分巨大,據《東京夢華錄》卷二「朱雀門外街巷」條說:「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
汴京是當時北宋的政治經濟中心,《東京夢華錄》描述當時奢侈之社會風氣:「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
圖書目錄
《東京夢華錄》,凡十卷。
卷一:東都外城、舊京城、河道、大內、內諸司、外諸司
卷二:御街、宣德樓前省府宮宇、朱雀門外街巷、州橋夜市、東角樓街巷、潘樓東街巷、酒樓、飲食果子
卷三:馬行街北諸醫鋪、大內西右掖門外街巷、大內前州橋東街巷、相國寺內萬姓交易、寺東門街巷、上清宮、馬行街鋪席、般載雜賣、都市錢陌、雇覓人力、防火、天曉諸人入市、諸色雜賣
卷四:軍頭司、皇太子納妃、公主出降、皇后出乘輿、雜賃、修整雜貨及齋僧請道、筵會假賃、會仙酒樓、食店、肉行、餅店、魚行


《東京夢華錄》—— 亡國遺老的懷舊絕筆
作者:魏德勇來源:蝌蚪五線譜發佈時間:2016-06-14
《東京夢華錄》與《清明上河圖》被後人視同“姊妹之作”,其作者孟元老系北宋亡國遺老,著書前後花了二十餘年。正所謂:沒有亡國痛,何來驚天思?
  冬去春來夏复秋,王師北定夢中留。不是遺老嘔心血,汴梁盛景終土丘。
  一首小詩,單道一部奇書的出世。此書文字優美,資料翔實,實乃研究古代東京(又稱汴梁,今河南開封市)人文風俗的絕佳讀本。其書作者,系亡國遺老,著書前後花了二十餘年。正所謂:沒有亡國痛,何來驚天思?
  第一回 亡國遺老說舊事
  南宋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正值宋高宗趙構在位。時北宋已亡二十有年,中興名將岳飛風波亭被戮,韓世忠辭職借酒消愁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臨安(今浙江杭州)士人們流連於菸花之所,不思進取,便有詩人傳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樓外樓_副本
南宋人“山外青山樓外樓”,早忘記了東京的模樣(460文學網)
  時候已然是初夏,兩浙到處綠肥紅瘦。
  下午申時時分,臨安城西的一座茶坊裡,客滿為患。眾人或閒坐聽書,或三五暢談,莫不優雅自得。當東臨街案邊,圍了一眾年輕市人。中間一老翁正侃侃而談。他年逾六旬,鬚髮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繫皂絲絛。
  “臨安雖美,但不及東京城十之一二!”老翁手捋鬍鬚。
  “元老翁,這話您老說了十回了。我們這些人中,就您見過東京。按此,就把東京比如天宮瑤池,我等也無話可說。”對面襆頭邊簪著翠葉花的青年漢子麵露不屑。
  “井底之蛙,井底之蛙!”元老翁臉倏紅倏白,當真氣極,“那你要如何證明?”
  “那您老說說東京城到底什麼樣子?”青年漢子繼續問。
  “東京城本逶迤接吳楚之邦,延亙連齊魯之地。當是時,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元老翁越說越慢,似乎哽咽。眾人不好起哄,便安靜下來。旁邊諸人也禁不住好奇,不再發聲。
清明上河圖
北宋都城東京曾經的繁華景象:《清明上河圖》(局部)
  儘管眾人未經北宋亡國之亂,但對前朝之事聽聞不少,只是不如元老翁親歷。其實,讀書人和老百姓又何嘗不想光復中原?然皇帝無志,奸臣當道,朝廷腐敗,連岳飛帳下的勇將牛皋也於這年三月被主和派權臣秦檜毒死。個人空有滿腔抱負,又能如何?還不如得過且過,享受當下!
  “想當年,東京暮春,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晴簾靜院,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元老翁兀自喃喃自語,寂寞失落外加惆悵,心中頓感無限悲涼。眾人見狀,作鳥獸散。夜色將至,六街三市自可風流快活,何必徒增煩惱?
  元老翁嗟嘆一番,見無人理會,便提個酒壺,向郊外山村而去。那裡是他隱居之所。
  路上,昔日東京城的繁華景象再次迴盪腦海:哦,那不是珠簾繡額、燈燭晃耀的豐樂樓嗎?那不是“鬼市”勾欄瓦舍裡的說書人嗎?中山店中,剛上桌的蔥潑兔、煎鵪子,好香好香……
  元老翁真恨不得馬上回到家中,把在茶坊裡所說之話記錄下來!
文會圖_副本
北宋文人們昔日奢華風雅的生活:宋徽宗趙佶畫作《文會圖》(局部)(藝術品中國網)
  第二回 逍遙公子遊東京
  元老翁何許人也,為何對東京念念不忘?此事說來話長。
  元老翁原名孟鉞,字元老,號幽蘭居士,生年不詳。北宋保和殿大學士孟昌齡的族人。他自小隨父親南北遊歷,見多識廣。北宋徽宗崇寧年間(約公元1103年)來到東京城,居住於城西的金樑橋西夾道。
  宋徽宗時期,一百五十多歲的宋王朝雖然政治生命非常羸弱,但經濟高度繁榮。這種繁榮主要體現在東京城。當時,東京城白日大街盡是珠寶玉石店,小巷遍盈羅綺絲織坊,熙熙名來者,攘攘利去者,多如牛毛。夜間家家門當扎燈棚,樓台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照人,恍如白晝。
  時任開封府儀曹的孟鉞閒來無事,便穿梭於東京的大街小巷,或在城中的飲食店鋪呼朋飲樂,或在瓦欄茶舍喫茶聽曲;更有甚者,也學古人,“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到城外騎馬打獵。那日子,真是既逍遙又自在。自然,他對東京城是瞭如指掌。
  然而這種生活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戛然而止。金朝鐵騎南下,東京城破,徽宗被虜北去,繁華都城變為廢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孟鉞及眾多中原人士只得隨朝廷權臣南下,避難兩浙。自此,“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孟鉞便在思國、思鄉的垂淚中,無數次吟詠岳飛的詩句。
靖康
靖康之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也讓東京城繁華不再(網絡圖)
  在臨安的前幾年,孟鉞還能和故國遺老們聚聚敘舊,眾人閒坐則必談東京風物。後些年,有的人鬱鬱而終,有的人他鄉遊歷,只留下孟鉞一人。因為他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把東京的繁華留給後人。為圖清靜,乾脆搬到鄉村,以渡殘年。偶來興致,便到城中小酌,並與人說說東京城。然年輕人多以為是故事,索然而去。
《東京夢華錄》與《清明上河圖》被後人視同“姊妹之作”,其作者孟元老系北宋亡國遺老,著書前後花了二十餘年。正所謂:沒有亡國痛,何來驚天思?
  第三回 廿年含淚作絕筆
  話說孟鉞且悲且嘆,日薄西山時方到城外。轉過樹木,但見鄉村莊院一周遭都是土牆,牆外三二株柳樹。轉院角牛羊滿地,打麥場鵝鴨成群。正是孟鉞隱居之處。
  他推門進院,隨手丟了酒壺,也不與家人打招呼,便徑直奔向書房。書桌上,擺了一堆書稿;書稿之上,生宣紙赫然寫著“東京夢華錄”五個柳體大字。原來,這堆書稿寫的便是北宋東京汴梁城。從稿件中的刪減字樣來看,還沒有定稿。
  孟鉞先提筆寫下茶坊裡所說的“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諸語,以作序言。然後,他輕輕坐在靠椅上,細細摩挲著這堆書稿。自己獨守臨安二十年,不就是為了這部書嗎?數次刪減,挑燈熬夜,不就是想把東京寫得真實些嗎?
夢華錄序
《東京夢華錄》序(孔夫子舊書網)
  他翻開《東京夢華錄》書稿的目錄部分,微微點頭。目錄基本可以顯出全書的框架:從東京城的範圍到皇宮建築,從官署的處所到城內的街坊,從飲食起居到歲時節令,從歌舞曲藝到婚喪習俗,當時的民風時尚都涉及到了。
  確認沒有大的遺漏後,孟鉞喝了一口水,閉目養神良久,方翻開第一卷。第一卷主要介紹東京城的概貌,他一定要讓後人看了這一卷,腦海中便有全城的基本模樣。因此,寫作需要涉及到建築水、風水學、民俗學等知識,極為考驗功底。按書稿所記,宮、裡、外三道城牆把東京化為若干區域,其中宮城即皇城,南面三門,東、西、北三面各僅一門;里城即舊城,除東面兩門外,其餘三面各三門;外城高四丈,城樓建築宏偉壯麗。所有的宮廷、商業活動,都在三道​​城牆裡面,當真是名符其實的“圍城”。三城牆之外有護城濠,名叫護龍河。
北宋汴梁城示意圖
北宋汴梁城示意圖(中國數字科技館)
  感覺第一卷差不多了,孟鉞伸伸腰,準備校審第二至四卷。這部分是全書的重點,也是難點。重點在於,用文字再現東京城的各種行業,這是後人最感興趣之處。難點在於,三十多個行業,諸如姜行、紗行、牛行、馬行、果子行、魚行、米行、肉行、南豬行、北豬行、大貨行、小貨行、布行、邸店等,想想都頭痛;每個行業又有幾十甚至上百家名字各不相同的店鋪,要記載下來全憑記憶,談何容易?比如,光東京城算得上號的酒樓就有潘家樓、遇仙正店、中山正店、高陽正店、清風樓、長慶樓、八仙樓、班樓、張八家園宅正店等七十二戶。孟鉞光回憶這些名字就花了不下半年時間。
  光寫名字意義不大。孟鉞早認識到這點,於是從建築學、民俗學、美學等方面對諸多店鋪進行形象描述。比如,他寫中山正店便用“廊廡掩映,排列小閣子,吊窗花竹,各垂簾幕,命妓歌笑,各得穩便”諸句。
  考慮到第二至四卷牽連甚廣,孟鉞便作下標記,暫時放放,接著校審第五至十卷。這部分主要記載東京城的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民風習俗、時令節日、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內容,相對要輕鬆些。畢竟在東京二十多年,許多東西早爛熟於心。現在要做的,就是描述準確。他把目光定在第七卷“清明節前後遊玩”這一節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相互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
  孟鉞且憶且校,不知不覺靠在椅上睡著了。夢中,花團錦簇的東京城裡,他與眾人在長慶樓裡舉杯暢飲,耳邊傳來的是賣唱女的琵琶彈唱……
4、1980年出版的《東京夢華錄》_副本
1980年出版的《東京夢華錄》(孔夫子舊書網)
  第四回 傳世名著照千秋
  話說孟鉞於紹興十七年嘔心瀝血完成了《東京夢華錄》的校審,不久就鬱鬱而終。經家人委託,他的朋友將此書刊印發行。
  一石激起千層浪。《東京夢華錄》甫問世,便得到當時社會文人墨客的追捧。眾人寫北宋晚期東京城時,都引用此書,比如趙甡之的《中興遺史》、陳元靚的《歲時廣記》、陶宗儀的《說郛》等。
  同時,《東京夢華錄》在創作體例上,開創了以筆記描述城市風土人情、掌故名物的新體裁。這種體裁讓當朝的文學家們所推崇,記載南宋都城臨安的著作《都城紀勝》﹑《夢粱錄》﹑《武林舊事》﹑《如夢錄》﹑《續東京夢華錄》等,都依葫蘆畫瓢學樣《東京夢華錄》。
  《東京夢華錄》對後世影響也很大。因為此書對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間東京城的社會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翔實記載和詳盡論述,為後人留下了居民生活狀況的大量寶貴資料,所以,人們往往把它與《清明上河圖》視同“姊妹之作”,二者對還原北宋末期人文歷史,研究北宋城市經濟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由此,《東京夢華錄》給後世的小說、劇本創作也提供了“方便”,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此書故事“始於東京,終於東京”,七十二回所寫宋江、柴進、李逵等好漢元宵節進入東京,描述道:“元宵景緻,鰲山排萬盞華燈。夜月樓台,風輦降三山瓊島。金明池上三春柳,小苑城邊四季花。十萬里魚龍變化之鄉,四百座軍州輻輳之地。黎庶盡歌豐稔曲,嬌娥齊唱太平詞。坐香車佳人仕女,盪金鞭公子王孫。”瞧,如果不是潛心研讀《東京夢華錄》,能寫出如此傳神的東京城嗎?
  時至今日,中外學者、專家高度重視《東京夢華錄》一書的科普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於是,各種解讀版本層出不窮,對的生平研究不斷,開封市政府的著力推介……所有這一切,莫不是對孟鉞的高度認可!!
7、古人所輯的百部史地書中,有《東》_副本
古人所輯的百部史地書中,有《東京夢華錄》(網絡圖)
  引文資料:
1、 《宋會要輯稿》(清徐松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電子版;
3、 《水滸傳》(白話版小說);
4、 《孟鉞其人其事》(《歷史研究》1980年第6期,開封學者孔憲易撰);
5、 《東京夢華錄》(孟元老著,王永寬譯,中州古籍出版社)。
《東京夢華錄》—— 亡國遺老的懷舊絕筆
http://story.kedo.gov.cn/c/2016-06-14/841691_1.shtml


《東京夢華錄》其實就是「吃貨夢華錄」 https://tinyurl.com/y46zunpf
1000年前,北宋都城無疑是名聞遐邇的「美食之都」。《清明上河圖》上,有近半建築為飲食店,《東京夢華錄》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鋪,酒樓和各種飲食店也占了半數以上,而且,《東京夢華錄》還介紹了近百種宋朝開封街頭的美食與小吃,可謂是「東京夢華小吃錄」。
來看看《東京夢華錄》收錄的美食與小吃:
水飯、爊肉、干脯、肉脯、肚肺、腰腎、雞碎、旋煎羊、白腸、鮓脯、黎凍魚頭、姜豉、抹髒、紅絲、批切羊頭、辣腳子、盤兔、旋炙豬皮肉、滴酥水晶鱠、煎夾子、赤白腰子、鶉兔、麻腐雞皮、肉醋托胎襯腸沙魚、兩熟紫蘇魚、假蛤蜊、白肉夾面子茸割肉、湯骨頭、乳炊羊、羊鬧廳、鵝鴨排蒸荔枝腰子、還元腰子、燒臆子、入爐細項蓮花鴨、簽酒炙肚胘、虛汁垂絲羊頭、入爐羊羊頭、簽鵝鴨、簽雞、簽盤兔、炒兔、蔥潑兔、假炙獐、煎鵪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渫蟹、洗手蟹、炙雞、燠鴨、羊腳子、點羊頭、脆筋巴子、姜蝦、酒蟹、鹿脯、旋切萵苣生菜、燒肉乾脯、玉板鮓豝、鮓片醬煎魚、煎燠肉、百味羹、頭羹、血羹、粉羹、新法鵪子羹、三脆羹、金絲肚羹、石肚羹、二色腰子、蝦蕈、雞蕈、渾炮等羹、旋索粉、玉棋子、群仙羹、假河魨、白渫齏、貨鱖魚、假元魚、決明兜子、決明湯齏、姜辣蘿蔔、麻飲細粉、素簽紗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生淹水木瓜、藥木瓜、雞頭穰沙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廣芥瓜兒、杏片、梅子姜、芥辣瓜旋兒、細料餶飿兒、香糖果子、奶房、蜜煎雕花、胡餅、蜜煎香藥、果子罐子、黨梅、柿膏兒、香藥、梅汁……
按宋朝人的習慣,凡是用面做的食品,都叫成「餅」:燒烤出來的,叫燒餅;加水煮出來的,叫湯餅(包括麵條);籠蒸而成的,叫蒸餅,後因避宋仁宗名諱,又改稱炊餅(包括饅頭、包子)。武大郞賣的炊餅,其實就是饅頭,而不是燒餅。
宋人的麵食品種非常多,麵條類就晻生軟羊面、桐皮面、鹽煎麵、雞絲麵、插肉麵、三鮮面、胡蝶面、筍撥肉麵、子料澆蝦燥面……;饅頭類有羊肉饅頭、筍肉饅頭、魚肉饅頭、蟹肉饅頭、糖肉饅頭、裹蒸饅頭、菠菜果子饅頭、雜色煎花饅頭……;燒餅類有千層餅、月餅、炙焦金花餅、乳餅、菜餅、胡餅、牡丹餅、芙蓉餅、熟肉餅、菊花餅、梅花餅、糖餅……。今日的五星級大飯店,菜譜上的名目也未必有那麼豐富。
在宋朝開封的各色小吃中,有一些馳名的品牌,如「橋西賈家瓠羹」、「孫好手饅頭」;「史家瓠羹、萬家饅頭,在京第一」;「周待詔瓠羹」,特供皇家,進貢剩餘的才上市銷售,「一百二十文足一個,其粗細果別如市店十文者」,因為是名牌,價錢比一般食店貴了一倍;餅店「唯武成王廟前海州張家、皇建院前鄭家最盛,每家有五十餘爐」;「北食礬樓前李四家、段家爊物、石逢巴子,南食則寺橋金家、九曲子周家,最為屈指」;「州橋炭張家、乳酪張家,賣一色好酒」。這是《東京夢華錄》的記載。
袁褧《楓窗小牘》也收錄有另一份東京的馳名小吃品牌:「舊京工伎固多奇妙,即烹煮盤案亦復擅名,如王樓梅花包子、曹婆肉餅、薛家羊飯、梅家鵝鴨、曹家從食、徐家瓠羹、鄭家油餅、王家乳酪、段家爊物、石逢巴子南食之類,皆聲稱於時。」難怪1998年,美國《生活雜誌》曾評選出一千年來影響人類生活最深遠的一百件大事,宋朝的飯館與小吃入選第五十六位。
但要說宋朝美食的極致表現,則不能不提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十月張俊宴請宋高宗的菜譜。不多說,我們直接按菜譜上菜:
首先端上來的是水果。第一輪有:香圓、真柑、石榴、橙子、鵝梨、乳梨、榠楂、花木瓜。第二輪有:荔枝、龍眼、香蓮、榧子、榛子、松子、銀杏、梨肉、棗圈、蓮子肉、林檎旋、大蒸棗。
然後是蜜餞,計有:雕花梅球兒、紅消兒、雕花筍、蜜冬瓜魚兒、雕花紅團花、木瓜大段兒、雕花金桔、青梅荷葉兒、雕花姜、蜜筍花兒、雕花橙子、木瓜方花兒。
然後是「咸酸」的開胃小吃,計有:香藥木瓜、椒梅、香藥藤花、砌香櫻桃、紫蘇柰香、砌香萱花拂兒、砌香葡萄、甘草花兒、薑絲梅、梅肉餅兒、水紅姜、雜絲梅餅兒。
隨後,端上十味脯臘:線肉條子、皂角鋌子、雲夢豝兒、蝦臘、肉臘、奶房、旋鮓、金山咸豉、酒醋肉、肉瓜齏。
再上一輪水果:揀蜂兒、番葡萄、香蓮事件念珠、巴欖子、大金桔、新椰子象牙板、小橄欖、榆柑子。
吃過水果,正菜還未開始,又上一輪時新果子、一輪雕花蜜煎、一輪砌香咸酸、一輪瓏纏果子、一輪脯臘,我們就不細說了,只來說正菜。
正菜終於開始,共有十五輪,每輪二道菜,分別是:
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奶房簽、三脆羹、羊舌簽、萌芽肚胘、肫掌簽、鵪子羹、肚胘膾、鴛鴦炸肚、沙魚膾、炒沙魚襯湯、鱔魚炒鱟、鵝肫掌湯齏、螃蟹釀橙、奶房玉蕊羹、鮮蝦蹄子膾、南炒鱔、洗手蟹、鯚魚(鱖魚)假蛤蜊、五珍膾、螃蟹清羹、鵪子水晶膾、豬肚假江珧、蝦橙膾、蝦魚湯齏、水母膾、二色繭兒羹、蛤蜊生、血粉羹。
此外還有「插食」八品:炒白腰子、炙肚胘、炙鵪子脯、潤雞、潤兔、炙炊餅、不炙吹餅,臠骨。https://tinyurl.com/y46zunpf
又有十味「廚勸酒」菜——大概就是廚師長特別推薦的菜品:江瑤炸肚、江瑤生、蝤蛑(梭子蟹)簽、姜醋生螺、香螺炸肚、姜醋假公權、煨牡蠣、牡蠣炸肚、假公權炸肚、蟑蚷炸肚。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qo2k5yy.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